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有效性教学范文

2024-02-18

初中作文有效性教学范文第1篇

1将作文跟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开展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外乎帮助学生利用自己文字表达将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表达出来, 因此写作和学生的实践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要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写作,喜欢写作,并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通过实践, 可以进一步将学生的写作范围扩大,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去了解、去思考、去调查,从而获得宝贵的写作素材。例如:四单元的《看云识天气》这篇文章对云的描写很细腻, 也很形象。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就可以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对云进行一个星期的观察, 并用日记方式让学生将每天看到的云的姿态进行描写”, 学生在经过自己的观察后, 完成写作,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2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在作文写作中,离不开各种各样想象,因此初中作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要鼓励学生敢于大胆想象, 从而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鼓励学生不断创新作文写作,例如:在学习完《你一定会听见》后,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音乐,例如查德的钢琴曲《秋日私语》,让学生闭着眼睛去感受,自己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用笔记录下来。通过这样的写作练习培养了学生在写作中敢于想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课文中语句仿写的能力

在日常的语文作文教学中,除了课本后面的练习,文章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给写作提供借鉴,例如文章是如何选材的,是如何立意的,是如何将中心思想体现出来的等等,作文教师就可以将这些教材进行归类总结,让学生用心去领悟和感受,然后布置具体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写一篇作文,这也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中,鲁迅先生在对捕鸟的描述是通过这样的语句:“扫开一块雪, 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批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一拉,便罩住了”和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相似的描写到:“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批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将两篇文章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文章的写作技巧,然后进行仿写,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深刻的体会的如何巧妙的运用动词,并在以后的作文中,不断在作文语句上进行推敲。

4选择合适的课文进行改写、续写、创写

部分学生对写作兴趣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觉得写作的时候没有语言,其实语文教材最为一个庞大的素材库,凡是被选入教科书中的文章必然有一定的过人之处, 如果我们老师能将语文课堂跟作文联系有效的结合起来, 就会丰富学生的写作语言。例如在学习了《羚羊飞渡》以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存活下来的羚羊身份给人类写一封信,从而引导人们珍惜生命,加强对动物的爱护。又如:在学习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的时候,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顺境(或逆境)更容易成长》,然后引导他们联系自己身边的人或者是杂志中的一些名人是如何成功的,并对他们的环境和成功进行分析,发表自身的看法。通过这样的写作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通过有目的的阅读来提高作文水平

阅读是一种对写作素材和写作语言能力的不断积累, 但是这里所谓的阅读,并不是没有目的和针对性的阅读,而是指的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而读。阅读的范围不仅仅只应该局限在课本上,还应该包含课外,阅读的体裁也应该是广泛的,通过广泛的阅读, 让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从而为作文的写作奠定基础。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敢于创新,敢于求异,从而将阅读变成一种习惯。

6在合作学习小组内自评互评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精批细改”的传统作文批改模式, 弊端已是有目共睹,工作量大,苦不堪言且效率低下;学生一知半解只能一塞了之, 造成改与不改一个样。而把批改权交给学生,具有明显的好处。学习小组内的同学相互阅读组内每一位的作文,从格式、卷面、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中心、选材、文章结构、表达方式、语言等十个方面写出具体的评语,这是有借鉴意义的。学生还可进行自评,针对同学的评语再阅读进行自我评价,与同学的评改观点进行比较,有助于学生提高对作文要求的认识,取长补短,提高能力。而且学生批改作文比老师认真仔细, 大部分学生对同学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对老师批语的关注程度,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互相借鉴间接增强学生作文能力。当然, 教师应做好示范, 教给学生评改方法。

总之,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是语文作文教师应该关注的话题,更应该是整个教育界关注的话题。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探索,各级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制定出符合初中作文教学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措施, 提升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教师用来检测自身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而且还可以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指导。作文写作过程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情感、态度以及情趣等的检验。本文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初中作文有效性教学范文第2篇

1 有兴趣写———创设现实情境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初中生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望。首先, 要给学生创建一个自我表现的平台。开课前两分钟即兴演讲, 演讲内容可根据学校、家庭、社会中看到的某种现象, 畅所语言, 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其次, 倡导学生写日记或读书笔记, 给学生提供一个抒发内心真情实感的平台, 让学生记录成长中的喜、怒、哀、乐, 个别篇目可供班上交流。再次, 定期开展作文比赛, 对优秀作文可全班诵读, 或在校报发表, 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第四, 鼓励学生给家长、老师、朋友进行书信交流, 让学生将一周或一月的学习情况、心得、感悟写成书面材料与家长、老师、朋友交流, 以达到交流思想,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2 有话可写———积累写作素材

2.1 从阅读中积累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古往今来, 凡有成就的作家, 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要真正学好语文, 就必须向外吸取营养。这里的“外”, 就是课外。向外吸取营养, 就是知识必须向课外拓展、延伸。因此, 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机会, 积极鼓励他们自主阅读一些课外的有益读物, 让学生学会读、学会评, 逐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终身受益。这样, 学生的大脑库中才会积累丰富的知识宝藏, 写作文时才能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

2.2 从观察中积累

学生作文离不开观察, 如果学生对生活缺乏认识, 写起文章来就很困难。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周围的生活, 才能对事物有所思考, 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实感人。所以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苏教版八年级作文指导课“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中, 笔者设计了上公开课时准备的资料丢失的情境, 笔者着急的样子无不从自己的每一个言行等细节中表现出来:有对学生的怀疑和误解, 有找到资料后的神态和心理的微妙变化, 完全把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之中。这样, 学生观察变得仔细了, 体会也更加深刻了, 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就真实生动了。

2.3 从写作中积累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首先, 教师应引导学生及时做好笔记, 可以集中一个阶段写同一个主题 (或话题) , 形成一个系列, 这样就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其次, 指导学生认真写好读书笔记。力求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 并写好读书笔记, 帮助记忆。最后, 让学生养成写周记、日记的习惯。因为写周记、日记不仅是一个作文积累过程, 还是灵魂的自省过程, 更是一次次加强练笔, 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

3 有方法写———加强灵活训练

3.1 合理安排训练内容

我们应该把初中作文教学作为一个整体, 全盘考虑, 合理安排好每个年级每个阶段作文训练的内容和重点。在七八年级, 可以对学生的成长历程和关注现实生活两个方面的内容, 进行交叉训练。七年级应以引导学生写自身的成长历程为主, 随着学生年龄和知识的增长, 对事物的认识更加理性和深刻, 我们可以增加学生关注现实的题材。八年级就要适当增加对考场作文的技巧训练, 比如作文的思路、结构安排, 因为初中生最终都要面对中考。在九年级, 引导学生把考场作文的技巧与七年级八年级训练的内容有机结合, 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又能让学生轻松面对中考, 提高语文成绩。

3.2 训练形式灵活多样

在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 很多教师的作文训练过于呆板单一, 即每周让学生写一篇大作文。这样的训练流于形式, 往往导致学生厌写作文。我们可以将大作文和小作文交叉进行训练, 即:一周写大作文, 下一周就写小作文。大作文培养学生在搜集素材、构思立意等方面的能力。小作文灵活安排, 写周记、写生活片段、写对某个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等等, 篇幅一般达到三百字以上即可。

4 有成就感———多样的批改、鼓励与评价

在新课程背景下, 许多教师提出把作文评改权还给学生, 但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能丢的, 要积极教给学生学会自评互改作文的方法。在教学生评改作文时, 可以采用“师生互批”“分层评改”和“同级评改”的作文评改方式。“分层批改”是指教师将学生的写作水平分层, 写作水平高一层帮低一层的学生对面批改, 最高层的由教师改。“同级评改”是指同一阶层的学生交叉评改。我在教学中, 多采用“同级批改”, 把作文评改标准告诉学生, 指导学生要从体裁、选材、中心、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评阅, 然后从词句、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的运用方面有目的进行批改, 最后老师总结点评。学生比较看重作文的评价, 老师的认可是对学生写作的最大激励。一方面要客观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 另一方面要给学生一定的鼓励。

对其做得较好的地方给予肯定、表扬, 激励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一般情况下, 在学生“同级批改”后, 笔者便从学生的作文中筛选出优秀的作文, 或者是有明显进步的作文, 在班级宣读, 这样的措施大大激发其写作兴趣及表现欲。

总之, 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 要努力营造写作氛围,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 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 总结经验, 让学生的作文写出新意、写出特色, 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出现一片新天地。

摘要:重视初中作文教学, 可以提升学生作文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积累学生的素材、注重学生的写作技巧的指导、恰当的评价方式等方面, 分析如何提高初中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丽红.浅论作文教学的有效性[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9, (04) .[1]王丽红.浅论作文教学的有效性[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9, (04) .

初中作文有效性教学范文第3篇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让45分钟的课堂时间能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老师不懈追求的目标。纵观所听的观摩课、研讨课乃至平时的随堂听课,很高兴地看到学生学习方式的明显变化,如以往的填鸭式变成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的师生互动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个性也得到的张扬,这一转变确实令人欣喜。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折射出一些形式与低效,那么,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我谈谈我个人的想法。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驱使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直接动力。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愿望、热情和习惯的培养,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老师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中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如:上好第一节绪言课。演示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做一些“汽水的制做”、“水变牛奶”等实验,让学生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从而达到调动、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化学教学工作将会由难转向易,学生就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不断地获得新知识,而且不感觉这门课抽象难懂、枯燥乏味。 二.课堂上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人们经常说“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好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从而能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学习状态处于顶峰,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问一些“对与否”、“是与不是”等不带思考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提出后并不能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压抑,最终影响探究学习效果。因此一堂课里要有几个亮点问题提出,难易适度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才是我们认为的有效课堂提问。

因此,在化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深刻性,提升他们感悟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讲实验室制氧气时,先提问他们由简单到复杂几个的问题。在讨论前请大家一起来思考以下题目:

(1)实验中需要哪些药品?

(2)实验中需要哪些仪器?

(3)通过你所选的仪器,需要哪些步骤来完成制取O2。 学生讨论4-5分钟,每小组有小组长,记录员。讨论后根据大家讨论而后制取氧气。这样可以将学生置身一个实际的情境中,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可以说对学生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提高。

三.尝试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是关键

“请你不要告诉我,让我试一试”的尝试理论教学,我们自己进行了一套模式:化学课前老师布置适量难度的作业,让学生完成作业,师生点

评,重难点讲解,当堂训练,老师总评。这样老师在课后忙,学生课堂忙只要忙得值得老师学生都开心.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化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目前的化学教学中,教师上课都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精心设计化学活动。如我在上制氧气时,根据学生自己认为的实验步骤组织归纳,而后让学生自己上台演示操作,其他学生观察指出不足地方。让学生动手操作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中发现知识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学习化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所以,为了确保化学活动的有效性,开展化学活动时一定要让学生带着具体的学习任务去开展活动,而教师则应该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化学活动中去,并随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活动结束后还要和学生一起对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把 “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实处。 四.进行有效的评价

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建立对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也能有助于我们教师在不断的改进教学。但是,我在平时听课中也看到不管学生回答的问题是对的还是不全面的,都能听到老师对学生的表扬。但我们也要反思一下:过多、无度的鼓励表扬有意义吗?我认为,评价应该是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加以鼓励,那样才是一个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尽量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作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

初中作文有效性教学范文第4篇

摘 要: 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提问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教学艺术,它可以充分发挥激发情趣、集中指向、适当调控、启迪思维和培育心智等作用。从现实教学看,课堂提问看似传统朴实、简单易行,然而在某些教师身上,却存在“不会问、不善问”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模糊不清、抽象笼统、过于琐碎、浮光掠影、缺乏弹性、松散无序”等,也就是说,缺相应的乏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艺术性和可操作性。教师若熟谙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就能起到“须教有疑”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提问 艺术性运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读书无疑须教有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如此种种,都意在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巧妙地激疑设问,让学生产生各类疑问,从而促使他们在“动力性问题”的作用下自然地启迪思维、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产生宋代朱熹提倡的“须教有疑”的教学效应。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源泉,也是课程活动的核心,教师若熟练地把握课堂提问艺术,就能有效激发学习思维,促进学生思考探究,轻松驾驭教学活动,实现师生良好互动,从中达到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要善于把握全文大意,力求提纲挈领。什么是提纲挈领的问题呢?就是指能够综合性、立体式地体现整篇文章的中心和重点内容,具有统率全文的纲领性问题,也叫核心类问题,核心类问题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和红线。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引领并主导学生围绕核心类问题对全文进行欣赏、理解与探究,通过这一核心问题下设和解决各层面的子类问题。如此而为,一方面可以促使课堂提问之目的明确化、清晰化、梯次化,整个教学环节重点突出、严谨有序,另一方面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培养学生着眼大局、善于抓大放小的能力素养。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提问:“身为皇帝他还愁没有新衣服穿吗?这件皇帝的新装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看似漫不经心的随口一问,却立意较高且内涵相当丰富,充满连绵的吸引力。在如此情趣问题的动力驱使下,学生们“不用扬鞭自奋蹄”,自觉主动地投入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中。

其次,要善于把握学生个性,力求新颖有趣。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时刻处于求新、求趣和求异的心态之中。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始终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促教”的教学思想,通过课堂活动的艺术性提问,在激活学习心态的同时,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有效引发他们自觉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比如钱梦龙老师在教学《石壕吏》时,设计了如下提问:有人评价《石壕吏》算不上是一首好诗,因为作者杜甫在这首诗里以一个冷漠的旁观者身份,始终没有表态,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又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他针对“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一句,提出问题:“文中的这个遗男几岁了?”“小孩儿跟着老愚公一起去移山,他的爸爸能同意吗?”如此独特新颖的艺术性“曲问”,即使再无动于衷的学生也无法继续淡定下去,他们经过认真阅读、仔细思考和相互讨论,兴致勃勃地探求问题的答案。由此可见,巧妙设问既可激发学趣,又可给学生留下持久深刻的印象。

再次,要善于把握综合学情,力求难易适度。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既是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是为了启迪和引领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要在充分把握综合性学情的基础上,因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而定,务必遵循“具体准确、难易适度”的设计原则,切忌“无疑而问、广空深乏”,否则容易达到严重浪费、弄巧成拙甚至适得其反的效果。比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有教师直接提出“问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这句话有什么含义?我们不难想象:初中学龄不仅与“文革”相距甚远,而且对于他们来说,花代表一种情趣,是浪漫心态的美好象征,与“生活腐化”实在不是一回事儿。设计并提出如此隔空穿越的问题,岂不是为难学生?如果教师把之转换成:“①那时,指什么时候?②那时的社会状况是什么样子?③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这种描写有什么意图?”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花的稀落到如今的繁花似锦正是自己和国家的命运的象征”,以上问题则可迎刃而解。

最后,要善于把握过程动态,力求教学相长。“语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课程活动”。由于课堂教学中时常发生超乎意料的情况,对教师的思维和能力不断地提出挑战。语文教师应本着开放性、多元化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提问中不能只求“标准化答案”,而要注重艺术性原则,有效地“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在促进其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努力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比如在一节说明文练习评讲课上,有一道说明顺序的题目,就是由于“节外生枝”,师生之间展开了“追问”。师问:“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说明理由。”生答:“时间顺序。因为第二到五段写的是从1993到1995直到2005年。”“全文顺序呢?”“应是逻辑顺序。”“为什么这样认为?”“从整体来说,文中既没有表示时间顺序的词,又没有表示空间顺序的地点等词。”“你说得很好。本文先列举了目前地震预测的几种事例,接着揭示了地震预测技术未成熟的特征,然后分析了地震预测技术预测困难的原因。这是我们认知事物由现象到原因分析的一种逻辑方式,所以属于逻辑顺序。”通过对动态性过程的有效把握,教师获得相应的信息反馈,从而在及时调整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总之,“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这是陶行知对“问”的本质性概括,语文教学应当从中获得非常深刻的启示。

初中作文有效性教学范文第5篇

摘 要: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课改就如火如荼地在进行,直到近年再次进行课改,这一举措大大地加快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政治教学,如何才能体现课改的精神,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是每个初中政治教师在研究和思考的问题。阐述了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初中政治教学的几个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

初中政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正处于自身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中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导向初中生思想的重要学科。有效的初中政治教学能够更好地发挥这些导向作用,让初中生健康的成长,正确的成长,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和更加综合的素质。

一、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原因

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我国课改发展的要求。初中政治课程主要交流模式是思想的交流,而不主要是知识的交流。传统的政治课程较为死板,不尊重學生的思想,教育模式过于僵硬,所以课改提出要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设计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将政治课程变成多元化的教学。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第二个原因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政治教学是思想教学,同时也是紧贴生活实际的教学。通过初中政治教学,要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民的思想观念,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正确思想,能让学生认识到思想传递的重要性,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所以,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是必然的,也是客观的。

二、目前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初中政治教学中,并非所有的地区都能够进行有效性的教学,还有一些问题存在于教学之中。首先是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够很好地发挥自己的引导地位。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变教为引,成为一个引导者,但是当前很大一部分的教师还不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并没有完全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旧是将书本的知识灌输式地教给学生,不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学生的真正需求,没有达到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其次,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但是这并不是要求教师完全放任自流,让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在一些地区的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就错误地完全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学习,这样做可能会导致学生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不仅没有起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还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什么都不管,教师还要充当学生的引导者,让学生在正确的方向和思想上自主学习。

三、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课程本身是枯燥的,初中的学生又正是贪玩好动的时候,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打动学生,学生不会很重视对于政治的学习,也不会有兴趣学习政治课程,不会有积极性学习政治课程。所以,要想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为关键。要让学生产生兴趣,就要让学生感到新奇和好玩,不对政治课程感到枯燥。例如,在政治课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给学生讲一些爱国故事,这样通过故事的新奇性和有效性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爱国故事还有榜样的作用,通过榜样的导向,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了爱国情操是什么样的一种品质。同时,教师还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将问题抛给学生去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还可以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分组进行辩论。通过这些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有为自己学习的感觉,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初中政治课本中的内容总的来说是比较抽象和枯燥的,是系统性的记忆和背诵。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不仅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能力,学生会对死板枯燥的政治课文感到厌烦和无聊,不能真正地进入学习和思考的状态。所以要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政治课文是枯燥的,但是政治本身是能够很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思考,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例如,政治课程中的“公民受教育权利”,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思考,学生为什么要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合法的还是不合法的问题等,贴近学生自身,就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有效的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政治概念的真实和立体性。

3.加强师生交流

一个好的教师,能够保证课堂质量和教学质量的教师,往往是一个受到学生普遍尊重和喜爱的教师。所以,初中政治教师要积极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当前的时政要闻,以及学生关心的新闻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的总结概括,将自己的想法与学生的想法进行交流,并且对学生正确的想法加以肯定,错误的想法加以指正,要做到公平公正,同时要让学生对自己感到信服。这样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敬重的感觉。在课外,教师应该积极地与每个学生私下交流,多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跟学生成为朋友公平相处。这样的教师,学生在尊敬的同时会视为知心的朋友,学生才会在教师的课堂上专心听讲,才会让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4.开展探究式教学

目前的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学生接受的新鲜信息也越来越多,学生对于课堂的话语也越来越多。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当前的时政信息让学生展开探究,在讲“国家领土”时,教师可以将钓鱼岛事件引入课堂,给学生布置一个调查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上的调查,明确一下各方面的态度。并且在课堂上,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给学生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教师应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开展探究式的教学,让学生与学生配合完成一项调查,完成一份报告,这样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大大地加强了学生的团结能力、协作能力,让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总而言之,初中政治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一门重要课程。作为初中政治教师,应该努力地通过多媒体、情境创设等手段增加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兴趣,同时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并且加强师生交流,开展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效率,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颜旭东.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东方教育,2015(04):262.

[2]焦玉音.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07):32.

[3]夏婷.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打造高效课堂:初中政治教学中几种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3(14):126.

[4]朱红霞.新课标下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与实践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4(13):33.

[5]宋文彬.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写算:教研版,2014(14):289.

编辑 鲁翠红

初中作文有效性教学范文第6篇

生物是基于实验的自然科学,根据教师有效教学与学生有效学习的关系,以及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理念,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就显得迫在眉睫。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了新的要求,一是要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与步骤,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方法,根据实验的目的能独自制定并实施计划。二是要学会分析试验现象,通过分析得出实验结果,并且用分析结果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1.重视能力和方法的教学

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能力和方法是关键。老师在平时实验教学中,除了讲解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以及研究的方式方法。通过研究方法的学习促进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因此,生物实验教学不能为实验而实验,必须重视能力和方法的培养,通过实验的分析,使学生获得生物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2.重视实验设计的思路

实验设计思路教学是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重难点。有些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为了节省时间,快速完成实验,不对实验的思路进行分析,这种情况降低了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探究酸雨对植物生产的影响”的实验,通过常识学习得知废气大量排放到空气中会产生酸雨,酸雨对植物产生危害。为了探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实验设计思路主要为:先让学生了解酸雨,通过实验室的材料模拟酸雨。选取长势相同的三种植物各两盆,向学生讲解实验要求,每天分别用模拟的酸雨溶液与清水浇灌盆栽。在这个实验的讲解过程中,重点要向学生讲解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思路。例如,怎么设置对照组、设置对照组的意义、实验中有哪些干扰因素、通过哪些方式避免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等等。课堂讲解结束后让学生回去边做实验边记录植物变化,培养课外的实验能力。等实验期结束后,再在课堂上让学生对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讲解分析,并得出相应的实验结果。教会学生实验设计的思路分析,并在老师指导下自己完成,这样才能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

3.重视学生探究实验的自主性

老師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精神,并不是上课时间结束学生就完成学习。课堂中可能实验材料往往比较单一,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老师需要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去探究实验的思维。例如,在探究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中,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同一个地方同一类植物受太阳照射的多少其生长情况的不同,在增加学生观察面的同时在生活中学习生物知识。

4.重视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

生物实验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是对实验结果的科学分析。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主要是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生物实验不仅仅是实验的操作过程,更多的是需要学会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对结果的分析。通过教学,让学生做到能够恰当地描述实验过程,解释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的实验结果。这不仅促进学生对于实验相关知识的吸收,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表达的能力。

5.重视学生团队协作配合

学生在以后的生物学习中会面临比较复杂的情况和环境,单靠个人能力很难完全处理问题。因此,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社会交际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的培养也是提升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点。例如,在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验中,可以分工协作,一名学生负责饲养,一名学生负责观察,一名学生负责记录,最后一名学生负责实验报告的编写。通过这种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生物实验,不仅增加了同学间的沟通交流学习,也培养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对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也有显著的作用。

总之,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思维和分析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新课程对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多关注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徐山中学)

上一篇:大班手工活动说课稿范文下一篇:大班上学期美术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