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结构研究方向论文范文

2024-02-06

城市商业结构研究方向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展开,构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理论框架对于今后各地编制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分析城市商业网点的发展趋势与商业网点规划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主要内容,认为核心内容是商业网点空间布局,商业业态规划及商业网点发展的激励与规制政策,构建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商业网点;空间布局;商业中心;零售业态

从2001年起,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展开。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7年9月30日,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完成率达到93.2%,北京等38个重点城市已全部编制完成商业网点规划。

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实践起步较晚,但学术界仍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商业网点规划的性质、基本原则、内容、目的等进行了研究。谢涤湘(2008)等对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商业规划的政策、内容、侧重点、主要考虑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比较;郭振(1999)、柴小青(2005)等探讨了商业网点规划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徐晶(1999)、李文成(2005)等研究了影响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因素;徐晶(1999)、谢涤湘(2008)等分析了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主要内容及侧重点。此外,许多专家学者还探讨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依据及编制主体等问题。

然而,由于研究的角度、方法、时间方面的原因,许多对商业网点规划的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是角度问题,现有研究大多从商业设施的理论布局出发,缺乏从消费者角度思考商业网点布局问题;二是方法问题,现有研究多为定性推论分析,缺乏定量分析;三是理论框架缺乏,虽然学术界已经对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研究,但目前仍未形成一个规范的、得到普遍认可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理论框架。基于此,笔者在借鉴吸收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如何构建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理论框架进行探讨。

一、我国商业网点发展对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影响的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市场竞争加剧和经营观念更新,商业网点的发展逐渐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如商业网点大型化、信息化,高雅化、服务的人性化、人本化,商业网点布局的合理化等。商业网点发展的这些特点和趋势将对我国城市商业网点的规划产生深远的影响,尤以以下三点最为突出。

(一)外资商业网点扩张迅速

2006年12月11日,我国全面取消了外资零售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上的限制,商业流通领域进入了全面开放的新阶段。此后,外资商业企业在华投资快速扩张,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2005-2007年,我国批发零售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数分别为2 606个、4 664个和6 338个。外资商业巨头的进入,虽有利于提高我国商业企业的竞争意识和服务水平,加速我国商业现代化进程,但我国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的盲目引进、好大喜功,对外资商业巨头扩张缺乏约束,甚至给予外资商业企业“超国民待遇”,给本土的商业企业造成很大的生存压力。因此,政府对外资商业企业发展进行规划和监控,防止盲目投资和过度竞争是十分必要的,而以商业网点规划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因此,我国各地在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时候,必须在充分分析各地消费能力、商业网点的竞争度和饱和度等因素的基础上,对外资商业企业的数量、规模、选址等做出严格的限制,这是新时期我国商业网点规划的特殊使命。

(二)“城市空心化”与商业网点的“郊区化”

随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为了躲避拥挤的交通、昂贵的停车费以及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大量向郊区或者更远的乡村迁移,出现了“城市空心化”(城市化的高级阶段即“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表现)现象。我国虽为发展中国家,但在某些大城市及沿海发达城市也开始出现“城市空心化”的端倪。与此同时,随着旧城区的改造,居民逐渐向城市边缘及郊区搬迁。城市人口分布,以及居民传统的购买方式,消费需求等都由此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因此,各地在编制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时,必须高度重视这一发展趋势,重视城市新兴发展区、居住区等区域的商业网点的规划与配置。

(三)商旅文一体化

作为现代旅游的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之一,购物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且城市里风靡的时尚、丰富的商品、优越的购物环境,也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2]。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三流”(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聚集,为商业的发展聚集了人气,增加了商业气氛。此外,一个城市的历史、人文、景观等不仅能散发出人类历史的光华,而且能不断地集聚客流和人气。因此,各地在进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时,应树立“大商业”的观念,将商业网点规划与旅游、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开发相结合,将商业发展融入到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去。这样既能促进商业的大发展,又能提升一个城市商业的档次、品质与文化内涵。

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理论基础

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国内的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研究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模式,但是在理论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有说服力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理论基础。笔者认为,商业活动作为城市的主要活动之一,其网点的规划受到城市规划、交通、人口分布、历史与文化积淀、宏观政策环境等各方面影响,需要综合利用地理学、战略学、经济学、运筹学、系统工程等方面理论和方法处理商业网点规模与布局问题,解决商业网点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因此,商业经济学理论、城市经济学理论、空间经济学理论、城市规划理论等是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理论基础,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商业网点规划制定,能够促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一)商业经济学理论

城市商业网点的规划必须以反映商业活动的基本规律为出发点,商业经济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商业活动规律的学科,是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基础理论,其中尤以商圈理论(包括中心地理论、区位理论等)和消费者行为学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息息相关。

商圈理论的研究成果为国外城市的商业发展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随着我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这方面的研究也能为我国城市零售企业网点布局和业态分布提供依据,为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中对城市商圈的空间布局和业态分类奠定理论基础[3]。

商业空间层次结构不仅来源于经济法则,还来自消费者行为及社会经济属性,分析空间形态应该首先从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规出发,考虑消费者行为差异对商业空间组织的影响[4]。在规划商业街区、业态分布、商业网点的布局等方面要正确反映消费者行为的规律及要求,以本地区消费能力的构成为基础,以当地居民的消费习惯为参数,以广大消费者的心理承受度为标尺[5]。

(二)城市经济学理论

城市经济学关注空间要素在城市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对经济要素之间的密度效益、相邻效益、布局效益、网络效益和城市区域的聚集效益的研究,以实现经济要素在空间的合理布局。城市是进行各类商业活动和建设商业网点的载体,商业网点的规划必须遵循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应以城市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合理地解决商业网点的密度、相邻、布局及集聚等问题。

(三)空间经济学理论

空间经济学强调集聚(agglomeration)对生产和城市区位的再构影响,通过空间供给和需求、定价和产出分析,研究空间均衡,即经济物品和经济活动的最优空间配置模式,包括部分均衡和一般均衡[6-7]。商业集聚现象是现代城市商业网点发展中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各类商业聚集区(如商业街、SM、CBD等)是现代城市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如何在空间上科学、合理的规划这些商业聚集区,如何在各商业聚集区之间分配经济物品和经济活动,使之趋于空间均衡等都是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必须考虑的问题,空间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能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很多有益的启示和方法。

(四)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依据。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从属于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体系中的专项规划,是对城市规划的补充、细化和完善,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与方法[8]对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涉及面广,规划内容多。商务部关于印发《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的通知(商建发[2004]180号)中指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是指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商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充分反映城市商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商业网点的功能、结构、空间布局和建设规模所做的统筹设计。柴小青认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内容包括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以及商业街的布局和规模;各类商品交易市场以及物流基地的建设、调整与改造;商业业态结构、商业组织形式、商业服务网点规模、商业发展与城市人文环境相协调,商业设施服务定位规划等[9]。刘星原认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为城市的整体市场交易功能以及不同商业区域性功能的培育、建设与发展进行规划,对关系城市交易功能有全局影响的重要市场、街区、商区等进行规划,为继承、培育和突出城市优势和特色而进行的针对性规划,为便利居民的生活消费,对零售和服务布局进行规划。

从上述对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理解可知,编制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应当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在充分了解城市商业网点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商业网点发展的趋势,站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商业网点的空间布局为核心构建城市商业网点体系。其核心内容是商业网点空间布局,商业业态规划及激励与规制政策。

(一)商业网点空间布局规划

商业网点空间布局是指在综合分析城市商业网点分布现状、客流规律、交通状况、商业环境、历史传承、城市规划等因素的基础上,对城市商业资源在空间上做出的统筹安排与配置。具体来说,它包括宏观(面)、中观(线)、微观(点)三个层面。

1.宏观层面——确定城市商业中心等级体系

根据中心地理论,结合我国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成果[10-12]和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实践,城市商业中心等级按照主要商业功能、规模和辐射能力可以分为市级商业中心(一级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二级商业中心)、居住区(社区)商业中心(三级商业中心)三级,它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基本的商业结构体系。

根据城市商业发展的需求,一般城市可以发展1-3个市级商业中心(一些特大城市例外),若干个区域商业中心,而居住区(社区)商业中心的发展则不受数量的限制。在编制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时,必须对三级商业中心的功能做出明确的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切忌重蹈计划经济时代“大而全”、“小而全”商业布局的覆辙。一般而言,在自由竞争条件下,根据级差地租理论,由于不同业态的商业网点对地价的承受能力有别,会相应选择与其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商业中心,由此形成功能各异的商业中心。

市级商业中心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全市居民及外来人口(包括游客)高档次,特殊类型商品的需要,人们在此更多地追求休闲,娱乐与享受。因此,市级商业中心在业态发展上应该强调高档化、精品化、时尚化,重点发展名店、特色店、老字店、百货店及餐饮娱乐网点等,由于地价较高一般限制设置占地面积较大的大超市与仓储式商店。

居住区(社区)商业中心属于属地商业,其主要功能是满足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用品及与一般消费品及服务的需要。因此,其商业网点发展应该强调便民化、大众化,重点发展日用品店、便利店、食杂店、水果店、书报刊亭以及理发店、维修店等商业网点。

区域商业中心在规模等级和功能定位上都介于市级商业中心和居住区(社区)商业中心之间,可结合各区域的特色,以及商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分别突出购物、交易、餐饮、娱乐、文化休闲、服务等功能,形成各自特色。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一些城市已经出现“逆城市化”端倪,为此,在编制商业网点规划时,必须高度重视这一趋势,适度超前规划,在城市的新兴发展区、工业区等人口集中区域促进居住区(社区)商业中心的形成,有条件的区域可以超前规划区域商业中心。

2.中观层面——商业街区的空间布局

现代商业街是重要的城市商业网点空间形态,是城市商业的缩影和窗口。商业街的规划、建设与发展是发展现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重点之一。在规划商业街时,要求在对现有商业街现状分析(现有商业街空间布局、数量结构、发展特征等)的基础上,对未来商业街的发展方向、总体布局、发展重点以及对商业街的建设、改造、提升与完善等方面给予引导,并提出相应措施,尤其对如何突出商业街特色、营造美观的商业景观、丰富文化和传统内涵以及发挥旅游功能等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促进商业街有序稳定地发展。同时,要注重商业街配套设施的建设(包括交通设施、公用设施、绿化设施、卫生设施、信息设施、景观设施等)和购物环境的改善(配备相应的旅游休闲、餐饮、娱乐等设施)。

3.微观层面——大型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资料汇编》规定,大型商业网点面积的标准按各城市实际情况由当地主管部门确定。纵观我国各地商业网点规划实践,大型商业网点一般是指营业面积在5 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网点,主要包括大型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简称SM)、仓储式商场和大型专业店等业态。大型商业网点在促进城市繁荣、改善购物环境、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提升商贸流通业竞争力和增强中心城市商贸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大型商业网点的发展也会带来诸如加大城市交通压力、威胁中小商业网点生存发展等问题,需慎重设置,不可盲目发展。

大型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必须在坚持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特色明显、以人为本等原则下,在综合考虑城市已有大型商业网点空间分布、人口分布及变化、集聚效应、交通条件和消费者行为的基础上,根据大型商业网点与人口的对应关系布局(具体对应关系可参考《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资料汇编》)提出大型商业网点空间布局导引和分区、分业态的数量调控导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重点提升和新建的大型零售网点发展规划(选址、营业面积、功能定位、相关配套设施等)与建设时序。

(二)商业业态发展规划

我国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兼具空间布局规划和产业调控双重职能,因此对商业主要业态(批发业与零售业)进行规划也是商业网点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

1.批发业发展规划

(1)批发企业发展规划。批发企业是批发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批发企业发展规划应以批发企业现代化改造、龙头批发企业的培育为方向。随着流通产业结构及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传统批发企业已逐渐不能适应,要求批发商业具备新的、相应的功能。规划应引导批发企业应尽快从单纯的商品供给调整中解脱出来,成为生产企业的“销售代理者”和零售业的“购买代理者”,引导总分销、总代理等新型批发企业发展,鼓励发展以农产品为主的食品专业配送企业。

(2)专业批发市场发展规划。专业批发市场是指一种或若干种商品经营者和商品购买者入内,集中、公开、独立地进行交易的固定场所。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中,专业批发市场规划主要包括农副产品市场和工业消费品市场。

顺应现代流通发展趋势,农副产品市场体系规划应以布局调整、资源整合、功能创新为发展思路,加强农副产品市场的软、硬件建设,包括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物流基础设施、农产品准入制度等的建设,创新交易方式,引进拍卖、期货等新型交易方式等。

工业消费品市场建设规划应以调整、改造、提高商品档次和服务质量为发展思路,结合各区域产业特点,培育一批规模大、功能全、辐射广的基地型、区域性工业消费品市场。

此外,编制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时,必须对各专业批发市场(包括新建、整合、改扩建等)的功能定位、建设规模、建设地点、建设年限与时序等有相应的界定,以增加规划的可操作性。

2.零售业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零售业态分类标准》(GB/T 18106-2004),我国零售业态从总体上分为有形店铺零售业态和无店铺零售业态。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一般是对实体网点进行规划,故本文指的零售业态主要是指有形店铺零售业态,主要包括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商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等业态。

零售业作为城市商业网点的主要构成部分,其数量多、分布广、差异性大、灵活性高,如果从空间上与数量上对其发展作为规划显然是不现实的,也不是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本意,且在商业网点空间布局规划中,无论是商业中心还是商业街,其本质都是商业业态的动态组合的反映,而大型商业网点规划已经对一些大型的零售业态的空间布局(规模、数量、选址等)做出了明确规划。因此,笔者认为,对于零售业态的规划不宜过细,应从大处入手,只需对各商业业态的布置原则、设置导向做出相应的界定即可,这样既可增加规划的灵活性,又能为商务主管部门管理商业网点提供参考,使规划不失可操作性。

(三)激励与规制政策

1.商业网点规划中的激励政策

我们这里讲的激励政策是指政府在商业网点发展过程中实施的各项优惠政策与保障措施。在优惠政策方面,对于重点发展的行业与业态,政府可以在行政审批、税收、投融资政策、用地政策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在保障措施方面,政府应该在商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商业企业流通(商流、物流、信息流)标准化体系构建,商业中介组织培育等方面积极作为,营造良好的经商环境。同时,抓住当前城市商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和需要重点发展的内容,制定专项规划,如物流规划、农产品市场体系规划、商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等子规划。

2.商业网点规划中的规制政策

我们这里讲的规制是指政府对企业行为的监控,是基于法治、政企分开的政府干预[13]。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中的政府规制政策主要包括对商业网点进入或退出的规制政策(如对大型商业网点、外资商业巨头进驻等的约束,对新设立商业网点的行政许可等),对商业企业竞争行为的规制(如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等),对商业网点质量保证监督的规制,安全规制(消防安全等方面的规制),资源、环境规制(排污、噪音等方面的限制)等。

四、小结

在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具有空间布局规划和产业调控双重职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成败还在于实施。因此,商务主管部门在编制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同时,还应构建一套完整的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实施制度,以确保商业网点规划的是顺利实施,为商业网点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保证商业网点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晶.城市化进程与商业网点规划[J].商业研究,1999(5):91-93.

[2] 姚昆遗.树立大旅游观念拓展商旅结合道路[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8(2):109-112.

[3] 齐晓斋.城市商圈发展概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16-41.

[4] 黄维梁.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3.

[5] 范天吉.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实施手册[M].吉林:吉林电子出版社,2004:188-189.

[6] 陈雯,吕卫国,孙伟.空间经济学研究的相关进展与评述[J].世界地理研究,2007,16(4):70-75.

[7] 藤田昌久,保罗•克鲁德曼,安东尼•J•维纳布尔斯.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M].梁琦,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0-72.

[8] 董杰,贺显.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简述[J].建筑设计管理,2008(5):43-48.

[9] 柴小青.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中需深入理解的几个问题[J].商业研究,2005(17):211-213.

[10]仵宗卿,柴彦威. 商业活动与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15(3):20-24.

[11]薛娟娟,朱青.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评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10):21-24.

[12]孙元兴.国外商业规划理论及评述[J].商业研究,2003(23):13-15.

[13]裴艳丽.流通产业的竞争与规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76.

(责任编辑:刘春雪)

城市商业结构研究方向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2008-2010年,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势头迅猛,综合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在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建设、促进行业有序竞争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城市商业银行如何在竞争中保持自身的优势,加强稳健经营,为经济发展起到服务作用,则是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 发展优势 发展战略

截止2010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87.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6.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4%。可见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速度远高于我国银行业平均发展速度,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服务作用显得更加突出。

一、城市商业银行区域发展的特色优势

1.城商行的基本市场定位是服务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信息因地缘优势和时效优势容易充分掌握。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且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使城市商业银行向当地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意愿较强烈。

2.城商行立足于当地经济,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客户资源来及时掌握信息抓住商机。经济发展是金融的土壤,而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地处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经济活跃,面对的是城市中最有价值的客户,这些优势为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根基。

3.相对大银行来说,城市商业银行具有经营灵活、对市场变化反应快、决策迅速的特点,对资金需求迫切的企业来说有较强的吸引力,城市商业银行因其规模小、利于管理和控制的优点,城市商业银行更容易创出特色品牌,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二、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市场定位模糊。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模糊的表现是:一是为了争夺利益而盲目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到某类业务中去,但是投入的产出并没有达到理想的优势。二是城市商业银行决策机制相对灵活,符合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定位于为中小企业服务对城市商业银行而言具有比较优势。但自2010年以来,部分城市商业银行逐渐偏离这一定位,走上与大型银行争夺大企业、大项目的道路,这实际上是放弃自己的优势项目去争取劣势项目。

2.发展受到地域限制。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的不断发展以及跨区域金融活动的日益频繁,城市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实行的单一城市经营模式弊端日益显露。目前已有42家城市商业银行在省内外设立了分行115家,其中32家城商行跨省設立了分行,不过跨区域设立分行的城市商业银行占比相对较小,主要业务仍是集中在某个城市、这个城市的行业和产业中,造成贷款集中度高,成为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不善和公司治理脆弱的源头,对城市商业银行分散风险造成不利影响。

3.市场创新不足。目前,城商行同质化的问题比较严重。城市商业银行在个人金融产品的开发中落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四大国有银行。由于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了产品种类单一、技术含量低,从而使其在金融产品创新中往往处于被动追随其他商业银行的地位,最终丧失了金融创新产品带来的高额利润和市场主动权。近年来,大型银行占据了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市场份额,城市商业银行则由于资金规模、创新成本、理财人才等不足,使得其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分析

纵观我国银行业发展形式,城市商业银行的处境并不乐观。城市商业银行要想取得持续性发展,还需要做出战略调整。

1.明晰市场定位。城市商业银行应本着“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广大市民”的经营宗旨,本着“做精”优势品种的经营原则,从提高服务品质入手,立足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立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立足于服务城市居民,定位为精品银行。对于服务的中小客户,可以研究开发出专门的业务产品和服务渠道,并适当运用“羊群效应”,以个别案例树立品牌形象,从而吸引大批中小企业客户。另外,根据本地区居民的消费习惯、理财习惯为居民量身定制理财产品,从而提升城市商业银行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进而获取可观的利润。

2.发展县域支行。县域经济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基础环节、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城市商业银行设立县域分行,是更好的为县域经济、新农村建设和小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缩小金融发展的区域性差距,满足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实现县域经济发展与中小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共赢。

3.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已达156行,各银行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经营管理水平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是城市商业银行群体发展的必然结果。针对我国城商行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城商行实施差异化竞争的主要思路和措施有:第一要对客户定位差异化。城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市场细分,将自己的服务对象集中于某一类或几类重点客户身上,以有限的资源服务于这类客户,达到错位竞争的目的。第二是对产品进行创新,既可以进行专业化的分工以降低经营成本也可以对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完善或变形,形成新品种。

4.审慎实施跨区域发展策略。目前很多城市商业银行热衷于跨区域发展策略,立足于“做大”效应。但是跨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风险不容忽视。首先是城市商业银行在异地扩张中要面临比本地银行更多的风险。这包括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方面。其次是总分行管理模式必然使管理层次增加,内部制度的完善还有待探索,风险管理还有待强化。最后是人才积累不足会给城市商业银行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

参考文献

[1]赵晓红.浅谈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

[2]邹睿蓉.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扩张的风险与对策[J].经济导刊,2010(7).

[3]中国金融网.http://www.zgjrw.com.

[4]中国·银行业公司业务创新与营销专题研究报告,2010(15).

作者简介:邹睿蓉(1975-)女,江西九江人,讲师,任职于九江学院商学院,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与经营。

城市商业结构研究方向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从当前市场状况和自身特点分析,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将呈现市场化、多元化、资本化和国际化等趋势。无论从发展机遇,还是从挑战与压力看,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但只有来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才能缩小差距,形成唯我独具的经营优势与特色,走出一条既符合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特点,又逐步与国际接轨的跨区域发展之路。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创新策略

城市商业银行是中国银行业中数量最多平均规模最小的银行群体,在近些年依托改革、立足创新,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与壮大。但处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城市商业银行不仅要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还要面对国内大银行及外资银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前市场状况和自身特点分析,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将呈现市场化、多元化、资本化和国际化等趋势。无论从发展机遇,还是从挑战与压力看,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但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才能缩小差距,形成唯我独具的经营优势与特色,走出一条既符合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特点,又逐步与国际接轨的跨区域发展之路。本文拟着眼于银行未来发展,谈谈城市商业银行的创新策略。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1. 进一步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各经营管理层的议事制度和决策制度。进一步细化、明确股东、董事、监事和经营管理人员的权利、义务,充分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的功能作用。

2. 逐步调整和优化股权结构。一是抓住机遇增资扩股,通过定向募集一部分法人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入股,吸收更多的中小投资者,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分散化,并采取措施进一步保护中小股东利益,防止形成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间的不平等关系;二是引进新的国际战略投资者,逐步实现股权机构国际化。

3. 逐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社会认知程度。信息披露制度是衡量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一方面要逐步扩大信息披露的数量,包括财务会计信息、审计和非财务会计信息;另一方面逐步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相关性。

二、强化市场定位和客户战略

城市商业银行“立足地方”、“立足中小企业”、“立足市民”的市场定位和客户战略,为城市商业银行在与股份制银行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但与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创新,即入世后面临的挑战与要求相比,与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和中小企业不断提高的金融服务需求相比,城市商业银行在集中优势资源,确立目标市场,尤其是在突出特色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有个不断深化和提高的过程。

1.提高对服务中小企业重要性的认识,突出中小企业银行特色。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虽然可能导致风险扩大,但同时也给自身发展带来良好机遇。首先从服务对称性看,同样作为中小企业的城市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提高对“服务中小企业”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对中小企业服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产业结构变化看,在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入,中小企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将不断上升,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将日渐凸现,城市商业银行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自身必然会随着这个群体的增长而增长。

2.创立与市民联系的“绿色通道 ”,突出市民银行特色。市民银行是指拥有健全服务网络,以有力技术支撑为手段,以创新金融工具为载体,以一揽子代收费、代支付项目为核心,能持续创造出贴近市民日常生活的金融新品、与广大市民有极强亲和力的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要集中优势资源,创新与市民生活相关的金融产品,进一步彰显市民银行特色.一是创建“绿色通道”,在监管部门支持下,调整网点布局,健全服务网络,力争用有形、无形的服务网络在各个层面、各个方面都贴近市民、服务百姓。

3. 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正确的市场定位。根据自身特点与优势,按正确的市场定位制定发展战略,必须要有适合自身特点与优势的发展战略目标,战略目标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共性就是应当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发展;个性就是牢牢植根于“地方建设、中小企业、市民”的市场定位,从而细分市场、选定自身客户战略,形成比较优势。从长远目标看,城市商业银行应有步骤、有目标地支持地方经济、支持中小企业、服务市民,在“小”、“精”、“专”、“新”、“特”方面做文章,使之真正成为中小企业和市民的银行。

三、强化管理创新,努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1. 构筑适合自身经营需要、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体制。体制创新从根本上决定了金融创新的发展空间,决定了金融创新的活跃程度和发展绩效,决策迅速、机制灵活,是城市商业银行的自身特点之一。

2.构建风险管理体制,增强风险控制能力。(1)在发展中不断强化“质量优先”理念,真正把提高资产质量、降低信贷风险提到关乎金融安全与稳定、关乎城市商业银行存亡兴衰,关乎广大存款人和全体股东利益的高度来认识,并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切实追求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2)构建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起对主要业务流程进行跟踪,并涵盖风险控制、信用、市场、操作、营销等各方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实施全面的风险报告、评价、检测制度,推动整个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内控能力再上台阶;(3)严格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制度的全面实施,加强信贷管理,加大对存量不良资产的回收、盘活、处置力度,积极探索压缩不良资产的新方式、新途径、新办法,与此同时,更要防止不良资产增量的产生,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切实提高资产质量。

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面对金融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城市商业银行经过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发展机制,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努力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创造经营特色,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商业银行创新发展之路!

城市商业结构研究方向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商业建筑的建设,高层商业建筑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潮流趋势。由于高层建筑的特点,为了确保各个商铺分配合理,就需要用到转换层结构来平衡各个大大小小商铺的稳定性。本文主要围绕高层商业建筑中转换层结构设计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商业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分析

高层商业建筑转换层结构

现代的高层商业建筑工程下部楼层结构中的纵向结构类型和上部楼层结构类型存在较大差异,当建筑的下部结构楼层纵向部分的轴距呈现扩大状态,建筑下部分轴线的位置出现移位的情况,或者建筑结构上方部分纵向剪力墙结构或者框架柱结构不能处于贯通状态,那么在结构发生变化的楼层结构中必须要设置水平方向的转换构件,这一楼层结构就是建筑中的转换层结构。

高层建筑中的转换层结构能够根据商业建筑工程结构受力传力特点和功能建设需求,在建筑中结构形式变化的楼层中灵活布置转换构件,该楼层结构可以作为正常建筑楼层使用,也可以设置成为技术设备结构层。对于底层结构空间相对较大的具有塔楼结构的高层商用建筑,在设置转换成结构的时候应该选在裙房结构的屋面层结构当中,这样一来能够防止建筑中出现刚度较小的楼层结构,保证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转换成结构的设置有效扩充了建筑底部结构的空间,优化了建筑布局结构设计的灵活性,丰富了建筑中的功能类型,比较适用于高层商业建筑工程,转换层结构能够将建筑上方纵向结构的荷载力进行传递,传递到其下部分建筑结构的纵向结构中,实现传力途径的有效优化。

高层商业建筑转换层结构常见类型

1、箱式转换结构

箱式转换层结构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单向托梁结构,第二部分为双向托梁结构,应用此种转换成结构的的时候上层楼板结构和下层楼板结构要进行统一浇筑处理,进而令其形成整体结构。此种转换成结构具有较大刚度和突出的整体性。

2、梁式转换结构

梁式转换层结构是高层商业建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转换结构类型。此种转换层结构一般被应用在垂直转换层结构当中,梁式转换层结构在传力过程中需要借助转换梁结构、上部墙体结构以及下部墙体结构。此种转换层结构的传力状态具有明确直接的特性,造价相对来说比较低廉,结构受力分析与核算的难度比较低。

3、板式转换结构

板式转换层结构主要由厚板结构组合而成,此种转换层结构较厚,一般来说控制在2.8m左右,进行转换层结构下部分设计的时候可灵活设置,此种结构具有较大自重,在施工过程中耗材较多,工程操作难度比较大。

4、桁架转换结构

桁架转化层结构如果根据结构类型进行种类划分,可以分成两种,一种为空腹桁架转换层结构,另一种为实腹桁架转换层结构,此种结构类型具有比较明确的受力特征,结构层使用空间更大,这种转换层结构类型自重比较轻,抗震性能比较突出,但是此种转换层内部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因此进行重要节点设计的时候要遵守转换结构设计原则。桁架转换层结构受力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如果结构设计存在失误很容易存在剪切脆性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为此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要确保配筋计算的准确性。

5、巨型框架转换结构

框架转换层结构当前在高层商业建筑结构中应用频率正在逐渐升高,此种转换层结构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纵向筒体结构,一部分是巨型梁结构,此种结构抗震性能优越。

6、斜柱转换结构

斜柱转换层结构在水平方向的荷载较大,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的平面布局方案进行考量。为确保该转换层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处于平衡的受力状态,可以设计拉梁结构和圈梁结构等。转换层中的斜柱结构要穿过多数楼层,以用于消除上部分和下部分楼层作用力产生的影响。

三、高层商业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要点

1、结构设计和布置

工程设计人员进行结构转换层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如下几个设计要点,首先,由于建筑结构纵向位置上的砼结构构件未能实现上下两部分的贯通,设计人员需要选择转换层构件的形式。在转换层结构设计方案中常见的结构包括桁架转换层类型、梁式转换层类型以及空腹桁架转换层类型,不同结构类型的高层商业建筑工程中还要视情况设置箱体转换构件、斜撑转换构件或者进行厚板转换层结构设计。其次,结构设计期间,如果高层商业建筑中的转换层结构构件为筒体构件,设计过程需确保内筒结构呈现贯穿且落地的状态。为了确保转换层结构的安全性能,设计人员要对周边墙体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厚处理,这样一来能够保证筒体转换构件刚度达标,且结构整体性达到建筑安全标准。第三,对商业建筑中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处理的时候,设计人员也要按照筒式转换构件的处理方式进行设计,结构也需要处于贯穿且落地状态,墙壁结构的加厚处理不要忽略。

2、模板支撑结构设计

进行模板支撑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如下几个要点,首先,高层商业建筑中的转换层结构通常分布复杂,梁结构和柱结构内部的配筋数量较多,分布的比较密集,在施工中需要应用大量混凝土材料和钢筋材料,对于结构本身的承重要求比较严苛。其次,结构设计人员对转换层结构进行受力分析之后,才能进行模板支撑结构的选型,模板支撑结构的稳定程度和荷载效果都是考察的重点。

3、钢筋设计

进行钢筋设计的过程中要重视以下设计要点,首先设计人员要重视钢筋装置的绑扎顺序,对所用钢筋材料的尺寸规格进行复检,并进行受力检测。钢筋材料的绑扎处理顺序要根据转换层结构实际建设流程和处理需求进行选择。对于钢筋尺寸要严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节省材料费用,其次,钢筋结构的设置要注意避让处理,穿插点位的设置要提前计算分析,确保合理。在梁结构和柱结构的节点部分钢筋分布点位要相对密集,提升含钢量。在节点位置的主筋结构尺寸相对来说比较长,进行转换层结构设计的时候要使用工字钢设计方式。

4、过渡设计与防震设計

通常情况下,高层商业建筑的转换成结构受到自身建筑结构属性和梁结构柱结构的构造设计等的影响,结构受力相对复杂,转换层结构需要负荷建筑工程结构的整体重量,与此同时还需要承担功能转换的作用,如果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存在参数不达标的情况,会对转换层结构的实际抗震效果造成影响。转换层结构设计还应该符合结构跨度参数标准,截面部分尺寸面积也要满足设定,结构设计人员进行转化层过渡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注意要点控制,其中要重视柱结构的应用设置,梁结构合理匹配,数量不宜设置过多,有益于抗震效果的体现。这种设计理念也是当前的主流。

5、落地剪力墙设计

进行落地剪力墙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首先是洞口部位的结构设计,一般来说洞口点位要设置在墙体结构的中间位置。其次是对于落地剪力墙结构的间距设置,常规情况下间隔距离不得超过36m。如果高层商业建筑对于结构抗震设计具有较高要求,间隔距离要设置在20m左右。

结语:综上所述,转换层结构在高层建筑中应用广泛,其设计质量影响着整个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及使用功能。带有转换结构的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发展趋势,鉴于每一座建筑中其结构都有自己的特点,就应该要选取合适的转换层结构,在施工中要注意每一个环节,充分的了解转换层的结构,做好结构设计,促进建筑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子豪.转换层结构设计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房地产世界,2020(22):38-40.

[2]崔晨光.高层建筑中的转换层结构设计要点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7):87+90.

[3]姚毅.转换层结构设计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9(12):38-39+92.

城市商业结构研究方向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城市商业银行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仍然会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其次分析了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最后得出了几点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竞争策略。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竞争;策略

2013年以来,在经济转型不断深化、资本约束日趋严格、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等趋势下,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整体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将直接面对来自市场竞争加剧和自身发展转型的双重挑战。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从1995年我国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成立到现在,城市商业银行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城市商业银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放式经营到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的转变,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根据国内城商行的发展特点,可以将城商行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1995年至2000年此阶段为艰难起步阶段;2000年至2004年此阶段为努力调整阶段;2004年至今为加速发展阶段。

二、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区域局限性,跨区域经营发展缓慢。首先,单一区域经营模式限制了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能力和规模扩张能力;其次,单一区域经营不利于中间业务的开展;然后,单一区域经营模式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分散经营风险。在成立之初,商业银行的发展普遍较为缓慢,城市商业银行对本地企业的支持发展非常有成效。但是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简单的依靠存贷差维持盈利模式已不再适合现代化的商业银行发展模式,而狭隘的地域环境已经深深的制约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

(二)非传统金融机构的崛起以及市场利率的自由化。2013年,被视为互联网金融的元年,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余额宝为代表的一批P2P网络信贷的迅速崛起,对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信贷机构造成了不同成都的冲击。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意味着更低的准入和更加激烈的竞争,短端利率波动加大。利率市场化逻辑上会带来利率的相对抬高,但在实证过程中很难排除货币政策、通胀、经济增长等宏观变量对利率的影响。

(三)业务创新和开发能力不足。城市商业银行无论是在业务创新方面,还是在开发能力方面都比不上大型商业银行。根据最新研究显示,我国银行业的战略群逐渐形成,城市商业银行的纵向一体化程度比较低,产品多样化程度也比较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产品多样化程度和纵向一体化程度都比较高;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纵向一体化程度高于城市商业银行,而低于国有商业银行,而产品多样化程度则与国有商业银行旗鼓相当。

(四)风险控制能力较弱。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念远未成熟,缺乏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风险管理手段有待提高。根据《银行家》杂志发布的信息,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的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一般在30%左右,股份制商业银行在25%左右,城商行普遍在40%以上,已经超过了银监会规定的监管值。贷款客户的过于集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特别是坏账率高的时候,影响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

三、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策略

(一)推进业务创新和品牌建设

拓展银行卡业务。银行卡业务在国内属于比较成熟的业务模式,在进行银行卡业务拓展时,不仅可以减少创新成本,还可以通过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带动其他业务的发展,总之,银行卡业务具有低成本和高收益的特点,特别是对于城市商业银行业务模式比较单一的银行,大力发展银行卡业务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

大力发展网上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以前,网上银行的模式就已经比较成熟。网上银行与具有营业实体的商业银行网点相比,据有智能化、低成本和高效的优势。首先,低成本,网络银行的应用可以减少实体营业网点的数量以及人力资源成本;其次,智能化,网上银行借助发达的信息技术以及人机智能理论,可以实现相对智能的自助模式;然后,高效,在实体的营业网点,往往需要预约排号,而在网络中仅需要电动鼠标,自助办理业务即可。

开发新型金融理财产品。首先,市场对于金融理财产品有巨大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在经济水平上也就具有了理财的需求。其次,在我国金融理财产品比较单一,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金融监管比较严格,限制了金融理财产品的开发。随着利率自由化的施行,预示着金融监管政策逐渐放宽,为金融机构开发新型金融产品创造了条件。所以,日照银行应该抓住机会,设计出一些符合市民购买倾向的金融产品。

(二)跨区域经营战略。城市商业银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但随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跨区域经营的尝试并取得成功的效果,使城市商业银行正逐渐成为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后的新势力,因此,跨区域经营逐渐成为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突破瓶颈的关键战略。

城市商業银行必须步步为营,时时防范风险,特别是在跨区经营中对资产质量、公司治理结构、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条件控制。坚持城市商业银行目前的市场定位理念,坚持服务中小客户。作为服务型行业,人才的缺失必然会导致管理经验的不足,特别是要在跨区经营的过程中,这种人才的短板现象会更加明显。因此,城市商业银行要不断的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加大管理层次人才的储备力度,逐年提高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经费。

(三)联合重组和上市战略。目前,在A股市场中只有3家城市商业银行,其中包括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解读“十八大”报告可以发现,国家政策逐渐向金融方向倾斜,甚至有一部分专家提议在A股市场下设“城商行板块”。通过以上三家城商行的上市情况来看,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上市的策略,调整股权结构,逐步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山东省为例,山东省共有14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过于密集的城市商业银行数量,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规模的壮大,反而加剧了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所以对于一些同区域特别是经济关联性特别强的区域应该尝试进行联合重组,这也是城商行不断发展壮大一种趋势。

(四)减少政府干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完善公司结构的关键在于减少政府的干预。只有减少了政府干预,真正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的市场化,以盈利性为经营目标,才能不断的发展壮大。其次,为了保护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就必须不断的改善股权结构,发挥股东大会的作用。然后,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城市商业银行在以往的经营中监事会的作用并不明显,监事会的主要分责人员也只是表层次的,并未实现监事会设立的初衷。最后,建议城市商业银行实施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因为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在于管理层级少,信息传递快,可以减少工作量,缩减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参考文献:

[1]叶望春.中小银行的市场定位战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周立、戴志敏.中小商业银行与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王志强、邹高峰.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担机制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1(5).

[4]李炅宇、刘伟.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定价策略[J].银行家,2011(4).

城市商业结构研究方向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本文首先提出西部城市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对西部城市化现状的思考,提出通过改变西部二元经济结构,通过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市场化来促进西部城市化发展.西部城市化道路应根据西部特点选择合适的城市发展战略。同时在西部城市化道路上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环境、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城市化 二元经济结构

上一篇:中学生人生观教育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广播电视微波通信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