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精神的例子范文

2023-12-22

弘扬工匠精神的例子范文第1篇

工匠精神铸就中国梦

每个中国人面对世界,最引以为傲的是“中国制造”四个字。确实,made in china已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如何把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又是每个国人心中的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缺的不仅仅是尖端技术和超前创意,更多的是一种兢兢业业的传统,一种脚踏实地的作风,一种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到了最后阶段,并产生了最终三名候选人。更多人关注的是伟大的科学家和著名的摄影师,但是我将会把手中的选票留给那位从未踏足大学之路的焊接大师王师傅,因为他代表的是我们当前缺失的大国工匠精神,是我们苦苦追寻的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的金钥匙。

当前我们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国家实力迅速崛起于世界。但是,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乱象,几乎我们都能每天在电视上、网络上都能看到造假成风、贪污腐败的新闻。生活中,很多人在工作上不敬业爱岗、专研技术,只想着买彩票一夜暴富;部分实业公司不专注于产品升级和服务提高,却放弃主业去搞房地产开发;甚至很多校园莘莘学子不好好学习而炒股。。。。。。虽然这些是经济迅速发展过程当中必然出现的一些现象,但是也反映出这个社会浮夸与鼓噪之风过重,亟需王师傅为代表的大国工匠精神来改变这种现状。

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如何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也包含在我们提倡的中国梦内容中,但是由于工匠精神的缺失,在很多领域,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要实现“中国创造”这个伟大梦想,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首先,应大力提倡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的大国工匠精神,让这种精神成为时代的风向标。其次,国家注重、鼓励技术的创新、实业的发展,让“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再次,重视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培养大批像王师傅这样的大师级技能人才,做到广积薄发,实现量到质的变化。

我们高中生在面对高考这个人生第一道门槛时,也是踏出实现我们青春梦想的第一步。我们有人在努力成为科学工作者、著名摄影家或是艺术家,但更多的人最终将会成为一名普通的工作者。每个人成功之路不是在于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希望每一个人都成为每个行业中的状元,成为一名伟大的大国工匠,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

弘扬工匠精神征文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将技艺变技术,成为“大国工 匠” 。他凭借着专注、认真、坚持,把技艺发挥到极致,达到较高的 境界。不是在简单地做重复劳动,而是将全部精力集中到一件事上, 忠于它,发现其中的规律,在将“活计”做向完美的境界中领略到无 穷的乐趣! 孔子自述生平: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 至。 ”孔子,就是将“教书匠”做到极致,终成“万世师表”的人。

我们总想在做事时胸有成竹, 其实胸有成竹是在画竹前, 认真专注地观察竹子,日积月累后,在心里有了深刻的印象,等到画竹时, 自然一挥而就。要做到胸有成竹,就需要有专注、认真和坚持的工匠 精神。这种精神是自信的来源。不仅画竹如此,对待生活、学习和工 作也该有工匠精神。 日本有一家 1965 年创立的寿司店,只卖寿司,门面不起眼,只 有 10 个座位。 但他的主人限定客人用餐时间 15 分钟, 座位需要提前 一个月预定。尽管如此, ,食客们依然坚持去吃这个“值得一生等待 的寿司” 。因为这取决于这个店 89 岁的创始人小野二郎的工匠精神: 寿司店自创建以来, 直到他 70 岁以前, 一定是亲自去市场挑选食材, 会在柜台后重复着看似简单的寿司制作, 几十年如一日, 练就了魔术 般的娴熟手法, 制作出一个个看似普通却有着独特匠心的寿司, 成就 一个小却极有竞争力的品牌。而这娴熟的技法需要多年的反复练习。 正如他所说: “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之中,你必 须爱自己的工作,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 小野不是单纯地在做寿司,也是在享受其中的乐趣。 我们喜欢做工精巧的商品, 喜欢高品质的物品, 而这些物品的背 后,渗透着工匠的精神。

德国凌美钢笔、双立人菜刀、菲仕乐锅价格 不菲却备受欢迎,瑞士的军刀、机械手表,日本的电子产品,甚至马 桶盖??我想,人们在追求品牌的背后, 追求的是制作产品的那一份 匠心,那一份工匠精神,只有在产品中注入了独有的认真专注,把技 术变成艺术,其价值才不言而喻。

弘扬工匠精神的例子范文第2篇

工匠精神是精雕细琢、钻研专注的品质,是摒弃浮躁、不忘初心的情怀,是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信仰。一个人拥有工匠精神会在某一领域取得很高的成就,一个国家弘扬工匠精神则会给各产业、各行业带来无穷发展的力量,正如日本和德国成为全方位强国那样,因此我们中华民族要想实现伟大复兴,必须在各产业、各行业弘扬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是由于我们的先祖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古代中国才有了辉煌灿烂的四大发明,正是由于我们的科学家钻研专注、不忘初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才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正是由于我们的技术人员不断钻研、摒弃浮躁,现代中国才拥有了高铁名片。

诚然,现代中国仅仅拥有一张高铁名片远远不够,我们要成为世界强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有很多张名片。首先要把各产业都做强。中国的制造业需要回归工匠精神,中国的农牧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同样需要。如果我们的工人精雕细琢力求把产品的每个零部件都做好,我们的国人也不会去日本抢购马桶盖;如果我们的农牧民追求极致地把每一只奶牛养好,我们的国人也不会去澳洲抢购奶粉;如果我们的服务业人员摒弃浮躁竭尽所能把服务的每个环节做好,我们也不会出现山东疫苗事件。我们离世界强国标准还很远很远,我们要向我们的邻国日本学习,向日耳曼民族学习,才可能拥有像日本动漫产业那样独一无二的产业、才可能出现汽车产业中的“奔驰”。当我们中国的各产业都弘扬工匠精神,追求极致,追求“更上一层楼”的时候,我们离农业强国、制造业强国、服务业强国就为期不远了。

在各产业亟需回归工匠精神的同时,我们社会的各行业各领域也亟待需要。如果我们的医生能够精益求精地把每个手术做好,我们的律师竭尽公平正义地解决每一个法律纠纷案件,我们的科研人员能够摒弃浮躁、专注钻研,我们的公职人员全心全意把每一次服务人民的工作做好,毋庸置疑,我们的社会将会变成一个诚信的社会,那里没有欺骗和不信任;变成一个美好的社会,那里充满公平正义;变成一个淡泊的社会,那里没有喧嚣和浮躁;变成一个和谐社会,那里充满关爱和感动。当我们各行业各领域的人都拥有工匠精神的时候,我们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就越来越近了。

弘扬工匠精神的例子范文第3篇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那么怎样的人配称为工匠,他们又有着一种怎样的精神呢?工匠,像稻盛和夫那样热爱工作,像乔布斯那样精益求精,像丹尼尔·施华洛世奇那样不断创新。

付守永先生在他的著作《工匠精神—向价值型员工进化》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经典的案例,向我们阐明了工匠精神的核心,即对工作执著,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同时也教育我们,一名工匠,不论身处怎样的逆境,只要坚持践行工匠精神,终将有所成就。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既有鲁班这样名垂千古的大师级工匠,也有能够“金属雕花”的胡双钱等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中国工匠。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历史与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我国的工匠精神正在逐渐弱化。因此,在社会风气浮躁的今天,重提工匠精神,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把我国由制造大国建设成制造强国,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要塑造工匠精神,首先要存匠心,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放下功利与浮躁,真正让自己热爱工作,享受工作,而非仅仅把它当做赚钱的工具。其次行匠道,就是要时刻以工匠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专注工作,精益求精,使自己的劳动成果增值,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最后还要会用匠术,就是要学会用科学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去工作,日积月累,终有一天可以成为一名优秀大国工匠。时刻将自己摆在初学者的地位,保持对工作的兴趣,明确自己的目标,多做自我激励,优先做最重要的事情等都是帮助我们践行匠道的好方法。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自身技术的热爱和追求,这种追求不是领导分配给你的任务,也不是利益驱使的行为,而是源于内心的涌动。在LNG船上“缝”钢板的技师张冬伟说促使他不断进步的就是对这门技术的热爱和想要不断超越的追求。每逢有空闲时间他就练习蹲马步和钓鱼,只是为了让自己在焊接钢板时更专心、专注。他在带领学徒时也会告诉徒弟,要将自己的工作当成是一种追求,技术才会传承下去。

工匠精神,是十年如一日的专心。每位手艺人,在学徒时期,都是坚持到最后留下来的那一个;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无论遇到多大的难题,都是攻坚克难、恪尽职守的那一个;在声名日渐显赫时,都是不为金钱利益所动的那一个。从运10到C919,在全部职业生涯都致力于制造中国大飞机的技师胡双钱,大半生都献给了自己的事业,但是他还舍不得退休,他还想干10年、20年。

工匠精神,是不断钻研的创新精神。真正的匠人不会机械地重复劳动,他会把自己的手艺当成是艺术,把自己的劳动对象当成是一个艺术品,不断地改进、不断地研磨雕琢。工艺师孟剑锋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他在生产间坚守一个月研制新的工具,为了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虽然年逾四十,他仍努力坚持学习素描。 不是只有“高大上”的职业才会璀璨夺目,在平凡的职业中孜孜不倦,发扬“工匠精神”,热爱自己的职业,专注其中、精益求精,同样能迸发出光彩。对于个人而言,这种精神能够时刻敦促自己,对工作认真负责,不断追求完美,反过来自己也会沉醉到自我认同感当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于企业而言,工匠精神是支撑其屹立不倒的根基,可以引领企业实现从制造到创造、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像瑞士手表一样雄踞百年而不倒、像松浦元南的齿轮一样在众多日本企业没落时重生。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一名员工,虽然每天面对的都是钢筋、模板、混凝土,看似枯燥乏味,但是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去对待,同样有不一样的收获。每次的模板检查验收,如果能细心一点逐个检查每一面墙的垂直度是否满足要求、拼缝是否严密,就能在后期的装修施工中减少修补打磨的付出。事情看似微小,但是却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支出,也同样是为项目、为企业创造价值。

弘扬工匠精神的例子范文第4篇

工匠精神铸就中国梦

每个中国人面对世界,最引以为傲的是“中国制造”四个字。确实,made in china已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如何把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又是每个国人心中的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缺的不仅仅是尖端技术和超前创意,更多的是一种兢兢业业的传统,一种脚踏实地的作风,一种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到了最后阶段,并产生了最终三名候选人。更多人关注的是伟大的科学家和著名的摄影师,但是我将会把手中的选票留给那位从未踏足大学之路的焊接大师王师傅,因为他代表的是我们当前缺失的大国工匠精神,是我们苦苦追寻的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的金钥匙。

当前我们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国家实力迅速崛起于世界。但是,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乱象,几乎我们都能每天在电视上、网络上都能看到造假成风、贪污腐败的新闻。生活中,很多人在工作上不敬业爱岗、专研技术,只想着买彩票一夜暴富;部分实业公司不专注于产品升级和服务提高,却放弃主业去搞房地产开发;甚至很多校园莘莘学子不好好学习而炒股。。。。。。虽然这些是经济迅速发展过程当中必然出现的一些现象,但是也反映出这个社会浮夸与鼓噪之风过重,亟需王师傅为代表的大国工匠精神来改变这种现状。

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如何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也包含在我们提倡的中国梦内容中,但是由于工匠精神的缺失,在很多领域,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要实现“中国创造”这个伟大梦想,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首先,应大力提倡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的大国工匠精神,让这种精神成为时代的风向标。其次,国家注重、鼓励技术的创新、实业的发展,让“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再次,重视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培养大批像王师傅这样的大师级技能人才,做到广积薄发,实现量到质的变化。

我们高中生在面对高考这个人生第一道门槛时,也是踏出实现我们青春梦想的第一步。我们有人在努力成为科学工作者、著名摄影家或是艺术家,但更多的人最终将会成为一名普通的工作者。每个人成功之路不是在于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希望每一个人都成为每个行业中的状元,成为一名伟大的大国工匠,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

弘扬工匠精神征文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将技艺变技术,成为“大国工 匠” 。他凭借着专注、认真、坚持,把技艺发挥到极致,达到较高的 境界。不是在简单地做重复劳动,而是将全部精力集中到一件事上, 忠于它,发现其中的规律,在将“活计”做向完美的境界中领略到无 穷的乐趣! 孔子自述生平: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 至。 ”孔子,就是将“教书匠”做到极致,终成“万世师表”的人。

我们总想在做事时胸有成竹, 其实胸有成竹是在画竹前, 认真专注地观察竹子,日积月累后,在心里有了深刻的印象,等到画竹时, 自然一挥而就。要做到胸有成竹,就需要有专注、认真和坚持的工匠 精神。这种精神是自信的来源。不仅画竹如此,对待生活、学习和工 作也该有工匠精神。 日本有一家 1965 年创立的寿司店,只卖寿司,门面不起眼,只 有 10 个座位。 但他的主人限定客人用餐时间 15 分钟, 座位需要提前 一个月预定。尽管如此, ,食客们依然坚持去吃这个“值得一生等待 的寿司” 。因为这取决于这个店 89 岁的创始人小野二郎的工匠精神: 寿司店自创建以来, 直到他 70 岁以前, 一定是亲自去市场挑选食材, 会在柜台后重复着看似简单的寿司制作, 几十年如一日, 练就了魔术 般的娴熟手法, 制作出一个个看似普通却有着独特匠心的寿司, 成就 一个小却极有竞争力的品牌。而这娴熟的技法需要多年的反复练习。 正如他所说: “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之中,你必 须爱自己的工作,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 小野不是单纯地在做寿司,也是在享受其中的乐趣。 我们喜欢做工精巧的商品, 喜欢高品质的物品, 而这些物品的背 后,渗透着工匠的精神。

德国凌美钢笔、双立人菜刀、菲仕乐锅价格 不菲却备受欢迎,瑞士的军刀、机械手表,日本的电子产品,甚至马 桶盖??我想,人们在追求品牌的背后, 追求的是制作产品的那一份 匠心,那一份工匠精神,只有在产品中注入了独有的认真专注,把技 术变成艺术,其价值才不言而喻。

弘扬工匠精神的例子范文第5篇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那么怎样的人配称为工匠,他们又有着一种怎样的精神呢?工匠,像稻盛和夫那样热爱工作,像乔布斯那样精益求精,像丹尼尔·施华洛世奇那样不断创新。

付守永先生在他的著作《工匠精神—向价值型员工进化》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经典的案例,向我们阐明了工匠精神的核心,即对工作执著,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同时也教育我们,一名工匠,不论身处怎样的逆境,只要坚持践行工匠精神,终将有所成就。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既有鲁班这样名垂千古的大师级工匠,也有能够“金属雕花”的胡双钱等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中国工匠。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历史与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我国的工匠精神正在逐渐弱化。因此,在社会风气浮躁的今天,重提工匠精神,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把我国由制造大国建设成制造强国,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要塑造工匠精神,首先要存匠心,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放下功利与浮躁,真正让自己热爱工作,享受工作,而非仅仅把它当做赚钱的工具。其次行匠道,就是要时刻以工匠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专注工作,精益求精,使自己的劳动成果增值,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最后还要会用匠术,就是要学会用科学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去工作,日积月累,终有一天可以成为一名优秀大国工匠。时刻将自己摆在初学者的地位,保持对工作的兴趣,明确自己的目标,多做自我激励,优先做最重要的事情等都是帮助我们践行匠道的好方法。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自身技术的热爱和追求,这种追求不是领导分配给你的任务,也不是利益驱使的行为,而是源于内心的涌动。在LNG船上“缝”钢板的技师张冬伟说促使他不断进步的就是对这门技术的热爱和想要不断超越的追求。每逢有空闲时间他就练习蹲马步和钓鱼,只是为了让自己在焊接钢板时更专心、专注。他在带领学徒时也会告诉徒弟,要将自己的工作当成是一种追求,技术才会传承下去。

工匠精神,是十年如一日的专心。每位手艺人,在学徒时期,都是坚持到最后留下来的那一个;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无论遇到多大的难题,都是攻坚克难、恪尽职守的那一个;在声名日渐显赫时,都是不为金钱利益所动的那一个。从运10到C919,在全部职业生涯都致力于制造中国大飞机的技师胡双钱,大半生都献给了自己的事业,但是他还舍不得退休,他还想干10年、20年。

工匠精神,是不断钻研的创新精神。真正的匠人不会机械地重复劳动,他会把自己的手艺当成是艺术,把自己的劳动对象当成是一个艺术品,不断地改进、不断地研磨雕琢。工艺师孟剑锋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他在生产间坚守一个月研制新的工具,为了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虽然年逾四十,他仍努力坚持学习素描。 不是只有“高大上”的职业才会璀璨夺目,在平凡的职业中孜孜不倦,发扬“工匠精神”,热爱自己的职业,专注其中、精益求精,同样能迸发出光彩。对于个人而言,这种精神能够时刻敦促自己,对工作认真负责,不断追求完美,反过来自己也会沉醉到自我认同感当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于企业而言,工匠精神是支撑其屹立不倒的根基,可以引领企业实现从制造到创造、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像瑞士手表一样雄踞百年而不倒、像松浦元南的齿轮一样在众多日本企业没落时重生。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一名员工,虽然每天面对的都是钢筋、模板、混凝土,看似枯燥乏味,但是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去对待,同样有不一样的收获。每次的模板检查验收,如果能细心一点逐个检查每一面墙的垂直度是否满足要求、拼缝是否严密,就能在后期的装修施工中减少修补打磨的付出。事情看似微小,但是却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支出,也同样是为项目、为企业创造价值。

弘扬工匠精神的例子范文第6篇

大家好!何谓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就是专注敬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至臻完美。大凡有工匠精神支撑的企业与产品,一定是有美誉度的。瑞士的各类名表、奥地利的施华洛世奇水晶都是工匠精神的体现,至今驰誉全球,经久不衰。上海曾是我国制造业的重镇,上海制造一度是信得过产品的代名词,特别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牌手表、蝴蝶牌缝纫机、凤凰牌自行车以及培罗蒙西服、蓝棠女式皮鞋等等,就是上海制造的标杆,背后闪耀着上海的工匠精神,为全社会所敬仰和追慕。今天讲上海的城市精神,我认为形成上海风格并在全国独占鳌头的就是上海的工匠精神,这是上海城市精神中的核心元素。正是这种工匠精神曾使上海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高地,成为中国品牌的高地,成为中国工匠辈出的高地。令人遗憾的是,上海人过去一贯以追求生活品质的精细化“讲究”和生产工艺的精细化“讲究”而著称,现在这种“讲究”往往变成“将就”。这种变化某种程度上与城市工匠精神的式微相关联。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去英国访问,到BBC苏格兰总部参观,主人告诉我这栋办公大楼已装修快三年了。我表示怀疑,因为这是简单型装修,何以这么旷日持久? 主人告诉我,装修公司认为必须对自己装修的过程负责,对最终装修的结果负责,每个方位都有严格标准,每个过程都有严格程序,不能偷工减料,草率完工,否则宁愿不做。也是那个年代,我去东京访问,东京FM电台的台长在一家很高级的法国餐厅请我吃饭,给我印象很深的是旁边一位穿黑色礼服的招待员,身材颀长,举止得体,令人刮目。11年以后,我再去东京,原东京FM电台的台长又在当年的法国餐厅请我吃饭,而在一旁侍候的招待员竟然还是当年的他,尽管头发已经花白,但还是那样举止彬彬。我们彼此都认出了对方。这种坚守爱岗,这种职业精神,就是工匠精神在服务业的体现。

工匠精神其实是一种职业诉求和产品诉求。所谓职业诉求,就是培养从业人员的敬业感和荣誉感,使他们不仅仅将职业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而且作为一种事业追求,一种工作荣耀,一种生命守望。他们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认真负责,尽职尽能。而这种职业态度是基于对自己所从事的这份工作的热爱与投入的基础上的。正是在这份执着坚守之中,他们也享受着社会对他们的职业认同,以及工作本身带给他们的乐趣与荣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的七级八级技工不但得到社会的尊重,同时也收获了相应的地位和待遇。从这一意义上,我非常赞赏央视的纪录片《大国工匠》,社会应该为这些精英喝彩。社会对精英的定义不能只局限于政治人物、科学人物、文化人物等,理所应当还应该包括技能岗位上的优秀人物。有一次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领导交谈,他很自豪谈到他们学校的优秀校友代表:包起帆、徐小平、李斌。这些上海的“工匠”,不仅应该成为应用型大学的骄傲,也应该成为上海的骄傲、全社会的骄傲。所谓产品诉求,就是从产品设计到产品生产,再到产品检验,直至产品面市,乃至包含消费者使用体验,整个产品链都是一种不断追求完善、精美和极致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工匠精神不能仅仅体现在产品的末端,还应该体现在产品的全过程。让产品始终引领时代,引领潮流,引领审美。

上一篇:化妆品产品市场调查范文下一篇:疾病诊断证明书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