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成长之数学日记范文

2024-03-28

阅读与成长之数学日记范文第1篇

教育心理学认为, 数学阅读是阅读主体根据已有旧知, 在一定阅读动机的驱使下, 依托阅读习惯, 通过阅读数学材料, 将文字语言转译成数学符号语言, 并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

一、变换方式、激发兴趣、训练思维的敏捷性

比如, 在低年级教学例题“小雪得了10朵小红花, 小磊得了6朵, 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小红花?”老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拿出学具摆一摆。 (用小圆片表示小雪的10朵, 三角形片表示小磊的6朵。) 接着, 老师引导学生用圆形和三角形表示花, 把它们画下来, 进而顺势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数学思维的形成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 需要由具体到抽象, 又由抽象回到具体, 多次往复。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让思维活动充分建立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感性材料越丰富、越全面, 学生的解题思路就越准确、越清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借助各种手段, 使学生的思维顺利地由具体向抽象过渡。学生阅读文本信息时, 就能自然地想到画图、列数量关系式等, 思维的敏捷性得到了加强, 阅读能力也就相应地得到提高。

二、以身作则, 引起关注

数学老师的示范阅读的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 老师的示范阅读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能力。这就要求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通过老师阅读的示范作用, 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老师如今的课堂, 多数老师习惯把题目一出示, 然后指名读题或者自己直接泛读一遍, 紧接着就开始让学生“开工”。老师给学生的示范只停留在读一遍题目, 又怎么能期待老师的学生认真读题呢?老师不能因为自己已充分理解了就认为学生也熟悉了。如果老师在每次读题时能读两遍、三遍, 指导学生来阅读, 那么学生对阅读也会更加关注。

三、课内课外, 双剑合璧

老师要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阅读。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课外也要让学生尽情地读。课内阅读以读图、读符号为主, 课外阅读应以游戏为主, 不带任何任务, 自由的阅读、自在的游戏。

在教学中, 凡是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读得出的问题一定让学生自己读;教学中, 可以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如板书、演示、图形、实物等。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 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比较、思考, 在观察感知中积极思维, 并让学生用清晰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观察过程, 不仅能反映学生思维的正确性, 掌握知识的程度,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 并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变为内部的智力活动, 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总之,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拓宽阅读内容,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叶圣陶先生讲过:“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认真阅读数学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 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老师经常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只有在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播下数学阅读的种子, 才能使数学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获得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兴趣、创新、实践》.杜敏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药店实习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下一篇:幼儿消防安全知识儿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