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范文

2023-09-21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范文第1篇

然而医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 缺乏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学生心理状态的松弛

通过与一年级大学生的交谈, 作者发现一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高中时不同。这些学生在高中最后一年为迎接高考确实紧张了一段时间, 高考录取后, 整个身心自然就松弛下来。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 高考以后一般学生均觉得该放松放松了, 很少再看枯燥的教科书, 因而初等数学的知识暂时忘记了许多, 且大学的管理方式与中学有巨大的差距, 学生相对具有更多自己支配的时间, 致使大学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一开始就碰到了困难。

2 忽视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的不同

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

(1) 研究对象的不同:初等数学一般只考虑简单的量的关系, 主要研究常量与固定的图形, 公式相对较少。而高等数学则是变量和变化的图形, 更强调逻辑性, 其内容抽象, 符号、公式多, 计算复杂, 且证明的逻辑性更强。

(2) 研究方法的不同:初等数学的方法一般说来是静止的、孤立的。而高等数学则是动的、联系的, 因而也是辩证的。

(3) 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的不同:中学数学教材每课时安排的内容少, 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教师均有较多的时间进行反复强调、大量的习题、讨论式或讲练结合等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相对宽松、充足的时间环境里接受所学知识。学生习惯于跟着老师转, 主要依靠课堂学习。而高等数学教材每课时安排的内容信息量大、内容多;教师的教学更强调知识的传授、方法的应用, 只能讲授重点内容及关键问题, 没有更多的时间反复强调疑难问题, 课堂上也很少有多余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这对习惯于由教师在课堂组织的教学方法的大学一年级新生来说, 无疑是一大挑战, 部分适应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 常常因此而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或跟不上的状态。

通过对新入校的大学生的调查, 作者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方式处在高中阶段, 习惯于被动思维方式, 没有及时调整为积极思维方式, 对高等数学的思想与方法理解不深, 不注意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衔接, 因此造成学习困难。

3 理论体系与教学模式较单一

医学院校高等教学方法略显陈旧;课程体系结构不尽合理;过分强调课程的独立性与完整性;教材多为理工科教材的简写版, 有的虽然例子是医学的例子, 但与实际应用相距太远;同一层次教学不适应高校扩招后学生的现状, 尤其是不同地域的学生入学成绩差异很大;教学脱离实际, 忽视了初等数学与高等数数学的有效衔接;忽视了对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等等。

如何使新入校大学生尽快适应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 抛弃高中填鸭式的学习方式, 了解高等数学的学科特点, 并逐步学好高等数学呢?针对以上原因, 在教学实践中作者对高等数学教学做了一些改革, 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

3.1 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一些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他们更加恐惧高等数学的学习, 此时要着重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开始给他们的习题相对要简单一些, 同时用语言进行安慰。待他们独立完成后, 再用语言进行鼓励, 培养他们对理科学习的自信心, 诱导他们独立思考、完成其它相对较复杂的习题, 从而使他们渡过大学学习最困难时期。

3.2 强调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不同,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与初等数学相比, 高等数学每课时安排的内容信息量大、内容多;教师的教学更强调知识的传授、方法的应用, 课堂上很少有多余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课下看参考书, 课后自觉作练习, 要求学生勤于思考, 勇于钻研, 善于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归纳探索规律。

教师应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哲学思想, 在教学中重视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合理衔接;重视对学生的数学素养与数学能力的培养;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 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重视数学的逻辑关系对后续医学课程学习的影响, 注重培养学生将知识连接成网状结构, 提高教学效果。

3.3 钻研教材, 优化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在原有大学数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在教学中重点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努力做好学生由初等数学向高等数学过渡的工作, 使学生尽快顺利进入高等数学的学习中。

(1)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理论体系。在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系统性的前提下, 适当更新课程的理论体系。例如:在高等数学课程第一节课主要强调初等数学内容;强调初数学与高等数学的不同与关联, 教授学生在大学中应如何学习。在教学中注意高等数学思想与方法的传授, 经常与初等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进行对比, 找出差异点, 列出相通处;培养学生的“动”的意识;注意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合理衔接点, 使高等数学内容通俗易懂, 易教易学。

(2) 抓住课程本质, 注意化解抽象理论的难度。教学中在叙述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之前。先给出一些学生在初等数学中见过的、易于理解的、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经典引例, 或者做较充分的文字、记号的铺垫工作。还可根据理论体系展开的需要, 构作一些新的引理或定理, 以达到理解和掌握课程教学内容的目的。

(3) 把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方法渗透到教学内容中, 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2~3]。教学中在引入一些数学概念之前, 通过引例, 介绍它们的应用背景。例如:在导数、定积分的概念讲授时, 除介绍经典引例之外, 还补充一些涉及临床、药学、卫生事业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应用实例。这些引例及实例的讲授, 对于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起到了积极作用。

(4) 适时采用诸如“创发悬念”、“引导联想”、“演示说明”、“分组讨论”、“启发式”、“类比法”等各种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使学生更易接受老师的课堂教学, 学会独立思考与自学。

4 重视应用, 改革考核方式

医学院校高等数学与理工科的高等数学要求是不同的, 理工科更多培养的是计算的技巧与逻辑证明的能力。而医学院校要求的是培养数学思维及用数学方法进行建模的能力, 所以重点不是计算的技巧。因此, 讲授时更多强调数学思想, 不强调公式的记忆。为配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们在考核的方式上也进行了改革, 由闭卷考试改成开卷或半开卷考试。要求学生在考核前对高等数学有一个全面的思考与总结, 抛弃过去记忆公式、单独解题的方式, 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 为适应当前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的需要, 应针对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当的高等数学教学定位;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与可能, 适度降低理论难度, 割舍少量内容;重视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教学, 淡化运算技巧。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以及后续课程学习的需要, 适度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结构;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课程理论体系。这些教学改革实践提高了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大提高了医用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摘要: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 分析了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和采用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 提高了医用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

关键词: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曾照芳, 安琳.医用生物数学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 2008, 7 (91) :1.

[2] 张同喜.对五年制医学高等数学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7) :167.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范文第2篇

1 护理心理学考试考核方法的现状分析

考试与评价是学校管理教师授课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护理心理学的学科考评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 考核形式单一

护理心理学的考核方法大多是以一次性闭卷考试为主, 学习过程中考核较少;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查主要取决于课程结业考试, 且理论性闭卷考试为主, 技能操作考核较少。护理心理学是一门技能应用性学科, 传统的考试考核方法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授课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1.2 考核内容单一

现今护理心理学的考试内容多是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的命题, 试卷内容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 学生的学习与复习内容也更多局现在抽象的理论教材上, 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课堂注意力不集中, 在考期前以机械记忆的方式应对考试。

1.3 考试题型难以考核学生的基本能力

目前护理心理学的考试题型, 主要有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等客观试题为主, 而心理护理方面的案例分析、临床心理评估、临床心理干预的操作技能考核较少。客观性试题可以较好地考查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掌握, 却难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利于对学生程序性知识的和策略性知识的考查[3]。

从总体上看, 现有的护理心理学的考试考核方法难以全面、客观地考查学生对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能力的掌握, 更难以反映教学效果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不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 在进行护理心理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更应注重对其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

2 护理心理学考试考核方法改革的构思

2.1 改革、调整考评制度

传统考评方式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 也不能及时反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 应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对象, 有针对性地设置本学科的考试, 改变一次闭卷考试定终身的方式。可按照教学大纲、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 结合学校的课程设置、师资水平及硬件设施, 合理地进行阶段性考核, 采用平时考核、阶段性测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并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 还要培养学生对策略性知识的掌握, 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技能[4]。

2.2 理论考试与技能考试相结合

护理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 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 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 更应学会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解决临床护理过程中的问题, 实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优化。因此, 可将传统笔试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 以弥补单一笔试的不足。1975年Harden博士提出了客观结构化考试, 即一种客观的、有序的、有组织的新考核理念, 通过模拟临床场景来评估医学生知识、技能与态度三方面临床综合能力的方法。目前一些医学院校不仅将其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考核方式, 也将其引入护理心理学的考试中, 以促使护理心理学的考评方式更具科学性。

2.3 调整考试题型与内容

在考试题型的调整上, 在通过选择、填空、名词解释、判断、简答等题型考查学生基本知识、理论的同时, 通过案例分析、论文、辨析题等形式, 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试内容方面, 结合临床护理中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 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查, 便于学生心理护理经验的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此外, 在使教学内容与实践、科研领域同步结合的同时, 也将新理论、新技术引入考核范围, 使学生在掌握现有理论知识的同时, 也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和技能[5]。

在护理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同时, 应结合学科性质, 探索适当的考试考核方式, 使考试与教学、学习的全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 从而更加客观、全面、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护理心理学现有的考试考核方法的基础上, 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并对护理心理学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构思, 旨在科学的评估护理心理学的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护理心理学,考试考核,改革

参考文献

[1] 裴艳, 刘晓虹.护理心理学教学现状与思考[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6) :76~77.

[2] 周郁秋.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

[3] 潘蕴倩, 李云, 沈桂荣.高等护理教育护理心理学课程改革的思路[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3, 39 (2) :206.

[4] Svedberg P, Arvidsson B, Svensson B.Psych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a selfreport questionnaire (HPIQ) focus-ing on health promotion interventions in mental health servic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nursing, 2008, 17 (3) :171~179.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范文第3篇

1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内容与方法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是人。由于研究对象的一致性, 所以他们互为表里, 难以区分。但在, 理论基础以及教育实践中, 他们又有着很多不同。因此, 关于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问题, 成为人们争论的重要议题。

1.1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高举着马克思主义大旗, 因此我们所研究与从事的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有着本质的差别。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含义是, 为了保证当和中华民族奋斗目标的实现, 以宣传和传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 引导人民的政治态度, 解决各类思想问题, 提高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 完善人格和调动积极性为根本任务, 对人们进行的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与重点的, 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综合实践教育。[1]

1.2 心理学与心理学原理与方法的基本内涵

在汉语里, 心理一词的“心”是指“心思”、“心意”, 心理一词中的“理”是指“条理”、“准则”。从汉语字面上来解释, 心理就是心思、思想、感情等的总称, 而心理学则是关于心思、思想、感情等规律的学问。在西方,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的Psyche和Logos两个词。psyche一词是‘精神“、“灵魂”的意思;Logos一词是“普遍规律”、“科学”的意思。这两个词合在一起, 就是关于精神的普遍规律, 或是关于精神的科学。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们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的科学[2]。

1.3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原理、方法之间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其重要内容是帮助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这就涉及到人的心理活动。而心理学原理与方法有助于教育者探寻、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情感等“隐秘世界”, 它更侧重对受教育者未完全表露出来、处于隐秘状态的内心思想世界进行预测、梳理、推导的具体分析过程。在这点看来, 两者联系密切。但是, 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所得到的理论与指导人的心理活动或者实践活动的方法。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因此, 他们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者将心理学原理、方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对于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经验、探索型向科学、理论型的根本转变, 帮助受教育者获得身心的健康,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运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者已经逐渐认识到, 对青年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他们认识、情感、意志、行为诸种品质的过程。它与人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都有着内在的、密切的联系。他们改变了传统的“作报告一讨论一总结”单一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 把侧重点放在人的心理结构变化和精神状态上。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相当的积极一面,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消极的一面。

2.1 运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1) 运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之一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它包含了的复杂的心理机制, 即心理感应、心理冲突、心理演变、心理归因等一系列心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自始至终伴随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互动以及在认知、情感、行为诸方面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所以,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突出要求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心理性。心理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不仅在理论上积极地促进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而且在实践中也提供一系列的方法与手段, 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

(2) 运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

客观事物引起了人的心理活动, 而人的心理活动又反作用于人的行为与表情并改造客观事物。我们在做思想政治工作之前, 可以通过心理学原理与方法对受教育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进行分析, 这就便于掌握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与思想行为状况。有助于我们增强思想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只有对一个人的心理有了全面了解以后, 才能准确地预测出他在某种环境下具有的思想。心理学原理与方法就能在预测人的思想变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 心理学原理与方法能够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

(3) 运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可以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主要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对受教育者做到对症下药, 因材施教。我们常常通过人们的情绪反应、言语、行为中去了解他们的思想。但是思想、情绪反应、言语、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当人们面对同一种思想问题时, 由于性格和气质的不同, 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利用心理学原理中所研究的心理与行为之间关系的成果, 对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探讨和分析, 就可以把握被教育者的思想动态, 发现他们的思想问题, 从而控制和引导其行为, 进而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另外, 在心理学方法的运用上, 心理学关于个性心理特征的研究, 为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提供了大量的知识, 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直接使用。我们在整个思想教育过程中, 推广运用心理学中的心理引导、心理相容、心理共振, 以及心理威慑、心理趋同等一系列心理学原理和心理方法, 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3]

2.2 心理学原理与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消极作用

心理学原理与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科学性、预见性、针对性与有效性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它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一定消极的作用。

2.2.1 价值中立不适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常肩负着心理辅导的工作, 即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是心理辅导工作者, 因此心理咨询的原理与方法常常被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西方的心理咨询理论反对辅导者对来访者进行价值干预, 他们主张价值中立。这主要体现在西方的价值澄清理论中。其实质就是对价值问题进行功能上的干预, 避免进行价值干预, 保持价值中立。但是,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带有强烈价值倾向的教育活动, 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在进行教育工作时总是要涉及教育对象的价值问题。其本质是用无产阶级的价值观来处理人们思想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使人们形成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一味地遵循价值中立, 这就会使思想政治工作发生目的与方向的偏离, 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失败。

2.2.2 需要明确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限制。

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在进行教育工作时, 必须明确自己的工作限制, 当教育者遇到与思想政治教育背景无关的心理问题时, 我们应该及时把问题转换;当教育者发现已经形成明显心理问题症状或处于严重偏离状态的个体时, 我们把来访者转介到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更为系统和专门的服务。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时, 要向来访者明确自己的职能范围, 不要在超出自己职能范围的领域工作。总之, 心理学原理与方法能够很好的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开展, 但是我们也必须了解到心理学知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适用的地方。

2.2.3 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学原理与方法的积极措施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其丰富的内容以及复杂的教育对象。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措施将心理学原理与方法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

(1) 把握教育对象的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 一项双向互动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者是整个活动的实施者, 而受教育者不但是教育的接受者, 而且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究竟如何, 教育者的素质与技能固然重要, 但是受教育者能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更为关键。我们需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需要及特点, 不能不切实际的强行灌输。

(2) 培育教育者人格魅力, 提高工作技能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恪守的行为准则。在实际的生活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由学校的老师, 或者是机关的主要领导来担任, 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周围人极有权威性与影响力。这种权威性与影响力的存在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权威效应”, “权威效应”会使得人们纷纷模仿权威者的言行与思想。如果教育者拥有扎实的学术功底、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就必然会唤起受教育者愉快、自豪等积极的情感体验, 进而影响受教育者的言行及其思想。因此, 培育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可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另外, 让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学习相关的心理学原理与方法, 培训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技能, 有利于他们深入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与心理状况, 及时地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更好的开展思想工作。

(3) 重视互动效应, 优化育人环境。

“教学相长”是教育学中一贯的理念与主张, 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要以自己的知识、品德、智慧影响受教育者, 要利用各种机会、手段、方法及时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 我们也要使得教育者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善于与受教育者进行交流, 形成双向互动的局面。这要基于教育者掌握受教育者的心理与心理需求, 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然而, 这一条件的实现, 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就成为必然的要求。因此, 加强集体建设创造心理相容的气氛, 指导正确健康的集体舆论, 通过沟通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所做的工作。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 各级各类机关、企业、学校的教育者大都注意到了将心理学原理与方法融人思想政治教育中, 并对此形成了一种基本共识。本文从心理学原理、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 心理学知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与意义进行讨论, 最后提出将心理学原理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 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的三条措施。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原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2~3.

[2] 张耀灿,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17) .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范文第4篇

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是广告创意的重要前提,广告的创意来自于消费者心理的各个方面。比如说消费者心里想购买一些性价比较高的产品,价格又低质量又好,那么我们在做创意广告时就要创意物美价廉的产品广告。吸引消费者引起他们的注意并成功的影响消费者选择购买,这就是成功的广告创意。消费者影响着广告创意,而广告创意又来源于消费者,他们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怎样的消费者会影响广告创意呢?

新的媒介环境,更多资讯的涌现,影视广告自身缺乏创意,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变换,导致影视广告更加注重消费者心里的感受和需求。广告创意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一个影视广告不考虑受众群体,那么他的创意在独特、新颖,也是一个不合格的广告。毕竟广告最终的目的是为了销售。消费心理在影视广告创意中起到辅助的作用。消费心理还可以作为广告创意的出发点,一起从消费心理出发,挖掘消费心理动机,刺激消费者购买的欲望,从而达到购买行为。例如脑白金广告,就是了解了消费者经常看电视,虽然没有找明星代言,但是脑白金的广告采用反复播出的方式,长期以来就会影视消费者心理,在消费者心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高了脑白金的认知度,使消费者对该产品产生了信赖,并且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刺激购买欲望,从而达到宣传的作用。

消费者心理和广告创意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互相影响,彼此牵连。所以在构思创意是,要先调查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感受和需求,以免偏离,走错方向。但是,如果仅仅依靠调查就做出结论,这并不科学。很多消费者在接受调查或评价广告时,都会有些有意无意的隐瞒真正的喜好,而以合理、有条理、有组织的方式回答。所有,广告创作人不能自陷入片面的调查数据和自己的想象中,而应该切实进行。

广告的创意是根据产品的卖点以及产品的优点,来创作的。在创作之前要了解该产品。创意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尤其是在现在激烈的市场,奇特的创意往往都会伴随着奇迹的诞生。而卖点的决定和产品的优点无疑是创意的方向。在广告界创意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消费者在广告创意中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决定了广告创意的取向。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会激发广告的创意。如果不根据消费者的心理去做一些广告的创意,那么这些创意都是不合格的,因为这个创意和消费者心里想的已经偏离了,不仅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还会带来负面影响。然而消费者对广告主所制定的广告战略自己实行的广告活动反应是如何的?从制定广告战略来看,研究消费者为的消费心理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经济如此发达的信息社会,广告已经慢慢地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无处不在。人们无论在网络上还是户外都不难接触广告的传达。

二、消费者对广告的态度

关于人们不喜欢广告的原因经过调查发现,人们不喜欢广告的原因是广告是无礼的,他们不能完全相信所描述产品的方式,以及许多广告与他们的需要和自我形象无关。

不同消费者心理自然感受和需求也是不一样的,要了解消费心理的多种需求以及要求,以消费者为出发点,知道他们心中所想,抓住这一点,再去了解他们的动机,进而促成购买行为。这有做到了这些,才能更好的实施广告创意,进而成功销售该产品。

首先我们要知道广告公司的竞争,是创意成为左右产业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必然需要。广告的创意是根据产品的卖点以及产品的优点,来创作的。在创作之前要了解该产品。创意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尤其是在现在激烈的市场,奇特的创意往往都会伴随着奇迹的诞生。而卖点的决定和产品的优点无疑是创意的方向。在广告界创意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消费者在广告创意中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决定了广告创意的取向。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会激发广告的创意。如果不根据消费者的心理去做一些广告的创意,那么这些创意都是不合格的,因为这个创意和消费者心里想的已经偏离了,不仅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还会带来负面影响。

经过调查,结果是:一大部分的人认为广告是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不可缺失的,他们觉得因为有了广告,他们才会对一些产品有了认识和了解,对品牌才有认知;有一小部分的人认为广告可有可无的,觉得有没有都是无所谓的;极少的人认为最好没有,觉得广告就是在打扰;还有个别的人觉得说不清楚也讲不明白的。可见在大多数的人心里,广告还是很重要的。这些不仅仅影响的是广告行业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

三、消费者如何对待广告

经过我国调查结果发现,在广告出现时,观众能从头到尾看下去的少之又少。相反,马上转换到其他频道和开着电视机去干其他事情,大约五分之一。或者是因为以节目形式集中一个时间段播出的广告容易遭到观众的回避。在现在电视节目的播出,插播广告的现象也越来越多。那么对插播广告,观众如何表现的呢?有关研究调查结果发现,当插播广告出现时,大多数的人会出于不同的动机而继续收看下去。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插播电视广告的效果比时间段广告效果更好,更容易让观众接受。那么消费者又会在意什么呢,当然是产品的品牌。比如产品的质量,还有新出的款式,出于一部分虚荣心的消费者,这些都会吸引他们。首先随着我们上面说到的认知方面,消费者的认知能力加强,注意也会产生。综合个人不同的心理,同时人的欲望也会出现。人的欲望是很神奇的东西,也有着很强大的力量,借着这股力量促使着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购买行为。所以一定要去了解才能知道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促进销售。

那么要想做出合格的广告创意,我们就一定要先了解品牌资产,品牌资产是无形的,因为知识是储存在人的大脑之中,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品牌资产要以品牌的名字为核心。假如提到三星,我们就会想到三星手机、三星电脑、三星彩电、三星家用电器等等。

以上说的这些知识点都是做广告创意的基础和前提。做广告创意一定要具有创新性,创意新颖,还要有灵活性、求异性,突出创意的特点。从简单的招贴设计的版式和文字的排版,到多媒体场景的设置,都要符合消费者视觉的习惯和文化习俗的要求。我们要了解不同年龄的人,心理想法也是不同,以及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销售的方式方法也不同。也要知道做广告创意首先一定要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消费者的心理影响着广告创意设计,来决定创意的取向的产品的价值所在。还要了解品牌以及品牌资产,不要偏离消费者心理想的。广告创作人不要凭空自己的想象,而应该切合实际,进行调查消费者的心理,当然不能只相信数据,这是不科学的,要摸透消费者心理各方面的取向,知道他们心里想什么,并且真正需要什么。

品牌名称对企业起到很大程度的领导作用。一般我们要做到,提到产品首先要想到品牌名称,在消费者心理形成深刻印象。在消费者有各方面需求时,首先想到该品牌,影响消费者首先考虑该品牌产生心理依赖感和信任感。

综合上述,我们需要知道消费者的需求以及消费者心理在广告创意中起到促进作用。目的是了解他们感兴趣的,真正需要的,才能大程度上打破消费者心理防御,才能创作出更具有创意的广告。如此,才能发挥广告创意的真正力量。所以消费者心理在广告创意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摘要:研究消费者心理,我们要知道消费者的心理和广告创意是有联系的。商业广告如果要获得成功,必须符合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广告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达到预期的诉求效果。人们对广告的认知有一个心理思维过程。,们的主观判断在很大的程度上受感情、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其次消费者分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程度。消费者心理的研究是广告创意的重要前提。因为消费者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所以当我们在做广告创意时,一定要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这个需求一定要具有覆盖性,在根据消费者的各个方面的心理去创作一些广告。

关键词:消费者心理,广告创意,品牌,品牌资产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D].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2] 陈培爱.广告学概论[D].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范文第5篇

1 传统教学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讨

从我国目前高等医学教育的现实情况看, 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它的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 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 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在这样一个模式下, 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 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 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 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 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 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严重弊病则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 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学习理论方面的基础是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只研究外显行为, 反对研究意识和内部心理过程。根据这种观点, 人类学习过程被解释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 而教师的任务只是提供外部刺激, 即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的任务则是接受外界刺激, 即理解和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1]。P B L (P r o b l e m-B a s e d Learning) 教学法称之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 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 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 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PBL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 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 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 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 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PBL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不是知识在师生之间的简单传递, 而必须通过学习者主动的意义建构活动而实现, 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建构过程的主体, 教师只是建构的促进者。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是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2]。

为了进一步适应当前临床医学对高层次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培养具有系统完整理论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创新人才, 建议对医学遗传学进行传统教学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双模结合”的教学模式:总论和必要的医学遗传学知识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采取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 选取与临床联系密切章节进行PBL教学, 既保证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获得又充分利用有限教学资源, 克服了全程PBL教学资源不足的困难, 又便于调动学生学习讨论的兴趣和教师设计病例。将培养目标的实现寓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即确定一个中心问题作为教学主线, 沿着教学主线将每一堂课的内容以问题方式提出, 通过学生自学-集体讨论-老师辅导总结等环节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消化理解。

2 病例教学

医学遗传学是遗传学与医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 研究对象是与遗传有关的疾病, 涉及到遗传病的发病机理、传递方式、诊断、治疗、预后、再发风险和预防方法等, 是一门较难理解而又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所有的疾病都与遗传有关”, 而且典型病例也比较多, 每一病例的分析要涉及多方面的知识, 如遗传病的发生机制、传递规律及病理过程等, 学生可以在病例分析的同时了解和学习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既可以为日后的临床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又克服了死记硬背理论而不会应用的现象,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病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教师运用真实的病例或者经过精心设计的病例, 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 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 提出问题, 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病例教学作为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形式, 既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也有利于实现教学方式从灌输式向启发诱导式的转化, 使学生自觉、主动、创造性的学习,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3]。医学遗传学授课应始终强调以疾病为中心, 以遗传为基础, 深刻理解遗传与疾病的内在联系。因此建议在讲授各类遗传病时, 建议引入临床真实病例, 使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理解和巩固基本概念、基础理论, 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而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培养医学思维。例如, 在讲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时选取真实病例,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家系系谱,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显性遗传病发病特点等讲授重点和难点。

3 科研教学

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 新知识、新内容、新观点不断涌现, 如何保持教学与科技发展的同步性, 从而将抽象的遗传学知识与丰富多彩的临床医学有机地结合, 突出以疾病为中心, 以遗传为基础, 已成为医学遗传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怎样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将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技能与当前医学发展相结合是当前医学遗传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让学生参加科研任务, 将课本知识与科学实验结合起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途径。在授课过程中, 应立足本学科特点, 充分发挥授课教师的科研优势, 适时地将教师的科研工作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会使相当数量学生对科研产生兴趣, 感到所学知识具体、实际, 感觉科研其实离他们并不遥远, 从而对学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浓厚的兴趣。教研室应结合其有特色的研究项目, 将部分难度较大、实用性较强、具有研究性质的实验内容发展为学生实验内容。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一个学期间, 通过开放的研究室和实验室, 可以长期做研究工作, 并鼓励他们发表科研论文。这样不仅增强了实验课系统性上的延续性, 也增加了实验的难度、探索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 学生的研究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同时学生也增加了成就感, 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使学生初步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 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可以考虑在医学遗传学的实验教学计划中开设科研训练课, 学生在在有科研经验的老师指导下, 熟悉科研选题设计、文献检索与综述、实验操作和结果观察、记录、数据统计与分析、学位论文撰写的科研全过程。

4 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

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近几年来教育部多次下发文件, 要求高等院校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水平” (教高[2001]4号) , “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 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教高[2005]1号) , “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逐步实现教学及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 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教高[2007]2号) 。因此, 未来高校课程必将向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医学遗传学这门课程也应该顺应网络化的趋势。我们学校去年引进了由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该平台为师生搭建了一个探究式的教与学互动的网络空间, 教师可以在校内外便捷地使用、发布、维护相关课程的电子资源, 并实现与学生在线研讨、交互、答疑 (注:网络教学平台只有选修了本课程的学生有权限登陆、浏览, 教师的课件只供选修该课的学生查询使用, 保证教师的课件版权) 。通过该平台, 教师 (或学生) 可以在校内外随时布置 (或完成) 作业、答疑等。利用该平台, 教师可以将最新的医学遗传学的前沿的资料在网上与学生共享, 并且可以全天后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科知识, 回答学生的提问, 将学习的空间拓展到了课堂之外, 有利于医学遗传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特色鲜明和发展迅速的医学遗传学的教学需求, 改革势在必行。以学生为中心, 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的结合和适应课程网络化是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的三个关键方向。本文倡导的传统教学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的教学方式, 教师的作用不单是讲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如何去学习。病例教学和科研教学方法的应用针对了医学遗传学这门课实践性强的特点, 合理的运用会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的结合, 并且可以紧跟本学科的发展前沿。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拓展了本门课的教学空间, 使学生和老师的联系更加紧密。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相结合, 灵活借鉴先进的教学模式, 形成医学遗传学特色的教学方法, 可有效地促进教学工作向着以学生为本的方向不断发展[4]。

摘要:医学遗传学是医学院校课程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是医学与临床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它在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本文从传统教学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病例教学, 科研教学以及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四个方面探讨了这四种方式相结合的医学遗传学教学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PBL教学模式,病例教学,科研教学,网络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 (上) [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7) .

[2] 何克抗.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 (下) [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8) .

[3] 岳丽玲, 等.病例分析教学模式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5 (7) .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范文第6篇

2、小学低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的个案研究

3、关于转化学困生的个案研究

4、楚雄文学界何以成为“攒动的群山”

5、国内城市社区治理研究方法的演变:从理论阐释向经验研究转轨

6、《好奇观察的旁观性记忆:儿童生态邂逅的故事性景观》读后感

7、客家文化对学生数感形成的影响

8、浅谈溺爱型“学困生”成因及教育引导对策

9、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副词研究综述

10、幼儿多动行为的教育干预研究

11、寻找农村体育休闲发展的方向与举措

12、传播与人的现代化:我国研究的历程与思考

13、转化后进生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14、儿童颜色词习得及其成因探析

15、初中体育隐性教育德育渗透效应的实践研究

16、我国教育管理专业硕士毕业论文选题趋势研究

17、培养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

18、幼儿偏差行为的舞动治疗个案研究

19、大学生网络购物心理特征个案研究

20、巧妙选择方向 合理进行分解

21、新课程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22、大学生冥想训练的个案研究

23、中国单亲儿童心理研究进展:积极影响论与消极影响论

24、八方英才汇杭城 累累硕果结金秋

25、儿童心理世界的发生:理论预设和研究策略

26、农村初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27、国内近十年高校教育实习研究内容述评:回顾与展望

28、校本教育科研驱动模式下广西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29、《优秀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和规律探索》方案探究

30、课堂退缩行为研究述评

31、青少年体育暴力个案研究

32、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大学生团体辅导的个案研究

33、国内自闭症儿童沟通行为的研究综述

34、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课题研究报告

35、基于高职生英语学习风格的教学策略研究

36、失歌症者音高加工的行为和神经基础研究述评

37、从英汉音义联系到“通天塔”

38、正面管教理念下学生归属感与价值感培养的策略研究

39、关注初中生英语学习个体差异,教出特色学生

40、粤西中小学女教师婚恋状况调查简述

41、多元世界音乐教育的共鸣

42、新媒体环境下的集体记忆研究综述

43、当前人格研究的基本走向

44、反思教师课堂话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45、20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发展过程研究述评

46、浅析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研究

47、个案研究在因材施教中的应用

48、浅谈新课程环境下中学班主任工作策略

49、感统训练联合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改善

上一篇:学校精细化管理方案范文下一篇:中学数学教学基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