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检测范文

2023-09-22

微量元素检测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至2010年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5例的病历资料, 男45例, 女30例, 年龄32~73岁。选择在我院接收体检健康者的检测资料为对照组, 选择的75例健康者均为无心血管、内分泌、泌尿系疾病。

1.2 仪器与试剂

采用北京康威公司i-CHROMATM Reader免疫荧光分析仪及其配套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试剂盒。

1.3 方法

受检者留取随机尿 (即早上第1次小便后) , 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进行, 在室温下于2h内检测完毕, 按该试剂设定的正常值 (微量白蛋白为0~20mg/L) 为标准, 尿微量白蛋白>20mg/L者为阳性。

1.4 检测结果

选择的75例体检健康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均为阴性;7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51.2%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相比, 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2 讨论

2 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 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 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1]。

2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 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 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 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可能处于一种相对缺乏的状态。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部分病人需要像Ⅰ型糖尿病那样进行胰岛素治疗。总之, 2型糖尿病治疗的短期目标是控制血糖, 长期目标是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其基础治疗方案主要由运动和饮食构成, 但是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往往也非常关键。

大量研究证实了2型糖尿病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终末期肾病及死亡的危险因子, 而合并高血压更加重了这种危险性。将近有一半的2型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中, 尿白蛋白量为死亡的危险因子。随着尿白蛋白浓度的增加, 患者存活率下降, 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最早期的临床证据。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发展为严重肾脏并发症的高风险, 一旦由微量白蛋白尿发展为蛋白尿, 肾功能的进一步降低将是不可避免的。不幸的是, 进入血液透析过程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期望生存期大约只有2年。因此,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微量白蛋白尿筛查是必要的, 因为这样能尽早决定适当的治疗措施以减缓这一进行性发展过程。2型糖尿病防止肾病进展的主要策略包括:有效控制血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已证明有明显益处, 同时控制血糖, 低蛋白饮食。基于2型糖尿病的现状, 早期发现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30%~40%左右, 为此, 美国糖尿病学会推荐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在初诊断时及以后每年检查微量白蛋白尿, 2003年的报告中更强调糖尿病肾病的全过程都必须治疗, 2型糖尿病伴有高血压, 微量白蛋白尿或临床蛋白尿者推荐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现在一些国内权威的肾病专家主张早期预防微量白蛋白尿要从青壮年开始[1], 随着生活的富足, 肾病伴随着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等并发症越来越年轻化, 市场上也逐渐出现了家庭就可以自我检测肾功能的诊断试剂。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的身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转化、利用发生了抵抗。临床观察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 高达90%左右。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高渗综合症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 初始阶段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 随着机体失水量的增加病情急剧发展, 出现嗜睡、定向障碍、癫痫样抽搐, 偏瘫等类似脑卒中的症状, 甚至昏迷。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因此, 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也是糖尿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目前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唯一可靠的方法是肾活检, 但由于该方法的创伤性与局限性不为患者接受, 而尿微量白蛋白是肾脏早期损伤的重要标志。检测的7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 尿微量白蛋白总阳性率为51.2%, 而相同人数体检健康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均为阴性,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可以认为,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是诊断糖尿病患者肾脏损伤的重要方法。糖尿病肾病早期若能被及时发现并积极给予干预治疗, 其病情可发生根本性改变, 可延缓糖尿病病程进展, 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采用的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 无损伤性, 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作为糖尿病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参考文献

微量元素检测范文第2篇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50 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 这50 例糖尿病患者均经相关检查确诊。 2型糖尿病患者50 例;男性患者占该组总例数的40.00% (20 例) , 女性患者占该组总例数的60.00% (30 例) ;同时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1 例, 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25 例; 患者的年龄在38 ~82 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53.23±8.52) 岁;病程在14 个月—20 年之间, 平均病程为 (80.25±50.23) 个月, 其中病程在5 年内的患者24例, 病程在5~10 年的患者13 例, 病程在10~15 年的患者9 例, 病程在15~20 年的患者2 例, 病程在20 年以上的患者2 例。

同时选取健康体检人员50 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占该组总例数的46.00% (23 例) , 女性占该组总例数的54.00% (27 例) ;年龄在40~78 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52.36±6.39) 岁。

实验组和对照组受检人员均无严重肝、肺、心等重要器官疾病, 且无合并感染、酮症等急性并发症的人员。

1.2方法

采用西门子Dimension Xpand Plu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使用的试剂为浙江普瑞柏公司生产, 按照仪器的相关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所有受检人员在检测前3 d正常饮食, 在受检人员空腹的状态下搜集其晨尿, 并将受检者的尿液在采集后的2 h内送至相关检测部门进行检测。 在加样前, 对受检者的尿液进行离心处理 (离心速度为每分钟3000转) 10 min。

使用甲苯对受检者的尿液样本进行防腐, 对受检者的尿量进行计算, 取2 m L作为检测的样本。 检测方法为免疫比浊法。

1.3 观察指标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受检者的一般资料 (年龄、性别) 、尿微量白蛋白值 (大于20 mg每升为阳性, 正常值在每升0~20 mg之间) [4]以及FBG (空腹血糖) 和Hb A1C (糖化血红蛋白) 进行比较分析。 同时, 对实验组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1.4 数据处理

在本研究结束之后, 将实验组糖尿病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人员的相关研究数据, 按照实际的情况, 严格录入SPSS 19.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性别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年龄、尿微量白蛋白值、FBG、Hb A1C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 时, 表示2 组受检人员的相关研究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受检人员一般资料以及检测结果比较

实验组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 (年龄、性别) 与对照组健康人员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组受检人员经相关检测, 实验组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值、FBG值以及Hb A1C值明显高于健康人员,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情如表1 所示。

2.2 2 组受检者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

实验组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 (56.00%) 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员,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同时, 不同病程的糖尿病患者, 其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 其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也随之增高。 详情如表2 所示。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 是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一种。 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为高血糖[5], 导致患者出现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其胰岛素作用或胰岛素分泌异常存在缺陷, 使得患者出现脂肪、蛋白质、糖代谢紊乱。 糖尿病患者较易出现并发症, 而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糖尿病肾病在常规检查中较难发现, 而早期对糖尿病患者的慢性肾功能不全进行诊断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6], 因此, 加强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的标准为持续性尿微量白蛋白。 若糖尿病患者经相关检测, 其尿微量白蛋白为阳性, 则表示患者尿液中的白蛋白量在正常水平之上[7]。 白蛋白是正常血液蛋白质的一种, 在正常情况下, 极少部分的白蛋白会经肾小球滤过, 而渗出的血清白蛋白可以被其肾小管全部吸收[8]。 若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球出现病变, 则肾小球的滤过率就会增加, 当患者的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达到上限时, 则剩下的白蛋白就会随着患者的尿液排出体外。 对糖尿病患者使用常规方法检测, 其检测的准确性较低, 当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量在每天大于30 mg或每分钟大于20 ug, 则常规方法无法检出[9]。

相关研究表明[10], 当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为阳性, 则会对患者的肾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患者的肾小球基底膜损伤程度与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量呈正相关, 同时与患者的糖尿病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若糖尿病患者的每天尿微量白蛋白量持续在30 mg~300 mg之间, 则表示患者可能出现早期糖尿病肾病;若糖尿病患者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持续排泄量在300mg以上, 则可以对患者的糖尿病肾病进行确诊。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员 (P<0.05) , 同时, 实验组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 (56.00%) 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员 (P<0.05) 。 同时, 不同病程的糖尿病患者, 其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 其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也随之增高。 研究结果表明, 糖尿病患者经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对其肾损伤程度可以较好的预测。 糖尿病患者经检测确诊为糖尿病肾病时, 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 可以避免出现疾病发展为慢性肾病的情况。 若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不能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 则其疾病发展为慢性肾病的几率可达90.00%。 患者若出现肾损害蛋白尿, 其病情则往往不可逆转, 最终患者的疾病会发展为尿毒症、肾衰竭。

综上所述, 尿微量白蛋白不仅是诊断糖尿病患者的敏感指标, 同时其还可以对患者的肾损伤程度进行检测, 在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检测价值。

摘要:目的 探究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 同时选取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通过免疫比浊法对2组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检测以及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 (P<0.05) , 同时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率随着病程的增长而升高。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是肾脏损害的敏感指标,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可以对患者的肾脏损伤程度进行监测。

关键词: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肾脏损伤

参考文献

[1] 吴弟梅, 陈伟.尿微量清蛋白检测在糖尿病及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 (18) :2288-2290.

[2] 张丽琴, 张俊英.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清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2 (13) :1514-1515

[3] 喻萍, 朱敏.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与脂蛋白 (a) 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 (6) :619-622.

[4] 黄漓莉, 苏珂, 于健等.2型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J].山东医药, 2014 (9) :44-45.

[5] 倪剑红, 张明洁.尿微量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及尿酸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小球损害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0, 31 (12) :1369-1370.

[6] 管青, 张弘.多指标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 (18) :2291-2292.

[7] 杨辛, 吴颖稚, 范君, 等.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β2-微球蛋白及尿液蛋白电泳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 (1) :93-94.

[8] Atay, A.E., Akbas, H., Tumer, C.et al.The association of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gene G894T polymorphism and serum nitric oxide concentration with microalbuminuria in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J].Clinical nephrology, 2014, 81 (2) :105-111.

[9] Copeptin, a marker of vasopressin, in abdominal obesity, diabetes and microalbuminuria:The prospective Malm?Diet and Cancer Study cardiovascular cohor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013, 37 (4) :598-603.

微量元素检测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采集该院患者晨尿标本278份, 其中男159例, 女119例, 年龄8~60岁, 平均为 (41.5±9.6) 岁。

1.2 仪器与试剂

尿m A1b为美国生产的贝克曼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规尿蛋白检测采用美国Clinitek-100型尿液分析仪及配套尿试纸条。

1.3 方法

随机收集住院患者晨尿10 m L, 将其分成2份, 用离心机转速1 5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分成2份, 用尿液分析仪测第1份尿蛋白, 生化分析仪测第2份尿m A1b, 对超出检测范围患者进行重新的复核, 即超出范围 (2+~3+) 需要用生理盐水10~40倍稀释后进行检测。

1.4 判断标准

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 并将检测的结果分为“-”、“±”、“+”、“++”、“+++”五类;在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结果中, 以微量白蛋白≤22.5 mg/L视为正常范围值, 微量白蛋白>22.5 mg/L则为阳性。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分布检验, 所有计量型资料以均值±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2 结果

比较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由表1可见, 在278例检测临床标本中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阳性率82/278=29.50%, 而免疫透射比浊法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142/278=51.08%, 免疫透射比浊法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比尿液分析仪要高, 2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6.91, P<0.05) , 当尿中m A1b>50 mg/L时, 2种方法测得的阳性率完全一致。

注:▲与尿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相比较, ▲χ2=26.91, P<0.005。

3 讨论

尿液分析仪是目前检测尿蛋白的普遍方法, 其以指示剂蛋白误差的原理, 膜块中主要包括酸碱指标剂棗溴酚兰、表面的活性剂和枸橼酸缓冲系统。当在p H值=3.2时, 溴酚产生的阴离子会与蛋白质 (白蛋白) 的阳离子结合并产生颜色变化。当p H>8时可产生假阳性, p H<3时可出现欧阴性, 在使用干化学法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时容易产生的假阳性、假阴性现象, 主要有几种原因导致的:病人服用奎宁和磺胺嘧啶等药物及大剂量青霉素患者给药;标本内携带其它分泌物 (如生殖系统分泌物) 或者存在较多细胞成分;测定方法不同对患者尿液内不同种类蛋白质的检测敏感不同, 双缩脲定量对白蛋白和球蛋白有显著的敏感性, 而干化学法对球蛋白的敏感性仅为白蛋白的1%~2%。因而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时结果只能作为一种过筛试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其原理是抗原、抗体在特殊缓冲液中很快的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以微粒形式悬浮于反应溶液中, 使反应液出现混浊。当反应液中保持抗体过量时, 形成的复合物与抗原量及反应液浊度成正比。在沉淀反应中形成的复合物微粒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 使光信号发生变化, 通过测定信号增长的速率来决定微量白蛋白的浓度, 再与标准品对照, 可计算出受检物的含量。电荷选择性屏幕损伤的标志蛋白是微量白蛋白, 其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能够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足突间隙的。但在各种诱因导致的肾病早期, 微量白蛋白均可以渗漏在尿液中。而尿m A1b通常见于糖尿病性肾病以及高血压前期, 也在隐匿性肾炎以及肾炎恢复期尿中有见, 为目前检测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和监测指标, 因此, 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在临床的诊断中非常重要。

肾病早期尿中以白蛋白为主, 而m A1b的测定与尿分析仪检测尿蛋白都是测定尿中的白蛋白含量, 其两者灵敏度不一致, 尿试纸条的灵敏度为150 mg/L, m A1b检测的灵敏度为10 mg/L, 其两种测量方法测得的结果其相差很大, 从本组实验可以看出, 在尿液分析仪检测为阴性的标本154例中, m A1b检出的阳性率为18.83%, 通过这组数据说明肾病早期通过尿液分析仪法尿常规检测存在一定程度的漏发警报现象, 所以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结果只能作为一种过筛检测手段。在尿液分析仪检测为 (±) 可疑标本42中, m A1b检出的阳性率为88.10%, 有5例≤22.5mg/L, 导致原因除两者灵敏度不同外, 跟患者应用药物引起其中高比重尿及碱性尿有关, 从而引起假阳性。当患者白蛋白增多时即“++”、“+++”的标本中, 两种检测结果阳性率为100%。该组实验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6.91;P<0.005) 。

综上所述, 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准确性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弥补了尿液分析仪的不足。所以在检测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早期肾病诊断中, 应选择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测定。

摘要:目的 探讨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值与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值之间的差异。方法 随机收集该院患者晨尿标本278例, 分别采用常规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并对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在检测的样本中, 尿液分析仪检测出的阳性率82/278=29.50%, 免疫透射比浊法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142/278=51.08%, 尿液分析仪检测出的阳性率很低, 并且其阳性结果中存假阳性现象。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与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测定相比, 其准确及灵敏度高于尿液分析仪, 为临床疾病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尿液分析仪,免疫透射比浊法,尿微量白蛋白

参考文献

[1] 蒋惠.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结果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 2013, 19 (12) :47-48.

[2] 龚晓文.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结果分析[J].健康必读, 2013, 12 (1中旬刊) :114.

[3] 谢健敏, 张成禄, 于新发, 等.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蛋白定量测定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评估中的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1, 29 (1) :41-42.

[4] 邹荣良, 吕珏.尿液干化学室间质量调查的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8 (7) :97.

微量元素检测范文第4篇

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懂得一些生活常识。

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特别是网络)查找资料,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有用信息;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二、重点和难点

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即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可现场上网的课件,随时上网查阅资料。

2、调查市场上有哪些补钙、补锌、补碘、补硒和补铁等的保健药剂或营养补剂出售,查看它们的标签或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分,上课带来。

3、收集几种不同品牌和不同产地的食盐包装袋、牛奶瓶(或牛奶袋),上课带来。

四、教材分析

课题2包括人体的元素组成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两部分内容,着重叙述了组成无机盐的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钙、钠、钾),同时教材还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铁、锌、硒、碘、氟几种元素的生理功能。教材指出了微量元素分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和有害元素三类,而必需元素也有一个合理摄入量问题,摄入过多、过少均不利于人体健康。这将使学生认识到,对含某些元素的营养补剂要科学地、辩证地看待。

五、教学设计 活动一:观察与思考

屏幕投影学生观看三幅图片,思考病人得了哪种疾病?说(或猜)出疾病名称。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显示图片和疾病名称:粗脖子病、佝偻病、龋齿)

思考 你知道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吗? 引出课题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阅读教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7~P101内容,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组成人体自身的元素约有多少种?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哪一种?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哪一种?这些元素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②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划分的依据?它们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学生阅读和课堂交流) 投影一 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

小结 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而且有些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过渡 下面着重讨论钙、碘、铁、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投影二 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钙

阅读教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5~P97内容。并积极讨论: (1)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钙元素的认识。 交流汇报 学生将自己课外查阅的资料在班上进行交流展示。 (如果学生准备的资料不是很充分,教师此时可利用自己制作的课件,现场连接到相关网站演示,同时告诉学生查阅资料的方法。(相关网站:

http://wenku.baidu.com/view/977ee87302768e9951e7387.html) 角色扮演 课前精心挑选一名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课堂上出其不意地演出如下一幕:一位“老人”突然从教室后走向讲台,在跨上讲台时,故意摔了一跤,“老人”痛得呲牙咧嘴地坐在讲台上,用双手捂住一只腿(作痛苦状),口里自言自语:“怎么又把腿摔断了?”教师乘机提出如下问题:老年人为什么容易骨折?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自然地转入到怎样科学补钙上来。

问题情景 如何科学饮用牛奶?你知道生产商用什么方法来保存鲜奶吗? 学生讨论后投影: 喝牛奶的误区常见的有:

①饮袋奶、不加热。袋奶采用75 ℃左右的巴氏灭菌法,没有高温瞬间灭菌彻底,故袋奶中残留有细菌,因此,喝袋奶必须煮开了再喝。

②空腹喝牛奶。空腹饮牛奶会使肠蠕动增加,牛奶在胃内停留时间缩短,营养素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因此,喝牛奶最好与馒头、面包、玉米粥、豆类等同食。

③食物搭配不当。牛奶不宜与含鞣酸的饮食同吃,如浓茶、柿子等,这些食物易与牛奶反应结块成团,影响消化。牛奶与香菇、芹菜、银耳等配合食用,对健康大有益处。

④饮奶时间安排不当。喝牛奶以每天早、晚为宜。清晨饮奶能充分补充人体能量;晚上睡前喝奶具有安神催眠功效。 (《长江日报》2002.9.13)

投影 将学生带来的牛奶袋、牛奶盒和牛奶瓶等实物上的图案和说明文字投影到屏幕上。同时教师将收集到的琳琅满目的各种补钙品补充投影到屏幕上。

问题情景 阅读屏幕上情景素材:

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含钙丰富而又易被人体吸收的奶及奶制品目前尚未走上大多数国人的餐桌,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国人饮食上通常是以含钙量很低的素食为主,基本上不能保证钙的供应。这种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使得国人缺钙确实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设问 是否有一种既能照顾城镇,又能兼顾农村居民的补钙措施?谈谈你的“金点子”。说说你选择这种措施的理由是什么。(分组讨论,达成共识) 投影 你我共识:

①安全、有效──安全第一。 ②经济又实惠──买得起。 ③生活化、长期化──每天都吃。 „„

补钙措施:食用钙盐(盐中加钙)。

小结:人体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过渡 那么,如果人得粗脖子病,又是由什么元素引起的呢? (共同学习第二种元素──碘) 2.碘

交流展示 碘元素对人体有哪些重要作用?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教师将其实物投影到屏幕上。 投影 碘有“智力元素”的美誉,碘和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一样是作为一种营养素而存在于人体,它在人体内的含量仅有25~50毫克(平均35毫克),为身体重量的两百万分之一,属于70余种微量元素的一种,尽管含量极低,却是人体各个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所不可缺少的。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不可缺乏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激素具有影响肌体代谢、生长发育,特别是脑发育的生理作用。因此,如果甲状腺功能异常,分泌激素过量或不足,势必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造成很大影响,导致种种疾病的发生,如较常见的甲状腺肿大。 问题 预防碘缺乏病最根本的措施是什么? 通过讨论得出补碘的有效途径是食用含碘食盐。 活动三 讨论并交流

1、你家里炒菜做饭使用铁锅还是铝锅?用什么锅较好?谈谈你选择的理由。

2、教材P101练习与应用: 根据你所知道的知识连线。

人体必须的元素 缺乏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食物来源 铁 佝偻病,骨质疏松 加碘盐 钙 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海产品、瘦肉 碘 贫血 牛奶、虾皮 锌 甲状腺肿大 肝脏、蛋

3、通过对碘、钙、铁、锌、硒五种元素的学习,请你用一句广告词来反映其重要作用。要求通俗上口,特点鲜明,字数少。

活动

四、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反思与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收获、体会、方法、„„) 投影 学生小结,屏幕投影:

人体由50多种元素组成,其中含量较多的有11种,它们占人体质量的99.95%。

无机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它们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有的还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物极必反,凡事都应有一个“度”,元素的摄入不应过量。 知道了怎样科学饮用牛奶。

有些商品标签上蕴含有丰富的化学知识,学会了怎样看商品标签上的信息。

生活处处皆化学„„

投影 关注健康,珍爱生活,用科学把握生命。 活动

五、 课外作业(任选一题):

1、收集有关微量元素氟、钠和钾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资料,并了解人体是如何摄取这些物质的。

2、查阅资料,我国有哪几种主要的地方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微量元素检测范文第5篇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

元素(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泰安第六中学 吴乃军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在前一课题中,学生已知道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容易与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学时应注意两者的区别。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并确认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即可,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元素概念的教学应注意从熟悉的例子切入,通过与原子的对比,归纳出元素的定义,并组织好讨论,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该主题学科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1.化学元素论是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

2.该主题知识在整个中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该主题知识拓展学习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⑴该主题知识拓展学习:元素概念的发展; ⑵该主题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理念:

化学元素观是化学学习中的核心观念。化学元素观的建构有利于对物质世界形成有序的认识,有利于形成化学的思维方法。化学元素观建构的基本策略是在元素概念基础上形成物质的基本分类,在原子结构认识的基础上理解元素是如何形成物质的,在元素周期律学习的基础上形成元素性质研究的基本模型,在专题性学习中建构化学元素观,在元素观指导下的应用性学习中丰富元素观。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发现过程和对新知识的体验与探索,将认知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中引导学生懂得合作、讨论与交流,实践与探究,查阅资料等多种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以此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形成学生的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实验观、分类观、化学价值观等

二、教学设计思路:

关键是让学生形成清晰的元素概念。在原子结构信息的引导下,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异同点,然后导出元素概念;再次呈现两组原子结构信息,让学生练习,并巩固元素的定义;接着从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通过阅读元素符号的表格,归纳元素的简单分类;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最后,通过字母组合游戏、元素与健康、物质中的元素组成练习来加深本节课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设计策略:

(一)、该主题核心内容的教学策略

1.元素的概念,认识氢、碳、氮、氧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元素。 ⑴从元素认识的历史领悟元素是物质组成的原始成分。

⑵以典型化学反应为载体,让学生领悟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由组成元素决定。 ⑶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做出微观解释,得出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从而理解为什么一百多种元素可以组合成如此庞大的物质世界。 ⑷元素的应用。 2元素符号

⑴建立宏观物质和微观原子的联系; ⑵用元素符号来表征元素; ⑶元素符号意义的理解与运用。

(二)、学生常见错误与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策略

1.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 2.从元素组成区分物质类别学生容易出错; 3.应用元素概念对化学反应进行分析或推理学生存在困难

四、教学目标设计: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3)、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微量元素检测范文第6篇

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及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了解并记忆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材分析:

本节要求学生学习的概念有元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而且概念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也比较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是初中化学的学习一个分化点。这节课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课,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去加深理解和巩固,是所学的化学用语、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

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基本的化学用语,必须将大纲中规定要求记住的常见元素符号记牢,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元素符号的读法、写法和用法,它需要学生直接记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直接再现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应最好采用分散记忆法,在此过程中,进行元素符号发展简史的探究活动,课上小组汇报。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及表达能力。

关于元素概念的教学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时应从具体的物质着手,使他们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例如: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上一篇:一厢情愿的不舍范文下一篇:中医基础知识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