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生存之道范文

2023-09-23

企业的生存之道范文第1篇

陈艳 上海鲁班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分析员

面临日渐薄弱的利润率,国内建企纷纷追寻品牌之路,以期分得更大的蛋糕。但反观国内建企品牌建设现状,不禁感叹建企品牌之道路漫漫,其修远。

目前,品牌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拥有品牌,既证明其经济实力和市场地位,也反映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小,强势的品牌将成为企业占领市场份额最强有力的武器之一。二八法则告诉我们,20%拥有强势品牌的企业将占市场份额80%,80%弱势品牌只能争抢剩余20%的市场。

在“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当代国际竞争中,从事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同样需要具有强有力的品牌,才能提升企业的市场地位和议价能力。国外的建筑市场发展较国内相对成熟,已涌现一批全球知名品牌,并拥有强有力的市场扩张战略的企业,如法国的万喜和布依格、美国的福陆、瑞典的斯堪雅、日本的鹿岛等。我国建筑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也逐步开始筹划品牌建设,如中国建筑的“品质重于泰山,服务跨越五洲”,上海建工的“和谐为本,追求卓越”。但纵观建筑企业整体发展,“桥倒倒”、“楼脆脆”、就连钢筋也学会了减肥,一次次降低社会对建筑业的信任度。不禁感叹,中国建筑企业的品牌建设之道到底还有多远?

建筑企业品牌建设层次较低。

权威论品牌,榜上无名。据财富500强数据显示,中国建筑五大巨头近年来表现非常优异,继2010年中国铁建产值排名超法国万喜,跃居全球承包商首位之后,中国建筑业三巨头(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建筑)在2011年的财富排行榜上,荣居全球建筑企业前三甲。虽在财富杂志上赫赫有名,但并未得到品牌价值的认可。全球权威品牌估值专家Brand Fiance 最新出炉的品牌价值全球500强中,建筑企业占据三席,分别是法国万喜集团、法国布依格集团、西班牙ACS集团,并无中国建筑企业的身影。 作为一个对我国GDP贡献率超出6%、解决4.03千万人口就业问题、具有带动广泛产业集群效应的国民经济支柱型地位的行业,在建造“精品工程”方面并未与企业规模齐头并进。

表1 2011年我国建筑五大巨头与国际知名建企财富与品牌价值排行榜

序号 1 2 3 4 5 6 7 8 2011财富全球500强排名

95 105 147 192 205 210 296 450 2011全球品牌价值500强排名

-- 358

企业名称 中国中铁 中国铁道建设 中国建筑 万喜集团 布依格 中国交通建设 中国冶金 ACS集团

所属国家 中国 中国 中国 法国 法国 中国 中国 西班牙

2011品牌价值 (百万美元)

6,208 2,608

3,014

2010产值 (百万美元)

69973.30 67414.10 54721.10 44204.90 41547.00 40414.20 32076.30 21558.20

数字话品牌,不容乐观。创超额利润的能力,专业化比多元化企业强。品牌作为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创

造超额利润的关键来源之一。本文选取了产值最大的10家多元化和5家产值较大的专业化上市建企,计算这些企业创超额利润的能力。结果显示,多元化企业平均创超额利润的能力为0.53%,而专业化的建筑企业该指标比多元化企业超出5倍,达到2.87%。其中建筑五巨头中铁、铁建、中建、中交建、中冶平均创超额利润的能力仅达到0.59%。不仅如此,多元化企业中有5家企业超额利润能力为负,而多元化企业中,表现最为优异的是金螳螂,创超利能力达3.64%,其次为中材国际和亚厦股份,该指标值略低于金螳螂,但仍超出行业平均水平一倍多。

从各大建企市场占有率比较,呈现行业完全竞争态势。市场占有率是品牌影响力大小的直接反映。而国内建筑市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央企五大巨头总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8.64%,上市建企营业收入前十位市场占有率也仅有20.72%,除去央企五巨头表现,其他被选取的5家企业市场占有率均未超过1%,体现国内建筑企业品牌影响力不大,施工企业在竞标谈判中仍然价格竞争仍是主基调,建筑市场呈现完全竞争性特点。

表2 2010年上市建企市场占有率对比 公司名称 2010年营业收入 市场占有率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

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010总产值

上述十企业市场占有率

4731.22 4701.59 3704.18 2727.34 2067.92 710.62 365.84 325.83 239.33 151.74 95206.00

4.97% 4.94% 3.89% 2.86% 2.17% 0.75% 0.38% 0.34% 0.25% 0.16% - 20.72% 1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品牌经营概念模糊,缺乏内在统一的架构。建筑企业产品特性决定了其品牌经营有别于其他产品或服务,既没法事先宣传,也不能将建筑物贴上标签供客户选择。正是这种固有特性,让管理者对建企品牌创建认识存在偏差,并未透彻理解品牌建设的价值所在。几种偏离品牌核心价值的理解包括建筑企业的任务为生产经营,关键在于筹措资金和添置设备;品牌就是创建企业名牌,提升企业知名度,建筑企业为提升知名度,建标示体系,或在强势媒体斥巨资进行广告宣传,知名度上去了,但是企业并未提升核心竞争力,品牌实力并不强。这种缺乏系统规划的品牌创建过程,效果往往也事倍功半。

目前,诸多建筑企业都重视开展品牌经营,但各建筑企业中缺乏系统的、相对统一的品牌经营体系。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母公司与下属子公司并非因为自我发展速度提升而扩大规模,而源于政府行政效力的结果。专业化的子公司或设计院等在未并入建企集团之前,在所在地往往拥有更为强势的地域性品牌,这些地域性品牌在当地市场认同度甚至高于母公司品牌;另一方面,因建筑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与责任归属不清晰,专业子公司与母公司的品牌体系难以融合,无疑削弱子公司的品牌影响力,集团品牌建设复杂度更高。

细分关键要素,揭秘建企品牌建设现状。

品牌,呈现在利益相关者面前的是企业形象和核心竞争力的外化体现。业主和购房者,作为建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体验的产品是融合了质量、技术、安全等多元素的住房,而依赖于对建筑企业的信任感。 1超额利润率=企业销售利润率-建筑市场平均利润率。建筑市场平均利润率数据引用2010年上市建企50家平均数据2.5%(参考《新鲁班》第七期)

故建筑企业的品牌建设关键在于关注客户所关注,在满足客户利益的前提下,方能进行品牌的传播。我们将从客户角度出发,揭秘建筑企业品牌建设现状。

质量。“100-1=0”,是企业界公认的“真理”。失去质量“1”,企业的任何努力都趋于“0”。于建筑工程而言,尤其如此。现在业主对施工过程和售后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高低将成为企业形象好坏的重要元素。

很多企业将质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但实际成效多局限于表面文章。质量管理的粗放特性,具体体现为质量管理的精细化不够,注重形式忽略过程,从领导到现场监管人员存侥幸心理,质量监管实施强度不够;在基建设施高峰期,为追求经济效益,片面追求工程进度而轻工程质量的现象较严重,不按照设计图纸和质量标准操作、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事件屡见不鲜;质检机构不健全,专职人员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不够,让项目施工过程的质检过程流于形式,成为建筑施工单位普遍的现象。

日前,作为国家“十二五”重点规划的保障房项目和高铁建设成为全国基建设施的焦点,项目质量理应得到保障。而最近接连曝光 “瘦身钢筋”案例,广西保障房质检抽查发现,4层柱直径为12毫米的HRB335主筋在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方面重量偏差达-40%,宁杭高铁本应6.5毫米直径的钢筋也缩水为5.8毫米,之后南京、西安、武汉等多地区被检查出瘦身钢筋的问题。国家重点项目的施工建设质量尚且如此,每年超万亿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质量隐患不得不令人担忧。

诚信。塑造和坚持企业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对推动企业从优秀迈向卓越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建筑企业要树立品牌优势,诚信将成为最不可缺失的一条。曾经的 “三聚氰胺”事件,让“30年改变中国人生活的中国品牌”、“中国奶粉唯一标志性品牌”的三鹿集团,终以6.62亿元贱卖三元奶粉收场;双汇集团因“瘦肉精”事件,当日市值蒸发103亿,2011年上半年业绩下降幅度高达80%~90%。可见,“失信于众”将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而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诚信经营现状也不容乐观。住建部公布关于建筑企业2010年诚信不良行为的通告中,不良行为企业共计189家,其中施工企业占比81%,达到153家。据住建部最新公布的150家施工企业诚信不良记录原因统计,取得安全许可证而发生重大事故的企业达到94家之多,占诚信不良记录60%以上,其次为以欺骗手段获取资质承揽工程企业占到15.3%、8.7%的企业不良行为因了解事故隐患不予以消除。重塑诚信品牌,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其他, 8.7%串标, 2.0%行贿、回扣,2.7%了解事故隐患不消除, 8.7%以欺骗手段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工程, 15.3%取得安全许可证发生重大事故,62.7%

图1 2010.06~2011.06期间建筑施工企业诚信不良记录原因统计

技术。重视技术研发、加大技术投入,加快建筑科技的新陈代谢,以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将使企业在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走在施工行业前列。

目前,我国多数建筑企业在技术优势上尚不具备国际竞争的能力,国内的工程竞标主基调仍是成本优势或关系优势。国内建筑企业的技术发展现状主要体现为:技术创新机制不健全,技术投入和创新建设无系统规划和建设,创新成果少,转换程度低,技术改进和创新以具体工程的工艺改造、管理技术的改进等方面;一向轻技术,重生产的国内建筑企业在科研人员配备比例较低,资金投入比例也不高。据2010年上市建企排名前20家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计算,均值仅达到0.79%,除隧道股份、中国铁建外,多数企业的科研投入比例未超过1%,而这一比值在发达国家建筑企业中,一般为2.5%~3%。

安全。建筑业作为事故多发的行业,相比其他行业来说更应该强调安全作业。安全生产指标在申请资质、工程竞标、企业品牌形象宣传方面也都起着重要作用。虽从监管部门到施工单位,每个操作环节都在强调“安全第一”,并未阻挡建筑企业安全事故、伤亡人数的节节攀升,目前的建筑企业已经成为继采矿业之后最危险的行业。

近年建筑施工单位安全事件频发,即使部分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也时常出现纰漏。据住建部统计资料,2010年房屋市政工程发生较大安全事故共计29起,其中中国建筑旗下子公司发生3起,中国中铁发生2起,成为较大工程安全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两个建筑企业。2011年7月,北京市住建委更是对中建旗下三个子公司开出了安检不合格的罚单。

企业的生存之道范文第2篇

小微企业生存之道

作者:

来源:《中国机械》2014年第03期

小微企业如何找出自己的“明星产品”,实现最大收益?小微企业如何不断开发新客户并维护好老客户?小微企业如何利用现代营销工具,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化的宣传效果?小微企业主如何运筹帷幄,省时省力地安排好企业的大小事务?小微企业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慧眼识别“过路客”?小微企业如何做到科学记账,省小钱挣大钱?小微企业从注册到经营如何利用政策的“一站式”服务,并借助法律为企业保驾护航?

企业的生存之道范文第3篇

企业生存的另一种精神是“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了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 1.目标导向功能

团队精神能够使团队成员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对团队的个人来说,团队要达到的目标即是自己必须努力的方向,从而使团队的整体目标分解成各个小目标,在每个队员身上都得到落实。 2.团结凝聚功能

任何组织群体都需要一种凝聚力,传统的管理方法是通过组织系统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淡化了个人感情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团队精神则通过对群体意识的培养,通过队员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习惯、信仰、动机、兴趣等文化心理,来沟通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逐渐强化团队精神,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3.促进激励功能

团队精神要靠每一个队员自觉地向团队中最优秀的员工看齐,通过队员之间正常的竞争达到实现激励功能的目的。这种激励不是单纯停留在物质的基础上,而是要能得到团队的认可,获得团队中其他队员的认可。 4.实现控制功能 在团队里,不仅队员的个体行为需要控制,群体行为也需要协调。团队精神所产生的控制功能,是通过团队内部所形成的一种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去约束、规范、控制团队的个体行为。这种控制不是自上而下的硬性强制力量,而是由硬性控制向软性内化控制;由控制个人行为,转向控制个人的意识;由控制个人的短期行为,转向对其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的控制。因此,这种控制更为持久且更有意义,而且容易深入人心。

重要性

1、团队精神能推动团队运作和发展。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团队成员产生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交互行为,显示出关心团队的主人翁责任感,并努力自觉地维护团队的集体荣誉,自觉地以团队的整体声誉为重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团队精神成为公司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动力。

2、团队精神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团队,能使每个团队成员显示高涨的士气,有利于激发成员工作的主动性,由此而形成的集体意识,共同的价值观,高涨的士气、团结友爱,团队成员才会自愿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团队,同时也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3、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组织整体效能。通过发扬团队精神,加强建设能进一步节省内耗。如果总是把时间花在怎样界定责任上,应该找谁处理,让客户、员工团团转,这样就会减略企业成员的亲和力,损伤企业的凝聚力。

影响因素 1. 团队精神的基础——挥洒个性

团队业绩从根本上说,首先来自于团队成员个人的成果,其次来自于集体成果。团队所依赖的是个体成员的共同贡献而得到实实在在的集体成果。这里恰恰不要求团队成员都牺牲自我去完成同一件事情,而要求团队成员都发挥自我去做好这一件事情。就是说,团队效率的培养,团队精神的形成,其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设置不同的岗位,选拔不同的人才,给予不同的待遇、培养和肯定,让每一个成员都拥有特长,都表现特长。这样的氛围越浓厚越好。 2. 团队精神的核心——协同合作

社会学实验表明,两个人以团队的方式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其工作绩效明显优于两个人单干时绩效的总和。团队精神强调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合作与齐心协力,它要求发挥团队的优势,其核心在于大家在工作中加强沟通,利用个性和能力差异,在团结协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发挥积极协同效应,带来“1+1>2”的绩效。因此,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的保证,就在于团队成员才能上的互补,在于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并注重流程,使之产生协同效应。

3. 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团结一致

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是从松散的个人集合走向团队最重要的标志。在这里,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并鼓励所有成员为之奋斗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向心力、凝聚力来自于团队成员自觉的内心动力,来自于共同的价值观,很难想象在没有展示自我机会的团队里能形成真正的向心力;同样也很难想象,在没有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下能形成真正的凝聚力。 4. 团队精神的外在形式——奉献精神

团队总是有着明确的目标,实现这些目标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因此,具有团队精神的人,总是以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充满活力和热情,为了确保完成团队赋予的使命,和同事一起,努力奋斗、积极进取、创造性地工作。在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上,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主动”为了整体的和谐而甘当配角,“自愿”为团队的利益放弃自己的私利。 途径方法

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团队文化因素,它要求团队分工合理,将每个成员放在适合的位置上,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并通过完善的制度、配套的措施,使所有成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实现团队的目标而奋斗。团队精神的养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明确提出团队目标

目标是把人们凝聚在一起的力量,是鼓舞人们团结奋斗的动力,也是督促团队成员的尺度。要注意用切合实际的目标凝聚人、团结人,调动人的积极性。

2. 健全团队管理制度

管理工作使人们的行为制度化、规范化。好的团队都应该有健全完善的制度规范,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就无法形成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团队。 3. 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有效的沟通能及时消除和化解领导与成员之间、各部门之间、成员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因此,必须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以增强团队凝聚力,减少“内耗”。 4. 尊重每一个人

尊重人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前提。尊重团队中的每一个人,人人都感受到团队的温馨。关心成员的工作与生活,将会极大地激发成员献身事业的决心。

5. 引导成员参与管理

每个成员都有参与管理的欲望和要求。正确引导和鼓励这种愿望,就会使团队成员积极为团队发展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智慧。 6. 增强成员全局观念 团结出战斗力。团队成员不能计较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要将个人、部门的追求融入团队的总体目标中去,就能达到团队的最佳整体效益。团队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一定要做到风雨同行、同舟共济,没有团队合作的精神,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无论如何也打不到理想的工作效果,只有通过集体的力量,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才能使工作做得更出色。 团队建设

1、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

2、态度并不能决定一切;

3、在组织内慎用惩罚;

4、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制度安排

团队精神与企业制度的关系应当体现在几个方面:

1、企业方针、制度的决策和形成应当溶入团队精神

2、企业目标的实现需要有团队精神;

3、团队精神是制度创新的巨大动力;

4、制度建设是团队精神的有力体现和保障; 矛盾管理

团队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工作在于它是一个管理矛盾的过程。回顾一下团队工作过程中的五个冲突的矛盾,管理者必须理解,接受,并尽可能地平衡这些矛盾。

(一) 容纳个人的不同和集体的一致和目标;

(二) 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支持和对抗;

(三) 注意业绩、学习和发展 ;

(四) 在管理者权威和团队成员的判断力和自治之间取得平衡 ;

(五) 维护关系三角;

(六) 团队管理的挑战; 推行方案

1、确立明确的目标。明确具体可行的企业发展目标,是员工最好的航船方向,目标方向越明确越具体,由此激发团队效力也就越大。

(1)将公司发展方针、发展目标、发展计划,告诉所有员工,让员工有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2)将员工的薪金增长计划、方案、职位开迁方案明确,让员工觉得自己在公司有所作为,有发展的前途。

有这样一个目标,就可以使员工们看到希望,从而劲往一处使,产生向目标奋进的力量源泉。

2、培育共同的企业价值观。企业制度、企业规范,只能在有限和常规情况下,告诉员工“干什么”和“不干什么”,因此,利用价值观来作为员工的行为准则可以利用各种方式:

(1)培养员工的良好道德规范,道德修养。 (2)培养员工的个人修养。

(3)培养员工的正确人生价值、社会价值观念。

3、公司的管理层起表率作用。公司的决策者、各级管理者是团队的龙头,是团队的核心,管理人员的表率作用体现在:

(1)给各部门制定相关的评估,考核机制。没有各部门的评估,考核机制,就不能看到领导起表率作用的成绩。

(2)给管理者一定的激励机制:通过奖励方式,才能保证管理阶层的带头作用。

4、要激发员工的参与热情。企业的精神有赖于员工的参与,只有员工全方位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把个人的命运与企业未来的发展捆绑在一起,员工才会真心真意地关心企业,才会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因此,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1)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如生产改进的激励、质量改进的激励、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激励等等。

(2)将激励机制落实,只有这样员工才会觉得其真实性。

(3)要关心员工生活,关心员工的思想状态,对于员工反映的实际问题,要及时解决,条件不够、不能满足的,要给员工一个答复。

(4)用人性的手段激励员工,如制订夫妻同在公司服务的激励,夫妻团聚的关心,关心员工生日,给久未归家员工的父母问候,对员工家人或员工的身体状况不幸表示关注等方式。

5、要积极发现员工的共同领域。团队的默契,源于团队成员之间自觉的了解和熟悉,而彼此之间的了解、熟悉又以共同的生活为基础,也是形成团队精神的必要条件,因此,按公司的实际情况要:

(1)语言的统一。在团队内部用统一的语言有利于员工员工语言的沟通,也有利于团队的团结。

(2)服装统一。统一的服装是团队精神的表现。

(3)礼仪、礼节的统一。这是公司文化修养的表现,也是公司一个形象的体现。

(4)当然,还要有其他的如:利害关系的统一;大体匹配的文化层次;共同的兴奋点、兴趣等。

6、唤醒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是团队精神形成的外在客观条件,没有团队的觉悟,没有大家的奋起,没有危机的心态,一旦危机到来,就会措手不及。

(1)市场分析。将市场的挑战性、困难性、竞争性,同行的压力分析给员工。

(2)技术改进上的压力。

7、要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员工与企业之间持续,有效深度双向的沟通,能使员工知己知彼,动态掌握自己在团体行动网络中的坐标。因此建议要: (1)组织经常性的座谈会,或者以意见箱的形式,建议员工积极反映对企业的一些看法、观点、以及有益的建议。

(2)组织文化、文艺演出,让员工与公司进行感情上的沟通。

(3)部门之间要进行沟通,不要因沟通不足工作而造成隔阂,沟通方式是多样的,但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落于实处。

8、团队精神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一支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的团队,就具有以下特点:在团队风气上,能够容忍不同的观点;支持在可能接受常驻范围内进行不同试验;对公司忠诚;共同的价值观并愿意付出努力;在合作上能坦城交流,但是,这样的团队要有一个长期的培育和合作过程,公司领导必须在组织上为团队建设提供如下支持:

(1)明确团队的目标。团队的目标只能用决策阶层提出,才能让员工、管理人员明确。

(2)给予一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资源、资金资源、信息资源。 (3)提供可靠的信息。要给予策划者提供如:市场最新动向、国际国内情况、人员培训信息、培训最新动态等。

(4)不断的培训和教育。要对员工进行不断的培训和教育,对企业文化的策划者也要不断的培训与教育。 (5)定期的技术和方法的指导

误区

我们应该认识到,团队意识和个人英雄主义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团队意识的强弱决定着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团队工作是一个系统而整体的工作,加强团队意识的培养是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前提。而个个英雄主义也会影响团队成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加强团队意义的培养,并正确引导成员充分发挥个人英雄主义是提高效率的得要方法,而不是一味强调团队意义而忽视了个人英雄主义的正确发挥。

(一)提高个人的团队意识; 我们应该明白,只有整个团队的业绩提高了,自己才能更好的发挥潜能,所谓“大河流水小河满”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离不开团队,团队离开不自己,这样才能形成团队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让员工正确发扬个人英雄主义;

领导在工作中要合理授权,给下属更多发挥的机会!在工作中遇到能量要广泛采集成员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成员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员工正确地发扬个人英雄主义,提高成员的独立作战能力和市场竞争意识。

(三)个人利益永远服从团队利益;

团队意识和个人英雄主义是对立统一的,因此二都在特定的条件下会产生一定的冲突和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势必影响团队的整体战斗力。 根据团队利益为上的原则,个人英雄主久必须服从于团队利益,个人英雄主义的发扬必须以维护团队利益为前提,如过分强调个人英雄主义,整个团队就可能成为一盘散沙,变得不堪一击

最后你也可以经常将你的员工集合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随便聊聊天啊,说 说公司以后的发展啊,让你的员工觉得你很信任他们,共同促进公司的发展!

20

13、

企业的生存之道范文第4篇

现状:内外压力交织

据了解, 复合胶新国标的全称为《复合橡胶通用技术规范》, 该标准对复合胶概念提出了新的定义, 规定其生胶的含量不得大于88%。而在此之前, 复合胶的生胶含量为95%~99.5%, 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均享受着零关税。而根据2015年新的关税方案, 烟胶片和标胶的关税由1200元/吨提高至1500元/吨。这意味着, 如果无法按照“88%生胶+12%非胶成分”新配方生产和进口复合胶, 那么现有的95%~99.5%生胶含量的复合胶将被视为原胶, 每吨进口需缴纳1500元/吨的关税。这一变化, 让广大橡胶制品尤其是轮胎企业苦不堪言。

轮胎龙头企业中策橡胶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金荣表示, 按照进口关税1500元/吨计算, 轮胎企业在生产原料上的成本将会增加12%~13%。除此之外, 轮胎企业对生产材料要求很严格。从修改生产配方、生产工艺以及后期的产品测试, 轮胎企业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适应新的标准。

除了来自国内标准变化的压力, 来自国外的压力更是重重。近日, 韩泰轮胎重庆工厂第二期工程 (乘用车轮胎) 投产, 并将其今年1月才引入中国的新品牌——路欧锋轮胎纳入重庆基地生产制造, 实现年产40万条。继浙江嘉兴和江苏淮安两生产基地后, 重庆是韩泰在国内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生产基地。本次投产的二期工程将新增600万条产能, 使其2015年重庆造韩泰轮胎总产能接近700万条。这也意味着韩泰轮胎在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基地布局。

不止韩泰轮胎, 此前, 大陆马牌轮胎透露, 该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中国产能扩充至每年1200万条。

此外, 中国乘用车及轻卡轮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较高, 中国轮胎产量的40%都要出口, 其中美国占据了近三成份额。但同时, 美国也是对中国出口轮胎展开“双反”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 “双反”严重影响了中国对美国的轮胎出口。受美国“双反”政策影响, 山东、福建两地已经有轮胎厂倒闭, 国内轮胎厂纷纷主动降低开工率。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对44家轮胎会员企业提供的数据统计也佐证了企业面临的压力:今年一季度, 除库存外, 轮胎工业各项经济指标全面下滑。

甘肃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副院长李贵贤表示, 我国是世界第一橡胶生产和消费大国, 主导产品中多数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我国橡胶工业大而不强, 突出的薄弱点是没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 缺少在国内外市场有高认知度和影响力的品牌。

过去, 在规模扩张型增长方式下, 橡胶企业主要依靠投资扩产以及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优势获得市场竞争力。同时, 我国的橡胶企业总是把重心放在内部, 通过加强管理、强化执行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而获得更大收益。也有一些企业试图在企业外部寻求企业利益最大化, 但因为缺乏实际可行的办法, 最后又回到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的提升上来。这样的发展思路在橡胶工业的高速发展期是可行的, 也是有效的, 并为我国的橡胶产业赢得了先机, 打下了今后发展的基础。

然而, 当前情况已经发生变化。“目前, 外资企业正以中国为生产基地, 加快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渗入。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形成中国名牌的群体优势, 才能与大的跨国公司相抗衡, 才能顶住来自内外的压力。”李贵贤指出。

应对一:打造产业4.0版

“从橡胶大国转向强国, 产品必须要从目前的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智能转型是橡胶工业迈向中高端的一个重要方向, 即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邓雅俐这样指出。

邓雅俐表示, 智能化生产是轮胎工业的发展方向, 可以预计, 在未来5~8年, 全球将出现越来越多的轮胎智能工厂, 同时随着3D打印技术与其他先进技术嫁接或组合, 以及更多适用材料被开发出来, 3D打印技术将首先应用于小批量轮胎生产, 并逐渐得到普及应用, 届时将对传统轮胎生产工艺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据了解, 现在已经有一批先进橡胶轮胎企业在打造产业4.0上先行一步。

双星绿色轮胎智能化生产示范基地项目占地2500亩, 投资45亿元, 计划建设商用车胎、乘用车胎、智能装备三个示范基地;建设创业中心、全球云网中心、全球研发中心、国家级检测中心、国家级试车中心、全球物流中心六个世界级行业中心。项目建成后, 可实现产品从低端到高端、高差异化、高附加值、低退赔率的飞跃, 制造水平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高效率, 形成轮胎制造的加工自动化、企业互联化、制造智能化以及轮胎产业的绿色循环经济利用发展, 初步具备轮胎行业工业4.0的特征。

按照计划, 2015年, 双星集团将于年底投产机械智能化设备装备项目。同时, 陆续开工建设6个配套中心项目;二期厂房下半年开始施工建设;老厂区传统升级改造设备10月份开始搬迁, 预计2016年一季度搬迁完成。项目竣工达产后, 轮胎生产能力可达到1510万套, 其中, 全钢子午线轮胎500万套、半钢子午线轮胎1000万套、大型工程轮胎10万套, 将成为国内第一个绿色、环保的轮胎行业4.0工厂。

业内人士指出, 现在国内已经有不少轮胎厂开始采用AGV (自动搬运车机器人) 和机器人, 以提升企业自动化生产水平, 这方面已经取得进展。轮胎智能制造可以将现代化装备技术、机器人技术、自动化仓储物流技术、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融入轮胎制造的全生命周期, 解放人工, 使具有流程生产与离散生产双重特性的轮胎制造过程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透明化、可视化、柔性化, 以及实现人员、设备、物料、质量等关键要素有效协调和控制。

应对二:提升产业集中度

据了解, 我国橡胶工业企业数量众多, 规模普遍偏小, 大部分不能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像轮胎, 我国有轮胎企业500多家, 而欧洲、美国都分别只有十多家, 日本则只有几家, 产业集中度、市场竞争力却远远高于我们。从国际跨国公司的经历看, 兼并重组历来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

因此, 邓雅俐指出, 积极实施兼并重组,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通过壮大主业、资源整合、业务流程再造、资本运作等方式, 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优势明显的大公司、大集团, 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 做响品牌, 是我国橡胶工业做大做强的重要的选择。轮胎大集团的建立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有利于科技投入的加大力度, 有利于知名品牌的建设, 有利于原材料的统一采购, 有利于产品销售网络的统一, 有利用轮胎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企业要有质的跳跃, 必须强强联合成立企业集团, 可以是轮胎企业的联合, 也可以是根据地域的分布, 产品专业分工生产等进行并购, 还可以是轮胎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联合。总之, 要缩小与世界轮胎跨国集团的差距, 首先要推进我国轮胎大集团的发展。

业内人士对此普遍表示赞同, 认为在橡胶行业中占据重要位置的轮胎企业众多, 行业集中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当前轮胎产能结构性过剩、地方性政策日趋严格的情况下, 要想迅速提高集中度, 并购重组是最有效的途径。未来轮胎产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 市场上会逐渐形成一批有竞争优势、品牌信誉好的优势企业, 这些企业将对市场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市场份额也会稳步增长和扩大。而个别企业可能会面临更大竞争压力甚至遭遇淘汰的命运。

应对三:培育世界名牌

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也是业内人士最为关注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的橡胶工业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具备培育世界名牌的实力, 国内有一批企业为国际知名品牌贴牌生产, 说明在一些领域我国橡胶工业已经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制造能力、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与国际一线品牌不相上下。”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从事合成橡胶科研开发的徐典宏高级工程师告诉笔者, 国内自主橡胶品牌在国际上影响力不够, 主要是国内企业对品牌重要性认识不够, 在品牌的培育上投入不足造成的。

兰州石化橡胶厂丁苯装置工程师李金山说, 橡胶企业要围绕自己的品牌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 瞄准世界橡胶产业的前沿关键技术, 通过建立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创新平台, 推进以企业主导的自主创新。通过自主创新, 改善企业的质量、品种和效益, 用科技创新提升品牌价值。国家的相关部门还要在一些重点的科研机构和企业, 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重点实验室、工程试验室、工程研究中心, 为我国的橡胶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对于提高品牌影响力, 徐典宏建议, “走出去”战略是一个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进行国际化经营, 打造跨国企业的重要战略。从国际跨国公司的经历看, 兼并重组历来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企业还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 开展海外并购, 参与国际分工以及市场、资源的分配, 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培育新的增长点。要积极收购国外品牌, 并在此基础上, 培育几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通过走出去, 调整面向全球的贸易布局、投资布局和生产布局。这样不仅可以输出各种橡胶产品, 有效实现产能的向外投放, 还有能力对外提供更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促进国外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

刚刚投产的中策橡胶泰国有限公司显示了我国大型企业全球布局的探索。据了解, 6月29日, 中策橡胶泰国有限公司在泰国的泰中罗勇工业园举行了投产仪式, 这标志着我国轮胎领头羊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创建了首个国外汽车轮胎生产基地, 是中国轮胎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一步。据介绍, 中策橡胶泰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 投资10亿元人民币, 占地面积840亩, 预计总投资150亿泰铢 (约合30亿元人民币) , 将成为泰中罗勇工业园区内建筑面积和预计生产规模最大的橡胶工厂。

企业的生存之道范文第5篇

摘 要:如今企业竞争激烈,谋求生存空间和发展多样性成为企业管理重要趋势,企业为完成高要求、高回报的发展,往往容易忽略风险的存在,而风险无疑会阻碍企业全面发展。面对发展诉求中存在的风险,企业如何在坚守底线的基础上,拓展生存空间,使企业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和领头羊,是企业主要发展目标。本文对企业管理如何坚守底线的同时拓展空间、提高企业竞争力进行研究与浅析。

关键词:企业管理;坚守底线;拓展空间

如果国家没有文明限制,将出现不可计量的风险,如果企业没有底线限制,将无法顺利生存与发展。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建立自媒体有何作用?360免费使用如何给企业盈利?这不过是企业坚守底线、满足自身诉求、创造企业盈利、拓展生存空间的一种方式与手段。企业坚守底线,树立良好口碑,遵守企业发展原则,做到产品优与精生产,规避风险,拓展空间,完成企业持续有效快速发展的需求。

一、坚守底线拓展空间的重要意义

(一)坚守底线的重要性

底线,是指对于某一事物最大的容忍限度、必要条件和完成能力临界值。根据事物的本质区别,人们的容忍限度不同,对于底线的标准也会存在差异。风险,是指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成果、收益、成本和代价的不确定性。风险因人而异,因企而论,或许于他有害于己有利。人们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实践和解决方法也会不同。企业可利用还原论法、系统论法、综合集成法等方法,对因素风险、控制风险、机会风险等各类别风险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于风险的规避有显著效果。发展企业的核心力量便是员工,企业为实现某一期望或目标,不能突破员工完成工作能力的临界点,需合理的避免风险带来的影响,提供可行方案和条件,坚守企业底线和道德底线。坚守底线使得一个企业可以良性运营、积极发展、提高盈利、实现价值。例如海尔集团能在电器行业中保持中流砥柱的地位,与其坚守质量至上的底线和严格的职业操守有密切关系。海尔一直坚持质量第一的产品经营理念,面对质量不合格、质检不过关的产品直接销毁,并处罚连带责任人和生产员工,使得员工积极遵守生产准则和职业操守,以此为基础,海尔集团始终坚持经营理念,坚守行业道德和底线,生产制造合格满意的电器产品,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和口碑。消费者满意,企业能盈利,才能促使企业扩大生存空间,长久稳定发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风能熄灭火苗也能旺盛火苗,这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凡事都要掌握一个度,这个度就是指坚守底线。

(二)拓展空间的重要意义

国家的优惠政策扩大,社会的发展诉求改变,人们的消费需求多样,使得单一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已经不足够支撑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只能打破原有生产理念,进行多种类多元化高效益的产品生产。“好空调,格力造”这一广告词语,使得消费者对这一空调生产制造企业有强烈认知,促使消费者一度购买和使用格力空调。但是随着市场需求和占有份额的不断变化,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和份额,格力公司必须扩大电器类别生产和精细化生产,如冰箱、电风扇、电磁炉、微波炉、烤箱、饮水机等多种类别电器产品的生产;家用空调、中央空调、变频空调等一系列高科技空调生产。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的行业竞争大家有目共睹,有国美的地方就有苏宁。两大电器行业不断努力的拓展空间,增加销售产品种类,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开设地区性门店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增加销售量和品牌知名度,提高企业经营收益,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墨守成规、单一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很难立足于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中,被勇于创新、多种类多元化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企业逐渐取代。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满足基本消费需要的同时更应满足多元消费需求,成为企业生存的基础。换句话而言,遵循市场规律,拓展空间、勇于创新、寻找新发展目标和对象,成为企业发展和立足行业市场的根本和方式。

二、企业管理坚守底线拓展空间存在问题

(一)经济政策失衡,缺少法律约束和保护

我国制定的经济政策往往偏向于大型企业,给予他们的优厚待遇更多,而忽略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例如行业准入,诸多内容的限制对象都表现为中小型企业,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平衡。我国中小型企业,不仅是社会发展和企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也是社会经济建设的多数存在和重要力量。为促进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国家经济政策应该公平公正,给予平等优惠和开放程度。盈利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目的。随着社会风气败坏,人们素质素养降低,缺少法律约束,企业为了达到盈利这一终极目标,进行盲目的、没有底线的业务拓展,将利益视为至高存在,忽略相对风险的存在,游走于法律边缘和盲点。例如,我国化工企业众多,生产废料排污问题一直是人们最为头疼的问题,化工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得到高收入高回报的效益,不坚守底线,往往没有按国家规定进行合格的污水处理,造成严重化工污染,影响周边居民生命健康和安全,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化工企业被勒令整改,做出相应的惩罚和赔偿。如果没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约束和群众的保护,必然会激起民愤,影响企业和社会和谐发展。在我国,缺少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行为,约束企业发展条件,通过法律创造公平竞争机会,企业失去法律支撑和保护,严重影响企业发展。企业对于社会发展和进步有极其重要影响,企业在经济和社会的特殊地位,需要得到国家重视、经济政策支撑、法律约束和保护。

(二)资金紧张,存在融资瓶颈

资金紧张是阻碍企业发展、拓展空间的主要问题。企业发展资金自筹能力较弱,融资渠道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而现有金融体系下,银行贷款偏向大企业、大集团,中小型企业缺少中长期信贷,通过短期信贷业务很难获得间接融资。企业为了开拓一个新型需求市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承担极高经营风险,在资金信用等級低、没参加资信评估、缺乏抵押资产和适合担保对象,得到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的资金支持难度非常大。例如一个企业转型或者拓展业务需要得到金融机构大量资金的间接融资,融资过程中,至少需要与3至6家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进行洽谈,得到2家担保机构的担保支持,以及相对于足够的抵押资产,才能确保融资顺利进行。而企业、政府、银行之间因为超过约定付款期限,应付资金或贷款拖欠未付情况,造成的三角债问题,严重影响企业发展、拓展空间。据粗略调查统计,200家企业与政府、银行间应付未付资金或贷款达到30亿元,应收未收款项金额达到35亿元,这是由于企业资金紧张、不足,一个企业欠债欠款,引起一系列企业、银行欠债欠款所造成的的严重后果。

(三)缺乏专业人才和创新能力

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是企业发展、拓展空间的主要建设力量,而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社会保障和提升空间,是专业人才选择就业企业的参考项目。企业稳定发展需要管理人才、科研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等专业人才,还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目前企业管理混乱、水平低下,普遍缺乏专业人才队伍,从业人员低素质、低能力的工作现状,严重影响企业盈利和发展。利用创新技术,培养创新能力,也是成就企业拓展空间的必要条件。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缺乏专业人才和产品研究创新能力,依赖单一产品生存,技术含量低,研发设备落后,缺少专业化、自动化、机械化的技术装备,都会导致企业陷入生存危机,没有竞争能力,举步维艰。生存出现危机,谈何拓展空间。

三、企业管理坚守底线拓展空间实施措施

(一)加大政府扶持,完善法律法规

持续加大政府对于企业发展力度和资金的专项支持,以宏观调控为主,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和条件。政府应该担当整顿市场秩序、强调市场规划和履行市场监督的义务与责任,帮助企业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需求,降低发展和运营风险,鼓励企业大胆创新研发,表彰创新和研发成果,让企业充满信心和动力,并且有想法有能力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保障企业持续高效发展。首先,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条件,减少企业压力和负担,对有重大影响的研发成果和技术创新进行嘉奖,激发企业创新创造的兴趣和能力。其次,组织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活动,普及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知识,培养和树立知识产权意识,鼓励企业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另外,积极鼓励各类型企业共同发展,对各大小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一视同仁,谋求社会和谐发展、共同进步。最重要的是,建立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法律规范市场,防止出现大型企业或集团垄断、挤压、控制、吞并市场的情况,去除不合理收费,严惩敲诈勒索,保护中小型企业的权益,改善企业生存环境和条件,创造企业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为政策实行提供法律依据,使得企业有所保障的进行大胆创新和空间拓展。

(二)加紧解决融资难题

由政府引导和扶持有能力和潜力的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企业创新基金等优惠政策支持,让企业获得宽裕的资金环境和拓展空间条件。增强企业融资扶持力度,为企业建立一个操作便捷、成本较低、安全稳定的金融服务体系。例如,由政府搭桥牵线建立投资担保平台;建立风险投资公司或创业基金委员会;成立专业融资和信贷服务部;允许企业发行债券、基金等,通过加强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三)建设人才队伍,提高创新能力

建设人才队伍可从两方面完成,一方面是培养已有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技术知识,定期进行员工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对有能力有潜力的员工给予嘉奖和晋升机会,激发员工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发展稳定性,为企业拓展空间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是吸引和鼓励专业人才到企业任职,积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创新和创造能力,提高企业创新水平。还可以通过资金补贴、家属就业、费用报销、住房安置等福利待遇,加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留住新型专业人才,从而有效激发员工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企业拓展空间这一目标。提高创新能力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技术进步和创新,运用新技术、新人才、新方法、新设备等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进行生产经营,按照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原则进行人才培养和业务拓展;二是独具企业特色的经营理念,根据现有经营条件和生存环境,突出特色经营理念,如“物美价廉”、“种类繁多”、“品质超群”等,利用特色占领经济市场,吸引消费用户,坚守底线的同时实现空间拓展,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为建设人才队伍,拓展企业空间,企业可以营造优秀企业文化,如技术持续更新,人才学术交流,企业内部建立合理竞争机制,营造良好人际关系和沟通环境,促使员工形成团结、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企业建设优秀人才团队,提高创新和创造能力,以坚守底线拓展空间为宗旨,满足企业发展诉求,提高企业竞争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通过坚守底线、防范风险,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和变化,将企业战略计划变为现实,拓展空间,提高企业競争力和发展稳定性。坚守底线是企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基础,正视、分析和解决风险,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拓展企业生存空间,使得企业能在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实现企业目标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徐蕾,张颖 . 企业管理如何坚守底线拓展空间的探究 [J]. 品牌研究 ,2019(2):90-92.

[2]杨健军 . 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探讨 [J]. 科技经济市场 ,2018(3):129-131.

企业的生存之道范文第6篇

一、实木复合地板的基本概述

(一) 实木复合地板的基本概念

市场上常见的地板主要分三种, 分别是实木地板、强化复合地板与实木复合地板。不同树种的板材经过交错叠压形成实木复合地板, 实木复合地板一般分为三层实木复合地板与多层实木复合地板, 多层实木复合地板的层数为单数, 多是九层结构。三层实木复合地板的表层多采用长年名贵阔叶硬木, 芯层是软木板条, 底层采用的旋切单板。多层实木复合地板多是单板为面板, 胶合板为基质, 层压而成。

(二) 实木复合地板的主要优势

多层实木复合地板与强化地板和实木地板相比, 存在自身的优势。第一、由于实木复合地板采用多层交错层压结构, 提高了地板的尺寸稳定性, 使地板不容易变形。第二、实木复合地板的表层多是珍贵木种或实木单板, 使地板表面纹理自然, 美观的图案提升了视觉效果。第三、实木复合地板由于只是表层运用珍贵木材, 节约用量的同时提升资源利用率, 体现环保价值。第四、实木复合地板的铺装工序容易操作, 铺装后可以给用户脚感舒适的体验。第五、实木复合地板性价比高, 与实木地板相比, 结构更稳定, 与强化地板相比, 更环保, 而实木复合地板的价格大多居于两者之间, 符合工薪阶层的消费水平。

二、国有实木复合地板企业生存发展问题

(一) 原材料减少产量受限

实木复合地板表面多采用百年名贵树种或实木单板, 有阔叶硬木要求且树种需要多年生长。现阶段, 我国的实木复合地板表板多是采用国外进口或本国部分地区提供, 原料需要是经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成长的大径木种。在早些年国民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的情况下, 树木受到大量砍伐, 为人类所用, 并且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与资源的限制, 实木复合地板的原材料逐渐减少, 致使国有实木复合地板企业产量减少。在原材料减少的情况下, 实木复合地板的生产成本得到提高, 进一步限制了国有企业实木复合地板的产量。

(二) 其他种类地板的影响

国有地板企业主要生产三大类地板, 实木地板、强化复合地板与实木复合地板。国有实木复合地板企业在主营实木复合地板的基础上, 必然会受到其他地板种类企业的影响, 增加企业生存发展的竞争压力。三种地板各有自身优势, 虽然实木复合地板性价比高, 但是实木地板由于自身的环保优势, 更符合顾客在选购地板时对地板环保性的需求。强化地板则图案花纹充满多样性, 符合现代人追求新颖独特个性的心理需求, 并且具有低价格的优势, 价格也是顾客在选择地板时的主要参考因素之一, 因此, 国有实木复合地板企业的实木复合地板销量受到其他地板种类的影响。

(三) 假冒伪劣与抄新乱象

现有的大部分国有实木复合地板企业, 不重视自身产品与创新产品的产权知识保护, 造成行业内假冒伪劣与“抄新”的混乱现象。在地板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 企业需要创新产品来提高自身竞争力, 而企业在实现产品创新的基础上, 忽视产品的产权保护, 导致同行业内其他企业生成“抄新”现象, 影响自身企业的生存发展。“抄新”现象会引发行业内出现大量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 假冒伪劣产品的价格低廉特点, 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在消费者使用后, 产生对企业的误解, 降低消费者对企业的信心, 从而进一步阻碍企业的生存发展道路。

(四) 企业品牌建设受忽视

实木复合地板企业需要拥有自身的品牌建设意识, 品牌建设是国有企业完善企业供给结构的重要形式与内容。现有部分国有实木复合地板企业重视产品经营效益, 忽视企业的品牌建设, 造成企业知名度低, 市场认可度低, 从而影响企业的产品销量, 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实木复合地板生产行业属于制造业, 我国现阶段制造业市场竞争力较弱, 地板行业中的上市企业少, 起不到带头的作用, 小企业在缺少龙头企业引导的情况下, 存在诸多问题。因此, 国有实木复合地板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企业品牌建设, 达到企业更好生存发展的目的。

三、国有实木复合地板企业生存发展策略

(一) 探究新型复合地板

国有实木复合地板企业面对生产原材料日益减少的问题, 需要进行新型实木复合地板的探究, 在技术与原料上实现创新。在企业原料方面, 实木复合地板可以拓宽原料的选择范围, 例如, 选用小径材与速生木材并实现合理利用, 达到新型实木复合的效果。在企业生产技术上, 实木复合地板可以在复合方式方面进行创新, 例如, 木材与除木材之外的其他多种材料复合、阔叶硬木与速生木种复合、速生材改性处理后复合、优质木种人造板复合, 硬木边角料与小径木条复合等。实木复合地板在扩大原料选择范围与更新生产技术的基础上, 探究新型实木复合地板的复合方式, 解决实木复合地板原有原料减少问题, 降低实木复合地板的生产成本, 增大企业的产品利润。新型实木复合地板的产生, 提高了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为企业的生存提供了保障,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二) 强调放大产品优势

面临同行业不同种类地板产生的竞争压力, 国有实木复合地板企业需要在产品制作与宣传过程中, 强调并放大实木复合地板的自身产品优势。例如, 针对实木地板的环保性优势, 实木复合地板企业需要在实木复合地板生产时, 选用优质树种木材, 研发新型的生产与产品处理技术, 降低在板材复合过程中, 胶黏剂的用量, 从而降低实木复合地板的甲醛含量与释放量, 使实木复合地板的环保级别尽可能的达到环保级别最高标准, 即F四星标准。在提高地板环保性能的基础上, 企业需要强调实木复合地板与实木地板相比, 具有更好地尺寸稳定性, 不易变形并且更容易保养, 从而提高实木复合地板在与实木地板竞争中的实力。针对强化复合地板, 企业需要加强新型原料的选择与新型技术的开发, 生产出多样化的产品, 放大实木复合地板的环保优势, 达到在与强化地板的市场竞争中, 增加自身竞争力的效果。

(三) 提高产权保护意识

企业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造成企业创新产品后被“抄新”甚至出现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 针对这样的问题, 企业需要提高产权保护意识, 结合法律手段, 打击伪劣仿制行为, 杜绝“抄新”现象。例如, 国有实木复合地板企业需要在企业管理层人员之间, 开展产权保护相关活动, 组织企业内高层人员进行产权知识保护学习, 设立相关产权保护小组, 组内人员负责落实新型产品的相关专利申请工作。现阶段的国有企业采取一定方式实现国有实木复合地板企业产品的产权保护, 能够减少假冒伪劣产品的产生, 降低“抄新”现象在业内的普遍存在性, 从而提高企业在消费者中的声誉, 增加实木复合地板产品销量, 减轻行业竞争压力, 实现企业的持续生存与发展。

(四) 重视企业品牌建设

企业的品牌建设能够为国有实木复合地板企业扩大有效供给, 实现供给结构的革新, 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国有实木复合地板企业重视自身品牌建设, 具体可做到如, 依据国家生产技术标准, 加强生产技术创新, 生产高质量低价格的多样化产品, 提升企业在地板行业市场中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满足实木复合地板购买者的不同个性需求, 实现产品高销量的良性循环。国有实木复合地板企业进行企业品牌建设, 还需要加强企业自身的诚信建设, 为企业拥有更好地品牌信誉打下坚实基础。企业品牌建设是国有实木复合地板企业强大自身的重要途径, 也为企业走出国门, 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可能性。

结语

随着经济的增长与制造业市场的扩大, 地板行业中的国有实木复合地板企业需要依据市场情况, 及时的改进完善企业的生存发展策略。企业需要节约成本, 探究新型地板复合模式, 增强自身优势, 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加强产权保护意识与重视品牌建设, 从而减少行业乱象, 提高企业服务水平, 提升企业信誉美誉, 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

摘要:文章阐述实木复合地板的基本概念及主要优势, 结合原料减少产量受限、业内地板优势竞争、假冒伪劣抄新乱象与忽视企业品牌建设等问题, 提出国有实木复合地板企业需要采取探究新型复合地板、放大产品优势、提高产权保护意识与增强企业品牌建设的策略, 从而实现企业生存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实木复合地板:国有企业,生存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淑芹.我国实木复合地板的优势及发展[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04 (09) :12-13.

[2] 李佳珊, 周雨涵, 赵月娇, 徐志明.我国主要地板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经济师, 2017 (07) :43-44.

[3] 多层实木复合地板的发展及生产工艺[J].国际木业, 2009, 39 (01) :16-17.

上一篇:九聚焦自查报告范文下一篇:实训室使用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