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下的农业经济论文范文

2023-10-01

现代农业下的农业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多机遇,可以提升农业发展的现代化与机械化水平,调整和完善农业结构,推广农业新技术与新工艺。然而,农业经济建设中仍存在较多问題,主要表现在农业种植、新技术推广、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为了处理好上述问题,应提出乡村振兴发展目标,注重农业经济建设,应用科学的改善措施,提升农业种植现代化与机械化水平,实现长久稳定发展目标。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经济;机遇;发展策略

乡村振兴背景下,为了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将农业经济建设作为入手点,全面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以此带动农村地区产业发展。同时,转变乡村原有面貌,确保生态环境满足生存要求,全面增加农民群众经济收入。为了全面实现乡村经济振兴发展,基于供给侧改革,注重地区产品结构优化,建设高效农业发展模式。

1鄉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1.1现代化与机械化推进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源动力,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加强农业生产力,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发展进程,同时为现代农业建设与发展奠定基础。为了优化整合农业产业结构,应当加大农业机械、生产技术推广力度,以此提升农业经济水平,转变农业生产模式[1]。

1.2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了实现农业经济建设现代化发展,必须全面提升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同时注重产业结构优化整合,以此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全面加强农业生产力。注重现代化农业生产效果加强,提升农业经济水平。

1.3注重推广新技术与新工艺

在长期发展中,由于农业技术理念落后,相应影响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基于乡村振兴理念,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技术,深入践行现代发展路径。所以,大力推行农业新技术、新工艺,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实现农业经济转型发展,从根本上促进农业经济创新发展[2]。

2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

2.1现代化、机械化水平低

为了加强农业经济建设效果,必须推行和应用农业机械,实现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发展。目前,农业机械化推广范围广,然而现存问题比较多,如未及时建立农业机械化推广机制、重视度较低、机械成本过高等。少数农业机械推广人员综合技能不足,缺乏责任意识,对农业现代化、机械化进程要素影响较大。

2.2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整合势在必行。实行乡村振兴战略,能够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我国多数地区面临农业产业结构滞后化、单一化发展,在优化整合操作时未联合地区实际情况,因此,对农业经济发展效果影响比较大。同时,农业机械推行力度不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对农业经济产业结构整合限制比较大。

2.3新技术、新工艺推广不足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生产现代化技术、工艺推广不到位,无法实现农业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无法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品质。为了弥补农业发展不足,必须按照地区实际情况、农业种植养殖需求,合理应用新型技术与工艺措施,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4居民综合素质不高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群众自身认知与技能素养受到较大影响,有利于农民群众增强环境优化与保护意识,促进农村建设、农业经济发展。然而,多数地区农民综合素质水平低下,未掌握农业机械操作方法,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等,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比较大。

3乡村振兴下的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3.1开发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工艺

按照乡村振兴背景,推广和应用农业种植新型技术方法,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大力推进农业新科技、新工艺,确保农民掌握和了解农民种植新技术,转变农民生产理念,实现长久稳定发展目标。注重提升农民农业种植科技、工艺方法,组织农户参与专业指导,可以加强农户间交流沟通,扩大农业种植新技术、新工艺使用范围。

3.2提升农民素质能力,注重生态环保

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全面提升农民素质能力,掌握农业设备操作法,熟练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内容。为了加强人员思想认知,应当制定标准化教育培训机制,通过讲座、技术交流等方式,确保农民积极参与到教育与培训中,掌握农业现代种植技术,全面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同时可以提升农业现代化种植水平,凸显出各新媒体功能,实现农业经济现代发展,积极宣传乡村振兴目标。农民注重提升学习自觉性,全面掌握农业种植技术、现代化操控能力,加大农业种植工作效果。推广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减少化肥与农药使用量,科学处理生活垃圾,强化环保思想,防止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为农业经济建设奠定基础[3]。

3.3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建设乡村特色

现阶段,我国多数农村地区注重转变思想状态,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然而在实际发展期间,由于产业链不完善,自身条件弱等,对农业产业发展影响较大。基于以上方面,按照乡村振兴视角,注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建设全产业链,实现集群化发展,同时扩大产业建设规模。乡村干部帮助个体经营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力度,实行“三园三区一位”发展,从根本上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例如物流、营销、加工与生产等,全面加强农业发展竞争力,还可以实现效益发展。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必须加强新农村建设。在规划期间,金融机构研发金融产品,按照农村建设要求,对产品种类予以创新,从根本上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农村地区不仅种植农作物,还具备独特生态旅游资源。所以,本地政府联合金融机构,制定旅游贷款产品,实现文化项目建设发展,开设农家体验馆、室外探险、采摘园等旅游项目。注重推广乡村旅游行业发展,全面改善新农村建设面貌。

3.4注重信息化建设,支持经济发展

1)注重建设基础设施,全面实现农业数字化发展。按照实际发展需求,添加信息化产品,同时组织各类培训活动,帮助农民出售产品,掌握互联网营销模式要点与特色,以此加强销售效果。2)注重总体式发展,建设高性能政务信息、商务信息系统,确保数字资源应用合理性。注重本地经济信息开发,加强市场风险防范机制,实现数字化建设发展。部分地区农作物具备地方特色,然而生产量比较少,无法达到理想化营销效果。对于该类产品,政府应集中农产品相关信息,并且与地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数据信息发布到信息系统上,定期组织股东大会,为用户分析本月产品销售与用户反映。通过此种方式,可以扩大营销规模,提升农民收入水平,集中各地区分散的生产资源,全面提升生产发展完整性[4]。

4结语

为了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农民群众经济效益,改善生活质量,必须深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针对常见问题,提出科学化策略方法,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新技术与新工艺,加快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发展进度,提升农户素养能力,从根本上推进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彪,刘飞.乡村振兴下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SWOT分析:以四川省达州市为例[J].现代化农业,2021(04):45-48.

[2]徐佳旭.乡村振兴视角下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研究:后疫情时代智慧化服务模式构建[J].北方经贸,2021(03):13-17.

[3]张红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推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學版),2021(04):40-42.

[4]张晓娇,王利波,丁春雨,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绿色农业发展路径探析:以榆树市、德惠市、扶余市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21(06):219-221.

[5]王静书.农业教育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及战略研究:评《经济新常态下破解“三农”难题新思路》[J].灌溉排水学报,2021,40(03):157.

现代农业下的农业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明確玉米秸秆生物炭对天人菊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和根际真菌群落等环境因子变化规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提高玉米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盆栽天人菊土壤中分别施入20、40、60和80 g/kg的玉米秸秆生物炭,以不添加玉米秸秆生物炭处理为对照(CK),于盛花期测定各处理天人菊根际土壤的速效养分(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和脲酶活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并分析玉米秸秆生物炭作用下天人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间的相关性。【结果】与CK相比,土壤中施入20~60 g/kg玉米秸秆生物炭可显著提高天人菊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P<0.05,下同),极显著提高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P<0.01,下同);在土壤酶活性方面,土壤中施入20~80 g/kg玉米秸秆生物炭对CA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施入40 g/kg玉米秸秆生物炭极显著提高脲酶活性,但施入量达80 g/kg时极显著降低脲酶活性。即玉米秸秆生物炭能有效改变天人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且以施入40 g/kg的效果最佳。施入玉米秸秆生物炭能调控天人菊根际土壤的真菌群落结构,也是以施入40 g/kg的真菌物种相对丰度较高,生物炭作用效果最明显。在门分类水平上,各玉米秸秆生物炭处理天人菊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中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绝对优势菌门,其次是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和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在科分类水平上,优势菌科为子囊菌门的6个科[毛壳菌科(Chaetomiaceae)、小囊菌科(Microascaceae)、丛赤壳科(Nectriaceae)、毛球壳科(Lasiosphaeriaceae)、子囊菌科(Ascomycoceae)和毛孢壳科(Coniochaetaceae)]及接合菌门的被孢霉科(Mortierellaceae),且毛壳菌科、小囊菌科、从赤壳科、子囊菌科、被孢霉科及毛孢壳科等6个根际土壤优势菌科均表现为各玉米秸秆生物炭处理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CK。天人菊根际土壤理化特性指标与子囊菌门和接合菌门及子囊菌科、被孢霉科和毛孢壳科的相对丰度密切相关。【结论】玉米秸秆生物炭可活化天人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改变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进而提高土壤肥力,其中以施入40 g/kg玉米秸秆生物炭的作用效果最佳,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玉米秸秆生物炭;天人菊;根际土壤;真菌丰度

Effects of corn stalk biochar on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fung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rhizosphere of

Gaillardia pulchella Foug.

YAO Tong, HU Xiao-long, JIA Yong-hong*, ZHANG Fu-r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109, China)

Key words: corn stalk biochar; Gaillardia pulchella Foug.; rhizosphere soil; fungi abundance

Foundation item: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Inner Mongolia(2019MS03018);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eam Project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7CXTD01)

0 引言

【研究意义】天人菊(Gaillardia pulchella Foug.)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花期长且生性强韧,具有耐风、抗潮及耐旱的特性,是我国北方干旱区常用的绿化和防风固沙植物(邱玲玉,2010);然而土壤生产力低下会严重影响天人菊的生长发育,进而制约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秸秆生物炭能有效提升土壤肥力,促进逆境环境胁迫下的作物生长(赵君等,2019)。生物炭丰富的表面积、发达的孔隙结构和官能团可有效改善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营养元素及水分含量等理化性质(张乾等,2019),有利于维持微生物活性平衡,提高微生物参数评价土壤的质量(唐行灿和陈金林,2018)。内蒙古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之一,秸秆资源丰富,仅2018年的玉米秸秆产量就达4488.75万t,但因秸秆供求错配等原因导致大量玉米秸秆被随意置弃或焚烧,其利用率极低(红霞和刘春艳,2020),而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及资源浪费。因此,开展玉米秸秆生物炭在园林植物的应用研究,并了解生物炭与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植物生长的相互作用机制,对提高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生物炭的施用可减少土壤中养分流失及污染物在作物根际区的迁移,提高养分利用率(桂利权等,2020)。张祥等(2013)研究表明,生物炭作用于红壤和黄棕壤时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的含量,且随着生物炭量的增加其养分含量也随之增加。王雪玉等(2018)研究表明,施用20~60 t/ha的生物炭可提高温室黄瓜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及细菌结构,其中生物炭施用量在20 t/ha时的调控效果最优。陈芳等(2019)通过研究秸秆炭、谷壳炭和木炭对水稻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显示,秸秆炭施用量为20 t/ha、谷壳炭施用量为40 t/ha时,土壤中的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总养分含量明显增加,干物质量和产量达最高值。王智慧等(2019)研究发现,生物炭对半干旱地区草甸土壤的养分及酶活性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王娟和黄成真(2020)研究报道,生物炭可降低土壤的容重,抑制水分蒸发,并改变土壤的物理结构。杨彩迪等(2020)研究指出,添加生物炭可促进酸性土壤有机质的提高,有效改良酸性土壤,从而提高作物产量。此外,生物炭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代谢能力及其活性(葛成军等,2012)。邓建强等(2018)对山地黄棕土壤改良的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生物炭可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且以10~30 t/ha的添加量效果最佳。黄修梅等(2019)研究表明,添加20 t/ha的生物炭可增加马铃薯根际土壤子囊菌门相对丰度,而降低担子菌门中子囊菌科和粪壳菌科及粪壳菌目的相对丰度。【本研究切入点】生物炭与土壤养分的耦合关系受生物炭、土壤及植物性状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有关生物炭影响作物土壤养分和微生物菌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田试验(唐行灿和陈金林,2018),而利用玉米秸秆生物炭调控盆栽天人菊土壤养分及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的研究鲜见报道。【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将玉米秸秆生物炭拌入天人菊盆栽土壤中,探讨玉米秸秆生物炭对天人菊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和根际真菌群落等环境因子变化规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提高玉米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玉米秸秆生物炭购自辽宁金和福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由玉米秸秆在400 ℃下于半封闭炭化炉内缺氧燃烧8 h制备而得,其主要技术指标:碱解氮159.2 mg/kg,速效磷394.2 mg/kg,速效钾784.0 mg/kg,有机质925.7 g/kg,pH 9.04,C/N比值67.03%。天人菊幼苗由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供试土壤类型为沙壤土,其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40.5、155.4和57.6 mg/kg,有机质含量为28.4 g/kg。

1. 2 试验方法

天人菊的盆栽试验于2019年4—6月在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园区基地日光温室开展,共设4个生物炭处理(T1~T4),分别在供试土壤中添加20、40、60和80 g/kg生物炭,搅拌均匀;以不添加生物炭处理为对照(CK)。待新购入的天人菊幼苗稳定7 d后,从中选取长势基本相同的幼苗,每处理30株,定植于直径18 cm、高18 cm的营养钵中,每隔5 d浇水1次,保持通风,设3个重复。

1. 3 指标测定

天人菊定植后,每处理随机选取5盆,测定定植后20 d(盛花期)根际土壤的速效养分(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和脲酶活性。速效磷含量采用钼锑抗比色法进行测定,速效钾含量采用火焰光度计法进行测定,碱解氮含量采用碱解扩散法进行测定,有机质含量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进行测定,CAT及脲酶活性分别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和奈氏比色法进行测定。同时以抖落法采集根际土壤,将花盆侧切取出完整的植株及根系土球,抖落去除大块土壤及杂质后,将5盆天人菊混合根系土密封并超低温(-80 ℃)保存备用。采用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遵循Illumina测序儀构建文库,以ITS2为目标区域进行引物设计。以DNA为模板,通过Phusion酶扩增25~35个循环,PCR反应体系25.0 ?L,完成一轮PCR扩增后,在正、反向引物两端利用不同的BarCod对多个上机样本进行区分。PCR扩增产物以Beads进行纯化,然后使用AxyPrepTM Mag PCR Normalizer进行数据归一化处理,将构建好的文库上样至cBots或簇生成系统,用于簇生成及MiSeq测序;根据Overlap关系进行合并、拼接、过滤及Q20和Q30质控分析,对最终获得的Clean数据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及不同微生物丰度分析。

1. 4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10和SPSS 19.0进行整理分析,并以RDP数据库(11.9版)进行真菌物种分类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天人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于天人菊盛花期采集不同处理的根际土壤样本,分析玉米秸秆生物炭对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由表1可知,T1、T2、T3和T4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较CK分别提高31.62%、38.99%、36.19%和28.23%,除T4处理外,其他3个玉米秸秆生物炭处理均显著高于CK(P<0.05,下同);4个玉米秸秆生物炭处理的速效钾含量均极显著高于CK(P<0.01,下同),较CK分别提高58.83%、59.56%、75.78%和152.09%;而碱解氮含量较CK分别提高20.15%、29.52%、19.96%和4.75%,其中T1、T2和T3处理均极显著高于CK。T1~T4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极显著高于CK,分别较CK提高37.49%、44.24%、36.05%和34.55%。在CAT活性方面,T1、T2、T3和T4处理与CK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下同);在脲酶活性方面,T1和T3处理与CK间无显著差异,T2处理较CK极显著提高19.51%,而T4处理较CK显著降低14.02%。由此可知,玉米秸秆生物炭能有效改变天人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且以T2处理的效果最佳。

2. 2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天人菊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图1为天人菊盛花期不同玉米秸秆生物炭处理下其土壤真菌物种进化关系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系统发育进化树的组成包括节点(分类学单元)、分支(微生物)和文字,其中,节点表示相对丰度高低,分支表示各分类单元间的关系,系统发育进化树环形部分的文字表示分类等级,由内到外依次增加;红色区域表示真菌相对丰度较高,绿色区域表示真菌相对丰度较低。由图1可知,T1、T2和T3处理被红色覆盖的区域面积相对较大,且明显大于CK,说明施入玉米秸秆生物炭能调控天人菊根际土壤的真菌群落结构。其中,T2处理由内到外被红色覆盖区域面积最大,即真菌物种相对丰度较高,生物炭作用效果最明显。T4处理与CK间无明显差异。

在门分类水平上,各玉米秸秆生物炭处理天人菊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中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绝对优势菌门,占菌群物种总数的85.63%(表2);其次是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和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分别占菌群物种总数的7.82%、5.54%、1.83%和1.23%。根际土壤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在不同玉米秸秆生物炭处理间也存在明显差异,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接合菌门、壶菌门及球囊菌门在T2和T3处理中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CK,且均以T2处理的相对丰度最高;在T1和T4处理的根际土壤优势菌门中,壶菌门的相对丰度反而低于CK。

在科分类水平上,各玉米秸秆生物炭处理天人菊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中的优势菌科为子囊菌门的6个科[毛壳菌科(Chaetomiaceae)、小囊菌科(Microascaceae)、丛赤壳科(Nectriaceae)、毛球壳科(Lasiosphaeriaceae)、子囊菌科(Ascomycoceae)和毛孢壳科(Coniochaetaceae)]及接合菌门的被孢霉科(Mortierellaceae),分别占菌群物种总数的18.92%、8.61%、3.13%、4.31%、2.80%、1.72%和1.50%(表3)。在毛壳菌科、小囊菌科、从赤壳科、子囊菌科、被孢霉科及毛孢壳科等6个根际土壤优势菌科中,均表现为各玉米秸秆生物炭处理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CK,且也是以T2处理的相对丰度最高。

2. 3 天人菊根际土壤养分与真菌群落结构的相关分析结果

由表4可知,在门分类水平上,天人菊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中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接合菌门和球囊菌门占菌群物种总数的比例与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机质含量、CAT活性及脲酶活性均呈正相关,壶菌门占菌群物种总数的比例除了与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呈负相关外,与其他土壤理化性质指标也呈正相关。其中,子囊菌门占菌群物种总数的比例与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碱解氮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接合菌门占菌群物种总数的比例与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科分类水平上,天人菊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中毛壳菌科、小囊菌科、丛赤壳科和子囊菌科占菌群物种总数的比例与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机质含量、CAT活性及脲酶活性均呈正相关,其中,子囊菌科占菌群物种总数的比例与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及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被孢霉科占菌群物种总数的比例与根际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毛孢壳科占菌群物种总数的比例与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3 讨论

生物炭发达的孔隙结构会直接影响和改变土壤理化性状,间接增加微生物活性,进而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李亚娇等,2019)。在本研究中,施用玉米秸秆生物炭后,天人菊从生长期到开花期其根际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生物炭作用于烤烟(李小磊等,2019)、葡萄(何秀峰等,2020)和水稻(黄雁飞等,2020)的效果一致。究其原因:一是生物炭通过其较大表面积和多孔结构降低土壤养分的淋溶损失;二是土壤对富含矿物质元素的生物炭产生营养吸附效果。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增加可能还与生物炭调控微生物环境而加速解磷菌和解钾菌生长,最终实现磷和钾元素从无效形式向有效形式转化相关。利用生物炭抑制反硝化反应,降低有机质矿化速率也是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隨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速效磷、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可能是生物炭施用量过多,其微小颗粒会侵入土壤毛管孔隙,形成阻塞而导致可利用毛管孔隙数量下降(赵君等,2019),最终抑制土壤养分吸收。本研究结果表明,天人菊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随着玉米秸秆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呈直线上升,与王宁等(2016)的研究结果一致,是由于沙土的基础养分只有57.6 mg/kg,属于国家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中的养分缺乏级别(50~100 mg/kg),生物炭的增加能促进速效钾在土壤中的生物转化率而提高其含量。

葛成军,邓惠,俞花美,贺建雄. 2012. 生物质炭对土壤—作物系统的影响及其在热带地区的应用[J]. 广东农业科学,39(4):56-59.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12.04. 050. [Ge C J,Deng H,Yu H M,He J X. 2012. Effects of biochar on soil fertility and it’s application technology in the tropics[J].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39(4):56-59.]

桂利权,张永利,王烨军. 2020. 生物炭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16):136-139. 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0.16.085. [Gui L Q,Zhang Y L,Wang Y J. 2020. Research advance on effects of biochar on soil fertility and crop?s yield and quality[J].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16):136-139.]

何秀峰,赵丰云,于坤,杨湘,王军武,郁松林. 2020. 生物炭对葡萄幼苗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6):19-26. doi:10.11838/sfsc.1673- 6257.19450. [He X F,Zhao F Y,Yu K,Yang X,Wang J W,Yu S L. 2020. Effect of biochar on nutrient,enzyme activities and microbial diversity of rhizosphere soil of grape seedlings[J]. Soil and Fertilizer Sciences in China,(6):19-26.]

红霞,刘春艳. 2020. 内蒙古秸秆饲料化利用特征、困境与政策建议[J]. 中国农机化学报,41(12):84-89. doi:10.13733/j.jcam.issn.2095-5553.2020.12.015. [Hong X,Liu C Y. 2020. Characteristics,predicament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f straw feed utilization in Inner Mongolia[J].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41(12):84-89.]

胡华英,殷丹阳,曹升,张虹,周垂帆,何宗明. 2019. 生物炭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细菌性质的影响[J]. 生态学报,39(11):4138-4148. doi:10.5846/stxb201811152473. [Hu H Y,Yin D Y,Cao S,Zhang H,Zhou C F,He Z M. 2019. Effects of biochar on soil nutrient,enzyme activity,and bacterial properties of Chinese fir plantation[J]. Acta Ecologica Sinica,39(11):4138-4148.]

黄修梅,李明,戎素萍,胡云,杨进,张艳彦. 2019. 生物炭添加对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蔬菜,(1):51-56. [Huang X M,Li M,Rong S P,Hu Y,Yang J,Zhang Y Y. 2019. Effects of biochar addition on fungi diversity of potato rhizosphere soil and yield of potato[J]. China Vegetables,(1):51-56.]

黄雁飞,陈桂芬,熊柳梅,刘斌,刘永贤,黄玉溢,唐其展. 2020. 不同秸秆生物炭对水稻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51(9):2113-2119. doi:10.3969/j.issn. 2095-1191.2020.09.008. [Huang Y F,Chen G F,Xiong L M,Liu B,Liu Y X,Huang Y Y,Tang Q Z. 2020. Effects of different straw biochars on rice growth and soil nu-trients[J]. 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e,51(9):2113-2119.]

江賾伟,杨士红,李育华,丁洁,孙潇. 2019. 生物炭施用对节水灌溉稻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节水灌溉,(5):57-62. doi:10.3969/j.issn.1007-4929.2019.05.012. [Jiang Z W,Yang S H,Li Y H,Ding J,Sun X. 2019. Effects of biochar application on soil enzyme activities of paddy fields under water-saving irrigation[J]. Water Saving Irrigation,(5):57-62.]

姜海燕,闫伟,李晓彤,樊永军. 2010. 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J]. 西北林学院学报,25(2):100-103. [Jiang H Y,Yan W,Li X T,Fan Y J. 2010.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soil fungi in Larix gmelinii forest[J]. 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25(2):100-103.]

李发虎,李明,刘金泉,胡云,张清梅,赵恒栋. 2017. 生物炭对温室黄瓜根际土壤真菌丰度和根系生长的影响[J]. 农业机械学报,48(4):265-270. doi:10.6041/j.issn.1000-1298. 2017.04.034. [Li F H,Li M,Liu J Q,Hu Y,Zhang Q M,Zhao H D. 2017. Effect of biochar on fungal abundance of rhizosphere soil and cucumber root growth in greenhouse[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48(4):265-270.]

李红宇,张巩亮,范名宇,郑桂萍,吕艳东. 2020. 生物炭连续还田对苏打盐碱水稻土养分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34(6):345-351. doi:10.13870/j.cnki.stbcxb.2020.06.048. [Li H Y,Zhang G L,Fan M Y,Zheng G P,Lü Y D. 2020. Effects of continuous biochar retur-ning on nutrients of soda saline-alkali paddy soil and fungal community structure[J].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34(6):345-351.]

李明,胡云,黄修梅,张清梅,尹春. 2016. 生物炭对设施黄瓜根际土壤养分和菌群的影响[J]. 农业机械学报,47(11):172-178. doi:10.6041/j.issn.1000-1298.2016.11.023. [Li M,Hu Y,Huang X M,Zhang Q M,Yin C. 2016. Effect of biological carbon on nutrient and bacterial communities of rhizosphere soil of facility cucumber[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47(11):172-178.]

李小磊,李影,姜桂英,劉芳,刘世亮,赵云锋,龙潜,董士刚. 2019. 生物炭配施有机菌肥对豫中植烟土壤氮素迁移特征的影响[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53(4):621-629. doi:10.16445/j.cnki.1000-2340.2019.04.018. [Li X L,Li Y,Jiang G Y,Liu F,Liu S L,Zhao Y F,Long Q,Dong S G. 2019. The nitrogen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in tobacco planting soil under biochar combined with organic-bio-bacteria-fertilizer in central Henan[J].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53(4):621-629.]

李亚娇,林星辰,李家科,蒋春博. 2019. 生物炭作为土壤/填料改良剂的应用研究进展[J]. 应用化工,48(11):2688-2693. doi:10.3969/j.issn.1671-3206.2019.11.036. [Li Y J,Lin X C,Li J K,Jiang C B. 2019. Application research progress of biochar as soil/filler conditioners[J]. Applied Chemical Industry,48(11):2688-2693.]

林刚云,肖健,吴银秀,黄小丹,杨尚东,屈达才. 2020. 秸秆覆盖还田对桑园土壤生物学性状及其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51(10):2339-2347. doi:10.3969/j.issn.2095-1191.2020.10.004. [Lin G Y,Xiao J,Wu Y X,Huang X D,Yang S D,Qu D C. 2020. Effects of straw mulching on soil biological properties and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mulberry plantation[J]. 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e,51(10):2339-2347.]

刘洋,黄懿梅,曾全超. 2016.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研究[J]. 环境科学,37(10):3931-3938. doi:10.13227/j.hjkx.2016.10.035. [Liu Y,Huang Y M,Zeng Q C. 2016.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under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in the loess plateau[J]. Environmental Science,37(10):3931-3938.]

邱玲玉. 2010. 天人菊无性系建立的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12):1-4. doi:10.3969/j.issn.1002-2767.2010.12.001. [Qiu L Y. 2010. Study of establishment of asexual line for Gaillardia pulchella[J].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12):1-4.]

唐行燦,陈金林. 2018. 生物炭对土壤理化和微生物性质影响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37(1):192-199. doi:10.14108/j.cnki.1008-8873.2018.01.026. [Tang X C,Chen J L. 2018. Review of effect of biochar on soil physi-chemical and microbial properties[J]. Ecological Science,37(1):192-199.]

王娟,黄成真. 2020. 生物炭对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进展[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31(3):246-253. doi:10.11705/j.issn. 1672-643X.2020.03.36. [Wang J,Huang C Z. 2020. Research process of soil amelioration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biochars[J].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 Water Engineering,31(3):246-253.]

王宁,焦晓燕,武爱莲,王劲松,董二伟,郭珺,丁玉川,王立革. 2016. 生物炭对土壤磷、钾养分影响研究进展[J]. 山西农业科学,44(9):1402-1405. doi:10.3969/j.issn.1002-2481.2016.09.42. [Wang N,Jiao X Y,Wu A L,Wang J S,Dong E W,Guo J,Ding Y C,Wang L G. 2016.  Research advances on effects of biochar application on soil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J]. 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44(9):1402-1405.]

王雪玉,刘金泉,胡云,李发虎,王润莲,王学峰,李明. 2018. 生物炭对黄瓜根际土壤细菌丰度、速效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 核农学报,32(2):370-376. doi:10.11869/j.issn.100-8551.2018.02.0370. [Wang X Y,Liu J Q,Hu Y,Li F H,Wang R L,Wang X F,Li M. 2018. Effects of biochar on microorganism,nutrient content and enzyme activity in cucumber rhizosphere soil[J].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32(2):370-376.]

王智慧,殷大伟,王洪义,赵长江,李佐同. 2019. 生物炭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东北农业科学,44(3):14-19. doi: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3. 005. [Wang Z H,Yin D W,Wang H Y,Zhao C J,Li Z T. 2019. Effects of different amounts of biochar applied on soil nutrient,soil enzyme activity and maize yield[J].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Sciences,44(3):14-19.]

许云翔,何莉莉,刘玉学,吕豪豪,汪玉瑛,陈金媛,杨生茂. 2019. 施用生物炭6年后对稻田土壤酶活性及肥力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30(4):1110-1118. doi:10.13287/j.1001-9332.201904.002. [Xu Y X,He L L,Liu Y X,Lü H H,Wang Y Y,Chen J Y,Yang S M. 2019. Effects of biochar addition on enzyme activity and fertility in paddy soil after six years[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30(4): 1110-1118.]

杨彩迪,宗玉统,卢升高. 2020. 不同生物炭对酸性农田土壤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动态影响[J]. 环境科学,41(4):1914-1920. doi:10.13227/j.hjkx.201910102. [Yang C D,Zong Y T,Lu S G. 2020. Dynamic effects of different biochars on soil properties and crop yield of acid farmland[J]. Environmental Science,41(4):1914-1920.]

张乾,李金升,赵天赐,杨晓蒙,王堃,刘克思. 2019. 生物炭对土壤的影响及在草地生态系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草地学报,27(2):279-284. doi:10.11733/j.issn.1007-0435. 2019.02.001. [Zhang Q,Li J S,Zhao T C,Yang X M,Wang K,Liu K S. 2019.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effect of biochar on soi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grassland ecosystem[J]. Acta Agrestia Sinica,27(2):279-284.]

张祥,王典,姜存仓,朱盼,雷晶,彭抒昂. 2013. 生物炭对我国南方红壤和黄棕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1(8):979-984. doi:10.3724/SP.J.1011.2013.009 79. [Zhang X,Wang D,Jiang C C,Zhu P,Lei J,Peng S A. 2013. Effect of biochar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red and yellow brown soils in the south China region[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21(8):979-984.]

趙君,姚彤,李明,杨进. 2019. 生物炭对干旱胁迫下蓝盆花生长及根际土壤真菌丰度的影响[J]. 北方园艺,(14):93-99. doi:10.11937/bfyy.20184592. [Zhao J,Yao T,Li M,Yang J. 2019. Effects of biochar on the growth of blue potted flowers and the fungal abundance of rhizosphere soil under drought stress[J]. Northern Horticulture,(14):93-99.]

Carney K M,Matson P A. 2005. Plant communities,soil microorganisms,and soil carbon cycling:Does altering the world belowground matter to ecosystem functioning? [J]. Ecosystems,8:928-940. doi:10.1007/s10021-005-0047-0.]

Curran H J,Fischer S L,Dryer F L. 2000. The reaction kine-tics of dimethyl ether. II:Low-temperature oxidation in flow reacto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emical Kine-tics,32(12):741-759. doi:10.1002/1097-4601(2000)32:12<741::AID-KIN2>3.0. CO;2-9.

Doran J W,Zeiss M R. 2000. Soil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Managing the biotic component of soil quality[J]. Applied Soil Ecology,15(1):3-11. doi:10.1016/S0929-1393(00)00067-6.

Zhu X M,Chen B L,Zhu L Z,Xing B S. 2017.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biochar-microbe interactions in soil improvement and pollution remediation:A review[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227:98-115. doi:10.1016/j.envpol. 2017.04.032.

(责任编辑 兰宗宝)

现代农业下的农业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农民主体性的增强,土地流转中农民利益的维护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本文从农民的视角分析了制约土地流转的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了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农民利益

近年来,土地流转一直是学术界和政府相关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学者们分别对土地流转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农民主体性的增强,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如何维护农民的利益,降低土地流转的风险,最终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既是新时期的鲜明特征,更是每一位研究者都应深思的问题。因此,高度关注、有效保护农民的土地权利,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意义

1.1 有利于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流转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要达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必须使土地要素在市场条件下形成对经营者的选择机制,即土地流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通过连片规模开发优质、高效的新产品,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1.2 有利于要素流动,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土地流转的实质就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移,让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不仅在农户之间,也可以在城乡之间进行转移。通过流转促进要素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城市工商实体等集中,通过发展现代化农业,把科学技术融入农业发展中,促使农业与高科技、农业与加工业、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通过农业示范园区、农业观光园、农业旅游生态园的兴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使农业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1.3 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农民将土地租赁给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获取了租金收益,为其向其他行业转移或直接进入城市打工提供了基本的资金支持,增强了农民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就业的信心。

2 农民视角下制约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分析

2.1 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认识模糊

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模糊,存在误区,担心土地转包出去以后,自己丧失了土地经营权,没有了最低生活保障,因此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后,宁愿土地荒芜也不愿意转包出去。即使有转包意愿,也因面积小,无法进行流转产生经济效益。

2.2 担心未来生活缺乏保障

把土地转包出去后,农民进城打工由于文凭程度偏低,只能从事建筑业、制造业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收入有限。因此,在我国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备的情况下,土地仍是农民最可靠的社会保障,农民工把其在农村的承包土地作为今后生活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

2.3 认为土地流转费用太低

现行的土地流转,由于没有建立适度的流转补偿机制,土地流转费的确定没有可操作的价格标准,承租方一般和所在村的村委会进行价格协商,村委会将价格通报给农民,但最终的决定权在村委会手里。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直接将农民的土地集体租赁给龙头大户或投资企业。因此,农民普遍反映土地流转费用偏低,无法保障基本的生活需要,而流转后实际产生的经济效益农民是无法参与分成的。

2.4 抱怨土地流转信息不畅

在土地流转中,由于农户信息相对闭塞,主要通过邻居、亲戚、朋友和村干部的交流传递土地需求信息,这提高了土地流转交易成本,降低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很多有流转意愿的农民,找不到相应的承租人,只好将自己的土地转给亲朋好友种植。

3 基于农民利益的土地流转制度创新

3.1 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机制

首先,应建立农村土地流转风险预防、控制、处置机制,成立农村土地流转风险基金,按支付给承包农户流转费的10%的标准,由业主预缴流转风险基金,存入承包农户和业主指定的流转基金专户,农业部门代为管理、财政部门监督支付,用于支付业主不能按期支付给承包农户的流转费和不再租、包后的耕地复耕补偿费。

其次,政府部门可与专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签订用工协议,优先考虑流转土地的农民进入企业打工,按劳计酬,增加农户的收益,拓宽其收入渠道。

最后,政府部门可与保险公司合作,商量扩大其参保范围,能够就生产的农作物、畜牧产品进行保险,降低规模经营的意外灾害风险。只有确保流转大户的正常经营运作,才能为农民利益的获得提供前提条件。

3.2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由于农村的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主要还是依靠土地收入解决看病、子女上学、农村劳动力转移离开土地后的收入稳定、养老等问题,所以普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目前农村的社会保障政策主要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项,但这三项没能完全覆盖农村社会保障的全部项目。为此,政府应探索建立农村人口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范围,落实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别要加快解决已经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让他们放心地流转土地。对于已经流转土地的农民,要引导他们从土地流转收益中拿出部分资金,建立个人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提高自我保障能力。

3.3 建立农民就业培训机制

农业劳动者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大多文化素质不高,从事农业也只是凭着传统的简单经验去耕种土地。农民人力资本状况与当今许多非农部门对劳动者较高从业能力的要求相比,显现出较大差距。必须充分利用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扶贫培训等资源,加大对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使其基本掌握一到两门农业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能力,拓宽就业门路,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真正把农村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3.4 搭建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服务平台

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实行土地流转委托管理,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土地的资源优势、实现土地有序流转的有效途径。可以以乡镇为单位,成立土地托管中心、土地代管站等机构,其职能主要是介绍流转对象、帮助审查承接方资格、提供有关业务咨询等,确立土地流转指导价格,办理交割、登记等相关手续。中介组织要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信息网络,及时登记汇集可流转土地的数量、区位、价格等信息资料,定期公开对外发布可开发土地资源的信息,接受土地供求双方的咨询,提高土地流转交易的成功率。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前提下,中介组织帮助办理流转手续,同时为承租者提供信贷、技术和物资等服务。妥善处理土地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矛盾和问题,切实维护土地所有者、承包者、经营者三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当地农村土地高效、公开、公平、快速流转,从而使土地流转与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双赢。

现代农业下的农业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奶业企业+奶农”模式下的契約联接由于产品的专用性而具有稳定性,但是从双方利益分配的角度出发,运用动态议价模型的分析表明,由于企业在议价方面具有“先发优势”以及较大的贴现因子,因此在双方的议价过程中,企业会产生“敲竹杠”行为,最终获得较大的利益。这种不合理的利益分配会使双方之间的契约的稳定性下降。

关键词:“奶业企业+奶农” 契约 利益分配 动态议价模式

一、引言

随着奶业产业化的发展,多种产业组织模式应用而生。“奶业企业+奶农”是目前我国奶业产业化经营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组织形式,双方之间通过契约的联接降低了交易费用,分散了经营风险。

国内的许多研究从资产专用性的角度表明这种“公司+农户”的契约联接模式是稳定的。周立群、曹利群(2001,2002)应用现代契约理论,从资产专用性的角度对公司与农户的契约约择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商品契约是稳定的。邓宏图和米献炜(2002)对内蒙古塞飞亚公司与农户的契约关系进行了个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信誉建设和专用性投资稳定了契约关系。尹云松等(2003)通过对安微5家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商品契约稳定性的案例研究表明,在公司选择守信的前提下,产品专用性是决定商品契约稳定性的首要因素,在产品专用性强的情况下,商品契约不受与公司签订合约的农户类型的影响,所有契约是非常稳定的。

与此同时,国内部分研究从进行资产专用性投资以后是否会出现“敲竹杠”行为(通过对农产品压级压价占有一部分租金等方式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合约的稳定性。王亚静等人(2007)通过对我国契约农业中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博弈分析认为,专用性投资可以极大的稳定双方之间的契约关系,但是也会为“敲竹杠”的行为提供可能,从而导致违背契约约定的违约行为,降低而不会提高契约的稳定性。黄祖辉(2002)通过对不完全合约的分析认为,“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中,由于农户的弱势地位,会导致“敲竹杠”行为的进一步加剧。

奶业企业用来加工的设备以及奶农所生产的原料奶都是专用性较强的产品,因此奶业企业与奶农签订的契约应该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那么,在双方都进行了专用性资产投资以后,奶业企业是否也会出现“敲竹杠”的行为,通过专用性产品进行“套牢”,从而对奶农提供的原料奶压级压价,损害奶农的利益呢?基于此,笔者试图从利益分配的角度,通过应运Rubinstein的动态议价模型来分析双方之间的利益分配结果,从而利用该结果来判断在“奶业企业+奶农”这种组织模式下是否存在“敲竹杠”的行为及其对契约稳定性的影响。

二、动态议价模型的构建以及分析

Rubinstein的动态议价模型是基于纳什的静态议价模型建立起来的,在纳什的静态议价模型中,纳什(1950)假定消费者与生产者在信息完全的条件下进行交易,把交易的总收益定为1。双方尽量使自己的交易收益最大化,由于信息完全,任何一方企图威胁对方而多占交易收益都是不现实的,为了达成交易又要最大化自己的收益,结果是使两者的收益积最大,约各占交易收益的1/2。这时纳什议价均衡与瓦尔斯均衡就没有差别,可它的缺点在于未能将讨价还价的时间因素考虑进去,只是一种静态均衡。

2.模型的均衡分析。根据上述的假定,可以将奶业企业与奶农的具体博弈表示如下:

假设企业先定价,所以在议价模型的第一阶段,企业作为参与人1建议给自己分配x,给奶农分配1-x;奶农为参与人2,可以接受该建议,也可以拒绝该建议。一旦接受建议的价格则结束博弈,双方的收益按照企业提出的方案进行分配;若奶农拒绝分配方案,则进入第二阶段的博弈。在第二阶段的开始,奶农提出分配方案,建议分配给自己y,留给企业(1-y)。如果企业接受该建议,企业的收益为?啄1y,奶农的收益则为?啄2(1-y)。如果企业拒绝该方案,则双方进入下一阶段的博弈。下一阶段以及以后的各阶段可以依次类推。假设双方在时期t达成协议,此时奶业企业的收益为?啄1tx,奶农的收益为?啄2t(1-x)。Rubinstein证明了无限期议价模型存在唯一的均衡,其方法是利用博弈的平称性得到每个参与人均衡收益的上下界,然后设法证明上界和下界相等。定义v1和v1是所有由企业开始出价的完美子博弈均衡中,企业所能得到的最小和最大的后续收益。类似的,令w1和w1是所有由奶农开始出价的子博弈衡中,企业能得到的最小和最大的完美均衡后续收益。同样的,令v2和v2为奶农开始的子博弈中,奶农可以得到最小和最大完美均衡后续收益,w2和w2为所有企业开始的博弈中,奶农可以得到的最小和最大完美均衡后续收益。

因此,可以看出f1(?啄1?啄2)是关于?啄1的增函数且是?啄2的减函数,由此可得,在无限期动态议价博弈中,对议价双方而言,谁的贴现因子越大,均衡结果对其越有利。

从讨价还价模型分析中可以看出,奶业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分配依赖于两个因素:企业与奶农谁先提出订约条件;企业与奶农的贴现因子?啄1和?啄2。以下进一步对奶业产业化契约中缔约双方进行分析。

4.模型均衡解的分析性结论。首先,在“奶业企业+奶农”的模式下,企业市场经济意识强、经济实力雄厚、拥有较强的决策能力、较严密的组织结构和较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通晓政府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掌握充分的市场供求信息,使得其在谈判与交易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而奶农则不一样,他们的生产规模狭小、居住分散,资金,技术力量薄弱,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准确、充分、及时地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差,评估和辩别信息的能力低。更为重要的是,奶农缺乏代表自身利益的组织依托,这些导致在“奶业企业+奶农”的组织模式中,奶农在与企业的谈判时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企业与奶农签订的契约多为附和契约,即由“强势”的企业单方拟定具有固定格式的内容的契约条款,“弱势”一方事实上不得不接受该条款而订立的契约。这相当于在议价的第一阶段由企业先提出收益分配的建议,而奶农则是处于被建议的地位。根据以上动态议价模型均衡解的性质可知,先开价的一方将获得比后开价的一方更大的收益(份额),因此企业将占有先行优势,在最终的博弈过程中会获得更大的收益。

其次,从产品的专用性角度看,由于奶业产业化中企业与奶农的签约产品是原料奶,而原料奶属于易腐产品,理化性质极不稳定,导致其销售半径较小,销售时间较短,受时、空因素的限制大。同时,原料奶的用途是特定的,如果奶农不按契约的规定出售给企业,则很难在短期内找到合适的买方,且自己又没有能力进行加工,因而其专用性很强。产品的专用性强,导致企业对奶农具有较强的“套牢作用”,奶农对企业的依赖程度高。因此在双方进行签约的时候,奶农往往比较急切,即其贴现因子?啄2较小,而企业的贴现因子?啄2较大。按照动态议价模型的均衡解的性质,可知在无限期动态议价博弈中,对议价双方而言,谁的贴现因子越大,均衡结果对其越有利。所以,在双方的博弈中,企业最终将会获得更大的利益。

三、小结

“奶业企业+奶农”这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如何保障企业与奶农合作的稳定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笔者分析认为,当奶业企业与奶农都进行了专用性资产投资后,双方之间的契约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是通过动态议价模型对双方的利益分配进行分析,则表明由于企业掌握着较多的资源,使得其与奶农的签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以及由于产品的专用性产生的“套牢效应”,使得奶农的签约在与企业进行签约谈判时具有急切的心情,即奶农相对企业来说具有较小的贴现因子,从而降低了奶农最终的利益所得,因此企业对奶农产生了“敲竹杠”行为,损害了奶农的利益。这种不合理的利益分配也会降低双方之间契约的稳定性。

问题的分析路径往往也包含着解决问题的思路,要想改善奶农在与企业的签约后的利益,不出现“敲竹杠”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鼓励奶业企业增加专用资产投资。一般情况下,产品的专用性对企业以及奶农贴现因子的影响应该是对称的,因为对于生产方的奶农和收购方的企业,产品的专用性应该是一致的,一旦奶业企业加大了专用性资产的投资,比如加大奶牛养殖小区的建设以及增加产品的生产线,将会相应地减少“套牢”效应,企业的贴现因子将下降,奶农的贴现因子将上升,即表现出企业的最终利益所得将减少,而奶农的最终利益将增加。二是建立相应的奶业的合作组织,通过合作组织扩大奶农的经营规模,提高其接受信息的程度,改善奶农在与企业议价博弈中的谈判地位。三是,由行业主管部门或奶业协会制定标准的合同,以取代企业单方面制定的合同格式,降低企业的“先发优势”,增加奶农的利益。这些措施对目前奶业企业以及奶农之间存在的“敲竹杠”状况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从而增强了企业与奶农合作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周立群,曹利群.农村经济组织形态的演变与创新[J].经济研究,2001(1)

2.周立群,曹利群.商品契约优于要素契约[J].经济研究,2002(1)

3.邓宏图,米献炜.约束条件下合约选择和合约延续性条件分析[J].管理世界,2002(12)

4.尹云松等.公司与农户间商品契约的类型及其稳定性考察[J].中国农村经济,2003(8)

5.王亚静,祁春节.我国契约农业中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博弈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7(5)

6.黄祖辉,王祖锁.从不完全合约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方式[J].农业经济问题,2002(3)

7.Nash.JF.The Bargaining Problem[J].Econometrica,1950

8.Rubinstein,A.Perfect Equilibrium a Bargaining Model[J].Econometrica,1982

9.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3

(作者单位: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 100000,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102208)

(责编:吕尚)

现代农业下的农业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微信技术平台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所发挥出的作用非常明显,但是在微信技术平台的建立以及运营工作中,必须要结合农民自身的实际状况,需要对各种重要信息的推广以及使用进行优化和完善后要保证所推送的技术性信息,更加容易被农户所接触和理解,以此来发挥出农业技术的最大工作效能,提高微信技术平台的服务工作质量,保证各种先进农业技术可以在农户群体中快速扩散,提高我国农业产业的整体发展速度和质量。

关键词:微信技术平台;农业技术;推广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互联网行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目前,互联网在各个行业都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对于相关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它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向人们传递出先进的技术。对于农业技术来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有了较好的发展,但由于部分农村地区地处偏远,对于新的技术和设备不能进行积极地学习和了解,若想不断改进自身的技术水平,互联网在这个过程中就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它能够将先进的技术,通过细致的展现,让人们对其进行了解,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建设来说十分重要。

1公众平台在农业技术推广的问题

首先,微信技术平台当中的推文内容,需要农业方面的专业性人才提供出专业的技术和理论,同时还要求工作人员充分熟悉互联网和公众号的运营工作模式。因此,要想保证微信技术平台的有效建立和使用,对微信技术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素养要求较高。但是现阶段我国一些地区在微信技术平台的建立以及专业技术层次上还有所欠缺,在平台内部所编写出的信息内容科学性与合理性还有待提升,经常会产生一些误导性的文章内容,会对农户带来一定的误导性作用,进而会影响到用户对微信技术平台的信用程度。其次,微信技术平台所发送的关于农业技术方面的推文,主要的工作目标是帮助农户实现日常生产活动的科学正确开展。但是由于我国部分地区农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差异明显,同时对一些科技性较强到农业技术推文整体的理解程度比较有限,对信息的接收比较缓慢,这样造成了很多具有更高价值的优秀推广文章,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果,进而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形成了一定的制约性。

2微信技术平台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具体运用

2.1建立微信公众服务平台

通过建立起微信技术平台,不定期向服务对象发送关于农业技术方面的推广文章、图片信息、视频信息以及语音信息等,用户可以直接在微信技术平台上相互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对所推广的农业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方便用户自身选择对应的农技专家。通过展示图片、文字以及发送语音等方式,對自身在农业种植过程中遇到的病虫害防治问题、农业融资问题、种子筛选问题以及农业扶持政策等多方面信息进行询问,设计出专人管理工作平台,在指定的日期范围内回复农户所提问的相关问题。

2.2加强微信“点对点”服务

通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带头工作,带领青年骨干新生代力量有有效示范和推广微信服务农户,通过开展培训活动、下乡指导等方式,帮助用户提供微信安装以及微信技术平台的使用指导,不断扩大农业技术平台的用户覆盖面。通过策划各种微信推广活动,让更多的用户关注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并且通过转发朋友圈等方式,对微信技术平台进行宣传和扩张,同时还可以提出必要的转发奖励政策。比如,在朋友圈内部获得10个点赞,则赠送农业技术书籍一本,积满20个点赞,则赠送化肥采购优惠券等,通过这种推广工作方式,在短期范围内可以有效提高微信技术平台的服务影响力。通过建立起农业局专家微信名录,加强专家和农户之间的点对点服务工作模式,农业专家可以和农户之间形成实时性交流和讨论,服务工作对象可以直接面向专家提出农业种植和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疑惑与问题,真正实现了农技人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和探讨。农业技术专家可以通过朋友圈转发的方式,将一些比较先进的农业技术、农业政策以及基地动态变化等相关信息,及时展示给当地区域的农民群众,以此来彰显出相关政府和工作单位的积极工作形象,同时也为用户带来了更多先进的农业技术。

3.3提升推文的实用性

由于微信技术平台内部所发布的文章和公众号推文存在技术性高,理解难度较大等相关问题,农民群众受到自身文化层次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了这种先进的技术推文实用性价值相对较低。因此,对于推广工作单位来讲,必须要充分结合农户的实际发展状况,需要将一些比较先进和专业性的推文,加入一些通俗易懂的视频、音频以及动图等进行讲解,同时还需要在推文当中提供出农业专业名词以及相应的简化解释等。在一些难度较大的技术性文章内部,需要提供出必要的标注和解释,以此来帮助农户可以更好理解推文当中所阐述的农业基础信息,保证农户可以将一些比较先进的农业技术应用在实践工作当中,发挥出微信技术平台以及农业技术的真正效果,推动整个农业产业不断朝着更高目标上发展。

3.4加大财政投入

推广工作单位需要面向农业行政主管单位申请必要的专项资金支撑,同时加大对农业技术平台的财政管理工作力度,周期性举办一些农业技术培训以及相关讲座等活动,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在农业技术方面的专业能力,对各种先进的多媒体运营工作模式加以了解,同时还需要不断引进更加先进的网络运营管理工作人才,建立起一支素质更高,并且综合能力更强的专业工作队伍,推动微信技术平台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有效应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微信技术平台有效运用在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中,充分发挥出了微信技术平台所具有的资源开放,以及资源共享等多方面优势,用户可以对微信技术平台内部的重要信息进行及时获取,并且可以通过微信相互之间进行技术交流,以此来实现各种先进农业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和使用,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雷玉梅.浅析“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20,51(15):104-105.

[2]龙江雨.微信公众平台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J].农村实用技术,2020(02):37.

[3]罗煦钦,张科良,童小虎.微信公众平台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4(07):1115-1118.

现代农业下的农业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1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1.1 经济管理理念逐渐现代化

现阶段,由于社会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进程为了能够跟上步伐,并促进自我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故而,在我国的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进程中,现行的经济管理方式以及经济管理理念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是有不合适的地方的,相应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1.2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

伴随着全球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成果也格外引人注目,进而社会的信息化水平程度也相应的高速发展,在各个领域内都被很好的应用。在农业工作信息技术被大范围运用以后,农业生产力将会大幅度提升,进一步加速农村建设发展以及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所以,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必将是信息化农业经济。

1.3 农业经济管理逐渐生产化

现如今,我国对于农村和龙头企业之间的合作相关政策措施出台的越来越多,大大推动了社会上相关组织、合作社以及园区的发展进程,因而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产业化机制的发展。地方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产业进行有机的融合,加快了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的步伐,不仅使得农民的经济收入增加,同时企业的有了更多的发展形式,实现双方共赢。故而,在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产业化是新时期的必然发展趋势。

2 农业经济管理策略探讨

2.1 改变农业经济管理模式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的模式还比较落后。受到当前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全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还是以手工为主,管理模式以人工管理为主。虽然信息化管理技术正在渗透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当中,但其应用的范围和程度还不够深刻。想要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发展,就应当将眼光放长远,为实现我国农业经济产业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好准备工作。

2.2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机制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一旦农村有了足够的金融资金上的支持,就可将农村拥有的各类资源进行整合,然后再将其盘活,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有金融资金的引进,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还可以将农村发展的内在活力激活。一方面可建设农业合作社,支持当地村民自主创业,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对那些进行自主创业的农民可以给予相应的技术培训和金融知识的指导,以及一定程度上资金的支持。二是可以和地方的大型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双向合作社或者是以其他的合作形式,提高农村产业的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3 强化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执行力

在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并没有较高的学历以及先进工作技术,知识层面较窄,同时对于信息化技术以及农业经济管理相关理论和理念的认识不足,也没有具备继续学习的意识,无法适应时代潮流,因此就使得这些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无论在知识的储备情况上还是在工作的执行情况上都不是很好。对于农业经济管理来讲,是由管理人员进行的,故而,想要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就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在他们进行相关工作以前必须对其进行培训工作。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在不断地发展,也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因此,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例如加深管理人员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的正确认识,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其中,对于相关政策制度进行完善等等。

摘要:伴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也在快速推进,在这一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其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当前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为了使得农村经济的建设工作取得更多的成果,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和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效用,是十分必要的。

上一篇:完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德育模式理论探讨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