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模式理论探讨管理论文范文

2023-10-01

德育模式理论探讨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中职教育是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新时代下的中职教育不仅仅需要培养我们所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还需要思考如.何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开展德育教学,让我们所培养的技术人员,既有高超的技术,又有良好的做人准则。信息网络技术作为当前最常用的教学模式,探索如何在网路条件下开展中职德育教学,是每一个中职教师值得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中职;德育

将网络技术应用于中职实际教学,能够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为学生呈,现不同的教学资源,展现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引发兴趣。德育管理也是中职教学中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将网络技术的优势应用与德育管理中,可以让德育教学的资源和模式有一次更大的改进与提升。本次研究笔者在论述了当前中职德育管理模式的缺陷后,对网络条件下中职德育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究。

当前中职德育管理模式下的缺陷和不足

(一)教师缺乏德育管理意识

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大多数教师在开展中职教育的过程中,认为应该着重于学生的技能、技巧的发展与培训,这是学生走向社会所必备的技能,而忽视了学的思想品德教学。甚至在期末考试的过程中,也仅仅这是重视学生对技能的操作,没有对学生的德育进行考察。在学校的校园活动中,教师的重心也只是放在学生的技能培养和才艺展示上,没有考虑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学学生一些做人的哲理,这样还会导致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出现一系列不公平的现象”。教师在科学研究方面,也基本不会考虑从德育层面上来提高自己的德育素养和意识。

(二)德育工作開展的单一性

当前新时代中职教育虽然提出了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也会有很多学校有意识地开展德育工作,但是德育工作开展的方式比较单一化,没有突出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例如:大多数中职院校,都是通过开展思想品德课来作为德育教学的唯一途径。由于教学目标和任务的特异性,思想品德教育并没有受到广泛的重视。也有的学校只是通过校规校纪来为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这种单一化的德育教学,不仅不能体现学校对德育教学的重视,同时也不能够引发学生对自身行为的约束。

(三)教师缺乏德育管理反思

教学必须要有反思,有了反思这样才能够促进教学改进。在中职教学中,教师大部分都会认真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对实践教学展开反思,探索如何将网络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但是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大部分教师都只是将德育作为一个教学任务去完成,而不会思考自身在德育工作中还存在哪些缺陷和不足,如何来提升自己的德育教学水平等。

二、网络条件下中职德育管理模式的有效性探索研究

(一)在网络信息课中渗透德育教学

思考如何在网络条件下开展中职德育管理工作,首先教师就可以考虑如何在网络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中职教育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公共课程。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后,只是让学生利用电脑再次进行练习。由于机房的空间比较大,而且电脑等设备会阻碍教师的视线,导致教师无法观察到每一位学生,这时候学生就会开始浏览一些不健康的网站,玩网络游戏等。因此教师应该要强化信息技术课上开展德育教学,当教师讲解完本节课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关于打造绿色网络,网络上有哪些不健康的信息不适合学生浏览等,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网络违法犯罪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懂得文明上网的意识,以及准守课堂纪律的道理。

(二)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德育管理工作

我们要评判一个学生是否具有较高的德育素养,我们必须要密切观察学生在日常行为方式上德育的体现效果,也就是说,应该要让学生将德育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通过网络技术向学生展示了一段关于电信诈骗的案例。学生通过视频可以发现,当前的骗子已经不再会按传统的诈骗方式来引诱对方汇款,而是首先让对方获利,博取对方一定的信任之后,才逐渐地开始以各种方式或者理由来向对方实施诈骗行为叫。为了丰富德育教学的趣味性,笔者让班上五位同学来分别扮演受害者和诈骗犯,以当前网络上最为广泛流传的网络彩票诈骗为主题,向全班学生展示,骗子是如何冒充各种角色来吸引对方,并随之一步步地骗取他人的钱财。学生通过表演,切身地感受到了当前网络诈骗的可恶性,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物质和金钱是通过自己辛勤劳动而获得的,并不是通过骗取而得到的。

(三)通过自主收集德育案例来进行德育管理

网络是一个信息量非常庞大的资源库,中职生对网络技术的操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可以让中职生自主地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去搜集一些相关的德育案例,对不同类型的德育案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信息有着不同的兴趣,有的学生比较喜欢视频类的信息,因此他们大多是通过搜集视频向大家展示德育案例;有的学生对自媒体类的文章比较感兴趣,因此他们会大量地整合来自不同的微信公众号。这种模式下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的特点。当学生搜集好德育案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分析这些案例,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互动的优势。通过教师指点学生完成交流式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三、结束语

中职教学的主要目标虽然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与实践操作技巧,为学生步人社会工作岗位做准备,但是在社会上如何做人也是一门值得思考的学问。因此教师对于中职德育教学也不能够有所忽视。

参考文献:

[1]颜飞.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与德育有机融合的途径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8):245.

[2]余道海.基于新媒体网络环境的中职学生德育管理改革路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37.

德育模式理论探讨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校园文化活动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自我提升、自主培养的重要载体。在项目管理模式与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管理中找到契合点对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探讨了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引入及实施等问题,阐述了项目化管理模式在提高研究生自我培养能力、加强研究生组织建设、增强学校的指导和管理作用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展望了目前项目化管理模式在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发展前景,揭示了项目化管理模式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模式;自主培养

0 前言

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校园文化内涵和精神的重要体现形式,校园文化活动倡导以学生为主导着,学生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是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提升的重要平台,但很多校园文化活动在统筹和组织上以分散的形式存在,运作上无法得到较好的管理。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逐步扩大,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影响范围也逐步扩大。因此,改进目前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模式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项目化管理与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

1.1 项目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项目管理是利用项目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对项目及其资源进行整合、计划、组织、控制、实施的活动,它的目的是构建项目的目标管理体系,项目管理具有综合性、目的性、独特性和普适应等特点。[1]

1.2 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是高校中存在的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现,是教职工和学生共同创造的精神产品,它既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我,也有助与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拥有越来越高的影响力和关注度。但由于研究生群体组成的特殊性,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和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生生源复杂、个人生活背景差距大;个人生活背景的差距很难将其快速凝聚为一个集体,加之年龄参差不齐,他们的性格特征更加明显,大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独特的思考模式和处事方法,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减少,所以在活动开展前期的沟通上就会有较大的差异,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2)较强的自主独立意识,人人都拥有主事者思维。通过在大学期间的实践培养,研究生相较本科生多了一分自主独立意识,面对问题他们通常都会第一时间独立完成思考,并能快速作出判断和决定,而这种决定又是在快速权衡利弊或考虑是否喜欢的前提下形成的。所以,一个普通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或者一个普通的主事者是很难调动他们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

(3)参与过本科大大小小的各种文化活动之后他们对文化活动存在一定的厌倦性,他们对形式化的活动不感兴趣。相反,他们对学术的研究更感兴趣,他们更愿意把时间放在学术研究等能快速出成果的事情上,换而言之,他们更愿意去参与一些目标性、挑战性高的活动。[2]

2、项目化管理模式与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契合点

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和项目管理模式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的契合点,他们拥有一定的相通性。這些契合点主要在理论、管理模式、管理组织、活动内容、管理工具等五个层面体现。

(1)理论层面:校园文化活动和项目特性相契合——目标性。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从各个维度来看都是以实现目标完成活动内容为原则,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是围绕完成活动目标而行动。项目管理则是采用多层次目标管理,项目团队的成员在各自任务和目标的驱动下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以完成总体目标为原则。

(2)管理模式层面:校园文化活动和项目系统关联性相契合——系统性。项目的管理模式是三维管理,分别是时间维、知识维和保障维,注重管理的系统性,强调对项目的开展的全过程管理,表现为项目立项后,对项目的分工分则、协同合作、和资源综合。研究生校园活动的系统性则体现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各指标的相互依赖关系,分解任务的关系。

(3)管理组织层面:校园文化活动大多是一次性的完成的活动任务,因此每一个活动不论是在目标、环境、组织、条件、过程、管理等各方面都存在特殊性,这一特殊性要求高度柔性的管理组织,而项目化管理组织就是典型的高柔度管理组织,它项目的性质决定。

(4)活动内容方面:从活动内容层面看,校园文化活动和项目都是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一般经历概念、策划、实施、和收尾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生命周期特征,只是在不同阶段偏重点不一样,项目管理中对费用、进度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偏重在活动中则表现为对资源配置、监督及效果的偏重。

(5)管理工具层面:项目拥有成熟的管理工具,在管理上有较强的科学性,管理效果显著。校园活动开展在管理工具方面相对较弱,存在者各种冲突的出现,引进项目化的管理,在不同阶段设立不同的管理制度和评价监督标准呢,让校园活动开展更科学,能帮助取得更好的活动效果。[3]

3、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引入与实施推进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3.1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呈现形式

将项目化的模式引入到校园活动的开展中,那么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就是把每一个校园文化活动作为一个个的项目来做,以项目为基本单位,通过立项、答辩、审批、中期检查、项目验收、评价等维度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这种程序的应用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和整合校内外资源,促使活动效果的优质呈现。在项目化管理下,每一个校园活动就是一个小项目,研究生可自由组件团队申请立项,这既可调动大家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也能通过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保证活动的有序进行。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实施分四个步骤:计划、组织、评价、控制。要想活动达到最优的效果,就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活动进行策划、组织、监督、总结评价。

3.2引入项目化管理在研究生文化活动建设中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和发挥研究生的自主培养能力,在个人能力培养方面有质的提升。

项目化的管理在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实践,给予了研究生更多除学术研究项目之外的实践机会,立体培养了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充分熟悉和了解项目的实施流程和评价方式,通过文化活动的方式帮助其明确项目建设的思路,让每一个项目的参与者都充分体验到归属感,明白协同合作的重要性,既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自我发挥、自由成长、也可通过这个平台自我剖析、自我完善。

(2)有利于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核心思想的确立。

和谐、共赢是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核心,而和谐的内涵是相互成就。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引进和实施帮助每一位活动的参与者懂得关爱、尊重,明白责任、担当,不忽略共同发展。促进了校园文化活动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利用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增进了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为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管理、评价建立基础,也有利于良好学习生活氛围的创造。

(3)有利于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质量的提升。

摒弃传统的校园活动管理办法,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利用项目化的管理办法,积极的与校内为各项资源配置打通,坚持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大范围的争取社会各单位、各企业的合作和资助,拓宽活动经费的来源,确保每一个活动高质量的完成,还能解决在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问题、疑难问题,这也是正是处于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点,他们往往更乐意去解决技术性问题、有挑战的问题。长期以来,就能由从被动的抓人搞活动向自发的组队搞活动、研究怎么搞高质量活动转变。

(4)能够对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加强管理与监督,有效推进活动质量的控制。因为项目的管理方法的科学性较强的管理方法,可以在活动开展实施的过程中启动不同的管理工具,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对活动开展的每一个环节给与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活动开展中的偏差和问题,并有计划的进行调整和修改,确保不影响活动的最终效果,这种科学的制度化管理比主观的人为管理更科学、更公正。

3.4项目化管理在研究生文化活动建设中的应用与拓展

(1)项目化管理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利用项目化管理的方式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对每一个活动的开展进行线上跟进和评估,提高活动开展的效率,控制了活动的管理成本和监督成本,也为活动开展增添了趣味性。

(2)项目化管理与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通过研究生在校园文化活动项目中的量化得分对其进行客观的综合素质评价,保证了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从根本上提高了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种公正客观的评价体系确保了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长期有效性。[4]

(3)项目化管理与研究生学生活动组织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活动组织的凝聚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给予学生自由且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这种项目化的校园文化活动管理,学生可以自由的成立各种兴趣社团,为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贡献力量。良好科学的管理制度还能帮助优质的校园文化活动长期保存和传承下去,从而壮大研究生的团学组织和学生工作队伍。

4、问题及思考

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通过科学且量化的数据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但由于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特殊性,一定程度上使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更加量化和公正化,这能公平的反应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同学的综合素质,但也有部分研究生更乐于投身到学术研究中去,大都时候会因为科研工作和重要学术活动等原因不能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5]因此,还是不能仅凭量化的加分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通过多维度、多角度的来看待和评价这个问题。另外,部分学校除了学校研究生院对研究生进行统一管理外还有自己学院的研究生工作处,在管理办法和评价制度上是否同频也是应该考虑的范畴。[6]

参考文献:

[1]骆殉项目管理教程[M].第三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任新纲,罗伟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索[D]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

[3]赵振宇.试论项目文化及其建设[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4]何道偉.谈项目管理团队中的文化建设[]现代管理科学,2005 ;作者简介:唐琴,女,湘障大学商学院2008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土研究生。

[5]张磊,陈谷纲.高校研究生群体文化建设探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 ,22(3):92-96

[6]杨铭.推行项目管理.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水平[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9.

德育模式理论探讨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据目前来看德育教育在小学时期已经贯穿到各个方面,不再仅仅的存在于小学的教育教学内容之中。目前德育教育在小学的管理方面也是存在一定的发展方向的。小学管理工作是在小学的发展过程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只有对于管理方面有了优秀的教育理念才能推动着教育的进一步进行。有关小学的教育问题中不仅仅需要对于文化课程方面的研究,也需要对德育教育进行进一步的深入。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时期;班级管理;重要性

引言

在义务教育的小学时期,学校对于班级管理方面采用德育教育理念可以让学生们从小事、从身边、从自身的角度上对于德育有更好的理解和发挥。在班级管理方式上以德育教育为理念核心是让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加强学生的配合度和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未来不管怎么是在思想教育问题上,还是自身为人处世上都可以有德育素质的体现。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并且对班级管理的同时德育教育可以让班级经营的更加顺利,以德育教育的理念为管理方向,从小培育学生的全方面素质发展。此文献以德育教育在小学管理中的重要性为研究对象做出理论性分析,目的是可以最大程度上的推进学生的教育工作开展。

1.如何在小学的班级管理中推进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1.1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

德育教育的开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教育理念氛围中学习到德育有关素养的提高。德育教育在小学班级的管理中推行可以让小学生在一个充满优良的教学环境下城长,可以让学生对于自身的优良传统培养得到进一步的开展和提高。小学生处于一个对外界信息十分敏感的时期,尤其是周围环境所带来的信息会让学生通过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受到影响。在小学时期,学生是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对于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氛围会影响到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学生自身来说也是增加学习的一种方式来借助外界环境来提高自身素养。据目前的情况来说我国对于小学的教育来说,主要还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所以教育环境的形成主要还是以教师的教学态度所带动的。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如果加强对于德育教育展开推进的话,学生的学习环境也会随着被积极带动作用的。比如:在班级的学习知识的管理中,尤其是在语文的课程内容学习中,对于德育有关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加强教学方向结合班级管理政策来提高学生对于德语素养的提升。当然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在学校学习才为学习环境,主要是以学校为主,但在家庭中的学习环境也是不容小觑的。学生在学校中所感受到的学习氛围带动到家庭的学习环境中才是德育教育真正的作用效果。

1.2从实践活动中着手,真实感受到德育教学

让德育教学在小学时期畅行,只在理论基础上的运行与实施是十分不够的,只有让理论和实践共同存在才能真正的让德育教学充分在班级管理政策中有效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个存在的文字。利用实践活动来开展德育教学不为是一个好的方法让学生可以参加实践活动的同时增加自身有关德育方面的素养提高。“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是切实可行的。在小学时期,学校可以积极的举办德育实践活动的进行例如:在中秋时期或是元宵节时期等团圆之日去养老院陪伴老人、在假期空闲时间去街道上帮助他人和去残疾院帮助残疾人等等,像这种以实际行动感化他人的活动即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付出的快乐同时可以体验到德育的真实感受。在实践之后教学通过对于学生的内心想法做出引导让学生可以从行为中得出做人道理,从现实中找到爱。同时对于像“雷锋”这种英雄人物的学习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每年四月都是我们高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这些都是小学时期可以开展的实践活动。用行动教学代替理论让学生亲身感受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爱国清怀发展和德育素养提升。

1.3多媒体教学推进德育班级管理发展

像目前我国有些地区仍然处于疫情的困境之中,但是对以小学教育的展开是刻不容缓的。疫情的存在对于小学生的教育问题来说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实践活动的展开就相对不能正常的展开,所以多媒体形式的教学就可以在没有实践活动的同时推进学生们的素养提升。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具体方式借助视频、动画、图片等多方式来熏陶学生内心的德育情感产生。教师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可以播放爱国主义情感深厚的影片及片段例如:《雷锋的故事》、《红旗飘扬》、《闪闪红旗在我心》、《我的英雄邱少云》等等影片,来感染学生们的正确的思想观念。这对于德育教學在班级管理中的开展来说是一个有效的措施,通过影片来加重学生心里中的深刻影响进而提高学生主动的对于德育学习的自我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小学教育问题上德育教学理念是缺少不了的。德育教学带给我们的发展有很多积极的一面。例如:让学生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保障学生行为的实施态度等等。借助从环境、课外活动、多媒体信息教学等方式来开展学生们的德育教学。在小学时期对于学生进行一些素养的提高,是在为以后的全面性发展打基础,所以德育教学在小学时期的开展应该被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

[1]吕丕春,孙有.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探讨[J].德育工作,2017 (6.9): 153-157.

[2]邓仕玲.德育工作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新课程2018(6.3):44-47

[3]吕有.小学班级管理中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探讨[J].德育工作,2019 (12.4): 54-57.

德育模式理论探讨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实践基地开发的课程, 充分利用龙岗特有的客家文化和环境资源, 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 以“实践育人”为切入点,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旨在培养中小学生适应环境, 学会交往, 承受挫折和实践、创新能力。然而, 学生集中参加综合实践活动, 一学年一次, 每次只有一周, 致使实践基地的学生德育教育不具有连续性、稳定性, 更缺乏持久性。面对德育教育的这些差异性, 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管理模式, 是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

1 抓好三支队伍建设, 确保学生德育工作管理的纲举目张

实践基地的综合实践课程, 承担着龙岗区“延伸学校教育, 衔接社会教育, 彰显公平教育”的重任, 如果不抓好“三支队伍” (干部队伍、教师队伍、教官队伍) 的建设, 要管理好每批中小学生一周的德育教育工作, 那只能是望梅止渴——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而已。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注重规范管理行为, 积极创建“团结务实, 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 牢牢抓住德育工作管理的“纲”, 以便带动德育工作的“目”。

实践基地现有正编管理人员六名, 除基地主任和财务报账员外, 其余四位同志都各自独当一面, 分别负责德育 (行政办) 管理;安全管理、教学管理、总务 (后勤) 管理工作。四位同志分工合作, 在基地主任协调下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德育工作管理队伍, 使实践基地的德育教育管理正真得到了纲举目张的有力保证。每周一次的行政例会, 通过听汇报, 抓住突出问题, 解决当前问题, 研究后步工作, 做到了德育工作的“做一, 留二, 看三”, 保证了基地德育工作与各学校的有效衔接。

建立一支“创新务实、乐于敬业、品德优秀、基础牢固、教育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实践基地的教师虽然都是临聘教师, 但他们忠于党的教育事业, 安于清贫的劳技教育工作。19名临聘教师中, 已经在实践基地任教3年以上的达到了65%, 使实践基地拥有了一支稳定、并且熟悉短期德育教育技能的教师队伍。

“招之即来, 来之能战, 战之能胜, 确保平安”是我们建设教官队伍的明确目标。实践基地每年都是8月中旬开始接纳高一新生军训和初一新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不管是军训, 还是劳技课, 只要学生来到实践基地, 就进入了半军事化管理环境。军训中, 我们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个条令” (队列条令、纪律条令、内务条令) 的基本内容融于学生德育教育管理制度中, 由教官具体实施, 这就必须建立一支稳定而年富力强并且有一定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官队伍, 使其和教师队伍一起, 在领导班子“纲”的指挥下, 成为学生德育教育不可替代或不可缺少的“目”。所以说, 抓好实践基地德育教育工作中干部、教师、教官这三支队伍的建设, 是确保学生德育教育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主要举措。

2 建立合法的规章制度, 保证学生德育教育管理有章可循

现代学校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使学校工作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 它是学生德育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学生德育教育规范化管理和有序性管理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学生在实践基地活动周期短的特点, 我们在法律顾问的指导下制定了一系列严谨的德育教育管理制度, 用以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日常行为规范。

比如:《基地学生用车管理实施办法》, 规范了学生从离开就读学校, 前往实践基地的交通安全注意事项;《学生行为规范指引》, 温馨的提醒学生到了实践基地后从下车集合、点名回答、教官告知住宿房间、床号, 领取军服、日常生活用品到列队进入宿舍, 自己铺床叠被等, 都必须按照“学生行为规范指引”去做, 谁违反了, 谁就会受到解放军“纪律条令”和“内务条令”的教育, 增强了学生养成教育中“自己能做的事儿自己做”的行为意识;《学生一日生活制度》, 规定了不管是参加军训还是参加劳技课的学生, 从早上六点钟起床开始, 内务整理、早操、洗漱、早餐、操课 (或劳技课) 、课间休息、午餐、午休、下午操课 (或劳技课) 、晚饭、晚间活动、晚点名、准备就寝、熄灯就寝 (晚10点) 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官督促, 教师辅导, 生活教师指导、值班领导检查。这一系列的半军事化管理, 既体现了实践基地德育教育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 又升华了学生的养成教育意识, 奠定了高一新生军训目的的基础。

3“四个结合”, 促进了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链接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个方面合作, 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 形成合力。”《意见》提出的这一要求, 就是普通中小学长期以来在德育工作方面强调的德育“三结合”工作。实践基地的德育工作不仅要“三结合”, 还要与学生原所在学校沟通, 既“校校结合”, 使实践基地的德育工作不但要“三结合”, 还必须形成“四结合”教育的氛围。

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不间断, 我们每周都要派人到下周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落实参加军训或劳技课的班次、人数、乘车路线;征求学校对劳技课程的安排意见;了解不同学校的学习风气, 学习氛围。为基地研究布置下周工作和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教育, 奠定备课基础, 使基地德育教育管理与学校德育教育实现有效的链接。

我们培训教师时反复强调, 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任课教师 (或带班教官) 在课前必须与带队班主任进行有效的沟通。因为学生到了实践基地, 任课教师或带队教官接到从车上下来的学生, 要核实参训学生人数, 要了解所接班班级管理组织的架构, 更要与带队班主任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气, 个别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质及班上学生的相关情况, 是基地德育教育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今春, 有位新来的年轻女教师, 由于课前没有与带队教师作恰当的沟通, 便将学生带入课室开始上课。教师刚进行完组织教学, 下面的学生就象赶集似的。教师三番五次也没法继续按照备课的思路进行实践活动辅导, 急得她在讲台上象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现在的中小学生娇、骄二气严重, 个别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不堪一“晒”。20来分钟的军训开营仪式才开始, 就有学生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无力, 不得不在教官或任课教师的搀扶下, 离开训练场。这些学生, 男生休息一会就没事了, 个别娇贵惯了的女生却借此不吃不喝, 甚至又哭又闹。发生这种情况后, 为了有效的安抚学生, 最好的办法是家校结合, 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才能收到德育教育事半功倍的效果。

积极主动的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是实践基地德育教育管理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 也是德育教育中“学校、社会”结合的具体体现。为了使现有设施设备和师资力量最大限度的得到有效利用, 我们的军训或劳技课, 一批学生往往由两所或三所学校的同一年级学生组成。这虽保证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却也给德育教育管理增加了难度, 特别是协调两三所学校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有时变得尤为重要。2005年还在坪西的时候, 学生因上洗手间的先后发生了矛盾。两个学生不是找老师协调解决问题, 而是邀约了外面的“哥们儿”准备大“干”一架。实践基地发现这一不良苗头后, 及时与当地警察取得联系, 才有效的制止了一起突发事件的发生。除了维护校园周边和谐环境的需要, 我们的安全教育需要交通、消防、禁毒等部门的支持;国防教育需要武装部及当地驻军的参与;法制教育需要司法局或公安、法院的帮助;三防教育需要防空部门提供资料。学生德育教育管理是个系统工程, 需要方方面面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 才能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方方面, 也才能够引导学生自觉地把德育要求潜移默化、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 升华为自觉性。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才能使德育管理“春风化雨润无声”

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是在一个一个的德育活动中形成的, 同时又在活动中表现出来。没有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德育教育管理不可能实现它的育人作用, 也不可能起到“春风化雨润无声”的作用, 更不可能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工作中, 我们注重将德育教育分解到一周工作的每一个具体活动中去, 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中接受德育教育的“春风化雨润无声”的良好熏陶。

坚持军训开营、结营仪式上的升国旗制度和国防理论大讲堂,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加强基地文化建设, 优化育人环境, 在基地内公共场所设立标语式警语、名人名言、开辟宣传栏、军训日记广播、陶冶学生高雅的文化情操;观看电影《强台风》和《无形的翅膀》, 对学生进行安全、励志和以人为本的人性教育;开设《法制教育大课堂》和《安全教育大课堂》, 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和安全意识;隆重的举行军训结营仪式或星期五劳技课总结大会, 表彰优秀班集体和优秀学员,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团队意识;以校或以班为单位进行军训的队列, 劳技课的《青春韵律操》比赛, 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级的凝聚力;举办师生文娱晚会, 陶冶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健康的娱乐情操;举行生动的《东江纵队》革命传统报告会, 让学生勿忘国耻, 缅怀先烈, 牢记“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

丰富多彩, 各具特色, 短小精悍的德育教育活动, 虽然没有连续性, 没有主题深化, 但正是这种每天一个不同主题的、以活动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积极参与, 使实践基地的德育工作管理真正起到了“春风化雨润无声”的作用。

摘要:综合实践基地是各地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的课程设置规定而建立的延伸学校课堂教学, 衔接社会教育, 彰显公平教育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用课程固定下来的综合实践活动, 每批学生活动时间只有一周。实践基地如何做好学生这一周的德育教育工作, 目前是各基地正在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提出常规态势下实践基地的德育教育模式, 旨在抛砖引玉与同行探讨。

德育模式理论探讨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我国现有的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不适应我国未来几年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几种较为通行的项目管理模式,对适用于我国的高速公路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速公路工程管理模式

引言

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截止2009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6.5万多公里,这与未来我国规划的8.5万公里还有一定的差距,未来几年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仍会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因此,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速公路建设的项目管理,找到一种适合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项目管理模式,并以此提升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者的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和值得研究的课题。

1.高速公路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及意义

高速公路项目管理是指在内部和外部的约束条件下,管理者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以现代的先进管理理论和方法为基础,有效地对涉及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全部工作进行管理。即从项目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中,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次性、项目目标的明确性、整体性、投资大和建设周期长。由于高速公路一般由国家投资建设,其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意义,一种好的项目管理方法,可以节约投资、保证工期与质量,同时也能促进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水平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2.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开始推行各种承包制、法人负责制和监理制等,这些管理模式曾在一段时间内推动了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行业的发展,但由于这些管理模式存着种种不合理的问题,逐渐不能适应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的需求,经常会导致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甚至产生各种质量问题和导致工程事故。传统的管理模式易导致以下几方面问题:

(1)未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待项目建设行为,现实中还大量存在建设项目指挥部的管理模式,工程立项组班子,工程竣工散班子,不利于总结管理经验,难以提高管理水平。

(2)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参与建设各方相互独立,仅以各自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没有一个完善的协调机制,项目执行过程中易产生冲突和矛盾,管理工作缺乏整体性。

(3)业主在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中分别面对不同的项目管理人员,不同阶段的管理人员缺乏交流,信息沟通不畅,不能充分从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角度出发,实现项目的系统化管理。

(4)设计与施工分开管理,导致设计阶段管理权归属设计单位,施工阶段管理权归属施工单位,业主如不及时对双方想法进行沟通,可能会导致变更频繁发生,不仅产生变更费用,还会拖延工期。

(5)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体系化工作开展的时间较晚,项目管理人员成长的软硬件环境均无法同发达国家相比。尽管目前有了项目管理人员资格认定办法,但多针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人员,业主单位的管理人员参与较少。

(6)国内目前广泛存在业主牵头、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配合的项目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不利于监理工程师全权代表业主开展工作,削弱了监理工程师的实际权力和地位,监理制度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发挥。

3.探索适合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项目管理模式

3.1 国际上通用的项目管理模式

目前,在国际上通行的项目管理模式有:传统的三角模式、建筑工程管理模式(CM)、设计—管理(Design—Manage)模式、设计—建造(Design—Build)模式、BOT(Build—Operation—Transfer)模式和交钥匙模式(Turnkey)。以上这些管理模式所对应的标准方法即国际上推行的FIDIC合同条款,因为这些管理模式在国际工程建设领域都有相当多的工程实际案例和相应的研究,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可以从这些模式中借鉴经验。我国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鲁革布水电站就是应用了FIDIC合同条款来完成的,这对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2 适合我国的项目管理模式

尽管项目管理的模式有很多,但这些管理模式也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适用范围,并不能适用于对所有的建设项目。下面就几种典型的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分别进行分析:

(1)传统的三角管理模式

传统的三角管理模式是业主委托设计咨询公司进行前期立项,立项之后进行设计,设计阶段后进行施工招投标。

该模式的优点是:业主可自由选择咨询、设计、施工单位;各参与方均熟悉合同文本,有利于合同管理、减少风险和控制投资。该模式的缺点是:工程前期、设计、施工是必须经历的3个环节,各环节之间联系不紧密,易产生工期拖延和变更索赔情况。

(2)建筑工程管理模式(CM)

CM模式又称发包模式,它分为两种模式,第一种是业主委托CM经理为其进行咨询和代理,仅负责选择施工单位和签订合同;第二种是受业主全权委托,充当施工总承包的角色,参与施工全过程并进行监管。

CM模式的优点在于:CM经理受业主提出的最大工程费用(GMP)约束,承担了工程风险,可以为业主节约投资、尽快获得工程收益。其缺点在于:CM经理在完成任务时的酬劳较高。

(3)设计—建造(D—B)模式

设计—建造模式即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要求业主通过招投标方式选定唯一的设计建造承包商,由该承包商全权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过程。

该模式的优点是,业主可以将具体事宜全权委托设计建造承包商,仅保持单一合同的管理。而设计建造承包商加强了设计与施工之间的联系,可减少设计错误、疏忽引起的变更,工期可合理安排。该模式的缺点是,业主不能自由选择设计和施工单位,工程设计可能受施工的影响。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主要采用业主与项目咨询管理公司、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分阶段分对象合作的模式来进行的。该模式存在着业主管理工作繁重及工程费用易超预算等问题。设计—建造模式是比较适合解决这些问题的工程管理模式。它本身的组织原则就能很好的解决由于设计、施工分阶段进行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但应用设计—建造的模式并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对其存在的施工费用易受设计影响的弊端,业主应加强全过程监管,或者委托专业的咨询公司进行监督,保证业主的利益在工程建设中得到完全体现。

4.我国高速公路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一是项目管理日趋国际化,二是项目管理逐步走向专业化、规范化,三是项目管理的法制化和信息化。我国高速公路的项目管理水平总体还比较低下,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项目管理模式有利于工程建设的发展,也符合未来国内项目管理發展趋势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孙明荣,赵军.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在某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J].水运工程,2006(7)

[2]朱定勤.高速公路项目管理模式评价[J].公路,2006(5)

[3]叶涌,黄文华.现阶段贵州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探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

德育模式理论探讨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研究,可以优化企业管理模式,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行为经济学理论考察了企业管理者在管理行为条件复杂、市场模式不完全的情况下对企业管理的行为。同时行为经济学理论也为企业管理者更好地管理企业提供理论指导。本文通过对行为经济学理论进行介绍与分析,研究了行为经济学理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偏见效应情况下基于行为经济学理论的企业经营管理解决措施。

关键词:行为经济学理论;企业;经营管理;措施

通过行为经济学理论,指导企业管理者更高效、更完善地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增强企业管理团队的水平,提高企业管理团队的能力,使企业管理团队迅速成长起来,完善我国企业管理系统不足之处。我们要从了解人性的角度去研究企业管理者,找出企业管理者的优点与缺点,对缺点进行帮助与改正,对优点进行发扬宣传,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团队水平,从而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促进我国企业管理团队健康有效的发展。

一、行为经济学理论相关概述

1.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并且被全世界公认的主流经济学,属于现代经济学体系,行为经济学作为研究经济行为与现象的理论分析框架,由视角、参照系、分析工具三部分组成。行为经济学主要是对企业中管理者的心理作用进行分析,同时强化心理学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作用。通过研究经济学中的心理学,使经济学研究更符合现实,从各方面进行自身完善,同时将经济学中的理论洞察力全面激发出来,用于对实际现象进行预测以及合理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

所以行为经济学理论是一门与心理学理论相结合的经济研究理论。主要通过可操控的试验以及观察研究对企业管理者在不完全理性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对于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的管理行为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影响管理层决策的内外部因素以及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并對管理者的行为结合已有的经济学理论进行检验与分析,在此基础之上,重新提出的经济学理论。

2.将行为经济学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可行性

本文将通过与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对比分析行为经济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运用的可行性。

(1)人的基本假设对比

在传统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中人是具有独立的思想的,从本质上讲,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利己的。一切行为都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需求。同时自我约束力强,如果个人的喜好一旦形成,就不容易被外界所改变,性格具有完全性和一致性的特点,始终追求利益效果最大化与持久化。

在行为经济学中,人的基本假设中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混合体,人的性格具有多面性,既有利己心理,也有利他与无私奉献的心理,人的自我约束力会因人而异,不同时段与不同环境个人的喜好会有所差异。

(2)传统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的方法对比

传统经济学中应用的方法主要有逻辑抽象法、演绎法、现场观察法,其中演绎法是被公认为为数不多可信赖的现实经济活动范式。而现场观察法则认为是所有方法中最具有说服力的,传统经济学认为实验法不可用于验证理论。

而行为经济学所使用的方法,有认知心理学方法与实验法。通过认知心理学,与实验法对个体喜好进行更多的分析研究。

(3)理论体系完整度对比

传统经济学在个人偏好基本理论基础上进行了标准化均衡分析,形成了规模宏大而且完整的理论体系,可以对经济现象进行准确的描述,同时涵盖了金融计量等微观与宏观方面的内容;

行为经济学现有的理论条块还不成形,现在正在不断地进行实验验证与研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指日可待。

(4)模式对比

传统经济学的理论模式具有规范性;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模式具有描述性。

由以上对比可以发现,行为经济学更多是研究对个体行为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进行研究。认为在经济环境刺激条件下个人的行为是受周围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表明行为经济学与客观现实有很大的相似度,将行为经济学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可行性。

二、企业经营管理中行为经济学的应用

在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时候,对企业以及员工的行为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企业的管理过程,不仅是管理物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企业员工--人进行管理。在上世纪30年代,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理论主要是从行为的角度对管理进行研究。这个行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人的行为,另一方面是非自然人的行为,而非自然人的行为包含着机构、组织、企业团体的行为。

《2010中国信息主管发展报告》中指出,企业管理团队中职位的权责关系是企业管理者关注的永恒主题。在企业经营管理团队中管理者如果没有相应的主导权与决策权,对于企业开展全局性的工作是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部分管理者所属部门经营状态有活力,而另一部分管理者所属企业部门经营出现冷门现象。当企业在推行相关政策的时候,还会出现领导层对政策明白,而基层员工对相关政策不了解的情况,无形中增加了企业工作执行的困难与复杂程度,提高了企业管理失败的风险。

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的相关成绩也需要通过其所管理的相应部门日常管理行为表现出来。本文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行为分为三个主要方面:

首先,应该对企业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并且能够准确把握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发展方向与相关技术需求要能够有审时度势的眼光,准确决策企业的走向。企业管理的最高层要能够站在企业经营管理的立场上,通过管理者敏锐的洞察力与果断的决策能力,为企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其次,企业经营管理者在制定企业项目的时候,需要与相关员工进行沟通,在得到对企业员工支持的情,再让企业中高层领导接受企业制定项目的规划。企业管理者在进行项目规划的时候,需要结合企业运营状况,脚踏实地,锁定目标,不宜好高骛远。在尽最大努力增加企业发展效益的时候,也要考虑项目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与困难,尽可能的避免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不可控风险。同时企业管理团队要以人为主,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团队,并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对于项目的执行负责人要分岗到位,使整个管理团队职责明晰,任何时候领导层都需要对项目的运行状态准确掌控,实行有计划运行。

最后,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在企业的战略决策上发挥充分的作用。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经济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企业制度与技术等多个重要层面的发展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尤其是现在企业的经营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经营管理者也逐步发现了自身职业内涵相应的改变所带来的工作实质性的变化。由于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全球企业经济发展形势还没有从经济危机的寒冬中苏醒过来。这也使得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企业经济形势感到不安。所以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充分运用自己所在职位的便利与经验,为企业发展奉献自己全部的智慧与力量。在有效对企业团队进行管理的同时,了解企业的运行模式,针对企业运行情况提出有创造性的建议,成为团队上层领导最得力的助手与策略参谋。

三、基于行为经济学的企业管理中偏见效应解决措施。

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都会承认在管理的过程中会有偏见存在,而偏见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管理者容易在管理的时候固执己见,对于他人的反馈意见视而不见,刚愎自用,这是偏见的最根本原因。如果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存在偏见将不利于企业管理团队的营建,也不利于相关项目以及政策的实施执行,还会造成对有实际才能的人才流失。因此我们要消除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偏见行为的存在。

1.通过改变视角识别偏见

我们在对任何一个人进行观察的时候,要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观察与了解,这样才能够帮助我们对这个人在我们心中的形象进行合理划分。但是我们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经常会对所面对的人进行一种假设,从而产生一种对该假设有误而自己熟视无睹的偏见,这种偏见常见于有一定资历的企业经营管理,这种管理者往往见多识广,经验丰富,遇到人与事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选择处理方法,有时就会犯经验主义错误,最终决定对所见的人与事有偏见看法,使得决策结果不够准确。但这种经验主义,很多时候对于业经营管理者的帮助很大,他们在进行辩论的时候,会借助经验例子举例证明,使自己的方法与理论具有更强的可信度。从而让对方折服,这就是经营管理者的模式识别。

2.通过承认不确定性,抵制行动导向偏见

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为企业决策的时候,为了追求企业的稳定发展,很多企业不愿承担有风险的计划项目。比如一个企业项目出台,企业管理者中会有某一管理人员对于项目持截然相反的看法与观点,而有另一种人,却对该项目非常看好,力挺方案的实施。对于管理者,他也是希望该项目能够实施,但是不会将下属员工的自信当作坏事,而出现这种决定的原因,就是行动导向偏见。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时候,一个可靠高效的管理团队需要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了解,以应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行为导向偏见。

3.通过改变现状,抵制稳定性偏见

当企业管理团队出现稳定性偏见的时候,企业需要不断地对内对外采取措施。对外部,企业可以打破常规的管理模式,不断的进行投资与业务扩展,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同时扩大企业管理团队的规模。对内企业可以把公司财产向部门分配的额度降低,仔细研究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运营状况与职能,然后将企业的资金进行有选择性的重点分配,扩大企业优势部门的生产规模,将企业发展成为有特色的产业品牌。

四、结束语

行为经济学是一种研究人的行为的理论科学。我们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时候,充分运用行为经济学,对企业中的个人进行有效研究分析,有利于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使管理者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遇到任何问题能够从容不迫地解决。同时充分运用行为经济学,能够规避管理者错误的管理观念与管理行为,为企业健康正常的运转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军锋,殷婷婷.行为经济学兴起对主流经济学的影响[J].经济学家,2015(12):68-78.

[2]温武.基于行为经济学的房地产宏观调控[D].江西师范大学,2013.

[3]刘桂玉,罗拥华.行为经济学“新经济人”假定的方法論意义与实践价值[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03):21-25.

[4]李素文.基于行为经济学的法经济学效用函数建构[D].湖南大学,2009.

上一篇:现代农业下的农业经济论文范文下一篇:电子商务安全要素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