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粽课文范文

2024-04-21

端午节粽课文范文第1篇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还知道了端午节要吃粽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课堂新授

1、把书翻到46页,听录音:①标出自然段。②认清字词。回答问题:(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4个)(2)老师想考考你们有没有认清字词,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生:愿意。出示生字,读生字组词;读词语,选一个词语造句。教师点评:你们太棒了,掌声送给你们。

2.学课文。

下来我们一起学课文吧。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里外婆一到端午节会做什么?生:煮好一锅棕子等“我们”回去。想像一下,外婆当时的心情怎样?(高兴、期待)课文中有两个“一”,读音相同吗?读课文时要把字音读正确。你能用高兴、期待的心情来读第一自然段吗?齐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外婆做的粽子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找答案吧!指明读,想一想:1.制作粽子需要什么材料?板书:材料。2.粽子的香气是什么?板书:香气。3.粽子吃到嘴里是什么感觉?板书:味道。回答1:箬竹叶,糯米,红枣。板书:箬竹叶、糯米、枣。他们是什么颜色的?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图片出示,并组成短语说一说。像这样表示颜色的词语还有什么?黑黑的、红红的、绿绿的、黄黄的……,组成短语说一说:黑黑的天空,红红的太阳,绿绿的草地,黄黄的香蕉。……回答2:清香(清淡的香味),香甜(又香又甜,形容睡得很安慰),浓香四溢(非常浓郁的香味溢出来)。板书:清香。回答3:又黏又甜,板书:又黏又甜。相似词语:又大又圆,又香又甜,又高又瘦,又白又胖……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原来粽子是这样做出来的啊!那你们知道外婆包的粽子还有什么花样吗?自读课文,回答。原来有这么多花样啊!那你还知道哪些花样的粽子? 看图片。“我们”在外婆家吃完粽子后,外婆还做了什么?说明了外婆是个怎样的人?我们也要向外婆学习,做一个热情、善良、关心他人的人。齐读课文。板书:外婆 热心 善良

(4)学校第四自然段。 对作者来说,粽子不只是粽子,它还是外婆对我的爱。那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齐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原来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那屈原是谁?为什么要纪念他?教师简介屈原。

屈原的故事

屈原,名平,战国时代楚国人,他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早先很受楚王的器重,但他革新政治,推行强国的主张,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地在楚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看,这里就是秦国,这里是楚国。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后,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知道秦国的议和是假的,是骗人的。秦国要灭掉楚国才是真的。屈原冒死进谏,叫楚怀王不要去议和。你们看,这是屈原,这是楚怀王。可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劝告,反而将屈原赶出了楚国的都城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大家再猜猜会是什么结果呢?对,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了。他悔恨交加,忧郁成病,三年后就客死在秦国了。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了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他所有的救国救民的理想都破灭了,富国强民更是不可能了,屈原仰天长叹一声,抱着大石头投入了滚滚的汩罗江。

听了故事,你觉得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忧国忧民,特别爱国) 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注意读好长句子。

关于端午节,你还知道哪些习俗?教师展示相关图片。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饮雄黄酒、游百病、悬钟馗像等。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给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我们要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3.拓展:你还知道那些传统吃食?哪些传统节日?哪些吃食与哪个节日有关?看图片连一连。

三、总结

今天,咱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但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关于传统节日的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多留心身边的事,多了解传统节日。

四、作业

端午节粽课文范文第2篇

为了让社区居民学习与继承中国传统的文化习俗,同时加强居民间、社区与居民间、社区与辖区单位的联系,构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6月19日上午,沮河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及新城村村委会在沮河社区文体中心内组织辖区单位、社区工作人员、村居民一起过节,举办了主题为“粽香端午邻里和”趣味运动会活动。运动会上沮河社区党支部副书记代表了领导班子成员及全体社区工作者向居民们表示了节日的祝福。

与传统运动会不同,趣味运动会将竞技与娱乐相结合,着重居民们的参与和合作。首先由主持人向大家讲述了端午节的来历,并宣布运动员们进场。在沮河年华舞蹈队带来的第六套健身秧歌、健身花绳的舞蹈下拉开序幕。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刘国营的一声令下,使整个运动会进入高潮,二人三足、螃蟹背西瓜、4人接力赛活动项目现场气氛活跃,居民参与积极性高涨,比赛现场掌声、笑声、观众们的“加油”声、获胜者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场上场下互动交流、相互调侃,没有人在乎成绩,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整个比赛过程始终充满了欢乐祥和的气氛。之后社区工作人员还为前来观看的居民们送去了香甜的粽子,大家在一片欢声中度过了我们的节日。

本次趣味运动会的举行,充分展现了沮河社区居民、新城村村民、辖区单位对活动的热情,并得到了参与居民朋友的一致好评,不仅锻炼和展示了居民们的身体素质,还培养了居民的乐趣,也密切了邻里关系。

( 沮河社区

端午节粽课文范文第3篇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还知道了端午节要吃粽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课堂新授

1、把书翻到46页,听录音:①标出自然段。②认清字词。回答问题:(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4个)(2)老师想考考你们有没有认清字词,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生:愿意。出示生字,读生字组词;读词语,选一个词语造句。教师点评:你们太棒了,掌声送给你们。

2.学课文。

下来我们一起学课文吧。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里外婆一到端午节会做什么?生:煮好一锅棕子等“我们”回去。想像一下,外婆当时的心情怎样?(高兴、期待)课文中有两个“一”,读音相同吗?读课文时要把字音读正确。你能用高兴、期待的心情来读第一自然段吗?齐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外婆做的粽子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找答案吧!指明读,想一想:1.制作粽子需要什么材料?板书:材料。2.粽子的香气是什么?板书:香气。3.粽子吃到嘴里是什么感觉?板书:味道。回答1:箬竹叶,糯米,红枣。板书:箬竹叶、糯米、枣。他们是什么颜色的?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图片出示,并组成短语说一说。像这样表示颜色的词语还有什么?黑黑的、红红的、绿绿的、黄黄的……,组成短语说一说:黑黑的天空,红红的太阳,绿绿的草地,黄黄的香蕉。……回答2:清香(清淡的香味),香甜(又香又甜,形容睡得很安慰),浓香四溢(非常浓郁的香味溢出来)。板书:清香。回答3:又黏又甜,板书:又黏又甜。相似词语:又大又圆,又香又甜,又高又瘦,又白又胖……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原来粽子是这样做出来的啊!那你们知道外婆包的粽子还有什么花样吗?自读课文,回答。原来有这么多花样啊!那你还知道哪些花样的粽子? 看图片。“我们”在外婆家吃完粽子后,外婆还做了什么?说明了外婆是个怎样的人?我们也要向外婆学习,做一个热情、善良、关心他人的人。齐读课文。板书:外婆 热心 善良

(4)学校第四自然段。 对作者来说,粽子不只是粽子,它还是外婆对我的爱。那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齐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原来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那屈原是谁?为什么要纪念他?教师简介屈原。

屈原的故事

屈原,名平,战国时代楚国人,他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早先很受楚王的器重,但他革新政治,推行强国的主张,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地在楚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看,这里就是秦国,这里是楚国。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后,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知道秦国的议和是假的,是骗人的。秦国要灭掉楚国才是真的。屈原冒死进谏,叫楚怀王不要去议和。你们看,这是屈原,这是楚怀王。可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劝告,反而将屈原赶出了楚国的都城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大家再猜猜会是什么结果呢?对,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了。他悔恨交加,忧郁成病,三年后就客死在秦国了。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了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他所有的救国救民的理想都破灭了,富国强民更是不可能了,屈原仰天长叹一声,抱着大石头投入了滚滚的汩罗江。

听了故事,你觉得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忧国忧民,特别爱国) 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注意读好长句子。

关于端午节,你还知道哪些习俗?教师展示相关图片。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饮雄黄酒、游百病、悬钟馗像等。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给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我们要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3.拓展:你还知道那些传统吃食?哪些传统节日?哪些吃食与哪个节日有关?看图片连一连。

三、总结

今天,咱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但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关于传统节日的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多留心身边的事,多了解传统节日。

四、作业

端午节粽课文范文第4篇

第四单元 10 端午粽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4)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三、再读课文,练习书写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学生逐段汇报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3.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法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①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②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把长的句子画出停顿。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叶。 (1)课件出示:箬竹叶的图片。

(2)学生观察图片,从颜色、形状上来描述箬竹叶的样子。 (3)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叶,看图学习生字。 (4)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真。

(1)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 (2)巧记生字:笔画中横最多,中间三横才封口。 6.研读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

(1)教师提出问题: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预设:外婆包的粽子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7.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豆。 (1)图文演示法,理解字义。

(2)书写方法:上横短,下横长,中间一口要扁些。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了多种方法阅读课文:自由朗读、创设问题情境朗读、合作读等。识字教学与阅读相结合,体会汉字在文中所表述的含义。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导回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 2.合作交流,向同桌展示自己写得最好的生字。 3.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作业布置,通过朗读感受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

(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汉字的学习是反复而又长期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复习中巩固、加深学生对新学字的印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又延续了上节课的教学情境,便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 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5)词语填空读课文。 ①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④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⑤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预设:①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②指名学生汇报诗人屈原的历史事迹。

③教师总结屈原的人物事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午。

(1)观察生字外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3)同桌之间展示,同桌互评。 3.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预设:中秋节、重阳节、春节……

(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1)导学:我们“品尝”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来认识糯米的“米”字。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3)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理解字义。 5.教师指导学习生字——分。

(1)反义词对对碰理解字义:“合”的反义词是“分”。 (2)书写要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3)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是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回顾,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使学生对端午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端午节这个民族节日有更深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反思

1.《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品尝”端午粽,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端午节粽课文范文第5篇

一、活动意义:

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文化中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每一年的这一天,许多人家都会包粽子,许许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种类的粽子,都会在这个粽香的季节纷纷涌现。为了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端午节传统文化,让大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悠久历史文化.故我院学生会举办“端午节棕香”包粽子活动。

二、活动时间 自定

三、活动地点

自定

四、活动内容

1、节日民俗知多少。

由主持人现场提问端午节为主等其他民俗节日的风俗,现场发小奖品。旨在普及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时间约(10——15分钟)

2、以班级或部门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比赛(10分钟)比赛包粽子。由各个部门分组派出五至六人作为代表进行比赛。(粽叶、米、绳子等材料选手自备)

3、评分标准:以参赛人员包粽子的数量、质量、美观为标准,漏米、形状过差、过松的不计数,按数量高低排名,如出现数量相同,按外形美观程度排名。

4、比赛设三个奖项,1,2,3名各一个。 五:活动准备

准备一间中型教室,活动提前一星期通知参加的各个部门。

六:活动结束

活动结束后可将参加的部门中比较好的粽子选择合适的方法煮熟,食用。

端午节粽课文范文第6篇

导入

1.孩子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这一天,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活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

3.那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刘老师一起来品味端午粽。 4.板书课题:10 端午粽 5.在“端”这个字里有一个我们要认识的新偏旁,是立字旁;在“粽”这个字里,也有一个新的偏旁,猜猜他叫什么? 5.齐读课题。

版块二

写字

1. “午”是今天要学习的一个生字,我们要想写好这个字应注意什么呢? 2. 大家观察的可真仔细!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检查自己的坐姿——

开始,描一个,写一个。

3. 我们一起来看看贺怀悦写的这个字。

4. 请自己检查一下自己的生字,如果你写的很规范,请在这个字的后面画一颗星星,如果写的不是很规范,请再写一个。

板块三

初读课文

1. 字写完了,孩子们,让我们看看自读学习要求:(课件)

2.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3. 刘老师请四位同学来读读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指名读第2自然段。孩子们,让我们来关注一下这段当中的生字,一起读一遍这个生字。师领读“箬竹叶”两遍。

再来读这个生字。他们的发音特别相似。师领读“糯米”两遍。 (3)指名读第

三、四自然段

板块四

第一自然段

1. 孩子们,看来昨天你们一定认真预习了课文,读的正确又流利。每年初夏的时候,小青蛙又坐在荷叶上放生歌唱的时候。端午节到了,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谁愿意再来读读课文的这一段。 2. 声音真洪亮!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词语!一起读两遍。

3. 看一下,生活中,你除了知道有端午节,你还知道有哪些节日? 4. 看来大家知道的节日非常多!

5. 我们再来看一个词语。大家一起齐读两遍。这个总字你还可以用它组什么词呢?

6. 你能不能用总是说一句话呀?

7. 我想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一自然段,此时此刻,外婆正盼着我们回家呢!谁能读出外婆的这种心情来!

8. 她的“盼着”读的特别好!我们全班女生一起读一读。

板块五

第二自然段

1. 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一看,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开始! 2. 一共有几句话?

3. 老师用三个词语就概括了这三句话的意思。现在请你读一读每句话,想一想用哪个伺概括最合适? 4. 这样,我们就读懂了这三句话的意思。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描写样子的句子。 5. 谁来读读第一句话。

6. 我们来看看这个字咋么读呀?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7. 这个“日”字正好就在门字框的中间。 8. 老师要来考考你了,有没有信心! 9. 我们一起来填空。谁来填?

10. 你们见过清清的箬竹叶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就是箬竹叶。一起来读一读——青青的箬竹叶。

11. 外婆的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里面还裹着白白的——糯米。我们来看看,这就是白白的糯米。你来读一读!

12. 在它的中间还包着一颗——红红的枣,女生读一读,男生再来读一读。 13. 你看,外婆包的粽子颜色多漂亮啊!

14. 孩子们,我们来看看这三个词语!一起读一遍!像这样的词语你可以说出一两个吗?

15. 什么样的什么?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16.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词语,使得我们的课文变得更美了! 17. 刘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18. 外婆包的粽子不仅外观好看,有一股清香,味道也不错呢!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19.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词语。 20. 谁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

21. 外婆包的粽子外观好看,味道香甜,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板块六

第三自然段

1. 孩子们,外婆包的粽子不仅外观好看,味道香甜,而且花样还很多呢!答案就藏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里,下面让我们——(课件) 2. 谁来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几种? 3.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 我在生活中就吃过红豆粽,你在生活中还见过或吃过哪些豆类? 5. 还有一种特别好吃的粽子叫“鲜肉粽”。我们再来看看这个肉字。其实在很久以前,这个肉字可不是这样写的。在甲骨文里,这个肉字就像是一块切好的肉。后来,人们在里面加上了几条斜线,代表肉的纹理,随着汉字的发展,就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肉字。我们的汉字真是博大精深,非常有趣。如果你喜欢,课下也可以让爸爸妈妈帮你查一查。

6. 外婆包的粽子种类繁多,好吃吗?谁来说说,你从文中哪里知道的?

7. 你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你发现了这个词语。外婆包的粽子这么好吃,说明外婆的手艺非常好!外婆不仅手艺好,他还特别善良。特别乐于与别人分享节日的快乐。谁愿意读读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

8. 我们从外婆让我们把粽子带回去,分给邻居吃感受到了外婆的善良。我们看看这个带字,你还可以给他组什么词? 9. 外婆包的粽子这么好吃,吃完后我们的心情怎么样?你能用文中的词语说一说吗?齐读一遍,领读一遍 10. 像这样的词语,谁还能说几个?

11. 我们来看一下,在这一段中,有一个句子比较长,我们遇到长句子的时候,应该怎样把它读好?谁有好方法,可以介绍给大家!

12. 刘老师也有一个方法,我们也可以用划线的方法帮助我们做一个停顿。听刘老师读一读。

13. 谁来读一读。我们一起读一读。

14. 粽子的种类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粽子,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课件) 15. 谁能根据提示说一说。 板块七

1. 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答案就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之中。谁来读一读。 2. 这一段中有两个词语,谁领大家读一读?

3. 在这两个词语之中,还有三个生字宝宝,谁有好方法记住它。 4. 谁来说一说,现在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吃粽子 5.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屈原的故事

6. 了解了屈原一生悲壮的故事,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板块七

1. 大家读的非常好,接下来刘老师要奖励大家一个小游戏:吃粽子 2. 谁能准确的领读这些字,粽子就属于你了。谁先来领读第一行。 3. 大家读的非常好! 总结

1. 我们在学字读文的过程中品味了端午粽,下面刘老师想让大家在音乐中再读这篇课文,再来品味端午粽。

上一篇:大学校园文明范文下一篇:端午节情诗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