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类课程体育教育论文范文

2024-01-25

舞蹈类课程体育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高校舞蹈类的课程形式多样,诸形式的舞蹈课程对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美育功能的定位及实践都有一定的作用。因为舞蹈赏析是舞蹈美育的重要的部分,加强舞蹈赏析课程,有利于对舞蹈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普通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还可以多方面的了解历史、生态和各地的风俗习惯。所以,本文将以高校舞蹈赏析课程为例,对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的美育功能进行定位,并对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的美育功能的实践进行了一定的探析。

关键词:高校舞蹈课程教学;美育功能;舞蹈赏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近几年,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国高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地增加,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也日益明显,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转变,高等院校在进行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也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舞蹈美育是一种艺术教育形式,并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能够促进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的德智体美的综合发展。加强高等舞蹈类课程教学美育功能定位及实践,能够有效地提升高等院校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笔者将以高校舞蹈赏析课程为例,分析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的美育功能定位及实践。

1 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美育的概念及与舞蹈赏析的关系

高校的舞蹈教育是一种艺术教育,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主要分为专业型和普及型舞蹈教育,舞蹈美育主要是普及型舞蹈教育,同时也是一种高等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方式。高等舞蹈类课程美育能够将舞蹈的内涵、动作与当今人们生活的各种需求联系在一起,将解读、实践、欣赏舞蹈和自我认识、自我挖掘、自我提升联系在一起,能够充分体现高等院校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要求。舞蹈美育是一种艺术教育形式,以普通高校非舞蹈专业的学生为教育对象,功能是学生通过学习舞蹈,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核心目的是唤醒和塑造人的心灵,内容主要分为舞蹈表演、舞蹈赏析和形体训练三大块内容。舞蹈美育组成部分中的舞蹈赏析中蕴含的欣赏与解读舞蹈是舞蹈美育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实现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美育功能的重要途径。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往往是通过观赏与参与两种形式来接触舞蹈,但是非舞蹈专业的高校学生欣赏舞蹈的机会往往大于参与舞蹈的机会,所以,利用舞蹈赏析来实现舞蹈美育的功能具有更大的可行性,并且舞蹈赏析也是我国非舞蹈专业高校学生解读舞蹈,提升自身艺术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虽然,我国的高校非舞蹈专业的高校学生可以利用电视、晚会、网络等多种渠道欣赏舞蹈,可是对舞蹈的审美能力还普遍低下。通过进行舞蹈赏析教学,不仅能够提升高校非舞蹈专业学生对舞蹈形式美的赏析能力,还能感受到舞蹈要传达的精神内涵,充分发挥舞蹈认识世界、理解社会、陶冶情操、交流感情等社会功能。此外,高校非舞蹈专业的学生通过对舞蹈作品的赏析,可以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舞蹈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并能通过对舞蹈的赏析,结合自身的思维模式,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念。舞蹈赏析课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非常适用于非舞蹈专业的高校学生,并能有效的促进舞蹈美育的定位与实践。

2 舞蹈赏析促进舞蹈美育功能定位

舞蹈美育能够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当今社会的发展对高校学生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要求高校学生提升自身的政治、思想、创新、审美、思维等素质。舞蹈赏析是舞蹈美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升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对舞蹈美育功能的定位也有一定的作用。

(1)拓展高校学生的知识面,提升高校学生的文化素养。舞蹈是一门艺术,舞蹈教学也属于艺术范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舞蹈教学亦是如此。舞蹈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透过舞蹈艺术,高校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生活和理解生活。同时,舞蹈还是以视觉为主,听觉为辅的艺术形式,但是舞蹈的成功又离不开美术、音乐、戏剧等艺术表现形式的配合,所以,高校学生通过学习舞蹈赏析课,能够多方面的了解和舞蹈相关的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拓展高校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其文化素养。譬如通过赏析大型舞蹈剧《烟雨凤凰》,高校学生在欣赏湘西自治州土家苗族自治州民族风情与中国古典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还能听到浓厚民族风味的音乐,还能对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2)增强高校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心灵和情感得到净化。通过舞蹈赏析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高校学生审美能力,加强对美的接受与理解能力,树立自身独特的审美观,增强自觉发现美的意识。美具有多种形式,例如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形体美等等。形式美和内容美是舞蹈的重要特征,舞蹈的内容美主要是通过舞蹈来使高校学生认识到自然美育社会美,形成美好的思想感情。形式美主要是舞蹈技术、人体动作、舞蹈造型等外在表现形式的美。通过赏析舞蹈的形式美,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增强自身的审美能力。舞蹈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可以引起观赏者的情感共鸣,使人们的心灵和感情得到净化。此外,舞蹈赏析教学的涉及范围广,高校学生通过舞蹈赏析课,能够欣赏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舞蹈,会给学生带来视觉及思想上的享受,提高高校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

(3)培养高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想象力得到发展。舞蹈艺术具有一定的抒情性,既能带给人们视觉的享受,同时也能激发人们思想的感悟。舞蹈不同于其他的艺术,主要是以人为物质载体,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也正是因为这两个特性,舞蹈所要传达的思想和精神具有抽象性,不能简单地用眼睛看,而是要用心去感悟,去理解。一般情况下,优秀的舞蹈作品往往会给人们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人们在观赏舞蹈之后,再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进行想象和思考,对舞蹈作品进行二次创作,进而发现舞蹈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3 高校舞蹈赏析教学实践

在现阶段,我国高校的舞蹈赏析课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播放舞蹈作品视频或者制作专门的教学课件;在师资方面,舞蹈理论老师可以胜任舞蹈赏析课的教学,师资力量雄厚;目前,舞蹈美育的作用在整个高校教学中越来越大,部分高校已经尝试着进行舞蹈赏析教学并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将舞蹈赏析作为实现舞蹈美育的主要途径纳入普通高校课程具有可行性。但是在进行高校舞蹈赏析教学实践时,要广泛征求上级与广大师生的意见,并不断完善,确保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舞蹈赏析课要根据普通高校公共必修课的安排进行灵活调整;舞蹈赏析课还要与音乐、戏剧、美术等的赏析结合起来;要借助多媒体,以弥补舞蹈语言和文字的不足,激发高校学生对舞蹈赏析的兴趣;要与舞蹈的基本语言相结合,以加深高校学生对舞蹈的认识,提高高校学生对舞蹈赏析课的美育功能。

4 结语

舞蹈赏析是舞蹈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舞蹈赏析教学,能够很好地实现舞蹈美育功能的定位,加强舞蹈美育的时间。舞蹈赏析能够培养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高校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发展高校学生的想象力,拓展高校学生的知识面。所以,要加强高校赏析教学,实现高校舞蹈美育的功能定位及实践。

参考文献:

[1] 纪芳芳.学科建设视野下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承[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2] 刘珊珊.普通高校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实施舞蹈美育的探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3.

[3] 鲁霏飞.提升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文化元素的路径思考[J].大众文艺,2014(04):234.

舞蹈类课程体育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全民健身这一科学理念已经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并成功融入到家家户户中。从政策层面而言,国家大力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积极推广大众体育。较之于大众体育舞蹈,竞技体育舞蹈的发展较为完善,体育内容也较为多元化,因此,有必要全面实现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以此来更好的提升二者的发展成效,充分发挥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竞技体育舞蹈;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

体育舞蹈正式传入我国已有30多年历程,它是汇集健身、娱乐、社交、审美、表达与交流于一体的新兴体育项目。我国从引入发展至今,在国际舞台上已崭露头角,但是我国竞技体育舞蹈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过分注重专业技术,缺乏娱乐内容的问题。通俗理解,竞技体育舞蹈的参与者以及受众群体都是较为狭隘的。为推动竞技体育舞蹈的发展,应该积极实现竞技体育舞蹈同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一系列发展实践表明,积极推动竞技体育舞蹈走向大众化,既是国家战略、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民众个体及舞蹈本身发展所需。

一、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的重要价值

竞技体育舞蹈是一种以专业技术为载体的舞蹈形式,它的受众群体相对狭隘,同时在呈现方式上,更多以竞技的方式来表现,这表明竞技体育舞蹈在具有一定的观赏性的同时,更多的是竞争力。大众体育舞蹈则更多是以社区居民为参与主体的全民娱乐的舞蹈形式,它属于广场舞的一种类型。从性质层面来而言,两种舞蹈分属于不同的体系,竞技体育舞蹈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舞蹈形式,通过专业院校的培养以及教学等,通过系统全面的培训体系等,促使参与者掌握一定的舞蹈技能,更好的提升舞蹈的表现力;大众体育舞蹈则更多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舞蹈形式,它更多起源于民间,是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舞蹈形式。在全面健身热潮的推动下,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大众体育舞蹈的覆盖面也是非常广的。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全面的推动竞技体育舞蹈同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舞蹈形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舞蹈内容,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促进二者的融合与创新发展。对于竞技体育舞蹈而言,充分全面的借鉴大众体育舞蹈的内容以及表现形式,能够更好的提升它的娱乐性,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良好的社会推广以及应用的作用。对于大众体育舞蹈而言,积极借鉴和学习竞技体育舞蹈中的优秀内容以及表现形态,能够不断丰富自身的发展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与推广,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更好的形成全民健身的热潮。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全面的实现竞技体育舞蹈同大众体育舞蹈的深入融合以及协同发展,更好的推动它们的长效快速发展。

二、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机制

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全民健身的科学浪潮下,积极推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既能够促进竞技体育舞蹈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完善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全面的梳理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的科学机制,更好的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以及全面进步。

(一)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内涵

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是指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两个系统之间在一定范围内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调整系统结构以使系统结构不断优化、不断走向有序化结构发展的动态发展过程。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系统协同发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子系统之间产生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来促使体育系统中一个子系统试图完成却无法完成的目标并使其得以实现。协同过程产生“1+1>2”的协同效应。虽然从性质层面而言,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分别属于不同的两个子系统,但从它们内在的关联性来看,二者之间具有非常多元的关联性。首先,无论是竞技体育舞蹈,还是大众体育舞蹈,它们都是体育项目同舞蹈艺术的结合,都需要辅之以科学的配乐。因此,在競技体育舞蹈以及大众体育舞蹈的表演以及展现的过程中,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参与者只有在音乐节奏的感召下,在音乐节拍的启发下,才能够更好的表现自身的魅力,也才能够更好的舒展自身的肢体动作,继而获得美好的享受。其次,竞技体育舞蹈以及大众体育舞蹈都属于全民健身的范畴,在全民健身科学理念的指导下,无论是政策环境还是社会氛围等,都为二者协同发展创设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伴随着人们对健身塑形的认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的体育舞蹈中。当然,在选择的过程中,偏技能型的可以选择竞技体育舞蹈,以此来表现体育舞蹈的专业性,偏文艺型的可以选择大众体育舞蹈,以此来凸显体育舞蹈的艺术性。

(二)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的动力

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分别属于不同的舞蹈体系,同时也具备不同的表现“舞台”,前者更多在赛场上来予以表现,后者则更多以居民便捷参与的广场、街道等。实践证明,积极推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作用。但充分全面的分析与把关它们的发展动力,才能够更好的理解这种协同发展的成效与水平,也才能够更好的把握两者的协同发展力度。第一,参与主体对体育资源的追求。无论是竞技体育的参与主体,还是大众体育舞蹈的参与主体,他们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强烈的体育资源追求。同时,他们也寄希望通过体育舞蹈的形式来达到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目标。因此,从参与主体的目标感来看,两种体育舞蹈形式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性。同时,在体育舞蹈的开展过程中,需要相关的设施设备以及场地环境等支持。特别是在竞技体育舞蹈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改善竞赛环境,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它同大众体育舞蹈的联系,也推动了后者的发展。比如竞技体育舞蹈对于场地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但鉴于竞技体育舞蹈开展的周期性,在它的间歇期间,为充分发挥这些基础设施的作用,地方政府往往鼓励大众体育舞蹈的开展,并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大众体育活动。因此,积极推动竞技体育舞蹈同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它们的整体发展质量。第二,政策环境的科学优化。在竞技体育舞蹈以及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始终发挥着关键性的调控作用。从这一调控主体而言,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竞技体育舞蹈的开展过程中,还是在大众体育舞蹈的开展过程中,政府部门都具有强有力的引导作用。正因为如此,受政策环境的激励,受政府协同发展目标的指引,两种舞蹈形态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融合发展以及共生共荣。

(三)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的阻力

一系列发展实践证明,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深入融合,能够充分全面的发挥二者的比较优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它们的发展质量,同时也能够全面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但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毕竟分属于不同的领域,无论是从自身的发展性质、发展内容以及组织体系等层面,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和差异。为此,有必要充分全面的梳理它们协同发展的阻力,继而积极优化协同发展的方向及目标,更好的推动协同发展的整体成效。

1.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层面对全民健身的重视和认知,这才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大众体育的发展。积极实现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有必要充分提升它们的发展质量,同时还应该维持良好的发展平衡。但从总体上而言,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是极度不平衡的。虽然全民健身的热潮不断兴起,但在资源分配、财政投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然倾向于竞技体育舞蹈,留给大众体育舞蹈的“蛋糕”并不多。在“僧多粥少”的局面下,大众体育舞蹈的整体开展情况并不优良。比如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支持,更多依赖于社区的自觉性。通过社区人员临摹学习相關的网络视频来推动社区局面练习大众体育舞蹈。再比如在大众体育舞蹈的开展中缺乏完善的资源配置,大众体育舞蹈的开展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缺乏专业化的场地等,经常出现参与者抢占停车站、篮球场的新闻,这也从侧面表明,大众体育舞蹈的开展缺乏良好的环境支撑。

2.战略意识差

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过程中,应该从战略层面来进行谋篇布局,只有这样才能够综合全面的提升二者的协同发展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这种协同发展的战略意识相对比较差。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在发展和协调战略上存在布局不合理与现实脱轨的情况, 协同战略意识薄弱,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缺乏合理的战略配合。地方性战略布局少,因此灵活性 差,目前不能满足地区特色战略发展需要。

三、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措施

积极全面的推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应该充分践行科学的发展措施,更好的提升二者的整体发展质量与成效。

(一)充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大人才交流与合作

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过程中,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是非常关键的立足点,是非常关键的发力点,只有充分全面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全方位加强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协同发展成效。一方面,要充分依托于竞技体育舞蹈来吸引更多的健身人群。竞技体育舞蹈具有技术性、艺术性等多元化的特点,积极开展不同层次的竞技体育舞蹈,能够有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继而吸引更多健身人群参与到体育舞蹈中来。另一方面,大众体育舞蹈的覆盖面相对比较广,尤其是以社区作为开展单位,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它的覆盖面。为此,可以通过大众体育舞蹈来加强人才储备,培养对体育舞蹈具有较强兴趣且具备较高天赋的年轻后备人才,为我国竞技体育舞蹈事业的发展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同时,竞技体育舞蹈的教练、运动员等,同样应该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于社区大众体育舞蹈的建设以及推广过程中。

(二)完善培训基地建设,加大社会宣传推广力度

积极全面的推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融合发展,离不开科学系统的培训基地建设。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全面的构建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应该积极构建不同形式的培训载体,积极依托于专业化的培训场地以及社会大众化的培训举措等,切实提升培训工作的整体成效。通过基地建设,能够实现人才的互通有无。同时,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全面的创新宣传推广的工作方式,还应该全面优化宣传推广的工作力度,依托于社会大众媒体以及多元化的社交平台等,更好的提升宣传推广的整体成效,全面提升人们的参与意识以及参与积极性。

四、结语

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在社会作用方面,属于不同的舞蹈类型,为更好的推动二者的高效融合以及全面发展,应该充分把握它们各自的舞蹈特点、受众人群及发展方向,充分明确二者协同发展的机制、动力以及阻力,依托于科学的协同发展措施,更好的促进协同发展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清江.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路径选择研究 [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议论文集[C].2018.

[2]刘小静,姚万祥.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协同治理的路径研究[C].第四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18.

[3]邱秋,于殿卿.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研究[C].第四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18.

舞蹈类课程体育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个案分析等方法,对广州市区具有代表性的体育舞蹈俱乐部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了解会员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而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发挥体育舞蹈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发展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体育休闲与健身需求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国家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的热潮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体育舞蹈作为日常体育休闲与锻炼方式与手段,以获得身心的愉悦。舞蹈是世界艺术文化史上一杆鲜艳的旗帜,并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与宗教祭祀同源,后逐渐演变为载体多样化、意义多元化的表演艺术。舞蹈是刚与柔,力与美,节奏与韵律的结合。体育舞蹈身为舞蹈的一员,由社交舞转化而来,是体育与艺术的高度结合,集体育竞技性、观赏性与健身性于一身,既强身健体又兼具观赏性,又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能满足人们多元化的体育需求。本文运用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对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剖析其制约因素,探寻发展路径,旨在为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体育舞蹈俱乐部为研究对象,以广州市区5所典型的体育舞蹈俱乐部18岁以上的中青年会员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检索查阅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以及Pubmed等外文文献数据库。以体育舞蹈、拉丁舞、国际标准交谊舞、摩登舞、健康等作为检索关键词,通过广泛涉猎、深入挖掘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了解研究现状,熟悉体育舞蹈的发展历史、性质特征、项目分类等基础知识,从而为本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构建扎实的研究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共向5所体育舞蹈俱乐部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78份,有效份数156份,回收率89.0%,有效率为87.6%。同时,对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了检测。

1.2.3专家访谈法

通过e-mail访谈3位广州市资深体育舞蹈专家,进一步了解广州市区体育舞蹈的开展状况,并对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建议进行讨论。

1.2.4 实地访谈法

通过走访广州市区的5所体育舞蹈俱乐部并与会员进行交流,以深刻了解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的发展现状,为提出相应结论提供坚实的依据。

1.2.5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问卷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发展现状

2.1.1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性别差异

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会员性别差异较为明显,在研究对象的156人中,女性会员119人,占76.3%;男性会员37人,占23.7%。女性会员多于男性会员,多出52.6%,说明女性成员对于体育舞蹈的喜爱程度及积极性高于男性成员。

2.1.2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年龄差异

调查表明,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的会员随年龄的增大而人数逐渐减少,在研究对象中,18-30岁的有75人,占48.1%;30-40岁的有53人,占34.0%;40-60岁的有28人,占17.9%。18-30岁为广州市区体育舞蹈参与人群的主干力量,显现出体育舞蹈作为一种西方体育文化,深受广大青年的喜爱。其次,中年人参与体育舞蹈习练的人数也已过半,彰显出体育舞蹈强大的生命力和渗透力。

2.1.3 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文化程度分析

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大学专科和本科学历的会员居多,共有88人,占比56.4%;其次是高中学历的会员32人,占比为20.5%,研究生学历的会员24人,占比15.5%,最少的是初中及以下的会员12人,占比7.6%。这说明,体育舞蹈作为一种体育休闲与健身的舶来品,更容易被高学历人群所接受。

2.1.4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参与动机差异

调查可知,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会员参与动机呈现多样化特征,其中以身體健康为目的的人群占比近五成,为46.2%;其次是以“喜欢”与“消磨时间”为主要目的的分别占比23.7%与14.7%,以“结交朋友”与“其他”为动机的人数占比分别是9.0%与6.4%,均较少。囿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会员对体育功能的认知水平长期局限于强身健体这一层面,体育舞蹈被人们广泛所认知仍具较大的局限性。

2.1.5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运动损伤状况

预防运动损伤是每一个身体锻炼者所关注的现实问题。如表1所示,广州市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运动损伤程度差异明显,会员达到无损伤的占比较低,大多数会员表示,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身体损伤的情况。这和准备活动不充分和动作不规范有着较大的关联度。

2.1.6 会员参与体育舞蹈俱乐部组织管理现状

会员参与体育舞蹈俱乐部组织管理的情况呈倒“U”形特征,“经常参与”管理的人数最少为12人,而“较少参与”和“不参与”的人数分别为39人与23人,合计超越了1/3,“较多参与”的人数32人,“一般的”人数最多为50人。表明会员参与体育舞蹈俱乐部组织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没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归属感较低。

2.1.7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对会员费的满意度

由调查可以看出,被调查的会员中有13人与47人分别对现今的体育舞蹈俱乐部的会员费呈满意与比较满意状态,有52人呈一般状态,不满意与非常不满意的人数分别有18人与26人,也就是说共有44人对现今的体育舞蹈俱乐部的会员费呈不满意状态,占比28.2%,显示出广州市区多数体育舞蹈收费趋于理性化,易于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2.1.8会员习练体育舞蹈前后身体素质对比

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在习练体育舞蹈锻炼后,身体素质均得到了提升。如图1所示,一方面,体育舞蹈作为体育的表现形态,其防病祛害之作用无需赘言。另一方面,限于体育舞蹈参与女性人数较多,因此,形体改善之效高于强壮有力之功。诚然,体育舞蹈身为表现难美类的项目,其增强柔韧性、平衡性、协调性的功效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可,认为三者皆有进步的人群占到总数的50.4%。

2.2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发展的制约因素

2.2.1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对体育舞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不足

虽然体育舞蹈是一项舶来的体育项目,但近三十年来在我国发展速度较快。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会员由于较晚接受专业体育舞蹈方面的培训,对于体育舞蹈内涵尚缺乏深刻的理解。有的会员虽然对体育舞蹈的内涵与作用有所了解,但是在实际运用方面还缺乏经验,导致在体育舞蹈实践过程中收获的效果甚微,因此阻碍了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的发展。还有部分会员由于自身跳舞过程中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偏差,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损伤,打乱了正常生活和工作节奏,进而影响了会员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舞蹈锻炼的意愿,某种程度上堵塞了体育舞蹈会员发展路径。

2.2.2体育舞蹈俱乐部经济来源单一,会员培训费用偏高

调查表明,会员对体育舞蹈俱乐部培训费用的不满意程度达28.2%,认为体育舞蹈技能培训的价格偏高。由于缺乏国家财政支持,体育舞蹈俱乐部作为盈利性组织,其逐利性跃然纸上,高价培训费便成为实然之路径。高昂的培训费用,筑成了一道道体育舞蹈爱好者迈入体育舞蹈俱乐部的鸿沟,严重桎梏着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规模的发展,造成了“全民健身计划”政策在体育舞蹈领域实施的掣肘。

2.2.3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活动组织体系不完善

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活动的组织具有商业性的特点,基本依靠俱乐部工作人员组织和安排,缺乏会员有效的参与和管理机制,俱乐部会员的主观能动性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首先,由于会员自发组织缺乏经费,在宣传和组织人员方面无法做到惠及到每一位有需要的潜在会员。其次,会员自发组织没有具备专业性的知识,在组织过程中会出现方向性的偏差。而且,由于会员自发组织不具备管理职能,不能够满足会员参与体育舞蹈锻炼活动“结交朋友”的需求,严重影响了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的自身发展。

2.2.4体育舞蹈俱乐部文化底蕴不强,缺乏制度保障

体育舞蹈俱乐部作为西方文化之一,与中华民族传承上千年的文化底蕴有着较大的冲突。其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讲究“静坐”与体育舞蹈火辣、激情的表现形式有着较远的背离。其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讲求“养生”,即身体强壮、防病祛害是靠食用营养物来缓解,而诸如体育舞蹈等西方体育是靠更强壮的身体,更优美的线条,更大量的活动来保障身体健康,以佑生命延长。此外,体育舞蹈在现今体育领域发展过程中缺乏制度保障,会员缺乏制度依靠,阻碍着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规模发展。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经过调查,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虽有所发展,并呈现出会员性别结构女多于男、会员年龄结构年轻态、会员文化程度高水平化、体育舞蹈大幅提高身体素质等现状,但专业知识不足的弊病也不容忽视。因此,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必须提高警惕,挖掘并诊治此类沉疴与顽疾,方可促使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的快速发展。

3.1.2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受限于会员培训费用偏高,会员发展速度缓慢,造成体育舞蹈俱乐部的数量长期停滞不前的状况。本次调查的5所体育舞蹈俱乐部,是广州市区内发展相对较好的一部分。显而易见,相对优秀的俱乐部发展都不甚乐观,其余的俱乐部发展亦不胜唏嘘。因此,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必须从自身出发,推陈出新,为其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1.3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组织系统不够完善,未能充分发挥会员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诚然,此漏洞也是影响体育舞蹈俱乐部及其会员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应转变组织方式,给予会员更多的自主权限,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3.2建议

3.2.1强化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针对于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问题,首先,应在体育舞蹈俱乐部初级会员当中开设体育舞蹈理论课程,用于介绍体育舞蹈的起源、特征、可能发生的运动损伤以及防护与治疗措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次,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应加大宣传力度,搭建体育舞蹈宣传点,广泛宣传,促使体育舞蹈之慧音播撒到每一个角落,增强大众群体对体育舞蹈的了解,升华其意识。最后,在培训中对不同训练水平的会员给予指导、因材施教,培养会员积极的生活态度,加快推动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的发展。

3.2.2巧借“全民健身”之东风,加大对体育舞蹈俱乐部的财政支持

“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为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发展提供了开花之硕根,结果之沃土。应然的理路是,将体育舞蹈俱乐部视为“全民健身”活动的有力抓手之一,“全民健身”活动视为体育舞蹈俱乐部发展的有力推手,利用类似于广场舞的体育舞蹈作为“全民健身”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的突破点,加大财政支持,将其经费纳入到地方财政系统,巧妙地将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有机结合,将经济投入于人民喜闻乐见的体育舞蹈当中,真正做到为民、惠民,开拓创新、互利共赢,既能实现体育舞蹈俱乐部会员的快速发展,又能达到“全民健身”的积极目的。

3.2.3俱乐部会员体育组织独立化

在政府“放管服”时代背景下,广州市区体育舞蹈俱乐部应参照范例,结合俱乐部的实情,逐渐实现办、管分离,将管理会员组织的权力逐步过渡到会员的手里,构建属于会员自己的,能够发挥自身创造性的体育组织,充分发挥会员自身的积极性和执行力,让整个俱乐部的会员均参与到体育舞蹈俱乐部的管理中来,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体育舞蹈俱乐部不仅是一个学习舞蹈的地方,同时还是一个表现主观能动性,实现自己当家作主的平台,由此来激发会员的集体荣誉感,拓宽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发展道路,将体育舞蹈这一优质项目真正地推到千千万万的广州市民身边。

参考文献:

[1] 杨彬.论体育舞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04).

[2] 孟昭鑫.体育舞蹈拉丁舞专业选手艺术表现能力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5(03).

[3] 章巧珍,吴龙,张健伟.试论体育舞蹈与身心健康[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4] 曾轶,王艳,彭雨.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的教学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

[5] 马鸿韬.大众健美操锻炼对肌体协调性及心功能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02).

[6] 刘军华.浅析体育舞蹈的特点与锻炼价值[D].鄂州大学体育系,2007.

[7] 韋佳.国际体育舞蹈的美学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06.

[8] 向新建. 论体育舞蹈选项课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价值[J].怀化学院学报,2006, 25(8).

[9] 刘景裕.试论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体育科学,2002,22(3).

舞蹈类课程体育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体育舞蹈是伊犁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大学体育任选课程之一。为使大学体育任选课程的体育舞蹈教学能在有限的课数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适应大众体育的需要,本文以现代教学论为依据,设计了大学体育任选课程优化教学方案。

【关键词】体育舞蹈 大学体育 教学方案

一、前言

体育舞蹈是伊犁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大学体育任选课程之一。为使大学体育任选课程的体育舞蹈教学能在有限的课数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适应大众体育的需要,笔者以现代教学论为依据,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设计了大学体育任选课程优化教学方案,并在2007、2008、2009、2010级民、汉普通班自愿网上选课的学生进行教学实验,试图通过体育舞蹈教学方案的实施,解决大学体育任选课程体体育舞蹈教学学时数量与教学系统化的矛盾,力求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并由此引起人们对体育舞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视。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2 调查法。

3 实验法。

选用伊犁师范体育学院2007、2008、2009、2010级民、汉普通班自愿网上选课的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基础相同。

对照班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实验班采用体育舞蹈教学的优化设计课进行教学。

4 数理统计法。

教学实验各阶段所获取的数据统计并处理。

三、优化方案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学优化设计是教学优化的前提,体育舞蹈教学的优化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 优化设计方案中依据教学论原理,以教学论原理做指导。

2 优化设计方案中教学程序完整包括了体育舞蹈教学过程的基本成分(目的、任务、方法、形式、时间、条件和预期结果)。

3 根据教学的总目标和体育舞蹈的系统结构,选择了最基本的、并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组合和技能体系作为教学内容。

4 根据达成教学目标的需要及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师学生的可能性选择教学模式。

5 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并体现出了合理性和多样化。

6 以动态的观点对待教学结构,预先设计的教学过程可以随教学任务的实现状况进行调查和修改。

7 基本功教学不容忽视。

基本姿势是健美操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它对形成学生的正确姿态和健美体格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动作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姿态要求,既为学习动作创造有利条件,又影响动作完成的效果。因此,不可忽视。对它的教学应放在基本动作教学之前,对主体部分和结束部分的姿势要求,应结合基本动作的教学提出。基本动作是学习健美操套路的基础,是各部位动作的典型代表,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所以,应当放在套路之前进行教学。

音乐是健美操的有声助手,它不仅能提高演练的情趣,更能充分表现健与美的主题。因此,舞与曲是不能分割的,只能根据舞的主题思想选择曲,而不能依曲选择舞。曲是为舞服务的,它不仅对舞产生烘托作用,更重要的是表达舞者的思想情感。对音乐熟悉一是了解它的节奏及其变化,二是了解韵律的形成特点,三是能吟诵。熟悉的过程应放在套路教学前课外完成。配乐练习时教师应给予指点,特别对舞与曲完美的结合,典型之处应给予提示。对音乐的理解应着重在主题思想上以及表现的形象内容和情感的发展变化方面。对此,教师应当多多进行指导,在套路教学前完成,并在套路教学中逐步强化。

四、体育舞蹈课型,单元划分与教学方案的内容-

体育舞蹈现课型教学划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四次课(8课时)。

1 第一单元:认知阶段。

教学目标:了解体育舞蹈的基本概念、特点、健身价值和分类特征。掌握体育舞蹈的基本动作、教学模式采用“系统学习”模式,此模式主要是接受认识、记忆和复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课次与教学内容:体育舞蹈概述1次课基本动作以及身体的协调配合2次。

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随堂考察。

2 第二单元:掌握阶段。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体育舞蹈不同性质的动作和成套动作,体会每个舞蹈动作的组合,了解体育舞蹈基本动作与成套动作的组合方式。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时间能力。

教学模式:采用“掌握学习”教学模式,以教学目标达成度为标准。

教学方式:采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课次与教学内容:华尔兹6次课;伦巴6次课;恰恰6次课。

评价方式:第一组动作老师在第一次课结束前对完成情况进行抽查,每班抽查10~15人,成绩达8~5分以上通过。第二次上课的开始对剩余的学生进行考察,通过人数达95%以上开始进行第二组动作的练习。第二组动作考核同第一组。考核由任课教师完成。

3 第三单元:提高阶段。

教学目标:了解、掌握体育舞蹈的理论方法,掌握较难度的成套动作组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创编实践、使初步具备创编组合动作的能力。

教学模式:采用“范例学习”教学模式,通过典型动作和套路组合,使学生掌握带规律性的方法,培养和发展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方法:教师布置课外作业,自学教材知识,使学生了解动作技术及其结构体系。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课次和教学内容:体育舞蹈的创编与教学1次课,学生创编体育舞蹈2次课。

五、结论

1 体育舞蹈教学的优化设计是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使教学方式进一步科学化的尝试,是高校普通专业班学生体育舞蹈教学的具体规划。并有助于学生对体育舞蹈进行系统的理性认识。

2 教学优化设计方案注重了体育舞蹈技术教学的系统性。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单元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3 体育舞蹈教学优化方案的内容详细具体,便于操作,适宜在各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中进行普及和推广。

4 教学实验证明,体育舞蹈教学优化方案对学生基本技术和基本组合的掌握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效果显著,这对高校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学习有为重要。

舞蹈类课程体育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体育舞蹈项目的不断发展,竞技水平的逐渐提高,对运动员体能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研究发现,当前体育舞蹈训练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体育舞蹈训练偏技能轻体能;体育舞蹈专项动作与体能训练缺乏有机结合;体育舞蹈中的体能训练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在今后的训练中,应该提高教练员专项体能训练水平,重视其在训练中的主体地位;严格遵守体能训练原则,丰富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模式;多维度训练理念相结合,注重康复性体能训练。

关键词: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价值取向;实施策略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体育舞蹈被引入我国。体育舞蹈运动的不断发展,逐渐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在2010年,体育舞蹈被正式成为正规比赛项目之一(1)。当前,由于体育舞蹈项目的迅速发展,不仅国内各省市举办的体育舞蹈比赛逐渐增多,全球较高级别的比赛随之增加。运动训练学专家田麦久教授提出,体育舞蹈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从理论上分析,体育舞蹈比赛即要求运动员具备高超的运动技术,又要求超强的表现力。这些都建立在良好的体能基础之上。虽然近几年体育舞蹈项目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但国内选手在国际舞台上出现的身影相对于传统体育项目仍差距很大,同时说明国内的体育舞蹈竞技水平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专项体能基础是最大限度发挥运动员技能的关键。

一、体育舞蹈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舞蹈训练偏技术轻体能

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离不开良好的体能,良好的体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集重要美学价值于一身的体育舞蹈当然也不例外。目前各种形式的体育舞蹈训练在体能方面没有具体的目标,教练和运动员,在体育舞蹈训练课中对体能训练没有足够的重视,将大多数日常训练课的重点放在了技术水平和技巧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体育舞蹈训练中专项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进而使运动员在体能训练时间上没有得到良好的保障,或者赛前临时抱佛脚,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今后体育舞蹈运动的有序发展。

(二)体育舞蹈专项动作与体能训练缺乏有机结合

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在竞赛中所表现出来完好状态,不仅需要超高的运动技术水平作为保障,还需要完美的情感表现力相结合,最后将体育与艺术相融。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需要内外兼修。无论是内心的锻炼,还是外在技能的锻炼,缺一不可。所以,像体育舞蹈这种难美性的运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都起到重要作用。目前的体育舞蹈训练中,缺乏专项体育舞蹈体能训练,例如:动作的控制能力、力量的爆发、身体姿态的控制等。基于此,也就造成了体育舞蹈技术与专项体能训练缺乏有机结合。

(三)体育舞蹈中的体能训练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目前,在传统的体能训练方面,出现了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训练计划由运动员自行安排;第二,在比赛前统一接受训练,临时抱佛脚;第三,在运动员比赛时,由于体力消耗大,使用能量饮料或者高熱量巧克力作为补充。部分专业教师在专项体能训练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不足,仅能在基础技术上进行指导,不能明确针对性和系统性的体能计划。无论是教练员、教师以及运动员自身,需要长期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合理制定专项体能训练过程中的负荷量和强度。

二、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的释义

体能(physical fitness):是活动的人在体育运动中所展现出来的循序渐进保持运动的能力。在体能对比赛的作用中,可以将体能分为两大类:传统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传统的体能训练是为了使所有体育项目具有基础运动能力。然而,专项体能训练则不同。专项体能训练目的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结合体育项目的专项性,提升运动员心理、生理以及身体各项综合素质,确保比赛中运动技能水平的充分发挥。有学者认为,体育舞蹈专项体能是按照体育舞蹈特点来提高运动员在舞蹈动作上的身体机能,它是体育舞蹈日常训练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的应用价值

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竞技运动项目,各个项目类别居多,运动强度较高,且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目前,在一般的比赛中,国内的运动员从动作的表现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但如果以国际高规格要求,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不及欧美一些国家。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国内运动员缺乏专项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在促进舞蹈运动员成绩提升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将会直接影响广大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体育舞蹈各个动作的爆发力、耐力以及速度等都决定着舞蹈动作的完成质量。

(一)增加肌肉力量水平

肌肉力量水平可以显示出人体的力量素质。详细描述来说,也就是人体克服阻力的能力。身体力量是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中重要内容。专项体能训练可以作为发展运动员四肢力量水平的一种手段,增强运动员上下肢的肌肉力量,尤其是在双人舞蹈中,时常会有大量较高难度的动作,例如旋转和托起。所以良好的身体力量是体育舞蹈动作完成的有效保障。教练可以制定有针对性力量训练策略,利用沙袋、哑铃、瑞士球等辅助器械进行,加强运动员的四肢、腰腹部以及背部的肌肉力量。在实践训练课程中,若人数较多,可以多选择以无器械训练为主,如自重半蹲、深蹲、俯卧撑,卷腹等用来增加运动员的上下肢和核心肌群的力量。

(二)提升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某部位快速运动的能力,属于运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在体育舞蹈比赛中,移动、反应以及启动的速度时间较短。在专项体能训练课程中,教练可以划分单个动作速度的练习,注重动作完成的质量,缩短动作完成的时间。

(三)提升心肺耐力水平

心肺耐力水平是指人机体克服疲劳的能力,取决于器官与系统之间的氧气代谢,如呼吸,再循环和肌肉。在竞技比赛中,每个成套的舞蹈动作都有时间规定。所以,竞技体育舞蹈比赛的性质决定了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的高要求,需要运动员在比赛的整个过程中具备充足的体力支撑,才能满足技能水平的完美展现。这就需要运动员拥有足够的耐力水平。

(四)发展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在适当的刺激下对当前状况快速反应的能力。在一般的灵敏练习中,具备以下特点:强度较大;速度较快;次数不宜多;时间较短。在专项体能训练手段中,提高运动员灵敏素质的方法较多,其表现的趣味性也较强。一是,可以利用口令法使运动员进行不同方向闪躲。二是,可以利用组合式多变的练习方法进行练习,例如不同动作之间的快速衔接。

(五)发展身体柔韧性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和韌带的伸展能力。它是人体一项重要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指标。舞蹈运动员想要保持身体形态和姿势的优美,颈、腰、腹、肩和胸部就要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而柔韧性的训练重点是对上下肢体及核心区域的训练。专项体能训练可以作为提升运动员柔韧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训练可以增强身体各个关节功能的独立性,保持各个部分的肌肉弹性,以保证关节充足的活动范围,进而良好地发展运动员的身体柔韧性。

(六)小结

在体育舞蹈运动中,身体姿态控制、肢体的协调配合、各个动作的连续等无一不决定着体育舞蹈的表现力。在训练课中,科学合理、且针对性较强的训练方法,是体育舞蹈运动员提升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将技术水平发挥最大化的重要保障。

四、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教练员专项体能训练水平,重视其在训练中的主体地位

随着专项体能训练近几年的迅速发展,且较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已经有少部分教练意识到了专项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但缺乏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实施计划,在进行训练时无从下手,想要达到遵循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制定出不同的体能训练计划更是难上加难。体育舞蹈项目想要科学的发展,需要各个教练、教师不断深入的学习与专项体能训练相关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教练员专业素质训练水平。

(二)严格遵守体能训练原则,丰富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模式

没有科学系统的训练和持之以恒的坚持,无法得到良好的身体素质水平和较高运动技能。严格遵循体能训练原则,科学规律的训练,避免单一重复性,建立多元的训练模式,丰富专项体能训练模式,才能更好的实现训练效果。在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时,教练根据队员训练的具体情况,科学制定训练,最终达到增加体能训练目的。

(三)多维度训练理念相结合,注重康复性体能训练

将专项体能训练与功能性训练理念相融,注重康复性体能训练。在体育舞蹈竞技运动项目中,由于长时间的训练,难免会造成运动员的伤病发生。这就需要在体育舞蹈专项性体能训练过程中,注入康复性训练手段及方法,尽量避免或减少训练导致的关节炎、肌肉劳损等情况的发生。

五、结语

体育舞蹈属于技能主导表现难美性体育项目,已有学者证实了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运动员的综合表现以及比赛成绩,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障。运动员想要保证较高的体育舞蹈竞技水平,需要接受长期科学有效的专项体能训练,应该将专项体能训练纳入日常训练中。根据体育舞蹈专项运动的特性,安排科学合理的专项体能训练计划,遵循训练原则,丰富训练模式,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使我国体育舞蹈项目可持续发展。

注释

王惊雷.体育舞蹈体能训练原则和训练内容的理论分析[D].武汉体育学院,2009.

参考文献

[1]王惊雷.体育舞蹈体能训练原则和训练内容的理论分析[D].武汉体育学院,2009.

[2]体育舞蹈运动教程编写组.体育舞蹈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7.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王莉.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内容及方法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9,35(06):74–76.

[5]王爱博.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内容与训练策略阐述[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5):174–174.

舞蹈类课程体育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外在形体塑造为体育舞蹈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提高学生审美意识、优化气质风度的优势,本文通过提高表现力、优化身体控制能力,两个方面对形体训练在中职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作用进行了讨论,并从融入健美操课程、优化形体训练体系、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三个方面对形体训练在中职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总结,希望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形体训练;体育舞蹈;健美操课程

受到新课改的影响,中职院校需要转变传统的体育舞蹈教学观念,提高对形体训练的重视程度,进而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按照学生的形体学习现状构建课程体系、教学目标,为体育舞蹈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为了满足教育部门对大学生的发展需求,需要将提高身体素质作为教学重点,达到矫正学生身姿、提高舞蹈动作的流程性的目的,并推动体育舞蹈教学工作运行发展。

一、形体训练在中职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作用

(一)提高表现力

在中职体育舞蹈教学中进行形体训练,具有提高表现力的作用,在分析这一内容时,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总结,第一,体育舞蹈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只有学生具备较高的表现力才能够提高舞蹈的完整性,但部分中职院校教師对形体训练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按照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设计形体训练方式,降低了体育舞蹈教学有效性。但在合理构建形体训练形式时,能够提高身姿的优美性,形成良好的内在气质,优化体育舞蹈表演质量。第二,将形体训练融入到体育舞蹈中时,能够提高舞蹈动作的流程性,提高舞蹈表现力,优化学生的体育舞蹈综合能力。

(二)优化身体控制能力

形体训练在中职体育舞蹈教学中应用时,具有优化身体控制能力的作用,第一,体育舞蹈教学会对步伐、肢体动作协调性有一定的要求,进而身体控制练习工作较为重要,将形体训练融入到教学工作中时,能够明确教学思路,使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提高身体控制能力,发挥出体育舞蹈教学的实际意义。第二,由于体育舞蹈中一旦舞者存在身体控制能力不协调的问题,会直接影响舞蹈动作的“开度”与“高度”,难以呈现出美的优点,但将形体训练应用到其中时,能够通过感知练习形成肌肉记忆,提高舞蹈动作控制能力,推动体育舞蹈教学工作运行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育舞蹈综合素养,为之后的体育舞蹈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形体训练在中职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融入健美操课程

形体训练在中职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时,需要融入健美操课程,第一,进行形体训练的主要目的为体力、耐力锻炼,达到肢体动作协调统一的目的,健美操课程具有这一效果,并能够提高审美观念,为了提高形体训练质量,需要教师先总结学生体育舞蹈动作存在的不标准问题,之后有针对性的设计课程形式,使学生能够在大量的联系中纠正舞蹈动作,提高体育舞蹈教学的有效性。第二,为了发挥出健美操课程的有效性,达到形体训练的目的,需要将规范性动作联系作为重点,达到形体姿态锻炼的目的。并且,由于健美操较为灵活,学生在自主形体联系中,可以按照自身体育舞蹈综合能力设计动作练习形式,达到提高教学和谐统一性的目的。

(二)优化形体训练体系

在中职体育舞蹈教学中合理融入形体训练,需要优化形体训练体系,第一,由于形体训练需要学生长期坚持,并与体育舞蹈融合到一起,进而构建形体训练体系这一工作较为重要,能够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在设计形体训练体系时,需要构建能够满足全部学生需求的体系,例如:在构建具有层次性的形体训练体系时,教师需要在授课时进行体育舞蹈能力测试,总结出存在的全部问题之后,构建形体训练策略,在授课时,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行形体练习,帮助学生提高体育舞蹈综合能力。并且,在构建这一形体训练之后,学生可以明确形体训练目标,并进行规范性练习,提高中职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第二,由于部分中职院校中存在形体训练体系,但具有不完善、不科学的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发挥出体育舞蹈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按照教学标准进行完善,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训练方向,满足学生的体育舞蹈学习需求,推动体育舞蹈教学工作运行发展。

(三)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为了能够在中职体育舞蹈教学中发挥出形体训练的实际意义,需要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教学目标具有指引的作用,能够提高体育舞蹈教学有效性,进而在构建教学目标时,需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整理,例如:教师需要将体育舞蹈教学大纲、人才培养目标等标准相结合,保障形体训练工作能够稳定运行。第二,在构建教学目标时,由于男生、女生的形态训练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进而在构建教学目标时,需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例如:由于男生的体育舞蹈教学学习需求为体力、耐力练习,进而在构建教学目标时,需要将身体素质训练作为重点;在构建女生形体训练目标时,需要将形体姿态作为设计方向,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发挥出体育舞蹈教学的实际意义。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中职体育舞蹈教学中形体训练时,为了提高训练有效性,需要教师转变对形体训练的重视程度,按照学生的体育舞蹈学习情况设计形体训练方法,并构建科学的教学目标,发挥出形体训练的实际意义,为体育舞蹈教学工作运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构建形体训练体系时,教师需要将提高舞蹈动作表现力作为重点,为学生体育舞蹈综合能力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熙航.形体训练对普通大学生体育舞蹈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J].北方音乐,2018,38(03):252.

[2]姚志明.如何培养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美感[J].当代体育科技,2018,8(03):54+56.

上一篇: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立法领域中农业经济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