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财务管理论文范文

2024-03-16

城市建设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管理职能,城市规划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被视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本文立足于天津市的城市发展现状,从公共管理的视角,介绍了城市规划的概念、属性、特点以及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了城市规划管理的原则、任务、内容、属性;指出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天津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既有的城市规划管理职能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暴露出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中存在着职能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协调能力和手段、权威性不强等问题,使规划难以适应市场千变万化的需求;政府的特殊地位又使规划管理者具有很大的权力,容易导致管理效率低下、政府寻租行为和腐败现象的产生。

一、天津市区域背景

天津市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它位于华北平原,是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市域面积11917.3平方公里,按照《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内容,天津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在京津冀地区发挥着重要的福射带动作用。

2006年3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其完整定位为\"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并将\"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十一五规划和国家战略,设立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2009年11月1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从此,天津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位于全国领先位置,经济发展迈入高速时代。

天津有12个市辖区,1个副省级区,3个市辖县,共有乡镇级区划数为240个。市辖区分为中心城区、环城区。中心城区是天津的发祥地,也是文化教育政治经济商业中心。它包含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红桥区、河北区六个区。按照服务业功能,中心城区分别定位为\"金融和平\"、\"商务河西\"、\"科技南开\"、\"金贸河东\"、\"创意河北\"、\"商贸红桥\"。环绕市区的环城区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和宝抵区。副省级区是滨海新区,由原塘沽区、汉沽区、人港区以及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域整合而成。市辖县包括宁河县、静海县和蓟县。

天津市总体规划提出,中心城区实施\"一主两副、沿河拓展、功能提升\"的城市规划理念并确定在中心城区建立市级中心商务区。中心城区\"一主两副\"的内容为:小白楼地区作为城市主中心,西站地区、天钢柳林地区作为城市副中心。小白楼地区城市主中心由小白楼、南站商务区,和平路、滨江道、南京路、天津金融城部分等组成。天津西站地区城市副中心位于中心城区西北部,规划范围东至南口路,西至红旗北路,南至南运河,北至普济河道。天钢柳林地区城市副中心位于中心城区东南部,也是海河下游开发改造的重要地区。

二、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规划制度建设尚待加强

制度建设缓慢。天津市现行的城市规划制度建设滞后于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市场经济转型期发展和建设北方经济中心的需要,仍停留在计划经济的制度中,没有任何整体的实质性的改革,处于低层面被动适应(实质上已不适应)状态。

2、城市规划存在缺乏长期性问题

随着天津市城市发展速度的增快,规划部门已经做到了\"一控规两导则\"全覆盖,但是由于是在同一时期,统一标准编制的规划,难免会导致城市中所有地区的编制原则、编制方法、成果深度等过于相似,而限制了很多特殊地区的地域特色,导致规划不能因地制宜的反映出地区特色。同时,在高强度的编制任务下,由于编制周期较短,设计单位往往会出现\"重经验、轻研究\"以及\"重形态、轻经济\"的现象,只是规划无法真正的做到科学发展。

3、高层次规划研究历程时间较长

按照天津市现行的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编制体系,由于各专业部门在规划编制时与规划部门不协调以及城市政府的规划意图和区政府不协调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总体规划编制周期过长,难以适应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形势。同时由于规划内容过于全面,以致于不能把精力集中于研究城市发展的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4、城市规划管理职能尚需理清

实施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事,它需要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房地产开发、市政公用、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环境卫生、交通运输、防灾减灾,以及工业企业、商贸金融等各方面各部门的相互配合,统筹协调,步调一致才能完成。由于我市各区县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行政体制改革滞后,存在有关部门不能以城市发展的整体利益和大局为重,强调部门利益,其结果使城市规划的龙头地位与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5、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决策机制不健全

城市发展建设和城市规划关系着国计民生,是与城市人民的生活和生产休戚相关的,不能脱离群众,需要得到公众的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因此,公众参与是一项必要的工作,是整个城市发展建设和城市规划工作中不应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公众是整个社会的主体,公众的利益是最大的利益。政府为民执政,为民谋福利,为民服务,就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因此,公众参与是规划管理工作\"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需要和责任。但是由于我市规划管理与公民的联系渠道比较窄,公众参与制度和机制不健全,特别是规划信息向社会披露不够,致使公众参与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三、结语

20世纪后50年,我国城市规划及其管理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人治走向法治、创建---严重挫折---恢复完善、由弱到强的过程,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天津市城市规划近几年通过不断改革,规划管理逐步走上了正轨。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在天津市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以后,天津市规划管理在面对难得机遇的同时,应总结过去的经验,正视存在的问题,厘清改革的方向,以\"一肩担尽千古任\"的气魄,大胆进行规划管理制度创新,以满足新时期、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但是我们知道,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制约,天津城市规划管理改革作为一项行政改革,依然存在着许多难点和障碍。因此,新型城市规划管理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应当本着改革创新和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推进天津城市规划管理走向完善,这也是本论文的中心指导思想。笔者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天津的城市规划管理走上规范、效率和法治的道路,使天津的城市建设不再为拆建浪费买单,不会为城市景观扼腕长叹,不给未来建筑留下遗憾。

最后,由于城市规划涉及面广,专业性比较强,再加上相关内容复杂,某些可供查阅的资料有限,故决定了该论文研究有一定的难度。尽管如此,笔者仍积极进行尝试性探索,目的在于为天津城市规划管理进行诊断,找到一条规划管理改革的正确方法和途径,从而为天津市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一点努力和些许贡献。

参考文献:

[1]孙荣,许洁.政府经济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

[3]官远发.对上海市城市规划新政的思考[J].规划师,2004,(9).

作者简介:赵鑫(1984.8-),女,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院2008级环境科学同等学历在职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

城市建设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档案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数据安全问题也逐步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分析视频档案的存放现状,发现并归纳了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根据碰到的具体安全问题,结合存储技术、多媒体制作技术和网络技术对解决视频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视频档案;数字化;安全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与存储水平的不断提高,视频档案的数字化进程也在逐步开展和普及。各地方在过去十多年中积累了大量反映地方建设和发展的视频档案,主要记录了社会变迁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事件,这些资料对日后城市建设、文化挖掘、历史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纸质档案数字化过程相比,视频档案的数字化过程更为复杂,对技术要求更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因此如何保证数据安全已成为视频档案数字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1 视频档案数字化过程现状

目前视频档案数字化进程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各部门还存放着相当数量的原始资料,它们的存在方式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存储介质千差万别,主要以磁带和胶片为主;记录格式多种多样;保存现状有好有坏;视频目录存在缺失。综合分析,视频档案数字化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安全问题。

1.1存放环境安全性差。根据各地方经济条件的不同,视频档案的存放条件也不尽相同。大部分地方没有专门的存放场所和设备,防潮控温能力差,容易受到电磁波干扰,有很多视频资料在还没有数字化之时就因为老化或消磁而无法读取使用。

1.2 视频档案数字转换过程中存在风险。由于存储介质的多样化和存储格式的非兼容性,视频档案在数字化过程中必须使用相应品牌的设备进行读取,在数字化过程中存在以下风险:第一,早期设备长期闲置,设备老化,读取磁带时容易出现卡带现象,而且未经清洗的磁头会使磁带磁粉脱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第二,视频档案数字化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调用视频时频繁对磁带进行重复采集,造成存储介质磨损,数字信号越来越差;第三,数字档案存储网络不够健全,大量数字化视频档案选择就地保存,没有备份设备,更没有异地迁移备份的手段,在遇到不可抗力的影响下,往往造成比较大的损失。

1.3 数字化档案存放硬件选型及设置不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存储设备种类众多,有些地方已经对视频档案进行了数字化处理,但是对数字档案存储设备的选择和设置同样存在安全问题。第一,使用普通光盘保存视频档案;第二,使用便携式2.5寸移动硬盘存储视频档案;第三,使用普通电脑硬盘保存视频档案;第四,使用具有RAID级数据保护功能的磁盘阵列保存视频档案,但RAID设置不当。通过广泛调查,很少地方能够使用价格昂贵、设备稳定性好以及带有数据备份功能的服务器级设备保存视频档案。

2 视频档案数据安全分析

2.1 存放环境安全分析。视频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必须保证原始磁带的存放安全,不同的存放环境对磁带的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表1)。

2.2 硬件选型安全分析。数字化后的视频档案可选择的存储设备很多,存储设备主要以硬盘为主,它的尺寸有2.5寸和3.5寸之分,同样是3.5寸的硬盘又有普通盘和服务器级硬盘之分,它们的技术参数不同,存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不同(表2)。

2.3 数字档案存储网络安全分析。很多视频档案数字化后没有选择异地迁移备份,在本地保存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以下安全问题:第一,人为操作问题导致硬件损坏,造成数据丢失甚至无法恢复;第二,遇到不可抗外力造成设备损害,使数据彻底丢失;第三,缺乏技术支持,数据面临病毒、黑客攻击时造成数据丢失或损害。从数据安全角度分析,应该分批分期进行异地迁移备份,建立网络化数字档案存储机制,但迁移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安全问题:第一,当存储介质整体异地迁移备份时,应考虑选址安全性,不能选择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和极端天气较多的地区,以免造成档案不可挽回的损失;第二,选择网络方式迁移备份时,通过专用网络通道,建立可兼容的网络存储平台,重点防范病毒侵入以及系统漏洞带来的黑客攻击。

3 视频档案数字化安全策略

视频档案作为档案资料的一个特殊门类,由于它存储介质的特殊性,在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技术壁垒,随之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也比较多,视频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的安全策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逐步被深入研究。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硬件保障和技术支持,通过不断的分析和实践,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能够大大提高视频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的安全性。

3.1 建立良好的磁带存储和使用环境。磁带能够长时间不损坏与存放条件以及使用方法有着很大的关系。第一,磁带存放空间的温度应在15℃~25℃,湿度在40%RH~60%RH,保证磁带存放环境的清洁,注意防尘,远离带有磁场的电器设备;第二,磁带应放在与之匹配的包装盒内,并竖立放置;第三,从低温处取出的磁带应在正常环境下放置一天后再放入摄像机中使用;第四,拍摄完毕后磁带应倒至磁带起点或终点进行存档保管,长期存放的磁带一年内需倒带两到三次;第五,磁带上不要乱贴标签,防止标签落入机芯造成机器损害;第六,断裂的磁带可用透明胶带在无磁一侧粘连,磁带内容导出后不再使用。

3.2 建立存储硬件选型标准。视频档案数字化以后,存储设备的选型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数据存放的安全,选型不当不仅会带来数据丢失的风险,同时也会影响数据的使用效率。通过前期存储设备的性能分析,应放弃使用光盘、2.5寸便携式移动硬盘等使用寿命不长且容易损坏的电子设备。当选择本地局域范围内数据迁移备份时,可选择成本较低、操作方便快捷的存储设备,选型标准如下:第一,选择支持NAS技术的存储设备,比如硬盘选择红盘,它是专为NASWare3.0这种环境而设计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比标准硬盘改善35%,并且支持7×24小时不间断运行;第二,选择带有RAID级数据保护功能的外置存储控制设备,如支持多个硬盘的硬盘阵列盒,它不但能完美实现RAID1/5/6/10硬盘自动备份功能,同时也支持NAS技术,完美的可视化管理技术显得更加人性化。如果选择异地数据迁移备份,考虑到数据的重要性和整个备份网络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必须加大投入,使用较高层级且较成熟的技术标准:第一,选择光纤通道进行数据传输;第二,选择支持SAN技术的服务器及周边设备,比如具有强大目录管理功能的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3.3 建立视频档案采集标准。由于磁带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其在读写过程中存在着损耗,过度使用很容易造成磁粉脱落或带体破损,从而直接影响采集视频的清晰度,严重时直接造成数据丢失。通过制定严格的采集技术标准,将避免调用视频档案时对磁带的频繁采集。早期视频大部分采用标清格式拍摄,清晰度不高,与高清视频在观看时有较大差别,所以数字化采集时尽量避免信号损失,同时采集后的视频格式还要有较好的兼容性,所以制定标准如下:第一,采用非编级采集卡进行视频采集,不使用1394卡进行采集,确保采集信号不会失真;第二,采集格式设置为avi格式,帧频为25帧/秒,虽然该格式也对视频进行了压缩,但是它的压缩比较高,分辨率也可随意调整,并且avi格式的兼容性非常好;第三,在服务器容量允许的条件下使用高码流进行视频采集,最低不低于1024kb/秒;第四,分辨率采用720×576,即长宽比为4︰3;第五,视频档案按独立镜头分段采集。

3.4 搭建数字视频档案网络迁移备份平台。按照迁移备份距离的不同,网络平台可分为局域网网络平台和广域网网络平台,它们的网络结构有所不同。第一,局域网迁移备份网络,我们可以把它看做一个小型媒体服务网络,以提供媒体文件共享服务为主,即连入网络的每台服务器共享同一个网络存储设备,网络中访问存储设备的终端不多,综合硬件成本,网络平台搭建时采用软件NAS(图1)架构,它在文件级数据存取方面十分快捷。第二,广域网迁移备份网络由于传输距离比较远,我们把连入网络的每台服务器都只看做媒体数据的存储设备,通过光纤通道和网络安全机制把它们组建成一个安全的网络体系,从而达到数据迁移备份的目的,在搭建网络平台时采用SAN(图2)架构,它在灾难恢复、在线备份、冗余存储和数据时效切换方面表现优异。

当然建立正确的存储组合是达到数据备份和安全管理目标的关键,数据安全管理的全部目标是基于数据重要程度区分的优先等级,而NAS与SAN互补的存储结构(图3)就能达到这一目标。NAS与SAN混合搭配的方式也为许多档案管理部门带来了数据迁移备份操作最大的灵活性和设备性能使用最优化。数据服务器结构差异越大,就越适合采用NAS方式,因为它无缝整合异构服务器的能力较强,而数字档案量越大,SAN方式的高效率发挥得就越突出。从工作原理上看NAS方式能够简化对SAN网络的访问,它相当于SAN的网关,使SAN网络的数据块以文件形式路由至适当的服务器中,相反SAN通过减轻大量非重要数据的存储负担使NAS更有效地工作。在现实中重要的数字档案可以存储在本地NAS设备上,而数以千计占用了服务器存储空间的小容量数字档案可以传送到SAN中。

4 结语

视频档案数字化过程是一项融合了多媒体制作技术、网路安全技术、数据存储技术的系统性工程,其特点是流程复杂、技术要求高、安全风险多,我们不仅要研究数字化本身存在的安全性问题,还要关注数字化之前与之后磁带存储的安全和数字资源网络迁移备份的安全,只有建设了良好的存储环境、制定了统一的数字化标准、搭建了安全稳定的存储网络,才能确保视频档案在碰到系统瘫痪甚至自然灾难时是安全的可恢复的。视频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安全策略研究的部分技术还可以引入整个档案数字化建设中来,比如迁移备份网络平台建设技术,这不仅使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同时还节省大笔的设备经费支出。

参考文献:

[1]陈越.数字化档案的信息安全问题与管理策略[J].赤子,2015(19):231.

[2]赵建火.浅议档案信息电子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5(15):46.

[3]霍妍琳,徐敏.国内外视频档案数字化的技术现状分析[J].北京档案,2011(4):49~50.

[4]赵涛.SAN与NAS融合技术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9.

[5]刘玉柱.NAS网络存储技术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6]陶琳.SAN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J].办公自动化,2009(12):43~44.

[7]张海生.视频制播网络中存储方案的选择[J].中国数字电视,2008(11):17~18.

[8]马中祥,张兵.浅谈高校视音频资料的存储[J].现代电视技术,2008(5):119~121.

[9]沈晓彦,鲁冰.异地数据备份系统技术应用与分析[J].光盘技术,2007(4):39~41.

[10]龚雪莲.电子化档案管理[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23(2):60~62.

城市建设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我国城市危机管理形势严峻。城市危机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在充分研究城市公共危机表现形式和基本特点的基础上,积极探讨城市危机管理模式的转换,从法律体系、中枢指挥系统、信息管理系统、预警系统、社会联动机制等方面进行机制创新。

[关键词]城市 危机管理 模式 创新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地方政府改革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研究”(06JZD0033)、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规制”(06SJD820004)之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宋超(1966—),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学、行政法学。

我国城市人口集中、经济密集度高,城市危机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呈现出复杂性和相关性,提升我国城市危机管理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应当认真反思现有城市危机管理的一般做法,不断进行创新探索,全面提升我国城市的危机管理能力。

一、城市公共危机的基本特点

从已经发生的具体事件看,城市公共危机呈现以下一些特点:

1.危机事件呈高频率、多领域发生的态势,且越来越多的危机以大城市为起点和终点,向全球蔓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使城市面临与高风险科技系统长期共存的窘境。例如,核电厂、化学工厂、航空器、水坝、核武器等这些高风险科技系统始终隐藏着危机。

2.非传统安全问题,尤其是人为危机成为现代城市安全的主要威胁。矿难等安全生产事故、环境污染、重特大交通事故等人为灾害频频光临城市,不时威胁着城市安全,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命安全。

3.突发性灾害事件极易演变为社会危机。城市人口密集、流动量大,交通、信息技术发达,媒体传播迅速,使危机有可能迅速扩散,并超越国界。如果应对不当,危机极有可能变成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社会危机。

4.危机事件的共振性。由于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密切相关性与依赖性,公共危机一旦发生,往往共振造成“连锁效应”与“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危机事件日趋复杂,危害极大。

5.危机事件日益呈现国际化。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中,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危机都有可能影响到国内,而国内的任何重大危机事件也可能在世界上产生一定影响。

二、我国城市危机管理现状

城市危机管理是指政府针对危害城市安全的突发事件,通过监测、预警、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减轻损失,甚至将危机转化为机会,以保护公民合法的人身和财产权益,维护国家的安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形成的危机管理模式有两大特点。一是分兵把口。即对引致危机的各种灾害的测、报、防、抗、救、援都实行分部门、分地区、分灾种管理。每一个灾种或几个相关灾种分别由一个或几个相关的部门根据灾害的发生地点在地域上实行属地管理,并且根据灾害产生、发展和结束的各个环节,参照各职能部门的功能实行分阶段管理。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各职能部门、各专业救灾队伍的作用。二是“救火式”群众运动。一旦某一城市发生危机,政府、军队、民众就会立即被动员起来,在短期内迅速组织强大的资源应付,效果也确实十分显著。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的强政府特点。

我国目前城市危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危机管理观念需要更新。许多城市长期以来对危机管理存在重救轻防观念,以致在减灾物质和人力资源投入上出现不协调局面。(2)危机管理模式与急剧扩张的城市规模不相适应。部门间责权关系的不对称,导致各种危机管理部门之间的“界面关系”模糊,一旦面对多灾齐发的复杂局面,整个危机管理系统结构的弹性不足缺陷便立即暴露出来。(3)危机管理模式与我国城市高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与快速发展相伴而生的隐患不断增多,很容易出现连锁反应,构成严重威胁。(4)危机管理模式与城市危机发生特点不相适应。危机具有群发性特点,城市中自然环境受到的人为干预比一般地区更为强烈,原来按单灾种设置的危机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与危机的这种发生特点是不相适应的。(5)危机管理的整体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城市的减灾资源呈分散状态,各灾种管理职能部门间的资源流动凝滞。二是减灾的信息整合程度较低,各职能部门之间沟通困难。三是减灾队伍结构还不合理,专业化救援力量尚显不足。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危机管理的高效化。

三、实现城市危机管理模式的转换

城市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可以图示如下:

城市危机管理委员会为全市危机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其职责是进行全市危机的战略管理;进行相关立法、经费筹措等全局性工作;特大、特殊灾害事故发生时,启动应急指挥中心,开展迅速有效的组织、指挥工作。设立“城市危机管理委员会”这一独立机构,能将原有减灾工作的测、报、防、抗、救、援六个环节全部涵盖进去,而将原有各个机构置于城市危机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分别改为相应的专业委员会(如公共卫生安全委员会、防火安全委员会、环境安全委员会等),既能更好地体现一元化领导,又能继续利用以前长期按单灾种设置危机管理机构所形成的专业优势和系统协作基础,而且行政领导责任和专业救灾责任都很明确。可以真正做到集中统一领导、各部门各司其职,积极有效开展危机救灾工作。

危机管理办公室是城市危机管理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主要负责该委员会的日常事务,沟通各专门委员会间的联系,它实行小机构大网络的工作状态。特别危机应急指挥中心是一个非常设机构,直属于市危机管理委员会,在特大、特殊灾害来临时实施指挥功能。特别危机应急指挥中心的办公地点就设在危机管理办公室。

城市危机管理委员会下设若干职能部门。危机预防部主要负责全市减灾规划、减灾宣传、教育与训练、重点防护对象和重点致灾源的监测等工作。减灾信息部主要是对全市灾害信息、减灾资源信息以及灾害研究专家的信息进行管理。救灾指挥部主要负责一般灾害的应急管理,指挥协调各专门委员会的救灾工作。数据分析评估部是城市危机管理委员会的研究机构,它主要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评估,进行减灾战略战术研究以及减灾技术研究,同时对全市各专业部门的减灾课题的研究及成果的推广应用进行指导和协调。心理辅导部是由心理学专家对亲历危机的公众进行心理辅导,通过合理的渠道、方式予以排遣,对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心理疾病予以矫正和预防。专家委员会由全市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有关专业的权威组成,由市危机管理委员会聘任,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

四、构建城市危机管理的新机制

(一) 建立健全我国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

借鉴国外许多国家的经验,一个健全系统的危机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应包含:立法机构依据《宪法》或《基本法》制定的《紧急状态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由立法机构授权政府颁布的有关紧急状态的法规规章。在紧急状态下,为了保卫国家及公民的安全,维持基本物资供应,保护基础服务设施,政府可以制定适用于紧急状态的法规。紧急状态法规可临时改变任何法律、使其暂时失效或增设附加条件,也可强行增加征税或征收必需的费用。但紧急状态法规及其手段、权力的运用只能在紧急状态授权的范围内进行,不可妨碍合法的行动、规定非法的处罚措施或侵犯人权。

我国虽有《防洪法》、《防震减灾法》、《传染病防治法》、《消防法》、《气象法》等单体法律,但一方面现代城市危机无论就种类还是频率都是无法预料的,单体法无法涵盖新危机;另一方面单体法的封闭性特点使其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操作性大打折扣。因此,当务之急是我国应当及早出台紧急状态方面的综合性法律,以便全面应对各类危机,切实规范危机状态下的行政权力,维护国家安全及公共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 建立高效有力的城市危机管理中枢指挥系统

危机的中枢指挥系统是整个危机管理机制的灵魂。危机反应机制要求政府建立一个高效的常设部门,具有和防疫、环保、防洪防旱、灾害处理等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快速沟通、协调和共同运作的能力。这种指挥系统一般包括决策机构和管理机构。

(三)形成严格高效的城市危机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城市危机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全面提升危机管理的能力,必须打破现有的面向单灾种、资源分散、部门各自为战的局面,逐渐改变或替代当前面临危机临时成立领导小组的应对模式,尽快构建以统一机构为中心,并形成调度统一、联动协调、信息共享的城市综合危机管理新机制,同时,研制实用的危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以配合和支持新机制的有效运作。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危机预警系统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灾害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已经不能适应危机处置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监测手段、预测预报的准确度都有待增强和提高。对于能够比较准确预测预报的自然灾害,预防环节带来的效益很大。而在人为灾害的减灾工作中,预防就更为重要。像火灾、交通事故、化学事故等,绝大部分都可以通过技术和管理途径使其发生频率大大降低,甚至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完全避免。对于不可避免的那部分,由于对这些人为灾害的危害十分清楚,也完全可以通过周密的准备工作在救援过程中将其危害降到尽可能低的程度。所以,灾害的预防在整个危机管理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具体而言,在我国应当建立城市危机管理的四级、三层次预警体系。要把突发自然灾害、突发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公共危机事件纳入城市政府危机管理预警体系,并根据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紧急程度、危害大小、涉及范围、人员及财产损失情况,由低到高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级预案,分别以通用的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城市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应急预警体系应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市政府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第二层次为突发自然灾害、突发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4个应急分预案;第三层次为针对该城市多发或频发的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若干个子预案和保障预案。

(五)构建城市危机管理的社会整体联动机制

有效的危机管理联动机制可以把个体的力量转化为整体的力量,从而发挥出整体的最大优势。在构建城市危机管理的社会整体联动机制活动中,应当做到:

1.努力培育发达的城市应急文化。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提高市民和其他各种社会主体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可以大大减少危机事件爆发的可能性,尤其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为灾害和技术事故爆发的频率。

2.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城市危机管理中的作用。非政府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在城市危机救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非政府组织的中性特点,它既是公民社会的自治组织,又与社会各界包括政府与企业保持着广泛联系,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在危机处理中的桥梁与纽带作用非常突出。政府通过非政府组织能够更好地贯彻其政策,企业也更愿意通过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救治;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还是国际合作的重要通道,在现代国际社会里,非政府组织已经成长为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有相当一部分组织甚至具有超主权国家的权力。与这些组织的合作有利于调动国际力量解决危机问题。

3.积极调动社区组织在城市危机管理中的作用。社区自治组织是城市公共治理系统的末梢。社区自治组织的健全发展,以及它在危机管理全过程中功能的发挥,将直接延伸和扩展着城市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我们应该借鉴现代西方国家社区组织的功能,开展社区睦邻组织运动、邻里守望活动,组建社区危机反应团队、辅助警察和社区志愿者等,为城市危机管理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略)

(收稿日期: 2007-08-21 责任编辑: 垠 喜)

城市建设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春华秋实又一载!

这是一份收获满满的答卷:罗湖区人大常委会共召开常委会会议12次,审议议题67项,审查批准工作报告22 项,组织视察12次,开展调研22场,任免国家工作人员186人次……一条条建议意见的提出、一项项重点工作的督办、一次次深入现场的调研,反映的是区人大常委会2018年取得的丰硕成果,彰显的是区人大常委会2018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担当作为。

不懈耕耘,与时俱进。2018 年,罗湖区人大常委会在区委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针对改革发展难点和民生热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推进罗湖区全面振兴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通过了“广东省县级人大工作示范点”验收。

围绕中心大局,强化监督促进改革发展

罗湖区人大常委会对标中心工作,坚持问题导向,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助推区委重大决策部署有序推进、加快落实,取得显著成绩,赢得广泛赞誉。

深化财政预算审查。制定了《罗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暂行办法》,持续深入开展部门预算参与式阳光预审。针对住建局、桂园街道的预算草案,组织代表深入社区开展6场民主恳谈会,提高两个部门预算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开展民生微实事预算执行专项调研,增强民生微实事的效益和效率。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区属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延伸监督链条,开展专题调研,推动完善相关工作机制。

推进市容环境提升。组织代表视察调研12次,推动解决区综合执法、市容环境服务外包存在问题。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赴杭州、厦门开展城市管理专题调研,区委书记贺海涛对调研报告作了批示。开展治水提质专项监督调研22场,推动解决河湖景观美化、黑臭水体治理及河长制落实等方面存在问题。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召开21场座谈会,听取人大代表和辖区企业意见,提出优化营商环境意见建议200余条。支持市人大代表督办促进罗湖黄金金融业改革发展等建议,积极争取平安银行黄金专营机构落户深圳。围绕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创新园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调研,推动政府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举措和精准帮扶政策落到实处。大力支持棚改医改。选派人大常委会领导和人大机关干部参加棚改工作,组织人大代表率先垂范,为抢抓时间节点有序推进棚改工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就棚改和城市更新等政策的制定,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调研,推进政府依法开展工作。听取《罗湖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报告》,要求推进解决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较弱等问题。

推动民主法治建设。修订《罗湖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办法》《罗湖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任前见面程序》等多项工作制度,严格规定任免程序。2018年,任免国家工作人员186人次,补选市、区人大代表8名、人大常委会委员1名,实现党的领导和人大依法行使任免权的统一。共组织157名任命人员进行宪法宣誓,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听取区发改局、经促局、教育局、科创局、人力资源局等5个部门的工作报告并进行满意度测评,结果均为满意。发挥人大代表中法律专家优势,成立6个以法律专家为组长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小组,对区政府2017年度17个规范性文件开展备案审查,推进政府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依法行政水平。

聚焦民生关切,推进重要民生领域建设

情系于民,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间。针对教育、医疗、安全、公共利益保护等重点民生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罗湖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职能推动解决,助力政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全国首创“教卫融合”强化校园健康管理。根据人大代表提出的在辖区中小学探索实施教卫融合的建议,组织代表深入调研,加快推动学校负责教育和安全、罗湖医院集团负责医疗卫生的校园医疗卫生专业化运作模式。调研报告在市委《决策参考》《信息专报》等刊登,副市长吴以环两次批示要求推广罗湖做法,区长罗育德批示区政府推进实施。区政府出台了《罗湖区教育卫生融合工作方案》,常委会组织代表跟踪推进。首批10所学校已开展教卫融合试点,全科医生进驻校园在疾病诊治、常见病防控、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优势显现。

推进教育用地规划落实保障教改实施。继2017年市、区代表联动开展教育用地规划调研,成功为笋岗中学向市里争取一栋教学楼之后,2018年推进罗湖区15块教育规划用地落实。目前,又有4块教育用地得到落实,为罗湖教育改革释放空间。推进平安校园建设保障校园安全。视察校园消防安全,重点督办了淘金山小学消防供水存在问题。以校园消防安全为突破口,攻坚克难,再次启动对东湖水困问题的督办,先后召开4次督办会,逐一推动解决高位蓄水池项目建设用地、项目施工等问题。项目进展顺利,东湖水困和淘金山小学的消防用水即将得到彻底解决。专题督办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隐患。积极推动市交警局和区交通运输局等部门通过强化交通管理、优化道路设計等方式,妥善解决了红桂中学和区教工幼儿园御湖峰校区周边交通安全隐患。实地视察幼儿园的安全文化宣传、消防器材配备、娱乐活动安全保障等,推动建立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协调机制,保护幼儿的身心健康。

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组织代表视察区街道文体服务中心和“两馆一中心”建设情况,要求区政府加大对公共文体设施投入,加快启动重大文体设施项目规划与建设,拓展群众文体活动空间。组织代表开展国企进驻无物业管理小区专项调研,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物业规范化管理,促进全区物业管理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听取区法院关于基本解决执行难专项报告,要求切实发挥司法能动作用,保护百姓实体权益。听取区检察院关于公益诉讼专项报告,要求增强检察监督刚性,加强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

创新监督方式,不断拓宽代表履职路径

依法监督是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在全面规范监督工作的同时,罗湖区人大常委会切实发挥示范点作用,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形成具有罗湖特色的工作机制。

深化人大监督与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相结合工作机制,增强监督刚性。联合区检察院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建立人大监督与检察公益诉讼协调工作机制促进公共利益保护的实施意见》,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协作机制和日常联动机制,加大对公共利益保护。2018年,联合检察院开展了东部过境高速施工环境破坏事件等公益诉讼监督,相关问题得到整改。创新政府投资民生项目监督方式。在政府投资民生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基础上,首创政府投资民生项目满意度测评工作机制。从历年来通过人大代表评估论证并已竣工的53个项目中,选择8大项共12个项目,由人大代表、社区居民、项目使用单位进行满意度测评。听取区政府《关于罗湖区2014~2018年度政府投资人大代表评估论证项目落实情况的报告》,围绕民生项目的建设情况和资金使用绩效情况,深入开展跟踪监督,形成民生项目监督的完整链条。创新“人大代表河长”推进治水提质。聘请35名人大代表担任“人大代表河长”,发挥人大代表河长监督、巡查、宣传、参谋和联络作用,与“责任河长”履职形成互补,共同推进治水提质。代表河长上任4个月以来,共巡河110次,发现并交办问题74项,落实整改20项。创新开展人大代表履职对媒体公开发布。举办深圳人大历史上第一次面向媒体召开的人大代表履职专场发布会,市、区人大代表肖幼美作了主题为“我们代表这些年”的履职发布,政府部门、居民代表及数十家中央、省、市媒体参加。各大媒体相继报道,扩大人大工作影响力。

夯实基层基础,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罗湖区人大常委会以全面贯彻落实县乡人大工作年建设为统领,以街道人大工委设立为契机,扎实抓好基层基础,积极搭建履职平台,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管理服务,引导和激发代表更好地履职尽责、服务社会。

高起点高标准谋划街道人大工委工作。抓组织建设,制定了《罗湖区人大常委会街道工委议事规则》等一系列工作制度,规范了街道人大工作的范围和程序。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加强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建设,提升联络站硬件水平。全区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已达35 个,部分街道已设立代表之家。在全市率先任命10个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和兼职副主任,优化了结构,加强了街道人大工作组织建设。抓工作带动,部署机关各工委和街道工委联合开展监督,形成条块结合的联动模式。以“代表进社区”和“常委会部署带着议题进社区”两条主线并行提升代表进社区实效。抓工作推进,正式发文授权街道人大工委开展监督工作,各街道工委在全市率先开展听取街道办事处工作报告、开展街道办事处预算审议等监督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作局面。

黄贝街道大力推进街道人大工作制度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获评深圳市人大工作示范街道。南湖街道重抓人民南商圈和罗湖口岸整体环境视察调研,助推深圳窗口形象全面提升。桂园街道巧用媒体宣传代表工作,促进代表联系选民进入新常态。东门街道助力提升东门文化软实力,促进传统商业向集文化、商业、旅游于一体的业态转型。笋岗街道引导代表着力城市更新、片区规划、产业发展、民生建设四方面履职。清水河街道大力提高市容环境提升和治水提质相关代表建议案办理效能。翠竹街道充分利用辖区医疗行业人大代表资源优势,精心组织社区大型义诊活动,零距离服务社区居民。东晓街道打造代表进社区找问题、代表社区议事会议对策、民生微实事解决问题的代表履职新路径,民微工程类项目实施占比全区第一。东湖街道实施“代表推动+多部门合力”跟踪督办模式,推进解决“东湖水困”、跨区调处正坑渠清淤工程等老大难问题。莲塘街道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推动莲塘口岸周边交通科学规划设置和配套设施完善,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018 年,围绕罗湖“找短板、补欠帐、惠民生”三年行动计划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各街道共组织代表开展主题活动26场;围绕食品安全进行专项调研,各街道共组织代表开展活动19场;在省、市部署下,开展代表活动月专题活动56 场;台风“山竹”过后,组织人大代表积极参加灾后清障工作,带头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灾后建设的氛围。常委会共组织各级人大代表1325人次参加进社区活动,收集问题和建议462 件,推动解决或基本解决256件。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危险边坡整治、道路微循环改善、社区凉亭改造、公园路灯修缮等190件“民生关键小事”在代表推动下得到解决,树立人大代表在人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注重自身建设,打造讲政治勇担当队伍

加强人大自身建设,是提高常委会工作水平、做好人大各项工作、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作用的基础性工作。罗湖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强化“四个自信”,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管理,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常委会履职能力和水平。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推进“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和代表履职培训必选课程,以党建统领人大各项工作。配强常委会内设机构,优化专职委员责任分工。加强机关干部业务培训,通过学习提升工作理念,突破工作常规,提高工作质量。2018年,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各项工作获各级领导批示16次,被省人大常委会评为“广东省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先进集体”。加强与全国、省、市人大的工作联系,接待外地人大来访1000余人次。成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领导小组,汇聚人大代表资源,2018年代表共捐资155万元,分期拨付用于解決陆丰市碣石镇角清村村内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基本医疗保障等问题。

用心倾听人民呼声,用真情回应人民关切,用行动践行诺言,这是2018年罗湖区人大常委会履职的根本宗旨,并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好的回答。

新时代期盼新气象,新征程呼唤新作为。2019年大幕已经开启,罗湖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熊国伟说,区人大常委会将按照区七届三次党代会的部署,牢记使命,依法履行职责,强化责任担当,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坚持党的领导,依法行使各项职权,围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加强民生保护、提升城市质量等重点工作,把区委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人大的具体工作中。突出监督重点,提高监督实效,加强对预决算审查监督和经济领域、民生建设和城市质量提升工作、司法和执法领域等的监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加强对街道人大工委的工作指导,夯实基层基础,为代表履职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为全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全面推进罗湖振兴发展作出新贡献。

风帆正劲,罗湖区人大常委会带着人民的重托,继续奋力远航……

城市建设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在城市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园林管理成为当前重要工作内容。园林在城市生活中起到扮演点缀的角色,既可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又可为人们提供娱乐场所。但是由于城市盲目发展,致使城市园林管理中存在的弊端逐渐暴露。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将分析城市园林管理的弊端,并针对当前的问题提出城市原理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城市园林;园林管理;养护措施

在现代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园林管理和绿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提高城市绿化环境,有关部门需高度重视园林管理工作。但是在调查中得知,在园林管理过程中,存在缺少考核机制和管理人员素养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园林管理的质量。针对园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给予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加大投入资金的力度,为构建城市绿化环境,提高人们居住环境质量提供保障。

一、城市园林管理中的弊端

(一)缺少完善的考核机制

在园林管理工作实行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完善的考核机制与管理制度,导致相关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并且大部分制度仅是形式化的状态,没有充分发挥管理体系及管理制度的内在价值和本质作用。基于这种背景,城市原理管理各项工作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阻碍,不仅不能有效落实,还会产生制约性影响。另外执行力也存在问题,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考核体系,导致在开展园林管理中产生阻碍性的影响。

(二)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低

当前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及综合素养需得到提升。园林养护的工作地点环境条件艰苦,专业人员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当前大部分城市中的园林管理人员,都是外部聘请的务工人员,没有熟练掌握园林管理工作,仅可开展施肥和除草等基本工作,与专业人员功能有较大的差距。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低,既降低植被成活率,又影响园林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二)管理资金不充裕

在园林管理的过程中,需应用大量的资金,但是资金也是影响园林管理的主要因素。管理部门重视经济效益,部分管理人员认为园林管理会浪费大量的资金,因此便疏于管理。这种错误的管理思想直接导致难以筹集资金。个别城市针对园林管理设立管理资金,但是收益的成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偏远城市,园林管理相关工作仅是一种形式化,针对园林实施简单管理,导致管理的效果较差。

二、城市园林管理策略

在经济水平提升和信息科学快速发展下,城市在积极建设中,不仅满足人们物质需求,还高度重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环境保护是城市发展中的首要问题,园林管理更是顺应城市发展需求,顺利人们的需求,养护并管理城市园林,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转变城市面貌,树立城市新形象,吸引游客参观,从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当前园林已遍布城市的各个角度,公园环境和城市街道环境丰富,在这种环境中,可缓解人们的身心压力。为更好促进管理顺利开展,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建立健全考核机制

在处理园林管理工作的弊端时,应针对特殊问题给予特殊处理,这样才可有效提升园林管理的水平及质量。为有效解决存在的弊端,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考核体系与管理制度,通过相关制度确保管理工作尽快落实。园林管理的企业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整的考核体系及管理制度,严格检查园林管理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当发现问题后,则针对具体问题给予处理,做好工作记录,便于日后利用与查看。在开展园林管理中,考核工作比较重要,完善的考核体系与具体落实,既可为园林管理起到积极作用,又可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奖惩措施。考核制度可对管理人员起到鼓励的作用,可有效控制出现不良情况,这样既可确保园林管理的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又可从源头提升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二)做好资金存储工作

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进步中,园林管理的工作仍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做好资金储备工作,引进机械设备,为提高园林管理水平提供设备保障。管理人员需转变传统思想,结合实际情况,重视园林管理,积极申请管理资金,做好预算管理的工作,编制合理使用资金的方法,将申请的资金,严格落实在养护中。另外还需提高管理水平,购买修剪机和割草机等设备,为防护病虫害和浇水等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在园林管理中,还可以购买品质佳的植株,坚持美学化及生态化的原则,利用科学化的配置,提高植物成活率。另外还可由当地政府出面,购买养护和管理等服务,确保量管理与养护相结合。

(三)提高管理人员专业技能

想要保证城市园林管理的各项工作得到成效,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及工作素养。管理部门可聘请管理专家,定期开展园林管理培训会议,在培训会议中应该将园林管理近期状况进行探讨。一线城市及发达城市还可聘请园林管理专家实行现场指导,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从而建立高素养、高水平、专业化的管理队伍。此外有关部门还可针对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开展培训教育,确保管理人员树立责任意识,提高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园林管理的工作效率。结合园林管理的具体情况,建立考核体系,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根据工作状况展开抽查,为成绩优异的人员给予奖励,对于不合格的人员,给予适当的惩罚。

(四)建立园林绿化法制

在针对园林管理的基础上,构建与原理管理相关的法制内容,确保法制内容做到完善,为顺利开展园林管理相关工作提供条件。积极贯彻落实我国国务院颁布《城市绿化的条件》和《城市绿化管理的方法》,确定管理人员熟练的掌握规范内容及技术标准。此外结合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严格审查园林管理企业的各种资质,制定针对化的工作制度,加大对设计方案、施工方案、管理方法的管理力度,并针对施工设计实行招标、投标的方法,积极推行质量监管制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根据规章制度内容,确保城市园林管理向科学化和正规化的方向转变。提高执法人员工作素养也比较重要,将园林管理的各项工作纳入森林公安管理的责任中,防止出现执法“真空”的情况,必须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深入追查城市中出现占用绿地和砍伐等事件,树立城市原理管理的形象。

(五)高度重视园林管理的工作

从城市园林管理的工作出发,有关部门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首先应保证负责人员和管理人员正确的认识园林管理的重要性,在实施园林管理的过程中,将工程设计和施工及维护等各项工作有效的衔接,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科学化、标准化的园林管理方案。其次城市管理部门需根据园林管理的具体工作,制定可实施的监督体系,向管理人员宣传园林管理对城市发展和树立城市形象的重要性。最后需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完整的规章制度,保证城市园林管理工作可以有序顺利的进行,提高园林管理的整体效率及水平。

结束语

当前,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绿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园林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提升园林管理及养护的效果,应针对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解决,制定有效的改善方案,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与规章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這样才可确保提高园林管理的水平与质量,保证我国城市园林建设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买力坎·塔西吐木尔.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17,11(27):36-37.

[2]关宏梅.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究[J].南方农业,2017,11(27):42-43.

[3]梁杰.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西建筑,2017,43(26):195-196.

[4]叶心芬,袁才艺.河源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现代园艺,2016(15):133-134.

[5]蔡力伟.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园艺与种苗,2014(01):34-36+40.

城市建设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全周期城市管理 科学化发展 精细化发展 协同化发展

一、全周期城市管理的重要意义

1.全周期城市管理理念的内涵

“全周期管理”的概念来自于管理学,是指将设计过程、生产过程、流通过程、保养维护过程与回收处理过程一体化的产业制造技术。全周期管理既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理念,它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视为一个整体,从而对产品的特点与个性化设计有了更为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全周期城市管理的概念与产品的全周期管理理念相仿,全周期城市管理指的是城市的治理理念,包含了从城市设计到城市发展的全过程。要树立这种全周期的管理意识,持续不断地完善城市治理体系,以便更好地应对城市治理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突出问题。

2.建立全周期管理制度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城市的科学化发展

建立城市的全周期管理有助于城市的科学化发展。城市作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不仅城市规划、城市建设需要科学设计,城市治理、城市综合执法也同样需要科学的方式来指导进行。全周期城市管理,将城市规划、设计、治理综合为一个过程中去解决,有利于从源头去预防城市问题的发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积极作用,对于已有城市问题,也有利于在后续的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中予以避免,尊重城市建设发展的规律,实现科学建城、科学治理、科学发展的有机结合。[ 1 ]

(2)有助于城市的精细化发展

建立城市的全周期管理有助于实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也在日益增强,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城市发展水平与城市居民要求之间日益增长的矛盾问题。传统的城市治理模式要么“一刀切”,要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法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年龄的居民对于生活环境的不同需求。但在全周期的城市治理理念下,城市建设、发展与人民需要密切相连,将个性化设置贯穿了城市设计与治理的全过程[ 2 ],坚持以人民需要为导向,以尽力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为核心理念去建设城市、治理城市。

(3)有助于城市的综合化发展

城市的建设与治理工作,既包括科学的设计与发展,又要涉及到城市内部多元主体之间的治理工作。建立城市的全周期管理有助于建立一个全面、集中的城市管理体系,将城市管理的不同方面视为一个整体,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将城市住建部门、城市管理部门以及政务部门集中统一管理,摒弃各自为战,力量分散的局面,避免出现城市治理过程中责任不明晰,落实不到位等情况的发生,将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结合起来,在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中考虑到城市治理及城市发展等多方面的需要,有助于提高城市整体治理水平,有助于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综合全面 发展。

二、城市管理监察部门在参与到全周期城市管理中时所面临的困境

自全周期城市管理提出以來,迅速得到了全国城市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但作为城市治理最基础的环节,城市管理监察部门在实行全周期管理制度的建设中还是遇到了许多问题与挑战。

1.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

(1)规章制度细节处理不到位,管理过程不够标准

促进管理的精细化发展是全周期城市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部分城市管理监察部门存在着生搬硬套先进城市管理制度的情况,没有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工作中存在着强制居民遵守规章制度的现象,忽视了本地区的居民生活文化习惯。

(2)技术支持不到位,城市基础设施、公共信息平台与智能终端不能实现有效联动

这种情况在三、四线城市的城市治理工作中极为常见,不同单位的信息平台由多家不同的外包公司负责,缺乏统一的指导和管理,已搜集的信息不能立刻反馈并应用到城市治理活动中,导致在日常工作总是存在着滞后的 情况。

2.科学化管理水平不高

城市管理监察部门在参与到全周期城市管理时,普遍存在着科学化管理水平不高的现象。在制度上缺乏合理的顶层设计,在法规上也缺乏具体的规章制度,导致了不仅管理监察部门在日常维护城市秩序的过程中常常面临着无规可依,无序可守的窘境,城市居民对城市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也经常持怀疑甚至是否定态度,有时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正常进行。

3.在城市管理过程中与其他部门没能协调一致

全周期城市管理不能依靠城市管理监察部门单独的力量去完成。但是在现实中,由于一些地区负责城市治理的机构领导缺乏“全周期管理”的意识,导致下属单位之间缺乏主动互相合作的意识,工作时各自为政,很少相互过问,比如最常见的“僵尸车”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城市管理监察部门的不断努力,也需要交管和市政部门的通力配合,只有摒除了不同部门之间的隔阂与障碍,才能对一些城市“顽疾”从问题根源进行解决,实现精细化管理,协同化治理。

三、城市管理监察部门在T市全周期城市管理中的实践

T市曾经作为连接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过去发展速度较快,导致大量城市问题的堆积,新时代以来,在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指导下,T市的城市管理部门坚持贯彻和落实国家的城市治理理念,积极寻求解决城市问题的新途径,结合现有基础,针对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举措,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管理方式,助力实现全周期城市管理。

1.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全周期城市管理工作的落实

坚持党建引领有助于在城市治理过程中发挥出我国的制度优势,党能够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从而使各个部门协调行动,使整个城市治理过程能够按照“全周期管理模式”的需要,进行统一的布局和整体规划。“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面对各部门之间条块分割、责任划定不明的现状,T市由城市管理监察部门党委牵头,尝试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将各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交警支队等多部门联合起来,统一进行城市管理工作,旨在整合公共力量,联合行动,确实保证有效的城市管理。同时尝试设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集联席会议,旨在统一安排部署联合行动相关事宜,通报、交流近期执法工作,协调处理联合执法中的争议,并研究解决联合行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2.开展学习交流,增强全周期管理意识

T市城市监察部门根据已有的学习材料和上级的传达文件,组织各中队骨干进行了城市管理理论培训,系统地学习了城市全周期管理理论。要求在日常工作中贯彻落实全周期管理意识,重视阶段性管理和过程性管理,强调城市治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城市管理监察部门长时间、全方位、全过程的积极参与,任何实际问题的产生都有其产生过程和周期,不能简单地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治理,要切实考虑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合理的对策,才能制定出正确的解决方案,才能实现城市的全周期管理。

3.紧跟时代步伐,精细管理模式

第一,T市城市监察部门坚持以为民、利民、惠民为基本原则,聚焦环境、交通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将社区与城市各管理部门结合起来全面综合整治,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政府组团式服务”的新模式。以社区为中介整合各方资源,将网格管理职责细分给每一个具体部门,分类解决处理问题,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处理城市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按照细致管理、科学管理、协同管理的基本要求,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第二,推进“互联网+城市管理”的建设工作,实现了城市管理与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融合,T市城市监察部门搭建了便捷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并与各个相关网站实现了互联互通,城市居民可以通过智能设备直接与相关部门进行在线沟通,实现了人民与基层各部门之间信息的高效传递,确保了沟通的时效性,提升了城市管理的灵活性。

第三,T市城市管理监察部门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对原有的标准规范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使得城市管理工作更加接地气,更加符合居民的个性化需要。同时,设置了辖区居民反馈机制,将居民的评价与相关责任中队的年终评定结合起来,从而避免了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保证管理工作切实是在为人民解决实际问题。

4.改变群众观念,普及“共建”的城市治理理念

城市的高效管理,离不开每一位市民的积极参与。T市城市管理监察部门一直在大力宣传共建的城市治理理念,并组织开展经常性活动,来鼓励T市市民参与到城市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来,一方面积极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使城市监察部门制定的各项规定更好地符合群众意愿,一方面能让市民真正理解城市管理工作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意义。促进市民意识由被管理者向管理者的转变,从而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效能和水平。

5.吸纳优秀人才,提高城市治理的综合能力

城市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缺乏具备管理和城市建设知识的复合人才,各部门之间缺乏擅长大数据分析、信息综合与分享的专业人才,而导致各部门之间消息闭塞,信息流通不畅。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城市综合治理能力,T市城市管理监察部门正在不断改进人员组成结构,招聘具有相关专业技能的人才,逐步填补人才空缺,同时加快提升自身的信息数据综合处理能力,让城市管理朝着更专业的方向发展,以便实现全周期城市综合治理模式的信息化建设。

(责任编辑:刘占行)

參考文献:

[1]黄建.引领与承载:全周期管理视域下的城市治理现代化[J].学术界,2020(09):37-49.

[2]蓝志勇.以全周期管理重塑城市治理体制机制[N].辽宁日报,2020(09).

上一篇:树木改良建设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施工人员现场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