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检测范文

2023-11-28

微量元素检测范文第1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试剂来源

麻疹病毒Ig-G抗体检测试剂盒由江苏华冠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20100601, 仪器美国宝特ELx808型酶标仪及ELx50型洗板机。

1.2 对象与标本采集

按容量比例概率法 (PPS) 对西山区易感人群进行抽样调查。同一对象同时采集末梢血与静脉血。用一次性定量采血管取末梢全血20uL加入盛有180uL生理盐水带盖离心管中, 待血球自然沉降后取上清液备用。

1.3 方法与结果判断

酶联免疫法检测末梢血和静脉血标本, 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操作。结果判断:样品OD≥阴性OD值2.1倍判为阳性, 样品OD<阴性OD值2.1倍为阴性。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0.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1) 通过对同一对象同时采集末梢血和静脉血各395份, 用同种试剂酶联免疫法检测麻疹Ig-G抗体。末梢血麻疹抗体Ig-G阳性316人, 阳性率为80%, 静脉血麻疹抗体Ig-G阳性309人, 阳性率为78.2%。经统计学处理c2=0.375, P>0.05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2) 不同年龄组2种标本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结果见表1。

3 讨论

测定麻疹Ig-G抗体在麻疹免疫效果评价工作中十分重要[3]。本次试验通过对395份平行收集的末梢血与静脉血用酶联免疫法进行麻疹Ig-G抗体测定。结果2种标本麻疹抗体阳性率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表明用末梢血代替静脉血进行麻疹Ig-G抗体检测是可行的。尤其采用手指末梢采血有操作简单快速、用血量少、结果与静脉血无差异等优点, 易于被儿童及肥胖者接受。

但是实验中发现末梢血阳性数较静脉血略偏高, 这可能是由于小年龄段部分标本在采集末梢血时过度挤压溶血所致而出现假阳性, 所以采用末梢血检测麻疹抗体Ig-G水平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摘要:目的 同时对静脉血和末梢血麻疹Ig-G抗体进行检测, 观察2种不同标本来源麻疹抗体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 酶联免疫法静脉血与末梢血平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 395份末梢血检出麻疹Ig-G阳性率为80%, 静脉血阳性率为78%, 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0.05) 。结论 2种不同标本对检测结果无影响, 建议在人群普查、免疫效果监测时可考虑采用末梢血代替静脉血。

关键词:末梢血,静脉血,麻疹Ig-G抗体

参考文献

[1] 冯丽梅, 罗海英, 黄健, 等.广州白云区2044例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检测[J].广州医药, 2009, 40 (6) :36~38.

[2] 任云华, 温恒彩, 葛松正.12~24月龄儿童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J].云南医药, 2005, 45 (17) :35.

微量元素检测范文第2篇

1 临床资料

收集2008年6月至2011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的病历资料, 男59例, 女39例, 年龄29~63岁。诊断要求6个月内连续尿检查有2次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0μg/min, 但<200μg/min (即在30~300mg/24h之间) , 同时应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其增加的原因, 如泌尿系感染、运动、原发性高血压、心衰及水负荷增加等。糖尿病控制很差时也可引起微量白蛋白尿, 尿白蛋白的排出可以>20μg/min, 这样的尿白蛋白排出量不能诊为早期糖尿病性肾病。但若糖尿病得到有效控制时, 尿白蛋白排出量仍是20~200μg/min, 则可以认为有早期糖尿病性肾病。

2 检测方法

2.1 患者尿液采集

留取24h尿液, 每100毫升尿液加0.5mL二甲苯防腐剂防腐, 留尿期间要求病人避免做大幅度运动。

2.2 检测方法

免疫比浊法。

2.3 参考范围

2~20mg/24h, >20mg/24h者为微量白蛋白阳性。

2.4 仪器与试剂

用日本产Ol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试剂采用北京九强公司经销的朗道试剂。

3 检测结果

选择的98例糖尿病患者中检测检出尿微量白蛋白阳性者44例 (微量白蛋白排出量>300mg/24h, 尿总蛋白定量平均值为2.27g/24h) ;59例男性患者中检测出27例尿微量白蛋白阳性;39例女性患者中检测出17例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44.90%的患者表现出临床肾病。

4 讨论

糖尿病所引发的各种并发症中, 糖尿病肾病的危害是最大的。全军重点糖尿病治疗基地权威专家介绍说[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 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 临床特征为蛋白尿, 渐进性肾功能损害, 高血压, 水肿, 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 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以预防为主, 及时做好检查十分重要。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要做以下检查: (1) 所有的糖尿病人病程超过5年以上者要经常查肾功能尿蛋白定性24h尿蛋白定量并注意测量血压做眼底检查。 (2) 有条件时应做尿微量蛋白测定和β2-微球蛋白测定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肾病如果尿微量白蛋白增加要3~6个月内连测3次以确定是否为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 (3) 如果确定为微量白蛋白增加并能排除其他引起其增加的因素如泌尿系感染运动原发性高血压者应高度警惕并注意努力控制血糖使之尽可能接近正常血压>18.7/12Kpa就应积极降压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同时还应强调低盐低蛋白饮食以优质蛋白为佳。

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2种疾病时, 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的功能, 这使得蛋白质渗漏到尿中。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影响肾脏的早期征象, 为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征象, 并可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 因为它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临床中通常应用尿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 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判断病情进入了纤维化哪个阶段。所以, 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普通人应当每年1次, 而已增高的患者应每3个月测试1次。这样对于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都起的了积极作用。

2型糖尿病中尿白蛋白量为死亡的危险因子。随着尿白蛋白浓度的增加, 患者存活率下降, 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最早期的临床证据。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发展为严重肾脏并发症的高风险, 一旦由微量白蛋白尿发展为蛋白尿, 肾功能的进一步降低将是不可避免的。不幸的是, 进入血液透析过程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期望生存期大约只有2年。因此,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微量白蛋白尿筛查是必要的, 因为这样能尽早决定适当的治疗措施以减缓这一进行性发展过程。定期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 当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 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明显, 较多白细胞时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 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尿。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 应定期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 才能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早期发现, 早期进行对症治疗。

摘要:定期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 当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 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明显, 较多白细胞时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 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尿。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 应定期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 才能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早期发现, 早期进行对症治疗。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检测

参考文献

微量元素检测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10 月—2014 年10 月来该院治疗的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44 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144 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男性86 例,女性58 例,年龄39~77 岁,平均年龄为(35.2±9.2)岁,均排除心力衰竭,酮症酸中毒,泌尿系感染,高血压等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肾病的相关诊断;对照组男性82 例,女性62 例,年龄38~74 岁,平均年龄为(34.5±9.7)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糖尿病肾病诊断分期

I期:患者肾小球肥大和高虑过期;II期:患者肾小球基膜增厚和系膜扩张;III期:微量白蛋白尿,尿液中白蛋白的浓度在20~200 μg/min;IV期:临床蛋白尿期,患者尿液中白蛋白浓度超过200 μg/min;V期:终末期肾病。

1.3 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的随机尿液2 管,每管5~10 m L,其中一管做尿常规检测,另一管用作尿蛋白阴性检测。 尿蛋白检测的标本先做3000 r/min的离心处理10 min,然后取上清液,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1.4 观察指标

尿微量白蛋白<20 mg/L为阴性,>20 mg/L为阳性;人体正常排泄状态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20 mg/L,为微量白蛋白,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200 mg/L,属于微量白蛋白尿。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通过例数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距采用t比较,当P<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为(61.32±18.27)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为(14.24±5.27)m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检测阳性85例,阳性率为59.02%,对照组未检测出阳性,阳性率为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老年人群的发病率最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并且糖尿病的多种慢性并发症也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尤其是以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冠心病等并发症。 糖尿病发病是患者体内血糖由正常血糖水平逐渐发展成糖代谢异常, 发病初期通过有效的治疗和干预可以使患者的高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2]。 糖尿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血糖高水平的持续越来越多的并发症会发生。 目前对于2 型糖尿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血糖监控和健康教育为主[3]。

该研究选取糖尿病肾病作为研究对象,糖尿病肾病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的水平,使肾小球处于高灌注和高滤过的状态,最终导致了尿蛋白的排出量超过了正常水平,而这也正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因。然而,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症状不明显,常规指标检测也无明显异常,因此检出率较低,容易延误疾病的治疗,导致不可逆的后果。 相关报道显示,当肾脏功能正常时,因为其存在屏障功能,蛋白质无法通过肾小球,因此尿液中不存在蛋白质;而当肾脏功能异常时,屏障功能受到破坏,肾小球中大量蛋白质漏出,致使尿液中存在大量蛋白质,生成蛋白尿。 另有相关报道显示,尿微量白蛋白的发生与血液流动现状转变有关,肾小球的重复吸收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蛋白质溢出,尿液中的白蛋白增多,但尚未到达蛋白尿的标准,为尿微量白蛋白。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尿微量白蛋白时,说明肾小球功能异常,肾小球出现不同程度的通透性增加,该现象属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临床表现。 在此期的肾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的可逆转性,若能及时诊断并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病情发展,大大降低死亡率。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不同时期的尿液检查结果相差较大,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尿微量白蛋白与患者病程密切相关,患者病程越长,尿液检查的阳性率越高[4]。

尿微量白蛋白的分子量为69 万,带负电荷,在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滤过膜。但糖尿病时,患者的尿量增多,尿液白蛋白排泄量增加且肾小球滤过率增加,造成尿液微量白蛋白明显增加。相关研究显示,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中常见且难治的微血管病变。 一旦发展至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中细胞基质增生等变化时,往往难以逆转,是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国外专家Viberti将糖尿病性蛋白尿分成3 个阶段描述:1肾小球滤过压增高阶段;2肾小球滤过膜电荷改变阶段;3肾小球滤过膜上滤孔孔径改变阶段。

该研究探讨了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价值分析,选取来该院治疗的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检测方法为:尿蛋白检测的标本先做3000 r/min的离心处理10 min,然后取上清液,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检测指标中尿微量白蛋白<20 mg/L为阴性,>20 mg/L为阳性。 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为(61.32±18.27)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为(14.24±5.27)m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检测阳性85例,阳性率为59.02%,对照组未检测出阳性,阳性率为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前国内使用的临床血糖监测方法包括静脉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糖化血清白蛋白,口服葡萄糖耐量等[5]。 以往,糖尿病主要检测血糖,然而检测血糖需要患者空腹,且空腹血糖检测一般都需要配合患者餐后2 h的血糖检测才能诊断。糖化血红蛋白基本不受到抽血时间及近期饮食的影响,因此体检者近期的饮食、情绪及应激状态等都不会对检查结果造成明显影响,临床重复性较好,可信度也较高。但其反映的是一段时间以来血糖的平均水平,若患者在近期出现血糖升高,则采用Hb A1C检查容易漏诊。虽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检测糖尿病的金标准,试验检测结果准确性最高,但由于其操作繁琐,步骤复杂,且成本较高,因此难以大规模使用。 静脉血糖只是检测在某一时刻的血糖值,容易受到饮食、药物、情绪等多种因素影响,无法反映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控制程度。而连续动态血糖监测是指在3 d内对患者进行连续的检测。其将动态血糖测定仪的探头置于腹部皮肤下,每5 min测定一次组织间液的葡萄糖值,其数值经血糖检测仪的相应软件处理后可显示血糖波动情况。 但其操作较为复杂,检测时间过长,患者极为痛苦,因此在临床应用较少。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检测,往往采用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查,能够较为敏感的检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脂肪代谢异常也会导致尿蛋白排出增多。 高TG血症的发生能够使肾小球过滤细胞表达低密度的脂蛋白和胆固醇受体,其与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结合能产生细胞毒作用,影响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并且影响另一部分肾系膜细胞的增生,加重肾损伤。 然而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除了肾血流量有所增多外,没有其他显著症状,因此而临床上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当患者被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时往往处于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治疗时间遭到耽误,难以有效逆转肾损伤。 而采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能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检测出尿微量白蛋白,从而制定准确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对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具有较大的意义,提高检出率,防止误诊漏诊,做到早期诊断,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及早发现糖尿病早期肾病并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能够有效较低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治疗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治疗中该指标具有指导意义,能协助判断病情的康复和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来该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44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144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为(61.32±18.27)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为(14.24±5.27)m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检测阳性85例,阳性率为59.02%,对照组未检测出阳性,阳性率为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对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具有较大的意义,提高检出率,防止误诊漏诊,同时在治疗中该指标具有指导意义,能协助判断病情的康复和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微量元素检测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门诊和住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5例, 其中男47例, 女39例, 年龄在35~75岁之间, 平均年龄 (53.5±11.6) 岁;糖尿病程0.5~19年, 平均病程 (7.9±2.4) 年。全部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1.2 研究方法

同一患者分别在相同时间段进行微量血糖仪检测和抽取静脉血进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方法如下。

指尖毛细血管血糖测定:用75%乙醇局部消毒糖尿病患者食指指尖, 待酒精挥发后, 采患者的指尖毛细血管血, 将随机试纸条置于雅培Optium Xceed血糖仪进行患者指尖毛细血管全血糖测定。

静脉血浆血糖测定:常规抽取糖尿病患者静脉血后, 以氟化钠抗凝, 采用氧化酶法 (上海科华试剂) 在奥林巴斯AU 64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糖尿病血浆血糖测定。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次检测结果比较

该组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微量血糖仪测量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与静脉血浆血糖的结果相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取血量以及检测耗时比较

该组研究显示, 采用微量血糖仪检测血糖耗时较短, 可以立刻看出检测结果, 而生化检测时间长;同时微量血糖仪检测只要指尖血即可, 取血明显少于生化检测所需的血量, 两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免疫功能紊乱和微生物感染, 及遗传因素和自由基毒素等相关致病因子作用所引起的一系列的代谢紊乱综合征[4]。由于环境和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 及时监测和控制血糖是控制糖尿病病情和防止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所以血糖检测对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5]。

糖尿病患者无论是治疗还是预防都需要随时检测血糖值, 以便观察血糖控制情况、疾病发展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用药后低血糖等现象。若这些监测都需要进行抽取静脉血来进行生化分析仪检测, 可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每次抽取血量较多, 可能造成患者检查依从性较差。且对于急诊手术患者, 需要大致了解一下血糖情况, 耗时较多, 适用性较差[6]。而微量血糖仪使用方便, 耗时短, 抽取血量较少,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从该组研究来看, 采用微量血糖仪检测血糖耗时较短, 可以立刻看出检测结果, 而生化检测时间长;同时微量血糖仪检测只要指尖血即可, 取血明显少于生化检测所需的血量, 两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该组研究还对同一个病人分别进行微量血糖仪检查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查, 结果显示, 两组方法检测的血糖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意义 (P>0.05) 。这说明微量血糖仪的检查结果是可信的。

综上所述, 微量血糖仪在检测患者血糖时, 由于取血量少, 检测时间短, 提高治疗依从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适用性较强,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微量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该院8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 抽取患者静脉血, 分别用微量快速血糖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葡萄糖测定。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微量快速血糖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糖的检测, 结果发现两组患者血糖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通过微量血糖仪检测血糖的患者所需血量以及患者等待结果的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两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该研究结果还发现微量血糖仪组患者在血糖监测、药物治疗、自我检测以及饮食控制等依从性指标较全自动分析检测组, 均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微量血糖仪能显著减少患者糖尿病的痛苦, 进行血糖检测时取血量少, 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增加, 值得在临床科室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微量血糖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参考文献

[1] Olokoba AB, Obateru OA, Olokoba LB.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 review of current trends[J].Oman Med J, 2012, 27 (4) :269-273.

[2] Ajala O, English P, Pinkney J.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different dietary approaches to the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J].Am J Clin Nutr, 2013, 97 (3) :505-516.

[3] 赵斌.对比观察POCT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12 (9下) :4948-4949.

[4] 陈丁莉, 李守霞.临床科室床旁检测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的比对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2 (15) :1741-1742.

[5] 郝朋娟.床旁检测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仪对血糖测定结果的比对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 (21) :2599-2600.

微量元素检测范文第5篇

摘 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我国南方坛紫菜及北方条斑紫菜的12种元素铬(Cr)、锰(Mn)、钴(Co)、镍(Ni)、铜(Cu)、砷(As)、硒(Se)、钼(Mo)、镉(Cd)、铅(Pb)、锌(Zn)及锡(Sn)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条斑紫菜Cr、Mn、Co、Ni、Cu及Se含量极显著高于坛紫菜;坛紫菜As、Mo、Cd、Zn及Sn含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條斑紫菜;此外,条斑紫菜Pb含量与坛紫菜未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分析,显示两种紫菜Pb含量未超标。

关键词:坛紫菜;条斑紫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微量元素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21.03.005

Key words: Porphyra haitanensis; Porphyra yezoensi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Microelement

紫菜是生长在沿海潮间带的一种大型海藻,隶属红藻门Rhodophyta、原红藻纲Protoflorideae、红毛菜目Bangiales、红毛菜科Bangiaceae、紫菜属Porphyra。紫菜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维生素及矿物质等成分,其营养价值位居大型栽培海藻之首[1],全世界已发现130余种紫菜,我国已命名的紫菜约有22种[2],主要分布在黄海、渤海和东海等海域。我国最主要的栽培品种是坛紫菜和条斑紫菜,坛紫菜主要在我国南方海域种植,条斑紫菜主要在我国北方海域种植。随着紫菜人工栽培技术的逐渐成熟,我国紫菜人工种植迅速发展,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紫菜产量也显著提高,尤其是坛紫菜表现更为明显,产量约占全国紫菜总产量的75%[3]。

近年来,由于部分海域受污染,海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现象时有发生,紫菜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由于紫菜本身具有富集金属离子的特性,因而监测紫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对控制食品安全尤为重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4]。有关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5-6]、分光光度法[7]、质谱法等[8]。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是近10多年来发展最快的无机痕量分析技术之一,易于进行多元素同时分析且检出限低,干扰少、精度高、线性范围宽、简便、快捷,广泛应用于食品、土壤、药材等领域的元素检测[9-11]。本研究通过

ICPMS测定坛紫菜及条斑紫菜中铬(Cr)、锰(Mn)、钴(Co)、镍(Ni)、铜(Cu)、砷(As)、硒(Se)、钼(Mo)、镉(Cd)、铅(Pb)、锌(Zn)及锡(Sn)等12种微量元素含量,探究坛紫菜与条斑紫菜对以上12种微量元素富集能力的差异,旨在为紫菜风险监测及保障紫菜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采自2020年10月至12月间生长的头水紫菜,采样地点分别为福建省霞浦县坛紫菜养殖场及江苏省南通市条斑紫菜养殖场,根据紫菜生长情况每个点各采集3个样本。采集的紫菜样品经毛笔刷洗干净后,置70℃烘箱烘至恒重,粉碎机粉碎、过筛备用。

1.2 仪器与试剂

上海一恒DHG9140型恒温干燥箱、FA1004型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Milestone品牌ETHOS UP型微波消解仪、美国PerkinElmer品牌NexION 300X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优级纯HNO3、30%优级纯H2O2、超纯水及100 mg·L-1多元素校正标准溶液混标2。

1.3 试验方法

1.3.1 样品前处理 参照LIN等[12]的方法并加以优化,即准确称取0.2 g紫菜粉末样品置微波消解罐,加入7.5 mL优级纯HNO3及1.5 mL 优级纯H2O2(30%),盖上管盖,放置到微波消解仪中,根据微波消解参数(表1)进行微波消解。消解结束后,将消解罐放置在通风橱进行冷却,待温度降至室温,将消解液稀释至30 mL,摇匀并过滤,所得溶液即为待测液。同时,以未加紫菜样品的试剂溶液为空白对照。

1.3.2 标准溶液配制 将100 mg·L-1多元素校正标准溶液混标2通过超纯水稀释配制成1 mg·L-1中间溶液,再根据需要逐级稀释到0、1、5、10、20

μg·L-1标准溶液。

1.3.3 仪器工作参数 微波消解仪工作参数设定如表1所示,ICPMS仪器工作参数:高频发射功率1200 W、等离子气流速13 L·min-1、輔助气流速1.4

L·min-1、载气流速0.88 L·min-1、雾化室温度2℃。

1.3.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利用SPSS软件OneWay ANOVA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处理间的平均值比较采用LSD法进行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工作曲线及相关系数分析

以0、1、5、10、20 μg·L-1多元素校正标准溶液为横坐标,相应元素的信号强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各待测元素的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47~0.9999,12种元素工作曲线及相关系数见表2。

2.2 两种紫菜对12种元素富集能力差异分析

本试验所测的12种元素在两个品种紫菜中除Pb含量外,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在Cr、Mn、Co、Ni、Cu、Se、Mo、Cd及Zn等9种元素中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坛紫菜与条斑紫菜对除Pb外的11种元素的富集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坛紫菜Cr、Mn、Co、Ni、Cu及Se含量分别为0.15、18.29、0.44、1.47、18.30、18.83 mg·kg-1,条斑紫菜Cr、Mn、Co、Ni、Cu及Se含量分别是坛紫菜的4.09、1.82、3.65、3.57、1.18、1.2倍,说明对Cr、Mn、Co、Ni、Cu及Se富集能力条斑紫菜表现出比坛紫菜强的趋势。相比之下,坛紫菜与条斑紫菜Pb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种紫菜具有相似的Pb富集能力。对于As及Sn含量,条斑紫菜含量仅是坛紫菜的80.49%及67.44 %,两者As及Sn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对于Mo、Cd及Zn,条斑紫菜含量仅是坛紫菜的50.00%、48.39%、57.02%,两种紫菜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条斑紫菜对As、Sn、Mo、Cd及Zn富集能力显著弱于坛紫菜(图1)。

2.3 两种紫菜重金属含量与污染上限对比分析

As、Cd、Pb等元素属于人体非必需的元素,这些元素的摄入对人类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国家食品质量标准体系也对人体忍耐极限值给予规定。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17《藻类及其制品》及NY/T 1709-2011《绿色食品 藻类及其制品》规定,藻类及其制品中Pb的限量值≤1.0 mg·kg-1,且NY 5056-2005《无公害食品 海藻》规定Pb≤0.5 mg·kg-1,可知本研究两种紫菜Pb含量均小于0.5

mg·kg-1,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我国农业部NY/T1709-2011《绿色食品 藻类及其制品》规定藻类及其制品无机砷限量≤1.5 mg·kg-1,虽然本研究所测两种紫菜总As含量均大于1.5 mg·kg-1,但总As不是影响藻类制品的风险因素。本研究所测两种紫菜Cd含量分别为坛紫菜0.31 mg·kg-1及条斑紫菜0.16 mg·kg-1,根据NY5056-2005《无公害食品 海藻》限量规定,条斑紫菜及坛紫菜Cd含量检测合格,符合藻类及其制品Cd的限量标准,不存在Cd超标问题。此外,两种紫菜Cu含量同样符合NY 5073-2006《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规定的标准(表3)。Cr、Mn、Co、Ni、Se、Mo、Zn及Sn等元素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尚未对其划定限量标准。多种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传递逐级放大作用,容易引起其在人体大量累积,对健康造成潜在的影响,因此同样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检测坛紫菜与条斑紫菜Cr、Mn、Co、Ni、Cu、As、Se、Mo、Cd、Pb、Zn及Sn等12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对比分析坛紫菜与条斑紫菜对12种元素的富集能力差异,该结果对有害重金属元素(如Cd、As及Pb等)的控制及有益微量元素的开发利用都具有潜在的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坛紫菜As及Cd含量显著高于条斑紫菜,说明坛紫菜富集As及Cd的能力强于条斑紫菜,但对Pb的富集能力上,两者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众所周知,Cd、As及Pb等重金属元素属于人体非必需元素,长期食用含Cd、As及Pb等超标的食物,容易对肾脏、肝脏、肺脏、骨骼等组织器官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13-14]。鉴于As、Mo、Cd、Zn及Sn在坛紫菜含量高于条斑紫菜,Cr、Mn、Co、Ni、Cu及Se在条斑紫菜含量高于坛紫菜的特点,通过ICPMS对坛紫菜及条斑紫菜的监测,可依据海区特性分别选择坛紫菜或条斑紫菜作为指定元素的生物指示器,进一步掌握近海海洋污染程度,避免人体摄入过量的有毒元素。近年来,随着南菜北养技术的引进,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进行坛紫菜与条斑紫菜轮栽方式养殖,充分利用条斑紫菜及坛紫菜富集能力的特点优势,取长补短,栽培出营养价值高、重金属污染少的紫菜。我国是紫菜养殖与出口大国之一,紫菜贸易遍及多个国家和地区[15],加强对紫菜重金属含量实时监测有助于紫菜营养价值的评定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这对于推动我国紫菜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升我国紫菜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所测紫菜Mn、Cu、Zn、Se、Sn、Ni及Mo等元素是生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人体必需的生命元素[16]。研究表明,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紧密[17],但人体不能自行合成,必须依靠日常的食物摄取来补充,而紫菜中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多种有益微量元素。因此,本研究采用ICPMS测定两种典型紫菜微量元素含量并比较其差异,该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其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提供一定的参考基础,同时为利用海藻及其制品进行食疗或预防微量元素缺乏症的发生提供相应的参考背景。虽然微量元素参与人体的多种代谢,对维持人体免疫和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摄入过量亦会发生中毒现象,因此,紫菜微量元素的实时监测是紫菜产业稳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郭雷,王淑军,郝倩,等.紫菜多糖和藻红蛋白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6):182-185.

[2]张学成,秦松,马家海,等.海藻遗传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3]王清印.海水养殖生物的细胞工程育种[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4]黄秀榕,祁明信.人体微量元素研究进展[J].宁夏医学院学报,1984(S1):228-238.

[5]苏建峰.一次性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水产品中铅、镉、铜、锌和砷[J].光谱实验室,2007,24(3):566-569.

[6]问思恩,齐喜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产品中铅[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0,27(6):39-40.

[7]李江秀,张春花.钼的光度分析方法进展[J].冶金分析,2005,25(2):27-32.

[8]方军,陈建平,舒永红.ICPMS测定紫菜中的总砷[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6,13(9):45-48.

[9]刘奋,戴京晶,林奕芝,等.ICPMS測定食品中多种金属元素[J].现代预防医学,2002,29(1):43-45.

[10]黄冬根,廖世军,章新泉,等.ICPMS法测定水稻田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Zn、Cd、Pb、Cu、Cr、Mn的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05,21(3):31-34.

[11]王柯,王欣美,季申.ICPMS法测定中药材中13种元素[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5):1184-1187.

[12]LIN H,FANG C,LI Y,et al.Cadmiumstress mitigation through gene expression of rice and silicon addition[J].Plant Growth Regulation,2017,81(1):91-101.

[13]高志杰,汪娌娜,姚浔平,等.海产品中重金属铅、汞、镉、铬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评价[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7):1019-1021,1025.

[14]郭莹莹.海藻中砷化合物检测技术研究及食用安全性评价[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15]李博.中国紫菜养殖业的发展现状研究[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2(1):90-96.

[16]吴明星.常见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综述)[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2):89-91.

[17]杨东湘.论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J].科协论坛,2010(6):103-104.

(责任编辑:柯文辉)

上一篇:音乐元素下一篇:生活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