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范文

2023-09-19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范文第1篇

经过几天的教育技术技能基础的培训,在xxx学院老师悉心教育下,和跟其他老师一起学习、交流,使我对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学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

下面是我的培训总结

1、压力大,高密度的培训任务又迫使我们拿出十分的精力来学习这门适应未来教育的必须掌握的技术,并且从中受益非浅。

2、从学习中,我最大的体会是我在教学思想上的转变。虽然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已经十分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但学习让我们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培养,只有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他们才能在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中适应激烈的竞争。

3、学习内容非常实用,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又为教师深入开展教科研、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老师认真的指导下,自己努力认真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全部作业,虽然并不十分完美,但是我的教学思维方式的转变将引导我在培训结束以后,还要进行认真的修改和完善。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收获也非常大,学会了很多以前不曾做过或做不好的事情,如抓图、自己录制视频文件等。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范文第2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 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 基于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的真正内涵[2]

2.1 首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知道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区别

以往教学大纲突出了知识的主体地位, 它主要是对教师如何教教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以往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突出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在课程学习中“人”的作用, 尤其是学生的作用, 还注重教学法的指导。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地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 明白新课程“新”在什么地方, 才能体现“新”字。

2.2 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真正的体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这是现代教师的共识。如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呢?这里应该注意不要走入两个极端, 一个不敢放手, 一个是完全放手。我想在课堂上要注意这样几点:第一, 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第二, 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 要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第四, 要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夸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3 教学中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 要重视人的作用

有一句话说得好:“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教师的教学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现代教学的一个趋势, 但永远不会成为唯一的手段, 永远不会替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设计的教学课件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 但课件却不应成为左右课堂进程的主要因素, 人才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过分依赖课件, 就会造成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模式化, 不利于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发展。社会的进步在于它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 如果都是一个模具“造”出来的, 那还有什么矛盾, 还怎么促进学生进步?教学中, 教学手段的运用应该是多变的, 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情境而设计的。因此, 我想在一节课中, 如果自始至终都采用多媒体, 那就不能称是一节好课, 至少说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 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是多变的。

2.4 教学不要过于形式化, 要注意教学的内容

在教学中, 有时我们老是想着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 用什么手段去体现, 往往就没有注意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我们学生能全面发展。只要能让我们的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就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课, 就是好课。在许多课上, 正是由于我们教师想得太多, 因此使教学活动变得只有形式而没有了真正的内容, 就像是一套好看的衣服, 却没有一个相称的身材人去穿它, 那么衣服的美又如何体现呢?同样, 我们教学模式不管是什么样子的, 只要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就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 就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想的是如何使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或进步, 而不是去考虑用什么方法去体现新课程标准。

3 新课标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能力要求[3,4]

3.1 对教材的把握能力

首先, 教师要能针对学习内容, 学生的精力、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等, 从三维目标的角度出发, 创造性地设计高深教学活动, 并使每一个活动环节都变成学生积极通用于学习, 促进发展必不可少的点。其次, 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要富有弹性, 能随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调整, 促进师生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共同发展。

3.2 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能力

首先, 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 真诚的微笑进入课堂。这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指导、合作的前提。

其次, 教师要营造好课堂学习环境, 创设自主学习、积极互动参与、指导、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3.3 对学生进步的掌握能力

教师能否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持续而有效地掌握学生的进步情况, 这是保持建设性课堂环境的关键, 也是新课程对教师素质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掌握学生的进步情况, 就要注重过程, 要长期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观察、访谈、调查等及时捕捉信息, 迅速分析判断, 发现学生的长处和弱项, 然后扬长促短, 帮助学生改变弱项, 促成进步态势。

3.4 对自己教学的反思能力

首先, 一个有反思意识的教师, 会通过对自己教学过程、方法和效果的分析、诊断教学中自己的行为、行为方式、行为结果存在的问题, 调整教学策略, 选择出适合自己特长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 进而运用策略, 规划出自己的发展目标, 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其次是反思学生的学。一般主要应从教学效果的状态来反思;一是反思学生本节课是否学得轻松、自主。二是反思学生本节课有没有学、有没有学会。即学的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这样才能拓展对学生学习的教育支持, 真正营造出持续发展的环境。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 整个国家的人才战略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在信息化时代,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能力的提高是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有利前提和可靠保障之一。我们应该充分重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全面能当然,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个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而其内容不断变化的概念。力的提高。因此,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师的培养也是一个内容不断发生变化的工作, 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改变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信息技术教师的能力应与当地的教育水平, 学生的初始能力相适应, 力求教育着眼与实际, 应用于实际, 服务于实际。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目的[5]。

摘要:建设一支优良、精干、高效, 适合信息时代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是推进教育技术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保证。本文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 结合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 对教师应怎样改变传统角色和教师扮演的多重角色进行分析, 阐述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信息技术,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E B/O L].2008-05-13.

[2] 晓君.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EB/OL].2006-08-11

[3] 曼燕霞, 刘敏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养议[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2:90~93.

[4] 郑珠, 侯友.浅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能力要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7, 20:51~54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范文第3篇

[摘   要] 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存在着学员参训的主动性不强、培训缺乏吸引力两方面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学员心理准备不够、培训体验不佳、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培训师对中小学教学一线缺乏了解、培训模式单一、培训管理不到位和服务滞后等。解决问题的对策是提高认识,合理安排,充分调动学员的主动性;深入调研,了解需求,遴选一线教师满意的培训内容;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中小学教学一线的交流互动;分层次,多样化,积极探索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完善机制,精细管理,为学员提供人性化服务等。

[关键词] 信息技术;培训;翻转课堂;慕课;对策

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战略。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主力军,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创新的成效,进而影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近年来,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也凸显了一些问题。就总体而言,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尚不能完全满足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为此,教育部于2013年10月颁布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新一轮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工程,其总体目标与任务是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提高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意识与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1] 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培训的有效开展。本文着重探讨了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新一轮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作为一名培训组织者和培训师,笔者一直致力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的工作。在“十二五”期间,浙江省有3000多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笔者负责的“课件无忧”系列培训。通过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培训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网络上发放了《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是浙江省范围内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共729人填写了问卷,其中有效问卷717 份,问卷有效率为98.4%。该问卷调查涵盖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现有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能力、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的满意度等。分析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较好,但能力较弱;②中小学教师有强力地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需求;③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④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结合十多年的培训经历以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笔者认为,目前新一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主要存在着参训学员主动性不强、培训缺乏吸引力两大方面的问题。

(一)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主动性不强

1.心理准备不够导致教师参训主动性不强

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普遍比较重视升学率,而对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则相对不太重视,致使参加培训的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对培训的目的和意义都缺乏正确的认识,普遍把获得学分作为培训目的,因而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强。客观上信息技术培训与教师专业关联不大,不能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主观上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因而信息技术应用体验不佳,如此恶性循环,也使得教师缺乏学习兴趣。

2.不快乐的培训体验影响了教师参加培训的主动性

从培训过程上看,不快乐的培训体验是降低学员主动性的主要因素。快乐学习是教育工作者一直提倡的,保持学习兴趣才能让学习者学得更有成效,对中小学生如此,对成年人也是如此。培训过程中一些不合理的安排,给中小学教师造成了不快乐的培训体验,影响了他们的主动性。[2] 这些不合理的安排主要体现在时间安排、空间安排、经费安排上。

在时间安排上,难以选择。如果培训安排在工作时间,工学矛盾突出,容易引起学校方的反对。校方比较重视升学,相对轻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这样的氛围里,教师客观上和主观上都不重视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注重实践,并且知识技能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需要保证培训的连续性以及充足的参训时间。如果培训安排在周末和假期,占用教师的休息时间,容易遭到教师的反对。众所周知,繁重的日常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已经使教师异常忙碌和疲惫,还要让教师抽出时间来参加培训和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这无疑是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因此培训不管是安排在工作时间还是安排在假期,都会显得尴尬。

在空间安排上,培训地点的设置缺乏服务意识,大多设在各省、市、自治区和地区的培训机构,离中小学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距离较远,交通不便。为了参加培训,学员们不得不在工作单位与培训场所之间来回奔波,耗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影响工作、生活、家庭,给学员带来参训压力。

在经费安排上,教育经费有限,行政部门虽然投入了专项经费,还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有些费用如交通、住宿费和餐饮费需要由学员个人承担,有些学校甚至连培训学费也不给报销,这给收入微薄的中小学教师造成不小的经济压力。

(二)培训缺乏吸引力

1.培训内容与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相脱节

尽管已经是新一轮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但是就培训内容看,还是与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实际能力相脱节。培训内容理论偏多,实践偏少;学员听得多,做得少;实践操作内容倾向计算机专业,学起来难,遗忘容易。究其原因主要是培训机构在审查培训内容方面缺乏严格的运行约束机制,培训者往往是根据现有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而不是根据需求调查来确定培训内容。

2.培训师对中小学教学一线缺乏深入了解

其他学科的培训很大一部分培训师直接来自于中小学教学第一线,这类教师具有丰富的中小学教学经验,他们的言传身教,容易引起共鸣,深受学员喜爱。信息技术培训的授课教师大多是来自高校或培训机构的专家,这些专家热衷的是信息技术的前沿问题,对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现有基础、实际能力水平缺乏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所以教授的内容专业性太强,重理论、轻实践,专业术语连篇,适合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对其他学科的中小学教师而言,则难以理解、记忆和掌握。

3.培训模式过于单一

尽管是在“互联网+”形态下,授课过程可以放在网上,培训模式仍然是由“信息传递”“消化吸收”两个依次展开的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即在课堂上,教师进行理论讲授和实操示范,学员耳听,眼看,手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学员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员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不能满足学员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第二阶段是“消化吸收”,即在课后,由学员自己来完成对课堂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复习、巩固与提高。由于学员平时要开展日常教学工作,他们的“消化吸收”时间是非常零碎的。而且,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课后“消化吸收”时常常会产生挫败感,最终使学员丧失学习信心。

4.培训管理不到位,服务滞后

笔者的《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相当多的学员认为培训组织者的教学管理工作“不到位,效果不佳”,培训服务让人“不满意”。究其原因,是因为培训组织者比较重视培训项目的研发和开展,不太重视培训的管理,管理方式简单粗暴;培训组织者习惯于管理者的身份,缺少服务意识,不重视培训的后勤服务工作,不注重培训细节。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工程是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力途径。各级领导、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教师都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目前,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出现的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培训的有效开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提高认识,合理安排,充分调动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主动性

各级领导以及中小学教师都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的重要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工程是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开展信息化教学必备的信息技术,熟悉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模式,提高中小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意识与能力。为此,应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培训,杜绝只为获取学分而参加培训的功利思想,切实把培训作为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而促进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的有效途径,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

各级政府教育职能部门、培训组织机构和学员所在中小学校三方应该加强协作,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地点,并为受训教师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让广大中小学教师愉快参训。首先,要多方协调,确保学员的培训时间,缓解工学矛盾。教育行政部门要增加中小学师资配备,使中小学校在保障日常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能够安排教师轮流脱岗参加培训,或者能够减免参训学员的部分工作任务,使参训学员轻松上阵;培训机构也要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将培训安排在假期、周末等非工作日进行,避免工学冲突;参训学员本人也要做好统筹安排,做好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准备。其次,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使培训地点走出培训机构,方便学员。培训机构可以选择“送教进校”“送教下乡”等方式,缩短培训和学员之间的空间距离。笔者组织的“课件无忧”培训课程,有半数以上的培训班采用了“送教进校”方式,虽然组班教师和任课教师辛苦了点,但是方便了学员,降低了培训成本,深受学员和学校的欢迎。最后,教育行政部门应给参训学员提供必要的交通、住宿、餐饮等补助,减轻教师的经济压力。受益于新政策,在浙江省,教师参加培训所产生的学费、餐费、交通费、住宿费等全部都是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支付的。参训学员没有了培训的经济负担,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涨。

(二)深入调研,了解需求,遴选一线教师满意的培训内容

教育主管部门、教学研究机构和培训机构,要以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开展专项调研,分析现状和问题,摸清教师需求,纠正只根据方针政策、领导意志、现有的教学资源来设置培训内容的偏向。培训内容的遴选应遵循简单、实用、有趣三原则。由于参训学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相差很大,培训内容应尽量通俗易懂,培训师应尽量化繁为简,使参训学员有学好的信心;培训的内容强调实用性,密切联系参训学员的生活学习工作的实际需要,使参训学员能学以致用,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培训内容还要强调趣味性,设计简单有趣的实例,选择轻快活泼的教学形式,寓教于乐,让参训学员在快乐中学习;每天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给参训学员一定的压力和成就感,每天都有看得到的进步和收获,改变他们对信息技术培训的消极看法,不再是忍受培训,而是享受培训的过程。

(三)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中小学教学一线的交流与互动

信息技术培训师要走出培训机构、高校和研究机构,深入中小学教学一线,实地参观、考察、座谈、交流、调研,充分了解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有基础以及他们的学习接受能力。同时,培训机构还可以邀请中小学具有较强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教师,来培训机构给学员上课示范,通过案例教学和言传身教的方式,容易引起学员的共鸣。同时还可以让培训师观摩学习,通过加强与中小学教学一线的交流互动,帮助培训师突破专业壁垒,使培训师的教学贴合中小学教师的实际能力,紧密联系实际的工作需要。

(四)分层次,多样化,积极探索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

培训组织者要根据学员的原有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异,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合理确定学员的学习起点,开展分层次培训。仍以笔者的“课件无忧”培训为例,按“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把培训分为四阶段展开,每阶段的培训从学员的实际需求出发,专家引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在培训开始前,先对学员进行训前测试,准确了解学员的现有基础与能力水平,以此确定学员的学习起点,然后让学员进入相应层次的班级开始学习。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培训者要根据培训内容的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培训过程中,可以把专题讲座与参与式研修相结合,面对面研修与远程交流相结合,个人学习与团队合作相结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结合,理论诠释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员,让学员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帮促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培训课堂焕发勃勃生机。[3]

此外,要根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特点,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模式。以“课件无忧”培训为例,采用的是O2O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借助于发布在慕课平台上的微课视频来授课,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培训师在慕课平台上发布学习任务单和微课;学员通过移动终端在慕课平台上选择课程,在学习任务单的指导下,观看在线微课学习知识,而且可以反复观看,自定学习步调,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看完视频后要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任务,在线完成作业和提交多媒体作品;集中面授时,学员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并提出学习中碰到的困难供同伴们探讨。在这样的培训模式中,学员变成了真正的主体,由被动变成了主动,而且必须积极主动,否则无法完成学业;培训师由主动变成了被动,由培训主导变成了引导者、导师,很多情况都是现场生成的,无法预设,这对其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混合培训模式结合了在线培训高效率、优质资源、个性化学习的优点,以及线下培训有引导、有启发、可监控的优点,这两种培训方式完全互补,可以取长补短。

(五)完善机制,精细管理,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人性化服务

教育行政部门、培训组织机构和中小学校要加强合作,制定完善的培训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在线学习的部分要求学习平台能监控学员的学习过程,能详细记录学员观看教学视频的情况、作业情况和测验成绩等,防止学员敷衍了事。线下学习部分要用培训考勤、培训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约束学员;要建立学习效果即时监测机制,并把参训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与职称评聘、年终考核等切身利益挂钩;要对优秀学员颁发奖状和荣誉证书,给予适当的奖励。通过完善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对培训的重视程度,激发教师参训的积极性。

在培训管理方面,培训组织者应该体现出管理者的严肃性,做好学员的学习动员工作,有效地约束、激励学员;严格执行签到点名考勤,保障学员的受训时间;做好学员的培训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工作;做好培训档案的归类保存工作;严格按规章制度发放培训证书和学分,做到公平公正。

在培训服务方面,培训组织者应该体现出服务者的周到性,真心做培训,真诚对待学员。在“课件无忧”系列培训中,培训组织者注重培训的服务质量,在训前、训中、训后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培训开始前以短信、网络、书面通知的形式确保每个学员都收到培训信息。集中培训开始后安排好学员的饮水、课间水果点心、用餐、午间休息、住宿等;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状况做好预案,对突发的事情能及时妥善处理;与学员多接触,多沟通,关心每一位学员,诚心对待,搞好关系。培训后关注学员的专业发展,关注他们在信息技术应用中遇到的困难,通过QQ、微信、电话等方式及时给学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培训作为一种服务产品,也应该加强“售后服务”。

三、结语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障,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工程是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针对“互联网+”形态下信息技术培训中存在的参训学员主动性不强、培训缺乏吸引力的问题,必须加强思想认识,通过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地点、经费,根据学员需求遴选培训内容,积极探索培训新模式,完善机制、精细化管理等方式,充分调动参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按需培训,周到服务,确保培训质量。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有力推动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S].教育部,2013.

[2]陈聪.影响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实效性的因素和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3]郭红霞.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内在机制及其养成[J].中国电化教育,2012,(5).

责任编辑 蓝光喜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范文第4篇

信息技术不仅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也在教育领域掀起了狂潮。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大大地减轻工作负担,提高教学实效性。然而,并非所有教师都可以游刃有余地运用信息技术,这就要求我们电教工作者要对其进行指导与培训。笔者是电教站教师,从事、指导中小学电化教育教学工作。本文将结合自身的电化教育教学培训工作实践及笔者的一些浅见来谈谈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问题。

2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2.1 了解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领域应用已经有很多年,基本上所有的中小学教师都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对信息技术不断摸索、探究,从而有所认识,可以做到基本的应用,比如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搜集资料、图片、视频,利用多媒体PPT将这些展示出来,利用基本的办公软件记录工作情况和学生情况,这些可谓是最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包括老教师在内的教师群体一般都略知一二。

2.2 对于前沿技术了解较少

信息技术涵盖了众多的学科,仅仅了解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尚只算“进了门”,要想真正地探秘这个神奇的新兴事物,更高效地加以运用,还需要教师了解更多的前沿技术。但是目前的中小学教师在这方面了解的不太多,而且也没有恰当地运用前沿技术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比如,翻转课堂、微课、远程教育等,这些内容大多数教师都只是听说过,却没有更深入的认识和实践。

2.3 信息技术与课堂结合不够紧密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旨在与课堂相结合,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当前的很多中小学教师虽然更多的是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却没有切实将二者有机结合,导致信息技术单纯地成为了“电子黑板”,失去了应有的作用。这样的课堂当然也不是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课堂。

3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策略

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过程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与大家共享。

3.1 巩固基本信息技术知识

在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中,最首要的就是巩固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因为牢固的知识基础是运用的首要条件。比如,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在网上收集、筛选、应用信息能力是教师专业准备中的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虽然教师都会在网上搜集信息,查找资料,但是这并不能证明所有教师都可以最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丰富专业储备。那么我们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中, 就应该多加强调这一能力的培养,在培训初期由培训指导者提供大量结合学科的网上资源索引目录作为学员学习的支架, 在培训过程中让学员逐步形成自主搜索和筛选课程资源的能力。

3.2 重点关注教师前沿技术的了解与运用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更新的速度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如果我们不去努力学习前沿技术,就会落后于时代潮流。所以,在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过程中, 我们可以着重关注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前沿知识的掌握度。比如,我在培训的过程中了解到,很多教师对“微课”还不甚了解,并没有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所以在之后的培训中设计了一些微课主题的培训。通常我会先给教师看一些成功的微课,然后讲解其中的原理与注意事项,引导中小学教师制作微课,并且一起探讨、交流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突破策略。如此一来,教师逐渐加强了对于“微课”的认识,并会尝试将其运用到课堂上。

3.3 分学科对教师进行课堂运用的培训

电教工作者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学科的教师,多时可能会有三四个科目甚至七八个科目的教师,每一个教师都是本学科的精英人才, 但在信息技术方面都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不分学科统一培训,教师虽可以学到一些技术和技巧,但是效果会无法保障。所以我们在培训的过程中不妨细分一下教师的学科,为每一个学科的教师单独上课,针对该学科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来作出示范与指导。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至少按照学科的性质来划分培训小组。比如,语文教师、英语教师可以一起进行培训,因为都是语言类学科,有着一些共性;美术教师和音乐教师也可以一起进行培训,因为都是艺术学科,相互之间还可以进行沟通,互相融合;物理教师和化学教师也可以一起参加培训,因为“理化不分家”,涉及到的实验等多媒体展示都是相同的,可以一起学习。

4结语

在当前信息技术的时代背景下, 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是保证中小学教师紧跟时代步伐、提升信息素养的重要因素。作为电教站人员,我们应该义不容辞,为教师提供更为准确、有效的培训,使其可以科学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

摘要:发达国家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问题往往是一线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存在欠缺。有了先进的技术支持,如果应用者技术不达标,也势必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因为当前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对其进行培训成为推进中小学信息化进程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从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入手,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策略进行了分析。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范文第5篇

1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实践举措

1.1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培训成败的根本

人的思想观念是在多年生活实践中逐步建立的, 教师的教育观念也是在多年的受教育和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并成为一种思维定势, 可谓是根深蒂固, 但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 对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在现在教育技术培训实践过程中我们强调了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从信息化社会的特点入手, 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1) 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2) 由终结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 即教育的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3) 合理运用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并存及结合的教学模[1]。

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中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但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人及人的思念观念。正所谓“教育者必先受教育”, 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起终身教育的思想观念, 从思想上建立起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观念, 充分认识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作用。

1.2 以学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内容及方案是培训成败的关键

依据中小学教师的实际情况, 制定详细的培训内容、层次、目标进行培训, 使教师在以下内容的学习中, 思想得到转变, 水平得到提高。

培训内容: (1) 现代教育意识 (现代教育观, 现代人才观、现代学习理论、现代教学理论、现代传播理论等) 。 (2) 基础知识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学媒体概述) 。 (3) 计算机能力 (信息技术知识、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 (4) 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课件开发、网络课程开发等) 。

培训层次:分为初级、中级、高级。

初级培训目标: (1) 初步形成现代教育思想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具备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并将其运用在教学中的意识, 能够对教学资源进行简单评价。 (2)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意义及其作用;掌握先进教学设计方法的过程模式;掌握各类教学媒体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的特点, 结合案例了解各类媒体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支持作用。

中级培训目标: (1) 进一步加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 在完成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常规课型的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反思的过程中, 体验教学设计方法的具体运用, 形成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意识。 (2) 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内涵、实施原则与途径;掌握学习目标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活动的选择等教学设计环节的基本概念;结合案例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各种运用方式;了解教育资源的类型, 掌握教育资源管理的基本方式。

高级培训目标: (1) 具有日常教学中运用技术、软件、工具的意识和能力, 形成在日常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 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在日常教学与工作中发现问题的意识, 并能就不同问题的解决开展行动研究。 (2) 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内涵、实施原则与途径, 并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掌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各种运用方式, 掌握信息技术对各种教/学活动的支持作用;分析教育媒体、信息技术的在具体案例中的运用情况及效果;了解教育技术研究的概念和研究的一般过程, 掌握行动研究法。

初级、中级、高级、培训方式均为:讲授、案例教学、任务安排。

2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应思考的问题

2.1 认识现代教育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以操作简单、生动形象、信息量大等特点, 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 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但是, 现代教育技术毕竟没有情感、没有思维, 是不能替代人的操作和思维活动的。它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 只能是辅助性的, 因此教师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时, 要正确处理好人机关系, 以人为本, 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 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3]。

2.2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实际的培训中, 很多教师热衷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 而对于枯燥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设计原理等理论兴趣不大。但是, 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技术中的理论和技术是相辅相成的, 要通过理论培训更新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起正确的现代教育技术观。观念是灵魂, 对行动起指导作用, 在具体培训过程中, 教员应该按照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将新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融会到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 以此为基础和引导、发挥中小学教师自身的优势, 让教师边学习边实践, 深刻领会相关教育技术理论。

2.3 培训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的形式, 可以是传统的卷面考核, 也可以是实践考核, 通过阶段性的学习之后, 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教学设计方案或实验方案, 也可以完成一篇教育技术相关方面的研究论文, 或制作自己所教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或教学/助学网站, 或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上公开课[4]。由相关部门或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论文、课件 (或网站) 、公开课进行考核评分。当然, 也可以采用卷面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学员进行考核评价。

2.4 培训的循序渐进及实用性

循序渐进问题, 即任何知识和技术的接受都有一个过渡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培训时间的安排可分:前期、中期、后期;培训内容设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由感性到理性, 培训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5]。

实用性问题, 教师培训的内容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 教学内容的编排设计紧密结合教学和教育发展需要。这样,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后便可用于教育教学实际操作, 为教育教学服务。减少纯理论技纯术内容的培训, 着重开展内容与教学紧密相连的培训。

综上所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是时代所需, 也是中小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教师的教育思想素质及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 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 更好地为中小学教育事业服务。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培养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是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 是当前教育改革当务之急。文章就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实践举措及应思考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实践,思考

参考文献

[1] 江文化.信息化时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意识的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 2007 (2) .

[2] 项骏.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现代技术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教育, 2004 (5) .

[3] 李小苓, 徐蕾蕾.重视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4) .

[4] 乔善龙.关于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 (中学版) , 1998 (3) .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范文第6篇

一、 更新了教学理念

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掌握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通过这次培训,我进一步树立了 “教育信息技术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理念;我明白了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使教育教学赋予更多的内涵,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具活力,使我们的教学更具实效。

二、提高了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这次培训前,先做了网上设置的问卷,网站根据回答的情况建议你选择你学习的科目,,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所需来学习,极大的调动了老师学习的自觉性。对我而言,提高了搜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学到了集成和开发教学资源的方法以及传输和管理教学资源的方法;提高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能力。这对我今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大有裨益。

三.指明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积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用以指导实际的教学工作,向新课改的目标不断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改变灌输知识的思想,更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帮助学生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其他学科有效整合,使学生更喜欢、更容易接受、学到更系统、有价值的知识。

上一篇:研究生阶段学习计划范文下一篇:晚会节目主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