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论文题目范文

2023-09-23

黄芪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均符合王海燕主编的紫癜性肾炎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 男28例、女22例, 年龄2~20岁, 平均6.5岁。病程2~910d, 平均病程 (7.6±11.2) 个月。对照组50例, 男26例、女24例, 年龄3~19岁, 平均6.2岁, 病程3~730d, 平均病程 (7.0±10.4) 个月, 2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2组治疗前均查血常规, 尿常规, 尿微量白蛋白, 24h尿蛋白定量。治疗过程中每周查血常规1~2次, 尿微量白蛋白, 24h尿蛋白定量1次, 2组均给予氯雷他啶、芦丁、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抗过敏药物治疗, 并且绝对卧床休息, 有较严重腹痛或关节肿痛及肾脏损害者, 加用糖皮质激素, 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20~30mL/次, 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 每日1次, 百令胶囊0.6~1.0 (3~5粒) , 每日3次, 15d为1个疗程。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 χ2=4.69.P<0.05,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张之南主编的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的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标准[2], 拟定如下疗效标准。

(1)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 尿蛋白定性检查持续阴性3次以上, 或24h尿蛋白定量持续<0.15g, 高倍镜下尿红细胞<0~3/HP, 血清白蛋白恢复至35g以上, 肾功能正常。

(2) 显效:症状体征改善, 尿蛋白定性检查持续降至微量以下, 或24h尿蛋白定量持续在0.15~0.5g之间, 尿红细胞不超过6个/Hp, 血清白蛋白恢复到30~35g之间, 肾功能正常。

(3) 有效:症状体征基本改善, 尿常规检查进步, 或24h尿蛋白定量持续在0.51~2g之间, 肾功能基本正常或有所改善。

(4) 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化验指标无改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治疗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HSPN) 为免疫复合物性系统性小血管炎, 按Chapel Hill和最新儿科血管炎分类属细小动静脉和毛细血管炎症, 各种致敏原刺激具有敏感素质的机体发生变态反应[3]。紫癜性肾炎时, 免疫反应可使T细胞活化, 激活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促凝物质, 以及活化的白细胞及系膜细胞 (MC) 释放的IL一1、TNF, 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组织因子, 均能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沉着可激活补体, 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暴露内皮下胶原纤维, 使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 从而引发凝血反应, 导致肾小球局部纤维蛋白原沉着。纤维蛋白原在急性广泛坏死性小血管炎时应激性增高出现纤维蛋白渗出、微血栓形成[4]。黄芪含有苷类, 多糖, 黄酮, 氨基酸, 微量元素等其性甘、微温, 益气行血, 能通调血脉, 畅通经络, 清除自由基, 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 激活和恢复红细胞变形能力, 抑制血栓形成, 降低血小板黏附率, 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研究证实其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 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促进作用[5]。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更新, 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能清除蛋白尿。百令胶囊是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分离的冬虫夏草菌种经低温发酵精心研制的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是人工虫草菌粉。与天然虫草主要成分一致, 含有腺苷、多种氨基酸、虫草多糖、虫草酸、麦角甾醇、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成分[6]。体外研究证实, 冬虫夏草可以增强T、B淋巴细胞的增殖并抑制抗体与肾小球上皮细胞固有抗原原位结合, C3沉积明显减少, 抑制了激活补体形成复合物, 降低了直接和间接对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作用, 从而降低了尿蛋白, 保护了肾脏[6]。通过临床统计学显示,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充分证明了黄芪注射液联合百令胶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能提高HSPN的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百令胶囊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 对照组及治疗组均给予氯雷他啶、芦丁、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抗过敏治疗, 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20~30mL/次、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静滴、1次/d, 百令胶囊0.6~1.0 (3~5粒) , 每日3次口服。结果 治疗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症状, 尿潜血, 尿蛋白定性改善优于对照组, 2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百令胶囊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百令胶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381.

[2]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标准[S].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3] 袁向尚.紫癜性肾炎临床治疗分析[J].医学信息内·外科版, 2009, 22 (6) :546.

[4] 张爱娥, 云鹰.紫癜性肾炎血瘀证与Ⅳ-C的相关性研究[J].陕西中医, 2009, 30 (8) :971.

[5] 杨世炳, 唐久来.黄芪注射液治疗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9, 16 (4) :246.

黄芪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资料均来自我院2006年12月至2009年10月就诊的肾病患者, 总共80例, 年龄为18~59岁, 中位年龄为 (28.4±10.6) 岁。男性58例, 女性22例。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45例, 急性肾炎13例, Ig A肾病7例, 糖尿病肾病5例, 肾病综合征10例。把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即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40例。2组病例资料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即在低盐、低蛋白饮食的基础上, 控制感染, 糖尿病肾病运用降血糖药, 高血压肾病患者口服降血压药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黄芪注射液30m L+5%葡萄糖250m L静脉滴注, 糖尿病患者改用等量生理盐水稀释, 每日1次, 连续应用4周, 治疗期间不加用其他药物。

1.3 观察指标包括

治疗前后观察24h尿蛋白定量, 24h尿量, 血尿素氮, 血清肌酐, 血清白蛋白, CD3、CD4、CD8, 以及CD4/CD8比例。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13.0软件, 治疗前后的比较用配对t检验,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用组间t检验, 结果以 (x-±s) 表示。

2 结果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40例病人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 (P<0.01) , 血清白蛋白显著提高 (P<0.05) 。CD3、CD4、CD8治疗前后不存在显著差别, CD4/CD8比例下降 (P<0.05) , 而治疗前后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无显著改变。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3 讨论

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 急慢性肾炎在肾病里尤为多见, 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追求高生活质量的要求, 急慢性肾炎治疗方法被越来越多临床及科研人员的重视。但近年来西医于对于急慢性肾炎的治疗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黄芪是传统的中药材, 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利尿消肿、扶正固本之效。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黄芪具有扩张血管, 增加肾血流量, 改善肾脏微循环和消除过氧化脂质[2];抗氧化自由基, 抑制自由基生长, 消除自由基, 保护肾组织细胞[3];同时还具有利尿降血压, 抗血小板凝集等作用。实验研究也进一步证明黄芪能够减轻肾炎患者尿蛋白的含量, 病理观察也证明黄芪减轻了肾脏的器质性改变。动物实验也证实了, 黄芪具有促进体液免疫的的作用。

黄芪注射液是中药黄芪中提取而成, 其中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的作用[4]。在本次实验中, 黄芪注射液治疗组显著降低了24h尿蛋白定量 (P<0.01) ;血清白蛋白显著提高 (P<0.05) , 进一步证实了关于黄芪有促进肝脏蛋白合成, 总体蛋白合成率增高, 分解率下降, 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的报道, CD4/CD8比例下降 (P<0.05) , 也证实了黄芪具有促进免疫调节的作用。总之, 黄芪注射液对于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我们临床上推广运用。

摘要: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均来自我院2006年12月至2009年10月就诊的肾病患者, 总共8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连注射液30mL+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 1次/d。结果 治疗组40例病人治疗前后比较:尿常规蛋白定量和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 血清白蛋白显著提高。CD3、CD4、CD8治疗前后不存在显著差别, CD4/CD8比例下降, 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结论 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慢性肾炎经济实惠, 疗效显著, 值得我们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血尿素氮,蛋白尿,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

参考文献

[1] 刘爱珍, 陈荣鸾.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 3 (3) :172.

[2] 卢祖礼, 朱龙生, 徐大龙.肾炎四补丸治疗慢性肾炎86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7, 14 (1) .

[3] 赵进明, 李贵明.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 2005, 7 (2) :216.

黄芪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就诊的具有消化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78 例, 其中女41 例, 男37 例, 年龄最小27 岁, 最大71 岁, 病程最短1 年, 最长13 年, 选择时确认患者有明确的糖尿病史, 排除药物反应和精神因素。 通过胃镜、钡餐X射线、B超等检查排除具有其他胃肠道、 肝胆、胰腺等病变。 并且经中医辨证当属脾胃虚寒者。 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餐后饱胀、恶心、反酸、腹部灼烧感、上腹部隐痛、腹泻、便秘或二者交替等。 将78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合治疗组, 每组各39 例。

1.2 治疗和疗效观察方法

1.2.1 对照组 每位患者在糖尿病常规疗法的基础上, 服用多潘立酮片, 用量为10 mg/次, 3 次/d; 多酶片, 3片/次, 3 次/d。 同时关注糖尿病人的血糖、血脂、血压的变化。

1.2.2 治疗组 同对照组一样, 患者进行糖尿病常规治疗,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在此基础上加服黄芪建中汤, 方药组成为:黄芪30 g, 桂枝10g, 广木香、春砂仁、生姜、甘草各6 g, 党参、茯苓各15 g, 白芍2 0 g, 法半夏10 g, 川连5 g, 吴茱萸3 g, 大枣5 枚。 1 剂/d, 煎水成500 m L, 分3 次服用。

1.2.3 观察方法 1 个月为1 个疗程, 治疗期间严格对患者进行控糖, 并监控血压、血脂, 无特殊情况禁止服用任何其他中西药物。 疗效评定标准为: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饮食恢复正常。 好转:大部分症状消失或减轻, 发作次数减少。 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仅仅稍缓解或加重。 有效率为治愈率与好转率之和。 1 个疗程后观察分析各组药物疗效, 有效者继续服药治疗, 无效者停药改变医疗方案。

1.3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运用黄芪建中汤及常规西药多潘立酮片和多酶片分别对两组78 例患者进行治疗, 按照疗效评定标准, 结果为对照组39 例中治愈14, 好转13, 无效12, 总有效率为69.23%;治疗组39 例中治愈22, 好转11, 无效6, 总有效率为84.62%。 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表明, 两组有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而在糖尿病患者中消化功能障碍特别常见, 据报道, 大约有75%的糖尿病患者有胃肠部不适的患病经验[4]。 很多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胃轻瘫,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餐后饱胀、反酸、恶心、呕吐、腹泻以及胃动力下降、胃排空延迟等, 严重时可能累及整个消化道。 但这种胃肠消化功能障碍的发作机制却比较复杂, 有很多种影响因素, 至今尚不明确。 所以目前对于此病的治疗方法也十分有限, 医学界的治疗方案也没有形成基本的共识, 其治疗还处于比较盲目的对症治疗阶段, 治疗效果也不十分明确, 并且极易复发[5,6]。

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胃肠消化功能障碍的西药多是常见的增强胃动力和促进胃排空的药物, 如多潘立酮、西沙比利等, 还有促消化的药物, 如该文用到的多酶片。 但多潘立酮片如长期使用其作用会逐渐减弱, 而西沙必利由于其对心脏的负极化影响而被许多国家限制使用[7]。 西药的组成成分比较单一, 决定了作用靶点的特异性, 具有相当高的专一性, 所以对于这种发病机制尚无定论的疾病西药就有了局限性。 而中药虽然也是活性物质作用于特异位点, 但会有更多的活性物质作用于多个靶点而产生药物间的协同作用, 这就显示出了中药的放大优势及整体治疗的观念[8]。 故笔者采用中医传统名方黄芪建中汤来观察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消化功能障碍, 期望发挥传统中药的优势, 对此病的治疗取得新的临床资料。

该研究所采用的黄芪建中汤组方为:黄芪30 g, 桂枝10 g, 广木香、春砂仁、生姜、甘草各6 g, 党参、茯苓各15 g, 白芍20 g, 法半夏10 g, 川连5 g, 吴茱萸3 g, 大枣5枚。其中黄芪、大枣、甘草补脾益气;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缓急止痛;因病例为糖尿病患者, 故去掉原方中的饴糖, 加吴茱萸以制酸, 选用半夏、茯苓温胃化饮。 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属植物神经病变的一种, 属传统中医的“胃脘痛”、“痞满”、“反胃”、“消渴”、“呕吐”等证治范畴, 病理性质虚实夹杂, 而脾虚是发病的根本, 故此病之责在于脾, 乃脾胃虚弱导致。 故重用黄芪, 取其益气升清之功, 是增强益气之力[9,10]。 并且黄芪的药理也非常适用于此病中糖尿病患者的特殊身份, 现代研究发现, 黄芪的药理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调节机体免疫力; (2) 促进细胞代谢, 调理血液循环; (3) 增强骨髓的造血功能; (4) 强心、护肝、改善肾功能; (5) 降压、双向调糖、利尿功能[11,12,13]。 黄芪的这些作用对病因复杂的糖尿病患者尤为适宜。 笔者也注意到, 有不少研究者利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或者联合其他中医药来治疗糖尿病及其各种并发症, 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人在探讨利用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各种并发症, 也取得了许多令人满意的成果, 但是由于中药成分比较复杂, 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也尚不十分清楚, 质量上无法做到符合国际标准, 因此限制了一些中药的临床应用。 在该研究中, 由于笔者经验有限, 病例有限, 希望通过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与探索, 从多角度、多层次开展研究, 使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能发挥出更多优势。

摘要:目的 观察探讨黄芪建中汤对糖尿病患者胃肠消化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间来该院治疗的具有消化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共78例,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患者各39例。两组均在糖尿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用药, 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和多酶片, 用量为吗丁啉, 10 mg/次, 3次/d;多酶片, 3片/次, 3次/d;治疗组采用中药配方黄芪建中汤。1剂/d, 煎水成500 m L, 分3次服用, 1个月为1个疗程, 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病情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 对照组有效率为69.23%, 治疗组有效率为89.62%, 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黄芪建中汤对糖尿病患者消化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显著, 极大程度的发挥了中药在此病治疗领域的优势。

关键词:消化功能障碍,糖尿病,黄芪建中汤

参考文献

[1] 王传高, 唐学英.糖尿病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及其近端胃功能关系的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 2014 (13) :42-43.

[2] 张月霞, 蓝宇.糖尿病消化不良患者症状及其与近端胃功能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9, 17 (21) :2192-2194.

[3] 周丽波, 王佳, 董柳.仝小林教授治疗糖尿病性胃肠病变10则验案赏析[C]//中华医药学会.第四届国际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汇编.北京:中华医药学会, 2009.

[4] 李勇, 贺丹军, 魏睦新.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精神心理因素的相关性及中药的干预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2 (32) :3081-3086.

[5] 王艳萍, 杨鸿.中药辩证治疗消化功能不良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 2013 (10) :204.

[6] 雷定超, 张兰兰, 周水平, 等.中药治疗糖尿病现状与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21) :8-9.

[7] 刘益国.黄芪建中汤联合莫沙比利片治疗糖尿病胃轻瘫[J].河南中医, 2015, 35 (6) :1219-1221.

[8] 陈吉生, 郑聪.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 (23) :276-278.

[9] 王曦宇, 刘迎雪, 徐岩, 等.黄芪党参桂枝汤合半夏厚朴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肝郁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5 (1) :337-338.

[10] 熊胜发.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21) :30-31.

[11] 刘静凌.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25) :21-22.

[12] 张卫平.黄芪建中汤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28 (6) :1103-1104.

黄芪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儿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 男38例, 女21例, 年龄4~14岁, 病程12~67d。临床主要表现为气短、胸闷、心悸、发热、疲劳无力和食欲不振等, 听诊心尖区第1心音明显低钝。心电图结果:心律失常36例, ST段压低22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 即患儿卧床休息, 进食易消化, 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能量的食物;给予强心利尿、扩张血管、能量合剂、促进心肌代谢和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给予对症治疗, 如抗感染、控制心衰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加用黄芪注射液, 10~20m L/d, 加入5%葡萄糖液200m L中静滴, 每日1次, 10d为1个疗程, 给予2个疗程。治疗期间观察患儿临床病情变化情况, 每个疗程结束复查1次心电图和心肌酶谱。

1.3 疗效标准

参照相关文献[2]制订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1)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恢复正常; (2)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基本恢复正常; (3)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 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好转; (4) 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心肌酶谱均无改善, 或者病情恶化。治愈、显效和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 观察组患儿治愈19例、显效5例、有效4例和无效2例, 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13例、显效6例、有效4例和无效7例, 总有效率76.67%;观察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心肌酶谱变化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前, 乳酸脱氢酶 (LDH) : (215.6±60.3) U/L、谷草转氨酶 (AST) : (58.3±13.6) U/L和肌酸激酶 (CK) : (200.3±48.9) U/L;对照组治疗前LDH: (209.2±63.1) U/L、AST: (57.8±14.4) U/L和CK: (202.8±50.2) U/L;治疗2个疗程后, 观察组患儿LDH: (151.7±36.5) U/L、AST: (41.3±10.2) U/L和CK: (155.9±31.6) U/L;对照组LDH: (171.4±40.9) U/L、AST: (49.7±11.8) U/L和CK: (175.2±36.2) U/L。结果显示, 2组患儿治疗前, LDH、AS和CK水平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治疗2个疗程后, 2组患儿的LDH、AS和CK水平均下降 (P<0.05) , 但是观察组下降更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

2.3 不良反应

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肝肾功能和血尿便常规异常变化, 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人体感染嗜心性病毒, 引起心肌非特异间质性炎症, 临床上以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为主。病毒性心肌炎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心肌间质增生、水肿及充血, 从而导致引起心肌细胞局灶或弥漫性心肌炎症病变;早期心肌在电镜检查时可发现病毒颗粒, 病毒感染心肌细胞后产生溶细胞物质, 使细胞溶解;后期心肌内找不到病毒, 但心肌炎变仍继续, 部分患者的心肌中可发现抗原抗体复合体, 提示病毒性心肌炎后期以免疫反应为主。

我们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用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 总有效率93.33%, 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6.67%;治疗2个疗程后, 观察组患儿LDH、AS和CK的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说明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安全性高。黄芪是我国传统中药, 祖国医学认为其具有益气活血、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 黄芪含有黄芪皂苷、黄芪多糖、异黄酮类化合物和微量元素等, 具有强心利尿、抑制血小板聚集、松弛平滑肌、扩张血管、清除自由基、抗病毒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黄芪的主要成分为黄芪皂苷、黄芪多糖、黄酮类、氨基丁酸和微量元素等, 经动物实验证明病毒性心肌炎主要以病毒直接作用和免疫反应为主, 所以, 给患儿应用黄芪后, 可以调节其机体免疫功能, 诱导体内干扰素生成, 起到抗病毒、抗感染、抗炎症损伤的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 提高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 保护心肌细胞膜, 抗心律失常及正性肌力, 使受损的心肌得以恢复。

摘要: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加用黄芪注射液, 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3.33%, 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 差异存在显著性 (P<0.05) ;治疗3个疗程后, 2组患儿LDH、AST及CK较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 但是观察组降低更明显 (P<0.05) 。结论 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 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黄芪,儿童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修订草案) [J].中华儿科杂志, 2000, 38 (2) :75.

黄芪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106例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 通过抽签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所有患者全部满足糖尿病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 将患有心力衰竭疾病、患有肿瘤疾病、患有高血压疾病以及患有肿瘤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B2组(对照组53例): 男30例, 女23例, 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6~7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5±14.6)岁;患者的疾病病程为3~26年,患者的平均病程为(11.26±3.85)年;B1组(对照组53例):男31例,女22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9~8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6±14.7)岁;患者的疾病病程为4~27年,患者的平均病程为(11.29±3.86)年;在一般资料方面,所有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针对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首先对患者给予前期治疗,主要要求患者需要低蛋白饮食,对患者的高血压症状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患者的舒张压为80~85 mm Hg; 将患者的贫血症状进行有效改善;将患者的酸中毒症状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症状进行有效纠正;保证患者的二氧化碳结合力以及电解质全部满足正常范围。 针对B2组糖尿病肾病患者,选择达美康进行治疗,80~320 mg/d; 2~3次/d; 选择二甲双胍进行治疗,0.5~2.0 g/d,2~3次/d;选择胰岛素进行治疗,3次/d。 要求患者在饭前30 min,对患者选择皮下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2]。 每周对患者的空腹血糖进行监测,在用三餐前后,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测量。 最终根据测量结果,对患者的用药剂量进行合理调整。 与此同时选择洛汀新(10 mg)进行治疗,1次/d。 针对B1组糖尿病肾病患者, 在上述基础上选择黄芪益肾颗粒进行治疗。 5 g/次,3次/d。 用药处方为选择黄芪、白术、川芎、土茯苓、淫羊藿、白茅根以及郁金等。 最终对两组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3]。

1.3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Scr(肌酐)水平、 患者的BUN(血尿素氮)水平等进行观察对比。

1.4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缓解或者全部消失; 患者的UAER以及患者的尿蛋白水平全部表现正常; 或者患者下降的程度大于50%;患者其余每项指标改善的程度大于30%;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缓解, 但是不满足显效标准。 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表现为任何的变化,患者的相关化验指标未表现为任何的改变, 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情况[4]。

1.5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 表示,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 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所有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完成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B1组明显高于B2组糖尿病肾病患者(P<0.05),见表1。

2.2临床指标

所有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完成治疗后,在临床指标方面,B1组明显优于B2组糖尿病肾病患者(P<0.05), 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肾病属于临床较为普遍的一种糖尿病并发症,并且疾病的情况较为严重。 患有此种疾病后,患者存在较大概率出现终末期肾衰竭的情况。 作为一种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患者出现了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后,会导致糖尿病患者早期肾体积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增加,进而导致肾小球滤过率表现为一定增加,主要表现为高滤过状态,后续患者逐渐表现出间隙蛋白尿症状以及微量白蛋白尿症状。伴随着病程的逐渐延长,患者逐渐表现为持续蛋白尿症状、高血压症状以及出现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 在此种背景下,最终会导致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症状以及尿毒症等,进而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死亡现象。当前针对此类患者在实施西药治疗的过程中,主要以控制血糖为目的,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物进行治疗,但是临床无法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针对患者选择中医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发挥滋阴养血以及化瘀通络的功效。 从而将糖尿病肾病的系列症状进行显著改善。

糖尿病肾病作为一种肾微小血管糖尿病并发症, 主要因为患者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导致。 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于疾病的早期,会表现出显著的阴虚燥热症状,如果临床未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会导致无法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有效控制,患者的疾病情况出现了严重的情况,表现出阴阳两虚的现象,进而导致患者表现出诸多疾病合并症的现象,从而造成患者表现出脏腑功能紊乱的情况,导致患者表现出运化障碍现象[5]。 患者表现出糖尿病肾病同患者表现出脾肾虚状态具有密切的关系。针对糖尿病肾病病机进行分析发现,同患者表现出体内糖代谢失调、表现出脂肪代谢失调以及出现蛋白质代谢失调具有密切的关系。 对于蛋白质、 脂肪以及糖类,属于人体在食物消化过程中最终表现出的精微物质, 患者之所以出现了代谢失调的情况,主要因为患者脾胃出现相关原因导致。 患者表现出脾肾虚损情况后,难以有效化生精微,较易表现出水湿痰浊的现象,从而患者较易表现出低蛋白血症或者表现出高脂血症的情况, 进而表现出氮质血症现象,如果未经有效控制,会导致疾病情况逐渐严重[3]。

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因为始终表现出脾肾两虚的现象,最终会导致患者表现出肾功能衰败的现象。 针对患者选择黄芪益肾颗粒进行治疗, 能够有效发挥益气补阴以及活血降浊的治疗效果。 针对糖尿病肾病,其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在患病的过程中表现出诸多因素参与,患者处于糖尿病状态后, 造成患者表现出早期肾脏肥大的现象以及表现出渐进性肾纤维化的现象。 针对患者选择黄芪益肾颗粒进行治疗,可以发挥显著的降糖以及降尿蛋白效果,此外可以将患者的肾功能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

该研究中,所有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完成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B1组明显高于B2组糖尿病肾病患者(P<0.05);在临床指标方面,B1组明显优于B2组糖尿病肾病患者(P<0.05)。 从而证明,针对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选择黄芪益肾颗粒进行治疗,可以将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改善, 最终将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凸显黄芪益肾颗粒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之,针对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选择黄芪益肾颗粒进行治疗,可以成功对患者的脂质代谢进行纠正, 针对疾病的恶化进行有效延缓,并且未表现出任何的毒副作用,可以有效确保对患者实施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最终将患者相关指标水平进行有效改善,显著改善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选择黄芪益肾颗粒对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06例。通过抽签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53例)选择常规药物治疗的方法;B1组(观察组53例)在B2组基础上选择黄芪益肾颗粒进行治疗。比较所有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空腹血糖等相关指标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 所有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完成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B1组明显高于B2组糖尿病肾病患者(P<0.05);在临床指标方面,B1组明显优于B2组糖尿病肾病患者(P<0.05)。结论 针对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选择黄芪益肾颗粒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发挥益气补阴以及活血降浊的效果,最终将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提高。

黄芪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2 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的以慢性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1]。 慢性血糖升高会造成多脏器功能损害, 导致内分泌代谢功能紊乱, 最终引起脏器功能衰竭[2,3]。 尿微量白蛋白是2 型糖尿病的敏感检测指标, 该指标也是糖尿病肾脏早期的筛查标准。 研究显示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上升和糖尿病密切相关, 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4]。 该研究选取院内科病房2014 年3 月—2015 年6 月收治的2 型糖尿病患者86 例, 其中实验组应用黄芪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2 型糖尿病, 临床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内科病房2014 年3 月—2015 年6 月收住的2 型糖尿病患者86 例, 纳入标准符合文献标准[2]。其中男性患者49 例, 女性患者37 里, 年龄范围 (35~76) 岁, 平均年龄 (43.65 ±3.21) 岁, 病程长度2 个月~4年, 平均病程时间 (1.76±0.77) 年。 依据随机原则把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 例, 两种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过程等相关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数据具有可比较性。

1.2 研究方法

两种患者给予糖尿病饮食教育, 积极治疗原发病, 合理控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 常规予以控制血糖、血压药物。 两组患者均给予缬沙坦80 mg qd, 药物由海南皇隆制药股份公司生产, 实验组在此基础联合应用黄芪注射液, 将40 m L黄芪注射液加入250 m L 0.9%生理盐水中, 每日一次, 连续使用一周为1 个疗程。

1.3 疗效评估及观察指标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意见》和《中医临床病症诊断标准》对治疗情况进行评估[5]。 其中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为无 (0 分) 、轻 (1 分) 、中 (2 分) 、重 (4 分) , 分数越高提示病情越危重。 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有:疲倦乏力、腰膝酸软、肢体麻木、下肢浮肿、尿频尿急、面色晦暗、脉象搏动紊乱、舌苔舌质。 患者临床症状完全好转, 相关症状积分降低超过70%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症状积分降低超过50%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好转, 症状积分降低小于20%为无效。 观察指标包括两种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其中空腹血糖抽取静脉血浆化验, 尿微量白蛋白应用放射免疫法评估, 并连续化验至少两天后取均值。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3%, 两种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注:与实验组相比, χ2=5.124, *P=0.000。

2.2 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临床症状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且P>0.05, 而实验组治疗后疲倦乏力、腰膝酸软、肢体麻木、下肢浮肿、尿频尿急、面色晦暗、脉象搏动紊乱、舌苔舌质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超过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而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也逐渐收到业内专家的重视。 研究显示糖尿病肾脏的病理基础是糖尿病血管成分重构, 进而导致肾小管细胞肥大、变形, 肾小球基底膜不断变厚, 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及严重的肾组织结构损害[3]。 2 型糖尿病占有糖尿病的多数, 该类患者临床通过实验室检查常提示尿微量白蛋白增多、肾功能指标进行性恶化, 其中尿微量蛋白指标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筛查标志物, 通过临床积极治疗有效控制微量蛋白能够延缓疾病进展,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从病理学角度来看, 胰岛素抵抗是2 型糖尿病的病理机制之一, 患者通过减少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 肝脏增加对葡萄糖的分解, 一定程度上给患者肝脏及肌肉组织的胰岛素抵抗增加负担[4,5]。 胰岛素抵抗在患者的临床检查中主要可见血生化指标的异常, 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当血浆内胰岛素增高时, 血管的通透性增高, 白蛋白不断通过引起肾小管基底膜增厚, 最终引起肾小球循环功能损伤并出现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

黄芪注射液的活性成分提取于中草药黄芪, 有研究表明黄芪内复合成分能够明显江都血粘度, 改善血管微循环, 增高血管壁弹性, 起到血管保护作用[4]。 同时对脂肪过氧化转化产生抑制, 有效清除机体自由基, 避免细胞膜收到损伤, 显著改善2 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状况, 有效降低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 另外, 黄芪注射液具有扩血管功能, 并能增加肾动脉血流量, 避免血液高凝状态对肾脏组织的持续损害, 从而帮助肾功能的恢复。

该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3.72%, 两种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验组治疗后疲倦乏力、腰膝酸软、肢体麻木、下肢浮肿、尿频尿急、面色晦暗、脉象搏动紊乱、舌苔舌质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超过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黄芪注射液能够改善2 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空腹血糖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借鉴。

摘要: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后临床症状和尿微量蛋白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该院内科病房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 依据随机分组表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 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药物和缬沙坦降压治疗, 实验组在此基础联合使用黄芪注射液, 评估两种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显示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3.72%, 两种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治疗后疲倦乏力、腰膝酸软、肢体麻木、下肢浮肿、尿频尿急、面色晦暗、脉象搏动紊乱、舌苔舌质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超过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黄芪注射液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空腹血糖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黄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及尿微量清蛋白影响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 2011, 32 (7) :1099-1100.

[2] 晏洪波, 梁文, 涂亚庭.黄芪的免疫调节及抗病毒作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08, 22 (6) :69-70.

[3] 林旋, 叶建红, 刘晓霞.黄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糖尿病肾病性水肿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5) :102-103.

[4] 龚军.中医辨证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48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13, 19 (9) :51-52.

上一篇:社区安全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乡村民主法治建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