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功效范文

2023-09-21

黄芪的功效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科2010年5月到2011年2月确诊80例小儿肺炎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固定性干湿性啰音, X线及血常规有不同程度改变。治疗组男22例, 女18例, 年龄3~14个月, 平均 (7±3.6) 个月;对照组男19例, 女21例, 年龄4~16个月, 平均 (6±3.3) 个月。2组年龄、性别及病情轻重等均进行统计学检验 (P>0.05)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注:与对照组比较a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黄芪注射液静滴联合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疗效较常规治疗疗效好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根据病情在常规抗炎、平喘、止咳及相应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 观察组给予黄芪注射液0.5~1.0mL/kg体重, 入5%葡萄糖溶液后静滴, 每天1次。同时给予盐酸氨溴索7.5mg/次, 2次/d。两药疗程均为7d。

1.3 疗效评价

痊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 辅助检查 (X线及血常规) 结果正常。好转:症状及体征较前好转, 辅助检查X线示:炎症病灶大部分吸收, 血常规接近正常。无效: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较前未好转, 甚至较前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本资料数据用SPSS 15.0处理。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比较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t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2)

3 结语

黄芪注射液静滴联合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明显, 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4 讨论

小儿肺炎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患儿因年龄小其气管、支气管管腔相对狭小, 黏膜血管丰富, 黏膜较柔嫩, 纤毛运动能力差, 清除异物能力差[3], 由于其解剖特点决定气道炎症时比成人更易发生气道狭窄及阻塞, 而发生严重的喘憋及呼吸困难, 导致进一步的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患儿一般由于体质虚弱, 免疫力低下, 抗病力差, 易反复患病, 单纯常规药物治疗[4,5,6]效果不理想, 病情易反复, 迁延不愈。因此, 恰当的治疗是本病预后好坏的关键。本研究采用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抗炎及抗病毒等作用的黄芪联合新型溶解剂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菌及抑制病毒复制作用。在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方面, 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 增强细胞及体液免疫, 激活单核-吞噬细胞, 对抗炎症介质所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强, 增强常规药物的抗炎、抗病毒作用。加速症状及体征的消失。而盐酸氨溴索是一种新型溶解剂, 通过调节浆液及粘液的分泌可降低痰液粘稠度, 使抗菌药易于渗透并抑制炎症因子释放, 促进痰液排出, 提高抗炎效果。改善纤毛运输功能, 改善呼吸[7]。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 改善肺泡功能。黄芪注射液、盐酸氨溴索与常规治疗具有协同及促进作用, 黄芪注射液静滴联合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肺炎可提高治疗有效率, 明显缩短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 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

摘要:目的 评价黄芪注射液联合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小儿肺炎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 均予西医常规治疗, 观察组另予黄芪注射液联合盐酸氨溴索。结果 观察组症状, 体征消失均优于对照组, 治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黄芪注射液静滴联合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明显, 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关键词:小儿肺炎,黄芪注射液,盐酸氨溴索,疗效

参考文献

[1] 郑小春.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 2009, 18 (12) :1982.

[2] 胡亚美, 江载芳.渚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l174.

[3] 李桂贤.氨溴索佐治毛细支气管肺炎108例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 2008, 30 (1) :130~131.

[4] 马兴珥.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0, 16 (2) :52~53.

[5] 张雅凤, 林忠嗣, 陈爱丰, 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评价[J].中医儿科杂志, 2010, 6 (4) :13~16.

[6] 陈文霞.东蓖菪碱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12) :41, 60.

黄芪的功效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9年11月至2011年2月我院共有早期糖尿病肾病174例患者, 根据时间随机、平均分配为2组治疗, 中药组患者87例, 47例男性, 40例女性, 患病时间较长, 11~17年不等, 患者多为中老年, 年龄范围为46~69岁, 平均值57.6岁。西药组患者87例, 47例男性, 40例女性, 患病时间较长, 10~19年不等, 年龄范围为44~70岁, 平均值58.3岁。患者出现了水肿、蛋白尿、氮质血症、高血压等症状。2组有药效比较意义。

1.2 方法

治疗中注意低盐、低蛋白、低胆固醇饮食, 多使用水果, 多休息。根据时间随机、平均分配为2组治疗, 使用自拟黄芪益肾汤治疗为中药组, 每日1剂:40g生黄芪、15g大黄、20g白术、20g五味子、15g熟地、30g丹参、20g葛根、25g杜仲、15g生地、30g牛膝、20g山药。缓解阴虚为主可适量将麦冬、天冬入药, 调节肾功能为主可适量将白芍、茜草、连翘入药;使用西药制剂治疗为西药组:维拉帕米等钙离子拮抗剂与卡托普利合用, 25mg/次, 次/d, 并为严重者使用利尿剂。2组患者接受用药治疗45d, 比较症状改善情况和肾功能。

1.3 疗效判定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疗效:症状消失为痊愈;症状减轻, 尿蛋白降低, 范围在 (+) ~ (++) 之间为显效;症状减轻, 尿蛋白下降范围在 (±) ~ (+) 之间, 血肌酐值降低, 范围在50~100umol/L之间为有效;各指标无下降, 症状无变化为无效。药效发挥率为痊愈、显效、有效患者总数的百分比。

1.4 数据处理

数据统计为 (x-±s) 表示, t检验, P<0.05为存在统计学差异标准。

2 结果

2.1 药效发挥情况

中药组判定54例为显效 (62.1%) , 27例为有效 (31.0%) , 药效发挥率为93.1%, 西药组判定46例为显效 (52.9%) , 28例为有效 (32.2%) , 药效发挥率为85.1%, 中药组的药效发挥情况明显比西药组好 (P<0.05) 。

2.2 肾功能改善情况

患者用药后肾功能明显改善, 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1。

3 讨论

自拟黄芪益肾汤的主方可益肾、活血、健脾, 在此基础上位患者辨证治疗, 药效发挥情况较好, 本文中中药组判定54例为显效 (62.1%) , 27例为有效 (31.0%) , 药效发挥率为93.1%, 说明方药对肾功能具有修复保护的作用。本方中以生黄芪益肾补气[2], 以五昧子、丹参益肾活血、缩尿, 以山药补肾降糖, 以牛膝补肾活血, 入药者皆可温补肾虚, 整味药调节阴阳, 协调内分泌, 充盈肾精, 扶正固本。长期服用不但可以脾肾同补, 治疗本虚, 还可以降浊利水治疗标实。有效的降低BUN、SCr、FBG。

摘要:目的 将自拟黄芪益肾汤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中, 分析疗效。方法 自2009年11月至2011年2月共有早期糖尿病肾病174例患者, 根据时间随机、平均分配为2组治疗, 使用自拟黄芪益肾汤治疗为中药组 (87例) , 使用西药制剂治疗为西药组 (87例) , 2组患者接受用药治疗45d, 比较症状改善情况和肾功能。结果 中药组判定54例为显效 (62.1%) , 27例为有效 (31.0%) , 药效发挥率为93.1%, 西药组判定46例为显效 (52.9%) , 28例为有效 (32.2%) , 药效发挥率为85.1%, 中药组的药效发挥情况明显比西药组好 (P<0.05) ;患者用药后肾功能明显改善, 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自拟黄芪益肾汤利于血糖值下降, 同时对肾脏能起到保护作用, 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

关键词:早期糖尿病肾病,黄芪益肾汤,自拟,疗效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 陈裕盛, 厅敬爱.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3, 4 (6) :355~357.

黄芪的功效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择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这期间所收治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7.6±7.25)岁,空腹血糖(7.32±0.25)mmol/L,餐后血糖为(11.45±0.43)mmol/L,收缩压为(22.24±1.67)k Pa,舒张压为(14.25±0.17)k Pa,24 h尿微量白蛋白为(167.54±63.25)mg;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46.9±7.42)岁,空腹血糖(7.33±0.24)mmol/L,餐后血糖为(11.34±0.39)mmol/L,收缩压为(22.14±1.55)k Pa,舒张压为(14.19±0.15)k Pa,24 h尿微量白蛋白为(167.34±63.235)mg。经过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收缩压、舒张压、4 h尿微量白蛋白等基本资料,发现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安慰剂治疗,给予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药物进行常规的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黄芪治疗,给予患者黄芪注射液,用量为40 m L加入生理盐水250 m L,静脉滴注,对患者进行1疗程的治疗,4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指标

在两组患者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压(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的24 h尿UAE并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在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由(167.54±63.25)mg变成了(98.26±55.42)mg;而对照组由(167.34±63.25)mg变成了(124.36±54.26)mg,实验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而患者其它指标均未有太大变化,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未发现血液、肝肾功能以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并且在静脉滴注的过程中也为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中较为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24 h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的敏感指标,能够预示着患者临床糖尿肾病的发生和发展[5]。蛋白尿所引起的肾小球改变极有可能会造成滤过屏障出现选择性的永久丧失,大量的血浆蛋白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滤过,从而就会导致患者肾小球硬化,降低患者尿白蛋白作用,延缓病情的发展[6]。因此,在治疗糖尿肾病患者的过程中,降低患者尿白蛋白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中药黄芪味甘、性温,主要成分就是多种氨基酸、黄茂多糖、叶酸、生物碱以及多种的微量元素,经过相关物理实验研究证明,黄芪能够有效地调节患者抗氧自由基、机体免疫功能,提升患者的血浆白蛋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的作用。黄芪具有较多的微量元素硒,而糖尿病肾病患者又缺少元素硒,使患者的机体免受氧化功能受到损害,而将黄芪应用到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中,不仅能保护患者机体免受氧化功能,还能加强某些非酶类自由基清除剂的抗氧化作用,所以,在该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24 h尿UAE降低程度才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这是因为黄芪通过这些作用,保护了患者肾小球基地膜的电荷以及机械屏障,从而就降低了尿微量尿白蛋白的作用。黄芪除了上述作用之外,还可以通过影响患者肾脏NO合成,改善患者早期的肾血流动力学异常,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糖尿病患者再起的肾脏高灌注以及高滤过状态。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过程中,已知内皮素(ET)对患者局部血流动力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糖尿病肾病患者ET、UAE排出量有着明显的提升,糖尿病患者肾病严重程度也就会明显的提升,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过程中应用黄芪,就能通过降低血浆中的ET含量,从而改善患者肾血流出现的异常情况,降低患者尿微量尿白蛋白的作用,缓解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再加上糖尿病肾病患者病理的形成和氧自由基以及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而黄芪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因此,将黄芪应用到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升治疗的效果,降低尿微量白蛋白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过程中,应用中药黄芪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作用。

摘要:目的 试论黄芪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降低尿微量白蛋白的作用。方法 选择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这期间所收治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安慰剂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黄芪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的24 h尿UA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由(167.54±63.25)mg变成了(98.26±55.42)mg;而对照组由(167.34±63.25)mg变成了(124.36±54.26)mg,实验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其它指标均未有太大变化,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未发现血液、肝肾功能以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并且在静脉滴注的过程中也为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过程中,应用中药黄芪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作用。

关键词:黄芪,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

参考文献

[1] 曹喜瑞,李文星,史兰君.黄芪注射液联合阿魏酸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7):894-895.

[2] 宋晓龙,宋俊,倪其猛,等.银杏达莫与黄芪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及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1,32(12):1587-1589.

[3] 石国柱,林姗姗.黄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症状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5,29(2):111-113.

[4] 谢日升,徐文伟,梁彩云,等.硫辛酸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5,24(7):105-107.

[5] 刘星星,孟晓,刘斌.黄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9):311-315.

黄芪的功效范文第4篇

自开学以来,我一直忙于新学校的学习,天天游走在家与学校的路上,却忽略了新学校的美丽景色。

星期天,当我与朋友漫步在校园里,朋友的一句话“好香的桂花呀!”惊醒了我。“是呀,好香的桂花!”

我也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抬头一看,那小得可怜的桂花竟挂满了枝头。在一簇簇绿叶中,它们格外引人注目,不时还随风飘落下几朵小花,用手轻轻托起几朵小花,放在鼻子前闻闻,淡淡的芳香沁入心脾,令人陶醉。我天天穿行于它们之间,竟没发现它们的存在,竟没闻到它的幽香,心中不禁有些愧疚。

“姥姥,您闻这花香”。一个幼稚的童声让我回过神来。旁边小朋友的话不禁使我回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我才

五、六岁,住在乡下姥姥家。到了秋天,我总会手捧着一把金黄的桂花,跑到姥姥跟前,大声叫着:“姥姥,姥姥,您闻这花香”。姥姥就会像孩子似的,小心翼翼地捧着桂花,鼻子凑上去闻闻,然后绽开笑容说:“真香”。这时候,姥姥定会带我来到自家门前的桂花树旁,我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高兴地喊:“下桂花雨啦!” 摇落下的桂花,姥姥总会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有的放在铁盒子里留着泡茶;有的则是做桂花糕。每当做好桂花糕,我总是高兴地一手拿一块桂花糕,递给姥姥一块,自己吃一块,姥姥此时总会笑着夸我懂事。童年最美的时光是在这飘香的桂花、姥姥的桂花糕和姥姥的笑声中度过的,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如今,姥姥还住在乡下,姥姥家门前的那棵桂花树听妈妈说还在,而我却很少回去过了。

今天,望着这香飘十里的桂花,我又想起了年迈的姥姥和那在桂花中度过的美好时光,我愿这随风飘去的桂花送去我对姥姥的思念与衷心的祝福吧!

黄芪的功效范文第5篇

橘子解释

【意思】:(1)橘子树。(2)橘子树的果实。

橘子造句:

1、他为我剥去了橘子皮。

2、这只船装载着香蕉和橘子。

3、她每天把冰冻的橘子汁加水使成原状。

4、橘子汁已经过浓缩。

5、吃过肉后,他们每人又吃起了一个橘子。

6、他将会保存他的橘子直到他七月的生日那天。

7、努力想象如果这种情况无限持续下去,你再也不能够享受橘子或巧克力的香味或者品尝不出鸡肉和牛排的区别时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8、那些喝橘子汁的一定是邪恶并且愚蠢的,毫无疑问,因为他那小世界中的所有人都这么说。

9、你说我们可以在实际死亡之后利用濒死体验来获得对生命的总结。是不是像拿苹果和橘子做比较呢?

10、在过去这一年中,橘子汁价格上涨四分之一,鸡蛋价格上涨五分之一,牛奶价格也差不多有5%的增幅。

11、橘子郡的这项法令,很有可能也是违宪的。

12、我总是在公寓里放些橘子和胡萝卜。

13、在你最难受的时候,吃一些水果,例如苹果、香蕉、橘子或者梨,会舒服很多。

14、她病了,十分不舒服,我于是给她带去一些鸡汤和橘子汁。

15、你可以买到柠檬,橘子,以及桃子口味的这些高档的鱼油补充剂。

16、我相信你有足够的精力去剥一个橘子。

17、我把豌豆放在柜台上,关上了冰箱,想起我妈妈把冰块丢进她的咖啡里,橘子汁里和奶里的情形。

18、我会吃很多苹果、橘子、香蕉、芒果、梨、葡萄和瓜类。

19、在地面上,你到处能看到橘子和大南瓜。

20、在加州的橘子郡,他们还将为退伍军人修缮房屋。

21、汇源占领着42%的中国纯果汁市场,而它装载着苹果、橘子、生梨和葡萄的绿色纸箱充则斥着遍布全中国的超级市场。

22、橘子郡的海滩是加尼福尼亚最秀美的海滩的发祥地。

23、这个新食品柜装着玉米粉圆饼,鲜面包,早餐花卷,新鲜水果和蔬菜,比如苹果,香蕉,橘子,胡萝卜和芹菜杆。

24、一组得到橘子和柠檬,另外一组没有。

25、那是我,有了我自己的一套衣服装备,赢下了福罗里达的橘子碗,。

26、柠檬,橘子和任何其他柑橘类水果形成胶原蛋白,从而新生皮肤细胞组织,所以每天要多喝果汁多吃水果。

黄芪的功效范文第6篇

1 选地与整地

黄芪对干旱、寒冷的环境耐受性较强, 但遇积水则易造成根系腐烂, 导致死苗, 因此选择合适的地块, 是种植出优质高产黄芪的基础。若栽培地区为平原地, 则需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性较好、p H值在7~8的中性或中性偏碱的砂壤土或砂土来栽植。若栽培地区为山区, 则应选择疏松肥沃、渗水能力强、石块较少的向阳坡地。

黄芪为深根系植物, 合理地深耕可以为根系的向下伸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以促进根部的健壮发育。整地的时间以夏季为宜, 此时的温度较高, 降水量也较大, 非常有利于土壤中一些分解性微生物的活动, 此时整地, 翻入到土壤中的杂草易被分解成植物所需的养分, 避免播种后杂草丛生的现象[1]。整地可以通过人工或机器进行, 整地的深度一般在45 cm左右, 整地时需清除地表的石块、残草, 并将土块打碎, 将地耙细、整平, 做到地面无坑洼处, 为种子萌发提供有利条件。伴随着整地, 每667 m2施用2 000~5 000 kg的农家肥, 25~30 kg的过磷酸钙以及10 kg的尿素, 具体施肥量应根据土壤具体情况而定, 若土壤贫瘠, 则应多施;若土壤肥沃, 则应减少施肥量。施肥完成后, 可用辛硫磷粉剂消毒土壤, 以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2 种子处理

由于黄芪种子外皮较厚, 正常的播种无法使其种子充分吸水, 若不进行种子处理, 种子的萌发率只在20%左右。因此, 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适当处理, 以提高其萌发率。选取无病虫害, 表面具有光泽的饱满种子与等体积的沙子混合, 用碾磨工具将其碾压, 以刚好划破种皮而不损伤种仁为度。也可将种子用水浸泡处理, 来软化种皮。具体操作时先将种子放入沸水中浸泡1 min, 浸泡过程中不断搅拌, 随后捞出种子, 将其放入40℃的温水中浸泡, 并不断搅拌, 以通入氧气, 浸泡2 h后捞出种子, 盖上湿布堆闷12 h, 待种子充分吸水膨胀后, 即可播种。

3 播种

黄芪的播种可分为直播和育苗两种方式。直播播种时间以春季为宜, 方法主要有条播和穴播。播种时, 用适量的沙子与种子进行混拌, 随后将种子与沙子的混合物均匀的分撒到种植穴或种植沟内, 并在种子上覆上1.5 cm厚的细土, 随后将其压实, 并适当遮阴即可。由于黄芪长到3年后, 根系会扎入到40~50 cm处的土层, 起收起来较困难。采用育苗斜栽的方式进行黄芪生产, 不但可以将少黄芪起收的人工成本, 而且还能增加黄芪的产量。育苗播种的方式与直播相同, 播种后1年, 以斜栽的方式进行移栽, 移栽后的2 a即可采收。移栽时应避免弄伤主根, 以免形成鸡爪芪, 影响黄芪的商品性[2]。

4 田间管理

4.1 水分管理

黄芪出苗前的这段时间内, 若土壤较为湿润, 则无需浇水, 若天气干燥, 土壤墒情不足, 则应适当覆上少许稻草等覆盖物, 并浇水一次, 以提高土壤墒情, 促进出苗。定苗之前一般不浇水, 以防止水层在土表停留, 影响黄芪根系的向下延伸。苗期应适当的浇水, 但灌水量不宜过大, 以免沤根。夏季浇水应在清晨或者傍晚进行, 以免浇水使得土壤温度骤降, 影响根系的吸收能力。在雨季, 如遇大雨, 应及时排水, 以防黄芪根系附近存有过多的积水, 导致烂根死苗的现象发生。

4.2 除草间苗

黄芪幼苗生长缓慢, 出苗的时间也比杂草要晚一些, 因此适时除草可以减少杂草与黄芪幼苗的养分竞争, 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当黄芪幼苗高度达到8 cm左右时, 进行一次中耕除草, 既可以疏松土壤, 又能达到除草的目的。由于此时黄芪幼苗的根系较浅, 中耕深度切勿过深, 以免使土壤透风, 将幼苗根系抽干, 造成小苗死亡。在封行前, 应根据土壤的板结情况和杂草的生长情况, 适时的进行中耕除草。无论是直播还是育苗, 黄芪幼苗的间苗一般都在苗高为6 cm左右时进行, 间苗时去除弱苗病苗, 当株高长到15 cm左右时, 按照穴播每穴留2株, 条播株距10 cm的距离定苗。若发现有缺苗, 则应及时补栽带土幼苗或补种已催芽种子。

4.3 施肥

黄芪为喜肥作物, 一般而言, 黄芪发棵期和长根期是需肥量较大的时期, 此时每667 m2地可施用1 000~2 500 kg充分腐蚀的畜禽粪便或40~50 kg的复合肥。具体的施肥情况应根据土壤肥力及植株的长势而定。若土壤肥力较低, 基肥施用又不足, 则可在苗期和初花期追肥两次, 以促进黄芪营养体的生长。若土壤肥料较高, 基肥充足, 幼苗生长良好, 则只在初花期追肥一次即可。

4.4 打顶

黄芪以根部入药, 因此, 为了加大黄芪根部的养分含量, 应控制地上部分的生长高度, 以减少地上部分对于养分的消耗。打顶的工作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之前完成即可。

5 收获加工

当膜荚黄芪生长到2~3年, 蒙古黄芪生长到3~4年时, 即可对其进行采收。采收可在春季或秋季进行。但秋季收获的黄芪质量更好, 因此一般在秋季收获。小面积收获可采用人工挖沟的方式进行收获, 大面积收获时则可用收获机对其进行收获, 收获时, 应避免将根挖断或者划伤根皮, 以免影响黄芪的品质。收获后应立即去除黄芪的芦头、茎部及须根, 并将根部带有的泥土洗净并晒干, 最后将其捆把装箱即可。

6 病虫害防治

6.1 紫纹羽病

黄芪紫纹羽病又称红根病, 是由木耳科, 卷担子属真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病原菌常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 并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待春季气温回升时, 菌核开始萌发出菌丝, 侵染黄芪根系表面。感病初期的黄芪根部会出现白色至紫红色的线状菌丝, 后期形成紫褐色的网络状菌索, 致使根部自表皮向内部逐渐腐烂, 最终导致整个根部腐烂, 造成整株死亡。栽培时, 避免选择发生此病害的区域种植黄芪。对于发病植物, 应及时集中销毁, 以减少病原菌的越冬基数。每年的播种或者移栽前, 每667 m2施用100 kg的生石灰, 改变病原菌的最适生存环境, 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6.2 白粉病

黄芪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属的豌豆白粉菌引起的病害, 主要侵染黄芪的叶片。当空气相对湿度达到50%左右, 温度达到20℃时, 病害发生最为迅速。感病初期的叶片上会出现白色近圆形的斑点, 随着病情的发展, 斑点逐渐扩大, 白粉状的霉层布满整个叶片, 到发病后期, 霉层呈灰白色, 中间还带有黑色的颗粒状病原菌。感染白粉病的黄芪叶片提早脱落, 影响光合物质的积累, 最终造成减产。栽培时切忌与豆科植物连作, 且避免施用过多的氮肥, 以免植株徒长, 抵抗力减弱。在发病初期, 可用50%的托布津粉剂稀释1 000倍液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5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 每隔10 d喷施一次, 共喷施2~3次。

6.3 豆荚螟

豆荚螟为鳞翅目螟蛾科昆虫, 成虫为灰褐色, 体长11 mm左右, 幼虫共五龄, 初生幼虫体色为淡黄色, 随着虫龄的增长, 体色逐渐变为紫红色, 老熟的幼虫体长约在16 mm左右。豆荚螟主要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 也有少数以蛹在土壤中越冬。成虫羽化后在黄芪结荚处产卵, 孵化后的幼虫在荚上咬出小孔并钻入其中, 以种子为食。药物防治时, 可在成虫的盛发期, 用80%的敌百虫稀释1 500倍液进行喷施, 每隔10 d喷施一次, 连续喷施3~5次。

6.4 种子小蜂

黄芪种子小蜂为5种广肩蜂科昆虫的混合群体, 虽说然种类繁多, 但发生规律却很相近。种子小蜂以成虫的形式在黄芪种皮下面产卵, 孵化出幼虫后, 幼虫转入种子内部, 以种子为食, 并在种子内发育、化蛹, 最后只留下种皮。成虫羽化后, 从种子里脱出, 可转移寄生其他植物, 在后寄生寄主种子内越冬。防治该虫害时, 应避免选用带有幼虫的种子, 以减少黄芪种子小蜂的传播。药物防治可选用40%的乐果乳油稀释1 000倍液在黄芪青果期进行一次喷施, 以减少成虫数量。

摘要:黄芪以根入药, 具有很高的药用保健价值。基于此, 介绍黄芪的栽培关键技术, 以期为获得高产优质的黄芪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黄芪,中草药,栽培

参考文献

[1] 王国军.黄芪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月刊, 2016 (8) :101.

上一篇:解连环范文下一篇:手抄小报版面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