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范文

2023-09-21

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范文第1篇

一、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从实际意义上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是即便如此, 难以否认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经过系统的分析发现,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 功能逐步弱化。

在经济水平逐步上升, 社会渐渐发展的过程中, 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的过程中, 人们的生活行为越来越自由, 有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对档案进行要求。档案功能在生活中的作用逐渐弱化, 而这种弱化的现象在年轻人身上表现得非常突出, 甚至有的群体已经出现了“弃档”的现象。

(二) “弃档”现象严重。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渐开放, 越来越多的企业对档案已经开始没有太多的要求。但是在档案转移方面却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与此同时, 随着私营企业的增加, 人们靠自己的生意生存, 对档案的要求更是没有太大的关系, 致使越来越多的人弃档。据调查, 我国各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弃档现象。弃档问题的存在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三) 档案管理方式存在问题。

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 档案流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条例》中规定, 档案的转移必须由专人送取。但是在实际中就会发现, 档案转移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由自己携带档案到单位, 甚至有的人将档案保存在自己的身边, 自己建档。人事档案采用这样的管理方式很难在实际工作中获得理想的效果。

(四) 档案存在造假现象。

工作人员在管理档案的过程中会发现, 工龄越来越长, 年龄越来越小, 学历也越来越高的现象在档案中表现得越来越严重。档案造假现象的出现不仅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同时也会给档案所属人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基于开放与实用的人事档案管理改革措施

即便人事档案比较小, 但是关系社会各层面人的切身利益。就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情况, 人事档案在育人、用人与选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实行开放与实用的人事档案管理属于有效的管理方式。

(一) 开放管理思路。

相较于过去, 传统封闭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 开放的人事档案管理内容比较多。而所谓的开放, 从本质意义上来说就是个人开放与社会开放。在档案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 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档案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应当树立以社会服务的观念。唯有如此才能够适应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流动人口增多的实际情况, 同时还应当以开放式的管理模式。而所谓实用, 简单来说就是要保证人事档案本身能够起到切实的作用。人事档案要对个人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就必须具备生动丰富, 符合时代内容的特点。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需要保证各行业多应用的档案具有真实可靠的特点。在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过程中将实用作为目标, 更有益于社会对人才的调配与使用, 可以有效强化个人对社会的服务。

(二) 改革方式。

对人事档案实行社会开放式的管理模式, 主要涉及了人事事务所、人才交流中心以及人事档案文件寄存中心这几部分。在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相对集中的人事档案保管机构, 这样就可以有效保证人事档案的质量, 保护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人事档案, 可以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改革的过程中建立有限知情权与双向审核制度。档案所属人有权知悉档案内容是否真实可靠。根据档案的性质与档案保管的范围可以适当地向本人公开。有限知情并不是将档案信息全盘托出, 可以对当事人开放。在开放、实用的管理理念下, 人事档案不仅要充分体现静态价值, 还需要展现出动态价值。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 基于开放与实用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革, 可以有效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有效性, 转变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率。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人事档案对档案所属人的影响与意义非常重大, 改革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具有现实性的意义。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深入与发展, 人事档案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流动人口的增加, 导致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档案的实用性进一步降低。基于此, 基于“开放”与“实用”的改革基本思路, 对强化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促进性的作用。本文就对此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人事档案,开放与实用,改革

参考文献

[1] 张志敏, 贺未英.从“弃档”看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J].韶关学院学报, 2013, 12 (8) :78.

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范文第2篇

当代, 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天津地区信息化教学也在快速发展, 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技术、3D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等都已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用外语课程正是需要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塑造情境, 提高教学质量。

常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有微信群、QQ群、百度云等, 教师将学习资料上传, 学生可以自由使用。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 打破时空界限。另外, 教师上传的学习资料内容有深有浅, 可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使用, 充分实现了对学生差异化教学目标的实施;校园学习平台, 如超星平台, 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学资源。当今学生都是网络达人, 利用校园网, 发布学习资料或优秀毕业生工作情况,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职业文化熏陶, 提升学习兴趣;手机移动教学,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 合理利用手机, 使它成为学习的重要工具;仿真软件, 使学生更直观认识学习对象, 并且兼顾安全性考虑;微课及教学视频, 针对难点突破, 能够反复观看, 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二维码或网页链接, 在线问卷调查, 节省资源与人力。智能统计, 增强评价反馈的时效性。

实用商务日语课程开设多年, 实用性强。利用信息化手段突破重难点, 在职场交际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等方面, 信息化教学手段都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基于原有研究成果, 提升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质量, 适应当今学生的时代需求, 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 线上线下互动, 利用信息化操作终端、信息化软件、网页搜索、app、网络直播、微信社区、QQ自媒体等多媒体手段, 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原有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成果的深入结合, 问题导向, 任务驱动, 信息化手段分解知识点, 提高高职外语类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高职商务日语实践教学现状

为了进行此次研究, 教师们亲身走访用人单位, 综合企业调研和学生反馈, 针对高职商务日语就业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用以作为研究的现实依据。通过与用人单位沟通和毕业生在企业工作的实际表现来看, 我们发现之前的商务日语实训课程内容没有突出职业特色课程的作用, 商务流程不够鲜明突出, 学生对流程及重难点理解不透彻。上岗前企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培训, 学生则需要长时间适应。所以, 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 让商务流程鲜明立体, 便于理解, 快速掌握。

三、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一) 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学情及现状调查

制作网上学情调查表, 对学生对于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兴趣进行了解。绝大多数学生表示积极态度, 喜欢具有时代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二)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教学思路

通过探索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实用商务日语课程中的教学实践研究, 推动天津地区外语类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研究主要思路是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设计、实施、应用、推广。

首先, 自建网络教学实训平台, 利用硬件多媒体语言实训室和语言教学软件系统相结合, 提高信息化手段的利用效果。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突破商务贸易流程中不同环节的教学重难点;全面在课前、课中、课后利用多样的信息化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 整合提升原有教学资源。

其次, 配合教学平台, 利用信息化终端, 如配套app、常用聊天软件等, 打造移动学习课程, 营造沉浸式教学, 强化交互式的线上线下学习过程, 提升学生学习和应用能力。给学生创造轻量化、碎片化学习条件。

再次, 立足就业岗位, 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职业素养、职业核心能力。

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到主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 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教师需要把握应对各种学习资源, 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资源库。

(三)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和效果研究

在课堂教学上, 将商务贸易的流程分为几个环节进行实训, 每个环节又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任务, 针对语言交际、职业素养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进行教学重难点突破。

课前, 利用自建网络平台, 完善教学资料, 布置预习任务, 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终端、手机app终端完成预习任务。

课中, 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与问题导向相结合进行教学。课上使用硬件多媒体语言实训室和语言教学软件系统。该系统可以进行语音复读、录制音频、视频、制作知识点微课、情境模拟训练等, 全方位的强化学生对职场情境的语言表达, 突破语言交际难点;并且能够通过网上测评的方式对职业素养培养进行难点突破;结合网络平台上的文档、音视频、微课、模拟实训室等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 去突破各环节知识点。

每课设定为商务贸易流程中的一个典型环节。例如, 第六课“价格交涉”, 首先将设定好的商品报价发盘给客户, 获得客户反馈;其次, 将客户还盘所提出的价格意见带回公司, 汇报给上级;再次, 公司针对本项目的商业贸易利益进行讨论是否接受客户还盘价格, 贸易利益的底线在那里。本课的卖方在没有什么利润的条件下接受了客户还盘, 目的旨在维持贸易伙伴的合作关系, 并且拓展新商品的销售市场。

课前通过问题导向让学生在线查阅价格谈判时的相关知识点, 如语言表现和语言技巧, 在交流群里进行讨论, 对本环节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课中, 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资源的观看和学习, 专业的商务会话多媒体实训室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 视听觉效果和情境感知效果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能够很快将学生带入商务情境, 对买卖方不同的谈判语言进行深刻的理解;课下, 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制作微课上传并且交流学习, 学生自己亲身进行操作, 交流学习也不受时空的限制。对于质量好的微课还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加以使用。实现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的互动学习, 并且可持续使用和更新。形成课前、课中、课下信息化教学链, 突破各各商务环节的语言交际、职业素养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难点。教学过程遵循商务贸易的真实逻辑程序, 通过对于发还盘流程的观看、理解、演绎、记忆, 使学生逐渐熟悉、认知、掌握价格交涉的过程, 并且通过情境演练, 反复记忆, 理解语言表达。

同时网络教学平台还设有实操答题训练, 引导学生去发现和体会该商务贸易环节成功的技巧, 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例如, 价格交涉成功的决定因素可以有信息的优势、灵活多变的交涉方法、心理攻势等。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使专业特色课程的职业引导作用更大程度地发挥。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反馈, 学生对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实践反应良好。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实训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提升了学习效率, 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扩大了所涉猎的知识面和交流范围, 语言应用技能和表现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形成了初步的商务职业素养, 发挥了专业特色课程的职业引导作用。目前的研究成果是从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来的, 今后我们还要继续研究, 不断提升。首先, 扩大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利用广度。将本研究中的信息化实训教学法进行推广, 提升信息化教学手段对实用商务日语课程的教学知识点的突破, 积累实践教学经验。例如, 拓展信息化教学手段在第二课堂中对于专业学习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进一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发智慧课堂等;其次, 挖掘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利用深度, 在目前研究所得的实用商务日语教学模式下继续研究如何将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更加有效地融入实训课堂, 进行教学手段的变革, 突出每个知识点所使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针对性。总之, 今后的教学研究方向是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将实用商务日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经验、教学对象的接受效果等元素进行不断融合, 激发职业特色课程更鲜明、有力的作用。

摘要:为提高现今的高职商务日语教学效果, 体现教育教学的时代性, 进行此信息化教学研究。本文剖析了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商务日语的语言特点, 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 引入信息化教学体系到实训教学, 提出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构筑沉浸式学习氛围, 并且付诸实施。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 使学习不受时空限制, 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有针对性地攻破每个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强化实训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手段,商务日语

参考文献

[1] 张薇.信息化时代下日语教学改革的初探[J].北方文学, 2017 (24) :157+159.

[2] 王伟.信息化时代新型日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佳木斯学院学报, 2017 (2) :414.

[3] 茅和华.高职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 (8) :139-140.

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范文第3篇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

1、再现性和可归约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数字媒体艺术非常明显的复制性就体现出来了, 这是艺术的真实性的质疑, 许多艺术家相信数字媒体艺术机器复制只是复制外部艺术, 只是一种表象完全抹去了艺术品真正的韵味。然而, 数字媒体艺术大师创造出了虚拟现实CR, 一个现实, 一个虚拟, 或者说是另类的现实, 既可以复制, 又可以编辑, 虚实结合, 也可以与后现代艺术相结合。如果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简单的复制品, 是侵犯了艺术的原创性, 以及使用数字操纵改变作品, 可以称之为高调的复制艺术[1]。

2、参与与互动

“互动”和“参与”已经成为流行词。传统艺术总是有一种公众无法触及、互动和参与的感觉, 从而使艺术与公众之间产生了距离。而数字艺术, 任何能上网的人都可以参加艺术作品的讨论, 参加者可以自由地表达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偏爱。享受艺术传统, 只有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识别, 数字媒体艺术添加了触觉和嗅觉, 如流行的模拟游戏、3D影院、机器人艺术。这些都是数字媒体艺术的魅力所在, 人们可以更多地参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参与和互动[2]。

3、商业服务

数字媒体艺术的产生也带来了商业服务。数字音乐、日本动画、网络游戏、手机游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这些特殊产品的数字媒体艺术衍生品, 对数字媒体艺术升华流行文化的内涵, 进入消费市场, 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大众艺术所特有的黑色幽默、无厘头、诙谐、调侃、讽刺、恶搞等特征在新媒体作品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拉近了大众与艺术的距离, 真正做到了“人人参与、不分贵贱”的大众化艺术特征[3]。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价值

1、影视动画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数字技术引入了一种新的消费文化, 人们将欣赏到各种美丽的数字电影和电视作品, 因为它们满足了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影视动画是人们思想、情感、精神文化的综合体, 是大众文化的综合体现。每个国家的影视作品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思想内容, 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代表了一个国家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去理解和促进文化发展的趋势, 一些影视作品表达了现实生活中的作者的思想和生活, 好的影视作品往往会影响视觉型精神的人, 这是当代电影和电视传媒的魅力。

2、网络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数字媒体艺术是传统艺术的变革与创新。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 人们的认知结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共开放网络文化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文化认知, 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 以其独特的魅力表现出它的文化价值。随着网络技术和媒介艺术的迅速发展, 它赋予了艺术更多的情感体验和文化内涵。传播艺术的途径是从传统的声音、行为和文字到更复杂、更全面的多媒体。创作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分享不同的信息和思想, 为人们带来更丰富的文化盛宴。

三、数字媒体艺术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数字媒体艺术肩负着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责任, 其文化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可以挽救文本的毁灭和消亡, 而且可以挽救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足迹和本质。文化艺术是人类宝贵的精神和智慧。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丰富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数字媒体艺术的重要来源。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历史文化和文化典故等历史文化背景下, 继承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它在数字媒体艺术和文化价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与娱乐和时尚完全结合

娱乐和大众传媒艺术是大众艺术迅速传播的关键, 受众更容易受到欢迎和认可, 它被广泛传播, 艺术是娱乐的本质, 缺少娱乐元素的艺术是不可能的。因此, 数字媒体应与娱乐和低俗相结合, 使其艺术形式和内容成为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生活。以喜羊羊、光头强等为主题, 以“喜羊羊”为主题, 受到孩子及其父母的喜爱, 可爱的形象, 本土化感兴趣的内容, 受到人们的好评。与此同时, 一些衍生产品, 如Flash、网络游戏和在线歌曲也很受欢迎。“喜羊羊”和“灰太狼”成功的关键是娱乐和通俗媒体艺术。

2、方便性与交互性的结合

数字技术的便利性和互动性, 带来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价值。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和欣赏中, 数字技术的便利性和互动性为其文化价值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在通信方式上, 网络媒体、移动流媒体和移动视频等数字媒体技术可以迅速传播。例如, 在2008奥运会期间, 手机媒体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使用手机观看比赛。同时, 数字媒体, 如互联网, 可以使每一个观众成为审美主题。大多数数字艺术需要特定的观众体验理解整个画面。

3、业务与艺术的集成价值

为了在市场经济中取得成功, 数字媒体艺术必须强调产品的商业化和价值的输入和输出。艺术是数字媒体艺术的源泉, 但如何保证数字媒体艺术的商业价值而不丧失艺术质量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商业和艺术需要市场对接, 大量的资本投资和良好的创造性产出, 不一定是因果关系。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在商业和艺术中释放巨大的商业潜力和文化魅力。

四、结论

简而言之, 数字媒体艺术已经对我们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种惊天动地的影响将会持续下去。这是新的人类精神需求和文化发展和创新。相信未来的数字媒体艺术将在传播和应用艺术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它将展示许多个性化的元素, 并被世界所喜爱, 以造福人类。

摘要:在新的时代, 数字媒体艺术已经成为时代的宠儿, 亦真亦幻的电影特效、雅俗共赏的视频资源以及栩栩如生的动画图像, 都为艺术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令其走进社会大众的视野, 成为人们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 数字媒体艺术具有个性化、大众化、互动性的特点, 也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 秦成.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价值研究[J].艺术评鉴, 2016, 03:175-176.

[2] 徐瑞泽.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价值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 2016, 22:125.

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范文第4篇

1 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活动为导向的,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通过行动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出诸如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项目引导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具体的新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包括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每个环节都有教学目标要求、能力培养要求、工作方法要求和完成时间要求。在行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个合同项目分成若干个任务, 每个任务可以作为一个教学小单元, 每个教学小单元都按照这6个环节展开教学。

2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实用药物学基础中的实施

学习是个体的行动, 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 而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咨询者。它是为了行动来学习, 并通过行动来学习, 从而达到手脑统一的作用。最终使学生较快地掌握专业技能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本学科教学具体内容而言, 各模块内容皆可施行行动导向教学, 以复方抗感冒药为例说明。

3 对象

为我院2008级2个生物制药技术班, 随机将2个班分成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对照班均为32人。

4 方法

4.1 实验班教学方法

4.1.1 制订任务书

课前制订任务书并下达给学习委员, 任务书的具体内容: (1) 将2008级生物制药技术2班学生1~32号学生平均分成8组, 29~32号学生为评委组。各组自选组长, 并实行组长负责制。 (2) 各组学员分别完成以下任务 (由学习委员将各组所需完成的任务按以下顺序以书面形式分别下达给各组组长) , 给8例感冒患者分别发快克、感康、新康泰克、白加黑、感叹号、世一治感佳、海王银得菲。 (3) 各组组长安排护士、病人、家属、记录员角色, 全组成员利用网络资源和专业书籍查询该组所发药物涉及到的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右美沙芬、伪麻黄碱、金刚烷胺、苯海拉明等药物应用知识;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进行临床情境设置;记录员负责将这些相关知识整理成文并制作成卡片。 (4) 评委组学生根据教材和网络资源出10道选择题或是非题以供各组学员抢答。

4.1.2 授课安排

(1) 导入法:以案例教学方式进行讲解。

(2) 角色扮演:各组按任务顺序依次进行表演, 每组先由组长向全班同学通报所发药物。

(3) 表演结束后, 各组记录员当众宣读本组卡片, 并将其张贴于黑板上, 供同学赏析。

(4) 评委组学生主持抢答赛。

(5) 评委组学生根据各组学生的以下表现打分并评选出前3名。课堂表现占30%, 答题的正确率占50%, 卡片内容的正确率和知识的全面性占20%。

(6) 教师总结。[2]

4.2 对照班教学方法

按我院传统授课方法进行授课。 (1) 通知学生提前预习。 (2) 授课安排:导入方法同实验班;授课方式: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教师总结。

4.3 结果 (见表1)

5 讨论

对比结果说明行动导向法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传统教学法往往以传授学科知识为宗旨, 以课本为中心, 使学习成为封闭于书本的过程, 过多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灌输, 使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热情不高。行动导向法以项目为中心, 完成项目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不断地查找、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交换信息的过程中, 敞开思路、畅所欲言, 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学习操作时教师不强调标准统一, 只提醒必要的原则, 改变了以往机械按照标准来练习的现象。学生不拘泥于操作书上刻板的步骤, 善于思考、观察、发现, 学会根据需要采取不同的操作方式和步骤,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将每个学习阶段的任务明确告知学生, 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学习效果进行验收, 师生之间订有契约, 使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压力, 使学习动机处在一定的激活状态, 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从而提高自学能力。[3]

总之, 由于目前职业教育对象具有逻辑推理和言语方面的思维能力较弱, 而空间视觉和身体动觉方面的能力则较强的特点, 教师应尽可能采用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性的教学方法, 促使学生在行动中接触学习对象, 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摘要:实用药物学基础是药学、生物制药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 它与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分析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找到一种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至关重要。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和实践, 把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到实用药物学基础教学中, 取得一定成效。

关键词:实用药物学基础,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 丁丰.实用药物学基础[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8:1~2.

[2] 柳丰萍, 吕莉群, 邹叶青, 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口服给药法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07, 21 (12A) :85~86.

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范文第5篇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中, 指出“城市是文化的容器, 专门用来储存并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储存文化、流传文化和创造文化, 这大约就是城市的三个基本使命。”[1]揭示了城市之于文化的重要意义, 让文化不再流于意识形态而无法具象化表达, 得以在城市这个物质空间载体中进行储存、流传及创造;而文化之于城市的意义同样厚重而深刻, 城市因文化而形成形态万千、特色各异的表象, 更加具有内在底蕴及内涵。

1.1 文化是“城市双修”的重要元素

“城市双修”中城市修补工作的重点除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整体改进及完善外, 城市历史文化及社会网络的保护也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 两者协同进行才能促进城市修补工作的贯彻施行。因此, 作为城市修补工作的重要非物质要素, 文化的研究对于城市修补、城市文脉传承、城市记忆保留、城市特色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化是“存量增值”的重要手段

现阶段的城市规划由“增量生产”转向“存量增值”, 城市进入以存量开发为主的内涵增长、创新发展的转型阶段, 推进城市空间利用由粗放开发到集约利用、推动老旧城区空间走向“存量增值”, 文化是实现“存量增值”中价值提升的重要手段, 因此, 文化在“存量增值”型规划中的作用机制及演化表现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3 文化引导新的“城市更新”模式

城市双修是针对城市中的大量城市病提出的解决策略, 存量增值是对大环境下城市规划建设提出的发展方向, 两者均是基于对城市现状环境的思考, 认为城市应该增加对城市既有环境的关注并逐步推进其更新, 即对城市更新进行深刻思考。挖掘城市文化要素, 对于改变城市文脉断裂、城市记忆消失、城市形象单一、城市特色丧失的现状具有重要作用, 由文化引导的城市更新实践也在逐步打破单一物质空间规划的窘境, 建立新的城市更新模式。

2. 概念内涵

2.1 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的概念在1858年8月于荷兰召开的第一次城市更新研讨会上进行了具体说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 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或出行、购物、娱乐及其他生活活动有各种不同的期望和不满;对于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的修理改造, 对于街道、公园和不良住宅区等环境的改善有要求及早施行, 以形成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美丽的市容抱有很大的希望;包括所有这些内容的城市建设活动都是城市更新。”随着时代的更迭、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 城市更新的内容有所增加、并逐渐趋于复杂, 而城市更新仍是立足于人的需求, 对城市中那些无法满足人们社会生活需求的地区进行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

2.2 文化价值

文化具有不可复制性, 由有形的物质形态文化及无形的意识文化构成[3]。城市文化表现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有形物化环境, 指城市整体空间布局及其形态、建筑形态等;同时, 城市文化也表现在无形的意识文化方面, 且与有形物化环境存在关联, 如街区范围内、城市范围内等不同空间等级中的社会网络及风格、地域历史传统等;以上均可认为是城市文化。

2.3 城市更新中的文化价值

在城市更新中, 文化的利用及演化自然而然产生文化价值。挖掘城市历史文化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措施, 无论是历史文化的物象化表达还是意象化传承, 均是文化历史价值的体现;对城市文化策划及经营而产生经济价值是多数城市更新的重要手段, 这是文化经济价值的体现;城市文化强调社会网络结构的维系及稳定, 因此在城市更新中表现为交往群体的交往关系、交往方式的延续, 这是文化社会价值的体现。

3. 文化引导下的城市更新研究及实践

3.1 文化引导下的城市更新动态研究

3.1.1 西方文化引导下的城市更新进入稳定阶段

国外城市更新自工业革命始, 从最初的“形体规划思想”:如大型城市更新中奥斯曼主导的巴黎模式, 卫星城及卧城疏导中心城市的卫星城理论, 大规模推倒重建中柯布西耶主导的巴洛克式规划思想;到中期的“人本思想”:如简·雅各布斯提出的渐进式更新、小规模改造;再到后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如刘易斯·芒福德针对城市内城复兴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式的城市更新等。西方的城市更新在理论及实践的不断探索中前进, 已达到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相互作用, 并达到稳定的阶段。

3.1.2 国内文化引导下的城市更新不断完善及丰富

通过对国内知网平台上的相关文献搜索可知:近年来, 由文化引导的城市更新研究逐年递增;对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及分析可知, 主要侧重点在历史文化、空间设计及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历史文化”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历史地段的更新保护中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及利用;“空间设计”主要体现在空间形态及布局中文化元素的物象化表达;“文化创意产业”无疑是对文化的商业化利用以创造经济价值;总之, 国内文化引导下的城市更新突破物质空间单一层面的考虑, 在不断的完善及丰富中。

3.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合述评

总体来说, 我国文化引导下的城市更新实践中, 文化战略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 其积极作用毋庸置疑, 多体现在城市建设、城市形象、城市营销及激发城市活力等方面。但文化在城市更新中的非适应性利用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多体现在:在全球文化的猛烈冲击下, 地方传统文化失去主动地位并被标签化, “泛文化”的现象频频出现, 直观地反映在城市建设或城市更新中就是风貌特色的丧失、日渐趋同;单一追求经济效益的城市更新实践过度地消费城市文化, 造成了文化的原真性消失、原有社会结构与社会文化的隔离。

对比国外, 我国文化引导下的城市更新实践中, 虽然文化的作用及影响不断被强调, 但由于缺乏内生演化的文化利用机制, 表面化、跳跃式的发展模式使得城市更新中仍出现了泛文化、社会分化、过度消费文化资源等问题。

3.2 文化引导下的城市更新实践研究:以上海新天地为例

上海新天地作为文化导向下的城市更新典范, 开启了城市更新的新兴模式, 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城市更新实践, 其具体表现有以下三个层次:

其一, 文化的历史价值——物质空间的保留:保留石库门建筑的基本形式。上海新天地的开发过程中, 对已破败的石库门进行整体保留并对物质空间文化符号进行重塑和强化, 有效保留了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场所。其二, 文化的经济价值——物质空间衍生并维系的经济价值:新天地依托上海这一国际化大都市, 其具有怀旧特质的空间在全球化消费浪潮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个性的消费空间, 利用其物质空间文化符号催生并提升了文化的经济价值;其三, 文化的社会价值——新天地项目的成功, 塑造了上海新地标, 鲜明地提升了区域地位, 完善了区域功能。然而, 在新天地的定位及发展中, 不可否认地忽视了石库门原住居民的情感表达及认同, 他们在新天地“全部作价补偿, 原住民不返迁”的安置方式中, 被迫离开, 只能以外来者的身份参与并领略石库门文化。文化引导下的新天地城市更新, 总体来说是成功的, 但文化的社会价值被忽略是需正视的事实。

3.3 城市更新中文化价值实现状况的思考

姜华、张京祥在《从回忆到回归——城市更新中的文化解读与传承》中指出了在城市更新中对文化的片面化认知, 狭隘的文化保护观造成了城市更新方法的误区[8]。没有对文化的深刻全面认知, 城市更新中对文化的保护流于形式, 忽略了社会风格的重新构筑, 从而难以得到居民的认同, 导致了人情味的丧失。杨东平在《城市的救赎》中指出老城区的城市更新需满足人们现代生活需求的同时, 应注重人际交往、社会网络关系的维系。韩乐、张楠在《从上海新天地看叙事空间价值在历史城区的构建》中指出“上海新天地是多种复杂情感归属的组成体, 但它独独缺少了那种对特定情感归属的永恒事物, 所以不能真正叙述居住于此的老百姓当年的故事。”

以上, 可看出:文化引导下的城市更新应该是全方位的;文化价值在城市更新中体现不只是物质化的, 也不只是经济价值, 还有与市民息息相关的、注重市民认同感的社会价值。城市更新中的文化价值应该是历史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整合。

3.4 城市更新中文化价值整体回归的必要性

以上海新天地为代表的城市更新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深深影响着国内的城市更新实践, 其文化利用方式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满足了现实语境下多方利益及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8]。然而, 这种模式的普适性和可持续性在学术界一直存在诸多争议:忽视文化的历史价值, 带来的文化失真、文化复制问题;强调文化的经济价值, 致力于商业开发的方式不具可持续性;忽视文化的社会价值, 带来的城市记忆浮于表面、城市文脉断裂的现象。

因此, 片面强调文化经济价值、注重短暂效益的城市更新模式不具可持续性, 文化价值的整体性回归成为必然。

4. 城市更新中文化价值回归的策略研究

基于文化价值回归的城市更新应立足于文化自身特色, 深度提炼并利用文化特色, 使其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元素使其价值最大化, 促进其历史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整体回归, 达到城市更新目的并提升整体效益。

4.1 文化的历史价值回归, 提升城市魅力

历史城区、旧城区的空间重塑中普遍存在着形态同质化的现象并日趋严重, 追求文化的历史价值, 对于保留历史原真性、重塑风貌特色、延续城市记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在城市更新中, 应聚焦于传统空间形态并重塑城市传统文化氛围, 引导旧城区的内外居民与历史环境、历史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有形物质空间与无形文化氛围结合, 共同延续文化基因、促进历史价值回归, 以提升城市魅力。

4.2 文化的经济价值回归, 激发城市活力

如前文所言, 城市更新的提出是基于现状城市环境所承载的社会功能无法满足人们需求, 且无法带来经济效益, 也就是说文化并不能作为内在动因促进城市进一步发展。对于此类地区的城市更新, 需要在基于现状环境提质的基础上适当融入新的城市功能, 真正激发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经济利用价值, 提升城市活力, 并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4.3 文化的社会价值回归, 优化城市功能

在对国内城市更新实践现状进行分析后, 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更新多以追求文化利用产生的经济价值为主要目标, 导致原旧城区社会功能单一、社会隔离而无法可持续发展。立足于城市的内生发展需求, 更新地区因其历史价值及经济价值追求, 不但需要承接外来游客文化旅游需求, 也需要满足自身街区内部社会功能的优化调整及完善, 以期达到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

5. 结语

城市更新中文化的利用、文化价值的追求, 是恒久不变的话题。本文立足于文化自身特色, 对文化价值进行梳理, 对文化在城市更新研究及实践的现状研究, 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以文化价值的全面回归提升城市更新的整体效益, 进而达到解决城市病、存量增值的城市规划建设目标;最终实现城市活力提升、城市竞争力提升的长期发展目标。

摘要:现阶段的城市规划建设中, 城市双修、存量规划均对城市旧城区的提质改造提出了新要求。旧城区的城市更新需在文化的导向下进行深层次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文化的解读发掘其多重价值:历史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 在对国内外文化导向下的城市更新研究及实践动态的分析基础上, 得出城市更新中文化价值整体回归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进而对文化导向下的城市更新提出策略, 以有效促进城市文化的传承、城市文脉的延续, 引导城市更新走向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文化价值,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小燕.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竞争力[D].重庆大学, 2009.

[2] 赵书山.绿色发展是旧城改造与更新的目标追求--以东莞“三旧”改造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4 (31) :10-12.

[3] 李琳琳.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 2009.

[4] 钱莉莉.无锡崇安寺传统商业步行街区更新研究[D].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同济大学城市管理与实践, 2008.

[5] 柯维佳.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更新的互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5.

[6] 吴晓庆, 张京祥.从新天地到老门东——城市更新中历史文化价值的异化与回归[J].现代城市研究, 2015 (03) :86-92.

[7] 张楠, 韩乐.从上海新天地看叙事空间价值在历史城区的构建[J].南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02) :9-15.

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范文第6篇

一、目前基于EVA的企业价值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 关于企业价值管理理念的重视程度不足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 大多数企业对于EVA理念的认知存在严重的缺失和不足, 甚至有的企业高层并不了解EVA, 抑或仅仅停留在知道层面, 缺乏对该理论先进性的认知, 高层领导认知的缺失, 进而导致企业中层、一线的工作人员对于EVA理念更是茫然, 进而无法为企业整体的先进性管理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持。另外, 也正是由于企业对于EVA理念的认知存在缺失、不够全面的状况, 进而导致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 并没有切实根据EVA理念来进行管理方式的相应调整, 进而无法优化企业的激励制度和财务制度, 不利于企业整体管理的发展和进步, 进而导致企业发展受到自身管理因素的阻碍。因此, 从企业长久发展和市场经济竞争角度来看, 企业需要从战略层面切实注重EVA理念及其应用, 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管理先进性。

(二) 关于企业价值管理的流程不够科学

从本质上来说, 基于EVA的企业价值管理是能够真正促进企业在市场经济范围内获得最大盈利的管理方式, 但很多企业在进行价值管理的过程中, 缺乏对于自身经营性业务的判断, 对经营性业务的性质、业务流程、要点因素的分析不够充分和全面, 进而导致基于EVA的企业价值管理缺乏基础、无法发挥出自身的先进性。另外, 由于企业价值管理流程过于僵硬, 灵活度不足, 不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灵活的变化, 不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积极把握机会, 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 最后, 由于企业价值管理的流程不够科学, 进而导致企业在贯彻相应责任制度过程中存在缺失和不足, 均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 关于EVA长效管理体系的搭建缺失

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 很多企业的价值管理人员由于对EVA理念的认知不足,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并不能根据EVA管理的更新、变革针对企业的价值管理进行相对应的调整和优化, 进而导致企业可能存在部分业务领域无法与EVA长效管理体系进行准确、便利地对接, 对于企业EVA长效管理的贯彻和作用发挥产生负面影响。另外, 在具体的价值管理过程中, 由于对业务领域因素的理解、了解情况不足, 导致企业EVA长效管理机制的搭建不足, 也难以发挥真正的效用。因此,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企业还需注重EVA长效管理机制的搭建, 真正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于EVA的企业价值管理的完善策略

(一) 全面贯彻企业价值管理理念

企业价值管理的深入贯彻, 首先需要将基于EVA的企业价值管理理念进行全面的贯彻, 尤其是企业的高层人员以及价值管理人员, 需要对理念进行深入的钻研和理解, 真正明白EVA的优越性以及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重要性, 意识到EVA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够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进行有目的性的实施。首先, 企业的价值管理人员可以参加EVA的企业价值管理课程学习, 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来不断改变自己的观念, 及时更新理念;其次, 企业可以组织价值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成功企业的学习、考察, 通过同领域的交流、分享, 提高企业价值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最后, EVA理念源于西方, 企业还可以组织价值管理人员与贯彻相关管理理念的西方企业进行访问、参观和交流, 积极学习和研究国外先进企业的做法, 并且结合自身企业的情况进行融会贯通。总而言之, 对于企业来说, 从理念角度进行全面的提升和贯彻, 是基于EVA的企业价值管理能够得到切实贯彻和实施的重要基础, 理论基础夯实才能够真正引导管理人员在激烈的、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真正做出符合自身长久发展的决策, 为企业的稳定运作、提高综合竞争实力、严格把握风险和切实提高盈利水平奠定基础。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在针对企业业绩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中, 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EVA涉及的多方面因素进行精确判断, 凭借前期工作的扎实, 才能够真正促进价值管理工作能够发挥最大效用。

(二) 全面提升企业价值管理流程的合理性

全面提升企业价值管理流程的合理性, 能够有效促进EVA企业价值管理真正发挥自身的作用, 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水平, 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综合提升。但首先需要注意的是, 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需要能够真正意识到价值管理流程设计的合理性对于企业EVA价值机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不可忽略的作用, 通过价值管理流程设计的合理性, 进而保证其控制措施能够与企业价值的控制机制能够进行更加完美的匹配。具体来说, 在针对企业进行价值管理流程的规划设计时, 要切实考虑客观的需求因素情况, 针对相对应的业务链条进行优化处理, 确保具有经营属性的业务范围能够与价值管理流程实现无缝对接。需要注意的是, 企业价值管理流程的设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市场的变化, 企业需要能够进行灵活的调整, 只有及时地调整、改变, 才能够真正帮助企业在风云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证自身的竞争实力, 保证自身的生存和盈利。总而言之, 全面提升企业价值管理流程的合理性、规范性, 是基于EVA的企业价值管理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 需要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充分重视, 也需要切实根据企业的情况进行仔细研究、制定, 在流程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先进企业的经验, 但切莫盲目照搬其他企业的方式, 忽略自身的个性化特征, 进而导致在管理过程中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

(三) 全面提升EVA长效价值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用

对于企业而言, EVA长效价值管理系统的运作效用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是关系到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质素。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一方面来说, 需要企业的管理工作人员能够针对EVA模式进行广泛的、基础的调研, 切实考虑到客观情况对于搭建企业长效管理系统存在的诉求, 尽可能全面、多维度考虑不同因素, 真正促进EVA长效管理模式的作用发挥, 进而提升企业的价值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来说, 根据企业运行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需要及时收集、了解长效管理体系涉及的因素变化, 及时掌握情况, 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通过自身对于信息掌握的及时性和调整的灵活性来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总而言之, 从企业的长久发展和获利经营角度来说, EVA长效管理体系的运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是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 能够帮助企业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管理水平, 需要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三、结语

本文通过阐述目前基于EVA的企业价值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提出相对应的完善优化措施, 希望对于该领域的发展能够做出贡献, 提高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综合竞争水平, 提高在市场经济内的生存能力, 同时也为企业的管理人员, 尤其是价值管理工作人员提供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 激烈、成熟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企业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其中企业的价值管理是关系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是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实力的根本。因此, 本文将以此作为研究切入点, 分析基于EVA的企业价值管理, 通过探索目前企业价值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对应地优化完善策略, 希望能够切实促进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同时, 也为关心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和借鉴, 激发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关键词:EVA,企业价值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琼, 高珊.基于EVA的企业价值管理研究[J]纳税, 2018 (18) .

上一篇:案例分析报告格式范文下一篇:实习总结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