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2023-06-05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中国中小企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十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好历史时期。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中小企业为此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十五”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好历史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从原有的国有、集体一统天下演化成为多种经济形式并存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快速发展局面。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3%,我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以及出口总额的62.3%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而且,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到2005年底,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登记企业805.7万户,包括:国有集体等内资企业350万户,外商投资企业26万户,私营企业430万户。此外,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登记个体工商户2463.9万户。个体私营企业在数量上构成了我国各类市场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十五”期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成倍高于全国经济增速,非公经济投资已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的50%。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以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为例。由于统计口径变化1,“十五”期间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概况应分为前两年和后3年。2002年全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中小企业单位数为172805户,与2000年154902户相比增长了11.22%;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2.59%(详见表1)。

表12002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中小工企业主要指标比“九五”末

增长

资源来源: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相关年份,增长率据其计算。

“十五”后3年我国中小工业企业继续稳健高速发展。就企业数量而言,呈现出“马鞍型”发展态势。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3年全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中小企业数量为19.42万户,2004年为27.33万户,2005年为26.38万户。但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多数还是直线上升的,这说明企业平均规模有所扩大,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有所提高(详见表2)。

表2“十五”后3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有国中小工企业主要指标一览

资源来源:1.2003年数据来自《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工交司;2.2004年数据转摘自《2005年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生产经营信息快报》之八;3.2005年数据摘自《中国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信息快报》,2005年12月,国家统计局工交司。

二、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1.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整体来看,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着三大矛盾:第一是宏观管理不协调的矛盾;第二是地区之间的“外部性”矛盾;第三是企业微观管理和技术基础与市场激烈竞争需要提高素质的矛盾。

从第一个方面看,中国长期存在的中小企业宏观管理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强化的表现就是不同的管理部门的存在和权力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了。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就载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负责企业工作的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行政区域的中小企业进行指导和服务。”3现在的问题是,县以上和省以下地方各级政府主管中小企业的部门正在逐步统一,逐步建立中小企业管理局(厅),而中央单位“多龙治水”的局面依然存在。这种局面不利于统一规划中小企业长远发展,不利于统筹使用相关资源,促进中小企业更快发展。

就第二方面矛盾而言,所谓“外部性”是指落后国家或地区资源不合理地被发达国家或地区使用所造成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特别是人力资源由落后国家或地区向发达国家或地区流动所造成的“边缘化”现象。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民到东部打工,客观上解决了一部分农业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但是由此所形成的“外部性”问题也很严重。一方面这些劳动力的成长费用都出自中西部,而东部地区没有负担费用,却能够使用,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也都记在东部的帐上;另一方面这些人即使在东部打工多年也还算外地人,临时的,得不到培训与提高,连子女上学都得不到安排,长此以往遗留问题不能解决,后患无穷。

关于第三方面。中国中小企业微观管理和技术基础低下,只能以低成本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种状况应采取措施尽快扭转,否则企业竞争能力难以很快提高,将弱化发展后劲,极大地影响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2.加速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为了更快地促进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针对以上3大矛盾,特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建议成立国务院直属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国家级的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有的国家国会有中小企业委员会。而像中国这样急需要发展中小企业的国家,却没有国家级的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如果及时设立这样一个部门,对中小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将产生有利影响。

第二,要在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促进中西部经济更快发展的同时,安排好长期在东部打工者群体。特别是长期在东部务工经商的群体,要安排好对他们的培训,以提高文化知识技术水平。要妥善安排好他们的子女入学问题。有突出贡献的要在职称评定、受奖等方面一视同仁。同时要解决好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问题,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要使他们产生被“边缘化”的感觉。

第三,国家应采取经济政策手段促进企业微观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譬如,建立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基金,实行税前还贷,资助引进先进设备等。为了快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可以鼓励企业开展经营管理战略咨询,凡这样做了的各级政府机构可以视情况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还可以组织退休工程师、老教授等担任志愿者,无偿地为中小企业提高经营水平服务等。

第四,从实际出发,对东中西部实行分类指导。根据中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应针对各自发展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促进发展措施。总的来说,东部的重点措施应放在结构调整上,中西部应优化环境。东部结构调整重点应包括:一是产业结构升级,促进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二是市场结构调整,重点开发国际市场;三是组织结构调整,要在继续发展产业集群的同时,大力开展专业化协作;四是技术结构调整,改造生产技术设备,采用新工艺,创造专利知识产权;五是产品结构调整,开发新产品,创造知名品牌;六是资本结构调整,改革家族和国有独资企业资本结构,发展股份制企业。中西部优化环境的重点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特别是要杜绝乱收费;二是降低进入门槛,使千家万户都有条件创办企业,特别要鼓励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季节性的生产、传统手工制作型生产等都可以开展,形成铺天盖地、遍地开花的局面,不设任何限制,能办什么企业就办什么企业,微型企业可以不登记,也可以不收税费,待发展到一定规模再办理。

第五,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发展措施。各级政府中小企业管理部门都应当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应实事求是,科学可行。特别是规划中的措施,要从实际出发,能办

什么事就规划什么事,规划了的事就一定去做;规划措施要具体可行,避免一般性号召。在这方面要利用社会服务系统,规划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措施,都可以委托咨询机构做。

第六,大力培养人才。人才缺乏是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要下大力气培养人才。就人才成长而言,实践的锻炼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教育更是不可缺少的。根据国际上中小企业比较发达国家的经验,要将从事中小企业创业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纳入到普通教育,开办与中小企业相关的专业和课程,日本、德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还专门设立中小企业学院;大量开办中等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学校,培养高级技术操作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与此同时十分重视业余培训,很多国家和地区成立中央一级的政府辅导委员会,由财政出资开展中小企业各种人才的业余培训。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开始有所动作,但力度不大,蜻蜓点水对更快地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作用不大。人才资源丰富是中国的最大财富,有了好的经济体制,加之大力开展教育和培训,丰富的人才资源就可以如原子核似地裂变,发出更大的能量,这是中国的希望之所在。(来源:《中国科技成果》2006年第22期)

第二篇:中国中小企业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中小企业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1. 金融危机对中国中小企业的整体影响 1) 调查显示,50.5%的中小企业基本上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或影响较小。影响很大的企业仅占 13.6%。 由此可见,虽然这次金融危机波及的范围较广,但受到重大影响的企业还是很小一部分,中国大部分中小 企业具有应对危机、实现成长的能力和信心。

2) 与 08 年相比,53.2%的企业预测 09 年营业额将增加,其中 18.8%的企业预计营业额将大幅增长,预 计收入大幅减少的企业仅 6.4%。

3)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市场环境,广大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客户资源少,推广很难有效触及目 标客户及推广成本增加等,反映资金短缺的企业不足四分之一。

被查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揭秘世界各地鲜为人知的奇特民族 《股神争霸》七重好礼送不停 赵晓:中国 GDP 神奇的增长过程

第二个是中小企业面临新的困难,但是这个困难在 08 年金融危机下在表现形式上是不一样的,因为在 当时情况来讲,当时中小企业主要是拿不到订单,而现在中小企业是不敢拿订单,为什么不敢拿订单呢? 这和一系列的成本上升有关,用工成本在上市,原材料成本在上升,融资成本在上升,汇率成本也在上市, 所以有订单他不敢拿。而这个显现出来的,本身就说明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高成本的发展。低 价格竞争战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少到多实现了这么一个发展过程,那么下来这种发展战略已经遇 到了挑战。

这是从当前情况来讲表明已经进入一个高成本时代。 第三个观点是怎么办?我想既然是中小企业进入一 个高成本时代,那么,你可选择的方式无非两个,无非是降低成本,保持利润空间或者是转型。因此从中 小企业来讲,在当前适应我们宏观经济转型这么一个背景,更多的要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加强管理和 加强培训这些管理企业的基本面上下功夫,只有向管理要效益。上一个世纪 90 年代末我们全国学邯钢,邯 钢在钢企里面是小企业,为什么学习邯钢呢?邯钢更多的就是靠管理力实现浮财的聚集,降低成本,增加利 润。 在今天我们的小企业的发展,过去 30 年更多的是一种粗放式的发展,靠要素投入式的发展,因此到今 天必须靠精细化管理,靠技术创新解决问题。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进行技术创新是不是一个高不可及的问 题呢?在前面专家的发言中数字已经说明了问题,80%的新产品、专利都是小企业提供的,这个原因我们不 过多分析它了,小企业对市场感受更真切,创新的回报也比大企业要积极,更易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作为小企业创新,我觉得归根到底还是要做有心人,要发现市场的需求,要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异, 有比较就有差异,有差异弥补好了就是效益,发现了需求我们想办法满足需求,满足需求的过程中追求简 单专一和卓越地位,这有会带来企业创新的巨大变化。张瑞敏不是讲过吗?产品小差别,市场大差异。因此 我们一定要认真体会市场需求的变化需求点的所在,有针对性的组织我们的资源,在产品、技术、营销和 客户体验方面给予创新和推动,从而实现我们小企业的发展,这是从我们企业来讲。 从政府来讲面对今天这个形势,企业发展面临成本高,高成本,政府要进一步加快改革,以解决我们 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所谓的钱荒、人荒、电荒这个问题。钱荒

,融资难前面几位专家都谈到了,归 根到底取决于市场竞争,你说钱少吗?钱又很多,但是小企业又拿不到,小企业拿不到,还要细分是哪一个 部分小企业拿不到,所以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取决于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和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机构的竞 争和创新;人荒,这个问题也面临着怎么样进一步加强改革的问题,是否可以考虑实行弹性的户籍制度从而 取消劳动力流动的限制,我们现在发展的主题不是城镇化城市化吗?城镇化城市化工业进程,说到根本就是 怎么样使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因此在这方面也要进一步改革。 电荒更是这个问题了,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市场煤计划电,这样你发电越多,亏损越大,因为煤炭价格 很高,但是越是少发电,电荒越是明显。所以从政府的角度来讲要解决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高成本这个挑 战和困难,也要进一步加快改革。 与此同时,中介机构,服务机构、行业协会,也要引导行业的组织加快整合,抱团取暖集合面对。这 是第三个,怎么办? 第四个我想最后谈一下服务机构的作用。我们这个中小企业的发展,我想归根到底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个是竞争环境,第二个是竞争能力。那么从我们的服务机构这个角度来讲,更多的就是通过我们的 服务来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竞争能力。那么在上个世纪末,APEC 中小企业高端会上,就确定了中小企业一 个有限发展的领域,这五个领域分别是融资、信息技术、市场、人力资本投资、培训,而这些问题在小企 业发展过程中很多很多是依靠自身难以实现的,因此客观上就要求服务机构根据企业的需要有计划、有针 对性推出可以帮助小企业解决困难的服务项目。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伴随中小企业发展,我们国家也在大力 抓服务体系的构建,服务体系的核心是服务机构、服务平台、服务项目,而且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以我们 综合性服务机构为龙头,以省市综合性的服务机构为核心,以专业性的服务机构为依托,以社会各类各种 性质的服务机构为基础,这样上下贯通的一个服务体系。 在今天中小企业转型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我们这些服务体系也要进一步加快自身的改革,因为这些机 构过去很多是事业单位,国家现在也在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的改革,加快改革,找准定位、摸准需求,在 为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实现我们自身的发展,我想借助这个机会就谈这么多,

第三篇: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1.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

2.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来自中小企业。1998年全国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和工商税收增长率分别为10.27%和11.64%,均高于大中型企业。同年,私营中小企业户数同比上升25.10%,注册资本同比增长40.04%;总产值同比增长49.2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1.29%;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4.95%。

3.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中小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场的应变能力强,就业弹性高,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1978~1996年,从农村转移出的2.3亿劳动力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中就业。全国工业就业职工1.5亿中,有1.1亿人分布在中小企业,约占总数的73%。特别是在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力度加大,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增加,新增就业人口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以及政府机关精减人员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再就业的“蓄水池”作用更加明显。据统计,1998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10万人,有418万在非国有企业中再就业,占国企下岗职工总数的68.5%。由于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场所,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稳定了中小企业就是稳定了社会就业,稳定了地方财政基础,从而全社会的稳定就有了物质保障。

4.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截至1998年底,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已逾7万户,占全国中小企业总数的15.22%;全年技工贸总收入超过6000亿元,占同口径销售收入总数的16.57%,1998年与1992年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工贸总收入、利润总额、上缴税金、出口创汇等分别增长了20倍、15倍 、23倍和50倍。

5.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第三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

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因此,在改革进程中,中小企业往往是试验区,是突破口,是马前卒。中小企业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大企业的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经验,也为创造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作出了贡献。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

1、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非国有企业为主体,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工作要以发展为重点。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投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调整,使改革前单一所有制结构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变。以工业企业为例,在独立核算的中小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户数、资产总额和工 1

业总产值仅占总数的14.85%、38.5%和22.8%,即85%的中小企业均是非国有企业。另据调查,目前国有小企业改制面已近80%,余下20%大都是救不活、卖不掉、破不了的极度困难企业。应当说,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同样重要。但改革对象主要是国有小企业;而发展则要涵盖城乡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因此,无论从中小企业的主体构成 还是改革进程而言,当前,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应是中小企业工作的重点。

2.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重在“二次创业”。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容量和就业投资弹性均明显高于大企业。据统计,目前中国大、中、型企业的资金有机构成之比分别为1.83:1.23 :1;资金就为率之比为0.48: 0.66 :1,即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单位资金安置劳动人数要高,有的要高出一倍,正因为如此,在前10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所以没有出现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中小企业功不可没。但是,今天的市场背景变了,“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总量需求不足与结构性供应不足共生,使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即由劳动密集型带来的就业优势将变为竞争劣势。企业两级分化,中小企业将首当其冲。为此,提高中小企业的有机构成和科技含量,实现“二次创业”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3.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推进要区别特点,先易后难,以点带面。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中小企业分布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据有关数据,按照经济地带划分,中小企业数量东部、中部各占全国总量的42%,西部占15%;而相应的工业总产值东部占66%、中部占26%、西部仅占8%。这表明,在企业规模上,东部中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大于中部和西部,大约是中部的2.5倍 、西部的8倍。实践也表明,选择东部中小企业作业重点试区,就为试点的成功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小企业还可划分四大区,即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广东、福建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地区老工业城市居多,中小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很重,应主要解决国有中小企业规范改制和与大型企业专业化分工及配套问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小企业的汪洋大海,江苏以乡镇企业为主,浙江以私营个体闻名,工作重点是规范引导、扶持发展;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中小企业欠发达,推进第三产业和科技环保型中小企业发展是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企业区位优势明显,可借助“老乡”、“老外”发展中小企业的“两岸三地大中华圈”。

此外,地方企业为主体,决定了中小企业的支撑层面在地方;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薄弱,决定了其要么成为大企业的摇蓝(即小巨人);要么成为大企业的伙伴。综上所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要注意调整好五大关系;一是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二是吸纳劳动力与科技含量的关系;三是点与面的关系;四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五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关系。处理好上述关系,把握好重点才能在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篇:“中国企业集群”加速 中小企业电商发展

容商天下网络有限公司召开产品发布会,中国企业集群服务正式上线,加速中小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电商转型。

在互联网方兴未艾的今天,电子商务不仅改变着人们的购物方式,更让整个传统行业迎来新一轮的升级改造。各种模式的电商应用,其商业化进程已引起业界关注。巨大的流量入口,集群化带来的效应及低准入门槛等因素,成为了众多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的首选,但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也催生了众多良莠不齐的服务商与营销机构,带来市场秩序混乱,成为企业电商转型的一大瓶颈。

为此,容商天下网络有限公司整合优质资源,集合众多优秀企业,率先打造“中国企业集群”,旨在为中国企业建立一个向世界展示的舞台。据容商天下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企业集群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电商模式,它真正从专业角度和中小企业的实际业务出发,帮助企业用最低的成本进行电商建设;对企业来说中国企业集群不仅是一个相互交流合作的平台,更是对外展示的窗口,他相当于一个精美的企业官网,更可作为企业交易的实用商铺。查需求,查行业,查地区;做维护,做展示,做推广;找公司,找商机,找推广,找采购,找订单......在这里企业所有的需求可以一站解决,真正让中小企业在整个行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此外,中国企业集群还将发挥市场资源优势并采取开放包容的心态,和优秀的基础商务平台商、企业商务服务商及营销服务机构强强联手,共同打造服务于中小企业的B2B联盟,企业只需在中国企业集群内点击一键推广即可将自身的产品、服务等信息同步发布到这104个平台之上,这种有效的推广方式能够大大的节约人力、财力、时间成本,而且通过前期运作发现其对于提高销售与采购的成功率具有极大的意义。

据悉,中国企业集群年内将进行新一轮宣传推广活动,组织更多的中小企业了解集群,应用中国企业集群。

截至2014年7月,中国企业注册用户已达120余万,每日活跃用户数量40余万。中国企业集群正以日二千余人的数量急剧增长,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成交额已达几千万,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企业集群将成为中小企业最大聚集地,成为中小企业展示自身,拓展外贸,发展网销的最佳平台。

第五篇: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于2005年8月中旬启动了“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调查历时4个多月,先后接触各类企业2400余家,并从中筛选出有效答卷852份。

基于上述调查的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专门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问题独立出来加以考察,尽可能将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最新发展和特点展现在读者面前。

基础建设趋于平缓

本次调查的受访中小型企业中,PC机的平均拥有量为128.6台,笔记本电脑的平均拥有量为20.0台,服务器的平均拥有量为5.6台,集线器的平均拥有量为9.2台。调查发现,中小企业选购硬件与大企业一样,有尽可能使品牌一致的倾向,从而形成特定品牌在特定企业所占份额相对集中的现象。

全部受访企业中有98.8%已接入互联网。从接入终端看,平均有66%的企业计算机联上了互联网。在这两方面,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并无明显差异。各类企业接入互联网最主要的方式是采用ADSL和数据专线,两种方式所占比例之和高达84.3%,其他方式比例均较小。

调查显示,企业规模越大,建立企业网的比例越高。大型企业中已有96.4%建立了企业网,中小型企业的建成比例稍低,其中已经建立90.5%,正在建立1.0%,计划建立1.9%,未建立的占6.1%。大型企业完全自主建立的比例占43.1%,完全由专业单位建立的占37.1%,19.8%的企业由专业单位协助完成。中小型企业完全自主建立的比例占43.0%,完全由专业单位建立的占34.3%,22.7%的企业由专业单位协助完成。

网站建成率也与企业规模成正比。其中大型企业中有96%已经建立网站,中小型企业中有93%已经建立网站。但企业网站应用目前还多停留在发布产品、服 1

务信息和企业新闻,以及收集客户信息方面,而网上购销等涉及交易的应用尚不足四分之一,说明企业的网络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见表1。

在企业数据库建设上,中小企业的建设率均低于大型企业;在数据库共享方面,大型企业中,84.7%的企业实现了数据共享,正在建设的有4.1%,有计划的3.0%,尚有8.2%的企业还没有计划;中小型企业中,72.7%的企业实现了数据共享,正在建设的有4.1%,有计划的4.1%,尚有17.3%的企业还没有计划。

而在信息安全方面,受访企业中只有两家表示未采取安全措施,其他所有企业都采取了一定的安全措施。在采取了安全措施的中小型企业中,83.9%采取了防病毒措施,90.3%安装了防火墙,25.1%使用了数字加密技术,实行身份认证的企业有14.4%,14.1%的企业进行入侵侵犯检测,定期检测的企业有23.6%,12.7%的企业能够做到数据的自动恢复。

通过与中心2003年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研究人员发现,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但变动幅度平缓。这说明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在经历了前些年的快速发展后,目前已进入平稳发展的阶段。

应用满意度较高

调查显示,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各项应用系统的建设率与企业规模有较明显的相关关系;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建设率与企业规模相关,但相对于其他应用系统,差距明显缩小。这说明电子商务作为企业市场竞争新的手段,中小企业也表现出强劲的需求。受访企业对各项业务应用系统的使用,回答很满意和满意程度两项加总的比例在71%~75%之间,可见,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在这方面并无明显差异。见表2。

至于企业信息化下一步建设的重点,排在前几名的分别是企业内部网、外部网、数据整合/数据仓库、互联网和企业资源计划、电子商务和办公自动化,其他方面的需求倾向则很小,几乎可以忽略。其中,中小企业对互联网、外部网、内部网的需求较大型企业要大,大型企业对办公自动化、决策支持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电子商务的需求较中小型企业要大。

除电子商务系统之外,其他大多数业务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比例,中小企业相比大型企业一般要相差14个百分点左右。在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方面,上中小企业的指标与大型企业差距较小,说明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上也表现出强劲的需求。对各类业务系统的满意度,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并无明显差别。

IT服务需求不旺

调查显示,各类企业IT有偿培训的需求总体不强,而中小型企业更弱。其中,大型企业当中有39.7%表示接受培训方式,有37.4%表示不接受这种方式,而22.9%的受访企业表示要视费用而定;中小型企业当中有27.0%表示接受培训

方式,有48.4%表示不接受这种方式,而24.6%的受访企业表示要视费用而定。针对培训内容需求的调查显示,包括中小企业在内,最需要的为软件知识和网络知识。大部分培训内容的指标,都是大型企业好于中小型企业,但在电子商务和人事管理知识上,中小型企业表现出更高的兴趣。见表3。

培训方式按被选择的频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外单位派人上门提供培训服务(40.6%)、到外单位提供的场所去培训(36.9%)、光盘(13%)、Web方式(10.1%)。这说明企业还是习惯于传统的面对面培训,这可能是由于面对面培训方式比较有利于互相交流。对此,不同规模的企业未有明显差异。

受访企业中,大型企业上平均在IT培训上的投入为14.9万元,中小型企业为4.1万元—就绝对数而言,大型企业是中小型企业的3.6倍;而就人均IT培训投入而言,全部受访企业平均为96元/人年,其中大型企业为53.7元/人年,而中小型企业为162.7元/人年—中小型企业是大型企业的3倍。

在IT咨询服务方面,数据显示,各类企业对IT有偿咨询的需求较低,中小型企业更弱。其中,大型企业中有16.2%的受访企业回答需要,21.6%的受访企业选择视费用而定,而高达62.2%的受访企业选择不需要;有11.2%的受访中小型企业回答需要,18.1%选择视费用而定,而高达70.7%选择不需要。上一发生IT咨询费用支出的中小型企业仅9.2%,平均支出为4.69万元/年。而大型企业此项支出是中小型企业的4倍左右。

专业的IT系统维护的指标,落在IT培训与咨询之间。其中,大型企业中有20.0%、中小型企业中仅有16.8%选择需要。上一有IT系统维护支出的大型企业中有36.9%、中小型企业为31.0%。中小型企业平均支出额为6.30万元/年,仅为大型企业平均支出额的40%。

总体上看,各类企业对有偿的IT培训、咨询、系统维护的需求都不够旺盛,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型企业的需求更弱。这说明国内与企业信息化相关的服务市场发育不足,各类服务提供商面临着严峻挑战。

从IT培训、咨询、系统维护费用支出上看,大型企业的支出额虽是中小型企业的2.5~4倍,但相对于其资产或人数对比来说,这个比例差距不大。就人均水平而言,中小型企业在上述三方面都高于大型企业。这说明,比起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自身的IT能力更不足以实现自我服务,IT服务企业应该针对中小型用户企业的特点,通过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刺激需求,逐步做大市场。

深入发展基础良好

调查显示,信息化投资额与企业规模明显相关。软件投资,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相差2.6倍;硬件投资额相差2.5倍;网站投资额相差2.3倍。见图1。

中小型企业对今年信息化投资的预期略高于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中,预计信息化投资额会增长的为22.6%,基本持平的为52.2%,投资额下滑的为9.2%,不一定的比例为16%;而中小型企业中这四项比例分别为23.3%、56.1%、7.5%和13%。

对比分析显示,更多的中小型企业认为在降低库存、缩短周期、提高履约率和改善企业管理等方面,信息化建设能有效帮助实现效率提高;在降低企业成本和加快资金周转方面,大型企业的评价较高。

综合考虑企业信息化投入和实际效果,受访大型企业中,16.1%认为企业信息化非常有效,73.4%认为比较有效,这两类合计达到89.5%。认为收效不大的占10.5%,认为目前没有实效的占3.5%。

中小型企业中,11.9%认为企业信息化非常有效,79.7%认为比较有效,这两类合计达到91.6%。认为收效不大的占8.5%,认为目前没有实效的占1.7%。说明绝大多数企业对企业信息化持积极的肯定态度。其中,中小型企业的指标稍好于大型企业。

通过交叉分析显示,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机构设立、信息化规划、培训计划三大指标上与大型企业有明显差距。设立信息化机构的中小企业为72.9%,而大型企业为83.9%;制定信息化规划的中小企业为66.1%,而大型企业为81.1%;制定信息化培训计划的中小企业为50.8%,而大型企业为67.1%。中小企业可能受企业规模所限,在信息化专门机构的设置上持保留的态度。但信息化整体规划和信息化相关培训的中长期安排对中小企业信息化至关重要,在这方面中小企业的工作还有待加强。

在信息化主管设立与信息管理制度制定上差距不大,分别为98.3%:97.9%、91.5%:91.6%。总起来看,两种信息化组织的几项指标均比较理想,成为企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职校高校合作工作总结下一篇:做好春季疾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