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陶瓷艺术海报设计论文范文

2024-03-15

传统陶瓷艺术海报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地铁作为城市发展的产物,是展示城市区域形象,传递城市精神的特殊空间场所。随着城市的经济文化建设,地铁空间从功能性向人文性的转变尤为重要。文章通过部分地铁公共艺术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从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空间表现、形态结构和表现内涵等多方面探究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美学应用特点,提出完善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路径。

关键词:公共艺术;地铁空间;表现形式

一、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

随着科技与时代的不断进步,地铁空间中的公共艺术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有永久性公共艺术、阶段性公共艺术两种表现形式。

永久性公共艺术是在地铁空间中通过装置、景观、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表现的。壁画作为地铁空间常见的表现形式,早期采用陶瓷、铸铜等材料,后期随着数码互动、灯光影像等科技手段的发展,壁画的表现方法逐渐丰富,并具有一定的空间和艺术表现力。

阶段性公共艺术具有一定的时期性,是通过公共艺术展览及活动的形式丰富地铁空间,比如艺术画廊、摄影展览、行为艺术(快闪活动)等。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表现公共艺术的趣味性,拉近人与地铁空间的距离。

二、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空间表现

地铁位于地下空间,封闭性较强,良好的公共艺术表现可以减少乘客的心理不适与压力。公共艺术在地铁室内室外空间中的不同表现方式尤为重要,墙面、地面、顶面、楼梯、站台、柱面的表现形成了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表现方式。

楼梯、电梯作为地铁空间的第一展示面,具有引领、导向的作用。楼梯、坡道、电梯的公共艺术设计可以在第一时间带给人美的享受。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地铁站是最具美感和最艺术的地铁站。瑞典注重自然艺术,将艺术运用于大自然之中,将地铁站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地下山洞模样。在地铁的楼梯口,可通过雕塑、绘画、岩画等形式体现公共艺术。

墙面作为公共艺术的最佳展示点,可以通过大面积铺画,表现文字、壁画、浮雕等想要表达的主题。墙面和柱面是地铁下层的侧立面,是人们行动时视觉最大的接触面,墙面和柱面的公共艺术设计可以采用有趣的卡通图案和色彩,减轻地下空间的压抑感和沉重感。

地面和顶面作为地铁空间的对立面,具有相对应的特点,需要环境统一。地铁站内空间的顶面因为空间的限制相对于外部空间来说比较矮小,因此,如何通过公共艺术设计减少地铁顶面低垂带给人的不适感十分重要。地铁站的地面装饰一般具有导向性,通过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符号进行划分及引导,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三、地铁空间公共艺术形态结构

通过对现有地铁界面公共艺术作品进行形态符号解构,可以發现它们均由图形、色彩等符号排列组合而成。

图形作为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重要表现方式,点线面构成了图形的视觉元素。点作为单独的图形元素,具有稳定、圆满的特性。同一空间不同点的组合会使人形成不同的视觉感受,两点的距离大小变化也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经过不同方式组合的点可以产生不同的规律,具有趣味性。线作为点运动的轨迹,具有行动性的特质。直线可分为垂直、水平线、斜线三种表现方式,曲线则可分为几何曲线、不规则曲线等形式。线的曲折、粗细、长短都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通过线的相互排列能塑造虚实空间的视觉感受。面的形成可让视觉更加充实,通过形态、色彩、肌理的表现让视觉被填满,产生美的感受。点线面三者结合可形成独特的地铁公共艺术,通过点线面的运用,将美的视觉效果表现在地铁空间中。

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情绪表达,也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地铁站台和站厅的安全线运用黄色,因为明亮的黄色具有警示和提醒的作用。指示牌使用蓝色、紫色,指示乘客按照箭头方向前行。绿色在日常生活中表示安全,一般安全出口的标志多用绿色。

四、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表现内涵

(一)设计美学表现

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的变化,让地铁空间的设计有了更多可能,年轻化的审美变迁造就了不同的表现风格,有简洁风、民族风、波普风等。地铁的设计应该符合造型美、意蕴美、创意美的特质。公共艺术在地铁中的表现可以打造不同的风格,给乘客带来美的体验。

(二)人文美学表现

随着城市的经济文化建设,地铁空间如何从功能性向人文性转变尤为重要。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城市风格,人文表现公共艺术的主题很多来源于这座城市的历史故事,如上海地铁豫园站,运用了插画风格,用老照片与剪影的方式还原了上海人民挑货、交谈、游玩的场景,让20世纪80年代的老上海重新显现在人们眼前,表现了上海的风土人情与文化精神。

(三)心理美学表现

乘客上下班出行的时候,首要的活动场所就是车站。地铁作为人流量比较大的场所,除了具有使用功能以外,还应具有调节情绪的功能。较快的生活节奏给人们带来了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压抑沉闷的氛围会让乘客产生烦闷的情感,而温馨有趣的地铁空间氛围会让乘客放松自己的心情。地铁空间通过色彩、造型、装饰,以及人性化的设备,可以让乘客有一个好的体验感,放松乘客心情。

五、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完善与思考

本文通过网上调研与实地调研的方式,了解了国内外各具特色的地铁站。网上调研了上海汉中路站、上海自然博物馆站、上海豫园站、台湾南港站、武汉光谷站,以及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地铁站。实地调研了长沙地铁四号线的黄土岭站、汉王陵公园站。通过调研国内外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情况可以发现,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从艺术形式来看,国外的公共艺术种类多样,表现形式较为新颖,我国表现形式以壁画为主,其他形式较少。从传达效果来看,我国现有的地铁公共艺术受商业影响严重,商业广告充斥着地铁空间,不少公共艺术文化低俗,过度追求视觉形式,容易引起乘客的视觉厌倦。有的设计师注重时尚感,忽略了与城市精神文化的结合,脱离人民群众,不符合公共艺术的设计概念;有的设计师过分解读人们的审美,忽略了艺术的意义,公共艺术作品低俗无趣,脱离了艺术的高雅性、趣味性。但是,总体而言,随着地铁公共艺术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公共艺术形式和效果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具体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完善地铁公共艺术。

(一)挖掘城市文化,紧抓城市特色

地铁公共艺术的设计需要符合城市的整体风格,与城市的人文精神呼应,在进行艺术表达的同时建设地铁空间的人文氛围。如长沙被称为“楚汉名城”,具有浓厚的湖湘文化底蕴,在地铁公共艺术建设中,可通过“书香地铁”主题,打造具有人文性的地铁空间,做到传播文化、营造学习氛围的作用。

(二)重视科学规划,提升艺术多样性

地铁空间公共艺术应当注重科学规划,通过艺术管理形式,加强公共艺术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可以通过各种艺术的融合,将地铁公共艺术的形式变得多元化,富有趣味性。

(三)合理匹配情景,紧抓互动需求

地铁公共艺术需要匹配当代人群的生活场景,满足乘车者的需求。在公共艺术的领域中挖掘用户的情感、心理需求,将用户场景做得更具趣味性,使更具趣味的文案呈现在他们眼前。将公共艺术与人群需求结合,在美学的基本范畴中,把握美的本质,让地铁空间与用户产生愉悦的互动。

六、结语

在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研究中可以发现,现代地铁空间公共艺术形式逐渐多元化,正在从“功能”地铁向“人文艺术”地铁转变。在实际设计中,设计师也需要注意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地域性、开放性、互动性特点,进行科学的艺术规划,真正发挥公共艺术在地铁空间的作用,达到美观、科学、趣味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迟奕晗,王心旭.新媒体介入地铁公共艺术的应用研究:以上海地铁公共艺术为例[J].戏剧之家,2019(25):132-133.

[2]陈思学.公共艺术塑造地铁人文艺术空间:广州地铁声光音乐会项目负责人方思源访谈[J].公共艺术,2019(3):66-69.

[3]崔冬晖.当代中国轨道交通空间设计方法新趋势的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9.

[4]吴福珍.广州城市品牌形象塑造:地铁公共艺术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7):43-44.

[5]石峰.徐州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地域性创意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12):10-11.

[6]袁也君.基于地域文化的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8.

[7]艾瑜.大连地铁站地域性公共艺术塑造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7.

[8]董娅南.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设计分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4):57-58.

[9]武定宇,王浩臣.互动性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可行性探索[J].美术研究,2016(2):111-114.

[10]卢斌,余其彦.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必要性及其原则:武汉地铁公共艺术的发展向度研究[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3(4):12-15.

[11]武定宇,宿辰.从艺术装点空间到艺术激活空间:北京地铁公共艺术三十年的发展与演变[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4):1-4,8.

[12]庞聪,温晓镭.基于城市历史文化的地铁空间公共装饰艺术构建探究[J].大连大学学报,2020(2):98-101.

[13]王超.公共艺术与城市形象设计的共生性研究:以地铁空间为例[J].大眾文艺,2020(17):87-88.

[14]曾雨荪.当代公共艺术多元化介入城市地铁空间[J].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27):181.

[15]卞云飞,张琴.地域文化在武汉地铁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中的转译与表达[J].科技与创新,2019(12):140-142.

[16]袁也君.基于地域文化的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8.

[17]付莉.文化共生性视角下的合肥地铁公共空间艺术设计[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9(5):109-112.

[18]陈梦矗.地铁公共空间装饰:以上海地铁特殊站点墙面艺术作品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传统陶瓷艺术海报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陶瓷绘画制作化潮流已经蔚然成风。研究其成因及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陶瓷绘画制作化潮流的概述出发,探讨了当代陶瓷绘画制作化潮流的具体表现形式,分析了当代陶瓷绘画制作化潮流形成的原因分析,并研究了当代陶瓷绘画制作化潮流的具体影响。最后得出:当代陶瓷绘画制作化潮流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符合陶瓷艺术发展规律的。在以后的陶瓷绘画的制作化潮流下,要更加注重绘画作品的灵性、意境以及格调,让其制作更加精细,作品更有意境,更有创新性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陶瓷绘画;制作化;意境;格调

一、概述

陶瓷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其越来越多的通过“展览”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的面前。而在展览效应的作用下,对于陶瓷绘画作品更加注重观赏性,作品更加需要迎合大众的审美要求。创作的作品更加走向現代化,更加显得高大上,是迎合大众审美的一种趋势。在这种环境下,制作化潮流蔚然成风。陶瓷绘画作家更加注重制作化过程。而在重视制作化过程下,制作化潮流蔚然成风。但这种情况下就会给陶瓷绘画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和探讨当代陶瓷绘画制作化潮流的成因和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陶瓷绘画制作化潮流的概述出发,探讨了当代陶瓷绘画制作化潮流的具体表现形式,分析了当代陶瓷绘画制作化潮流形成的原因分析,并研究了当代陶瓷绘画制作化潮流的具体影响。

二、当代陶瓷绘画制作化潮流的具体表现形式

1、载体和材料上的具体表现

陶瓷绘画中陶瓷载体已经早已不局限于传统的白胎,而是五光十色的色釉胚胎成为主体,这中表现带来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2、作品体量和尺幅上的具体表现

陶瓷绘画制作化发展中,使的陶瓷绘画作品的体量和尺幅也越来也大,经常出现数米的大型巨幅作品。

3、工艺技法上的具体表现

陶瓷绘画工艺技巧方法的不断使用,让复杂细致的工艺技法运用到陶瓷绘画中,确有打动人心的效果。

三、当代陶瓷绘画制作化潮流形成的原因分析

1、大众化视觉审美,观赏性需求导致当代陶瓷绘画的制作化潮流

观众在欣赏和参观陶瓷绘画作品时,更加注重作品的观赏性。陶瓷绘画作品更多的从视觉角度进行评价。而要想让陶瓷绘画作品更具视觉效果,其制作化技术要求会更高。所以,在这种环境下直接导致了制作化潮流蔚然成风。

2、市场环境下对于陶瓷绘画作品的大量需求导致当代陶瓷绘画的制作化潮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具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陶瓷绘画作品具有非常好的观赏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于陶瓷绘画作品的观赏及收藏。这让陶瓷绘画作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陶瓷绘画家要想创作出更多的作品,就必须从制作化上下功夫,通过制作化的工艺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更多的创作作品。这是导致当代陶瓷绘画的制作化潮流的主要原因。

3、艺术评价机制对于陶瓷绘画作品的引导导致当代陶瓷绘画的制作化潮流

陶瓷绘画作品不断只是未来观众的欣赏,用于展览,还要进行艺术评价。而目前艺术评价中,开始更加重视陶瓷绘画过程中运用的材料,技术的评价,同时也要通过大众对于作品反应来进行评价。这种情况下,更加重视陶瓷绘画的制作化是顺利成章的。

四、当代陶瓷绘画制作化潮流的具体影响

陶瓷绘画的制作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对陶瓷绘画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分析近年来的陶瓷绘画艺术作品以及陶瓷绘画艺术家的具体表现,说明陶瓷绘画制作化潮流对陶瓷绘画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的情况下,也必须看到其带来的负面印象。

陶瓷绘画的制作化潮流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制作化潮流让陶瓷作品需求量更大,让陶瓷绘画向着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制作化的更加重视,让陶瓷绘画制作过程开始融合各种有效的技术,比如信息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影响技术不断的融合到制作化过程中。让一些传统的陶瓷绘画艺术品能有效的复制出来,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第二,在制作化过程中,采取了很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艺方法,让学术交流更加流行,促进了陶瓷绘画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

在看到陶瓷绘画制作化潮流带来的积极影响下,也必须承认去带来的消极影响,总结并正视带来的消极影响,才能更好的发展陶瓷绘画艺术。具体的消极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制作化潮流趋势下,很多陶瓷绘画作家开始盲目的追求材料的新颖以及肌理感的奇异,弱化了自己对绘画作品情感的投入,让作品本应蕴含的神韵意趣不能较好的加以体现。第二,在制作化潮流趋势下,很多的陶瓷绘画作家过度追求作品体量的大,通过大作品,大制作来取悦大众,在这种情况下,不但容易让绘画家产生浮躁心理,同时体量过大的作品也不利于环保。第三,在制作化潮流趋势下,很多绘画家过多的追求制作技术,却忽略了对作品精神层面的创造,很多作品都是以往优秀作品的临摹,缺少了对艺术本身的创新。

五、总结

当代陶瓷绘画制作化潮流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符合陶瓷艺术发展规律的。陶瓷绘画的制作化潮流如何更加恰当,更加与创作性更好的结合,是未来陶瓷绘画家必须考虑的问题。在以后的陶瓷绘画的制作化潮流下,要更加注重绘画作品的灵性、意境以及格调,让其制作更加精细,作品更有意境,更有创新性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陶瓷绘画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夏婧. 陶瓷研究. 2020(04)

[2]浅谈陶瓷绘画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 曾昭宗. 佛山陶瓷. 2020(05)

[3]陶瓷绘画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夏婧. 陶瓷研究. 2020(04)

[4]浅析装饰图形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 黄艺,肖飞. 美与时代(上). 2020(07)

[5]浅谈陶瓷绘画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 曾昭宗. 佛山陶瓷. 2020(05)

[8]陶瓷绘画中的构图方式及国画元素分析[J]. 高方志刚. 大众文艺. 2017(06)

温艳萍,女,汉,1988年出生,福建德化人,就职于泉州市德化一碗清水陶瓷工艺有限公司,中级工艺美术师 研究方向:雕塑设计

(泉州市德化一碗清水陶瓷工艺有限公司)

传统陶瓷艺术海报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分析并转化为让参观者运用多感官体验的艺术空间。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归纳、视线分析等方法对四幅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背景、绘画技法、空间形式及相关传统艺术等方面进行分析,厘清每幅画当中诸要素之间的关联,运用元素提取、抽象与合成的艺术作品空间化手段,结合当代美术馆的发展现状及艺术品展示形式,设计出四个不同的艺术体验空间。丰富了中国传统绘画在空间艺术设计领域中的研究,為丰富美术馆文化、展览形式和与参观者的互动体验提供参考。

关键词:空间艺术设计 艺术作品空间化 中国画 传统艺术 多感官体验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300多年来,美术馆的发展经历了从“以艺术作品为中心”到“以游客为中心”的转变。直到1935年,中国第一家独立美术馆成立。由于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大多数美术馆展览形式单一并缺乏艺术和文化的体验与互动。美国概念艺术家Alex Da Corte[1]与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安塞尔姆·基弗[2]提出了“艺术作品空间化”的概念,中国的艺术研究人员则通过分析中国画透视原理,借助现代数字技术将二维绘画与三维空间进行数字转换[3]。艺术家们旨在创造一种新的体验形式引导观众如何感受艺术作品,使观众与艺术作品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日本的TeamLab团队[4]从东方传统绘画的角度对三维空间进行平面化,以探索其逻辑结构并创造“超主观空间”沉浸式美术馆。荷兰普莱恩移动美术馆[5]打破了传统展览的秩序感和稳定性,追求直接影响展览参观者的波动性和开放性。综上所述对于中国传统绘画在空间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仍有待研究,因此将“艺术作品空间化”与中国传统绘画相结合,并把此结合体引入到用空间艺术设计中成为文章探讨的主题。

一、艺术作品的空间化

美国概念艺术家Alex Da Cortem为了唤起观众对艺术的不同感受和记忆,对绘画作品当中的平面图像及细节进行抽象和解构,将不同隐喻意义的意象元素进行整合以此来增强空间体验感,构筑包含不同颜色图案及纹理质感的艺术装置,形成不同场景的复调叙事空间,从而加深观众对艺术作品的感官体验。

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雕塑家安塞尔姆·基弗[2]的作品植根于自然和历史,来自时间的流逝。作品从诗歌、历史遗迹、圣经故事和风景照片中获得灵感,并将它们抽象和排列成承载这些诗歌或照片背后隐喻的空间符号,从而构建与现实世界平行的“先验”经验艺术空间。作品通过视觉语言的通感转译方法,带给参观者强烈的吸引力与视觉陌生化的冲击效果。

中国的艺术研究人员旨在探索东方古典园林艺术与园林的视觉与图案的一致性,根据中国传统绘画的真实尺度以及透视理论和视觉原理,分析中国画的仰角、水平面和视距并调整景观和景点的布局[3]。通过借助现代数字技术建立景观数字模型和视觉量化的透视规范,制定景区二维绘画与三维空间数字转换的尺度标准,创造中国画的原始视角从而实现拙政园31景的园林空间分析、视觉总结和景观路径恢复。

总之,以上案例通过对绘画作品的图像分解、元素抽象、排列组合,运用不同的材料、颜色、纹理来烘托空间氛围,形成了与绘画图像世界平行的空间。这种方法可以重新诠释绘画作品并拉近与参观者之间的距离,增强绘画作品的文化内涵。使观者不再是绘画作品单纯的接受者或观察者,并通过感官体验对艺术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当代美术馆的发展

鉴于美术馆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些美术馆试图以艺术作品为出发点,思考如何改变其表现形式及展示方式,让参观者真正走入到艺术的世界,通过互动体验艺术作品并感受其文化内涵。

(一)沉浸式美术馆teamLab[4]

沉浸式美术馆teamLab团队通过对亚洲绘画“散点透视”观察空间的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创造出一个充满三维物体的世界,从传统艺术的角度对三维空间进行平面化,以探索其逻辑结构,称之为超主观空间。来创造一种新的视觉体验引导人们思考如何理解世界。

到目前为止,观众通常在固定的位置观看艺术作品。然而在“超主观空间”理论所创造的以观众为中心的艺术体验空间中,teamLab团队通过计算机及影像技术对二维的艺术作品进行空间折叠、分割和连接,使观者可以在巨大的艺术空间中自由地移动位置和视角。观者还能够通过多种感官对艺术空间进行体验互动,并成为艺术作品的固有部分,从而模糊了艺术作品与观者之间的界限。

(二)移动美术馆[5]

移动美术馆的概念起源于西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美术馆和艺术空间收藏的局限性。同时其也使展览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美术馆或艺术空间。这样,可以将美术馆变为移动设备,使展览形式更加多样化。

荷兰普莱恩美术馆是欧洲著名的移动美术馆和面向公众的可移动艺术中心。它打破了固有物理空间的局限性,可以放置在公共空间或城市中心。作为一个流动的展厅和视觉艺术的临时舞台,它打破了传统美术馆的展览和空间形式,构建了“艺术家一艺术展览一观者”之间的艺术传播模式,而不是传统的“美术馆一艺术家一美术馆空间一观者”相对间接的形式,使策展人和艺术家成为展览的直接传播者并能够更广泛地与观众交流。这种观众主动接受艺术信息的过程,对于移动美术馆的艺术传播和艺术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空间

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凝聚了历代画家对于艺术的理解。由于中国的美术馆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缺乏艺术和文化的体验与互动,民众对中国传统绘画与艺术的认知程度有待提升。而中国传统绘画的空间化,展览形式的移动化,是增强民众体验和感受艺术,深入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手段,可以给中国画提供一种新的体验形式,为未来的艺术展览形式提供有效方法。[6]

(一)中国传统绘画的空间艺术设计方法

1.中国画题材选择: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艺术瑰宝。其题材丰富,主要源于自然演变的发展,使观者能感受到自然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带来的五感体验。

首先从自然发展的动态过程来看,人们在展示环境中对展品的欣赏,必然是一种动态的观赏,时间就是动态的诠释方式。人在展示空间中,必然体验到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变化,从而形成完整的感官体验[7]。四季是自然发展演变和时间流逝的动态过程,而中国画中的场景则是时间和空间在不同视角下的表现,画中的连续空间代表着时间的流逝。所以研究根据中国画题材来源,结合四季的演变过程选择反映不同季节的中国画题材。

而后,从感官体验来看,它通常与文学、绘画、诗歌、音乐等艺术联系在一起,其结果是某种通感经验的体现。宋人四雅(品茶、插花、品香、赏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8],强调通过人的感官体验艺术之美。具体而言,品茶强调味觉之美,插花强调触觉之美,品香强调嗅觉之美,赏画强调视觉之美。这四种艺术的结合,体现了宋代文人雅致的生活美学,所以研究根据宋人四雅所传达的传统艺术及感官体验,选择与之相近的中国画题材。

总之,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过程是一个由思维与通感之间建立的机制所激发的过程。所以选择不同创作历史背景下的社会文化及传统艺术所造就的中国画题材。一方面可以体现中国画创作与相关传统艺术的关联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拉近艺术与观者的距离并提供多感官体验与互动,从而理解中国画背后的文化内涵。因此,选择以下案例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见表l。

(二)中国传统绘画的空间艺术设计过程

通过对四幅中国画的绘画技法与透视原理、构图及空间形态、相关传统艺术的分析[9],运用元素提取、抽象与整合的艺术作品空间化方法,并选择相应的材料及颜色,构成中国画艺术体验空间。

1.绘画技法与透视原理:早在宋代,中国画“散点透视”的作画方法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郭熙在其著作《林泉高致》中载“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10]。从文中可以看出,郭熙将“散点透视”概括为三种在自然状态下观者观察事物的三种角度,即仰视、平视、俯视。散点透视法又称“动点透视法”,意在画家不能固定在一个位置观察风景,视点可以产生上下、左右、远近变化,因此画面展现出“千里之外’’的广阔境界。

“散点透视”在《兰亭修禊图》《掩关焚香图》《富春山居图》《瑞鹤图》这四幅国画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作者都是由“深远”、“平远”和“高远”中的1-2个视角描绘整个空间。春、夏、秋、冬分别对应这四幅作品所描绘的场景。另外《掩關焚香图》还运用到“藏掩”及“留白”的绘画技法,意在使整个画面更加协调,并给观者留下想象空间。

2.构图与空间形态:《兰亭修禊图》[11]和<掩关焚香图》[12]都采用分段式的空间布局方法,画面场景空间由近景、中景和远景构成。根据这三部分的前后位置及比例关系,导出其空间形式,如图1、2。

<富春山居图》[13]采用全景空间布局记录富春江山水。这就需要运用“平移法”观赏画作,观者的视线要从画面的开头一直移动到结尾来欣赏。此方法与中国传统园林造景的“一步一景”手法如出一辙。根据这种方法并结合卷轴的长度与空间比例关系,防止观者的体验动线过于冗长单一,将卷轴首尾相连组成内外两个圆环,观者可以在圆环中间行走并享受两侧的风景,如图3。

《瑞鹤图》[14]采用分层空间布局形式。上半部分由天空中形态各异的仙鹤组成。下半部分是基本对称的宫殿建筑屋顶和祥云。观者可以想象自己伫立于高台之上,平视传统建筑与仙鹤的全景面貌,根据画作特点导出空间布局为长方体,如图4。

3.相关传统艺术:《兰亭修禊图》描绘了传统艺术“曲水流觞”。通过分析此艺术与品茶活动的相似性,将此活动形式与品茶相结合。《掩关焚香图》所传达的传统艺术为品香。通过对古代品香方法、器皿和香藏方式的分析,将这一传统活动与国画空间相结合。《富春山居图》中的山体随着空间比例缩小,而画中的树木缩小后可以与盆景艺术相联系。盆景艺术是一种以植物和岩石为基本材料描绘自然景观的艺术作品。《瑞鹤图》中所包含的传统艺术是重檐庑殿顶。它是古代中国宫殿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并在中国传统建筑各屋顶样式中等级最高。

以上四幅国画作品所传达的传统艺术可以与宋人四雅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调动不同的感官使观者体验国画作品并与其产生互动,同时还能感受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4.艺术作品空间化

8组山体从《兰亭修禊图》中按比例提取并抽象成阶梯元素,观者可以通过阶梯登高并运用“深远”视角俯瞰空间;竹林、凉亭及植被也被相应提取。最后根据原画中景观的位置布局,将这些元素组成空间,如图5。

《掩关焚香图》中,首先将画面中天空部分用层叠垂直细线填充,填充部分的负形体现远景山体的正形,从而达到隐藏和削弱山体形状之效果,并给参观者想象空间。同时在每一层垂直细线所对应的高度设置坡道,细线末端连接不同的香筒,这样观者可以选择香筒并带到地面上品香,如图6。而后将近景和中景部分的山体元素与传统香炉特点结合,提取并抽象为镂空山体形状并创造俯视视角。观者可以在镂空山体空间中品香,产生的烟雾也可以从缝隙向空中扩散,这是传统品香形式的新体验。为了将“留白法”应用于空间,在空间顶部设置丝绸,加之阳光与风的作用,从而在地面产生斑驳的波纹效果。地面铺上细砂,以沙为水,观者可以用耙子在上面勾勒水波纹图案,从而增强观者与艺术空间的互动性,如图7。

《富春山居图》中,首先将所有“平远”视角的山脉提取其平面轮廓并将其叠加,如图8。将所有“高远”视角的山脉提取其外轮廓线,组成一个外框并叠加,如图9。同时利用坡道来恢复相同的视角与感官体验。而后根据原画中山的比例和位置,将提取并抽象的山元素在空间中呈环形分布,同时按照相应的空间位置加入盆景元素。在内环之内及外环之外设置隔墙,以保证观者的视觉不被外界因素所干扰。最后在空间内部隔墙上运用中国传统园林框景手法一景窗,观者可以通过景窗看到“三维”图画,从而增加体验的趣味性,如图10。

根据《瑞鹤图》中建筑屋顶的形状、体量及对称性,观者将欣赏并体验到艺术空间中对称建筑的有序性和空中仙鹤的无序性。首先对画作中7种不同飞行状态的鹤进行翼型元素提取。同时提取建筑立面的屋檐轮廓(由于侧立面在原画中未显示,因此采用相同建筑规制绘画进行提取),如图11。而后根据屋顶内部结构和比例,进行元素提取、抽象和整合并作为艺术空间主体框架。为了增强观者“赏画”的体验感并体现分层空间布局,框架内部铺设地板并用楼梯连接,立面运用与原画材料相同的绢布,观者可以透过绢从不同高度体验艺术空间。最后将屋檐轮廓延展成曲面,与建筑框架结合以还原画中屋檐形态,如图12。再根据鹤翼的形态及空间位置,将其抽象并整合到艺术空间中。

5.材料及颜色:至今,机器生产的材料无法测量其性质或年龄。然而,源于大自然的材料让人们的视觉能够穿透表面并感受其真实性,自然材料还显示了它们的时代及历史。所以选择自然材料如木材、丝绸、金属、细沙等作为艺术空间的主要材料。为了还原原画的色彩,借助投影设备将国画作品中的主色调投射在地面和墙上,以增强观者的感官体验。

6.艺术空间手工模型:四个艺术空间的模型主要由纸、木材及丝绸等材料制成,模型比例为1:10 0及1:50。由于中国画没有明暗对比和阴影效果,因此模型中运用顶部照明、地面照明及中央照明的方法增强空间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营造艺术空间氛围。此外,模型还可以与观者产生互动。例如,可以通过遥控改变灯光的颜色和亮度、用耙子在细沙上作画、通过电动转臺欣赏360度的完整空间,如图13。

7.艺术空间效果:将中国画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形成一个与图像世界平行的空间,用空间诠释中国艺术,用中国艺术构筑空间。这四个艺术空间为观者提供一个真正体验艺术世界的机会,拉近艺术与观者之间的距离。观者可以根据原画当中的透视原理自由移动视角,通过品茶、品香、盆景及建筑(如图14)充分调动五感并与艺术空间产生互动和交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体验中国传统绘画。结论

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分析与总结,设计出多感官体验的中国画艺术空间。传统绘画与艺术空间相结合,重视观者对艺术的感官体验与互动,是未来美术馆发展的趋势,是空间艺术设计领域的一次尝试和探索,这种方法为空间艺术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为美术馆从“以艺术作品为中心”向“以游客为中心”的转变提供参考,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Rutland, Beau ALEX DA CORTE: FREE ROSES[J] Anforuminternational.2016

[2]王兰.综合媒材在视觉语言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0 (12):17

[3]纪圆,秦仁强,黄顺文.人山水园林的观照与流眄——基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的全景式复原[J].中国园林2016(9):87-93

[4]葛鑫.一种新媒体艺术体验展的沉浸式设计模式——从teamLab作品探究[J].设计2020 (15):42-44

[5]顾婳琳移动的美术馆——汉斯.乌里奇奥布里斯特与他的”移动实验室”[J].艺术当代2009(7):124-127

[6]秦仁强,纪圆,周欣传统绘画艺术与古典园林艺术虚拟现实互动技术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 (12) 185

[7]黄建成.空间展示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4-15

[8]李茜.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宋人的风雅闲事[J].决策探索2019 (19):48-50

[9]方闻,李维琨.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10]荆琦.高蹈远-引解读《林泉高致》中蕴涵的“远”观念[J].大连大学学报2008(4)79-83

[11]单国强.文徵明的《兰亭修禊图》与.兰亭文化”[J].苏州文博论丛2014(1)110-112

[12]《中国绘画总和图录续编》(第一卷)[M].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1998:图版A56-008

[13]陈钠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艺盼析[J].美术2005(9)114-115

[14]李争.从《瑞鹤图》看宋徽宗绘画的形式感[J].大众文艺2016 (14):95-96

传统陶瓷艺术海报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我国传统技艺历史悠久、含有很多民族色彩,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且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我国有很多的传统工艺技术在逐渐地走向没落,甚至部分传统技艺继承人出现缺失的现象。将传统工艺技术与现代工艺美术结合在一起,可以促进现代工艺与传统技艺相辅相成、并驾齐驱,在未来生产发展过程中将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现如今,在高校中将传统技艺元素融入到现代工艺美术教学中,使更多地人可以接触到传统技艺,了解到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使传统技艺得到继承、拓展、创新。本文主要对传统技艺在现代工艺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升华及创新进行探索,使传统技艺与现代工艺完美融合,促进中国艺术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传统技艺;应用;教学实践;提升;思考

1 传统技艺在现代工艺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传统技艺是我国民族审美方式与艺术智慧的结晶[1],在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艺术系统,现代工艺却与之相反,更是两个不同的艺术领域。现代工艺美术以工业批量生产和信息技术为依托,根据市场流行时尚,培养出3D、PS等设计方面的艺术人才;传统工艺美术却是以人为基点培养出装饰、装潢等工艺人才[2]。鉴于两者不同的教学内容、培养目标,二者不应该是替代关系,而应该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同时存在。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发展,传统技艺虽然在当今社会的需求十分有限,但是还是有很大的存在和发展价值。因为传统技艺美术的特殊性,其在现代工艺美术教学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采取“小而精”的方式生存。

1.1 传统技艺的应用方法之特色专业被长期保留

根据传统技艺的特点选择传统技艺中相对比较精特的长期设立专业课程,比如传统装饰、木作、装潢等传统技艺课程,虽然这些专业的课程可能招生生源有点难度,但是可以建立小班制从而可以长久延续。在开展现代工艺美术教学中同步开展传统技艺专业课程,并且每年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传统工艺开设部分专业课程。

1.2 传统技艺的应用方法之传统工艺与第二课堂组合

为了有效地保护传统工艺不被破坏或者消失,学院可以在校内开设民间特艺工作室,将工艺大师和民间工艺高手入驻其中创作传统工艺,从而可以为学生和艺术家提供一个教学、交流、研究、拓展传统工艺的平台。还可以建立工艺角、社团、第二课堂、业务学习等多种方式教学简单的装饰、装潢等传统工艺技术,同时一些非传统技艺的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上述各种方式了解传统工艺、体验传统技艺。

1.3 传统技艺的应用之研修班的开设

院校可以联合工艺美术协会开设传统技艺研修班,例如红木家具、家装的高级研修班,同时聘请传统技艺高级专业大师对学生进行工艺教学,研修班的学生大部分均来自学院应届优秀毕业生,一些优秀的非传统工艺的学院也可以被择优录取,优秀大师带教优秀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带教中,大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从而诞生出新一代的工艺传人,为我国的传统工艺文化传承和发展贡献出很大的力量。

2 传统技艺在现代工艺美术教学中的教学实践

传统技艺大师作为工艺上的高人都是身怀绝技的[3]。将他们引入学院进行传统工艺技术的教学,不仅能保护传统工艺技术,使传统工艺得到传承,还能够创新传统工艺技术传承的新方式,有效地避免现代传统工艺教学中内容的缺失。学院教授在现代艺术和专业理论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优势,强强联合,组建一组“教授+大师”的教学队伍,其优势不言而喻。传统工艺技术往往都是通过手工经过无数次的亲身体验和耳濡目染才打到一定的水平,尤其是在利用材料、把握造型、处理工艺等方面都是难以靠系统的知识逻辑或理论进行传授的,而是靠长期的亲生实践进行感悟的,仅仅靠学院的教师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大师的示范和讲解,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传统工艺技艺的认知,感受傳统工艺的魅力;还能够促进传统工艺的保存和传播,丰富现代工艺美术教学内容和方式。为了保护传统工艺技艺美术,学校需要有一批懂传统工艺、有着较深的文化知识的教研队伍,因此在传统工艺教学实践中引进“传统工艺大师+教授”的教师团队,能够完善传统工艺美术知识结构和教学体系,培养出理论与实际丰富的传统工艺人才。

3 传统技艺在现代工艺美术教学中的提升

传统工艺是经过历史长河的积淀形成的[4],从形式、内容、技艺等方面都体现了传统工艺的特点。通过对传统工艺历史变更的研究和思考,其中始终没有发生变化的是文化元素和人文精神,这也是传统工艺形成文化特色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教研过程中就需要挖掘出我国传统工艺中蕴含的特点与内涵。如果在传统工艺教学中仅仅局限于表面的模仿技艺,忽略传统技艺中含有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那么这也只能称作作品而不是艺术作品。因此要将传统技艺在现代工艺美术教学中进行形与神的结合。在现代工艺美术教学课程设置中,必须要开设工艺文化历史课程,通过赏析工艺美术,了解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学观念,例如天人合一、写意传神、以形写神等等,将传统文化的形提升到神的高度,从而在进行传统工艺创作时,可以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想法、目的借用图案、装饰等图案或者借喻、暗语、谐音等变现方式在创作的传统工艺品中表达出来,而不再单纯是一件作品。通过将传统技艺在现代工艺美术教学中进行形与神的提升,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高度,还能延续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拓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空间。

4 传统技艺在现代工艺美术教学中的思考

发展的基础是传承,未来的希望是创新。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还需要创新新时代的传统工艺,为我国美术教育事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从想创造新的传统变成真正的实现新的传统。例如,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上的视觉设计[5-6],就是创造新传统的代表作。为了延续传统技艺,就需要创新和新意,在传统精髓和韵味的基础上创新形式、拓展手法。因此在现代传统技艺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创新,将创意创新融入传统工艺教学中,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将传统工艺元素创新变化,例如云纹、龙纹等图案。现代工艺美术不在是隐姓埋名,而是将作品呈现在大众视野。因此,在现代工艺美术教学课程设置中,需要将传统工艺教学与现代化设计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传统工艺课程侧重于经典内容的学习,例如图案、工艺制作等,现代化设计课程则侧重于新的艺术形式,借鉴、吸收传统工艺的材料、图案、形式等元素并进行拓展,进而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形成新的工艺。在现代这个时代大背景下,学校要培养出一批具有高超的创新艺术、扎实的理论专业知识、熟练地创作手法的新工艺人,这些新工艺人在经过广阔的艺术视野熏陶下,可以为未来发展创造和设计出很多新产品,从而提高我国整体的艺术文化水平在世界上的地位。

5 结语

现如今,传统工艺成为历史文化长河中一抹具有重要价值的记忆,需要被保护和传承。在进行保护传承时,要根据不同的传统工艺选择不同的方式,同时进行拓展、创新传统工艺,这样传统工艺才能被长久新鲜保存下去。“保护”要求传统工艺要被原汁原味的保留下来,也就是经过系统整理后保留传统工艺样本,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源;“传承”要求传统工艺既有高手传人,又有广大的爱好者和知晓者,不再是一脉单传。有了“保护”和“传承”才能进行“拓展”“创新”,“保护”和“传承”是“拓展”和“创新”的动力之源。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文化艺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被人们进行改造、嫁接、拼接、融合等,传统工艺在延续过程中带有时代生活的痕迹,部分传统工艺的消失也带来了新工艺的产生。所以,现代工艺美学教学的核心是保留传统经典工艺,创造时代工艺,其教学意义不仅能普及美学知识和技能,也是传承传统艺术与文化观念,更是对文化根脉与传统精神的灵活表达,推动传统工艺在新时代中长久延续和创新融合。

参考文献

[1]杜娟.现代师徒制在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中的应用研究[J].人文之友,2020,10(10):44-45.

[2]杜娟.探析现代师徒制在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与研究方面的应用[J].魅力中国,2019(37):44-45.

[3]李媛.艺匠结合教学法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8(6):99.

[4]乔莹洁.传统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与管理模式构建[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1(23):20-22.

[5]牟健.台州剪纸艺术在“图形创意”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美与时代(上旬刊),2017(12):114-116.

[6]朱克常.民族手工艺制作在校园中的传承发展[J].科学导报,2014(12):114.

(责编:杨梅)

传统陶瓷艺术海报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当代平面设计是商业与艺术的结合,更是人类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载体.它是以服务大众生活为目的,以文化为本位,以生产生活方式为导向,伴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本文主要探讨平面设计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与运用。

【关键词】 平面设计;传统艺术;结合;借鉴

当代平面设计根植于人们的生活,体现了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物质文明程度,也表现出特有的民族文化面貌与审美水平,它是名副其实的文化综合体.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作品。面对浩瀚丰富的中国传统艺术,如何吸取营养,以探寻出新的设计语境,形成具有民族性的设计风格,是每一位平面设计师都在不断思索的问题[1]。

一、平面设计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关联性

一是解读平面设计现代性的需要。何谓平面设计的现代性?流行与时尚只是一种浅层次的现代性,诚然,平面设计中的流行元素能够代表一定的时代发展需求与方向,但这种流行元素的选择能否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能否打破前卫艺术过于短命的魔咒,就需要将平面设计吸收流行元素形成的现代艺术理念与“现代性”等同于“流行性”的观念作合理的分割。现代性是平面设计发展的本质要求,流行性则是平面设计具有现代性特征的短暂表现。进而言之,流行元素与形式的积淀、传统艺术样式与设计手法的继承,才是保持平面设计现代性风格的内在质素。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的巧妙结合,能够存留传统艺术之“形”,表达作者之“意”,传达作品之“神”。现代平面设计要在传统艺术话语转换中确立自身的艺术地位,就必然要能够准确表达传统艺术的旨趣,充分体现传统艺术的神韵,灵活运用传统艺术的手法。

二是呈现平面设计竞争性的需要。高度竞争性是平面设计区别于其他艺术样式的显著特征之一。在传统与时尚之间以及时尚元素之间普遍存在的冲突,始终掺杂着市场竞争与文化较量的影踪,自然也深刻影响着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方向。利用传统艺术元素可以增强平面设计的竞争力,则主要体现在对传统艺术元素的改造与转化方面。无论是品牌标志、产品包装、报纸广告,还是海报广告、书籍封面、网络广告等平面设计范畴,都浸染着现代审美爱好和生活方式的传统回归。

三是探寻平面设计民族性的需要。在民族化与本土化的艺术语境中,平面设计思想与风格的形成延展着传统艺术的文脉,这种具有地域特征的设计认知,实现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艺术元素的融合,为平面设计的“现代性”作了全新的注解。平面设计与中国传统视觉艺术形式结合之后,平面设计的民族性特征日益突出。中国平面设计的民族性能够呈现中华民族设计创作的思想理念与独特的表达能力,既是东西方艺术长期交融发展的结果,也是民族设计艺术保持自身成长性的内在发展需求[2]。

二、传统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相结合

实际上,到上世纪90年代,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已经和国际水平相差无几了。但我们需要突出的是中国设计的特殊性。如果想要在平面设计上有生命力,就要在设计上吸收并体现本民族的文化。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观,能够为设计者提供丰富的营养。古老烂漫的铜器铭文、画像石、金石篆刻,尤其是极具神韵的中国画,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和布局来体现高妙的意境。民间剪纸或粗犷豪放或细腻婉约的风格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甚至是中国传统服饰的衣饰纹路,都可以很好地启发现代平面设计的思路。以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为例,他认为美的原则是: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这实际上强调的也就是中国道家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体现。他的许多作品都无一例外地体现着这种思想。也正是这种思想赋予了其众多作品强烈的中国式的意境美。在其招贴设计的《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在国际“水”主题的招贴艺术展中,“水——生命——文化”招贴图形作品,将极其强烈的民族装饰风格化的图形形象作为整幅作品的大背景,进行了丰富而适当的虚化处理,整个画面以黑白极色加以艺术表现,形成了形与色的对立与协调、冲突与融合的视觉效果,构筑了一幅在中国特定大文化场景下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平面图形设计作品[3]。

2008年的申奥标志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标志造型没有对传统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标志体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意蕴,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靳棣强先生为荣华饼家设计的标志,同样也是沿用传统图形吉祥寓意的一个范例。创业于1950年的香港荣华饼家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其标志的基本元素是方饼、牡丹花和明月。在标志中,“方饼”这一元素是企业本身所具有的。“牡丹花”与“明月”都是传统图形,牡丹花给人雍容华贵的感觉,与明月一起形成了花好月圆的吉祥意味。

应当注意的是,在应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平面设计上的创作时,并不是就传统视觉元素图案进行简单地拼装与组合,而是要吸收民族文化,将传统的东西挖掘出来并赋予新文化理念。这需要设计师去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设计领域中走出一条属于中国风格的设计之路;要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内在精神气质,运用传统的民族元素进行新理念的设计与创作,从而延续并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之在平面设计上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陈 蓉. 传统文化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作用[J]. 太原科技,2006(3).

[2]张骏. 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J]. 中国科技信息,2005(2).

[3]何靖. 从多元文化视角解读平面设计构成元素的审美内涵[J]. 福建艺术,2007,(3):61.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传统陶瓷艺术海报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传统民居装饰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适度性原则、适形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是设计者在对传统民居装饰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本篇文章主要对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价值、应用原则和应用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传统民居装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用价值;应用原则;应用措施

民居装饰是人物对物质生活的追求的产物,实用性是人类原始民居装饰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性,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民居装饰性特征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受到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传统的民居装饰就是在传统民居的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现代社会,对传统民居的有关问题的关注,成为了我们弘扬传统建筑文化的一种重要措施。

一、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一)传统民居装饰的人文价值

传统民居装饰是乡土回忆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了对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情感诉求进行充分的满足,刺绣、泥塑等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成为了提升民居艺术魅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从传统民居装饰的应用效果来看,传统民居装饰的应用对现代环境艺术作品的文化底蕴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应用形式的出现,也可以让人们在这一领域的视觉体验得到充满充分满足,从传统民居装饰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来看,二者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和谐统一,是传统前者的人文价值的一种表现。

(二)传统民居装饰的社会价值

传统民居装饰的背后代表的是一种质朴平和的社会生活,在对传统民居装饰进行应用以后,人们可以在一些传统元素中获得一种心灵的放松。

通过对我国不同区域的传统民居装饰文化进行探究,我们可以发现,传统装饰在不同的地区之间表现出了一种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对不用地区所表现出来的传统文化的融合,是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一种发展趋势。在尊重地域文化差异性的基础上,对传统民族装饰元素进行应用,是对其自身的社会价值进行发挥的有效方式。

二、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一)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是对传统民居装饰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这一应用原则的影响下,设计人员需要对传统装饰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充分了解。也就是说,设计者在对传统民居装饰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不能为了其自身的地域性特征和民族性进行强化,而对其进行盲目的应用。

(二)适形性原则

适形性原则要求设计者在应用传统民居装饰的过程中,需要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主题入手,对传统的装饰元素进行应用。在对传统元素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设计者还需要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入手,对装饰元素进行适度的创新,进而让传统元素而对社会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合理性原则

在对传统元素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设计者也需要对从传统元素的应用合理性进行保障,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一种合理化的应用原则。石雕技术、木雕技术等传统民居装饰元素中常用的技术手法需要在新时期得到传承和发展,传统民居装饰材料的选择问题也应该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得到合理化的权衡。

三、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措施

(一)传统民居装饰语言的直接应用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传统民居装饰可以被看作是多元化的历史文化的产物,由于一些傳统元素具有着一些较为美好的寓意与特征,因而,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一些设计者采用的是对传统装饰语言进行直接应用的方式。例如北京首都博物馆的建筑外形就是对传统装饰纹样中的雷电纹纹样进行了直接应用。在对传统装饰进行直接应用的过程中,设计者需要遵循一种简约化的原则,在陈设装饰、色彩装饰等环节,设计者不能对传统元素进行过度罗列。从装饰对象的主体来看,传统元素的应用要与艺术设计作品的文化寓意相吻合。

(二)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提取与重构

传统民居装饰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生活方式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审美情趣的分化,也为传统装饰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对民居装饰元素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对传统元素的提取与重构,是对传统元素的应用形式进行创新的一种表现。颜色的重组可以被看作是对传统民居装饰语言进行间接应用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对颜色重组技巧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为了对传统元素所展示出的特定的地域风情和民俗文化进行充分展示,设计者需要在遵循传统色彩搭配方式的基础上,对部分颜色所占的比重进行调整,以便通过对传统装饰元素的色彩进行再造的方式,对人们的情感诉求进行满足。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材料的创新,也可以被看作是对传统民居装饰元素进行重构的表现。一些新型材料的出现,也可以为传统民居的再造提供一定的帮助。但是在对新材料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设计者还需要在对传统民居的特点进行突出的基础上,对人们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审美体验进行强化,曲阜孔子研究院辟雍广场的灯柱设计对我国传统民居中的玉琮造型的应用,就是遵循这一原则的。

(三)对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方式的拓展

通过对传统的民居装饰创作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后者是建立在以工业化信息化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基础之上的一种创作模式,现代环境艺术的发展,在对装饰艺术带来一定冲击的同时,也可以让为传统的创作工艺提供一种新的发展契机。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对传统民居应用方式的拓展就可以被看作是对传统艺术进行继承发展的一种表现。随着环境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设计这可以从建筑、绘画和雕塑等多个领域入手,为人们提供一种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环境。在对传统元素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设计者可以在对建筑、雕塑等不用领域的专业界限进行突破的基础上,对传统元素进行灵活运用。以城市建设工作为例,一些利用传统的庭院造型对路边的电话亭等公用建筑进行设计的方式,就是对传统民居元素进行应用的一种表现。在商业环境设计领域,一些地区在民族特色餐馆的门面设计中对不同民族的民族元素进行了应用,这就可以让消费者对不用民族特色餐馆的经营特色进行充分了解,例如一些大型的回族餐馆会将建筑物设计成与清真寺风格相仿的建筑形式,白族特色餐馆会对传统的白族民居大門装饰应用在饭店的外观设计之中。

四、结论

艺术性是传统民居装饰在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领域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性。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对艺术设计作品的文化底蕴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在遵循适度性原则、适形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的基础上,对传统民居装饰进行应用,才能让我国环境技术设计作品的民族性特征得到充分发挥。

上一篇:综合增产农业机械化论文范文下一篇:科学性划分中医基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