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中药学论文范文

2024-03-18

学科专业中药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师承教育模式;中药学专业;就业趋势;调查分析

笔者以本院中药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就业情况为依据,结合2013届首届中药传承班专业及中药学方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当前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中药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一、调查方法、对象及内容

1.调查对象。2013年7月至12月笔者对我校2013届中药学专业(包括中药传承班、中药学(本科)、中药制药、中药学(专升本)、中药英语等专业及方向)429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从中药学专业各方向学生就业率来分析社会的需求热点。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的方法,向我校2013届毕业生发放《毕业生自评调查表》429份,回收率100%。向已经与我校学生签订灵活就业合同的单位发放《招聘单位调查问卷》共3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3份,回收率为61%。未能回收的39%的问卷分布于私企、集体等性质的单位。

3.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分为四个方面:中药学专业各方向学生毕业去向情况;用人单位的总体情况调查;用人单位对我校中药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学生在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单位人才需求情况。调查结果的统计处理采用百分数表示。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中药学专业各方向学生毕业去向情况。本次调查通过《毕业生自评调查表》和《招聘单位调查问卷》统计中药学专业各方向学生毕业去向情况。从就业率看,各方向的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总体就业率达到96.2%,说明目前中药专业就业形势良好。从本科毕业去向来看,考研占33.6%,国有企业占21.6%、事业单位占18.4%、私有企业占18.4%、非医药行业占7%。考研、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成为学生就业的主要去向。总体就业趋势体现了中药产业不断发展,中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还具有较大的空间,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还具有相当的优势。(见表1)

2.用人单位基本情况调查。本次调查主要想了解本校中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流向和就业单位的性质。调查中向已经与我校学生签订灵活就业合同的单位发放《招聘单位调查问卷》共3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3份,回收率为61%。未能回收的39%的问卷分布于私企、集体等性质的单位。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我校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分布在国企(20.69%)、事业单位(22.30%)、私企(15.72%)。中药传承班的毕业生与其他方向的学生在事业单位就业率最高(占28.37%),说明我校“精英式师承培养”模式下培育的中药学专业性人才,被社会上医疗、药品的业内用人单位所看好。这些用人单位一般在行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属于我国国有企业、药品管理部门和县级二甲以上医院等。该结果表明:中药传承班学生就业趋向于国有事业单位,符合这些行业单位的用人要求,相比其他方向的学生更有竞争力。

3.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的评价。用人单位在此次调查中对我校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分为“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级,以百分比最高的等级为判定标准。

(1)职业道德品质评价。在职业道德品质评价方面,本次调查是从毕业生爱岗敬业表现、团结协作精神、事业责任感三个方面来考察,分为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级来评价。从用人单位反映看,绝大部分毕业生爱岗敬业表现较好,能严格要求自己,工作认真负责,遵纪守法,行业品德端正,通过测评认为毕业生爱岗敬业表现好的占63%;较好的占34.91%;一般的占2.12%,没有差评。用人单位反映我校毕业生不仅业务能力强,而且在思想道德方面也表现突出,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出现了许多先进事迹。在调查中发现用人单位对我校2012届毕业生职业素质培养建议中提到:目前高校毕业生多为90后思想比较活跃,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开拓精神是最大的优势,但是团队协作精神缺乏,建议在高校在强化团队合作方面加强毕业生教育。

(2)业务能力方面评价。综合这次问卷调查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映的情况表明我校中药学各个方向的毕业生的业务能力从总体上看是令人满意的,达到了预期的培养目标。中药专业5个方向的毕业生总体调查资料表明,中药鉴定、中药制药能力强的和较强的占85.81%,而一般水平的仅占14.22%;但在中药炮制、药物分析检验能力上弱的和较弱的占76.51%;一般水平的占23.55%;从事中药学科学研究的能力较强的占25.86%,而一般水平的占74.14%。我校中药传承班学生在导师带教过程中针对性地研读了与本专业相关的中医药经典书籍,较好地掌握了中医药经典理论及传统中药炮制经验,具有很好的分析能力和思维,具备从事中药学科学研究的能力。由于在教学中强化实习实践,特别对中药传统炮制工艺精髓和现代中药生产方法的学习,具有比较强的中药材鉴定、炮制加工等实际能力,用人单位对中药传承班的文献检索、数椐处理、中药炮制工艺、药物分析评价方面评价“较好”以上比率为88.68%。远远高于其他几个方向毕业生。

4.学生在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单位人才需求情况调查。针对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能力需求,对我校开设的课程进行调查分析。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必需的基础课程排序依次为:中药学(100%)、中医学基础(97.22%)、英语(99.67%)、计算机基础(98.89%)、药用植物学(94.44%)、分析化学(93.33%)、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83.33%)、微生物学(80.56%)、药理学(77.78%)、方剂学(75%)、有机化学(68.33%)、生物化学(58.33%)、无机化学(59.31%)、数理统计学(50%)、法律基础(44.44%)、药学拉丁语(38.89%)、体育(33.33%)、高等数学(22.22%)、物理化学(19.42%)、物理学(11.11%)。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非常必需的专业课程排序依次为:中药炮制学(98.22%)、中药鉴定学(98.44%)、中药药剂学(96.22%)、中药化学(92.89%)、中药药理学(85.89%)、中药制剂分析(83.89%)、生物药剂学(55.56%)。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非常必需的选修课依次为:专业英语(97.22%)、药事管理学(96.67%)、中成药(95.89%)、文献检索学(94.11%)、市场营销(92.78%)、科研方法(90.56%)、制药设备学(82.22%)。

在调查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特别提出必修课与选修课要根据社会需要进行调整。课程设置应以培养鉴定、制剂、分析等技能为主;增加实验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加强实训课的教学课时,增强生产实习的管理与带教工作,大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调查与思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对健康保健需求加深,国家对中医药的健康保健产业日益重视。2013年国务院颁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确定中医药为大健康服务业的支撑产业[2]。以中药制造业为例,除了中成药及饮片工业外,相关产业已涉及中药配方颗粒、植物提取物、保健食品、制药机械工业、中药化妆品、兽用中药产业、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中药农药等,其中保健食品、中药材鉴定等产业规模甚至已超过中成药业[3]。中药市场的多元化带来了中药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也带来了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本次调查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我校中药专业本科毕业生中药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水平良好,专业实践应用能力较强,工作态度端正,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较高,毕业生能够胜任所在单位的工作,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针对本次调查可以看出,我校中药传承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凸显成效。通过从事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的领域有较深学术造诣和带教能力的专家作为传承班学生导师,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合理、具体的指导计划,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参与科研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班学生着重研读中医药经典理论及传统中药炮制经验,加强了跟师实习实践,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通过此次调查发现,中药传承班毕业生在工作中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数据处理等基本的科研方法,掌握了本专业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药理、中药药物分析、中药质量控制、中药制剂等能力。

此次调查时间周期较长,对私企和集体单位的问卷回收率较低,这对于准确统计中药学专业就业单位信息带来了困难,但此次调查还是反映了中药学专业毕业生的一些就业情况,笔者希望能对中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就业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关林.大力发挥师承教育优势和作用探索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模式[J].中医教育,2012,31(1):8-11.

[2]仇佩虹,等.医学院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2,8(23):148-149.

[3]徐思师,等.对中药学专业学生就业趋势的分析与思考[J].药学教育,2010,26(1):57-58.

(编辑:秦俊嫄)

学科专业中药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药学 毕业实践 影响因素 提高质量

毕业专题实践一直是药学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毕业专题实践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走向工作岗位适应社会搭起一座桥梁。中药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实验学科,本科生毕业后多在医药企业从事生产研发工作,这就要求中药学专业毕业生能在毕业实践期间提高动手、独立思维和科研设计能力,缩短自己与医药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很好的融入社会开展工作。

1影响中药学专业毕业实践的主要因素

中药学专业本科学生在三年半的理论课程学习后,进行半年毕业实践工作。毕业实践质量高低取决于毕业实践题目的选择,实践过程知识的运用和实验技能的提高,以及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目前影响中药学专业毕业实践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1学生不能很快进入角色,综合能力在毕业实践中没有得到充分提高

不少中药学专业本科生认为,毕业实践是一门时间较长的实验课,等老师制定实验方案、准备实验仪器而后照本宣科操作一下。学生没有意识到毕业实践是对理论课程学习的综合运用,忽视了毕业实践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动手、独立思维及科研设计能力。

1.2毕业实践与学生就业方向不协调

由于实验经费和指导教师科研方向的限制,中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实践选题方向性较强。而学生就业后工作岗位各不相同,这使很多学生对毕业实践题目的兴趣和积极性受到影响。同时在毕业实践期间,许多未签约的学生忙于找工作。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很难集中到毕业实践中来,形成拼凑论文应付考核的局面。

1.3毕业实践的指导教师监管不到位

承担毕业实践指导的教师多承担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很难有充足时间指导多名毕业实践学生。而对刚开始毕业实践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学习阶段,需要指导教师耐心、全面引导。这种学与教之间的矛盾严重影响学生毕业实践质量。

1.4毕业实践期间缺乏有效统一管理和定期考核

中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实践期间被分配到各个研究所,在整个实践期间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统一管理来控制学生毕业实践进程。同时在学生选题、实验、结题阶段缺乏定期考核制度,无法掌握毕业实践不同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困难,对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也缺乏有效监督。

1.5毕业实践成绩评定不够综合、客观

目前对中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实践的评定多集中在指导教师评语和毕业论文水平两方面,而忽视对学生在毕业实践期间综合能力的评定。这种情况往往是导师题目大而空,学生真正能参与其中锻炼自己的部分微乎其微。

2结合中药学专业的特点有效提高毕业实践质量的探索

中药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实验学科,学生在理论课程学习中学了多门专业课程。毕业实践过程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对这些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结合应用有进一步了解,具备一定独立分析和解决生产、科研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导师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质量意识、强化毕业论文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毕业实践质量。

2.1充分发挥导师指导作用

2.1.1正确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本科毕业生面对毕业实践这个全新学习阶段时,导师的正确指导对学生在毕业实践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有重要意义。首先导师应从自身科研经历和对医药企业生产、科研运行入手,让学生认识到毕业实践与将来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调动其参与毕业实践的积极性。

2.1.2结合中药学专业特点和学生就业需要合理选题

毕业实践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毕业生和医药企业等用人单位实际需求间搭起一座桥梁。实现这个目的,毕业实践选题至关重要。指导教师选题应紧密结合中药学专业实践性、综合性强的特点和医药企业对学生独立从事生产、科研能力的需求,选择涉及知识面广、深度适宜、可行性强的题目。切忌题目过大或专业性过强。立题后,应尽快指导学生进行全面药学文献检索,独立完成文献整理和开题报告撰写工作,了解题目背景、国内外研究进展、研究意义和研究目标,同时指导学生制定完整实验方案。这部分工作的锻炼,对学生将来在医药企业从事新药研发工作很有意义。

2.1.3在毕业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监管作用

中药学专业毕业实践具体实验过程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较为全面,需要导师耐心指导。尤其在实验工作开始阶段,学生普遍感到理论知识与实验现象有很多矛盾。导师要指导学生将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升华提高,耐心解释反常现象,激发学生好奇心和研究兴趣。中期阶段,导师重点任务是帮助学生利用多种先进仪器设备,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同时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解决问题,自主完善实验方案,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2.1.4在毕业实践末期指导学生撰写高质量毕业论文

毕业实践末期主要工作是实验数据整理和毕业论文撰写。本科生首次接触科研论文,对撰写的规范性、严谨性了解甚少。导师在这个阶段应让学生学习规范化论文模板,讲解科研论文撰写思路和写作要求,在写作过程中及时给予修改校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写作习惯。高质量毕业论文撰写,为学生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2提高质量意识、强化毕业论文管理

2.2.1让毕业实践管理贯穿于实践全过程

毕业实践工作管理应贯穿毕业实践全过程。学校、学院、导师应共同努力建立起三重管理制度,管理过程中沟通很重要,避免管理脱节。就中药学专业来说,毕业实践的主要工作是在导师指导下在实验室进行,导师最了解学生考勤情况、实验态度、实验作风,应定期评比,奖惩结合,鼓励良性竞争。学院应定期与导师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实践情况和监督导师管理是否存在问题。学校应定期听取导师和学院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毕业实践环境,提供必须的实验仪器、设备等,保障实践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2.2.2强化质量意识,建立综合考核制度

毕业实践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与考核制度的及时、公平、合理。毕业实践考核成绩应由开题报告、中期阶段性2次考核、毕业论文评定四部分成绩组成。中药学专业毕业实践过程中,应阶段性组织中药学、天然药物化学等相关专业专家组成评审团对学生开题报告的科学性、新颖性匿名评分;在毕业实践中期组织2次考核,对学生实验进度、阶段性成果、和实验过程中涉及的专业知识点和实验技能考察评分;学生毕业实践结束后,从毕业论文科学性、完整性、规范性三方面综合考察。

总之,充分重视中药学专业毕业实践质量的提高可为药学高校和医药企业等就业单位创造双赢局面,有利于学生很好的完成从上学到就业的转型,充分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姚志红,孙平华.药学本科毕业专题的实践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1):63-64.

[2]余伟.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7,23(2):66-67,

学科专业中药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祖国医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医药人才的培养,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人才培养策略中实现个体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项调查是针对大连大学中药学专业2012—2015级本科生进行学习需求的调查分析。旨在了解我校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对医学教育教学的需求,为该专业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并為中药学学生的培养提供更具体、实际的方针策略。

关键词:中药学;学习需求;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开展学生学习需求评估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落实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现实要求[1]。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学生培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作。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组织教学、使用教材、决定教学方法、评估教学结果的依据[2]。通过对我校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分类整理,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对医学教育教学的需求,分析学校现有资源及约束条件,查找教学过程中现有的缺点与不足,为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中药学教育教学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整群抽取大连大学医学院本科中药学专业的2012—2015级全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计183人。

2.调查方法。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集中各班的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一般情况、学习需求、自我评价等,以及对学校基础设施、教师教学、课程设置的看法和建议等。其中1—11题为单选题,12—16题为多选题,17—18题为自答题。

二、结果

1.一般情况。发放问卷183份,回收问卷182份,有效问卷180份,有效回收率为98.90%。其中中药学专业2015级(大一)男生9人、女生15人,共计24人,占总人数13.33%;2014级(大二)男生11人、女生27人,共计38人,占总人数21.11%;2013级(大三)男生8人、女生48人,共计56人,占总人数31.11%;2012级(大四)男生24人、女生38人,共计62人,占总人数34.44%。

2.中药学专业学生对入学教育、就业指导、毕业论文的看法。调查问卷中,关于中药学专业学生对入学教育、就业指导、毕业论文的看法统计发现,180名中药学专业同学中,152名(84.44%)同学认为入学教育能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可见入学教育对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122名(67.77%)同学认为就业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找准就业目标、更新观念。同时,仍有部分同学对该观点持保留态度,说明我校的就业指导有待加强提高。首先,应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定位,使学生有一个实际准确的职业规划。其次,应细心挖掘每个学生的自身优势,量体裁衣,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再次,针对不同专业或不同去向,结合社会需求,进行差异化指导。

138名(76.67%)同学认为毕业论文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果可见,学校应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技能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导师可根据学生爱好或专长,引导学生自行决定毕业论文题目和范围;其次,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应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教学实验技能培训中,激发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中药学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的看法。(1)中药学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的看法。高校课程是决定高等教育质量如何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决定其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核心[3]。调查统计发现,180名中药学专业同学中,136名(75.56%)学生认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结构比例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134名(74.44%)学生认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结构比例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151名(83.89%)学生认为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的结构比例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136名(75.56%)学生认为人文课程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上调查结果表明,我校课程设置基本能符合学生培养标准,但仍存在提升空间:可适当增加临床实践课程的课时,给学生更多动手操作、临床实践的机会;教师在授课时可多采用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适当调整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的结构比例,专业课应小班授课、专业区分化教学,使医学课程的设置紧密顺应现代医学科技和社会需求[4]。(2)中药学专业学生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的看法。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5]。表1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统计结果。调查统计发现,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依次是案例教学、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基于网络的学习、PBL教学以及其他。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更多的典型案例融入教学过程中,并浓缩提炼课堂讲授的重点难点,设计合理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及应用学科思想。

考核评价方式决定教育实效。教育部要求加强高校基础研究,转变考核评价方式[6]。表2为学生认为合适考核评价方式的统计结果。调查统计发现,相比于期末考试和平时考试,学生更愿意接受形成性评价作为考核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强化改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此种评价方法亦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能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盲目地学习。学校应在部分学科或课程教学中试行此评价模式,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完善体系标准后,推广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

4.中药学专业学生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实习情况的看法。在学生对教学设备设施需求的统计结果中发现,180名中药学专业同学中,130名(72.22%)学生认为教学设备、教学设施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会继续更新教学设备,完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硬件水平,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优质条件。

在学生对实验室或见习、实际基地需求的统计结果中发现,180名中药学专业同学中,144名(80.00%)学生认为实验室或见习、实际基地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会继续加强实验室管理,增加实验课程,增設公共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对图书馆需求的统计结果中发现,180名中药学专业同学中,164名(91.11%)学生认为图书馆(含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等)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证明学校图书馆改造工程有良好的成效,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学生对实习和社会实践需求的统计结果中发现,180名中药学专业同学中,149名(82.78%)学生认为实习和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未来学校将增设更多实习和社会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同时,学校将对实习、实践单位进行监管,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人身安全。

5.中药学专业学生的自我评价。表3是关于多选题“您认为自己哪些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的调查统计结果。统计发现,学生对自身的人文素质、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思维能力、交流能力满意度较高;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较强的需求;对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有很高的需求与期盼。学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会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增设自习课,并定期配备任课教师答疑;可在课堂上布置学生自学课程的任务,并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等能力。

关于自答题“目前学习方面困扰您的问题是什么”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大一的部分学生反映无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自习室学习环境需要改进。大二的部分学生反映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习效果欠佳;理论与实践无法有效结合。大三的部分学生反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不足;做事缺乏条理性。大四的部分学生反映教师授课方式较单一,可适当加强师生互动;科研能力不足;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结合等。另外,学生们再次强调了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加强,可见在本科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是未来学生培养中的重点和难点。

6.中药学专业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建议。表4为多选题“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的调查统计结果。统计发现,学生对实习和实践环节、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的改进有着高度期盼。学校会立足于学生的建议,改善教学工作环境,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如增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增设CBL、PBL课程,使授课方式更多样化;适当增加实践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设开放性实验室,并配备值班教师进行答疑;适当增加专业课及实验课的课时,并合理安排上课时间;开展与医学知识有关的活动或讲座,注重学生兴趣培养及思维创新。

三、讨论

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是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学校未来的教学工作会将重心转移到以学生需求为基础,尽可能满足学生教育教学需求,为学生的培养提供优质条件。

参考文献:

[1]欧本谷.学生学习需求评估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12,18(5):159-162.

[2]王志茹.大学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实证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21(2):34-37.

[3]李璐丹.高校课程设置优化研究——以H大学教育学专业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2015.

[4]王晶,曾志嵘.我国医学课程整合的发展及主要问题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5,28(4):93-95.

[5]邵士权.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6]朱晓莹.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0):118-119.

学科专业中药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 键 词] 临床药学专业;临床药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教学质量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设明确提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建设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1]。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办学的重要导向之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否清晰,直接影响学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也是学校教学管理是否成功的标志[2]。因此,我国加强学科建设,努力造就一批能够被世界认可的一流学科。2010年,临床药学学科首次被卫计委列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学科之一,成就了临床药学重点学科建设,加速了传统供应型向临床药学服务模式的转型[3]。

天津中医药大学自2012年开设临床药学专业,是根据近年来人才培养特殊需求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设置的特设专业;2015年获教育部批准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开办临床药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国际合作办学[4]。近年来我校临床药学取得了长足进步,在认识程度、工作内容、研究方法及手段等方面都有较大发展。特别是将临床药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建设方面,充分显示出临床药学在保障合理用药、提高医疗水平、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及杜绝药疗事故等方面[5-6]的优势。但通过对我校临床药学专业和临床药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教育模式、学生毕业实习表现等方面的差异,探究我校临床药学专业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国外与临床药学发展相促进的临床药学教育经验,构造出新形势下的高等临床药学专业方向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

作为临床药学专业学科建设工作者,基于2020届临床药学和临床药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的大学5年发展轨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两个专业的发展变化、毕业医院实习的表现、作为答辩委员亲身体验两个专业学生的培养差异上以及学生毕业后一个专业的两个不同发展轨迹所产生的结果,值得我们从中探索国内临床药学专业教学质量的改革。

一、培养目标方面

临床药学专业是在2015版《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指导下,培养适应我国医药事业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药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医学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临床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原理,熟悉新药开发研制基本流程和技能,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临床药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倾向于精通英语、精专业、高素质的国际化药学服务人才,以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为依托,充分發挥中、英合作双方的优势,推动中国药学教育的国际化,培养具有生物学、医学、药学等学科基础,具备临床药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目的的药学服务工作的专业人才。

二、学制方面

我国临床药学专业方向设置的学制有4年制、5年制、6年制(本硕连读)、7年制(本硕连读)几种类型[7-8]。开办4年制临床药学本科的学校主要有沈阳药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等;开办5年制临床药学本科的学校主要有中国药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开办6年制临床药学专业(方向)本硕连读的学校主要有北京医科大学;开办年制临床药学本硕连读的学校有山东大学[9]。

目前,天津中医药大学临床药学专业和临床药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设置的学制都是5年制,但两个专业的教学模式不一样。临床药学专业前四年国内授课和第五年进行医院实习。在修业年限内,合格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内容,可以获得天津中医药大学授予的理学学士学位。临床药学专业临床药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为天津中医药大学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开展“2+2+1”模式,即两年国内天津中医药大学学习、两年英国诺丁汉大学学习采用中外师资团队合作授课,包括国内独立开设、双方合作开设及英方独立开设课程,双语授课或纯英文授课。在修业年限内,合格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内容,可获得天津中医药大学授予的理学学士学位以及诺丁汉大学授予的国际药学理学学士学位。一年在国内临床实习医院实习。

三、培养要求和实现途径方面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会精神,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构建和完善多元化的培养模式、能力导向的教学模式和以生为本的管理模式。临床药学专业学制5年,采用2020年修订《天津中医药大学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式进行授课、实验实践、暑期社会实践、军事理论、第二课堂、临床见习和实习等方面的学习,共计238.5学分,3148学时。并依托国家一流学科、协同创新中心、临床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科教协同,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天津中医药大学与诺丁汉大学的国际教育合作被列为中英两国卫生领域的国家战略合作。本专业引进全部诺丁汉大学药学教育体系,改传统学科教育体系为课程模块教育体系,全面引进英方临床药学模块,对其中4门课程进行共同开发(医学基础概论、数理统计、基础化学、基础化学实验)。为各模块设置模块负责人直接与各模块教师对接,定期举行会议,探讨课程体系中的实质性问题,中方定期外派教师赴英方学习,英方定期派出教师来访,为本项目学生授课以及与模块教师进行深度探讨,研究课程体系的授课问题。在此基础上增设思政、体育、高等数学等国情课程和有关中方专业选修课程;充分利用英方先进的教育体系和课程模式,提升临床药学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四、师资队伍方面

临床药学专业对不同层次的教师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与手段,建立教师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不断充实自我,提升教学与科研水平[10]。对参与教学的临床药学专家与医生,则需注意补充教学技巧与方法指导,使他们的实践真知能得到较好的教学表达,着力提升教师的授课及实践教学能力,实行“双导师”制,聘请卫计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的优秀临床药师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现有教师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已达100%;近5年青年教师参加实践培训10余次。

临床药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中方教师到英方学校进行过对口专业课进修及英语培训达29人次,专业教师具有国际化视野,能熟练进行双语教学,整体水平较高。学校每年投入专项经费,用于合作办学项目专业课程教师国内授课能力培训以及出国培训和学习;学校定期选派教师出国进行专业进修和学术交流。中英合作办学项目专业教师中已有10人次赴英国短期学习,形成具有全英文授课能力承担合作办学项目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师资队伍。外方教师方面,均为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包括诺丁汉大学副校长、药学院院长、副院长等知名学者。每年均有4~5名英方教师来我校为本专业学生授课。

五、实践与基地建设方面

临床药学专业和临床药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在大学五年级时,均需进行为期42周的医院实习,其中包括12周药房实习和30周临床实习。目前,天津中医药大学临床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8个,均为卫计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已正式接收实习生。全部实行临床医师与临床药师联合指导的“双导师”制。通过与具有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的三甲医院建立长期毕业生培养机制,加强实践教学,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并不断开发新的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

六、学生就业前景方面

如今的社会对临床药师的需求很大,临床药师的真正岗位只能在临床,培养合格的临床药师成为许多高校的目标。针对临床药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笔者对天津中医药大学大学2020届临床药学专业和临床药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统计:2020年总毕业人数为66人,其中临床药学专业48人,临床药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18人。临床药学专业48人中,有17人考取全国各个学校研究生,包括复旦大学、中南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全国9所高校;26人从事药学相关单位;2人进入医院,1人考取公务员,2人求职中。临床药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13人考取国外或境外研究生,包括英国诺丁汉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英国伦敦大学学院、香港城市大学等知名大学,2人考取中国药科大学,3人从事医药企业工作。4人去了医院,药学相关单位有35人,读研的有16人,医院占总人数的7.3%。

2020届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就业率为96%,升学率为35.4%,出境率为0;临床药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就业率为100%,升学率为83%,出境率为72%。

总之,临床药学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合理用药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临床药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临床药学教育工作者,通过比对天津中医药大学临床药学专业和临床药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在培养目标、学制、培养要求和实现途径、师资队伍、实践与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前景方面中不断探索,以临床药学的工作需要及臨床药师的素质要求为指向,探寻合适新的药学工作模式下的临床药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探讨原有的临床药学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向新的培养模式过渡和转型的可行性路径,为中国临床药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切实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临床药学事业[12]。

参考文献:

[1]封瑞,郭凤,胡慧媛,等.创新创业知识对临床药学学生能力培养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10):844-846.

[2]年华,马明华,顾小燕,等.案例教学模式对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药学质量与效果的探讨[J].中国药师,2015,18(9):1593-1595.

[3]蒋心惠,何丹,袁佩,等.临床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23):86-87.

[4]邱喜龙,李佳圃,崔广智,等.临床药学专业与临床药学(中外合作)专业教育模式的比较与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10(82):143-144.

[5]王桂荣,艾凤伟,汤道权,等.建立新型临床药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7):115-116.

[6]刘春红,朴福实,韩文钊.多种教学法在临床药学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2):290.

[7]梁海珊.药学工作模式转变背景下我国临床药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8]杨建华,柳惠斌,何嘉慧,等.浅谈高等院校临床药学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9):43-44.

[9]谭丽秋,韦锦斌,潘宇政,等.浅谈临床药学本科专业的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7(24):241-242.

[10]胡晋红,王忠壮,石力夫.医院药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6,6(5):329-330.

[11]尹艳君.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分析与评价:基于30所“985工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长沙:湖南大学,2016.

[12]张庆柱,邵伟.我国临床药学教育的现状[J].药学教育,2010,26(5):35-36.

◎编辑 张 慧、

学科专业中药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过程管理

专题实习是培养药学专业人才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专题实习,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檢验学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训练方面的能力;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专题实习分为课题选择、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和答辩四个阶段。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实验设计、操作与观察、记录总结、数据的统计学处理、论文的书面表达,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论文答辩。根据《山东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安排,依据《药学院本科毕业生毕业专题实习规定》和药学院《药学专业毕业实习大纲》的要求,药学院毕业专题实习于大四第二学期开展。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培养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理论和学术素养、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阶段。毕业论文(设计)既是对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检验,也是学生的实践成果,又是学生毕业及获得学位资格的必要条件。为加强毕业论文(设计)过程和目标管理,确保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和质量,2012年山东大学出台《山东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对其提出了新要求。2013年推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综合教务管理系统”,要求自2014届开始,本科生毕业论文纳入教学系统进行管理。

一、指导教师毕业课题的申报

根据教学安排,学院下发应届本科毕业生专题实习课题申报的通知。院内各教研室和校外实习基地,根据要求提出课题申请。要求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或研究人员,中级职称必须拥有博士学位且具有省级以上科研课题的人员,申报课题最多为2项。

药学院目前拥有40个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可以选择在校内实习,也可以选择在校外实习。选择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毕业实习的学生,实行合作导师制,即校内导师为第一导师,校外导师为第二导师。指导教师从本科论文系统中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申请表》。

二、学生毕业课题的申请

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选择申请。指导教师与学生采用双向选择方式确定课题和人选。在校外实习基地或者个人联系的在其他单位实习的学生,需填写《外出实习申请表》,实习单位签字盖章认可。

三、开展实验

专题实习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要对整个毕业专题实习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包括指导学生做好开题报告、论文写作计划、调查研究、文献查阅、实验操作、论文撰写、答辩等各项工作。

在专题实习工作开始后的1~2周内,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安排下,进行开题报告,落实选题的研究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和措施等,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写作计划》、《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根据开题报告、论文写作计划和任务书,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专题实习,开展实验。并按要求,完成论文。

四、毕业论文中期检查

在本科生毕业专题实习进行过半期间,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展情况,检查、监督学生工作情况和工作质量,保证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任务,本科生院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展中期教学检查工作。中期检查的方式是学院检查和专家检查相结合。

1.学院检查。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对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前期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前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学生填写《山东大学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汇报表》。学院检查结束后,学院写出全院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情况说明书,交督导专家小组。

2.督导专家检查。针对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前期的组织管理情况和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开展情况,督导专家对其毕业论文(设计)前期工作检查。各督导组写出各学院中期检查情况报告,交本科生院。

3.本科生院将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情况反馈至学院。学院及时将专家的意见反馈给指导教师和学生。

五、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文献检测

根据教育部关于《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文件精神和规定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学术诚信氛围,杜绝抄袭行为发生,山东大学自2013届开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使用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文献检测。

1.检测方式及数量。检测的毕业论文(设计)由学校随机抽取,比例为毕业生的30%,由学院具体负责进行。检测分初检和复检。学院按照本科生院分配的篇数进行初检,初检不合格的论文(设计)修改后须复检。学院上报初检不合格论文(设计)数量,本科生院分配复检篇数。

2.检测时间及流程。本科生院开通网络检测系统后,根据本学院教学安排,按照要求进行论文(设计)检测。

3.检测标准及要求。检测论文(设计)的文字复制比例在30%以内(含30%)视为合格,超过30%的视为不合格。检测不合格的论文(设计),修改后学校再提供一次复检机会,复检合格后方可参加答辩,复检不合格者,不予答辩。毕业论文(设计)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还将在学生毕业后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检查”中进行,若查到有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的论文(设计),学校将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撤销其学士学位。

六、毕业论文答辩

专题实习结束后,学生要完成《山东大学学生实习报表》,并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1.答辩工作由院答辩委员会组织并主持。答辩委员会由原学位委员会成员及专家5~7人组成,下设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具体负责答辩工作。答辩小组负责向学生公布答辩小组教师名单、学生参加答辩的时间及地点。

2.参加答辩的学生,向答辩小组汇报专题实习工作情况,回答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答辩小组可从几个方面综合考核学生成绩。

3.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及答辩情况等进行评议并确定成绩。

4.毕业论文的总成绩由两部分构成:指导教师评定成绩(40%),答辩成绩(60%)。

5.根据毕业论文的总成绩,确定论文的等级。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

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将成绩上报学院,学生将打印好的两份论文上交院办公室,装订存档。《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和学生的成绩单作为学生在校的成绩凭证,一并存入山东大学档案馆。

七、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检查

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检查是本科教学检查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本科生院根据学校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在本科生毕业后,还会组织学校督导专家对全校所有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质量检查。专家组按照有关评价指标对论文进行检查和评分,并对各学院抽查论文的质量做出总体评价。

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面临一些问题[1]。毕业论文持续时间长达一个学期;学生实习地点分散;相对自由度较大。另外,毕业论文安排在第八学期,學生面临考研、毕业补考、就业等的压力,自身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指导教师投入精力不足以及实验教学条件的限制,都会影响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也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为提高和保障毕业论文的质量,必须建立完善的毕业论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具体的规章制度、建立系统的质量监督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成绩评定方法、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等措施。同时鼓励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提高动手能力和科研水平;强化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规范安全的实验习惯;指导学生选题科学、具体,着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规范毕业论文的撰写,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道德和学术作风[2]。

九、结语

通过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和暑期学校开放实验的实践,药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3,4],为毕业专题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了坚实的科研和实验基础。药学院在本科生论文的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学校和学院的有关规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自2010年以来,药学院共获得山东大学优秀学士论文21篇,获得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5篇。药学院将继续完善毕业教学环节的质量监督和保障体系,加强毕业专题实习的过程管理,不断提高毕业论文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志勇,张胜涛,陈昌国,等.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7,(5):98-101.

[2]何炜,路丽华,辛春燕,等.初探怎样抓好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1):52-54.

[3]张泰松,邵伟,郝国祥,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药学教育,2012,28(2):55-57.

[4]张泰松,邵伟,帅翔.暑期学校开放实验的实践与探索[J].药学教育,2010,26(4):59-61.

学科专业中药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药制药工程专业 常见问题 完善对策

中药制药工程专业是中药学、生物学、工程学以及化学的交叉融合,是一种通过学科渗透而形成的交叉性学科。中药制药工程专业是培养学生掌握药理学、药剂、中药分析与制药工程等新药研发理论的专业课程,要求学生要具有专业的药物制备、质量评价、药物有效性以及安全性评价等能力。在中药制药工程专业教学中要掌握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思路,重视技术方法的分析,要培养学生具有高水准的专业技能。

1 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存在的常见问题

在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发展过程中,要了解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发展现状,根据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综合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发展趋势,分析市场经济以及发展特征,探究科学合理的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发展模式,才可以推动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持续发展。

1.1 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问题

在工业化高速发展过程中,制药行业体现在环境、能源以及原材料等各个领域中均有难点、热点,这无疑对制药工程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在制药工程专业中要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1.2 合作企业选择问题

选择合适的企业是保障教学计划开展的重要环节,在进行企业选择过程中,要综合社会责任感、企业文化、生产规模以及生产技术、设备、高校合作育人等内容,综合其一般的实践能力与条件,选择具有专业能力的企业共同合作。

1.3 教学内容改革

中药制药工艺学是制药工程中较为关键的内容,是研究中药生产制备工艺原理以及质量控制的专业学科。在今后发展中实现科学中药工业发展是关键内容。而分析现有的中药制药工程专业模式可以发现其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课程结构仍具有一定的优化空间,从整体上来说对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对于理论研究关注度较高。

1.4 教师转型发展

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发展中师资队伍建设是重要内容。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存在的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轻应用与实践,重视学术研究的问题,为了提升中药制药工程的专业性,实现产业化发展,就要培养集知识、技术以及职业素养综合能力为一身的专业技术应用人才,教师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提高实践能力,强化队伍建设。

1.5 专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

在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发展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专业课程系统建设。课程系统建设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中药制药工程专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是提升中药制药工程专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与关键。

2 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中药制药工程要重视专业建设,培养人才队伍,明确目标、优化课程,综合市场发展规律与特征合理开展,这样才可以真正的推动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持续发展。

2.1 构建“双师型”教师模式,增强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实践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构建快速、专业发展的教师队伍,在实践中要综合实际状况,强化管理,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管理。

第一,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实践,在学习中要组织学习生产技术,参与企业中各项科研项目的教育,进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第二,完善“双师型”教师待遇,要鼓励教师行业发展,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第三,聘请专业兼职教师,通过行业中实践专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开展试验,要通过第二课堂、课外素质拓展活动等方式,传递行业中新的信息、技术以及理念,进而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同时,学校要根据教学要求与任务,公开招聘专业的工程技术带头人,通过行业专家组织开展专业的指导委员会,指导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建设,拓展建设思路与视野。

2.2 明确目标,优化课程

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发展过程中要具有明确的目标,优化课程,强化课程改革。

第一,分析制药企业以及工程专业需求状况,探究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市场规律特征,制定完善的现代化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发展方向,分析中药现代化发展特征,培养生产、开发以及质量控制、分析的专业人才。

第二,明确专业课程流程,彰显特色课程内容,为地方服务奠定基础。在实践中要优化课程建设,基于课程系统制定完善的培养模式与课程内容。要根据高校实际状况,设置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与实践课。

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发展中应具有一定时代意识,在实践中积极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探究合理的、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在实践中要组织开展各种具有时间价值与意义的校验活动,重视教学评价,构建完善的、客观的评价系统,综合学生座谈会等状况了解学生的具体状况,根据实际状况及时调整课程,进而提升中药制药工程专业教学质量。

2.3 做实创新创业教育

根据教育部的意见与要求,要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精神与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时代发展背景之下,要鼓励学生自主创新,综合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特征,拓展范围,重视案例沟通交流,通过行业案例讲座等方式,综合创新创业以及中藥制药工程专业教育,从根本上转化工作内容,全面推进落实,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2.4 促进成果转化,提升教学质量

中药制药工程专业教育与科研成果转化是相辅相成的,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转化是提升中药制药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重点。在中药制药工程专业教学中,重视科研成果转化,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活动内容,也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进而在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中药制药工程要根据时代发展趋势,制定完善的校企合作平台,鼓励教师在制药企业以及实践基地支持之下,分析企业以及市场需求,要通过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的建设,促进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服务提供支持,进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样才可以促进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发展,增强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影响力。

3 结语

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借鉴先进的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探索与学校发展吻合、符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模式。明确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发展定位,根据实际状况配置完善的人才匹配模式,基于中药企业作为实践平台,要设置多层次、系统化的专业课程,强化特色课程的挖掘,重视教学改革与科研发展,这样才可以真正推动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瑞源,路新卫,唐中坤.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化工原理》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广州化工,2017,45(17):172-173.

[2] 张慧,童胜强,程冬萍,等.以成果为导向培养中药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模式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4):6-7.

[3] 刘瑞源.医学院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J].广东化工,2016,43(15):255,267.

上一篇:反思性中学英语论文范文下一篇:混凝土工程质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