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介绍范文

2024-03-21

趵突泉介绍范文第1篇

教学流程:

一、揭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泉吗?在哪儿见过?

那都是我们人工制造的。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欣赏大自然的杰作——趵突泉,“趵”跟学过的那个字形相近?(豹)

这是老舍爷爷写的文章,趵突泉在(山东济南),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

趵突泉到底有什么特色呢?我们一起来学课文。

二、先听老师把文章读一遍,听后思考,文章主要写什么? 讨论:(1)写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

(2)写了趵突泉的大泉、小泉。

2、作者是按怎样的一条思路来写美丽的趵突泉的呢?

三、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大泉的壮美和小泉的秀美

1、读出疑问。

(1)自读课文,质疑。

(2)梳疑。

(3)存疑。

①为什么说“假如没有这泉,济南竟会失了一半的美。”(或这话说明什么?)

②为什么不敢正眼去看,是恐惧吗?害怕吗?

2、读出内涵。

(1)读文、解疑。

为什么说“假如没有这泉,济南竟会失了一半的美。” (或这话说明什么?)

让学生谈粗浅的感受。

①有了这泉,济南城变得格外美丽,吸引了广大中外游客。 ②没有这泉,济南会失色许多。

说明趵突泉在济南风光中有重要地位。你能把这种意思读出来吗?就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寻找趵突泉的美吧!

(2)自读第

2、3段。(师生、生本深入对话)

抓住重点句子谈感受。

①清浅、鲜洁、活泼?

②“看那三个大泉-----翻滚。”

什么叫“昼夜不停”。(板书:昼夜不停)

对呀,这三个大泉,不论白天黑夜,老那么——(板书:翻滚) 课件出示:你们这就是趵突泉的大泉,大泉不论春夏秋冬,不管白天黑夜,都是这样一刻不停地从地底下往上喷着水,翻滚着,是这样的神秘,这样的壮观。这是老舍爷爷看到的情景。

你能把这种美通过朗读读出来吗?

③“你立定„„这样的力量!”

齐读前半句。

为什么不敢正眼去看,是恐惧吗?害怕吗?

(先接下去理解下句)

你们看,泉水永远那么纯洁板书:纯洁

纯洁?(泉水很清没有一点杂质)

活泼?(泉水总是喷着,翻滚着,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鲜明?(泉水向外冒,溅起白色的水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在这里指的是——向外喷

永不疲倦,永不退缩。你读懂了吗?

(永不疲倦,永不退后)指导有感情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读到这儿,不禁使我们想起我们在公园里看到的喷泉,晚上当喷泉开始喷水时,我们也感到很美,但是这大自然的力量从底下喷水,这是种多么伟大的力量啊!所以老舍爷爷在这里情不自禁的赞叹道:“只有自然„„力量!”

回答刚才的问题,为什么不敢看?

看到这一年四季充满了活力的大泉,被它的巧夺天工的美陶醉了,更为大自然这伟大的神奇的力量惊叹。

有感情的读这一句。(三分钟、再、正眼)

④冬天更好„„

冬天趵突泉又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用自己的话说说。

(冬天,泉上有一层热气,白,轻软,如烟、如雾、如尘,在深深的水藻上飘荡就如仙境一般)理解:神秘

泉可真美啊!美的令人陶醉。

指导读。(读的轻一些,慢一些)

小结:刚才我们随老舍爷爷一起观赏了大泉,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

那么小泉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自己来学懂最后一节。

(3)自学“小泉”一节。

讨论:你学懂了什么?

结构(总——分——总)分小组读

“有的”写出四种小泉从产生消失的全过程,四个“有的”,你觉得写得好吗?为什么?边画边说。

①„„比作了„„仿佛是我看到了水泡上来的样子,后三个先画完,再一个一个上。

②„„比作了„„走拟人的写法来说。

③写出水泡的大小、形状、速度,“摇动”——上来时的动态。 ④挤拟人、颜色。

小泉可真是姿态万千,有趣极了,这“„„”又表示什么? (举不胜举)

谁能上来把小泉水泡上来时的样子画出来。(光画水泡) 指名板画,其余在纸上画。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这是一篇游记,老舍爷爷描绘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叫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老舍爷爷怎么会写得那么好?

(仔细观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趵突泉介绍范文第2篇

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泉城济南旅游,在济南停留期间,将由我来接待你们,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使你们在济南玩的开心,过的愉快。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趵突泉,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面积约158亩。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誉为“天下第一拳”。趵突泉为泺水之源,至今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泉水一年自己都恒定在18摄氏度左右。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白墙灰、卷棚式民族风格建筑的大门就是趵突泉公园的东门,大门正中匾额上“趵突泉”三个贴金大字是大文豪郭沫若题写的。大家请跟随我走进大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迎门假山。这一座假是济南假山中的佳作,受到园艺家的极高赞誉。 请大家随我一起前走,我们来到的是马跑泉,为什么叫马跑泉呢,据说北宋时期抗金将领关胜的战马刨出来的,故此而得名。相传啊关胜是梁山泊的农民起义将领,是济南总兵刘豫的部下,骁勇善战,金人南侵时,誓死不降,在一次激战中,口渴无水,十分难耐,他的战马仰天长啸,前踢奋力刨地,泉水竟然夺地而出,后人为纪念此泉,称它为马跑泉。 再往西,走过来鹤桥,我们就来到趵突泉泉池。泉池东西长三十米,南北宽二十米,周围围绕以石栏,池边俯视,一泓碧水,轻如明镜。三泉涛涌,声若雷鸣。趵突泉泉水甘甜,可以用来沏茶,色如琥珀,幽香袭人,极为爽口,据说乾隆下江南时候,出北京带玉泉水,出济南带趵突泉水,已备着饮用。 站在观澜亭上,我可以看到庭前水中的石碑上边刻着趵突泉,这三个字是明代书法家胡赞宗书写的,如果你细心可以发现上边的突字少了一点,相传啊,是再时候的某一年,泉水实在是太多了,把趵突泉上的那个字的一点给冲刷掉了。亭后 “观澜”二字为明代张钦所写。

趵突泉介绍范文第3篇

你们好!欢迎你们到泉城济南来旅游!在济南停留期间,由我来接待你们并提供服务,我希望我的讲解能使大家在济南玩得开心,过得愉快。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就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趵突泉。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面积近11万平方米。趵突泉公园是一座以泉水为主的自然山水公园,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誉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又名槛泉,为泺水之源,至今已有2700年的历史,水温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趵突泉公园以观泉、赏鱼、品茶、山石、文化为特色,以小巧玲珑,步移景异,清洁幽静、古朴典雅而著称。/r/n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白墙灰瓦、出檐卷山、卷棚式的民族风格的建筑就是趵突泉公园的东门。大门正中匾额上“趵突泉”三个贴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题写的。 进了大门,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一座迎门假山,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迎着大门建假山吗?这是古代造园的一种手法,叫做障景法,也就是说以山为主,迎门叠石,似透非透,成为公园门口处的自然屏障,与山石后的溪流成山环水行之势,同园中其他景物相分离。这座假山的石块全部采自于济南南部山区,石质、色泽、纹理都可以同江苏无锡的太湖石相媲美。 过了晴雨桥,大家再往前走,就看到这块石姿优美,纹理自然,高4米,重8吨的龟石了。它最初为元代散曲家张养浩所收藏。张养浩酷爱自然山川,弃官归隐济南后,以山猿、野鹤、山石为友。此龟石有“瘦、皱、漏、透”的特点,在此与它合影,有长寿延年的吉祥之意。/r/n

请大家随同我一起往前走,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马跑泉。为什么叫马跑泉呢?据说这泉水是由北宋时期的抗金将领关胜的战马刨出来的,故此得名。相传,关胜是梁山泊农民起义将领,后为济南总兵刘豫的部将,骁勇善战。金兵南侵时,誓死不降,奋勇抗金。在一次激战中,败走西城,口渴难忍。他的战马仰天长嘶,前蹄奋力刨地,泉水夺地而出,后人为纪念此泉,称它为马跑泉。/r/n

再往前走,我们来到了漱玉泉景区。“漱玉泉”三字是已故济南书画家关有声的手笔。“漱玉泉”三字的来历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古代人们常把女子的牙齿称之为“玉”,而女词人李清照常在此梳洗打扮,因此而得名;另一种说法取自于李清照所著的《漱玉集》;还有一种说法是从“漱石枕流”这个成语转化而来的,形容哗哗的泉水冲刷着玉石的样子。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李清照纪念堂,建于1979年。纪念堂两旁是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对联。上联是“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写得是李清照故居所在地;下联是“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是对她所作的《漱玉集》以及为丈夫《金石录》所作的序的高度赞扬。挂在门厅内的匾额“一代词人”也是郭沫若手书的。/r/n

李清照是我国杰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的文官,是位著名的文学家,博学多才。母亲也是一位状元的女儿,知书达礼。李清照自小受到家庭的影响,加上天资聪慧,酷爱读书,成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李清照18岁时,与当朝史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妇俩相互支持,作诗填词,研究金石书画。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金兵南侵,李清照夫妇被迫南下。途中赵明诚病死。晚年的李清照一直过着无依无靠、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中度过了她的余生。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难为分界线,前期的词大多是歌咏自然,赞美生活,描述夫妻恩爱、思念。如“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而后期的词作大多是抒发国家之恨和悲叹自身命运凄苦的。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r/n

再往西走,就到了金线泉景区。金线泉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并称为济南四大名泉。“金线”的形成,是由于两岸泉水相对涌流,流势均衡。当太阳照射到池底,平静的水面上就会显示出一条聚成的水线,金光闪亮,像游丝一般,忽隐忽现,随波荡漾,蜿蜒多变。老金线泉的“金线”已难看到,新金线泉的“金线”也必须在水势旺盛,阳光照射角度恰当时才能看到。/r/n

再继续往西走,我们就来到了尚志堂,又叫“金线书院”,因金线泉而得名,旧时指官家或私人藏书和讲学的地方。尚志堂院中栽满了白玉兰、紫玉兰,每到初春,玉兰花争相绽放,芳香扑鼻,故尚志堂院也称玉兰院。/r/n

出尚志堂西行,便到了泺源堂。大家请看堂前上的楹联:“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这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赵孟頫对趵突泉奇景的最好写照。泺源堂北面的建筑是娥英殿,是为纪念虞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而建的祠堂。娥英殿北面是三圣殿景区。三大殿院内的花格透墙上镶嵌着30余方石刻,全部为历代名人的诗篇佳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院内这座罕见的“双御碑”,是清代康熙皇帝的“激湍”石刻和乾隆皇帝的《再题趵突泉作》。/r/n

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趵突泉景区,站在来鹤桥上了。来鹤桥原为木桥,为明万历年间历城知县张鹤鸣所建。1956年开辟趵突泉公园时,修建了这座石桥。大家请抬头看这一朱漆木牌坊上的字“蓬山旧迹”,另一面是“洞天福地”。据记载,过去人们曾把趵突泉的三股水柱,比作蓬莱仙山,即神话中得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想登蓬莱山求仙的人到处寻找仙山,当他们来到趵突泉边,看到三股水柱,其状如山且不能攀登时,猛然醒悟仙景在此,故立“蓬山旧迹”坊。如果你能到泉东面望鹤亭茶社一坐,一边品茶,一边赏泉,则更能体会“润泽春茶味更真”的意境了。/r/n

趵突泉泉池呈长方形,东西长30米,南北宽20米,周围绕以石栏。池边俯视,一泓碧水,清如明镜;三泉涌涛,势如鼎沸。历代文人学者都对趵突泉留下了诸多咏赞。如元代散曲家张养浩“三尺不消平底雪,四时常吼半空雷。而能再现趵突泉泉水全貌的,还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趵突泉赋》。那么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独特景色是怎么形成的呢?济南的泉水来源于济南的南部山区。济南的南部山区主要由奥陶纪碳酸盐的石灰岩构成,石灰岩被水溶解侵蚀,形成溶洞和裂隙,吸收地表的降水和径流,并由南向北潜流。当这些地下水流至市区时,遇到济南东、西、北面质地坚硬隔水的火成岩阻挡,水流大量汇集,形成强大的静压力,在低洼的市区涌出地表,形成天然的涌泉。趵突泉泉水甘美,用以沏茶,色如琥珀,幽香袭人,极为爽口。据说乾隆下江南时,出京带玉泉水,到济南时带趵突泉水,以备饮用。/r/n

站在观澜亭上,可以看到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字,是明代山东巡抚都御史胡缵宗书写的。亭后的石刻“第一泉”三个字是清代王钟霖书写。“观澜”石刻二字是明代山东左布政使张钦书写。泉池南面的水榭、漏窗与北岸的泺源堂相互衬托,形成对景。/r/n

【相关文章】趵突泉导游词/r/n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到济南的趵突泉来参观。我是你们的导游李秋立,你们叫我李导好了。今天,我带大家到趵突泉游园赏泉,希望我能陪伴大家度过一段愉快的游园时光。 大家也许知道,济南又叫“泉城”,就因为它有很多泉水,有名的就有72名泉,最著名的九算趵突泉,它被喻为众泉之冠,也是泉城的象征。可以这样说,不游览一下趵突泉就不能说到过济南。/r/n

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的“大客厅”泉城广场的西边,在泺源大街北面,公园始建于1956年,因为公园里有趵突泉而得名。公园小巧玲珑,清静幽雅,是周围市民晨练、游玩的好地方。全园由十个景区,今天,我来为大家就趵突泉景区、漱玉泉景区做重点介绍。/r/n

现在我们到了公园西侧的趵突泉景区,这里可是大家擦亮眼睛观赏的景观。这里由亭台楼阁、廊、榭组成。高低错落的建筑像众星捧月一样簇拥着喷吐腾涌的趵突泉。有三个大泉眼一起喷发。你们闭上眼睛听一听,像不像雷声滚动?这被称为“趵突腾空”。趵突泉的泉水一年四季都在18度左右,到了严冬,水面上的水气袅袅上升,像一层薄雾。一边是幽深的泉池,一边,波光粼粼,一边是彩绘的楼阁,雕梁画栋,这些与薄雾形成“云雾润蒸”的景象,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历代的文学家、诗人都有作品赞美,就连康熙、乾隆皇帝都曾经在趵突泉边写诗刻石,颂扬名泉。当代作家郭沫若、老舍业有赞美的文章。/r/n

趵突泉介绍范文第4篇

趵突泉公园,是一座以泉水为主的民族形式的自然山水园,是济南市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它位于济南市中心,总面积10.5公顷,与大明湖、千佛山并称为济南市三大名胜。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与其附近的金线泉、漱玉泉、柳絮泉、马跑泉等二十多处泉组成趵突泉群,1956年开辟为公园,因为园内有趵突泉而得名。趵突泉水水质洁净,清冽甘美,水温四季恒定在十八摄氏度左右,三座泉眼浪花飞溅。“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一。我们趵突泉公园以观泉、赏鱼、品茶、山石、文化为特色,以小巧玲珑、步移景异,清洁幽静、古朴典雅而著称。全园共规划为18个景区,这就是趵突泉景区、三大殿景区、尚志堂景区、漱玉泉景区、东门入口区、南门入口区、北大门景区、枫溪景区、沧园景区、白雪楼区、万竹园景区、通泺园景区、齐州遗风景区、“五三惨案”纪念景区、望鹤亭景区、白龙湾景区、名泉景区等,总面积近百亩。前些年由于持续干旱,加上工农业用水抽取地下水,趵突泉的水位达不到喷涌的26.8米高度,看不到当年趵突泉喷涌的壮观景象,只能从一些图片和我的介绍中领略一下趵突泉当年的风采。但是大家非常幸运,由于近年济南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节水保泉措施,如关闭市区内所有自备井、人工回灌、在南部修建水库等,加上天公作美,降雨量超过往年30%以上,从2003年9月6日开始,所有泉水陆续复涌,再现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美景。好了,趵突泉公园到了,大家请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下车。

趵突泉景区是由亭、堂、廊、榭组成的一个封闭空间,高低错落的建筑像众星捧月一样,簇拥着喷突腾涌的趵突泉,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泉景,被誉为泺水之源,在史书上第一次出现是<<春秋>>上关于鲁桓公和济襄公谈判两国边界一事的记载。鲁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齐国和鲁国因边界争执发生战争,次年春,鲁桓公到齐国谈判边界问题,会齐侯(齐襄公)于泺。泺,泺水的源头,即趵突泉。所以趵突泉为人所知已经有二千

五、六百年的历史了。当然那时泺水之源,名字并不叫趵突泉,北魏时,因泉上建有娥姜(英)庙,谷称娥姜(英)水,直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学家曾巩始称为趵突泉,并流传至今。不过,宋朝.金代曾有人称叫“温泉”、“槛泉”、“爆流泉”、“瀑流泉”等等,但都不如趵突泉这个名字精当传神。

1.东门入口区

趵突胜景坊:在进入公园之前,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位于公园东门口的“趵突胜景”坊,在泉城广场中轴线上,与广场泉标遥相对应。牌坊高7.5米,柱间总宽9.2米,两侧悬挑各1.5米,其造型为"四柱三间冲天挑担式"。用料是质地坚硬的莱州芝麻白沙石,采用整石构造,用石30吨,防风防震。岩额磨光花岗石上刻有“趵突胜景”,“观澜知源”八个凹形贴金大字,分别由当时93岁、80岁高龄的全国著名书法家武中奇、蒋维菘先生题书。石坊浮雕巨龙附柱与游龙戏水灵动浩气,柱下石鼓夹抱。趵突胜景坊是1999年10月在原趵突泉坊的基础上重新修建的,整个石坊气势博大、宏伟壮观,识别标志性强,透过石牌坊,展现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的神韵历史内涵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东门:趵突泉公园有三个门,我们看到的这座白墙灰瓦、出檐卷山、卷棚式的民族风格建筑的大门就是趵突泉公园的东门。大门匾额上“趵突泉”三个贴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题写的。

假山:一进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座假山。这座假山建于1964年,是选用济南南部山区的假山石筑成的。这些假山石因为它的石质、色泽与江苏太湖石有相似之处,所以被称为北太湖石。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迎门建假山吗?这是采用我国古典造园艺术中障景的手法,把园中的美景挡在后面,让人留有悬念,激起继续参观的念头。中国有句古话,叫逢峰右转,就是说遇到山峰往右转。现在就请大家随我右转,继续参观。

2.漱玉泉景区

晴雨溪:我们所在的小桥名叫清照桥,桥下一条缓缓的小河由南往北流去。立于桥头,定睛南望,周围柳丝低垂,秀石缀岸,朗朗晴空,河面上水雾蒙蒙,雨珠点点,如同晴天下雨,所以叫晴雨溪。

龟石:我们面前这一块高耸的石头叫龟石,是一块著名的太湖石。元代散曲家张养浩酷爱自然山川,弃官归隐济南后与山猿、野鹤、山石为友。据记载,他曾经收藏了十块名石,其中四块根据它们的形状分别命名为龙、凤、龟、麟,总称为四大灵石。如今其它三块灵石都已不知所在,只留下了这一块龟石供人们凭吊。大家看这块石头的样子象不象两只龟,面对面地站立着?这块龟石姿态优美,纹理自然,高4米,重8吨,堪称济南第一名石,具有太湖石瘦、皱、透、漏、秀的特点,游客大多在此与石合影,取延年益寿之意。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拍照。

马跑泉:我们右手边这个泉叫马跑泉。传说北宋抗金将领关胜骁(xiao)勇善战,金兵南侵时,誓死不降,与金兵鏖战。在一次激战中,关胜败走麦城,口渴无水,十分难忍。他的战马仰天长嘶前蹄奋力刨地,泉水夺地而出,喷涌不止,真是“刨地出泉烈士马,当年碧血漾清波,淙(cong)淙千古一溪水,犹唱将军爱国歌。”后人为纪念关胜就将此泉命名为马跑泉。马跑泉是趵突泉的晴雨表,只要马跑泉喷涌,趵突泉就会喷涌。

漱玉泉:我们面前这一汪清泉就是漱玉泉,漱玉泉是趵突泉泉群中一个常年有水的泉。漱玉泉这三个字是已故的济南书画家关有声的手笔。关于漱玉泉的来历说法不一,有人讲这三个字是从“漱石枕流”这个成语而来的。三国时期,隐士孙子荆(jing)要去隐居,对王武子说“当枕石漱流”,口误说成“漱石枕流”。王武子说:“流可枕,石可漱乎?”孙子荆回答说:“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li)其齿。”也有人讲,古代把女子的牙齿称为“玉”,宋代著名的爱国女词人李清照在这里居住时,经常在泉边梳洗打扮,因而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李清照的词集《漱玉集》而得名,但这就无从考证是先有诗集后有泉名还是先有泉名后有诗集了。

李清照纪念堂:我们右手边这座古典风格建筑是“李清照纪念堂”。这是根据李清照故居在漱玉泉边的记载,于1956年利用丁宝祯祠旧址按照民族风貌建造的。占地300平方米,具有宋代的建筑风格,经1999年扩建,现在面积4000多平方米,堂阁亭台,溪水环绕,成为国内面积最大的李清照纪念堂之一。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屏风上面郭沫若先生于1959年为李清照的题词,前面是“一代词人”,后面是“传诵千秋”。这是郭沫若为李清照写的一首诗中的几句,全诗是: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秋是著述。

院落里种植的芭蕉、海棠、桂花等都是李清照生前喜欢的植物。

大家来看纪念堂正厅门前抱柱上的木刻楹联,上联是“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下联是“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上联讲的是李清照故居的所在地,下联讲的是李清照写的词以及她为丈夫《金石录》所作的序具有南唐后主李煜的风格。

我们看到的纪念堂正厅中的塑像就是李清照,这是著名雕塑家王昭善等创作的。厅内陈列李清照生平事迹介绍,墙上是当代名家的题咏字画,玻璃柜里陈列着李清照著作的各种版本和后人研究的各种专著期刊等。大家可以自己看一下。

好了,大家随我右转,到新开辟的李清照蜡像馆去了解一下这位著名女词人的一生。蜡像馆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父母教诲: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出身上层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官居礼部员外郎,博学多才,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知书善文。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双亲熏陶,加上李清照资质聪慧,酷爱读书,因此成为著名的文学艺术家,犹以词作蜚声文坛。

第二部分是词坛绽秀:李清照才华横溢,博学多能,受到当朝文人黄庭坚等人的赞扬,这一组蜡像展示的是李清照和当朝著名文人探讨诗文的场景。

第三部分是志同道合:1101年,李清照 18岁,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是丞相赵挺之的季子,宋代著名的金石学者。婚后夫妻恩爱,志同道合,除做诗填词外,还收集金石书画,并著有《金石录》一书。在创作形式上,她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语言清丽动人、明白流畅,世称“易安体”,对后世影响颇大,在词学评论上,她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要求严格划清诗和词的界限,反对以做诗的方法做词。在名家辈出的宋代词坛上,李清照独树一臶,成为词人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后世有人称之为“词圣”。

李清照一生奋笔不辍,著述甚丰。原有《易安居士文集》七集,《李易安集》十二卷,可惜这些作品多已散佚,现仅存《漱玉词》一卷及其它零星著作。由于李清照前期与丈夫过着悠闲的生活,而且赵明诚经常外出,因此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多是歌颂自然和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如《如梦令》、《怨王孙》等。她有一首《一剪梅》是新婚不久思念远游的丈夫而作的。词中写到:“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可见相思之苦。《醉花荫》一词中她写到: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振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第四部分是流寓江南: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宋室南渡,夫妇两人移居江南,不久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后来嫁给一个当朝官员张如舟,婚后三个月,李清照发现张如舟是一个贪官,就告发了他,并且同他离婚。在当时的时代,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国破家亡、夫死物失、恶语中伤一起向她袭来,李清照在离乱和贫困中度过了凄凉的晚年。由于后期生活上艰辛,李清照的作品主要是悲叹身世,抒发精神上的凄苦,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梁启超曾评价这首词“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

然而,女词人这种沉痛,并不是个人的无病呻吟。在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拱手让敌的情况下,个人生活遭遇所引起的沉痛,也就是一个具有爱国心的人应有的那种蕴涵国家兴衰之感的沉痛。她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流传至今的《夏日绝句》中展现的淋漓尽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慷慨激昂,正义凛然,以宁死不肯渡乌江的项羽来讽刺当时仓皇南逃、不敢收复失地的南宋政府。孑(jie)然一身的李清照,晚年的生活是凄凉的。有关她的记载截止到73岁。究竟她已于该年辞世,或是又活了更多的时日,我们已无从知晓。但是,这位旷世女词人美伦美奂的词句和高风亮节的情操却将永世流传。

3.尚志堂景区

尚志堂原名“金线书院”,因临金线泉而得名。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由山东巡抚丁宝桢所建,手书匾额曰:“尚志堂”。“尚志”是“高尚其志”的意思。光绪四年(1879年),丁宝桢还应诸生请求,书写《新建尚志堂记》。如今院内种植了许多玉兰树,故又称玉兰院。

待月峰:这块石头是一块太湖石,为宋代遗物。修长的石身上,有十多个形态各异的透洞,若逢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透过洞孔,洒落地上或倒映水中,变幻多端,妙趣横生,所以称待月峰。有诗赞咏:“精灵俊逸玉玲珑,神工鬼斧浑然成。一年三十六轮月,变幻俱在此石中。”

4、名泉景区

这里乘坐名泉区。在这小小的地盘上,分布着许多名泉。

眼前这眼泉水名柳絮泉。水盛时期,泉水上涌,池面上泉沫翻飞,如同春日柳絮飞舞,泉因此而得名。

这眼泉水名金线泉。金线是一种难得一见的泉水景观。实际上,这眼泉水是由两个泉构成的。泉水从水池的两边向中间对流,且流势相当,于是就在中间形成一条线,在光线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景色虽美,却不轻易示人。从曾巩的诗“云依美藻争成缕,月照灵漪巧上弦”中可以看出,当年他是在月光下看到金线的。而元好问则没有这么幸运,他在金线泉边徘徊了好几日,却始终与金线无缘,只好带着遗憾离去。

这眼泉水名皇华泉。此泉的命名源于《诗经.小雅.皇皇者华》中“皇皇者华”之句。故事国军派遣使臣外出,所到之处受到隆重迎接。因为其带着国君的光华而来,故称使臣为“皇华使”,使臣所驻馆舍称“皇华馆”。皇华泉为歌颂何朝何使节而得名,没有明确的考证。《墨子.尚贤下》则记载皇华泉是为了弘扬舜的丰功伟绩。

这眼泉水名卧牛泉。传说此泉古时泉水流量大,常有金牛在此饮水、横卧于此而得名;也有说是为纪念大舜曾耕于历山而得名。

5.三大殿景区

我们现在来到了三大殿景区。这三座大殿原为著名文学家曾巩在北宋熙宁年间所建,现存建筑是清代重建的,坐北朝南,在同一中轴线上。北殿是平房,原为“斗母宫”,现称“三圣殿”,祭祀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始祖尧(yao)舜禹;中殿是“娥英祠”,祭祀虞(yu)舜的两个妻子娥皇和女英;南殿是“泺源堂”,因其临泺水的源头,故名。1979年,济南市把泺源堂三大殿列为市级重点保护文物。

双御碑:大家看这一块碑叫“双御碑”,康熙三游和乾隆两游趵突泉,两人都对趵突泉赞不绝口,康熙皇帝题词“激湍”,描写了趵突泉喷涌的气势;乾隆皇帝的“再题趵突泉作”,对趵突泉的美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因为两个皇帝在同一块碑上题过词,故得名“双御碑”,这种情况在国内是非常少见的。它显示着趵突泉的名气跟地位,具有很高的文史、文物和观赏价值。

6.趵突泉景区 泺源堂:(从后门进入泺源堂)这里面有很多图片,反映了不同年代趵突泉的喷涌状况,另外还有济南其它名泉的图片以及济南历代名人的塑像,我给大家5分钟时间,大家随便看一下。

(集合后)我们看泺源堂楹柱上悬挂的木刻楹联,上面写的是元代赵孟頫咏泉的佳句,上联是“云雾润蒸华不注”,下联是“波涛声震大明湖”。字是魏体,是当代著名书法家金棻(fen)先生书写。这两句楹联把趵突泉的特点表达得淋漓尽致。华不注是一座小山,位于济南东北部,因非常陡峭,可以跟西安的华山媲美,故称小华山。趵突泉水常年恒温,保持在摄氏18度,而济南的冬天非常寒冷,最冷时可达零下十几度,温差相差很大。这时趵突泉的水面上形成一层水气,水气蒙蒙上升,把远处的华不注山都给遮住了;趵突泉喷涌的轰鸣声在大明湖畔都可以听到。门上匾额是隶书“泺源堂”三字。

趵突泉:趵突泉历史悠久,古称泺。据记载,春秋时期,鲁桓公十八年曾“会齐侯于泺”。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北宋时,又称“槛(kan)泉”、“瀑流”,宋代文学家曾巩始称“趵突泉”。

我们面前这一方水就是闻名天下的趵突泉了。趵突泉,三窟(ku)鼎立,“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水经注》卷八)。清朝刘鄂《老残游记》载:“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据土人云:“当年冒起有五六尺高”,气势壮观,故称“趵突腾空”,古人列为济南八景之首。由于景观奇特,被历代文人赞咏。我觉得对趵突泉描写最好的当属老舍先生的《趵突泉的欣赏》。大家先观赏一下趵突泉,待会儿我们再一起拜读老舍先生的文章。

我们右前方有几块石碑,大家看一下。首先,“趵突泉”三字是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题写的,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突”字少了上面一点,为什么?有两种说法。一是说这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愿望,希望趵突泉永远喷涌,没有尽头,故意写成这样;一种说法是当年趵突泉喷涌的势头非常旺盛,泉水把突字的点给冲掉,顺着河流流到大明湖去了。刚才大家在大明湖南门的时候,我向大家提出大明湖的“明”字为什么多了一笔的问题,答案就在这里。“观澜”两字是明代山东布政使张钦书写。“第一泉”三字是清代王钟霖题写的。当年乾隆皇帝在北京时,封了北京的玉泉为第一泉,下江南时,带了玉泉的泉水供路上饮用。当他来到趵突泉,品尝了趵突泉的水后,认为趵突泉水比北京玉泉的泉水还要好喝,于是把玉泉更名为“玉泉趵突”,又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并倒掉了玉泉水,换上趵突泉水供路上饮用。用趵突泉的水泡茶则味淳色鲜,素有“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之说。

观澜亭:趵突泉西边的亭子叫“观澜亭”,是观赏趵突泉的绝佳位臵。亭名取自《孟子〃尽心》“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之义。当年乾隆皇帝来济南时就在那里观赏趵突泉水,1953年毛泽东主席来济南时也在那里观赏趵突泉。

来鹤桥:趵突泉的泉水为什么清冽甘甜,有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一群仙鹤来到这里,水中映出它们的倩影,看到自己这样美丽,于是高兴得大叫起来。天上王母娘娘正在宴请群仙,听到地上喧哗,顺手拿起一杯美酒倒了下来,美酒正好泼到趵突泉里,从此,趵突泉水更加好喝了。

就是因为这个传说,我们把东边的这座小桥叫来鹤桥,初为历城知县张鹤鸣建,原为木桥,1956年开辟为公园时改为石桥。桥头的牌坊上写有“蓬山旧迹”,另一面写有“洞天福地”。传说海中有蓬莱、方丈、嬴洲三座仙山,这三座仙山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人们来到趵突泉,看到趵突泉的三股水柱,就象海中的三座仙山一样,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猛然醒悟,原来仙山在此,所以立“蓬山旧迹”坊。趵突泉被古人称为仙景,这泉水也如仙水一般,所以有喝趵突泉水长生不老之说。

看完大泉,我们来看一下这边池中的小泉,看完之后,我们再拜读老舍先生的文章。

《趵突泉的欣赏》:大家看,这块牌匾上书写的就是老舍先生歌咏趵突泉的文章,题目就是《趵突泉的欣赏》,我们一起拜读一下。

泉太好了。泉池差不多是见方的,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不由你不想起一种近乎神秘的境界。

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的,有姿态的,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了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雪白。有的……这比那大泉还更有味。

……

大家读过这篇文章后,有什么感觉,你看到的和描写的是不是一样? 7.白雪楼景区

无忧泉:我们右手边这一汪清泉叫“无忧泉”,也是放生池,里面放养着很多的鲤鱼。有喝了无忧泉的水无忧无虑的说法。

白雪楼大戏台:我们左手边是一个戏台,叫白雪楼大戏台。这是1996年与白雪楼同期建造的联体仿古建筑,总面积为100余平方米,戏台长6米,宽12米,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两边耳房为音响、化妆室,戏台前沿设有不锈钢护栏,两边楹栏“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为毛泽东手书,额匾“振兴京剧艺术,弘扬民族文化”由江泽民题写。每到节假日,很多京剧票友和艺术团体会在这里义务演出,观泉、听戏、品茶、赏鱼也成为济南人的一大乐趣。

白雪楼:白雪楼,原为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攀龙的藏书处。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居士,济南历城人,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中国文学史上嘉靖“后七子”之一。他倡导文学复古运动,并写下了不少出色的五言、七言律诗和绝句,有人称之为“三百年绝调”,著有《沧溟先生集》。他考中进士后,曾在陕西任按察副使。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因与巡抚殷中丞意见不和,辞职东归,筑楼于鲍山下和大明湖畔,均称白雪楼。后人为纪念先贤,于趵突泉畔建楼,仍命名为白雪楼。今天我们看到的白雪楼是1996年重建的。

8.万竹园景区

万竹园:下面我们去趵突泉公园的园中园—万竹园参观。万竹园位于趵突泉西邻,占地1.2万平方米,有三处庭院,十三个院落,房屋186间。院内有望水泉,东高泉,白云泉等名泉,还有四亭,五桥,一处花园。它是吸取北京王府,南方庭院,济南四合院的建筑风格而形成的古建筑庭院,是一处独具风格的园林胜景,园中的木雕、砖雕、石雕被称为万竹园三绝。

万竹园之名始见于元朝。明朝隆庆四年(1570)当朝宰相殷士儋(dan)体察黎民,敢于直言,被人排挤,归隐济南,将万竹园易名为“通乐园”,园中筑亭疏泉,广植花木,又将张养浩生前所喜爱的太湖石“十友”之一“龙石”迁来园中,平日以经史自娱,时与邑人李攀龙、许邦才等相唱和;同时对登门求教的后学讲学论文。著有《金舆山房稿》十四卷。清康熙年间济南著名诗人王苹购得此园,易名为“二十四泉草堂”,取园内望水泉居济南名泉二十四位之意。王苹一生坎坷,嗜古好学,特别致力于诗,曾谢绝交游,闭门苦吟,因而他的诗为王渔洋等人所欣赏,并广为赞誉,一时声誉鹊起,著有《二十四泉草堂集》及《蓼(liao)村集》。到了清末民初后任山东督军兼省长的张怀芝奉袁世凯授意为其修建“生”祠,后因袁忙于做皇帝对山东建祠堂已不感兴趣,张怀芝遂建私人住宅。他为满足居住、办公、娱乐、宴客的需要,邀集江南江北的能工巧将,并动用军队,历时10年之久,始建成今日之规模。解放后,张怀芝的后代把万竹园卖给了国家。1984年5月1日经整修后正式开放,1985年又恢复和改建了西花园,并正式起用原名--万竹园,成为趵突泉公园的园中园。

万竹园由四部分组成,前、东、西三院成品字形排列,花园居于西部。该园充分利用泉水丰富的条件,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础上,借用江南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在有限的面积内,仿效自然,移天缩地,小中见大。根据功能要求,把全园划分成若干小景区,每区都具有主题和特色。空间构图则突出对比效果,组合成有大有小、有开有合、有高有低、有明有暗、丰富多彩的空间。各空间互相穿插、渗透,运用借景和对景手法,增加丰富空间层次,达到步移景异之妙。

水的运用更是别具匠心,泉水穿厅入户,环绕于建筑物之中,将房屋,花木,山水融为一体。有溪流,有泉池,动静相应。形成院院相通,渠渠相连,楼堂层层,流水潆洄的景观。万竹园的建筑均古香古色,朴实雅致,厅堂馆榭潜意赋形,兼顾点缀湖山,体量虽多,却以轻快,玲珑为胜。既体现城市的物质文明,又具泉林之趣。既有轩敞的厅堂,又有幽静的斋馆。主要建筑全都规则排列在轴线上,自南而北,形成一条优美的透视线,园中空间环环相扣,层层相因,使人有深邃之感。室内以隔扇、花隔墙、屏风进行划分,使变化更有层次。院内回廊逶(wei)迤(yi)。院间多采用垂花门或异形门。关门闭户,各院自成一体。建筑装修色彩淡雅,雕刻精美,富有变化。

为显示万竹园的通透和谐,在西花园的配臵格局以绿化为主,以疏朗开阔为特色,与其他地区形成鲜明的对比。

花园建筑采用周边式布局方式,北部西部的曲廊,掩映在假山之中,有自然之趣,东端与西院相通,过竹林有曲径通往后院。起于“知鱼亭”,终于“白云轩”。曲径回廊相互借景,形成分而不死,隔而不断的艺术效果。花园东侧溪流有收有放,曲折自然,溪流西岸林木葱郁,风景幽邃。

万竹园的植物栽培以竹为基调,树种疏密相间。院内各有主题花木,如玉兰院,石榴院,海棠院,木瓜院,杏院等,各不相同。1993年,万竹园被收入《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图集。它无论是园林艺术,还是历史文物,都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石榴院,杏院门前有圆形假山,称为万竹园假山。重檐叠嶂,鬼斧神工。松竹翠柏相依,如诗如画。

李苦禅(chan)纪念馆:李苦禅纪念馆位于万竹园内,共有18个展室,常年展出其遗作和生前收藏的书画文物400余件,其中有《红梅怒放图》、《晴雪图》、《墨竹图》、《盛夏图》等精品。李苦禅84岁高龄时绘制的巨幅《盛夏图》面积达21平方米,在写意花鸟画史上是罕见的。 李苦禅(1899-1983)原名李英,中国当代杰出的书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曾受教于徐悲鸿、齐白石的门下。1925年毕业于北京国立艺专,先后在北京师范学校、保定第二师范、杭州艺专等学校从事国画教育。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协会理事、政协第

五、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李苦禅大师出生于山东高唐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他幼年受到民间画师的启蒙,青年时代,他刻苦研究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融汇西方技法为自我所用,师法古人而又独劈蹊径,创造性地走出了自己的艺术道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李苦禅大师在长达半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许多艺术珍品,树立了大写意花鸟画的一代风范。大师的书法古拙苍劲,韵味深厚,与其画互为表里,相得益彰。中国大写意画坛素有“南潘(天寿)北李(苦禅)”之称。李苦禅纪念馆是中国书画家纪念馆联馆会员,是全国最大的书画纪念馆之一。

9.南大门景区

我们现在来到了趵突泉南大门。南大门建于1995年,是一座仿宋建筑。中国的园林以苏州最为著名。不过我相信,任何一位到过苏州的朋友在苏州都没有见过这么气派的大门。它建筑面积1575平方米,气势恢弘、壮观,被园林专家们称为“中国园林第一门”。

10.沧园景区

我们右手边这个小园叫“沧园”,因园内有沧泉而得名。它位于趵突泉东南部,原名“勺沧园”,取“沧海一勺”之意,是李攀龙幼年时读书处,后人为纪念这位著名诗人“后七子”领袖而修建。

沧园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占地2500平方米,三厅一围廊,南北向排列,青砖黑瓦白粉墙,不加雕饰,园中奇花异木十分丰富,各种齐鲁风格的盆景给人以美感。寒冬时节,腊梅盛开,苍松滴翠,秀竹婆(po)娑(suo),恰似“岁寒三友”画卷,令人流连忘返。

王雪涛纪念馆:王雪涛纪念馆坐落于沧园内。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古典建筑。纪念馆分为“无陋山庄”、“藕华楼”、“萝月堂”、“瓦壶斋”四个展厅,并有接待室、办公室、服务部,总建筑面积755.6平方米,珍藏和陈列王雪涛先生遗作212件,名人字画6件,及先生生前用过的文房四宝等。

王雪涛纪念馆是中国书画名家纪念馆会员,每年参观人次逾百万。

王雪涛(1903-1982)原名王庭钧,字晓封。河北省成安县人,当代著名花鸟画家,生前任北京画院院长。二十年代初入北平国立艺专学习,接受现代美术教育。师从多位名家,尤受齐白石老人偏爱。他融会贯通古今名家画艺,同时独辟蹊径,形成独到的艺术特征。他创作题材广泛,主题生机勃勃。一草一木,花鸟虫鱼,都富有了灵性。

11.枫溪景区

(沧园西北侧,回廊尽头)我们面前的水榭,名叫“风榭”,“风榭”以东,有长廊通向平台,台上有石桌石凳,游人可在此休息,欣赏枫溪景色。枫溪是一不规则的水池,东西狭长,周围砌自然石,形成凹凸的样子。水自西流过曲桥,迎面有假山横阻,折而北流,依势形成较大水面,犹现两岸秀美的景观。枫溪景区有枫榭、月岛、曲桥、假山,月岛上种有枫树、柿子、桂花等。从枫溪西端往东看去,层次分明,山水相依,景致深远。

趵突泉介绍范文第5篇

泉 导 游 词

尊敬的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趵突泉公园。 趵突泉公园是一座以天然泉水为主要景观,融合江南园林特色,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自然山水公园,是济南市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趵突泉公园建于1956年,因为园内有趵突泉而得名。它位于济南市中心,总面积10.5公顷,与大名湖、千佛山并称为济南市三大名胜。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与其附近的金线泉、漱玉泉、柳絮泉、马跑泉等20多处泉组成趵突泉泉群。趵突泉水质洁净,清冽甘美,水温一年四季恒定在18摄氏度左右。3座泉眼浪花飞溅,“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一。在2003年以前的几年时间内,由于持续干旱,加上工农业用水,地下水位下降,趵突泉的水位达不到喷涌的26.8米高度,看不到当年趵突泉喷涌的壮观景象,只能从一些图片和我的介绍中领略一下趵突泉当年的风采。但是,由于近年济南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节水保泉措施,如关闭市区所有自备井、人工回灌、在南部修建水库等,加上近年天公作美,降雨量超过30%以上。从2003年9月6日开始,所有泉水复涌,至今水势旺盛。今天大家都很幸运,我想应该能初步领会到很久以前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美景的意境了吧!

东门入口区

东门:趵突泉公园有3个门。我们看到的这座白墙灰瓦、出檐卷山、卷棚式的民族风格建筑的大门就是趵突泉的东门。大门匾额上“趵突泉”3个贴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来济南时题写的。

假山 :进入大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这座假山。这座假山建于1964年,是选用济南南部山区的山石筑成的。这些山石因为石质、色泽与江苏无锡太湖石有相似之处,所以被称为北太湖石。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迎门建假山吗?这是采用我国古典造园艺术中障景的手法,把园中的美景挡在后面,让人留有悬念,激起继续参观的念头。中国有句古话,叫逢峰右转,就是说遇到山峰往右转。现在就请大家随我右转,继续参观。

晴雨桥: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趵突泉的一大奇观,这座小桥叫晴雨桥,它因为下面的晴雨溪而得名,晴空万里,但我们在看看溪面上好像下雨般而名。 漱玉泉景区

龟石:我们前面这一块高耸的名石叫龟石,是一块著名的太湖石,是元代散曲家张养浩收藏的。张养浩是济南人,他酷爱自然山川,弃官归隐济南后以山猿、野鹤、山石为友。据记载,他曾经收藏了10块名石,其中4块根据它们的形状分别命名为龙、凤、龟、麟,总称为四大灵石。如今其他3块灵石都已不知所在,只留下了这一 块龟石供人们凭吊。大家看这块石头的样子像不像两只乌龟,面对面地站立着?这块龟石姿态优美,纹理自然,高4米,重8吨,堪称济南第一名石,具有太湖石瘦、皱、透、漏、秀的特点。游客大多在此与石合影,取延年益寿之意。

漱玉泉:我们面前这一汪清泉也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名叫漱玉泉。大家看“漱玉泉”3个字是已故的济南书画家关友声的手笔。关于漱玉泉的来历说法不一,其中一种是从“漱石枕流”这个成语而来的。晋朝时,孙子荆要去隐居,就对好友王武子说欲“枕石漱流”因口误说成“漱石枕流”王武子说“流可枕,石可漱乎?”孙子荆回答说:“所以漱石,以砺其齿;所以枕流,以洗其耳。”隐寓洁身自爱、磨砺其志的意向。“漱玉”泉将玉代石,更加妥切地表达了泉水清洁柔润的水质。也有人讲,古代把女子的牙齿称为“玉”,宋代著名的爱国女词人李清照在这里居住时,经常在泉边梳洗打扮,因而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李清照的词集《漱玉泉》而得名,但这就无从考证是先有词集后有泉名,还是先有泉名后有词集了。

李清照纪念堂:我们右手边这座古典风格的建筑是“李清照纪念堂”。这是根据李清照故居在漱玉泉边的记载,于1959年为纪念杰出的宋代女词人而建造的。纪念堂占地300平方米,具有宋代的建筑风格,经1999年扩建,现在面积4000多平方米,堂阁亭台,溪水环绕,成为国内面积最大的李清照纪念堂之一。我们现在看到的屏风上,是郭沫若先生于1959年为李清照题的词,前面是“一代词人”,后面是“传诵千秋”。这是郭沫若为李清照纪念堂题写的一首诗中的几句。全诗是:“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秋是著书。”院落里种植的芭蕉、海棠、桂花等都是李清照生前喜欢的植物。 大家来看纪念堂正厅门前抱柱上的木刻楹联。上联是:“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下联是:“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上联讲李清照故居的所处的优美环境,下联讲的是李清照写的词以及为她的丈夫《金石录》所做的序具有南唐后主李煜的风格。(李煜,作为帝王他是失败的,而作为文人,他则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词《虞美人》是这样写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相信大家对这首词都非常熟悉。 我们看到的纪念堂正厅中的塑像就是李清照,这是由著名雕塑家王昭善等创作的,用石膏雕塑,塑像象征着李清照清清白白的一生。厅内陈列李清照生平事迹介绍,墙上是当代名家的题咏字画,玻璃柜里陈列着李清照著作的各种版本和后人研究的各种专著期刊等。大家看墙上还有一幅画像,是李清照31岁时的画像。李清照看上去是不是显得很老,不错。为什么会这样呢?待会儿我给大家介绍她的生平的时候就知道了。 大家随我右转,到新开辟的李清照蜡像馆去了解一下这为著名女词人的一生。蜡像馆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父母教诲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出身上层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官居礼部员外郎,博学多才。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知书善文。李清照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双亲熏陶,加上她资质聪慧,酷爱读书,故成为著名的文学艺术家,尤以词作蜚声文坛。

第二部分是师坛绽秀

李清照才华横溢,博学多能,十多岁时就很有名气。她的词受到当朝文人周邦彦、张耒、黄庭坚等人的赞誉。这一组蜡像展示的是李清照和当朝著名文人探讨诗词的场景。

第三部分是志同道合

1101年,李清照18岁,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是丞相赵挺之的第三子,宋代著名的金石学者。婚后夫妻恩爱,志同道合,除做诗填词外,还收集金石书画,并著有《金石录》一书。在创作形式上,她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语言清丽动人、通俗流畅,世称“易安体”,对后世影响颇大。在词学评论上,她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要求严格划清诗和词的界限,反对以作诗的方法作词。在名家辈出的宋代词坛上,李清照独树一帜,成为词人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后世有人称之为“词圣”。 李清照一生奋笔不辍,著述甚丰。原有《易安居士文集》7集、《李易安集》12卷,可次这些作品多已失散,现仅存《漱玉词》一卷及其他零星著作。由于李清照前期与丈夫过着悠闲的生活,而且赵明诚经常外出,因此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多是歌颂自然和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如《如梦令》、《怨王孙》等。她有一首《一剪梅》是新婚不久思念远游的丈夫而作的。词中写道:“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从中可见她相思之苦。在《醉花阴》一词中她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第四部分是流寓江南

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宋室南渡。夫妇两人移居江南。不久赵明诚病逝,这给了李清照很大的打击,所以年纪轻轻却很快衰老。李清照后来嫁给一个当朝官员张如舟。婚后3个月,李清照发现张如舟是一个贪官,就告发了他,并且同他离婚。在当时的时代,她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呀!国破家亡、夫死物失、恶语中伤一起向她袭来,李清照在篱乱和贫困中度过了凄凉的晚年。由于后期生活上的艰辛,李清照的作品主要是悲叹身世,抒发精神上的痛苦,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梁启超曾评价这首词“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

然而,女词人这种沉痛,并不是个人的无病呻吟。在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拱手让敌的情况下,个人生活遭遇所引起的沉痛,也就是一个具有爱国心的人应有的那种蕴涵国家兴衰之感的沉痛。她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流传至今的《夏日绝句》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慷慨激昂,正义凛然,以宁死不肯渡乌江的项羽来讽刺当时仓皇南逃、不敢收复失地的南宋政府。孑然一身的李清照,晚年的生活是凄凉的。有关她的记载截止到73岁。但是,这为旷世女词人美轮美奂的词句和高风亮节的情操却将永世流传。

趵突泉景区: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趵突泉主景区,首先我来看一下泺源堂楹联。我们看泺源堂楹柱上悬挂的木刻楹联,上面写的是元代赵孟頫的咏泉的佳句,上联是;“云雾润蒸华不注”,下联是:“波涛声震大明湖”。字是魏体,是当代著名书法家金棼先生书写的。这两句楹联把趵突泉的特点表达得淋漓尽致。华不注是一座小山,位于济南东北部,因非常陡峭,可以跟陕西的华山媲美,故又称小华山。趵突泉水温常年恒温,保持在18摄氏度,而济南的天气非常寒冷,最冷时可达零下十几摄氏度,温差很大。这时在趵突泉的水面上形成一层水汽,水汽蒙蒙上升,把远处的华不注山都给遮住了;趵突权泉喷涌的轰鸣声在大明湖畔都可以听到。泺源堂跟娥英祠和三圣殿共同构成了三大殿景区。 过了泺源堂我们首先看到了这快著名的双御碑。请大家看一下它的前后两面,看看它有什么特点?对,这块碑前后分别有康熙、乾隆两位皇帝的墨宝,双御碑因此而得名。康熙皇帝先后六次来济南。每来必题必咏,并且题字多有三点水。这块碑的前面就是他于1684年第一次来济南时所书的“激湍”两字,用二字来形容趵突泉,可见它当年喷涌的壮观景象。康熙皇帝的孙子乾隆皇帝每来趵突泉,也都有诗篇。1784年他第二次来时适逢山东大旱,趵突泉停喷,他没有看到第一次来时那种趵突腾空的壮观景象,感到十分遗憾,便写下来《再题趵突泉作》刻在石碑后面,诗的最后一句是“拟唤天龙醒痴眠,今宵一洒功德水”然后浴手焚香,祭天乞雨,接着就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雨,趵突泉就复喷了。双御碑是十分罕见的,它显示着趵突泉的名气和地位,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书法和观赏价值。

趵突泉:趵突泉历史悠久,古称泺。据记载,春秋时期,鲁桓公18年曾“会齐候于泺”。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北宋时,又称“槛泉”、“瀑流”,宋代文学家曾巩始称“趵突泉”。

我们面前这一方水就是闻名天下的趵突泉了。趵突泉,三窟鼎立,“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清朝人刘鹗在《老残游记》里写道:“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据士人云:‘当年冒起有五六尺高’,气势壮观,故称‘趵突腾空’。古人把它列为济南八景之首。趵突泉由于景观奇特,故被历代文人赞咏。我觉得对趵突泉描写得最好的当属老舍先生的《趵突泉的欣赏》。我们右前方有几块石碑,大家看一下。首先,“趵突泉”三字是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题写的,不知道注意到没有,“突”字少了上面一点,为什么?有两种说法。一说这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愿望,希望趵突泉永远喷涌,没有尽头,故意写成这样;一种说法是当年趵突泉喷涌的势头非常旺盛,泉水把突字的点给冲掉,顺着河流到大明湖去了,所以大明湖南门牌坊上的“明”字多了一笔。其实,趵突泉的水流进护城河,经小清河汇流到大清河,最后流入渤海。“观澜”两字是明代山东布政使张钦书写。“第一泉”碑是由清代王钟霖题写的。当年乾隆皇帝在北京时,已封了北京的玉泉为天下第一泉,下江南时,带了玉泉的泉水供路上饮用。当他来到趵突泉,品尝了趵突泉的水后,认为趵突泉水比北京玉泉的泉水还要好喝,于是把玉泉更名为“玉泉趵突”,又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并倒掉了玉泉水,换上趵突泉水供路上饮用。用趵突泉的水炮茶味醇色鲜,素有“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之说。 观澜亭:趵突泉西边的亭子叫“观澜亭”,是观赏趵突泉的绝佳位置。亭名取自《孟子.尽心》中“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之意命名。当年乾隆皇帝来济南时就在那里观赏趵突泉水。1953年毛泽东来济南时也在那里观赏趵突泉。观澜亭上的楹联是张养浩的诗句:“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半空雷”道出了趵突泉的气势。这是由我国著名的书法家武中奇题写的。 来鹤桥:趵突泉的泉水为什么清澈甘甜,这里有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群仙鹤来到这里,水中映出它们的倩影。看到自己这样美丽,它们高兴的叫起来,天上王母娘娘正在宴请群仙,听到地上喧哗,顺手拿起一杯美酒琼桨倒了下来,美酒正好泼到趵突泉里,从此,趵突泉泉水更加好喝了。就是因为这个传说,我们把东边的这个小桥叫来鹤桥。小桥最初是明万历(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初年,历城知县张鹤鸣建,原为木桥,1956年开辟为公园时改为石桥。桥头的牌坊上写有“蓬山旧迹”,另一面写有“洞天福地”。传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3座仙山,这3座仙山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人们来到趵突泉,看到趵突泉的3股水柱,就像海中的3座仙山一样,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猛然醒悟,原来仙山在此,所以明朝天启年间,济南知府樊时英建“蓬山旧迹”坊。趵突泉被古人称为仙景,这泉水也如仙水一般,所以有喝趵突泉水长生不老之说。

南大门景区:我们现在来到了趵突泉南大门。南大门建于1995年,是一座仿宋建筑,中国的建筑以苏州最为著名。不过我相信,任何一位到过苏州的朋友在苏州都没有见过这么气派的大门,它建筑面积1575平方千米,气势恢弘、壮观,被园林专家们称为“中国园林第一门” 沧园景区

我们右手边这个小园叫“沧园”,因园内有沧泉而得名,它位于趵突泉东南部,原名勺沧园,取沧海一勺之意,和白雪楼一样是为了纪念李攀龙这位后七子领袖、著名的诗人而修建的。沧园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占地2500平方千米,三厅一围廊,南北向排列,青砖黑瓦白粉墙,不加雕饰,原中奇花异木十分丰富,各种齐鲁风格的盆景给人以美的享受,寒冬时节,腊梅盛开,苍松滴翠,秀竹婆娑,恰似岁寒三友的画卷,令人留恋往返。

王雪涛纪念馆:王雪涛纪念馆坐落在沧园内,纪念馆分为“无陋山庄、藕华楼、萝月堂、瓦壶斋4个展厅,并有接待室、办公室、服务部,建筑面积755.6平方米。馆内珍藏和车裂可王雪涛先生遗作212件,名人字画6件,及先生生前用过的文房四宝等,王雪涛纪念观是中国书画名家纪念馆会员,每年参观人次逾百万。

王雪涛原名王庭钧,字晓封,河北省成安县人,当年著名花鸟画家,生前任北京画院院长,他于20世纪20年代初入北平国立艺专学习,接受现代美术教育,师从多位名家,尤受齐白石老人偏爱,他融会贯通今名家画艺,形成了独到的艺术特征,他创作题材广泛,主题生机勃勃,画中一草一木,花鸟虫鱼,都富有灵性。

趵突泉介绍范文第6篇

曹跃公司自新成立组建以来,各项工作积极开展,矿区一片欣欣向荣之象。作为曹跃的一份子,对此深感自豪和光荣,因为在曹窑矿工作了半辈子啦,在这片土地上洒满了挚爱的汗水,我对曹跃公司充满感情,与她同荣辱共甘苦。一路走来,度过了举步艰难的日子,同样,更迎来了曹跃公司新成立,高规划,大建设的新篇章。新的党政领导班子团结进取,求是务新,开拓进取,科学规划,是带领我们强势起步、强势腾飞的可靠保障。新的公司机制,新的管理模式是我们曹跃公司强劲发展的可靠保障。新的公司蓝图,新的矿区发展规划是我们发展的强大引擎。更有我们不怕吃苦,无私奉献的全体员工是我们发展的不竭动力。新公司的宏伟蓝图已经构建,矿区的一期规划工程正在进行,作为企业的一员,我只有参与到企业之中,将自己的灵魂与企业兴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工作中就必须增强超前意识,超前思维,善于预见矛盾、预见困难,才能超前防范、未雨绸缪。又一期棚改政策的落实,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兴奋不已,我已经看到了曹跃公司的明天。还等什么呢,让我们动起手来,团结奋进,开拓进取,紧密的团结新的党政领导班子下,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献言献策,立足本职工作,扎实提高业务技术知识,为曹跃公司的新明天而努力奋斗。为此,我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的我公司的改革发展中去,一是自己要加强学习,学习国家大政方针和集团公司战略目标及我公司的远景目标,二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做到不安全不生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结合我队实际情况,作为井下辅助队,一个服务单位,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关系

着井下车皮、材料、原煤的运输工作。所以我认为如何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如何又好又快的用我们的服务,加快车皮周转,服务好一线单位,才是我们现在最需要考虑的。 结合工作实际,我谈两点认识:

第一、 一切服务于生产,狠抓安全质量关:。

作为井下服务单位,好的服务,只能体现于细节之中。 在此公司强势跨越之际,我认为如何配合我们广大职工, 让他们可以安心生产,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举例来讲, 因为我们煤矿工作的特殊性, 我们运输队职工都是三班倒,工作在一线,那么我在工作的时候就要主动了解他们的作息时间, 配合他们的时间进行工作, 比方说上四点的,一旦发现他们没休息好,喝酒或者带情绪上班,立即让之歇班休息。基本要求是 1 不耽误他们的正常休息 2 要使他安心工作 。 有些小事情,可能我们的职工们由于繁重的工作没有注意到,那么如果我能够抢先一步洞悉他们的需求并满足他们,最大限度的推出更多的“细节服务”用自己的真诚为我们的职工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我想即便遇到很复杂的问题难以解决, 我们也能用自己的态度获取他们的谅解。 所以说服务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形象。 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看似不经意的一个细节问题的处理,往往会让我们的工作得到最好的结果。

第二、 服务需要创新

我们作为井下辅助单位,现在运输队和以前的工作所改

变我要在保证井下各单位用车上下功夫。 由于企业性质的关系, 在服务上我们缺乏竞争,工作干得好,干得坏,都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但是这里我要指出的是, 虽然在服务质量上,我们没有竞争对手, 但是恰恰是这样,我们才更

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保证各单位的用车,不断地进行服务创新。 把自己当做自己的对手,来提升自己的服务。服务创新对于我们服务性单位来说, 我认为是服务性单位发展的永久需求, 只有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你的服务才有存在下去的价值。

服务创新是我们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 在真诚服务的基础上,保证各单位车皮材料的如数及时供应是对自己的最终要求。

我队紧紧围绕公司下达的各项目标,以安全生产为重点,加大职工的安全教育力度,狠抓“三违”治理工作,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加强质量标准化,值班队干要切实监督到位,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达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确保安全工作顺利进行。

值此曹跃公司综采工作面的投产,强力皮带的运转是我公司强势发展的大好时期,就我们运输队而言,我认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是怎样的责任。才能促使自己去认真,负责的工作。虽然我不能和一线工人一样战斗在公司大发展的最前线,但我将在日常工作中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为我们曹跃公司大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曹跃公司灿烂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范再良

上一篇:太平报恩寺范文下一篇:投资软环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