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写字楼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2023-09-23

超高层写字楼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从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及要求、设计体系选型、具体设计内容等方面,探究了堂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的选型及抗震设计。从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等方面对现有技术做出了总结,对我国未来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和抗震设计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选型;抗震设计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灾害多发,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命、财产安全成为最基本、最迫切、最长期的攻坚任务。因此,我国的房屋建筑中必须充分考虑其抗震设计,从结构设计体系选型之初便应该充分选择能够提升建筑结构强度、保证房屋质量的设计。因此,本文就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及抗震设计方面进行粗浅探讨,以期为本领域设计建造理论添砖加瓦,从而进一步保障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同时,在满足抗风、抗震、抗洪等一切自然灾害的同时,还应满足国家对于居住建筑的使用时间规定,除考虑结构稳固性和耐久性以外,还必须满足居住者的舒适性要求。

1、房屋建筑结构抗震原则及要求

1.1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

(1)保证房屋建筑结构完整性

建筑结构的完整性体现在建筑能够具有较为优秀的承载力、延展性、稳定性,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的设计阶段强调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基本原则。根据文献资料和实际项目情况,预估危害房屋建筑结构稳定性的易失稳区域,提前在设计阶段进行早期预防,比如使用较为坚固的物料、多层加固等方法。

(2)抗震防线合理性

对于地震高发区,或历史上发生过大震的地理分区,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必须增设抗震防线,如增设延性框架、剪力墙所构成的框剪结构,其稳定性较一般结构更加稳定,且对于地震频发的地区,针对余震可进行更多层地震防线布设的措施增加结构稳定性,降低经济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

(3)系统研判筑结构构件之间的耦合关系

分析其强度,区分其强弱水平,对针对地震波的主要耗能构件受地震波影响发生形变后,次要抗震构件可以保证建筑结构稳定性,并能展现出一定弹性。

1.2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1) 水平荷载

通常来说,水平荷载承受度对建筑物抗震、防风能力起到关键决定性作用。

根据大量文献分析结果,结合工程实践,弯矩、轴力设计参数是与建筑楼层高度相关。对于高层建筑,经过实践和模拟验证,可认为具有相对稳定的高度荷载,相较于竖向荷载,水平荷载的影响相对较低。在对风荷载进行地震参数模拟时发现,两者之间往往出现一定的变化关系。

(2) 侧向位移。

侧向位移在建筑的稳定性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处于安全数值。理由如下:结合水平荷载的影响,随着建筑层数的升高,侧向位移的数值与之呈现正相关性。因此,对于高层、超高层建筑,必须严格控制其侧向位移参数。

(3)轴向变形

轴向变形来源于竖向荷载过大,由于外部不稳定因素,竖向荷载超过房梁受力极限,往往伴随房梁的轴向变形,长时间的轴向变形会影响连续梁弯矩数值,从而进一步影响连续梁中部支座处的负弯矩数值,使之持续降低。对于高层建筑,竖向荷载量趋于稳定,但如果竖向荷载持续超出房梁受力极限,加之遭遇地震影响,竖向荷载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则很难保证房屋的稳定性,建筑构件将无法保持稳固,建筑物很有可能被地震摧毁。

2、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体系选型

2.1选型影响因子

对于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体系选型,首先应该确定其选型影响因子,具体分为周边环境影响、建筑功能需求、结构材料特性三点,具体如下:

(1)周边环境

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之前,设计师必须仔细研判基地周边环境。房屋结构与大地直接相接,因此设计师对周边地质条件应有一定认识,包括浅层的地质参数及周边地形地貌,分别对应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稳定性和建筑风貌设计。

(2)建筑功能需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建筑的审美要求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以往只注重建筑实用性的设计思路已经跟不上时代。根据建筑的不同使用功能,可对建筑内部空间布局做更为细致的划分,在进行建筑结构体系选型的过程中,应考虑从建筑内部空间功能出发,多样化选型。

(3)建筑材料特性

建筑结构的设计依托于建筑结构材料,因此在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体系选型的过程中,应合理考量建筑材料的特性,充分发挥不同建筑材料的物理特性,结合材料工程,既考虑新材料的优势,又以审慎的态度为结构安全负责,从多方面为建筑结构设计提供新思路。

2.2设计体系分析

(1)竖向承重结构

竖向承重结构一般适用于中、低层,抗裂能级低的建筑中,其对建筑材料的强度、刚度要求较高,承重点较低,需加强建设工程中竖向结构的承重能力控制。竖向承重结构不适用于高层建筑。

(2)水平承重结构

水平承重结构一般适用于高层建筑中,由水平结构强化建筑的重力承载力,具体类型包括:无梁楼盖结构、平板体系和密肋楼盖结构等。

(3)下部结构(基础结构)

下部结构(基础结构)是目前建筑工程,特别是高层建筑施工中作为关键的部分,合理的下部结构的选型是上部结构以及造型得以实施的保障,是整个房屋建筑建设安全以及建筑经济效益的前提。因此,对于下部结构的选型应合理分类,具体处理:

①交叉梁基础结构(十字交叉基础结构):交叉梁基础结构适用于地基软弱、柱网荷载不均、需具有空间刚度调整不均匀沉降的案例,一般适用于层数不多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中,计算相对复杂,具体指在柱网的双向布置并于柱位处相交的柱下交叉条形基础。

②柱下独立基础结构:柱下独立基础结构是指为单个柱子设置且不与其他基础联系的钢筋混凝土基础,此类结构适用于层数不高且地基土质较好的建设项目中,一般適用于框架结构中。特殊地,对于岩石地基,需要使用地锚以稳固建筑基础。

③片筏基础结构(筏形基础结构):片筏基础结构分为平板式和肋梁式,是一种适用于土质条件比较差(承载力较差)的地基上,为了增加地基土承载力,减小基地压力,提升基础整体性,将墙或柱下基础相连形成一整块版,将建筑物较高的上部荷载负担在此板上的一种满堂式板式基础。这种基础也可以调整不均匀沉降。但此类基础由于基础刚度较差,设计环节需做好裂缝、地下水位、基础沉降变形量的勘察和验算工作,计算筏形基础结构抗浮能力。特殊地,对于富藏地下水的地区,地表浅处持力层厚度较大,承载力较好,为降低成本,减少工期,往往使用片筏基础。

3、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内容

3.1抗震设计要求

对于建筑抗震设计的要求要从建筑构件承载力和结构变形时是否能够满足弹性设计要求的角度进行。根据现有文献、建设项目实践积累、模拟计算和实际地震检验,主轴方向的振动是相似的,因此,通过建筑结构设计和建筑材料选择,控制结构周期、振型和位移是满足抗震设计的要点。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应从实际出发,对楼层剪力与质量系数严格选取,使建筑指标特别是建筑高度严格对应相应建筑结构,从选型上符合抗震规范。

3.2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原则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首先应对建筑侧拉力进行考量,从建筑整体布局和结构出发,保证建筑结构稳定性,防止建筑失稳坍塌。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还应遵循整体合理性原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仅仅满足建筑结构要求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居民对住房的需要,在结构设计环节应统筹考虑建筑空间的合理性,不能舍本逐末,设计出不舒适的建筑空间。这就要求设计师拥有较高的学术素养,了解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个学科的知识并融会贯通。

3.3抗震设计步骤

抗震设计除了考虑建筑结构方面,首先更应了解地震的加速度特点、地震力参数、地震荷载等数据的变化曲线,最后参照具体核算结果和结构自重,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其次应从整体刚度、墙体布置、建筑层数、抗震加固四个方面对建筑结构进行处理。

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刚度,对地震的防护能力较好,可设置构造柱和构造钢筋以进一步提升结构稳定性。

多层砖混结构建筑在抗震设计方面则应更多的考虑将建筑内部横墙、纵墙共同布置为承重墙,同时使用钢筋混凝土加固易损部位,如在横纵交接处设置构造柱。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许多城市热衷于建造高层、超高层建筑,目前国家以对类似行为做出了规范,限制超高层建筑的建设。这是由于随着建筑层数的增加,其稳定性逐步降低,抗震难度直线增加,受地震影响也比普通建筑大得多,建筑倒塌后的影响也更大。因此对建筑层数做出限制,建立审批制度是对建筑抗震的制度保障。

目前较为成熟和普遍使用的抗震加固方式为结构阻尼,在满足企业控制成本的要求下,尽量在关键部位增加结构阻尼的设置数量,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加建筑结构整体阻尼,降低各个方向下的地震波影响,从而在地震情况下保证建筑的整体完整性。

结语:

目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豆腐渣工程”已淡出人们的视线,并且高强度环保材料的推陈出新,为未来建筑构造技术的革新积累着基础技术。设计师在现有材料、技术规范的指导下,应统筹好业主和社会间的关系,既为业主负责考虑经济效益做足空间,也担负起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在设计师负责制的社会背景下做好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从选型开始,做好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抗震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沈玮.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及抗震设计[J].装饰装修天地,2020(第1期):188.

[2]王菁菁.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及抗震设计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上),2020(第2期):182.

[3]臧宇.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及抗震设计分析[J].建筑·建材·装饰,2018(第2期):172.

[4]张翀.房屋建筑结构体系选型及抗震设计[J].四川建材,2016(第6期):44-45.

[5]范晓南.浅谈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选型[J].门窗,2019(第9期):116-117.

作者简介:

邓超(1981-),男,高级工程師,硕士,湖南宁乡人,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超高层写字楼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超高层建筑施工动臂式塔吊的结构特性,并结合笔者工作经验提出了新的动臂式塔吊安拆施工技术。

前言

由于城市建筑用地的日益紧张,建筑物变得越来越高,高层建筑有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高层建筑的施工需要借助各种现代化的新兴机械设备,在这些机械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塔吊。可以说大型动臂式塔吊已经与我国超高层建筑紧密联系在一起了。由于大型动臂式塔吊不同于传统的塔吊,它具有起升高度高、起重量大、灵活性好等优点,目前超高层建筑施工中所需要的吊装单元越来越大、结构日益复杂、质量越来越重,一般的塔吊难以达到要求,而大型动臂式塔吊的最大起重质量可达到一百多吨,很好地满足了高层建筑的施工要求,再加上其起升高度和运转速度大大提高,从而使得大型动臂式塔吊成为现代超高层建筑施工的首选,甚至是唯一选择。但是大型动臂式塔吊由于自身质量重、体积大、结构复杂、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存在较大难度,一旦在操作中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工程事故。

1.大型动臂式塔吊的结构特性

1.1.吊臂起伏角度大,尾部回转半径小

为了适应高层建筑施工的要求,大型动臂式塔吊在设计时就考虑了加大吊臂的起伏角度,因此,目前市场上的大型动臂式塔吊的起伏角度一般在17~83度之间。大幅提高的起伏角度有利于塔吊开展工作,因为起伏角度的增加就相当于增加了塔吊的高度,大大拓展了塔吊的工作空間。另外,起伏角度的增加也使得塔吊的灵活性得到较大的提升。在吊臂起伏角度增加的同时,大型动臂式塔吊的尾部回转半径却比较小,一般都控制在8~11米的范围内,这对于大楼林立,工作空间狭小的施工环境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1.2.吊臂稳定性好,安装幅度范围大

与水平臂塔吊的梁结构不同,大型动臂式塔吊采用杆结构,这种结构的稳定性更强,有效地提升塔吊的结构强固度。而且降低了吊臂结构占塔吊重量的比例。目前市场上的大型动臂式塔吊的起重范围都在30~100吨之间,很好地适应了超高层建筑的起重量大的要求。由于杆式结构的运用,使得大型动臂式塔吊的安装范围扩大了,安装的灵活性更强,提高了塔吊的环境适应性,使得大型动臂式塔吊可以根据建筑施工的要求灵活地进行调整。

1.3.独特的爬升和支撑体系

大型动臂式塔吊采用了独特的整体内爬自升系统,因此,其起升高度不再受到塔身结构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塔吊的工作灵活性。大型动臂式塔吊的支撑结构一般采用支承钢梁形式和三角支承架的形式。在主梁与建筑体以及主梁与主梁之间采用水平撑杆进行连接。

2.超高层建筑施工动臂式塔吊安拆施工新技术

大型动臂式塔吊由于面临的施工环境复杂、其自身质量和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因此其安装和拆卸都需要较高的技术,而且必须加倍小心,精准操作,一旦出现差错,往往会酿成安全事故。

2.1.安装技术

2.1.1.安装形式

塔吊的安装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式,一种是内爬式的。固定式目前采用钢筋混凝土组合的结构形式,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承台,将塔吊基脚固定于台上。内爬式则需要借助于支撑系统。两种形式都是在预埋件做好之后,先在地面完成各部件的拼装,然后根据建筑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起重安装设备,依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完成安装工作。

2.1.2.爬升系统安装技术

内爬式系统是比较常用的,每套塔吊使用三套支撑系统、三套爬升框以及一套爬升梯,内爬系统由爬升梯、爬升节和爬升液压系统组成,支撑系统分为抬轿式、斜拉式、斜撑式和撑拉结合式,在具体工程当中根据实际需要选用[1]。

2.1.3.采用合理的安装形式

由于高层建筑一般为对称结构,因此,在大型动臂式塔吊安装也应该是对称的,而且应该尽量使用悬挂式支撑方式,而不要采用简单支撑方式。为了提高稳固性,还应该相应地对建筑墙体进行加固处理,以满足塔吊附着的要求。

2.1.4.防塔吊后倾技术

大型动臂式塔吊是通过吊臂摆动来实现建筑材料的转运的,目前市场上的大型动臂式塔吊采用杆式结构,上部采用钢丝绳承拉,再加上新型材料的运用,使得塔吊重量减轻、结构较为合理,但是大型动臂式塔吊也存在缺点,即后倾风险较大,在实际施工当中就出现过后倾的事故。导致后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后倾事故容易发生在吊臂处于最小幅度突然空载时。此时平衡拉索无法发挥作用,塔吊重心后移,当其位移至一定位置时就会使塔身倾翻。为了防止塔吊后倾,在安装过程中需要采取必要措施。例如在动臂后根部设置强力弹簧,从而增大前倾力矩,从而起到防止动臂后倾。

2.2.拆卸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完成后,就必须拆除大型动臂式塔吊,而此时的塔吊高度一般会超过两百米,再加上其自身质量大,因此拆除难度较大。笔者对多年的实际工作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设计出了一套拆卸大型动臂式塔吊的方法。该种方法主要分为五个基本步骤:第一步使用M600D动臂式塔吊拆除M1280D动臂式塔吊;第二步使用16吨屋面塔吊拆除M600D动臂式塔吊;第三步使用6吨屋面塔吊拆除16吨屋面塔吊;第四步使用简易拔杆拆除6吨屋面塔吊;最后人工拆除拔杆并利用现场施工升降机落地。

3.结语

随着建筑的高度不断增加,大型动臂式塔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其安装和拆卸也变得越来越频繁,由于塔吊结构复杂、体积大、重量大等特点,使得操作起来难度很大,近年来时有事故发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了进一步提高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必须进一步探索完善大型塔吊的安装和拆卸技术,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新的技术,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罗宏,龙传尧,涂光辉.超高层建筑动臂式塔式起重机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2,41(375):37 38.

[2]李迪,王朝阳,蒋官业.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塔吊的合理应用[J].工业建筑,2012,42(12):76 81.

[3]李艳.论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塔吊的选型和定位[J].山西建筑,2012,38(6):242 244.

超高层写字楼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机电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项目和环节众多,并且工程建设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因此在机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容易产生风险,有效规避和防范风险可以提高机电工程的质量,并且确保机电工程建设安全。因此对于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进行物联网智能组织管理,实行风险控制措施,提高我国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的组织管理水平。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施工风险;组织管理

引言:机电工程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数量多, 占比大, 因此对于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施工进行风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保障工程的顺利开展, 发挥机电工程的作用。 因此本文主要对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施工物联网智能组织管理进行分析, 并且根据工程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 希望可以提供参考。

1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1.1电气设备安装电气设备的质量问题

首先,体现在安装上,如接触垫安装和操作中的错误导致接触区域出现严重的电热氧化问题。在具体应用中,电阻增大,导致触点产生强电流,造成触点损坏,使用寿命不能满足使用需要。其次,断路器电弧触头的安装存在诸多问题,如触头强度不足,导致触头结构在正常工作时温度不断升高,触头温度过高和绝缘介质分化,压力急剧增加,操作不当有超高温爆炸的危险,容易导致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

1.2配电箱安装这方面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配电箱电焊孔太大或太小问题,此外配电箱的厚度直接影响进线空间。在安装施工时,配电箱通常直接固定在墙上,但在安装施工前应及时清除杂物和污垢。同时,导线的排列也存在一定的紊乱,无法进行结扎和固定。配电箱在定位和固定过程中没有达到平整度要求,导致箱体倾斜,安装后精度不够。安装完成后,配电箱位置没有及时调整和检查,安装数据没有及时填写和记录。

1.3设备选择问题

机电设备供应相对不足促使许多中小企业投身于机电设备的生产。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机电设备质量参差不齐,机电设备设计出现问题,增加了机电安装施工的复杂性。

1.4安装施工问题

机电设备的安装与整个建设工程息息相关。因此,机电设备的安装和施工将直接受到建筑物的设计或施工的影响,可能会出现问题。例如,螺栓预留孔问题,机电设备安装在建筑物主体结构完成后进行。因此,机电设备必须按照预留的螺栓孔位置进行安装。但实际基础施工存在差异,导致预留孔洞出现偏差。因此,机电设备的安装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加强基础强度,以防止设备因振动而松动和坠落。

2建筑电气机电设备安装的关键技术措施

2.1配电箱的安装要点

配電箱是建筑电气机电设备系统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系统的整体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只有保证配电箱的稳定运行,才能够为整体的机电系统提供保障,实现电力运输的稳定运行。首先,在对配电箱的安装过程中,要选择合理的电气设备安装技术,保证技术操作和安装技术的准确性,精准性。在安装设备过程中,安装人员应该对每个安装环节和步骤严格按照要求来执行,在安装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应该及时的做好保障和预防,针对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除此之外,在安装过程中应该做好箱板的焊接工作,保证焊接工作的合理性,严格按照配电箱的设计安装图纸来执行,最大程度避免线路断裂和安全隐患的发生。在整体的建筑电气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配电箱主要负责的是传输和接收电源的工作,因此,需要格外关注。安装人员还应该注意,在市场上配电箱的设备和种类多种多样,应该严格保证好配电箱的质量,对各种配电箱进行检测连接,进而保障整体电气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安全问题的出现。明装配电箱的过程中若于墙上安装配电箱,则可运用开脚螺栓进行固定,螺栓的长度即为埋入深度、箱底板厚度、螺帽、垫圈的厚度之和,再加上出头余量 5mm;若配电箱的体积较小,可于安装位置预埋木砖,并用木螺栓固定好。暗装配电箱时则需将配电箱嵌入墙内,在砌墙时需预留孔洞,孔洞的长度应较配电箱的长度和宽度各多出 20mm,预留孔洞的深度即为配电箱厚度和空洞内壁抹灰厚度的总和。配电箱内胆的交直流或电压等级不同的电源其标志应完好无损,照明配电箱内应设置好零线和保护零线汇流排,于汇流排上将零线与保护零线连接,不能铰接,应标明编号。导线在引出面板时,面板线孔需保持光滑无刺,金属面板则需配置绝缘保护套。金属壳配电箱外壳应接地。

2.2管路网络的安装要点

提高管路网络的安装质量是保证电气机电设备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条件。在开展管路网络的安装工作室,安装人员应该提前对需要安装的材料和设备进行合理的检测,保证设备质量和性能符合国家要求标准,对于部分钢材和 PVC 管还需要出具相关的质量安全资格检测证书,从根本上保障质量。另外,相关的安装人员应该按照安装图纸来开展工作,保证安装操作技术的规范化。安装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管路焊接和切割工作室,安装人员应该对管路的毛刺进行清理,为后续的安装工作做好准备。其次,在对管路进行安装铺设时,为了避免封堵管路的问题出现,安装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防腐处理,防止管路腐蚀问题的发生,保证网络干净。除此之外,安装人员在对电器管道进行预埋时,安装人员应该对电气管道用螺栓或者套管焊接技术,对管道进行固定处理,避免管路变形或损坏问题的发生。一般而言,安装人员可以把管路安装在建设屋的楼板上下钢筋之间,把管道和保护层的高度控制在三厘米左右,能够提高管路的安装质量,保障管路网络的安全运行。

2.3电气设备系统的安装要点

在整体的电气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用电体系和线路敷设体系是很重要的两项内容,因此,安装人员应该对整体的施工做好施工方案,加强对用电体系构建和线路敷设体系构建的重视,为后续的电气系统稳定运行做好保障。首先,安装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制定好合理的电气设备安装方案,对于施工安装中可能涉及的技术和操作,做到全面详细的规范化规定,保证安装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除此之外,在安装过程中,还要不断提高安装人员的技术和水平,对安装人员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划分,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防工作。安装人员应该对电气设备的设置面板预留位置进行重视,对整体的暗配管进行检查,对相关的设备开关和插座等等进行位置合理确定,从根本上保障安装施工的精准性。

结束语:简而言之,作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部分,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行业要想尽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就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加强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质量管理力度,科学运用现代化施工技术,在安装工作开始之前先设计好施工方案,严格选用高质量施工材料等。只有这样,才是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效率与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林国.建筑智能化机电设备安装技术要点之我见[J].智能建筑,2020(09):18-20+24.

[2]马盛文.建筑机电设备安装中的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0(24):188.

[3]马盛文.高层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技术难点及措施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0(24):190

[4]马恩继.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中技术与质量管理[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1):155.DOI:10.16141/j.cnki.1671-8089.2019.11.148.

[5]姚菊丽.浅析建筑机电工程设备安装技术与BIM技术的实际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32):7-8.

[6]王海波.高层建筑中机电设备的安装技术难点与措施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1):209-210.

超高层写字楼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超高层建筑施工有赖于先进的模板工程技术,同时超高层建筑的蓬勃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模板工程技术的进步,同时将出现更多的技术难题,如结构体型变换、伸臂桁架的隔断,钢板剪力墙的布置,施工舒适性要求等,这也极大地促进了模架技术的进步,对于结构体系适应性强、承载能力高、自动化程度高的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模架技术;管理;对策

一 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商住两用建筑,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框架结构, 采用劲性钢管钢筋混凝土柱。由地下、主楼和裙楼组成。其总体设计要求是:地下为3层结构;每层面积约7 600m2;主楼为45层,层高3.9m,裙楼10层,裙楼顶部在1栋塔楼。该建筑高度195m,总建筑面积15,.8万 m2。。

二 施工中的注意问题

1) 裙楼10层除了定型混凝土柱采用全钢大模板和圆柱钢模板外, 墙体和楼板模板及其支撑都以竹胶合板、方木、钢管、山字扣件作为模板基本材料。楼板支撑用公司定制的碗扣脚手架,悬挑架作为外墙围墙围护, 提供边梁和边柱施工脚手架

2) 1栋塔楼的外围都采用全新的整体爬升电动建筑围护脚手架, 核心筒剪力墙体内外部位都采用整体液压爬模,爬模的模板采用芬兰木胶合板。

3) 楼板模板采用简易的早拆模板支撑体系。它是在公司定制尺寸的碗扣脚手架支撑架上, 增加一部分独立支撑,以达到早拆模板和大部分碗扣支撑架效果的一种过渡性简易早拆支撑体系。用碗扣脚手架作支撑、钢管作主梁、方木作次梁、铺放竹胶合板模板。在碗扣脚手架内穿插独立支撑作为早拆模板的支撑。独立支撑间隔以及独立支撑与墙、柱、梁距离 <2m。取出独立支撑顶部的胶合板, 用细密铁丝网覆盖。④当楼板混凝土强度达到50%, 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75%时, 将模板及其碗扣脚手架、模板主梁拆除,仅留下楼板和梁底的独立支撑。

三 超高层建筑模架工程技术问题

从总体来看,目前改建筑工程超高层建筑模架工程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如下:

1 超高层建筑施工模架工程方案制定不合理。从超高层建筑施工模架工程的整体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等方面考虑,受建筑自身特点的影响,建筑施工单位必须综合考虑,合理安排,才能最终制定出一套较为科学的模架工程方案,以保证整个工程的正常进行。

2 超高层建筑缺乏统一的产品生产标准以及流程操作规范。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常因缺乏统一的产品生产标准以及流程操作规范,导致施工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正常的工程管理活动。超高层建筑模架技术是在原有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和改造生产技术模式和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技术手段还不成熟,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3 先进的模架施工技术和工法使用范围有限。目前,随着超高层住宅建筑,尤其是核心筒结构的超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模架施工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积极创新超高层建筑模架施工技术和工法,提高建筑施工效率和质量,已经成为建筑施工单位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四 超高层建筑模架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 存在的问题 超高层建筑模架工程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对超高层建筑模架工程的管理与检查力度,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施工单位,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影响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超高层建筑模架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模架工程管理缺乏权威性规范和依据,管理标准不统一;二是一些新制定的规

范实用性不强,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种种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模架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三是在选择模架材料时,一些单位为了节省成本,往往选择那些价格低廉、质量无保证的产品,造成模架工程建造不合理,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四是在監督管理环节,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和工程安全意识,安全监督工作无法落实到位,影响了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运行;五是专业化模架工程管理人才不足,缺乏较为系统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现有管理人员

总体素质水平不高等。

2 解决对策 为解决上述问题,施工管理单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超高层建筑模架工程质量:

2.1 从工程管理实际出发,在考虑各项规章制度合理性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统一完整的管理规范,并保证其切实可行。同时,施工管理单位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建筑模架工程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安全管理监督手段,以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2 提高模架施工的专业化水平,实行模架工程专业化承包制度,激发工程承包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当前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施工单位也纷纷进行技术创新,以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增强竞争优势。因此,实施模架工程专业化承包制度,可以进一步提高承包单位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合理安排和设置建筑模架工程专业,从制度层面加以规范;二是积极补充和完善项

目承包制度,严格市场准入机制,明确项目承包单位资质;三是积极研究和发展整套模架施工技术,提高承包单位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四是大力推动模架施工租赁承包行业的发展,建立健全模架施工承包机制。

2.3 建立健全超高层建筑模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扩宽人才培养领域,推动人才培养方式多样化,企业可以根据其自身发展需要定期组织多种主题培训活动,培养一支高质量的模架工程管理人才队伍,以提高其模架工程整体管理水平。

五 建议

1通过加强质量检测监督和操作使用中的管理工作,可以很好地解决普遍存在的设计条件和计算方法与具体工程偏离, 安全系数偏小等问题。

2完善项目承包制度, 项目承包者必须具有新技术实施资历, 对实施新技术的项目承包者实行重奖奖励, 调动项目负责人推广新技术的积极性, 为新型模架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大力发展整套模架施工技术,以利于模架工程专业化承包。

4大力发展模架施工租赁承包业,加强对租赁承包单位的资质审核和模架机具有效检测与监督、不断调整和增加新产品的租赁承包, 促进模板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1]邓刚,方荣伟,洪亮.高层建筑液压互爬式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2(17).

[2]仇铭华.超高层建筑模架技术[J].施工技术,2013(14).

[3]冯运琴.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连梁设计中的问题[J].科技资讯,2013(18).

[4]龚剑,朱毅敏,徐磊.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结构施工中的筒架支撑式液压爬升整体钢平台模架技术[J].建筑施工,2014(01).

[5] 仇铭华.我国建筑铝模板产业的崛起对绿色施工的推动作用[J].施工技术,2012,41( 6) : 43-47.

[6] 仇铭华.北美的模架技术及其规范标准[J].施工技术,2010,39( 3) : 29-33.

超高层写字楼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主要阐述了现代高层建筑的设计原理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抛砖引玉,对同行工作者具有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

一、高层建筑设计原理

1.设计尺度

1.1城市尺度

高层建筑是一座城市有机组成部分,因其体量巨大,高度很大,是城市的重要景点,对城市产生重大的影响。从对城市整体影响的角度来看,表现在高层建筑对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影响,城市的天际轮廓线有实、虚之分,实的天际线即是建筑物的轮廓,虚的天际线是建筑物顶部之间连接的光滑曲线,高层建筑在城市天际线创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城市的天际轮廓线从一个城市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也是一座城市给一个进入它的人第一印象。因此,高层建筑尺度的确定应与整个城市的尺度相一致,而不能脱离城市,自我夸耀,唯我独尊,不利于优美、良好天际线的形成,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高层建筑对城市局部或部分产生的影响,是指从市内比较开阔的地方,如:广场、干道、开放的水系和绿地所看到的天际线,也直接影响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城市天际轮廓线不仅影响人从城市外围所看的景观,也直接影响到市内居民的生活与视觉观赏。层建筑对城市各构成要素也产生重大的影响,高层建筑的位置、高度的确定,也应充分地考虑该城市尺度、传统文化,不当的尺度会对城市产生不良的影响,改变了城市传统的历史文化,也改变了原来城市各构成要素之间有机协调的比例关系,如:上海市,黄浦江可谓是城市一条重要水系,原先具有宽大、雄壮的气势。但由于东方明珠塔的建成,又过于靠近黄浦江,其他高层建筑也跟着靠近黄浦江建设,使黄浦江的尺度感变小了,失去了原有的雄壮,而改变了老上海的历史与文化,从这一角度讲,东方明珠塔的建成又是一件憾事。

1.2整体尺度

整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各构成部分,如:裙房、主体和顶部等主要体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给人的感觉。整体尺度是设计师十分注重的,关于建筑的整体尺度的均衡理论有许多种,但都强调整体尺度均衡的重要性。面对一栋建筑物时,人的本能渴望是能把握该栋建筑物的秩序或规律,如果得到这一点,就会认为这一建筑物容易理解和掌握,若不能得到这一点,人对该建筑物的感知就会是一些毫无意义的混乱和不安。

1.3街道尺度

街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临街面的尺度对街道行人的视觉影响。为了保持街道空间及视觉的连续性,高层建筑临街面应与沿街的其他建筑相一致,宜有所呼应。

1.4近人尺度

近人尺度是指高层建筑最底部分及建筑物的出入口的尺寸给人的感觉。这部分经常为使用者所接触,也易被人们仔细观察,也是人们对建筑直接感触的重要部分。其尺度设计应以人的尺度为参考系,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易使建筑缺少亲近性,过小则减小了建筑的尺度感,使建筑犹如玩具。在近人尺度处理中,应特别注意建筑底层及入口的柱子、墙面的尺度划分,檐口、门、窗及装饰的处理,使其尺度感比以上几个部分更细。

1.5细部尺度

细部尺度是指高层建筑更细的尺度,它主要是指材料的质感。在生活中,有的事物我们喜欢触摸,有的事物我们不喜欢触摸--我们通过说“美妙”或“可怕”来对这些事物做出反应,形成人的视觉质感,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不同材料的质感,来塑造建筑物,吸引人们亲手去触摸或至少取得同我们的眼睛亲近感,或者换言之,通过质感产生一种视觉上优美的感觉。勒。柯布西埃在拉托尔提建造的修道院是运用或者确切地说是留下大自然“印下”的质感的优秀典范,这里的质感,也就是用斜撑制作在混凝土上留的木纹。

2.高层建筑外部尺度设计的原则

2.1建筑与城市环境在尺度的统一

注意高层建筑布置对城市轮廓线的影响,因为在城市轮廓线的组织中,起最大作用的是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因而它的布置应遵行有机统一的原则进行布置。

2.2同一高层建筑形象中,尺度要有序

高层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城市尺度、整体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细部尺度这一尺度的序列,在某一尺度设计中要遵守尺度的统一性,不能把几种尺度混淆使用,才能保证高层建筑物与城市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及与人之间保持良好的有机统一。

2.3高层建筑形象在尺度上须有可识别性

高层建筑物上要有一些局部形象尺度,能使人把握其整体大小,除此之外,也可用一些屋檐、台阶、柱子、楼梯等来表示建筑物的体量。

二、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防火的问题

总体布局要保证畅通安全。在楼道的设计上要保证人员的流动畅通,便于紧急情况时人员的疏散。有采光设施或者照明系统,让人员在疏散中能保证安全快速的撤离,已避免发生踩踏等其他伤害。合理进行防火分区。在高层建筑的楼道内消防器械、疏散通道必须合理的分区,做到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及时的采用灭火措施和人员疏散。消火栓的位置应保证同层任何部分由两个消防栓的水枪同时到达。

2.抗风的问题

预测到建筑物附近的气流情况以及建筑物所发生的性状。结构不稳定破坏,疲劳破坏,过份变形而发生的屈服,围护结构的严重破坏都可以引起高层建筑的安全隐患。风灾损坏的主要形态之一是工程结构的损坏和倒塌,因此,工程抗风设计计算的合理和全面与否是工程安全的重要关键,抗风设计也是工程结构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3.电气的问题。

3.1消防电源与配电

高层建筑要求供电是①供电电源必须是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发电厂保证一个要时有遇到问题或者突发事件另一个也可以正常工作,从而确保建筑的正常运行②供电电源来自于2个不同的区域变电站。③一个电源来自于区域变电所而另一个时自备的发电设备。

3.2应急照明

当高层发生火灾及其它灾害、故障时,导致正常照明系统中断而启用的照明,也称事故照明。应急照明的安装要合理人性化,应急照明主要安装在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前室、消防控制室、自备电源室、变配电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烟机房的墙面上或者顶棚上。应急照明包括疏散指示照明,即标志出口位置的出口标志灯和引导只想出口的指向标志灯,满足疏散通道的照明要求。

3.3电梯

电梯在设计中要保证位置合理,让电梯的运行中的噪音不要打扰用户的正常生活。电梯的最大载荷也要根据居住结构作相应的调整,保证居住者在平时能方便的出行。电梯在遇到紧急情况是要有方便快捷的方法使人迅速撤离。为了保证电梯正常而安全的运行,以利于救人、灭火。对此还要考虑排水设施。消防泵房、变配电站、柴油发电机放常常要设于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如火地下室积水甚至被淹,灭火将从何谈起。所以地下室排水与电梯井底排水时同等重要的。电梯的供电系统要有两套,一套是正常供电系统,另一套时当有紧急情况是自备发电供电以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

4.排烟的问题

高层的火灾事故中,绝大多数的人员伤亡都是因烟气窒息、中毒,在不具备自然排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要设计在楼梯入口处设置阳台或者凹廊。保证在发生火灾时能排除烟,降低人员的伤亡。现在设计中为了提高使用面积,采取消防电梯与居住用电梯合用,消防电梯前室与防烟楼梯前室合用,采用常闭防火门。

三、结语

高层建筑是城市空间的元素,优秀的高层建筑并不是排斥城市空间的明星建筑而是能一个创造人性的场所,又融入文脉的关系,不去破坏城市空间的和谐。优秀的高层建筑要考虑使用者的需要,以城市的公众利益为追求的目标。我们必须在高层和城市的发展中取得平衡,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城市景观和适合人们生活的环境,才能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理健康地发展下去。

【參考文献】:

[1]邹一挥.现代高层建筑设计[J].华中建筑,2005(4).

[2]雷春浓.《高层建筑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刘顺校,周湘津.《高层建筑设计》.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超高层写字楼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高层建筑住宅区设计需要考虑对自然资源的应用、整体配置空间的美观度以及建筑本身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所以高层建筑住宅区的设计可以视作一项系统性以及难度较高的工程。具体设计工作需要通过对关注内容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从建筑本身、建筑的周边环境、建筑的自然资源使用水平等多个角度出发,落实相应的设计工作。

【关键词】高层建筑;住宅区设计;自然资源

高层建筑住宅区设计工作中,要在确保该建筑能够正常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实现当前我国提出的节能减排要求,这就促使住宅区的设计工作要完全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关注的内容也要从规章制度、安全运行、稳定性、节能减排等多个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归类后,方可确定具体的设计内。

1、高层建筑住宅区设计关注内容

1.1自然资源应用

高层建筑住宅区设计中的自然资源主要为风能和太阳能,其中太阳能已经成为当前大量高层建筑中的一项重点使用技术,而风能相对之下应用频率和应用效果较差。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太阳能由于可以在多个区域中进行配置,如建筑的幕墙、建筑的顶层平台等,都可通过配置太阳能发电设施提高电能供给稳定,所以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过程,要确保太阳能系统能够与整个建筑进行适配。而对风能来来说,一方面要注重对相关设施的选址科学性,另一方面也要严格防止风能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建筑系统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

1.2建筑材料选择

建筑材料选择中要选用绿色环保材料,同时也要确定建筑材料的具体使用量,以防止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建筑材料的具体选择中,主要选择内容包括混凝土、钢筋以及围护设施等,所有设备都要符合我国提出的质量要求,在此基础上才可对建筑本身进行设计,此外建筑材料的选择也要注重对建筑承力情况、整体强度情况等方面造成的影响,需要确保建筑能够处于最为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并且如建筑中的剪力墙、相关桁架等,都要保持在整体的重量不超过设计值标准的情况,防止对整栋建筑的承力结构形成负面影响。

1.3空间布局规划

空间布局规划中,本文研究的项目为建筑外部的空间规划水平,规划内容一方面为各类道路的配置模式,要求在道路的具体设计中,要实现对所有建筑的连接,同时合适的区域内配置,相应的人工景观包括水景以及陆景等,同时也要让建成的道路系统和周边空间与小区外部的空间进行对接,以防止出现系统的不对接问题。

另一方面对外部空间的整体建筑质量表现为,在一些特定情况下,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会在这类布局的作用情况下,对行人造成危害,最为常见的为高楼风,在外部空间布局中,要严格防止出现这类问题。

2、高层建筑住宅区的设计方案

2.1空间设计方案

本文制定的空间设计方案要从两个角度切入,其一为最基础的研究项目,该设计内容的最终目的为防止建筑的外部空间存在安全问题,比如高楼风等,要确保这一系统能够处于最为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要求设计人员对建筑之间的间距、建筑的整体厚度,以及各类建筑内部区域有详细深入的了解,并借助空气动力学等相关知识,完成对气团气流的模拟,其中分析的主要内容为气流或气团经过两栋建筑中间区域时的风速,在此基础上计算其对建筑设施和行人造成的冲量,当发现实际冲量超过规定时,则需要扩宽这两栋建筑之间的间距。

其二为对于其余内容的分析和研究,事实上对于这类住宅区来说,建筑之间的采光遮挡问题无法避免,原因在于当前的城市地价较为昂贵,建筑密度必然较高。而為了能够提高各楼层的舒适度,设计人员要通过对这一区域阳光直射角度的分析,确保在日常生活中的某时间段内室内必然会有阳光。这一方式也能够提高建筑的节能度,此外对于建筑周边区域的道路系统来说,要能够和所有建筑连接。

2.2建筑本身设计

建筑本身设计主要为外观设计和内部空间划分,其中外观设计中要确保采用的建筑材料符合节能减排以及运行稳定性要求,对于节能能力来说,设计内容包括外墙的节能设施、建筑的墙体中保温材料等,也要分析围护系统的运行质量,尤其是对于一玻璃窗体设施来说,要确保其设计理念和设计标准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此外对于各类建筑材料的选择和配置过程来说,包括建筑施工中的钢材、混凝土等建筑材料来说,其实际的使用质量要严格满足我国相关规定的要求,以确保建筑的本身安全性和建设稳定性符合设计标准。

2.3环境利用设计

环境资源的利用中,当前最为主要的为太阳能能源设施,本文提出的使用方法为,除了在建筑的顶层设置多个太阳电池板,对于一些存在幕墙的设施来说,也可在不可移动幕墙区域中配置相应的太阳能电池板,这类电池板由于位于幕墙和建筑墙体的中间部分,通过导线将电池板和整栋建筑的电力系统连接,由设置的稳压器等设备,提高整个建筑的供电稳定性。

对于风力资源来说,目前常用的方法为通过建成风力发电装置,将风力进行能量转化后,对建筑进行供电。此外本文提出一种直接应用风能的方法,即在风力较大区域建成风力收集管道,通过这一方法借助自然风替代空调系统,原理为,自然风通过灌入到传递管道中后,由管道中配置的净化设备和吸尘系统对自然环境中的空气进行合适的处理,去除健康危害物质,由建筑的内部通风管道将收集到的风力输入到建筑的各个楼层以及各个室内区域中。

此外对于这一设施来说,还需要建成相应的辅助设备,包括对于室内空间的内部温度测量设备、通风系统的运行状态控制设备、太阳能系统的运行状态控制设备等,要求这类设备由建筑中的智能化系统控制,以找到目前的外部空间实际状况和运行环境,从而对管道以及太阳能电池板的运行角度进行合理的调整。

结论: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住宅区当前设计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重点包括对自然资源的应用方式、建筑材料的选择标准、整个空间的整体区域规划模式等,在了解这些设计项目后可落实具体的设计工作,具体的内容工作为对自然资源应用方式、自然资源的收集和转化、对于建筑的内外空间规划和布局等。

参考文献:

[1]胡中献,黄威.高层住宅区生态景观建设思考[J].山西建筑,2014,40(20):5-7.

[2]赵云飞,张长静.浅析城市中心高层住宅区的规划结构模式[J].山西建筑,2010,36(32):38-39.

作者简介:

赵均平,性别:男,出生年月:1975.04.24,

籍贯:陕西扶风,民族:汉,最高学历:大专,目前职称:初级,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上一篇:反腐倡廉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顾客体验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