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点范文

2023-09-22

中医基础知识点范文第1篇

【摘 要】 姚氏医学流派是云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中医学术流派,其妇科造诣尤为突出。通过检索姚氏医学流派相关文献,对流派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结合姚氏医学流派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今后的发展。

【关键词】 姚氏妇科;姚氏医学流派;研究现状

中医学术流派是在长期的歷史过程中不断积淀、传承、演变并凝练出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和诊疗技术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历史影响和社会公认度,也是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姚氏医学流派是云南中医界久负盛名的中医流派之一,至今已有二百五十余年的历史,流派尤擅诊疗妇科疾病,在妇科领域有较高造诣[1],是云南中医流派的代表之一,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文献资料,发现对于姚氏医学流派的研究从1984年至今,可检索到相关文献33篇,其中姚氏医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姚贞白传略、介绍3篇,理论及学术思想8篇,用药经验5篇,临证总结8篇,临床观察9篇。姚氏医学流派尤以妇科见长,故文献内容也多侧重妇科,妇科文献占21篇。现将姚氏医学流派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姚氏医学流派学术思想

1.1 姚氏妇科学术思想的概括 姚氏医学流派在长期的临床诊疗经验总结和传承中,凝练出了“以阴阳气血为整体,以气化原理为辨证线索,因地、因人、因时为治疗特点”的学术思想[2]。姚氏医学流派在继承前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血为本,以气为动”的妇科疾病的治疗纲领,强调“辨证机要,首重肝脾冲任;因证立法,旨在运转机枢;详审病因,强调郁火为患;熟谙标本,治分层次缓急;善用逍遥,循古而有创新”[3]。隋婷婷[4]探讨《金匮要略》妇人病3篇的内容与昆明姚氏妇科的学术相关性,提出《金匮要略》妇人病3篇为中医各妇科流派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一源多流”特点的中医学在流传各地的过程中也会与当地环境和文化相融,逐渐形成体现当地学术特点的中医流派,云南地区的姚氏妇科流派就是其中之一。杨小燕[5]分析兰茂的《滇南本草》和《医门揽要》与云南姚氏医学流派的学术渊源和联系,并且探讨滇中地区医学流派的区域性,提出姚氏医学流派“三因制宜”“注重肝脾冲任”“以气化原理为线索”的思想是对兰茂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2 姚氏妇科“郁火”致病理论的研究 妇科疾病的“郁火”致病理论由姚氏医学流派第六代继承人姚克敏老师提出。姚克懿等[6]结合病例介绍了姚氏妇科的“郁火”致病理论,认为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若脏腑功能失常,气机失调,转动不畅,便会因阻滞而成郁,女子因其生理特点,常“有余于气而不足于血”,故阴血不足而多郁,郁久化火,虚热内生,而为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之“郁火”。对于妇科“郁火”为病的治疗,姚氏流派提出“清、润、疏、达”的治疗大法,并重视心理调节、倡导移情悦志[7],并列举治疗“郁火”导致的月经不调、崩漏、胎漏、胎动不安、乳癖、更年期综合征的医案加以阐释。

李建梅等[8]通过回溯中医经典,认为“郁火”和《金匮要略》中“结气”的病机密切相关,姚氏妇科“郁火”为患的病机理论源于《金匮要略》的妇人病“结气”病机理论,又有所继承发展。

杨希等[9]通过分析昆明地区气候特点,认为妇科疾病“郁火”致病不止与女性本身生理特点密切相关,还与当地气候日照长、干燥的特点密切相关。

因”郁“致病理论的源流深远,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及五气致郁,医家也有论因郁致火,张仲景有论表邪致郁火者,刘河间亦言:“阳气怫郁,不能通畅,则为热也。”后世更发挥至表里诸热都可以归咎阳气怫郁。姚克敏老师经过数十年的临床总结,结合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云南当地独特的气候环境以及当代人饮食作息等生活方式,从而提出了妇科疾病的”郁火“致病理论,对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2 姚氏医学流派用药经验总结

姚氏医学流派用药以轻清平淡、灵动疏和为特点,选药多选性味平淡之品,组方药味少,剂量轻,意在疏调气机,从而正气得布,邪气自消,也体现了流派“以气为动”的治疗纲领。

杨小燕等[10]分析姚氏医学流派荷叶顶配竹茹、阿胶珠配炒艾叶、官桂配荔枝核等妇科常用药对,并说明药对将中医基础理论、病机、中药的性味功效有机结合,体现其灵活性和固定性,认为药对的实际应用应当灵活化裁,作为相对固定的药对组合体现了中医复方配伍的精髓,值得挖掘总结并推广运用。

杨小燕等[10]以分析姚氏妇科对茯苓的运用为引,阐释姚氏妇科临证善用茯苓,其性味平和,调治气血,行中寓补,补中有清,以平淡清灵收功,擅长化裁运用逍遥散,在临床治疗中体现了姚氏医学流派“轻、灵、疏、和”的用药特色。

万青[11]论述姚氏医学流派第六代传承人徐涟老师在妇科临床运用生麦芽的用药经验,生麦芽因其药性平缓,不温不燥,不寒凉凝滞,养中有清,补而不腻,具调和诸补益药的滋腻之性,使全方补而不腻,平淡中见变化,灵活运用在女子不同年龄段的各种妇科疾病均能收到良效。

曹鸣鸿[12]通过以妇科经病临证为例,介绍姚氏医学流派自创方剂“姚氏新加当归补血汤”的应用。

李建梅[13]通过对肝脾失调证的论治,介绍姚氏医学流派在临床如何灵活运用逍遥散加减化裁来治疗妇科疾病,体现了姚氏流派妇科辨证首重肝脾冲任气血的特点。

3 姚氏医学流派临证经验总结

各医学流派在长期临证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其诊疗特色,从而有了能够体现其学术思想的优势病种。因此,流派学术思想的研究,优势病种是不能够忽视的。

3.1 多囊卵巢综合征 林莉等[14]论述姚氏妇科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证经验,姚氏妇科流派在治疗中首重气血肝脾冲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善用逍遥散。结合病案,从分期立法、辨证治疗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认为姚氏医学流派以气血为本,首重气血肝脾冲任的学术思想有待进一步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杨希等[15]亦结合病案论述了姚氏妇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和用药特点,认为阴阳失衡是病理基础; 气血、肝脾、冲任失和是发病机理; 痰湿瘀血是病理产物,3个方面互相作用,形成了本病临床表现多样的特征,故姚氏妇科在诊疗中,正确认识女子生理特征,结合临床症状,抓住气血、肝脾、冲任,辨证论治,灵活用药,善用“和”法,用药轻清宣透,灵动疏条;并提出多囊卵巢综合征作为临床表现多样的妇科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故临证需要抓住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结合心理、饮食、运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疗。

3.2 崩漏 徐涟[16-18]总结姚氏医学流派第六代传人姚克敏老师治疗崩漏的经验,姚克敏老师根据年龄、体质、生理等不同阶段的特点,提出治疗崩漏的“青春期、育龄期、更年期”三期辨治法,确立“养肝健脾,调固冲任;三期治疗,各有侧重;分期立法,择时用药;中西合璧,配合心理疗法”的治疗基本原则,临证将女子三期治疗和月经分期治疗有机结合。

3.3 月经病 林莉[19]论述姚克敏老师运用固摄调冲法治疗经间期出血的经验,提出“固摄调冲为主,辅清兼夹之邪”的治疗大法,重视分期治疗,忌“见血止血”。

徐涟等[20]总结姚氏妇科论治痛经的经验,认为主要病机在于寒凝胞宫和气郁冲任,治疗上以温、化、和、顺为要旨,以和为先。

3.4 不孕症 戴月[21]总结姚氏妇科调经孕子法治疗不孕症的经验,提出调经重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疏肝气以和畅气机,固冲任以滋助精气,并按月经周期分期治疗。

4 临床研究

医学理论发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服务临床,医学流派的存在与传承在于其疗效能够经受住临床的考验。临床病例观察研究可以在实践中体现流派治法方药的合理性,是印证和推广流派诊疗思想的重要手段。

4.1 妇科疾病 徐涟等[23]运用姚氏妇科疏调养血助冲法治疗70例不孕症患者并观察治疗效果,治疗2年,总有效率94%。表明姚氏妇科疏调养血助冲法在不孕症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

徐涟等[24]运用姚氏妇科清热泄浊疏利法自拟三豆薏苡仁败酱汤治疗慢性盆腔炎42例,总有效率92.9%,疗程最短3个月,最长6个月,疗效较好。

歐阳虹等[25]选择在圣爱中医馆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02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采用姚氏新加五子汤治疗1个疗程,观察受孕率,结果有效102例,治疗后有61例怀孕。说明姚氏新加五子汤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具有较好疗效。

徐涟等[26]选取6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使用姚氏妇科用药经验配置的纯中药制剂\"阴克宁\"进行辨证治疗及外治,另设60例对照组采用雌激素治疗,结果阴克宁系列药组总有效98.4%,对照组总有效率91.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于老年性阴道炎的治疗,阴克宁系列药可以作为替代雌激素用药的有效药物,可以避免长期应用雌激素带来的副作用,还可用于合并雌激素依赖性肿瘤患者。

4.2 男科疾病 欧阳虹等[27]选取昆明市中医院100例男性性功能障碍和不育症患者采用口服姚氏启阳丸治疗,治疗后分析年龄、证型、剂量等因素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显示:性功能障碍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5.5%优于不育症患者的78.9%(P<0.05);20~30岁的总有效率为82.6%,30~45岁的总有效率为86.7%,优于45~60岁的 22.2%(P<0.05);肾阳虚、脾肾阳虚型患者有效率分别为95.9%、81.8%,优于其他证型(P<0.05) ; 姚氏启阳丸常规治疗剂量为每日60g,常规剂量无效的前提下,加大剂量或延长疗程,可取的较好的效果。说明姚氏启阳丸治疗20~45岁年龄段男性肾阳虚和脾肾阳虚所致的性功能障碍、不育症疗效较好。

欧阳虹等[28]选择昆明圣爱中医馆血精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姚氏医学流派经验方姚氏猪鬃宁血饮治疗,对照组应用左氧氟沙星片治疗,疗程1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80.00%,对照组53.3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姚氏猪鬃宁血饮治疗血精症临床疗效显著。

欧阳虹等[29]将昆明市中医医院男科门诊就诊的180例少精子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用姚氏生精丸治疗的治疗组和用生精片治疗的对照组,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精子密度、活力和成活率都得到了改善,治疗组的精子密度改善程度要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姚氏生精丸治疗少、弱精子症具有疗效,对于少精子症的疗效尤其显著。

欧阳虹等[30]选取昆明圣爱中医馆门诊的72例弱精子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服用左卡尼汀口服液治疗,治疗组使用姚氏醒精煎治疗,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P<0.05)。

4.3 皮肤科疾病 王泽鸿等[31]选择门诊的83例气血亏虚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42例治疗组和41例对照组,对照组口服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姚氏新加当归补血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87.8%(P<0.05),说明姚氏新加当归补血汤合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治疗气血亏虚型荨麻疹可标本兼治,疗效优于单用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

5 现状评估和发展思考

5.1 现状评估 姚氏妇科流派于2012年遴选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经过验收和综合评估后于2019年顺利进入第二轮建设。2017年6月2日,云南省政府印发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将姚氏中医妇科疗法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姚氏医学流派在不断地学习总结下,提炼出了“以阴阳气血为整体,以气化原理为辨证线索,因地、因人、因时为治疗特点”的学术纲领和“以血为本,以气为动”的妇科治疗纲领;确立了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等多个优势病种的诊疗规范;公开发表33篇学术论文,内容以流派思想的探讨总结、临证经验分享、临床观察研究为主,体现了姚氏医学流派论治的学术特色;出版《姚氏妇科流派医文集萃》、《姚克敏妇科经验研究》等多部专著;科研研发了五子益冲丸、归芪补血调经颗粒等院内制剂;多次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在流派队伍建设方面,流派中有姚克敏老师、姚克懿老师、徐涟老师等带头继续发扬流派的医技医风,姚派传人亦是云南中医领域的中坚力量,并且流派在国内外多地建设有工作站和示范门诊,由主要传人开展临床和授课工作。

5.2 发展思考 姚氏医学流派历史久远,传人众多,流派学术造诣在继承先辈的基础上还在不断地发展,学术资源丰富,但目前相关论文、课题还不多,对流派学术思想的总结发展还不够。周恩来总理曾嘱咐姚氏医学流派的代表之一,也是云南四大名医的姚贞白先生将其生平和家传的学术经验整理出来,姚贞白先生亦整理有医案、书籍等文献资料,但对其思想经验的研究总结目前还不够。对于流派今后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5.2.1 凝练学术思想,丰富流派理论 学术思想是流派的灵魂,流派的生存发展需要学术内涵的支撑,姚氏医学流派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具有特色的中医学术理论体系。中医学作为一门“经验医学”,名老中医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流派传人众多,他们在临床实践中还在积累着新的经验,但流派中的一些代表性传人的思想经验尚未进行系统的总结传承。通过进一步对流派的思想经验进行研究总结,能够继续突显流派特色,不断丰富流派的学术理论,有利于流派自身的传承和推广,有助于对流派学术思想的学习运用,使流派的思想经验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

5.2.2 兼顾其他分科,全面发展优势 笔者在研读《姚贞白医案》时发现,医案中的妇科医案占比并不大,医案除妇科之外还有伤寒、温病、内伤杂病诸多内容。姚氏医学流派秉承仲景之学,除了在妇科领域有其专长,在其他分科也能施展身手,因此流派可以在发展姚氏婦科的基础上,总结凝练其他分科论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丰富流派的学术理论体系,充分发挥流派优势,有助于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5.2.3 加强科学研究,注重学科交叉 一个医学流派能够一直流传不仅是因为其切实的临床疗效,还因为流派能够与时俱进,不与时代脱节。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流派可以结合现代多种学科和技术得到发展:借助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通过实验研究对姚氏医学流派的学术理论以及方药进行研究和探索,并申请高质量课题和专利,发表优质的文章,研发流派制剂;通过临床观察、临床试验等方法进一步验证并推广流派优秀的治法和方药;使用数据挖掘技术,整理录入《姚贞白医案》以及其他流派代表性传人的医案,建立合理的数据库,对流派临床诊断和用药配伍等方面进行研究,从数据中发现新的规律和认识。

5.2.4 广开流派门户,吸收优秀人才 世代相传的世医家族是中医流派传承的主要载体,以家族为载体的医学流派具有更强的凝聚力,但因于门户之见,而故步自封,甚至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世医家族也并不少见,所以广开门户,吸收高素质人才非常重要。目前姚氏医学流派已经吸纳包含硕博、教授、名医在内的许多人才,但流派后续的建设发展需求涉及到临床、科研、教育等多个方面,因此还需要继续加强人才的吸收培养,为流派注入新鲜血液。

5.2.5 注重文化培养,发扬流派底蕴 医学流派在传承过程中总结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同时也积淀浓厚的流派文化,姚氏医学流派作为一个有传承的流派,同样也有其宝贵的文化元素。姚氏医学流派通过加强流派传承工作室的建设、发表文章和书籍、培养文化素质、借助新媒体宣传推广等手段,推动流派文化发展。此外,楚图南曾言以医德著称的除了北京同仁堂和杭州胡庆余堂,另是昆明姚家“,姚氏为人称道的医风医德也值得大力发扬。

总之,云南姚氏医学流派在云南延续二百五十余年,它作为云南中医流派的代表之一,不但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还有在云南的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医疗风格和文化内涵。如今姚氏医学流派的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已进入第二轮建设,姚氏妇科疗法也成功申报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科技的进步和国家的重视为医学流派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建设工作需要完成诸如高质量人才吸收、成果整理、论文发表、课题申报等工作,因此在今后的建设当中要不断完善工作,为姚氏医学流派的传承、云南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可谓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姚克敏.姚氏妇科流派医文集萃[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5.

[2]姚济白.昆明姚氏妇科流派的学术观点及诊治特色[A].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云南省针灸学会、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首届兰茂中医药发展学术论坛暨云南省中医药界2014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云南省针灸学会、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14:3.

[3]欧阳虹.浅谈姚贞白妇科诊治特色[J].云南中医杂志,1984(2):6-9.

[4]隋婷婷.《金匮》妇人三篇与昆明姚氏妇科流派学术相关性研究[D].昆明:云南中医学院,2016.

[5]杨小燕,王寅,苏国有.云南本土姚氏医学流派渊源探微[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20):38-39.

[6]姚克懿,徐涟,林莉.姚克敏老师论郁火与妇科病[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4(1):6-10.

[7]徐涟.“女子多郁火”之临证心悟[J].新中医,2014,46(7):238-240.

[8]李建梅,姚克敏,王寅.姚氏妇科“郁火”病机理论学术渊源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24):8-10.

[9]杨希,姚济白.姚氏妇科郁火与昆明地区气候关系探析[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8):10-12.

[10]杨小燕,姚克敏,姚济白.姚氏妇科常用药对辨析[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3):5-7.

[11]杨小燕,姚克敏,姚济白.姚氏妇科对茯苓的运用特色探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4):38-39.

[12]万青.徐涟老师善用“生麦芽”治疗妇科诸疾[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10):99-101.

[13]曹晓鸣.姚氏新加当归补血汤在妇科经病临床中的应用[J].云南中医杂志,1993(2):35-36.

[14]李建梅,王寅,姚济白.从逍遥散看肝脾失调的论治[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1):28-31.

[15]林莉,任磊,林闻娇,等.姚氏妇科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20):32-33.

[16]杨希,欧阳虹,姚克敏.姚氏妇科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临证心悟与困惑[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20):101-104.

[17]徐涟.姚克敏老师治疗崩漏规律探析[A].//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云南省针灸学会、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首届兰茂中医药发展学术论坛暨云南省中医药界2014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云南省针灸学会、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14:3.

[18]徐涟,林莉,姚克懿.姚克敏老师治疗崩漏用药规律试析[J].云南中医杂志,1994(3):33-37.

[19]徐涟,姚克懿,林莉.姚克敏老师治疗崩漏规律初探[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4(2):6-9.

[20]林莉,姚克敏.姚克敏老师运用固摄调冲法治疗经间期出血经验[J].云南中医杂志,1993(3):4-7.

[21]徐涟,姚克敏.温化和顺治痛经[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1):7-10.

[22]戴月.调经孕子法在不孕症治疗中的运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4):157,159.

[23]徐涟,万青,杨正芳,等.疏调养血助冲法治疗不孕症7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21):111-113.

[24]徐涟,万青,姚克敏.三豆薏苡败酱汤治疗慢性盆腔炎42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2):32-33.

[25]欧阳虹,朱耀,董春来,等.姚氏启阳丸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和不育症100例临床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16):109-110.

[26]欧阳虹,董春来,徐涟,等.姚氏新加五子汤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6):24-27.

[27]欧阳虹,陈凤,杨希,等.姚氏猪鬃宁血饮治疗血精症的临床体会[J].中国民族民間医药,2016,25(20):111-113,116.

[28]徐涟,姚佩兰,盖建华,等.阴克宁系列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9):10-12.

[29]欧阳虹,魏永进,董春来,等.姚氏生精丸治疗肾精不足型少精子症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6,48(1):47-49.

[30]欧阳虹,董春来,魏永进,等.姚氏醒精煎治疗弱精子症临床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7):42-43.

[31]王泽鸿,徐涟,祁原婷,等.姚氏新加当归补血汤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38(5):101-102.

(收稿日期:2019-10-15 编辑:陶希睿)

中医基础知识点范文第2篇

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

2.辨证论治的概念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第二单元 精气学说

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

要点:

1.精的概念

2.气的概念

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

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

2.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第三单元 阴阳学说

细目一:阴阳的概念

要点:

1.阴阳的含义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阴阳的一体观

2.阴阳对立制约

3.阴阳互根互用

4.阴阳交感互藏

5.阴阳的消长

6.阴阳的转化

7.阴阳的自和与平衡

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四单元 五行学说

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要点:

1.五行的含义

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

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五行相生与相克

2.五行制化

3.五行相乘与相侮

4.五行的母子相及

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五单元 藏象学说

要点:

1.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

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4.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关系

第六单元 五脏

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要点:

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6.命门的概念和功用

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肺的关系

2.心与脾的关系

3.心与肝的关系

4.心与肾的关系

5.肺与脾的关系

6.肺与肝的关系

7.肺与肾的关系

8.肝与脾的关系

9.肝与肾的关系

10.脾与肾的关系

11.肾与命门的关系

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

要点:

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

2.五脏的外华

3.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

4.五脏与五志的关系

5.五脏与五液的关系

6.五脏与季节的关系

第七单元 六腑

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

要点:

1.胆的生理功能

2.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3.小肠的生理功能

4.大肠的生理功能

5.膀胱的生理功能

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细目二: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小肠的关系

2.肺与大肠的关系

3.脾与胃的关系

4.肝与胆的关系

5.肾与膀胱的关系

第八单元 奇恒之腑

细目一:脑

要点:

1.脑的生理功能

2.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细目二:女子胞

要点:

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

第九单元 精、气、血、津液、神

细目一:精

要点:

1.人体之精的概念

2.人体之精的功能

3.人体之精的分类

细目二:气

要点:

1.人体之气的概念

2.人体之气的生成

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4.人体之气的功能

5.人体之气的分类

细目三:血

要点:

1.血的基本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运行

4.血的功能

细目四:津液

要点:

1.津液的基本概念

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3.津液的功能

细目五:神

要点:

1.人体之神的基本概念

2.人体之神的生成

3.人体之神的分类

4.人体之神的作用

细目六: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要点:

1.气与血的关系

2.气与津液的关系

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第十单元 经络

细目一:经络学说概述

要点:

1.经络的基本概念

2.经络系统的组成

细目二:十二经脉

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6.十二经脉循行中的重要部位和交接点

细目三:奇经八脉

要点:

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

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循行特点和基本功能

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要点:

1.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2.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3.经筋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4.皮部的概念和应用

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

要点:

1.经络的生理功能

2.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十一单元 体质

细目一:体质的概念和构成

要点:

1.体质的概念

2.体质的构成

3.体质的特点

细目二: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要点:

1.体质与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2.影响体质的因素

细目三:体质学说的应用

要点:

1.体质与发病

2.体质与病因病机

3.体质与诊治

4.体质与养生

第十二单元 病因

细目一:六淫

要点:

1.六淫的概念

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3)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4)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5)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6)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细目二:疠气

要点:

1.疠气的概念

2.疠气的致病特点

细目三:七情内伤

要点:

1.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

2.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3.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细目四:饮食失宣

要点:

1.饮食不节

2.饮食不洁

3.饮食偏嗜

细目五:劳逸失度

要点:

1.过度劳累

2.过度安逸

细目六:痰饮

要点:

1.痰饮的概念

2.痰饮的形成

3.痰饮的致病特点

细目七:瘀血

要点:

1.瘀血的概念

2.瘀血的形成

3.瘀血的致病特点

4.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

第十三单元 发病

细目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要点:

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4.邪正相搏的胜负与发病

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要点:

1.环境与发病

2.体质与发病

3.精神状态与发病

细目三:发病类型

要点:

1.感邪即发

2.徐发

3.伏而后发

4.继发

5.合病

6.复发

第十四单元 病机

细目一:邪正盛衰

要点: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细目二:阴阳失调

要点:

1.阴阳偏盛

2.阴阳偏衰

3.阴阳互损

4.阴阳格拒

5.阴阳亡失

细目三:精,气、血失常

要点:

1.精的失常

2.气的失常

3.血的失常

4.精、气、血关系失调

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

要点:

1.津液不足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细目五:内生“五邪”

要点:

1.内生“五邪”的概念

2.风气内动

3.寒从中生

4.湿浊内生

5.津伤化燥

6.火热内生

细目六:疾病传变

要点:

1.疾病传变的形式

2.病性转化

第十五单元 防治原则

细目一:预防

要点:

1.预防与治未病的概念

2.未病先防

3.既病防变

细目二:治则

要点:

1.治病求本、治则、治法的概念

2.正治与反治

3.治标与治本

4.扶正与祛邪

5.调整阴阳

6.调理精气血津液

7.三因制宜

第十六单元 养生与寿夭

细目一:养生

要点:

1.养生的原则

2.养生的方法

细目二:生命的寿夭

要点:

1.人体生命的产生与变化规律

中医基础知识点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中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现今中医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且被广泛使用在各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不可否认,中药质量为影响中医中药临床治疗效果的决定性因素。种子种苗作为中药生产过程中的第一阶段,其质量的保障可直接提升临床应用的中药质量。该文以提升中药种子种苗质量为出发点,结合NB-IoT技术、二维码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及大数据技术等,并基于现阶段中药种子种苗种植存在的问题,设计开发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将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划分为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田间管理子系统、流通管理子系统、查询子系统及监管子系统。中药溯源将不同阶段进行细分,更好地保证中药质量。

关键词:中药;种子种苗;溯源系统;开发

中医药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医疗产业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药质量如何对中医药临床应用过程中是否能够发挥应有疗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各类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中医药产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将为传统中医药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中药种子种苗作为中药生长的第一环节,对最终中药材质量如何起到了决定性影响。近代中药材市场,存在许多影响药材质量的行为,如在种植环节有种子种源出现差错,采摘部位,时间等出现问题[1]。中药溯源作为现今保障中药质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将中药溯源产业根据中药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进一步细化,设计开发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能够有效保证中药种子种苗质量,从而有效提高中药临床应用的疗效。

1 系统开发背景

现阶段,随着中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医药产业在医疗产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药材质量也成为影响中医药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种子种苗作为各类中药材生长繁殖的基础,对中药材最终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因此,严格控制中药种子种苗质量,将传统中药产业进一步细分,并与各类现代化信息技术相融合,建立起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对于中药材在臨床发挥更好的疗效作用及进一步促进中药产业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采用“互联网+中药”模式,以中药为特色,中药种子种苗基地为中心,基于农户、农田等进行中药种子种苗数据的采集,建立中药种子种苗管理数据中心。系统还利用物联网技术提供优质农田管理服务的用户体验,通过对种子种苗环节的农户、种源种质、产地环境、田间等方面的管理,实现优质优价中药的大面积培育,是提升中药品质的基础,结合中医药产业标准化的推行,实现中药种子种苗管理标准化,从而推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2 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应用关键技术

2.1 NB-IoT物联网技术

NB-IoT即窄带物联网技术,具有广覆盖、大连接、低功耗、低成本的四大优势,解决了传统物联网存在的技术碎片化、覆盖不足的问题[2]。基于NB-IoT物联网技术特点,采用NB-IoT物联网技术,可广泛监控种子种苗生长数据,同时实时传输数据至系统终端,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换,最大限度保障信息的即时性。同时,在实现功效最大化同时,降低成本,更容易为广大企业及农户所接受。

2.2 二维码技术

条形码技术集编码、识别、数据采集、自动录入和快速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技术[3]。二维码技术作为条形码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在具有条形码技术优点的基础上,相较于条形码技术,可以保存更多的信息,以其成本较低、信息含量较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应用条形码技术,尤其是二维码技术,有利于更好地区分种子种苗,赋予每株种苗一个特定的二维码,更有利于查询及溯源全过程的开展。

2.3 图像识别技术

图像识别技术属于人工智能领域,其发展过程包括文字识别、数字图像处理和识别、物体识别等三个阶段[4]。图像识别技术以图像为基础,通过捕捉图像的特点进行图像区分,从而达到图像识别的目的。在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中应用图像识别技术,一方面,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可对种子种苗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初筛,从源头上减少质量不好的种子种苗流入整个种植流程的可能性,整体上提高中药质量。另一方面,可对各个阶段起到监管作用,对于维护整个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的安全性起到了保护作用。

2.4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能够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处理、数据的分析、数据的储存和数据的管理等,使得挖掘出来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价值[5]。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由于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流程较多,数据量庞大,较难管理。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建立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可更好地对于各类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存储,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及数据挖掘。寻找如某种药材种子种苗最佳的种植方法、存储方法及运输方法等,更好地防止种子种苗出现质量问题。

3 中药种子种苗种植现存问题

3.1 种子种苗种植涉及信息种类繁多,管理困难

种子种苗种植涉及方面、环节、人员较多,如种植、采收、流通等。且每一环节涉及信息还可进行细分,如种植阶段不仅需要管理农户相关信息,还需对种植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记录并分析。由此导致种子种苗种植管理过程中信息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容易出现错误,可能出现信息丢失或造假现象。从而容易造成整个溯源过程中种子种苗种植环节溯源效果较差的现象。

3.2 种子种苗品质难以确保

种子种苗作为整个药材生产流程的基础,其质量好坏对最终临床应用的药材质量及治疗效果起到决定性影响。而现阶段,种子种苗市场鱼龙混杂,农户多数凭借自身经验进行种子种苗挑选。然而由于购买量需求量较大,无法做到种子种苗严格筛查,确保其高品质,导致一些劣质种子种苗流入市场,并进行种植,致使最终中药质量出现问题,临床效果不佳。

3.3 种子种苗种植方式无针对性

中药种类繁多,每种中药的种子种苗种类也可进一步细分。对于不同种类的种子种苗采用不同的种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中药质量,还可以提高中药种植效率,保证临床应用中药治疗效果。然而现阶段,对于不同种类种子种苗种植方法没有针对性,数字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多数情况仅凭农户经验指导药材的种植。在此种情况下,不仅可能造成药材生产效率较低的情况,还可能导致种植方法不当,导致药材质量低下的问题。

4 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的设计

综合考虑现阶段种子种苗种植面临的问题,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主要由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田间管理子系统、流通管理子系统、查询子系统及监管子系统组成。图1为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功能结构图。

4.1 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

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包括农户档案、药材信息及产地环境等模块。农户档案中包含种植中药种子种苗农户的基本信息,如种植地点、农户代码及种植面积等信息。系统为农户分配特定的二维码及农户代码,从而便于信息查找。在农户档案模块中,可以对农户信息进行查询、增加、编辑、删除等操作。药材信息模块包含药材名称、繁殖方式及繁殖地点等。农户还可上传展示照片,促进农户间药材种植方法的交流,有利于高效寻找到药材最佳种植方法。产地环境模块大体涵盖地理位置、土壤、气候等部分。通过产地环境模块监控对中药材种植环境进行准确的分析评价,既有助于及时调整环境参数,又能实现产品溯源[6]。其中,产地包括省(直辖市)、市、县,各个地区的土壤、水源、气候条件。根据产地环境信息,系统将分析出最佳种植方法,供农户参考。且产地环境模块还具有天气提醒功能,如遇暴雨等恶劣天气,系统会提示农户,以便农户提前做出恶劣天气处理方案。

4.2 田间管理子系统

田间管理子系统分为种植任务、种子种苗处理及种植管理等模块。农户可在田间管理子系统设置定时种植任务,系统将根据设置任务设置提醒,以便农户按时按计划完成种植任务,且农户每完成一个阶段的种植任务需将种子种苗生长状况图片上传到系统中。种子种苗处理模块将记录农户购买种子或种苗时间、地点及方式,并将农户对种子种苗进行的处理進行记录。种植管理模块包含了种子种苗从播种、灌溉方式、除草到病害防护等一系列过程信息的详细记录及管理。播种中包含播种方式、播种量及是否遮阴等信息的记录;灌溉方式中包含灌溉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及灌溉方式等信息的记录;除草中主要包含主要杂草种类、除草开始时间及结束时间及除草剂种类等信息记录;病害防护主要包含病害种类、病害部位及农药种类等信息的记录。系统将通过最终中药质量的评级进行分析,从而探索出适合不同药材的提高中药质量的最有效种植方案及田间管理方案,从而整体提高中药材质量。

4.3 流通管理子系统

流通管理子系统主要分为采收管理、加工管理、存储管理、销售管理及运输管理等模块。采收管理可以实现对生产批次的搜索,搜索出来后,若此批次的植物已经通过审核部分,则不能进行编辑,否则,可以进行编辑。同时,对植物的种植批号、采收种子种苗及采收时间等信息进行记录,以保证采收过程中信息的完整性记录。加工管理主要对种子种苗进行的各类加工手段分阶段进行记录,对各阶段采用的加工时间、加工日期、加工前后重量及加工手段同期进行记录。包装管理将种子种苗包装时间、包装规格、包装重量及包装材料进行记录。通过最恰当的包装方式最大限度保障种子种苗的质量。存储管理中包含了种子种苗存储的仓库代码、存储条件、养护方式等。后期也可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对于每类种子种苗最有效的仓储方式。销售管理及运输管理即记录了药材销售过程中客户信息、运输时间等。

4.4 查询子系统

查询子系统将用户分为患者、医生、农户及监管人员等。用户通过查询子系统获取查询链接,浏览种植全流程信息,实现溯源目的[7]。此外,对信息进行分类,不同用户可查询的信息范围不同。查询方式多样,可通过电脑及手机查找,同时支持如关键字查找、批号查找及二维码查找等多种方式,便于各类用户对种子种苗各个阶段信息进行查找。达到患者医生用药安心、农户种植安心、监管人员管得放心的目的。令整个种子种苗信息在多个环节中有效连接起来。

4.5 监管子系统

监管子系统主要包含产品质量检验及产品信息检验两个模块。产品质量检验模块对各个阶段种子种苗产品进行产品检验,依据相关标准,对种子种苗生长高度及颜色进行初筛,将不符合标准的种苗进行筛除处理,从而提高种子种苗流入市场的质量标准。产品信息检验模块主要用于对农户及工作人员填入信息进行审核,如必填项是否填写完整及填写内容是否按照要求完善格式等。令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更加具有科学性及完整性。

5 系统实现

5.1 系统功能实现

使用者登录后,即可进行系统功能使用。图2为用户实现点击新增输入框里的值功能的部分代码:

5.2 用户界面实现

用户使用界面需具有功能简洁明了、各部分设计符合逻辑性且便于操作等特点。界面上需明确农户档案、基础信息、产地环境、田间管理、采收管理、加工管理、储存管理、销售管理及运输管理等功能模块。颜色搭配方面除需采用中药材种苗的绿色外,还可采用如黑色白色等颜色搭配,并使用其他色彩进行搭配,令系统界面严谨而不古板。除此之外,界面还可搭配小图标作为标识,丰富界面内容,增加系统界面美观性。对于需填写信息的界面,可将必填项用星号加以强调,增强整个系统的层次感,令界面重点突出。图3为系统登录界面,图4为系统农户档案模块界面。

6 展望

随着中医药在我国医疗产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医药产业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与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要求建立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质量管理和质量追溯体系[8]。同时,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中医药产业与现代信息产业结合越发紧密,随着各类医疗信息化产品的不断出现,大大改善了医疗环境、提高了诊疗效率并最大限度地方便了患者。中药质量的保证,国民用药的安全性提高,质量好的中药材流通于国际市场,促进中医药发展[9]。

中藥种子种苗质量追溯系统作为中药溯源系统衍生出的分支系统,相较于中药溯源系统,在种子种苗质量追溯领域更加具有专业性及科学性。将中药整个生产过程中种子种苗环节继续进行划分,分为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田间管理子系统、流通管理子系统、查询子系统及监管子系统,并在各个子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各个模块。在细节把控上更为细致,数据更为精确,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系统对中药质量进行控制的效率。

现阶段,传统中医药产业需要进一步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并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环节细化,通过细化把握更多细节,通过细节总结分析提高系统工作效率。中药溯源产业在进一步细化的背景下,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杜兴丽,施明毅.浅析DNA条形码技术在中药溯源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2):238-241.

[2] 刘崇玉,施明毅,温川飙,等.NB-IOT物联网技术在中药溯源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12):3069-3072.

[3] 施明毅,温川飙,赵姝婷.中药溯源系统研究现状浅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4):103-106.

[4] 杨东宁,曾婷,朱延杰.图像识别技术的原理和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0(1):102-103.

[5] 段莹.大数据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20(8):41-42.

[6] 张净,张涛,郭洪波.基于窄带物联网的中药材种植智能测控系统设计[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3):256-264.

[7] 施明毅,赵姝婷,杨超,等.中药材种植溯源系统开发[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20(9):1540-1546.

[8] 李长林,肖伟雄,刘崇玉,等.中药溯源平台生态重构的技术体系关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20):269-271.

[9] 施明毅,赵姝婷,温川飙,等.中药汤剂溯源体系的构建探析[J].中药与临床,2018,9(3):60-63.

【通联编辑:梁书】

收稿日期:2021-09-15

基金项目: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专项(2020JC0038);成都中医药大学首批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专项(FDYGZS202008);成都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S202010633046);成都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学科人才科研提升计划青年教师创新专项(ZRQN2020033);成都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YB201979)

作者简介:孙赫浓(2000—),女,辽宁抚顺人,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医学信息;施明毅(1984—),男,福建三明人,通信作者,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医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药信息化、中药学教学及科研。

中医基础知识点范文第4篇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有关世界本原和发展变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法。这部分内容深奥而且没有条理性,学好这部分知识需要的是有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式,然而世界观是思维方式的基础,它为人们认识和把握外部世界提供了思维背景和认识框架,从而决定了人们的四维空间和思维内容。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看更多的相关书籍从而去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人的世界观以及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自己对内容的足够了解和熟悉再加上老师生动的讲解,这看似深奥的中医哲学相信也不在话下了。

想必学中医的我们知道精、气、血、津液、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而藏象学说中所说的五脏六腑以及奇恒之腑又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内脏器官,所以针对这一部分我们需要做的是深入个体,将每一个个体的基本概念、生理机能、生理特性以及个体之间的关系都整理出来,这样就能够有清晰地条理,以便我们掌握。

我们学习医学无非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救死扶伤,为人类出去病痛,让世人都拥有健康的身体,幸福的生活。而疾病源于生活,是生活中一些因素引起的,病因的种类很多,如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均可导致发病而成为病因,而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或者有的不那么常见,但是这都不妨碍我们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所以当我们将病因与生活一一对应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病因其实很好掌握。而病机部分需要我们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同时,再结合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以及精、气、血、津液、神,相信如果我们能将哲学、藏象部分学好,那么病机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中医基础知识点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探讨BB平台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当中的使用效果,为中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思路与借鉴。方法:在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参与下,对BB平台从课程设计、课程信息平台研发、课程资源建设、平台测试评估等四方面进行建设使用,然后听取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反馈。结论:BB平台的使用丰富了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延伸了课堂教学,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更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因此,BB平台的引入,促进了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值得深入推广和更多尝试的。

关键词:BB平台;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各专业学生的基础课、入门课,并具有哲学化、人文化的特点,导致其内容抽象深奥难懂。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各种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中医教学方法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与时代紧密结合的现代化中医药人才是我们当前的紧要任务。因此,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BB平台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当中应用的体会及其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方法改革提供思路和借鉴。

一、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现状

1.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实质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中医基础理论的特点在于其理论性、叙述性均较强,概念过于抽象复杂,具有较强的思辨性,这给初学者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传统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采取“满堂灌”的方法,其主体地位往往被忽略,导致其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下降。虽然目前多媒体技术也已经引入到大部分的课堂教学当中,但是大部分中医院校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没能把多媒体的动画、视频、音频等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2.课堂延伸不够,师生交流受限。由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住房政策的改革,以及社会和经济等综合因素影响,大部分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教师不住在学校,教师每天上下班在路上的时间占用很多,这样既消耗了老师们的精力,同时也阻碍了课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严重影响了师生间的有效交流,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对学生平时成绩缺乏监控手段。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普遍采用的终结性评价,主要是通过两考,即每学期中期的期中考试和学期末的期末考试,两个成绩按不同比例折合最后的得分记为学生这门课的最终成绩。这种终结性评价的方法不能及时为教师反馈学生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困难、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等更加细化的东西,影响教师对学生掌握程度的评估。

二、BB平台的背景分析

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Blackboard Learning System,简称BB平台),是一套专门用于辅助课堂教学,提供互动、交流的网络教学平台。它具备4个独立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1)内容资源管理:通过该模块教师可以方便地发布、管理和组织教学内容。(2)在线交流功能:可同时为用户提供异步(讨论区)和同步(虚拟教室)等交流工具,以提高学习效果。(3)考核管理功能:主要包括通过录入原始试题资料生成试题库;创建学生答案的数据统计报告;对学生的作业、测试和考试等成绩进行综合加权计算,自动生成综合测试分数。(4)系统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可方便地注册或注销学生团体或个人的信息;通过自动设置讨论板、评定和其他内容区域可在不同学期循环使用课程;跟踪统计学生的学习进度、分数,生成统计报告。目前,BB平台已被国内外高等教育院校普遍采用。

三、中医基础理论教学BB平台建设的探索

1.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特点。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思维方法以及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认识和养生防治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新生入学的第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后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以及临床内、外、妇、儿各科的重要基础。然而,多年来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一直存在内容抽象深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2.BB平台的建设构想。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当中尝试使用BB平台,其建设思路具体可分为课程设计、课程信息平台研发、课程资源建设、平台测试评估等步骤。首先是课程设计: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设计主要是制订中医基础理论信息平台建设方案,明确建设宗旨。具体包括:(1)课程需求分析:采用向任课教师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需求进行全面分析,明确中医基础理论BB平台的建设重点与风格特色;(2)课程设计:采用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进行设计,包括教案、教学日历、教学大纲等;(3)功能确认:确定中医基础理论网络课程的各项功能,如查询检索功能等;(4)方案确认:研究形成中医基础理论BB平台开发方案。其次是信息平台研发。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研发主要是对课程的网络平台系统进行研发。主要包括:界面设计: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设计方案,设计中医基础理论BB平台各级界面;代码编写:根据课程设计和功能,进行程序代码编写与开发;框架搭建:制作功能链接,形成中医基础理论网络平台主体框架;功能完成:完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信息查询、浏览等各项功能。再次是资源建设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资源建设即是在BB平台系统上完成教学资源的上传工作。主要包括:资源采集:获取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所需的文、图、声、像等多媒体教学资源;资源整理:对收集的各类教学资源进行整理与格式转换;资源上传:按照BB平台设计要求,上传各类教学资源;资源完善:根据教学需要,修改完善教学资源。在设立多维链接的基础上,使重点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紧密联系。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简介、课程基本信息、教师信息、教学大纲、课程文档、教学日历、教学讲稿、多媒体库、课后作业、综合练习、讨论版、外部链接等信息模块。最后是测试评估。中医基础理论BB平台测试评估即对已建好的BB平台系统进行检测,测试其各项功能与技术是否达到方案要求,并对数据的科学性、完整性等进行检查。主要包括:技术检查:从信息技术角度,对BB平台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测;内容检查:从专业角度,对BB平台内容的正确性进行检查;课程运行:在教学工作中,开展BB平台试运行;验收评估:根据以上检测情况,修改完善BB平台。

3.BB平台应用效果评价。(1)学生反馈教。教学资源丰富,学习兴趣提高,我们教研室进行的学生问卷调查显示,95%以上的学生认为,BB网络平台建设中,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多媒体资料更加的丰富多样。这些资料不仅包括教师课堂使用的幻灯片,也包括相关录像片,某个专题设计的文献资料等,使得教学资源更加丰富。通过BB平台的建设,使得以往抽象繁杂的理论变成直观易记的视窗,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互动式学习,延伸课堂教学。依托BB平台,98%学生可以在课余以小组或其他协作形式展开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协作,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基于BB平台的崭新学习方式必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如此,BB平台使得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进一步增强,教师能及时发现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教师也可以通过BB平台给学生留预习、复习作业,并可以随时进行测试,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既延伸了课堂教学,同时也畅通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2)教师反馈。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在没有BB平台辅助教学以前,教师要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需要占用课上时间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测试,甚至答疑也需要占用课上时间,无形当中就挤占了学生的课堂时间。BB平台方便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课堂只留给教学,而测试和答疑随时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既保证了教学进度,也保证了教学质量。(3)及时了解动态,做到因材施教。建立BB平台之后,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课堂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更可以通过作业、测试、讨论等环节全面掌握每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便于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针对重点、难点能够更好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做到因材施教。

中医基础理论BB平台的建设一方面缓解了课堂内容多、课时安排少的矛盾,又克服了远程网络教学师生交流不足的缺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的质量,是我们针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特点而进行的一次有益的教学改革尝试,这对促进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进行不断的新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祝建材.谈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中医药报,2007,(2810).

[2]何敏媚,曾光,洪宝林.BB平台在卫生经济课程中的运用与评价[J].教育论坛,2011,8(4):114-115.

[3]李冬华,邹志东,段延萍,等.多元化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3):111-112.

[4]吴嘉瑞,张冰.基于BB平台的中药学教学方法改革思路探讨[J].中医教育,2009,28(5):8-10.

[5]高汝杰,常惟智,赵文静.多媒体技术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中医药信息,2008,25(2):76-78.

[6]陈芳.中药学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2005,12(7):971-973.

[7]洪寅.中药学教学内容的深化[J].药学教育,2008,24(1):32-33.

[8]曹岩,郑铮.BB平台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1).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及北京中医药大学气化学说与藏象理论研究创新团队(编号:522/0100603001)资助。

作者简介:徐雅(1971-),女,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医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

中医基础知识点范文第6篇

摘 要:职业教育是培养养老服务人才的主力军,但目前养老服务人才供给与养老服务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诸多不相匹配的现象。从供给侧角度看,职业教育要服务需求、精准办学,精准招生、协同育人,提质扩容、精准就业,为老龄事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同时,职业教育要加强劳动教育,塑造养老服务职业尊严;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育创新创业氛围。

关键词:供给侧 职业教育 养老服务人才

一、引言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人口结构变老将是不可回避的基本国情。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时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之一,并强调要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养老服务业制度和人才队伍建设。当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高达2.54亿,养老服务业发展方兴未艾。

在国外,养老服务业是在“先富后老”的基础上发展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比较成熟和规范,培养模式各具特色。美国注重学历教育,澳大利亚重视服务人员专业程度和个性化方面的培养;日本则通过相关法律和政策来确保人才的培养。在国内,2014年民政部、教育部等九部委共同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引导和鼓励职业院校增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健康管理、康复治疗技术、康复辅助器具应用与服务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点,探索养老服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随即,各大职业院校开始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学前教育、护理、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

二、职业教育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现状

1999年,我国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为了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2000年,中国社会保障基金会成立。2030年,老年人口将首次超过少年人口。2050年,老年人口将高达4亿并长期保持这一规模,每3个人中将有1个老人。[1]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全国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口已经突破4000万人,占老年人口近两成。[2]按照护理员与老人1:3的养护比计算,仅护理服务的岗位需求将需要1300万人。早在1993年民政部就提出了“养老服务”概念,2005年明确“养老服务”为产业业态,2013年更是首次从国家层面部署推进涵盖多领域、综合性的养老服务业发展。2017年,养老服务体系表述修改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2018年,取消养老机构审批制,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2019年,建立国家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我国老年人口不仅世界最多,而且也是老的最快的国家。谁来养老、如何养老、在哪里养老,将是老龄化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

养老服务人才是养老服务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养老服务人才是指为老年人直接或间接提供养老服务的人员,主要指养老事业和养老行业中从业的管理类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养老技能人才。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先进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的养老服务人才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据教育部统计,2017年,医药卫生类毕业生41.8万人,公共服务和管理类毕业生4.4万人。在护理养老服务和管理、中医养生保健医学营养、临床医学等专业方面共新增了10家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并建设了职业教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职业教育老年服务和管理专业的教学数据库。1999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和大连职业技术学院首先在高职院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我国养老服务专业建设已有20年的历史。2018年,技工院校专业目录增设老年服务与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等专业;2019年,中职学校专业目录增补智能养老服务、社会工作等专业。

目前,我国对养老服务专业资质人才的培养以职业教育为主,主要培养服务于一线的从业者。当前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中高职院校的老年服务与管理、护理(老年护理方向)、家政服务(老年服务方向)和社区康复(老年康复方向)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步加深和养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专业从无到有、由少变多,就职业教育而言,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就是要培养出既懂基础护理技能,又懂老年人心理、身理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职业教育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014年《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提出扩大养老服务职业教育人才培養规模,随即,各地支持中高职等院校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职业院校纷纷开设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成了近年来新兴的专业,但职业教育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依旧存在着供需失衡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与养老服务人才需求不相匹配

2015年全国共有86所职业院校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2018年开办老年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增加了两倍多,达到186所。[3]虽然开办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职业院校数量迅速增加,但是招生情况却不甚理想。例如2019年福建省华南女子职业学院招生呈现出两重天:有的专业录取线超过本科线,有的线上生源无人报考,其中,该校“家政服务管理”文史类录取线为478分(超过福建省文史类本二线14分),然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却面临着“线上无生源”的尴尬境地。仅仅与“家政服务管理”差了两个字,呈现完全不同局面,而实际上,从招生介绍看,该校家政专业毕业生今后将主要从事家政教育和培训、儿童早教、家庭教育指导、消费者指导、家庭保健护理、家庭私人助理、家政传媒、涉外家政服务、儿童托管、家庭服务公司管理、以及养老院管理等工作。目前我国已有200多所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然而,与我国现有10340所中职、1423所高职业院校数量相较,[4]我国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院校所占比例依旧很小。现实情况是学校热考生冷,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虽叫好却不叫座。类似华南女子职业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线上无生源”的招生窘境却并非个例,有的院校尽管有学生报考,但个位数的招生规模很难成班,个别院校因为招生不理想和学科结构调整等因素,已停止招生或者停办了专业,即使是在北京,每年的养老专业毕业生也不到300人,[3]与当前庞大的社会养老服务人才需求相比,这只不过是杯水车薪。

在养老服务业,不论是老龄事业管理人才、养老机构经营人才,还是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才,都与当前的旺盛的养老服务人才需求不相匹配,面临着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断层”与旺盛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壕沟”之间的巨大反差,这又反过来制约了养老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在2019年末的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校园专场招聘会上,参会的养老机构或企业提供的岗位已经超过了该校当年老年服务与管理毕业生的数量。实际上,1994年厦门就已经步入老龄化城市。到203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13%左右。[5]然而,整个福建地区却仅有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现厦门医学院)护理(老年护理方向)入选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据厦门市技能鉴定中心数据,2014-2017年,厦门市获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者仅1310人,作为闽西南地区重要区域中心,厦门当地养老机构和企业用人需求旺盛。然而,厦门高校中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职业院校仅有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和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等2所,每年毕业生不到200,远不能满足蓬勃发展的区域养老服务市场的人才需求。

(二)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供需失衡的原因

尽管职业院校已占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半壁江山”,但职业教育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一边是就业好另一边却又招生难,供需失衡的问题折射出社会养老领域供给侧与需求侧失衡的现实。养老服务专业为何不受考生和家长青睐?

1.毕业生待遇偏低,职业尊重感不强。目前国内的养老服务业尽管发展较快,需要补充大量专业人才,但养老机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许多机构仅局限于让老人吃饱睡好的“保姆式”照料,养老服务专业的毕业生在实践工作中面临着专业知识和技能用不上的尴尬境地。另外,养老服务业投资大、周期长,回报率低,短时期内很难给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较高的薪水,甚至有时工资还比不上医院的护工和家政公司的保姆。加上受到传统观念影响,考生和家长对养老服务专业和养老服务行业的认知存在偏差,养老服务从业者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不能得到有效承认。人们容易把养老服务的工作简单地等同于伺候老人,家长认为伺候人的养老服务工作没地位没面子,不受人尊重,职业尊重感不强,没有什么职业发展前途。例如,养老护理员与护士学习的技能、工作内容都很相似,但是,社会大众往往觉得护士的工作更加体面,社会地位也比较高,而同样在服务行业从业的空姐,也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只不过是服务的时间和空间不同罢了。

2.培养能力有限,缺乏专业师资。当前养老服务人才招生窘境也与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招生策略、专业建设等因素有关。当前职业院校中,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很多都是从其他相关专业转行而来,这使得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缺乏系统的老年学基本理论,没有扎实的养老服务职业技能,许多相关的课程只能由其他专业教师担任。比如请教育学教师讲老年教育,请医生讲老年康复保健,请厨师讲老年营养与膳食……缺少“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师资成了一个“大拼盘”,容易使老年服务与管理失去专业独特的视角与优势。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变化,一对年轻夫妇照顾多位老人将成为常态。老年照护师已进入当前国家首批“1+X”技能证书试点,然而,养老服务业并不只是老年照护工作,养老机构和有老人的家庭更希望他们能提供全方位甚至个性化服务,例如老年教育、健康管理、营养膳食、康复保健、养老理财等,这并非易事,难以通过短时间的培训速成,只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才能培养出能够满足不同类型老人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人才。

3.岗位要求较高,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养老服务业是集多层次、多领域为一体的服务,涉及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健康管理、心理疏导、精神文化、酒店管理、休闲和康养、旅游等方面的内容,养老服务既需要爱心、热心、耐心,更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服务性工作,这就决定了养老服务专业综合性强、涉及学科多,是融多学科为一体的专业。养老服务行业既需要在一线服务的技术技能型养老护理人员,更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养老服务人才。养老服务过程中的小问题,却时刻体现着大学问,从日常的生活照护、基础护理,延伸到康复保健、精神慰藉、法律服务、健康管理等相关领域,都需要学生掌握较强的综合能力,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满足老龄人口的多元化需求。近年养老行業人才招聘会上,迅速发展的养老服务行业对综合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愿望更加强烈。例如作为全国最适合养老的城市,随着老人养老需求的升级,近三年来,厦门及周边区域的养老企业和机构等用人单位,对健康管理、客服专员、养老管家、养老社工、项目运营助理、文案策划、社区养老项目运营、养老市场开发专员等岗位需求日益增加,这些岗位大多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广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团队协作等职业素养。许多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将注意力放在提升专业能力上,忽略了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如果说专业的一线护理人员是百里挑一,那么,具有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就像是大海捞针,这使得用人单位招聘中往往很难招到能够与需求岗位相匹配的学生,进一步加剧了养老领域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失衡现状。

四、供给侧视角下职业教育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策略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更需要以跑步姿态打造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升级版,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以及蓬勃发展的养老服务迫切需要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养老服务人才。从供给侧的角度看,依托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养老服务人才,既有利于促进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又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养老服务业人才匮乏的现状,可谓是一举两得。对此,作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主力军的职业院校,要主动对接区域养老事业需求,在护理、养老、健康服务等领域,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为重点、产学研用相结合,精准办学、精准招生、精准育人、精准就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同时,职业教育要加强劳动教育,塑造养老服务职业尊严;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育创新创业氛围。本文将主要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对当前职业教育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提出一些建议。

(一)服务需求,精准办学

地方职业院校要深入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育人为本、跨界融合、服务需求、追求卓越,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主动对接区域养老事业发展需求,精准办学,衔接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招生与就业岗位联动机制;以学校的优势或者特色专业为核心,整合或新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等养老事业相关专业,例如厦门作为全国最适合养老的城市之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职业院校要服务区域高端养老事业发展的需求,建设老年教育、健康管理、休闲旅游、文化创意、智能制造等既契合养老服务事业发展需求,又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关的专业群。[6]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秉持“因城而生、为市则活”的信念,对接区域养老服务业对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对需求,早在2009年就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培养面向海西地区的老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并于2015年正式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每年都100%完成招生计划。

(二)拓宽生源,精准招生

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学前教育、护理、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为了支持养老服务、托育托幼等社会服务事业发展,2019年,中职学校专业目录增补康复辅助器具技术及应用、智能养老服务、幼儿保育、社会工作等专业。对此,各地应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高职考试招生办法,采取“3+2”或“五年一贯制”模式,在职业院校进行护理、康复治疗等老年服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积极调整招生思路,增加老年服务与管理招生计划,构建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渠道,充分利用各类招生渠道,吸引中职学生报考老年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计划数从首届30人增加到近年的100人,且历年学生报到率都在92%以上。另外,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进一步拓宽生源,充分利用国家高职教育扩招政策,2019年,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成功招收了100名退役军人学员。

职业院校应拓宽生源渠道,放开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招生计划、招生地区限制,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到养老服务事业中来。例如:充分利用当前国家高职扩招的政策,结合学校自身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和优势资源,针对不同生源创新教学组织和考核评价,吸引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报考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开展“3+4”(中職与本科)、“3+2”(高职与本科)贯通培养,扩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规模;同时,可以通过学费减免、提供助学金等方法增强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吸引力。政府可以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对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学生及养老服务岗位从业人员给予学习补贴或入职补贴,在具体的实践中,厦门通过奖励、补助等方式,扩大养老服务工作队伍,对职业院校定向培养的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学生进行补助,对引进的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则由市财政给予奖励补助。

(三)加强劳动教育,塑造职业尊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老龄事业产业早已是过去所谓的敬老院,不再是干脏活和累活,养老服务更强调职业素养、专业服务和人文关怀。职业教育要培养的养老服务人才应该是了解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需求,熟悉国家养老产业政策法规,掌握健康促进、老年项目设计开发、老年教育、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操作技能,具有较强创新精神,“懂专业、会管理、能经营、善服务”的复合型人才,而这些并非普通护工和保姆所能胜任的。

因此,从社会文化层面看,要加强宣传,加强劳动教育,改变世俗观念的偏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塑造养老服务业职业尊严和社会价值;提升养老服务业发展水平,从资格认证、提高待遇、从业规范、职称评定、评估管理等方面入手,运用政策导向,鼓励和支持受过专业培训的人才进入养老服务队伍,提高养老服务业的就业吸引力,才能破解“老人需求热从业人员冷”的窘境。同时,针对养老服务行业岗位的多样性和可塑性的特点,结合职业教育生源特点和就业岗位类型,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与教育,帮助学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找准职业定位,精准就业,为有目标、有抱负的年轻人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加入养老服务行业。

(四)区域合作,协同育人

整合行业资源,共建共享养老人才、智力、技术、设备等资源。多地协同合作,发挥行业规模优势和组合效应,建立行业间职业教育沟通交流机制,构建院校-行业-企业职业教育命运共同体。例如:闽西南可以组建包括社区养老机构、职业院校、养老行业、养老企业、养老公益组织等养老事业相关利益方在内的区域养老服务职教联盟,促进区域间职业教育协调有序发展,构建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一体化养老人才培养模式。在闽台职业教育合作上,闽西南地区职业院校可以抓住闽台教育合作交流先行区的政策优势,通过当前已经较为成熟的闽台“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项目,闽台合作开办养老服务专业,共同培养区域亟需的养老服务人才。[7]

在强调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大健康理念下,当前正大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职业教育更要呼应养老服务业最新发展需求,大力培养医养护结合型复合式养老服务人才。为此,2019年国家特意建立了由民政部牵头,发改委、教育部、人社部、卫健委、医保局等21个中央单位共同参与的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可见,如果没有一个充分协调的工作机制,可能会降低养老事业效率。因此,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涉及教育层次、专业设置、师资队伍、课程体系、职业技能、资格认证等一系列问题,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和社会的通力合作与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唯有如此,才能解决当前养老服务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未来我国老龄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老年产业将爆发[EB/OL].(2016-11-14)[2020-10-20].http://www.cncaprc.gov.cn/contents/16/177571.html.

[2]王亦君.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口近两成[N].中国青年报,2016-10-10(04).

[3]赵喜斌.养老护理员需求1300万从业人员却不到30万[N].北京晚报,2018-7-9.

[4]蒲晓磊.王蓉.职业教育质量不高歧视仍存修法能否改变现状[N].法制日报,2019-08-13.

[5]厦门市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EB/OL].(2018-12-7)[2020-10-20].http://www.xm.gov.cn/zwgk/flfg/sfwj/201812/t20181219_2191290.htm.

[6]肖来付.地方院校服务于区域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思考——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9(01).

[7]肖来付.区域合作视角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研究[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8(01).

〔厦门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厦门市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与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038。〕

(肖来付,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教育与民生学院)

上一篇:微量元素检测范文下一篇:关于中秋的散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