管理学论文范文

2023-09-17

管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 柔性管理 刚性管理

隨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新形势下,企业刚性管理的弊端 不断凸显,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对此,企业必须加大内部管理改革力度,坚持柔性化管理理念,推动企业发展。

1 企业管理中刚性管理及弊端分析

1.1 刚性管理

刚性管理是坚持以工作为中心,注重制度的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刚性管理主要是通过内部管理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员工需要完全按照制度办事,企业管理者只关注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忽略了员工个人发展。在刚性管理理念下,员工更像是机器,刚性管理对于企业和员工未来发展都十分不利。

1.2 刚性管理弊端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都在坚持刚性管理理念,但是企业管理制度并不能覆盖所有部门,而且很多工作无法通过制度来调节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员工时时被监督和管理,很多员工产生了逆反心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2 企业管理中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2.1 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区别

刚性管理把员工当作机器,每天在重复同样的工作,而且刚性管理注重分工,每个人的分工不同,每个人只需要做好分工内的工作即可,员工的价值得不到体现。柔性管理注重员工个人发展,把企业发展目标和员工发展目标结合在一起,为企业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精神氛围,通过环境来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让员工自觉投入到本职工作中,最大化挖掘员工的潜能,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刚性管理主要依靠企业管理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企业管理者掌握企业的管理权限,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柔性管理则是通过为员工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来增强员工对企业规章制度的认识和理解,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刚性管理更加注重做事的流程和结果,柔性管理则更加注重做事的方法,注重企业对员工的影响力。

2.2 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联系

虽然柔性管理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中,但是柔性管理是建立在刚性管理基础之上的,二者不可分离,需要协同合作。事实上,刚性管理就好像是机器内部的硬件,柔性管理是机器内部的软件,缺少任何一个部位机器都无法运转。

3 企业管理中柔性管理分析

柔性管理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人性化管理,对人的心态和行为进行研究分析,企业主要通过文化和氛围来形成说服力,属于非强制行为,把企业组织转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柔性管理属于全新管理模式,柔性管理不会依靠企业的制度和权力来影响员工的行为,而是注重员工潜力的挖掘,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员工的责任心,主动去工作。柔性管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决策柔性化;二是奖励机制的柔性化。其中,管理决策柔性化实际上就是企业管理者要鼓励员工参与到企业决策中,坚持满意决策准则,决策者会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整合现有资源,最终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奖励机制柔性化则表现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奖励机制,除了要给员工一定的物质奖励,还需要给与员工精神奖励,满足不同员工的需求。除此之外,企业可以丰富员工的工作形式和内容,给员工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让员工提高对自身工作的认可度。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实际上就是从线性管理转变为非线性管理。线性管理是比较传统的管理理念,注重某个特定时期事物的发展状态,非线性管理则注重相同时期不同事物的发展变化,分析事物发展的规律和特性。柔性管理中,企业会平等、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员工,尊重员工,了解员工的情感和物质需求,促进员工个人发展。柔性管理的特点为:一是解放人性;二是权力平等;三是民主管理。企业管理者要走进基层,多和员工进行沟通,了解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给员工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注重员工情感变化,多关心员工,激励员工,培养员工的创造精神,进而提高企业的社会竞争力。

刚性管理模式不仅信息利用率低,而且适应性比较差,无法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柔性管理模式下,企业现有资源的利用率有所提高,企业管理者把手中的权力下放给各个部门和员工,提高员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柔性管理理念下,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紧密相连,形成一个网络组织,方便交流沟通。在刚性管理下,企业管理者往往会自上而下来下达命令,员工只是在执行命令,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柔性管理决策层包括:一是专家层;二是协商层。管理决策需要参考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不断讨论,形成最终的决策方案。

4 柔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意义

如今,人们已经进入知识时代,知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显性知识;二是隐形知识。其中,显性知识主要包括:一是专利;二是科学发明;三是特殊技术。隐形知识包括:一是员工创造性;二是员工思想等。显性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但是隐形知识主要存在于企业员工的思想中,如果不是员工自愿,是很难控制的。对此,要想让员工把隐性知识贡献给企业就必须坚持柔性管理。知识时代也是信息时代,信息时代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都在不断变化,企业管理者必须整合企业资源,对员工职能进行重新划分,给每个员工提供独立思考和参与决策的机会,这样才能最大化挖掘出员工的潜能,不需要在工作中层层汇报。

5 企业管理中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运用对策

5.1 强化以人为本 刚柔并进

在新时期,企业要把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刚性管理还是柔性管理自身都存在优势和弊端,企业需要结合内部实际情况来选择管理方式。但是,企业需要注意的是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结合并不代表二者可以平行,柔性管理必须建立在刚性管理基础之上,刚性中带着柔性,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管理目标。企业柔性管理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战略;二是制度;三是文化;四是人力资源等。企业柔性管理不能盲目,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柔性管理,而且柔性管理需要贯穿企业发展全程,不能心急。柔性管理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作支撑,企业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进而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5.2 公平对待

柔性管理坚持公平、公正的管理原则,企业不能乱搞特权,每一位员工在企业中的价值和地位都应该相同,唯一不同的就是员工的职责和分工。柔性管理要求企业忽略员工的差异性,并不断加强内部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性和综合素养,让员工在企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柔性管理要求企业员工增强团队意识,任何工作都不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需要多个人或者多个部门协作完成。企业还要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为员工制定发展方案,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形式展开员工培训:一是树立典型;二是学习资源;三是宣讲规范;四是个别贪心;五是反例警示;六是创造环境。

如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方面的竞争,企业员工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企业员工也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坚持柔性管理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企业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归根到底,企业管理的方式只有以下几种:一是外在管理;二是内在管理。外在管理就是利用企业规章制度来监督企业员工的行为,员工必须严格按照企业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否则就会受到惩罚。内在管理形式包括:一是说服教育;二是感情投入;三是关心体贴;四是形象影响;五是传统舆论;六是激励尊重;七是心理沟通等。内在管理也就是柔性管理,带有极强的感情色彩,以柔克刚。柔性管理又可以分为直接管理方式和间接管理方式,间接管理方式实际上就是企业借助外部力量进行企业管理宣传,为员工工作创造环境。直接管理就是企业管理人员在发现问题时会直接与员工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帮助员工解决遇到的问题。柔性管理包括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柔性管理实际上不仅仅是一种企业管理方式,更是一种艺术。

柔性管理中的肯定是企业管理者要多赞扬员工,鼓励员工,发现员工的优点,认可员工。事实上,人的心理都是相同的,希望能够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和赞扬,通过赞扬和激励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企业管理者不能一味地鼓励和赞扬员工,在员工犯错时也要给与适当的否定,让员工及时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性。在柔性管理过程中,如果遇到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企业管理者应该向员工说明情况,得到员工的谅解,这样才能避免矛盾的产生,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奋斗。

6 结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发展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也正是因为企业发展速度过快,导致企业管理中問题频发,很多企业一直在坚持刚性管理理念和模式,刚性管理过于注重工作效率和质量,忽略了人在工作中的作用,不注重员工自身发展,对员工的未来发展十分不利,也无法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员工无法在企业找到归属感,对自身工作的认可度比较低。如今,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结合在一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来选择管理模式,合理制定管理方案和目标,注重人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注员工个人发展,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性,体现出员工的价值和地位。无论是柔性管理还是刚性管理都不是单独存在的,柔性管理是建立在刚性管理基础之上的,二者密不可分,企业既要认清二者之间的区别也要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发挥出柔性管理的作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推动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军涛,周艳.浅谈企业管理中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运用[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9).

[2] 肖磊.基于柔性管理高校学生工作的探究[D].陕西科技大学, 2015.

[3] 朱明霞.柔性管理在非正式组织管理中的应用[D].云南大学, 2011.

管理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基于《现代项目管理学》课程的特点以及管理学科本科生的理论知识体系,并结合授课经历,对“现代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研讨,提出“案例导入—理论讲授—情境模拟—案例讨论—上机操作”的启发式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思路,解决“教师授课方式单一,学生感觉内容枯燥”的问题,从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提出改进“教与学”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项目管理;教学方法;改革

《现代项目管理学》是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项目所涉及的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即从项目投资决策到实施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总结评价,以满足项目各相关利益主体的需求。项目管理课程的任务是阐明项目管理这一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运作规范。本课程使学生全面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了解项目管理的内容、原理,包括项目前研究,项目的启动,项目过程中的计划、执行、控制和项目后评价等;熟悉实际项目管理的操作方法、程序,了解一些项目管理软件;能够结合各类大小项目的实际,运用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但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中很多领域还在不断探索和发展过程中,加上该课程的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为课堂组织和课程讲授都带来挑战。如何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把书本上枯燥的理论融入贴近现实的案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现代项目管理学完整的知识体系,值得授课教师深入研讨。

一、《现代项目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现代项目管理学》是在传统项目管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体,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包含了一般管理知识与实践,项目管理特有的知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项目管理协会于1986年提出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其知识范畴限定在项目管理的共性知识,包含了一般管理知识与实践、项目管理特有的知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三部分,因此具有很强的知识综合性。传统的项目管理知识主要针对工程领域当中的成本、质量和进度的管理。而《现代项目管理学》则把项目的含义扩展到任何一项具有一次性和独特性的活动,其关注的领域从传统的工程领域扩展到整个社会活动,知识体系涵盖了集成管理、范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时间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等九个方面。

二、《现代项目管理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分析

1.教学内容繁多,理论性较强,讲授难度大。《现代项目管理学》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个分支,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体。其中,自然科学包含了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控制论、模糊数学、工程学等,社会科学则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门类。现代项目管理包括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和整体管理等,各项管理都有各自的理论知识体系,教学内容众多且复杂,理论性很强,讲授难度较大。管理学本科生的教育背景往往侧重于文科教育,项目管理应用的方法则具有很浓厚的理科特征,这对教师授课带来很大挑战,如何能够浅显易懂地把项目管理的精华奉献给学生,让学生易于掌握,是所有讲授《现代项目管理学》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

2.授课形式过于单一。《现代项目管理学》理论性很强,教师往往采取直接课堂讲授的方式,也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一言堂”,这样的“填鸭式”授课方式可以将书本的理论知识讲得明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理论体系,但是授课形式过于单一,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这样的授课方式通常会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在课程刚开始,教师授课激情很高,学生上课也听得认真,但是,由于授课形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感,进而对该课程失去学习兴趣,很可能放弃该课程的学习,不能做到善始善终。

3.考查内容不全面,考核方式单一。现代项目管理课程的考试内容往往局限于教科书,考试内容比较重视知识记忆,忽视考察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现代项目管理课程的考核,往往采用任课教师出试卷闭卷考试的形式,这种考核方式的目标和方法过于单一,不仅内容枯燥呆板,缺乏实用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而且还容易使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学过的理论知识,因而无法真实考核学生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4.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创新型教育的需要。现代项目管理课程内容庞杂且理论性较强,目前国内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然以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往往采取教师根据教材不停讲解的模式,这样无法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与良性互动,不能适应创新型教育的需要。

5.学生缺少实践机会,不能适应实际工作需求。实际工作中需要更多的创新应用型的人才,能够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同时在生产、生活中创新理论知识和技术。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形式过于单一,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不牢;考试形式也过于单一,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现代项目管理课程理论性很强,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缺少实践机会,学生很难顺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现代项目管理学》教学应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素质,然而却事与愿违,其偏重点存在严重的错误。

三、《现代项目管理学》教学模式的创新

《现代项目管理学》的教学模式改革应着眼于从“注入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的转变,教学形式应由“单一课堂授课”向“多元化的交互式教学”转变,教学氛围由“考试所迫”向“兴趣引导”转变[2]。

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现代项目管理学》涵盖内容复杂且理论性较强,因此,教师授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传统的《现代项目管理学》教学是老师负责自己所授班级的课程,很少与其他老师交流,导致教师水平参次不齐,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我们成立了《现代项目管理学》课题组,课题组的老师每周都要在固定的时间交流上课心得、讲授经验等。课题组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也会到其他学校交流学习,提高课题组的整体业务水平。

2.基于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讲授。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注意力、接受能力等直接关乎老师授课的质量。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思维受到教师上课所教授内容的束缚,局限性很强,致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受到限制。在基于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讲授形式下,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讨论,引导理论知识的讲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必要的课本知识的学习和课外内容的扩展。

3.基于实际生活的案例教学[3]。教学的目标应该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回答问题。授课教师不应满足于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成果展示与课堂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内的成员可以进行具体明确的分工,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进来,查找相关资料,运用《现代项目管理学》和其他课程的理论知识,概括并提炼小组的观点,然后派出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发言。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具体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4.基于实训教学的能力提升。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效率高,适合理论类课程的教学;企业实训是把学生直接安排到工作岗位上,在工作中学习,适合以动手操作为主的职业训练。而实训则结合了两者的优势,通过模拟实际的工作环境,采用来自真实工作项目的实际案例,教学过程理论结合实践,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式学习,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工作方法、团队合作、实践经验等方面显著提高。在实训教学中,学生要提前分组,教师按照分组情况分配实际工作中的案例,通过小组所有成员的共同讨论、调查研究,制定一套理想的实施方案并上机提交,最后教师完成评价,并根据每个小组出现的具体问题讲解,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实训教学学有所获。

5.基于全方位的学生考核体系。学生考核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了解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通过建立“课堂表现—案例考核—考试—实训”四位一体的考核体系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学生的出勤情况、上课积极性、作业完成情况等计入“课堂表现”维度;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案例展示情况等计入“案例考核”维度;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计入“考试”维度;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积极性、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最终实训成绩等计入“实训”维度。

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改变以前只学习针对企业日常运营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能够学习和掌握针对现代项目这种一次性、独特性创新活动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使之成为学生在未来职场竞争中安身立命之本。由于《现代项目管理学》课程的核心内容既不同于日常运营管理,也不同于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因此,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也与现有各种职能管理有着不同的要求。《现代项目管理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对于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通过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我们发现其存在诸多问题:教学内容繁多,理论性较强,讲授难度大;授课形式过于单一;考查内容不全面,考核方式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创新型教育的需要;学生缺少实践机会,不能适应实际工作需求,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阻碍了学生能力和水平的提升。经过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改革,通过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改进课堂讲授方式,引入案例教学和实训教学等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授课形式、学生考核体系等方面的弊端,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案例的参与者、实际问题的解决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现代项目管理学的学习,真正能够全面了解和熟悉该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彩茹,宋景华,徐永赞.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其体系构建[J].科学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4):183-185.

[2]谢琦.《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2):58-60.

[3]李拉.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研究述评[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8,(4):63-67.

[4]邓峰.实训教学在本科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0,(32):149-150.

基金项目:山东理工大学教学研究课题“《现代项目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课题编号:111225)

作者简介:董会忠(1968-),博士,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项目管理;张伟(1991-),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专业为工商管理。

管理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通过考察管理学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多学科交叉的跨学科方法几乎贯穿了整个管理学严谨的历程,管理学的发展就是不断吸收、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对管理学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的路径或者方法应该是其它学科的概念、模型、方法和技术在管理学中的移植,赋予了管理学多学科移植性的特点。文章在分析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对于管理学研究方法的移植,体现了管理学的交叉学科属性。

关键词:管理学科;方法;移植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是随着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它是管理学科的重要支撑因素之一,对管理学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一门尚未成熟的学科。对于管理学研究方法的探索,有助于理清管理学科的发展线索和脉络,同时关于管理学研究方法的研究可以确定管理学发展过程中在方法论上的多学科借鉴,进而发现其年轻的交叉学科的属性。

一、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的解析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管理学方法论是两个在含义上相互区别的概念。人们通常会认为管理学的方法论就是对管理学的方法的研究。但是由于管理学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关于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学科,其方法论也具有复杂性。从当前已有的研究情况看。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是指管理学中各种具体的管学方法论的汇总,也可以成为管理学研究方法论。而管理学方法论除了包括管理学研究方法之外,还涉及管理学范式的研究。这是关于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对象和范围等问题的探讨。

人类的活动基本都是有三个要素构成的:目的、条件和方法,而方法作为实践活动完成的主要条件是人类实践和认识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形式,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则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手段和规范的总称。按照哲学关于方法的解释,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认识世界的方法,另一类是改造世界的方法。认识世界的方法也就是人类求知的方法,主要包括常识或者实践经验法、因袭方法、权威方法和直觉思辨方法等;科学研究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人类求知的主要方式。科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哲学认识论方法、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具体学科的研究方法三个层面。从方法论通用的角度看。这三个层次的方法的通用性是递减的。其中哲学认识论方法主要是指唯物辩证法: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研究方法包括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通过分类、综合、归纳、演绎等整理科学事实的方法,运用公理化方法、系统方法、模型方法等:而具体学科的研究方法是指针对不同定额科学性质和特点所选择的独特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针对上述关于研究方法的解释和分析,所谓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就是指人们在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人事管理活动或现象、解决管理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方式、法则、手段和规范的总合。管理方法是管理认识和管理实践活动中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关系形式。从科学者学的角度看,管理学研究方法就是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在管理学中的应用。管理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认识管理现象、活动的方法和解决管理现实问题的方法。前者是认识和研究管理过程和管理现象的方法。这类方法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是一种“唯知性”的管理方法:而解决管理现实问题的方法是管理实践方法。管理过程就是对于管理实践方法的应用过程,是一种“唯实性”的管理方法。管理学科的这两类研究方法实际上是机密相连的,认识论方法是实践论方法的基础和指导,而实践论方法则是认识论方法的检验,而实践本身也是一种认识方法。关于管理学的研究方向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照上述管理学的划分可以分为管理研究方法和管理实践方法;而按照科学研究的方法来划分。可以分为哲学方法、一般意义上的管理学研究方法和管理学科具体的研究方法三个层面。其中哲学研究方法是最高层次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研究和解决管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原则的方法:一般意义上的管理学研究方法是一种中间层次的较为通用的研究方法,这类方法可以解决许多不同管理领域的管理活动、现象的认识具有通用性。对于多数管理领域的现实问题和解决具有普遍性的意义:而管理学科具体的研究方法则是专门为管理学适用的研究方法和在局部管理领域或特殊管理行业、具体管理问题适用的方法。

二、管理学科研究方法对多种学科的借鉴

管理学对其他学科的典型方法进行成功的移植和使用,是管理学科发展的方法论基础,使管理学成为一个多学科组合的独立的交叉学科,这些学科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当前的管理学研究已经融合了数理科学、系统工程、心理学、经济学、信息论及心理学等多种其他学科的思想、原理及方法。

1、自然学科方法的移植。经典物理学的分析范式是自然科学最为典型的研究范式,该范式的基本假定是所有事物都可以还原为要素,将这些存在简单线性关系的要素叠加就可以把握事物的整体属性。经典物理学的这一研究范式引起巨大成功而被其他学科反复借鉴,依靠这个分析范式,泰罗建立了以机械论为主导的科学管理理论,其旨在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对管理现象和管理过程进行分解,探求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同样。法约尔和韦伯的组织管理理论也是受这种范式支配。在研究方法上管理学也借鉴了经典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实验方法”数学学科以量化的研究范式为基本手段。以期提高研究的精确性。数学的这种研究范式够策划过年了管理科学学科派以及管理数学学派的基本方法论基础。20世纪以后。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管理学的学者日益增多,1915年福特·哈里斯第一个应用数学模型研究存货控制问题,促进了存货控制理论的建立。20世界60年代以后,管理学在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方法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而且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借助数学方法,管理科学学派从量的角度深化了管理理论。

除物理学和数学外,管理学同时借鉴和吸收了自然科学中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将统计学的统计理论及方法应用到管理中形成了风险决策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以及线性规划方法:以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及其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科学几乎涵盖了各个职能管理领域。自然科学诸多学科理论及方法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将自然科学严谨、缜密的思想和研究模式引入到管理学中去,规范和深化了管理理论。

2、社会学科方法的移植。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和分析管理问题几乎是和管理学的历史一样长久。社会学是社会科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门,其出发点是对各类组织的划分,而管理学所理解的组织又非常强调其社会属性。因此管理学直接引进了社会学的研究范式,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社会学的学科范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学理论的发展,管理学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巴纳德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主张用系统理论和社会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组织管理的问题。人际关系学派、团体行为学派和组织行为学派都运用了社会学的

方法分析人的行为、团体的活动和组织的行为。从管理学形成学科的过程来看。经济学在其知识积累过程、行为归纳过程和经验检验过程三个阶段中的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在微观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遵循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经济学的成本一收益技术为管理提高经济效率提供了依据:经济学的各类分析模型为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奠定了方法论基础,对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制度提供了指导框架和分析工具。

社会科学中的其他学科如工程科学、系统科学等对管理学理论及实践亦提供了理论及方法支持。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科学还兴起了网络分析学派,这个学派不仅一96一真实地体现了社会科学的基本假定而且还发展了一系列的网络分析工具与技巧。在管理理论的研究_中。运用网络分析法,将为管理理论引进和补充一些新的元素,从而有助于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人文学科方法的移植。人文科学众多学科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人”这个共同的研究对象,这决定了管理学与人文科学诸学科之间必然有着紧密的联系。心理学是人文科学中一门具有“短暂的历史,长期的过去”的学科,其对管理学的影响却一直存在。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就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上。提出要科学地挑选人、培训人、激励人和协调人。在早期的行为科学时代孟斯特伯格将心理学运用到工业中去。从而创建了工业心理学;“霍桑实验”是心理学方法在管理研究中的一次彻底运用,以此形成的行为科学学派就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致力于对组织中的人及其行为研究而不断发展的。管理学在其演进及学科化的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历史学的理论及研究方法。同时,研究文化是如何影响人们行为是人类学对管理学做出的贡献:对各学科具有指导意义的哲学同样是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思想基础。

三、小结

通过对管理学研究方法的梳理和研究可以发现,管理学研究的多元学科借鉴促使管理学研究学者们从各种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和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是管理理论的研究层面十分广泛。应该看到。管理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是建立在意见分歧、学派纷争和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存的基础上的。从管理理论的发展以及上述自然、社会、人文三大学科部类中诸学科对管理学研究方法所做出的和正在做出的贡献来看,管理学已经从经验发展成为实用科学,从单一性学科发展成为现代的由多种学科融合而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

管理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当前,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设计中,普遍存在预应力损失估计不足这一问题。本文以湖南某高速公路淇水大桥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试验针对多股钢绞线形成的钢束摩阻损失的规律进行研究,特别是曲线束和直线束的预应力损失规律,推导了和 的计算公式,并得出 和 的建议值,最后将其结论运用于施工过程控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本文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与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连续刚构桥;施工过程;预应力;损失;试验研究

文献标识码:B

1 引言

预应力连续刚构桥因其整体性能好、抗扭刚度大、抗震能力强、桥墩抗推刚度较小等特点,是大跨、高墩桥梁的首选桥型之一。 设计之中,预应力设计是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部分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出现了主梁跨中挠度过大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设计时对运营过程的预应力束的应力损失估计不足造成的,此外,施工过程中的预应力损失估计不足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以湖南某高速公路淇水大桥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试验针对多股钢绞线形成的钢束摩阻损失的规律进行研究,主要考虑预应力钢绞线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及预应力钢筋与管道壁之间的摩擦损失。作者在预应力筋束的摩阻损失试验基础上,仔细研究了预应力束损失的相关规律,并将其结论运用于施工过程控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预应力损失的理论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在施工过程中,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考虑由下列因素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预应力钢筋与管道壁之间的摩擦 ;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 。

针对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通常采用超张拉的方式或者采用分次张拉、多次倒顶的张拉方式的予以解决。施工控制主要针对第一类预应力损失。 (摩阻损失)主要由于管道的弯曲和管道的偏差两部分影响所产生。理论上直线管道无摩擦损失。σl1但由于施工中管道位置的偏差及孔道不光滑等原因,在钢束张拉时仍会与孔壁接触而引起摩阻损失,称此项为管道偏差影响(长度影响) 摩擦损失,其值较小,反映于系数 ;对于弯道部分除了管道偏差影响之外,还有因孔道弯转,预应力钢筋对弯道内壁的径向压力所引起的摩擦损失,一般称这部分影响为弯道影响摩擦损失,其值较大,并随钢筋弯曲角度的增加而增加,反映于系数μ。

2.1 理论公式

根据规范及相关文献的建议,对于空间曲线钢束,预应力损失 按下式计算:(1)

式(1)中:

σcon—预应力钢筋锚下的张拉控制应力(MPa);

μ—预应力钢筋与管道壁的摩擦系数;

β为张拉端预应力钢束曲线的切线与计算处切线的夹角, 称为包角;

k—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x—张拉端至计算处预应力钢束的空间曲线长度。

式(1)在计算β和x时可对空间预应力钢束分段计算。β及x可以采用如下近似方法计算:(2)

3 工程概况

湖南某高速公路淇水大桥主桥上部结构为51m+3×90m+51m五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箱梁根部高度5.70m,跨中高度2.80m,箱梁根部底板厚75cm,跨中底板厚30cm,箱梁高度以及箱梁底板厚度按1.8次抛物线变化。箱梁腹板厚度由根部至跨中依次取为70cm、55cm、40cm。箱梁顶板厚度28cm。箱梁顶宽12.00m,底宽6.5m,顶板悬臂长度2. 75m,悬臂板端部厚15cm,根部厚50cm。箱梁顶设有2%的横坡,箱梁浇筑分段长度依次分别为:7.0m长0号段+5×2.5m+8×3.5m,边、中跨合拢段长采用2m,边跨现浇段长5.0m。

4 试验简介

淇水大桥主桥上部构造按全预应力混凝土设计,采用三向预应力,纵、横向及部分竖向预应力采用美国ASTM A416-97A标准270级高强度低松驰钢绞线,标准强度1860MPa,设计锚下张拉控制应力1395Mpa。箱梁纵向钢束每股直径15.24mm,两端张拉,配OVM15-12、OVM15-9锚具;顶板横向钢束每股直径15.24mm,配OVMBM-3扁锚;顶板竖向钢束每股直径15.24mm,单端张拉,配OHM15-3G二次张拉专用锚具;纵向预应力束管道采用预埋塑料波纹管成孔,真空辅助压浆工艺。

试验过程中,采用联智桥隧开发的智能张拉系统进行张拉,采用压力传感器在梁的张拉端和固定端测读拉力并在钢绞线两端及每跨贴有应变片以测钢绞线中间的应力同时在相应位置的普通钢筋上布置应变片。本次试验选择编号4A2钢绞线进行测试。试验装置布置见图1,测点布置见图2,各测点几何参数见表1。

在试验之前,对从该批钢绞线中抽样出的钢绞线进行测试,按照与现场同样的方法粘贴应变片,在实验室拉力机上进行逐级张拉, 得出张拉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以备在现场试验中采用。

注:5、6、7测点为对称布置。

试验时记录了张拉端和固定端的油压、各测点钢绞线应变以及测点对应位置普通钢筋的应变将钢绞线应变反算出其拉力并与通过普通钢筋应变反算钢绞线的拉力比较去掉可疑数据其结果见表2~表3。

由表2可见,该桥的预应力钢束摩阻损失较大,占张拉应力的45% 左右,预应力损失较大。由表3可见,4根钢绞线测得的拉力基本一致,表明试验的预应力钢束孔道布置的较为一致、准确。此外,从各束的测试结果不难发现,试验结果的离散性较小,表明试验比较成功,为进一步说明问题,还对直线形状的顶板束2D1进行了单端张拉的测试,试验结果列于表4。

根据表2~表4数据,采用式(10)计算可得:μ=0.1598,k=0.00151 。与规范值相比,μ、k计算结果偏大。从表1,2 可见, 对于本桥纵向束,预应力摩阻损失按照规范计算将偏小6% 左右,顶、底板束相对来说测试值较为接近理论计算结果。本桥的曲线半径为500m,在曲线半径较小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测试损失值与理论计算值差10%~20%,故对于长空间预应力钢束,应该通过现场试验实测预应力损失参数μ和k,从而为准确计算预应力损失值提供可靠的依据。

由于测试摩阻损失较设计值大6%,为与设计值相符,决定对纵向束超张拉6%,对于顶板束和底板束采用原控制应力进行张拉, 并进行了现场试验,测试结果与上述分析结果一致。

5 结论

淇水大桥预应力损失试验是以多股钢绞线形成的钢束摩阻损失进行的测试,弥补了单股钢绞线摩阻损失的不足,通过试验,不难得出:

5.1计算预应力损失时需考虑预应力束水平角的影响,否则,可能低估预应力损失。计算包角最简便、合理的方法为“综合法”;

5.2 采用塑料波纹管不仅预应力损失小,而且能够采用真空灌浆确保灌浆质量;

5.3为了简化计算便于设计采用本文x 值取用曲线水平投影长度而未考虑钢束空间长度,如果采用空间长度则摩阻系数还要小些;

5.4试验表明,钢绞线预应力筋管道摩阻损失试验前对钢绞线进行预拉并得出张拉力与应变的关系对管道摩阻损失试验实测的可靠性十分重要;

5.5对超长束预应力筋其摩阻系数受到诸多因数的影响,特别是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大,应通过试验确定摩阻损失。

参考文献:

[1]刘志文,宋一凡,赵小星,贺拴海.空间曲线预应力束摩阻损失参数.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ISTIC PKU -2001(03).

[2]郭振武,彭楠楠.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孔道摩阻损失测试.公路,ISTIC PKU -2010年12期.

[3]赵煜.空间预应力摩阻损失及参数研究.[学位论文]2002-长安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

[4]易锦,贺国京.客运专线现浇箱梁预应力孔道和锚口摩阻损失试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ISTIC PKU -2009(02).

[5]苏传海.微段法分析空间弯曲钢束的摩阻损失.桥梁建设,ISTIC PKU -2010(05).

[6]刘鹏,王贯明,杨思忠,杨雄为.环形预应力盾构管片摩阻损失测试与研究.施工技术, ISTIC PKU -2011(02).

[7]张秋陵,肖光宏.塑料波纹管曲线预应力束摩阻损失系数的试验研究.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ISTIC PKU -2004(11).

[8]梁甜甜,向中富,卞明智,陈明.曲梁预应力摩阻损失试验研究.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ISTIC PKU -2008(11).

[9]张开银,黎晨,成琛,刘文波.PC连续梁桥弯曲孔道摩阻损失.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ISTIC -2011(04).

管理学论文范文第5篇

工商管理重在广度

即使大家对工商管理这个本科专业不甚了解,也一定听说过“MBA”。MBA的中文意思是工商管理硕士,它培养能够胜任企业管理工作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管理人才。当今MBA项目的流行一方面体现了专业管理知识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体现了企业对于拥有专业管理知识的人才的需求量巨大。MBA是针对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士开设的,而在大学本科阶段就有这样一个叫作工商管理的专业。

由于企业的管理需要内外兼顾、面面俱到,因此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可以这么说,工商管理是所有商科类专业中最包罗万象的专业。它以教授企业管理知识为主,同时涵盖其他商科类专业如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知识。基础课程包括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等。此外,该专业对学生的数理知识和信息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还会开设高等数学、统计学、计算机应用等相关必修课程。所以,如果想要涉猎广泛,就读工商管理专业绝对是第一选择。从工商管理专业走出来的学生,基本都是上知如何分析宏观经济走势,下知怎样科学管理员工,外知如何实现企业国际化,内知怎样评估财务指标的人才。

但是毕竟课程有限,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不像经济学或者会计学专业的学生那样会对某一具体领域的知识有持续而深入的学习,相对来说,该专业的学生对其他商科类专业知识的学习广而不精。工商管理专业更像一个平台,提供广泛的知识储备和信息库,将学生领进商学的大门。当然,在倡导培养学生多元发展和自主学习的教育大背景下,学生是可以根据个人兴趣来选择学习的侧重点的。比如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对会计学很感兴趣,就可以通过选修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来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工商管理专业同企业结合得十分紧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在课堂学习中,列举商业案例或者直接就某一案例进行分析的教学方法比较普遍,这使得抽象的知识能够具体化,所以学习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小组展示也多以分析具体的企业和商业事件为主。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因此,该专业的老师多会组织学生们去参观当地的知名企业,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企业的氛围和文化,也会邀请企业家和专家到学校来做讲座,和学生们进行交流,给学生们分享管理经验,这些都是很难得的机会。

保研、考研、出国、就业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四种基本发展方向,其中保研和考研的情况依学校而定。有不少工商管理专业的同学本科毕业后会选择留学深造,一部分同学选择继续修读管理学专业,另一部分同学则转学经济学、商业分析、金融学等专业,可见选择余地还是很大的。本科毕业后也可以直接就业,就业渠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一是各级政府、企业的管理部门;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类型的咨询服务企业;三是银行、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

人力资源管理重在深度

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HR”这个单词吧,HR即人力资源,也代指企业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近十年来,随着各企业对人力资本越发重视,人力资源部门不断扩张,企业对于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十分缺乏。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中国还是一个年轻的专业,大多数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规模相对较小,但是这个小而精的专业仍受到了不少学生的青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主要围绕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中的规划、招聘、培训、薪酬、绩效、劳动关系等六大模块展开,代表性课程有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绩效与薪酬管理等。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与人打交道的学科,所学知识或多或少会涉及心理学,部分院校也会专门开设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此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学习经济学、财务管理、信息技术、劳动法等领域的知识,以拓宽知识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人力资源管理。

不少同学受职场类电视剧的影响,萌生了成为雷厉风行的外企HR的职业梦想,所以选择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还有一部分同学本身就喜欢与人交往,或是对人际交往、心理学方面比较有兴趣,觉得自己适合学习这个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组织管理,因此总体来说该专业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性的思维。对于擅长沟通并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多和人打交道的同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谓是不二之选了。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课上,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有模拟应聘者与HR就薪资问题进行谈判的角色扮演,有心理学的小实验,有资深HR走进课堂的经验分享。大多数高校的人力资源专业规模相对较小,班级人数不太多,且女生占多数。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较为乐观,大部分毕业生选择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专业对口性强。在企业工作的话,可从事规划、招聘、培训、薪酬、绩效、劳动关系六大模块中的任一模块工作。也有在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毕业生。在出国留学的同学中,以赴英国攻读人力资源管理硕士学位的同学居多。

工商管理VS人力资源管理

工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同属管理学大类,是两个很相似的专业,相对于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来说,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没有那么高,知识更偏向于感性一些。但是因为都关乎企业管理,所以要求学生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其中工商管理专业对学生的统计学要求稍微高一些。

工商管理专业在国内发展得比较成熟,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了该专业,以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最为知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时间短,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少一些,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南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为代表。

在不同的高校里,这两个专业的紧密程度有所不同。例如南京大学的这两个专业虽然开设在不同的系里,但是两个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基本相同,且合并班级授课,只是选修课有所不同;南京师范大学的这两个专业课程差异较大;中国人民大学的情况比较特殊,工商管理专业开设在商学院下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则开设在劳动人事学院下面。在专业名称上,有的高校会把工商管理称作“企业管理”,有的高校会把人力资源管理称作“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向)”。每所高校的情况有所不同,建议大家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访问相关高校的官网,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

工商管理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广义的工商管理包含了人力资源管理。就本科专业而言,工商管理专业知识覆盖面广,学生也会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课程,但学得不深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则是要求学生专门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学习。所以在这两个专业的选择问题上,答案就很明晰了:如果追求学习的广度并具有融会贯通的能力的话,那就选择工商管理专业;如果追求学习的深度、志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话,那就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这里有个小建议,如果在众多商科类专业间犹豫不决、犯了选择困难症的话,不妨选择工商管理专业,可以先广泛地涉猎,再确定具体的方向,在读研或者就业时改变方向。

按照目前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高校实行大类招生,以经济管理类(或分为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的名录对商科类专业进行统一招生,一般在学生们大二时才会细分到具体的商科类专业。

后记

某一天,工商管理专业的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了企业的组织架构图:“你们看,基本上所有的部门都有对应的专业。比如,研发部门对应理工科专业,财务部门对应会计学专业,人力资源部门对应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营销部门对应市场营销专业……可是咱们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该去哪个部门呢?”班上的同学都笑出了声,有人指着组织架构图上中端和顶端的位置,意思是该去中高层所在的管理部门。事实是,刚毕业进入企业的职场“菜鸟”是不可能直接进入管理层工作的,尤其是只有本科学历的话。这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另一尴尬之处,即毕业后很难找到對应的岗位,所以多数同学选择继续求学,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也有一部分同学转换了就业方向。工商管理专业的优势在于学得广,劣势就在于学得广而带来的不精和就业不能精确匹配。但如果能好好利用资源,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下是可以成为复合型人才的。这把双刃剑该如何利用好,主要取决于个人。

管理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本文主要从酒店餐饮的现状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从品牌运营、成本控制、人力资源以及顾客忠诚度四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以确保酒店餐饮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关键词 酒店 餐饮 经营

一、选题背景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9年我国餐饮业营业额已突破1200亿元大关,比2008年增长22.6%。2009年餐饮百强营业额占全社会住宿餐饮业营业的比重为6.9%,比2008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数据显示餐饮的发展现状和潜力都是乐观的。尤其是近几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各个重要国际性会议在中国举办,对中国酒店业乃至餐饮行业都起着推动作用。酒店为客人提供膳食和住宿是满足在外生活的基本需求,因此,现今的酒店管理者越来越重视餐饮经营在酒店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星级饭店的客源市场正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海外旅游和国内的高官显贵,工薪阶层乃至百姓需求有所提升,行业内的竞争也随之加剧。目前,我国酒店餐饮业经营服务经营方式由单一转向多样化,在服务的内容、方式上,更加注重品质服务。

二、酒店餐饮的定义和发展酒店餐饮的意义

(一)酒店餐饮的定义。

酒店餐饮作为酒店主营业务的一部分,也是餐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中餐、西餐、酒吧等组成。为酒店服务的同时,也为酒店之外的社会消费者提供服务。

(二) 发展酒店餐饮的意义。

1、发展酒店餐饮对酒店自身的意义。

酒店餐饮的收入是酒店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有资料表明:在欧美国家,酒店餐饮收入一般占酒店收入的35%,仅次于客房;在我国,餐饮收入、客房收入与康乐收入一起被看作是酒店收入的三大重要支柱。首先,酒店的客房是带有一定的季节性,这使得其收入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但是,酒店餐饮则没有季节性的特点。在旅游旺季和淡季的时候都可以保证较高的收入。其次,它的客源市场不仅仅是住店的客人,在很多时候是一些非住店的有能力的消费者。同时,这也体现出了餐饮比客房更为灵活。最后,酒店餐饮的利润率大。它的成本以及投入能在销售出产品时就可以收回,这优越于客房,缩短了投资的回收期。

2、发展酒店餐饮对餐饮业的意义。

由于酒店现在提倡大众化消费,所以,其目标市场与社会餐饮目标市场大致相同。在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这两个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表现在:猎夺目标市场,降低成本,运用各种营销渠道吸引消费者等等。也正因为如此,餐饮市场才会一步一步趋于完善。另一方面,发展酒店餐饮业也丰富了中国餐饮业,为餐饮市场增强了活力,为餐饮业创造了巨大的收益。

三、酒店餐饮的现状与问题

(一)酒店餐饮的现状。

当前,我国餐饮行业发展态势明显,主要体现在连锁经营、品牌培育、技术创新、管理科学化为代表的现代餐饮企业,餐饮作为酒店的一部分,有科学的管理方式,集团化、连锁化高。在市场方面,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及在“民以食为天”的文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酒店,不再认为酒店是高消费场所。

虽然现今酒店餐饮的现状比较乐观,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酒店餐饮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的控制不够。

餐饮成本是酒店成本控制的重点,现今有许多酒店并没有根据目标销售市场,控制成本率,从而使酒店餐饮对目标顾客定位不明确。不重视日常核算,没有及时核算各种原料消耗,使得成本率存在严重偏差。各类餐饮的实际营业成本率如:食品、酒水、香烟等没有根据本餐厅的实际营业情况分析,导致原料的堆积造成浪费。对于营业费用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在额度上没有加以限制,造成额外浪费。

2、酒店餐饮管理人才现状堪忧。

有资料显示:对酒店管理的人才专业的调查,其中在中层管理人员中,中职学历占50%,大专学历占40%,在大专和中职的学历中,餐饮管理学历只有15%,在高层管理人员中,大专学历的占11%,本科学历占84.5%,研究生学历占5%,在三种学历中餐饮管理专业的只有占17%。由此可见,现今在我国的大多数酒店中工作的人员的文化水平,专业知识并不是很高。

3、对顾客的忠诚度重视不够高。

在现今的多数酒店餐厅都推行了“VIP打折卡”。只要消费满一定数额,就可以得到,但管理者在发卡后就不去关注顾客,以为得到卡的顾客就是餐厅的永远消费者,其实不然。打折并不一定就能铸造顾客忠诚度。餐厅的环境,菜肴的口味,服务的态度,交通的便捷等等,这些往往都要比价格更具说服力。

四、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酒店餐饮品牌运营。

所谓酒店餐饮品牌运营,是指在酒店品牌下建立酒店餐饮自身的品牌,将其视为独立的资本和资源,并重现组合、带动其他资源,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酒店餐饮可以结合自身酒店母体的品牌,酒店主体,建立自身品牌。

(二)加强成本控制。

成本的控制有三方面:原料成本控制,人工成本控制,以及营业成本控制。

1、原料成本控制。

首先,餐厅的采购部门先编制材料采购计划,并且严格按计划执行。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方面,可以防止在采购初期就出现漏洞和原料的浪费。另一方面可以给采购员有一个依据和约束的作用,并且易于对原材料的统计。

其次,在选择采购人员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管理者熟悉,在酒店里表现良好,能信任的,对工作负责;对市场各个原料的价格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充分为酒店考虑,尽量使购买的原料价格合理;为人诚实,有责任心,工作认真。

最后,在原料的储存的过程中也存在严重的损失。因此对于原料的存储环境、卫生保持都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在取用原料制度也应规范,使损失降到最低。

2、人工成本以及营业费用控制。

在人工成本方面,可以聘用一些学历较低但具有一定餐饮服务经验的人员,在寒暑假期间可以相应的用一些实习生或是打工的大学生,以弥补人员的紧缺。在营业费方面要尽力减少各种不合理的开支。

(三)加强人才培训与人才管理。

1、服务人员的技能与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培训。

酒店餐饮员工培训工作,既是职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加强管理、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因此,酒店的人力资源部要根据人员的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制订周密的培训计划,保证每一个员工都有机会得到培训,并且从中获益。在培训结束后要注意的是:无论任何培训途径都不能脱离酒店的管理意志进行,到最后都要回归到酒店的实际问题上来,在实际中检验培训的效果。

2、注重高学历人员的聘用。

餐饮管理专业人员是酒店餐饮部门的主力军,餐饮部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餐饮部管理人才的能力和素质。在我国的酒店业普遍有这样一个看法:酒店是劳动密集型场所,劳动强度与难度都不大,所以多数酒店人员的素质与文化水平要求不高。这种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酒店要吸引有能力、有知识、有才干的专业人员到酒店,这样酒店餐饮业才会健康的发展,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社会餐饮所击败,管理水平才会有所提高。

3、重视薪酬的激励作用,防止人才的流失。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适当的人员流动会给企业带来活力,酒店餐饮也是这样。但是过于频繁的人员流动会给酒店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从长期来看,员工高流失率降低了酒店人力资源优势,分散了核心资源,从而破坏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不利于酒店的长远发展。同时,员工高流失率意味着酒店必须不断地招聘、培训新员工,以弥补员工离去后留下的“空白”, 这必然会增加酒店的成本支出,加大酒店的生存压力,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不能组建稳定的员工队伍,酒店可能会减少员工再培训、再深造的预算支出,这将导致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偏低。在这样情形下,酒店就要重视薪酬的激励作用,保证员工能安心在本酒店工作,并对工作保持着积极性。

(四)提高顾客忠诚度。

所谓忠诚顾客就是对某一产品和服务有重复购买的意愿和实际行动的顾客。酒店餐饮在为酒店服务的同时,也要努力开发适应顾客需求的新产品,以保证老顾客,吸引新顾客。因此,可以从以下的两个方面来提高酒店餐饮的顾客忠诚度:服务的内容,服务的态度。

1、在内容方面,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不同年龄,消费层次,消费心理,为起提供个性化服务,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来适当的增加服务内容。

2、服务态度是消费者对餐厅最感性的认识,因此,我们要做到:(1)要像问候自己的客人一样问候顾客。及时的问候可消释顾客因等待而带来的不满,热情的、友好的、发自内心的问候能使顾客在陌生的环境里放松心理压力,从而使服务工作顺利开展。(2)要学会赞扬顾客。花几秒钟赞扬顾客,能有效的建立与顾客的良好友谊。做为一个餐厅的服务人员,要学会如何赞扬自己的顾客,这会帮助餐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在整个服务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微笑,这是做为一个服务员最基本的要求。微笑服务要与自身的仪容仪表相适宜,要发自内心,真诚的微笑,配以柔和,亲切的目光,并与客人进行交流,这样才能笑得自然,笑得自信,使客人看起来亲切,礼貌。

酒店餐饮是中国餐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经营酒店餐饮要做地不仅仅是品牌运营、成本控制,人才管理以及顾客忠诚度的提高,还要重视经营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运用一切有效、高效的管理方式,提高酒店餐饮的利润,从而实现酒店餐饮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静达.关于酒店餐饮经营的研究.Journal of Jilin Commercial Colleage.2006(4).

[2]屠红卫.高星级酒店餐饮成本控制.来稿摘登.2006(7).

[3]韦飞.酒店餐饮管理人才浅谈.企业技术开发.2005(12).

[4]费演.基于酒店标准化模式新论.经营管理.2006(4).

[5]王继华.酒餐饮业如何培养忠诚顾客.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6]陈鸣.论星级酒店餐饮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商业经济文萃.2006(1).

[7]潘胜国.如何审计酒店业.实务解读.2006(9).

[8]陈梦玉.对持续发展的认识.水利科技与经济.1998(9).

[9]李欣雨.节约型社会饭店发展方略.特别策划.2005(12).

[10]陈的飞.绿色酒店-我国酒店业永恒的选折.理论广角.2005(6).

[11]吴觉民.酒店的质量建设.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6(2).

[12]郑崎.餐饮业应把人才作为最具升值潜力的资本.餐饮天地.2007(2).

[13]刘伏英.现代酒店人力资源配置的思考.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11).

[14]王文力.试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发展.2006(10).

[15]刘胜.忠诚度与市场营销.市场.2004(1).

[16]张文鹃.实现顾客满意度向忠诚度的夸越.餐饮天地.2006(11).

[17]李勇平.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8]董志冰.现代饭店经营管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19]蒋丁新.饭店管理理论.大连东北财经出版社,2002

[20]冬虫草.餐饮服务如何控制.http:www.veryeast.com.

上一篇:医药论文范文下一篇:阅读体验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