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探讨

2022-12-03

注:和治疗前比较, *P<0.05。

2 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的以慢性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1]。 慢性血糖升高会造成多脏器功能损害, 导致内分泌代谢功能紊乱, 最终引起脏器功能衰竭[2,3]。 尿微量白蛋白是2 型糖尿病的敏感检测指标, 该指标也是糖尿病肾脏早期的筛查标准。 研究显示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上升和糖尿病密切相关, 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4]。 该研究选取院内科病房2014 年3 月—2015 年6 月收治的2 型糖尿病患者86 例, 其中实验组应用黄芪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2 型糖尿病, 临床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内科病房2014 年3 月—2015 年6 月收住的2 型糖尿病患者86 例, 纳入标准符合文献标准[2]。其中男性患者49 例, 女性患者37 里, 年龄范围 (35~76) 岁, 平均年龄 (43.65 ±3.21) 岁, 病程长度2 个月~4年, 平均病程时间 (1.76±0.77) 年。 依据随机原则把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 例, 两种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过程等相关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数据具有可比较性。

1.2 研究方法

两种患者给予糖尿病饮食教育, 积极治疗原发病, 合理控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 常规予以控制血糖、血压药物。 两组患者均给予缬沙坦80 mg qd, 药物由海南皇隆制药股份公司生产, 实验组在此基础联合应用黄芪注射液, 将40 m L黄芪注射液加入250 m L 0.9%生理盐水中, 每日一次, 连续使用一周为1 个疗程。

1.3 疗效评估及观察指标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意见》和《中医临床病症诊断标准》对治疗情况进行评估[5]。 其中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为无 (0 分) 、轻 (1 分) 、中 (2 分) 、重 (4 分) , 分数越高提示病情越危重。 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有:疲倦乏力、腰膝酸软、肢体麻木、下肢浮肿、尿频尿急、面色晦暗、脉象搏动紊乱、舌苔舌质。 患者临床症状完全好转, 相关症状积分降低超过70%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症状积分降低超过50%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好转, 症状积分降低小于20%为无效。 观察指标包括两种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其中空腹血糖抽取静脉血浆化验, 尿微量白蛋白应用放射免疫法评估, 并连续化验至少两天后取均值。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3%, 两种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注:与实验组相比, χ2=5.124, *P=0.000。

2.2 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临床症状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且P>0.05, 而实验组治疗后疲倦乏力、腰膝酸软、肢体麻木、下肢浮肿、尿频尿急、面色晦暗、脉象搏动紊乱、舌苔舌质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超过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而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也逐渐收到业内专家的重视。 研究显示糖尿病肾脏的病理基础是糖尿病血管成分重构, 进而导致肾小管细胞肥大、变形, 肾小球基底膜不断变厚, 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及严重的肾组织结构损害[3]。 2 型糖尿病占有糖尿病的多数, 该类患者临床通过实验室检查常提示尿微量白蛋白增多、肾功能指标进行性恶化, 其中尿微量蛋白指标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筛查标志物, 通过临床积极治疗有效控制微量蛋白能够延缓疾病进展,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从病理学角度来看, 胰岛素抵抗是2 型糖尿病的病理机制之一, 患者通过减少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 肝脏增加对葡萄糖的分解, 一定程度上给患者肝脏及肌肉组织的胰岛素抵抗增加负担[4,5]。 胰岛素抵抗在患者的临床检查中主要可见血生化指标的异常, 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当血浆内胰岛素增高时, 血管的通透性增高, 白蛋白不断通过引起肾小管基底膜增厚, 最终引起肾小球循环功能损伤并出现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

黄芪注射液的活性成分提取于中草药黄芪, 有研究表明黄芪内复合成分能够明显江都血粘度, 改善血管微循环, 增高血管壁弹性, 起到血管保护作用[4]。 同时对脂肪过氧化转化产生抑制, 有效清除机体自由基, 避免细胞膜收到损伤, 显著改善2 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状况, 有效降低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 另外, 黄芪注射液具有扩血管功能, 并能增加肾动脉血流量, 避免血液高凝状态对肾脏组织的持续损害, 从而帮助肾功能的恢复。

该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3.72%, 两种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验组治疗后疲倦乏力、腰膝酸软、肢体麻木、下肢浮肿、尿频尿急、面色晦暗、脉象搏动紊乱、舌苔舌质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超过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黄芪注射液能够改善2 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空腹血糖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借鉴。

摘要: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后临床症状和尿微量蛋白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该院内科病房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 依据随机分组表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 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药物和缬沙坦降压治疗, 实验组在此基础联合使用黄芪注射液, 评估两种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显示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3.72%, 两种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治疗后疲倦乏力、腰膝酸软、肢体麻木、下肢浮肿、尿频尿急、面色晦暗、脉象搏动紊乱、舌苔舌质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超过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黄芪注射液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空腹血糖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黄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及尿微量清蛋白影响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 2011, 32 (7) :1099-1100.

[2] 晏洪波, 梁文, 涂亚庭.黄芪的免疫调节及抗病毒作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08, 22 (6) :69-70.

[3] 林旋, 叶建红, 刘晓霞.黄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糖尿病肾病性水肿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5) :102-103.

[4] 龚军.中医辨证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48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13, 19 (9) :51-52.

[5] 陈国宁.依帕司他联合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5 (21) :100-10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以校训精神为核心的高校文化建设实践策略研究下一篇: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