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时代楷模范文

2024-04-22

广东时代楷模范文第1篇

贫困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路上的“拦路虎”,也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牵挂的心头事。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支教之初,陈立群想到的不是如何提高“升学率”,他将在浙江创办宏志班时提炼的“宏志精神”导入支教校园,培育孩子们高远的志向、高昂的志气和高雅的志趣。志向一旦树立,势必激发出强大的进取精神和内生动力。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支教两年来,陈立群带领的支教团队深受当地群众欢迎。他们明白,教育能让孩子站得稳、走得远,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三尺讲台虽小,却是脱贫攻坚的另一方主战场,打赢这场攻坚战,急需呼唤更多像陈立群这样胸怀家国的人民教师投身其中,承担起时代的重任。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当更加关心支持他们,在职称评聘、工资待遇、专业培训等方面积极落实各项政策,为他们扎根农村创造良好环境。

2019时代楷模陈立群事迹学习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黔东南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一方主战场,也是杭州对口帮扶的地区;台江县则是“天下苗族第一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2016年3月,杭州学军中学原校长陈立群婉拒了某民办学校百万高薪的聘

请,选择独自背起行囊走进黔东南大山,挑起了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的担子。这是全县唯一一所高中,陈立群开出的唯一条件是“分文不取”。

初来乍到的陈立群,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所积弊已久的“乱校”:生源差、学风散、师资弱。新学期,教室里空出来60多套桌椅;早自习,一个班里10多个学生趴着睡觉;一位语文老师讲了20多分钟课,才发现自己讲错了;全校师生吃饭,只有一口大锅烧菜,周围苍蝇乱飞……一位退休的杭州老校长能改变什么?大家其实心里都没底。

不过,这位看起来文弱的校长,很快用一场雷厉风行的改革展现了他铁腕的一面:全校3000名学生实行寄宿制管理、大力改善教师和学生餐住宿条件、制定出台16项管理制度整顿校风教风、重塑课堂。陈立群把近40年的从教心得,毫无保留地融入台江民中。短短两个月,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2017年,邰秀兰中考602分,台江民中录取线414分。她的分数线足够上黔东南州州府凯里的学校,但她选择留在了台江,“我的初中老师说,台江民中来了一位杭州校长,把学校治理得很棒。在这里同样能考上好大学。”

2018年,这样一个贫困的县城破天荒走出了数百位大学生——台江民中901名学生参加高考,450人考取本科,高考增量从全州垫底冲到全州第一;11年来,台江高考没有一个上600分,这一次“破纪录”达到8人。邰秀兰回忆说,那个暑

假,隔壁寨子有个学生考上了大学,陈校长和老师们带着录取通知书送上门,大红喜报高高贴在村寨的入口,鞭炮响起来,苗歌唱起来,比过节还热闹……

台江民中的450张喜报,送了整整一周。那段时间,苗寨里都在议论“谁家孩子考取大学了”。当地百姓对教育的信心也回来了:2018年9月新学期开学前,台江中考前100名学生留在本地读书的有95人,而往年常常只有个位数。

陈立群感觉,时间有限,第一步走出成效了,紧接着第二步就得给贫困地区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所有的帮扶总是暂时的,所有的支教总是要结束的,关键在于增强贫困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在陈立群的推动下,台江民中启动了青年教师培养行动计划。

去年,贵州省教育厅还以陈立群之名成立了全省名校长领航工作室,为的是更好发挥名校长在教育脱贫、学校管理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探索一个更好适应贵州省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校长培养机制。陈立群则义务给初中、小学校长老师授课,目前已经作报告开讲座60多场,接受培训的校长老师超万人。

每次家访,都让陈立群内心有种块垒难消的沉重:贫困磨砺出这群孩子的刻苦和隐忍,却也造就了他们极其敏感脆弱的内心世界。陈立群说,苗族同胞历史上几经迁徙,大山曾是他们家园的安全屏障,如今却成了阻隔他们连通外界的障碍。虽然村村通了公路,但山高路险。而更让他焦虑不安的还有另一

座横亘在人们心里的“大山”——如何在贫困欠发达地区重建尊师重教、耕读传家的良好民风?陈立群觉得,关爱始终是教育的本源和灵魂,他必须要让老百姓充分认识到教育对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意义。

“中国那么大,教育欠发达的地区那么多,总要有人站出来去做些工作。”陈立群说,他的初心就是安安静静地做个校长,帮助更多像邰秀兰这样的孩子。

“陈校长千里迢迢过来帮助我们,身为苗乡的人,我更有责任让我的故乡成为有梦的地方。”邰秀兰说,如果学有所成,她要回来建设家乡,成为一个像校长一样伟大的人。

广东时代楷模范文第2篇

不管是哪个行业、那一阶层的劳动者,只要冠冕劳模这一称号,就要守得住清贫,不为鲜花和掌声所诱惑、动摇。人民劳模人民选,人民评选出的劳模,身上浓缩的是一种进取不懈的时代精神,体现出的是一种实干与创新相结合的民族精神,折射出的是一种奋发图强、勇立潮头的劳动精神,最终留给人们的是一仓世世代代用不完的精神食粮。劳模就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劳模的模范事迹对广大职工群众是一种非常现实、非常直观的教育和引导,是形象生动的学习教材。

劳模就是动力,就是精神。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劳模就要扛上比常人更重的负担,顶起比常人更重的责任,代表有责任感、使命感、压力感和紧迫感的工人阶级,紧握时代前进的脉搏,把这种动力、精神更积极地体现在实际行动上,用行动带动人,用精神感化人,引导和鞭策更多的劳动者锐意进取,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劳模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的强大精神力量;劳模精神是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精神;劳模精神是我们时代的宝贵财富,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应对各种机遇和挑战,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劳模精神是一种起于平凡的不平凡精神,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可以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尽心尽力、不留遗憾。劳模精神是一种滴水石穿的坚韧精神。没有惊涛骇浪的冲动,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劳模精神是一种热爱 献身、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精神,没有“光环”的预期,更多的是职业的喜爱、发现的喜悦、劳动的乐趣。

学习劳模精神,就要学习他们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习他们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不断追求一流的技术水平,干出一流的工作业绩,创造一流的工作效率;学习他们勇于攀登、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互帮互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用真情凝聚人心,用实干激励人心,用先进思想鼓舞人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劳模精神的实质,并用于工作生活的实践,始终坚持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坚忍不拔,迎难而上,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就能不断开创我们工作的新局面,做好一名石油人,绘就人生最美好的画卷。

我们学习劳模,不光是喊口号,不光是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而是学习劳模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团队协作的精神,这是一种无华的忠诚、一种朴实的敬业、一种与日俱增的进取,更是一股指导我们实践的强大力量。在思想上,我们要坚定忠于人民、挚爱事业的信念,树立奋勇争先,争创一流的进取意识,培养大局为重、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在生活中,坚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力争做一名好公民,好职工,好同事,好儿女;在工作中,我们要注意把学习劳模精神同实践结合起来,同贯彻落实“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自觉服从党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坚持“高标准、创一流、有新意、无止境”的工作理念,弘扬“奉献,创新,和谐”的坪北企业精神和“脚踏实地、雷厉风行、顽强拼搏、优质高效”的工作作风,坚决克服重形式、轻内容,重布置、轻落实的形式主义,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工作重点、自身实际、岗位职责开展学习活动,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紧贴实际、紧贴工作,使自己在学习活动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为坪北又快又好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1/6/3

广东时代楷模范文第3篇

时代楷模,是一个充满阳光的称谓,是与“最美”连在一起的赞誉。从“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到“最美卫士”高铁成,还有去年广为传颂的“最美妈妈”吴菊萍,这一串串“最美”的称号,代表的是一件件感人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树立了崇德向善的社会新风尚。

我们都知道,学习时代楷模,就是要学习他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学习他们宝贵的利他精神,奉献心安的幸福观。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助人为乐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似乎正逐渐消失。老人摔倒了无人管,救助受伤老人反被诬为肇事者,还有轰动一时的佛山“小悦悦”案件等等,一时之间,“好事难做、不敢做”“没人做好事了”“社会道德已经彻底沦丧”之类的言论甚嚣尘上。但这些时代楷模,却以自己的行为打破了这些言论。他们也不是什么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也不是什么知名人士,只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能做,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我们每一个认认真真做好身边事,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举手之劳做起,力所能及的帮助、关爱周围人,崇德尚义,积小成大,那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继续传承,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社会总体文明程度也会得到提升。

学习时代楷模,就是要学习他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弘扬职业精神。无论是张丽莉、吴斌还是高铁成,他们在面对失控的汽车、突如其来的铁片、突发煤气泄露爆燃的餐馆等各种千钧一发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都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而是下意识的反应。正是有着良好的职业操守、高度的责任感,身为教师的张丽莉会推开学生,司机吴斌会强忍剧痛缓缓减速、停稳汽车并提醒乘客注意安全,军人高铁成会选择冒着爆炸的危险三闯火场排险救人。学习时代楷模的职业精神,我们要树立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立足本职、扎实工作。

广东时代楷模范文第4篇

陈士橹家里最老的一个柜子超过60年,用于出席活动的一身西服穿了30多年,但临终前却将毕生积蓄100多万都捐给了学校,这是他对航空航天事业的爱,对祖国的爱,对千万万人民群众的爱。作为一名第一书记,我的岗位在社区,心也必须在社区,我要全身心的为社区群众的生活、生产而服务,为社区的发展而努力。

柯小海17年来一心为民,用心用情用力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修路建校改水、办厂种植创业、培育产业脱贫,使一穷二白的索洛湾村成为陕北乃至陕西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这份担当和坚持让我动容。我要学习他敢想敢干、勇于创新的精神,帮助社区群众、尤其是精准扶贫户,寻找增收致富的新路子;结合实际制定一些卓有成效的服务和工作制度,规范运行,确保社区政治环境和经济建设同步发展。

刘永生在乡医的岗位上坚守了41年,70多本日记记录了他厚重的人生经历,折射出了他灿烂的人性光辉。这种高尚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感动良久。我要学习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优秀品格,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时刻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要求自己、考验自己。

广东时代楷模范文第5篇

最近有幸拜读了《时代楷模——党员干部篇》,我的心难以平静!在一个个充满温暖和令人感动的事情里,我的心深深地被震撼了!这本书中的每个人物我都是反复读过不知多少遍。每一件事迹都是那么的感动!在这些感人至深的人和事情里,我的灵魂被洗涤了一遍,我感受到了无比的鼓舞和力量!虽然看的时候我的眼镜一直充满了感动的泪水,但是,我却是看得那么的真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了各种道德风貌,不愧为时代的楷模、现代公民的榜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现的典范。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孔繁森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依然活在我们中间。孔繁森用他的一生,为我们树立起一个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楷模。在《时代的楷模》一书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孔繁森。他刚到阿里时,就把阿里全区106个乡跑了98个,他从来都把自己的钱全部都捐给老百姓,而自己平时就吃粥和咸菜,他从来没给家里寄过钱,一直都想着把阿里的经济状况提高。孔繁森凭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对工作的无比热爱,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党分忧、为民解难,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直至病倒,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应该说孔繁森是人民百姓的好干部,是党员学习的好榜样。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

当然除了孔繁森还有许许多多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精神的人,他们的每一个故事都催人泪下,都让人感受到他们是如此伟大。联想到我们当代,其实也有不少这样的党员干部,在他们身上充分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精神,充分反映了人民公仆为民解忧、无私奉献的良好形象,充分体现了新时期信访干部呕心沥血、扎实工作的优秀品质。

广东时代楷模范文第6篇

搞现代农业,田园变成公园。2005年,王传喜抓住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契机,带领党员干部群众走上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村集体统一经营的土地达到了1万余亩,高标准规划建设了现代农业示范园,有效推动了全县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

带领村委一班人苦干19年,将负债380多万元的薄弱村、涣散村提振为产业总值超20亿元、村集体收入1.1亿元的先进村、明星村„„“时代楷模”、山东临沂兰陵县代村社区党委书记王传喜的先进事迹一经报道,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受访的干部群众认为,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心为民、忠心向党的王传喜脱颖而出,为广大基层干部提供了最生动的学习榜样。扎根农村广袤天地、以奋斗为笔描绘美好未来,王传喜不愧为“最美基层干部”。

“我跟传喜打交道20多年,知道他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高兴得落了泪。”年近七旬的兰陵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德华说,王传喜能获得今天的荣誉、代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都与他拼搏奋斗、家人无私支持密不可分。

在代村社区居民刘建永眼中,王传喜更像是领跑者,让大家有奔头、有目标、有方向。“平常教育小孩,我经常拿王书记当例子。王书记连打牌都不会,就是爱读书看报,眼光、思路自然让人佩服。”刘建永说。

56岁的崔宝田,是代村商贸物流城的第一批客商。去过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他,最终将商铺开在了代村。“在这里经商,安全与有序是最大的获得感。”崔宝田说,王传喜是一个没有官架子的好干部,成为“时代楷模”实至名归。

在代村工作19年,王传喜积累了近200本工作笔记,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农村工作的激情、对时不我待的自省、对乡邻乡亲的热忱。许多代村社区的工作人员说,多年来王传喜形成的工作节奏,一般人很难跟上。清晨5点起床、6点召开例会,晚上接近半夜才会休息。办公室里常年放着饼干等食品,忙起来几块饼干、一杯水就是一顿饭。

王传喜的先进事迹也引发网民与学者的关注,如今堪称当地的“网红人物”。

网友“晴天雨”评论说:“值得我们学习,心中真正有老百姓。”网友“羲_卡卡”认为:“一个好的村干部靠的是实际行动。”网友“默片時待”说:“群众百姓才是干部政绩最有资格的评卷者。”网友“曲终人散天蝎座”留言道:“这是实实在在为农民做事!农民的好支书!”

“乡村振兴关键依靠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要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山东省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副教授季冬晓认为,代村发展的经验说明王传喜政治觉悟较高、领导方法对路,敢于跳出农村一般发展模式,凭借生态文明优势来发展美丽乡村。

上一篇:高尔夫球文化范文下一篇:更夫岗位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