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红军长征精神

2022-07-16

第一篇:弘扬红军长征精神

弘扬红军长征精神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2006年9月20日

(一)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精神

今年是中国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中央苏区向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驱两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红军翻越18条山脉,其中五条是高四千米以上,终年积雪的雪山;渡过二十四条河流,占领了大小城市六十三座;通过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靠两只脚步行,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在长征途中红军粉碎了国民党百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自然界给予的无数艰难险阻,走的是世界上最难通行或没人走过的路,爬雪山过草地,没有粮食吃,就吃草根、树皮、野菜,吃光了野菜草根树皮就煮皮带吃。历尽人世间的千辛万苦,胜利地实现万里长征。

红军长征的精神: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以党的马列主义正确路线指导,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务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独立自立,敢于创新精神;就是顾全大局、遵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精神。

长征精神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是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今天重温红军长征的历史,就是要我们弘扬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振兴中华而奋斗。

(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工农红军在天上有飞机侦察扫射轰炸,地上有国民党的几十万军队围追堵截,在生活十分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正确路线指导是长征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回顾历史,红军长征前党内是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占统治地痊,他们照搬外国经验,在政治上推行“城市中心论”,在敌强我弱情况下,提出“红军夺取中心城市,实现一省数省首先胜利,进而实现全国胜利”;在军事上推行“御敌

于国门之外”,要红军“全面出击”打“正规战”、“阵地战”,反对毛泽东同志的“诱乱深入,聚而歼之”和“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正确方针;在组织上排斥毛泽东同志在红军中的正确领导。结果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和中共中央机关八万六千多人被迫离开中央苏区,实行战略大转移。在长征的初期又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虽然红军伤亡惨重,原来红军有八万多人,只剩三万多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的严重损失,引起党内和红军内部众多同志的对“左”倾路线的不满。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清算了王明“左”倾的错误,恢复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同志为首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把马列主义中国化,制定正确的军事路线,指挥红军作战,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摆脱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于1935年6月中旬到达四川懋功,与从川陕地区退出向川康转移的红四方面军会合。两大红军主力的会合,红军的实力增强。可是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却反对中央北上抗日的决定,搞右倾逃跑主义,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另立党中央,要南下逃跑。这种现象遭到朱德、刘伯承、徐向前、叶剑英等红军领导人和广大指有得逞。红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排除了“左”倾和右倾路线的干扰于1936年10月22日,红军

一、

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宁城大会师,胜利完成了长征。

今天我们搞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是一场新的长征。要取得“新长征”的胜利仍然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底子薄、人口多、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大的实际出发,既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民主专政,马列主义指导。又要改革开放,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要反对急躁冒进又要反对搞“和平演变”而导致红旗落地。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指导下特别是改革开放廿多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小康。国际地位大大地提高。现在我们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振兴中华的光荣任务。同样只有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中国化的马列主义作指导,才能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

(2)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为革命事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勇献身精神是长征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也是振兴中华的伟大精神支柱。

“为了此上抗日”、“为了苏维埃新中国”、“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这些革命理想和信念,使红军战士心甘情愿地面对险恶而无所畏惧,攻关破敌而奋勇当先,血战沙场而冲锋在前,而对艰难困苦的生活能乐于享受。例如当年红军巧渡金沙

江后继续北上。蒋介石断定红军会渡大渡河北上,他亲自飞抵昆明布臵大渡河会战。妄图臵我军于死地,重演清朝军队全歼石达开所率的太平天国军队之故亻支。在大渡河的所有渡口都有四川军阀派兵把守,把渡船也拉向对岸。红军所在的安顺场南岸渡口,只找到一只交通用的小船。当红军选遣团要组织渡河突击队时,战士们个个奋勇当先,抢着报名参加。后来,组织了十七个勇士他们每人一把马刀、一挺花机枪,乘只唯一的渡船,冲过汹涌的急流,在红军火力掩护下,杀向对岸,占领了北岸渡口,使先遣队首先渡河。但是大渡河水流湍急,河面太宽,不能架桥,找到的四只渡船,只有一只好的,三只需要修理。尾追的敌人日夜不停地向大渡河赶来,情况十分危急。中央革命军委决定改向西北夺取泸定桥,使大部队迅速通过大渡河。泸定桥是座铁索桥全长101米,宽2.67米,由13根铁索拉向两岸,原来铺在桥面的木板,被敌人全部抽走。红军战士为了抢在敌人增援部队的前头先夺下泸定桥,一昼夜急行军240里赶到桥的东岸。红军四团22名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组织突击队,背挂马刀,手持冲锋枪,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爬在悬崖的铁索上,一边铺桥板,一边向对岸冲杀过去。有的战士被敌人击中掉下河,但他们不顾自己生命,英勇地向前攀索杀敌。后续部队紧跟向前冲杀,经过两个小时的搏斗,终于夺取了泸定桥,攻占了沪定城,使红军大部队很快全部度渡过了大渡河,打破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反革命迷梦,是红军长征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这再次体现了英雄红军无限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

再以爬雪山过草地来说,红军强渡大渡河后又遇上了第一座雪山——夹金山。该山海拔四千九百多米,冰山雪地。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凭着一腔革命的热血,身穿单薄的军衣,顶着风雪、忍受高山缺氧的困难,一步一喘拼全力攀登,将士们互相搀扶、互相激励,同大自然搏斗。这时谁要是停步坐下休息,就起不来,许多同志就这样牺牲在大雪山上。红军爬过雪山之后,根据当时的四面敌情,决定“走敌人认为不敢走的道路”要越过茫茫的草地。大草地荒无人烟,到处是野草丛生的沼泽和散发出腐臭味的黑色淤泥潭。稍一不慎踏进泥潭就会被吞没。干部战士经过长途跋涉又累又缺粮食和盐,饥饿寒冷威胁着人的生命怎么办?红军将士忍受世间最难忍受的生活困难,没粮食,吃野菜、草根,吃光了野菜、草根就煮皮带吃。红军将士就是靠着一怕苦二不怕死的艰苦奋斗精神,战胜种种困难,胜利完成长征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今天我们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面对着底子薄,人口多;地区、城乡差别大的现实,面对着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怎么办?也必须象当年红军一样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强的信念,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振兴中华,发扬“一

怕苦,二不怕死”的艰苦奋斗精神,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应对来自国内外的挑战;抓住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从而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于创新的思想路线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力思想武器。

长征之前和长征初期,党内“左”倾错误的领导得王明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照搬书本上的理论和苏联的经验,迷信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德国人)。将军事指挥权交给一个根本不懂得中国国情,也不认真分析敌我双方的态势,只凭他在军事学院学习的一套教条,躲在房子里按地图指挥作战的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他搞“御敌于国门之外”,建立正规军打阵地战,结果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根据地相继失守,红军被迫突围开始长征。在长征前,既不给广大指战员作思想动员,又不作组织准备,红军带着大批辎重,行动缓慢,又没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结果红军处处被动挨打,造成惨重的损失,八万多红军,只剩下三万多人。这些惨痛的教训使红军意识到照搬书本和外国经验,迷信洋人是行不通的,会造成革命的惨重损失,甚至会葬送革命。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清算了“左”倾错误,恢复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从实际出发,审时度势,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根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敌变我变,声东击西,忽南忽北,避实就虚,即打即离,纵横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在云南、贵州、四川广大地区调动敌人,取得了“四渡赤水”“威逼贵州”“兵临昆明”“巧渡金沙江”等战役的重大胜利。

“四渡赤水”是一个以弱胜强,转败为胜的光辉战例。红军到遵义后,蒋介石纠集了四川、云南、湖南、广西、贵州各路军阀,加上“中央军”共一百五十个团,四十余万人,从四面八方,向红军包围,妄图一举歼灭红军。红军当时只有十六个团三万多人,又没有后方作依托。在这种情况下,红军最紧迫的任务是如何摆脱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跳出敌人的重围,保存有生力量,以求主动,寻找有利时机,消灭敌人。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首选挥师北上一渡赤水(位于贵州北部的三大水系之一)红军进入四川南部。蒋介石以为红军要北渡长江,即调四川军阀刘湘纠集三十六个团的兵力,在四川和贵州边界布防,严密封锁长江,防止红军北渡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这时贵州的敌人力量虚弱,红军放弃北渡长江,挥戈东指二渡赤水,突然甩开敌人重入贵州,攻打娄山关,重新占领遵义。这一来回歼敌二个师又八个团俘敌三千,缴枪两千多支,使红军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获得战争的主动权。遵义大捷,蒋介石坐立不安,急忙飞到重订,亲自“督剿”。采取南守北攻方针,妄图压红军在遵义地区加以消灭。毛泽东同志和中央军委将计就计,故意让红军在遵义地区徘徊,引敌上钩。当敌军逼近遵义时,为

了能进一步迷惑敌人,调动其西移,红军从贵州茅台地区三渡赤水向西进入四川南部,作出北渡长江的姿态。蒋介石又调兵遣将在四川、贵州、云南三省边界大修碉堡。企图将红军聚歼于长江南岸的古蔺地区。毛泽东同志当机立断,留下一个团伪装主力向古蔺前进,以诱敌西进。红军的主力以隐蔽、神速动作,东渡赤水(四渡赤水)直奔贵阳,把蒋介石集结的大军,全部丢在乌江以北。当云南军阀龙云增援贵阳时,红军又突然向西疾进,直插云南进逼昆明。云南当局急忙调兵防守昆明。这样金沙江的防备力量削弱了,红军又突然掉头向北,巧渡了金沙江,又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到陕北根据地,进入抗日前线阵地。以上事实说明:长征的胜利,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精神,指导战争的结果。

今天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且能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和社会建设。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不断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缩小贫富的差距,从而达到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三)学习和弘扬红军长征的革命精神,把自己培养造就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红军将士等革命老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打下了社会主义江山,而社会主义江山需要我们去巩固和建设。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艰巨,困难和挑战又很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需要大量的“四有人才”去当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的意识到,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他们千方百计地同我们争夺接班人,使我国实现“和平演变”红旗落地。因此,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一定要学习弘扬红军的革命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把自己培养和造就成革命的接班人,把革命前辈高举的红旗一代一代地往下传,使社会主义江山永固,使革命红旗在祖国大地上永远高高飘扬。

第二篇: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

李力

通过近几节近代史课程的学习,老师对红军长征的过程以及长征精神作了详细的讲解,让我对红军长征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那些英勇无畏,历经艰险,百折不挠和对革命的无比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深深感染了我。这些精神都值得我学习。 红军长征对于党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战略举措。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有一个精辟的评价:长征是历史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从这一点生发开来,我们便可看到长征之所以被载入史册的历史意义。长征胜利,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序幕如果把长征放到中国革命全局去考察,就可看到,长征是中国革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是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转变到抗日战争中兴起的关键,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有人说:“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4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就取得了全国胜利,把国民党赶下大海。这样,长征在性质上就由走投无路的撤退,变成走向胜利的序幕。长征造就了中国革命的领导骨干正像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理论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一样,红军长征所造就的中国革命领导骨干,为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作了政治上和干部上的重要准备。30万红军,经过25000里长征,剩下25000人。这25000人,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中国革命的精英,是具有丰富斗争经验的党和红军的骨干。中国革命就在这批骨干的带头冲锋陷阵下,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就推翻了国民党政府。长征是锤炼一代中国革命骨干的熔炉。在长征途中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同时,长征还为毛泽东创造了一个千锤百炼的领导班子。应该说,在长征路上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选择毛泽东为领袖,是正确的历史性选择。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也不是偶然的,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西方学者评述说:红军长征“是历史的史诗之一,并给予一次锻炼,使共产党人更为坚强,使他们为未来的胜利做了准备”。这个准备既包括干部上的准备,也包括政治上的准备。有了这些准备,也就为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长征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真理。撒播下革命的种子1935年11月5日,毛泽东率红

一、三军团到达陕北象鼻子湾,出发时拥有8万之众的中央红军,此时只剩8000多人。但是,毛泽东从这些经历了无数苦难而衣衫褴褛的战士身上,不仅看到了长征对于中国革命的现实意义,还敏锐地意识到了长征对于人类社会的精神意义,他发表了著名的演讲: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它将被载入史册。星星之火已经燎原,昔日的8000多人现在已经红透中国,红遍了全世界。红军长征显示了共产主义运动无比顽强的生命力长征是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上最壮丽的一页。红军长征显示了共产主义运动无比顽强的生命力长征是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上最壮丽的一页,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闻之令人感喟的史诗般的壮举。长征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长征精神实际上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理想、信念、热血直至生命编织而成的,是留给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实际上,在对民族精神的弘扬过程中,长征精神又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忧国忧民精神的充分体现,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境界。长征精神,成为了个人积极向上乃至中华民族整体奋进的一种精神,成为了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新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弘扬长征精神,就是弘扬民族精神。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将革命先辈的精神用在建设我们祖国上,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第三篇:继承红军传统、弘扬长征精神活动方案

楼房小学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读书活动方案

今年是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了发掘长征精神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广大师生感受长征精神、学习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楼房小学开展读书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宣传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斗争的光辉历程,宣传长征在中国革命史和我军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宣传伟大的长征精神,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唱响共产党好、人民军队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主旋律,激励和动员全校师生继承和发扬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真抓实干、拼搏进取,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

二、活动目的

1、丰富和加深对红军长征的了解和认识,学习长征精神,弘扬红军长征精神,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2、在活动中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红军的伟大,祖国的伟大。

3、进一步开展爱过主义教育活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活动主题

继承红军传统、弘扬长征精神

四、活动内容

(一)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主题,面向全校师生征集中书画作品并展示。

(二)举办题征文活动。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征文活动。

(三)开展红色主题诵读和演唱活动。2016年9月—10月中旬期间,开展“诵读永远的长征”活动,增进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时代主旋律,进一步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少年儿童更加紧勤奋工作,刻苦学习。诵读作品以现代、当代红色经典诗文歌曲等为主,内容健康向上、催人奋进。

(四)组织师生收看《开学第一课》,同时开展观后感交流活动。

五、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年级要把广泛开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精心组织、抓好落实,不断提升活动的思想文化内涵,增强主题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

(二)突出主题,拓展内涵。各将纪念活动融于学校文化建设当中,认真组织开展好“六个一”(即一张弘扬长征精神的手抄报;阅读一本长征主题书籍;学唱一首长征歌曲;讲一个长征小故事、朗诵一首相关诗歌)等活动。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开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宣传。

楼房小学 2016年9月

第四篇: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心得体会文章—弘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心得体会文章—弘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2007-02-16 10:37:07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红军长征,跨越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壮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动地的革命篇章。长征途中,红军不畏征途艰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跨越雪山草地,克服重重困难,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是什么力量支撑

并凝聚着他们,毫无畏惧、前仆后继地勇往直前?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

中华民族一个比较突出的精神,我们所提倡的以长征精神为核心的根源所在,就是把个人命运跟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的爱国主义精神。从红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这艰难的经过中,总结出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长征精神就是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是战天斗地其乐无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凭着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敌人,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长征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军队,只要有这种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就

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就是要青年一代永记长征精神,不忘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而长征精神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新时期创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温长征历程,传承并发扬长征精神,培育新的长征精神,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材不可或缺,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意义重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青少年在学习或工作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长征精神在青少年中的传承仍有必要。

“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长征精神,一方面它是以革命为基础的,另一方面是无数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观的体现,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为国家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

国高等教育必须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对大学生进行多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重视对他们进行理想和信念的教育,而长征中体现的艰苦奋斗、为事业奉献和牺牲的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作为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代表“民族希望”、“祖国未来”的青年群体,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着眼教育实践,直面大学校园,深入思考大学在人文教育上的特殊使命,结合实际开展长征精神的培育,探讨大学人文教育的实现形式,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既责无旁贷,又刻不容缓。

长征精神的培育,绝不是简单地重复已有的历史知识,而是要复兴过去的长征精神,把原有的长征精神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进而创造出一种新的长征精神。在迈入新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道路

同样曲折而漫长,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面临着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胜利,需要新时代的长征精神,需要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一代奋发有为。

第五篇:发扬红军长征精神

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共织伟大复兴梦

——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党员同志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共织祖国伟大复兴梦”。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当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脑海总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那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那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胜利后的笑容。七十六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强大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同样需要坚定的信念;同样需要坚强的意志;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样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我们无法忘记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中,谭千秋老师用他脆弱的身体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天空,而他自己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永远的离开了爱他的人和他爱的人;我们也无法忘记1998年夏那场令人难忘的抗洪抢险中,英雄战士李向群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置生死于不顾,以其20年的短暂生命和22个月的短暂军龄,谱写了壮丽的人生赞歌,被誉为“新时期的英雄战士”……

英雄的故事说不完,英雄的事迹道不尽,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他们都有着共同的信念,共同的精神,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和精神,他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信念和精神,他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的能力,燃烧创业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

我们每一名党员同志要自觉行动跟进、拾级而上,用生命唱响红色基因的强音,用壮举诠释红色基因的内涵,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立足本职工作,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行,爱一行,力争干出自己的闪光点。为创造祖国的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同志们,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会议精神汇报提纲下一篇:欢迎新同学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