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农业论文范文

2024-05-08

湿地生态农业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哈尔滨松北湿地位于松花江北岸,属于典型的农田与地表水体中间缓冲地带,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监测试验,运用SCS模型和溶解态氮磷污染负荷模型进行径流量和污染负荷估算,并进行相关数据的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1)哈尔滨松北湿地地表径流中非点源污染负荷:TN的平均浓度11.56 mg/L、NO3--N平均浓度3.68 mg/L、NH4--N平均浓度2.02 mg/L、TP平均浓度0.99 mg/L;(2)降雨径流形成初期,TN、硝态氮、氨氮的浓度较高, 1个小时后,浓度开始下降。TN峰值出现在径流形成后55 min,TP峰值出现在径流形成25 min,呈波浪型下降;(3)降雨两日后湿地水体中的TN、NO3--N、NH4+-N、TP浓度均有大幅度的下降,且浓度均低于农田径流中污染物的浓度,其中,TN减少了74.22%、NO3--N减少了50.38%、NH4+-N减少了77.94%、TP减少了17.91%。说明松北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物有很好的截留和去除效果。

关键词 哈尔滨;湿地;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去除效应

Key words Harbin; Wetland;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load; Removal effect

湿地作为降雨径流和农田排水的最初汇集地,通过增加径流下渗量、延长径流流速、增加停留时间等,可以更有效的将污染物滞留在湿地系统内,并将其降解、转化,从而减少进入受纳水体的污染物负荷量[1-2]。

农业非点源污染最终主要以雨水径流的形式产生。农田地表降雨产流过程是非点源污染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量化地表径流量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从开始降雨到形成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体,中间环节较多,受到影响的条件比较复杂[3-4]。

哈尔滨松北湿地位于松花江北岸哈尔滨段农田与地表水体松花江中间,是农田和地表水体中间的缓冲地带。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监测试验,并进行相关数据的实验和分析,旨在搞清楚哈尔滨松北湿地对农业非点源的截留和去除效应,为进一步控制揭示农田非点源污染与松花江水环境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1 实验方法

1.1 径流量和非点源污染负荷的确定

为确定某次典型降雨流入湿地的量,即湿地对径流的截留能力,以2013年5月29日为典型降雨日,确定此次降雨径流汇入湿地的量。降雨于2013年5月29日约13:25开始,降雨强度较大,属中到大雨,13:35產流,约14:20降雨强度变小,14:39转为细雨状态,15:49降雨基本停止,历时2小时24分钟。

降雨结束后,现场分别称量出两处农田实验区的2个汇水收集池内的径流量,根据1 m×5 m实验小区的径流收集量,估算出2块农田实验区在此次降雨中产生的径流量。因为两处农田实验地块特性变化不大,而且每个实验小区一次降雨产流量也不是很大,所以,该实验采用产生的2个收集池的径流水样混合后所得的浓度作为平均浓度计算,现场取部分农田径流样与湿地水样一并送至哈尔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对降雨径流过程的研究,大多是以水文学为基础,重点研究作为非点源污染动力的径流的产流汇流特性[5-7]。在非点源污染研究中,重点考虑产流条件的空间差异,有助于深刻揭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形成。代表性的有美国水土保持局提出的SCS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流域降雨、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及管理水平,前期土壤湿润状况(AMC)与径流间的关系,建立了产流计算公式[8-9]:

2 结果与分析

2.1 哈尔滨松北湿地的降雨径流非点源污染负荷

农田的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对非点源污染负荷有重要影响。除了农田的施肥状况对非点源污染负荷有重要影响外,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发生伴随流域暴雨过程产生,丰水年污染负荷较大,枯水年相对较小,污染负荷主要集中在年内的暴雨期。径流量大小取决于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流域下渗和蓄水特征等因素。

降雨径流过程的研究,大多以水文学为基础,重点研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产流、汇流特性。农田实验区径流量的具体采样结果见表1。

降雨停止后,根据收集到的径流量和农田实验区的面积相乘,估算出整个实验区地块的径流量,再根据测得的污染物的浓度,与径流量相乘,得到农田实验区地块产生的污染物的总质量。利用以上方法可以估算出某次降雨松北湿地对周围汇水面积内产生的污染物的总截留量。但松北湿地属于河漫滩湿地,面积较大,为88 km2,汇水面积相应的大,实地测量可行性很小,需借助3S手段作为技术支持,且松北湿地距离村庄较近,地形受人为影响较大。由于受实验条件和手段所限,该实验无法确定松北湿地的汇水面积,进而没能对整片湿地此次降雨的总结流量进行估算。但通过以上实验方法对实验区进行长期的跟踪监测可以较为准确的估算出在一年内松北湿地对周围农田产生的非点源污染物的截留量。

2.2 哈尔滨松北湿地对降雨径流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通过对降雨径流过程的监测和模型分析发现,湿地对周围农田地块氮、磷的截留量和截留率与农田的施肥水平、湿地植物种类和生长情况、湿地蓄水量、湿地面积和降雨强度都密切相关[13-15]。

降雨径流形成初期,TN、硝态氮、氨氮的浓度较高, 1 h后,浓度开始下降。TN峰值出现在径流形成后55 min;TP峰值出现在径流形成后25 min,之后呈波浪型下降。径流输出浓度随时间变化(图1、2)。

由图1可见,农田地块总氮初始浓度为10.23 mg/L,在降雨径流产流后约50 min,总氮输出浓度达到最大值15.81 mg/L,之后成波浪形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到降雨快要结束时,总氮的输出浓度已降至6.87 mg/L。

由图2可见,农田地块总磷初始浓度为0.88 mg/L,产流约20 min后,总磷输出浓度达到最大值1.14 mg/L,之后呈波浪形下降趋势变化,降雨径流停止后,总磷的输出浓度为0.28 mg/L,较径流刚刚产生时浓度降低显著。

降雨停止后对湿地水体进行了采样和监测,发现降雨刚刚停止后湿地水体污染物浓度高于降雨径流中污染物的浓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一下几个方面:

①5月份为哈尔滨的春雨期,降雨频繁。5月29日之前的1周左右小雨不断,进入湿地中的污染物未来得及处理,部分存留与本次降雨径流混合;

②实验区局部的农田化肥施用量较其他农田少;

③除了农田径流排入湿地内,松北湿地周围村庄的家禽饲养产生的非点源污染随降雨径流进入湿地系统。

此次降雨发生后2 d即2013年5月31日(2 d内无降雨发生),再次对湿地水体进行了采样监测,湿地水体污染物浓度大幅度下降(图3、4)。

3 结论

(1)哈尔滨松北湿地地表径流中非点源污染负荷:平均浓度TN 11.56 mg/L、NO3--N 3.68 mg/L、NH4--N 2.02 mg/L、TP 0.99 mg/L。

(2)降雨径流形成初期,TN、硝态氮、氨氮的浓度较高, 1 h后,浓度开始下降。TN峰值出现在径流形成后55 min,TP峰值出现在径流形成后25 min,之后呈波浪型下降。

(3)降雨两日后湿地水体中的TN、NO3--N、NH4+-N、TP浓度均有大幅度的下降,且浓度均低于农田径流中污染物的浓度,其中,TN减少了74.22%、NO3--N减少了50.38%、NH4+-N减少了77.94%、TP减少了17.91%。说明松北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物有很好的截留和去除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永生,张淑英,邓兰萍.氮、磷在农田沟渠湿地系统中的迁移转化机理及其模型研究进展[J].甘肃科技,2005,21(2):106-107.

[2] 徐红灯,王京刚,席北斗,等.降雨径流时农田沟渠水体中氮、磷迁移转化规律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1):18-21.

[3] 肖海文,陈妮,柳登发,等.运行参数对径流人工湿地有机物去除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10):1530-1535.

[4] 单保庆,陈庆锋,尹澄清.塘-湿地组合系统对城市旅游区降雨径流污染的在线截控作用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6,26(7):1068-1075.

[5] 罗专溪,朱波,汪涛,等.紫色土丘陵区农村集镇降雨径流污染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08,28(9):1823-1831.

[6] 何丽君,马邕文,万金泉,等.新型人工湿地对工业区降雨径流的净化研究[J]. 环境科学,2012,33(3):817-824.

[7] 吴长淋.人工湿地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化学工程师,2009,23(3):38-41.

[8] PROCHAKA C A,ZOUBOULIS A L. Removal of Phosphates by Pilotvertical-F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Using a Mixture of Sand Anddolomite as Substrate[J]. Ecological Engineering,2006,26(3):293-303.

[9] 钟成华,李杰,邓春光. 人工湿地废水处理中氮、磷去除机理研究[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8,30(4):141-146.

[10] 项学敏,杨洪涛,周集体,等. 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活污水的深度净化效果研究: 冬季和夏季对比[J]. 环境科学,2009,30(3):713-719.

[11] 程江,杨凯,黄民生,等.下凹式绿地对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削减效应[J].中国环境科学, 2009,29(6):611-616.

[12] 任玉芬,王效科,韩冰,等.城市不同下垫面的降雨径流污染[J]. 生态学报, 2005,25(12):3225-3230.

[13] 吴振斌,任明迅,付贵萍,等.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力学特点对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1,22(5):45-49.

[14] 杨海清,吕淑华,李秀艳,等.城市绿地对雨水径流污染物的削减作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1-47.

[15] 李賀,张雪,高海鹰,等.高速公路路面雨水径流污染特征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08,28(11):1037-1041.

湿地生态农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旨在对西藏拉萨拉鲁湿地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建立合理有效的对策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保护机制体系,为拉鲁湿地保护和管理、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及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持续发挥等提供管理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湿地;生态环境;拉鲁;分析研究

Key words: wet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alu, analysis

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拉萨市城区西北,东西长5.1km,南北宽4.7km,平均海拔3648m,总面积12.2km2,其中,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面积分别为6.6km2、3.4km2和2.2km2,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为有效地保护湿地环境,1999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拉萨市拉鲁湿地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拉鲁湿地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護区。拉鲁湿地独特的生态环境对于拉萨城区地下水补给、气候调节、水质净化、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教育科研等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同时拉萨高原高寒缺氧干燥等特殊的地理环境,拉鲁湿地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典型性、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其他湿地所没有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很高的生态学研究价值。

1、拉鲁湿地生态环境变化情况

近年来,国家对拉鲁湿地的保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湿地生态环境逐步稳定,保护区内的人类活动逐步减少,但由于拉鲁湿地位于拉萨市主城区,保护工作受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影响显著,湿地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突出问题。

1.1湿地面积明显减少

拉鲁湿地有效面积已由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超过12km2下降到目前核心区的6.6km2,缓冲区和实验区面积基本已被占用,累计减少面积5.4km2,剩余面积仅为原有面积的55%。1999年,随着保护区的划定和保护区管理局的设立,拉鲁湿地面积逐步稳定下来。近年来,随着保护力度加大,连续实施了三期专项保护工作,对位于湿地范围内的部分居民、单位、餐饮等进行搬迁。

1.2干化沙化退化问题突出

拉鲁湿地属沼泽型和沼泽化草甸型湿地,水源主要来自流沙河河水、地下水和自然降水。20世纪50年代初期,湿地及其周边地区地下水水位较高,整片湿地终年积水覆盖,因地势形成的水位梯度变幅为0.3-0.8米。近年由于气候变化、地下水开采、农田灌溉,尤其是为了汛期泄洪需要修建了中干渠,拉鲁湿地水位大幅度下降,水面面积大幅缩小,枯水季节流沙河出现断流现象,湿地退化明显,甚至出现干花、沙化现象。

1.3生物结构出现变化

调查发现,湿地的外来物种主要是湿地7种鱼类中的鲫鱼(Carassiusauratus)和黄鳝(Monopterusalbus),其主要来源于西藏传统的“放生”习俗。目前鲫鱼在湿地的种群数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并对本地鱼类的生长繁殖产生压制作用。

1.4局部水体出现富营养化

尽管湿地有一定的净化能力,但营养的积累超过一定限度后就会形成湿地富营养化。调查研究发现,拉鲁湿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体富营养化,湿地东侧北侧水体有高浓度污水进入,黑臭现象明显,在冬季枯水季节水质污染问题突出。

2、拉鲁湿地环境问题原因分析

2.1城市建设和山体开采影响

60年中期开始,湿地周围盲目围垦开荒、滥批退休房屋等致使湿地面积显著减少,结构和功能变化较大,诱发邻近片区的湿地沙化、退化。80年代起,湿地北面巴尔库建立了多个花岗石采石场,废石、砂砾等一度阻塞河道,泥沙也大量滞留。山体破坏又造成植被受损,加剧水土流失,致使湿地北面以每年10-20亩的速度被碎石泥沙侵占。

2.2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大量进入

由于流入湿地的流沙河是上游农田区的主要灌溉水,灌溉后的河水将农田中含大量的农药、化肥等的污水排入湿地。同时,作为最重要水源的北干渠、中干渠引水距离长,周边居民向其中丢弃各种生产、生活垃圾,导致湿地氮、磷超负荷,水中浮游藻类大量生长,水质污染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由于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滞后,周边部队、学校、社区等大量生活污水未得到有效收集处理,直接进入湿地水体。

2.3过度放牧与鼠害加重

周边娘热村、巴尔库、夺底乡等村落居民放牧于湿地的牲畜数量不断增加,过多的牲畜终年啃食、践踏,利用强度远远超过草场的负荷量,很多湿地植物自我维持机制失调,草层变矮和产草量降低,导致湿地退化。退化湿地又为西藏高原特有物种高原鼠兔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栖息与繁殖场所,导致鼠兔泛滥,加重了湿地的旱生化,形成恶性循环。

2.4管理机制不完善

草场得不到应有的休养生息和适当的补偿性投入;修筑公路,盲目扩大建设,无组织的挖采泥炭、捕猎等,使拉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持续性受到威胁;监测体制不完善,缺乏对水质、资源和土地利用后的湿地生态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监测。

3、加强拉鲁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3.1多补少取增加湿地水量

通过蓄水坝、溢流堰建设等,开展保护区北部湿地补水,恢复北部区湿地生态系统,建设中干渠向北干渠、流沙河补水系统。加快推进拉萨市地表水厂建设,停用岳王山、北郊地下水厂,全面封停工业企业、洗车场等的地下水取水井,提升湿地及周边地区地下水位。

3.2源头控制减少污水流入

在现有5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一期规范化运行的基础上,加快13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加快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对拉鲁湿地周边的生产生活污水接入城市污水管网,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改善湿地水环境。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减少化肥农药等使用量。

3.3严格监管减少人为影响

强化湿地管理水平,全面取缔周边砂石开采活动,严格控制畜牧放养规模,对保护区核心区范围内的居民、社区、部队继续加大搬迁力度,加大对湿地内芦苇收割的调度,禁止周边群众进场擅自收割采挖。

3.4强化宣传提高保护水平

将湿地作为学校的重要教学、科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专门的鸟类观察站和通道,通过合理有效的生态旅游,建立良好的和游客的交流机制,让社区居民从中得到实惠,减少对湿地的掠夺式利用。

4、结语

研究拉鲁湿地生态保护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探讨在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承载力不高等基础上的高原湿地的保护措施,为西藏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1、华国春,李艳玲,黄川友拉萨拉鲁湿地生态恢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期刊论文]–四川大学学报2005(11)

2、王东辉,王禹,林志华拉鲁湿地及其保护的工程措施[期刊论文]–中国水土保持2003(10)

3、张天华,陈利顶,普布丹巴西藏拉萨拉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期刊论文]–生态学报2005(25)

湿地生态农业论文范文第3篇

1 湿地景观生态设计原则

湿地景观的设计应接近于自然,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遵循系统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力争达到生态设计。设计过程中应在保护原有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上, 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因此, 湿地景观设计必须以生态优先为基础, 既保证设计符合普遍的景观美学原则, 又将生态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在景观设计的尺度和实施中。

2 湿地景观生态设计方法

2.1 保持湿地的完整性

利用原有景观元素进行设计, 是保持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对湿地景观进行整体设计时, 应综合考虑设计的形式与湿地内部结构的协调关系, 保证生态设计的要求。湿地景观设计应力求与原有自然景观特征相一致, 修改或剔除不相符的部分, 使景观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湿地景观设计过程中, 应对原有环境进行深入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湿地水文特征、水质、野生动植物生态系统、水岸环境、气候条件, 以及原有人类活动与湿地的关系等。

2.2 湿地景观形态设计

自然湿地的形态各异, 有凹岸、曲流、河心岛、浅滩、沙洲、深潭等, 各形态相互交替形成较为复杂的地形地貌, 这种自然的变化既为各种生物繁衍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也可减低水流速度、蓄水涵水、减少洪水带来的破坏。设计时, 应随形就势, 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形态, 力求做到湿地区域收放有致, 以符合统一和谐、自然均衡的原则。尽量避免采用圆形、矩形等过于规整的形式, 破坏自然的不规则性。纵断面的形态设计, 对湿地的生态多样性至关重要, 应根据需要设计一定量的异质空间。保证湿地内有常年不竭的水道及能够应付不同水位、水量的塘床系统, 其底部要多孔质化, 以营造出水体流动的多样性, 利于形成生物多样性。

2.3 植物的配置

植物的配置应考虑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因地制宜。配置中以乡土植物为主, 尽量选用能被更好地利用或恢复原有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 使湿地植物系统其形成一个生长良好而稳定的生态群落, 这样还可极大的减少养护管理的费用及难度;以外来植物为辅, 但应密切关注外来植物的入侵性, 避免造成本地植物在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竞争中失败甚至灭绝。物种搭配要满足生态的要求, 在注重湿地植物群落生态完整性和景观效果的同时, 还应考虑动植物搭配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互补功能。例如:进行多种类植物搭配时, 首先, 植物形态、叶色、花色等搭配必须协调一致, 满足视觉上相互衬托, 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 以达到优美的景观构图;其次, 根据地域的水深及水流特点, 将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进行合理搭配, 形成更加自然的多层次水生植物景观;第三, 湿地沿岸边缘带一般选用垂柳、水杉、水松、木芙蓉、迎春、石竹等姿态优美的耐水湿植物与低矮的灌木和高大的乔木相搭配。此外, 设计中还需考虑动物的生活习性, 设置一些动物食源植物和鸟嗜植物;在靠近湿地景观区域一侧的水体尽量不安排高大的乔木, 以便为鸟类提供食物来源和充足的活动空间。

2.4 护岸的生态设计

水陆交界地带的湿地岸边环境也是设计中应该重点考虑的一个方面, 如何处理更应精心考虑, 确保湿地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人工硬化护岸将严重阻碍湿地与周边环境的液、气、固交换, 破坏湿地的过滤和渗透功能。为满足景观和生态的需要, 应选择自然的方式对湿地的岸边环境进行设计, 可考虑形式多样的生态护坡和亲水护坡, 使岸堤土壤与水体之间能进行物质交换, 既防止了水土流失, 又营造出多元生态环境。理想的湿地生态护岸处理, 是以自然升起的湿地基质土壤沙砾替代人工砌筑的硬质驳岸, 并在水陆交接的自然过渡地带种植湿生植物。这样, 既能加强湿地的自然调节功能, 又能为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提供理想的生境, 还能充分发挥湿地的渗透及过滤作用, 从而带来良好的生态效应。从景观视觉上来说, 这种过渡区域也能带来一种丰富、自然又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观效果, 真正营造出湿地原本的自然野趣。

2.5 环境艺术小品及构筑物

环境艺术小品及构筑物设置应该严格控制其体量和布局, 将小品及构筑物融于湿地大背景之中, 避免其突兀感。人工湿地景观设计中多有栈道、桥、围栏、水榭等, 设计这些小品时, 除了要符合功能特性与审美需要外, 可适当引入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建筑与设施, 选取生态化、乡土化的建材, 这样才能设计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有生命力的作品, 才能加强或完善空间细节, 以提升空间品质, 并鲜明地表现景观的性格与品质。

2.6 湿地生态管理措施

湿地生态管理措施是以确保湿地动植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主要原则。在湿地植物种植上, 一方面, 应尽可能地在水陆过渡地带保持一定的自然湿地作为湿地缓冲区, 采取恰当的管理措施确保湿地缓冲区的自然演替和恢复过程, 以利于湿地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 湿地中植物群落的物种和组成应满足湿地缓冲区的自然交替过程, 以便有效地促进并加速其恢复过程。

3 结语

湿地系统在生态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 要充分尊重原有湿地的地形地貌、生态系统和人文环境, 始终把生态优先作为设计前提。景观设计过程要贯穿生态理念, 从而确保湿地景观设计中, 做到美学与生态兼顾, 使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形成良好的结合, 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摘要:随着人们对湿地重要性认识的提高, 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已被越来越多的重视, 进而许多地区开始在规划时借鉴湿地景观的概念, 以达到人居与自然环境的较好融合。如何将生态设计原则应用在湿地景观设计中是设计人员应该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湿地,景观,生态设计,自然和谐

参考文献

[1] 安树青.湿地生态工程-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优化模式[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2] 李学伟.城市湿地公园营造的理论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04.

[3] 郑永莉, 等.浅析自然湿地景观设计框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36 (4) :141~144.

湿地生态农业论文范文第4篇

2012年06月07日07:10西安晚报[微博]我要评论(4)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集城市防洪、景观、旅游观光为一体。 记者 魏影 摄

昨日,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正式建成免费向市民开放。 记者 魏影 摄

自驾游路线图 本报讯 (记者 程慧) 昨日,我市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正式建成并免费向市民开放。市长董军宣布开园。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社长杜峻晓、新华社陕西分社社长王丁,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金学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启文、市政协副主席郭若为、市政府秘书长王德安等出席开园仪式。

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省文联副主席翟志荣,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主席王西京,著名画家崔振宽为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开园纪念石揭幕。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是我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水利工程和生态治理工程。公园位于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毗邻西安世博园,规划全长15公里,总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一期从华清桥到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达2.45平方公里,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工程通过对灞河的综合治理及湿地景观的重建,彻底改变灞河流域建筑垃圾成堆、挖沙坑密布、杂草丛生、生态破坏严重的面貌,确保灞河百年安澜。

在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项目进展,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赵正永对项目建设提出明确要求,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孙清云,市长董军多次深入建设一线检查和指导工作,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有力推动了项目顺利建设。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弘扬,成为集城市防洪、生态景观、人居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景观长廊,有效改善了周边区域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

3000亩水面碧波荡漾 体验湿地旅游的乐趣

生态湿地公园 市民可免费游

本报讯 (记者 程慧) 3000亩水面碧波荡漾,鱼翔浅底,芦苇、香蒲、河柳等植物郁郁葱葱,白鹭悠然栖息,构成一幅美丽、灵动的湿地生态画图。昨日,西安生态建设的又一样板工程——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正式建成免费向市民开放,上万名市民来到这里,目睹令人向往的城市湿地公园的芳容,体验湿地旅游的乐趣。

生态治理

大美城市生态湿地现城东

“不敢想啊,以前这里河道都是大沙坑,现在风景竟然这样美。”十里流动水面、十里绿色长廊、十里绮丽花海。昨日,来自洪庆街办燎原村70多岁的唐大爷和同伴在公园里游览,灞河流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感慨万分。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位于西安市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毗邻西安世博园。规划全长15公里,总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2012年6月,投资近5亿元的一期工程完工。公园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发扬。

如今,在灞河华清桥至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约2.45平方公里区域内,3000亩水面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波摇石动,各种植物郁郁葱葱,野生水禽悠然栖息,徜徉在这样的天然氧吧里,真叫人心旷神怡。

美景怡人

市民尽享自然野趣时尚

碧波荡漾、水鸟飞翔,百花争艳、柳树依依。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最大限度保持灞河湿地、灌草、林木等独有的自然肌理和环境特征。景观结构包括一河两岸三段,一河是指灞河河道景观,两岸是指左右岸绿化景观,三段为指以花荡为主体的湿草景观区、以河心岛为主体的亲水体验区、以柳园飞雪、生态荷塘为主体的湿地景观区,从而形成一幅重塑灞柳风雪胜景的自然画卷。

昨日,前来游园的市民络绎不绝,堤顶路上修有自行车道,两边遍植柳树,不时有游客骑着自行车而过。漫步园中,小广场上、灞柳深处不时传来悠扬的音乐声,以及厚重的秦腔声,一湖清波,满目葱笼,无不散发着城市山水的诗意,处处呈现出优美和谐、天人合一的惬意景象。

公园看点颇多,园区由“原生态湿地公园”、“亲水休闲乐园”、“绿动灞水运动公园”、“灞桥柳河展示园”、“百花千树植物园”五大园组成。园内有植物213种,原生态鸟类33种,原生态柳树20000余株。

九大区域

打造绿色生态湿地长廊

记者获悉,公园二期目前已正式开工,工程从灞河祥云桥到蓝田界,全长11.8公里,规划面积约4.3平方公里。延续一期的设计理念,将建成休闲娱乐区、户外运动区、湿地体验区、田园风情景观区、湿地教育区、“桥”文化区、生态农家体验区、原生态自然景观区和“灞上人家”休闲度假区等九大区域,集河道防洪、生态保护、休闲游览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湿地长廊。

到2013年整个工程完工后,一个全长15公里,水清、岸绿、自然、野趣、时尚的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将完全展现在世人面前,并将成为既具有原生态魅力又具有历史人文魅力的独特“古城绿道”。

原生态湿地、“亲水线”乐园、百花千树植物园„„ 美哉 五大园 乐哉 亲水游

碧波荡漾、水鸟飞翔,百花争艳、柳树依依,昨日起免费向市民开放的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到底有多“迷人”,只有亲身去体验一番,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绿、它的美„„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看点颇多,园区由“原生态湿地公园”、“亲水休闲乐园”、“绿动灞水运动公园”、“灞桥柳河展示园”、“百花千树植物园”五大园组成,无论是欣赏原生态的自然景观,还是带小朋友来这里“亲水游”,或是在这个天然氧吧里打球、骑车,不同的园区让每个游客都能尽兴游览。

●原生态湿地公园

公园建设以原生态为基础,利用原有生态环境,以保护、治理为主,重构为辅,对环境进行科学保护和修整,形成了一个由2000亩湿地、33种鸟类、87种乔木、39种灌木、68种花卉、8种地被、11种水生植物、4478.5平方米芦苇荡组成的绿色原生态湿地公园。让游客避离城市喧嚣,畅游原生态大湿地。

●“灞桥柳河”文化展示园

自古以来,灞桥一直以“灞桥、灞柳、灞河”闻名,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体现自然乡土风情,集中展现桥文化、柳文化、河文化。这里融合了各种桥文化,有木桥、石桥,有平桥、拱桥;有早期已建成的桥,有已经规划准备修建的桥。这里有14种、近20000棵柳树将重现“灞柳风雪”的人文胜景。灞河,西安的母亲河,古称滋水,是滋养帝都长安的八条水脉之一。灞河公园段平均宽度为400米,最宽处达500米,颇为壮观。

●“亲水线”休闲娱乐园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沿河有7公里的水岸线,可以近距离接触灞水、大湿地,观赏水生植物,与鱼儿私语,看水禽嬉戏,尽情呼吸久违的新鲜空气。漫步亲水石滩,卵石或高或低错落排布而成,行走其间感受别样风情。公园里还有20余处休闲娱乐设施,生态商业街、风土博物馆、民俗观演广场、儿童乐园,还有规划中的红酒庄、茶馆等项目。

● 绿动灞水运动公园

21公里的沿河小径、环河堤顶路是散步的绝佳之地,堤顶路两边遍植柳树,徐徐清风扑面而来。堤顶路上特别修建了自行车道。右岸的集中运动广场更是闲暇的好去处,可以打篮球、羽毛球。

●百花千树植物园 这里是花的海洋,植物的王国,这里有大片的池塘,生长着形形色色的水生植物。这里保留了原有乡土植物,增添了适合在灞河生长的植物,形成了1765亩的植物园。柳树、大叶女贞、青桐、连翘、德国鸢尾、玉簪、长春藤、风铃草„„ 87种乔木,39种灌木,68种花卉,8种地被,11种水生植物所组成的植物园让人目不暇接。

“开园活动周” 10项活动让您饱眼福

6月6日至6月10日将在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内举办“开园活动周”。 “开园活动周”包括举办生态影展、民俗展演、放流活动等10项系列活动。包括风土博物馆里的秦腔老腔表演、民间杂耍;亲水码头的放流活动;公园堤顶路的东城新一家运动会等,感兴趣的市民游客可以前来参观。

公交、自驾 怎么走? 7条公交线可到达

公园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灞河华清桥至祥云桥(战略桥)之间,市民可乘坐

213、30

1、7

18、530、90

7、2

33、237路公交车至西安市第34中学站下车。 :

由北向南游 给您推荐这些景点 ●花 荡

花荡,从华清桥到西临高速,绿化面积10.7亩,水域面积约9000平方米,共由15个植物园组成,分别为:红枫园、常夏石竹园、红花继木园、大花金鸡菊园、隶棠园、天人菊园、黄金菊园、红王子锦带园、红帽子月季园、美女樱园、红叶石楠园、紫穗槐园、金叶女贞园、红叶石楠球园、海桐球园。置身花海之中,可以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静地。

●湖心鸢尾岛

湖心鸢尾岛由两桥一亭组成,拱桥名为念柳桥,全长21.2米,宽3.3米;平桥名为紫鸢桥,长17.46米,宽5.5米;木质景观亭名为柳心亭。通过平桥和拱桥将河道内的岛屿连接,并配以木质景观亭和鸢尾绿植,小桥流水,亭影玲珑。婉转莺声常醉客,婆娑柳浪欲迷鸿。这一处水面从千年古城变迁而来,亲近的不仅仅是水,更是这块土地流淌的文化根脉。

●秀水廊桥 灞桥,因水得名,以桥闻名。秀水廊桥全长424米,桥面净宽3.5米,每跨长度为20米,桥面略呈拱形,采用塑胶铺设,并配有3个彩色钢构廊亭,方便游人来往灞河两岸,以最佳视觉观赏灞河湿地景色。

●柳园飞雪

早在明清时期,“灞柳风雪”便是“关中八景”之一。公园里共有14种柳树,分别为:垂柳、龙爪柳、馒头柳、桎柳、银芽柳、旱柳、金丝垂柳、水曲柳、绦柳、杠柳、大柳树、雪柳、杞柳、龙柳。柳园飞雪处面积约为7.7亩。近20000棵柳树将为您重新呈现“灞柳风雪”的壮景,重温古人折柳送别、十里相送的一抹温情。

●生态荷塘

生态荷塘总面积为46.2亩,共由10个园组成:分别为月季园、荷花园、睡莲园、香蒲园、菖蒲园、石榴园、石竹园、漏斗花园、金光菊园、火把莲园。欲滴莲花送月香,抚琴弄笛醉荷塘。10个花园荷塘百花齐放,争奇斗艳,集中体现了生态之美。

●亲水石滩

亲水石滩面积约为3.6亩,此处景观充分利用灞河卵石,以不规则的形状,对滩涂进行铺装,便于游人在枯水期直接进入河道,近距离观赏灞河湿地植物景观。千年的河水流觞,优越的地理位置,亲水石滩是改造滩涂的杰作,让游人近距离亲水,充分体验原生态之美。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11年10月25日08:09西安晚报我要评论(0)

本报讯 (记者 史佳) 10月24日,西安生态建设的又一样板工程——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整个工程完工后,一个全长15公里、水清、岸绿、自然、野趣、时尚的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将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西安最令人向往的湿地公园。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项目是灞桥区和西安市纺织城综合发展办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东部生态新城的重要举措。项目位于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全长15公里,规划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实施。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发扬。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项目于2008年11月正式启动,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目前公园一期从华清桥到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2.45平方公里已建成,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并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公园建设最大限度保持了灞河湿地、灌草、林木等独有的自然肌理和环境特征,彻底改变了灞河流域建筑垃圾成堆、挖沙坑密布、杂草丛生的生态破坏严重的面貌。初步实现了原生态湿地公园的景观效果,创造出一个拥有生态丰富,适于多种野生动物栖息的绿色河流廊道。

10月24日开工建设的公园二期工程,从灞河祥云桥到蓝田界,全长11.8公里,在灞河西路与灞河东路之间,规划面积约4.3平方公里,工程概算投资5.5亿元。公园二期延续一期的设计理念,将建成休闲娱乐区、户外运动区、湿地体验区、田园风情景观区、湿地教育区、“桥”文化区、生态农家体验区、原生态自然景观区和“灞上人家”休闲度假区等九大区域,集河道防洪、生态保护、休闲浏览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湿地长廊。

湿地生态农业论文范文第5篇

2012年06月07日07:10西安晚报[微博]我要评论(4)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集城市防洪、景观、旅游观光为一体。 记者 魏影 摄

昨日,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正式建成免费向市民开放。 记者 魏影 摄

自驾游路线图 本报讯 (记者 程慧) 昨日,我市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正式建成并免费向市民开放。市长董军宣布开园。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社长杜峻晓、新华社陕西分社社长王丁,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金学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启文、市政协副主席郭若为、市政府秘书长王德安等出席开园仪式。

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省文联副主席翟志荣,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主席王西京,著名画家崔振宽为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开园纪念石揭幕。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是我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水利工程和生态治理工程。公园位于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毗邻西安世博园,规划全长15公里,总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一期从华清桥到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达2.45平方公里,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工程通过对灞河的综合治理及湿地景观的重建,彻底改变灞河流域建筑垃圾成堆、挖沙坑密布、杂草丛生、生态破坏严重的面貌,确保灞河百年安澜。

在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项目进展,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赵正永对项目建设提出明确要求,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孙清云,市长董军多次深入建设一线检查和指导工作,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有力推动了项目顺利建设。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弘扬,成为集城市防洪、生态景观、人居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景观长廊,有效改善了周边区域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

3000亩水面碧波荡漾 体验湿地旅游的乐趣

生态湿地公园 市民可免费游

本报讯 (记者 程慧) 3000亩水面碧波荡漾,鱼翔浅底,芦苇、香蒲、河柳等植物郁郁葱葱,白鹭悠然栖息,构成一幅美丽、灵动的湿地生态画图。昨日,西安生态建设的又一样板工程——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正式建成免费向市民开放,上万名市民来到这里,目睹令人向往的城市湿地公园的芳容,体验湿地旅游的乐趣。

生态治理

大美城市生态湿地现城东

“不敢想啊,以前这里河道都是大沙坑,现在风景竟然这样美。”十里流动水面、十里绿色长廊、十里绮丽花海。昨日,来自洪庆街办燎原村70多岁的唐大爷和同伴在公园里游览,灞河流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感慨万分。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位于西安市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毗邻西安世博园。规划全长15公里,总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2012年6月,投资近5亿元的一期工程完工。公园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发扬。

如今,在灞河华清桥至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约2.45平方公里区域内,3000亩水面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波摇石动,各种植物郁郁葱葱,野生水禽悠然栖息,徜徉在这样的天然氧吧里,真叫人心旷神怡。

美景怡人

市民尽享自然野趣时尚

碧波荡漾、水鸟飞翔,百花争艳、柳树依依。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最大限度保持灞河湿地、灌草、林木等独有的自然肌理和环境特征。景观结构包括一河两岸三段,一河是指灞河河道景观,两岸是指左右岸绿化景观,三段为指以花荡为主体的湿草景观区、以河心岛为主体的亲水体验区、以柳园飞雪、生态荷塘为主体的湿地景观区,从而形成一幅重塑灞柳风雪胜景的自然画卷。

昨日,前来游园的市民络绎不绝,堤顶路上修有自行车道,两边遍植柳树,不时有游客骑着自行车而过。漫步园中,小广场上、灞柳深处不时传来悠扬的音乐声,以及厚重的秦腔声,一湖清波,满目葱笼,无不散发着城市山水的诗意,处处呈现出优美和谐、天人合一的惬意景象。

公园看点颇多,园区由“原生态湿地公园”、“亲水休闲乐园”、“绿动灞水运动公园”、“灞桥柳河展示园”、“百花千树植物园”五大园组成。园内有植物213种,原生态鸟类33种,原生态柳树20000余株。

九大区域

打造绿色生态湿地长廊

记者获悉,公园二期目前已正式开工,工程从灞河祥云桥到蓝田界,全长11.8公里,规划面积约4.3平方公里。延续一期的设计理念,将建成休闲娱乐区、户外运动区、湿地体验区、田园风情景观区、湿地教育区、“桥”文化区、生态农家体验区、原生态自然景观区和“灞上人家”休闲度假区等九大区域,集河道防洪、生态保护、休闲游览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湿地长廊。

到2013年整个工程完工后,一个全长15公里,水清、岸绿、自然、野趣、时尚的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将完全展现在世人面前,并将成为既具有原生态魅力又具有历史人文魅力的独特“古城绿道”。

原生态湿地、“亲水线”乐园、百花千树植物园„„ 美哉 五大园 乐哉 亲水游

碧波荡漾、水鸟飞翔,百花争艳、柳树依依,昨日起免费向市民开放的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到底有多“迷人”,只有亲身去体验一番,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绿、它的美„„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看点颇多,园区由“原生态湿地公园”、“亲水休闲乐园”、“绿动灞水运动公园”、“灞桥柳河展示园”、“百花千树植物园”五大园组成,无论是欣赏原生态的自然景观,还是带小朋友来这里“亲水游”,或是在这个天然氧吧里打球、骑车,不同的园区让每个游客都能尽兴游览。

●原生态湿地公园

公园建设以原生态为基础,利用原有生态环境,以保护、治理为主,重构为辅,对环境进行科学保护和修整,形成了一个由2000亩湿地、33种鸟类、87种乔木、39种灌木、68种花卉、8种地被、11种水生植物、4478.5平方米芦苇荡组成的绿色原生态湿地公园。让游客避离城市喧嚣,畅游原生态大湿地。

●“灞桥柳河”文化展示园

自古以来,灞桥一直以“灞桥、灞柳、灞河”闻名,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体现自然乡土风情,集中展现桥文化、柳文化、河文化。这里融合了各种桥文化,有木桥、石桥,有平桥、拱桥;有早期已建成的桥,有已经规划准备修建的桥。这里有14种、近20000棵柳树将重现“灞柳风雪”的人文胜景。灞河,西安的母亲河,古称滋水,是滋养帝都长安的八条水脉之一。灞河公园段平均宽度为400米,最宽处达500米,颇为壮观。

●“亲水线”休闲娱乐园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沿河有7公里的水岸线,可以近距离接触灞水、大湿地,观赏水生植物,与鱼儿私语,看水禽嬉戏,尽情呼吸久违的新鲜空气。漫步亲水石滩,卵石或高或低错落排布而成,行走其间感受别样风情。公园里还有20余处休闲娱乐设施,生态商业街、风土博物馆、民俗观演广场、儿童乐园,还有规划中的红酒庄、茶馆等项目。

● 绿动灞水运动公园

21公里的沿河小径、环河堤顶路是散步的绝佳之地,堤顶路两边遍植柳树,徐徐清风扑面而来。堤顶路上特别修建了自行车道。右岸的集中运动广场更是闲暇的好去处,可以打篮球、羽毛球。

●百花千树植物园 这里是花的海洋,植物的王国,这里有大片的池塘,生长着形形色色的水生植物。这里保留了原有乡土植物,增添了适合在灞河生长的植物,形成了1765亩的植物园。柳树、大叶女贞、青桐、连翘、德国鸢尾、玉簪、长春藤、风铃草„„ 87种乔木,39种灌木,68种花卉,8种地被,11种水生植物所组成的植物园让人目不暇接。

“开园活动周” 10项活动让您饱眼福

6月6日至6月10日将在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内举办“开园活动周”。 “开园活动周”包括举办生态影展、民俗展演、放流活动等10项系列活动。包括风土博物馆里的秦腔老腔表演、民间杂耍;亲水码头的放流活动;公园堤顶路的东城新一家运动会等,感兴趣的市民游客可以前来参观。

公交、自驾 怎么走? 7条公交线可到达

公园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灞河华清桥至祥云桥(战略桥)之间,市民可乘坐

213、30

1、7

18、530、90

7、2

33、237路公交车至西安市第34中学站下车。 :

由北向南游 给您推荐这些景点 ●花 荡

花荡,从华清桥到西临高速,绿化面积10.7亩,水域面积约9000平方米,共由15个植物园组成,分别为:红枫园、常夏石竹园、红花继木园、大花金鸡菊园、隶棠园、天人菊园、黄金菊园、红王子锦带园、红帽子月季园、美女樱园、红叶石楠园、紫穗槐园、金叶女贞园、红叶石楠球园、海桐球园。置身花海之中,可以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静地。

●湖心鸢尾岛

湖心鸢尾岛由两桥一亭组成,拱桥名为念柳桥,全长21.2米,宽3.3米;平桥名为紫鸢桥,长17.46米,宽5.5米;木质景观亭名为柳心亭。通过平桥和拱桥将河道内的岛屿连接,并配以木质景观亭和鸢尾绿植,小桥流水,亭影玲珑。婉转莺声常醉客,婆娑柳浪欲迷鸿。这一处水面从千年古城变迁而来,亲近的不仅仅是水,更是这块土地流淌的文化根脉。

●秀水廊桥 灞桥,因水得名,以桥闻名。秀水廊桥全长424米,桥面净宽3.5米,每跨长度为20米,桥面略呈拱形,采用塑胶铺设,并配有3个彩色钢构廊亭,方便游人来往灞河两岸,以最佳视觉观赏灞河湿地景色。

●柳园飞雪

早在明清时期,“灞柳风雪”便是“关中八景”之一。公园里共有14种柳树,分别为:垂柳、龙爪柳、馒头柳、桎柳、银芽柳、旱柳、金丝垂柳、水曲柳、绦柳、杠柳、大柳树、雪柳、杞柳、龙柳。柳园飞雪处面积约为7.7亩。近20000棵柳树将为您重新呈现“灞柳风雪”的壮景,重温古人折柳送别、十里相送的一抹温情。

●生态荷塘

生态荷塘总面积为46.2亩,共由10个园组成:分别为月季园、荷花园、睡莲园、香蒲园、菖蒲园、石榴园、石竹园、漏斗花园、金光菊园、火把莲园。欲滴莲花送月香,抚琴弄笛醉荷塘。10个花园荷塘百花齐放,争奇斗艳,集中体现了生态之美。

●亲水石滩

亲水石滩面积约为3.6亩,此处景观充分利用灞河卵石,以不规则的形状,对滩涂进行铺装,便于游人在枯水期直接进入河道,近距离观赏灞河湿地植物景观。千年的河水流觞,优越的地理位置,亲水石滩是改造滩涂的杰作,让游人近距离亲水,充分体验原生态之美。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11年10月25日08:09西安晚报我要评论(0)

本报讯 (记者 史佳) 10月24日,西安生态建设的又一样板工程——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整个工程完工后,一个全长15公里、水清、岸绿、自然、野趣、时尚的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将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西安最令人向往的湿地公园。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项目是灞桥区和西安市纺织城综合发展办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东部生态新城的重要举措。项目位于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全长15公里,规划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实施。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发扬。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项目于2008年11月正式启动,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目前公园一期从华清桥到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2.45平方公里已建成,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并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公园建设最大限度保持了灞河湿地、灌草、林木等独有的自然肌理和环境特征,彻底改变了灞河流域建筑垃圾成堆、挖沙坑密布、杂草丛生的生态破坏严重的面貌。初步实现了原生态湿地公园的景观效果,创造出一个拥有生态丰富,适于多种野生动物栖息的绿色河流廊道。

10月24日开工建设的公园二期工程,从灞河祥云桥到蓝田界,全长11.8公里,在灞河西路与灞河东路之间,规划面积约4.3平方公里,工程概算投资5.5亿元。公园二期延续一期的设计理念,将建成休闲娱乐区、户外运动区、湿地体验区、田园风情景观区、湿地教育区、“桥”文化区、生态农家体验区、原生态自然景观区和“灞上人家”休闲度假区等九大区域,集河道防洪、生态保护、休闲浏览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湿地长廊。

湿地生态农业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重视对自然的保护。湿地生态是地球中很重要的一个生态系统,也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资源。但是,由于人类对湿地生态的保护措施不到位,导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直接影响了自然环境,所以,相关人员必须要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来改善湿地生态,恢复自然环境。对湿地生态和资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湿地生态和资源修复策略,以期能够保护自然环境,使人类和生物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存。

关键词:湿地生态保护;现状;资源修复;策略

湿地生态和资源具有结构独特和系统多样的特征,湿地生态系统是多种特殊生物的主要栖息地。但是,现阶段湿地的破坏程度较为严重,影响了自然环境,所以需要保护好湿地生态和资源,维持物种的多样性,提升生态建设的质量,为人类生产和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1   湿地生态和资源的现状

1.1   管理结构不合理

湿地生态和资源退化的主要原因是管理结构不合理。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就无法准确、全面地开展湿地生态和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使湿地生态和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只能停滞不前,难以将其本质功能完全发挥出来。

现阶段,在湿地生态和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管理方面主要存在3个问题:第一,由于没有将湿地生态和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的管理地位凸显出来,导致其對湿地生态和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很难起到指导作用。其二,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强,导致现行的管理方式与实际工作不匹配,工作效率偏低。其三,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工作人员懈怠工作、人才流失现象的出现,严重阻碍了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1]。

1.2   环境和外来物种

现阶段湿地生态和资源保护、修复工作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空气、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受到污染就会严重破坏湿地生态及资源,同时严重的环境污染会造成湿地生态和资源退化,甚至消失。其中,水污染是破坏湿地生态及资源最严重的因素之一,主要因为湿地生态和资源大都建立在水资源的基础上,生活和生产中的水体污染直接对湿地生态和资源造成毁灭性的破坏;空气中的微粒子、二氧化硫对湿地生态环境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生物的生长繁殖、破坏生态系统及资源;土壤污染主要来自于农药、工业废弃物及生活垃圾等,这些会使土壤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酸碱程度失去平衡,直接影响湿地生态和资源的稳定性。

除此之外,外来物种的入侵也会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因为外来物种的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比较强,且没有自然天敌,它们的迅速生长和繁殖不仅影响了湿地生态和资源的多样性,也加重了原有湿地生态和资源的负担,最终导致湿地生态和资源发生退化或消失。

1.3   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不足

湿地环境、生态资源保护系统对维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类对湿地生态和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的重视力度较低,通常都只停留在保护工作的表面,对湿地生态和资源保护与修复的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无法使人类认识到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   增强湿地生态和资源保护与修复力度的策略

为了提升湿地生态和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需要在策略上保证其科学有效性,要立足于实际的生活进行研究,针对湿地生态和资源的现状,拟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湿地生态和资源保护与修复管理策略。

2.1   健全管理体系

健全的管理体系是管理工作高效、稳定进行的前提条件,也是维护湿地生态和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平台的基础。相关部门需要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协调和梳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范围,避免在管理体系上存在漏洞,影响湿地生态和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所以,就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增强其管理能力及管理水平,从而适应新时期对湿地生态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同时,可以在政府部门或者相关管理部门中,构建有关湿地生态和资源修复工作的管理基金,保证保护和修复管理工作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在管理工作中,形成投入和产出的循环模式,提升湿地生态和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

2.2   做好综合治理

因为湿地生态和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所以要将湿地生态和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归纳到生态系统建设和环境治理的修复体系中,增加湿地生态和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与其他工作之间的联系,建立起综合治理的平台。通过对环境整合和周边治理的综合治理措施,有效落实湿地生态和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对于外来物种的入侵,湿地生态和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可以借助林业和环保部门的力量,做好外来物种的控制,降低外来物种对湿地生态和资源的影响程度,提升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功能。

2.3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要想做好湿地生态和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就需要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和政府、社会团体及广大群众的支持力度。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湿地生态和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使人类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重点宣传湿地系统在水资源、物种生存和防洪防旱中的功能和作用,提升社会对湿地生态和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的认可度。在宣传工作中,利用网络平台和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系统的宣传,采取灵活、多样和实用的宣传方式,提高人民对湿地的认知,促进人们自觉对湿地生态和资源保护修复的监督维护。

总之,湿地作为生态系统的基础,有效的保护及修复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和优势。所以,要加强湿地系统的科学有效性保护和修复工作,加大对湿地生态和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关注力度,改善湿地管理和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管理机制、平台问题等影响,为湿地生态和资源的创新和保护工作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 1 ] 赵建琪.西宁地区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8(7):53-54.

(收稿日期:2019-07-15)

上一篇:传统农业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图形平面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