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统计论文范文

2024-02-22

生物统计论文范文第1篇

中学生物教育教学评价中经常会涉及到众多的考试,如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等。面对海量的成绩数据,生物老师如何准确快速地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问题,是一线生物教师比较苦恼的事情。Excel 2003作为中学老师比较熟悉的办公软件,虽经常接触,但很少会使用其函数统计功能。下面通过笔者在年级生物成绩统计分析中的摸索和经验,以一个年级(包含4个班)成绩数据分析为例来介绍如何使用Excel 2003做好成绩分析模板,实现对历次生物考试成绩轻松进行分析,利于生物教师找出各班的差异以及几次考试成绩的相对情况。

1 成绩统计分析工作簿模板的建立

建立成绩统计分析工作簿模板,命名为成绩统计分析模板,其中包含两张工作表,一张重命名为成绩登分表,另一张重命名为成绩分析表。

1.1 成绩登分表的建立

切换工作表至成绩登分表,在第一行建立列名,依次为班级、姓名、生物1、生物1排名、生物2、生物2排名等。科目对应列中为学生的原始成绩,如果缺考就在相应的单元格中输入“缺考”。科目排名列中使用排序函数=rank(),如生物1成绩在c列,生物1排名在d列,在d2单元格中则输入函数=rank(c2,c:c),如图1所示。然后将鼠标移至单元格右下角出现“+”时向下拖曳即可得到生物1成绩在全年级相应的排名,其他依次类推,至此成绩登分表就建立完毕。为了方便对成绩列和成绩排名列的引用,如对生物1成绩列进行定义,单击插入菜单,依次选择“名称”—“定义”,弹出对话框如图2所示。在“在当前工作簿中的名称”下面的框里键入生物1,在“引用位置”下面的框中点选框右端的选择按钮,然后点选生物1成绩所在列C,在空白框中显示“=成绩登分表!$C:$C”。由于第一行为标题行,所以将“=成绩登分表!$C:$C”修改为“=成绩登分表!$C2:$C20 000”,根据学生人数可以相应调整其中20 000这个数值。当然值越小,分析速度越快,可以将其设置为稍大于学生人数即可。

1.2 成绩分析表的建立

1.2.1 表头的建立

切换工作表至成绩分析表,首先在第一行键入表头,如“高2016级生物历次成绩分析表”,接下来在键入成绩分析指标,在这里建立分析指标如图3所示。其中的上线人数1和下面的30指的是取前30名,上线人数2和下面的112指的是取前112名,上线率则是用各班上线人数除以各班参考总人数。30和112可以根据要求手动进行更改,变异系数=标准差/平均数,变异系数越大,表明个体差异越大。为了制作一张表中根据需要选择显示历次生物成绩,需要建立下拉单元格,具体操作:① 在一定区域如图4输入科目和科目排名;② 点选图3中生物1所在的单元格点击菜单数据选择有效性,在允许中选择序列,在来源下面的框右端点击选择图4中的左列中生物数据所在区域,即可制作生物历次考试下拉列表,同理制作生物排名下拉列表。

1.2.2 统计指标中用到的函数

在多条件统计人数时常用到的函数“=SUMPRODUCT()”。多个条件时,条件之间用*连接,如满足两个条件的计数函数“=SUMPRODUCT(( )*( ))”,其中的条件为真时返回值为1,为假时返回值为0,所以只要有一个条件不满足,结果就为0。最后将所有记录的所有的结果相加,即可求出满足条件的所有记录的个数。如在B5单元格中输入函数“=SUMPRODUCT((成绩登分表!$A$2:$A$20000=$A5)*(INDIRECT($C$2)<=B$4))”,下拉填充即可得到其他班级的数据,上线人数2的公式编辑同理。

为了使得分析数据随着点选下拉列表的变化而同步变化,用到了一个间接引用函数“INDIRECT( )”,如“INDIRECT($C$2)”的结果就是引用C2单元格中的值所代表的值,当C2显示为语文排名时,它执行的结果就是引用成绩登分表中语文排名中所定义的数据区域。

在F5单元格中输入及格人数统计函数=SUMPRODUCT((理科!$A$2:$A$20000=$A23)*(INDIRECT($B$20)>=$H$22))-SUMPRODUCT((理科!$A$2:$A$20000=$A23)*(INDIRECT($B$20)=\"缺考\")),其中由于只用前半部分函数会将“缺考”单元格判断为无穷大而包含在内,所以用后半部分公式将缺考单元格去掉。

为了按照班级统计最高分、最低分和标准差,使用了数组函数,如求最高分在I5单元格输入函数“=MAX(IF(成绩登分表!$A$2:$A$20 000=$A5,INDIRECT($B$2)))”之后,同时按下“Ctrl+Shift+Enter”三键,就会在原有公式首尾出现“{ }”。同理在J5和K5单元格分别输入数组公式“=MIN(IF(成绩登分表!$A$2:$A$20000=$A5,INDIRECT($B$2)))”和“=STDEV(IF(成绩登分表!$A$2:$A$20000=$A5,INDIRECT($B$2)))”,分别求出最小值和标准差,鼠标向下拖曳可求出其他3个班的数据。

在H5单元格中输入平均分统计函数“=SUMIF(成绩登分表!$A$2:$A$20 000,$A5,INDIRECT($B$2))/M5”,其中M5为各班的参考人数,鼠标向下拖曳可求出其他3个班的数据。

在M5单元格中输入计数函数“=SUMPRODUCT((成绩登分表!$A$2:$A$20 000=$A5)*(INDIRECT($B$2)<>“缺考”))”。

在N5单元格中输入计数函数“=COUNTIF(成绩登分表!$A:$A,$A5)”求出总人数,鼠标向下拖曳可求出其他3个班的数据。

2 成绩统计分析工作簿模板的使用

2.1 原始成绩的录入及缺考标记

在成绩登分表科目列中登入原始成绩后,排名列会更新排名情况,缺考可能是全部科目都缺考,也可能只有某一门或几门缺考,在缺考考生记录相应缺考科目及排名单元格中输入“缺考”作为标记。

2.2 自动化成绩统计分析

在成绩分析表中,可以根据需要更改名次,如取前20名,则将30更改为20,上线分数2的修改同理。及格人数下面的90是针对150分满分设置的,如果是100分满分,则将其改为60即可。

比较4个班生物1成绩情况,可以在B2单元格下拉列表中点选“生物1”,在C2单元格下拉列表中点选“生物1排名”,结果如图5所示。要比较生物2则相应点选“生物2”和“生物2排名”,稍等片刻会计算最终显示结果如图6。由于有重名次,所以取前30名,实际的结果有32人。

3 成绩统计分析工作簿模板的注意事项

3.1 成绩登分表的保护

在每次考试时,由于有的考生退学或者全部科目缺考,这时为了不显示这些记录只能选定相应内容进行清除内容操作,而不能删除相应行或列破坏表格,一旦表格被破坏,所有有关间接引用的函数计算结果都会报错。

3.2 成绩分析表的保护

成绩分析表建立好以后,由于公式众多,为了保证公式不被失误操作而修改,可以点选相应的公式区域,然后点击格式菜单选择单元格,切换到保护选项卡,点选“锁定”和“隐藏”。确定后,点击工具“菜单”选择“保护”—“工作表保护”,即可保护公式的正确性,从而多次重复使用。

生物统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17年度海南大学网络课程“生物统计学”(hdwlkc201703);2020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农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hnjg2020-10);2020年度海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农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hdjy2022);2020年度第四批海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生物统计学”

[作者简介] 王 英(1971—),女,陕西长安人,博士,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朱 稳(1970—),男,贵州赫章人,学士,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教授,讲师,主要从事生物统计研究;唐燕琼(1968—),女,云南勐海人,博士,海南大学生命科学与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病原细菌真菌的遗传机理及生物防控技术研究。

“生物统计学”是把数学语言引入具体生命科学领域来解决其各分支学科中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问题,也是进行搜集、分析和解释生物学数据的一门学科[1]。了解并掌握好这门课程,能帮助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事物外在的数量表现去揭示事物可能存在的内在规律性,同时,根据专业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释为什么会存在这种规律性,是一门应用数学。因此,生物统计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农学、植物保护、园艺等研究领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中。“生物统计学”对生命科学相关课程的学习和生物科学研究有重要作用,在许多高等学校被设为生物科学、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或学科基础课程。

“生物统计学”一般涵盖田间试验中常用的试验设计方法与统计分析方法两部分。由于是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学科,比较抽象,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加之初学者通常也没有田间试验的工作经历,因此,是一门较为难学,也比较难教的课程[2]。为了有效提高“生物统计学”的教学质量,课程教学团队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该课程教学方法进行系列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如下教学经验和体会。

一、选择合适教材并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不仅是体现教学内容与要求的知识载体,也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工具,更是学生在校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教材作为教师的教学依据,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3]。目前国内有关生物统计方面的教材主要有两类:一类以统计原理的介绍和统计模型的推导为主,如林德光主编的《生物统计学的数学原理》[4]、莫惠栋主编的《农业试验统计》[5]等;另一类更注重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包括各种例题解析、软件应用、实用统计方法介绍等内容,如盖钧镒主编的《试验统计方法》(第4版)[6],杜荣骞主编的《生物统计学》(第4版)[7]及明道绪编著的《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8]等教材。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来考虑,笔者认为后者更适合高等院校农林专业、生命科学专业学生学习使用。

一本适合农科类本科生学习的“生物统计学”教材,其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试验前的试验方案设计、试验过程中的误差控制及试验后的数据资料分析,教材着重点在应用,通过各种常用的统计方法介绍、例题讲解、应用软件操作,从生物领域各种实际应用出发,培养学生的统计理念与逻辑思维,通过应用统计学中涉及的原理及方法来解决科研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根据现代农科类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及学生自身的相关知识基础,选用了盖钧镒主编的《试验统计方法》(第4版),该教材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也是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该教材与目前发行的其他同类教材相比,优点在于采用非数学性的方法叙述,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统计学相关的理论与公式,并能着重介绍常用的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和应用,每种方法均配有试验例题及相应的SAS软件应用,可供比照使用[6]。笔者认为教师在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涉及相应的统计软件教学内容。合适的统计软件应用,不仅简化了统计数据的计算,使其更加准确,而且增加了统计教学的趣味性,使统计教学变得趣味盎然。因此,笔者已将Excel及SAS(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软件等应用到相应的章节内容上,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二、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生物统计学”的最大特点是公式多、数据多,抽象、不好理解,学生在课堂中容易出现思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9]。在传统板书式教学中,教师课堂上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用于抄写公式和数据,对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造成影响。多媒体辅助教学早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一种重要手段。多媒体课件具有容量大、展示灵活的特点,有效地将文字与图像、动画与音视频融为一体,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动画声音、字体颜色、背景图案等课件形式,为教学创造广阔的展示空间。有利于多角度刺激学生感官,活跃学生思维,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消化。笔者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传统教学手段为辅,对于“生物统计学”中重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如概念的关键词、重要公式和重要数据等进行简洁明了的板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笔者在讲授“第一章 科学试验及其误差控制”的试验因素、水平、试验指标及效应等内容时,采用以多媒体技术为主、课堂板书为辅助的方式,先将相关概念用PPT展示,再结合所教授学生的专业在黑板上列举一试验,通过讲解、分析、板书、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所学的内容,能做到正确设计试验并分析相应的试验因素、水平、试验指标等。

笔者发现在“生物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对部分相对较难理解但又是重点的知识点采用以上做法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时效。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在加快教学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发挥了很大作用;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学生課堂接受能力的差异,要在控制多媒体教学节奏上下功夫,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适时地留出时间让学生做好笔记、完成课堂练习,并及时消化当堂所学内容。另外,在教学中要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也可将大部分重点教学内容制作成视频,以网络课程录像形式对学生开放,线上与线下混合教学,从而辅助加强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田间试验与软件应用相结合

教学实践表明,田间试验和软件应用是“生物统计学”重要的两大实践性教学。“生物统计学”课程实践性较强,笔者感觉最好能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增加一些简单的单因子试验、相关性试验设计的田间试验教学,好让学生亲身体验田间设计,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具体的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进而取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如在给农学专业学生讲授该课程时,指导该专业学生能在其参加的热带作物学院“农学协会”开展的田间种植科研活动时,科学设计实验,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科研实训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因地制宜、灵活应用常用的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

将统计软件的应用充分融入实践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掌握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的技能。在“生物统计学”中,大部分的数据分析都需要人们用统计软件来完成,可以说,不掌握统计软件就无法应用“生物统计学”。教师要重视并开展有关分析软件的教学实验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统计软件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Excel、SAS两种统计软件与实验教学内容相结合,这一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

Excel的统计功能虽然不如专业统计软件(如SPSS)那样强大,但Excel软件具有很好的通用性与兼容性,成为生物统计学方面最简单易操作的辅助软件。在“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中,应用Excel可以实现对数据的输入、整理、图表绘制及简单统计计算等,如特征数、卡方值、t检验计算等。故在给本校植物生产类专业学生进行“试验资料的整理及特征数”教学时,利用Excel软件对例题中的总和、平均数、标准差、方差、平方和、变异系数等特征数进行计算,能有效引导学生主动使用个人电脑的基本统计软件,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SAS统计软件的功能齐全,涵盖了生物学中所有的统计方法,更适合于复杂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试验设计[ 10 ]。SAS软件在生物科学中的主要应用有两大模块:包含由平均数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广义线性模型、判别分析等,以及多因素试验、裂区设计、拉丁方设计、正交设计和响应面设计等试验设计,这两方面内容构成的统计分析模块;由绘制直方图、散点图、饼图、时间序列图、层次图等构成的绘图模块。在实验教学中,通常教师可以针对“生物统计学”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法,先编辑一些常用的SAS程序,学生使用时只需对程序做适当修改,替换相应数据,就能直接使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本校生物科学类专业的“生物统计学(课内实验)”,在理论教学时,先利用SAS软件对学生进行统计分析模块,如平均数的检验、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介绍。继而在理论教学结束时开展了系列上机练习,通过上机练习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上机练习一:“SAS软件简介及试验资料的整理、基本统计SAS分析”。通过该次上机练习,达到了使学生基本了解SAS软件统计分析基本操作(安装与启动、程序的编写与执行),及掌握资料的整理及基本统计SAS分析的效果;上机练习二:“统计假设测验及卡平方测验”,通过该次上机练习,达到了使学生学习掌握均数差异显著性测验SAS分析,并掌握计数资料卡平方测验SAS分析(适合性测验、独立性测验)的目的;上机练习三:“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及协方差分析”,通过该次上机练习,达到了使学生学习掌握常用试验设计实验结果的方差分析及SAS输出结果解释,掌握资料直线相关与回归SAS分析结果解析,了解含有一个协变量的随机区组设计实验数据的协方差分析的应用。

另外,还用一款国产统计分析软件DPS(Data Processing System),由于是中文界面,也不需要编辑程序,使用起来非常简便易懂,另外,笔者认为针对初学者,在进行试验设计时,用DPS软件进行设计更简单直观,有条件的也可让学生了解掌握。

四、调整考核评价的方式

“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该课程的考核应把学生应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重点。对于公式的推导、统计的理论只需让有兴趣的同学关注即可。

由于采用了田间试验和软件分析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效果也是需用适当的考核方式进行评价,因此,有必要对实践教学赋予一定的考核比例,引起学生充分的重视。

生物统计学的掌握重在练习,平时课堂上在理论教学结束后,笔者会经常性地针对理论教学的内容出几道应用题进行小测试,课后也会布置相关的应用题作为课后作业进行巩固。因此,这部分学习内容也需要赋予一定的考核比例。

另外,一个学期结束后,要对学生进行整个课程理论基础、技术方法掌握程度、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考核。可以结合闭卷考试和实验考核两种方式,采取闭卷考试方式来判断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结合实验(统计软件应用)来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部分。考试内容要注重其实用性,减少偏题,增加一些能体现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能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题;另外,也可根据考核学生专业方向的不同,灵活增加一些设计型试题,用来检验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及与本专业知识的融合情况。

为了强化平时课程练习,督促学生及时复习所学章节内容及重点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目标,该课程的学生总评成绩评定比例可调整为: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2∶2∶6。

總之,“生物统计学”是培养生物科学、植物生产类人才必不可少的一门应用性学科,也是所有从事生物类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数据分析工具。没有科学的统计,就没有科学的试验,也就无法得出科学的结论。“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兼备统计分析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生物技术及农业生产专业做储备。“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将随着科学技术手段和教学理念的提升而不断革新。

参考文献

[1]曹旭华.地方本科高校办学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张以忠,邓琳琼.高校“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4):86-89.

[3]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林德光.生物统计学的数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

[5]莫惠栋.农业试验统计[M].2版.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92.

[6]盖钧镒.试验统计方法[M].4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7]杜荣骞.生物统计学[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8]明道绪.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9]王崇华.农学类专业生物统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河南农业,2018(10):39-40.

[10]和凤美,朱永明,侯自明.生物统计学教改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8):41-43.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Biostatistics

WANG Yinga, ZHU Wena, TANG Yan-qiongb, MIN Yib

(a.College of Tropical Crops, b. School of Life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570228, China)

Key words: Biostatistics;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生物统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动物生产学是动物医学、草业科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内容涉及猪、牛、羊、鸡等畜禽品种的繁育、营养与饲料、饲养管理、畜牧场设计等相关理论和技术,对于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技能的高级畜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还存在知识体系老化、教学手段单一、实践教学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亟待改进和完善。基于此,以动物生产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为切入点,分析了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新时代下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及改革路径,以期为今后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动物生产学;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10.070

Key words Animal production science;Teaching model;Innovation strategy

  

新時代下,畜牧业亟需既有创新思维又有实践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因此高校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推动动物生产学等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畜牧人才的巨大需求。动物生产学是动物医学、草业科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内容涉及猪、牛、羊、鸡等畜禽品种的繁育、营养与饲料、饲养管理、畜牧场设计等相关理论和技术,对于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技能的高级畜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还存在知识体系老化、教学手段单一、实践教学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亟待改进和完善。基于此,笔者以动物生产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为切入点,分析了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新时代下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及改革路径,以期为今后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动物生产学课程的教学目的

动物生产学是面向动物医学、草业科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其突出特点是理论结合实际,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强,开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接触国内外有关畜牧业生产方面的前沿理论和信息,了解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同时全面掌握牛、羊、猪、鸡等畜禽的生产要点及生产环节[1],在具备基本的动物生产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同时,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2]。

2 目前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知识体系老化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动物生产学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但动物生产学课程内容多年未更新,没有及时吸纳一些最新的农业科技理论及成果,特别是对地方优良蓄种及西方先进技术的推广和介绍不足,知识体系严重老化[3]。现行《动物生产学》教材中的一些内容知识与最新养殖模式出现脱节,部分教材内容甚至有悖动物生产实际,并且与之相关的实验教学也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既缺乏足够的新颖性,也不具备实际的生产指导作用[4]。例如,一些教材中仍然采用巴布科克氏法测定乳脂肪含量,但这种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已很少使用,这就导致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很多东西都要重新学习,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零距离”上岗要求。

2.2 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都是围绕教室和实验室来进行,且无论理论课还是实验课都存在较多问题。在理论教学方面,基本上是以书本、教师、课堂为中心,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亲密互动,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2,5],教学方面则大多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程序进行,缺少探究与思考过程,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从某种程度上看,“准备—讲解—演示—验证—写报告”已成为多数学校实验课的固定模式,且前期准备活动多由教师一力承担,学生鲜少参与,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只能模糊记得实验过程,而对实验的前因后果还一知半解。此外,动物生产学实验涉及畜禽生产的各个环节,许多实验需要持续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对于这类实验多数情况下都是选取某一时间段进行集中授课,导致大量实习内容被省略。以鸡的胚胎发育这一实验为例,由于孵化周期长达21 d,教师一般不让学生参与孵化的全程操作,这样即使学生发现了异常的胎蛋,也不知道其产生的具体原因。

2.3 实践教学不足

受实验条件和实验经费所限,加上教师本身实践经验不足,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学生参与实践实习锻炼的机会有限[6-7]。动物生产学实践不仅需要精液品质检定仪、乳脂率测定仪等基本仪器设备,也需要使用一些价格较昂贵的设备,包括超声波背膘测定仪、胴体瘦肉率测定仪、蛋白高度测定仪、蛋壳厚度测定仪、光电反射式色度仪、肌肉嫩度测定仪等,而上述仪器设备只有少数学校能够配备齐全。此外,校内外实习基地不足也是影响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原因。动物生产学作为一门实践型学科,需要学生亲自到生产一线参与学习和锻炼,但由于畜禽要注意疾病传播问题,再加上畜禽易受到人群惊扰而产生应激反应,会对养殖安全及养殖效益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多数企业对学生实习较为抵触,即使是一些校企合作企业也严格限制学生出入,很多生产环节都不允许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或者限定操作次数,如果操作失误也没有机会重来,导致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学校如果选择自建实习基地,则会遇到场地、资金、污物处理、疾病防控等一系列难题,这些都使得学校实践教学的开展面临较大困难,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8]。

2.4 师资力量薄弱

动物生产学是一门实用性和社会服务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而部分学校没有充分结合该学科的特点来制定人才招聘计划,盲目引进高学历的研究型人才使得学校科研能力强而教学能力不足,尤其是实践教师配备严重不足,不能得心应手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习实践活动。部分学校由于过度追求科研业绩,集中力量大搞学术研究,导致教学与科研出现失衡,甚至形成教学断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3 新时代下动物生产学教学模式创新及改革路径

3.1 优化教学内容

3.1.1 突出重点,把握目标。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内容不必拘泥于统编教材,也可以采用教材与多种教辅参考资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具体内容安排上,要把握核心重点,着重讲解重要畜禽(如猪、牛、羊等)的关键饲养技术,同时以各畜种为主线,重点介绍饲养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9-10]。例如,在猪的饲养管理方面,应当以种母猪为切入点,全面讲解母猪饲养管理的各个环节及要点,此后在讲解公猪的饲养管理技巧时,对于与母猪饲养管理相同的部分则可以简要带过,对于不同的部分给予重点分析和讲解,这样既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又节省了课堂时间。

3.1.2 强调实践,综合提升。对于现有的一些验证性实验项目,可进行适当删减或改造,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实验所占比重。例如,可以新增“蛋品测定比较实验”,利用学校新购置的蛋品测定仪对多个不同的鸡蛋品种进行测定,并与以往的实验测定方法进行对比,最后采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处理测定数据,从而将蛋品质测定由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改造为综合性与创新性的实验。

3.1.3 及时更新,讲求时效。随着畜牧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与动物生产学课程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为了体现知识在课程教学中的前沿性与先进性,需要学校和教师时刻关注动物生产领域的最新研究与实践成果,及时将畜禽生产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引入到教学体系中,开发能反映学科前沿且具有本校特色的动物生产学教材[11]。在教学内容改革的具体过程中,要围绕“更新内容,提高水平”这一总体目标,着重把握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教材经典内容进行进一步凝练,重点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二是融入最新的动物科学技术,并将其与经典内容有机结合、渗透在一起;三是注意体现各工艺、方法、技术之间的交叉与联系。

3.2 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应摆脱对“粉笔、黑板、教材”的过度依赖,积极引进互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研讨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互动性与能动性,通过师生之间相互讨论、对话、观摩,形成教学相长、共同提升的课堂局面。以互动教学法为例,要求教师立足教学计划大纲,从教材内容中提炼出紧扣教学重点、激趣性强且富含新意的一些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答案,并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与提问,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重点,学生也应当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组织安排,并结合教学计划要求进行系统化学习,从而减少教与学的盲目性[12]。例如,在讲授养猪学课程前,可先向学生介紹国内养猪业的发展现状,让学生认识到掌握养猪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兴趣。在讲解养猪关键技术前,可先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当前最新的养猪技术有哪些、目前阻碍养猪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什么,让学生通过课下实践调查的方式找出问题答案,并在课上与其他同学分享、讨论,在体现知识应用性的同时,有效锻炼和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学习能力。

其次,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具体包括多媒体组合教学与网络精品课程教学2个方面[13]。前者要求教师定期到养殖基地进行参观与取材,对畜禽养殖的各个环节进行拍照,并将重点环节拍摄成小短片,特别是对于一些容易出现操作失误的环节,应进行重点拍照和录像,然后从所得照片、短片中筛选代表性强、教学展示效果好的部分组合到多媒体课件中,并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或设置一些关联性的问题,供课堂教学使用。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加上内容取材自生产一线,这种教学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网络精品课程教学是对课上教学的有效延伸,要求教师广泛搜集素材,录制微课视频并上传至网络中,对于课上掌握不全面的地方,学生可在课下时间通过网络观看微课视频,也可以通过动物生产学专题论坛或留言栏目进行疑难问题的讨论与提问,这样教师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和渠道来为学生解疑答惑,实现教学空间的有效扩展[14]。

3.3 扩建实习基地

在校内实验室建设上,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适时引进当前技术岗位中常见的一些仪器和设备,确保学生掌握的实验技能与企业需求相符。在校外实习基地扩展上,为了解决企业普遍抵触实习生的问题,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实习生管理,制定严格的实习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自身的科研、技术、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服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此外,还可以采取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的方式,这样一方面减轻了校企双方的资金负担,另一反面也避免了学校自建实习基地所遇到的污物管理、疫病防控等问题。学校在安排学生去基地实习锻炼的同时,也可以在基地合适的地方安装摄像头,并接入校园网络,实时播放生产现场画面。学生通过远程观测基地生产情况,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根据生产实况,动态更新和调整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研究解决生产问题、改进技术路线,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运用到基地生产实践中,实现校企双赢。

3.4 丰富实践途径

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实践不必拘泥于现有的实验室项目或实习实训项目,也可以扩展其他形式的实践内容[15]。例如,学校可以制定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制度,允许学生在完成基本实验内容且获得教师指导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一些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报名参加各类面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科研培训计划以及校内外与动物生产学相关的协会或社团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下乡实践,在多层次、立体化的实验活动中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调动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坚定学生投身畜牧事业的决心。

3.5 打造双师队伍

一方面,学校要配置合理的教师梯队,在教师人才的引进过程中兼顾教学与科研需求,让不同年龄、职称、学历的教师合理分工,有序开展科研、理论教学及实践指导工作;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尤其是高学历、善科研但实践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到畜牧企业、养殖基地等生产一线进行学习和锻炼,从而培养一批既有扎实理论功底与较高施教水平,又具有较强实践技能与丰富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人才,为教学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16]。

3.6 改革考评方式

动物生产学课程考评宜采取综合考核方式,减少机械记忆得分,提高实践成绩所占比重,建议各部分成绩的构成比重如下:笔试50%,实验20%,论文10%,实习20%。其中,理论测试由学校在期末组织统一进行;实验课则根据操作性与设计性实验的不同,采用实验操作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既考察学生的實际操作技能,又考察学生的实验设计思路与口述能力,最后由教师综合打分;实习成绩可以采取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实训教师共同打分的方式。总而言之,考评要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突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4 结语

总而言之,动物生产学课程改革是培养综合创新型畜牧专业人才的必由之路,对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针对目前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入手,不断优化和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岗位需求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安小鹏,侯金星,宋宇轩,等.畜牧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J].家畜生态学报,2016,37(12):90-93.

[2] 时晓丽,向小娥,汪薇,等.动物生产学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3):158-159.

[3] 许腾.动物生产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36(5):91-93.

[4] 李改英,廉红霞,乔瑞敏,等.《动物生产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家畜生态学报, 2016,37(8):91-93.

[5] 曾勇庆.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动物生产类大学生创新能力[J].高等农业教育,2000(10):64-65.

[6] 李淑红,王京仁,成钢,等.《动物生产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家畜生态学报,2017,38(10):94-96.

[7] 金锡九,张敏.畜牧学课程实践教学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38):144-145.

[8] 李淑红,王京仁,成钢,等.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生产学》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6):63-65.

[9] 魏曼琳,孙德成,武迎红.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8(2):217-218.

[10] 庞卫军,孙世铎,杨公社.《猪生产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畜牧兽医杂志,2013,32(2):73-74,77.

[11] 李永洙.动物生产学创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临沂大学学报,2012,34(3):135-138.

[12] 马巍,王春强.双向式教学在畜牧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9):115.

[13] 李亚奎,张鹤亮,张兆琴,等.《猪生产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1):71-73.

[14] 李美玉,宋春阳,王述柏,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精品课程建设:以“动物生产学”课程为例[J].教书育人,2013(21):74-75.

[15] 孙宝丽,谢青梅,付晓兰,等.动物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家畜生态学报,2014,35(6):91-93.

[16] 李永洙,孙培明.动物生产学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224-226.

生物统计论文范文第4篇

1 教学内容的更新

《生物统计学》主要讲述四个方面的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不同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1) 针对科学研究基本过程、试验方案制定和试验误差及其控制这一部分内容, 讲述生物试验的误差来源和控制误差的技术、试验设计、实施规则, 试验设计重点讲清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并结合实际讲清不同的试验设计的基本思想和设计方法, 对试验所得资料的分析方法则要求学生自学; (2) 针对研究对象总体的理论分布、统计数的抽样分布, 及统计数的理论概率等描述性统计学的知识, 应重点讲授连续性资料的整理方法; (3) 针对统计推断的基本方法、平均数比较的u测验和t测验、F测验和x2测验及其应用, 包括计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和计数数据的统计分析, 方差分析的应用, 介绍单因素、多因素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等内容;应重点讲授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方法和对各种资料的检验方法, 特别是资料的类型与相应统计分析方法的联系, 使学生能掌握根据不同资料正确选择使用统计分析方法的能力, 并且能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分析具体的实验数据和材料, 得出较为客观和准确的结果; (4) 针对二变量直线回归和相关分析的内容, 则主要介绍一元回归、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分析方法, 计算方法、过程留给学生自学, 多元分析则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进行自学。

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2.1 加强电子课件建设

生物统计学的学习对大部分高职学生而言较难掌握学习, 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 制作与教材相配套的课件, 在授课过程里把学科中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 进而使学生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

2.2 充分将多媒体教学优势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

众所周知,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这些优势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就可能会带来一些弊端, 诸如: (1) 教学内容常用满屏的方式显示 (即所谓“死屏”) ; (2) 课件图片多, 内容以展示为主, 缺乏启发性; (3) 内容多, 幻灯片变换快, 由照本宣科变为照屏宣科, 为新的“满堂灌”;老师照着屏幕上的内容给学生讲解, 失去了传统教学方法, 老师边讲边板书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特点, 缺乏吸引力。

教学过程中只有将多媒体的优势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因此在制作课件时, 易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 精炼教学内容, 尽量模仿传统教学书写板书的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 采用逐字、逐句、逐段显示教学内容的动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不宜坐在电脑前紧盯屏幕, 而应依然保持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姿教态, 在授课的过程中坚持与学生保持互动,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能力, 随时掌握屏幕上显示内容的速度, 必要时辅以板书进行详细讲解。这样做既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又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教学内容没有缩减, 学时减少的情况下, 仍然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教学模式的创新

3.1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

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教学模式是新时期《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生物统计学是集实践性、应用性和方法论的一门课程。因此,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重要的。“与实践相结合, 与先进的计算技术设备和统计分析软件相结合, 精讲多练”是新教学模式所采用的基本原则。在课堂讲授中, 要注意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对《生物统计学》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例如, 在平均数的教学法中, 除联系具有直观性的次数分布趋中性外, 通过现实生活中同学们的平均身高、分阶段存款的平均利率、有异常值时的平均水平的实例, 使学生理解和正确运用不同种类的平均数是有帮助的。通过诸如此类的具有清晰线索的教学内容的讲解, 学生会较容易掌握教学内容。因此, 在生物统计的教学中采用实例法和理清线索等方式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达到培养目标是极其重要的。

3.2 加强实践教学,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 在生物统计学的教学中实践环节却亟待加强。笔者认为,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通过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使之掌握生物统计学在科研中的作用。生物统计学本身就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 因此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外, 还应让学生到生产一线实践体验, 这样不仅可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开展统计软件的实习, 扩大学生的视野。在课程体系改革中, 各课程的教学时数与达到培养目标所需完成的教学内容相比还是不足的。为此, 可以通过标准的统计软件的教学实习来达到以点带面, 扩大学生视野, 提高学生素质。例如:MATLAB软件包在矩阵运算方面具有强大功能且自编程序模块, 适于工科学者作用;SAS软件包则功能强大且程序简单。

摘要:《生物统计学》是高职高专农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文章作者根据高职高专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进行了一些改革的尝试和探索, 提出了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宋素芳, 秦豪荣.生物统计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8.

[2] 盖钧镒.试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3] 袁卫.统计推理思想[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0.

生物统计论文范文第5篇

2005年开始, 我们开始将Excel电子表格运用于《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 发现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和分析工具结合电子表格技术完全可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重点介绍了Excel在《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特点, 详细分析了Excel用于《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的可行性, 总结了我们多年来的应用效果, 以期于同行交流。

1 Excel在《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特点

1.1 具备数据分析功能

在默认的情况下, Excel并没有安装“数据分析库”, 因此无法进行统计分析。单击“工具”菜单栏中的“加载宏”命令, 然后在“加载宏”对话框中选定“数据分析库”, 再单击“确定”键, “数据分析”即加载成功。《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中的统计分析方法大部分都在其中, 如统计假设检验、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等。这些分析功能都涉及大量的公式和复杂的计算, 其中有些计算是不同的样本重复数据套用相同的公式,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此多抱畏难情绪。所以, 在实验教学充分运用Excel的“数据分析”功能, 可以大大简化计算过程,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2 具备制作图表功能

Excel提供了14种标准图表类型, 每种图表类型中含有2~7种子图表类型;还有20种自定义图表类型可以套用。用户可以对图表区、绘图区、数据系列、坐标轴 (标题) 、图例、图表标题的格式, 如文字的颜色、字体、大小, 图背景图案、颜色等等进行修改调整, 使图表爽心悦目。图与数据关系密切, 具有“即改即可见”的效果。

1.3 具备公式编辑功能

Excel具有编辑公式“=”功能, 公式编辑后保存, 以后只要替换相关数据, 计算结果就会自动计算。

1.4 具备统计函数功能

除数学函数、逻辑函数等常用函数外Excel提供了大量的统计函数, 如Average (均数) 、STDEV (标准差) 、QUARTILE (四分位数) 、COV (协方差) 函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等等。

2 Excel用于《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的可行性

学过《生物统计学》的人, 大概都不会忘记背诵那些艰深符号和公式的痛苦经历, 事实上, 统计软件足以解决设个窘境。目前, 市面上有关统计分析的计算机软件非常多, 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D P S、S T A T I S T A C A、S Y S T A T等功能固然强大, 统计分析的专业性、权威性不可否认, 但是, 这些计算机软件存在以下两大缺点。第一, 软件价格过于昂贵 (高达数千元至数万元) , SAS软件更是只租不买, 对于一般学生、单位都负担不起, 因此普及性很低。第二, 这些软件艰深难懂, 非短期内能够学会。在没有适当统计软件的情形下, 我们常常被迫拿起计算器, 以最原始的分析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计算机普及的21世纪, 迫切需要一套经济实用的软件, 人人负担得起, 普及性高, 而且容易操作, 一学就会。

Microsoft开发的Excel软件作为一款优秀的表格软件, 它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比不上专业统计软件, 但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 便于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统极为流行的时代, Excel软件随处可见。在大学阶段, 大学一年级均开设计算机基础及常用办公软件Office等课程, 学生具备关于Excel中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 这为Excel的统计分析工具在《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知识准备。对于《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而言, 利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和分析工具, 结合电子表格技术, 已能满足统计方面的要求。

3 Excel用于《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的应用效果

在没有运用Excel在《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时, 让学生用计算器来算, 无法进行较为复杂的统计分析。2005年开始, 我们开始尝试运用Excel解决《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的大量统计计算, 使学生轻松完成实验任务。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力求简明易懂, 在介绍和回顾Excel基本操作的基础上, 结合生物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通过实例, 深入浅出地讲解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从而达到将抽象统计理论与直观形象操作相结合的目的。

我们以学过《生物统计学》课程的学生为调查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调查了286名学生, 其中有98.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把Excel作为《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的辅助手段, 淘汰传统的CASIO计算器。

Excel在《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丰富教学内容, 增强趣味性, 活跃课堂气氛, 使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具体化、简单化, 完成传统教学手段下难以完成的任务, 使数据的方那系计算变得简单、快速、准确。Excel在《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能够加深学生对《生物统计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统计分析能力, 同时增强学生使用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力。

摘要:本文通过对Excel在《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实践的总结, 重点介绍了Excel在《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特点, 详细阐述了Excel用于《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的可行性和应用效果。

关键词:Excel,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 盖钧镒.试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2] 王文中.Excel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3.

[3] 唐五湘.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4] 刘权.园艺试验设计与统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上一篇:法伦理学论文下一篇:新闻传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