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范文

2023-09-17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范文第1篇

一、三话回顾课题工作

(一)一话----多管齐下,保障课题实施

1.组织保障机制:从课题的立项、申报以来,学校领导、科研处对本课题的研究非常重视,针对本次市级课题提出了“科研兴校,以研促教”的口号。由校长牵头,形成了以科研处为中心,教研组长为主研人员,全校教师为参研人员的课题研究小组。

2.制度保障机制:学校制定了课题管理、学习、研讨出勤制度,激励制度,定期组织现场观摩交流活动,开展论文、课例评比,展示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人员保障机制:学校聘请县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的专家谢胜勇、敖小华为指导,镇教育管理中心教研员彭绍普老师为研究顾问,教科室主任(县级骨干教师)彭大荣为课题带头人,课题主研人员也由县级骨干教师曾国琼、付淑芳等担任,保证了课题的研究能力。

4.资料设备、科研手段以及经费保障机制:我校建有图书室,有良好的文献研究条件;有良好网络计算机系统设施设备,对课题的资料查询、数据分析,对课题资料的上传共享,教师之间的信息互动等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有专项的课题研究经费,鼓励调动教师参与课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在课题研究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实行重奖,提高研究质量,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5.时间保障机制:本实验分三个阶段,即:

第一阶段(2015年3月—2015年5月)课题理论论证、申报阶段。 第二阶段(2015年6月—2017年3月),课题试验、研究阶段。 第三阶段(2017年4月—2017年6月),课题成果巩固阶段。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时间,学校规定,间周进行课题的专题研究活动,并向县课题组专家请教答疑,确保课题研究进程有序进行。

(二)二话----计划为本,稳推课题研究

1.在课题研究准备筹划阶段(2015年3月—2015年5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聘请专家担任课题指导顾问,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选题,搜集相关课题学习资料,确立研究对象,对实验班进行前期调查,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在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5年6月—2017年3月),组织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方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通过对有关文献、网络资源等多层面的学习,开展课题组说课、讲课、评课、研讨课、集体备课、案例分析、撰写论文等针对教师的活动,开展数学阅读方法指导、数学读书笔记写作指导、数学阅读笔记评比、数学阅读笔记演讲等针对学生的活动,探索出了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3.在课题研究完善总结阶段(2017年4月—2017年6月),在第二阶段的研究基础上,通过课题研讨会、反思总结会等形式,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总结、反思,将取得的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物化成果整理成档案,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接受上级验收评估。

(三)三话----活动为主,实践课题研究

1.开展文献研究活动。课题组组织全体成员定时定期学习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和已有成果,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同时开展一些经验交流会,及时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交流研究经验;每学期聘请县教师发展中心专家为课题组成员举办理论专题讲座,确保理论学习的实效性。

2.开展课题公开研讨课活动。两年来,我们坚持每位课题组成员每学期上好一节课题公开研讨课,研讨课要求围绕数学阅读来设计,展示个人研究的阶段成果,并在评课交流中解决实践的困惑。

3.开展科研论文评比活动。每期组织课题组每位教师围绕课题展开教学实验,撰写相关研究论文,进行科研论文评比。推荐优秀论文参加镇、县、市级论文评比活动或投寄发表。我校曾国琼、彭大荣、付淑芳、邓园、彭小红、隆向阳等教师撰写的评课材料获得县等级奖,曾国琼老师在每期的论文评选中都获得了一等奖。

4.开展实验教师案例评选活动。为了促进全体课题研究人员对课题研究的关注与思考,使课题研究人员更为积极主动地收集教学个案,反思、总结课题研究经验,为课题研究积累资料,并能把它上升到理论层面,物化课题研究成果。我校开展了实验教师案例评选活动,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并推荐了优秀实验案例到县案例评选活动中,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5.开展课题研究“说、讲、评、研”活动。在坚持每期开展课题公开研讨课活动的同时,根据研讨课,课题组还组织人员备课、说课、上课、听课,再集体评课,互相研讨,每位成员写了一篇评课材料。在2016年6月县评课材料评选活动中,有2篇论文获得一等奖;2017年1月县评课材料评选活动中,4篇论文获得一等奖。

6.开展实验教师反思活动。为了促进全体课题研究人员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分析,引领教师在实践中反思、总结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再将其提升到理论高度,物化课题研究成果,以便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借鉴,课题组于2016年12月开展了实验教师课题反思活动,全部课题人员参与了本活动。

7. 开展了学生阅读笔记评比活动。为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培养学生书写习惯和写作能力,课题组坚持每期针对试验班级开展数学阅读笔记的写作指导和笔记评比活动,共有10篇作品获奖。

8.开展了学生数学阅读演讲活动。为提高学生数学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2016年10月,课题组开展了数学阅读笔记演讲活动,共有10名学生在活动中脱颖而出。

二、五看课题研究成果

一看----激发了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我们的研究,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参与课题研究的班级学生,阅读兴趣有了明显提高,阅读技巧基本能够掌握,阅读效率有了提高,课外阅读时间有所增加。

课题主研教师曾国琼老师在一次课题反思会上说到:自从开展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这个课题以来,自己坚持每堂课都围绕数学阅读这个主题教学,每堂课都是一个个案,每个学生都是个案研究的参与者。学生意识到了数学阅读的重要性,改变了以往懒散的学习态度,掌握了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学会了自己阅读教材、自学教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特别是数学阅读笔记演讲活动中,我班孩子自己收集各班演讲资料,认真阅读后自己撰写了活动串词,并承担了节目的主持工作。节目获得了成功及老师们的一致好评。班上的张千红同学一举夺得了演讲比赛的一等奖。作为课题实验班,他们在短短的两年来,数学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快速提升让我感到骄傲„„

(二)二看----发现了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

结合我县打造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课题组主要是在小组学习的三种模式下研究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和方法。我们主要从自学、对学、群学等方面对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方法进行了探究。通过研究,我们:

1.发现了在自学中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 2.发现了在对学中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 3.发现了在群学中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

(三)三看---增长了学生的数学阅读见识

在阅读课题的开展中,数学课题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数学阅读笔记的写作、数学阅读笔记展评活动、数学阅读手抄报活动、数学阅读演讲比赛„„学生通过数学阅读,读中思考,思而再写,写而再讲,在活动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四看---提升了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有了文献积累、思想积累、独到见解。通过对个案的研究,通过实验、调查、总结、反思等研究活动,更新了教学理念,改善了教学手段,提升了教学效果,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得到了提升。

我校曾国琼老师在兴义镇第一届校园教育科研博览会课例展示活动中,围绕数学阅读能力这个研究课题,执教了《阅读复习课—圆》一课,获得了一致好评,并在随后的“体验阅读趣 提升阅读力”的新闻发布会上做了发言„„

(五)五看----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

通过这几年课题研究的实验打磨,我校课题组的科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被评为市阅读课题实验基地之一;在第一届科博会上,课题组主研教师曾国琼代表我校展示了一节课题阅读课,获得了专家组的好评,并获得活动的突出贡献奖;在本次课题的结题培训会上,曾国琼老师还代表课题组为全县课题主研人员做了如何撰写课题研究公告的分享,为其它学校提供了优秀的学习案例。

三、沉思课题未来研究

(一)存在问题

通过课题的研究探讨,我们在“数学阅读培养”的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的研究还大部分还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上,在一些具体研究环节中还存在着不足。如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够,阅读面不够充分等没能深入到更深的层面。所以,今后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巩固研究成果,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期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二)努力方向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重视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更要重视对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让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积累一定的数学阅读经验,提高学习效率,体验数学阅读带来的成功快乐。

2. 课外阅读的落实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家长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家长的素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起着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研究中,对于没有很好的家庭阅读环境的学生,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3.加强课题组人员的培训,解决课题队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继续做好课题研究的后续工作。更新课题组人员的教学观念,提高实验能力,使其跟上甚至领先于学校研究步伐。必要时把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科研基础好的教师吸收进课题组,使研究不断深入。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范文第2篇

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

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

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

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范文第3篇

一、本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制造、测试、控制等技术愈益向高、精、尖发展。为不断提高精密机械、测量仪器及控制装置等设备的精度,广大科技人员对精度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完善的精度理论是分析评价系统精度,对设备系统的误差及缺陷作出补偿和改进,指导设计高精度和高可靠性产品的基础。

精度理论主要包括两方面内涵:一是系统硬件精度理论,即系统精度设计及精度描述;二是系统输出精度理论,即系统输出数据处理及精度评价。精度分析既要考虑误差的来源和性质、研究误差的传递规律、误差的相消和累积,又要考虑误差的减少或消除方法等,使得合成后误差最小。但仅仅依靠提高硬件制造装配精度来达到使误差最小的目的显然是不经济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正确地处理数据和科学合理地建立精度评价指标对精度理论分析的意义也就显得尤为突出,这也是现代精度理论的首要任务。

现代精度理论是集测量数据、测量方法及仪器于一体的误差评定与数据处理理论,其核心问题是研究测量不确定度原理及应用。而把仙农信息熵理论引入精度研究领域,将熵作为不确定度评定基本指标,从信息角度研究不确定性问题,使误差分析及精度评价更趋简明、客观、合理,也使人们可从更深层次理解误差的内涵。 本课题在广东白云学院科研基金(0530)资助下,并在高校博士点专项基金(98056106)资助项目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一套普遍适用于测量与控制系统的基于熵概念的现代精度理论,期望在不带事先假设的前提条件下,能就精度理论实用性和通用性方面取得突破,并将其应用于某一特定测控系统(数控加工系统)中。该新研究方向是现代信息论的推广和发展,在精度分析领域具有开创性作用,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今后标准的制定、仪器仪表和机电产品系统精度的评定等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学科的发展有重大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精度理论的发展

从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看,每十年要求制造容许误差降低1/3,因此要求测试、控制技术具有越来越高的精度,相应地各工业国家愈益重视发展精密加工技术和精密测量技术及对静态和动态精度理论的深入研究。

精度理论主要研究系统精度设计和输出数据处理(分为静态和动态数据处理)。国内外对静态数据处理已有较完善的方法及精度评定理论,其中1980年公布的《国际测量不确定度建议书》是静态数据处理与精度评定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奠定了现代精度理论的基础;对于动态数据处理与精度评定,至今仍未提出明确的评定方法,在应用时只能依靠“以静代动”的方法,即以静态评定原理来处理动态结果,但“以静代动”带来种种弊端。

⑴ 经典误差理论特征及其不足

经典误差理论主要采用极限误差或标准差对误差进行评定,它具有如下几个主要特征:①对随机误差的研究、粗大误差的判别准则和系统误差的发现方法,主要限于正态分布的情况;②对误差的处理,不涉及具体测量方法和仪器,只限于单纯的测量数据系列,误差处理是建立在统计理论基础上的数学方法,与具体测量过程无关;③对被测量限于量值不变的静态测量,只研究单一不变的静态测量误差;④减小误差方法局限性大,对系统误差只能采用事先检定单一误差值再行修正的方法,多次重复测量只能减少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影响。

以上特征导致经典误差理论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以下局限性:①误差建模不精确,效率较低,未能适应现代复杂的误差评定;②片面评定测量结果,未能全面地对动态的、多分布的误差进行描述;③测控实践中大量存在不符合统计规律的误差,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处理与评定;④难以对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各组成环节的系统误差进行科学的研究与评定。

经典误差理论不断发展,给我们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测量不确定度原理及应用、动态测量误差评定和误差修正技术等为特征的现代精度理论因此诞生。 ⑵ 现代精度理论及其研究热点

现代精度理论研究重点是测量不确定度和动态测量误差分析与评定,其研究热点

包括:

① 测量不确定度原理及应用这是现代精度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当代精度理论的最新进展;

② 误差源的误差性质及其分布这是现代精度理论的重要基础问题,在复杂系统的众多误差源中,通常已知其误差性质及分布者为数极少,因此研究各种误差源的性质、分布模型,已成为面临的迫切任务;

③ 误差修正技术研究及应用这是现代精度理论进展迅猛的领域,主要得益于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重点是复杂测量系统多因素误差修正和动态实时误差修正技术及其应用问题。

④ 动态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与评定现代不确定度综合评定是一项系统工作,其中动态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与评定是现代精度理论研究的难点,也是今后急需解决的复杂难题,目前这方面的研究离实用还有较大差距,常常只能“以静代动”,还未能应用动态不确定度原理来评定动态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现代精度理论发展过程相对较短,所面临的困难较多,尚需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测量不确定度原理的应用和动态测量误差的研究须不断发展和完善。有些学者对今后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些颇具建设性的见解,例如有的指出用误差熵来评定测试控制误差具有实用性,用误差频谱来评定动态测量过程则具有科学性等。实践证明,将信息熵应用于误差测量研究能有效地对非常规分布进行处理,从误差的统计特性出发研究其不确定性,使误差表达更为客观、合理,因此基于熵不确定性概念的精度分析方法已成为误差研究领域的方法之一。

2、熵不确定性概念在精度分析中应用

⑴ 熵及其应用

从1865年克劳修斯确切提出熵概念至今一百多年来,其推广及应用已远远超出热力学、统计物理学、信息论这三大范畴,现已广泛应用于几乎所有科学领域。概括来说,熵理论的主要贡献有:①直接诱发产生三大定律:饱和蒸汽压公式、质量作用定律、黑体辐射公式;②熵理论的外延拓广得到:生命负熵(薛定谔)、耗散结构理论(普里高津)和信息负熵(维纳)等。

信息论创始人仙农(Shannon)引入一个概念:用不确定性H来度量信源平均信息量大小,即“信息熵”。当收到一个信源符号后,信源的不确定性就得到一定程度的

解除,被解除的不确定性的大小可用自信息量表示。互信息是信息论中另一个重要概念,它表征了信息传送过程的信道容量,在实际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⑵ 基于熵概念精度理论的发展

在二十世纪70年代有学者在检测领域首次提出熵概念,将信息熵应用于误差测量研究。由于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对非常规分布进行处理,从误差的统计特性出发研究其不确定性,使误差表达更为客观、合理,因此已经成为非常规统计分布、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动态测量等研究领域的热点。

国内外许多科研工作者对精度理论以及应用熵概念研究误差做了大量工作。例如:乌克兰学者O.Mul和A.I.Segin等人在借助动态微分方程对控制系统进行信源分离时,建立基于统计理论、信息熵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这有助于提高模型精度,并能更有效地实现计算机实时控制;美国Mclnroy.J.E等人介绍了利用熵概念从M种包含零平均高斯误差的位姿算法中有效地选择一种机器人位姿算法的技巧,并依据概率统计理论得出机器人位姿误差的最大似然估计,导出有效位姿精度算法的熵限,以保证机器人位姿动作的可靠性;俄罗斯学者Arutyunor.P.A在基于BIPM[法]国际权威局有关测量不确定性的原始副本指南中所规定的标准化、标定、实验鉴定方面的使用原则时研究测量不确定性的熵估计,溶入了信息论的思想。

我国在这方面亦已取得一定成绩,对基于熵概念的现代精度理论作了许多前期基础工作:1991年重庆大学钟先信教授论述了主轴回转误差的信息特性,并推算出其信息熵计算公式,论证了不确定度区间作为评定精度指标的可能性;1995年有学者首次采用现代信息论方法分析计算光纤传感补偿网络的信息熵,为网络优化设计找到一种较好的评价方法,并对接近觉传感器的性能从信息论角度进行了评价;1999年有学者建立了基于熵概念的齿轮传动精度评价指标体系。华南理工大学对机器人静态和动态误差理论进行了探索研究,引入熵不确定性概念作为机器人位姿误差的度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机器人位姿精度评价体系。

从上面可以看出,熵方法已经成为研究各类不确定性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应用信息熵概念研究精度问题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计算相对复杂因而必须借助于计算机、表达结果不直观、各种系统指标体系不统一等。本课题力图建立一套较完整通用且兼具实用、直观的熵不确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应用于具体的测量与控制系统中,为精度理论研究寻找新的突破。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讨论分析基于熵概念的精度理论其应用和发展,分别从控制理论角度和信息理论角度出发建立测控系统的精度分析数学模型,讨论了各种误差源分布情况下的误差熵,推导建立了熵方法不确定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测控系统的动态熵方法不确定度进行了初步探讨,为使连续随机变量离散化,首次提出“刻度概率”这一新概念,消除了量纲对熵值计算的影响;建立了测控系统误差溯源分析模型,求得测量与控制系统输入信号和干扰信号分别对输出信号熵值的贡献,并得到动态熵方法不确定度表达式,对基于熵概念的动态误差溯源进行了探讨,推导得到输出值各动态熵方法不确定度分量的表达式,为动态测控系统误差溯源提供了新的方法;研究了基于熵概念的现代精度理论在数控车床加工精度分析中的应用,通过建立车刀刀尖位置伺服控制数学模型,求得刀尖位置B类熵方法不确定度,考虑实际加工中各种随机影响因素,根据加工结果或误差源特性求得A类熵方法不确定度和互信息,并给出了熵方法扩展不确定度公式,应用熵方法对两种典型加工过程进行了误差溯源,并利用MATLAB对刀尖位置伺服控制和加工过程动态熵方法不确定度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实验用CK9930型数控车床加工一批典型零件,并用德国的WENZEL LH65型高精度三坐标测量机测得实际数据,分别用传统精度理论和基于熵概念的精度理论对实验数据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经过对比发现,用熵方法评定测量与控制系统精度是可行的,与传统精度理论评价结果十分接近,表明基于熵概念的精度理论具有通用性和实用性。

四、研究取得成果及自我评价

本论文针对精度理论在非常规分布误差源的分析、动态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信息论原理出发,探索建立通用、直观、实用的基于信息熵概念的测量与控制系统现代精度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① 建立了测控系统误差分析模型和基于熵概念的测控系统不确定度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三个重要的精度评价指标:互信息、残留熵和熵方法扩展不确定度。

② 建立分布已知的误差源及其误差熵间的关系,并对两种典型的未知分布误差源利用最大熵原理估计其概率分布密度,求得各种误差源的熵方法不确定度;首次提出刻度概率的概念,应用测控系统的分辨率对连续随机变量离散化解决计算熵值时的量

纲问题;推导不同分布下A类熵方法不确定度表达式,分析了B类熵方法不确定度的特征及计算,给出熵方法扩展不确定度计算公式。

③ 建立了测控系统误差溯源的通用数学模型,对基于熵概念的动态误差溯源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求得一维和多维随机变量测控系统输入信号和干扰信号分别对输出信号动态熵值的贡献,推导得到输出值各动态熵方法不确定度分量的表达式,为动态测控系统误差溯源提供了新的方法。

④ 在数控车床中应用基于熵概念的现代精度理论分析数控加工精度,通过建立车刀刀尖位置伺服控制数学模型,求得刀尖位置B类熵方法不确定度,并根据加工结果或误差源特性求得A类熵方法不确定度和互信息,并给出了熵方法扩展不确定度公式;对两种典型加工过程进行了误差溯源,并用MATLAB软件对刀尖位置伺服控制和加工过程动态熵方法不确定度进行了仿真分析。

⑤ 用数控车床加工一批带圆锥表面的典型零件,通过对比分析传统精度理论和基于概念的精度理论对实验数据的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证明用熵方法评定测量与控制系统精度是可行的,与传统精度理论评定结果十分接近,而且具有简明、客观和实用等特点,通用性好,适应于各种误差源分布情况。

从其特点来看,基于熵概念的精度理论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其他机电产品系统精度的评定、误差溯源、误差校正等都有实际参考应用价值。但由于时间及经费的限制,本论文仅探索研究了不确定性概念在测控系统精度分析中的应用,对误差源的分布情况和多维随机变量系统及其动态误差未能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研究成果见附件:佐证材料。另有两篇实验研究论文正在审稿之中。)

五、课题研究展望

展望今后的研究工作,对非常规分布误差源和多维系统动态误差的深入分析研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开发相应的基于熵概念的误差溯源计算机仿真系统是本课题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范文第4篇

六、喷泉实验研究

【实验目的】

1. 掌握喷泉实验的原理

2. 掌握演示喷泉实验的技能和成败关键

3. 学会喷泉实验的教学方法

【实验指导】

1. 课前写出预备实验方案和演示的试讲片断;

2. 根据你的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仪器装置及收集方法分别收集氯化氢气体和氨气进行喷泉实验;总结出最佳实验条件。

3. 喷泉实验的演示模拟教学。

【讨论与研究】

1. 实验室制取HCl及NH3各有哪些方法?

2. 是不是在水中溶解度较小的气体不能做喷泉实验?为什么?

3. 另设计更有趣、更漂亮的喷泉实验,并画出装置图。

【实验小结】

1. 教师小结,布置新的实验教学内容。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范文第5篇

本学期我的课题研究题目是: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在课题研究方面,本人做了很多努力。现简单地将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订计划,加强落实

学期初,我制定课题和个人的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并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收集英语教学资源和方法,尝试着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上,深受学生欢迎,取得很好的成效。

二、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本期来,我积极探索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高效性的途径和方法。首先加强英语教学的理论学习,本学期我通过外籍英语老师的培训,参加农村小学教师国培计划理论学习,使我的课题研究有了理论依据。也使我在研究的过程中,有了明确的方向。因为我认识到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教学经验总结.只有认真研究课题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因此我把本学期的课题研究作为教学工作的头等大事,经常研究捉摸预期达到研究目的.三、做好探索教学模式的工作

课题研究课,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开始。我积极参与听课和评课活动。本学期,我能积极参加综合教研开展的课题组研讨。在每次的活动中,我都能认真学习、记录,和课题组的老师座谈,交流。在评课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学到很多新的理念。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由于教学工作比较繁忙,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材料保存不全。

本的工作已经结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在今后的研究中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更多的艰辛,但我们坚信,凭着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执着精神,在以后的研究中定会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成绩。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范文第6篇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歌唱教学的要求是:“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歌曲,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熏陶。”由此可见,合唱教学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地位。

与艺术团合唱队训练不同的是,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是基于普通学校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而进行的以班级为单位,结合相应教材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普及性合唱教学和训练。由于以班级为单位,更加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它比合唱队的训练意义更深远。课堂合唱教学往往被一些老师直接忽视掉,他们认为合唱歌曲要求高、难度大,教学上麻烦,所以,经常直接将合唱作品省略为单声部的齐唱,普及性合唱教学的偏失情况大面积存在。

目前,厦门市中学音乐课程采用的是苏教版的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2011年新版初中音乐教材加进不少二声部歌曲的教学,这就需要探索一整套如何完成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方

法。2014年1月,我和几位老师到福建省教育学院培训,收益最大的是听了北京市音乐教研员梁洪来老师的讲座,主要是介绍柯达伊教育教学体系。通过学习让我感受到合理借鉴柯达伊教育教学体系,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准确歌唱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音准、节奏、速度、艺术表现、情感处理、音乐分析等多种能力;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合作能力,提升团结协作的意识与能力。在歌唱教学中面临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节奏感的培养和如何进行准确地歌唱。这两个方面都和听觉感受力、创造性地运用、音乐分析不可分割,他们应该完美地统一于对音乐的表现和理解之中。因此,如何开展有效的合唱教学,激发学生合唱兴趣,掌握合唱技能,大胆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值得音乐教师深入研究和实践。多年来,我十分关注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并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寻求扎实有效的合唱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合唱水平,使学生认识理解合唱、喜欢参与合唱。以下针对节奏感的培养和如何进行准确地歌唱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一、节奏感的培养

节奏是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节奏绝不仅仅是一种数字关系,它充满了活力、情感和意义,所有的节奏都需要通过身体的协调运动、肌肉反应来感知,节奏感知完全依赖于运动。节奏感不仅是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的基础,还能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反应能力、记忆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节奏感的培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感知节拍和节奏。

2.配合固定节奏型的多声部练习。

3.休止拍节奏。

4.节奏卡农。

5.丰富节奏练习形式,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

二、准确歌唱的培养

即对歌曲准确音高的心理感知和控制声音的能力。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基本上不使用钢琴教唱歌曲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他们认为不应该使钢琴成为离不开的拐杖,学生会变得习惯于依赖琴的帮助,而不能充分地感受风格,不利于学会自我调整、准确歌唱和听觉的发展。不采用钢琴教学生歌唱,可以便于让教师走近学生,准确地判断学生歌唱中的问题。人声在表现音高、音色、强弱和表情方面是受自己个人控制的。准确歌唱的培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气息训练生活化、发声练习形象化、歌曲处理人性化。

2.培养学生建立敏锐的和声听觉。

3.运用卡农形式进行声部创编。

4.通过不同反向练习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提高准确表现音乐要素的能力。

5.通过借鉴科达伊教学体系中变化音的唱名法帮助准确歌唱。

6.利用器乐辅助歌唱教学。

在对学生进行歌曲二声部的训练时,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老师分声部进行伴奏时,每个声部都完成得非常好。可是,当学生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时却乱了,老师帮助哪个声部,哪个声部才能成功地唱下来,老师不能同时帮两个声部,甚至到了同一个音时还能唱出两个音高。因此,分析作品尤为重要。二声部合唱曲大致可分为4类:轮唱型、填充型、平行三度型、复调型。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的引导很关键!钢琴离学生有些距离,教师在弹伴奏时无法及时关注到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一些学生破坏纪律迫使教师停止弹奏影响了作品的完整性。学生音准、节奏教学中的困难,主要不是来自于学生本身,更多的是来自于教师的认识和行动。只要坚持每节课有一点点相关训练,坚持不懈。学生的进步会从量变到质变,最后会使我们惊讶。学生的进步也会使教师感觉到自身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周晓艺.论柯达伊教学法在童声合唱教学、训练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7.

上一篇:开学第一课读后感范文下一篇:矿山企业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