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案范文

2023-09-24

拿来主义教案范文第1篇

活动目标:

1、感受不同宽窄肩带的书包,带给身体的不同体验。临近毕业,孩子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小书包、在书包的选择上他们往往关注的是款式、名牌、色彩、功用等,而忽视书包肩带的宽窄,忽略小书包对自己身体的保护作用。因此,--背背小书包--这次活动从幼儿身体的自我保护入手,与科学小知识相互结合,根据压力不变,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的科学原理进行活动,重在幼儿的体验探究过程,将科学知识浅显、易懂的传递给幼儿,并能在生活中去有效运用,进一步激发幼儿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2、积极探索,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感受不同宽窄肩带的书包,带给身体的不同体验。发现宽肩带比窄肩带的书包背起来更轻松的小秘密。

活动准备:

材料:不同肩带的书包若干、图书若干、小实验:两块海绵和小椅子

活动过程:

一、 1.拿出不一样的小书包展示--发现不同,引出话题 这些都是小学生的书包,它们一样吗?

2.说说它们哪里不一样?

3.小小书包,有这么多的变化,你一定能找到一个你喜欢的小书包。

二、背背小书包--体验感受,发现秘密:

1、刚才,你们通过观察发现了书包的肩带有的宽,有的细窄,如果在这两个书包里放入一样多的图书,背在我们的肩上,哪个会更舒服、更轻松呢?

2、请2个小朋友合作,一起完成一个任务。

展开活动2人合作,在书包中分别放入同样多本图书,两人轮流背背小书包,一个背肩宽的,另一个背肩窄的,慢慢绕走一大圈。

3、幼儿合作探索,相互交流。

4、交流分享,说说感受,哪个书包背起来更舒服?

三、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海绵代替我们的肩膀,海面放在书包的肩带下面,小书包横挂在椅角上好比小书包背在我们的肩上这时观看海面有什么变化?实验完成后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完成我们是不是发现细肩带书包压在海面上也就是好比压在我们的肩上,会刻出深深的痕印,我们背起来会觉得痛,很不舒服,而宽肩带的书包不会出现深深的印痕把我们的肩膀勒疼,背起来舒服和轻松。通过小实验,我们知道了宽宽肩带的书包能保护我们的肩膀,让我们背起来更舒服,所以,我们以后选择小书包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宽宽肩带的书包。

四、拓展思维:这是细肩带的书包,我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它也变宽,让我们的肩膀背起来也变舒服、轻松呢?这个问题留在课下小朋友们好好思考思考,然后自己找到更多更好的答案。

拿来主义教案范文第2篇

【基本知识】 1.政党执掌国家政权

(1)政党的产生。①政党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②资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出现.

(2)政党的含义;指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井以执掌或参与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

(3)政党的基本特征。①政党具有阶级性。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②政党与政权紧密联系。政党和国家政权紧密联系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③政党具有组织和纪律性.

(4)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①当代世界各国通常由政党掌握国家政权。②政党掌握国家政权的原因:掌握国家政权是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政党具备掌握国家政权的条件。

[点拨] 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由政党执政,并不是任何政党都执政.

2.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④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

(2)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是由其自身条件决定的,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历史的进程中经过比较、鉴别做出的正确选择。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②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

①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进行思想宣传、推荐重要干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②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3)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要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要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②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第一,突出党的思

想建设。第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第三,推进党的作风建设。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标,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

③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点拨] (1)识记党的五种执政能力。(2)把握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实质,并能把党的建设活动切入到教材理论。 4.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邓小平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

①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

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②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三者是统一整体,互相联系、互相促进。

③精神实质:关健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知识拓展】

1.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为什么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好,使党永葆先进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怎样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①着眼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②着眼于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干部、指导工作实践,突出党的思想建设。这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

③着眼于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④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目标,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⑤着眼于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的制度建设,尤其是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这一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3)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点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党执政后的全部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着党的执政展开,都是围绕着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来进行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对党建起牵头总管作用。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 ●思维拓展 理解

一、

二、

三、四

一个危险: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可与作风建设联系)。

两大课题: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党拒腐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大任务: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

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

四对关系:一是党与人大的关系。党要经法定程度使党的主张通过国象权力机关变为国家意志,使党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并对他们进行监督,党要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权。二是党与政府的关系。党要支持政府行使职权、依法行政,而不能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三是党与政协的关系。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党要文持政协围绕团结、民主两个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不能忽视或代替政协的作用。 四是党与人民团体的关系。党既要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又要支持他们依法和按各自章程独立开展工作,使之成为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2.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我们党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执政经验作了科学总结。其中,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党执政55年来积累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目标。这三种执政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必须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 (1)区别

①含义不同。科学执政,就是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②侧重点不同.当前,实行科学执政,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决策科学化。实行民主执政,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两点;一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这一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二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依法执政,最重要的就是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要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并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2)联系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这三种执政方式之间相互统

一、相辅相成。一方面,科学执政与民主执政互为条件和前提。要做到科学执政,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进行民主协商和民主讨论。而要实现民主执政,也必须以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为前提。另一方面,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很大程度上要通过依法执政来体现,重要的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制度化和规范化,这就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

3.国家、民主、政党、阶级之间的内在联系。

(1)国家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国家的管理,只是统治阶级的事,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

(3)任何政党都是阶级的政治组织,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判断政党的阶级性质。主要看它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阶级利益。政党和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现代各国一般由政党掌握国家政权。

国家、政党、政权都具有阶级性。 4.关于”三个代表”和“两个先锋队”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和“两个先锋队”一样,都是对党的性质的重要规定,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广大党员干部的心愿,有利于最广泛地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既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指导原则.又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离开了“三个代表”。我们党就不能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就不能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5.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之间的内在联系。

(1)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出发点和归宿。(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完善党的领导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途径和法制保证。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6.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最高权力机关地位之间的关系。

(1)区别: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体现的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领导;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体现的是人民统一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2)联系:党对国家实行政治领导,就是党提出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全国人大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来实现党对全国的政治领导.全国人大也应接受党的领导。

7.“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不是一回事。

(1)“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虽一字之差.但其内涵和适用主体是不同的。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依法执政是针对党的领导而言的。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上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依法行政是针对政府部门(行政机关)而言的,是对政府提出的要求。

(2)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都是依法治国的要求,党的领导和依法执政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政治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党领导人民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点环节和依法执政的关键。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不能混淆。 【热点扫描】

1.材料一:《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为了在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中共中央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在全党全面开展为期一年半的以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现阶段推进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2006年6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既是一以贯之的,又是与时俱进的。这就决定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党中央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就是基于对这个重大课题的深刻认识,也是基于对不断解决好这个重大课题的战略思考。 材料二:2005年lO月10日至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未来我国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 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回答:

(1)为什么要在全党全面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2)分析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有何意义。

[答案](1)①是保持党的性质、宗旨的要求,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载体.是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的先进性作用的要求,是加强党的建设的要求。②新形势下党员队伍的现状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有利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③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2)①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②有利于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供思想保证。③有利于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供组织保证。④有利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供政治保证。

2.2006年10月8日至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1)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决定》? (2)简析中共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及应怎样注重自身建设? (3)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运用政治常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答案](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坚持对国家和社会政治领导,制定大政方针.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决定》提出是中共领导地位、方式体现.中共是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坚持三个代表,党的性质和国家性质决定中共执政和领导地位,决定中共先进性。 (2)①中共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能保持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能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②党要领导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注意: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

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用建设: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党内和谐促进国家和社会和谐.

(3)①从根本上说,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因而中国共产党也必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②具体说来,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和谐社会的建设。③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拿来主义教案范文第3篇

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及重要发明及;法国、美国、德意志工业革命的情况;工业革命的影响。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科学技术、社会关系方面的重大变革,使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对工业革命后果和影响的了解,使学生明白工业革命中产生的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是与大生产相联系的先进阶级,从而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通过学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事实,进一步理解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同时了解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产阶级血腥掠夺的基础上,给被掠夺地区和人民带来了灾难;通过对英国工业革命过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刻苦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里程碑,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它是以人类长期积累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化作为基础而爆发的,使新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其影响远远超过一般的政治事件。在工业革命中壮大了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进一步要求扩大权利,他们不断推行革命或改革,巩固资产阶级在本国的统治。同时,资产阶级加强了对外殖民扩张,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因此本节内容是这一章的重点,是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必要前提。

重点分析

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是本课重点。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要说明它的必然性必须讲清其背景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推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工业革命后不足三百年的今天,人类世界从使用第一架机器发展到原子能、信息时代,这种巨变充分说明了它的巨大影响。工业革命不仅使人类的物质生活发生巨变,而且导致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它使资产阶级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它使人类历史上最先进阶级——工业无产阶级诞生。

重点突破方案

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前提和条件时,从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基本条件入手,注意归纳前面讲过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内容。分析工业革命所需客观条件的同时,注意分析工业技术本身的规律。

让学生思考“比英国更早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为何没有首先开始工业革命?”“较早的殖民大帝国——西班牙、葡萄牙为什么没有首先开始工业革命?”比较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明确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难点分析

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 ;“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自由主义”的概念,过去学生只知道“自由”、散漫,或人类的“自由平等”等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在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对学生来说是新概念。工业革命给资产阶级积累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比封建生产关系优越得多,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资产阶级统治得到了巩固。学生容易只看到工业革命物质方面的后果,不注意分析它的社会影响,特别是没有政治影响,因此,对工业革命“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的结论难以理解。

难点突破方案

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既是一场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一场社会关系的革命。讲述这一内容时,让学生再次比较工业革命后的三百年与在此之前的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状况。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工业革命的影响,最后集中起来解决“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物质基础”,“自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思想两个难点。为解决这一点,让学生回忆“重商主义”的产生条件、资产阶级为什么曾需要它?工业革命后的“自由主义”与以往的“重商主义”有何不同?两者在历史上的关系如何?让学生经过思维活动自己得到答案。

第一节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

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英国工业革命

1、前提和条件

学生阅读66—67页第一自然段回答: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需要哪些条件?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还有什么其他条件?如何解释“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丰厚的资本”是怎样积累的?

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尼德兰,最早开始殖民掠夺的西班牙、葡萄牙没能成为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独立后的尼德兰商业资本发达,大资产阶级和贵族联合执政制约了改革的发展;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掠夺的财富没有转化成资本,封建中央集权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具有条件非常全面,同时,工场手工业时期,国内工业技术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但仍然无法满足扩大了的市场需求,必须进行生产技术的革新。英国的圈地运动有其特殊性,资产阶级颁布法令、动用政权工具来积极推动经济基础的改造,圈地运动促成传统农业社会的瓦解,为大工业的兴起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英国工业革命的独特之处。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是合力的作用。

2、进程和重大发明

学生阅读67—68页有关自然段归纳概括。

教师强调工业革命的概念,并比较与手工工场时期生产方式的不同。

教师帮助学生明确:第一,工业革命最早出现于英国的棉纺织业;第二,“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第三,工业革命的各个环节互相促进。主要发明由学生列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图片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兴趣。

3、结果

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强调: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面貌,成为最早的工业国家 ,并逐渐演变成“世界工厂”。

二、工业革命的扩展

学生阅读第68页最后一自然段,思考回答:在工业革命的过程中, 为什么是法国成为当时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法国工业革命与英国比较,有那些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

学生阅读第69页

二、

三、四自然段,分析美国、德意志工业革命发展快慢的原因。

最后,学生讨论总结工业革命的共性。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69-70页,归纳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并讨论比较:工业革命后的三百年与在此之前的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状况有什么不同?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物质基础”?

教师补充强调: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物质基础是工场手工业,它所创造的资本主义生产力,还不足以摧毁整个世界的旧的、封建的生产关系,因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是不稳固的。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他们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和政治主张。正是在工业革命影响下,19世纪中期,欧美、日本爆发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改革运动,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巩固确立下来。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什么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既是一种理论学说,也是一种社会运动,包括社会和经济两个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家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同时转变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统治思想。自由主义取代了重商主义,从此自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的代名词。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思想?

机器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资本家开始需要“自由”活动,开始不满国王的干预,开始批判“重商主义”,确立“自由主义”的地位,使之成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思想。

拿来主义教案范文第4篇

[摘 要]习近平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包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社会生活各领域道德建设的要求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创新等三个方面。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方面,习近平深化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核心、原则、基本要求、道德范畴、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道德规范和道德修养的认识;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道德建设方面,习近平对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法治、文艺、外交等各领域的道德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创新方面,习近平提出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理念,阐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方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精华的要求和道德建设的重点,拓展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实践路径。以期在学理层面上,实现以马克思主义道德建设理论为指导,构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思想体系,进一步深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研究,拓展伦理学理论和应用伦理学的研究视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的自觉性;在实践层面上,实现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创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指导道德建设新实践和新发展,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道德问题。

[关键词]习近平;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论纲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蕴涵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创新,既阐释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价值,也内含了中外道德建设的思想渊源和历史底蕴,又夯实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立论基础;既升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的认识,也提出了社会生活各领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具体要求,又拓展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实践探索层面。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概述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主体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创新系列重要讲话,主要基于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一客观基础,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的转换,为习近平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設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时代背景和客观环境。习近平良好家教家风和习近平个人人生经历、主体素质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形成和发展的主体因素。

(二)习近平关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价值的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是实现中国梦的支撑力量;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他强调中华民族的希望取决于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对高尚道德的憧憬与不断的追求,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价值彰显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自我觉醒与自我定位;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习总书记强调要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决要突出和彰显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基础,“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夯实国内文化建设根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和立论基础

这一思想的理论来源和立论基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中国优秀传统道德建设思想的传承与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不断地继承中华传统美德,结合时代需求更好地去创新,因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其中的思想道德资源十分丰富。

二是对西方道德建设思想的借鉴与扬弃,“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

三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所在”,马克思主义的道德建设思想是我们今天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和立论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始终坚持。

(四)习近平资总书记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从一般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包含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认识的升华、社会生活各领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具体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实践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具有全面性、民族性、人民性、实践性等特征。

    二、习近平深化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

(一)深化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核心——为人民服务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说,“群众在干部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强调要热爱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强调要依靠人民;“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调要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要为人民谋利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化了“为人民服务”这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认识。

(二)深化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原则——集体主义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指出了正确处理公私关系是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关键;“整体利益再小也是大,局部利益再大也是小”,强调了集体利益的首要性;“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肯定正当个人利益的合理性。这些论述,为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深层次的原则要求。

(三)深化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基本要求——“五爱”的认识

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做了深层次的解读,提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帮你们跑事的”,“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等。

(四)深化了社会主义道德范畴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对“善良”“良心”“诚信”“担当”“公正”“共享”“实干”“团结”等社会主义道德范畴,做出了新的解读。关于“善良”,习近平说:“与人为善,常怀善念,广结善缘。”关于“良心”,习近平强调要坚持良知原则,算好“良心账”;关于“诚信”,他说,个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旺、政府无信不威、国家无信不强;关于“担当”,指出“我们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时代的劲草和真金”;关于“公正”,他认为应该“激浊扬清正字当头”;关于“共享”,他认为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关于“实干”,习近平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他认为“想发展就要靠自己苦干實干,不能寄托于别人的恩赐”;关于“团结”,他强调“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等。这些通俗易懂的言语,使得原有的道德范畴与当代的社会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得以升华。

(五)深化了对社会主义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是否具有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的客观标准是,看其能否先吃苦后享乐,能否勤奋廉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真正将自己的全部精力与生命奉献给自己的理想;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决定性,“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强调“不能把理想信念只当口号喊”,并用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缺失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的危险性,“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关于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的实践性方面,习近平强调“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六)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内涵

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一些新的道德规范,深化并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内涵。好干部必须践行“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强调一个好干部成长过程中的修身、立威、服众,都必须以“德”为基;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三严三实”,“对领导干部而言,党性就是最大的德”,“领导干部必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县委书记必须牢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反对衙门作风”,要“以身作则,不搞不正之风”;青年必须落实“勤学”“修德”“明辨”“笃行”,“广大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养成高尚的品格”,要敢于让自己的青春焕发光彩,勇于成为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开拓者与奋进者;未成年人必须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革命军人必须要“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要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知识分子必须要“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立足我国国情,放眼观察世界,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宽容,坚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劳动模范必须做到“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造”,“珍惜荣誉、谦虚谨慎、再接再厉”;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道德修养,保持一身正气”,要“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这些既是对各类人员在思想、政治和作风方面的要求,同时也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内涵。

(七)深化了对道德修养的认识

在道德修养方面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向上”“向善”,强调提高道德认知,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不断培养良好的道德责任感,形成坚强的道德意志,使其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能够自觉讲道德、自觉尊重道德、自觉守护道德;道德修养要求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加强道德理论认知与道德实践的结合,最后形成自觉的道德习惯,做到“知行合一”;在道德修养方法方面,习近平指出要“于细微处见精神……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做到“不矜细行”;在道德修养境界方面,“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处、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这些论述使社会主义道德修养的理论得到新的升华。

    三、习近平提出了社会生活各领域道德建设的具体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涵盖了社会生活各领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具体要求。

(一)经济领域的道德建设

其中在经济领域,主要表现在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中的道德性,以及经济发展目标、经济调节手段、经济发展动力等表现出的道德性。如关于经济发展目标的道德要求,指出要实现“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关于生产领域的道德要求,要求“树立安全生产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关于分配和消费活动中的道德建设,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努力做到“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反奢靡之风”。

(二)政治领域的道德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领域的道德建设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关于党建的道德要求,包括党的自身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党内政治生活等,“打铁还需自身硬”,“要以踏实留印、抓铁有痕劲头抓下去”,“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等具体的道德要求。

二是关于政治制度的道德要求,其中包括权力制约的道德要求、政治制度道德价值判断的依据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及“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鞋子合脚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

三是政治生态方面的道德要求,包括反腐败工作的道德要求和政治生态建设的道德追求,强调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以及“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道德追求。

(三)社会领域的道德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领域的道德建设思想主要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德标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教育工作的道德要求——“让十三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民生建设的道德要求——“就业是民生之本”;医疗卫生工作方面的道德要求——“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扶贫开发工作的道德要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道德要求——“一项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德政工程”。

(四)生态文明领域的道德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领域道德建设思想主要表现有:关于生态道德理念,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关于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道德内涵,习总书记提出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同时都要,一旦要有所取舍,就要坚持生态至上,提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辩证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良好生态环境的道德价值,强调“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关于生态环境与生产力关系的道德审视,习总书记着重强调了生产力与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指出生态环境的提升与改善,本身就是生产发展与提高的表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本身就是对生产力的保护;最后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习总书记强调制度与法治的作用,指出要想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必须制定并有效推进严格的制度和严密的法治体系建设,而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

(五)法治领域的道德建设

关于法治领域的道德建设思想,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其对应的道德要求,以及道德在法律或法治领域的前提与基点支撑作用。在立法环节,强调要科学立法,实现“使每一项法律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的道德要求;在执法环节,强调要严格执法,实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道德要求;在司法环节,强调要公正司法,习总书记提出要让全体人民群众都要感受到每一个司法案件中的公平与正义,并以此“公平正义”作为司法环节的主要道德要求;在守法环节,强调要全民守法,实现“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的道德要求;在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方面,习近平认为,“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特别强调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性前提,法律的颁布与实施离不开道德的支撑与支持,反过来,道德实践活动的展开也需要法律的底线约束,因此,习总书记提出“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明确指出了道德的法治文化价值。

(六)文艺领域的道德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藝领域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主要表现在,一是关于文艺引领时代的道德使命,习总书记强调“文艺”在一个时代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文艺”是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具体风貌,能够引领一个时代的时尚与社会风气,是一个时代不断走向崭新未来的前进号角;二是关于文艺的人民性本质,强调“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三是关于文艺作品的道德价值,提出“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四是关于文艺的道德评价标准,强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

(七)外交领域的道德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外交领域的道德建设思想主要有:关于外交工作的道德责任,强调“任何国家都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关于外交政策的道德追求,指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道德愿望;关于新型大国关系的道德准则,强调“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道德要求;关于周边外交的道德理念,强调“亲、诚、惠、容”的道德要求;关于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道德要求,强调“真”“实”“亲”“诚”的道德要求。

    四、习近平拓展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拓展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实践探索层面,主要体现在树立道德建设以人民为核心的理念,强调坚持道德建设的基本方针,挖掘道德建设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突出了道德建设的重点,拓展了道德建设的实践路径等几个方面。

(一)树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人民为核心”的理念

“人民”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出发点,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落脚点,“人民”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理念。关于树立以“人民为核心”这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念,习总书记提出三个层次的建设要求,即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了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依靠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所带来的成果与谁享?紧接着习总书记一一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人”,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提高与全面发展,而“人”指的就是“人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就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当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了“人民”,那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反过来也要依靠“人民”,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而这个梦的实现,是要依靠亿万中华儿女共同的努力奋斗;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所带来的成果,习总书记强调,必须由“人民”共同享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所有成果必须惠及“全体人民”,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发展。

(二)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方针

习近平总书记虽然没有直接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方针,但是在其系列重要讲话中包含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三个基本方针。

第一,坚持德法并举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方针,习总书记强调,道德教化与法律规范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两者都要给予重视,只有两者的相得益彰,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

第二,坚持经典传承与时代弘扬相互结合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方针,习总书记强调,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必须要认真地、有针对性地加以继承与扬弃,特别提出要对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弘扬,而且还指出,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弘扬是要与时俱进的,必须放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结合时代精神的发展要求,推陈出新,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思想。

第三,坚持集中教育与常规性教育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方针,习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仅仅是常规性的道德建设,适当时候也要搞一些集中性的教育活动,只有两者的相互结合与相互作用,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三)强调挖掘道德建设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

中华上下五千年,孕育出了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离不开中华经典的传承与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其系列重要讲话中特别重视强调对传统经典的继承与发展,其中人民日报评论部特别推出《习近平用典》(第一、二辑),大量刊载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所引用的古文经典[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离不开对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弘扬,具体表现为:一是指出中华几千年文化的核心就是中华传统美德,其中蕴涵的伦理道德资源自然是非常的丰富,必须加以认真对待和深入研究;二是要以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为根本,强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追本溯源,而中华优秀的传统美德就是源头活水;其三对中华传统文化要批判性地加以继承,要有鉴别地加以区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主要是吸收中华文化中优秀的部分,扬弃糟粕,结合时代需求,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

(四)突出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从三个方面指出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对象,其一是关于“政府道德”,提出了“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等重要的规范与要求;其二是关于“关键少数”(即领导干部)的道德,一般来讲,这个关键少数作为权力与公众人物,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必须予以嚴格要求;其三是关于“青少年”的道德,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习总书记强调“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五)拓展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实践路径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其最后必然落到实践中,因此,综观上述习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想论述,从以下八个方面拓展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实践路径:

其一是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二是强调“诚信”在解决社会道德难题中的突出地位;

其三是强调要树立榜样,提高其在道德建设中的模范引领作用;

其四是强调在社会日常道德活动中,要“讲好中国故事”,通过宣传先进事迹,提高其道德影响力;

其五是强调要注重传统节日(同时包括一些纪念日)的道德内驱力,增进国人的道德共鸣;

其六是强调要守住社会底线道德;

其七是强调要重视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对道德运行机制提供保障;

其八是强调家庭共同体的道德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在道德建设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适应当前阶段道德建设的现实问题。习近平的道德建设思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最新发展,不仅拓展了伦理学的学科视野,夯实了伦理学的学科基础,推进了伦理学的学科完善;而且增强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增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参 考 文 献]

[1]  习近平.习近平用典(第一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2]  习近平.习近平用典(第二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刘 阳〕

拿来主义教案范文第5篇

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爱国主义的含义,结合新时期中学生的时代特点开展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教育。

活动准备:请同学们搜集有关爱国主义精神的资料,比如:爱国主义的含义,爱国人士的事迹,爱国精神的体现,班会课上的活动以学生自发准备为主。

活动过程:

主持人:老师们!

主持人:同学们!

齐: 大家好。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主题是爱国主义,你们知道什么是“爱国主义”么? 主持人:(思考状)其实“爱国主义”就是热爱祖国的山川河流,热爱祖国可爱的人民„„还有为了使祖国富强而好好学习! 主持人:哈哈,基本说对了!“爱国主义精神”顾名思义,就是为了爱我们可爱的祖国而做出的一切努力。

主持人:现在,我宣布五(3)班爱国主义精神主题主题班会正式开始。 主持人:主持人,你在唱国歌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一股暖流在心间流淌? 主持人:有啊,唱着国歌,“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冲出大气层的场景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想当时,我欢呼雀跃,激动的心情难以自已,我真想骄傲地、大声地告诉所有人:我是中国人!

主持人:是的!曾经有人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一旦苏醒,势不可挡!曾经有多少文人骚客为了他熬白了头发,“精忠报国”,“还我河山”,千载之下,每当朗诵《满江红》的时候就会使人想起岳飞凛凛雄姿,英雄气概,激越慷慨、所向无敌,令人热血沸腾。这一首词真是爱国精神的写照啊!

主持人:是呀,我真想再一次体味他的让人敬佩的爱国精神啊!主持人:这好办,今天你就能如愿以偿了,瞧!我已经按奈不住心中的激动了。

主持人:太好了,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岳飞的《满江红》吧!有请主持人同学。 《满江红》 岳飞

主持人:听了主持人同学的朗诵,让我有一种激动的心情,我非常赞赏他,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完全没有空话,他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

主持人:是啊,爱国主义绝对不是口号,他需要我们用行动来表现,用语言来表达,此时此刻,我好想再表达一下心中的激动啊! 主持人:那你如何表达呢?

主持人:我要唱一首歌,一首赞颂祖国的歌,一首让我们中国人骄傲的歌曲:《歌唱祖国》! 主持人:我也想唱!要不我们一起唱吧?同学们,你们说好不好? 《歌唱祖国》

主持人:主持人,我们用朗诵,从唱歌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可是,我想“爱国”的形式应该不止这些吧,你说我们还可以如何表达呢? 主持人:(思考状)我想还是让大家一起说说吧,集思广益,生活中有些什么方式可以表达“爱国”?请同学们讲一讲。 可能的回答:

1、关心国家大事。例:刘翔(奥运金牌)

2、热爱自己的学校,感谢前辈为我们创造那么好的学习环境,我们要以优异成绩回报。

3、爱惜公共财产,爱惜国家财产

4、多了解英雄事迹,多了解国家的历史 5 维护国家的尊严。

6、抵制日货。

7、尊老爱幼,继承传统美德。

8、 „„

主持人:下面请老师来给我们讲一讲爱国主义的方式吧! (主持人把没有说到的细节补充完整。)

主持人:既然大家都说了要关心国家大事,那么我就想考考你们,“国家大事知多少”。

1、说出“神州六号”的五名英雄。

主持人:主持人,我们用朗诵,从唱歌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可是,我想“爱国”的形式应该不止这些吧,你说我们还可以如何表达呢? 主持人:(思考状)我想还是让大家一起说说吧,集思广益,生活中有些什么方式可以表达“爱国”?请同学们讲一讲。 可能的回答:

1、 关心国家大事。例:刘翔(奥运金牌)

2、 热爱自己的学校,感谢前辈为我们创造那么好的学习环境,我们要以优异成绩回报。

3、 爱惜公共财产,爱惜国家财产

4、 多了解英雄事迹,多了解国家的历史

5、 维护国家的尊严。

6、 抵制日货。

7、 尊老爱幼,继承传统美德。

8、 „„

主持人:下面请王老师来给我们讲一讲爱国主义的方式吧! (主持人把没有说到的细节补充完整。)

主持人:既然大家都说了要关心国家大事,那么我就想考考你们,“国家大事知多少”。

1、 说出“神州六号”的五名英雄。

费俊龙、聂海胜、吴杰、刘伯明、景海鹏、曹毅。

2、最近流感非常盛行,说说你们知道的流感传播的途径。

3、两个奥运吉祥物分别叫什么名字? 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

采用奥运圣火、大熊猫、鱼娃、藏羚羊和燕子为造型

4、流感病菌的传播途径又哪些? 有直接接触或与病菌物间接传染。 我们这里有没有流感的病例?

5、吉林大型爆炸事故现在情况怎样?

事故发生后,公司和工厂救援迅速,11.13下午15时左右事故初步已得到控制。

6、神州五号时什么时候发射的?发射地点时哪里? 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7、现在地铁的车票已在全国推广,你知道它的名称吗?怎么使用? 叫“一票通”;进入照一下票面,出去时插卡。

主持人:通过前面的小竞赛,可以知道大家对国家大事都是很关注的,关心国家就是爱国的表现,这是一些大的方面,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也可以表达爱国,从细节入手,从我做起,热爱祖国。

主持人:没错,每天的升旗,对老师礼貌,对同学友爱,对父母孝顺也是爱国的表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小品《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结尾词〕

主持人:时间过的真快,一转眼我们的主题班会已经接近尾声,现在,全体起立,唱国歌。 齐:,我们宣布XXX班爱国主义精神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民族团结的故事。

2、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过程与方法:

让同学们了解7.5事件的性质,熟悉民族团结的内涵,要求学生明辩是非,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参与类似的活动,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敬仰维护民族团结的人,培养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情感。

2、收集我们周围有关民族和睦团结的资料。(特别是本班民族学生的事迹)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课件渲染气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2、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榜样感染法,正反事例对比法。

4、自己动手收集资料法。 教学准备:

1、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手段,搜集和整理反映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特点、文化艺术的资料。

2、认真准备编排小品、舞蹈、故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VCD,欣赏歌曲《大中国》。

2、师导入:大家都喜欢这首歌吗?歌中的“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生答:56个民族)那么56个兄弟姐妹生活在祖国大地上,怎样才能使祖国繁荣富强呢?

3、生答后,板书课题:民族团结。

二、学文明理,激情导行。

(一)学习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

1、师:今天老师邀请了6位同学在我们课堂作客。(出示课件)请根据他们的服饰打扮判断他们是哪个民族的?

2、生答:汉族、蒙古、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傣族。

3、师:你们回答得不错。那么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生:高山族、土家族。 生:朝鲜族、苗族。 生:白族„„

4、师出示课件(中国地图),简要介绍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汉族、少数民族所占的比例及少数民族存在的优势。

(二)国家的民族政策;

思考: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民族政策?看谁说的最多。 •

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

二、民族区域自治

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

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五、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

六、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

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八、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三)畅谈民族团结的故事: 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一小组收集的最多。

三、民语亲密大接触

让我们一起先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子叫——双语词汇大竞猜。 女:下面我来说一下游戏规划:

1、请各小组派一名民族同学站到台前来,面向大屏。

2、小组其他成员背对大屏。

3、民族同学用民语说出物品的名称,并同时可用手比划,由汉族同学用汉语说出名称。

4、每组5个名称,时间为50秒,说出最多的为优胜。

5、如果民族同学用汉语不小心说出的物品名称或用汉语说出物品名称所含的字则不得分。 男: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活动学会了几个物品的名称,谁来说一下。

四、语言对对碰。

男:语言是交流之门,我们班中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的同学比较多,那就让我们通过下面游戏体会一下,学习非母语语言有多难,那么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同学学习汉语就有多难。到底有多难还是让我们亲自试一试。 女:下面我说一下游戏规则:

1、每组派出一名民族同学,说一句民语。

2、另一小组同学说出这句话的含义。

3、猜对的给该小组加分。

4、猜错,则由民族同学教大家这句民语,学的最快的同学,为该同学所在组加分。 男:通过刚才这个游戏我们都收获了什么呢?请大家谈一谈。

五、“7•5”事件性质:

乌鲁木齐“7•5”事件是一起由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策划组织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给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破坏。已经造成150多人死亡,1000余人受伤。

六、背后实质:

据了解,民族分裂分子热比娅为首的“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近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煽动闹事“要勇敢一点”、“要出点大事”。7月5日20时左右,一些人在乌鲁木齐市人民广场、解放路、大巴扎、新华南路、外环路等多处猖狂地打砸抢烧。截止到23时30分,已造成多名无辜群众和一名武警被杀害,部分群众和武警受伤,多部车辆被烧毁,多家商店被砸被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指出,事实表明,这是一起由境外遥控指挥、煽动,境内具体组织实施,有预谋、有组织的暴力犯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调集警力处置。目前,事态已经得到控制。 5.请同学们谈感想;

七、活动导行,深化情感。

八、设计小活动:假如班上来了很多不同民族的同学,你怎样与他们相处?指名答。

九、【班主任小结】

今天我参加你们的活动后和你们一样触很深,我更相信这次主题班会后无论是民族同学还是汉族同学,我们都会更理解对方,我们班再不会出现下课时,汉族同学和民族同学各聚一堆的场景了,因为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更加坚信各民族是一家人,只有各民族之间彼此团结,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共同繁荣昌盛,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我们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的脚步才会更强、更快、更有力! 教育反思

拿来主义教案范文第6篇

(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中心教授、哲学博士)

摘 要:本文概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特征,并以此为分析框架,探讨了新自由主义与古典自由主义的关系,明确提出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性质以及我们对待新自由主义的态度。 关键词:意识形态;古典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全球化问题的讨论,国内外学术界开始了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评析。学者们针对新自由主义产生、发展的历程、实质,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现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了讨论。有学者还专门对国内外关于新自由主义讨论的情况作了介绍。 许多学者都指出了新自由主义作为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但总体认为这一问题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即为什么说新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它有哪些特征和作用,对它如何从整体上作出价值评价。同时,学术界关于新自由主义的认识还不一致,赞扬者有之,完全否定者也有之。我们认为对新自由主义,只有科学的分析才能理性地驾驭。本文力图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一般特征

关于意识形态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及其他著作中已作了丰富的探讨。这是我们分析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性质的理论基础。概括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以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观点。

第一,“意识形态”具有颠倒性。意识形态作为观念的思想体系,必然涉及和反映对象的关系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反复强调,德国哲学是从“天上到地上”,而我们则要从地上(即从现实的基础)出发,升到天上(阐明各种意识产生的根源和基础)。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用观念构造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不是从生产、生活和实践出发,而是从幻想的观念出发,甚至以观念代替现实)。在社会历史领域,思想和观念被赋予优先权而被看成是意识的现实化,把历史当成自我意识,即被实体化了的主体的自我异化的产物,意识不仅脱离历史的现实基础而获得了独立化的外观,还使意识、思想规定和支配人们的现实生活。从根本颠倒了存在和意识,生活和观念的关系,因此,“颠倒性”是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之一,而这里的颠倒性主要是指观念和反映对象之间的位置颠倒。

第二,“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和阶级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和阶级性是紧密相联的。所谓虚假性,故明思义是指不真实性,但这里的虚假性不完全是指不真实性,因为所谓的真实与不真实是就其所服务主体和代表的利益而言的。在剥削阶级社会里,作为统治阶级利益反映的思想观念,相对于统治阶级利益而言,既是本阶级利益的真实反映,也是维护本阶级利益的工具。但是相对于劳动人民和被剥削阶级来讲,不仅不是真实的而且还是束缚自身的枷锁。因此,对于被剥削阶级来说,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就具有欺骗性。如封建社会的君权神授、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等观念,对于农民阶级和无产阶级来讲,即既没代表他们的利益,又是控制他们安于现状,服从统治的思想武器。所以,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是相对于服务的主体和起作用的功能而言,就是说在阶级统治的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不但不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反而对其具有欺骗性。除此之外虚假性的含义,还包括当这个阶级在历史上不具有进步地位时,仍然维护这个阶级的利益,对社会的发展就具有虚假性。如封建社会末期,封建统治阶级及其所代表的思想成为束缚社会进步的羁绊,此时,他们的思想不仅对于被剥削阶级来说是虚假的,而且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来说也是虚假的,即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究其原因,这种虚假性来源于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存在的社会普遍利益的虚幻性,来源于大多数人的生存条件与其需要的对立。所谓普遍利益的虚幻性,是指“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也产生了单个人的利益或单个家庭的利益与所有互相交往的个人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正是由于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的这种矛盾,共同利益才采取国家这种与实际的单个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脱离的独立形式,同时采取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 。就是说当统治阶级利益不能代表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时候,又把自己的一己私利冒充为普遍利益,达到维护自己统治的目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说:“每一个企图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就是说,这在观念的表达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 可见,虚假性的根源来源于世俗社会的不合理性,统治阶级的把自己本阶级的利益冒充为普遍利益,以期获得其合法性地位。

第三,实在性和强制性。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这个阶级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就是那些使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各种关系的表现,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的思想”。 这句话马克思讲了三层意思。其一,统治阶级经济上占统治地位思想上一定要占统治地位,就是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每个阶级,集团的经济利益一要通过政治和思想表现出来,而政治和思想一定是为自己的经济利益服务的,是本阶级经济利益的集中表现。如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王权、贵族和资产阶级为争夺统治而争斗,因而,在那里统治是分享的,那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会是关于分权的学说,于是分权就被宣布为“永恒的规律”。它和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不同的地方只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它与本阶级的利益一样具有实在性。其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制度化的思想体系,是现存统治关系的组成部分,就是说,它不仅具有实在性还具有控制性、规范性、约束性。虽然他不像枪炮一样通过暴力起作用,但从它的功能看也是一种客观的控制人们的力量。只不过它以观念的形式再现并生产现存的社会关系,即把客观上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以观念的形式再现出来,使人们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合理的,达到认同现存社会制度的目的。我们把这种“意识形态”的作用称为“软国家机器”,在阶级统治的过程中发挥着作为国家实体性存在所难以起到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意识形态论证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合理性。给人民以只有这种统治才能给他们安定和幸福生活的错觉。二是,意识形态论证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自然性,给人民以只有顺从这种统治而别无他途的错觉。三是,意识形态论证统治阶级进阶级统治的公正性,给人民以只有在这种统治中个人才能充分实现自身存在价值的错觉。其三,现存社会经济关系是意识形态的基础,只有铲除观念产生的根源才能消除观念的控制。正如共产主义要同传统的私有观念决裂必须同传统的私有制决裂一样,只有铲除世俗社会的虚幻性才能破除意识形态的虚假性。

第四,自协性。这里的自协性是指意识形态的主体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甚至自我批判达到继续维持统治的目的。意识形态不仅有为现在事物辩护的功能,必要的时候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我批判,只不过这种批判,仍然是维护本阶级的统治而已。正如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虽然是对早期放任自由主义造成的危机的批判形成的,但仍然是资产阶级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作的自我调整。这是意识形态与错误观念的区别所在。错误观念之所以是错误的,是没有正确地反映对象,要受很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就是说,错误的认识不一定是个人有意识造成的,而意识形态一定是统治阶级有意形成并发挥作用的。针对这一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他们还作为思维着的人,作为思想的生产者进行统治,他们调节着自己时代的思想的生产和分配”。 就是说,意识形态不仅再现现存的物质关系,还要为自己阶级的利益需要再生产所需要的思想。 当然,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仅就这几个特征来看,他已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意识形态的本质。颠倒性涉及的是意识形态的本体论内容,虚假性和阶级性是与其代表主体的关系,体现的是意识形态的阶级属性问题,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本质。实在性和控制性,涉及的是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价值取向问题。(当然肯定意识形态的客观性,并不等于就是肯定意识形态的正确性)。自协性,强调意识形态的自我调节性。这些特征在方法论上要求我们,不是简单地否定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而是要具体地历史地进行分析。这是我们分析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性质的方法论基础。依据意识形态的以上特征,如果说新自由主义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就必须证明,新自由主义具有以上特征并与古典自由主义的一脉相承关系。

二、古典自由主义的价值趋向

探讨古典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关系,是确定新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性质的基本前提之一。为要阐明这一问题逻辑地应当阐明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古典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

自由主义思想在古代希腊已有萌发,但真正的兴盛源自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反专制,争自由的民主、平等、博爱、人权思潮。随着历史的演变,自由主义思想也出现了不同的阶段,而关于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今天的西方学术界也有各种版本,如美国思想家萨拜因在《政治学说史》中提出自由主义的三个先决条件:(1)个人主义,与任何形式的集体主义形成对比;(2)个人在社会中的相互关系可归结为道德关系,因此,政治问题作为最后手段,应当由相互承认权利和义务来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3)前两者不是相互冲突的,人类个人的本性在于他本质上是社会存在。 国内有学者根据罗尔斯的论述总结出自由主义的六个基本原则。(1)自决原则:个人的生活只有在他们是自我决定的即自由选择的意义上才是有价值的;(2)最大限度的平等自由,国家应当保障每个人与他人的同等自由相容的最大的个人自由;(3)多元主义:存在着善的观念的多样性;(4)中立性:国家应当在各种生活方式与善的观念之间保持中立。(5)善的原则:强调机会公平。(6)正当对善的优先性。正义(正当)原则约束个人对其自身善的行为的规范性。可见,自由主义讨论的基本问题是自由、平等的权利问题。个人权利和政府权利的关系问题以及个人权利的根据、基础问题。其基本原则是(1)强调个人主义,将个人的自由看作是整个社会建立和发展的根本,是一切政治权力的来源。(2)个人主义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可以为所欲为,而受正当原则的约束。为此,自由主义主张建立民主政府,用以约束个人行为,保障个人权利。(3)最为主要的是,与个人主义一致,自由主义一直保留着对政府权利的一种不信任和恐惧感,因而主张控制政府的规模和权限。 当然关于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还可以概括许多方面,但最基本的是这三条原则。总之,古典自由主义在私有制的基础上强调自由化、私有化和所谓的民主化。 第二,古典自由主义原则在不同领域的表现

古典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在社会各领域都有其表现。我们仅就经济、政治、哲学等领域的表现作一分析。自由主义在经济学上最典型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斯密《国富论》的核心思想是,他把自私、自由、理性的“经济人”假设作为整个经济学研究的根本前提和出发点,认为充分的经济自由是国民财富不断增长的首要条件和基石,市场是促进经济自由的最根本条件,人们出于利己心而达到利他的目的,他坚决反对一切阻碍经济自由的政策和学说,由此论证自由贸易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极力提倡经济放任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在政治上主要体现在自由与平等的关系、经济权力和政府权力的关系的理解上。自由主义者所论的自由首先是政治和法律意义上的自由,包括个人在生活、言论、结社、从事经济和社会活动上的选择权。没有选择权,也就谈不上自由,即便选择权不是很大,但有选择权比毫无选择权有着明显的区别。以此来评论政府的优劣,认为自由的制度表现为开放的选择余地,而不自由的制度则尽量限制公民个人的选择度。自由主义者经常强调经济或结果平等的负面作用,他们所重视的是政治权利的平等和程序正义方面的起点平等。平等就其本来意义而言,是指人与人关系上的同等对待,不允许在身份、资格认定和性别等方面的歧视,后来自由主义主要关注人们之间的权利平等和通过劳动获得财富的平等权利,强调的是人们之间竞争起点平等的重要性,不涉及由于市场竞争的经济结果而导致人们实际收入、社会地位的差别的不平等。

自由主义在方法论上主要表现为个人主义,所谓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只是知识论意义上的关于个人与社会、集体不同地位、作用,意义和价值的一种解读,虽然也涉及本体论意义上的含义,主要是知识论意义而言。个人主义方法论是以个人作为立论和论证的基础,其他的原则都是从此推出来的,这种理论将个人作为社会分析的最小和最基本的单位,其他一切组织、团体、社会甚至国家都可归结为个人,这是判断一种社会政策和价值观的最终标准。个人自由度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出发点,也是所有社会政策和立法的基础,由个人而构成的人群和社会,在发生学和本体论的意义上个人都具有优先性。

自由主义在哲学上的表现是,以不变的人的自私的本性和永恒的理性作为形而上学的预设的。就是说自由主义在哲学上有两个预设。一是人生来就有追述自由、平等的权利,自私是人的本性。二是人生来就是有理性的。因为个人主义的基本信条是:每个人是其自身利益以及知道如何促进这些利益的最佳判断者,因而是有理性的。而经济人假设本身是以自私和理性是人的本性作为前提进行论证的。这种不追问人的自私本性最初来源的作法和把“一切人生而平等”的信条用天赋人权加以概括,本身就不是哲学上的唯物主义方法。就是说自由主义的出发点就是个人主义。虽然起初的个人主义不一定就是指个人的财产权和政治权利。但在后来的发展中,个人主义主要强调的是经济上的财产权和政治决定权中个人所处的核心地位。总之,古典自由主义所倡导的原则,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以市场自由为依托,以资本获取利润为宗旨的。

第三,古典自由主义为资本主义的确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我们知道古典自由主义思想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争取自身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17世纪的自由主义强调个性解决和人权,主张代议制民主,反对宗教迫害,提倡信仰自由和政教分离,从根本上说自由主义是一种满足和实现人的个性解放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最终把人当作目的而不是当作手段,这些对于反对中世纪的宗教统治,为资本主义的确立提供了思想武器。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讲,“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成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把封建社会所特有的各种思想感情都溶化在资产阶级。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计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同时,从自由主义在经济上、政治上和方法上的作用看都是在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提供思想武器的。个人的自由、平等,特别是把此归结天赋人权,直接把人从封建制度和宗教统治下解放出来。资产阶级经济上的强大必然要求政治上的权利。尽管哲学上关于人的自私本性和人是有理性的形而上学的预设是不科学的,但从价值观层面看,仍是为人的发展反对宗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的。由于资本主义反对封建制度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古典主义具有历史进步性。

三、新自由主义作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性质

资本主义发展到当代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推进,必然在思想上和体制上清除各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力量。而新自由主义就是适应这一过程的产物,因而具有当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

第一,新自由主义是古典主义发展的必然。自由主义作为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产生发展的理论,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理论表现。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演进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再向国际垄断的过渡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不同阶段。与此相关,思想上也经历了古典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几个阶段。如果说古典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反对封建制度的产物,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是针对古典自由主义所带来的经济危机而提出的,它奠定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思想基础。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并出现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综合症”,把资本主义推向一个滞胀时期,暴露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理论与政策的严重弊端,新自由主义应运而生。其实,凯恩斯主义也是自由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他只是在强调私有化和市场经济的前提下,扩大了一点政府干预的范围和方式。

第二,新自由主义的基本内涵。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逐步形成的一个包括众多学派的思想和理论体系。它的核心内容仍然是围绕着自由、平等、个人权利和国家权利等问题展开。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经济学上的新自由主义,是在与凯恩斯主义的争论和反思政府对“市场失灵”的纠正方法的效果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即使在经济学领域,新自由主也分为各种不同的学派,它包括以哈耶克为代表的伦敦学派,以费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和以拉费、费尔斯坦为代表的供给学派等。尽管各学派的观点不同,其共性都在于推崇市场经济和自由经济政策,强调市场作用最大化和政府干预最小化,推崇私有制,坚持自由贸易原则。这些学派讨论的问题,主要限于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式上,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即二者合理边界在何处,自由市场社会可以容许多大程度的政府干预?这种新自由主义在实践中的体现可以用“华盛顿共识”代表之。所谓“华盛顿共识”的各种主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全面的私有化,提出使国有企业私有化和巩固私有产权的一系列措施;二是绝对自由化,包括外贸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三是全面市场化,反对政府干预。 政治上的新自由主义主要表现为对主权、人权,特别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处理问题上。他们一方面用人权的旗帜攻击别的国家;另一方面又用“人权高于主权”的口号干涉别国内政,置联合国宪章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国际法于不顾,用单边主义行为(或用制裁或用战争)对自己认定的“现实威胁”和“潜在威胁”进行攻击。在思想上妄图用一种意识形态,一种价值观念;一种发展模式“规制全球”。在哲学上强调理性的作用,特别是把科学技术理性推向极端,强调科学技术知识的至高无上作用,强调知识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特定阶段。我们当前所说的新自由主义主要指经济领域的自由主义。实际上三者是不可分的,经济发展既靠科技又靠政治,利用高科技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通过政治手段推行市场的国际化达到获取他国利润的目的。从新自由主义的基本思想看,他继承了古典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即市场化、自由化、民主化等基本内容。但是与古典自由主义相比,有了一些变化。其一,具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辩护功能。如果说古典自由主义为资本主义反对封建制度推动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在历史上具有进步作用的话,追求自由、平等、人权的价值追述至今仍有进步意义。新自由主义在当代的主要功能是推进资本主义在全球的霸权,具有为资本扩张进行辨护的功能。其二,在经济学领域,新自由主义和古典自由主义相比更强调了市场制度层面的架构。古典自由主义理论对竞争性的市场是根据论定的参数孤立地作出反应的,并且所有的信息都是通过市场上形成的价格传递的。就是说他们关注的主要是市场的运作,同时又假设市场中能够存在各种行之有效运作的各种制度,但对于制度如何形成则略而不提,而新自由主义与这种传统不同,他们主要集中于市场运作的各种制度基础,认为市场的效率直接取决于这些制度层面的架构。 其三,在实践上二者起作用的范围和影响也不同,古典自由主义虽然是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产物,但他起作用的范围主要限于本国和西欧。而新自由主义思想不仅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一国的统治,还要涉及到当代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以及和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资本全球化过程,直接面对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关系特别是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其四,新自由主义更突出功利和实用的内容。新自由主义就是在古典自由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是说古典自由主义不强调效用,而是说他们是强调天赋人权和抽象的平等主要是斩断各种束缚自身发展的关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思想武器,而新自由主义更突出经济的发展和利润获得的效用。因此,新自由主义思想家不再着重强调天赋人权和抽象的平等,而是转向了以个人利益为基础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以英国边沁为主要代表的功利主义把功利和幸福获得的多少看作是判断道德、政治和法律的根本标准。他们虽然仍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公民的平等,但主要强调的是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言论的自由。把国家只看作自由的保护者,和医治资本主义弊端的主要政治手段。以美国皮尔士、詹姆士、杜威等人为代表的实用主义,主要强调行动、实践、生活,其核心思想更是追述“成功”和“实效”。他们将实证主义功利化,把“经验”和“实践”归结为行动的效果,把知识归结为“行动的工具”,把“真理”归结为有用、效用或行动的成功,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第三,新自由主义适应了资本全球扩张的内在需要。

我们知道资本的本质就是无止境地榨取剩余价值,当资本主义“滞胀综合症”的出现,表明资本主义获取剩余价值的生存条件和客观条件在国内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资本必然冲出国内向国际寻找出路,通过产业资本带动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使资本国际化,出现了跨国资本和跨国资本家阶级。就是说资本自由化的浪潮。这种浪潮从根本上说是资本打破壁垒、消除管制从而在全球范围内争取自由、谋求利益和实现扩张的运动。而新自由主义大肆鼓吹的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全面地开放市场等就是这种资本扩张的理论基础,是国际垄断资本形成的思想武器。如上所述,资本本国资源的有限性不能满足本国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必须寻找别国的资源作为出路,这使资本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他人。为了摆脱这种制约,达到最大限度的维护自己利益的目的,需要在政治上干涉、甚至控制别的国家,遏制别国人民政治上的反抗。资本向外的扩张,必然需要思想上的论证和指导,并通过思想对别国进行多方面的思想控制,解除这些国家的人民思想上的抵制。例如,世纪之交的“人权高于主权”宣传,正是资本主义国家出于资本扩张的经济需要和与之相随的“一统天下”的政治需要出笼的。“人权高于主权”论将人权与主权对立起来,企图用人权来贬低和否定主权,从而给他们的干涉行为罩上一层正义的光环。正如邓小平指出,西方国家利用人权问题对其他国家进行指责“实际上是搞强权政治、霸权主义,要控制这些国家,把过去不能控制的国家纳入他们的势力范围”。

第四,新自由主义作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特征。

从上面的内容看出,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观念具有意识形态的一些特征,其一,辩护性,从上述可以看出,自由主义自产生以来都是为资本主义的需要服务的,为解决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不断提出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只不过是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因此,不管是古典自由主义,国家干预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都是为资本统治服务的,是资产阶级利益的本质表现。古典自由主义适应了资本主义取代封建制的需要具有历史进步性,而新自由主义适应了资本扩张的需要其辩护性要大。这就要求我们历史地、辩证地的方法对待自由主义。其二,虚假性:如上所述,对于反映特定阶级利益而言的意识形态,具有为自身辩护的功能,对于劳动人民来讲,具有欺骗性。不管是古典自由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自由和平等是他们谈论的永恒话题。但不管是自由还是平等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所谓“自由”就是对权利的要求,无非是夺取并掌握尚未获得的权利,保持和扩大已有的权利。当资产阶级取得政权成为统治集团以后,所讲的“自由”就变成反对弱势群体并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资本获利的绝对自由。当今所推行的各种自由化,表面看来,冒似自由化,实际上在条件技术,能力即生产成本不平等的条件下讲自由,只能是强者对弱者的自由。因而,全面的自由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陷井大于机遇,全球范围内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就是明证。同样,他们所讲的“平等”也是一种陷井。一方面,他们所讲的平等只是“机会平等”即形式平等而不是结果平等,正如马克思所分析的那样,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形式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等价交换原则掩盖着资本和工人交换的不平等。另一方面,又以“维护人权”为由进行各种方式的战争。2001年以“反恐”为由进行的阿富汗战争,以及2003年以“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进行的“打伊倒萨”的战争。这些充分表明资本主义“自由”“平等”的虚伪性和对第三世界人民的欺骗性。如果说古典自由主义在资本主义初期具一定有进步作用的话,那么新自由主义除了留下抽象的追求自由,平等的价值取向,实际上已成了资本扩张和霸权的武器,更具辩护功能。自协性。资产阶级自始至终都是作为一个阶级的主体,在为自己的生存发展进行的自我调整。不管是古典自由主义,凯恩斯的保守主义,还是当代的新由主义都是资产阶级为解决自身的矛盾进行的调整。

根据以上的内容,可以得出三点结论:其一,根据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一般特征的分析,新自由主义既是古典自由主义发展的必然,又是适应当代国际垄断资本需要的产物,和古典自由主义相比更具有对资本主义的辩护性和对非资本主义国家人民来讲的欺骗性,因而,具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其二,坚持客观分析与阶级分析统一起来评价新自由主义,从古典自由主义到当代的新自由主义,都是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而出现的。其中既有反映资本主义生产中包含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又具有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特征。因此,在对待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态度上,不能不加区别地一概而定,而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地、历史地、阶级分析的方法,既看到反映资本主义生产规律的性质,又看到为资本主义辩护和欺骗他国人民的意识形态性质。如果只看到前者看不到后者,只会跟在新自由主义后面把中国引向歧途。如果只看到后者看不到前者,会影响吸收资本主义中包含的社会化生产的科学思想。其三,坚持历史分析与辨证分析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与唯物辩证的分析是统一的,历史的也是具体的,我们只有坚持不同阶段的历史分析才能真正地作到唯物辩证的分析。以此对待自由主义,就应该区别不同的阶段,不能把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等同起来。虽然从古典自由主义、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再到新自由主义都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但他们在不同的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古典自由是适应资本主义反对封建制度的需要而产生的其进步性大于危害性,而新自由主义是适应国际资本扩张的需要,对于弱小国家更有欺骗性。如果不加区分,也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因此,客观地分析理性地对待,是对待新自由主义的态度。

The liberalism and the neo-liberalism as capitalist ideology

Lv Shirrong Zhou Hong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Heinan University )

上一篇:没有你世界寸步难行范文下一篇:营业员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