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3d错觉艺术馆范文

2024-02-29

武汉3d错觉艺术馆范文第1篇

策划方案

------天津美术学院

1、活动背景和目的

天津首届3D错觉艺术展将在5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包含魔幻3D艺术画展、疯子实验室、前生今世镜、3D体感游戏节、史上最恶搞的厕所、怪博士的书房、重力逆转室、杰克逊45度房间、魔术人头移位等。地址位于:南开区南马路18号欧亚达3楼(鼓楼地铁站东行200米)。这将是一次零距离接触3D艺术的机会,也是一场贯彻快乐的艺术盛宴。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美术设计学院的学生需求及作品创作的需求,提升专业品位,加快美术设计学院的建设步伐,借此机会拓宽同学们的视野,丰富同学们们的阅历。

2、交通费用及基本情况:

交通路线:乘坐地铁2号线到鼓楼站D出口,东直行300米/东南角站A出口,向西直行200米到欧亚达3楼,学生凭学生证仅45元/人。开放时间:每日10:00--21:00;咨询电话:400-0808-439

3、报名参与方式:

每个班级由辅导员宣传,选择部分同学参加。

4、服装学院组织活动时间:

2014年6月1日上午8点半3号楼集合出发。

武汉3d错觉艺术馆范文第2篇

“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是生活在江浙一带的文人, 他们擅画水墨山水和竹石, 绘画风格贴切地体现出了元代文人画的特点。然而既然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绘画所选取的题材都是出自同一个大范围之内的景致, 并且他们的师承都几乎是出自董源巨然一脉, 为何最后创作成品的面貌如此不同, 在读了《艺术与错觉》之后, 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一、苍润浑厚画风的黄公望

黄公望, 号一峰, 字子久, 是原江浙常熟县人, 为“元四家”之首。他最擅长山水画, 师从董源, 巨然一支。在技法上还曾得到过赵孟頫的指教。他最为经典的代表作有《富春山居图》, 《九峰雪霁图》, 《丹崖玉树图》, 《天池石壁图》, 。主要表现形式上为水墨和浅绛画法, 笔法苍润浑厚, 气势雄秀, 他在晚年时艺术水平精湛, 其最具代表的作品为《富春山居图》, 以苍润浑厚的笔墨描绘了富春山一带的自然风光, 画中没有过多的细节描绘, 看似平淡无奇, 实则在不经意间用干笔皴擦出浑齐秀丽的富春山岸的秀丽风光。

二、自由洒脱画风的吴镇

吴镇, 字仲圭, 号梅花道人, 因历史原因, 淡泊名利, 不畏权贵, 少年时开始学习绘画, 游历杭州, 在饱览玩太湖风光后收到了启发, 创作了很多渔父题材的山水画, 吴镇性格比较孤僻, 他的这种性格特点当然也反映到了他的绘画作品里, 吴镇的山水画与黄公望一样师承董源、巨然, 但笔法上多以湿墨为, 擅画水墨竹, 画面风格简淡清雅, 以“笔墨沉郁、气格古朴”著称, 主要表现自己隐居山林的清苦与孤寂, 显示出一种远离世事的心境。其代表作有《芦花寒雁图》《渔夫图》《洞庭渔隐图》等。这他的画面与他自己的气质一样, 散发着平淡天真的意趣, 图中人物形象大都不是具象, 而是模糊不清的, 隐喻渔夫与世无争、不求名利的生活态度, 其实也是暗示自己淡泊名利, 逍遥洒脱的情怀。

他的画大多题诗, 题词中表明了自己的处世态度, 淡泊名利, 寄情于山水, 和他的画面带给人的感受一样“身外求物, 梦中索梦”。

三、清幽简逸画风的倪瓒

倪瓒, 字元镇, 号云林, 江苏无锡人, 家室显赫, 不愿入仕, 却常与五湖四海名士常来常往, 在“元四家”中, 他的画最大的特点就是疏散简淡, “断送一生棋局里, 破除万事酒杯中。清虚事业无人解, 听雨移时又移风”是他平生艺术追求的缩写。

倪云林最擅画山水画, 墨竹也画的十分有味道, 早年和晚年间风格不一, 由清润到苍老简远, 喜爱用干笔侧缝皴擦, 后代称为“折带皴”, 代表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虞山林壑图》等。

倪瓒一生追求平淡疏简清逸的风格, 对后世山水画画家影响深远, 清朝画家王原祁曾说:“云林纤尘不杂, 平易中有矜贵, 简略中有精彩, 又在章法笔墨之外, 为四家第一逸品。”倪瓒的逸气风格是他人生感悟和审美追求的体现。

四、纵横莫辩的王蒙

王蒙, 字叔明, 号黄鹤山樵, 湖州人, 是“元四家”中最为显赫的一位, 他是赵孟頫的外孙。少年时便才华出众, 后弃官隐居黄鹤山, 因此得号黄鹤山樵夫。

王蒙在画法上受董源、巨然派的影响又加以融合, 常用的是解索皴、牛毛皴, 表现艺术风格上章法繁密, 用墨厚重, 呈现出郁郁葱葱的面貌, 他创造了“密体繁笔”画风, 这与其他三位的疏体截然不同。他的笔墨从繁密之中寻求疏松, 在密密叠叠中透露出错落有致的空白, 用笔有粗有细, 在整体上要求繁笔, 在局部上要求简笔, 其构图饱满, 层次丰富。代表作品有《青卞隐居图》《夏日山居图》《太白山图》《夏山高隐图》等。王蒙一生所追求的繁密绘画方式, 在中国画中极具代表性, 为中国山水画的丰富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元四家”由于共同的人生境遇, 通过对山水的描绘抒发自身情感, 所以风格迥异, 这是通常情况下对他们的东方理解, 然而在读了贡布里希教授《艺术与错觉》之后, 我发现用他的艺术再现与艺术错觉理论用来解释元四家绘画风格迥异的原因似乎更为贴切, 同时, 元四家也是此书提出的理论实证之一, 是东方的特例之一。

作为一名中国画方向的学生, 在研读到贡布里希教授这部研究艺术心理学与艺术哲学的著作时, 不由自主的就联想到了中国美术史上一些特例, 比如说上述的元四家, 其实不止元四家, 还有其他比如明四家, 宋代的黄荃与徐熙, 抑或者后来的扬州画派等, 似乎都能够用贡布里希教授《艺术与错觉》这本书里的研究成果来证明他们出现迥异风格的背后的原因。抛开艺术风格, 谈到艺术图式, 又不得不想到中国传统绘画领域被奉为圣经的《芥子园画谱》, 忽然有感, 似乎在艺术上, 从来不曾有过什么中西界限, 这点从绘画理论上, 也能得到证实, 比如贡布里希教授在书中所引用的两人的绘画理论所言:

东方宋迪, “当求一败强, 张绢素讫, 倚之败墙之上, 朝夕观之。观之既久, 隔素见败墙之上, 高平曲折, 皆成山水之象, 心存目想。”西方画家莱奥纳尔多达·芬奇有段话也刚好有异曲同工之妙, “你应该看看某些潮湿污染的墙壁, 或者看看这些色彩斑驳的石块。如果你一定要发明一些背景, 就能从这些从这些东西中看到神奇风景的形象, 饰有形形色色群山, 废墟, 岩石, 树丛, 平原, 丘陵和山谷;;你也能从中看到战斗场面和正在施暴力的奇怪人物, 有种种面部表情, 各式各样的衣服, 还有无数离奇的东西你都能把它们划归为完整的正常形状。在这种墙壁中跟钟声中的情况一样:你你能想象到的单词, 要哪一个都可以在钟声中听到。”

上一篇:请假条及存根a4纸范文下一篇:vb中学习知识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