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白蛋白尿范文

2023-09-20

微量白蛋白尿范文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挑选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 所有患者均经血糖检查符合WTO诊断糖尿病的标准。 将80例糖尿病患者归为糖尿病组,另挑选来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80例,体检者来该院体检的时间均在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将80例健康正常人归为健康组。

糖尿病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33例,最小年龄26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56.35± 2.31)岁,糖尿病最短病程1年,最长病程22年,平均病程(8.63±1.09)年,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3例,主要临床症状有乏力消瘦、多食、多饮、多尿、口干、体重有明显下降;2型糖尿病患者77例,大部分患者均较肥胖,主要临床症状有轻度的乏力、口渴。 健康组正常人中有男性体检者47例,女性体检者33例,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56.64±2.25)岁。 糖尿病组患者和健康组正常人的性别及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说明糖尿病组患者及健康组正常人之间存在可比性。 同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高血压、其他原因引起的肾脏疾病患者不纳入该研究,糖尿病组患者及健康组正常人对该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订《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检验中的应用分析》知情同意书。

1.2检测方法

在进行检测前,医护人员嘱咐患者空腹12 h,分别采集糖尿病组患者及健康组正常人清晨首次尿10 m L, 尿液均取中段尿,分装于两个试管,每个试管5 m L,分别进行尿蛋白检测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采用尿液分析仪(HT-2000型,桂林华通医用仪器公司生产)及相关的尿液分析试纸测定尿蛋白;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XC800型,贝克曼公司生产)及相关的配套试剂检测尿微量白蛋白,首先需要将样本进行离心5 min,转速为4 000 r/min,取上清液,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

1.3评价指标

记录糖尿病组患者及健康组正常人的尿蛋白检测结果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 分析并比较糖尿病组患者及健康组正常人的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 比较糖尿病组尿蛋白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及健康组正常人之间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及阳性率。

1.4统计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6.0分析处理该研究中的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患者及正常人的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尿微量白蛋白含量等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百分比表示患者及正常人的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等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组间比较, P<0.05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表1看出,糖尿病组患者的尿蛋白阳性率为15.00%, 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为52.50%,健康组正常人的尿蛋白阳性率及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均为0.00%,糖尿病组患者的尿蛋白阳性率及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组患者整体的平均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为(44.70±13.68)mg/L,明显高于健康组正常人整体的平均尿微量白蛋白含量(10.38±3.50)mg/L,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为了进一步分析糖尿病患者尿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之间的关系, 将糖尿病组尿蛋白阳性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及阳性率与尿蛋白阴性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及阳性率进行比较,发现尿蛋白阳性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为(146.53±6.04)mg/L,阳性率为100%, 显著高于蛋白尿阴性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27.46± 2.67)mg/L, 阳性率44.12% ,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尿蛋白阳性患者及尿蛋白阴性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正常人,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 有资料显示,我国是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将近一亿,加上高危人群接近1.5亿, 说明每10个人当中就有1个是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高危患者[3]。 糖尿病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可发于任何年龄,发病较急,其发病原因主要与自身免疫系统缺陷、遗传因素、病毒感染等有关,而2型糖尿病一般多发于35~40岁以上的人群,为糖尿病的主要类型,其发病原因主要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因素、种族因素、生活方式等有关[4]。

糖尿病本身不一定会给患者造成伤害, 但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对身体的器官、组织、 细胞均可能发生一定的损害, 容易引发很多并发症[5]。 有资料显示,糖尿病的并发症多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最多并发症的疾病, 其中有10%的糖尿病患者因为肾病变而死亡。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临床尚不完全清楚,认为是由多因素共同参与,在遗传的基础上, 加上高血糖导致的代谢异常共同作用而成[6]。 高血糖主要改变肾脏血流动力学,进而引起其代谢异常,进一步对肾脏进行损害,损害机制主要有:(1) 肾组织局部的糖代谢紊乱;(2)激活多元醇通路;(3)激活二酰基甘油-蛋白激酶c途径;(4)己糖胺通路的代谢异常。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增多,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也相应上升,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我国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大原因,仅位居各种肾小球肾炎之后[7]。 根据糖尿病发展到严重肾病的过程,可将其分为5个阶段[8]。 在第一阶段,肾脏肥大,肾小球高滤过,这些细微的改变与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患者不具有病理学组织的损伤,如果患者在第一阶段可以严格降低并控制血糖,肾病会得到缓解和终止发展;在第二阶段,患者开始出现蛋白尿,且高出正常水平,病理变化为抗肾小球底膜增厚,系膜区的基质明显增多,但在休息后可恢复正常,如果患者在第二阶段可以很好的控制血糖, 糖尿病肾病也可终止发展,并长期维持在第二阶段;在第三阶段肾小球率过滤下降到正常水平,但肾小球出现病变,运动后尿白蛋白排除率明显升高,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血压也会一定的升高,给予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者血管紧张素2拮抗剂类药物治疗,可减少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量,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在第四阶段,患者的肾小球率过滤持续下降,但蛋白尿症状依然明显,患者可能出现肾病综合征;在第五阶段,患者病情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肾小球率过滤已经下降到小于10 m L/min,肾小球硬化,出现尿毒症症状,患者需要进行透析治疗。 由于糖尿病肾病体内的代谢紊乱,一旦病情发展到较为严重的终末期肾脏病,其治疗往往比其他的肾脏疾病治疗更加困难, 所以,预防和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意义。

尿蛋白是指尿液中出现蛋白,也称为蛋白尿。 正常人尿液中也存在少量的小分子蛋白,但普通的尿常规检查并不能将其测出,一旦患者尿液中的蛋白含量增加, 尿常规可以检出,即为尿蛋白[9]。 尿蛋白是肾脏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评价肾病的一个常用指标,其他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出现蛋白尿。

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肾病等早期肾脏受损表征,是指尿液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血液中一种正常的蛋白质,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仅有极少量或者不含有白蛋白,在肾脏异常的情况下,尿液中存在微量白蛋白。 尿液中出现微量白蛋白主要是由于高血糖损伤了肾脏的固有细胞,改变肾脏固有细胞的结构,进而改变肾脏的功能[10],表现为尿液中出现微量白蛋白。

该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组患者的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组正常人,糖尿病组尿蛋白阳性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尿蛋白阴性患者,且均高于健康组正常人,说明糖尿病患者已经有出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及发展趋势,需要进行及时的控制和治疗。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能尽早发现及诊断糖尿病肾病, 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检验中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分析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挑选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将80例糖尿病患者归为糖尿病组,另挑选来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80例,体检者来该院体检的时间均在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将80例健康正常人归为健康组,对糖尿病组患者及健康组正常人进行尿蛋白检测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比较糖尿病组患者与健康组正常人的检测结果。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的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组正常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尿蛋白阳性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尿蛋白阴性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正常人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能尽早发现及诊断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检验中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微量白蛋白尿范文第2篇

1 临床资料

收集2008年6月至2011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的病历资料, 男59例, 女39例, 年龄29~63岁。诊断要求6个月内连续尿检查有2次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0μg/min, 但<200μg/min (即在30~300mg/24h之间) , 同时应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其增加的原因, 如泌尿系感染、运动、原发性高血压、心衰及水负荷增加等。糖尿病控制很差时也可引起微量白蛋白尿, 尿白蛋白的排出可以>20μg/min, 这样的尿白蛋白排出量不能诊为早期糖尿病性肾病。但若糖尿病得到有效控制时, 尿白蛋白排出量仍是20~200μg/min, 则可以认为有早期糖尿病性肾病。

2 检测方法

2.1 患者尿液采集

留取24h尿液, 每100毫升尿液加0.5mL二甲苯防腐剂防腐, 留尿期间要求病人避免做大幅度运动。

2.2 检测方法

免疫比浊法。

2.3 参考范围

2~20mg/24h, >20mg/24h者为微量白蛋白阳性。

2.4 仪器与试剂

用日本产Ol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试剂采用北京九强公司经销的朗道试剂。

3 检测结果

选择的98例糖尿病患者中检测检出尿微量白蛋白阳性者44例 (微量白蛋白排出量>300mg/24h, 尿总蛋白定量平均值为2.27g/24h) ;59例男性患者中检测出27例尿微量白蛋白阳性;39例女性患者中检测出17例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44.90%的患者表现出临床肾病。

4 讨论

糖尿病所引发的各种并发症中, 糖尿病肾病的危害是最大的。全军重点糖尿病治疗基地权威专家介绍说[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 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 临床特征为蛋白尿, 渐进性肾功能损害, 高血压, 水肿, 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 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以预防为主, 及时做好检查十分重要。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要做以下检查: (1) 所有的糖尿病人病程超过5年以上者要经常查肾功能尿蛋白定性24h尿蛋白定量并注意测量血压做眼底检查。 (2) 有条件时应做尿微量蛋白测定和β2-微球蛋白测定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肾病如果尿微量白蛋白增加要3~6个月内连测3次以确定是否为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 (3) 如果确定为微量白蛋白增加并能排除其他引起其增加的因素如泌尿系感染运动原发性高血压者应高度警惕并注意努力控制血糖使之尽可能接近正常血压>18.7/12Kpa就应积极降压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同时还应强调低盐低蛋白饮食以优质蛋白为佳。

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2种疾病时, 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的功能, 这使得蛋白质渗漏到尿中。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影响肾脏的早期征象, 为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征象, 并可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 因为它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临床中通常应用尿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 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判断病情进入了纤维化哪个阶段。所以, 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普通人应当每年1次, 而已增高的患者应每3个月测试1次。这样对于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都起的了积极作用。

2型糖尿病中尿白蛋白量为死亡的危险因子。随着尿白蛋白浓度的增加, 患者存活率下降, 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最早期的临床证据。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发展为严重肾脏并发症的高风险, 一旦由微量白蛋白尿发展为蛋白尿, 肾功能的进一步降低将是不可避免的。不幸的是, 进入血液透析过程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期望生存期大约只有2年。因此,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微量白蛋白尿筛查是必要的, 因为这样能尽早决定适当的治疗措施以减缓这一进行性发展过程。定期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 当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 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明显, 较多白细胞时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 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尿。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 应定期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 才能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早期发现, 早期进行对症治疗。

摘要:定期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 当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 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明显, 较多白细胞时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 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尿。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 应定期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 才能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早期发现, 早期进行对症治疗。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检测

参考文献

微量白蛋白尿范文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3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组,将同期于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5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4.37±5.48)岁。根据患者Hb A1c水平高低将观察组分为A组(Hb A1c<7%)12例、B组(7%≤Hb A1c≤10%)13例、C组(Hb A1c>10%)1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3.62±5.43)岁。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经该院确诊为糖尿病肾病,并排除肝脏疾病、心肺疾病及高血压患者。各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所有检测者均禁食12 h,凌晨空腹取5~10 m L尿液、抽取2 m L静脉血,将其置于试管内并添加EDTA抗凝剂,于2 h内分别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蛋白。利用尿液分析仪结合透射比浊法检验尿微量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则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所有检测均由专业人员操作,并严格遵守操作流程。

1.3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蛋白水平方面的差异,对比A组、B组、C组三组尿微量蛋白水平,观察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蛋白之间所存在的关系。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检验者Hb A1c与U-mAlb

观察组Hb A1c与U-m Al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Hb A1c与U-m Alb之间的关系

A组患者Hb A1c<7%,U-m Alb水平为(24.51±3.8)mg/L;B组患者7%≤Hb A1c≤10%,U-m Alb水平为(53.84±13.46)mg/L;C组患者Hb Alc>10%,U-m Alb水平为(71.36±16.49)mg/L,A、B、C3组U-m Alb水平随着Hb A1c水平的升高而增加,Hb A1c与U-m Alb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我国常见的代谢功能障碍的慢性疾病,常常引起一些血管性疾病,且长期的代谢功能紊乱及高血糖水平会严重损害患者肾脏、心脑血管等组织器官,甚至造成酮症酸中毒,导致死亡[4] 。糖尿病肾病是微血管受损的常见并发症,同时是诱发晚期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而早期症状往往不易发觉,常致病情迁延[5] 。因此及时有效的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在后期临床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观察尿蛋白、血肌酐等指标变化情况来判断肾损伤程度,但诊断早期肾损伤缺乏准确性、及时性,不利于早期减轻肾功能损伤[6] 。因此临床不断探究更加合理的诊断指标,如Hb A1c与U-m Alb。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Hb A1c与U-m Al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Hb A1c与U-m Alb水平作为诊断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在观察组中,3组不同Hb A1c水平患者之间的U-m Al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间呈正相关的关系,说明Hb A1c与U-m Alb可同时作为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临床研究显示[7,8] ,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糖尿病代谢功能障碍所致的肾小球硬化,近曲小管可在白蛋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后将其全部吸收,因此正常尿液中几乎不含白蛋白,但肾小球发生硬化等病变后,肾小球可减少酸肝素、负电荷乙酰硫等物质的分泌,滤过膜受到严重破坏,影响近曲小管对白蛋白的吸收,从而导致尿液中白蛋白水平迅速增多。而Hb A1c的检测水平可较好的反映出患者近期的血糖水平,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同时当人体血糖水平持续增高,体内大量合成糖化血红蛋白,抑制氧合血红蛋白的合成,导致机体血液中红细胞失去正常携氧功能,造成患者体内出现肾脏内血管内皮损伤、细胞缺氧、肾小球硬化、血流下降等症状,最终引发糖尿病肾病。

综上所述,糖化血红蛋白联合尿微量蛋白作为临床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具有科学性及合理性,可有效反映患者病情,值得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应用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与尿微量蛋白(U-m Alb)作为糖尿病肾病诊断指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3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于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5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并根据Hb A1c水平的高低将观察组患者分为A、B、C3组。给予所有患者Hb A1c与U-m Alb检测,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Hb A1c、U-m Alb水平及观察组中A、B、C3组间Hb A1c与U-m Alb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Hb A1c、U-m Al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U-m Alb水平随着Hb A1c水平的升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Hb A1c与U-m Alb两项生化指标可较好的诊断糖尿病肾病病情,观察病情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

参考文献

[1] 刘迎春,阮剑.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6):70-71.

[2] 陈励勋,孙晶.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0):99-102.

[3] 周瑾,张媛,易婷曲.尿微量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J].新疆医学,2013,43(5):15-17.

[4] 古力尼沙·艾塔洪,太赛尔格林.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1):18-20.

[5] 黎桂芳.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1):57-58.

[6] 徐祥坤.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8):74-75.

[7] 王永洁,汤红英.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2):57-58.

微量白蛋白尿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10 月—2014 年10 月来该院治疗的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44 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144 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男性86 例,女性58 例,年龄39~77 岁,平均年龄为(35.2±9.2)岁,均排除心力衰竭,酮症酸中毒,泌尿系感染,高血压等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肾病的相关诊断;对照组男性82 例,女性62 例,年龄38~74 岁,平均年龄为(34.5±9.7)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糖尿病肾病诊断分期

I期:患者肾小球肥大和高虑过期;II期:患者肾小球基膜增厚和系膜扩张;III期:微量白蛋白尿,尿液中白蛋白的浓度在20~200 μg/min;IV期:临床蛋白尿期,患者尿液中白蛋白浓度超过200 μg/min;V期:终末期肾病。

1.3 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的随机尿液2 管,每管5~10 m L,其中一管做尿常规检测,另一管用作尿蛋白阴性检测。 尿蛋白检测的标本先做3000 r/min的离心处理10 min,然后取上清液,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1.4 观察指标

尿微量白蛋白<20 mg/L为阴性,>20 mg/L为阳性;人体正常排泄状态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20 mg/L,为微量白蛋白,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200 mg/L,属于微量白蛋白尿。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通过例数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距采用t比较,当P<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为(61.32±18.27)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为(14.24±5.27)m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检测阳性85例,阳性率为59.02%,对照组未检测出阳性,阳性率为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老年人群的发病率最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并且糖尿病的多种慢性并发症也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尤其是以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冠心病等并发症。 糖尿病发病是患者体内血糖由正常血糖水平逐渐发展成糖代谢异常, 发病初期通过有效的治疗和干预可以使患者的高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2]。 糖尿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血糖高水平的持续越来越多的并发症会发生。 目前对于2 型糖尿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血糖监控和健康教育为主[3]。

该研究选取糖尿病肾病作为研究对象,糖尿病肾病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的水平,使肾小球处于高灌注和高滤过的状态,最终导致了尿蛋白的排出量超过了正常水平,而这也正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因。然而,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症状不明显,常规指标检测也无明显异常,因此检出率较低,容易延误疾病的治疗,导致不可逆的后果。 相关报道显示,当肾脏功能正常时,因为其存在屏障功能,蛋白质无法通过肾小球,因此尿液中不存在蛋白质;而当肾脏功能异常时,屏障功能受到破坏,肾小球中大量蛋白质漏出,致使尿液中存在大量蛋白质,生成蛋白尿。 另有相关报道显示,尿微量白蛋白的发生与血液流动现状转变有关,肾小球的重复吸收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蛋白质溢出,尿液中的白蛋白增多,但尚未到达蛋白尿的标准,为尿微量白蛋白。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尿微量白蛋白时,说明肾小球功能异常,肾小球出现不同程度的通透性增加,该现象属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临床表现。 在此期的肾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的可逆转性,若能及时诊断并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病情发展,大大降低死亡率。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不同时期的尿液检查结果相差较大,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尿微量白蛋白与患者病程密切相关,患者病程越长,尿液检查的阳性率越高[4]。

尿微量白蛋白的分子量为69 万,带负电荷,在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滤过膜。但糖尿病时,患者的尿量增多,尿液白蛋白排泄量增加且肾小球滤过率增加,造成尿液微量白蛋白明显增加。相关研究显示,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中常见且难治的微血管病变。 一旦发展至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中细胞基质增生等变化时,往往难以逆转,是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国外专家Viberti将糖尿病性蛋白尿分成3 个阶段描述:1肾小球滤过压增高阶段;2肾小球滤过膜电荷改变阶段;3肾小球滤过膜上滤孔孔径改变阶段。

该研究探讨了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价值分析,选取来该院治疗的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检测方法为:尿蛋白检测的标本先做3000 r/min的离心处理10 min,然后取上清液,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检测指标中尿微量白蛋白<20 mg/L为阴性,>20 mg/L为阳性。 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为(61.32±18.27)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为(14.24±5.27)m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检测阳性85例,阳性率为59.02%,对照组未检测出阳性,阳性率为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前国内使用的临床血糖监测方法包括静脉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糖化血清白蛋白,口服葡萄糖耐量等[5]。 以往,糖尿病主要检测血糖,然而检测血糖需要患者空腹,且空腹血糖检测一般都需要配合患者餐后2 h的血糖检测才能诊断。糖化血红蛋白基本不受到抽血时间及近期饮食的影响,因此体检者近期的饮食、情绪及应激状态等都不会对检查结果造成明显影响,临床重复性较好,可信度也较高。但其反映的是一段时间以来血糖的平均水平,若患者在近期出现血糖升高,则采用Hb A1C检查容易漏诊。虽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检测糖尿病的金标准,试验检测结果准确性最高,但由于其操作繁琐,步骤复杂,且成本较高,因此难以大规模使用。 静脉血糖只是检测在某一时刻的血糖值,容易受到饮食、药物、情绪等多种因素影响,无法反映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控制程度。而连续动态血糖监测是指在3 d内对患者进行连续的检测。其将动态血糖测定仪的探头置于腹部皮肤下,每5 min测定一次组织间液的葡萄糖值,其数值经血糖检测仪的相应软件处理后可显示血糖波动情况。 但其操作较为复杂,检测时间过长,患者极为痛苦,因此在临床应用较少。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检测,往往采用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查,能够较为敏感的检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脂肪代谢异常也会导致尿蛋白排出增多。 高TG血症的发生能够使肾小球过滤细胞表达低密度的脂蛋白和胆固醇受体,其与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结合能产生细胞毒作用,影响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并且影响另一部分肾系膜细胞的增生,加重肾损伤。 然而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除了肾血流量有所增多外,没有其他显著症状,因此而临床上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当患者被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时往往处于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治疗时间遭到耽误,难以有效逆转肾损伤。 而采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能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检测出尿微量白蛋白,从而制定准确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对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具有较大的意义,提高检出率,防止误诊漏诊,做到早期诊断,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及早发现糖尿病早期肾病并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能够有效较低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治疗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治疗中该指标具有指导意义,能协助判断病情的康复和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来该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44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144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为(61.32±18.27)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为(14.24±5.27)m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检测阳性85例,阳性率为59.02%,对照组未检测出阳性,阳性率为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对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具有较大的意义,提高检出率,防止误诊漏诊,同时在治疗中该指标具有指导意义,能协助判断病情的康复和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微量白蛋白尿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72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所有患者皆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在对照组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为45~7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61.5±3.8)岁;病史有6~24年不等,平均病史为(11.8±4.5)年。在治疗组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为44~7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62.1±3.4)岁;病史有5~22年不等,平均病史为(12.5±3.8)年。

1.2 治疗方法

在对照组患者中,进行常规的降血糖、降血压治疗,在治疗期间,要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多食用低蛋白、低磷、低盐的食物,并保证每天蛋白质摄入量限制1.0 g/kg。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再加入中药治疗方法,使用黄芪注射液50~80 m L、丹参注射液15~20 m L、200 m L的5%葡萄糖注射液以及2~4 U的速效胰岛素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其中各类注射液的具体的量根据不同患者的年龄、体质以及血糖值等情况而定。2个疗程后测量两组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血糖等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3 评估标准

按照以上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两个疗程之后,使用放射免疫法测查其尿白蛋白排泄率。然后对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进行测量并统计。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组间数据使用t来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2个疗程的治疗之后,其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空腹血糖、平均动脉压、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也逐渐趋于正常水平,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具体情况见表1。然后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中,由于糖尿病肾病死亡的患者大多是患有1型糖尿病肾病,一般情况下,1型糖尿病发病患者的年龄不大,其病程进展较快,对肾功能具有很大的损害作用,且其发病时间较短,甚至最后会引起心脏、脑血管以及肾脏的病变。相较于1型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肾病具有很大的治愈机会。在常规的治疗方法中,为了在控制病情的同时,不影响肾脏功能,一般会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然后再控制病人的血压,嘱咐病人要清淡饮食、少盐以及戒烟。此外,病人还应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避免泌尿系感染。随着医疗的发展,现在中西医结合逐渐在很多病症治疗中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本病治疗中,中医治疗也具有很大的优势。在中医学中认为,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是肾虚,血液运行不畅而导致的脉络瘀阻,出现气虚血瘀的症状,从而形成蛋白尿[2]。而在中医药材中,黄芪具有补中益气、利尿消肿和升阳举陷的功能作用,能够有效治疗脾虚。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清热除烦的功能,能够祛淤血、生新血,具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的美誉,因此,黄芪、丹参两药合用具有益气活血、疏通经络的功效。通过该的治疗结果显示,重要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使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大大增强,能够很好地改善肾功能、抑制蛋白尿,从而对2型糖尿病肾病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所以,在控制血压、血糖的基础上,清淡饮食,并配合使用黄芪、丹参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能够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在临床上,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中药对2型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的治疗存在着很大的功效,能够因人施治辨证论治,取得很大的治疗效果。其中,黄芪能够扩张血管、降压利尿,并有效改善肾脏病理状况,使尿中蛋白量大大降低;丹参具有抑制凝血、促进纤溶的作用,能够改善微循环,增大肾血流量。此外,两种药材均能够增加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降低自由基的生成,起到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3]。因此,在2型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的临床治疗中,基于常规治疗方法,配合使用中药治疗能够大大增强对其的治愈机会,从而能够促进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身体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中,抽取72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使用西药常规治疗方法,服用降糖降压等药物;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使用中药治疗方法。两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变化情况进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降低,且患者的空腹血糖、平均动脉压、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皆趋于正常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平均动脉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且各项指标逐渐趋于正常标准,其中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因此可以看出,中药对2型糖尿病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并推广。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中药治疗

参考文献

[1] 鲍红娟.中药联用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期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3):540-542.

[2] 扈永杰.黄芪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4):517-518.

微量白蛋白尿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52 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收集该院2014 年2 月—2015 年2 月收治的52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观察组中的所有患者均得到确诊。 观察组中, 男32 例, 女20 例, 年龄为41~66 岁, 平均年龄为 (51.22±10.12) 岁;对照组中, 男31 例, 女21 例, 年龄为42~65 岁, 平均年龄为 (50.87±10.05) 岁。 排除尿白蛋白数量由高血压导致增多的患者。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相比, 无显著差异 (P>0.05) 。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检测。 在患者开始检测之前, 患者无需禁食, 只需保持正常的饮食规律及平常的生活状态。 同时, 患者不宜进行剧烈的活动。 此外, 患者在检验前需要维持空腹状态达8 h。 收集患者的晨尿, 并将其放置在干净的容器中, 每个患者的标本做好标记。 将患者的标本送至检验科进行检查。 在检测患者的晨尿时, 数据分析配合使用专门的读数仪, 尿液分析配合使用型号为HT-150 的尿液分析仪。 检验人员在进行尿液的数据分析时, 应严格操作, 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 然后使用干化学试纸和奥斯邦试剂测试患者尿液中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的阴阳指标。

1.3 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的阴性和阳性指标及两者的水平。 根据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标准[4], 阴性:检测结果少于每升20 mg;阳性:检测结果超过了每升20 mg。 根据尿糖的检测标准[5], 阴性:检测结果为1.67~2.77 mmol / L; 阳性: 检测结果超出以上那个数值区间。 (阳性患者的数量/总人数) ×100%为阳性率。 比较两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的阳性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行t检验,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的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阳性率分别为71.15%、84.62%, 对照组均为0,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的水平显著偏高 (P<0.05) 。 见表2。

注:* 为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在糖尿病的病死患者中, 糖尿病肾病患者是死亡人数最多的, 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肾病[6]。 糖尿病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发病人数约为糖尿病患者的33.33%。 根究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 糖尿病是糖尿病肾病最主要的致病因, 微血管发生了病变导致糖尿病肾病[7,8]。 其中, 微血管病变表现比较突出的是肾动脉、肾小球动脉、肾微小血管等组织出现病理性的变化, 从而造成肾小球不断硬化[9]。 由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症状的不明显, 所以往往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 难以被及时发现和诊断, 使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为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 及时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 因此我们要尽早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进行准确诊断[10]。 目前, 临床诊断面临的问题主要是, 糖尿病肾病具有很强的隐藏性, 发病早期症状和表现不明显, 病情发展缓慢, 潜伏时间较长, 检测患者的尿蛋白等, 结果不存在异常情况。 由于以上因素, 导致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常规的检验方法, 无法早期得到准确诊断, 极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现象, 对患者的及时治疗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检测的敏感性指标, 这是因为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患者, 其肾小球受到伤害。 尿微量白蛋白只需要检测出肾小球的损伤程度, 就能有效判断出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损伤是否存在[11]。 同时, 早期肾损伤患者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临床诊断, 具有很大优势, 能克服常规检查中的不足, 可准确检验出蛋白中一些具有连续性的细小变化, 极大地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这种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方法与定时进行尿蛋白的检测相比, 可以大大缩短检测标本采集的时间, 获取尿液标本更加方便, 检测的数据更接近真实水平。 在检测过程中, 如果发现有微量蛋白尿, 则表明患者尿液中存在过量的蛋白含量, 从而可以判断出糖尿病患者存在早期肾损伤的情况[12]。 将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和尿糖检测进行结合, 大大提高了早期肾损伤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该研究随机选取52 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收集该院收治的52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检测两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的水平, 探讨了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应用联合尿微量白蛋白与尿糖检验诊断的临床价值。 该研究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阳性率分别为71.15%、84.62%, 对照组均为0;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的水平显著偏高。 观察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的检测结果为阳性, 很大可能是患者通过服用药物病情得到了控制造成的。

综上所述,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应用联合尿微量白蛋白与尿糖检验进行诊断, 能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 提高正确诊断率和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值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应用联合尿微量白蛋白与尿糖检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5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收集该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5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检测两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阳性率分别为71.15%、84.62%, 对照组均为0,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的水平显著偏高 (P<0.05) 。结论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应用联合尿微量白蛋白与尿糖检验进行诊断, 能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 提高正确诊断率和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关键词: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尿糖,早期肾损伤

参考文献

[1] 穆红梅.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时微量白蛋白和尿糖联合检验结果探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12 (10) :109-112.

[2] 辛建丽.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4 (10) :236-237.

[3] Chen D, Zheng S, Liu S, et al.Valu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Cys-C, Hb A1c, GA and U-m Alb/Cr in diagnosis of early renal damag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2014, 16 (11) :101-102.

[4] 徐树.糖尿病早期肾损伤采用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 2014, 39 (16) :524-525.

[5] 易亮.糖尿病早期肾损伤采用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联合检验的临床分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0 (27) :340-342.

[6] Cao J, Zheng G X, Hai-Dan M A, et al.The Clinical Value of Cys C, m ALB and Urine BGM Combined Detection of Early Renal Damage in Type 2 Diabetes[J].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2014, 15 (11) :110-112.

[7] 李民.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89 (21) :4355-4356.

[8] 陈丽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22 (17) :301-302.

\"\"

[10] 王玲, 王旭天.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临床观察[J].甘肃医药, 2014, 80 (18) :589-591.

[11] 金宏.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 2014, 97 (68) :1147-1148.

上一篇:龙眼核范文下一篇:脱贫攻坚重要思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