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性质论文范文

2023-09-16

企业经济性质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仇和现象”是在我国特殊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它依据的也是错误的西方经济理论。“仇和现象”的产生,增加了经济社会不和谐的因素,混淆了人们对改革方向的正确认识,也不利于我们进行理论创新。我们要以正确的改革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经济发展道路;仇和现象;理论创新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领域一直都在积极探索未来发展道路,其间逐步形成了两条思路,一条是“私有化式的、西方式的市场经济道路”,一条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国家主导式的市场经济道路”,尽管两者都打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旗号,并且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和不同领域,有时交织在一起,前者如“仇和类现象”(包括“仇和现象”),后者如“郎咸平类现象”(包括“郎咸平现象”)。这种局面的出现,一方面是任何一个后起国家都将经历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长期模仿的结果,同时还反映出了我国经济改革方向选择的尴尬和迷茫。惟有尽快转变思路,加快理论创新,才能更快导入正确的经济发展轨道,才能更快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学理基础,使之既不同于传统计划经济,也不同于现代西方市场经济,而是兼顾其间且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道路,即现代计划经济道路。为此,笔者特借助“仇和现象”,通过剖析它所依据的经济理论缺陷及其危害,以期引出对加快理论创新特别是经济理论创新问题的探讨。

一、“仇和现象”产生的社会背景

无论“仇和现象”涉及的内容如何,是仇和本身,还是对仇和进行评价的舆论现象,甚至是包括理论界的同类主张及其对策现象,或者是部分有之,或者是全部有之,但都是处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下,并体现着其不同方面的特征。总体上看,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一)特殊的经济发展阶段

由于我国还处在经济比较不发达阶段,决定着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快赶超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或比较发达国家,不管提还是不提科学发展观,实践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执行经济赶超任务,因此就不可能投入太多的精力去关注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因为那将冒着极大的失败风险,并且将付出极大的或较大的探索成本。为此,不管是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我们采取的主要方式就是模仿,既模仿其理论,又模仿其体制,先前是模仿苏东国家,后来是模仿西方发达国家。也许是西方经济发展模式比较成熟且有诸多模式可供借鉴之处,以致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结果对西方的理论特别是经济理论产生了一定崇拜和盲从,自然也带人了一些“私有化”思潮,或者是“全盘”,或者是“部分”,在行动上也就表现为彻底地或半彻底地“卖国企、卖学校、卖医院”(简称“三卖”)举动,无论它们打着何种旗号,也无论人们相信与否。

(二)特殊的文化创新土壤

在中国土地上,曾经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化,可是封建帝制的长期确立,权威的崇拜、科举取仕制的发明和独尊儒术制的形成,虽然对其帝制的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对其发展特别是文化的发展却造成了一定阻碍作用。否则,时至今日,我们也不会对知识产权保护进行大力提倡,更何况封建帝制的取消已有一段时间。正是由于这种包容有余而创新不足的文化传承土壤,才使得生于斯而长于斯的人们,面对西方较为先进的经济理论和模式,自然或不自然地采取了“拿来主义”态度,即使过去传统计划经济时期有过批判,也仅仅是从意识形态角度加以批判,至于合理性地吸收和创造性发展,则显得比较苍白,就是有一些具有创新性思想的人做出了某种努力,在这种大潮面前也是于事无补。

(三)特殊的国际政治环境

改革开放的推行,是在特定的国际政治环境下开始的,一方面是两极对抗趋于缓和,西方发达或比较发达国家整体上暂时处于上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都在开始或准备开始进行改革;另一方面是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国际间的交流与互动在加速。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西方发达或比较发达国家必然会把自己的政治模式、经济模式和文化模式向那些正要改革的国家进行渗透,而后者由于没有更好的理论和模式可供借鉴,既有的理论和模式也已经出了问题,不是彻底走不通,就是承担的创新成本太大,因此也比较乐于接受前者那些理论和模式,包括经济理论和模式。于是,在这个过程中,就不可避免会出现俄罗斯的“休克疗法”现象和中国的“仇和现象”以及衍生出的“郎咸平现象”。

二、“仇和现象”依据的理论缺陷

在仇和政府的经济改革过程中,西方经济理论无疑起了重要作用。据称仇和本人不仅将《经济学》看了7个版本,而且还将影响其最大的书《政府的革命》中“用企业家的眼光来审视政府的运作”的理念运用于宿迁,并把它当作一个大企业来经营。殊不知,任何经济理论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无论它多么通用。仔细想来,仇和政府依据的西方经济理论,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缺陷:

(一)前提缺陷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理论的一个前提或基石,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是自利和理性的,在经济活动中它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经济人的自利性和理性是自然的,超社会的和超阶段的。显然,这个假设前提是错误的,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经济理论也是不正确的。其实任何经济人都既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应是自然人和社会人的辩证统一体。个人以追求自身的福利最大化为基本目标,但其中既包括个人的经济福利,也包括个人的社会福利。企业和政府也是如此,企业追求的不仅是自身利润最大化,也应是企业的经济福利和社会福利最大化,而政府努力实现的应是经济福利和社会福利最大化。如果看不到这一条,无论其经济理论演绎地多么完美,应用地多么广泛,最终都必然要导致错误,至少是部分错误。

(二)过程缺陷

西方微观经济理论运用均衡分析方法,从完全竞争假设出发,推导出一般均衡结论,并认为一般均衡可以实现最有效的资源配置(帕累托最优),从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但这里是把政府的作用排除在外的。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这是不可能的,政府或多或少都会对经济施加一定的干预,就是在传统经济社会也是这样,只不过干预程度较小罢了。后来凯恩斯主义者做出了一定努力,但由于缺乏政府行为理论,虽然他们指出了政府作用,也仅将其看作是市场的补充,而不是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致西方宏微观经济理论衔接得是那样不协调。

(三)结果缺陷

正是由于个人、企业和政府三者目标的设定不完整和研究的不到位,使得本应由个人和企业所承

担的一定社会成本转嫁到了政府头上,当后者不能完全解决时,就不得不将其剩下的部分遗留给下一年或者是下一届政府处理。这里,我们需要对西方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分析进行修正,代之以福利和成本的比较,我们或许还可以求出这种结果缺陷值,并能给予合理的制度设计与校正。

三、“仇和现象”造成的重要危害

(一)强化了经济社会各主体对自身属性的错误认识

当仇和政府依据的经济理论应用于经济现实时,就会因为理论前提的内在缺陷,而使经济社会各主体对其自身属性产生某种错误认识,过于偏重自然属性而淡化社会属性,要是再借助骄人的数字成绩,就可能进一步造成更大认识偏差,从而看不清自己,同时也会使政府更偏重于相反认识。

(二)增加了经济社会不和谐因素

错误的理论,必然导致错误的实践,仇和政府的改革不是增加了社会和谐,而是增加了经济社会诸多不和谐。在过于突出经济增长和市场取向改革以及短期政绩的同时,淡化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以及文化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发展和环境发展、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配置资源、城市变化与百姓生活水平等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面对仇和政府疯狂的“三卖”举动,不仅一些中央国家部委官员,而且一些民间人士也提出了种种疑问,“当国企、医院和学校被全部卖了之后,政府的社会责任在哪?未来社会责任如何实现?”[1]“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个人的社会责任又在哪?”[2]“宿迁还有没有管老百姓生老病死的政府机构?”[3]“在这种改革思路指引下,社会道德、社会风气包括医德医风会不会在一切向钱看的引导下变得更糟?”[4]“他这种重洗‘利益牌’的行动到底对谁有利?”[5]等等。据调查,有96%的人都认为近几年宿迁的城市硬件环境变化很大,简直一天一个样,同时也有大约56%的人认为生活水平没有提高,扣除物价指数上涨因素,甚至还有11%的人说近些年生活水平下降了不少。

(三)阻碍了经济理论自主创新步伐

作为后起国家,在一定时期、一定阶段采用比较成熟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式实现经济赶超目标,是非常必要的,不过考虑到其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缺陷,如何取其所长,去其所短,并创造性地发展出适合自己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式,就变得相当重要。毕竟任何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式都具有两面性,用其时间越长,得到的正面作用越多,但所受到的限制也就越大。中国和前苏联之所以在改革进展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传统计划经济理论和模式在其中是起着不同作用的,也就是所谓的“路径依赖”。后来,仇和政府所列举出的种种发展情况,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理论自主创新步伐。

四、加快改革理论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尽快摆脱西方经济理论的错误影响

由于西方经济理论和模式的内在缺陷,使得个人、企业和政府三者的自身定位出现偏差。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在尽量把自己所承担的社会成本转嫁给社会,结果是政府承担了过多的社会成本,而许多应当由政府做的事不是没有时间去做就是没有力量去做。只有通过理论创新,明确摆正三者的自身属性及其定位,尽快构建政府行为理论和经济模式理论,才能使我们尽快摆脱西方经济理论的错误影响,步入相对正确的理论发展轨道。

(二)有利于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西方经济理论存在缺陷,西方经济社会也存在一定缺陷,它并不是我们要追求的理想社会模式。只有通过加快理论创新特别是经济理论创新,才能使个人、企业和政府各就其位,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和谐状态,既能与自然和谐,也能与社会和谐,也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有利于指明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

只有加快理论创新,才能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和模式的错误束缚,才能摆脱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和模式的错误影响和束缚,才能真正地认识到它们特别是后者的阶段性和过渡性。我们的改革不是对传统计划经济理论和模式的完全抛弃,也不是对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和模式的完全模仿,而是在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更好的经济理论和模式,它将代表着我们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如果从逻辑上来说,传统可以与现代相对,计划经济可以与市场经济相对,那么将会出现四种经济理论和模式,即:传统(也称绝对)计划经济理论和模式、传统(也称自由或绝对)市场经济理论和模式、现代计划经济理论和模式以及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和模式。这样,我们就可初步地认为,我们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是现代计划经济理论和模式。不要认为除了绝对计划经济理论模式和绝对市场经济理论模式以外,就只有现代市场经济理论模式。实际上,只有同时具备两条:一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大于政府配置的作用,二是政府配置资源作用必须以市场配置作用作为依托,我们才能将这种经济理论模式称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模式。否则只能是传统计划经济理论模式和现代计划经济理论模式。如果我们可以把没有市场作用或市场作用较小的计划经济称为传统计划经济理论模式,那么就可以把市场作用较大但不足以改变经济性质的计划经济称为现代计划经济理论模式。

注释:

①仇和现象:仇和,原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现江苏省副省长,在宿迁执政期间一直通过比较极端的手段推进改革,如卖光医院、卖光学校和卖光国企等,由此所引发的仇和本身的现象以及对其进行评价的舆论现象,统称仇和现象,本文主要指前者,也就是“仇和式”改革现象。

参考文献:

[1]蔡永飞.仇和应该“求和”了[J].中国经济周刊,2006,(6).

[2]顾则徐.“仇和现象”凸现改革理性贫乏[J].学习月刊,2006,(4).

[3]鲁宁.仇和升官新考[N].时代评论,2006-2-10.

[4]秦俊勇等.争议仇和[J].领导文萃,2004。(6).

[5]水皮.水皮杂谈:仇和的升迁说明了什么?[N].中华工商时报。2006-4-6.

收稿日期:2007-02-18

作者简介:谢士强(1973-),男,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责任编辑:郭殿生

企业经济性质论文范文第2篇

企业经济性质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关于民营企业性质的分析以往多从经济学的角度概括,但企业性质的经济学解释是不充分的。民营企业作为在一定历史阶段发展起来的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有其兴起的社会生态背景及其发展所产生的社会后果。对于民营企业性质的考察,必须回到它的社会母体中去认识,以社会生态的方法加以分析。民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不是偶然现象,它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发展逻辑,它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和谐社会构建中共建共享的重要主体。

关键词:民营企业;性质;社会生态;观察

一、问题的提出

民营企业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包含着一定意义上的所有制关系划分,也包括所有制的实现形式。随着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发展,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它在给企业自身提供财富积累的同时,也给国家建设提供了巨大税收来源,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不仅如此,在国有企业关停并转过程中,民营企业撑起了半壁江山,成为我国经济不断活跃的助推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这一切恐怕又不只是一个“公与私”划分所能概括了的。因此,本研究主要是依据这样一些事实展开的思考:

1、关于企业性质的讨论,人们通常视为一个经济学范畴,尤其对于民营企业性质的分析多从经济学的角度加以概括。然而,令经济学家们没有预测到的是。民营经济在中国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更令经济学家们没有预测到的是,民营经济对中国社会经济有如此重要影响。民营企业以自己坚实的步伐和出色表现向世人证明,它与国有经济一道,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坚固基石。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已成为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的重要主体。鉴于此,有关民营企业性质的讨论,仅局限于经济学范畴就不够了,人们应该从更广泛的视域观察思考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事实。

2、有数据表明,在为数众多的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创业发展之后,这些家族企业开始进入两代人财富、权力交接的关键时期。从第一代创业者来看,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许多企业是在不规范的环境中成长壮大的,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并不具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物质和文化基础。但是,对于第二代继承人来说,面对企业传承和社会道德的双重关注和压力,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民营企业也面临着转制、创新、发展问题。摒弃家族制企业的桎梏,引进先进的公司治理结构,运用现代管理经验和运营模式,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本身既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循环和分工合作中地位的需要。当下的民营企业已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个体经济单位,而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单位,它对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关于民营企业性质的若干观点评述

民营企业隶属于民营经济范畴,谈到民营企业需要考察一下“民营”的含义。在国外,“民营”的基本含义是指“民间经营”,即非官方的组织运营活动,对民营企业没有特别的界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法、德等国曾出现过所谓国有企业民营化浪潮,而在现行的许多国家经济循环中,民营经济涵盖了整个国民经济的绝大部分,民营成为极为普遍现象。在我国,随着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民营经济应运而生,从初期的农村联产承包制、城镇个体户,到80年代末出现私营企业,再到90年代更大规模的股份制民营企业,都可以纳入民营经济范畴。按现行国家工商企业注册登记类型划分,民营企业是指除注册登记为国有企业、国有独资企业和集体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实际上,民营企业既包括民有民营,也包括国有民营,个体、私营、合作制以及实行承包租赁、股份制的企业。因此,有关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性质的讨论也存在着各种说法,比较集中和流行的有以下几种观点:

1、从所有制角度认为,民营经济的主体成分是非国有企业,那么民营企业就是以民间资本为主体,以民间资本的社会化运营形式组织起来的经济单位,它包括个体、私营企业,无上级主管的民办集体企业,自然人和法人共同发起的有限责任公司等。私人资本(资产)所有权始终在企业性质的定位中起着关键作用,即使将来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仍然需要界定各出资人的出资比例,需要明晰各个投资人的产权,因此,所有制是永远不能模糊的,否则无法揭示其本质特征。以产权界定民营企业,大致可分为两种形态:非国家直接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完全由自然人与非国有法人组成的民有企业。

2、从经营管理者角度认为,民营企业不是一个所有制概念,而是一个经营性概念。民营的本质在于“非政府、非官方”的自主经营。由政府占有并直接插手委派干部经营的企业是国有企业,而民营企业强调由“民”自主管理、自主经营,民营与私有之间没有必然一致的关系。民营经济就是民本经济,而民本的性质强调的是“民有、民享、民治”。

3、从产权交易调整角度认为,民营企业本质上是对国有企业低效率的替代。企业的产生是人的经济理性选择的结果,是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建立的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生产性组织。民营企业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当它比以往的国有企业更能节约成本和交易费用,能够带来更大利润和显著效益时,便应运而生并获得发展。因此,从产权调整和成本收益角度看,民营企业具有对国有企业替代和创新的性质。原来的国有企业通过企业改制,注入新的资本实现企业的更新,民营企业通过企业素质的提高和显著的社会经济贡献,不断得到扩张和发展,这就是民营企业的特点。

4、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认为,民营企业体现的是资本对劳动的雇佣关系。民营企业作为具有等级性质的科层组织,其内部构成之间不像市场主体之间那样具有平等性,这样就决定了其生产活动过程和经济社会特征具有显著特点,如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实际占有与支配;以占有他人的剩余劳动,不断扩充经济实力,进而谋求更多方面利益;个人财产和收入明显高于其他社会成员,但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具有不对称性等。这些即是民营企业具有的重要的组织属性。

上述有关民营企业性质的解释,无论是从传统经济学的角度,还是从经营管理效率的角度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这些观点从不同的视角只是强调了企业特征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了社会制度与环境变迁的大背景。经济学分析的基础是人的经济理性假设,产权制度调整强调了经济效率,但这些观点并没有对民营企业为什么会在特定时期产生给出充分的说明。企业的产生,除了经济因素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企业的经济学意义固然很重要,但它对于社会发展的改造意义同样重要。民营企业不仅具有经济学属性,它还具有更多的社会学属性,也就是说民营企业并不仅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率目标的产

物。民营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组织形式,它的产生必定要有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而它的不断发展壮大又使整个社会阶级力量的构成发生改变,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政治制度的变革。

三、社会学的视角、方法及观点

毫无疑问,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的形成和壮大一直是中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事物,成为与原有的社会体制异质性最高的部分,从而引发出人们许多思考。对当代中国的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如何观察分析,选择怎样的角度加以认识,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社会学的视角:回到它的社会母体中去考察

如何看待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兴起,时下有一种观点认为,民营企业的产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适应市场发展要求,自然释放出的能量;也有观点认为,民营企业的形成是源于政策性和市场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党和政府采取的扶植鼓励政策,才使其获得了较大发展;但也有观点认为,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在并不规范的市场环境下,与政府行政体制缺陷相结合,具有某种程度的畸形特征;更有人提出是共产党扶植了一个资产阶级,等等。凡此种种都说明,当前我们对民营企业发展中的某些问题仍需要加强研究,人们需要从更宽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观察,分析认识当今中国社会所发生的一切。

崛起于改革时代的民营企业,不仅是我国新社会力量的交点,也是观察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承认,由于体制、环境和个体素质等因素,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确实有着不同于西方民营企业的发展路径,这也决定了它们有着不同于西方的社会特质。任何模式的社会生产都有其组织方式的社会特性,而民营企业作为在一定历史阶段发展起来的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也必然有其兴起的社会背景因素以及它的发展所产生的社会后果。因此,对于民营企业性质的考察,必须回到它的社会母体中去认识,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认识角度。

(二)社会学的方法:以社会生态分析揭示其内在规定性

所谓社会生态分析就是运用生态学有关生态系统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观点,生态系统物质不断循环和转化的观点,以及生态系统物质输入和输出平衡的观点,强调全面和辩证地把握研究对象。生态学关注的生态系统是由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一定的时空所组成的有机复合体。社会生态分析不同于自然科学中的实验研究,也不同于人文科学中的简单归纳演绎,它强调的是对生态系统的综合关照。在生态系统中,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实际上经常发生着各种形式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生态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适应,从而实现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它们具有一个完整的、相互依存的运动发展规律。

这里借鉴生态学方法对民营企业性质展开研究,即是将民营企业的产生和发展作为一个生态单位,将同时期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体制结构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作为环境因素,通过对民营企业兴起与整个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分析,阐述民营企业所以产生并得以发展的社会根据,探讨环境变迁对民营企业的形成、走势所具有的作用,揭示社会变革对这一演变所具有的特殊要求,探寻民营企业如何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并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认识上的路径和方法。

(三)关于民营企业性质的社会生态观点

1、社会是一个构造复杂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诸多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发展系统,它们各部分建构合理、运行有序、相互和谐会产生共同的推动力,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反之,配载不合理,超越或是滞后于社会所提供的时空要求,这个社会就不能产生高效的运动,会引发种种矛盾,甚至出现危机。无论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民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一方面,它的产生必定与历史的某个时代相结合,反映着社会的需求和民众的愿望,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条件。另一方面,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的产生,也是一种生态的过程,它与整个社会共同构成一个发展系统。随着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不断提高和改进,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它的能量也会随着环境系统的变化而发生转变,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生命系统的重要特征。当我们对民营企业进行系统考察的时候就会发现,只有将当代中国的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的成长作为一个历史的过程,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加以认识,才能找到它的生存依据,才能看到它的历史作用,才能得出一个客观准确的结论。

2、当代中国的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的形成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社会意义。民营经济的复生,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宏观政策、指导方针、发展构想有着密切关系,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讲,过去我们对民营经济的认识是有偏差的,对国有资产的经营也存在着诸多弊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鼓励和扶植民营企业发展无疑是解放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它一方面表明,我们的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人们敢于否定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桎梏,体现了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以及社会主义所具有的自我更新和创造活力。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反映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确定。以往对包括个体、私营在内的民营经济所采取的人为限制和消灭措施都是不切实际的做法,而这一新生经济成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足以表明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民营经济的复生与崛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适应改革开放要求所取得的双赢结果。只有从这个高度来认识,才能看到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3、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的出现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其产生有它的既定逻辑,不会凭空而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民营企业的复兴有它的社会生态环境基础。首先,从民营企业的成长过程来看,它的成功其实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我国工农业基础设施。如交通、运输(海陆空)、邮电、水利等不仅具有一定规模,并已形成网络,国家工业化已达到一定水平。与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其资本积累的过程十分漫长,民营企业发展充满了艰辛和痛苦。相对而言,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的客观条件要优越得多,成本低,回报率高。如果没有国家的大量投入,为民营经济创造了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只是民营企业的自然发展就不会呈现出今天这样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其次,人类社会发展表明,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其生产力和阶级力量状况都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决定的。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就是人们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以及人与人之间是否平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起了个人在经济中的地位和权利,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保证了我国公民人与人之间本质上的平等关系。从社会体系上看,民营企业植根于中国不断开放文明的制度建设之中,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共建共享的重要主体;从经济结构上看,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和发展壮大了国民经济,丰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当代中国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它全部的社会经济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之前,是不会自然消失的。而它的全部利益的实现与其所承担义务的完成状况,取决于它与主政者之间所建立的共生关系和利益的协调程度。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快,市场竞争的规范化程度提高,民营企业成长的基本矛盾已不再是计划与市场的博弈,而是全球化市场中本土化力量与国际化力量的较量。民营企业面临着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在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中,民营企业能否承担起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不仅关系到民营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改革之路上顺利、稳健地成长发展,也关系到它在未来经济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作用。民营经济的发展根植于民众需要和社会要求,人们有理由期待民营企业在共建共享的和谐社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企业经济性质论文范文第4篇

现如今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给社会带来最大的危害已不限于影响社会治安, 更严重的是扰乱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动摇市场公平交易的根基, 伴随政治层面腐败, 阻碍社会发展, 并带来消极的引导作用, 影响社会安定。

一、黑社会性质组织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

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定性一直是学界热议的话题, 数十年的讨论仍未有一个准确定义, 笔者认为如何定义黑社会并不是问题关键, 因为定义这样一个复杂的词汇稍有偏颇那么所带来的后果不是让大众人心惶惶便是让有关部门麻痹大意, 只有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才有利于当前的预防打击工作。

因为绝大多数黑社会性质组织都在其行动中攫取了大量的社会物质财富, 让人不免将其与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公司企业这些经济组织联系在一起, 本文就先从其与经济组织的关系展开讨论。

(一) 黑社会性质组织是一种经济组织

黑社会性质组织在运作过程当中, 无论是维持自身组织还是为最终获取大量财富考虑, 始终将谋取经济利益作为基本目的, 从这一点来看, 黑社会性质组织其实正是一种经济组织。首先, 黑社会性质组织日常的经营管理需要资金支持;其次, 黑社会性质组织从事犯罪活动需要工具、交通以及其他方面的投入, 除此之外, 内部成员的日常享乐挥霍和维持自身稳定都需要支出。

从2011年颁布的我国刑法修正案 (八) 将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的立法解释“搬进”刑法条款中来看, 这一规定也是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而其中第二个特征的表述“有组织地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 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以支持该组织的活动。”也充分表明了全国人大也在侧面认可了黑社会性质组织正是经济组织中的一种类型。

(二) 黑社会性质组织同一般经济组织的不同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 黑社会性质组织同一般人心目中的经济组织差别甚为明显, 这源于其不同于一般经济组织的两个重要特征:

1. 非法获取利益。

黑社会性质组织不满足于合法经营来的经济利益, 而是一心追求超额利润, 快速暴富, 这往往带有明显的越界性, 不能为法律和社会大众所容忍。

2. 以暴力为支撑。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获利手段往往会与暴力联系在一起。成立初期, 他们为了获取非法利益可能会采取传统的绑架、敲诈勒索、抢劫等犯罪;而在后期, 为了抢夺其经营行业的绝对优势地位来获取经济利益, 从而欺压合法的普通竞争者和驱逐别的黑社会性质组织, 都有暴力的体现, 暴力是黑社会性质组织攫取巨额利益的最为重要的支撑手段, 也是最简单的捷径。

二、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谋利方式及其目的

(一)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运作类型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运作类型通常都较为容易辨别, 笔者总结在实际中较为多见的模式有两种:

1. 企业型。

不少黑社会性质组织为了谋取利益, 较为常见的手法便是自行组建公司或者是蚕食鲸吞别的企业, 在企业的外壳下从事非法产业和违法犯罪的勾当, 这种模式非常多见, 例如四川刘汉刘维黑社会性质组织, 从开始的广汉平原实业有限公司, 再到后来赫赫有名的汉龙集团, 刘氏兄弟借着企业的名义以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方式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 与此同时也在黑道走得越来越远, 被捕时刘汉身价更是达到了400亿人民币。

2. 家族型。

以家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同样也有不少, 例如江西祝氏家族黑社会性质组织, 兄弟五人分工各异, 老二祝海全更是以自己乡党委书记的身份为家族成员充当“保护伞”, 在其保护和纵容下, 祝氏家族欺行霸市, 强迫交易, 设赌抽红, 放取高利贷, 还设立了“金矿保安部”, 购置大量猎枪和弹药, 表面上是保护矿山, 实质上成了他们巧取豪夺的工具。1最终甚至敢公然持枪抗衡公安机关。

(二)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经济运作手段

综观许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例, 大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经济运作手段都有共同之处, 都是由原始的财产积累再到垄断市场, 而后掩人耳目, 逐渐漂白的过程, 发展程度可能相异, 但其最后大都殊途同归。

1. 以暴力为手段从事经济活动:

(1) 采取最为传统的暴力刑事取财犯罪如抢劫、敲诈勒索, 绑架等犯罪手段, 摧残受害者的肉体精神, 制造社会恐怖, 震慑普通民众, 使其不敢发声反抗。 (2) 以暴力手段欺行霸市。在欠发达地区经常可见一些强行收取保护费的黑社会性质组织, 他们通过威胁恐吓等手段, 对普通商户进行勒索敲诈, 欺凌百姓。

2. 经营非法行业, 获取超额利润积累大量资本。

唯利是图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正是抓住社会上涌现的大量畸形需求, 大肆经营卖淫、赌博、毒品、发放高利贷等等地下非法产业, 甚至包括“帮助”他人摆平事情比如代为追索债务等方式, 从中谋取到了从事合法经营不可能获得的大量利益, 其经济实力得到了强有力的补充。

3. 从事垄断经营, 攫取大量财富。

黑社会性质组织自行经营的产业不论是否合法, 必定会存在竞争者, 而为了追求最大的利益, 便会利用暴力或者威胁恐吓的方法手段或强行兼并, 或驱逐其他竞争者。刘涌当年为获得垄断利润, 自封为“黄山”和“云雾山”香烟沈阳总代理, 对所谓“擅自”经营者一律暴力清除, 2打死打伤业主还砸烂档口。

4. 形成庞大的经济实力。

虽然黑社会性质组织从表面看上去偃旗息鼓下来, 但其实他们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并未减少, 反而更加丰厚固定, 这源于此前他们凭借暴力和垄断所完成的资本积累, 强势的市场支配地位也成为他们稳定的收入来源, 黑社会性质组织最终形成了强大的经济实力, 这也标志着黑社会性质组织经济的形成。

(三)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谋利目的

黑社会性质组织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 对利润金钱的争夺这一特征在其生存发展过程中表现的更为明显, 为了获取暴利, 黑社会性质组织经常胡作非为, 无恶不作, 同时其作为一种经济组织, 必然也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基础来维持和发展自身实力。

1. 维持组织基本运转。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日常活动和运转, 需要耗费大量的物质财富, 因此没有积累到一定的经济实力, 其很难一直维持下去, 谋取利益既是他们的根本目标, 也是他们的生存前提。

2. 加速组织规模发展壮大。

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来说, 无论是自身规模壮大还是处理外部关系方面, 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都是好事。首先, 强大的经济实力能够帮助黑社会性质组织招兵买马, 形成较大规模, 为今后的行动与发展提供保证;其次, 不管是进行对外投资, 还是极端情况下与其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为了争夺地盘和利益产生的火并, 强大的经济实力都为他们提供了强有力的话语权。

3. 实施政治渗透, 以黑涉政, 以政护黑。

在政府加大对黑社会性质组织打击力度的时期, 黑社会性质组织总会想方设法为当权政府官员和司法人员送上“蝇头小利”, 以保自己“一生平安”, 这样积少成多, 最终花费大量的金钱。事实上几乎所有的黑社会性质组织都拥有自己的“保护伞”。

(1) 贿赂官员公安, 减少行动阻力。黑社会性质组织通过向官员以及公安干警献上重金, 让他们对自己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甚至是大开方便之门。在浙江温岭张畏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中, 有数十名干部卷入, 这其中包括政府市长、公安局长甚至银行行长, 在接受张畏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巨额贿赂后, 他们或纵容包庇该组织, 妨碍公安机关的依法查处, 或为该组织办理非法手续, 帮助其诈骗银行的巨额贷款。

(2) 拉拢混入相关司法部门, 为其活动提供便利。便利。贿赂政府官员和司法人员仅仅是黑社会性质组织“保命”的手段, 而有些经济实力强大的黑社会性质组织还可以将国家公务人员拉入组织当中, 使其成为其中一员, 比如辽宁盘锦刘晓军黑社会性质组织就有警察参与其中, 凭职务之便为他们提供枪支弹药。还有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甚至通过贿赂当上警察, 在公安系统中混迹, 成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内应”。

4. 刺激实施新的违法犯罪活动。

强大的经济实力的取得, 代表着黑社会性质组织前期的“良苦经营”收到成效, 因为他们顺利地逃避了政府的打击, 也代表着组织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程度, 这在心理上给予了组织内部成员鼓舞, 也激发了他们实施更多更严重的违法犯罪的意愿, 并且在客观上也为他们实施进一步的违法犯罪活动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以四川刘汉刘维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为例, 刚开始刘汉刘维仅仅是垄断了当地赌博游戏机、高利贷市场, 然后逐渐控制了广汉及周边地区的砂石建材行业, 而后暴力解决房地产拆迁问题, 违规并购, 将触角伸向矿产、电力行业, 最终甚至还能够操纵股市。总体来看, 纵使在2000年以后, 刘汉团伙暴力犯罪案件大幅减少, 但其社会危害广度却越来越大。正是其在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一步步经营中积累起越来越多的资本, 他的气焰才越来越嚣张。

三、黑社会性质组织“漂白”时的经济特征

树大招风, 当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规模以及实力达到一定程度时, 便开始掩饰自己, 他们深知, 太过明目张胆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 于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开始慎用帮助他们“发家”的暴力违法犯罪手段, 而进入到这个“漂白阶段”, 这也标志着组织发展达到成熟。

(一) “黑老大”大肆政治投资, 谋求政治生命

政治投资显然是黑老大包装自己、迷惑大众的主要途径和绝佳方法, 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掩人耳目, 逃避打击, 另一方面还可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编织更广泛复杂的关系网, 便于自己更好地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活动, 谋取更多的利益。刘涌当年正是通过精心运作当上了沈阳市人大代表;刘汉本人更是连续三届四川省政协委员、政协常委, 3他也从之前的“以商养黑, 以黑护商”进化到了“以黑涉政, 以政护黑”的程度。

(二) 黑钱洗白, 披上合法外衣

“厚而无形, 黑而无色”是人们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形态的形象描述。4在黑社会性质组织发展成熟以后, 其手里的资本也需要得到妥善处理, 最好的方法就是向合法经济领域渗透, 以逃避政府打击, 而且还可以为其继续为非作恶奠定坚实的基础。其向合法经济领域的渗透主要有下列三种途径:

1. 投资白道生意, 合法参股公司。

黑社会性质组织往往会采取投资或者参股的方式, 合法进入各个经济部门或者工商企业, 方法是用大量的非法积累起来的资本廉价购入濒临破产倒闭的公司企业, 成为股东, 进入管理层, 按照自己的私欲经营企业, 从中赚取利润, 并且掩护暗中的非法经营活动;或者从中作梗, 使公司经营陷入困境, 迫使企业满足其所要求的利益, 形成一种敲诈;而对于经营良好的优质企业, 则会想方设法抽取利润, 而后再不断追加投资, 一步步控制领导层, 进而其便可以对其施加影响以获取更多利益。5

2. 进军金融业, 加快资本流通。

黑社会性质组织将犯罪收益投入到广泛的流通领域当中, 包括腐败的社会经济过程, 目的即为增加非法资本积累, 加大流通量, 将黑钱洗白。插手金融、证券业, 从事金融活动和证券买卖, 是黑社会性质组织黑钱洗白的主要途径和渠道。涉足到金融证券领域, 使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彻底转型, 不但把从事不法犯罪活动所获取的“黑色收入”转移、洗白、合法化, 而且可以不断将其投入流通, 通过发放贷款和交易金融证券赚取丰厚的利润收益, 再一次壮大自己的整个犯罪资本实力, 最终形成完整而自成严密体系的庞大金融财团。6

3. 承揽重大项目, 谋取深厚利益。

大型、重要工程项目, 因所涉收益合法稳定并且丰厚, 历来都是黑社会性质组织极力想要抢夺到手的优质买卖。而凭借着其之前积攒起来的雄厚资本, 加上其苦心编制经营多年的广泛而又复杂的社会关系网, 在招标中暗箱操作, 同腐败官员沆瀣一气, 轻易就能拿到项目工程, 如愿以偿的谋取到大量的丰厚利益。刘汉黑社会性质组织曾经就通过各种手段拿下绵阳迎宾大道、绵阳机场、汉龙大桥等大型项目的建设合同, 而后还能够与政府合作开发四姑娘山、九鼎山、王朗白马等旅游风景区, 从其中赚取了不菲的收益。

四、结语

从性质上面来看, 黑社会性质组织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 其以赚取经济利益为根本目的, 也靠强大的经济基础来维持组织的存在和发展, 当组织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后, 其一方面大肆用金钱拉拢官员公安来当自己的“保护伞”, 继续经营不法产业获利, 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向合法经济领域靠拢, 掩人耳目的同时继续赚取大量的社会物质财富, 最终完成自己的彻底转型。当前中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已经趋向于用从事合法经营来掩人耳目, 同样谋得巨额利益, 这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发展的必经阶段, 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觑, 预防打击仍应立足国情。

摘要:黑社会性质组织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 其以谋取经济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目标, 同时其积累的经济基础又是维持自身生存发展的前提。在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创立及发展阶段, 使用暴力手段及从事不法和垄断经营是其完成资本积累的主要方法, 在其寻求转型和掩盖自己所作所为的阶段, 政治投资和洗钱又是其所采取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黑社会性质组织,经济组织,资本积累,转型

参考文献

[1] 何秉松.黑社会犯罪解读[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3.

[2] 武和平.黑社会犯罪新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6.

[3] 郭子贤.黑社会性质组织形成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6.

[4] 邱格屏.黑社会与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之比较分析[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5)

[5] 朱孔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经济特征[J].法制与社会, 2008 (17) .

[6] 揭萍, 熊美保.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经济特征分析[J].政法学刊, 2007 (4) .

[7] 张颖, 高海平.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经济行为特征分析[J].学理论, 2001 (18) .

[8] 赵可.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发展趋势[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4) .

[9] 吴永和.诚论黑社会经济[J].公安研究, 2001 (1) .

企业经济性质论文范文第5篇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用电高峰时严重缺电, 低谷时又有大量的电能得不到充分利用, 使得用电高峰时不得不拉闸限电, 影响了对用户供电的连续性, 低谷时, 又使大量的发电、输电、配电容量得不到充分利用, 影响了电网的经济运行, 把高峰时的负荷移到低谷时段运行。不仅能缓解电力的供需矛盾, 还能降低电网的电能损耗, 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

为深挖提质增收、节支降耗潜力, 破解公司发展难题, 有效应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 助推企业扭亏脱困, 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增添内生动力。特对焦煤电网负荷实时变化曲线进行研究分析, 针对千业水泥公司生产实际, 提出电网经济调度方案, 实现供用电单位增收节支。

1千业水泥公司调控的前提条件

春节后, 电冶公司一台机组处于检修状态, 自备电厂供出16.5 (含瓦电) 万千瓦, 用电平均负荷16.6万千瓦, 购入国网0.68万千瓦, 上网0.74万千瓦, 电网供需基本平衡。但实施峰谷电价, 一些用电户采取避峰措施, 造成电网在高峰期上网1.5万千瓦左右, 平谷段吸网1.5万千瓦情况。

2千业水泥公司生产模式对其生产系统的影响情况分析

千业水泥单位生产性质是两条生产线 (立磨、窑) 、三台水泥磨运行, 水泥磨1.8万千瓦为调峰负荷。水泥磨高峰期停运, 低谷期运行时, 一方面形成电网高峰期大量上网, 低谷段吸收国网, 增加了购电成本;另一方面供电局限制上网电量, 迫使电厂机组压出力运行, 减少了电厂收益的局面。

3千业水泥公司生产费用情况说明

针对以上情况, 我们特对千业水泥一台水泥磨在一天不同时段的运行及收支情况进行研究, 得出以下费用情况结论。附表《千业水泥磨避峰与不避峰的经济分析比较》

费用情况结论:

3.1千业水泥一台水泥磨0.5万千瓦负荷避峰运行, 高峰、尖峰停运, 全天水泥磨运行16小时, 千业公司支出电费3.57万元;供电处增加收益0.59万元。

3.2千业水泥一台水泥磨不避峰全时段24小时运行, 全部按平段电价执行, 全天水泥磨运行24小时, 千业公司支出电费7.0万元;供电处增加收益2.05万元。

3.3千业水泥一台水泥磨平段与高峰段交换4小时, 即水泥磨高峰段运行按平段电费收取电费, 下午平段6小时停运, 全天水泥磨运行14小时, 千业公司支出电费2.99万元;供电处增加收益0.87万元。

3.4若电网全时段上网, 千业水泥避峰一台水泥磨运行16小时, 电费支出3.57万元;供电处增加收益0.87万元。

3.5若电网全时段上网, 千业水泥不避峰全时段24小时运行, 按平段电价支出电费7.0万元, 按供电处增加收益2.74万元。

4针对以上分析及结论, 制定以下电网经济调度运行方案

4.1千业水泥公司目前尖峰电价1.032264元/k Wh, 高峰电价0.915624元/k Wh, 平段电价0.5832元/k Wh。在电网运行尖、高峰段上网1.5万千瓦及以上、平段吸网1.5万千瓦条件下, 为减少焦煤公司上网电量, 给出千业优惠电费电价政策, 即尖高峰段运行调峰负荷水泥磨, 执行尖峰电价0.5832元/k Wh, 高峰电价0.5832元/k Wh;平段运行水泥磨, 执行平段电价0.915624元/k Wh, 停运水泥磨0元/k Wh。

4.2若冯营电厂停运一台大机组, 电网缺口6万千瓦, 调整开元化工公司3万千瓦负荷在金冠电力运行后, 电网仍全时段吸网条件下, 取消千业电费优惠政策, 千业水泥公司磨恢复原避峰措施即高、尖峰段停运, 平、谷段运行。

4.3供电处根据电网运行情况及时通知千业水泥公司采取何种电价执行, 供电处、千业水泥公司两家共同抄表, 月底结算。

5实现供用电单位增收节支

三月份执行峰谷优惠电费电价政策后, 千业水泥公司节约购电成本191.9万元;为焦煤公司创收59.71万元;供电处节约电费支出156.85万元。

5.1千业水泥高峰用电1332360 k W.h, 电价差0.332424;千业节约购电成本37.86万元;

5.2千业水泥尖峰用电1730281 k W.h, 电价差0.449064;千业节约购电成本66.41万元;

5.3千业水泥平段用电3084060 k W.h, 电价差-0.332424;节约购电成本87.63万元;

5.4减少上网电量3062641 KW.h, 为焦煤公司创收59.71万元;

5.5减少用国网电量3062641KW.h, 供电处节约电费支出156.85万元。

6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 对千业水泥公司生产采取相应避峰措施后, 三月份执行峰谷优惠电费电价政策后, 千业水泥公司节约购电成本191.9万元;为焦煤公司创收59.71万元;供电处节约电费支出156.85万元。本文对千业水泥提出的避峰措施, 已得到了应用, 效果良好。

摘要:针对焦煤电网在用电高峰时富裕, 低谷时缺电的特点, 结合千业水泥公司生产实际, 提出电网经济运行方案。应用表明提出的措施, 实现了供用电单位增收节支目的。

关键词:电网,经济运行

参考文献

[1] 郭永基.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企业经济性质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要求企业必须对自身的经济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从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搞好人力资源的经济核算、完善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四大方面,就此问题进行粗浅探讨。

关键词:经济管理;创新;知识经济

企业经济管理,简单而言,是指企业以价值原理为基础,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对生产经营经济活动进行的各种资金收支活动,其涉及范围囊括了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以及售后业务等各个方面,既复杂又艰巨。当前,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时代特征要求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在管理上加强改革和创新,然纵观我国多数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改革创新仍较薄弱,造成企业内部产权混乱、财务风险预测薄弱等种种问题,加剧了企业风险。基于此,本文就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进行粗浅探讨,以期实现企业经济增长的稳步发展。

一、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由来已久,但直至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内部控制定义才在美国产生,即“内部控制包括组织的计划和企业为了保护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以及促使遵循既定的管理方针等所采用的所有方法和措施。”1992年,COSO关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又将内部控制总结为“内部控制是一个由董事长、管理层和其他员工所实施的过程,旨在为一下列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营运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规的遵行性。”由如上分析可见,内部控制已成为现代企业加强经济管理,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资产安全完整的重要手段。企业的内部控制职主要含如下几大方面:领导层用于授权与指挥进行购货、销售、生产等经营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为对企业经济活动而进行的综合计划、控制及评价制定或设置的各项规章制度,等等,可以说,它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及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实际中,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创新改革,可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构架良好的控制活动、加强内部控制能力、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控制等几方面入手。由于财务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的内部控制过程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因此笔者在此重点探讨财务风险防范控制问题,具体如下:一是抓好筹资风险的评估。筹资是企业正常营运的有效保障,因此要事先对各种筹资活动(如筹资结构的安排、筹资金额及期限的制定、筹资成本的估算、筹资的偿还计划等)做好评估工作,并加强事中的监督及事后的考核。二是抓好投资风险的评估。要加强各种股权投资及债权投资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并预先考虑充分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负面因素,做好应对预案。三是抓好信用风险的评估。本文所指的信用风险,特指企业应收账款回收过程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应结合不同客户的实际,构建客户信用评估指标体系,有针对性地加强信用活动的管理,降低信用风险。四是抓好合同风险的评估。企业的合同风险主要是指在合同签订及履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因法律纠纷而导致的被诉或败诉的几率,对此,企业应积极建立合同风险评估体系,严格规范合同的起草、审批、签订、履行、监督等各种行为,有效降低合同风险。

二、加强企业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其目的就是为了盈利,而抵减利润的一大因素即是成本,成本降低利润增加,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得到提升。二是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企业产品价格受成本水平影响极大,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降低企业成本水平,则势必提高产品在价格竞争中的优势。要加强企业成本管理,除了科学制定成本管理目标外,还应重点抓好如下几点:一是抓好物资采购环节的控制管理。采购成本管理控制在企业成本结构中具有重大作用,做好该环节的管理控制,确保企业采购物资的价格优势,能给其后的一系列成本管理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仓库管理部门是企业的物资储存及保管的部门,每月末,各内部单位应将对物资的需求情况列表报仓库管理部门,由仓库管理部门进行分类、汇总、整理,做好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工作,再由采购部门依据该计划进行采购,同时,由物资采购定价委员会对采购部门的采购活动进行监督。二是抓好企业成本管理的事中控制,如建立全过程控制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建立低值易耗品管理台账,加强物资的领用;实施目标成本管理和定额成本管理相结合;推行责任成本会计,划分责任成本中心,确定责任范围,编制责任预算,制定考核标准,等等。三是抓好成本管理的事后分析。结合“成本、归口、分级管理”的原则,通过指标对比分析法及因素分析法等措施,做好各种成本分析工作,如单位成本的分析、成本预算完成情况的分析、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的分析、营运支出项目的分析,等等,切实掌握成本升降的原因,进而有效改进成本管理工作。

三、搞好人力资源的经济核算

企业的人力资源并非劳动者本身,而是指劳动者现实及潜在的智力水平、劳动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等,是一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收益的无形的资产资源。从经济学角度看,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经济管理能否步入更高层次,而要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优化,手段之一即是搞好人力资源的经济核算。人力资源的经济核算主要是对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行量化,从而明确人力资源存在的经济价值,避免或降低人才的浪费及流失,同时,还能促进人才管理模式和经济管理模式的对机结合,将人力资源的经济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到实处。在企业中,对人力资源的经济核算可从如下三大方面入手:一是成本的取得核算。所谓取得成本,是指招聘劳动者所花的费用,其在招聘过程中已经发生,因此无论后期的实际使用程度如何,它都不会随着劳动者后期的价值而发生改变,因此对企业而言,取得成本是沉入成本,在支出该费用后,应在当期将其作为期间成本在收益中扣除。二是培训和开发成本核算。相较于其他项目投资,人力资源投资的不稳定因素更多,人力资源的培训结果往往因职员自身因素的差异而取得不同效果,也即是说,投入相同但所得效益不同,因此在培训核算方面,不能简单地以平均法来进行分摊,而应该构建培训收益账户,对每次培训的收益进行整体的核算。三是人力资源增值核算。对于初入企业的职工,为能更好地反映出企业的管理是否得体以及该职工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应单独核算该职工的增值价值,以方便管理层以此为参照合理调整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四、完善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作为一种无形财富,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越发凸显,对促进企业经济的增值具有重要意义,如,企业将开发出的信息资源有效投入到生产及经营活动中,能有效促进劳动力、劳动手段以及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产生放大效应,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值。此外,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只要能以信息为支撑,必能抓住机遇,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可见,企业一旦能掌握利用好信息这一无形资源,必能充分获取其重大价值,且可能以几何级数增长。要完善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一是抓好营销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营销水平对其盈利水平及未来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应积极构建市场营销的电子商务平台,在该平台上集中管理企业的客户信息、交易信息以及资源信息等,以利于企业更好地掌握目标销售群体的具体信息,针对性地制定出合理科学的营销战略。二是抓好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供应链最早来源于彼得·德鲁克的“经济链”理论,对企业而言,完整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能有效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提升企业绩效,是价值创造的重要手段,而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是指将企业的原材料、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构筑于一个完整的信息控制链体系中,从而更方便企业在第一时间内获取第一手资料信息,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化配置,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稳居有利地位。

总之,经济管理作为企业重要的管理手段,是企业在新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获取更多经济效益的重要法宝,企业应将经济管理与其他各项工作紧密结合,通过采取种种相应措施,促使企业的经济管理得到有效革新和改善,确保企业经济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文贞.新形势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J].知识经济,2012(10).135-136.

[2]黄洁琼.企业经济在新形势下管理的创新策略[J].科技资讯,2013(21):249.

上一篇:城市道路绿化论文范文下一篇:人事档案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