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化学论文范文

2023-09-16

油田化学论文范文第1篇

1 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技术现状

几年来,针对辽河稠油油品性质差、粘度高、密度大,以及在生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耗高、作业频繁、出砂严重、污水处理难度大、油层动用程度差、成本居高不下的困难和矛盾,通过广大科研人员的努力,逐渐形成了以稠油高效注汽技术、智能温控中频电加热采油技术、提高机采效率技术、注采冲防一体管柱技术、燃煤—燃气介质炉伴热技术、稠油集输配套技术、固挡排综合防砂技术、高温调剖封窜技术等为代表的具有辽河油区特色的稠油低成本开采配套技术,有力地确保了低成本规模开发。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稠油生产和科研基地,成为辽河油区新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增长点。

1.2 存在问题

经过几年的蒸汽吞吐开发,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暴露出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高轮次蒸汽吞吐阶段周期产量低、日产水平低、油汽比低,单位操作成本高。(2)蒸汽吞吐阶段平面动用半径有限,井间剩余油富集。(3)产量递减快,年综合递减率平均为30%左右。(4)蒸汽吞吐阶段采收率低,预测馆陶组油层采收率为22%,兴隆台组油层采收率为25%。

2 化学采油技术

2.1 三元复合吞吐技术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及现场试验效果分析,认为蒸汽CO2助剂三元复合吞吐的增产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剖作用。CO2在地层中与表面活性剂形成丰富、稳定的泡沫,使CO2不会很快释放,形成贾敏效应,暂堵高渗透率地层,使蒸汽转向中低渗透层,提高蒸汽波及系数。(2)补充地层能量。CO2进入地层后,一部分溶解于原油,与地层原油形成混相,使原油体积膨胀,起到了溶解气驱的作用。(3)降粘助排。CO2溶于原油后,原油粘度下降,也有利于原油克服毛细管阻力和摩擦力,从而提高原油的流动能力。流动性能改善,加入表面活性剂在油水两相转溶过程中,界面张力会逐渐降低。(4)对油层有一定的酸化解堵作用。CO2溶于水后呈酸性并与地层基质发生反应,会溶蚀一部分杂质,可以提高油层的渗透率。

该技术从2002年开始试验以来,经过多次技术改进,已经进入现场规模实施阶段,2004年在进一步扩大实施规模的同时,开展了大量的室内研究和效果跟踪评价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该项技术的机理认识,同时为现场实施及工艺改进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对工艺参数等进行了大量改进与完善,并组织开展了连续实施、间隔实施、井组试验、凝胶试验等新工艺试验,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至2004年底,该技术在辽河已累计施工226井次,可对比井115井次,增油98井次,平均单井增油325t,累计增油31858t,措施有效率为85.2%。

2.2 蒸汽/碱复合采油技术

碱—蒸汽驱提高采收率的原理是降低原油粘度、减小界面张力值;碱添加到蒸汽中增加了其重力,减少了其流度,有利于减少早期突破造成的蒸汽超覆。Sheild对使用蒸汽和低浓度碱表面活性剂混合物开采更多原油的优化蒸汽驱工艺进行了探索。实验结果证明,蒸汽驱与表面活性剂相结合比用常规蒸汽驱或碱蒸汽驱提高采收率效果要好。胜利油田应用的黑液复合降粘剂以造纸黑液为主要原料,主要成分是碱、木质素和表面活性剂。注入油层后,碱与稠油中的环烷酸等反应生成活性物质(环烷酸钠)。在乐安油田应用5井次,4口井为超稠油油藏,效果较好。该方法的缺点是原油后期处理难度较大,对管道腐蚀不容忽视,辽河油区可借鉴胜利油田的经验开展相关先期研究与室内试验。

3 稠油井下改质技术

3.1 井下加氢改质方法

井下加氢改质方法相当于将地面炼油厂搬到了地下,通过油田开采中常用的砾石充填或压裂作业中支撑剂注入的方式将固体催化剂(如商业用的传统Ni—Mo或Co—Mo加氢催化剂)放置到油层中生产井附近,向地层中注入氢气或合成气。通过就地燃烧原油产生就地改质所需要的高温,使油气流过加热的催化剂层开采。Weissman等人在前人已证明稠油井下加氢改质可能性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实验进一步研究了合理的处理参数(温度、压力、水含量)和催化剂的成分对成功的井下加氢改质的重要性。美国专利报道了超重油井下改质的方法,将足够的蒸汽、供氢剂、甲烷注入地层,天然地层作催化剂,通过氢转化作用实现井下改质。

3.2 稠油水热裂解技术

一般认为注蒸汽的作用是属于无物理作用,实际上高温蒸汽与重油混合物中的某些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J·B·Hyne论述了高温蒸汽与重油油藏之间化学作用的问题,把稠油在水蒸汽的作用发生的脱硫、脱氮、加氢、开环以及水煤气转化等一系列反应,统称为稠油的水热裂解反应。对稠油的影响包括:(1)沥青质含量降低;(2)饱和烃和芳香烃含量增加;(3)胶质含量减少30%,水热处理后所有组分中的硫含量都下降。该技术的关键是研制出高效、低成本的水热裂解催化剂,在热力作用下(如蒸汽吞吐、蒸汽驱),水热裂解、催化裂化发生协同作用,使稠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较大的变化,分子变小,粘度变低,流动性变好,从而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该技术在辽河油区曙光采油厂进行注蒸汽吞吐试验7口井,降粘效果较好,在生产初期的一个月内降粘率均保持在60%以上。该项目的研究成功,为更有效地开发稠油油藏提供了一种新的开采技术。

4 稠油开发技术方向

(1)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可以将稠油采收率再提高25%以上,目前水平井的技术和水平在不断提高和改进,轨迹控制能力能够满足SAGD的要求,应在完井方式、管柱强度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使其成为开发稠油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2)辽河油区经过多轮次的蒸汽吞吐开发,其经济效益已越来越差,转换开发方式已势在必行。蒸汽驱技术引入辽河油区,必须解决深井注汽井筒隔热保温保证高干度注汽、高温产出液大排量举升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采油工艺的相关工作经验,以辽河油田化学采油工艺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分析了辽河油田当前采油工艺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研究探讨了化学采油和稠油井下改质及技术,在此基础上,笔者描绘了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辽河油田,化学,采油,工艺,技术,稠油

参考文献

[1] 曾玉强,刘蜀知,王琴,等.稠油蒸汽吞吐开采技术研究概述[J].科技资讯,2006 (6).

油田化学论文范文第2篇

1 油田化学采油工艺技术分析

1.1 二元复合驱工艺技术

二元复合驱驱油技术, 本质上就是将聚合物驱与表面活性剂驱有效结合在一起, 利用表面活性剂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使得地层内剩余原油产生“油丝”与“乳化油滴”, 后加入的聚合物增大注入液剪切粘度, 利用注入液剪切拉断“油丝”, 形成油滴被驱到抽油口附近, 最后被成功采出。在选择应用此种技术采油时, 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对聚合物分子量与配比浓度进行计算, 并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 确保其性能可以完全满足采油生产要求。

1.2 蒸汽复合采油技术

就实际应用效果来看, 蒸汽复合采油技术具有提高石油开采效率的作用。在应用过程中, 工作人员需要采取措施来降低原油粘稠度, 使得界面内张力值控制在较小范围, 确保后续开采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与传统开采技术相比, 此项技术具有更明显的应用优势, 尤其是针对地质结构复杂的环境区域, 石油资源开采效果突出。

1.3 三元复合吞吐技术

将蒸汽CO2具有的催化作用应用到石油开采中, 具有良好的调剖效果, 同时可以提高地表活性, 降低土壤中所含CO2 的释放速度, 确保蒸汽在渗入到地表后, 能够更好的向中低渗透层集中, 达到提高整齐吞吐技术应用效率的目的。其中, 要重点做好蒸汽CO2的控制, 因为其在此项技术的应用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对地层能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补充, 降低开采区域内粘稠度, 使得地层排气能力提高, 改善了石油开采环境, 因此具有增产的效果。

2 油田化学采油工艺技术应用现状

在石油开采作业中, 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所有活动均需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 确定所选技术的合理性, 并做好每个环节的控制, 提高技术应用有效性。油田化学采油工艺技术在实际应用中, 具有一定的优势, 与传统开采工艺技术相比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创新, 提高了资源周期产量。但是却忽视了工艺应用对环境的影响, 造成的环境污染与油气污染严重, 会限制开采工作的有效进行。例如在运输以及现场操作过程中, 粉状化学剂和溶液因管理不当而出现时漏失、溢出等问题, 不但会影响开采工作的展开, 同时也会威胁工作人员健康。或者是油层压力变化造成沿断层面沉降, 以及储集岩基质化学降解作用沉降。对于常用的三元复合吞吐技术以及蒸汽吞吐技术, 也逐渐出现了技术问题, 如高轮次蒸汽吞吐效率高于周期性轮次蒸汽吞吐效率, 造成开采作业成本增加[1]。

3 油田化学工艺技术应用优化措施

3.1 热化学反应技术

I本质上就是利用化学药剂反应产生大量热, 对地层进行加热处理, 达到降低原油稠度, 改善原油流动性目的。同时利用反应产生的气体, 对底层能量进行补充, 来提高原油采出效果。化学反应为:NO2~+NH4+→N2+2H2O+Q, 其中Q表示反应热量, 反应物为氮气与水。此种技术所需化学反应剂为发热剂、分散剂、延缓剂, 且主要反应剂为发热剂, 通过NO2~与NH4+化学反应来产生大量热量与氮气[2]。反应后直接作用于开采区域, 这样区域受高温高压作用, 可以有效降低原油年度, 提高其流动性。并且还能够对井筒、井地带等进行清洗处理, 去除其中存在的堵塞物质, 提高渗透率。

3.2 C1~C4低碳混合有机酸技术

主要是利用液蜡裂解合成低级脂肪酸回馏组分, 通过相似相溶原理, 以及氧化加成反应, 形成复合型油井解堵剂, 能够有效消除油层中存在的各种堵塞, 同时也能够有效溶解、分散储层结蜡。C1~C4低碳混合有机酸解堵剂主要含有甲乙丙丁几种有机酸, 酮类、醇类、醛类等有机溶剂, 以及阳离子小分子表面活性剂、氧化剂、分散渗透剂等[3]。一般可以将此种技术应用于酸敏、水敏严重地层油井进行解堵, 尤其是对于蜡、胶质等有机物堵塞有着显著处理效果, 可以有效提高石油开采量。

3.3 稠油稀化降粘技术

原油粘度大原因主要是因为金属元素以配位体形式存在, 促使稠油分子结构空间排布网络化情况严重, 降低了其流动性能。此项技术主要利用物理化学反应, 通过絮凝、络合吸附、沉淀等方法, 对原油分子以及目标元素分子结合方式、赋存状态等进行改变, 减少原有分子结构上过渡金属元素含量, 达到降低原油粘度的目的。将其应用到稠油开采中, 确定稠油粘度增大的核心因素, 然后采取措施对其分子结构进行改变, 通过物理化学反应降低稠油粘度, 使其稀化度提高, 并且被稀化后的稠油不会轻易反弹, 确保稠油能够利用常规技术进行开采, 提高石油开采效果。

4 结语

油田化学采油工艺技术应用中还存在一定不足, 想要提高原油开采效率, 就需要从技术角度进行分析, 积极引进新型技术, 掌握各项技术的原理与实施要点, 结合开采地区实际情况, 选择最为合适的开采技术, 在保证高效开采的同时, 提高实践施工环节的经济效益。通过不同角度的分析, 来增大油田化学采油技术在实际开采工作中的应用范围, 全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需求。

摘要:我国油田化学采油工艺在不断更新,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有效实现油气资源的采集与利用。但是近年来石油资源开采难度不断增大, 为保证石油资源能够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就需要对现有的开采技术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针对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 采取措施进行优化, 争取不断提高工艺应用效果。本文就油田化学采油工艺技术的应用优化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油田,化学采油,工艺技术

参考文献

[1] 王鑫.油田化学采油工艺技术探析[J].化工管理, 2015, 26:220.

油田化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下面分析一下各种油田堵水剂的特点和原理, 以及以后的发展方向。

1 机械堵水

机械法堵水从1994年开始研制, 这种方法用分隔器将出水层位在井筒内卡开, 以阻止水流入井内。主要利用可膨胀坐封元件 (ISE) 的膨胀和收缩来控制组合套筒。是一种简单、经济实用的堵水方法。

2 化学堵水调剖剂的品种

2.1 非选择性堵剂

2.1.1 水泥类堵水剂

主要包括水基水泥、油基水泥、活化水泥及微粒水泥。具有价格便宜、堵水强度大的优点, 同时也存在着封堵强度低、有效期短的缺点。

2.1.2 树脂型堵剂

树脂型堵剂是一种高分子物质, 是低分子物质通过缩聚效应形成的。分为热固性树脂 (非选择性堵剂大多采用此类) 和热塑性树脂两种。其中, 热固性树脂主要包括脲醛树脂、糠醇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几种:

(1) 脲醛树脂:此类树脂由脲与甲醛在NH4OH等碱性催化剂作用下, 压缩凝和而成。 (2) 糠醇树脂:在堵水层中, 将80%的磷酸与糠醇树脂混合, 中间以隔离液进行隔离, 便生成质地坚硬的树脂, 以便很好的堵塞孔隙 (。3) 酚醛树脂:将此类树脂与固化剂按一定比例混合, 直到均匀为止, 然后加热, 使固化剂与酚醛树脂完全溶解, 直至呈现淡黄色。然后将混合物放入水层, 形成不透水层 (。4) 环氧树脂:在液态的环氧树脂中加入硬化剂, 两者反应后形成坚硬的固体。常用的环氧树脂有环氧树脂、环氧苯酚树脂和二烯烃环氧树脂。

2.1.3 无机盐沉淀型调剖堵水剂

这种堵剂的代表是硅酸钙堵剂。将水玻璃与氯化钙溶剂溶合挤入地层, 中间以隔离液隔离, 生成白色的硅酸钙沉淀物。这种堵剂施工非常简便, 价格较便宜, 但施工时对有污染的地层必须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以防止堵水剂堵塞油层。

2.1.4 凝胶型堵剂

凝胶是固态或半固态的胶体体系, 根据凝胶的特性, 分为刚性和弹性两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a.硅酸凝胶:硅酸凝胶是在稀释的硅酸溶液中加入电解质, 或者在适量的硅酸盐溶液加入酸形成的。其优点是价格低, 高温下性能较稳定。同时也存在着强度不高的缺点, 适当时需要用固体 (如水泥) 增强其强度。b.氰凝堵剂:氰凝堵剂是一种坚硬的固体堵剂, 是异氰酸根与水化学反应形成。由聚氨酯、丙酮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三者组成。该堵剂要求较高, 必须在无水的情况下使用, 所以必须要配套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 现在正在研究开发之中。c.丙凝堵剂:丙凝堵剂可用于油、水井的堵水, 是过硫酸铵和铁氰化钾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凝胶, 这种堵剂不溶于水。

总之, 在非选择性堵剂中, 树脂堵剂强度最好, 其次是冻胶、沉淀型堵剂, 凝胶强度最差。在成本方面, 凝胶、沉淀型堵剂成本最低, 其次是冻胶, 树脂型成本最高。

2.2 选择性堵剂

在施工作业中, 选择性堵水剂也经常使用。它适用于不易用隔离器进行油水分离的作业。分为水基堵剂、油基堵剂和醇基堵剂三种。

2.2.1 水基堵剂

这类堵剂以水作溶剂配制而成, 应用非常广泛, 品种也很多, 成本不高 (。1) 聚丙烯酰胺 (PAM) :这种堵剂易溶于水, 但不易溶于油, 注入后可以控制井内出水, 但却不影响油气产量, 所以使用起来费用较低 (。2) 部分水解聚丙烯腈 (HPAN) :其特点是其与水中的电解质反应, 形成不易溶解的聚丙烯酸盐, 水解后的聚丙烯酸盐沉淀物有淡化的现象出现, 主要用于地层水中多价金属离子含量较高的地层。

2.2.2 油基堵剂

(1) 有机硅类堵剂:有机硅类堵剂适用于各种温度, 可用于一般地层温度, 也可用于高温 (200 ℃) 地层。主要包括Si Cl4 、氯甲硅烷和低分子氯硅氧烷等。 (2) 聚氨酯:这类堵剂是由多羟基化合物和多异氰酸酯聚合而成的。 (3) 稠油类堵剂:稠油类堵剂包括活性、偶合性和固体粉末等几种。

3 对堵剂和调剖剂发展方向的几点建议

3.1 大力推广原料价格低的产品, 充分利用化工废弃物

我国现在的油田, 大部分处于含水量超高的开采现状, 非均质性已经非常的严重, 堵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致使堵剂的使用量加大, 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3.2 大力研究开发选择性新型堵水剂

近年来各大油田为了控水, 进行了区块的整体综合治理, 极大改善油田藏量的开发效果, 扩大了开采量,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肯定成效的同时, 我们也看到, 非常需要开发一种效果较理想的选择性堵水剂, 可以用来处理油水交互层的堵水问题。

3.3 微生物调剖技术的研究应用

微生物调剖技术是一种较先进的堵水技术, 现在国际上处于研究开发阶段。这种技术是通过调整油井的剖面, 从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效果。这项技术总的说来工艺较简单, 施工也较安全, 环保效果好, 也有效降低了材料和施工的成本。由于这项技术尚在研究开发之中, 属于国际研究课题, 所以它的发展空间较大, 有望在未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摘要:综述了油田应用的堵水调剖剂的性能、作用机理及应用开发情况, 重点介绍了化学堵水调剖剂, 最后对堵水调剖剂的研究及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油田堵水,堵水剂,调剖剂,应用,综述

参考文献

[1] 罗跃, 王正良等.油田化学, 1999, 16 (1) :212~213.

油田化学论文范文第4篇

通过不断扩大实施规模, 目前已开展化学调驱井组32个, 注入液量143.63×104m3。对应油井119口, 阶段增油10.05×104t。实施过程中采用化学调驱监测技术, 对注入井动态、采出井动态及化学剂进行监 (检) 测, 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实施方案, 取得了较好效果, 实践表明, 化学调驱监测技术, 对保证方案的实施及效果的取得起到关键性作用。

1 注入井动态监测

(1) 示踪迹监测为验证油层连通状况及是否存在优势通道, 措施前选择全部注剂井进行示踪剂监测, 结果显示, 海11-23、海10-20井两口注剂井与对应油井间存在大孔道, 因此这两口井设计了高强度的前置段塞, 封堵优势通道, 其余井组均设计两个段塞, 从主段塞开始实施。

(2) 吸水剖面监测注剂井调驱前和各段塞完成后测试吸水剖面, 以分析调驱效果。测试23口井, 共150个小层, 通过凝胶的调剖作用, 有26个强吸水层的吸水能力得到控制, 占17.3%;29个弱吸水层的吸水能力得到加强, 占19.3%;25个新层被启动, 占16.7%。说明调驱使吸水剖面改善, 水驱波及体积扩大。

(3) 压力监测注入压力反映出地层的封堵状况, 地层压力上升, 说明凝胶封堵了水流优势通道。但注入压力上升过高过快, 则可能造成低渗透层的污染。因此, 针对注剂压力高、爬坡速度快的调驱井组, 采取间歇调驱或下调注剂浓度, 降低成胶粘度的方法, 控制压力上升速度。期间调整24井次, 注剂粘度由7000mp·s降至4000mp·s, 平均注入压力从13.8MPa下降到12.2MPa, 保证了调驱技术的顺利实施。

2 采出井动态监测

(1) 产液剖面监测为了解油层连通情况及层间非均质性, 并为调整产液结构措施提供依据, 对18口井进行产液剖面监测, 每年进行1次。通过监测, 确定并开展堵水、防砂、解堵、提液等措施43井次, 日增油29t, 累计增油1878t。

(2) 采出液聚合物含量监测通过采出液聚合物含量监测, 可了解注入液推进位置。每季度对所有对应油井取样,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聚合物含量, 经检测, 116口井采出液中的调驱剂含量在0~100mg/L之间, 仅有海4-20、海6-22C和海22-33井达到1100mg/L, 因此对这3口井采取关井或间开处理。

3 化学剂检测

(1) 化学剂验收检测严格检测现场注入药剂质量, 每一批药剂都要按检测标准进行质量检测, 检测合格的方可进入现场使用, 保障了体系的成胶效果。

(2) 注入体系浓度检测通过注入药剂浓度监测, 可以掌握配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使用漏斗式聚合物分散装置配药, 分散效果差, 容易形成“鱼眼”, 造成药剂浓度偏低。设计应用负压射流混配器后, 聚合物分散均匀度明显提高, 同时制定化学调驱药品配制操作规范, 保证了调驱药品的配制质量。

(3) 注入体系粘度检测注入药剂粘度监测, 可反映出体系成胶效果。使用布氏粘度计, 每天对现场取样按1天、7天、15天, 分3次进行室内实验检测。通过检测发现, 2011~2012年连续两年均出现夏季成胶率下降的现象, 经过研究分析, 确定引起成胶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配制水中的溶解氧在高温、强光照条件下, 与聚合物发生氧化降解反应加剧, 导致体系粘度大幅下降, 为此, 在原配方中加入了除氧剂, 解决了夏季成胶波动的问题。

在粘度检测过程中还发现, 配液罐与储液罐间转液用的离心泵, 对聚合物剪切造成的粘度损失可达到20%,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将两罐进行并行设计, 交替使用, 实现配液储液一体化, 由于取消了转液泵, 减少了这一粘度损失环节。

4 结语

(1) 化学调驱监测结果是调整实施方案的依据。

(2) 化学调驱动态监测技术是保障调驱效果的关键。

摘要:海外河油田属常规注水开发的普通稠油油藏, 区块实施调驱32井组, 调驱阶段增油10.05×104t。在实施化学调驱技术过程中, 通过对波及状况、注采剖面、粘浓监测、地层压力等多方面实施监测, 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方案制定、跟踪调整、效果分析与评价提供依据。实践表明, 化学调驱监测技术, 对保障方案的实施及效果的取得起到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调驱,监测,调整,效果

参考文献

[1] 宋社民, 等.可动凝胶深部调驱动态特征的监测[J].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6:120-122.

油田化学论文范文第5篇

根据相关调查统计, 全球现有油田化学品七十多大类, 超过三千多个品种。尽管我国油田化学品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 但是, 目前也已经拥有五十多大类、三百多品种, 在这其中, 无机化学品和水泥类占据的比例相对比较大。合成化学品已经超过六万吨, 其他聚合物类、表面活性剂类添加剂等, 都是比较常用的类助剂。见表1。可以看出, 油田化学助剂的特性比较多, 说明其储存的危险性也比较大。

2 油田化学助剂存储环境存在的安全问题

2.1 库房本身的问题

油田化学助剂主要储存在库房中, 依据相关数据, 很多安全事故的原因, 都是因为库房位置不妥或库房管理不善而引发的。一些石油企业在选择和建设危险品库房时, 未根据石油化学助剂的性质, 采取科学方法, 对库房的建设位置进行可行性分析, 导致库房存在很大的环境安全隐患, 进而影响到化学助剂储存的安全。在进行危险品库房管理时, 也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管理流程, 使得库房管理责任不明确。

2.2 管理人员方面的问题

油田化学助剂的管理人员缺乏强烈的安全意识, 同时, 专业技术水平比较低, 这些也是导致油田化学助剂储存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危险品管理人员自身安全感、责任感不强, 对管理工作做不到兢兢业业;采购人员没有真个库房实际情况, 进行合理采购;管理人员不在规定地方打包开箱等, 这些失范的行为, 都会直接威胁到化学助剂储存环境安全。

2.3 化学助剂储存环境问题

油田化学助剂都是有毒有害物质, 而且, 还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如果库房质检、库房与周边单位及建筑等, 没有保持合适的距离, 不仅容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损害, 也会因为明火等引发安全事故。

3 提升油田化学助剂储存环境安全性的对策

3.1 合理选择库房地址

在进行库存地址选择时, 要充分考虑位置、风向、水文等地理环境条件。要避开人员密集区域, 并应当与其他建筑保持适当的距离。化学物品在流通过程中, 会对环境及人员造成损害, 因此, 要严格控制库房入库流程, 根据化工料性能, 做好分类管理。

3.2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严格的库房管理制度, 是确保环境和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具体管理实践中, 采油一厂根据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制定了《油田化学助剂管理规定》, 使采购、验收、取样检测、使用监督等各个环节, 都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可依。同时, 采油一厂还详细划分了各种化学助剂的合格指标、降级指标及不合格指标, 并制定了相应的规则及惩处办法, 使厂油田化学助剂管理工作步入了正轨。

3.3 加强库存内外环境的管理

油田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化学助剂储存安全问题, 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 加强对油田化学助剂库存内外环境的管理。首先, 从外部环境角度看, 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库存地址, 因为化学助剂所具有的特点, 决定了其必须要原理企业办公及职工生活区, 并同时加强消防设施建设。其次, 从内部管理角度看, 一定要提高库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术, 根据库存化学品的特性、采购时间、使用目的等, 来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类管理, 比如, 氧化剂与还原剂必须要分开储存等, 同类不同期的化学品也要分开储存等。再次, 要加强库房的通风, 确保库房内部环境安全。对于有毒有害且易挥发的油田化学助剂, 需要借助防爆通风装置来强制通风, 以降低库房温度, 稀释积存的有毒有害气体。

3.4 建立完善的油田化学助剂储存环境安全预警体系

油田企业要针对油田化学助剂储存问题, 建立科学、系统的环境安全预警体系。安全预警体系主要包括安全预警管理系统、安全预警管理制度和实施评估等。在建立安全预警体系时, 要坚持以人为本, 从人本角度来提高储存环境的安全。

4 结语

综上所述, 油田化学助剂有毒有害, 其安全储存问题, 是油田企业必须要重视的重点问题。只有加强油田化学助剂的储存环境安全建设, 才能有效确保企业生产安全、有序、平稳, 才能将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发挥到最优。

摘要:当前我国油田开发力度不断提高, 化学驱油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此条件下, 油田化学助剂质量检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使用高品质的油田化学助剂, 能够极大地提高采收效率, 但是, 由于在化学助剂储存过程中, 会出现一些不安全的因素, 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油田化学助剂储存的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提高化学助剂储存环境安全性的相应对策, 以供参考。

关键词:油田,化学助剂,储存环境,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曹乐天.常用油田化学助剂储存环境的安全性[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 09:70-71.

油田化学论文范文第6篇

1 FL001固体防蜡剂技术参数

该固体防蜡降粘剂主要由高分枝度高压聚乙烯、高分子量表面活性剂、稳定剂、分散剂等组成。聚乙烯—醋酸乙烯酯和蜡晶稳定剂, 它们分子链的一端是非极性的饱和碳链, 非极性链段具有与蜡结构相似的结构, 被蜡吸附产生共晶, 破坏蜡结晶的方向, 改变蜡晶的大小和结构, 抑制三维网状结构的生成, 同时极性链段使吸附蜡的防蜡剂彼此排斥, 降低蜡晶体的粘附作用, 使蜡具有较高的分散性, 从而阻止蜡晶在油管壁和抽油杆上聚集、长大沉积, 同时也降低原油凝固点, 改善原油低温流变性;

高分子油溶性表面活性剂在蜡晶表面吸附, 形成蜡晶极性表面, 阻止蜡晶的吸附、聚集和进一步沉积高分子量表面活性剂和蜡晶分散剂是优良的水基乳化剂, 在蜡晶周围形成一个以非极性基团为外层的分子吸附膜, 使结蜡的亲油表面转为亲水表面, 防止蜡晶在油管和抽油杆上进一步沉积, 同时使含蜡油滴在水基乳化剂构成的薄膜的包围之中, 形成了似水状的O/W型乳状液体系, 阻止了含蜡晶油滴的聚结, 从而原油的粘度大幅度降低。降低原油在流动过程中油间的相互摩擦和井筒内流体流动的阻力。

1.1 性能指标

1.1.1 外观及尺寸:棕褐色棒状物, 尺寸:Φ59mm×500mm (形状及尺寸可根据要求定做) ;

1.1.2 密度:0.8-1.2g/cm3

1.1.3 防蜡率:>80%;

1.1.4 适用温度:20-110℃;

1.1.5有效期:90-180天。

一般加量50mg/L (原油) , 相当于1立方原油加量0.05公斤防蜡剂。

1.2 适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油井管柱的防蜡, 将其添装于特制的容器或油管内, 悬挂于油井合适的部位, 通过缓慢溶解或释放达到长效防蜡的目的。

1.3施工工艺:

1.3.1 起原井管柱:在正常作业时, 起出原生产管柱。

1.3.2 下完井管柱:根据优化的方案设计下完井管柱。将装满缓蚀剂的装药油管接装于生产筛管下部。

1.3.3 开井投产:下完井管柱后, 结束施工, 根据设计参数进行生产。

2 现场推广应用

大港油田港东区块固体防蜡技术现场试验应用实施36 井次。油井防蜡有效率100%, 有效期18-24 个月, 基本解决了港东油田油井的结蜡问题。

例G-34井安装防蜡器时间为8月20日, 生产参数:Φ44的泵, 泵挂1800m, 冲次2min- 1, 冲程6m, 油井产液13.5m3, 产油13.2 m3;安装后油井上/下行电流为27A/25A左右, 悬点最大载荷PMAX为78KN, 最小载荷PMIX为46KN, 井口回压在0.35MPa—0.3MPa之间;此井常规洗井周期为30 天—40 天, 井口回压在0.45MPa—0.4MPa之间截止到11月底仍未洗井, 应用电磁防蜡器后, 热洗时间已超过原来的洗井周期2 倍, 井口回压降低0.15MPa。

3结语

3.1 井下固体防蜡器是一项先进的油井结蜡加药技术, 他主要使用于无热洗流程井、低产液井、容易结蜡井。

3.2 该防蜡工艺具有无污染、无能耗、低成本、高效益的优点。防蜡工艺的实施不仅达到杜绝储层污染、防止油井结蜡、保证油井稳定生产的目的, 而且防蜡不影响油井正常生产, 提高了油井生产时率、降低了油井清防蜡成本, 提高了油田开发效率。

3.3 由实施井生产情况可知, 固体防蜡技术对结蜡油井有明显的防蜡效果, 应用固体防蜡器后, 油井热洗周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 油井回压明显降低, 由此可知, 固体防蜡器具有较好的防蜡效果。

3.4 该防蜡技术在杆式泵抽油井上更加方便, 安装在抽油杆, 检泵时可以不动管柱。井下固体防蜡将逐步取代热洗清蜡, 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本文介绍了为解决油田油井结蜡所开展的固体防蜡的研究及应用。该防蜡工艺具有无污染、无能耗、低成本、高效益的优点。而且防蜡不影响油井正常生产, 提高了油井生产时率、降低了油井清防蜡成本, 提高了油田开发效率。

关键词:清防蜡,治蜡,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1] 固体防蜡技术在文南油田的应用.钻采工艺, 2003, (2) .

上一篇:逻辑学导论论文范文下一篇:林业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