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防范心得体会范文

2023-09-22

安全风险防范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摘要:培训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同其他资本投资一样,收益和风险并存。本文首先对企业员工培训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对培训风险的防范策略进行了有针对性地阐述。

关键词:培训风险;人力资本;防范

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员工能力和素质从而促进企业发展。显然,培训已经成为企业成长无可取代的推动力。

现实中虽然许多企业认识到了培训的必要性,但培训作为一项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必然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如何降低培训风险,提高培训效益,是众多企业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培训的风险

(一)企业培训的内在风险

所谓培训的内在风险指由于企业没有对培训进行合理规划和有效的管理而导致培训的质量不高,使得培训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培训的投资效益低下。

1.员工培训理念风险

理念风险主要是出于企业的高层领导和受训员工对培训的错误观念和错误定位,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一些企业高层领导由于把培训看成一种成本,而不是投资,从而对培训产生一些错误认识,认为培训是浪费时间和金钱的活动;培训是为他人作嫁衣;培训是培训部门的职责;高层管理人员不需要培训;市场上流行什么就培训什么等。错误的培训观念,必然导致培训效果的不理想。同时,作为培训主体的受训员工对待培训的态度及认知也会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

2.员工培训技术风险

培训的技术风险是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制订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培训效果的评估以及培训成果的转化的某个环节中,由于管理不当或者不能及时正确地做出判断和结论可能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如没有做好明确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目标脱离企业的发展方向;培训内容与形式脱离真正需要;不能为员工进行培训成果的转化创造一个有力的环境等,都会给培训带来风险。

(二)企业培训的外在风险

所谓培训的外在风险指虽然培训项目达成了预定目标,但由于各种外在因素导致企业遭受各种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

1.员工流失风险

培训无疑提高了员工的能力和素质,增强了员工在企业和社会上的竞争力,从而增加了离职的可能性。更严重的是,许多企业员工将在原公司所获得的技术、信息、经验直接带到新企业或自己组建企业,导致原企业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培养人才或直接培养了未来的竞争者。

2.专业技术保密难度增大的风险

一般企业通常都有自己的管理经验和专有技术,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使之转化成生产力和具体的产品。科技的快速发展,专业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参加学习,接受培训,才能够增强企业的技术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培训和学习使更多的员工掌握这些专业技术秘密,显然,掌握的人越多保密难度越大。

3.培训收益风险

培训收益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如果企业因为竞争的需要、政策的转变,或者仅仅是因为在短期看不到培训所产生的直接效益,而对培训工作产生怀疑,改变企业的经营战略或者进行经营范围调整,如大规模产品转产、关键技术环节的技术改造、各个职能部门的大调整或者重要人事变动等,这就会使培训工作付诸东流,完全没有回报。

二、企业培训风险的防范

(一)转变培训理念,强化风险意识

第一,转变培训理念,从企业领导者的角度,要正视员工培训投资所产生的风险,认识其客观存在,并充分认识到有效的员工培训与开发,会极大地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源价值,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从受训者的角度,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宣传教育,使受训员工明确理解企业进行培训的真正原因及意图,明确培训对其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受训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第二,强化培训风险意识。培训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活动,有收益,亦会有风险。投资的收益越大,其投资的风险也越大。培训风险的存在是源于培训所具有的不可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只要这种不确定性存在,企业培训风险的存在就是必然的。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有正确的风险投资意识和明确清晰的培训理念,大可不必因噎废食。

(二)规范培训流程,提高培训质量

1.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科学合理的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有效性的基础,需求分析不准确或者不到位,会严重影响培训效果。培训需求分析过程中,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企业的培训需求即谁需要培训、需要什么样的培训、什么时候培训等,而不是盲目跟风。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人对需要培训的组织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并选择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力求做到需求分析结果的客观和准确。

2.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企业要根据发展战略和培训需求制订培训计划。包括设定培训目标和内容、确定培训人员、培训方法和形式、培训预算等。根据培训目标和计划,按照轻重缓急,配以相应的人财物等资源,保证培训计划的贯彻和落实。

3.做好培训计划实施过程的管理。要谨慎选择选择培训机构与培训师,多方比较性价比、知名度等再做选择。对于培训所需的设施设备与培训环境要精心安排,确保培训师能够顺利地完成培训相关活动。了解学员培训过程中的反应,及时和培训师沟通并做调整,满足学员的需要。

4.做好培训结束后的管理。一是要开展培训后续跟踪活动,提供后续资源。包括培训者定期访问受训者的工作地点,观察并帮助受训者运用所学知识,为受训者发挥其培训效能创造良好的学以致用的环境,以及通过提高受训员工的报酬等方式承认员工通过培训努力的结果,以此留住受训员工。二是要进行培训效果评估,为下一期的培训提供指导性的帮助。主要是调查收集受训者和有关人员对培训项目的看法,受训者学习后态度行为的变化是否达到了培训的预期目标,以及培训对组织的整体绩效的提高和培训需求的满足。

(三)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改变培训不规范的现象

要降低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企业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培训制度,规范培训的组织机构、经费投入,培训流程等各个方面。诸如入职培训制度、培训激励制度、培训考核评估制度、培训奖惩制度、培训风险管理制度等。从制度上保障管理者以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为培训成果的转化创造有利的环境和必要的支持;员工参与培训之后,企业必须通过制度保障对培训效果的评价进行必要的反馈;同时,要把培训、考核、奖惩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等等。培训制度一旦建立,组织中各个层次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使培训制度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

培训风险的防范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作支撑。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理念逐渐会被员工了解,他们会自觉的以企业经营理念为指导,更加热情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自觉地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使企业的各项制度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从而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同时,一个具有优秀文化的组织更加重视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并且努力建立与这种需求相适应的培训理念和制度,把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忠诚感。

(五)合理利用法律手段

培训员工流失风险的存在,要求企业在培训中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企业的权益,降低培训风险。一是把培训管理纳入合同管理。劳动法规定,试用期内的员工离职等不受约束。因而,在员工试用期内企业应尽量避免出资对其培训,如果确实需要对试用期内的员工进行培训,最好培训前与员工签订相关合同以规避员工受训后突然离职的风险。对非试用期的员工进行培训更应充分考虑他们流失的可能性及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受训前要与其签订培训协议。其次,由员工分摊部分培训费用。企业在培训前对培训费用进行预算后,根据费用情况可由员工分摊部分或全部培训费用,并以书面形式明确企业和受训员工分摊培训费用的形式和比例,构建合理的培训费用分摊机制。如果受训员工违反此类培训协议,企业可以上诉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乃至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袁声莉,刘莹.培训与开发.科学出版社,2012.6

[2]贾昕.企业员工培训风险及规避策略.人力资源管理,2012.3

作者简介:

安全风险防范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1、廉政风险点

1、适龄儿童招生。

2、学生转出。

3、学生转入。

4、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及转出。

5、教科书征订。

6、杂志征订。

7、教学用品采买。

8、教学设备维修。

9、财务报销。

10、年终考核。

11、评优评先。

12、荣誉称号的推荐。

13、查体。

14、学生各类评比。

15、党费收缴。

16、公务接待。

17、捐赠。

18、政务公开。

2、防范措施

1、严格招生程序,按制度办事。

2、严格按照转出程序开据相关证明。

3、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手续齐全才办理。

4、按照教育局相关规定,不推诿不刁难。

5、按照教育局的目录征订,严禁吃回扣。

6、自愿原则,杜绝回扣。

7、质优价廉,力求节省。

8、正规单位维修,杜绝回扣。

9、严格财务制度,实报实销,由一把手签字。

10、按照上级规定,客观公开公正公平。

11、评优评先要坚持程序,评选结果和群众公认,公证、择优进行推荐。。

12、客观公正。

13、按相关规定执行。

14、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徇私情。

15、严格党费管理。按照中组部《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进行党费收缴工作,坚持造册登记,开据票据,及时足额上交

16、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17、严格捐赠管理。对捐赠的款物要如实登记、上报。

安全风险防范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计算机网络的运用越来越方便,但在计算机网络给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方便的同时,计算机网络安全也给人们构成极大的威胁。黑客侵袭、病毒感染、数据泄密等网络安全问题在人们身边随时发生,只有解决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才能够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使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防范;分析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问题

(一)网络防火墙的局限性

在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过程中,网络防火墙虽然能在安全性上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不能完全对网络安全起作用,很多时候对来自网络内部的攻击和计算机病毒的侵入方面不能起到有效的安全防护作用。计算机网络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相应的系统与软件支持,以保证信息的存储、传送和接收。各种软件的设计不同,针对的作用也不同,在使用过程中不可能以同一种方式去进行网络安全保护,每一种软件也都存在着不同的系统漏洞,网络黑客就是利用了这些漏洞对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或侵入。由于计算机网络安全产生的破坏促使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得到了大家的重视,并使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网络的多重性

计算机网络是全球网络,在对网络进行攻击的敌人不光来自于本地区用户,它包括全球每一个用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计算机网络面对全体用户开放,这就使我们无法预测到网络受到的攻击来自何方,进行何种类型的破坏;网络的使用具有很大的自由度,用户可以通过网络结点自由上网,并进行发布和获取各类信息。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种类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也在不断地发展,不断更新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使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得到了不断的改善。

(一)虚拟专用网技术

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 ,简称VPN)指的是在公用网络上建立专用网络的技术。其之所以称为虚拟网,主要是因为整个VPN网络的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并没有传统专网所需的端到端的物理链路,而是架构在公用网络服务商所提供的网络平台,如Internet、ATM(异步传输模式)、Frame Relay (帧中继)等之上的逻辑网络,用户数据在逻辑链路中传输。虚拟专用网技术是对行业内部局域网络的改善,它可以帮助用户进行远程访问,行业内部各机构构建局域内专用网络安全连接,并可以保证传递的信息的安全性。

(二)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指由一个有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的,在内网和外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构造的保护屏障。它是一种隔离控制技术,在某个机构的网络和不安全的网络之间建立一个安全网关,阻止对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也可以使用防火墙阻止重要信息从企业的网络上被非法输出,以达到保护网络信息不受到非法用户的侵害。防火墙技术从原理上可分为包过滤型防火墙、应用级网关、电路级网关和规则检查防火墙四种,它们之间防范方式各不相同,根据具体需要可采用其中一种或混合使用。

(三)安全扫描技术

安全扫描是采用模拟黑客攻击的方式对目标可能存在的已知安全漏洞进行逐项检测,以便对工作站、服务器、交换机和数据库等各种对象进行安全漏洞检测。通过安全扫描可以有效的检测网络和主机中存在的薄弱点,防止攻击者利用已知的漏洞实施入侵。虽然安全扫描器不能实时监视网络上的入侵,但是能够测试和评价系统的安全性,并及时发现安全漏洞。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近年来,网络黑客活对网络攻击的事件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的网络安全技术更加完善,以应对各种侵入事件的发生,达到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的目的。

(一)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帮助计算机系统应对网络攻击,提高了系统管理员的对网络安全的管理能力,以确保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它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各关键点收集传递的信息,并对传递过程中的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达到检查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入侵检测技术是在不影响计算机网络各项性能的情况下对网络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完成对内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入侵检测系统可以使系统管理员随时了解程序、文件和硬件设备等网络系统的任何变化,还可以为网络安全策略的制订给予一定的帮助。使用的过程比较简单,可以使工作人员很容易地获得网络安全。入侵检测的规模是根据对网络产生的威胁和对安全的需求的不同而设置,在入侵检测系统在发现被入侵后,能够及时作出响应,确保网络安全。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主动性的安全防护技术,提供了对内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在网络系统受到侵入之前进行拦截。从国外市场入侵检测产品的快速发展可以看出,入侵检测技术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国内入侵检测产品发展较慢,急需具有自主版权的入侵检测产品的迅速发展,入侵检测产品的发展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防范IP地址欺骗技术攻击

IP欺骗技术也就是伪造某台主机的IP地址的技术。通过IP地址的伪装使得某台主机能够伪装另外一台主机,而这台主机往往具有某种特权或被另外的主机所信任。网络黑客在进行攻击时都是先对我们的主机信息进行侦察,以获取主机在网络中的IP地址,有取具体的IP地址,就可以使这个IP地址成为他的攻击目标,并向这个IP发动攻击。在防止IP地址被欺骗攻击可以在连接到网络时采用代理服务器的方法,从而保证网络安全。代理服务器的就是在客户机和远程服务器之间架设一个“中转站”,当客户机向远程服务器提出服务要求后,代理服务器首先获取用户的请求,然后代理服务器将服务请求转交远程服务器,从而实现客户机和远程服务器之间的联系。在使用代理服务器后,其它用户只能探测到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而不是用户的IP地址,这就实现了隐藏用户IP地址的目的,保障了用户上网安全。

四、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优势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要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制度,不能只管用不管安全,要对管理制度进行落实,强化安全教育,建立人员档案进行定期培训,提高网络系统管理员的素质。有了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就可以对所有业务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都有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在录入业务数据和务资料时就能够达到准确快捷。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往往都是随着开展的业务不断增加,数据量的越来越大,就会使系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应该尽快制定出一系列合理的实施方案,并指导涉及到网络信息安全的各项工作中,避免各类影响信息安全的问题出现。计算机网络安全包含的范围广泛,在进行网络安全信息应用等相关软件系统的研究时,要保证系统使用的通用性和实用性,要结合实际使用过程中有关情况,解决业务处理时的繁琐性,对业务操作规程进行规范。

安全风险防范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1 加油站资金风险概述

加油站资金风险是指加油站实物流与资金流不统一以及现金保管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加油站资金流和实物流失紧密联系的, 资金流和实物流不协调不统一, 是加油站安全风险的主要方面。

1.1 加油站资金风险的表现形式

由于加油站具有资金周转量大的特点, 若管理不善, 就会出现资金管理上的漏洞, 加油站资金流和实物流的不统一就是加油站资金存在的重要风险, 有以下表现形式。

1.2 零售价格调整时变价不到位, 造成效益流失

目前加油站的成品油零售价格由国家发改委发布, 平均10个工作日内, 如果三地的国际原油价格波动超过规定的幅度, 就会调整国内成品油批发和零售的基准价。因此, 加油站的零售价格调整较为频繁。个别加油站为了扩大销售量, 谋求小团体的利益, 在加油站零售价格调整时, 不按规定的时间变价, 价格上涨时, 延迟变价, 价格降低时, 提前执行, 导致企业经济效益流失。

1.3 未经批准随意赊账销售, 增大了坏账损失风险

为了降低资金风险, 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在成品油销售时执行先款后货, 一般不允许赊销。但有的加油站经理为了完成销量任务或为了满足个人的某些目的, 未经公司批准, 随意进行赊销, 待客户回款后再做销售处理, 增加了坏账损失风险。

1.4 现金未按规定缴存银行, 存在风险

加油站目前销售结算方式都多种, 油卡、银行卡、现金, 个别加油站试行电子商务模式, 还可以用电子钱包等形式结算。尽管如此, 现金结算仍然在加油站销售结算中占较大的比例。有的加油站因地理位置偏僻未能实现银行上门收款, 需要加油站财务人员没有向银行缴存, 造成管理上的漏洞。个别加油站没有按规定每天将营业款存入硬化账户, 甚至开设个人账户, 将公款私存。有的虽然执行银行上门收款, 但加油站财务人员没有将现金全部缴存到存款箱中, 随意挪用公款。

1.5 刷油卡套取优惠, 扰乱经营秩序

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因为销售的压力, 在经济疲软或销售不畅时, 经常开展各种优惠活动, 这些活动往往体现在油卡储值优惠或消费优惠。有些加油站员工就自己冒充客户办理多种油卡, 利用客户现金加油时刷卡套取优惠, 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 扰乱了经营秩序。

1.6 刷信用卡套现, 企业利益受损

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加油站, 有的可以用银行卡或信用卡结算消费。有的加油站员工就利用这一点, 用银行信用卡刷卡套现, 而让企业承担刷卡套现的手续费, 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1.7 收入反映不完整, 资金体外循环

现在加油站增值服务日益增多, 加油站普遍存在便利店商品销售 (简称非油品销售) , 有的增设有洗车服务或多余房屋租赁等。这样, 加油站就有了除主营业务外的其他收入。但个别加油站经理将这些收入不交财务入账, 私设小金库, 造成企业效益的流失。

1.8 加油站资金风险的类型

通过对加油站资金风险表现形式的分析, 概括加油站资金流动、管理的各个环节, 加油站资金风险可体现在三个方面:应收账款的风险、现金滞留加油站的风险和内部管理风险。

1.9 应收账款的风险

销售的压力、同行业的竞争是产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实现商品销售和货款结算实际的差异是产生应收账款的另一个原因。

加油站进行油品销售一般有两种方式:现销和赊销。现销就是钱货两讫, 加油的同时结算货款, 赊销就是先销售, 货款随后或在某一特定时点再付。现销方式的特点是应收现金流入量和实际现金流入量完全一致, 加油站的实物流和资金流一致, 能够及时回收货款, 又能避免坏账损失, 是加油站最为理想的销售方式。但是,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赊销方式也成为企业常见的重要手段, 可以用于企业开拓市场、减低库存和提高市场占有率。赊销行为对于流动资金短缺或周转不灵的企业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但是, 对于销售企业来说, 赊销是存在资金风险的, 赊销账款的金额越大, 发生坏账或呆账的风险也越大, 赊销账款的应收期越长, 资金风险也越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一些社会加油站往往采用赊销或降价的方式, 与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争抢客户。而为了完成销售任务, 两大集团的一些加油站也会采取月初加油月末结账的结算方式, 个别加油站甚至会采取更长时间结算货款的方式, 这样, 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也在加剧。

2 加油站现金的风险

加油站的销售, 虽然有加油卡、信用卡、储蓄卡等多种方式, 但现金交易仍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加油站的销售款项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存入银行, 一般情况下, 加油站会在当天下午, 把白班的货款结算清楚存入银行或让银行上门取款。而夜班的销售金额就会滞留在加油站过夜, 这就带来了资金管理的压力。加油站的现金在加油站滞留的时间越长, 资金额度越大, 加油站的资金风险也就越大。全国各地, 加油站被盗被抢的案件屡见不鲜, 时有发生。抢劫、盗窃等刑事犯罪行为对加油站的资金管理存在较大威胁。

2.1 加油站管理不善带来的风险

加油站内部管理混乱, 不执行相关制度要求, 或职业道德存在缺陷, 法制观念淡薄等, 都会使加油站的资金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对加油站当班员工随身携带的现金都有明确规定, 不得超过一定的限额, 但有的加油站员工不执行相关制度, 不按时投币, 当班时随身携带大量营业款, 增加了加油站的资金风险。再如, 加油站员工不按规定把资金及时存入银行, 或非油品销售、劳务收入等不入账等, 挪用、坐支销售款或者携款潜逃等, 都会增大加油站的资金风险。

3 加油站资金风险防范措施

3.1 加大应收账款的管理

加油站可以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增加服务品种, 提高油品增值服务等多种手段, 不断开发客户, 提高销量和市场占有率, 尽量避免发生应收账款。防范应收账款的风险, 首先要建立相关的制度。赊销款项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 符合一定的条件客户, 必须经过相应的审批程序, 才能进行赊销。对于政府部门 (比如政府统一采购) , 加油站可以和客户签订延期付款的协议, 对于应收款项滚动结算, 但滚动结算的周期不宜超过一个月。一般在每月结账日之前结算清应收账款。其次, 可以通过银行承兑汇票的销售方式。银行承兑汇票是除现金销售外资金风险较小的一种销售方式。第三要落实赊销责任人。对赊销的款项, 实行经办人和审批人负责制, 由经办人和审批人负责赊销款项的回笼和催收, 并和责任人的绩效和工资挂钩。

3.2 加大营业场所现金的管理力度

加油站要配备2台保险柜, 其中一台普通保险柜, 另一台为镶嵌式投币保险柜。投币式保险柜用来加油站当班员工投放营业款。一般在保险柜安装时将保险柜的一半镶嵌到墙内, 外露投币口, 加油站员工收取的营业现金达到一定的数量必须装袋投入到投币式保险柜中, 减低经营现场的资金风险。其次加油站过夜的资金清单结算后, 必须放在保险柜内。保险柜的钥匙和密码分别由不同的人保管。此外, 加油站要安装监控设施, 和当地派出所配合安装报警装置等, 都可以减低加油站的资金风险。

3.3 做好预案演练, 加强安全管理

首先, 加油站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防盗抢应急预案, 并组织员工进行演练,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其次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对加油站资金的流向能够做到有效监控。第三, 公司的财务稽查人员要经常对加油站进行资金稽查, 对加油站的油品和营业款进行判断, 及时发现加油站的赊销行为。对营业款和银行签订上门收款协议等, 规避营业现场的资金风险。

4 结语

加油站作为开发的经营场所, 来往人员较多, 要降低加油站的资金风险, 需要通过建立制度、改变经营销售方式、加强内部管理等多种形式, 对症下药, 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和防范措施, 提高加油站资金安全管理水平, 降低营业场所的资金风险。

摘要:加油站作为经营单位, 具有场所开放、社会人员流动性强、资金周转量大的特点, 若管理不善, 形成资金管理上的漏洞, 就会增大加油站资金风险。本文主要论述了资金风险的种类及防范措施。

安全风险防范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一、医院供应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隐患

(一) 人员方面

医疗体系中与供应科直接对接的是临床科室, 供应科的护理人员并不与病人直接接触, 故普遍对医疗事故、院内感染等临床医疗事件缺乏基本认识, 法律意识和职业防护意识淡薄, 认为自身从事的发放、回收医疗用品和消毒灭菌工作与医疗事件无关, 而没有意识到发放的医疗用品配置不全或失误会延误临床治疗, 甚至引起医疗事故, 触犯法律;虽然护理人员自身没有与病人直接接触, 但其接触的回收医疗用品却与病人有直接接触, 甚至沾染病人的分泌物或血液, 若在回收和消毒灭菌的过程中若不小心接触, 则有感染的风险。

(二) 工作方面

医院供应科护理人员的工作主要包括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储存、发放和护理记录等具体操作, 内容多且流程长, 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以保证操作的规范性, 为临床提供合格的医疗用品。目前医院供应科护理人员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 专业能力不足, 无菌意识淡薄, 甚至有些护理人员是无证上岗, 并未接受过专业培训, 导致其工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手套、口罩、防护衣等穿戴不全;回收医疗用品时没有仔细分类, 混装无菌物品和污染物品;手工清洗消毒时对消毒液或清洗剂的浓度和污染医疗用品的浸泡时间、洗刷位置、漂洗时间, 以及润滑剂的使用方法、干燥方法等把握不住;包装时漏装器械或包内存有异物, 未及时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前没有检查灭菌器密封、装载和筛孔情况, 灭菌时医疗用品摆放位置不规范, 未及时对内植入器械进行生物监测, 没有定时对灭菌器进行监测和养护;在储存无菌医疗用品的无菌间内存在过期或非无菌物品;发放时未仔细核对医疗用品与科室、病人;对消毒灭菌过程的记录不规范, 漏记、提早记录, 或记录不及时、不真实、不详细、不准确、不完整、前后矛盾, 或无签名、字迹潦草、涂改, 造成清洗不干净、灭菌不彻底或失败、职业感染、热源感染、交叉感染和医疗事故等问题。

(三) 管理方面

医院供应科的护理管理工作在人员、制度、措施和教育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 其中人员方面, 供应科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多由医院领导或护理人员兼任, 本身并不具备管理能力, 无法完成供应科的日常管理工作, 且供应科的护理人员中受过专业培训水平的人较少, 甚至还有部分人是无证上岗, 导致护理人员的整体专业能力水平偏低;制度方面, 医院供应科的管理制度尚不健全, 仅规定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 却没有制定相关工作标准和奖罚制度, 导致护理人员的操作不规范, 缺乏工作热情, 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措施方面, 医院供应科的管理措施存在严重漏洞, 只要求护理人员按照工作流程完成任务, 而没有安排专职人员来检查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 监督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无法保证供应科护理工作落实到位;教育方面, 管理者普遍认为供应科的护理人员并未直接参与临床工作, 其工作内容不涉及医德和医学法律法规, 故几乎从未开展过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活动, 导致供应科护理人员普遍缺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工作不认真, 大大增加了院内感染和医疗事故的风险。

(四) 供应室建设方面

供应科作为医院的后勤支持部门, 未得到医院管理阶层的充分重视, 故医院分配给供应科的资金有限, 造成供应室的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的界限不清, 各区之间没有足够的缓冲空间, 与供应科的工作流程不匹配, 影响供应科的工作质量;人流通道和物流通道也未完全分开, 有时甚至混用, 极易导致交叉感染, 降低供应科的服务质量。

二、医院供应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防范措施

(一) 增强法律意识, 提高无菌和职业防护意识

第一, 定期组织医院供应科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理》, 使其对供应科护理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有所了解, 帮助护理人员明确自身的法律责任, 强调触犯法律的严重后果, 并列举典型反面案例, 进而增强供应科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促使其在工作中注意留存证据, 做详细的护理记录。第二, 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使供应科护理人员认识到防控医院感染的必要性, 帮助其明确自身岗位职责, 并阐明供应科为临床提供的医疗用品消毒灭菌不彻底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 进而增强供应科护理人员的无菌意识, 促使其在工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以保证医疗用品的安全性。第三, 定期组织学习《传染病防治法》, 使供应科护理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的职业暴露风险, 并说明艾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对人体生命健康的危害, 进而增强供应科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 在工作中时刻注意戴口罩、手套, 穿防护服, 避免因直接接触污染医疗用品而引起感染。

(二) 加强专业培训, 提高工作质量

定期组织医院供应科护理人员学习《一次性物品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 增加其专业知识储备, 为提高其工作质量奠定理论基础;强调护理操作规范性, 并为供应科护理人员示范回收、清洗被污染的医疗用品, 消毒灭菌, 包装、储存、发放无菌医疗用品及护理记录等工作内容的标准操作方法, 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 为其日常工作提供参考;阐明非规范性操作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相关人员应负的法律责任, 促使供应科护理人员严格按照物品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处理污染和无菌医疗用品, 彻底清洗、消毒、灭菌, 认真记录查对, 以保证工作质量。

(三) 完善管理制度, 加大质控监督力度

在人员建制方面, 积极引进专业管理人才, 使医院供应科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系统、有效, 提高供应科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近期内加强供应科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定期考核其专业知识和技能, 合格者才能继续担任护理工作, 不合格者停职再接受培训, 直至合格为止, 并严格杜绝无证上岗现象;长期招聘通过省或市级的岗位培训后持证的护理人员, 壮大人才队伍, 提高供应科护理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在管理制度方面, 制定供应科工作规范, 明确各岗位的职责, 使供应科的护理人员各司其职, 按时完成工作任务;设立奖罚机制, 利用奖金和罚款来督促供应科护理人员保证工作质量, 使其对工作充满热情。在管理措施方面, 设置专职人员复杂质检和监督工作, 保证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 消除安全管理漏洞。在教育方面, 定期开展供应科护理工作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专题讲座, 提高供应科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四) 优化供应室布局, 避免交叉感染

加大对供应科的资金投入, 改建供应室, 严格划分污染、清洁和无菌三个区域, 在各区域之间设置足够大小的缓冲空间, 避免污染医疗用品携带的病毒和细菌进入无菌区;隔离人流通道和物流通道, 严禁医疗用品进入人流通道或非工作人员进入物流通道, 避免交叉感染。此外, 严格限制医疗用品的摆放位置, 如回收的污染医疗用品只能存放在污染区或送往清洁区, 不得进入无菌区, 经过消毒灭菌的医疗用品则必须存放在无菌区, 周围不能存放非无菌物品, 且不能经过污染区。

综上所述, 通过提高医院供应科护理人员的无菌意识、职业防护意识、证据意识和专业知识技能水平, 加大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力度, 优化供应室布局, 能够有效消除医院供应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隐患, 为临床提供安全、合格的优质医疗用品, 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减少院内感染有重要意义。

摘要:医院供应科是回收、发放各临床科室的医疗用品, 负责消毒灭菌工作的服务部门, 为临床工作提供物质保障, 是医院不可或缺的重要科室。目前医院普遍重视临床科室, 而忽略了供应科的建设和管理, 导致供应科在护理人员、工作、管理及供应室建设方面都存在安全隐患, 严重影响供应科的服务质量。因此, 消除医院供应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隐患, 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医院供应科,护理风险,安全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东英.供应室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J].心电图杂志 (电子版) , 2018, 7 (03) :176.

[2] 李玉梅.医院供应室护理的风险防范措施及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 (93) :261-262.

[3] 范晓荣.供应室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及防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 (75) :202.

安全风险防范心得体会范文第6篇

当前, 网络经济形式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主体, 在面对严峻的大学生就业状况与互联网快速发展, 尤其是2015年“两会”共同带来的一个全新的模式下, 高校毕业生的择业就业的方法途径可选性更多, 就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与安全隐患也就越多。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政廉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变革是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着, 大学生又是互联网使用的主力军, 我们用“互联网+”思维来不断完善并创新现代大学生的就业安全工作势在必行。

1“互联网+”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存在的就业安全隐患

从2001年的114万, 2013年的699万, 2014年的727万, 2015年的749万到2016年的765万。高等学校的毕业生总量年年递增, 随着科技发展, 机械和自动化科技越来越高, 就业人员的需求量逐年呈下降趋势。就业人数上升, 需求岗位下降, 这一升一降, 导致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难度逐年增加, 也导致广大毕业生的求职心更加急切, 现在又是网络时代, 信息的途径多、信息量过大, 大学生又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 大学生尚未全面真正的走进社会, 对于大量庞杂的就业信息很难进行有效的辨别, 没有足够的能力对用人单位的情况进行核实考察, 存在着客观的安全隐患。

1.1 网络招聘信息量大, 毕业生难辨真伪

在“互联网+”时代, 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招聘信息, 毕业生网上投放简历已成常态。现在网络公开, 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布相关就业信息, 海量的信息需要大学毕业生在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求职时需具备一定的甄别能力, 但由于其缺乏社会经验, 加之求职心切, 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1.2 网络就业渠道平台过多, 选择可靠平台的难度大

现在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平台较多, 用人单位的各种招聘职位信息良莠不齐, 除了就业专业网站外, 各高校的就业负责部门也会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信息, 虽然校方的信息可靠性强, 其公布的企业都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核, 但不够丰富。所以绝大多数毕业生更多的会关注全国性的或地方性的招聘求职网站, 这无疑加大了毕业生对信息平台选择的难度, 为就业安全性埋下隐患。

1.3 网络平台求职个人信息泄露险局

大部分毕业生由于求职心切, 往往会按照网上招聘单位的统一表格填写个人的基本信息, 这种网上招聘的表格一般要涉及诸多个人及家庭基本信息, 比如姓名、电话, 家长的姓名、电话以及家庭详细住址、家庭成员工作情况等。一旦毕业生按照设计的表格逐项填写, 就会给不法分子留下大量的有利信息, 使其有机可乘。如A同学在网上填写基本信息后, 其本人接到公安机关电话, 谎称其号码涉案, 要求关机24h, 然后给其家长打电话, 称A同学因出车祸入院急需手术, 要求家长打入手术费三万元, 家长接完电话后立即联系孩子, 发现电话不通, 一般会相信孩子可能真的出了事故。紧接着, 会有自称是学校领导的打来电话, 证明A同学确实出了事故, 然后留下账号, 等家长完成转账, 一两个小时后家长打通电话, 知道受骗, 但此时骗子已将钱转走, 无从查起。类似这样的事件发生多起, 因而网络求职信息泄露风险高、危害大, 毕业生应慎之又慎。

2“互联网+”时代下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安全的原因分析

2.1 防范意识淡薄

从众多大学生就业中遭遇危险的事例分析来看, 大学毕业生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识, 防范意识淡薄是引发就业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就业压力大, 求职心切, 期望值又高, 面对眼花缭乱的招聘信息, 既无防范心理, 又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 不懂得如何对招聘信息进行筛选、核实。再加之一些传销组织借助“互联网+情感召唤”的模式开始向大学生群体渗透发展, 学生误入传销组织事件时有发生。

2.2 就业安全实践教育滞后

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因而利用互联网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成为各高校的共同选择。目前在中国大陆已有130多个高校开通了专门的保卫处账号, 也有70多个高校的保卫处开通了微信公众号, 开通微博, 但这些网络平台主要功能是发布校园安全动态、新闻、安全防范常识等, 表面看把安全教育与互联网结合了起来, 成绩显著, 其实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这种多以“文字+图案”宣传为主, 与宣传的教材区别不大, 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没有创新, 很难引起大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课堂教学方面, 虽然各高校都在开设的就业指导课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中安排了就业安全章节, 看似将安全教育纳入了课程之中, 但是事实上, 由于安全教育方式方法陈旧, 多数类似于说教, 缺乏深入性和主次性, 再加之安全教育的从职队伍多数未经过专业的训练或系统的学习, 未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认知兴趣, 导致就业安全教育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2.3 用人机制不健全, 社会监管不力

21世纪的今天, 非公有制企业已经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 但是由于其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 管理方法落后, 制度不健全, 往往通过成本控制而谋求效益最大化, 更有部分企业不顾社会公德, 导致员工的合法权益无法保障。

同时, 由于我国人才市场发育不完善, 用人制度不规范, 对用工单位的信用评价制度缺失, 用人单位通过网络发布的招聘信息难辨真伪, 招聘过程更是无法监控, 以至于某些用人单位公然侵犯员工的合法权益。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动, 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的欠缺和急于求职的心态, 混进毕业生就业市场谋取非法利益。

3 完善安全教育体系, 防范就业风险

3.1 国家有关部门要及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国家通过立法手段, 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力度, 严格执行互联网信息发布的准入机制, 对具有欺诈、传销、虚假招聘的企业或个人进行严厉打击, 加大处理力度, 创建一个安全、文明的就业市场环境。

3.2 高校加强就业安全教育, 改变教育方式, 提高效果

各高校在做好传统就业课程教育的基础上, 应进一步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协作性的特点, 用创新的“互联网+”思维去改造原来传统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安全教育的现状。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的互联网教育模式, 使用新媒体技术传播图、文、声、影俱全的新型教育模式。通过微信、微博、微视频为代表的新传媒, 把安全教育的知识性、政治性、思维性和新媒体的影视娱乐、互通性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接受就业安全教育实现寓教于乐。

以微信为例, 现在的广大学生已普遍接受并使用, 学校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设置学生关心的模块, 以学生必需的查询功能吸引学生关注, 通过发红包、有奖参与活动等方式, 经常刊发学生喜闻乐见的“存料”的安全教育提醒, 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互动, 提升学生用户的粘合度, 组建微信群通过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朋友圈, 扩散安全信息。也可以多制作、转发时间较短的微视频教育学生远离可能伤害自身利益的就业安全隐患。

3.3 大学毕业生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就业安全指导

学生家长应进一步加强与孩子的联系, 及时关注并了解孩子的就业状况和心理状态, 通过电话、QQ、微信等形式加强联系, 并为孩子选择的用人单位进行了解、把关。为孩子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也应该广泛发动周边社会关系, 协助孩子寻求适合的工作岗位, 帮助孩子了解入职企业的真实状况, 防止孩子出现就业安全问题。

3.4 大学毕业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能力

大学毕业生一定要自觉遵守国家的有关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 确保个人就业中的行为合乎相关规定, 自觉接受就业指导, 全面系统地掌握就业政策。做到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同时, 一定要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自己认为有可能受到伤害时, 积极主动与学校老师或家人联系, 请他们帮助辨识。如果确实遇到了不法分子, 要敢于揭发举报, 使不法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 以维护就业市场的清净。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撰写求职简历的过程中, 要注意保护个人及家庭成员的信息安全, 不要把家庭详细地址、家人联系方式等信息留给招聘单位, 以免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信息对毕业生造成伤害。参加面试前, 详细了解面试地点及周边情况, 先和家人或者同学通报相关情况, 最好找同学帮助, 陪同面试, 一旦面试前出现临时需要调换面试地点或者要求去偏僻区域、宾馆酒店等非正常场合时, 宁可放弃这次求职, 也不可贸然前往。同时, 大学生要调整好个人心态, 不能好高骛远, 要自觉抵御高薪吸引, 以免被不法传销组织诱骗。

总之, 大学毕业生就业安全关乎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乎家庭幸福, 关乎社会稳定。国家、学校、家庭、学生自身都要高度重视,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互联网+”背景下, 毕业生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就业态度, 谨慎利用网络求职, 发挥互联网优势, 确保就业安全。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就业形式的分析, 指出大学生就业的严峻性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原因, 针对大学生防范意识淡薄、就业安全教育滞后、社会监管不力等问题, 提出相关的风险防范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就业安全,安全教育,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 张继延, 白泽朴.大学生就业安全问题探微[J].高等农业教育, 2010 (7) :86-87.

[2] 郑恒毅, 王伟, 刘瑜.“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索[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 (4) :212-218.

[3] 翟云秋.高校大学生就业安全及对策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5) :102-104.

上一篇:斜视手术范文下一篇:巴黎雨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