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介范文

2023-09-16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介范文第1篇

在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的领导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地病中心)全体职工团结协作,拼搏进取,在防治监测、科学研究、健康教育、学科建设、技术咨询、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汇报如下。

一、地方病防治

1.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项目 协助卫生部制定了“卫生部与贵州省省部合作消除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危害项目考核评估方案”。协助卫生部对贵州省、湖南省开展了针对改炉改灶执行情况的综合督导检查。同时,按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的要求,承担消除燃煤污染性氟中毒项目省份每月上报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并编成“地方病动态”,向项目省份反馈,从总体上达到了促进项目进展的目的。

2.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

协助卫生部组织执行了2009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制定了技术方案,并开展了项目启动、培训、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等工作。

2010年4月,2008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总结暨2009项目启动会议在河南郑州召开。会上,总结了2008项目执行情况,讲解了2009项目管理方案和技术方案,并培训了EPI INFO 数据库相关知识。

为了解2009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执行进展情况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评估项目执行质量,及时发现和指导解决项目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和难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于2010年6月份,向各项目省了解了项目进展情况并撰写项目进展报告。于2010年7月份组织开展了对河北、山东、

1 内蒙古、甘肃和西藏5个地方病重点省份的技术督导工作。于2010年8月份,根据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2009中央补助地方地方病防治项目督导的通知》,收集各项目省督导自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向卫生部汇报了督导自查的基本情况。目前正在撰写2009项目总结报告。

在2008项目完成后,地病中心编印了“2008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子项目技术报告”和“2008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各省报告”2本材料汇编,并发放至相关单位和各项目省份。

协助卫生部编制了2010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和经费预算,制定并下发了2010项目技术方案。

3.《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编制、论证 在协助卫生部初步完成《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后,于2010年8月,参加了卫生部在浙江省舟山市举办的“重点地方病十二五防治规划(2011-2015年)编制研讨会”,对在征求意见阶段各省上报的意见进行了讨论。会后,组织有关专家对征求各省意见后形成的征求意见稿进行评估、论证工作,并提出论证意见。10月,受卫生部委托,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会议,对《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论证意见进行研讨、修订。

4.《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终期考核评估方案数据库的编制

在协助卫生部完成《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终期考核评估方案的基础上,于2010年2月编制了《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终期考核评估方案数据库,并将该数据库放在地病中心网站上,供各省下载、使用。

5.完成了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的总结工作

2010年1-4月,经过4次调查结果分析会的讨论与修改,2010年5月完成了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和膳食碘摄入量调查报告以

2 及辽宁、浙江、福建3省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技术报告,并在2010年5月15日中国防治碘缺乏病高层论坛上进行交流。调查结果表明,由于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水产品(鱼、虾)碘含量及居民的主要水产品消费量并不高,水产品不是膳食碘摄入的主要来源,而食盐中的含碘量及食盐的摄入量对于膳食碘的摄入量影响很大,盐碘才是膳食碘的主要来源;根据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规定的标准和本次调查的尿碘、水碘、盐碘及盐摄入量数据,沿海地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总体水平上是适宜的。鉴于这种“适宜”是建立在目前的碘盐浓度标准和碘盐覆盖率基础上的,因此,沿海地区还应继续坚持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6.完成了8个省份碘缺乏病省级达标考评及报告总结工作 根据海南、重庆、四川、云南、甘肃、新疆、青海和西藏8省(区、市)的申请,2010年9 -11月,由卫生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成的国家考评验收组,按照《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考核评估方案》(卫办疾控发„2008‟214号),对上述8省(区、市)进行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达标考核验收。地病中心有6位专家参加了现场考评,并参加8个省考核评估报告的起草工作。考核验收结果显示:四川、重庆、云南、甘肃、海南达到了省级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青海、新疆和西藏达到省级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7.开展了“部分城市居民对实行食盐双轨制认知程度的调查” 为了解在全民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15年后,我国是否具有在市场上同时供应碘盐和不加碘食盐(“双轨制”)防治碘缺乏病的群众基础,2010年4月底,设计了调查方案,编写了数据库,并组织2000年已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17个省份对其省会城市和部分沿海城市居民进行了电话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城市居民对碘缺乏危害的认知程度差异较大,自主选购碘盐和不加碘食盐的比例差异也较大,目前,我国还不具有开展食盐“双轨制”防治碘缺乏病的群众基础,只能先开展试点工作。

8.新疆自治区饮茶型氟中毒流行情况调研

3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费支持下,2010年8月24-28日,地病中心专家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聚居区的饮茶型氟中毒流行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调研组根据2007年全国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现况调查的结果,挑选阿勒泰市和富蕴县的两个乡4个村,按照当年调查年纪较大、茶氟摄入量较多的原则,走访了40户哈萨克族农牧民家庭,现场询问了砖茶饮用情况,采集了水样、茶水样和尿样,同时对受访者进行了临床氟骨症检查。现场调查结果表明,当地居民砖茶使用量相对较高,年均砖茶消耗量在7kg左右,病情检查未发现有临床氟骨症患者。经实验室测定,本次所采集的水样氟含量均值为0.6mg/L;茶水氟含量均值为2.09mg/L;尿氟均值为1.95mg/L。本次调研结果表明,当地饮茶量和砖茶含氟量均较高,尿氟含量也处于较高水平,但病情非常轻,这一现象是否指示饮茶型氟中毒存在民族分布特征的差异,值得深入研究。

9.氟砷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

开展了2009年全国地方病防治机构氟砷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工作的总结,向考核合格实验室发放了合格证书。完成了2010年含氟、含砷实验室质控样品的制备工作,并召开了2010年质控工作会议,布臵了本的质控任务。进行了氟砷检测中心国家实验室检测质量认可申报的准备工作,目前正在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试运行,准备提出认可申请。

10.西藏昌都地区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及防治措施现状调查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费支持下,地病中心组织国内相关专家6人,于7月8~23日对西藏昌都重点病区进行了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及病区防治现状调查。共调查6个县11个乡86个病区村的适龄儿童病情及其家庭所在地防治现状。病情数据提示,昌都大骨节病重病区目前整体病情基本稳定,结合近年西藏重点病区监测结果提示,西藏病区总体病情基本达到控制标准,但其中仍有个别村的病情还较严重,如左贡县中林卡乡有3个村的儿童X线检出率超过20%;除丁青县外,其他5个县有9个村检出三联症患儿;特别是在八宿县吉达乡、

4 芒康县措瓦乡、左贡县中林卡乡学龄儿童中检出6例临床Ⅱ、Ⅲ度病人,此种病例在我国其他病区已不复存在。针对这类病情较重的村需加强病情监测和防治措施的落实工作。病情调查结果结合病区基本情况分析提示,在目前病情呈散发状态下,病情检出的严重程度主要还是与病区乡(村)的经济收入、主粮结构和外购比例、适龄儿童体内硒营养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三者间经济是基础,物质交流和硒营养水平依托于经济发展。

二、重点地方病监测、年报统计及标准工作

(一)全国重点地方病监测 1.召开全国重点地方病监测总结会

11月20-21日,协助卫生部组织召开了全国重点地方病监测工作总结会,对2010年饮水型氟中毒、饮水型砷中毒、饮茶型氟中毒、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监测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就2010年监测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提高2011年监测工作质量及监测方案本身存在问题等有关议题进行了讨论,另外各研究所分别组织专家进行了X光片集体阅片和病例讨论。

2.复核大骨节病部分病区2009年监测结果

2009年西藏、内蒙古、黑龙江部分病区病情监测数据存在较大疑点,为核实病情于2010年5月分别赴黑龙江孙吴县和内蒙古扎兰屯进行了复查,孙吴县检查四所小学350名学生,检出干骺端阳性儿童8名,远低于该县2009年上报的监测结果(24/270);复读了2009年和2010年内蒙古扎兰屯地区(莫旗、阿荣旗、三岔河)7个村688名儿童X线片,检出率为4.21%(2009年上报监测数据为10.13%)。7月赴西藏昌都复读了昌都地区2009年监测所摄600张儿童X线片,八宿县吉达乡普拉村X线阳性率为2.71%、芒康县嘎托镇普拉村为5.05%(其中1-100号X线片因质量问题无法诊断)、丁青县协雄乡协雄村为1.05%,而2009年三县上报数据分别为11.00%、11.00%和10.00%,本次复核结果与今年病情调查结果比较接近,应符合病情实际。上述三地X线复核结果提示,目前各地X线诊断的把握尺度还存

5 在较大差异,为加强监测质控,监测所摄X线阳性片必须通过集体会读作出诊断,这样才能保证监测的质量。

(二)年报统计工作

1.2009地方病年报统计工作

完成2009地方病防治工作调查表数据收集、核对、汇总工作。于2010年2月25~28日在江苏省扬州市组织召开地方病年报统计工作会议。会议核对、确认并汇总2009年全国地方病防治工作调查表数据;研讨、交流各省撰写的地方病年报分析报告以及地方病年报统计工作流程及经验,重点就如何提高地方病年报数据质量,建立乡、村级数据库进行讨论。

2.碘缺乏病网络直报系统

开展了碘缺乏病网络直报系统需求调研工作,先后对云南、宁夏、新疆和内蒙4省区8个县进行调研,主要了解建立碘缺乏病网络直报系统的网络配臵、人员配备、碘缺乏病基础数据库等基本情况。调研县疾控中心地病科均配有计算机,网络连通,人员多为兼职,数据尚未完全整合入总数据库,但每基础数据建全,具备开展网络直报条件。

3.地方病基本信息收集

撰写各省地方病基本信息情况,并与各省进行复核确认。这些数据来自地方病年报表、2009年燃煤型氟中毒改炉改灶需求调查、NTTST碘盐监测。地方病年报的病情数据是历史数据,饮水型氟、砷中毒改水工程由各省水利部门实施,有些省水利部门不能将近期的改水工程数据报送给卫生部门,造成改水进度与使用情况不能反应现今防治措施落实的真实情况。

4.完成新版《全国地方病防治工作调查表》改版工作

按照卫生部《关于修订全国卫生业务统计调查制度的要求》的文件精神,组织专家对《全国地方病防治工作调查表》进行了改版修订工作。修订工作从现场防治与科学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年报表的数据指标项目进行深入详细地讨论后进行了增减,更新了填表说

6 明。

5.完成新版《全国地方病防治工作调查表》省级培训工作 2010年10月15~17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召开了新版年报的培训工作,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0名地方病统计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讲解了新修订的全国地方病工作年报表(包括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高碘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填表指标说明,对克山病、大骨节病、水源性高碘要求以乡为单位上报数据;并汇总氟、砷2005—2009中转项目数据库,发给相应各省,争取建立村级数据库。

6.撰写国家地方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2011—2015年)项目建议书

为了及时、准确、可视化地分析与反映地方病病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人员队伍及科研设备的配臵情况,实现地方病防治的信息化管理,为地方病防治工作提供良好、高效、实用的网络平台和应用系统平台,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国家地方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

(三)标准工作 1.标准上报

按时上报了“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控制”、“氟斑牙诊断”、“克山病诊断”、“大骨节病预防控制措施效果判定”、“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划分” 、“大骨节病病区控制”和“水源性高碘地区和高碘病区的划定”7项标准。

2.2010年地方病卫生标准制修订计划

向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上报了“2010地方病卫生标准制修订计划”,并已获得批准。2010-2011年拟制、修订“大骨节病消除”、“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消除”、“尿中砷的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测定方法”、“尿中氟化物的测定方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和“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消除标准”5项标准。

3.完成“食用盐碘含量”和“食品添加剂 碘酸钾”标准上报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和卫生部卫生监督局的要求,将“食

7 用盐碘含量”和“食品添加剂 碘酸钾”两项标准上报至国家食品安全标委会,并按照要求完成了征求意见后的修改工作。

4.卫生部地方病标准专业委员会2010工作会议

2010年11月在厦门漳州召开了卫生部地方病标准专业委员会2010工作会议。会上,秘书处对第六届卫生部地方病标准专业委员会2010年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审议了2个标准送审稿,“大骨节病治疗效果判定”和“煤及土壤中总氟测定方法高温热水解-离子选择电极法”;讨论了“食用盐碘含量”、“地方性砷中毒控制”和“水源性高碘地区和高碘病区的划定”3项标准;确定了2011年地方病卫生标准制修订计划。

三、技术咨询

1.2010年9月,卫生部成立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孙殿军主任当选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地方病防治分委会主任委员;申红梅主任助理当选地方病防治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另有4名同志当选地方病防治分委会委员。

2.2010年10月,在广西省北海市召开中国地方病协会第四届换届会议,孙殿军主任当选为副会长,申红梅主任助理当选为常务理事,另有6名同志当选为理事。

3.协助卫生部对贵州省、云南省开展了针对医改重大专项执行情况的综合调研。

4.协助卫生部制定了“十二五”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项目低氟砖茶价格补贴项目和损坏炉灶更换项目的管理方案和技术方案。

5.协助水利部完成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规划“2010-2013年”》饮水不安全人口的复核确认工作。

6.参加了卫生部监督局组织的饮茶型氟中毒防控工作部委协调会,在会上对卫生部完成的饮茶型氟中毒防控工作内容进行了汇报。

7. 协助卫生部完成了人大、政协两会关于地方病方面的13条提案的回复。

8.为了解杭州市碘营养状况,2010年杭州市拟开展调查工作,

8 碘缺乏病所专家应邀赴杭州对该调查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9.协助卫生部制定了北京市取消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现场评估技术方案和北京市怀柔区大骨节病病区控制考核评估方案。承担了硒检查工作。

10. 12月16日,应陕西地方病防治所邀请,对陕西省大骨节病病区停止补硒措施进行科学论证。鉴于陕西省在全省范围内已实现了控制大骨节病的目标,专家组成员一致建议,陕西省在全省病区县应停止实施硒盐防治大骨节病措施,在停止硒盐措施后,需加强病区大骨节病病情及人群硒营养水平的监测。

四、学科建设

1.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请

2010年7月,联合公共卫生学院共同申报了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科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2.黑龙江省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梯队建设 2010年5月,按照黑龙江省人保厅的要求,上报黑龙江省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重点学科2008-2009省重点学科带头人梯队建设自评报告和成果统计表;10月参加了省人保厅组织的重点学科带头人梯队建设工作汇报,汇报了本学科2008-2009建设成果。

3.编写教材和专著

组织相关专家对《地方病学》进行修稿补充,目前该书内容已经报至人民卫生出版社,一审工作正在进行,有望在2011年出版。组织专家对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手册进行了修改。

4.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分会换届工作

2010年10月30日,在广西自治区北海市召开了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常委会,讨论了换届事宜。于2010年12月13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了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地方病学分会换届会议,孙殿军主任为前任主任委员,申红梅主任助理当选为主任委员,王铜所长当选为副主任委员,高彦辉当选为常委兼秘书长,另有6名同志当选为

9 委员。

五、科学研究 1.中标科研课题情况

2010年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课题20余项,中标卫生部行业基金1项,题目为“碘相关疾病的预防与干预研究”,承担其中“碘缺乏病监测体系的完善”和“高碘地区居民碘相关疾病防治和监控”2部分内容,经费255万元;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其中面上项目3项,分别为“氟、铝和茶多酚对破骨细胞氯通道蛋白7(CLC-7)活性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砷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对地砷病易感性及尿砷甲基化代谢水平的影响”和“趋化因子在碘诱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中的作用机制”;青年基金项目1项,为“碘致甲状腺疾病敏感人群的筛选”。

2.在研课题管理情况

目前,地病中心共承担各级各类课题共45项,科研经费1111.34万元。各项课题均按计划进行。

3.获奖情况

“中国饮茶型氟中毒流行机制与防治措施研究”分别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六、人才培养

(一)研究生培养

1.2010年地病中心招收硕士研究生12名,博士研究生2名。毕业博士3名、硕士研究生17名。目前地病中心在读硕士研究生44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0名。

2.完成了研究生选修课 “地方病学”、“流行病学方法”、“医学分析质量控制”的教学工作。

3.在研究生学院的组织下,完成了2007级研究生答辩、2008级研究生中期考核、毕业考试,2009级研究生开题、中期考核,以及2010级研究生的面试及入学等工作。

(二)地方病防治人员培训

10 1.2010年执行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项,即“全国地方病高级业务骨干培训班”和“克山病监测及防控技术培训班”。

(1)2010年7-8月,分别在成都市、兰州市、吉林市以及南京市举办了4期“全国地市级地方病防治业务骨干培训班”。这四期培训班聘请了国内知名流行病学、项目管理、健康教育和新闻传播等专家做了专题讲座。培训了来自全国各省的地市级地方病防治业务骨干300余人

(2)为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各级克山病防控队伍业务水平,2010年9月24~28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举办了全国克山病监测及防控技术培训班。来自辽宁、山东、河南、吉林、黑龙江、陕西、河北、甘肃、四川、重庆、山西、湖北、内蒙古和云南14个省(区、市)疾控中心,以及克山病所的职工及研究生40余名代表参加了培训。

2.申报2010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项。

3.对来自新疆的10名碘缺乏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甲状腺B超检测技术培训。

七、健康教育

1.第17届防治碘缺乏病日

起草了第17届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通知、活动方案,参与设计主题宣传画。参加了卫生部疾控局组织召开的“防治碘缺乏病日”多部门协调会。为中央电视台第10频道《健康之路》栏目编辑“防治碘缺乏病日”科普宣传片提供相关资料。协调《健康报》在5.15期间报道有关防治碘缺乏病科普知识。协调《健康时空》栏目在5.15期间录制、播放有关碘缺乏病科普节目。

2.地方病防治宣传教育资料库建设工作

2010年继续面向全国卫生行政部门及地方病防治专业机构收集地方病防治宣传教育资料并进行整理,不断充实健康教育资料库内容,并为相关省份提供地方病防治宣传资料。

八、国际合作

(一)减轻砷中毒项目

11 1. 地方性砷中毒数据整理研讨会

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助下,2010年6月1 -4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了地方性砷中毒数据整理研讨会。在会上讲解了地方性砷中毒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对数据入库说明及格式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会后,各项目省份都对本省的地方性砷中毒数据进行了清洁、整理,并上报地病中心。

2. 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典型病区居民经济负担调查

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助下,地病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于2010年10月分别在山西省山阴县和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开展了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典型病区居民经济负担调查。本次调查从饮水型砷中毒对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危害两个方面,综合评价饮水型砷中毒的疾病经济负担基础性数据。调查数据初步分析表明,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居民癌症的死亡率较非病区高,病区居民癌症患病率较非病区高,砷中毒导致的经济负担以肝癌、肺癌等癌症以及心脏病等砷相关疾病为重,砷致皮肤改变导致的经济负担较轻。

3. 地方性砷中毒网络会议

为了交流协作组各成员单位的工作经验,促进各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地病中心于2010年11月,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地方性砷中毒网络会议。

(二)碘缺乏病项目 1.中国防治碘缺乏病高层论坛

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下,2010年5月15日,受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委托,与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以“科学补碘,持续消除碘缺乏病”为主题的中国防治碘缺乏病高层论坛。来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WHO以及国内的知名专家在大会上针对国内外碘缺乏病防治进展、我国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和膳食碘摄入量调查结果、部分城市居民对实行食盐“双轨制”认知程度和碘对甲状腺疾病影响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会议特别邀请了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广电总局、全国

12 妇联、中国残联、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中国盐业总公司等有关部门代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微营养改善联盟驻华代表处的代表和专家参会。

2.《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条例修订

受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委托,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经费支持下,于2010年3月和4月,分别组织专家赴重庆、上海对碘盐生产、市场供应等有关情况进行政策性调研。于2010年3月、4月、7月和10月,在重庆市、南昌市、舟山市、贵阳市召开了四次《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管理条例》研讨会,初步完成了《条例》的修订工作。

九、学术交流与宣传

(一)学术交流

1. 12月14-15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了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地方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学术会议。

2.《中国地方病学杂志》质量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获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奖。

(二)《中国地方病防治史展》(以下简称《史展》)布展工作 年初,完成了《史展》展览馆装饰工程的审计工作,并在北京召开了《史展》内容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原卫生部主管地方病的老领导和现任领导及专家共计20人,针对目前《史展》稿提出修改建议。先后召开的5次审稿会议,中心领导及各所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对《史展》内容进行了集中审阅和修改。同时,对《史展》展出内容的文件和实物进行了查找,并根据展出内容进行布展设计。根据展出空间,对《史展》布展稿文字内容进行了精简和修改,并对布展稿重点内容进行了英文翻译和多次校对。10月份,开始布展工作,目前已大部分布展完成。

(三)宣传工作

1.完成了2010年中心各所处室网页的更新工作,及时报道了地病中心工作新闻。

13 2.发行了14期“地方病动态”。

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以《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为指导,在哈尔滨医科大学正确领导下,在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指导下,做好地方病防治监测、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健康教育等方面工作。

一、地方病防治工作

1.协助卫生部做好2010、2011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和重大医改专项技术方案制定、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督导和项目总结。

2.按照《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的要求,协助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完成碘缺乏病县级考核评估及总结工作。

3.协助卫生部在全国各省开展《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的终期考核验收工作。

4.开展“十二五”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重大项目技术方案的论证准备工作。

5.协助卫生部开展省部合作消除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危害项目考核评估工作。

6. 协助卫生部召开全国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防治工作经验交流会,探索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可持续消除机制。

7.组织专家支援西藏自治区开展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8.继续组织全国地方病防治机构氟砷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完成氟砷检测中心国家实验室检测质量认可。

9.开展非克山病病区的扩张性心肌病患病调查。通过对克山病历史病区和非病区进行现况调查,了解克山病病区和非病区的扩张性心肌病患病情况,以及人群分布特征,为制定克山病病区消除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14

二、地方病监测、统计及标准工作

1. 协助卫生部修订重点地方病监测方案,制定《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方案》。

2. 按照监测方案开展重点地方病监测工作,重点做好技术指导、督导和监测结果汇总分析。

3.收集、核对、汇总2010地方病防治工作调查表数据工作,并准备召开地方病年报统计工作会,撰写分析报告。

4.整理中转项目数据库,建立地方病基础信息数据库,主要是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病区范围、防治进度数据库,争取建立村级数据库。

5.做好地方病信息需求分析,协助卫生部建立全国地方病网络直报信息管理系统。

6.组织完成2011年地方病卫生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召开标准工作会议,完成标准评审、报批、培训、宣贯等相关工作。

三、技术咨询

1.按照地方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计划,做好现场调研、技术咨询工作。

2.针对新的食用盐碘含量标准实施可能引起的技术问题做好相应的技术指导工作。

3.继续参加“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条例”修订工作。 4.协助卫生部制定燃煤污染型氟/砷中毒、饮茶型氟中毒、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病区消除指标。

5.继续参与全国独立机构能力建设论证申请工作。

6.参与北京市大骨节病病区和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消除考核验收工作

四、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1.做好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国家重点学科的申报准备工作。 2.加强卫生部及黑龙江省高校病因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

15 3.完成研究生培养工作及其他人才培养任务。

4.完成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办好全国地市级地方病专业人员高级培训班。

5.进行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分会青年委员会换届工作。

五、科学研究

1.高质量完成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尤其国家级课题和卫生部行业基金,争取在SCI收录杂志多发表高水平文章。

2.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争取获得国家重大课题资助。

3.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鼓励成果转化。

六、学术交流

1.进一步提高《中国地方病学杂志》的质量,争取更名为《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以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分会的名义,举办全国地方病学术会议。 3.继续做好《地方病动态》的编辑工作。

4.做好地病中心网络日常管理、维护及网页更新工作,增加全国各省地方病防治工作进展栏目以及地方病防治知识相关内容,不断丰富网页内容。

七、健康教育

1.协助卫生部完成第18届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工作。 2.组织设计、制作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相关制品,以满足各省份中央转移支付项目健康教育项目宣传的需要。

3.对中央转移支付项目健康教育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估,探讨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与模式。

4.继续完善并维护全国地方病防治史展。 5.设计、制作地病中心宣传品。

八、国际合作

1.积极争取减轻砷中毒危害项目的下一周期支持,以及地方性砷中毒和氟中毒防控地理信息系统的扩建与开发等相关工作。

16 2.与联合国儿基会合作开展碘缺乏病防治项目。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九日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介范文第2篇

【文章摘要】

2003年的“非典”危机暴露了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过于薄弱,难以满足保障人民健康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一类特殊的事业单位,它既担负着普遍服务于社会的卫生防疫职能,又立足于专业优势,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在疫情来袭之时,民众的监督是理所当然的。但是长远来看,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对于疾控机构的发展更为重要。本文的研究内容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内部控制。结合当下H7N9的疫情,对于疾控机构进行COSO五控制要素分析,并对其内部控制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控机构);内部控制

控制环境中,从外部环境来看,在政治环境上,非典之后,各级政府对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内的各种突发事件都非常重视;经济环境上,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均GDP的水平,对一个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前提和保证。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过程中,国家先后投资数百亿元用于疫情网络直报、CDC实验室和现场检验检测装备、个人防护装备等等,为提升公共卫生体系应急能力奠定了基础;法律环境上,非典之后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修改宪法,将“紧急状态”写入宪法中,为紧急状态的具体立法和制度建设提供了宪法依据。于此同时,我国先后制定、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这标志着全国应急法制机制基本形成;社会文化上,全社会从应急文化到预防文化的理念转变,公众应急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对应急处置的结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内部环境来看,在组织目标上,疾控中心的使命是通过对疾病、残疾和伤害的预防控制,创造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人民健康;其宗旨是以科研为依托、以人才为根本、以疾控为中心;组织结构上,比照管理学能级原理,我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之间的关系,目前处于“畸形”状况,卫生行政中的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行政级别相同;人力资源管理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公共卫生人员多分布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相对较少,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具有明显的人才优势。风险评估中,流行病学构成的三个基本要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也是疾控机构在此次H7N9禽流感防治中应该评估的三个风险因素。控制活动中,过程决定结果,合理的过程或流程机制,是应急响应取得成效的关键。信息沟通中,区别于十年前,H7N9的疫情公布方面是最大的变化,信息透明度已经不可同日而语。随着信息渠道的多元化,特别是微博的兴起,公众能较全面了解到每日疫情的最新动态。监督控制中,疾控机构就是管理控制者。由于控制标准的模糊性,评价过程本身就难以实施,更别提对评价过程的质量进行监督了。控制标准的不明确性是由作为非营利组织的疾控机构的特殊性所造成的,因此下面将进一步分析非营利性组织的管理控制特点。并根据非营利组织的特殊性提出一些可行的管理控制方法。

非营利组织管理控制的特点包括:缺乏适当的业绩评价指标,存在文化差异,严格的制度约束,监督机制不健全,以提供服务作为主要的营运方式,采用特殊的会计制度[张先治.内部管理控制论,S.217-220.]。下面就给出一些疾控机构内部控制的政策与建议。

目前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首要问题是政府投入不足前提下的公共职能偏废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能错位。征询全国各CDC(卫生防疫站)意见,对该观点98.0%的机构表示认同[于竞进.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体系建设研究:困境策略措施,S.22.]。政府投入不足已是既定事实,那么疾控机构对于资金的运用是否一定合理?将管理会计应用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助于很好的内部财务控制。疾控机构中若能将人、财、物等资源实现最优配置,则可以降低经营成本,使发展空间得到最大的扩展。1998 年颁布实施的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是我国医院财务会计的重大改革,但是目前没有单独颁布疾控机构关于财务改革的制度。为了顺应卫生事业改革的发展方向,可以借鉴医院财务会计学的相关操作,逐步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并轨并连网运行的管理模式。参照企业管理会计的方法,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管理企业化,将机构管理从传统的养尊处优状态改革为竞争管理体系;建立收支平衡分析、成本预算与管理、标准成本法、变动成本法、节约成本法等基本概念和方法体系。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为整个社会群体提供公共产品,其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公众,提供的是纯公共服务或准公共服务。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绩效状况自然成为政府与社会关注的重点,也应体现在政府绩效考核的范围之中。首先要初步构建出绩效考核框架,哪几个领域的指标需要纳入。例如应急物品准备、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等等。接着可以运用头脑风暴法,层次分析法等方式确定具体考核指标。至于每项的重要程度,可以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指标的组合权重。每项满分100分,将每项的分数乘以权重相加,其之和便可以是总分。

其他内控方法有数据包络分析(DEA)、目标管理(MBO)。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使命通过对疾病和伤害的预防控制,创造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人民健康。这样一个要害部门的管理绩效关乎着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因此,通过本文所述的内控方法对其实施内部控制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Weber,Jürgen; UtzSch?ffer: Einführung in das Controlling. 12.,überb.Aufl. Stuttgart: Sch?ffer-PoeschelVerlag, 2008.

[2]薄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理论与评价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山东,山东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2009.

[3]陈卫.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集体经济财务管理,2009,No.18:171-172.

[4]李城跃.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的研究与实践: [博士学位论文] . 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1.

[5]于竞进.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体系建设研究:困境策略措施:[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6.

[6]张先治.内部管理控制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介范文第3篇

开办资金:345万元 举办单位:江西省农业厅

宗旨和业务范围:畜禽防、检疫及产品检疫、检验;中兽医科研

受奖评和有关评估情况:无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2013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成功防控H7N9情流感疫情。根据国家防控H7N9禽流感工作要求,在第一时间赶赴感染者的居住地、农贸市场、家畜养殖基地,反复监测、采样,及时对样品进行检测,并把结果迅速上报有关领导和部门,及时起草制定了《江西省动物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指导基层部门开展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工作,期间共完成7篇人感染H7N9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和1篇总结分析报告。

2.及时完成重大动物疫病诊断。成功排除禽流感疫情11起,排除萍乡病死猪肉口蹄疫疫情1起,并对4个县(市)开展疑似A型口蹄疫疫情调查性检测。

3.完成了重大动物疫病疫情和免疫效果监测工作任务。一是上下半年各开展1次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飞行检查检测工作,。两次检查共检测样品5280份次(上、下半年各2640份次)。二是春、秋防检查共检测样品5040份次(春防、秋防各2520份次)。

4.完成全省种猪场疫病净化飞检和集中抽检工作。上、下半年各开展1次种猪场动物疫病净化飞行检查检测工作,涉及62个种猪场(35个一级场,27个二级场)共检测样品3146份次(上、下半年分别为1120、2026份次)。

5.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分病种设立20个定点流行病学调查点,定期开主要家畜疫病及主要人兽共患病定点调查。二是开展对常见疫病突发事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6.开展全省基层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继续组织全省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工作,并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参加比对的实验室共44个(市级11个,县级33个)。

7.开展执业兽医考务与畜牧兽医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鉴定人员共计300人,其中高级210人,中级75人,初级15人。

八、中兽医学杂志工作。全年共编辑出版《中兽医学杂志》6期,总发行数15000余册。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介范文第4篇

当前, 随着企业现代化程度的越来越高, 人们非常重视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 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范畴越来越广, 管理内容越来越成熟, 涉及到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等, 这充分能够看出社会大环境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以及格局的影响等, 对于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企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 是保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可持续化发展的必然前提, 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条件之一。随着全球一体化的逐步深入,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这就要求企业应该认清时代特点, 从细节入手做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本文从自身的工作经验出发, 结合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有效解决措施, 希望对于今后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健康可持续化发展有所帮助。

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状况

(一) 技术结构不合理

由于当前我国的医疗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发展还不算成熟, 相比国外发达国家来说,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人员在技术能力层面, 或者在结构组成方面都缺乏一定的科学合理性, 不能符合本行业在新时代的长期发展的要求。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存在着单一化的知识体系的问题, 难以满足行业的快速发展需求, 表现在难以处理综合性的问题方面, 部分人员没有专业化的化学、生物知识[1,2]。随着当代社会中的化学污染、中毒、放射问题越来越严重, 这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的知识能力技术结构也提出严峻的挑战, 对于他们在专业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二) 部分财政投入不充分

从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发展来看, 其大部分体现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属性, 同时, 卫生部对于重点工作有着针对性的资金帮助, 比如, 相应的特殊疾病等业务, 包括结核病、艾滋病以及镁砂酮替代治疗等方面。但是针对其他方面的业务来说, 则往往难以获得地方政府专项财政拨款, 在资金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存在着部分财政投入不充分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 如果出现的新型的传染病、流行病、变异性疾病等情况, 造成难以控制的局面下, 经费不足问题则会制约着其很多方面的发展, 难以开展正常化的工作。与此同时,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接受专业化的知识培训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 并没有实现专款帮助, 没有特定的经费保障, 这样自然不利于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三) 机构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

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发展来说, 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则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应该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才引进、人才录用等方面工作的创新, 应该不断实现方法的创新, 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体制的引导, 否则容易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 难以实现预期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另外, 相应的培训工作岗位的员工以及具体的考核方面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比较多, 这就要求疾控机构应该重视系统化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 能具有较广的覆盖面。从细节入手做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工作, 重视微观管理效果, 不断激发技术人员的凝聚力, 保证人才队伍的建设。

(四) 工种结构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针对当前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发展情况, 很多岗位都存在着人员配置不足的情况, 特别是有的地区人口数量比较大, 面临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比较严峻, 而相应的工作人员却只有区区几名技术人员。同时, 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的组成来说, 其在结构方面依然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相比于机构的合理配置发展的要求来说, 除了专业技术人员外, 相关辅助的后勤、其他工作人员以及专业不对口的人员比例所占过高, 这样自然难以有效应对新型疾病或者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到疾控人员严重短缺的问题, 以便有效实现预期的病情的监督和控制的要求。

三、针对性对策

(一) 调整人员技术结构

对于疾控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说, 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重视专业化人员的结构性调整以及优化, 更应该关注到相关的技术组成结构的优化问题, 保证疾控专业人员在中心的比例不断提升。相应的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应该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能力, 能够积极学习相关的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 不断加强中心单位对于各个学科人员在数量方面的配置, 满足相关的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发展的要求[3]。只有保证本单位的人员配置科学合理, 才能盘活整个单位系统, 更好地发挥每一个工作人员的优势, 以便顺利完成新时代背景下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二) 提高重视程度和财政支出

为了进一步有效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发展, 肯定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 同时, 相应的政府管理层则应该从每个环节都充分重视疾控中心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并结合实际需求来重视好财政拨款额度的相关工作, 保证能够其所占的总卫生事业的经费的比例逐步升高[4]。另外, 还应该加强疾控预防中心在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方面的能力, 要求能够不断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这里不仅仅要求是资金方面的内容, 更多也是体现在技术层次方面, 能够有利于实现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 力求保障疾控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化发展的要求。只有给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充分的硬件支持, 给充分财政支持才能进一步保障顺利实现预期的疾病预防控制目标。

(三) 健全内部管理体系

针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重视其机构内部微观管理方面的内容, 积极保障实现内部管理体系结构的不断完善, 以期能够顺利实现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只有充分重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内部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 才能有效全面优化职工培训体系, 符合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要求, 满足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需要[5]。同时, 在具体的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内部管理工作中, 一定从单位的实际情况入手, 重视各项考核制度的落实, 加强绩效考核, 充分发挥好薪酬激励等作用, 不断为人才的发展提供单位良好的支持环境, 留得住人才, 才能更好地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结合当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体系工作, 保证顺利实现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四) 引进高素质人才

为了进一步顺利实现疾控中心的健康发展, 则应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工作。通过相应的政策条款, 从高薪酬、高福利等角度来吸引能力强、学历高、综合素质水平比较高的高素质人才。同时, 还应该加强对于本单位中心的技术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工作, 只有全面从实际出发来不断增强他们的专业能力, 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流行疾病的发展, 具体培训内容涉及到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素质等相关内容, 还要积极鼓励利用奖励措施来激励技术人员不断学习, 能利用自身的努力来提升学历、职称, 不断加强的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这样就形成了全方位提升疾控中心的整体素质的局面, 能形成单位的良好的人才梯队建设。

四、小结

结合疾控预防中心的发展情况, 从细节入手探讨了疾控预防中心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秉承着更好为群众服务的要求来不断创新疾控预防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 在探索和发展中也遇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这就要求具有公益性属性的卫生事业单位应立足于本职工作, 不断思考自身的工作职责, 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不断探索和优化, 积极总结各方面所需要的问题, 不断努力尝试归纳总结问题, 并积极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手段, 能够在思考和反省中不断成长, 这样才能更好地符合时代的发展特点, 才能有助于实现我国和谐稳定的社会的长远发展的要求。

摘要:结合新时期下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发展特点, 论述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状况, 并从多方面论述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 能帮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符合新时代的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 也有利于实现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要求。

关键词:疾病预防,疾控中心,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 赵瑞春.基层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 2018, 28 (34) .

[2] 郑寿南.漳州市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探析[J].办公室业务, 2018 (22) :93.

[3] 施欣彤.加强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与利用之我见[J].中国新通信, 2018, 20 (21) :236.

[4] 吴晓丽, 王洪举.林芝市疾控中心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前后的管理效果[J].医药前沿, 2018, 8 (31)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介范文第5篇

1 加强思想素质、专业知识培训及素质培养

1.1 加强思想素质培养

通过树立“面向临床, 病人至上”的服务理念, 将该宗旨作为我中心工作人员的行动指南, 增强我中心各岗位的技术人员对工作的热情, 不断加强我们团队的凝聚力, 同时, 也应该不断提高我中心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 微笑服务, 提升科室形象。

1.2 加强业务素质培养

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岗位技能培训, 不断提高我供应中心人员在预防、控制感染方面的意识;组织学习《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以及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法律、法规, 将感染预防知识普及中心的每个工作人员。作为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科室, 供应室护士既要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 又要有牢固的消毒灭菌观念和相关的基本技能, 熟练掌握预防院内感染的知识及供应室工作流程, 更新观念, 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了解国内、外专业动态, 提高整体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

1.3 搞好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监控员应具有护师以上职称, 参加过本专业及医院感染与控制知识的培训。灭菌员必须持证上岗。新进供应中心人员必须经过省消毒供应专业岗位培训, 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 下收、下送的管理

要想确保医疗和护理的质量, 在灭菌物品的运输过程中, 控制院内交叉感染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工作人员应遵守下收下送岗位职责, 洁车、污车分开并有明显的标识。使用封闭的下送车, 下送后的车辆用含氯消毒液将内、外部环境进行擦拭消毒、干燥后备用。严格遵守下收下送操作流程, 下收下送分别使用密闭式专用车运载, 特殊感染的器械与物品先经科室处理后标明感染疾病类型, 物品不混放, 避免无菌物品污染, 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 下送结束, 车辆分别消毒处理、分区放置。下收下送分别专人负责一人负责污染物的回收。另一人负责各病区需要的无菌物品发放, 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别使用密闭式专用车运载, 特殊感染器械与物品装入防污染扩散的装置内, 并标明感染疾病类型。2人不交叉, 物品不混放, 保证洁污分开, 避免无菌物晶污染, 保证下送无菌物品的质量。回收与下送车辆必须按照区域分别放置。

3 掌握正确的灭菌方法

灭菌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 灭菌物品的质量优劣与院内感染息息相关, 消毒员应严格遵守灭菌操作流程, 灭菌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岗, 严格掌握灭菌参数, 保证灭菌合格。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灭菌前必须空锅B-D实验, 每锅次进行工艺监测并详细记录温度、湿度、时间。化学监测每包进行, 生物监测每月1次, 每项检查合格方可使用。通过对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各项操作流程, 加强各项环节质量管理, 满足各临床需要, 确保无菌物品质量, 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严格遵守灭菌物品存放操作流程, 存放环境应洁净干燥, 每日用三氧消毒机消毒1h, 温度保持在20~25℃, 相对湿度<60%, 货架必须离地20~25cm, 距天花板50cm, 距墙5cm, 按物品的种类、日期顺序排列, 固定放置[2]。同时灭菌物品存放区人员相对固定。进入无菌区必须换鞋, 戴圆顶帽, 着专用服装, 并注意手卫生。棉布包装材料有效期为7d, 对发出的无菌物品。不论是否使用, 均视为污染物品。应重新灭菌。不应再进入无菌问存放。

正确掌握灭菌的三大要素: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每日灭菌前对灭菌器进行常规检查和卫生清洁, 管道内的冷凝水排完 (>10min) 后方可灭菌处理, 灭菌后的物品手感干燥, 水分<3%, 灭菌合格率应达100%。

4 加强供应中心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2003年4月1日实施了《消毒技术规范 (试行) 》, 至此, 消毒灭菌正式纳入国家法规, 为避免院内感染及相关的医疗纠纷, 消毒灭菌的监测尤为重要, 为了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控制, 对消毒灭菌过程中的环境、灭菌设备、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监测[3]。

4.1 压力蒸汽灭菌监测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在每日灭菌之前必须空锅做B-D试验, 进行工艺监测, 详细记录时间、温度、压力, 化学监测每包进行, 生物监测每月1次, 每项检测必须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后方可进入临床使用。

4.2 环氧灭菌监测

每个灭菌物品包因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 作为灭菌过程的标示;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 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是否达到灭菌要求。每锅采用枯芽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片作为生物监测, 结果呈阴性。

4.3 脉动真空灭菌监测

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采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 灭菌时将放置菌片的标准包分别置于灭菌器上、中、下中间, 灭菌后放56℃恒温下培养48h, 结果成阴性。脉动真空灭菌器, 每日晨做B-D试验, 试验图纸由黄色变为黑色, B-D灭菌合格后, 灭菌器方可使用。

4.4 空气、操作台表面、工作人员手等细菌培养

每月常规1次, 做到检查包装区、灭菌物品存放区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3, 操作台、工作人员手菌落总数≤5cfu/cm2。

4.5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对紫外线灯管进行应用时间, 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字的日常监测。新灯管使用前也要进行强度监测, 30~40W新的灯管强度不得低于110u W/cm2;使用中的灯管每半年进行1次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 要求照射强度t>70u W/cm2不合格者立即更换。

5 讨论

通过升级消毒供应中心的设备质量,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素质培养;制定严格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及规范, 并切实的去执行;加强对再生物品及其他各项监测项目的质量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逐步达到技术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 供应物品的质量和数量上都得到很大提升。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达到了临床各科室的要求, 确保了消毒物品的质量, 显著的降低了医院的感染率。

摘要:目的 通过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与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相关性, 达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目的。方法 通过加强硬件建设、加强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素质培养和人员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加强各项监测及再生物品的各环节质量管理等措施, 加强供应中心管理, 预防院内感染。结论 通过加强管理, 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显著提高, 院内感染率下降, 加强管理与院内感染的控制之间有相关性。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

参考文献

[1] 孙雪莹, 王华, 宋婉丽, 等.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垒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27 (1) :1398~139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2:154~157.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介范文第6篇

一、按照卫生强市考核标准及义乌市公共卫生工作任务书要求,认真落实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疾控机构绩效评估工作,迎接疾控工作绩效评估考核。

责任单位:卫监疾控科 疾控中心 配合单位:医疗卫生单位

完成时间: 全年

二、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实施“以防为主、医防整合、促进健康”的工作机制,组织实施好慢病综合干预控制、儿童口腔疾病综合防治等工作。有效发挥“五大”防办管理协调功能,做好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和精神卫生、口腔卫生工作的指导,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加强和规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因、伤害监测网络直报系统的报告管理;组织开展居民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继续组织开展各类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宣传教育和业务培训;进一步做好中央转移支付慢病综合干预等项目工作;开展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及高发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其他相关研究;发挥口腔卫生指导中心作用,

1 加强口腔疾病预防适宜技术推广,组织开展“口腔卫生进学校、进社区”试点工作,探索社区口腔卫生服务模式。

责任单位:卫监疾控科 医政科 疾控中心 五大防办 各医疗卫生单位

完成时间: 全年

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有计划的组织开展疾病预防控制业务管理培训和临床易误诊传染病、寄生虫病防治知识培训。重点抓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肺结核、禽流感、鼠疫、霍乱、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伤寒与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重点为乙型肝炎)等16种重点传染病及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

责任单位:卫监疾控科 疾控中心 卫校

配合单位:其他医疗卫生单位 完成时间:全年

四、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基层网络,探索组建疾控指导团队开展疾控工作深入社区,真正做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加强对社区责任医生、公共卫生联络员等公共卫生基层网络的业务知识培训,落实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管理责任,创新考核机制。

责任单位:疾控中心 镇街中心卫生院

完成时间:培训率100%,检查指导一年不少于四次。

五、外来人口防病工作。全面落实流动人口“四位一体”管理模式,掌握外来人口完整基础资料,继续实施与本地儿童享受同等待遇的免疫规划服务。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外来人口防病宣传,重点落实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的查治工作。

责任单位:卫监疾控科 各医疗卫生单位 完成时间:全年

六、加强部门合作与联防联控,完善防病例会制度,加强与教育、公安、农业、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的联系合作;加强传染病疫情信息通报和合作处理机制;加强学校卫生监测和疾病防治工作,重点做好学生晨检和因病缺课追踪。

责任单位:卫监疾控科 配合单位:疾控中心 完成时间:全年

七、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

(一)艾滋病防治:建设省级艾滋病防治综合示范区;加强城乡社区预防艾滋病、性病专职干预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充分发挥疾控中心牵头“草根”组织在防控艾滋病、性病工作中的作用;继续加强对各类人员的艾滋病抗体监测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开展规范化性病门诊建设,今年至少建设1家以上规范化性病门诊;继续加强美沙酮门诊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高海洛因成瘾者的服药率和治疗维持率。

(二).加强结核病防治项目管理,重点抓病人发现和规范治疗。肺结核涂阳新病人系统管理率≥95%,肺结核病人发现率≥70%和治愈率≥85%,以实现肺结核病人的高发现率和高治愈率。继续组织实施第五轮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耐多药结核病防治与医防合作项目;配合省卫生厅组织实施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工作;做好迎接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终期评估的相关准备工作。

(三)加强血吸虫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布病防治:完成义亭、上溪螺点区域化学灭螺和环境改造。继续对来自外省血吸虫病流行县和疫情回升县的外来人口开展查病工作;做好消除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相关工作,迎接省级终期考核评估;加强与农业等部门合作,做好牲畜交易、屠宰、饲养等重点人群的布病监测;

(四)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加强以甲流、手足口病、麻疹为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做好传染病预检分诊及发热门诊工作。

(五)加强以霍乱为主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要求各单位按时开设肠道门诊,做好腹泻病人的归口治疗,实施霍乱大便培养免费检测,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六)做好登革热、疟疾、鼠疫等病媒传染病的监测与防治:认真组织开展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开展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组织开展消除蚊虫孳生地和灭蚊等活动;按照卫生部《中国消除疟疾试点工作方案》要求,认真做好消除疟疾试点工作;继续做好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的监测工作,落实相关防治措施。

责任单位:疾控中心 配合单位:各医疗卫生单位 完成时间:全年

(九)狂犬病防治:我市已将犬伤门诊设置到各镇(街道)中心卫生院,实现全市各镇(街道)全覆盖,要求各犬伤门诊正确的进行伤口清洗、消毒、全程足量接种狂犬病疫苗,确保犬伤处置规范有效。

责任单位:卫监疾控科 疾控中心 镇(街)中心卫生院 完成时间:全年

十、免疫规划工作:组织开展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和星级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评审;继续组织开展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以确保到2011年目标人群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8%以上;继续做好查验接种证和查漏补种;继续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和保持无脊灰状态。

责任单位:卫监疾控科 疾控中心 镇街中心卫生院 有计划免 4 疫任务的市级医疗机构

完成时间:全年

十一、继续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组织专业指导人员,深入社区现场,科学指导饮食营养和健身运动;组织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单位、示范社区创建试点工作;建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长效运行机制,预防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责任单位:卫监疾控科 疾控中心 各医疗卫生单位 完成时间:全年。

十二、完善精防网络、加强精防队伍建设,普及精防知识。巩固精神疾病调查摸底及免费施药成果;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管理项目,以促进精神病人的社区康复。

责任单位:精卫中心 各医疗卫生单位 完成时间:全年

十三、加强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和技术指导

加强食品、饮用水、环境、职业危害和辐射等各种健康危害因素的监测、报告和卫生学评价及业务技术指导;组织开展食源性疾病调查处置业务培训;积极开展市疾控中心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资质的培训和认定,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学评价工作。

上一篇:欢迎新领导到任讲话稿范文下一篇: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意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