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实务培训范文

2023-10-09

成本会计实务培训范文第1篇

实验指导书

实 验 三: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的计算过程,总结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的特点、优缺点。

二、实验要求

参考课堂理论讲授,按照指定的实验资料、实验步骤独立完成。

三、实验资料

某企业下设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分两个生产步骤大量生产甲产品,采用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第一生产步骤加工完成的半成品直接转入第二生产步骤,不通过“自制半成品”科目核算。第一生产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第二生产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设置“半成品”、“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该企业的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均按车间进行归集,并按生产工时比例在第一和第二生产步骤之间进行分配。

该车间2007年10月发生经济业务如下:

(1)领用原材料43000元,其中:第一生产步骤甲产品耗用40000元,车间一般耗用3000元。

(2)分配工资费用17100元,其中:生产工人工资14820元(第一步骤生产工时3500小时,第二步骤生产工时1500小时),车间管理人员工资2280元。

(3)计提固定资产折旧2600元。

(4)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支出1120元。

(5)第一生产步骤完工半成品800件,第二生产步骤完工产成品1000件,各生产步骤月末在产品均按定额成本计价(定额成本见各生产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

四、实验步骤

(1)编制该车间10月份发生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2)编制制造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

(3)计算填列各生产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并编制结转完工半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4)进行成本还原,计算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编制产成品成本还原计算表)。

(5)编制产成品入库的分录。

五、实验思考

成本会计实务培训范文第2篇

摘 要: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在整个会计类课程中居于重要地位。但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授课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均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以工业企业为背景的成本核算程序一直是教学当中比较困扰的方面。本文从成本会计的特点出发,结合多年教學中的体会和感受,对成本核算程序的教学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改革,以便于从实践和实用性上加强课程建设,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成本核算程序;层级剥离法;教学;改革

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核算程序是成本会计教学中的重点更是难点,成本会计在学科体系上,属于管理会计的学科分支,不同于以往学生所熟知的财务会计的学科体系,从基础到中级再到高级财务会计,都是围绕着企业的日常经济业务活动展开的。成本会计主要以工业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环节为基础,结合成本核算程序来实现完工产品成本的核算。这对于不清楚企业供应链流程、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而言,理解上比较困难,同时在传统教学中,《成本会计》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主干课程,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多以教师讲授为主;由于课程内容覆盖面广,方法复杂,长此以往的教学方式在实际中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一、 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状况普遍存在

《成本会计》课程是以成本为对象,运用多种方法对成本的各项费用要素进行归集和分配;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综合管理能力进行深入分析。这门课程的特点日常账务处理内容不多,主要是围绕成本的核算程序讲述各种分配方法的综合运用。另外,这门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深奥,传统教学方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对成本核算程序难以融会贯通,往往无法理解,学起来晦涩难懂。每每提及这门课程。常会出现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情况。

二、传统的理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传统理论教学的方式多以讲授为主,但《成本会计》的课程特点决定仅仅以教材的章节设置来完成理论教学,很难让没有任何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理解内容,了解成本核算程序的实质,容易出现学习没有主动性,产生畏难情绪;势必影响学生对整个学科体系的全面了解,同时也不利于实现从财务型到管理型人才的培养。

三、 学生对单个知识点容易理解,整体运用能力较差

在这门课程的讲授中,大多数教材都是以章节为重点,每个章节集中讲述成本核算的一个核心内容,并辅助大量方法介绍。例如: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分配这一章节,除了介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概念、特点之外,主要是大量介绍分配的七种方法。这样的章节设置优势在于集中、清晰,但缺乏一定的整体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独的章节能够理解,但是把所有内容和成本核算程序结合在一起,就容易产生混淆。学生会出现这样的误区,认为成本会计主要就是学习方法,至于这些分配方法和成本核算程序有什么样的关系就不得而知。

综合以上在教学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在教学中的体会和感受,对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做了一些设计和改进。

(一)用“层级剥离法”结合整本教材内容讲述成本核算程序

从企业主要的生产环节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产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用“层级剥离法”设计教学内容,把成本核算程序融合整本教材内容进行逐层分析,让学生能够脉络清晰,易于理解。这个方法的使用就如同把成本核算程序整理成一条线,贯穿始终,把一个个的知识点象珠子一样串到线上,形成完整统一的格局。既可以实现思路清晰,又能够做到内容丰富。

产品成本的核算程序通过层级剥离可以描述为几个步骤:

(1) 从企业当前会计期间的所有费用开支中划分出属于企业总成本的部分。

(2) 把总成本再划分为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

(3) 期间费用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大类;把产品生产成本在多个产品品种中再次完成分配,分配出属于单一品种的生产成本。这属于一个横向上的分配,对应各要素费用在多品种之间分配的内容。

(4) 将分配到单一品种上的产品生产成本再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最终核算出完工产品成本。这属于一个纵向上的分配,对应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内容。

图 层级剥离法在成本核算程序中垢运用

(二)用学生最熟悉的企业损益表来分析成本包含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一、二年级通过学习初级、中级财务会计,对企业的日常经济业务及账务处理都有所了解,同时基本掌握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编制。对损益表的结构和内容有一定的基础了解。通过对成本核算程序的层次剥离,学生对企业总成本的范畴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知道企业的总成本主要包括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而这两大部分正好对应损益表中的两大支柱构成内容。通过把学生熟知的损益表作为桥梁,可以完成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内容衔接,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成本的构成。即产品的生产成本对应损益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部分);期间费用对应损益表当中的费用内容(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类)。

(三)组合企业的实训项目让学生自主进行完工产品成本的核算

将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以实训项目的形式组成实训单元练习,如逐步结转分步法实训项目,平行结转分步法实训项目,品种法实训项目等等。在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知识理论及方法的同时,加强实训项目练习,在实训过程中完整体会产品成本核算的程序,同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巧妙结合,既加深了学习效果,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建议,对成本会计课程当中成本核算程序的教学进行了一些设计和改进。用层级剥离法清晰简化描述成本核算的程序,最终发现成本核算的核心;以损益表做桥梁,让学生充分了解成本核算包含的两大内容;结合实训项目设计,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成本核算的实质内容。目的在于改变以往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利用多种途径,找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关键内容,寓教于乐,打开学生的视野,更好地学以致用。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参考文献:

[1]尹瑜.试论成本会计教学改革[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1).

[2]俞宏,夏鑫.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现结构创新及策略构想[J].会计之友,2006(9).

[3]宋红霞,于广敏.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7(08)

[4]钟念,袁广达,李玮玮.“图示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1(25).

成本会计实务培训范文第3篇

1、A材料的标准用量=单位产品的标准用量×实际产量=10×1000=10 000(元)

A材料的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200-210)×9 000=-90 000(元)为有利差异。

A材料的用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9 000-10 000)×210=-210 000(元) 为有利差异。

A材料成本差异=A材料的实际成本-A材料的标准成本=200×9 000-210×10 000=-300 000(元) 或:A材料成本差异=价格差异+用量差异

=-90 000+(-210 000) =-300 000(元)

为有利差异。

2、(1)计算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算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工时=5000÷2000=2.5(元/工时) (2)计算三种成本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5600-5000=600(元)

为不利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1400-2100)×2.5=-1750(元)

为有利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预算工时-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2000-1400)×2.5=1500(元)

为不利差异。

(3)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标准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

=2.5×2100=5250(元)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固定制造费用=5600-5250=350(元)

或: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开支差异+效率差异+生产能力差异=600+(-1750)+1500=350(元)

3、(1)月末对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的核算。

直接材料的实际成本=实际价格×实际用量=200×9000=1 800 000(元)

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标准价格×标准用量=210×(10×1000)=2 100 000(元)

结转直接材料的实际成本:

借:生产成本2 100 000贷:材料1 800 000

材料价格差异90 000 材料用量差异210 000

(2)月末对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核算。 由已知:本月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为5 600元, 根据2题的计算,本月标准固定制造费用为5250元 借:生产成本5 250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600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1 500贷: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 750

制造费用(固定)5 600

(3)结转已售产品的成本差异。

已售产品直接材料和固定制造费用的不利差异=600+1500=2100(元)

已售产品直接材料和固定制造费用的有利差异=90 000+210 000+1 750=301 750(元)

综合后为有利差异:301 750-2 100=299 650(元)

借:材料价格差异90 000

材料用量差异210 000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 750 贷: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600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1 500 产品销售成本299 650

4、(1)计算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标准分配率=预算变动制造费用/预算工时

=500/2500=0.2(元/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耗用差异) =(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510-0.2×2200=70(元)(不利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2200-2000)×0.2=40(元)(不利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变动制造费用 =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

=510-0.2×2000=110(元)(不利差异) 或: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耗用差异+效率差异

=70+40=110(元)

(2)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算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工时

=4000/2500=1.6(元/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耗用差异)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固定制造费用

=3980-4000=-20(元)(有利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预算工时-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2500-2200)×1.6=48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2200-2000)×1.6=320(元)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3980-2000×1.6=780(元)(不利差异) 或:

成本会计实务培训范文第4篇

【摘  要】从企业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的角度来讲,会计成本核算构成了企业实施财务会计内控中的基本要点。企业会计人员应当通过实施严格的会计成本核算方式,保证正确反映当前时间段的企业的经营状况,会计成本核算对于保障企业经营效益以及提升企业经营利润具有重要促进意义。在此基础上,企业都应当明确实施会计成本核算的现存问题,充分结合各领域实施成本核算的特点予以全面的完善与优化。

【关键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现存问题;对策

1 引言

目前我国面临市场范围内的激烈行业竞争,会计成本核算作为成本管理的工具日益受到各个领域的企业重视。企业通过实施会计成本核算,对于不同时间段的会计账目数据进行全面核对,进而充分明确了企业目前的会计入账、会计出账与会计资金流转情况。然而实际上,会计成本核算的具体实施过程具有复杂及烦琐的特征,因此,要求企业内部的会计负责人员能够全面掌握会计成本核算的方式与内容。

2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基本内容为企业在运行环节中产生的各种会计成本,其中包含企业现有的固定资产、企业流动资产等会计核算要点。企业要维持自身的经营与运行离不开成本投入,因此,企业有必要做到定期核算当前产生的各类会计成本,严格遵守企业实施会计核算的基本操作流程,保证成本核算结论的精确性。

企业通过实施会计成本核算,旨在全面明确企业当前产生的会计成本,进而运用恰当的方式实现企业会计成本的有效节约。在现有的企业会计实践领域中,不少企业会计人员已经能够对云计算以及数据挖掘等科技手段予以充分利用,突显了网络科技手段融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因此,企业会计人员对于自身的信息化业务水准应当予以客观的认识,不断丰富会计成本核算的实施手段,保證会计成本核算的精准性对于企业制定资源配置政策及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3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现存问题

3.1 企业成本核算领域不够全面

从现状来看,很多企业在实施会计成本核算的实践环节中,企业会计人员仍然局限于核算企业的生产成本,没有做到全面覆盖企业整体成本的领域范围。企业在核算会计成本时,必须认识到全面核算企业各项成本的重要意义,对企业产生的环境成本、人力成本及其他资源成本都应当纳入会计核算的实施范围。如果企业会计人员没有做到运用综合的角度及方式实施成本的全面核算处理,则很容易造成企业的某些环节成本被忽视,成为企业实现全方位成本节约目标的障碍。

3.2 对成本核算缺乏重视

各个领域的企业在应对激烈的行业竞争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会计人员都会注重企业的经营利润与效益,然而对于企业内部实施会计成本核算的环节并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会计成本核算由于长期被忽视,因此,会计人员无法做到充分掌握企业成本的真实运行状况,造成企业成本的潜在浪费。

此外,部分企业缺乏对于会计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导致会计人员停滞在原有的会计成本核算层次与思路上,无法做到掌握目前最新的会计成本核算业务操作流程。

3.3 企业缺乏监管成本核算的意识

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通常都会产生各种会计成本,对于该成本应当给予全面的控制与监督,认真执行成本核算的基本实施规程。反之,企业的财会负责人员如果没有做到全面监管会计成本核算,则会造成企业资金的支出明显超出财务支出的预算,导致企业承受过大的成本与资源消耗。企业对于成本核算监管制度的制定也尤为重要,不同领域对于成本核算方式及操作流程有不同的要求,如果没有清晰完善的监管制度及操作流程将存在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风险。

3.4 企业会计人员亟待增强专业素养

企业会计人员承担了全面控制与约束企业会计成本的职责,企业会计人员在日常的会计工作实施中,应当运用严格监管的措施来监督企业会计成本,合理控制企业目前投入的各种资源与资金成本。然而目前,部分企业会计人员并没有掌握该领域中较高的专业技能,无法选择和处理适合本企业的成本核算方式,企业内部的会计负责人员忽视自身的实践水准的提高将导致企业对于成本管理无法有效进行。企业的会计负责人员不仅有必要增强专业素养,还要保证相关会计人员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在企业制度的约束下严格杜绝制作虚假会计账目等不良行为的出现。

4 探析改进思路

会计成本核算在本质上属于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的核心要素,因此,会计成本核算有必要受到企业的充分关注。但是截至目前,很多企业并没有投入充分的精力用于完善会计成本核算的运行机制,仅局限在比较狭义的会计成本核算角度,那么将会造成成本核算的相关数据信息存在误差,进而给企业财务内控的战略决策造成干扰,导致企业承受经济损失。探析以上情况的产生根源,主要在于企业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和推广实施意义。为此,企业在全面实施会计成本核算的实践中,目前需要重视如下的改进思路要点。

4.1 不断扩展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实施领域

会计成本核算应当涉及企业目前产生的各种类型会计成本,其中主要涉及企业采购某些固定资产、企业人力资源以及其他生产资源的成本投入。因此,企业必须突破狭义的会计成本核算视角,确保将更大范围的企业成本支出项目纳入会计核算的范畴。企业经过以上的会计成本核算模式优化,应当能够保证企业达到更好的成本核算实施效益,通过实施全面的会计成本核算来增强企业在监管生产运营资金成本的力度,加大企业管理内部资金运行的实效性。

例如,针对企业生产中形成的环境污染成本来讲,企业需要将其纳入当前实施会计成本核算的范围。企业会计人员通过核算企业生产中的潜在环境成本,可以有效提示企业管理人员维护生态环境,避免企业由于追求利润而造成过高的环境成本产生,企业应将环境成本包含在企业实施会计成本计算的范围内,可以有效杜绝企业生产中的潜在环境污染风险导致的经济损失,以此为企业做出有效经营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4.2 转变企业会计人员自身的认识

会计成本核算的整个实施过程都需要依靠企业会计人员作为重要的保障,因此,务必保证企业会计人员都能拥有良好的专业技能素养,善于运用云计算等信息化的会计业务手段来实施企业会计账目统计以及会计成本核算。在此过程中,企业会计人员自身也要充分转变原有的认识,逐步探索企业成本核算恰当的方法和流程,不断增强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

企业会计人员必须重视会计成本核算中的相关细节要素,避免由于态度敷衍或者流程疏忽而造成会计成本核算产生误差,如核算偏差较大将直接影响到企业会计成本效益的提升。此外,企业会计人员还需要具备优良的会计人员道德素养,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素质,严格杜绝企业会计人员出现制作虚假会计账目等不良行为。

4.3 增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监管力度

企业如果能对会计成本核算领域做到全面推行,并严格对会计核算进行监管,可以有效避免浪费企业的宝贵资源,并且能实现较好的成本管理效益。因此,在目前看来,企业有必要增强控制与监管成本核算工作的力度,完善企业现有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管理者应当保证企业内部的会计处理相关负责人具备业务独立性,禁止企业管理者对于会计人员在核算方式、过程及结论中予以过度的意见干涉。

相关会计核算人员应当清晰认识到成本核算领域的监管重点主要在于企业会计支出,因此,在核算过程中需要做到精确计算企业目前投入的各类会计成本,保证会计成本数据的精确性。在会计成本核算中,企业的资金成本占有较高的成本比例,作为企业会计人员需要做到在企业资金运行的全过程中都能够置于管理范围内,避免企业产生经济损失。

4.4 培养信息化的企业会计业务人才

近年来,信息化手段已经被推广运用于很多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实现了企业会计核算业务总体降本增效。与人工进行数据汇总与账目信息统计的传统做法相比,建立在云计算平台支持的基础上的会计成本核算环节能够达到更为精确的成本核算实施效果。因此,企业对于信息化的会计专业人才应当做到积极的培养和发掘,增强企业对会计人员信息化业务培训的力度。企业相关会计人员在充分掌握云计算技能的前提下,应当做到全面优化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实施流程。

除此以外,企業会计人员应当善于运用会计成本的数据库来保存企业会计数据,避免出现数据丢失的风险。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基础设施有必要进行定期维护,充分保证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与硬件设备具有良好的运行功能。在此基础上,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的专门软件需要安装专业防火墙,同时还要做到定期查杀系统运行病毒,全面保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确保企业会计信息与数据能够被保存在安全的系统环境中。

5 结语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判断出,会计成本核算的基本宗旨在于帮助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为企业提供正确的战略决策依据,改善企业经营效益。企业需要对成本核算的运行与实施过程进行监管,对相关负责人员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明确各项实施要点,要求其严格执行企业会计核算的流程。另外,作为企业会计人员应当认识到自身业务素养提升的必要性,学习如何做到全面掌握信息化的会计成本核算实施要点,尽量避免成本核算中产生数据误差,确保会计成本核算的良好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秀利.会计成本核算在民营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J].财会学习,2019(17):165-166.

【2】颜刚.关于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研究——以城市燃气企业为例[J].中国商论,2019(11):137-138.

【3】张丽萍.浅析制造业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纳税,2019,14(12):44-45.

【4】郑洪洲.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04):125.

【5】程景晖.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新经济,2017(27):83-84.

【6】李伟.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7(27):207-208.

成本会计实务培训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医疗改革在我们国家的不断深入,医院来自国家的资金援助逐渐的减少,必须自负盈亏才能满足改革的需要,加强医院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意义日益突显出来。好的成本管理与控制,能够节约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降低医院的成本。近年来,为顺应改革的需要,国家修订了《医院会计制度》。医院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不但要提高靠医疗技术和服务,还要增强医院的经营理念,规范医院经济活动,努力实现减轻群众经济负担的目的,这是当前医院的责任和义务。本文首先阐述了医院做好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当前医院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医院会计制度下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医院;会计制度;成本管理;控制

近年来,社会快速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院会计制度》也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为医院的科学管理和重大决策提供了理论保障。医院行业具有特殊性,对成本管理与控制的要求比较高,财务内容信息多元。所以,加强成本管理,在发展中适时更新成本管理理念势在必行。当前在医院的会计制度下,我们要不断的在实践中发现成本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实际成本变动情况及原因,促进医院成本管理进一步规范发展。掌握医院成本变动规律,有效控制成本形成过程中的耗费,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限制不必要的成本费用支出。以最低的成本给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从根本上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一、医院做好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意义

医院规范的成本管理与控制,能够满足医院改革的需要,消除了传统核算方法中所存在的不足,满足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医院做好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能够增强医院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对于医院来说医疗水平和医疗费用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直接影响医院经济效益。医院通过合理的成本核算,罗列出各项医疗资源的成本,给相关的工作人员传输成本意识,促进节约意识的养成。如果某个医院既能提供较好的服务,又能有较低的医疗费用,一定会得到更多患者的青睐,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同时,医院通过成本管理与控制,管理者对医院各项开支所占的比重掌握得更加清晰,为重大决策提供有利的数据参考,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做出调整,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提升医院的整体经营水平。

二、医院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现状

1.医院成本管理与控制意识不强比较淡薄。大部分医院更加重视医疗服务的改革,将提升医院整体效益为主要的目的,忽视了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只将成本管理与控制当成是财务工作中的一个环节,导致医院对于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意识不高。医院很容易出现重复投资的问题,甚至造成资源浪费。

2.医院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制度。医院成本本身具有复杂多样性,使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数据量非常大。由于对医院成本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加上传统的半自动化管理不能与改革相适应,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健全的成本核算制度。

3.医院成本管理职能不清,没有与绩效考核紧密相连,缺乏动力。大多数医院都只进行了事后成本核算,没有实施全过程成本核算,事后也没有对成本进行考核,对物资及成本的耗费没有有效控制。成本管理与控制并没有和各科室的绩效考核相联系,导致浪费和资源占用的问题出现。

三、医院会计制度下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措施

1.加强医院全体工作人员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意識。医院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工程,与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在医院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强成本管理意识是必然要求,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做好医院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是顺应医疗体制改革的需求。财务科应该成立成本管理控制小组,加强理论和实践学习。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提升财务管理的专业技能。

2.完善医院成本管理与控制制度。结合医院其他相关制度,加强医院内各部门的联系,构建并完善医院的成本管理与核算体系。在医院会计制度下,医疗和药品进行统一的成本管理,改进传统的方法,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增强财务人员与医务人员的有效沟通,保证医院内各部门相互配合。成本管理系统与其他办公系统实现资源共享,负责成本管理的工作人员能够精确的控制每一个科室的收支细节。

3.加强医院成本管理的全程控制,与绩效考核有效联系。建立成本效率分析指标,将成本项目进行具体的划分。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的成本管理,不要忽视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考核等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工作。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做好成本的分析、控制工作。对工作人员的工资、材料消耗进行控制。过对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态度进行考核。建立一系列业绩评价指标,强化成本质量的考核管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能够节约成本,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因此,不断完善并修订医院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方案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在我国医院的成本管理与控制还存在一些不足,还没有完全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医疗工作人员必须共同的努力,才能够有效的改善成本管理的质量。在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应该充分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完善会计成本管理,做好成本预测。将医院的成本费用全部都计入核算体系当中,对成本指标进行分析,制定成本计划。将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管理工具,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使会计制度下的医院成本管理与控制为我国的医疗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安玉虎.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与控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4).

[2] 张军华.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下的成本管理优化[J].财会月刊,2011(20).

成本会计实务培训范文第6篇

[摘 要]会计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经济环境的产物,知识经济背景下成本会计应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从而在成本会计内容、功能、管理对象、方法上创新。

[关键词]创新;成本会计;知识经济

[文献标识码]A

[

上一篇:报销费用管理制度范文下一篇:参观考察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