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范文

2023-09-17

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范文第1篇

1 当前形势下农机发展现状

1.1 地区发展不平衡

我国土地广阔,自然条件复杂,使得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农机发展和使用就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其农机投入程度高,而发展稍微落后的地区农机水平就比较低。目前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耕地面积少,而农机占有量在50%以上,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耕地面积多,但其农机保有量还不超过20%,使得地区间农机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农机水平发展不平衡。

1.2 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农村,土地经营主要是农户承包,其承包数量少,使得土地被分割严重,一块地可能有多种农作物同时种植,也有可能多个农户同时拥有一大块地,这就影响了农机的连片作业,不仅增加了作业成本,而且劳动生产率大大降低。农户运用农机作业通常都是为了自用,主要还是小型农业机械,使得小型农机购置重复,影响农业机械的结构构成。

1.3 难以适应种植结构

因为农业种植都是以户为单位,其结构灵活多变,种植的农作物种类、数量都不固定,这就使得农机发展难以适应种植结构的快速变化。而且科学技术更新换代快,原有的农机淘汰也非常快,这也使得农民接受存在一定困难,影响农机的有效推广[1]。确定农民需要的农机还要一定的时间,这期间农民通常会改种其他粮食,这种趋势会一直发展下去,使得农机发展一直都难以适应种植结构的发展。

1.4 缺乏创新能力

在目前的农机发展中,其研发创新还比较少,而且科技研发力量不够集中使得,农机生产企业本身成为了其研发创新的主要力量。目前研发的农机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大多数属于粗制滥造,还有一些特色的农机得不到研发,开展存在很大难度。虽然国外的农机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我们与之交流不多,有非常大的发展差距。

1.5 资金投入少

虽然目前我国政府开始关注农机的发展,并认识到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也开始加大了对农机的财政支出。但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国民收入水平也在快速提高,相比之下目前的财政投入还远远不够,而社会资本也不注重农机投入,影响工业返哺农业的程度。

2 当前形势下农机发展的对策

2.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在当前形势下的农业发展中,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只有保证农村机耕道路,才能推进大中型农机的广泛应用。而要消除农村冬水田,需要合理设置排灌沟渠,并在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将农村机耕道路、排灌沟渠、农机场库棚、中小型农村机电排灌设施等纳入到其中[2],推动政府实施有效的行政行为,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领导。同时还要积极落实具体的工作责任,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在农村农田结构建设中积极引导农民,为农村农机发展和推行奠定实施基础。

2.2 增加财政支出

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就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建立企业、市场统一的产学研农机工业创新体系,鼓励企业积极进行自主开发、引进、吸收和再创新,推动农机的创新发展。政府也要建立科研院所,并与农机制造的重点企业合作,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同时政府也要积极推动多功能、高质量的重点农机产品开发中心的建设,并建设公益性的农机技术实验室和实验中心,集聚吸引优秀的研发人才,积极进行关键性农机技术的研发,就产业发展的工艺材料、基础部件、关键作业装置等技术进行重点研究,最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政府也要支持高等院校的农机工程学科建设,推动农机工程基础教育的创新发展,并不断进行农机培训体系的完善,发挥中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作用,不断培养农机制造的实用性专业人才。

2.3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政府要推动农机培训体系的建设,并鼓励相关机构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体系,(下转第35页)建设更多的培训项目,并进行农机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另外,政府和企业也要加大培训投入,加强培训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断丰富其培训手段和措施,提高机构的培训能力。政府可以组织农民参加多层级、多形式的农机技术培训,保证指导到户服务到田,使得农民在了解农艺技术的基础上,也懂得农机作业的相关技术,推动农业发展的机械化。

2.4 利用土地流转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应的职能部门就要做好各项工作,要加强对不愿意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的管理,积极推动其手中土地的顺利转移[3],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引导这些农民传授农机作业的技术和手段,在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过程中,促进农机的继续发展,加快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进程。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中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缓解,这是当前形势下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农业发展的需求。但是当前形势下我国农机虽然得到了一定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继续提高。因此,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生产中农机的研发力度,并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土地流转机制的作用,加大对农民的农机使用培训,不断改善我国目前农业生产中农机的使用情况。通过这样的农机发展对策,针对性的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推动我国农机的稳定发展。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普及,使得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但是我国地形广阔,农村的不同地形制约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当前形势下要结合我国的农机发展现状进行有效的对策分析,并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推动农机发展情况,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当前形势,农机,发展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 吕树新,王建玲.农村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对策[J].引文版:工程技术,2016(5):300.

[2] 辛太国,战桂丽.新形式下农机化推广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10):7.

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范文第2篇

这些因素包括: (1) 使用人的使用过程中该交通工具发生故障临时遗弃以至不便继续使用; (2) 使用人为满足一己之私擅自通过加锁等方式据为己有, 无法供他人使用; (3) 使用人目的地过于偏僻, 周边潜在客户源密度过低; (4) 因配置不合理, 投放点车辆过量较严重, 部分车辆长期闲置而无法被有需要的投放点使用。

这些现象的存在降低了共享行为的效能, 造成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及浪费。这些无法正常运行的交通工具长期不管理很有可能会造成遗失。投放方迫切需要及时对这些交通工具回收或者调配。若直接由投放方员工执行回收往往陷入如下“乱”和“多”两大困局。“乱”是指回收对象往往在城郊各处散乱分布, 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多”是指因长期积累, 回收对象数量众多而投放方回收人员数量有限, 以至回收速度低于闲置现象发生速度, 无法有效解决问题。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共享交通工具的理念在我国尚属新鲜事物, 自2016年才大规模涌现, 相关学术研究尚属滞后。目前文献的研究热点主要在于共享交通工具的密码安全性、如何实现精确的GPS定位、相关APP如何设计以方便用户使用共享工具以及共享工具的使用价格设计等方面。例如周思萌在《共享单车使用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昆明市为例》一文中将共享单车使用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为五种, 并构建了共享单车使用者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 (SEM) , 根据昆明市实际调查问卷结果, 确定各因素对共享单车使用者满意度的影响;又如葛文静在《共享单车价值网模型的构建及盈利模式探讨———以摩拜和OFO共享单车为例》一文中以摩拜和OFO共享单车盈利模式为研究对象, 通过分析共享单车的发展现状, 根据目前共享单车的盈利驱动因素和价值网中各成员间的相互关系, 从价值创造、传递、获取、实现角度构建了共享单车价值网模型, 针对共享单车企业创业期、发展期、成熟期提出有效的盈利模式;再如赖磊在《基于扎根理论的共享单车商业模式设计研究———以摩拜单车为例》中利用扎根理论对近100篇关于摩拜单车的文献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分析逐步提炼出概念、主范畴、副范畴、核心范畴, 构建出由客户价值主张、关键资源与流程设计、盈利能力培育等3个主范畴以及“价值创造”这一核心范畴组成的摩拜单车商业模式设计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对于后期的经营维护, 尤其是已投放产品的高效使用相关研究尚还不够。实际上, 已投放产品的高效使用从侧面可以减少对共享工具盲目生产和投放。同时从人力资源方面来讲, 后期的经营维护会牵扯投放方大量人力物力, 反过来也会影响其它业务的进行。由此可见, 业内确实需要大量的研究成果来对如何维护共享工具的经营, 包括对用户的反馈机制、长时间处于异常状态的共享工具的管理和经营模式的变更等等。

二、关于后期维护的关键问题

以共享单车的回收问题为例, 下面谈谈涉及到后期维护方案制定的因素有哪些。

(一) 影响共享回收任务定价的因素及相关性

对于遍布于城郊各处的闲置或损坏的共享单车而言, 考虑影响其回收任务是否能被完成的因素很重要。在回收对象附近的会员密集程度 (X1) , 回收对象自身的密集程度 (X2) , 与投放方最近的回收点之间的距离 (X3) 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显然, 回收对象附近的会员越密集, 那么该回收任务也许不需要太高的定价就有会员接单。反之若回收任务附近会员稀少, 则需要用更高的价格吸引为数不多的会员接单;另一方面, 若回收任务附近有多个其它回收任务, 形成了规模效应, 有可能带动会员完成任务的意愿, 从而影响任务价格。而逻辑上讲, 接受任务的会员都会将回收对象交到最近的投放方回收点, 故任务点与投放方最近的投放点的距离也是一个因素。

(二) 关于激励回收任务完成的设想

既然专职人员执行回收显得捉襟见肘, 那就发动数量众多的临时聘用人员执行回收。其性质类似于各行业的临时雇工。将回收任务按一定金额作为激励, 发放给广大共享交通工具的用户。对于用户而言, 在上下班的路上按就近原则顺手完成回收任务, 还能收取一定报酬, 这是值得推行的。

另外, 在分发回收任务时, 可以通过注册用户的居住地、出行时间、出行路线等, 尽量吸引用户在不耽误自身出行的前提下接受任务。

当回收任务较多时, 还可以考虑结合任务的分布地点, 出现的时间等因素, 将任务进行打包分发。这样做的好处如下。第一, 让用户有机会一次完成多个任务, 赚取更多的酬劳, 从而提升了任务的吸引力。第二, 有的回收任务因位置偏僻或价格偏低, 无人问津。通过将热门任务和冷门任务一起打包, 提升了任务的完成率。

以上关于异常状态的共享单车回收问题, 是在当前共享交通已经成为显著现象的背景下及时提出的值得探讨的问题。当共享模式越来越多, 从单车到电动车再到汽车, 只要涉及到了共享, 就会产生使用量大, 工具易损等问题。如何及时消除这些异常状态的共享工具, 本文的思路值得进一步研究。

摘要:在共享经济日益兴盛的今天, 本文对目前该热点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回顾, 并发现了当前研究存在的空白。从新的视角对目前会影响共享经济模式可持续发展前景的因素以及值得研究的主题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共享经济,模式,研究,现状,问题

参考文献

[1] 赖磊, 姜农娟.《基于扎根理论的共享单车商业模式设计研究———以摩拜单车为例》.当代经济管理.2017年第6期.

[2] 葛文静.《共享单车价值网模型的构建及盈利模式探讨———以摩拜和OFO共享单车为例》.中国商论.2017年第5期.

[3] 周思萌.《共享单车使用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昆明市为例》物流技术.2017年第4期.

[4] 王建刚.《互联网分享经济下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探析》.中国商论.2017年11期

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范文第3篇

1 当前我国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调查

1.1 学校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态度

我们通过对高中学校领导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对体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和重视的只占一半左右, 不够重视的占1/5强。表明大部分学校领导比较重视体育课程改革, 很少一部分学校需要加强重视程度。领导问卷和教师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学校基本上都按新标准来上体育课, 并且有大部分的学校采取了措施来推进课程改革, 这是实施课程改革后取得的很好的成绩, 应当肯定。然而, 还有一部分学校表面上也是执行新标准, 但没有采取措施来保证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组织教师培训的学校更不乐观。

1.2 普通高中体育课的地位不高

体育课程同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一样, 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同样, 它的改革是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 体育课的地位同其他课程应该是同等的, 他的改革同样应该受到同等的重视。但调查结果却不是这样, 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 在普通高中体育课的地位高低的认识问题上, 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之间是存在差距的。在学校领导看来, 体育课地位尚可, 但在体育教师看来, 其地位则很低。

1.3 学校场地器材不充足

当前我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的场地器材的现状很不乐观, 客观条件受限。并且在学校对体育方面的经费投入看, 仅10%的领导认为充足, 认为不足的占到了1/3强。在这样一种现状下实施新的体育课程标准, 按新标准来上体育课, 课的效果很难保证。但是, 不能因为场地器材受限, 就放弃了课程改革。教师应该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 克服困难,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毕竟新标准给了教师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这就需要教师敢于创造, 敢于实践。

1.4 学校对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监督力度不够

当前虽然国家教育部门在积极推动课程改革, 省级主管部门也制订了一系列文件、措施来推动课程改革的进行, 但落实到各个学校, 具体实施起来情况就不一样了, 有些学校领导很重视, 认为应当抓住这次课程改革的机会, 切实推行素质教育, 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也有一些学校领导对这次改革不够重视, 思想不够开放, 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高考成绩, 高考成绩不好, 似乎一切都是失败;还有一部分学校领导思想保守, 采取“观望”态度, 总是跟在别人后面, 别人的改革效果如果确实很好, 他们会去效仿.如果他认为效果不好, 就会继续“观望”。

2 加强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措施

众所周知, 体育课程改革同其他语文、数学、等科目的改革一样, 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部分, 在推行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所以, 学校领导必须重视这次体育课程的改革, 抓住机会, 放开思想, 大胆尝试, 切实推行素质教育。

2.1 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作用

体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意义深远, 它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发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现在看来, 我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改革正在积极的进行,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拿着新标准却不知道该怎样去上课, 因而就不能很好的按新标准去上课。所以, 主管部门应该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 学习新标准, 使之深入了解。并且一些好的措施、经验等, 可以通过交流, 互相借鉴。同时应当加强对体育课程改革进行监督的力度, 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检查, 对课改开展好的单位进行表扬或鼓励, 给他们开展下去的动力, 同时也督促那些开展相对差一些的学校。

2.2 提高学校对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视程度

学校领导应当继续重视体育课程改革, 体育课的课程改改应当和其他基础科目的改革一样, 受到同样的重视。不仅需要思想上重视, 而且还要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来推动课程改革。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研究, 加强教师间交流, 同时应当加强对课程改革的监督。我们知道,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手段, 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 我们应该同等对待。体育课地位的提高已经成为广大体育工作者的期望, 它有利于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会促使体育教师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体育的课程改革当中。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 音体美等课程由于在价值取向上与其他课程不大一致而得不到重视, 首先大家应该以一个平等的眼光来看体育课, 逐渐转变这种“体育课不重要”的观念;其次是大家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的意义所在, 它不仅强调学生的身体健康, 而且还突出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课改后, 阻突出健康目标的体育课将给学生带来许多好处。

2.3 加强体育设施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当前国家已制订了各级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 各地学校应争取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配齐, 并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同时要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首先, 对现有的场地器材进行改造, 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价值。例如标枪可以用来投掷, 还可以在两根标枪之间拉上橡皮筋当作跳高架。其次对现有的体育设施要做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应最大限度地挖掘场地和器材的使用空间和时间, 制订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的分配时间表, 并要求教师或学生按指定区域和时间进行体育教学或体育活动。同时注意安全问题和场地器材的保养工作。还有, 就是应当重视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 例如, 学校没有游泳馆, 学生又很喜欢学游泳, 那么有条件学校完全可以租用游泳场馆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2.4 重视教学与评价方法的改革

旧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弊端, 它过分注重教师教的怎样,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很少去考虑学生的情感和体验。现在教学方法的研究远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有趣的气氛中和愉快的体验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还要能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学校应当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 开展经验交流, 对于大家公认的好的教法, 经验, 应当借鉴, 并做到不断创新, 完善。另外评价形式应当采用鼓励性的语言, 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总之, 体育是一种以技能学习为主的课程, 学生只要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就能够在体能、技能和运动行为等方面发生积极的、有利于全面发展的变化。

摘要:本文以某地普通高中为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与理论分析等方法, 来了解我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 以期在对其了解的基础上, 发现不足之处, 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 许世研, 季浏, 谭华, 等.怎样利用与开发体育课程资源[J].体育教学, 2003.

[2]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

[3] 杜明福.体育教育现场理念的重大突破-体育教学大纲给人们的启示与思考[J].体育教学, 2002.

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范文第4篇

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发展至今, 有过辉煌的历史,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特别是电视节目形态的不断更新, 新闻评论类节目的生存和发展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现状的梳理

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依赖报纸的评论稿, 通过口播的方式发挥电视的新闻评论作用;《焦点访谈》的诞生预示着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革新和发展, 到《实话实说》的出现, 该类节目又进入了谈话类阶段, 如今的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不同形态遍地开花阶段, 呈现出如下现状:

(一) 目前的存在形态

总的来说, 目前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形态各异, 无论是《焦点访谈》式的, 还是《实话实说》式的, 我们都可以在电视媒体中看到, 具体来说,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进行现场采访报道, 提供并展示论据的述评式节目:这类节目主要以《焦点访谈》为代表, 此外像中央台的《新闻调查》, 安徽台的《新闻观察》都是属于这类节目。在评论过程中“注重以事实说话”, 通过记者从现场拍摄到的真实的一线画面来表达观点, 引发议论。它的特点是, 在一个演播间内由主持人进行新闻话题的开场白, 然后中间是新闻事件的报道, 它的评论主要体现在在结尾时支持人的评论, 记者在现场采访相关人士的观点以及解说词的运用等方面。

2.主持人向嘉宾提问并调动现场观众参与讨论的谈话类节目:这类节目主要以《实话实说》为代表, 这类节目有着一个基本的模式, 那就是“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模式。当然这类节目也有的是没有现场观众的互动, 如央视的《央视论坛》等。如今, 在这种模式的基础上, 还诞生了一些具有创意性的节目, 如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节目不断有嘉宾和现场观众的活动, 还有嘉宾之间的争吵以及场外观众的参与。

3.各种新闻事件的复合杂糅到一起的资讯杂志类节目:如央视的《中国新闻周刊》, 它主要是集中各类新闻事件进行评论, 而不是一某个新闻事件作为由头或出发点, 这类节目往往点评比较简单, 但是触及面比较广。

4.民生新闻类型的节目:这类节目主要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齐鲁电视台《拉呱》、四川卫视《新闻连连看》、安徽经视《第一时间》为代表, 它主要通过个性化的主持人以多样化的评论手段, 对一些地域性、贴近性强的内容发表看法, 引导观点。这类节目目前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具有和大的发展潜力, 深受电视观众的喜爱和关注。

(二) 优缺点分析

1. 优势

(1) 仍然发挥着电视新闻评论的一贯作用:电视新闻评论在创办之初就意在引导社会, 解读社会, 监督社会, 从而整合社会。目前, 电视新闻评论仍然发挥着这样的作用, 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时下大众关心的问题都是新闻评论所讨论的问题。《焦点访谈》创立之初的1994年, 专家调查得出的社会问题排序依次为:物价、腐败、国有企业问题和社会治安。今昔相比, 我们发现, 尽管内容发生了变化, 但腐败、国企、社会治安问题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2) 仍然占据着电视节目的广大受众:电视新闻评论由于其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和解读, 特备是对社会的监督功能, 使得广大的观众对这类节目产生了情感上的依恋, 往往在重大事件发生时, 都会选择观看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 希望从中得到事件的真实信息。这类节目由于其和观众的沟通, 语言的真挚而没有丧失观众对其喜爱的程度。

2. 劣势

(1) 同质化十分严重:目前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虽然存在各种形态, 但是缺乏新的节目样式, 节目的制作始终停留在《焦点访谈》模式上, 特别是地方台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缺乏独创性, 有时甚至在内容上也存在着“雷同”现象。

(2) 监督评论弱化:如今的电视新闻评论中, 很多节目只是流于形式, 对于社会现象的监督和新闻事件的解读、评价渐渐淡化, 一些普通百姓关心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监督力度缺乏, 反而选择一些高而空的话题。一些节目只是或罗列现象, 只叙不议;或述多评少, 甚至以述代评。

(3) 新闻时效性不强:目前, 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大多在新闻事件被通过消息的形式在媒体中广泛报道之后才出现, 这无疑给其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如今, 信息时代如此发达, 各大媒体是纷纷抢“第一时间”, 只有新闻评论是严重滞后与新闻事件的发生。对于电视观众来说, 这已经没有多少新鲜感了。

(4) 价值发现存在偏差:这主要表现在“以偏概全”“静止不发展”等方面。有些节目只是抓住一个点或者是某几个点而加以放大, 缺乏深入的探究;而另一些节目, 往往只停留在事件本事, 不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二、未来的发展趋势

由于目前电视新闻评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其必然会出现新的格局, 打破原有的状态。尤其是在信息高度发展, 大众文化不断提高, 参与意识以及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 未来的电视新闻评论在以下三个方面或许会有大发展:

(一) 直播现象:从“滞后”传播走向“即时”传播

目前, 在我国, 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 直播已经成为重大电视新闻报道的常用形式。但是, 在电视新闻评论中, 我们却很少看到直播式的节目, 只有当一些重大的灾难发生时我们会看到主流媒体, 特别是中央电视台会做一些直播型的带有新闻评论的节目, 如2008年的冰雪灾害和汶川地震, 央视就把相关专家直接请到现场或与专家连线,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事件的解读和评论。

那么, 随着时代的发展, 新闻的直播发展也会让新闻评论的直播成为可能。因为这种直播它不仅可以传达基本的新闻事件, 而且可以抢占思想, 引发思考, 能够起到更好的引领社会的作用。同时, 这种现场的评论可以增强观点的可信性, 提高节目的公信力。

(二) 民生新闻:新闻与评论更加紧密的结合

民生新闻如今已经占据了大多数的电视新闻市场, 人们越来越重视民生新闻的发展, 而民生新闻中的具有个性的主持人评论无疑将是电视新闻评论新的发展方向。

在“民生新闻”栏目基础上, 一种“短小、灵活、轻松、幽默”的电视新闻评论方式发展起来, 贴近生活, 走进民间, 老百姓的喜闻乐见是它取之不尽的养料。而这种节目在老百姓中也受到了欢迎, 因为它是以一种百姓视角, 与观众平等的态度进行着事件的点评, 一些点评甚至恰好切中要害, 说出了百姓内心深处的想法。

民生新闻的评论关注群众的日常生活中, 采取平民的视角, 关注平民的生存状态、生活情感, 评说百姓的喜怒哀乐、冷暖痛痒, 强调新闻与受众之间的贴近性和互动性, 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如果新闻和评论在民生新闻中能够更好的结合, 那无疑会对电视新闻评论产生巨大的改变。

(三) 谈话节目:从“主持人对嘉宾的发问”到“主持人与嘉宾的聊天”

谈话类节目具有很好的现场感, 即使不是现场直播, 主持人与嘉宾和观众的互动也能够给电视观众很强的现场感。

如今电视新闻评论中的谈话类节目往往限于主持人必须是向嘉宾发问的状态, 这种样式事实上限制了观点的表达, 如果主持人和嘉宾以一种闲聊多的方式进行新闻事件的解读和探讨, 再追加场外观众的互动, 这将会使新闻评论节目更加“亲民化”, 在随意中将大道理传播出去。这是一种“主持人与嘉宾的聊天”的方式, 如央视的《新闻1+1》就是这样的案例, 以后也许还会走上无主持人的状态, 现场无所谓有没有主持人, 类似于《锵锵三人行》的节目形式。

摘要:自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开始, 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本文试着从存在形式、优势和劣势三个方面, 对我国当前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现状进行一番阐释, 同时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趋势也提出了一点看法, 认为将来在民生新闻评论、直播新闻评论和谈话型新闻评论三个方面有所发展。

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存在形式,优劣势,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张燕.当前电视新闻评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闻三昧, 2006 (8) .

[2] 刘俊.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多样化发展初探[J].新闻知识, 2006 (9) .

[3] 张玲玲, 张如成.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现状及制约性因素分析[J].新闻界, 2006 (4) .

[4] 连保军.网络冲击下的电视新闻评论发展趋势[J].传媒, 2006 (8) .

[5] 袁长保, 郭雄.当今受众市场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优劣势分析[J].新闻知识, 2005 (9) .

[6] 李琦.困惑与突围: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现状与前瞻[J].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6) .

[7] 吴玉兰.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制作理念的误区与对策[J].新闻传播, 2005 (8) .

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范文第5篇

1 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和实际表现现状

根据多年的非英语专业水平测试Test B a n d 4 a n d 6情况来看, 学生的阅读技能在其他语言技能中是提高最快的一项, 而写作方面表现出水平滞后, 且提高不大。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 一般院校在四、六级考试中写作的平均分为7分左右 (满分为15分) 。大部分大学生写不出一份像样的演讲稿, 要么是错误百出, 要么就是“言简意赅”表达不出自己的思想。更有意思的是少数大学生毕业后, 却说不出一句成文的英语, 更不用说能写出一段成文的英语。作者通过座谈调查和专家访谈发现, 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相对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与其它听说、读语言技能的练习相比, 花在写作上的时间偏少, 而是老师和学生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阅读和词汇记忆上。

(2) 由于学生对英语写作与英语语言知识的缺乏, 不知怎样去组织文章, 往往写出的文章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中式英语”。

(3) 学生在每学期的少量写作练习中, 也通常是老师布置一个作文题目, 学生课后独自完成, 然后交给老师批阅这一种模式, 学生经常抱怨无话可写, 学生缺少自信、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

(4) 学生对文体的无知, 往往在写作中, 正式文体与非正式文体相混乱用。

(5) 有少数学生能偶尔写日记或写一些作文, 但由于害羞心理, 闭门造车, 结果写得有一定数量, 然而写作水平却提高不大。

(6) 有部分学生为了应付各种类型的英语考试, 仅通过记忆硬背几篇范文或作文模式, 以求在考试能抓住“机遇”, 考一个高分。

这些现象的出现必然会增加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与能力提高的困难, 阻碍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没有练习写就不可能很好的习得英语语言。

2 对策与建议

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思想的引导下,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的模式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双边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在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中, 写是必不可少的语言学习过程。写可以加强、巩固其他方面的技能, 如练习基本的语法结构、词汇和组织能力。写作就是用恰当的词语, 合适的句式, 正确的语法, 有条理的组织思想, 清楚连贯地表达一定的意思。

建立课堂内“以学生为中心, 重点培养他们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抹杀教师的作用, 相反教师的作用更重要了。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效地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 为学生排忧解难, 引导他们学习, 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鼓励者、合作者和解难者。在培养和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中, 教材的内容和活动量选择应从不同侧面围绕学生感兴趣和能引起思考的共同主题。

在增强学生适应能力方面。教师可采用限时和不限时方式作文, 也可采用课内与课外完成相结合的形式, 以提高学生的应试和应变适应能力。鼓励学生课外多练笔。比如, 用英语写日记, 写信, 写读书报告, 写课文的缩写、连句子或文章等多项练习, 要求学生间相互交流评比 (开始可采用不写名字进行) , 以克服他们的心理因素和锻炼学生的语言基本功, 有疑之处请教老师, 对写得好的文章可做范文或墙报推广, 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在培养语言习惯上。教师在上精读课本时有意识的给学生灌注正式文体与非正式文体的概念, 让学生练习选词或写文章采用不同文体,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 养成正确使用语言的习惯。

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在给出作文题目后, 应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写出文章的框架, 并且进行反复修改, 甚至可给出文章第一段, 要求学生反复练习,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去思考, 更好的切题, 想出更多更好的ideas。如可用大家熟悉或感兴趣的漫画为题材。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比较不同法。讲授精读课本时, 教师为了让学生知道英语写作与汉语写作的不同之处, 用实例课文来讲解:英文写作开头阐明主题, 比较直接, 而汉语写作手法比较隐晦、朦胧。英文的主干部分要求用一些例子数据、事实细节来说明, 而且文章的结尾要重申主题。

在培养学生自信心理上。自信是通往成功道路上的动力, 教师一旦让学生体验到写作“成功”的快乐, 学生的自信心也就慢慢的建立起来了。教师在上前几堂课甚至第一堂课时布置一个写作课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交老师保管, 待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 再要求学生做同样的课题, 比较他们各自的进步和“成功”, 帮助学生建立他们的自信。

3 结语

总的来说, 写的能力学生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 它最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写的能力是英语学习中最艰巨的任务, 也是一个较长的学习过程。要写得好, 首先要扎实地进行语言基本功训练, 再就是要多读、多听, 尽可能增加语言的输入量, 在此基础上还要多写、勤写, 反复修改。也就是说, 在学习写作的道路上没有捷径。要想靠临时背几个句型或是背几篇文章, 甚至依靠猜题, 是达不到提高写作水平和能力的目的的。如果学生能始终如一地把时间放在钻研课文、熟读课文上, 再尽可能加大阅读量, 而不是把时间和精力全都放在揣摩各种考试和做什么模拟题上, 那对提高写作水平与能力肯定大有益处。

摘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法, 系统分析当前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与能力的现状, 提出了新世纪大学英语教学中写作教学的对策, 为全面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与能力, 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的能力, 以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英语写作,现状,写作教学,对策

参考文献

[1] Bander, Robert G.American English Rhetoric[M].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1974.

[2] Widdowson, H.G.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3] Zhang Zaixi, etal.A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of writing[J].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5, 4:43~50.

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范文第6篇

1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界定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指注册会计师由于审计失败或审计风险而错误地形成了审计意见, 致使报表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决策, 从而依据相关法律承担的法律责任。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责任是审计责任的法律形式体现。在实际诉讼案件中, 很难具体辨认其法律责任是何方责任, 即很难区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有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原因, 有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原因, 也有双方的原因, 还有使用者误解的原因。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按承担主体可分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责任。在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时, 以会计师事务所名义签定约定书, 注册会计师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在出具审计报告时签字, 二者共同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承担责任。在实际诉讼中, 二者往往一起承担法律责任。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按法律责任形式可分为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2 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因分析

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因既有外部环境原因, 又有业界自身的原因, 改革开放虽使我国市场经济初步建立起来, 但是从目前来看, 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尚未完全达到规范化运作, 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存在期望偏差, 现行法律法规体系也不健全, 致使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仍不完善, 这无疑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成为注册会计师涉讼的“导火索”。另一方面, 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发展时间短、不成熟, 其执业水平与国际会计公司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体制和注册会计师自身素质都有待加强, 这也是造成目前诉讼增加的原因之一。

2.1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产生的若干外部环境因素

2.1.1 上市公司运作不规范, 造成委托人与注册会计师的“合谋”行为

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通过改制、改组形成的, 企业的实际所有者缺位, 从而造成发起人或控股股东的经营者事实上集公司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于一身, 股东大会形同虚设 (大股东“一言堂) , 这种“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在这种治理结构下, 经营者由被审计人变成了审计委托人, 成为审计的实际委托人, 管理层聘请审计机构审计、监督管理者自己的行为, 审计费用等事项也由公司管理层来决定。因此, 上市公司管理层在审计交易中。决定着审计机构的聘用、续聘与审计费用标准等内容。致使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交易”的契约中明显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就会导致注册会计师接受或默许委托人的某些不正当的行为, 或者利用自已的专业知识及优势提供一些不适当建议, 使得企业管理层的一些操纵会计信息披露的行为得以存在和发展, 以此赢得审计业务, 获得不正当的业务收人。这些操纵行为的进一步发展, 往往会形成比较恶劣的社会后果。

2.1.2 委托人的不法行为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或者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寻求自身的最大回报等因素, 很容易导致企业管理人员采取不合适的会计信息处理方法, 通过非法交易或者做假帐等手段, 操纵企业会计信息的揭示。在审计业务过程中, 委托人的故意舞弊行为, 往往增加了代理人审计的难度, 不能指望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查出会计报表中所有的错误和舞弊, 注册会计师即使恪尽职守, 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仍然不能保证查出会计报表中存在的全部错报, 这样就提高了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导致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出现审计失败,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会计审计事务所、注册会计师被追究法律责任的可能性。

2.1.3 社会公众的期望偏差

就注册会计师与社会公众的关系来说, 也存在一些对注册会计师执业不利的因素, 即社会公众的期望偏差。

(1) 误解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如上面所说, 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审计责任衍生于会计责任, 以会计责任的存在为前提。然而遗憾的是, 许多人忽略了这种重要差异, 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混为一谈, 或者无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之间的联系, 而将焦点不恰当地都集中于审计责任;甚至把经营失败视为审计失败, 将企业无力偿付债务、因经营业绩不良而退出上市等纯粹的经营者责任归咎于注册会计师。其结果必然是, 企业管理当局的责任在事实上被淡化, 这从某种意义上强化了作为委托方的企业管理当局本来就居优势的谈判地位。而失去企业管理当局的真诚配合以及一致的责任约束, 单靠注册会计师去规范会计信息, 这不仅加大了审计风险, 而且会激活企业管理当局转嫁会计责任的侥幸心理。

(2) 忽略经济、法律等具体环境。众所周知,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注册会计师事业起点低、起步晚, 相关成本的发生与否以及大小不是注册会计师行业所能控制的而是与当时的经济政策、法律政策、地方保护、政府干预、市场规范程度以及企业委托动机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在中国的审计收费低廉, 不正常的佣金普及, 注册会计师的收入很低。按成本效益原则, 根本无法达到审计准则的质量要求。离开历史条件和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或试图将全部责任转嫁给中介机构, 有失公平。

(3) 功利驱动缺乏应有的客观态度。当企业经营失败以及发生其他重大的损害利害关系人利益事件时, 人们往往不向主要责任人————企业管理当局伸张权利, 而是不约而同地将矛头指向注册会计师。如按法理, 承担责任有先后、轻重之分。但日前很多司法人员往往片面执行注册会计师的财产, 对于相关当事人的过错却“漠不关心”。即使判决书中判决注册会计师的赔偿顺序在其他当事人之后, 最后执行的结果也往往只有注册会计师承担了责任。

2.1.4 立法方面的相对滞后

国家先后出台的《刑法》、《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公司法》中, 都涉及了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有关的规定, 这一系列规定对维护市场运行秩序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变, 立法顺序的先后不同, 使得这些现行法律中, 涉及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条文存在不少矛盾之处。如专向性立法, 它不象刑法那样以犯罪的侵犯客体为线条进行分类规定, 会导致追究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时尺度不一致, 不平衡;强调实体法, 轻视程序法, 带来了会计师事务所赔偿程序问题的矛盾;不同司法文件的解释带来的会计师事务所赔偿金问题等等, 这些现象导致了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复杂化。而独立审计准则在公众及司法部门眼中只是一个行业规范, 不具有法律性质。

2.2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产生的行业内部因素

涉及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件日益增多, 不仅与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外部环境有关, 在很大程度上也与行业内部的不良行为有很大关系。某些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意识不强、质量管理不严格也是招致诉讼的重要原因。我国注册会计师业恢复时间不长, 在短期内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现在事务所改制刚刚完成, 有些事务所还没有完全从旧体制下转变过来, 与原挂靠单位之间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就造成注册会计师执业时对审计风险的考虑不够, 为事务所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另外.目前某些会计师事务所的从业人员素质也达不到要求。会计师事务所里的一些年龄较大注册会计师资格多由“授予”而来, 虽然实践经验丰富, 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如年轻人, 对许多新的规章制度理解不够, 执业时难免受到一定影响。而很多年轻人, 甚至在校读书期间就获取了注册会计师资格, 到事务所去以后缺乏应有的培训和锻炼, 就担当起审计重任, 这无疑会影响审计的执业质量。

3 内外着手, 优化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 避免法律责任的产生

避免法律责任的产生, 就应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 改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 即:

3.1 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的改善

3.1.1 改善我国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关系

改变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公正难的现状, 笔者认为要从治理需求入手, 一要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权利制约机制, 从而提高审计的独立性:二是治理会计市场, 使会计市场由买方市场向均衡市场转变。

(1)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权利制约机制, 从而提高审计的独立性。企业管理当局是会计责任人、受托枉人.注册会计师的聘任应与被审单位的管理当局分离, 这是注册会计师保持审计独立性最根本的一环, 这则需要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和监事会的监督。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有几种做法可供选择:

首先, 上市公司设立外部独立董事制度, 注册会计师的聘任可由外部独立董事提名, 报股东大会批准;其次, 仍由董事会提名注册会计师, 但控股股东和主要经理人所代表的股东在股东大会表决时要回避;最后, 限制被审单位的注册会计师解聘权。

(2) 治理会计市场。使会计市场由买方市场向均衡市场转变。行业监管部门要严把“市场准入关”, 要逐步提高进入会计市场的门槛, 尤其是证券、金融、大中型企业的审计资格, 以此形成注册会计师与客户力量的抗衡, 减弱客户施加的不正常压力。

3.1.2 形成恰当的公众期望

在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和委托者三个主体之间体现着三对相互关系。公众应该恰当地理解作为主体之一的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即应对注册会计师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形成合理的期望, 严格区分各主体的责任。

(1) 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的划分。应明确界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会计责任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也就是说,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提供的会计资料存在重大错误或舞弊应该由被审计单位负责, 注册会计师只需要负责按照既定的执业标准和签定的约定书的要求, 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 并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2) 审计失败与经营失败的划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 而是对被审计单位所有事项发表意见。即使对会计报表发表的意见也仅仅是一种“合理的保证”。注册会计师不可能保证经过审计的单位不会发生经营失败。只要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遵循了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 保持了应有的职业谨慎, 最终出具的审计报告是真实合法的, 经营失败给委托人带来的损害与注册会计师无关。

(3) 审计监督与委托者监督的划分。委托者要对管理当局进行监督和约束, 以保证管理当局真正履行财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审计只是委托者全部监督和约束工作的一部分。管理当局经营的失败可能是审计失职的结果, 然而也可能是委托人自身监督不力的结果, 也可能是委托者错误理解会计信息, 进而错误决策, 导致“损害事实”。故注册会计师虽然要对自已的行为负责, 但他不应该是经营失败的“替罪羊”, 更不应该是委托者风险的“保险人”。

3.1.3 完善相关法律规范, 加强民事制裁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根据承担的主体不同, 可分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责任和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我国的许多法律法规, 诸如《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券法》、《刑法》等法律法规都规定了这两方面的法律责任。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制定或者修改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严肃对注册会计师的民事制裁, 形成以民事制裁为主、行政和刑事制裁为辅的法律责任体系, 起到足够有效的事先监督作用。

3.2 注册会计师行业自我完善

3.2.1 普及法制教育, 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法律意识

我国绝大多数注册会计师比较习惯计划经济模式中的行政管理方式, 而缺少市场经济中的法制意识。因此, 重视红头文件而轻视法律条文已成为许多注册会计师的通病。所以, 应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内开展法制教育,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法律意识, 使他们了解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

3.2.2 开展审计理论研究, 制定相关准则, 以防范不必要的审计风险

注册会计师之所以要承担一些法律责任, 主要是由于工作结果没有达到报告使用者的要求。这既有使用者期望过高的因素, 也有审计技术落后于现实的原因。开展审计理论研究, 不仅要解释现有的业务现象, 更重要的是能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将一些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因素, 消灭在萌芽状态。因此, 重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理论研究, 制定相关的准则, 是行业主管部门防范法律责任的又一重要措施。

3.2.3 加强行业的内部管理, 注重行业道德教育

行业自律, 是世界各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通常采用的防范法律责任的有效措施之一。世界各国的注册会计师, 都将职业道德作为行业的生命。同时, 加强行业的内部管理, 通过同业复查, 行业年检等, 将一些可能发生的过失与错误, 消灭在萌芽状态, 也是防范注册会计师行业承担过多、更重的法律责任的有效措施之一。所以, 加强行业内部管理, 注重职业道德教育, 是对整个行业的有力保护。

3.2.4 帮助注册会计师反击诉讼, 并协助司法部门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

当前, 针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诉讼已到了滥诉程度, 有的根本没有任何理由, 只是因为验过资, 就将注册会计师列为被告。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是有些会计师事务所惧怕诉讼纠纷, 一遇到诉讼纠纷, 就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 私下赔钱, 予以调解处理。或者是觉得诉讼成本太高, 情愿出钱私了。二是司法部门针对日益增多的与注册会计师有关的法律纠纷, 缺乏相关的法规与专业知识, 给断案造成了许多困难, 使得诉讼结果出现了不利于注册会计师的局面。这两种原因实际上助长了一些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因此, 作为主管部门, 应该帮助会计师事务所积极应诉, 反击不必要的法律诉讼, 哪怕诉讼成本高于私了成本也在所不惜。为了帮助司法人员正确判案, 应当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与合作, 培训司法人员的专业知识, 参与制定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相关的一些法规, 以帮助司法人员熟悉、了解注册会计师的特征, 以使注册会计师承担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是众多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十分关心的话题。了解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 弄清有关法律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规范, 对如何避免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有积极作用。

摘要: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的研究, 不仅直接关系到注册会计师行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 而且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分析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探讨有关法律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规范;以及如何避免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很有必要。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 潘秀丽.也谈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2 (6) .

[2] 潘立新.诚信建设的文化分析与制度安排.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2 (6) .

[3] 张美红, 栾存存.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与法律责任关系辨析.上海会计, 1998 (8) .

[4] 蒋艳霞.从“银广厦事件”看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陕西审计, 2002 (1) .

上一篇:临床实习鉴定报告自我报告范文下一篇:模块化建筑结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