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资战略研究论文范文

2024-02-10

企业投资战略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一、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战略是指在确定发展方向和定位好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在企业、政府两个层面进行的战略选择,其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具体来说:

(一)政府层面

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决策主要体现在政策选择上,首先,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推出了多项与国际接轨的政策持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应对不断增多的贸易摩擦,特别是为应对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采取的强势贸易保护政策,积极应对,加快实施对外贸易和投资发展转型。其次,对进军海外的企业主体和行业的选择。我国大部分对外投资主体是国有大型企业,近些年,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日趋明显,有限责任公司成为领域翘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行业为制造业,近些年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业发展迅速,但是在技术优势上依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二)企业层面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在企业层面主要体现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策略、区位策略以及投资方式策略三个方面的内容,而无论是产业策略、区位策略都需要在方式策略上得到具体的体现。因此,就企业层面来说,其一,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目标,从战略投资目的角度分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目的是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区位选择为发达国家,采取的投资方式多为并购。与此同时,如果投资的目的在于开拓市场,实现边际产业转移,则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绿色投资。其二,产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要从产业价值链角度进行整体布局考虑,产业链上游处在垄断地位,产业链中游话语权影响力弱于上游企业,产业链下游在整个产业话语权最弱。比如企业处在产业链核心部分,可以选择绿地投资。其三,区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要考虑到东道国经济、政治以及法律法规等多方面外部因素,比如,非洲发展中国家众多且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可以选择绿地投资方式,这种绿地投资方式的选择也会给东道国的经济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

整体来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整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对外直接投资的领域多元化发展,其中服务业、制造业保持高速增长,采矿业流量额大幅下降;区位选择多元化,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下,发展中国家投资增长较为明显,但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依然是投资选择的重点;企业投资方式趋向多样化,进军发达国家和地区,跨国并购成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投资方式。

二、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面临的挑战

全球经济低迷,增速缓慢的现实状态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特别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通过贸易保护手段解决国内经济问题的政策推行,世界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世界关系向着更为复杂和多变的方向发展,尤其是中美贸易战的持续深入,无疑给我国企业对啊直接投资增添了风险。具体来说,其一,WTO多哈回合谈判归于沉寂,国际治理体系和规则不足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多边化和治理碎片化等全球性问题。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能力较弱,国际话语权影响力不足。其二,东道国隐性制度障碍丛生,严重影响了“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其中地缘政治、政党更替、反华舆论、非政府组织、宗教等跨文化交际因素使得我国企业毒外直接投资风险系数增加。其三,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对外投资竞争优势有待进一步提升。其中恶性竞争现象较为普遍,国际经验不足,国际化人才缺失,标准体系化以及配套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突出问题

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首次超过外商直接投资,并在2016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投资过,仅次于美国。而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保持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处在发展阶段,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质量和效益依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对世界经济形势、国家政策形势以及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选择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存在着非理性盲目投资行为,资本流失较为严重。总结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其一,对外直接投资战略规划内容缺失,投资热情较高,出现了盲目跟风投资的现象,整体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水平较低。其二,企业对外投资区域选择、产业选择以及方式选择存在突出问题,跨文化评估认识不足不全面,投资风险意识缺失。其三,大量资金涌入非实体产业导致商业化泡沫,在实体经济发展以及国家战略推进上存在诸多负面效应。其四,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参与跨国并购后的管理经验和整合运营能力缺失。此外在国家层面还存在着相关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缺乏对应的法律法规内容,法制建设有待进一步推进和落实。

三、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优化建议

(一)国家层面

积极参与国际治理规则的制定,推动建立新型全球化关系,以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和治理理念下进行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引导,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可持续地理念参与到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中去。积极推进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标准化、国际化和体系化建设。要以“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为抓手,加强对沿线国家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力度,进一步推进地方产业升级,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创设出一批符合国家法律政策规定,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发展战略推进,坚持业主的企业抓住海外投资机遇,进而推动我国企业国家化高水平发展。大力发展和培育国际管理人才,不断充实高校相关领域的人才储备,进一步给予国际管理人才建设制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千方百计的引入优质人才,此外,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积极投身社会再教育体系构建,重视人力资本价值,促进本土人才的国际化、高素质化。

(二)企业层面

第一,优先提高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意识和能力。当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规模和质量效益存在不对等的问题,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意识薄弱,对外直接投资风险识别和抗风险能力不足是其根源性影响因素之一。对此,作为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要高度重视东道国的法律法规、政治经济制度和政策,加强对国家贸易规则和惯例等的认识能力和运用能力。有效利用规则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企业管理运营能力,构建企业风险防范体系。与此同时,加强强强联合,发挥聚集效应,提高企业竞争实力。第二,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和自主创新能力,从境外投资中心向投资质量中心转型发展,注重创新投资。第三,加强同世界各国企业的合作,积极参与到国际规则制定中来。互利互惠、共享共赢是当前复杂国际形势和解决国际多边贸易争端的最终出路,对外,我国企业要加强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投资成功典例的借鉴和学习,积极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技术,相互借鉴,相互合作,通过发挥彼此优势实现共赢目标。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趋势下,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在四十余年的时间内成为了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第二大国,并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国际复杂局势和国内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现实差距、突出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然后就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提出了优化建议。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挑战,问题,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 王琳华,者贵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形势及特点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8,(32):4-7.

[2] 郭凌威,卢进勇,郭思文.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回顾与展望[J].亚太经济,2018,(04):111-121+152.

[3] 惠宁,周晓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及其决策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04):70-75.

企业投资战略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发展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基于此视角,本文选取多个指标,从经济发展、市场繁荣、社会建设、科技活动、环境保护五个角度对中西部省份发展进行评价。发现经济水平的提高会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将是地方发展的重点。同时,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差异明显,自然环境对区域发展仍有较大束缚。发展落后地区应发现自身优势,避开劣势,探索出自身独特的发展路径,从而改变当地落后面貌,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五位一体 区域发展 评价体系 中西部省份

一、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逐渐拉大,“孔雀东南飞”的情况在中西部省份十分常见,人才的流失进一步加深了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新世纪初,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提出的,同时,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中,并且,我国在过去有过西部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1],此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显得十分重要。而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中部崛起“的政策,并在之后的几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有提及。中部地区承接东西,连接南北,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粮食基地与交通枢纽,因此中部地区的充分发展,是搞活全国经济的必要条件。

在国家政策支持与东部发达省市的帮助下,中西部地区大力发挥自身优势,迅速提升经济水平,建设了诸如“青藏铁路”等一大批对区域及国家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的基础设施。可是,在这十几年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能源的大肆开采,甚至是对自然环境的无休止破坏。西北地区的沙尘暴、西南地区的水污染、长江中游的洪灾、酸雨,都是粗放式经济发展的恶果。

党的十八大关注到了生态环境问题,并把治理污染与恢复生态环境提到了與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一样的高度,充分说明了生态治理迫不容缓。从此,地方政府不再唯GDP论,而更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水平。本文根据“五位一体”的新时代发展理论,选取多个指标对中西部省市自治区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衡量评价。

二、文献综述

区域发展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点研究内容,从东部到中西部区域发展不协调的情况一直存在,并且从我国明确建立市场经济体系以来更加突出。学者们纷纷针对区域发展进行研究,提出建议与破解办法,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部分学者从区域规划方面进行研究。李爱民(2019)研究了国家“十一五”以来的政策发布,探讨政策层面反映的区域规划发展问题,发现国家政策从多层次、中央地方共同推进等方面促进区域内外一体化发展,起到了一定效果[2]。李国平(2007)则对区域经济政策入手,研究了中部崛起过程中区域政策的实施主体及空间对象,并对结果进行了评价[3]。崔万田(2018)研究跨度较广,通过总结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区域经济政策演进与创新,发现现有的区域经济政策问题,为区域经济政策创新提供建议[4]。

也有学者从指标体系的角度进行区域发展研究,从不同角度对某地区的发展进行研究。胡健等学者(2018)测度了“一带一路”沿线64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从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和开放读三个方面进行测度与评价,对我国对外投资战略提供了参考[5]。李旭辉等学者(2019)根据近几年提出的“五新”发展理念,构建五大节点,对16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进行分享评价和综合评价,总结了所研究城市在五个维度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建议[6]。高迪(2017)以新常态为背景,结合经济与能源协调发展的相关研究,构建了能源与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对能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了建议[7]。

综上,现有的区域发展研究多集中在宏观的大背景下,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但是关于微观视角的人民生活水平质量则很少有学者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此方面的区域发展有待研究。

三、指标选取与研究方法

(一)评价指标选取

“五位一体”要求将五个维度的发展水平统统纳入地区发展的评价之中,这对选取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综合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了指导。

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选取了地区生产总值这一传统指标,但是生产总值并不能完全反映当地的经济发展质量,消费最终是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加入了居民消费水平这一指标来衡量当地的经济发展质量。而我国经济改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确立市场在生产要素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在指标体系构建中,将市场的开放与自由水平加入衡量体系中极为重要,经营单位所在地进出口额、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两个指标即可反映市场的自由与对外开放程度,而市场主体越多,纳税的数额就会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就会相应减弱,地方财政收支比很好的反映了市场主体的活力。

环境保护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晋艺波(2019)在评价武威市区域旅游与生态环境关系时,使用了很多反映生态环境系统的指标[8],此处从中选取和城镇农村居民生活最紧密的两个指标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来衡量环境保护水平。

而对于社会建设方面,我们从卫生服务与知识普及两个角度进行衡量。卫生技术人员数反映了该省人民医疗健康保障水平,人均拥有图书馆藏量则反映了该地区文化发展水平。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科技投入是最重要的一个评价角度,企业在其中充当了最主要的角色,因此选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作为一个评价指标,选取的另一个指标技术市场成交额同时将非企业类的研发活动也纳入其中。

综上所述,本文选取以下十一个指标对区域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二) 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的评价指标较多,为了避免在评价时使用过于主观的权重,因此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以避免指标间出现的高度相关性可能带来的误差。

一般地,设有K个指标,分别表示为X1、X2、…、Xk,这K个指标构成了K维随机变量,可以表示为X=(X1、X2、…、Xk)。设该随机变量X的均值为,协方差矩阵为[9]。对X进行线性变换,可以构成新的综合性变量,用F表示,也就是说,新的变量可以通过原来的变量线性组合来表示,满足:

并且,满足此条件:λ2i1+λ2i2+…+λ2ik=1,(i=1,2,…,k);其中,F1,F2,…Fk之间互不相关;F1是X1、X2、…、Xk方差最大的,依次类推。

根据此原则确定的综合变量指标F1,F2,…Fk就是原始指标的第一、二、…、K个注册后主成分。在分析中,第一主成分为方差最大的,一般选取特征值大于1或者累计贡献率为85%的,但是实际分析时,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整,不拘泥于传统的要求。

四、数据处理及评价结果

(一)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本文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局,选取了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重庆、湖北、河南、湖南、山西、安徽、江西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7年的统计数据。

由于各指标单位不同,数值差异也较大,因此采取去除量纲的方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具体方法为求出某随机变量下的极差,然后用每一个指标减去数值最小的指标,再除以极差,就得到去除量纲后标准化的指标。通过这种方法处理,每一个随机变量取值范围都为[0,1],有利于进行主成分分析。

(二)实证过程与结果

1、相关性检验

以下数据处理过程均通过SPSS 22.0软件进行。首先进行KMO于Bartlett球形度检验,得到KMO值为0.720,Bartlett球形度检验显著性水平<0.0001,说明选取的个体指标样本充足且具有相关性,适合于主成分分析。

2、主成分特征值及其贡献度、累积贡献率

一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代表此共同因子反映原始指标中的信息量,而累计贡献率就说明对应的几个共同因子反映原指标的信息量。计算主成分贡献度:

表 2 总方差解释表

总方差解释表中,前两个成分贡献度只有72.748%,第三个主成分特征值却未大于1,因此求出碎石图来判断第三个成分是否可以作为纳入主成分。观察碎石图,从第三个组件开始,折线趋于平缓,之前都较为陡峭,第三个组件可以纳入主成分。

3、计算载荷矩阵及得分排名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所选取的11个指标在三个主成分上的载荷分配量,得到如下的结果:

从主成分载荷矩阵表可以看出,主成分1主要反映了这七个指标的信息,反映了企业与政府在地区地区发展中对经济增长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可以命名为区域财富指数。主成分2则反映了三个指标,反映了个人在区域发展中所能享受的利益,可以命名为区域幸福指数。最后的主成分3,反映了一个指标,反映了区域发展中对地区居民健康的关注度,可以命名为区域健康指数。

通过载荷矩阵求得每一个主成分的评分系数。对于综合系数,则选取每一主成分的贡献度作为系数,即为:F=0.54356F1+0.18392F2+0.08649F3。设得分系数矩阵为:M11*4=(F1 F2 F3 F),原去除量纲的指标数值矩阵为X18*11,则最终得分矩阵为R18*11=X18*11*M11*4。

五、结论及建议

根据综合得分,将这18个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为三组,湖北省、河南省、四川省、陕西省、湖南省和重庆市为高度发展区域,安徽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江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山西省为中等发展区域,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贵州省、甘肃省和西藏自治区为落后发展区域。可以发现中部地区发展明显高于西部地区,西北地区落后于西南地区。

观察三个主成分得分排名可以发现其顺序基本一致,同一区域在三个主成分排名之间无较大差异,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仍是地区发展的主要引擎。因此区域发展仍需要经济增长的带动,只有经济水平提高了,其他的软硬件服务设施才可以同时提高,并且环境保护意识也才能增强。

落后发展区域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多山地;(2)荒漠化;(3)高海拔。说明自然因素仍然是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束缚,落后发展区域应重点考虑如何打破自然环境制约,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发展当地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例如新疆、云南两地可以借助“一带一路”开展陆路贸易,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经济发展;贵州、西藏两地应多发展现代新兴技术产业,避开自身发展瓶頸。而甘肃、青海两地应优先治理环境,可以考虑绿色生态农牧业,通过治理环境的方式发展经济,开创一条荒漠高原地区发展的新道路。

区域发展在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学术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也将成为地区政府的重要任务。随着东部沿海地区新一轮开放热潮的兴起,东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协调性很可能再度加剧,未来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将成为国家政策的重点导向。

参考文献:

[1]刘君德.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意义与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J].世界地理研究,2000(02):1-5.

[2]李爱民.“十一五”以来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与评价[J].中国软科学,2019(04):98-108.

[3]李国平,汪碧瀛.区域经济政策研究回顾及其对中部崛起的启示[J].学习与实践,2007(03):24-29.

[4]崔万田,徐艳.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区域经济政策创新[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6(05):53-57.

[5]胡健,张维群,邢方,耿宏强.“一带一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测度与评价研究——基于丝路沿线64国指标数据的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8,33(06):43-53.

[6]李旭辉,朱启贵,夏万军,李认认.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研究——基于二次加权因子分析法[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9,38(03):506-518.

[7]高迪,聂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煤炭企业经济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煤炭,2017,43(11):25-29.

[8]晋艺波,苏丽娟,张玉梅.武威市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3):76-84.

[9]陈丹,杨德钦,李红艳,陈琳彦.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建筑业细分产业竞争力动态水平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7,31(02):38-42.

企业投资战略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历经多年的蓬勃发展,投资数量和投资规模得到大幅度增长,投资的方向、领域和阶段更加专注。在新的发展环境下,过去依赖传统产业的投资发展空间有限,科技创新项目的风险投资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会。文章通过分析科技项目投资的行业趋势,提出了针对科技创新项目的投资方法,结合以往科技项目投资的经验,阐述了多年积累的科技项目投资逻辑和心得,最后展望了中国科技项目投资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科技项目;科技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科技创新

[DOI] 10.13939/j.cnki.zgsc.2020.10.115

1 前言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也面临着经济发展由传统产业向科技产业转型的机遇和挑战,科技创新正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如何保持科技创新的活力,是保障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科技项目投资就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科技项目投资(以下简称“科技投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是,科技项目投资有一套客观的规律要遵循,需要多年的科技企业从业经验和科技项目投资的经验积累。我国在科技产业投资方面,尤其是“硬科技”投资领域还缺乏专业的投资团队和丰富的投资经验,无论是投资方法还是投资逻辑,都尚未成熟。

2 行业概述

2.1 发展历程

相对于以美国硅谷及欧美国家为代表的科技项目投资市场,我国科技项目投资起步较晚。无论是政府相关配套监管制度、投资市场参与团队的专业程度,还是创业者对于科技类风险投资的认知,都处于一个逐步成熟完善的过程当中。

我国科技项目的风险投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2—2006年,以美元基金为主导。这一阶段,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国际风险投资基金敏锐地捕捉到了投资机遇,开始逐步进入中国市场。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投资基金主要以美元基金为主,投资方法和逻辑大都完全复制美元基金,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程度不高。

第二阶段:2007—2014年,部分国资机构开始进场,人民币基金投资活跃度开始上升。伴随着资本市场的一系列改革与完善,部分大型金融机构开始涉足科技项目投资。区别于美元基金的投资方法与逻辑,人民币基金开始探索一些取得快速回报的投资方法。刚刚起步的人民币基金投资风格和特点比较散乱,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理论和方法。

第三阶段:2015—2018年,科技项目投资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受到前期成功投资案例的鼓舞,以及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完善,无论是投资机构数量还是整体投资规模都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行业内部竞争加剧。参与科技项目投资的机构种类也丰富起来,国有资本、民营资本以及个人投资者都参与到了科技项目的投资队伍中。

2.2 行业分析

2.2.1 投资规模情况

如图1所示,从行业总体规模来看,自2014年到2018年上半年,科技项目投资事件共5800余起,投资总额达4500亿元,平均每笔投资额超过了7000万元人民币。从各年度投资趋势来看,不论是投资事件还是投资金额,均呈现出快速上涨走势,投资事件从2014年的582起,至2017年的1628起,4年内有近300%的增长,其中2015年是发展最为迅猛的一年;投资金额从2014年的256.2亿元人民币,迅速增长至2017年的1727.9亿元人民币,4年平均增长率达40%,2017年增长最快,增幅近70%。

在2018年上半年,国内投资行业整体受到中美贸易关系和资管新规的双重影响,市场整体投资节奏略有放缓,尤其是在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更是大幅下降。但从八大科技领域的整体情况来看,2018年上半年我国科技投资的投资总数和投资金额基本可以达到2017年一半水平,不过由于下半年在资金端收紧的大环境下,投资趋势收紧,2018年科技投资总体规模恐怕难以达到2017年整体水平。

2.2.2 细分领域情况

如图2所示,2014—2018年上半年,从科技项目的投资事件来看,其中信息技术领域的投资事件共2391起,是目前八大领域内投资数量最多的领域,占据了科技项目投资总量的38.71%;其次是人工智能领域,共投资事件1121起,占科技项目投资总量的18%左右;科技项目投资其他5个领域的投资案例在300~500起,合计总数与整个信息技术领域总数相当。

如图3所示, 2014—2018年,信息技术和新能源领域投资额遥遥领先,均超过千亿元人民币,总计达约2440亿元人民币,占据我国科技投资总金额的50%左右;紧随其后的是人工智能领域,投资总额达到了800多亿元人民币。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投资额,来源于曾发生多次数十亿元的投资事件,2014—2018年新能源领域平均每笔投资金额高达约3亿元人民币。

在资金端收紧的大环境下,2018年科技项目投资受到严重影响,投资节奏放缓,投资机构更加理性。在募资难的大背景下,投资机构选择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充分利用资金寻找优质项目,对项目的筛选更加细致。

2.2.3 发展趋势

2016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发布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把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到2020年进入世界科技强國的行列,第二步是到2030年进入世界强国的前列, 第三步是到2050年建设为世界科技强国,这也表明科技创新是未来40年国家规划发展的核心。

通常可以将创新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模式创新企业,这类企业创新门槛相对较低,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尤其是基于移动互联网进行模式创新的企业,仿佛在“一夜之间”便能拥有上亿用户;这类企业的投资回报周期较短,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得到很多投资机构的青睐。另一类是以“硬科技”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企业,这类企业的创新方式门槛很高,创业者需要积累很多年的科技研发经验和能力,一般需要持续多年的研发投入,并且这类企业的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由于很多投资人缺乏耐心,这类企业的融资也相对较难。综上所述,以往在风险投资市场上,在追求短期回报心态的驱使下,模式创新企业受到了很多资金的追捧,而科技创新融得资金相对较少。

但是,近两年投资市场情况发生了转变,缺少核心技术的商业模式开始难以运转,同时真正具有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类企业(如华为)发展越来越快,伴随着技术壁垒的形成,其竞争优势逐步显现出来。尤其是“中兴事件”的发生,社会各界越来越认识到自主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企业在面临压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投资人也越发关注和研究底层科学技术,将投资重心转移到具有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类企业。

科技行业的风险投资属于长周期行业,虽然我国风险投资历经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但在科技投资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投资人的投资方法、逻辑以及心态远未成熟。近年来,市场上大多数的投资人都是新入场的新手,并没有经历完整的投资行业周期,投资逻辑和方法大多来自以往其他品牌投资经验或者理论知识,未经过市场实践验证;并且投资人心态也不够成熟,偏好追求短期利益。所以,在当前发展环境下,研究科技项目的投资方法和逻辑是十分必要的。

3 科技投资方法分析

3.1 挖掘优质科技项目

发掘大量优质项目是投资的基石,否则投资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必须加大优质项目渠道建设的力度、深度和广度。拓展项目渠道十分关键,需要投资人建立优质的、可持续的项目来源渠道,维护好渠道关系,形成定期沟通机制。要做到这一点,投资人应是具有很多年科技产业中实体企业的从业经验,最好有在相同行业不同背景企业的工作经验和同一企业中不同岗位的工作经验,这些工作经历非常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产业上下游资源和人脉资源,有利于建立可持续的优质项目来源渠道。

3.2 行业研究分析

专业的项目判断能力,一方面需要通过大量项目调研,另一方面还需要对行业有深刻理解和系统化研究。大量的项目调研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也是行业研究分析的知识基础;而行业研究分析是投资工作的基本功,是连接宏观经济和细分行业的桥梁。行业研究的具体方式包括:收集宏观行业市场发展数据、市场竞争格局信息、广泛调研同行业企业、访谈行业技术专家和企业家,最终形成行业投资地图。科技投资中,行业研究必先行,通过研究发现投资机会,对项目的拓展和考察提供有建设性的指导,同时也能帮助投资人避免错过“扫地僧”项目。这就需要投资人有很强的快速学习能力,快速掌握最新科学技术及其发展动态。

3.3 投资标的的快速判断和选择

科技投资有别于互联网模式创新项目的投资,尤其是“硬科技”投资,周期相对较长。专注于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需要始终秉承着“慎投、精投、重投”的核心投资策略。在当今互联网社会,各种项目鱼目混杂,容易混淆投资人的视线,错误的投资标的选择将消磨投资人的注意力和精力,优秀的投资人需要在这些纷杂的项目中很快找到需要进一步跟踪推进的重点项目,以使投资更加高效和科学。通常,这类标的具备以下几点特性:

(1)市场容量巨大,有足够高的行业天花板。处在这个细分领域的企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想象力,才更具备投资价值。从事科技投资的投资人,除关注现阶段企业的发展情况外,应该更加关注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成长空间就是由所在的市场领域的发展容量空间决定的。具体考量指标包括市场存量以及增量的规模,新技术渗透速度、市场转化率等指标,这需要投资人对行业有很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的判断才能准确一些。

(2)很高的技术门槛。科技创新企业的发起设立是创业团队在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开始的,这也意味着这些技术已经经过了很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是已掌握核心技术的“延长线”,具备很高的技术门槛,这是科技企业的立司之本。对只停留在应用层面创新的公司来说,未来的厮杀会越来越惨烈,因为门槛低,新进入者会增加很多,竞争同质化严重。无论处于哪个细分领域,竞争都会越来越趋向底层技术。在底层,技术门槛就是创业者的护城河。真正有核心技术的公司会具备更高的竞争力、拥有更高的投资价值,也会越来越受到资本的追逐和政府的支持。

(3)优秀的团队。科技企业的创业团队不同于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创业团队,科技企业的创业团队本身就是先进技术的拥有者,技术上本身就处于领先地位,团队本身就屬于高端人才,但是做企业与做科研有很大差别,团队除了拥有先进的研发能力外,还需要具有很强的商业能力。投资人除了关注团队的科技行业知识水平外,商业执行能力也尤为重要。团队产业背景深厚,上下游资源丰富,商业能力强,便具备自我纠错能力和应变能力,可以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迅速做出调整和适应,始终保证企业处于正确的发展方向。此外,投资人还需要重点考查团队的完整性、专业性和稳定性。

选择投资标的可以参照Google提出的著名“牙刷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优质投资标的特质。Google的创始人拉里·佩奇把牙刷理论定义为:企业的产品用户是否能够每天使用该产品1~2回,同时使用者是否会因为使用他们的产品而使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归根结底,牙刷理论看重的是刚需、市场、频次、周期。

刚需:企业创造的产品或服务是像牙刷一样每个人都需要的刚需。

市场:企业创造的产品或服务像牙刷一样拥有广阔和巨大的市场空间。

频次:企业创造的产品或服务被客户使用频次要像牙刷一样经常被使用。

周期:企业创造的产品或服务生命周期合理,像牙刷一样定期更换或升级。

3.4 企业估值

企业估值是投资交易的基本前提。企业估值是投资机构对企业及其业务全面地评估,从而对交易进行定价。

投资估值方法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相对估值方法,如市盈率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市销率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RNAV估值法、PEG估值法;另一类是绝对估值方法,主要采用如股利贴现模型、自由现金流模型等折现方法。

(4)现金流折现估值(DCF):贴现现金流法是通过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把企业未来特定期间内的预期现金流量还原为当前现值。

上述几种常用估值方法,主要来自过去很多年投资传统产业的经验积累,对于科技投资来说,主要用来参考,尤其是科技企业的早期阶段,这几种估值方法无法被直接使用。科技投资存在以下几点特殊性:第一,科技企业在早期阶段有可能没有收入,利润短期内都是负的,所以传统的市盈率、现金流折现方法就会失效。但为了辅助投资判断,可参照同类上市公司在相同阶段进行对比,可以采取模拟法。基于对于行业和公司的理解,可以最大限度去模拟计算未来的正向现金流和净利润。这就对投资人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对企业有非常准确的判断外,还需要对产业和市场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第二,对于商业模式已经得到验证的早期科技类企业,可以采取市销率的估值方法,而估值的难点在于对未来收入的估算。第三,对于科技项目投资,估值方法的运用一般都需要更多的维度来进行系数上的调整,充分考虑市场的方方面面,要灵活多样,多种估计方法相互印证,不能生搬硬套估值模型。

3.5 投后管理和退出

在科技项目投入资金后,投后管理和退出尤为重要。投后管理主要包括投后风险监控和投后增值服务。风险监控主要是定期获取企业经营发展信息和实时动态,发现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风险,提前预防和规避。增值服务主要是帮助科技企业获得发展所需要的相关资源,帮助其发展增值。优秀的投资机构能够搭建产业资本服务平台、建立科技产业服务生态,整合多方资源协同合作。项目投资后,由于早期创业企业的特性,其需要投资机构帮助企业在经营管理与产业上下游等方面协助企业快速成长,提升企业价值。所以,优质的增值服务能够促进企业的快速成长,提高企业价值,同时也帮助投资人以较好的价格退出,从中赚取收益。这使得增资服务在某种意义上比资金投资更为重要,也能体现风险投资机构的核心竞争能力。

增值服务需要投资人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切实地为企业提供服务,主要包括协助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协助企业规范公司治理、协助企业后续融资等,为目标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提供多样化的金融和资本工具,从战略、人才、运营、财务管理和资本运作等方面量身定制服务。

投资机构投资企业的目的不是要长期持有股份,而是要在适当的时机以合适的价格退出,为基金带来收益回报。投资主要是通过公开上市发行、兼并与收购、股权转让、破产清理退出。其中以上市交易最为理想,可以实现最大的退出收益,股权转让次之,而清算则是各方都不愿意看到的结局。因为清算一般就意味着亏损,甚至会血本无归。科技项目的投资退出方式也与传统产业的投资退出略有区别,尤其是投资早期的科技企业,发展周期长,一般企业上市需要很长时间,基金的投资人很难坚持到上市,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科技投资退出一般以股权转让的方式较为常见。

4 科技项目的投资逻辑与心得

4.1 科技项目投资逻辑

科技项目投资有着不确定性高、可验证性低等特点,难度显然要远高于传统产业投资和中后期项目投资,对于投资人自身的要求较高。优秀的科技项目投资人,除了要具备资深的产业背景外,还需要具备四大投资业务能力,第一个是挖掘优质项目的能力;第二个是快速地专业判断的能力;第三个是优化交易结构的能力;第四个是整合资源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根据以往的投资经验,对于科技企业投资,有一些基本的投资逻辑:

首先,对于被投企业主营业务模式的选择。通常来看,一般提供产品和可复制服务的企业要优于做工程项目的企业。原因在于,产品企业通常提供标准化产品,可复制程度高,存在规模效应,一旦市场打开,成本将随之下降。而对于做工程项目的企业,一般都是定制化的非标服务,下游客户需求不统一且较为强势,这就通常会出现需要企业垫资、回款速度较慢、周期长等问题,这将大大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另外,耗材类产品企业优于其他产品企业,耗材类产品的高复购率特性会带来两点好处:一是现金流会更加充沛和稳定,企业发展更加稳健;二是降低了开拓新市场的销售费用,有利于提高净利润率。

其次,对于被投企业终端客户的考虑。通常来看,2C企业(to customers,面向个人消费者)一般要优于2B企业(to business,面向企業级客户),这是因为2C企业面对的客户是庞大而分散的,并且市场需求巨大,具有良好的成长空间,有机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最后,就是选择资源型还是市场型的企业。这里的资源不仅仅意味着有形资源,还包括一些无形资源:市场关系、政府关系、供应链关系等。通常来看,市场型企业要比单纯依靠资源的企业走得更加长远。原因在于,纯资源型企业一般都缺乏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不符合客观的市场化规律,而仅仅依靠资源带来的收入,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不能保证企业长时间的稳定成长。

4.2 科技投资心得

(1)做好耐心资本:科技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对投资逻辑有深刻的认知,才能发挥资本在整个投资过程中的价值发现作用,提高收益、降低风险,从而实现经济收益和社会效应的共赢。

(2)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科技项目投资,尤其是阶段较早的项目投资,风险相应很高,为了有效地控制风险,投资人对于产业理解的深度与广度和在行业内足够多的上下游资源就至关重要,这关系到能否切实地帮助企业成长。

(3)加强学习,以敬畏之心拥抱变化:只有对未来科技发展抱有“敬畏心”,对未来变革抱有“敬畏心”,才能持续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科技,才能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把握未来,投出高收益、高成长的明星项目。

(4)抬头看路,把握好投资的周期性:周期性投资需要从宏观周期、企业发展周期、企业经营和生命周期三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对宏观周期的把握,主要来自宏观经济分析,属于基金整体的战略布局;对于企业发展周期的把握,主要来自对行业和企业的研究,属于行业布局考虑;对于企业经营和生命周期的把握来自对企业自身特点的定制分析,属于具体项目层面。

5 结论与展望

科技投资是一项周期较长的投资业务,有着很强的客观规律性和行业进入门槛,对投资人员的从业经历、把握科技创新的规律、对产业和行业的理解、对金融资本的认知、法律和财务等工具的使用都有着很高的要求。科技投资需要有客观和符合市场化规律的投资方法和逻辑,以培育高质量科技创新企业成长。

科技投资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促进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随着社会各界对科技创新的关注和重视,未来“硬科技”投资将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目前我国的科技投资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这就要求科技项目的投资人也要像科学家一样,不断学习和借鉴,在实践中持续探索、提升投资能力,建立自己的投资逻辑、打磨自己的投资心态,通过科技投资培育出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撑我国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并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升级。

参考文献:

[1]普华永道.2016 年中国私募股权及风险投资基金投资表现强劲[J].沪港经济,2017 (3):41

[2]方红艳,付军. 我国风险投资及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方式选择及其动因[J]. 投资研究,2014,33 (1):105.118

[3]米磊,赵瑞瑞. 2018年中国硬科技产业投资发展白皮书[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e12d6bc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b.html

[4]保罗·A冈珀斯,乔希·勒纳.风险投资周期[M].宋晓东,刘晔,张剑,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5]刘曼红,胡波.风险投资理论:投资过程研究的理论发展和前沿[J].国际金融研究,2004(3):8.14

[6]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香港).中国风险投资年鉴2003—2009[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

[7]投资界网站.中国创投简史[M].北京:人民郵电出版社,2018

[8]郝正明. 国家竞争力, 高技术产业与产业投资基金[J].东岳论丛,2012,33(4):141.143

[9]李律成,程国平.爱尔兰大学技术转移的经验及启示[J]. 中国科技论坛, 2017(3).

[10]牛冠年.企业经营管理中金融投资管理的应用[J].时代金融, 2017(26).

[11]何磊.关于企业经营管理中金融投资管理的应用分析[J].知识经济, 2018(20).

[作者简介] 孙次锁(1977— ),男,山西人,经济师,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北京中关村协同创新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事科技创新相关工作近20年,长期从事科技投资和母基金管理工作,现为多家地方政府引导基金专家委员,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专家评委。

企业投资战略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 基于2003-2012年中国与全球在42国对外直接投资ODI面板数据,分别研究发达与发展中东道国主权信用对中国ODI的影响,并与全球ODI所受影响相比较得出结论:因主权信用下降、遭遇全球ODI流出的发达国家反而越来越吸引中国ODI,对发达地区市场与战略资产的寻求驱动我国企业在此时增持资产;中国与全球ODI均规避主权信用下降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企业也并不偏好主权信用下降的自然资源丰富国。

[关键词]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东道国主权信用;全球直接投资;实证分析

一般认为,东道国主权信用下降会恶化当地投资环境,给国际直接投资者带来收益不确定性。但我国作为近十年来新近崛起的资本输出大国,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ODI)在实证研究中多被报告与发达国家及全球“平均”对外直接投资特征“相左”。因此,考察东道国主权信用对我国及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分别具有什么样的影响并分析结果异同的成因,是一个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东道国主权信用与外商直接投资:

影响的机理与效果

1.主权信用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机理

从经济角度分析,主权信用针对的是一国在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境内外企业及居民之间借贷关系中履行偿债额度、时间、方式等承诺的表现。若主权国家对其债务违约,其带来的结果则远非一般公司信用违约可比拟,它连带着影响该国境内甚至区域内所有经济活动。

经典国际直接投资折中理论(Eclectic Theory)认为,东道国的区位优势,如稳定良好的政策环境、较高的人均购买力与科技水平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等,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1]。主权信用较好,意味着更优良的东道国区位条件;主权信用出现问题,国际直接投资者则不得不面对波动的经济与制度环境。描述性分析东道国主权信用危机给中国跨国公司带来复杂环境的研究较多[2][3],其中蓝茵茵、罗新星在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了主权信用违约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一般分析框架[4]。

据该框架分析,目前主权信用违约多由政府财政困难引发,政治风险引致的违约在冷战结束后已逐渐减少。具体来说,财政困难引发的主权信用违约通过三种渠道作用于外商直接投资。

第一种渠道,债务国政府往往通过增税、颁布特殊的进出口规定、颁布外汇管制措施对利润和资本汇回实施限制以及通过增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本币贬值等方式增加政府收入、减少实际债务水平。这些措施虽然不涉及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但却会损害在该国经营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利润,构成了对投资回报的间接征用。

第二种渠道,债务国往往执行大规模的财政紧缩计划,包括削减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福利支出、减少公务员薪金和裁撤政府雇员和减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措施。财政紧缩使国内需求下降的状况更加恶化,导致经济失去长期稳定发展和增长的驱动力,直接损害其境内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盈利基础。

第三种渠道,债务国银行一般因持有大量该国“问题债券”而引发银行业危机。银行业风险增加伴随着信贷紧缩和贷款利率上升,使经济缺乏流动性,境内企业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总之,东道国主权信用下降、违约风险增加将导致境内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投资回报降低。长期来看,主权信用下降将导致流入该国的国际直接投资减少或撤资。

2.主权信用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效果

外部评级机构最早从1930年开始对主权国家未来信用强度和清偿能力进行评估,但直到1990年早期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开始获得主权信用评级时,以外部评级度量的主权信用的市场影响研究才开始活跃。

20世纪90年代的墨西哥债务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使研究者主要关注发展中经济体,尤其是债务问题频出的新兴市场国家。研究证实,一方面,主权信用违约系统性地导致流入该国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国际信贷持续多年地减少[5-7];另一方面,评级下降对东道国金融市场回报率也有负面影响,从而流入其股权和债券市场的国际证券投资减少[8][9]。此外,新兴市场国家一国主权信用风险聚集对其相邻国家股市也有负面影响[10]。

2011年起爆发的欧洲债务危机及美国主权信用屡遭调降事件,使人们意识到即便是发达经济体也有出现主权信用问题的可能性。当时涌现的研究均指出,欧盟国家信用评级下降导致其债券收益利差飙升,主权债券市场国际投资流出[11][12]。

湖南大学学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15年第6期蓝茵茵,[美]刘莉萍:东道国主权信用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我国对主权信用的资本市场影响研究开始较晚,但近年发展较快。田益祥等比较了新兴经济体信用评级变动对其境内股市、债市和信贷市场的冲击效应[13],李建军等检验了部分发达国家评级变动的债市波动效应[14],管辉考察了欧债五国评级变动的金融市场波动效应[15]。

影响效果研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研究集中在主权信用对国际信贷及证券投资的影响,但本文研究的直接投资与这些金融资本不同,它反映投资者在东道国直接控制、经营企业的长期而稳定的兴趣。目前已知仅有田益祥、陆留存通过研究48个新兴经济体1996-2009年间信用评级变动对境内不同类型国际资本的影响,指出外商直接投资受到的冲击程度高于国际银行净资产及组合投资受到的影响[16]。该研究旨在考察新兴经济体信用的市场效应,并不涉及对外商直接投资反应的分析,也未单独考察中国资本的反应。二是大部分研究重在考察主权信用调降的影响效果,少数涉及信用调升的研究也指出:主权信用升与降对资本市场呈不对称性影响,信用调升影响并不显著[8][13][16]。因此,本研究只考查主权信用调降的情况。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全球“平均”

对外直接投资的差异性

21世纪以来,源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在国际资本流动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我国ODI增势引人瞩目,2013年中国ODI流量更是突破千亿美元,连续两年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第三大经济体。近年来针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开始涌现。

实证检验东道国区位条件对中国ODI影响的研究集中在国外学者的工作中。Buckley等发现东道国政治风险降低反而会引起中国对其直接投资水平的降低[17]。Cheung等学者研究指出,东道国政治风险对中国ODI影响并不显著,但非洲国家中低经济风险和高腐败程度的东道国则会吸引更多中国企业[18][19]。Kolstad和Wiig研究认为中国企业倾向于在全球以及非洲自然资源丰富同时又法治混乱的国家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和保障国内资源给[20][21]。国内学者王娟和方良静也发现东道国经济风险对中国ODI无显著影响,而政治风险高的国家反而会吸引更多中国资本[22]。

上述研究报告了中国ODI一个突出特点,即其不为东道国高政治风险、高腐败程度及法治混乱等恶劣的区位条件所阻碍。这是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及实证研究不符的现象,表明我国作为发展中经济体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双重背景下、尚在崛起中的资本输出大国,其海外投资具有值得进一步挖掘的特点。[23]此外,上述工作中缺乏检验东道国主权信用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

综合第一、二部分所述,东道国主权信用下降负面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机理相对明确,对境内及区域国际资本流动溢出效应显著,其中新兴经济体信用调降导致外商直接投资流失已证实;但中国ODI被报告具有与全球“平均”ODI不同行为特征,中国资本是否同样对东道国主权信用敏感是个尚未检验的问题。因此,本文第三部分基于2003-2012年间中国在42国ODI面板数据,分别检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主权信用调降对中国ODI影响的方向、时间趋势与程度,并与全球ODI所受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第四部分总结研究结论与启示。

三东道国主权信用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基于中国与全球ODI的实证比较

(一)东道国主权信用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1.变量及数据选取

本文以2003-2012年间中国对样本东道国ODI流量数据为被解释变量,样本国家中排除香港地区、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及卢森堡四个离岸金融中心以避免对结果干扰。

Brooks等研究发现,市场对标准普尔主权评级的反应最为强烈[8],因此文中以标准普尔(S&P)评级为解释变量,避免采取其他机构评级可能带来的信息扭曲或损失。标普主权信用评级的主要结果包括长期外币信用评级和长期本币信用评级,其中后者往往高于前者,因为有些国家可能选择通过增发货币造成通货膨胀及本币贬值来缓解本币债务压力。Kim和Wu研究认为本币评级应被看作是一个通货膨胀风险指标而非主权信用违约风险指标[24]。所以,本文以标普长期外币信用评级为首选指标,把长期本币评级放到稳健性测试中检验。附表1为标普评级序列结果与量化数值对照表,数值分数越高表示主权信用违约风险越大、信用越低。

根据 Dunning在国际直接投资折衷理论中提出的外商直接投资具有市场寻求、效率寻求与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战略性资源)寻求三种目标[25],本文以分别反映上述三种目的的代理变量、中国在东道国ODI存量以及东道国贸易开放度作为中国ODI区位选择的控制变量。同时,考虑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主权信用变动可能对我国投资者有不同效应,增加东道国类型虚拟变量OECDDummy,取值1与0分别对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附表2列出2003-2012年间所有变量数据可得的42个样本东道国。到2013年底为止,该42国占我国(除离岸金融中心外)ODI存量超过九成,具有较大代表性。表1是变量介绍及数据来源。表2为变量描述统计及相关性。

2.模型与估计方法

借鉴之前研究者所使用模型[26],以东道国i在第t-1年的主权信用评级及相关控制变量为解释变量,中国对东道国i第t年的CDI为被解释变量,模型设定如下:

CDIit = α + β Controlsi,t-1 +

γ Sovereign Credit Ratingi,t-1 + εit (1)

根据检验结果,本文面板数据选用混合估计模型。

3.初始检验结果及分析

如表3所示,回归1未控制中国在当地前一年直接投资存量CDI Stock(-1),因此回归1是包含历史累积影响的结果,回归2则反映扣除历史影响后样本时段2003-2012年间的结果。

回归1、2中主权信用FCR与发达国家虚拟变量OECDDummy系数均显著为负,说明就整体来说,东道国主权违约风险越高、信用越低则流入当地的中国直接投资越少。回归2中FCR与OECDDummy系数均大于回归1中相应系数,说明随着时间推移,主权信用调降对中国资本的负面影响减弱,发达国家也开始得到更多中国资本流入。

上述检验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表2中部分变量之间相关性较强可能导致多重共线性,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解决;二是表3中OECD-Dummy的显著性说明中国在发达与发展中市场直接投资情况差异较大,下文将分别检验发达东道国与发展中东道国主权信用对中国ODI的影响。

4.主成分分析

实验发现控制变量提取四个主成分更合适,分别为发达地区特征(包含GDPP和WAGE)、经济规模与科技基础(包含GDP和PATENT)、市场潜力与开放度(包含GGDP和OPENNESS)以及自然资源(FOMEX)。表4为主成分矩阵。

5.基于主成分和发达、发展中东道国分类的检验结果及分析

如表5所示,将我国对20个发达东道国与22个发展中东道国2003-2012年ODI面板数据基于主成分分别回归后,得到了更加清晰的结果。

就影响的方向与趋势而言,表5中回归3、4的发达东道国主权信用评级FCR系数不仅是正号,而且在分离了中国直接投资存量CDI Stock历史影响后的回归4中FCR系数更大,说明发达国家主权信用降低不仅不阻碍中国直接投资,反而对其有越来越明显的吸引趋势。就影响程度而言,发达东道国主权评级每下调一级(FCR上浮1单位),下年度流入的中国直接投资将增加105.1611万美元。

这个有趣的发现表明中国ODI独特的一面:主权信用评级遭调降的发达东道国,反而可能得到更多的中国直接投资。一些研究中国在欧盟等发达地区ODI 的学者也曾指出,过去中国投资多为贸易支持型和市场维持型的小规模创建投资,2000年后,兼并与收购( M&A) 投资增长迅速,并且中国企业更倾向于对经营不善的企业进行侵略性较强(自身规模与目标规模之比较低)的并购[27-29]。本文回归3、4的结果证实了上述研究结论。

回归5中发展中东道国FCR系数由显著负数变为回归6中的不显著正数,说明发展中国家主权信用降低仍然阻碍中国投资者,但影响逐渐降低。

表5还反映出中国对发达地区投资兴趣上升显著,尤其是市场潜力与开放度大、发达地区特征(高人均收入与高制造业工资水准)显著的发达国家越来越吸引中国资本,而矿产油气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特别受中国资本青睐。此外,比较回归4与回归6的CDI Stock的系数可发现,前者不及后者一半,表明与在发展中地区投资的谨慎度相比,对发达国家市场与战略资产的追逐让中国投资者在该地区更勇于试水新区域,加大在之前涉入程度较低的发达东道国的投资水平。

6.稳健性检验

为检验结果稳健性,用标普长期本币评级替代标普长期外币评级作为主权信用的代理变量后进行回归,结果与表5一致。此外,为检验中国ODI是否像一些研究者报告的那样偏好既风险高同时又自然资源丰富的东道国[20][21],加入主权信用评级与自然资源禀赋相互关联变量FCR*FOMEX,并未发现其对结果有显著影响。

(二)东道国主权信用对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将全球对发达及发展中东道国2003-2012年ODI面板数据基于主成分分别回归后,结果如表6所示。

就影响方向而言,表6中回归7-10的东道国FCR系数均显著为负,证实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主权信用调降都显著负面冲击全球ODI。就影响趋势而言,比较回归7与回归8的FCR系数可知,全球ODI越来越规避出现主权信用问题的发达国家;而比较回归9与回归10的FCR系数可知,全球ODI对评级下调的发展中国家的规避程度在降低。就影响程度而言,发达东道国主权信用每下调一级(FCR上浮1单位),下年度流入的全球ODI将减少12.4054亿美元;发展中国家信用每下调一级,下年度流入的全球ODI将减少2.358亿美元。因全球ODI组成成分与类型多样,其余偏好特征在表6中表现不明显。

为检验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同样用标普长期本币评级替代标普长期外币评级作为主权信用的代理变量后进行回归,结果与表6一致。

(三)东道国主权信用对中国与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的实证结果比较

比较表5与表6,中国ODI在发展中国家主权信用调降后的规避表现及发展趋势与全球ODI一致,但对发达东道国信用调降的反应与全球ODI迥异。具体来说,发达国家主权信用下降反而吸引更多中国ODI流入,且随着时间推移,吸引趋势与程度愈加显著与加强,但全球ODI明显越来越规避主权信用出现问题的发达国家。

对上述差异的解释需结合中国企业自身特性与主权信用危机中发达东道国的情况考虑。

第一,国内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使我国企业渴求扩展海外市场和获取关键专利、技术、品牌、管理经验等战略性资产;而信用危机中东道国资产价格下跌、本币贬值,正为我国企业增持海外资产创造了机会。

第二,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企历史以来的优势地位,央企和国企文中央企和国企分别指中央政府管理的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ODI一直占我国ODI存量的2/3以上,是中国海外绝对主力,在平时易导致东道国投资壁垒干扰和涉及“国家安全”“政治风险”问题的猜忌与审查。而危机中发达债务国一般实施大规模国企私有化计划,部分私企也因市场需求减少和流动性匮乏陷入危机,东道国对引入外商直接投资态度会变得比较宽松,从而有利于我国央企和国企资本进驻。

第三,中国企业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国内银行贷款进行海外投资,国际融资和东道国筹资比例很低,资本筹措能力较少受东道国及其区域内经济波动影响。

第四,也不排除央企和国企财务预算软约束、部分企业负责人好大喜功等原因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因主权信用下降而遭遇全球资本大幅流出的发达东道国,反而得到越来越多中国ODI涌入;2)中国ODI与全球ODI均规避主权信用下降的发展中东道国,敏感程度同随时间降低;3)中国在发达国家ODI为市场与战略资源寻求型,在发展中国家ODI为典型自然资源寻求型。

研究给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均带来启示。

首先,主权信用作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机理研究,需结合东道国及外商投资者特性加以扩充。虽然机理分析和过往实证研究均认为,东道国主权信用下降负面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但主权信用下降的发达地区仍有机遇可寻,而具有某些特征的ODI,如母国资本雄厚、又极为渴求发达地区市场与战略资源的中国央企及国企ODI,也可能在其他投资者退出时逆市而上。

其次,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中关于发展中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的论述还需继续完善。我国向发达国家大举“逆向”投资是21世纪以后全球直接投资领域的新现象,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差异化的国内体制背景更使中国ODI行为一开始就独具特色。而现有的直接投资理论和绝大部分实证研究都是在发达国家及部分新兴经济体ODI的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直接运用来解释和预测中国ODI行为并不可取。跟进研究中国ODI实践,是完善发展中国家作为投资母国的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

最后,我国企业在海外较强的风险承受意愿应引起重视。特别是央企及国企的海外高额资本投入,需要各级国资委、国开行更长周期的跟踪管理。其投资究竟是在高风险环境中,真正达到了合理利用国家外汇储备、开拓海外市场和获取战略资源的预期效果?还是由于政府财政对其预算软约束、企业投资决策权责不明或国际投资运营经验不足,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甚至有目的的资产转移外逃?此外,我国企业注意规避主权信用下降的、即使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说明其跨国运营表现还是越来越正常化。至少在东道国主权信用风险领域,指责我国是借助国家经济、政治及外交力量为国有资本攫取自然资源开道的“贪婪的龙”[29]不符合事实。

CC注:标普主权信用评级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随时调整评级结果,因此我们把每一个评级的有效天数作为权值来乘以相应评级数值,再将一个国家一年中所有加权评级数值除以总天数来得到该国当年的平均评级,以此使不规律变化的主权评级结果与以年为单位进行统计的直接投资流量及其他控制变量相对应。

[参考文献]

[1]Dunning, J. H. Trade, 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and the MNE: A Search for An Eclectic Approach[A]. Ohlin, B. et al (eds.) The International 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C]. London: Macmillan, 1977.385-418.

[2]黎宗仁,黎四奇.从美国主权信用降级析国际货币秩序的规范化发展[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40-144.

[3]蓝茵茵,罗新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机遇、风险与安全对策——以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为视域[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4,(3):80-85.

[4]蓝茵茵,罗新星.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4,(2):103-110.

[5]Eaton, J. Sovereign Debt: A Primer [J].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1993,(2):137-172.

[6]Eaton, J., Fernandez, R.. Sovereign Debt [J/OL]. http://www.nber.org/papers/w5131.1995-05/2015-03-15.

[7]Arteta, C., Hale, G., Sovereign Debt Crises and Credit to the Private Sector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8,(1):53-69.

[8]Brooks, R., Faff, R. W., Hillier, D., Hillier, J.. The National Market Impact of Sovereign Rating Changes [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4,(1):233-250.

[9]Biglaiser, G., Hicks, B., Huggins, C.. Sovereign Bond Ratings and the Democratic Advantage: Portfolio Investment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J].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2008,(8):1092-1116.

[10]Kaminsky, G., Schmukler, S. L.. Emerging Market Instability: Do Sovereign Ratings Affect Country Risk and Stock Returns? [J].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2002,(2): 171-195

[11]Manganelli, S., Wolswijk G.. What Drives Spreads in the Euro Area Government Bond Market? [J]. Economic Policy, 2009,(58):191-240.

[12]Afonso, A., Furceri, D., Gomes, P.. Sovereign Credit Ratings and Financial Markets Linkages: Application to European Data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2012,(3):606-638.

[13]田益祥,陆留存,李成刚,杨秋平.主权信用评级变动对股票、债券和信贷市场的冲击比较——基于国际面板数据动态模型的实证检验[J].投资研究,2013,(4):72-80.

[14]李建军,宗良,甄峰.主权信用评级与国家风险的逻辑关系与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 (12):41-46.

[15]管辉.主权信用评级的金融市场溢出效应研究——基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实证分析[J].金融纵横,2013,(4):72-77.

[16]田益祥,陆留存.主权信用评级影响因素的长短期效应检验及对策——评级下调冲击经济的非对称效应启示[J].中国软科学,2011,(12):46-56.

[17]Buckley, P. J., Clegg, L., Jeremy, C., Adam R., Liu, X., Voss, H., Zheng, P.. The Determinants of Chinese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7,(38):499-518.

[18]Cheung, Y. W., Qian, X. W.. The Empirics of China’s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J], Pacific Economic Review, 2009,(3):312-341.

[19]Cheung, Y. W., Hann, J., Qian, X. W., Yu, S.. China’s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in Africa [J].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2,(2):201-220.

[20]Kolstad, I., Wiig, A.. Better than Devil You Know? Chi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Africa [J]. Journal of African Business, 2011,(1):31-50.

[21]Kolstad, I., Wiig, A.. What Determines Chinese Outward FDI? [J].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2012,(1):26-34.

[22]王娟,方良静.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J].社会科学家,2011,(9):79-82、87.

[23]张晗,修媛媛.中国企业对美直接投资方式选择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5):55-58.

[24]Kim, S. J., Wu, E.. Sovereign Credit Ratings, Capital Flows and Financial Sector Development in Emerging Markets [J]. Emerging Market Review, 2007,(1):17-39.

[25]Dunning, J. H.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the Global Economy [M]. Wokingham: Addison-Wesley, 1993.

[26]Sethi, D., Guisinger, S. E., Phelan, S. E., Berg, D. M.. Trends i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lows: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12, 34(4): 315-326.

[27]Antikiewicz, A.,Whalley, J.. Recent Chinese Buyout Activity and the Implication for Global Architecture [J/OL]. http://www.nber.org/papers/w12072,2006-03/2015-03-15.

[28]Rabellotti, R., Sanfilippo, M.. Chinese FDI in Italy [J/OL]. http://gdex.org/ODI/17%20Rabellotti%20Roberta.pdf,2008-09/2015-03-15.

[29]Pietrobelli, C., Rabellotti, R., Sanfilippo, M.. Chinese FDI in Italy: The “Marco Polo” Effect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ical Learning,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1,(4): 277-291.

[30] The Economist, Special report[EB/OL]. http://www.economist.com/specialreports,2008-03-15/2015-03-15.第29卷第6期 2 0 1 5 年 11月湖南大学学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ol.29,No.6Nov. 2 0 1 5

企业投资战略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近年来,我国财务公司行业一直保持平稳发展,机构数量、资产规模、盈利总额等指标均有明显增长。与此同时,行业整体始终保持“高备付、低不良”,风险管理能力逐步得到提升,不良资产率呈现逐年下降。根据中国财务公司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的统计数据,目前全国财务公司共有247家,相比2003年75家和2015年224家的数量,呈现逐年稳步增长态势。资产规模也保持了稳步上涨,2003年以来,我国财务公司的资产规模由5197.70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57179.9亿元。利润方面,2017年我国财务公司利润总额为975.04亿元,较上年增长约22.55个百分点。资产质量也不断提高,2017年平均不良资产率0.03%,同比未发生变化。

作为集团一支主要的金融力量,财务公司切实了解集团实际需求,熟悉集团产业发展特点,使金融服务能有效开展,对助力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经营方式的企业集团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财务公司发挥自身熟悉集团具体情况与企业经营特点的信息优势,量身定制符合企业集团需求的个性化金融服务,助力集团企业优化经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企业集团的发展不再仅限于国内市场,也逐步增加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跟随着集团的发展,财务公司也在逐步进行自身的改革与优化升级,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财务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

一、战略投资者的定义及选择要求

战略投资者是注重长期利益、与所入股机构结成利益共同体的投资者。通过长期持有所进入机构的股权,以资本合作为基础,在管理、业务、人员、信息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长期合作。银监会界定的适合财务公司的战略投资者的定义是企业集团成员单位以外的战略投资者投资入股财务公司,应承诺自资金交割之日起原则上在5年内不转让所持财务公司股份,并在财务公司章程中载明。同时,要求具有3年以上从事财务公司或类似机构经营管理的良好经验以及银监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财务状况良好,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如果战略投资者为境外金融机构法人的,其最近1年年末总资产原则上不少于10亿美元 ,且银监会认可的国际评级机构最近2年对其作出的长期信用评级为良好及以上。根据以上情况,财务公司在选择战略投资者时要遵守四个原则:

一是长期持股的原则。从交割之日起, 战略投资者的股权持有期应当在5年以上。此原则也是监管法规的要求,监管机构主要是从战略投资者引入后的稳定性和积极影响的持续性方面考量,保证战略投资者对财务公司保持持续和积极的影响,促进财务公司健康发展。

二是完善治理的原则。财务公司要引入的战略投资者从监管机构要求的入门门槛都会比较高,从而使得能成为战略投资者的机构水平比较高,战略投资者能够带来先进的公司治理经验,从长期看有利于改善财务公司治理机制。

三是业务合作的原则。財务公司能引进的战略投资者大多都是金融机构或者是有管理金融机构的大型集团,具备先天管理金融机构的优势, 能够促进业务的高效合作、引进财务公司急需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解决财务公司发展中的瓶颈环节;

四是竞争回避的原则。鉴于业务合作难免会涉及商业机密, 因此战略投资者在选择方面都是选择与集团行业互补的相关领域与集团企业不存在直接竞争的机构。

二、财务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必要性

1、国企改革是财务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强大的驱动力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在国企改革深化的关键时期,要不断推进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和改革,加快有效制衡的法人公司治理结构和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的完善,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国企改革的关键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根据不同时期情况,需要积极调整自身的发展和改革方向。部分财务公司已经开始从引入了战略投资者方面着手推进改革,这也直接反映出了在企业改革的发展趋势下,财务公司“从集团角度出发”,立足集团、发挥优势、融入企业、提升能力是应尽之责。

2、通过增资,能有效支撑财务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

根据“十三五”规划,集团销售收入年均增幅保持在6%左右,到2020年实现5400亿元,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0%,到2020年力争较“十二五”末翻一番,实现50亿元,汇总利润达到100亿元,争取进军世界百强企业。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十三五规划”金融板块的龙头企业,旨在打造集团“资金归集”、“资金结算”、“财务监控”、“融资运营”及“金融服务”五个平台,深入集团产业链,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效结合,助力集团成为世界级的产业链集成服务商,当期的资产和净资产规模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与集团“十三五规划”发展理念不同步,需要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增加注册资本金扩大各项业务规模以更好的提供金融服务。

三、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起到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推进财务公司业务合作

战略投资者在业务开展和日常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诸如有效控制风险的经验、业务创新理念和信息技术在业务中有效应用的经验等,战略投资者能够促进财务公司业务的高效合作、引进物产财务公司急需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解决物产财务公司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2、能够促进两家集团的充分合作

通常引入的战略投资者与集团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在业务上具有相关性和互补性,促使两家集团的产业能够有效结合,能够更有效的促进战略投资者与集团海外市场的拓展和全球资源的战略相整合。

3、促进财务公司提高水平

战略投资者通常实力较强,在业界有较高的知名度,可以帮被投资的财务公司提升业界知名度,提高同业业务的话语权,可以为财务公司同业业务拓展提供有力的背景支持,促使物产财务公司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物产财务公司可以力争取得财务公司 A 类评级资质。A 类财务公司是评级中的最高评级,也是开展多种创新业务的基石。物产财务公司将依照财务公司评级标准,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提高各项业务指标,尽早满足 A 类财务公司的相关要求,跻身优秀财务公司行列,为开展创新业务奠定基础。

4、有助于财务公司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目前财务公司的股权结构相对单一,集团公司通常是一股独大,有其他股东参与,一般也是集团成员单位,从而使得财务公司经营的独立性受到较大的影响。引入战略投资者,财务公司可以通过外部的约束力量达到经营决策上更大的自主权,可以按照市场化模式对风险和收益进行权衡。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在公司治理方面通常有较为丰富的经验,通常能派一位人员以董事身份参加公司董事会,该位董事在参与董事会的决策过程中,将带来先进的公司治理经验,从长期看,有利于改善物产财务公司治理机制,提高公司决策的科学性。

5、能进一步增强企业资本实力,更好的为集团提供金融服务

财务公司资金实力远小于一般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注册资本金超过50亿的不超过50家,引入战略投资者可以为财务公司带来增量资金,可以增加财务公司的资产和净资产规模,提高财务公司的风险抵御能力,有利于提高物产财务公司对外的融资能力,优化集、融资机构、降低融资成本,利用财务公司类银行的金融风险管控措施,达到有效防范和化解集团金融风险的目的。同时,资金的注入也为物产财务公司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和资产规模释放出空间。

6、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实力,缩小与行业对标的差距

财务公司各项业务开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其他优秀财务公司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根据6月末中国财协排名显示:①全国前30名财务公司资产总额最低408.6亿元,W 财务公司为233.13亿元,相差175.47亿元;②所有者权益最低64.59亿元,W 财务公司为57.63亿元,相差6.96亿元;③营业净收入最低6.42亿元,W 财务公司为4.25亿元,相差2.17亿元;④利润总额最低5.46亿元,W 财务公司为3.21亿元,相差2.25亿元。

四、财务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障碍

战略投资者与财务公司彼此间的相互“战略意图”不大。由于国内财务公司业务相对单一,发展空间有限,不能作为战略投资者的金融市场进一步拓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石,无法实现扩大影响力的投资意图。在调查中发现,愿意投资财务公司的机构,更多地是报着“以钱生钱”的态度,不愿意参与财务公司的经营和管理,达不到银监会预期的效果,从而使得在进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磋商时产生了一定的分歧。

五、财务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政策和建议

1、集团牵头,通过集团影响力(品牌效应)与大型企业合作。集团公司可以利用自己在业内的影响力和广泛的金融需求,吸引大型金融企业入股财务公司,集团公司可在一定程度上承诺对战略投资者的业务便利和倾斜。

2、监管机构对财务公司政策松绑。目前,很多财务公司由于政策约束,功能不全导致财务公司盈利能力不强,因此,鉴于当前财务公司资产质量整体比较优良的现实,监管机构在分类监管的原则上,需要适当放松对财务公司的限制,允许财务公司根据集团及自身的需要,创新盈利模式,利用创新业务扩张资本,从而提高对战略投资者的吸引力。

3、战略投资者和财务公司的相关性、互补性,特别是能与集团的业务相结合。可以考虑引入大中型商业银行,银行相对来说资本實力雄厚,营业网络布局较广,有一定的经营优势,财务公司可以借此构建新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模式,有效降低集团整体的财务费用。

企业投资战略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财务风险管理在我国企业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才能够规避风险,甚至是利用风险来增加企业价值,将风险转化为企业利润来源,这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关注的话题。国有投资公司作为政府投资主体,其财务风险防范与其他企业相比更加具备挑战性。文章主要对国有投资公司财务管理当中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希望能够使企业走上健康、稳定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问题;措施

1、前言

国有投资公司是我国国有产权的代表,以国有资本为营运对象,通过对于生产经营企业的参股、控股及其适时退出等,发挥着非常大的杠杆作用,能够很好的提高国有资本控制力和资产运营的效率,为我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服务。

从国有投资公司承担的目标来看,其存在的财务风险管理比其他企业更具有挑战性。假如国有投资企业管理不到位,那么将使各级政府承担风险,企业经营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及其收益性将对于国家战略调控目标的实现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2、对国有投资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1、对企业风险管理是国有投资企业适应经济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和经济体制的不断改进,各项改革正在不断的深入,投资公司的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特别是公司参与市场程度的逐步强化,国有投资公司正在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各种风险也逐步加大,对于企业依法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假如企业自身的各项规章制度和风险防范制度没有完善起来,决策程序不正确,这些将会导致企业职工工作效率低下,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投资公司是否能够有效规避风险,这是对企业经营能力的重要考验。

2.2、对企业风险管理是国有投资企业改革的需要

从目前情况来看,现代市场竞争的实质,已经不再单纯的是竞争技术、资金和人才,同时还有法律、资源、规则上的竞争。国有投资公司要想真正做大做强,就需要加快改革的步伐,加快公司战略性改组,培养出新的利润增长点等,在落实以上这些任务的同时,也必然会涉及到一些体制的建设,其中就包括了风险防范的机制。

2.3、对企业风险管理是国有投资企业的外部要求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风险管理逐渐引起了企业的关注。特别是我国近几年来颁发了一些与企业管理风险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这些极大的推动了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脚步。

国有投资公司在我国国民经济当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得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要。国有投资企业的重要性决定了需要按照国家的宏观调控发挥几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充分引导社会投资导向;第二,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度;第三,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第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前,虽然投资公司整体实力还不是很强,还没有充分发挥以上几个方面的作用。假如国有投资企业在风险防范上逐步提高,这将显著的提升国有投资公司的投资能力,不断提高投资效益,从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同时,对于进一步稳固自身在国民经济当中的地位也有着很大作用。所以,在国有投资公司当中实施投资风险管理,对于稳固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着积极的作用。

3、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问题分析

3.1、现金流不畅风险

3.1.1、股权投资分红不均造成风险

投资分红不仅应该看投资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还受到了企业管理层对于分红的态度等制约。分红有时多有时少,甚至有时没有,这就造成了企业本身利润不能够稳步上升,不可能使得现金流平稳,是非连续的。现金流发生波动,必然会使得财务资金板结风险加剧,加大了财务管理的风险。

3.1.2、股权不能够适时退出产生风险

因为国内产权市场不是很完善,产权流动性差,投资变现周期比较长,没有健全的投资公司退出制度,最终导致了投资公司成为了项目企业永远的股东,不能够在产权流动当中回笼货币资金。

3.1.3、债券不能按时收回产生风险

债券投资就好像是银行贷款业务一样,投资公司为了能够更好的扶持企业经营,一般会委托银行为企业发放贷款。除了受到企业偿债能力限制,企业对于政府投资公司的款项贷款意识不是很强等原因也对国有投资公司的流动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增加财务风险。

3.2、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3.2.1、风险决策机制和流程不规范

一般来讲,国有投资公司都是半官方身份,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也就带着政府的影子,投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是取决于领导者个人意志,公司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部门,也没有确切的业务和管理流程,决策透明性比较差。

3.2.2、风险管理职能不完备

国有投资公司的管理文化针对于各项管理职能覆盖存在着非常大的缺口,使得部门管理职能没有明确的指导;存在现行文件内容不具体、不严谨、缺乏必要的可操作性。这些是造成公司管理效率较低、管理活动随意等现象的重要原因。

3.2.3、风险管理考核不到位

国有投资公司的检查、考核对象仅仅是对于公司各个部门和子公司负责人,并没有在管理职能和层次上进行,使得很多管理人员在有效管理的制度之外,无法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不能够有效促进风险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3.2.4、对风险信息管理不足

对于企业风险管理当中涉及到的工作数据没有进一步的分析和改进,也没有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最终导致工作质量和目标考核不能够很好的保证,使得国有投资公司各类信息资料和数据基础得不到有效积累,使得持续改进企业管理水平缺乏了基础。

3.3、财务制度不健全

国有投资公司最为核心的业务就是资本业务,很多的资本频繁进出,对于国有投资公司财务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国有投资企业诸多风险当中最为主要的是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3.3.1、投资链条过于延伸

一般来讲,投资企业基本上是母子公司的管理机制,子公司经营权主要是由发起单位行使,但是因为子公司的融资能力不足,为了能够使得项目进展加快,投资公司一般都利用自身信用作为担保,这就形成了极大数额的担保。这些因为担保出现的问题,将会使得投资公司引发财务上的危机。

3.3.2、财务杠杆放大产生财务风险

一直以来,企业受到规模扩张的诱惑,往往更加关注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伴随着公司资产的不断扩大,也逐渐增加了贷款的规模。此外,随着企业资产不断扩张,这使得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子公司,在产权链条不断延伸的情况下,资金链条越来越紧。而且因为管理不是很完善,投资公司良好的数据遮住了子公司的潜在风险,假如此时某一个子公司出现了财务危机,那么将会引发连锁反应,使得资金链断裂,使企业陷入瘫痪当中。

3.4、预警和监督制度不完善

3.4.1、国有投资公司信息系统不全面

国有投资企业对于信息的整理没有形成有效机制,没有做到快速应对信息变化,即使很多信息都是提供给决策层,可是并没有取得决策层反应,也没有在投资决策上显现出来,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国有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能力。

3.4.2、预警制度不灵敏

因为国有投资公司没有全面的信息系统,最终使得预警制度不灵敏。国有投资公司假如不能够得到及时的信息,那么就不能够对于外界产生的变化作出积极的判断和应对,也就不能够发现这些变化对于公司造成什么样的变化,这些都是公司的潜在威胁。

3.4.3、监控制度不完善

由于企业组织结构不是很完善,公司的监督机制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并且公司一些领导没有真正认识到监督控制的重要性,对于监督部门缺乏管理,这些都使得监控部门作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为子公司受到了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备的限制,最终致使企业风险监控制度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4、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4.1、加强企业风险责任意识

一般来讲,除了无法抗拒的自然因素之外,导致企业出现风险都是人为造成的,主要是因为职工责任意识不是很强,不能够在自身职责范围之内做好风险防范导致的。所以,一定要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大力开展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企业一定要将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很好的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在投资公司内部营造出风险管理的文化,企业领导一定要起到带头作用,企业全体员工需要树立时时有风险、处处有风险的思想,大力控制风险,树立风险意识。

4.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4.2.1、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充分保证全面预算的实施,保证母子公司权利分配的有效实施。母公司需要对于子公司的财务预算按照年、季、月进行编制,充分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做好及时的补救工作,对于执行结果实施考核评价,从而将目标控制与过程、结果控制有机的结合起来,掌控财务风险。

4.2.2、对公司内部审计进行强化

对于投资企业子公司进行内部审计,除了应该对其进行年度决算审计之外,还需要经济责任审计等专项审计。在审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与子公司做好沟通工作,注意介入的时机。

4.3、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

国有投资公司的风险管理一定具备信息支持,其实,之所以会产生风险,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因此,企业一定要创造出便于沟通的企业文化。同时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统,不断提高信息分析的效率,更好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企业更好的发展提供支持。

公司需要建立贯穿于整个投资过程的风险管理流程,连接风险职能部门、母子公司和各个业务单位的风险信息渠道,真正保证信息沟通的正确,为风险管理奠定基础;公司需要定期对子公司风险管理情况进行细致的检查,对于风险管理措施给予评估,提出改进建议,作出合理化报告;审计部门应该至少每年开展一次对各有关部门和子公司能否依照规定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评价。

4.4、应用现代化风险管理手段

随着当前我国国有投资公司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复杂,其风险管理手段也需要不断提高,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管理方式是定量分析方式,主要侧重风险计量模式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国有投资公司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现代化管理手段进行关注,从而更好的提高风险管理质量。

4.4.1、综合使用多种风险管理工具

目前在国际上使用较多的工具主要有:风险图谱、情景分析法、蒙特卡罗模拟方法、VAR方法和压力测试法。在这些风险管理工具当中,前两种主要是进行定性分析,风险图谱是一种风险评估的方法,使用此种方法能够很好的分析出国有投资公司当中业务风险的影响。情景分析法是风险分析方法,它能够对于主题进行分析,并且建立风险数据,从而分析出未来的影响。而后三种是进行定量的分析,需要特别关注的是VAR方法,此方法对于企业预测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非常值得国有投资企业采用。

4.4.2、建立风险计量模型

对于当前国有投资公司来讲,还没有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计量模型,大多是对于部分的风险因素进行估计,没有现实数据的衡量,所以,对于面临的风险预测非常容易造成偏差,对于损失的估算也不是很准确。在当前经济发展现状下,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风险计量模型,选择出来对于国有投资公司盈利产生影响的指标,搜集出一些数据,通过对于这些数据的处理,对于公司运行模拟,从而找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对于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部分建立动态观测系统,而国有投资公司的风险防范提供较为客观的数据支持。此种计量模型的定量分析,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对提高企业风险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5、小结

国有投资公司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国有投资公司加强风险管理是保证公司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为了能够更加突出国有投资公司在市场竞争当中的地位,企业一定要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作者单位:重庆长寿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许大明.国有投资公司如何做好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管理[J].天津经济,2006(4).

[2] 李杰.浅析国有投资集团的财务风险管控[J].中国总会计师,2009(12).

[3] 任宇,杨扬.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9(1).

[4] 马晓冬.浅谈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现代商业,2006(12).

[5] 孙文平.关于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09(4).

[6] 王素荣.集团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0).

上一篇:企业工程物资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产业结构循环经济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