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范文

2023-09-21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范文第1篇

1 启发家长, 重视家庭环境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十分关键的, 其实幼儿的许多创造性思维在家庭中有广泛的表现, 只不过这种发展的萌芽有时没有受到家长的重视而被忽视了。所以启发家长重视幼儿在家庭中的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是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获得充分发展的重要教育环境。幼儿园一般都开设了家长学校, 因此, 我们应经常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理论, 介绍幼儿教育发展方面的知识和方法, 让他们能够重视幼儿在家庭中的各种求异思维的表现, 使幼儿所萌发出来的创造性思维能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如幼儿在家庭里一般不受拘束, 他们在亲情的影响下, 敢于摆弄家中的一切东西, 甚至对父母的专用物品, 他们也敢于探究, 即使因此受到过父母的责罚, 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们仍然会对未曾了解清楚的物品再产生探究的兴趣。另外父母的专业爱好、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幼儿的学习指导方法等因素对幼儿的思维能力都有重大影响。鲁迅先生曾经讲过“文学家的孩子熟悉笔墨;木匠的孩子熟悉斧锯;军事家的孩子会摆弄刀枪。”这说明家长的职业及专业爱好对幼儿的兴趣有直接的影响, 但这种影响还只是模仿式的教育。我们所强调的家庭教育因素, 实际上是要求家长要重视幼儿在思维方面的发展因素。幼儿向父母提问时, 父母应该怎样回答。幼儿在探究兴趣的作用下把一件新玩具给拆毁了, 或者把父母喜爱的物品给搞坏了, 父母应该怎样处理等等。广西某画家为国庆展览作画时, 因接待来访的客人离开了画室, 孩子出于好奇和表现, 用画笔在父亲即将完成的画稿上涂了几笔, 使一幅优秀作品遭到了破坏, 而这位父亲并没有责罚孩子, 而是从孩子的表现中看到了幼儿创造的萌芽, 于是他便为幼儿提供了学习和创造的条件, 这位孩子终于在美术方面有了惊人的发展, 其作品《百猴图》不仅受到国内专家的好评, 而且被国外美术大师称为惊世作品。

2 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非常多, 各种教育活动的内容不同, 可使幼儿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的欲望, 所以通过教育活动可以使幼儿广泛了解客观世界的知识, 丰富幼儿社会和自然的感性知识和经验, 还能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首先要重视对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各种教育活动中所要培养的一般智力因素, 而对幼儿未来成长起关键作用的是其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发展, 这是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和加强的方面。如游戏活动《建公园》, 我们给幼儿提供了大量的积木和玩具材料, 让他们自己动手构思一个公园[2]。幼儿在活动中会按照自己对公园知识的了解以及自己对公园功能的认识进行创造性的建设, 当游戏结束时,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源于生活实际, 但远远高于现实生活的具有明显儿童特点的公园模型在幼儿的创造性活动中产生。幼儿在故事表演中增加和减少的语言, 添加的各种动作和情节;在音乐学习中唱歌时的即兴表演动作, 美术课中对画中内容的构思和设计等等, 都是幼儿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结果。

3 利用游戏的实践功能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

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模仿社会生活的活动, 也是幼儿以自己的条件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在游戏中, 幼儿没有任何精神上的压力, 他们以自己的知识和想象去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 所以游戏又是幼儿的主要实践活动。

在表演游戏中, 幼儿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根据游戏主题的需要, 进行一定的构思和表演活动, 而幼儿在构思和表演过程中必须对表演内容和表演方式进行一定的想象和再创造, 其结果不仅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发展同时还使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而体育游戏、语言游戏等等, 都具有使幼儿进行再创造的条件。所以游戏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模仿性的实践活动, 但它毕竟为幼儿提供了充分发展自己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场所和氛围[3]。如某幼儿在作画时, 为建筑工地的上空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当教师问为什么时, 他告诉老师“工人叔叔太热了, 我画一个绿色太阳, 让工人叔叔不热。”这个想象虽然过于离奇, 但却蕴藏着幼儿将来创造特殊防暑用品的可能性, 因此, 这幅作品的创造意义远远不是一幅画本身的艺术特点所能表达出来的, 可见利用游戏的实践性功能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4 鼓励幼儿提问, 让幼儿在思考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幼儿在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向教师发问, 这是幼儿探索客观世界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心理现象。幼儿向教师提问, 本身就是一次求知活动, 在幼儿主动求知的时候, 教师一定要给予重视, 并给予耐心细致地回答。在幼儿向教师提问时, 教师首先要鼓励幼儿, 支持他们大胆而经常性的提问[4]。另外还要注意, 对幼儿提问是否由教师立即回答一定要根据幼儿提问的内容和性质决定。如果幼儿提出的问题较难, 则应该由教师向幼儿作出正确的解释, 如果一时不能立刻回答, 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问题搞清楚立即回答。对幼儿提出的较容易的问题或经过幼儿努力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 教师一定要鼓励幼儿自己想, 或者由教师启发幼儿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找出答案, 如果其他幼儿能回答的问题, 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通过相互讨论获得正确的答案。这种教育方法实际上是鼓励幼儿运用自己的求知和思考活动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总之, 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幼稚的, 但其发展潜力却是很大的, 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教育和训练, 所以我们应该利用幼儿园的一切教育活动和适当的条件, 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能力的训练, 为未来的人才成长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摘要:幼儿期是创造性思维开始萌芽的时期, 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幼儿期这种可贵的创造性思维萌芽, 积极探索培养方法, 使这种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展, 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育,创新性思维,学前教育

参考文献

[1] 虞村.对创造力培养的一点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28 (11) .

[2] 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 虞永平.学前课程价值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范文第2篇

1 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要把学生培养成创造性人才, 老师就必须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对新事物仰慕的一种心里状态, 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 催化的作用, 是人的创造性活动的内驱力之一。中学生对未知世界、对新生事物有特别强烈的好奇心。所以, 老师要随时观察、注意并发现他们对哪些问题有好感, 有好奇, 鼓励他们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 恰当地引导他们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去研究、分析、探讨问题, 使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快乐的游弋而不断增长学识。科学家彭家勒说:科学家研究自然, 并非因为它有用处, 是因为他喜欢它。真空机的发明者里克出于好奇, 把两个金属半球合成的球抽成真空, 大气压造成的强大压力用16匹马 (每半球各栓8匹) 的拉力都拉不开, 从而才有所发明。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苹果树下休息时被掉下来的苹果砸到, 由于好奇, 通过孜孜不倦的研究终于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义。许多科学家的发明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可见,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前提因素。

2 要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处于主体地位, 按照教学大纲, 按部就班的讲解, 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机械的接受灌输的知识。这样填鸭式的教学, 学生的分析、应变能力都受到了极大限制, 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方式, 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生的求知欲, 是学生探求新知识的精神, 是学生主动观察事物、反复思考问题、力求寻找答案的强大内在动力, 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形式。思维规则告诉我们, 大脑思考必须有动机。思维动机只有借助“外因”才能促进“内因”的变化、提高。思维的动机和兴趣, 这正是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的一个主要方面。教师在授课时可经常给学生创设富有变化而又能激起新异感的学习环境, 组织学生去观察大自然, 观察人类社会, 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提出一些他们感兴趣而又必须动脑筋才能解决的思考题。同时, 还要采用发现教学法、民主教学法, 营造学生大胆提问、大胆提出自己设想的氛围, 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班级甚至在全校形成刻苦学习、勇于创新的风气。“课伊始, 趣亦生”, 直接兴趣的诱发, 能激发思考, 活跃思维。如果固守书本、墨守成规, 那只能裹足不前。

3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思维的独立性

拥有自信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是成为一个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古往今来, 成功人士无不对自己充满自信, 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经常鼓励他们, 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长处, 相信自己“我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的事情, 我也可以做到”,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才能打破常规, 突破思想局限, 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此外, 教师还应注意学生思考的独立性, 在平时学习中放开扶持的双手, 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 对他们的一些奇思妙想, 要加以鼓励和肯定, 让他们知道成功就是一种反反复复尝试的过程。这样即使他们以后遇到挫折也不会轻言放弃, 能够积极的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4 帮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想象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 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据此定义, 我们可以看出, 帮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 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著名数学家史丰收, 在11岁时就对大家熟悉的运算法则提出怀疑, 就憧憬着能有一种新的更简单、更快捷的运算方法诞生。经过他不懈努力, 速算法终获成功。登上月球对人类而言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可是自从人们有了“奔月”这个愿望, 有了这个想象, 通过不断的研究计算, 终于在1969年7月16日, 美国“阿波罗”号就将宇航员成功的送上了月球。可见, 人类只要放开思维的局限, 积极的去想象就会有创新, 就会从空想变成现实。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 它是根据已知信息寻求一个问题多种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 不墨守成规, 沿多方向思考, 然后从多个方面提出新假设或寻求各种可能的正确答案。因此, 在平时教学中, 教师应采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 教师在讲课时对同一问题可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多方位讲解或给出不同的答案。在对知识总结时, 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总结概括。还有多创立一些学生动脑动手的环境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 这是最高的教育技巧之所在。”第斯多惠说:“一个平庸的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的教师则叫人发现真理。”邓小平也说:“要善于学习, 要善于创新。”中学生对创新充满渴望和憧憬, 敢想、敢说、敢干, 善于标新立异, 有一种初生牛犊不畏虎的进取精神。所以, 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火花, 及时鼓励他们, 使之插上想象的翅膀并不失时机地促成学生认识的飞跃。在今天,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科学技术发展迅猛, 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重大飞跃, 这将需要大批勇于创新的人才。人民教师任重道远, 一定要敢于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 积极开发学生智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从大脑中输出所需要的各种新信息、创造出大量新知识”的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摘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现今素质教育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旧的教育模式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尊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想象力和发散思维来使他们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关键词:创新,好奇心,改变教学模式,求知欲,自信心,思维独立,想象,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1]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Z].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范文第3篇

1 学习兴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 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 学与乐不可分。”由此可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求知的原动力。一个人要在某方面有所发展、有所创造。一定要先有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减轻学生畏惧的心理负担, 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从乐学、会学到善学。例如:在刚接触投影法的概念时, 我向同学提出一个问题:一个物体分别放在白炽灯和太阳光下的影子一样大吗?同学们马上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发表意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点投影 (中心投影) 和平行投影的基本知识轻松愉快的引入了。

在制图教学中, 给学生布置一些要求明确, 但给定条件不充分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自由的设想, 得到多种答案。例如在组合体的作图当中, 只给定一个视图, 要求补画另两视图, 这种题目答案有多种, 同学们在做题目的过程中充分调动积极性, 展开想象与假设, 进行讨论, 气氛活跃, 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无形中得到提高。

只有教师讲, 单一的沉闷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最烦, 最易疲倦, 也是最缺乏思维、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种教学, 教学效果最差,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感到端庄威严, 又要感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使教学在轻松、愉快活泼气氛中进行, 让学生思想情绪和学习气氛互补互齐、互相调节, 互相促进, 使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2 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许多重大科学发现都源于科学家们突出的观察能力, 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这些都充分证实细心的观察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多么的重要。《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对学生的空间知觉的训练将直接影响到观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观察和感知, 去获取知识和资料, 努力消除主观片面性, 力争如实地用图形反映客观事物。

采用直观教学, 运用直观教具是训练学生观察能力的好方法, 经常演示、比较、分析各种不同形状的立体模型或图形, 让学生反复看立体、对投影, 由立体画视图, 以刺激学生的空间知觉, 使学生逐步建立起二维空间的平面和三维空间的立体的平、凹、凸、方、圆、曲、平行、垂直、交叉、倾斜、相交、相切等形状及位置和长、宽、高的大小、远近的距离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的概念, 从而训练学生在观察立体模型或机件时, 迅速地抓住形状特征, 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3 想象力的培养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里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的说, 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由此可见,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就要培养学生敢于大胆想象的能力。可以分两步:

第一是训练想象力的初级阶段, 即培养再造想象能力。就是根据预定的图形去建立学生见过的形象的一种能力。可利用带图形的积木式模型, 反复地练习, 先让学生试着自由组合成各种不同的组合体, 再对照图形重新组合出相应的积木式形体, 最后去掉积木, 只根据图形来想象立体的空间形状, 或是发给学生一定数量的单个木模和相应的图形, 让学生去照着看并且想出它们相互的对应、转化关系。

第二是训练想象力的高级阶段, 即培养创造想象力。就是根据给定的图形去建立未见过的新形象的能力。这将直接关系到看图和画图的效果。在创造想象的过程中, 可采用直接类比的方法, 即通过与再造想象建立起的空间形体进行比较、联想而建立新的形体。这就要通过大量的绘图, 由图想物, 并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训练。如:分析图中某一线段、某一线框的多种意义, 或给一个视图作多种设想, 或给两个视图补画出多种第三视图等练习来完成,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丰富想象能力的目的。

4 启发引导是培养思维创造性的重要途径

在具体的教学中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 引导学生多想问题, 勤用脑, 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4.1 设疑引导, 开拓思维深度和广度

讲课、辅导或批改作业时, 都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一些富有思维性的问题, 促使学生去思考。例如:讲完投影的基本概念, 再讲物体的三视图时, 可以用一个视图为矩形线框的图形, 提问学生是什么形状物体的投影, 这时, 课堂里就会活跃起来, 学生就会应用新学的投影知识去开动脑筋, 积极思考, 并出现多种答案。这就说明一个视图不能唯一的反映物体空间的形状和大小, 需要用多个视图, 一般用三视图来表示。

4.2 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的思维活动

每个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强弱, 取决于他对事物的综合分析能力。线面分析法和形体分析法是画图和看图的基本思维方法。在画图时要将物体分解为单个的面 (或线) 或基本体, 单独进行考察, 考察它们的几何性质、形状与投影面的相互位置关系以及投影图, 这是分析的过程。然后, 再把单个的分析综合起来, 画出整个物体的视图, 这是综合的过程。看图也是这样, 先要将视图分成若干部分, “对线条、量距离、找投影”, 以基本投影特征为依据, 看懂各部分的形状, 这也是分析的过程。然后, 再根据各部分相互位置关系, 综合各组成部分的形状, 就可以看懂整个物体的形状了, 这是综合的过程。所以, 制图课程无论是讲授、辅导或作业, 都要有意识的启发学生分析和综合判断。

总之,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抓住一切有利机会, 因势利导, 发展和丰富他们观察、想象、思维判断能力, 善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离奇”和“古怪”的思维, 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 在课堂教学中, 哪怕学生的想法是错误的, 教师也要加倍的“爱护”, 因为“想象”的过程要比“结果”是否正确更为重要。教师在注重创造性思维方式训练的同时, 又要注重专业知识的科学合理结构, 通过思维方式的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制图综合能力, 使原本抽象、复杂的制图课得以简化, 易学, 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思维能力以及绘图的实际能力。

摘要:职业中专培养的学生, 不但要求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专业技能, 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的能力, 本文结合多年制图教学体会, 对制图学习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从学习兴趣、观察力、想象能力、启发引导等方面进行分析, 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制图学习,学习兴趣,观察力,想象力,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6.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范文第4篇

1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作用

我国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就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是从幼儿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共同任务”。可见, 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迫切要求。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产生了某种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和欲望之后, 才可能发生创造性思维。因此, 创造性活动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源泉。那么,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1.1 有利于促进语文知识教学

语文知识是创造性思维的产物, 是智慧的结晶, 本身就具有智力与创造性的价值, 而且语文知识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智能的基础, 通过听、读、说、写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在听之后, 进行独立思考、心理交流, 对说者的思想观点进行分析研究, 进而迸发出创造性的思考。汉语有着的悠久历史, 源远流长, 语言现象纷繁复杂, 千变万化。比如,写作练习, 能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也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想象、思维、记忆等进行创造性思维, 培养创新意识。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其中一条规律就是语言训练必须和思维训练相结合。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理解和变通, 只有这样, 思路才会畅通, 才会进行创造性思考。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 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出发, 发掘其潜在的智能, 锻炼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才能在学习语文中有新的发现与创造。

1.2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其他心理现象一样, 必然通过外观的具体活动来展现。语文教学应重视智力开发, 智力是学生认识客观事物所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这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表现出的智力活动, 与一定阶段的语文学习有着内在的联系, 学生个人的创造性思维意识的外观与具体活动中创造性思维思维及能力的显露, 便是智力发展的结果。语文教学丰富了学生语文知识的,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 同时, 使构成智力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得到发展, 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 焕发学习心理的动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去发现、去创造。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1.3 有利于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

能力是人作为个体的一种本领, 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教师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根据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结合课内教学, 拓展课外活动, 努力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敏锐洞察的思维能力和丰富想象的思维能力, 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2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不同侧面, 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从“听、说、读、写”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入手再引申到其他方面, 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能使学生具备创新的基本素质, 从而达到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

(1) 教师从本身做起, 树立创新的教学观念。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地对学生产生影响, 在如今这个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应从自身做起,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以新课改的思想为指导, “以人为本”,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的过程, 围绕教学的内容, 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动手操作等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 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 落实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教育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 必将带来教学方法上的革命。在现代科学技术以及信息化的飞快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知识量激增, 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灌输给学生。这就要求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我国传统的重演绎、推理、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 其严肃认真、基础扎实, 但缺乏创新意识。因此, 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特征、趋势, 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 采用中西结合的教学方法, 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使学生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3)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培养在语文的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应为学生创设利于创造的环境、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在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建立种平等、民主、尊重、理解、的人际关系,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引导,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活跃学生的思维,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些正是创新的强大内动力, 使学生愿学、会学、乐学, 不断加强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是在客观刺激物的影响下, 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新的形象的过程。想象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 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就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在学习中勇于去发现问题并且懂得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 或者是打破思维定势, 运用新观念去考虑老问题, 往往会有新的发现, 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 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激发他们的创造激情。

3 结语

在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情境下, 教育部门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努力创造条件, 采用灵活的方法, 加强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 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富有创造力的人才。

摘要: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具备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才能够进行创新, 国家拥有了大量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才能加快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 在当今这个高度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 培养创新人才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焦点。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在其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显的非常重要。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大胆创新, 进而具备创新能力, 适应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仁三.试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1.

[2] 倪文锦, 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1.

[3] 李艳.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教育 (海南) , 2006, 10.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范文第5篇

1 精心设计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一般来说, 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 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就能主动地学习, 积极地思维, 执着地去探索。所以, 为了使学生能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者,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 能激发起浓厚探索兴趣的问题。那么如何把那些平淡的、抽象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构建变成一个个能使学生睁大眼睛、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自由落体”教学时, 可用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进入未知世界进行探索。

实验1 (演示) :让金属块和一张开的纸从同一高度, 同时下落。让学生观察现象, 暗示学生:你看到什么?你获得什么信息?由此得出“重物比轻物落得快”的结论。教师强调指出这个结论与某些生活经验相符。

实验2 (演示) :让金属块和团紧的纸团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让学生观察现象, 暗示学生:你看到什么?你获得什么信息?从而得出结论:同时落地。

这两个实验,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受力分析入手, 使他们很快想到物体下落快慢的原因是由于空气阻力的缘故, 但心里并没有对这一现象给予确认。此时还需及时进行实验调控。

实验3 (演示) :抽去“钱羽管”中的空气, 观察无空气阻力时物重不同的物体下落情况。“钱币”和“羽毛”同时下落, 这时学生才深信:物体下落的快慢不是由物重决定的。这个实验现象和生活经验相违, 此时学生的情绪反映强烈, 思维活动被引到了高峰。

2 创设宽松环境, 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初次学习物理的学生一般都觉得物理比较有兴趣, 这是因为物理知识、物理现象来源于生活, 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许多物理实验都能让学生浮想连翩。但过不了多久, 一部分学生就会对教师自认为是很精彩的物理现象、物理知识麻木, 甚至是讨厌。这是因为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时没有及时满足学生好奇的各种提问, 折断了学生联想的翅膀, 把学生的思维一个个地抓进了他们不心甘情愿进去的知识框框中。爱因斯坦在回答别人问他为什么能做出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别的才能, 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问题罢了。”所以, 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让位于学生的学, 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其次在教学中, 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 不要以成人的所为成熟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世界。多用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求异质疑, 激励学生多提问题, 鼓励他们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总之,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 不要把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

3 开拓知识领域, 训练发散思维

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 有了兴趣不等于就有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 使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 就更能使学生容易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 受到启示, 触发联想, 产生迁移和连结, 形成新的观点, 达到认识上新的飞跃。

开拓学生知识领域,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首先必须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因此, 在物理教学中, 课内要狠抓“双基”的教学和训练。讲要精, 学要透, 练要巧, 用要活, 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学好课内的基础知识, 使学生有能力打开分析问题的思路。其次鼓励学生求异和发散。求异思维是对一个问题, 从不同的方向, 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不同解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在习题教学中力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 开拓思路, 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多种方式,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去思考, 设想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4 训练直觉思维, 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 就不能做出伟大的发现。”直觉猜测是创造性活动的起点, 科学家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来自于他们的直觉。直觉对于新出现的现象或事物, 能未经严密的逻辑程序, 直接地认识到其内在本质或规律, 是一种认识过程的突变、升华, 当然直觉必须以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 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 充实课外活动, 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 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 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 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布置适当的课外小实验, 让学生动脑、动手, 多思、多做, 从中受到激励、启发, 产生联想、灵感, 使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观察课内教学所不曾看出的道理, 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深透的奥秘, 去触摸课内教学所无法取的东西。通过小制作和小实验等物理实践活动, 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 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技能。

总之, 物理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思考, 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 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革新, 把学习与创造、模仿与创新、理性与幻想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一定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摘要: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为社会和高一级学校输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是初中物理教育之重任。在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投入教学改革, 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探究性,物理教学,创造性

参考文献

[1] 李申生.关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的几点看法[Z].

[2] 刑秀茶.学与教的心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范文第6篇

在创新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 教师必须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改变教学模式, 教师要勇于扬弃旧的传统教学模式, 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加强课堂教学创新性、时效性的研究, 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新世纪人才。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1) 探究式教学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创设历史情境, 提示主题;虚拟历史情境;创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 “快乐历史教学”主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历史课堂教学多样性的优势, 将枯燥乏味的课堂变为生动活泼、学生乐于参与的乐园。在看历史短片、玩游戏、唱歌曲的过程中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通过看书、查资料、辩论会等,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 争取最大限度地实现历史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创新思维的培养, 起了很大的作用。

2 课堂教学要营造创新的环境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必须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要尊重、赞赏每一位学生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使学生有勇于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冒险和创新学习的精神, 中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平时课余, 敢于怀疑一

《临床医学丛书》设多个专业分册, 包括临床内科学、外科、妇科、儿科、护理、影像、检验、五官、肿瘤、麻醉、中医等20多个分册。将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凡编著人员, 均在扉页刊登姓名、单位名称并在书中注明所承担的编写内容, 并颁发聘书。欲参编者请将个人简历发至chinazwyl005@163.com或登录http://www.chinayiyao.com.cn下载应聘登记表。

社址:北京市朝阳区通惠家园惠润园5-3-603《中外医疗》编辑部

《临床医学丛书》招聘主编人员

切, 直抒胸意, 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然而课堂上往往表现的沉默寡言, 不愿发言, 不愿发问。对此, 我力求创造一个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 力避课堂上的“一言堂”, 更不让学生把我的讲课内容或见解当成是他们必须要接受的“权威”观点, 限制学生思维的自由。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大胆地提出问题和见解, 加强鼓励学生敢于对前人的理论、观点提出质疑, 对于学生提出的具有创见性的问题, 要及时鼓励、正确引导, 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3 让学生学会竞争

21世纪是一个竞争的时代, 只有具有竞争意识的人, 才能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历史课应该让学生认识竞争的规律, 感受竞争的压力。在教学中, 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 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长期以来, 怎样组织和开展课堂讨论一直是历史教学的难点, 不少教师布置的课堂讨论场面冷淡, 争论不起来, 导致讨论失败或者收效甚微。我从电视台播放的大学生辩论对抗赛节目中受到启发, 于是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讨论之中, 很受学生的欢迎。每次讨论前, 我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 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 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并交给我看。我看完作批示后, 把稿子发回给学生, 进行分组讨论, 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点。正方代表和反方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这种讨论具有竞争机制, 适合学生的特点, 他们为了驳倒对方, 翻阅了很多书, 通过辨论, 既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2) 编演历史剧是历史课堂教学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活动, 它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 通过学生的自编、自导、自演, 再现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在表演的过程中, 他们还要认真揣摩历史人物的心态、意图, 因此要变化角色、角度看历史。所有这些, 都表明学生把自己学习的知识同历史、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了。使学生深切地体验和感悟历史, 采用这种学生感兴趣的, 乐于参与的教学情境, 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更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经历一个实践与创新的过程。促进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题, 只有创新, 才是中国教育的根本出路。我钔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在课内外教学中努力创造思维的火花,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相信学生潜藏着极大的智慧和能力, 只要引导得当, 每个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民族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振兴在教师, ”“新的教育改革关键是教师“作为一名教师, 为中华民族的复兴, 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摘要:邓小平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要求教育要主动适应和服务于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面向世界要求教育要为我国培养大批适应国际竞争的尖端人才。教育要面向未来, 是由教育的超前性所决定的, 教育要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本文简要介绍了历史教学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发展学生创造能力。

上一篇:七言对联范文下一篇:结的组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