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企业经济论文范文

2024-03-17

市场经济与企业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快速时期,而这其中各种各样的企业也随之发展起来,逐渐在我国的经济市场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随着其不断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也逐渐的加大,而企业的经济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要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提高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加强经济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当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研究

一、前言

如今的我国正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而现代企业也正是我国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很多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企业的发展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经济管理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为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增强和竞争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概述

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就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对内的经济进行适当的调配、管理以及组织规律的研究从而让企业能够对自身的经济状况有一个更好的了解,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发展效率同时也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良好的依据进而保证企业能够在经济市场中更加顺利的发展,同时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要与企业的发展宗旨相互结合从而制定出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同时经济管理体系之中包含着众多的职能和内容,这些内容能够有效的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并提高企业的经济发展效率同时让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更上一层楼。而且经济管理的体系中还要坚持一定的原则,首先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一定要符合遵守法律法规,任何一项制度体系的建立都要在法律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所以在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同样要按照法律的要求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在市场之中更顺利的发展,没有法律基础的经济管理体系是不完善的而且也不是企业进步与发展的有效方式;另外经济管理的内容一定要健全,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对企业经济的预算、结算以及经济数据的分析管理都包含在内进而实现对企业经济的管理和监督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最后就是体系之中还要设置一个完整的管理机构加强企业经济的管理,只有完整的企业经济管理机构才能够对企业内的经济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分工进而对每一项工作进行完善,这也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发展的速度并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经济管理的现存问题

如今应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而企业的发展也要随之进步虽然企业发展迅速但是现在企业经济管理中还有一些问题。

1.经济管理方式落后

这是现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的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各项科学技术也逐渐的发展起来并应用到各个领域之中,而企业的发展的经济管理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适应时代背景的经济管理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但是现在很多的企业在经济管理的方式上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经济管理的方式落后无法适应现阶段企业的发展,因为现阶段企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每天的在经济管理方面的文件和数据也在不断的增多,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一定不适合现在的企业发展,而且曾经的方式不一定能够对这些经济管理的数据进行精确的分析,而如果在经济分析和评估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将会影响到企业发展决策,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企业的经济发展甚至给企业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所以这是现阶段企业主要问题之一。

2.企业经济管理组织模式单一

企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是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而在企业之中加强经济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经济管理组织模式,其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但是现在的企业之中经济管理组织模式都非常的单一,而这种单一的组织模式非常不适合企业现在的发展,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而想要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就必须要符合信息化时代经济管理的要求,单一的经济管理组织模式会阻碍企业的经济进步与发展,一些企业在经济管理的组织模式方面一直在遵循传统的方式不知道变革导致这些企业在现在的经济市场中发展越来越慢最后只能够被淘汰,所以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之中企业经济管理组织模式单一已经成为一个弊病,这也是企业经济管理的方面现存的重要问题。

3.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很低

企业经济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在一定的程度上掌握着企业经济的命脉,所以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企业经济管理的工作人员能够对企业的经济进行有效的管理自然能够帮助企业发展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但是现在的企业经济管理人员人力资源水平很低,有的企业只知道追求经济效益而对经济管理并不重视,所以这方面的管理人员在专业的知识方面并不具有优势,很多的管理人员不能对自身的工作认真的负责,甚至有的企业之中对经济管理的日常工作都无法管理好而且很多工作处理还存在很多的弊端,这些问题都是由于企业经济管理方面人力资源专业知识水平较低造成的;除此之外很多的企业经济管理人员不仅专业知识水平较低而且道德素质和责任意识方面的觉悟也不是很高,因为企业高层人员对经济管理工作的不重视造成这些工作人员也不重视企业的经济管理进而导致经济管理水平落后,这种问题也在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最终导致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地也是经济管理中的现存的主要问题。

4.企业经济管理思想落后

这是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基础就是创新的思想观念,这是企业发展进步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来说更是如此,如果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能够加强思想上的进步对企业的发展进步来说非常有利,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并不是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只有对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项工作都有了系统的了解之后才能够对企业的经济分析进行更加准确的统计,这是现代化企业经济管理重要的思想方向,但是现在很多的企业在经济管理之中依然只是进行数据的统计过程而对于各个部门和各项工作的了解调查过程就已经忽略了,而这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是非常不利的,很有可能统计出来的结果不准确造成企业的经济决策失误进而给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影响企业的发展导致企业被淘汰,所以企业的经济管理思想问题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四、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虽然现在企业在经济管理的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有着解决的措施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1.优化企业经济管理的方式

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来说其在管理的方式存在的问题有很多,传统的管理方式显然不适合企业现在的发展,所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对企业经济管理的方式进行优化才能够保证企业经济管理的稳定,首先对企业经济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所以要在经济管理方面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改善传统的管理方式,让经济管理的工作人员能够利用现代的新型科技进行对经济管理的方式进行优化,而经济管理人员要按照制度的要求和目标进行经济管理的工作认真负责,另外还要建立相关的监督体制对这项工作进行认真的监督防止出现管理上的失误。

2.经济管理组织模式多样化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经济管理不仅仅是要进行数据分析,其中包含多项工作,所而曾经的经济管理组织模式单一早已经不适合现在企业的进步与发展,所以对于经济管理的组织模式要多样化,可以在企业内部设置经济管理的组织机构对这项工作进行分工负责,加强机构每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够更有效的加强企业经济组织的管理,对于经济管理的组织机构要尽量的减少组织层次同时加强管理的力度,而且还要制定相关的组织规定让其中的管理人员能够摆正自己的工作位置进而进一步加强经济组织的管理,这样对经济管理组织多样化的管理模式也是一个有效方式。

3.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企业经济管理的工作人员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所以对这些人的专业能力有求是必须的,而且他们的责任意识也不能差,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导致这些工作人员不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所以对于企业经济管理来说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企业招收的工作人员要对他们进行考核确保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其次还要定期的对他们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我道德素质和责任意识,这个过程中建立监督机制也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

4.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思想

企业经济管理的思想落后一直到是影响企业发展主要问题,因为很多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已落后的经济管理思想进行经济管理的工作导致企业的经济管理出现问题,所以现在在企业经济管理的思想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只有如此才鞥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有必要对工作认真负责,不能仅仅依靠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为了避免在经济管理过程中进行数据分析不准确就要对企业中各项工作认真的调查进而找出准确的经济管理数据促进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五、结束语

我国企业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经济管理,只有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和管理方式才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发展在经济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找到了解决的措施从而进一步的加强了企业的经济管理,这为企业以后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丁肇霞.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的研究[J].2016.(7)166-167.

[2]韩雨桐.关于当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探讨[J].2015.(9)178-179.

[3]田衡.试论当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探究[J].2015.(7)106-107.

[4]戴德群.试论当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2014.(10)124-125.

[5]谢玲.试论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为问题及对策[J].2014.(9)286-287.

[6]李胜珍.试论当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及对策[J].2016.(4)180-181.

作者简介:徐宝勤(1964.07- ),男,本科,副教授,陕西省凤翔县人,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统计系,现任职宝鸡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主要研究方向:经管专业教学及管理

市场经济与企业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对欧债问题的研究多倾向于宏观制度层面,本文认为欧元区私人债务问题是主权债务危机形成的一个重要微观机制,也是当前欧元区面临经济困局的一个重要掣肘因素。本文首先回顾了自欧元启动以来,欧元区成员国私人债务的发展脉络、结构特征及形成原因,随后重点阐述了私人债务与欧债危机之间的内在联系。结论在于,私人债务的膨胀通过扭曲资金、劳动力资源等在可贸易部门及非可贸易部门之间的配置,降低了经济整体的生产率,加速了产业的空心化过程,使得信贷泡沫破灭后希腊等国发生了严重的银行危机,政府对银行的救助则将债务负担转嫁至公共部门,并形成了银行危机与主权债务危机之间的恶性循环。

关键词欧洲私人债务主权债务危机去杠杆

前言

2009年以来爆发的欧债危机,打破了投资者存在的“现代发达国家不可能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传统认识,事实上,“自上世纪三十年以来,这一情况也从未出现过”。正因为如此,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使得发达经济体的债务问题开始为世人关注。此前学界对欧债问题的研究多倾向于从宏观制度层面来探讨危机根源,如欧洲的高福利制度、欧元的内在缺陷、欧元区的财政整合缺失等。经过对欧元区各国实例的反复比较和深入分析,本文认为,自欧元启动以来,成员国快速增长的私人债务与危机的发生存在重要联系。

欧元区国家私人债务在长周期中持续快速增长,期间同时伴随着金融体系的风险集聚和实体经济的空心化过程,使得宏观经济的脆弱性大幅上升。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不少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基本面出现恶化,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急剧减速并硬着陆,进而引发系统性的银行业危机。为了稳定金融体系,各成员国开展了此起彼伏的救市动作,对银行业的救助直接导致公共债务迅速攀升。在随后的经济二次探底中,希腊等基本面最为脆弱的经济体开始出现公债兑付危机,并逐步蔓延至意大利、法国等欧元区核心国家,从而演化成一场全面的主权债务危机。

由此可见,私人债务问题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形成的一个重要微观机制,也是当前其面临经济困局的一个重要掣肘因素。研究私人债务的发展及成因,债务与危机发酵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我们理解欧债危机的前因后果,预判欧洲经济的长期走向具有重要作用。

一、 欧元启动以来欧元区国家私人债务的特征

根据欧盟统计局给出的定义,私人债务(private debt)包括两项内容:① 贷款(loans);② 除股票外的证券融资(securities other than shares)家庭部门的债务中也包括除股票外的证券融资,这是因为在统计中非公司制企业、部分非盈利性机构也被纳入家庭部门,但绝大多数欧洲国家的该项统计为零。,包括短期非股票证券(如国库券、商业票据、存单等),长期非股票证券(如不记名债券、次级债、公债等),但不包括金融衍生品。

债务GDP比是衡量私人债务水平的常用指标,欧盟统计局认为,私人债务占GDP比重达到160%是一国宏观经济的失衡警戒线。而2008年年底,欧元区半数国家该项指标都超过了警戒线(见表1)。

(一) 欧元启动以来欧元区国家家庭部门的债务特征

1. 总量特征

1999—2008年,欧元区17国的家庭债务从30 697亿欧元增长至57 318亿欧元,平均年化增速为72%,远高于同期GDP平均41%的复合增速,债务GDP比重从476%上升至620%。

其次,从债务资产比的角度来看,1999年欧元区17国的家庭债务占金融资产的比重为240%,2007年为330%,上涨幅度远小于债务GDP比。说明这一阶段欧元区家庭部门经历了整体资产负债表的大幅扩张,债务的膨胀对应着资产价值的上升,直观意义上表明各国家庭的债务偿还能力依然具备较坚实的资产基础,并不构成较大风险。

再次,债务收入比也是衡量家庭部门偿债能力的直接指标。1999年欧元区17国的家庭债务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728%,2008年上升至950%。尽管债务收入比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但利息偿付负担并没有相应增加,主要原因在于期间欧央行基准利率的下降部分对冲了债务总量的上升。

2. 国别特征

首先,除了德国以外,1999—2008年欧元区主要国家的家庭债务收入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见图1)。其中,欧元区边缘国家的家庭杠杆率经历了极其惊人的涨幅,如爱沙尼亚、斯洛伐克、希腊,杠杆率分别上涨了5123%、5088%、3092%;而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基本都经历了较大幅度的债务攀升,如爱尔兰819%、西班牙838%、葡萄牙657%、意大利892%,上涨幅度远高于欧元区平均水平305%;德国是唯一没有出现家庭杠杆率上升的国家,这或许与德国经济基本面状况最佳有关。

其次,住房贷款是家庭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多数国家的债务增量也主要来自住房贷款。按照贷款用途,家庭债务可分为三类:住房贷款、消费贷款及其他贷款。住房贷款是欧元区国家家庭债务的主要组成部分,2008年底主要欧元区国家住房贷款占家庭债务比重平均约为621%。2000—2008年,除了葡萄牙与希腊,其他国家的住房贷款占家庭债务比重均有较大幅度的上涨。特别是爱沙尼亚、西班牙、法国、爱尔兰等,住房贷款在推动家庭债务总量的上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 欧元启动以来欧洲非金融性企业部门的债务特征

1. 总量特征

1999—2008年,欧元区17国企业部门的债务GDP比从649%上涨至948%。债务构成中,贷款(包括银行贷款和公司间贷款)是主要组成部分,1999年,贷款在企业债务中占比达到912%,2008年,该比例为920%,这说明成员国企业主要依赖金融机构贷款、企业间相互借贷实现融资,发债等直接融资方式所发挥的作用并不大。

从债务占金融资产比重来看,1999年为511%,2008年为570%,上升幅度并不大,说明总体来看企业部门的金融资产也经历了快速扩张的过程。在其金融资产构成中,股票和其他权益是最主要成分,同时也是金融资产扩张的重要动力。

2. 国别特征

从存量来看,欧元区各国企业部门负债率分化较大(见图2)。2008年底比利时、爱尔兰、葡萄牙的企业债务占GDP比重都超过了140%,而企业负债率最低的德国则只有621%。从增量来看,除了荷兰,大部分欧元区国家的企业债务占GDP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西班牙企业部门债务占GDP比重上升幅度最大,高达1506%,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希腊的企业债务攀升幅度也较大,分别为996%、873%和722%。但总体来看,相比家庭部门极其惊人的债务累积速度,企业部门债务增长的幅度相对更平缓一些。

二、 欧元区国家私人债务的形成原因

众多文献表明,经济增长预期、利率环境、主要资产价格等因素影响了私人部门的债务需求,而欧元区的金融一体化进程、资本跨国流动等则是影响信贷供给的关键因素。

(一) 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居民未来预期乐观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各国通胀率不断下行,经济波动幅度降低,高增长、低通胀的宏观背景(Great Moderation)为个人、企业营造了宽松的投资环境,投资者信心增强,产生了对未来收入进一步增长的乐观预期。而众多文献都表明,乐观的预期正是私人信贷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

欧盟统计局自1985年起按月编写经济景气指数(Economic Sentiment Indicator,ESI),反映被调查样本对各行业景气状况的感受及未来趋势的预期,指数的长期均值为100。从1997年底以来,多数时间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在长期均值100之上,直至2007年5月达到阶段性峰值。

(二) 利率水平大幅下降,刺激私人借贷增长

利率水平是文献中被反复提及的一个重要因素。Muellbauer、Debelle等分别论述了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下降对私人债务的促进作用,借款成本下降、资产未来收益折现值增加等都是刺激私人部门借款增长的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国家通胀率(HICP)水平普遍下行,带动了利率水平的下降。例如,1990年希腊、葡萄牙的平均通胀率分别为199%和133%,远高于德法等国,而在加入欧元区时,两国通胀率与其他欧元区国家的差距已大幅收窄。各国通胀率的趋同带动了基准利率的走低,2000—2005年欧央行基准利率EURIBOR处于下降通道,部分国家甚至连续几年实际利率为负。例如,希腊和西班牙连续五年实际短期利率为负,爱尔兰和葡萄牙连续四年实际利率负值。

(三) 住房价格快速上涨,抵押贷款能力增强

Barnes & Young、Ortalo Magne & Rady等都强调了房价上涨的对私人借贷的正向作用。1999—2008年欧元区平均房价上涨了670%,其中西班牙、爱尔兰、希腊增幅尤其明显,复合年化增速分别达到106%、101%和82%。以部分国家2000—2007年间的房价涨幅及私人债务增幅做出散点图(见图3)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也即房价涨幅越大的国家,私人部门债务膨胀的幅度也越大。当然,房价与信贷增长之间是否存在互反馈效应,并不能从图中得到反映,但至少说明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另外,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增强了银行对私人部门的信贷供给能力,进一步拓展了信贷供给的可能性曲线。传统存款融资对银行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债券融资(debt securities)、证券化(securitization)等市场化融资手段发挥了更大作用。例如,2003—2007年,欧元区国家抵押贷款担保债券的存量增长了80%,其中,西班牙和法国都增长了两倍左右。

三、 私人债务视角下的欧债危机

私人债务的累积通过刺激消费、投资从而促进总需求扩张、收入增长,而收入增长又会带动私人部门借贷能力的进一步增强,从而在债务与收入之间形成自我强化的正循环。Minsky提出的“金融宁静”(financial tranquility)概念,从企业部门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债务投资之间的正反馈效应,Palley则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提出家庭债务与居民收入之间的“乘数加速数效应”,并通过实证检验了二者之间的正反馈性。对应到欧元区国家的具体表现,可以从西班牙、爱尔兰、希腊等债务快速膨胀的国家在2000—2008年之间实现了更快的经济增长得到印证。

但是,通过债务累积所驱动的经济增长并不会无限持续,债务—收入之间的正循环机制会受限于经济体的潜在产出能力,也即经济体存在一定的内生约束机制来抑制债务驱动的经济膨胀。Fisher、Palley、Dutt等都提出,随着债务存量的不断增长,债务人所需偿付的利息不断提高,在债务人偿还本息时,会对消费与投资产生负的净效应,从而抑制总需求,即“债务利息转移效应”(debt service transfer mechanism)。

因此,在私人债务膨胀并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债务累积所产生的“边际效应”也会不断下降,当债务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于经济体而言,债务的累积基本上是无效率的,经济增长不再具有可持续性,严重时甚至会以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在随后陷入衰退。

(一) 私人债务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欧元区私人部门的债务累积通过推动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以及消费的旺盛对实体经济的产业格局、经济竞争力等产生了重大影响,集中表现为资源在向非可贸易品部门的转移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错配(misallocation)。

西班牙和爱尔兰国内均出现了房地产泡沫,希腊同时经历了住房信贷和消费信贷的显著上升,葡萄牙虽未出现房地产泡沫但其家庭部门负债率也明显上升。这几个国家的共同特征是,2000年以来国内劳动力市场在可贸易品部门与非可贸易品部门之间进行了重新分配。在爱尔兰、西班牙和希腊,建筑业就业比重均有所提高,分别增长了311%、163%和097%,希腊和葡萄牙同时还经历了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快速上升,而各国制造业等生产性部门的就业比重下降幅度却远大于欧元区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各行业的生产率却在快速下降。这里使用全要素生产率(TFP)来衡量2000—2005年爱尔兰、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内五大行业的生产率变化(见表3)。就业增长最明显的行业,同时也是生产率较差的行业,这正是资源错配的一个重要佐证。

再次,房地产贷款和消费贷款的迅速增长推动了房地产业和消费的繁荣,由此带动的总需求扩张促进了劳动力需求的上升和单位劳动力成本的走高,进一步加重了制造业尤其是可贸易品部门的负担。因此,在非可贸易品部门相对扩张并推高整体工资水平,且制造业和可贸易品部门却出现生产率下降的同时,资源的错配在经济对外表现上反映为经常账户赤字的迅速扩张。2003、2004年以来,各国的经常账户赤字不断扩大,海外债务迅速累积(见表2)。除了爱尔兰,其他三个国家在2000—2007年间都累积了大量的海外债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外头寸中,银行持有一半左右的海外债务,即两国银行体系的资产扩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外融资。

(二) 私人债务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在私人部门累积债务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金融部门资产负债表的膨胀以及负债率的快速上升,集中表现在房地产相关贷款增速的快速增长以及部分国家消费信贷的极速膨胀。基本上,一国私人债务累积速度越快,该国房地产价格增速越快,银行体系的信贷投放规模也越大。

从表4看出,各国银行对本国私人部门的贷款量迅速扩张,西班牙企业和家庭部门债务增幅都较大,爱尔兰和希腊主要表现为家庭债务的迅速累积,葡萄牙私人部门债务增速虽然相比其他三个国家较低,但其家庭债务增速及私人信贷增速也都远高于欧元区平均水平。

但在金融部门信贷总量的扩张过程中,各行业的信贷投放并没有同步增长,而是表现出向某些行业特别是房地产业的明显倾斜,也即金融体系的风险集中度在不断提高。

从家庭部门来看, 2000—2007年,爱尔兰、西班牙、希腊住房贷款占可支配收入比的复合年化增速分别高达1375%、1196%、2104%,抵押贷款的快速增长成为家庭债务扩张的重要引擎。

从企业部门来看,房地产相关贷款同样占据了企业债务的重要比重。以企业债务增速较快的西班牙为例,建筑业与房地产开发业贷款的贡献率远超过其他生产性活动的贷款,2004年峰值时,这一贡献率高达70%。在其企业贷款的构成中,2001年建筑业与房地产开发业贷款占企业贷款的比重尚不到30%,2007年时已达到近50%。其中,建筑业贷款占比变化幅度很小,主要是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比重在不断上升。

(三) 信贷泡沫破灭后的银行危机

在私人债务膨胀推动总需求扩张的同时,各国通胀压力不断增大,催动央行的加息需求。2006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集体转向,美、中、欧央行均采取升息政策,1年期EURIBOR从2005年底的2.7%左右上升至2008年中的5.4%。

利率走高是引发信贷泡沫破灭的直接因素,但信贷泡沫本身又与私人债务的膨胀以及金融体系风险高度集中存在必然联系。在流动性紧缩的影响下,银行业尤其是借有大量海外债务的银行如西班牙、葡萄牙等开始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同时坏账率的攀升又使得银行危机不断扩大化。

2006年底,爱尔兰国内六大银行包括爱尔兰联合银行(Allied Irish Banks)、爱尔兰银行(Bank of Ireland)、盎格鲁—爱尔兰银行(Anglo Irish Bank)、爱尔兰人寿(Irish Life and Permanent)、爱尔兰全国金融(Irish Nationwide)和 EBS金融(EBS Building Society)。的融资结构中,39%的资金来自于批发融资市场,这直接导致了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爱尔兰银行业遭遇了严重的流动性危机。同时,房地产泡沫破灭又引发银行坏账不断增长:从2009年三季度开始,在爱尔兰银行业的未偿住房抵押贷款中,欠款90天以上的贷款数量比重从3.3%开始迅速上升,至2013年底已达到12.6%,欠款90天以上的贷款金额比重从4.1%上升至16.9%。在银行危机升级的过程中,政府也在不断加大对银行体系的救援力度,2010年12月,爱尔兰救助银行业法案正式出台,赋予政府广泛权力,重组银行部门。例如,政府对盎格鲁—爱尔兰银行的救助成本预计达到350亿欧元。

类似的,西班牙银行体系持有本国一半的海外债务,2010年以来遭遇了国际市场融资难的问题。同时该国银行体系也受到国内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影响,特别是储蓄银行(Cajas),爆发了严重的坏账危机,2009和2010年大量储蓄银行发生了重组,接受政府注资和接管。

希腊银行体系的海外债务头寸很小,未因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收缩而爆发大规模银行危机,但该国银行体系同样面临资产迅速扩张所导致的资本金不足问题。在整体市场流动性收紧的环境下,希腊政府也对银行体系进行了救助,主要包括流动性支持以及大规模的债务担保。另外,随着信贷泡沫的破灭,银行不良贷款率迅速走高。其中,住房贷款的不良贷款率从2008年初的5.0%左右上升至2012年的19.9%,而消费贷款的不良贷款率上升幅度更大,从2008年的6.5%上升至2012年的35.6%。银行坏账的升级进一步增大了政府救助的压力。

葡萄牙在2009年以前海外债务不断膨胀,2010年底银行体系持有本国海外债务一半左右的头寸,但从2011年3月起,葡萄牙银行体系已很难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实现债务展期,政府开始向“三驾马车”(troika)求救。作为“三驾马车”救助项目的内容,政府用公共资金重组了葡萄牙国内四大银行中的三家。就银行资产质量来看,尽管葡萄牙房地产价格未经历大起大落,但自2008年以来家庭消费贷款的坏账率也在迅速走高,2008年底尚不到5%,2013年6月已高达12%。

(四) 银行危机引发主权债务危机

债务膨胀、资源错配和金融体系风险集中使得一国经济基本面脆弱性不断增大,而纾困本国银行体系则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草,导致政府财政状况的急速恶化。

首先,信贷泡沫破灭所引发的经济衰退对政府财政造成重大冲击。经济减速降低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尤其是与房地产业相关的税收收入,而财政自动稳定器作用(automatic stabilizer)的发挥又使得财政支出不减反增,导致2008年以来政府财政赤字迅速扩大,希腊等国国债收益率逐渐走高。

其次,纾困银行体系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国债收益率的走高降低了银行所持有国债的价值,导致银行体系与主权债务之间形成恶性循环(diabolic loop)。

希腊等国银行体系的共同特征是,持有大量的政府债券,且在2007年以后持有的主权债券总额进一步大幅增加。根据2010年12月欧洲银行业压力测试报告,葡萄牙银行持有的本国政府债券敞口约占银行体系总资产的23%;西班牙银行体系持有约40%的中央政府债,约合银行总资产的8%;希腊银行则主要依赖希腊政府债券进行抵押融资,由于该国国债收益率最先开始大幅走高,抵押融资变得难以为继,该国银行不得不依靠欧央行贷款,进而推动银行间拆借市场资金需求的上升,造成欧洲货币市场流动性短缺进一步加剧,最终导致银行间拆借利率上升,反而增加银行的借贷成本。

因此,债务膨胀所导致的经济基本面不断走弱,使得信贷泡沫破灭后希腊等国政府财政迅速恶化,引发国债收益率的不断走高。这对持有大量主权债的银行体系造成冲击,为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性,亟须政府加大对银行的救助力度,这进一步导致了财政赤字的扩大,从而在银行与主权债之间形成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由于希腊等国国内经济过于依赖房地产市场和消费需求,在面临信贷反转后国内经济的增长动力难以为继,一方面巨量的债务无法快速消化,一方面流量的利息偿付又迫在眉睫,短时间内出现大量违约已是必然后果。这就将非金融私人部门的债务负担转嫁到了金融体系,最终则由公共部门被迫接盘,极端情况下直接影响到本国政府在金融市场上融资功能的实现,也即表现为主权债务危机。

四、 后危机时代的欧洲私人债务

(一) 危机加剧了私人部门的去杠杆压力

从2008年年底开始,银行对私人部门的信贷增速迅速下滑,2009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在各国政府大规模经济刺激下,2010年、2011年有所反弹,但随着刺激政策的逐渐退出,而实体经济复苏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资金供求双方都后继乏力,使得信贷增速随后又进入下跌通道(见图5)。

前文已提到,欧洲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依赖银行贷款,直接融资所发挥的作用较小,因此危机后银行信贷收缩使得企业外部融资渠道迅速收紧,2009年、2012年银行贷款对企业债务增长的贡献均为负值。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间相互贷款与债券市场发挥了更大的作用,适当缓解了信贷紧缩对企业的冲击。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内企业债务增速也难以回到危机前的水平。

家庭部门同样面临较高的去杠杆压力。银行信贷收缩不仅直接影响家庭借款,还通过资产泡沫破灭使家庭出现了“资产负债衰退”(balance sheet recession):即占家庭财富主要组成部分的房产、股票价格大幅下跌,而债务的名义价值固定不变,导致家庭净资产大幅缩水,杠杆率(或债务权益比)迅速走高,危及债务的可持续水平(perceived householddebt sustainability levels),如果家庭想维持原有的杠杆率,必须偿还债务以修补资产负债表。

2008年以来,至少有六个欧元区国家出现了房地产价格的大幅下跌,西班牙、爱尔兰、希腊等国的房价目前仍处于下降通道。在这些国家中,住房抵押贷款占家庭债务的比重都在70%以上,爱尔兰和爱沙尼亚则超过了80%。当房价大幅下跌时,居民资产和财富迅速缩水,容易出现家庭房产净权益(即房产价值减去抵押贷款未偿余额)降为负值的情况。此时,家庭拖欠房贷甚至丧失抵押品赎回权(foreclosure)的可能性迅速增大,也即家庭选择以违约的形式减少债务存量。

除了房地产以外,股票在家庭金融资产中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在银行流动性收缩及市场恐慌情绪的影响下,2007年以来几乎所有欧元区国家股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例如爱沙尼亚的跌幅高达69%。在爱沙尼亚家庭的金融资产构成中,股票和其他权益占了最大的份额,随着股价的暴跌,金融资产总价值的下降幅度达到22.7%,而同期家庭债务水平则几乎没有变化。可见,资产泡沫破灭是加剧家庭去杠杆压力的显著因素。

因此,在银行信贷收缩以及资产泡沫破灭的冲击下,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都面临较大的去杠杆压力。尤其是前期债务累积速度越快的国家,危机后去杠杆的压力相对就越大,如西班牙、爱尔兰、希腊、葡萄牙、爱沙尼亚等。

(二) 欧元区私人债务的前景展望

整体来看,2008年以来欧元区国家的私人部门在以缩减开支、增加储蓄的方式进入去杠杆路径(见图6)。企业的融资缺口在下降,2009年、2010年两年欧元区的企业部门反而成了净储蓄者,尤其是危机前企业债务累积速度较快的国家如西班牙等,危机后储蓄率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家庭部门的净储蓄率也从2008年以后开始回升,其中,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家庭净储蓄率上升幅度都较大。

缩减开支、主动偿还债务(belttightening)是最常规的去杠杆方式,其目的在于使名义债务存量的增速慢于经济增速,或者降低债务存量。但在私人部门偿还债务的过程中,由于抑制了总需求,对经济产生了紧缩效应,通常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才能使杠杆率降至合理水平,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马来西亚,整个去杠杆过程从1998年持续到2008年McKinsey,Debt and deleveraging: Uneven progress on the path to growth,2012.。

如果公共部门财政健康,财政刺激可以缓解私人部门去杠杆对总需求产生的抑制效应,这也是以Krugman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多次强调并用理论证明的观点。但现实情况是2013年底欧洲半数以上国家的公共债务占GDP比重都超过了60%的警戒线,部分国家甚至超过了100%。政府财政的腾挪空间极其有限。因此,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资产负债表问题形成了后危机时代欧洲经济问题的症结所在。

如果根据私人部门、公共部门去杠杆的开始时间进行划分,可以将从危机爆发到下一次经济复苏分为三个阶段:

(1) 由于财政“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以及政府救市行为,私人部门在危机后开始去杠杆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着公共部门的加杠杆,这一阶段企业投资意愿下降、个人消费支出减少,虽然政府支出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私人部门增加储蓄所带来的总需求下降,但总体而言经济增长会放缓,这就使得私人债务的减少不能转化为杠杆率的下降,此时的特征为经济衰退且各部门杠杆率高企。

(2) 随着前期过量债务的慢慢消化,以及银行信贷创造能力的逐渐恢复,实体经济重新获得增长动力,更快的经济增速有助于带动私人部门杠杆率的下降,但此时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财政刺激无法完全退出,因此第二阶段政府的杠杆率依然较高。

(3) 随着私人部门重拾投资、消费信心,再次带动借款需求的增长以及总需求的上升,银行信贷又开始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实体经济进入稳固复苏阶段,此时国库逐渐充盈,政府的杠杆率也终于实现回落。

对于大部分欧元区国家而言,在市场的自我修复能力下,当前还处于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逐渐过渡的阶段。但失业这一尖锐问题使得政府无法完全依赖缓慢的市场自我修复路径,对通缩和通胀的双重恐惧心理是欧央行“变相”QE出台的背景。诚然,“看得见的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维持社会秩序,减轻经济衰退所带来的痛苦,尤其是保障受危机影响程度最重的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但需要警惕的是,政府政策无法从本质上扭转市场经济规律,只能在承认且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一定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Barnes S,Young G. The rise in US household debt: assessing its causes and sustainability.Bank of England working paper, 2003(26).

[2] Debelle G. Macro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rising household debt. BIS working paper, 2004(153).

[3] Dutt A K. Maturity,stagnation and consumer debt:a steindlian approach. Metroeconomica, 2006(57): 339-364.

[4] Fisher I. The DebtDeflation Theory of Great Depression. Econometrica, 1933, 1(4).

[5] Krugman P. Balance Sheets, The Transfer Problem, and Financial Crises. 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 1999, 6(4).

[6] Lane P R. The Macroeconomics of Financial Integration: A European Perspective. IIS Discussion Paper , 2008(265).

[7] Lane P R, MilesiFerretti G M. The Crosscountry Incidence of the Global Crisis.Paper preared for the IMF/BOP/PSE Conference on “Economic Linkages, Spillovers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 Paris, 28-29 January, 2010.

[8] Lane P R, McQuade P. Domestic credit growth and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Mimel, Trinity college Dublin, 2012.

[9] Minsky H P. A Theory of Systemic Financial Fragility // Altman E I, Semetz A W eds. Financial Crises: Institutions and Markets in a Fragile Environment. New York: John Wiley, 1977.

[10] Muellbauer J, Murphy A. Income expectations, wealth and demography in the aggregate UK consumption function. mimeo: University of Oxford, 1993.

[11] Muellbauer J. The assessment: consumer expenditure.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1994, 10(2):1-41.

[12] OrtaloMagny F, Rady S. Housing market fluctuations in a lifecycle economy. Financial Markets Group Discussion Paper,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1998(296).

[13] Palley. Debt, Aggregate Demand, and the Business Cycle: An Analysis in the Spirit of Kaldor and Minsky. Journal of Post Keynesian Economics, 1994, 16(3): 371-390.

[14] Palley T I. Endogenous money and the business cycle.Journal of Economics, 1997a, 65: 133-149.

[15] Reinhart C M, Rogoff K S. Banking Crises: An Equal Opportunity Menace. NBER Working Paper 14587, 2008b.

[16] Reinhart C M, Rogoff K S. The aftermath of financial crises. NBER working paper 14656, 2009.

[17] Ziemann V. Debt and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Debt and the Business Cylce. OECD Economics Department Working Papers, OECD Publishing, 2012(1005).

[18] 爱德华·钱塞勒.金融投机史.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19] 辜朝明.大衰退.东方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张晓薇)

市场经济与企业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纪检监察工作对于企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接着分析了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最后对新时期企业纪检监督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的途径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纪检监督工作;促进经济发展;途径

引言:

如何把纪检监察工作职能充分发挥出来,保障企业员工的利益,调动企业员工的热情,是当前很多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在企业的经济发展中,纪检监察工作覆盖了所有的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把所有的企业职能部门拧成合力,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生命力。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能够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可靠动力,有效实现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1纪检监察工作对于企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首先,加强企业监督。在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能够对企业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在职工思想由于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而出现偏差时,能够通过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帮助职工树立与企业同样的价值观,共同进步。并且,在企业制定战略决策时,也能够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的作用,从而保证企业决策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其次,加强企业各部门监督。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涉及方方面面,更与职工其企业自身利益息息相关,通过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开展监督,能够确保部门之间工作的公开化与透明化,从而保证经营活动开展的有效性。而且,内部经营活动的公开透明,能够减少各部门之间的摩擦,保障每一位员工的合法权益,从而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为企业的快速高效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最后,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对于企业来说,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求。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就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一要求,通过开展此项工作,可以及时发现经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从而确保企业经济活动的合规合法,实现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2.1全面从严治党压力传导越往基层有所衰减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在责任压力由上及下的逐级传导过程中,在一些基层党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衰减现象,有些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对当前反腐倡廉形势任务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主要依靠上级安排部署,推一推就动一动,被动式、应付式、变通式传导落实,甚至有的为了个人私利而结成小圈子,结党营私,谋取利益,一定程度上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

2.2企业的竞争使得纪检监察工作更加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在适应竞争型市场经济的同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随着竞争不断激烈,一些企业会过于关注经济效益,对于内部管理有所忽略,一些滥用权力且风气不正的贪污腐败情况就会随之出现,尤其是在监管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下,腐败现象日益呈现复杂性、隐蔽性、智能化和期权化等新特点,给纪检监察工作带来一些新的挑战。

2.3企业的开放使纪检监察工作环境更加复杂

企业在进行自主经营的过程中,它们的发展和运营与我国改革开放的路径是有着很大相似之处的,因为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的环境,而且在政策的支持下能够在竞争当中长期处于不败之地。因为开放政策,那么企业自然与对外经济交流逐渐变多、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面对金钱、物质上巨大的诱惑,难免有企业内部人员会失守,从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上发生变化,甚至出现贪污腐败现象,这会给企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

2.4企业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越来越重

随着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国企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域越来越广,任务越来越重,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新形势下,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切实把国企纪检监察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基层国企纪检监察工作不实,作用发挥不充分。有的大局大势把握的不准,对企业改革发展任务吃的不透,对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敏感岗位底数不清,监督检查经常性、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浮于表面,方式单一,主动发现问题不够,轻教育、轻惩处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些问题的出现都给纪检监察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3新时期企业纪检监督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的途径

3.1坚持党的领导

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历次全会精神和十九届中央纪委历次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坚持高质量發展,忠诚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全力推动党和国家关于企业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3.2明确责任主体

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压实压紧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的政治引领作用,推动“两个责任”贯通联动一体落实,加强监督检查,强化信息整合共享,加强纪检监察人员学习培训,提高履职能力水平。根据企业的运转状况对于工作机制进行创新和优化,以眼光去推动各部门运作,加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以此来实现企业的工作健康运作。

3.3积极强化企业思想教育培训

在企业的经济发展中要认识到党史的学习和教育属于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要融会贯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党史的学习,积极总结发展经验,根据实际企业的发展问题,把学习的成效转换成为自己的工作实效。企业的领导思想政治水平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面对复杂多变的企业发展环境,需要定期针对领导干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训工作,在企业发展中营造出良好的发展风气。例如可以结合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内部腐败问题教育工作,帮助企业领导层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观,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不断地提升企业领导的自身修养水平和法律意识,从领导层做起积极配合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领导带头树立廉洁的工作风气,促进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4完善纪检监察工作管理制度

想要企业正常高效的运营和发展,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起到的作用十分关键。如果企业的发展缺少了完善的管理制度,那么在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对于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据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没有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制度,要么就是制度内容照搬照抄,要么就是过于严格和放松,在实际的工作中很难贯彻落实,发挥不了太大的管理作用。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完善管理工作制度,保留合理的制度要求,完善和去除不合理的制度内容,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营。在完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企业要遵循普遍性原则,针对企业内部所有员工,包括企业的干部领导,贯彻落实制度要求,不服从管理的一律按照处罚规定进行处罚,避免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提升纪检监察工作效率,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3.5严肃惩治腐败

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把准职能定位,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规范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权力运行,反对特权思想行为,严肃执纪问责,同时严管厚爱,加强警示教育,抓早抓小,从而在源头就实现治腐。

3.6提升队伍素养水平

在企业经济发展中要学习、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全面从严知道的新部署和新要求,提升纪检人员整体政治能力。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专业知识的培训教育工作,尤其是新任职的工作人员,除了进行岗前的专业知识培训之外,要定期进行业务经验交流活动或者是相关座谈会,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和条件要求,安排纪检工作人员外出学习,接收新的管理知识,创新工作观念,丰富纪检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要培养纪檢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要求纪检监察人员能够严格自身要求,加强自我监督,自觉接收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树立坚定的立场和坚强的意志,不违规干预、不跑风漏气,真正以企业的发展为第一任务和第一原则,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结束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新形势下企业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对于纪检监察工作而言,忠实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在守护党的初心使命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独特的保驾护航作用。

参考文献:

[1]新时期企业纪检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的途径探讨[J].刘兴姝.经济管理文摘.2019(15)

[2]新形势下国企纪检监察工作要融入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J].王蕾.国企.2021(06)

[3]新时期国有企业纪检工作现状及对策探讨[J].张力剑.中外企业家.2019(32)

市场经济与企业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应运而生。“互联网+”技术简单来讲就是互联网与各行业的高度融合。在这样的大数据背景下,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而“互联网+”技术融入企业,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互联网+”技术使得企业经济管理的手段发生了转变,为企业经济管理的可持续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拓宽了企业经济管理渠道,推动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不断优化升级,提高了企业经济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关键词: 互联网+;企业经济管理;推动作用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互联网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支撑。“互联网+”是新时达的经济发展概念,“互联网+”延伸出来的新经济,既不是农业也不是制造业,因为互联网公司不生产任何一件实体商品,所有模式的共同点就是做信息中介、降低信息差、提升异地协作的工作效率,换句话讲,“互联网+”技术是21世纪的服务业。变革与创新始终是互联网内在的驱动力,利用“互联网+”的融合为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寻找新出路能够为企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融入企业经济管理的机遇,“互联网+”完全能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一、“互联网+”技术与企业经济管理的关系

(一)“互联网+”技术倒逼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互联网+”是信息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信息化与各个领域不断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对信息化所能起到的引领带动作用的一种提炼。“互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就在于,“+互联网”在与各传统行业融合的过程中于非主要的边缘地位,而“互联网+”则处于主要地位、支配地位,“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能够真正颠覆传统的管理模式,创造新的模式,以信息化的手段促进各行业间要素的高效流动,从而为更好地解决人们的供求矛盾提出解决方案,实现供需的精准匹配。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渗透,企业经济管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最容易受互联网影响的往往是那些标准限制少的、行业门槛低的企业,比如零售业、物流业、餐饮业、金融业、公共交通、传媒业等,而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快节奏的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因此合理利用好“互联网+”的优势能够让企业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管理的效率,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经济发展服务。

(二)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已经没有办法满足企业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的需求。因此重新整合企业的各种资源,将企业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重新进行组合,然后将重新组合后的体系纳入企业生产中是十分有必要的。具体来说,企业管理创新是指管理者根据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商业环境的变化與革新,采取新的管理思路、运用新的管理技术,同时制定新的管理规划和体制,创造一种更高效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组合的新模式。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时代,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企业经济管理,只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搞得平台和手段,彻底革新旧有的管理方式,才能保证企业经济运作的可持续性和活力。

二、“互联网+”技术对企业经济管理的推动作用

(一)推动企业经济管理更高效

高效快捷是互联网的本质,要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效率,首先要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实现企业管理的多元化连接。利用平台的管理,将企业管理的各个要素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连接,将内部管理、服务与商品、服务与客户之间的连接做到高效透明,从而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和水平。移动办公已经成为企业经济管理的必要方法,智能移动通讯设备可以通过下载客户端或者在线的形式完成办公,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摆脱时空对员工的束缚,提高远程协作的概率和可能性,远程协作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还能完成在常规办公模式下难以解决的一些事情。移动办公模式的应用使得企业能够随时实现员工的全员在线,解决企业信息的不对称问题,让员工之间、员工与老板之间实现实时沟通,同时也让团队合作变得更加高效方便。

对企业管理的大数据进行线上的智能整合在互联网时代也很有必要,所谓的智能化整合就是通过企业一系列的管理操作整合企业的管理资源,将企业的现有生产要素、生产条件上传到云端,既能够有效备份防止数据丢失又能够通过智能筛选找到企业管理的漏洞和不足之处,从而对企业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更好地帮助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做到实时监督,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智能化整合不仅在沟通协作上能够帮助企业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还能做到多方数据同步,资料上传到云端之后数据就能随时随地查看,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实现企业数据信息的公开透明,做到更科学的管理,做出更全面的决策。

(二)促进企业销售平台网络化

疫情让我们更加认识到,互联互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数据正在成为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新基建不仅是一项应急措施,更是一项长期计划。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构建业务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操作系统和业务形态已成为服务商的重中之重。数字化转型时代,数字营销逐渐受到更多关注,智能硬件系统、综合人员营销系统、推荐系统到推荐系统的全链路可视化、透明化的数据分析功能得到推广,紧跟营销、交易和服务,数据在场景中的应用,实现了对整个数据流程的跟踪和控制,解决了企业数据分析、管理和销售的难题,提供直观准确的信息,多维度数据分析更简单、更强大、更易营销、可追溯、可计数、可裂变,实现公司销售增长。借鉴吸收国内外网络营销商务平台的经验,结合公司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大幅度提高和完善公司网络营销水平,使公司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商务平台,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互联网广泛使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环境下,企业必须建立一支符合互联网营销发展要求的员工队伍。在深入分析并认识到互联网营销对企业经济发展要求的前提下,制定并实施能够适应互联网营销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互联网营销发展人才,从而加速企业的互联网营销发展,提高企业在互联网经济中的人才竞争力。

(三)推动企业经济转型升级

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企合力,形成市场导向、政府设立、企业建树的合力。面对传统需求管理仍有优化提升空间的现状,亟需改善供给环境,优化供给机制。为我国经济稳定长期发展注入新动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国际环境新形势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我国工业发展演变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产生深远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发生了新变化。当前和未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为我国进一步实施“退出”战略、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拓展外部空间提供了新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增强我国自主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

然而,迄今為止,整合这些资源进行国际化、受益最多的都是外资企业,我国大部分地区只是利用要素优势而非企业优势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因此,中国工业的发展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被动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养能够整合全球资源的企业和企业家,成为当务之急。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我国的企业要加快转型升级,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升传统企业,壮大新兴产业,让企业发展朝着集约高效、惠及民生、环境友好、创新驱动的方向发展,不断增强我国企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创新能力

通过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到,创新支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创新蕴含着人类发展的无限活力。对企业而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创新是企业长寿的源泉。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会经历投资期、成长期、成熟期和低迷期。任何企业所能拥有的竞争优势都是暂时的,除非不断创新,今天的辉煌并不能保证明天的繁荣。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做好创新,离衰落和破产也就不远了。因此,持续创新是公司最重要的任务。企业创新主要分为两大类: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说:“企业通过创新活动获得竞争优势。他们从事广义的创新,包括新技术和新的做事方式。”波特的新做事方式指的是管理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内容,一般包括应用创新、突破性创新和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普遍通过“需求-发明-测试-生产-销售-再发明-再测试-市场拓展”的模式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对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是打造品牌产品的保障,生产适销对路的高附加值产品是企业定位市场的基础。因此,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应用创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颠覆性创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产品或服务创新承载着技术创新,因为技术创新的成果总是体现在产品或服务中,只有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创新才能将创新的想法付诸实践。传统的企业也许并不具备可持续创新的条件,但“互联网+”技术为企业的经济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企业可以吸收各方经验对自己的管理模式进行不同程度的创新,但是创新不能盲目,应该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到创新失败带来的各种后果,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自上而下的变革与创新。唯有如此,企业才能有更长久的寿命和更强的竞争力。

(五)拓宽企业经济发展渠道

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一些零售企业通过多渠道的发展在市场、消费频率、消费者忠诚度和管理成本四个方面取得了收益,从而大大提高了零售企业的运营效率。虚拟商圈的扩张正在扩大市场空间,这是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也是拓展新渠道市场的主要收入来源。虚拟商圈的拓展水平远高于传统商圈,消耗的资源也远低于传统商圈。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虚拟商圈的技术创新效果和规模经济都优于传统商圈。渠道互动给零售企业带来的好处主要来自于渠道之间的跨渠道行为,即鼓励消费者从线上渠道转向原有实体零售等线下渠道,推动全能化发展,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多渠道发展。企业经济多渠道的发展需要企业从营销、产品组合、供应链、定价、下单、会员、支付、客服等多个环节来促进。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消费者将通过多种渠道获得范围更广、频率更高的各种信息,加快了消费者的购物过程,有助于提高消费频率。

结合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资源发展企业,已经是当今社会的企业不可避免的走向。魅族就是一个充分利用网络营销取得成功的案例,几乎整个魅族营销体系都围绕着魅族论坛展开。纵观魅族的发展历程,论坛一直是魅族发布公告、讨论、营销和宣传的第一阵地。魅族社区汇聚了魅族最重要的用户群——魅友。他们对魅族的产品相当热情。除了魅族自己的BBS,在各大手机相关的每一个BBS中也都有出现。他们的品牌忠诚度非常高。虽然魅族的产品总有一些小瑕疵,但依然不遗余力地向身边的人宣传魅族的产品,并以此为荣。哪里有魅族的消息,哪里就有支持魅族产品的朋友。魅友的这一切行为,都源于活跃在魅族论坛的公司创始人黄章。黄章从魅族论坛开始就创建了一个账号。作为公司CEO,他每天依然抽空关注魅族用户,平均每天发帖2.5条。除了回答魅族朋友提出的问题,他还定期发布一些公司产品的内部消息,引起了广大魅族用户的追捧。因此企业如果能够充分把握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并且抓住一批网民消费者的心理,是很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胜出的。

总结: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个趋势倒逼一些传统企业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同时也为对企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具体来看,“互联网+”技术对企业经济管理的推动作用体现在推动企业经济管理更高效、促进企业销售平台网络化、推动企业经济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创新能力、拓宽企业经济发展渠道这五个方面。“互联网+”技术给现代企业带来的不仅是新的机遇,还有巨大的挑战与风险,如何从竞争激烈的企业市场中胜出,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优势或许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思新.浅析互联网营销对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1(13):48-49.

[2]谢代国.“互联网+”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模式影响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8(12):106-107.

[3]程立茹.互联网经济下企业价值网络创新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09):82-94.

作者简介:陆嘉升(1982年12月),男,汉族,广东江门,硕士研究生,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

市场经济与企业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如今企业竞争激烈,谋求生存空间和发展多样性成为企业管理重要趋势,企业为完成高要求、高回报的发展,往往容易忽略风险的存在,而风险无疑会阻碍企业全面发展。面对发展诉求中存在的风险,企业如何在坚守底线的基础上,拓展生存空间,使企业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和领头羊,是企业主要发展目标。本文对企业管理如何坚守底线的同时拓展空间、提高企业竞争力进行研究与浅析。

关键词:企业管理;坚守底线;拓展空间

如果国家没有文明限制,将出现不可计量的风险,如果企业没有底线限制,将无法顺利生存与发展。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建立自媒体有何作用?360免费使用如何给企业盈利?这不过是企业坚守底线、满足自身诉求、创造企业盈利、拓展生存空间的一种方式与手段。企业坚守底线,树立良好口碑,遵守企业发展原则,做到产品优与精生产,规避风险,拓展空间,完成企业持续有效快速发展的需求。

一、坚守底线拓展空间的重要意义

(一)坚守底线的重要性

底线,是指对于某一事物最大的容忍限度、必要条件和完成能力临界值。根据事物的本质区别,人们的容忍限度不同,对于底线的标准也会存在差异。风险,是指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成果、收益、成本和代价的不确定性。风险因人而异,因企而论,或许于他有害于己有利。人们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实践和解决方法也会不同。企业可利用还原论法、系统论法、综合集成法等方法,对因素风险、控制风险、机会风险等各类别风险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于风险的规避有显著效果。发展企业的核心力量便是员工,企业为实现某一期望或目标,不能突破员工完成工作能力的临界点,需合理的避免风险带来的影响,提供可行方案和条件,坚守企业底线和道德底线。坚守底线使得一个企业可以良性运营、积极发展、提高盈利、实现价值。例如海尔集团能在电器行业中保持中流砥柱的地位,与其坚守质量至上的底线和严格的职业操守有密切关系。海尔一直坚持质量第一的产品经营理念,面对质量不合格、质检不过关的产品直接销毁,并处罚连带责任人和生产员工,使得员工积极遵守生产准则和职业操守,以此为基础,海尔集团始终坚持经营理念,坚守行业道德和底线,生产制造合格满意的电器产品,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和口碑。消费者满意,企业能盈利,才能促使企业扩大生存空间,长久稳定发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风能熄灭火苗也能旺盛火苗,这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凡事都要掌握一个度,这个度就是指坚守底线。

(二)拓展空间的重要意义

国家的优惠政策扩大,社会的发展诉求改变,人们的消费需求多样,使得单一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已经不足够支撑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只能打破原有生产理念,进行多种类多元化高效益的产品生产。“好空调,格力造”这一广告词语,使得消费者对这一空调生产制造企业有强烈认知,促使消费者一度购买和使用格力空调。但是随着市场需求和占有份额的不断变化,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和份额,格力公司必须扩大电器类别生产和精细化生产,如冰箱、电风扇、电磁炉、微波炉、烤箱、饮水机等多种类别电器产品的生产;家用空调、中央空调、变频空调等一系列高科技空调生产。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的行业竞争大家有目共睹,有国美的地方就有苏宁。两大电器行业不断努力的拓展空间,增加销售产品种类,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开设地区性门店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增加销售量和品牌知名度,提高企业经营收益,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墨守成规、单一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很难立足于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中,被勇于创新、多种类多元化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企业逐渐取代。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满足基本消费需要的同时更应满足多元消费需求,成为企业生存的基础。换句话而言,遵循市场规律,拓展空间、勇于创新、寻找新发展目标和对象,成为企业发展和立足行业市场的根本和方式。

二、企业管理坚守底线拓展空间存在问题

(一)经济政策失衡,缺少法律约束和保护

我国制定的经济政策往往偏向于大型企业,给予他们的优厚待遇更多,而忽略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例如行业准入,诸多内容的限制对象都表现为中小型企业,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平衡。我国中小型企业,不仅是社会发展和企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也是社会经济建设的多数存在和重要力量。为促进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国家经济政策应该公平公正,给予平等优惠和开放程度。盈利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目的。随着社会风气败坏,人们素质素养降低,缺少法律约束,企业为了达到盈利这一终极目标,进行盲目的、没有底线的业务拓展,将利益视为至高存在,忽略相对风险的存在,游走于法律边缘和盲点。例如,我国化工企业众多,生产废料排污问题一直是人们最为头疼的问题,化工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得到高收入高回报的效益,不坚守底线,往往没有按国家规定进行合格的污水处理,造成严重化工污染,影响周边居民生命健康和安全,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化工企业被勒令整改,做出相应的惩罚和赔偿。如果没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约束和群众的保护,必然会激起民愤,影响企业和社会和谐发展。在我国,缺少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行为,约束企业发展条件,通过法律创造公平竞争机会,企业失去法律支撑和保护,严重影响企业发展。企业对于社会发展和进步有极其重要影响,企业在经济和社会的特殊地位,需要得到国家重视、经济政策支撑、法律约束和保护。

(二)资金紧张,存在融资瓶颈

资金紧张是阻碍企业发展、拓展空间的主要问题。企业发展资金自筹能力较弱,融资渠道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而现有金融体系下,银行贷款偏向大企业、大集团,中小型企业缺少中长期信贷,通过短期信贷业务很难获得间接融资。企业为了开拓一个新型需求市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承担极高经营风险,在资金信用等級低、没参加资信评估、缺乏抵押资产和适合担保对象,得到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的资金支持难度非常大。例如一个企业转型或者拓展业务需要得到金融机构大量资金的间接融资,融资过程中,至少需要与3至6家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进行洽谈,得到2家担保机构的担保支持,以及相对于足够的抵押资产,才能确保融资顺利进行。而企业、政府、银行之间因为超过约定付款期限,应付资金或贷款拖欠未付情况,造成的三角债问题,严重影响企业发展、拓展空间。据粗略调查统计,200家企业与政府、银行间应付未付资金或贷款达到30亿元,应收未收款项金额达到35亿元,这是由于企业资金紧张、不足,一个企业欠债欠款,引起一系列企业、银行欠债欠款所造成的的严重后果。

(三)缺乏专业人才和创新能力

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是企业发展、拓展空间的主要建设力量,而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社会保障和提升空间,是专业人才选择就业企业的参考项目。企业稳定发展需要管理人才、科研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等专业人才,还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目前企业管理混乱、水平低下,普遍缺乏专业人才队伍,从业人员低素质、低能力的工作现状,严重影响企业盈利和发展。利用创新技术,培养创新能力,也是成就企业拓展空间的必要条件。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缺乏专业人才和产品研究创新能力,依赖单一产品生存,技术含量低,研发设备落后,缺少专业化、自动化、机械化的技术装备,都会导致企业陷入生存危机,没有竞争能力,举步维艰。生存出现危机,谈何拓展空间。

三、企业管理坚守底线拓展空间实施措施

(一)加大政府扶持,完善法律法规

持续加大政府对于企业发展力度和资金的专项支持,以宏观调控为主,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和条件。政府应该担当整顿市场秩序、强调市场规划和履行市场监督的义务与责任,帮助企业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需求,降低发展和运营风险,鼓励企业大胆创新研发,表彰创新和研发成果,让企业充满信心和动力,并且有想法有能力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保障企业持续高效发展。首先,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条件,减少企业压力和负担,对有重大影响的研发成果和技术创新进行嘉奖,激发企业创新创造的兴趣和能力。其次,组织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活动,普及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知识,培养和树立知识产权意识,鼓励企业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另外,积极鼓励各类型企业共同发展,对各大小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一视同仁,谋求社会和谐发展、共同进步。最重要的是,建立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法律规范市场,防止出现大型企业或集团垄断、挤压、控制、吞并市场的情况,去除不合理收费,严惩敲诈勒索,保护中小型企业的权益,改善企业生存环境和条件,创造企业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为政策实行提供法律依据,使得企业有所保障的进行大胆创新和空间拓展。

(二)加紧解决融资难题

由政府引导和扶持有能力和潜力的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企业创新基金等优惠政策支持,让企业获得宽裕的资金环境和拓展空间条件。增强企业融资扶持力度,为企业建立一个操作便捷、成本较低、安全稳定的金融服务体系。例如,由政府搭桥牵线建立投资担保平台;建立风险投资公司或创业基金委员会;成立专业融资和信贷服务部;允许企业发行债券、基金等,通过加强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三)建设人才队伍,提高创新能力

建设人才队伍可从两方面完成,一方面是培养已有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技术知识,定期进行员工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对有能力有潜力的员工给予嘉奖和晋升机会,激发员工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发展稳定性,为企业拓展空间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是吸引和鼓励专业人才到企业任职,积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创新和创造能力,提高企业创新水平。还可以通过资金补贴、家属就业、费用报销、住房安置等福利待遇,加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留住新型专业人才,从而有效激发员工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企业拓展空间这一目标。提高创新能力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技术进步和创新,运用新技术、新人才、新方法、新设备等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进行生产经营,按照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原则进行人才培养和业务拓展;二是独具企业特色的经营理念,根据现有经营条件和生存环境,突出特色经营理念,如“物美价廉”、“种类繁多”、“品质超群”等,利用特色占领经济市场,吸引消费用户,坚守底线的同时实现空间拓展,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为建设人才队伍,拓展企业空间,企业可以营造优秀企业文化,如技术持续更新,人才学术交流,企业内部建立合理竞争机制,营造良好人际关系和沟通环境,促使员工形成团结、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企业建设优秀人才团队,提高创新和创造能力,以坚守底线拓展空间为宗旨,满足企业发展诉求,提高企业竞争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通过坚守底线、防范风险,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和变化,将企业战略计划变为现实,拓展空间,提高企业競争力和发展稳定性。坚守底线是企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基础,正视、分析和解决风险,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拓展企业生存空间,使得企业能在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实现企业目标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徐蕾,张颖 . 企业管理如何坚守底线拓展空间的探究 [J]. 品牌研究 ,2019(2):90-92.

[2]杨健军 . 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探讨 [J]. 科技经济市场 ,2018(3):129-131.

市场经济与企业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 资金始终是一项值得高度重视的、高流动性的资产, 因此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如何加强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每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的重点

企业的资金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工作在当前新形势下, 有了更高的要求, 就是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变现能力, 努力促使资金加速周转。为适应这个新趋势, 资金管理可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

(1) 核定资金系统的管理。企业应以需要与节约兼顾为核资的基本原则, 采用先进合理的计算方法, 确定资金的合理需要量, 这是进行资金管理的基础。

(2) 筹集资金系统的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自然会出现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

(3) 运用资金系统的管理。这是资金管理中最具实质性和最富创造性的内容。合理运用资金的目的, 就是以最低成本创造最大利润。

(4) 分配资金系统的管理。分配资金系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以往, 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重点, 现在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 企业内部资金收益如何进行合理分配的问题日益突出。

2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目前企业资金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财务风险日益显露。突出表现在财务预算管理“虚”, 资金结算管理“散”, 监督考核环节“弱”和管理方式、手段落后, 效率低下等方面, 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信息失真, 难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是信息管理, 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物流、资金流。然而, 目前我国相当多企业的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成。

(2) 监控不力, 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目前国有企业中, 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人为控制现象。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 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 但因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

(3) 资金散乱, 使用效率低下。目前, 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资金分散的现实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

3强化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的对策

近年来, 一些企业在强化资金的集中管理、加强财务监督和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手段等方面, 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也取得了积极成效, 其中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1) 完善结算中心制度, 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建立结算中心制度, 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 保证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

(2) 加强现金流量分析预测, 严格控制现金流人和流出, 保证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严把现金流量的出入关口, 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

(3)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 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建立预算编制、审批、监督的全面预算控制系统。预算范围由过去单一的经营资金计划扩大到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等全面资金预算, 由主业的资金预算扩大到包括多种经营、二级核算单位在内的全方位资金预算。

(4) 实施“会计委派制”, 完善首问负责制, 实现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有效监督机制。对下属单位重大财务事项实施监督, 确保会计信息真实,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该项制度的实行, 强化了事前、事中的及时监督, 同时, 确保企业内统一的财务政策的有效运行, 有利于资金管理和运用。

(5) 积极开展内部审计, 前移监督关口, 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加强内审机构的权威和职能, 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控制制度, 强调内部审计与监督不应仅仅是对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业绩真实性与合法性的结果性审计与监督, 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企业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贯彻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和监督, 把监督关口前移, 将更多的精力放到管理审计中去, 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 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都在严格的程序下进行。

(6) 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健全财务规章制度, 减少人为因素, 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有些管理基础比较好的企业在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 采用了当前较为先进的计算机管理软件, 达到了“统一计算机平台, 统一规章制度, 统一信息及业务编码, 统一管理, 统一监督”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要求, 实现了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资料共享, 使企业可随时汇集财务会计信息, 查询子公司资金流向、避免传统手工填制报表的弊端, 保障了财务会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 提高了管理决策的水平。

(7) 从薄弱环节入手, 建立起以财务资金管理为核心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财务资金信息时效性差, 会计信息质量特别是信息的真实性方面问题突出。通过采用计算机网络手段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 规章制度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固化, 减少人为因素, 从技术上解决信息不及时、不对称和监督乏力、滞后问题。

(8) 积极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工作。财务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业务和财务的完美结合, 即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企业应结合实际, 积极引进开发运用统一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管理软件, 逐步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资料共享, 保障企业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从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中找出最佳经济效益, 提高资金管理的科学性, 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摘要: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资金管理的好坏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章对现阶段市场经济下对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信息失真、监控不力、资金散乱等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上一篇:综合评判法社会实践论文范文下一篇:通信技术与卫星通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