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思想经济数学论文范文

2023-10-09

建模思想经济数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该文结合概率统计教学知识探讨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的必要性及相关措施,并提出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概率统计课程教学中为课程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数学建模 概率统计 教学改革

数学建模是对特定的客观对象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是现实的现象通过心智活动构造出能抓住其重要且有用特征的表示,常常是形象化的或符号的表示,是构造刻画客观事物原型的数学模型并用以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建模是能力与知识的综合应用,不仅可以定量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可以从无到有进行创新活动。数学建模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各中领域,如物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下面从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几个方面出发介绍数学建模思想在概率统计教学中的应用。

1 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要打破传统教学观念

在应试的大环境下,概率统计教学多年来一直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学生是否听懂会做题为教学评价目标,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无形中加重了学生负担。这种理论与实际问题严重脱节的现象已经偏离了数学建模的核心—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概率统计知识并能够用概率统计模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观念,而数学建模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如李大潜教授所指出的:如果数学建模的精神不 能融合进数学类主干课程,仍然孤立于原有数学主干课程体系之外,数学建模的精神是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和认可的。

因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结合实例讲解理论知识的方法。比如我们在讲解概念理论时,不要照本宣科,否则学生对抽象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当然就很难将新的知识用于实际问题中。由此可见,借助实例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而且学生会有意识的使理论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思想会逐渐使学生具备数学建模的能力。例如讲解离散型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念时,把事件与实数对应起来,引导学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对不同类型的随机变量应采取怎样不同的解决方法。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分析相应的案例,如“报童问题”(每天清晨报童从报社购进报纸零售,晚上退回没有售完的报纸。假设购买每份报纸的进价为,零售价为,退回价为。设,则报童售出一份报纸赚,退回一份赔。如果报童每天购进的报纸多了,卖不完就会赔钱;购进少了,不够卖就会少挣钱。试问报童每天购进多少报纸,能获得最大收入?)就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原来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学生,尝试建立新的投资

模型。

2 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要适当拓宽教学内容

上面提到数学建模的核心是能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仅依赖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是远远不够的,它还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基础,能适当地拓宽教学内容,特别是要适当的扩充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概率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为学生今后转化思考问题的角度奠定了基础。具体到教师拓宽教材内容的方式,可以平时注意收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模型,也可以适当改编教材中的例题、习题,使一些题目赋予实际意义。除此之外,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时,注意课题的开放性与可扩展性。问题情境的合理性、新颖性和趣味性直接影响概率统计课程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时,问题设置为:两人约会,什么时候永远也不会相见?问题的提出自然会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展开讨论。其实这就是概率统计中著名的“会面问题”。我们可以结合几何概型的概念,指定甲、乙两个同学约定在上午9时到10时之间在某处会面,规则是先到者等候后到者20 min,过时即离去,求两人永远不会相见的概率。数学模型建立后,把以上问题很自然的转化到我们所学的数学问题上来,于是设甲、乙两人到达约会地点的时间分别为和(单位:min),我们记“两人能会面”为事件A。通过分析可知当时,事件A发生,则P(A)=0.5556。这样就得到两人永不见面的概率为0.4444。以上问题在学生讨论、探究的过程中得到了解决,说明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讲解相关概念课堂效果更显著。

3 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要改变教学模式

从以上两个方面我们不难发现,数学建模思想与概率统计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但充分体现了概率统计知识的应用性,而且加速了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实施,推进了概率统计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旧的课堂模式多采用讲授概念定理,例题示范和习题演练的形式,学生参与的空间有限,对知识背景不了解,导致学了知识却无法进行应用,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枯燥的。当把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课程中时,教学内容变得丰富起来,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思维也有原来的理论层面转换到实际应用上了。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为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4 结语

总之,数学建模思想在概率论统计课程的教学中的应用,搭建起概率统计知识与应用的桥梁,培养了学生运用概率统计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正炎.当前概率学科中的研究机遇[J].数学进展,2004,33(2).

[2] 郑长波.生活中的概率问题举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4).

[3] 彭晓华.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J].大学数学,2004,20(3).

[4] 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 李英,金四纯,李梅.关于概率教学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7(25).

[7] 李大潜.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类主干课程[J].工程数学学报,2005(8).

[8] 陈亚力,裘亚峥,刘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建模思想经济数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应用刚体分析方法对多维数据群点进行动态预测和建模,其有效性已经在社会经济分析中得到验证。而实际生活中许多数据系统不是完全的刚体,对这些半刚体进行预测建模,无疑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半刚体的建模技术,并以北京市十八个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分析对象,首先聚类成六个大类,然后对这六个子刚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半刚体预测建模技术比较精确地反映了北京市各城区群的发展趋势,从而证明这一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半刚体;预测建模;高维数据群点;聚类

[

建模思想经济数学论文范文第3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 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 数学这门学科越来越多的被广泛应用, 它已成为当代高科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思想库。新课改环境下大学数学教育更加强调对学生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而数学建模正是一个学数学, 做数学, 用数学的过程, 体现了学和用的统一。急需教师适应新的环境, 新的模式, 将传统教学提高到应用层面。将数学建模融入大学数学教学。

二、数学建模的实用性

数学建模是用数学符号, 模型, 公式, 图形来刻画现实问题的数学表达式, 实用性很强。近几年, 在工程, 经济, 环境, 医学, 文娱, 航天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大数据时代人才的教育更应该倾向于多元化, 数学建模实用性越来越被认可, 而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大量的融入建模思想势在必行,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模型开拓意识, 逻辑思维能力和开放性思考方式, 能够快速提升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以及锻炼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 一个人的思路永远是狭窄的, 是有局限的, 但是如果通过团队合作在同一数学问题上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考虑, 尝试用不同的数学模型来解决, 进而建立的模型没有固定的答案, 所以这种方式实际就是鼓励学生们大胆尝试, 敢于突破。这样的学生将来走入社会才能更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大学数学--教学困境

从教材角度, 目前我国大学数学教材重在强调严谨性, 抽象性, 重视理论推导, 解题技巧的训练。实际应用不多, 即使有, 也仅限于几何和物理方面的。比如讲解导数概念时, 关于某一点处的导数f′ (x0) 我们会给同学们介绍几何意义“曲线上某一点处切线的斜率”, 物理意义“变速运动的瞬时速度”并在黑板上结合图形演示一下, 学生看似明白了, 但实际应用还是少之又少。书中例题偏向于公式演练。缺乏实效性。

从师生的角度, 教师上课主要就是灌输定义, 定理和相关的解题技巧, 学生的任务就是将老师的板书抄在笔记上, 甚至可能都没有听到老师讲什么, 完全没有机会独立思考, 更谈不上把数学理论中蕴含的思想方法发挥到实际问题中去。学生上课处于机械状态, 投入大量的时间, 做了大量的习题就为了应付考试, 丝毫体会不到学习数学到底有什么用。学和用就像是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本质上导致知识吸收的僵化。在民办高校从教几年下来, 会越来越发现大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是比较吃力的, 而很多教师数学为了所谓的应试依然采用“重计算, 轻思想;重理论, 轻实际;重抽象, 轻具体”的教学思路, 使得学生们对数学的态度停留在一些符号和计算上, 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

从市场的角度, 就业压力增大, 更看重的是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当前全国高校培养人才的规格一般有三种类型:学术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 实用型人才, 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办学都定位在应用型、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民办高校的本科生在录取时分数仅仅是刚过本科线, 学生们的基础相对薄弱, 由于民办高校大多数都没有数学专业, 所以数学是作为公共基础课进行教学的, 对于一些特殊专业来说后续专业课中还要用到高等数学的相关知识, 比如会计专业, 自动化专业, 机械专业等, 为了适应大环境, 一些民办学校也在寻求突破, 尝试数学课堂的改革, 将数学建模作为课程对学生进行普及, 利用数学实验室让学生们参与实际问题数学建模的构建。

四、建模思想渗透教学过程是发展需要

应用型、创新型是现代大学教学的标杆, 将数学实用化, 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就一定要用数学的语言, 方法, 思想对实际问题简化和假设, 近似的刻画该问题, 这种形式就是建模。

数学建模是推动大学数学教改的方式之一, 而且发展势头很强, 影响越来越广泛, 它是一种全新的数学应用化的思想, 是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建立模型并使用计算机数值求解的过程, 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调查研究, (2) 抽象简化建立模型, (3) 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模型 (4) 模型分析, (5) 模型检验, (6) 模型修改, (7) 模型应用。建模的方式有很多, 可以用初等数学方法建模, 层次分析法建模, 最优化方法建模, 微分方程建模, 概率建模, 图论建模。

在大数据时代, 计算机、高科技和大学生数学教育的关系越发密切, 而数学建模正是这种能将死板的数学“活化”的一种科目, 对学生创新能力思维的培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数学建模与数学教学的融合是大趋势。

五、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融入建模 (案例)

在介绍闭区间连续函数性质时提到过介值定理, 传统教学过程老师只是复述定理的内容, 以及演练证明过程。之后此定理就算结束了。至于学了定理用在何处一概不知。其实我们应该重视函数关系的应用, 建立函数模型, 实例:将四脚椅子放在不平的地面上, 通常只有三只脚着地, 挪动几次后, 就可以四脚着地, 保持平稳。这是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一件很普通的事情, 但确实可以通过数学建模来解决这种现象的必然性。菠萝中的数学建模。我们在购买菠萝的时候都希望商贩少削掉菠萝肉, 而市场上常用两种削皮方式, 扣眼, 还有斜向削皮。当然扣眼的方式耗时长, 所以大多采用斜向的方式。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很感兴趣因为和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过程如下: (1) 实际问题。菠萝斜向削皮 (2) 模型建立。引导学生把菠萝当成圆柱体, 将其侧面展开, 形成一个矩形, 将菠萝黒籽看成点, 将点连线当做削掉的菠萝果肉。 (3) 模型求解, 预测当连线是直线时表示削掉的果肉最少。 (4) 回归实际, 进行检验。定积分是高等数学中让学生很无奈的概念, 它来源于曲边梯形的面积, 如何将建模思想渗透其中。 (1) 提出问题, 曲边梯形面积如何求得 (2) 建立模型, 假设曲边是直边 (3) 模型求解, 无限细分, 以直边代替曲边 (4) 回归实际

数学建模本质就是将客观问题简化假设, 采用数学的方法定量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案例参与教学,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宽学生思路, 更加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今后的教学模式应该转化成以学生为主, 教师可以利用事先设计好的问题作为启发,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文献资料, 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不是记住公式定义定理本身。

目前大多数学校开设了数学建模的选修课, 但毕竟是选修, 感兴趣的同学会选报, 然而相当多的学生因为畏惧数学, 弃选这门课, 所以现在高校普及数学建模课程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六、结束语

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代大学教育的标签。然而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不是通过教师单纯的知识传授就能直接获得的, 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体会, 探索和实践。数学建模课程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升华, 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和延伸, 因此开展建模教学是发展的需要。

网络信息时代, 地球相对于人的活动来讲越来越小, 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人们的业务必须越来越精细, 因此凡是需要定量分析、数据处理的地方都需要数学, 数学已向各个领域渗透。

摘要: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 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它可以扭转当前大学数学教学的困境, 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开辟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民办高校,数学建模,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大潜.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类主干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 2006 (1) :9-10.

[2] 朱世华, 李学全.工科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技术的嵌入式教学方法[J].数学理论与应用, 2003, 23 (4) :12-14.

建模思想经济数学论文范文第4篇

为此, 全国高等院校数学课程指导委员会提出, “要加强对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分析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革传统高等数学纯理论教学模式, 将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到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一、数学建模思想的认识

数学的应用主要是人们从纷繁复杂的实际中提炼数学问题, 用简练的数学语言和方法概括抽象化为数学模型, 再通过分析、推理、数学计算和计算机求出此模型的解或近似解, 然后再返回实践中进行检验, 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模型, 使之逐渐完善。这个全过程称为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思想是指把“数学知识、方法”与“实际问题解决”紧密联系起来的一种思想[1]。在数学建模过程中, 用数学语言、数学方法把实际问题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是关键性的步骤, 是实际问题数学化的具体表现, 虽然很难直接套用现成的模式或结论, 但数学建模思想始终在起作用。将数学建模融入高等数学, 关键是渗透数学建模思想。高等数学这门课程中, 从概念和知识的形成, 到知识的应用处处体现着数学建模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培养学生用数学建模的观点和思考方式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2]。

二、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方法和途径

(一) 用建模的案例引入数学概念

高等数学中的许多概念背后都蕴含着实际背景, 数学教育要高度重视其来龙去脉, 使学生感受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和应用价值。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提出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了解怎样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并用数学方法定量描述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怎样对模型进行提炼最终抽象为数学概念,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学概念高于原型, 用这些模型可以刻画和解决同一类型的其它问题。比如, 在讲授定积分概念时从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路程等实际问题出发, 利用极限思想方法通过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在此基础上抽象、归纳、提炼出定积分定义。讲解过程中, 要强调“以直代曲”、“以不变代变”、“化整为零求近似, 积零为整取极限”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此基础上, 可以提出一些相似的问题如“求截面面积已知的立体体积”、“旋转体的体积”等, 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并解决问题。这样, 让学生切身感受怎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明”这些概念和方法, 又会让他们体验到数学概念是从我们的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来的, 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样枯燥难懂, 既了解了数学概念的应用价值, 又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了新的知识, 一举多得。

(二) 将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数学模型结合

数学知识的应用, 可以是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也可以是解决数学发展中的理论问题或应用问题, 只要这些问题是学生容易理解并且可以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的, 在教学中教师都可以结合所学内容, 选取适当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通过抽象、简化、假设、建立模型、求解模型、检验模型、模型改进、模型推广等步骤加以示范, 使学生经历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而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训练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如, 在学习导数在经济中的应用时, 对课本中“用需求弹性分析总收益”这一知识点, 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用数学建模的方式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首先提出“在市场竞争中, 降价能增收吗?”这一问题, 让学生分析影响收益的因素, 建立收益与需求弹性之间的模型, 用函数的单调性分析结论, 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怎样通过数学建模利用微积分知识解决提出的问题, 以及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再如, 极值的应用, 可以和日常生活中易拉罐的设计联系起来, 先提出一个简单问题:容积一定的带盖圆柱形容器, 怎样设计用料最省?——通过建立和求解表面积最小的模型, 得出结论:当底面直径与高相等的时候用料最省。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易拉罐的高比底面直径要大。通过观察发现, 它的上下底比侧面的用料厚一些。可见, 上下底与侧壁用料的材质对圆柱形容器的设计结果是有影响的。接下来, 我们假设易拉罐上下底的厚度是侧壁厚度的k倍, 再建立模型求解, 得出结论:高是底面直径的k倍时, 用料最省。在完成这个问题之后, 可以继续让学生探讨如果上下底厚薄又不一样怎样设计用料最省?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探索, 不仅找出了问题的答案, 还从定量的角度解释了易拉罐制做成这样形状的原因。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 在课外练习中强化建模训练

数学习题中的应用题是最简单的一类数学建模问题, 虽然是经过加工处理和简化过的, 但仍是有实际背景和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 需要建立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为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提供平台, 为实际应用提供思路。解应用题训练, 是直接或间接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方法、模型来达到应用的目的。在布置作业时, 适当增加应用题数量, 让学生在做习题中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思维。在课堂外, 适当布置一些与学生专业相联系或从实际生活中采集到的开放型应用题, 要求学生自己去获得原始数据, 查找相关资料, 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 通过分工协作, 分析讨论, 按照数学建模的方法步骤建立模型解决问题, 并以小论文的形式提交结果。例如, 在学完定积分的计算后, 布置学生课后去测量和计算学校附近的一些不规则的小花园, 池塘等的面积。再如, 在学习了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介值定理之后, 课外让学生完成以下数学建模小问题:“一个不规则的蛋糕能平均分成二部分吗?”;“在不十分平坦的地面上, 椅脚一样长的正方形椅子能否放稳当?”。这样的问题将抽象的数学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学生兴趣盎然, 能真正体会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提高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尚待解决的问题

(一) 将数学软件引入教学,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践能力

基础数学软件Matlab和Mathematica等都是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在数学建模中是强有力的工具, 引入这些软件来辅助教学, 让学生学习掌握现代化的计算工具和手段, 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进行数学处理和运算的能力。由于数学软件的方便快捷, 传统教学中繁琐复杂的计算问题如求极限, 求导数, 求积分, 求多元函数极值、解微分方程等就变得迎刃而解, 我们可以更多的把时间用在概念、数学思想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训练方面, 高素质的应用人才才能以培养。

(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应用型数学教师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具有适应本科教学的学术理论水平, 而且应该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但目前大多数数学教师都是基础数学专业毕业, 在课堂教学方面停留在过去所接受的专业教育认知去教学生, 很难和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机结合, 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从人才引进、人才培训、人才激励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 大力加强数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四、结语

将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融入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师要统筹安排, 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 选择与教学内容相近、与学生专业相关且适合学生认知基础的模型穿插在教学中, 不需要拘泥于建模的全过程, 讲解模型适可而止, 可引导学生课下思考、求解、验证。将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融入高等数学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同时也是一项长期性的教学研究工作, 我们不仅要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作进一步研究, 还要从课程体系、教学形式等方面不断地探索。

摘要:将数学建模思想潜移默化地贯穿于高等数学不同的教学环节, 是培养应用型本科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阐述了在高等数学教学融入建模思想的方法, 提出了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建模思想尚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数学,数学建模思想,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毕晓华, 许钧.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应用型本科数学教学初探[J].教育与职业, 2011 (9) .

建模思想经济数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小学数学建模现状及问题分析

1、数学建模思想的目标定位模糊

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大多是理论教学, 对于数学实践教学却少经验, 不懂得利用生活现有的物体事件进行教导, 这就导致学生只是记住了解题的方法, 不一定就能真正领悟, 也缺乏对现实生活数学问题的认知。同时这种数学教学也过于枯燥, 会让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 也不利于学生将数学问题和生活进行联系。再加上现在的学校和家长主要还是关注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 而对于学生的数学生活意识和生活实践数学应用能力缺乏关注, 这就使得数学建模思想的目标定位也较为模糊。

2、数学实践应用缺乏深度

小学数学的数学问题过于空泛, 有很多甚至不切实际, 这就导致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较少, 且处于一种形式化的现象。对于数学应用生活缺少内部结构优化和具体的计划措施, 而数学建模也比较困难, 主要是因为没有好的引导。如今的数学问题说是生活化, 其实就是不断的重复解题, 没有科学合理的通过数学建模建立模型应用实践。

二、数学模型的现实意义

1、建立数学模型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建立数学模型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数学, 对数学表达、交流和沟通提供了方便的途径, 对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数学化的措施, 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教师通过数学建模思想教导学生学习数学, 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开拓思维发展, 让学生能更好的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2、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建模能力的重要途径

数学建模就是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数学问题, 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 然后依据数学模型解题, 并进行验证确保过程的完整和结果的准确性。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绘画实物图、线段图、表格图、矩形图, 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逐步到学生能自主的想象创造构建数学模型, 并且能够熟练应用, 养成通过数学模型解题的好习惯, 达到提升学生建模能力的最终目标。

三、小学数学建模原则

1、回归于儿童的生活经验

小学生其实就是一个心智不成熟、还没长大的儿童, 对于这样的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教学要格外注意。首先教师设计的数学问题要难度适中, 不能过于简单和复杂, 问题要结合, 从而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构建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此外, 教师培养儿童建模要讲究循序渐进的原则, 从儿童的年龄、父母教育环境、自身接受能力的状况等方面, 入手,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

2、从儿童的思维方式入手

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还小, 掌握的知识和人生阅历也很少, 因此思维方式很简单。教师在培养学生建模能力的同时必须考虑这一问题, 要紧密切合小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 有条理性的稳扎稳打、循序渐进的教导, 不能过于急躁, 要保证学生真正的理解掌握。

从儿童的思维方式平培养建模能力, 还要考虑学生的情感。要让儿童发自内心的喜爱, 这样学生不仅不会抵触, 还会主动学习, 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很大帮助, 也有利于学生将建模养成一个习惯, 能更好的利用建模能力解答现实生活的数学难题。

四、培养小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措施

1、注重将学生实际与数学模型思想相结合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是教师作为主导, 制定教学计划、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 再进行课堂讲解, 几乎就是通过理论不停的重复教学, 没有任何的趣味性, 只有枯燥, 导致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厌恶。这种环境下, 对学生的数学成绩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同时也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教师应当科学合理的运用数学模型思想, 结合小学生的生活融入数学知识, 根据小学生的自身情况教学, 进行创新教学。从而引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学生活化意识。

2、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由教师一人讲课, 学生听讲为主, 长达四十五分钟的讲课, 小学生很难坐得住, 难免会走神、讲话、做小动作, 这时候教师就会严厉批评, 这样严肃的课堂氛围, 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也不利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对学生思维的开展也有一定影响。教师应当将讲课方式变得幽默、风趣, 让学生也参与其中, 主动提问, 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交流, 活跃课堂氛围,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加深刻, 也能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相信对于帮助学生建模也有很大的作用。

五、结语

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改革, 全面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提高其应用性就必须要依靠数学建模思想的帮助。数学建模思想能够帮助教师将数学问题更加现实化, 也能将现实问题数学化, 并附有抽象的作用。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 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数学问题, 建立相应的模型, 简化数学知识的复杂程度和数量关系, 增强学生通过数学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养成学生数学生活化的习惯, 潜移默化的增强学生的数学涵养。

摘要:数学建模是教师教学一种手段, 也可以说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式, 主要是根据不同的数学问题, 通过数学公式、符号、表格图像等模拟构件模型, 有利于学生的解题。本文根据小学数学建模的现状问题、意义原则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建模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培养,数学建模思想

参考文献

[1] 梁远兰.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J].教育界, 2016, (4) :122-122.

[2] 刘纲.例谈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 (学生版) , 2016, (2) :39-39, 40.

[3] 刘金莲.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J].文理导航 (下旬) , 2015, (6) :16-16.

[4] 聂勇.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导学, 2014, (11) :48.

[5] 张萌萌.对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 2016, (23) :47-49, 50.

建模思想经济数学论文范文第6篇

据物流配送相关行业调查显示,配送费用在不同领域所占的物流费用比例不同,其中:生产企业原料物流中占62%、生产企业成品物流中占75%、商业物流中占50%,因此物流配送是企业与客户之间联系的桥梁。随着企业不断优化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者出现碎片化和集中性,物流配送在企业开展与运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物流的配送模式及服务水平逐渐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选择适合自己的物流配送模式,能有效的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实际选址调研某物流公司半年的配送成本,发现该企业同其他物流企业相比,有没有存在配送成本相对较高、组合点零乱、边缘点难以组合等问题,然而目前网上并没有专门文献记载利用Genetic Algorithm—GA(遗传算法)构造求解去解决该企业组合优化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本大创项目通过编码构造遗传算法并利用C语言编程求解,为该企业设计一条从物流据点向运转中心配送货物的关于缩短线路,减少空载,降低物流与人工成本,减少燃料动力浪费,绿色环保、减少道路交通拥堵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条实用性优质线路融入应用。

一、遗传算法的简介

研究表明,配送路径优化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流问题,它需要数学建模和扎实的数学分析基本功,并且只有在需求点或路段较少时,才能求得问题精确解。因此,启用将高等数学的概率统计学与启发式算法求解结合解决该问题就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假设利用概率学与遗传算法模型构建,该算法追溯于在1975年受生物进化论的启发而提出的。数学分析与遗传算法的贴合为企业解决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问题提供了新的工具,算法将问题的求解演化成了“染色体”的适者生存过程,通过群体染色体的一代代不断进化,包括复制、交叉和变异等操作,最终通过数学分析收敛到“最适应环境”的个体,从而求得问题的最优解或满意解。

二、数学建模的具体过程与该算法实施步骤

(一)数学分析

调研查找问题—同行业类比分析—相关案例剖析—建立遗传算法模型—C语言编程求解—绘制优化后的运输线路—尝试可行性—企业实践应用。

(二)模型基本构造

1.问题的参数(物流据点向运转中心配送的单条线路进行编码,用0表示配送中心,1.2.3……表示需求点),以此代表基因。

2.初始群体的确定:(将随机产生一种1~L+K-1的路径,这L+K-1个互不重复的自然数的排列,即形成一个个体。设群体规模为N,则通过随机产生N个这样的个体,即形成初始群体。

3.适应度评估:(一是要看其是否满足配送的约束条件;二是要计算其目标函数值,也就是计算各条配送路径的长度之和。

4.选择操作:就是首先计算上代群体中所有个体适应度的总和(ΣF j),再计算每个个体的适应度所占的比例(F j/ΣF j),以此作为其被选择的概率。

5.交叉操作:对通过选择操作产生的新群体,保存第一位的最优个体外,另外其他个体要按交叉概率Pc进行配对交叉重组。在以上研究的内容基础上将各需求点之间的距离及需求点的需求量绘制表格利用C语言编程求解得到最优解。最后依据计算结果将原来的货物运输路径调整并绘制优化后的京东西北分公司向周围货点的配送运输线路图。

结束语:

高等数学建模思维在物流经济学领域的应用分析,无疑强化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本文由考研学子纂写,该建模思想的实践应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数学理论应用于实践来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建模思维和编程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开阔眼界,这无非是日后重要的加分项。若此思想在企业应用成功,其模型构造方案可为其他运输方式组合问题提供经验指导。物流企业配送线路优化,也使得公路—铁路—航空运输解决实际组合问题的方法增多,多式联运更加应用自如。

摘要:高等数学学习不仅是课本知识的表面学习,而且要与实践结合,以数学建模思维为指导,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应问题,学有所用。在经济领域,以物流配送为例,不少物流企业都有其自己独特的配送路径方法,但在配送环节中仍然面临诸如配送路径不合理、人员管理混乱等问题。本文根据企业需求,从路径优化数学模型与概率统计入手,阐述算法构建,以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参与人员创新、严谨、衔接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高等数学,数学建模,经济学应用,物流配送

参考文献

[1] 薛海勤,郭均栋,李登慧.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山东高等教育,2014(11):76-83.

[2] 孙湘湘.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民办高校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研究——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01):86-89.

[3] 马恺,冯素梅.民办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方案研究——基于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10).

上一篇:交互性儿童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农村山区有线电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