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引领成功范文

2023-09-27

思想引领成功范文第1篇

助推脱贫攻坚

**村第一书记

**

各位党员、各位同志:大家好!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加强党建引领

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做交流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71户1078人,耕地面积2703.45亩。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7户369人,2014年脱贫2户8人,2016年脱贫42户180人,2017年脱贫29户126人,2018年脱贫12户46人,贫困发生率0.93%,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政策兜底2户10人。全村低保户22户59人,五保户22户22人,残疾人42户53人,党员57人。针对这样的村情,我始终把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任务做为第一抓手,强化政治责任、提升党建质量、全力助推脱贫攻坚,牢固树立“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检验党建看脱贫”的思想,结合工作实际,有四点体会。

一、抓规定动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一认真完成规定工作,积极召开党小组会

、支委会

、党员大会

、上好党课

,召开组织生活会

,开展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通过红脸出汗达到了排毒效果;二对流动党员做到“四个一”管理(每季度打一个电话,寄一份政治生日贺卡,写一篇党性分析材料,开展一次座谈会)模式;三对村级重大事项严格实行“四议两公开”制度。

二、抓自选动作,认真落实上及本各级巡察反馈的问题整改。聚焦聚力脱贫攻坚最大的政治任务,全面整改中央、省、市、县巡视巡察问题

整改,分别完成17

条、5

条、8

条、8

条的整改任务。结合“3+3”冲刺清零行动,组织开展“我要脱贫,怎样脱贫”的大讨论,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调动了积极性,同时通过党员大会讨论,小组交流,个别座谈,上门走访等多种形式,集思广益收集党建工作建议,建立台账,逐项整改,助推党建工作上台阶。

三、按照“党建+新民风建设”的模式,助推脱贫攻坚。一是积极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慰问理发、人居环境整治等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二是村党支部以“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明创建、美丽乡村创建”等活动为载体,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在村庄的醒目位置、张贴村规民约、悬挂标语,努力营造民风建设的良好氛围,不断推进新民风建设与基层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合,不断净化乡村黄赌毒、封建腐朽低俗文化。通过身边人影响身边人,身边人说身边事的办法逐步扭转“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等靠要思想,让贫困户明白靠吃救济是富不起来的。

四、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和三率一度要求,对照六个一批,五要四不,一户一策、精准发力。一是改善贫困户环境,针对贫困户家庭居住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对症下药、到户到人,同时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整修道路,清扫垃圾,切实改善贫困户家居环境。二是实施产业扶贫,实现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针对贫困户就业能力弱,难就业的问题,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积极开发环境保洁、河道整治等技术难度低的公益岗位,安排就业。三是发挥党员“排头兵”作用。逐步推行农村党员“设岗定责、评星定级”管理工作和“四帮一联”制度(即:帮摸清底数、帮政策落实、帮生产生活、帮环境整治,每周联系一次贫困户),按照“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方式对贫困户进行结对精准帮扶,促进村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认真贯彻主题教育学习活动。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初心、

担使命、

找差距

、抓落实。按照“学习教育、贯彻落实、检视问题、整改落实”主题教育的四个环,努力实现“理

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做表率”的目标,发扬“红船精神”时刻紧跟党的步伐,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思想引领成功范文第2篇

范文大全

(可编辑)

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用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文明城市建设

公文 用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文明城市建设

□杨福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书记在许多重要会议和重要场合,就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比如在地位作用上,总书记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在根本任务上,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在方针原则上,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组织领导上,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负主体责任,统筹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总书记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言,比如强调“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革命理想高于天”“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量”。“中国共产党要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规律,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们做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综合载体,承载着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的使命,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如果用一幅图画来描述,就是人处在一种很光明的状态下的生活境态,这种境态就是道德状态。中宣部副部长王世明说得很通俗,他说道德是一种活法,是一种走向平安、顺利、吉祥的人生活法。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因此,中央文明办《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17版)设置了“牢固的思想道德基础”、“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长效常态的创建工作机制”三大板块,其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是目标,环境和机制是保障。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把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作为永恒的主题,以“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的坚定信念,紧扣“四个聚焦”,推动深度创建和持续创建,从而涵养好城市气质,培养好道德品质,厚养好文明素质,滋养好城市颜值,努力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创造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城市美好生活。

聚焦“四个自信”,武装好头脑。一段时间以来,国民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导向产生了偏差,我们的社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人包括少数党员干部信仰缺失、价值观扭曲,深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思想决定方向,理想引领新风。面对思想领域的种种思潮,我们必须弄懂是什么、为什么和做什么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今后一段时间重中之重的大事。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强认知认同、形成共同思想。夯实这个基础,首先要用新方法持续宣传阐释。最近,中央电视台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在网络和荧屏形成热播,反响强烈。在时隔两百年之后的中国来谈马克思主义,用创新和智慧,让观众在轻松愉快之中重新建构人生观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着一场精神文化的洗礼和浸润。我们应该运用新技术新方式,普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广大群众知道新思想、尊崇新思想、信仰新思想。其次,要用新成果擦亮大众眼睛。一种思想能根植于群众心中,是因为其生命力的伟大。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正是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从站起来、富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起来,走上了强起来的康庄大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宣传好这一成果,要用好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技术新手段。要运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式传播中国故事,引导广大市民更加坚定我们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聚焦“铸魂工程”,引领好方向。中华文明的熏陶与浸润,形成了自成一体的价值体系。例如,先秦儒家提出了以“仁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西汉以后儒家建构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价值学说体系,称为“五常”,包括“仁、义、礼、智、信”。纵观中国历史,无论风云如何变幻,“仁义”始终是中国传统伦理的核心要义,对忠孝、智勇、诚信、廉耻、勤俭等其他伦理价值规范具有统领作用。本着继承与发展、扬弃与创新的原则,我们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贯彻十九大精神,必须运用多种方式和渠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叫响做实、落地生根。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在人的头脑中搞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融入生活、融入法治,必须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在落实落细落小上下功夫。社会主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义核心价值观,其追求是宏大、高远的,其要求又是具体、实在的。落细,就是坚持大处着眼、细处入手,把原则要求变成可操作的具体措施,把目标任务变成实实在在的工程项目。落小,就是坚持由小到大、由近及远,从生活小节抓起,引导人们多做举手之劳的善行义举,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落实,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之中,渗透到各项规章制度之中,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聚焦“文明礼仪”,滋养好习惯。陋习与文明新风格格不入,特别是生活陋习,既有碍城市观瞻,又影响市民健康;既阻碍文明进步,又损害市民气象。例如,焚烧纸钱烟绕城、乱穿马路闯红灯、垃圾乱扔不入箱、推挤争抢乘公交、举止不雅讲粗话、随地吐痰擤鼻涕、不守秩序不排队、随时随地大小便、狗吠扰人屎成患、穿着随便逛大街、禁烟场所照吸烟、乱涂乱画乱张贴等方面的生活陋习,已成为国民普遍厌恶的恶习。恶习不除,文明难为。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大国需要大国的涵养,大国需要大国的气象,大国需要大国的魅力。在推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我们必须培育具有大国礼仪、和谐包容的谦谦君子,改陋习就是弘扬时代新风的应有之义。改陋习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久久为功;不只是空喊口号,还要标本兼治。必须运用舆论引导、文明劝导、文化疏导和执法督导等方式,堵疏结合,方能奏效。舆论引导,就是充分发挥媒体的先发优势和辐射优势,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讲策略、讲引领、讲方法,对违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法闯红灯、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扔垃圾等不良现象要坚决曝光,真正起到“杀一儆百”的功效;对穿着不雅、吃喝不雅、言语不雅的现象,要通过访谈、辩论、评议等互动节目,发掘“小节酿祸”的鲜活事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催人警醒。文明劝导,就是要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优势,组建文明劝导团,深化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群众性劝导活动,引领文明风尚。文化疏导,就是发挥文艺作品教育人、感染人、熏陶人的作用,搭建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平台,让人们在体验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执法督导,就是要发挥法治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健全各类公共场所文明行为守则,奖惩并重,多措并举,营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守序之风。

聚焦“移风易俗”,培育好乡风。十八大以来,文明城市创建呈现新的态势,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已从单纯的城市创建延伸至乡村创建,从城市文明扩展到全面、全域、全员、全体文明。今年中央文明办部署的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的任务,是文明城市测评的重点内容。我们必须悟透政策,把握好“风俗”与“风尚”的关系,进而推实这一行动。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婚礼、嫁娶、丧葬、饮酒、节日等风俗,有些风俗起到了规范和约束行为的作用,但也有不少风俗不适宜了,需要及时的“移风易俗”。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风俗差异相对较大。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7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尽管如此,但相当多的地方,风俗存在许多共性。像红白喜事随份子、人情钱这些东西,基本相同。特别是在当代的农村,富起来的群众沿袭旧风俗越演越烈,大操大办、炫富攀比、聚众赌博、奢靡浪费等现象,让群众有天价彩礼“娶不起”、豪华丧葬“死不起”、人情礼金“还不起”、赌博败家“富不起”的感慨。党的十九大确定了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所谓的自治,就是动员群众,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在城乡社区普遍组织制定市民公约、居民公约和村规民约,广泛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让群众自我制定道德准则,自我约束规范行为。自治需要基层组织畅通渠道,及时回应群众关心关切,及时调查处理不良风气行为,树立正气,匡正歪风。所谓法治,就是发挥法规制度规范约束作用。近日,中共中央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明确了加强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立法,把社会信用、公民文明行为、移风易俗等列入规划。各地可探索婚丧嫁娶、殡葬改革等方面的惠民政策和措施,形成推动移风易俗的法治环境和制度支撑。所谓德治,就是发挥道德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党的十九大强调,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动移风易俗,重在家庭,重在个人。广泛开展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孝心子女等家庭角色评选,把移风易俗的要求落实到文明家庭建设之中。深入挖掘传统节日蕴含的道德内8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涵,突出价值引领,组织好以“春节之和谐、元宵之欢乐、清明之缅怀、端午之追忆、七夕之忠贞、中秋之团圆、重阳之敬老”为主题的节庆文化活动,以此培育家庭美德。突出倡导雷锋精神,抓好文明市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乡贤等典型引领,不断积聚移风易俗的正能量。

新的时代,文明城市属于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时代新风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人心齐,泰山移。建设文明城市,弘扬时代新风,需要每一人!

公文

思想引领成功范文第3篇

做学生精神世界的引领者

我们平时总是感叹:学生是越来越聪明了,却又越来越难教育了!常常抱怨他们缺少自省意识和责任意识,抱怨当今社会的种种流弊在他们的心灵扎根萌芽,抱怨传统美德从他们的精神世界失落。却很少思考: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班主任又可有怎样的作为;如何去扭转种种不利于学生精神成长的局面;如何去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诚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引导和纠改,当是班主任常抓不懈的事务。但班主任不只是到班上转转,不只是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宣讲,不只是对学生的简单管理,更不只是关心学生的成绩。

周国平说过:德育是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所以我认为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应是参与学生精神世界的构筑,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

学生精神成长的历程,是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整合成型的过程,是一个充满酸甜苦辣的过程。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碰到许多困惑:如何在学业的沉浮中炼就不骄不馁的镇定?如何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赢得普遍的赞誉?如何与父母保持流畅的沟通?这些困惑,会导致学生情绪失落,心智低迷。如果我们对此不加以关注,很可能引发学生情感上的挫伤,进而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错位。 那么,如何去构筑学生精神世界,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

要能真正做到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引领,首先必须改变错误的教育方式。

1、 要变灌输型为引导型。

“重道德规范灌输、轻选择能力培养”是长期以来德育模式的特征。这种倾向偏离德育的培养目标,缺乏道德选择能力。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不是只灌输一种道德规范和标准,而是要提供两种以上的可能性,引导学生自主地分析、判断和选择。

在去年高一开学的第一次班会上,我并没有宣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更没有约法三章,而是以“迎接挑战”为题作了一个主题发言,其中有这样几段:

高中生活直接决定你们人生的规格和品位,决定你们的前途和命运,决定你们的事业和成就,决定你们荣辱和福祉。在此刻,只想对大家说,要准备迎接挑战。

你们要学会接受失败。你们每个人都一直是当地的佼佼者,在小学、初中和家庭中都受到种种特别的关怀和照顾。能来到九江一中,更可能使你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你们身上往往承担着沉重的社会预期和自我预期。但是来到一中,你们会发现,这里真正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任何一个不起眼的同学都可能比自己在某一方面更为优越。因此,你们中的很多人,都将在一中迎来你们人生对自己能力和预期的第一次反思。你们当中,全班除一人外,不可能总成绩全班第一;甚至你们不大可能指望自己在某一门课能保持全班第一,你们更不可能在学习以外的其他所有方面都全班第一。挫折当然不仅会来自学习,而且还可能来自生活以及其他方面。因此,你们必须从现在起就调整自己的心态,必须准备坦然接受这一切,甚至准备接受“失败”,学会如何坦然地面对这种“失败”。

你们还必须有更高的人生理想和人生境界。著名哲学家 冯友兰先生曾经概括出四种人生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对人生毫无觉解,浑浑噩噩,混混沌沌,对外界不知不识,糊里糊涂,一切任其“自然”。功利境界,对人生有所觉解,但都是为己,一切行动都以求利为目的。道德境界,对人生的义务和意义有清楚的觉解,能正确处理人我群己关系。天地境界,对社会人生、宇宙万物有彻底的和最高的觉解,不仅能知天事天,而且能乐天同天。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论虽然不无局限,但他提倡追求高尚的人生境界,是有积极意义的。作为一个优秀的一中人,你准备选择哪一种人生境界?

这个主题班会,对刚进一中的农村班学生是一次很好的思想冲击和精神滋润。有一位学生在他的周记里曾说:这次班会使我有醍醐灌顶之感,让我清醒地认识自己,明白了以后的路该怎么走,这种影响可能波及到高中三年乃至一生。

2、要变耳提面命型为平等对话型。

有一种错误的教育观念认为:主体是以一种“我——它”关系为前提的,即“我”总是以一种权威的方式去对待“它”,“我”对于“它”拥有决定支配权。因而把教育沦为一种权力主义。他们不知道应蹲下身子,以平等的目光和心灵来面对学生;不知道应从学生角度去考虑,自觉地拒绝教师的权威的诱惑。

在这方面,我有过一次深刻的教训。我清楚地记得,那是在2006年4月1日的早上,我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班上,同学们也像往常一样差不多到齐了。我来到讲台前,发现干净的讲台上,散布着几枚面值不一的硬币,我习惯性地去整理,却发现硬币粘在上面,无法拾起,这时下面的同学都在抿嘴而笑,我意识到有人在搞恶作剧,原来硬币是用强力胶粘在讲台上的。我一时处在难堪的境地,于是情不自禁地板起了脸,声色俱厉地说道:“谁放上去的谁自觉地把它拿下来。”下面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大家都悻悻地看着我,没有人主动上来,我又一次大声说道:“请赶快上来!”这时一个男生红着脸走上来用小刀把硬币弄了下来。大家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班级气氛有些压抑。我却依然用训斥的口吻说道:“讲台是公共财物,不准随意损坏;讲台更是神圣的地方,不许随意践踏。”然后愤愤地离开教室。事后我才知道,这天是愚人节,学生本想给我开个玩笑。但我的这些不冷静且不理智的做法,一下子拉开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之后一位直率的同学在周记里说:“你的这一做法,使你的形象一下子暗淡很多,觉得你是一个没有情趣的老师,我们都不敢与你亲近了。”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利用班会课,公开向大家道歉,坦诚地与大家交流,真诚地希望大家指出我工作中的不足。但这种负面影响并不会一下子完全消除。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开始全面反思我的教育方式。

纪伯伦曾说:“如果你执意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轨道,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夺走他的童年。”

周国平也说过:“与大人相比,孩子诚然缺乏知识。然而,他们富于好奇心、感受性和想象力,这些正是最宝贵的智力品质。与大人相比,孩子诚然缺乏阅历。然而,他们诚实、坦荡、率性,这些正是最宝贵的心灵品质。相反,有那么一些童心已经死灭的大人,执意要把孩子引上自己的轨道。在他们眼中,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行,一切都要大人教,而大人在孩子身上则学不

到任何东西。”

作为一个教育者,只有明白这些,才能真正做到放下权威与学生平等对话,才能发自内心地去爱每一个学生。

要能真正做到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引领,还必须转变落后的育人观念。

1、不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精神健康和全面发展。

周国平说过:“教育应使受教育者现在的生活就是幸福而有意义的,并以此为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看教育是否成功,就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蒙田在《论教育》中也有一段形象的描述:“如果我们灵魂的步履不怎么安祥,如果我们的判断力不怎么健全,我宁愿我的学生把工夫用在打网球上,那样至少他的身体会比较灵活些。试看他‘研究’了十五六年学问回来,却再没有比他更不会干事的了。你发觉他惟一的长进,就是他的希腊文和拉丁文使他变得比离家时更骄矜,更傲慢了。他应该带一颗丰盈的灵魂回来,却只带回一颗膨胀的灵魂。这些教师,是自诩为最有益于人类的人;他们不仅没有把人家交托给他们的学生予以改善、提高,反而把人给带坏了,并且还要人酬报他们的毁坏。”

这些话精辟地道出了教育的本质,而我们的教育现实却与这一教育本质渐行渐远。

面对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夹缝中生存的教育现状,班主任工作要做到回归教育的本质,显得尤其艰难。但越是艰难越显重要和珍贵。因此,我们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智慧去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为学生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

基于这一认识,在班级工作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精神健康和全面发展,而不仅仅关注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我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我们班有三位同学参加了模联活动,有五位同学参加了校舞蹈队,有六位同学参加了学校新一届学生会和团委工作,参加奥赛班的有三十多位,参加学校其它兴趣小组的也有很多,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且在各种活动中,都有不俗的表现。开始我也担心过多的活动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但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我班有个叫姜梦莹的女同学,她参加的社会活动是最多的,模联活动她参加了,校舞蹈队她参加了,奥赛班她也参加了,并担任了新一届校团委的组织部长,在各种活动中她都认真投入,得到了指导老师的一致好评。她的学习成绩也十分优秀和稳定,一直保持在班级前

十、年级前五十的位置。这些有益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她的能力,而且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不仅使她现在的学习生活变得幸福而有意义,也为她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

2、不只是关注学生的现在,更要关注学生的未来。

要能真正做到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引领,班主任必须是一个智者。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清,有洞察世事的眼力和判断力。任何一名学生都向往成功,任何一名家长都期待孩子成才。所以一个好的班主任必须帮助学生设计明天的蓝图,帮助学生规划人生,设计未来。尤其是我们高中的班主任。高中三年,学生要面临很多关键的人生选择,都需要我们作一些充满智慧的引领。比如高一结束时的文理分科,我先从三个方面给学生加以引导:一是理想前途,一是兴趣爱好,一是个人实际。道理讲清之后就完全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我班十二位选择文科的同学,在申请表的选择理由栏里,写下的大多是“我的理想是做一位哲学家”“我喜欢法律”“我的目标是北大文学

院”,很少有人写“我理科不行而选择文科”的。这十二位同学,在我班排名前十的有四位,排名前二十的有六位。在新高二农村文科班中,前十名中来自我班的有五位。他们的离去,对十六班的整体实力的确有很大的影响。尽管心里有很多的不舍,但为了他们的明天,我能做的只是为他们祝福。他们也是怀着难舍的心情离开十六班的,记得在分班上课的第二天晚自习快结束的时候,十二位同学一起回到十六班,他们一个个抱着我和其他同学失声痛哭。那种场面至今想来仍让人感动。

因此,我们如果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能够充分感知学生的乐哀好恶,能够真正与学生建立起同呼吸共成长的关系,无疑是将自己的工作提升了一个高度。

如果学生的精神世界开始弥漫阴霾,我们就及时送去几缕阳光;如果学生心灵的天空刚刚飘起雨丝,我们就让雨中升起一道彩虹,这样的教师是何等幸福的教师!如果学生情智的花园萦绕着鸟语花香,我们就让自己做花下悠闲的青草;如果学生信仰的高地枝繁叶茂,我们就让自己做树间无声的溪流,这样的教师,是何等精神富足的教师!

其实,我们每一个都可以成为这样幸福和精神富足的人。

读后感:

2011级高二年级班主任专业提升学习材料(2)

做学生思想的引领者

有这么一位班主任从未见她与学生高分贝音量说过话,但学生都愿“诚服”于她;从未见她手把手的指导班级活动,但她所带班级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均能取得最优异的成绩;从未见她被问题学生搞得焦头烂额,但再特殊的学生到她班上都会“全新亮相”……。她就是被学生昵称为“段姐”的段雪爱老师。

段老师是06年进入园区校,自进校以来一直担任我校的高中班主任,常困惑于她的带班“法宝”是什么?常想从她身上“偷师”些技巧来轻松应对班级的“疑难杂症”。利用北京夏令营的机会,与段老师进行了一次深度交流后,感觉自己好渺小,其实外人看来的“法宝”“技巧”在她的实践中无非就是以下几点:

一、用心交流,理性沟通

高中学生已经走过了初中的懵懂期,逐渐在形成自己的完善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力求长大的心理让他们不再需要初中班主任式的“管头管脚”的教育,他们需要一位灵魂工程师给予人生的引领,需要成年人式的对话,需要用道理令他们折服。段老师深知这一点,所以她从不会勒令学生做什么,总是希望他们做什么,然后告诉他们希望的理由,道理何在。就如班级卫生管理,各自为营是高中班级的“通病”,如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段老师的方法是以寝室为单位,一个寝室分管班级卫生一周,看似劳动强度很大,其实不然。每个寝室四位同学,一周的班级卫生都承包给他们,责任心油然而生。而且因为是朝夕相处的同学,他们能自我分工,自我督促,自我调整时间,俨然把班级卫生当做自己寝室般对待。再加之段老师有关成年人责任心教育,组织能力锻炼等提升高度的道理解析,学生心悦臣服的接受如此的安排。而事实证明,施行一段时间后,大家发现虽然一周中对他们的精力有所牵制,但要近二个月才轮岗一次,都欣喜不已。令多数老师头痛不已的班级卫生问题在段老师的稍加点拨下迎刃而解了。由此引申到班级其他事务的管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同学关系的协调等具体事宜,只要把道理讲通、讲透,用成年人的理性与之沟通,学生自然会诚服于你。

二、提升思想境界,营造良好班风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当一个人的思想境界、精神境界达到一定高度后,行动便变得轻松而且主动;当一个班集体成员整体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境界提升到一定高度后,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就形成了。段老师带的是理科班,班上百分之六十以上都是聪明调皮的男孩子,要做他们的“山寨之王”真是不容易。段老师认为与其使他们被动的“听命”,不如发挥各自的优势为班级的“独占鳌头”做贡献。所以,班级在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后,把它转换成响亮的口号张贴在班级的醒目位置,同学、老师每天都能看到,久而久之,成为一种精神引领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大家在做每件事时都会以此为标杆。篮球赛、运动会、红歌会等学校的各项大型比赛,他们永远跑在了最前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为可贵的是,所有活动从筹备、排练到正式演出,段老师只要指明一个方向,学生立即会去贯彻实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无须老师过多参与。这让我想起著名教

育家,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在其《新基础教育》中提出了课堂教学的四个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 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有效的诠释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理念。班级管理更应该如此,班级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才是班级各个活动的具体参与者,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学生思想教育的引领者,大可不必面面俱到、越俎代庖。作为班主任不能过分注重自己的个人权威,要通过健康舆论将自己班级管理的个人意愿转变为集体的意志,使班级由“我的”变为“我们的”,这样班主任的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三、给予学生信任,成为学生朋友

就像每位班主任一样,段老师也会遇到特难缠的“问题学生”。留长发,懒散,心思不集中,对老师的教育置若罔闻等等行为无不挑衅着你的教育,训练着你的耐心。段老师是名数学老师,她运用数学中迂回曲折、另辟蹊径的求解方法来应对这些学生。小A在初中阶段就是学校出名的难调教对象,穿着另类,早恋,玩世不恭,对老师的教育采取“刀枪不入”之法应对。段老师居然无视他的这些缺点,光看到他对数学的敏锐性、整齐美观的作业本、接受新事物的迅速度、对未知领域的浓厚兴趣。因此,作业本的展示有小A同学,合唱比赛的音乐合成是小A同学,篮球场上的主力又是小A同学。某一天我在走廊上遇到小A惊呆的发现原本像“鸟巢”的发型居然变换成清爽的学生头,把这喜讯告诉段老师居然了解到他在其他方面的改变,热衷于班级活动,学习兴趣的急速上升,寝室卫生的捍卫者……我想段老师当然不会没有看到小A先前的缺点,无视的目的是因为她要放大他的优点,布置任务就是给予信任。所谓信任赢得理解,理解赢得尊重,尊重赢得参与。学生们当然也已看透了老师的求解方法,“段姐”的昵称正是对这种方法的喜爱的反馈,这正是他们成为朋友的信号。

当我们发现在学生后面拿着鞭子驱赶学生或苦苦哀求学生向前无用时,不如跑到他们前面为他们树立一个目标,并带领他们向前冲。

学生处评语: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人是卑微而脆弱的,如一棵苇草,但因有了思想他就坚韧而强大起来。一个有思想的班主任一定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将学生凝聚在他周围,学生在他的引领之下一定会在人生的旅途上不断进取,思想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提升,灵魂得到塑造。

思想引领成功范文第4篇

互联网是现代青年学生进行信息交互的主要媒介, 在校园网和广域互联网上获取学习和生活所需信息资源、和有共同志趣的人进行远程交流互动以及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发布个人观点与展示各方面才艺, 已经成为了高校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在学生的思维与行为模式彻底转变的情况下, 传统依赖师生之间基于自愿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思政教育活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

二、共青团组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临的新局面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除了相关理论的课堂教学, 由高校团委和各院系、班级的团组织定期举行会议或组织活动, 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一系列的思政理论知识学习和有组织的活动, 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使其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深刻领会国家和社会对青年学生的期望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从而经过接受全方位的高等教育而成为具有健全人格、主流价值观以及高水平政治素养的人才。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团组织活动基本依靠思政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以及团组织人员完成, 通过在课堂上和校内外的活动场地与工作对象互动交流, 了解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和思想上的困惑, 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学生遇到的相关问题。而这种基于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交流的工作模式正遭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挑战。

(一) 共青团组织活动和思想引领工作模式遇到的挑战

在传统的高校共青团组织活动与思想引领工作中, 基本方法有通过纸质或板报等有形媒介进行思想和理论的宣传, 或者由团组织工作人员以口头形式与工作对象建立交流, 从而达到传播主流价值观和相关思路政治理论的目的。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在校园内外的普及, 彻底改变了高校学生与外界的联系方式。基于互联网的交互性和广域共享性, 学生能够随时得到任何想了解的信息[1]。因此, 影响了数代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传统宣传媒介和信息渠道, 失去了吸引力, 并且学生对信息的时效性和相关资源的形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仅靠文字和图画内容已经无法打动学生。此外, 由于互联网上信息资源的纷繁复杂, 让团组织依赖传统工作模式再难把握学生整体的问题倾向。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社会环境变化

除了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高度开放和复杂, 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也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更大的困难, 并且给共青团引领高校思想带来了问题。首先, 由于近年来市场经济体系日益成熟, 带来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 不可避免的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因此, 这一代高校学生对经典思想政治理论的认知和理解存在困难, 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其次, 社会环境对学生群体的影响给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问题更加直接, 由于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的逐利意识越发强烈, 因而学生群体用于衡量人生成败和个人价值的标准庸俗化, 追名逐利的思想倾向比较严重, 而在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进步方面没有更高的追求。因此, 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学习大多以获得学分和完成任务为目的, 没有发自内心的思考和领会政治思想理论教学内容和相关活动的意义。

(三) 新一代高校学生思维与行为模式的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高校校园内外的普及, 受到最深刻影响的是学生的思维与行为方式, 使传统的团组织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遇到难题。首先, 在普遍拥有了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的条件下, 学生遇到任何问题都会第一时间想到通过互联网寻求帮助, 无论是探究未知领域的知识、还是个人生活或思想方面的困惑。而互联网也的确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 既能在相关门户网站通过信息搜索找到基于各种理论的答案, 也可以选择在社交媒体上联络友人进行交流, 还能把问题发布到网上论坛公开征询意见和建议。而在学生的这种思维和行为模式下, 高校团组织和思政教师等工作人员要想介入并引导学生的思想, 无疑需要找到新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其次, 互联网资源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给学生群体提供了多方位展示自我的虚拟平台, 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在线讨论、发表个人观点和展示个人的创意等, 降低了学生参与学校组织活动的意愿和动力。因此, 在高校团组织组织活动时, 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并体验活动的深刻意义, 使通过组织集体校园文化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引领高校思想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 互联网新媒体的兴起带来的冲击

在共青团组织的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媒介中, 纸质报刊和电视覆盖率高、影响范围广而且宣传效果非常突出。但是随着移动智能化网络终端设备的普及, 网络新媒体占据了高校学生的视线, 以其应用便捷和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挤占了传统宣传媒介的位置[2]。学生不仅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新媒体了解传统媒体提供的所有类型的信息, 还可以在媒体平台组织社交群组或建立和运营个人平台, 并且针对不同内容创建栏目, 发表和转载各种图文和影像作品。因此, 网络新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的社交和娱乐方式带来了又一次变革, 尤其是高校学生作为新鲜事物的最大受众, 受到的影响也最为深刻, 所以, 共青团组织高校思想引领工作需要进行思路的转变和渠道的创新, 才能重新将学生群体的视线吸引到正确的方向上, 从而继续发挥共青团对其思想的引领作用。

三、网络共青团平台建设和应用遇到的困境

面对上述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造成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问题, 近两年各大高校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展了网络共青团平台建设和运用其开展传统团组织工作, 以其改变工作中的被动局面和顺应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特点, 但是实际的建设和应用效果却差强人意。

(一) 缺乏平台运营所需的新媒体技术人才

要想通过网络共青团平台提供相关教育内容, 吸引高校学生的注意力并开展思想引领工作, 需要对平台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和运营。一方面保障平台的软硬件设施运行安全可靠, 另一方面要让平台的内容有足够的吸引力。而对绝大部分高校来说, 要达到这样的水准面临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首先, 高校建设网络共青团平台并加以维护和管理需要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 而通常情况下高等院校没有专业部门能够满足这一要求, 因此只能依托校园网建立相应板块当作团组织的宣传阵地[3]。其次, 网络平台内容的编辑制作具有很高的专业技术要求, 以便为学生提供可以与专业网络新媒体相媲美的信息资源。而普通高校的团组织干部和思政教师等人也同样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因此, 网上共青团组织建设遇到了很多实际困难, 使用的效果也不够理想。

(二) 网络共青团平台的内容无法吸引学生的关注度

目前高校依托校园网或院系官方网站构建的网络共青团平台, 在教育资源的内容和形式上对学生群体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因此其思想政治宣传和引领作用比较有限。首先, 由于相关内容主要由辅导员和思政教师撰写或以授课视频形式提供, 内容基本是枯燥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复述一些学生早已接触过的内容, 缺少能够联系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元素, 因此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产生认同感[4]。并且由于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而得不到反馈, 让教师和辅导员无法掌握学生的心理反应和改进工作方法。其次, 在教学资源形式方面也相对单一, 与网络新媒体上提供的各种结合社会热点制作的栏目相比, 信息的时效性和震撼力不足, 因此学生更乐于从其它渠道获取信息和关注校内外各种活动。

(三) 网上共青团平台的运营管理没有成熟体制的支持

传统高校的共青团组织通过各级团委传达相关文件, 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和相关主题活动, 完成高校思想引领工作并进行党建团建活动。而这些活动有完善的组织制度和相应的考核机制作为保障, 因此在活动开展期间各相关内容有专人负责, 组织和沟通工作可以十分顺畅[5]。而基于网络共青团平台开展相应工作, 由于各部门人员的工作衔接出现了新的环节和职责, 相关工作应由谁来负责却找不到体制上的依据, 就会因为线上线下沟通协调不畅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因此, 目前高校网络共青团平台并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作为开展引领高校思想工作的媒介, 还无法在组织线下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代替传统的工作模式, 不能与高校的宣传部门和组织部门建立有效的协作。

四、创建有效引领高校思想的网络共青团平台的策略

对于网络共青团平台建设存在的种种问题, 归根结底与当前高校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资源和经验有关。因此, 应根据目前共青团引领高校思想工作的新要求, 一方面通过加强对网络共青团建设的技术支持, 建立相应的组织制度和管理体系, 让网络共青团平台的管理和基本功能得到保障。另一方面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转变思政教学思路, 并且针对网络新媒体带来的学生学习习惯变化, 创新教学方法和形式, 深入调查分析并了解学生的现实需求, 按照学生的喜好和需要编辑制作相关网络平台内容, 让学生自主关注网络共青团平台并接受正确思想导向的指引。

(一) 基于调查分析构建受学生欢迎的网络共青团平台

网络共青团建设要想达到预期目标, 成为引领高校思想的新媒介, 首先要确保其得到学生的喜爱和认可, 才能让学生在面对花样繁多的网络新媒体时, 将网络共青团平台作为获取信息、展示自我和交流思想的平台。因此, 第一要务是在学生群体中展开调查, 通过问卷或访谈了解学生对网络共青团平台的期望和看法, 并且获取学生应用校园网或互联网平台以及社交工具的习惯, 进而分析相关信息并总结出学生的信息获取习惯和规律[6]。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共青团平台的内容和功能板块进行规划设计, 满足学生的网络新媒体应用需求为基本目标, 构建学生感兴趣的时政点评、新书推荐以及学习和实践经验等内容, 并且根据当前大学生的普遍爱好建立论坛和社交板块。

(二) 由高校团委负责平台的管理和内容审查

在网上共青团平台的板块与功能设置完成后, 针对平台的构建运营目的要做好内容审查和管理工作, 由高校团委负责相关工作。首先, 确保各板块的内容符合引领高校思想工作的标准, 在满足学生现实需求的同时使其接受正统思想的教育和引导, 顺利完成学业养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并成为在思想道德方面无可挑剔的人。其次, 团组织要在网络共青团平台的运营中做好各方面协调, 在网络上建立与宣传和组织部门以及各级团组织之间的联络, 就思想引领相关工作形成密切合作, 组织并协调各方面资源用于开展团组织活动。

(三) 鼓励和调动高校师生创作并在平台发表作品

要想让网上共青团成为高校师生建立密切沟通的思想引领平台, 应在平台内容构建方面鼓励和调动所有师生参与其中, 包括毕业离校并开始工作的学生。通过广泛征集上述人员的作品丰富各板块的内容, 可以让网络共青团平台对在校学生更有吸引力。首先, 学生可以在平台上看到熟识的同学或教师的作品, 发现并欣赏其思想和灵感, 从中获得启发并接受正面的影响[7]。其次, 基于对未来工作所见所闻的好奇心理, 学生会乐于通过同校前辈的作品了解其经历和体验, 听取前辈的建议并得到正确的引导。最后, 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以评论时政热点话题等形式, 向学生宣传相关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 用有见地、立场鲜明和有理有据的点评解读开拓学生的眼界, 并使其体会到掌握这些知识的现实意义。

(四) 成立专门的新媒体技术支持部门辅助平台管理

由于网络共青团平台的管理和内容制作都需要非常专业的技术, 才能让平台运营水平达到学生的期望, 吸引学生群体关注并达到预期的思想领航作用。因此, 高校应成立新媒体技术支持部门, 一方面负责平台管理的软硬件维护工作, 保障其运行稳定。另一方面为内容的制作和编辑提供技术支持, 根据师生要求和创意帮助其完成作品创作和剪辑等, 让相关人员不再受制于专业技术能力, 为思政教育工作者转变教学思路和开展工作方法、方式的创新创造条件。

(五) 由学生干部进行网络共青团平台的日常运营

为让网络共青团平台能够始终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 可以让学生干部主要负责日常运营工作, 以便更加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并且为团组织及时反馈平台应用的动向。

首先, 由各院系或班级的团支部成员组成平台运营团队, 在学生中征集作品、建议并就相关活动负责组织联络。一方面发挥各级团支部在网络共青团平台建设和思想引领工作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依靠这些学生广泛建立与学生之间的深入交流, 得到学生群体对共青团工作的反馈, 从而不断完善相关工作方法和提供更多有益于思想引领工作的内容[8]。其次, 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让各级团组织参与到网络共青团平台的工作中, 让高校的团组织重新紧密联系起来, 在高校思想引领工作中成为重要的力量。

五、结束语

要想通过网络共青团平台的建设恢复团组织在高校的思想引领作用, 必须直面当前学生群体思维与行为模式的改变, 转变思想引领工作的思路并顺应时代的变迁。通过强化新媒体技术支持和健全相关制度体系, 创新共青团组织的工作模式, 以学生能够欣然接受的形式为其提供相关学习内容。

摘要:共青团组织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向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发挥了政治思想导向和培育品行出众的人才的关键作用。而在新媒体盛行的网络化与信息化时代, 共青团高校思想引领工作的环境、载体与对象的思想行为模式都出现了明显变化。本文基于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的分析, 探讨共青团组织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工作方法、技术手段、内容以及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的必要性。分析目前网络共青团平台建设和运营管理等方面面临的困境, 探讨在平台内容创作、新媒体技术运用、日常运营维护以及资源整合等方面由高校团委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 号召和鼓励师生广泛参与, 共同构建契合学生现实需求和关注点、运用学生喜爱的形式和内容宣传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与价值取向的网络共青团平台。

关键词:思想引领,高校,网络共青团平台,资源整合,内容创作

参考文献

[1] 陈赛金.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当代价值与对策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 2016 (4) :70-72.

[2] 刘耀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的思想引领工作探析[J].采写编, 2017 (6) :184-185.

[3] 朱亮亮.微信时代高校共青团做好团员青年网络思想引领工作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 2018 (19) :191-192.

[4] 刘丽萍, 李军.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探析——基于团属微信公众平台建设[J].中国林业教育, 2018 (1) :25-28.

[5] 孙磊.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的体系优化和能力提升[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 (21) :42-45.

[6] 杨航, 余跃洪, 刘思琪.“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创新模式探究——以合肥市3所211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 2017, 8 (3) :267-268.

[7] 商量.提升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工作影响力的方法与实践--以渤海大学为例[J].渤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39 (5) :157-158.

思想引领成功范文第5篇

一、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一) 构建和谐校园建设的需要

科学有效对民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领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和有效手段。通过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 可以有效实施“和谐校园”构建的新教育价值取向和教育理念, 可以确保和谐校园建设的方向和实施,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帮助民族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教育, 引导民族学生树立和谐发展和与人和谐相处的理念, 进而促进和谐校园精神的创造、促进制度体系的阐释、分析和普及推广及受教育者的素质塑造。

(二) 实现民族文化多样性发展的需要

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和谐发展是民族关系和谐的源泉, 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引领, 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可以让学生更好了解和认识文化内涵, 保护和发展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又能够让民族学生在文化交融中增强自我认同感, 培养自信心, 激发学习热情, 促进各民族间多渠道、多层次的文化交流学习, 提高其在就业和择业过程中核心竞争力, 为进一步提高民族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三) 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任务。民族学生作为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的成长环境更加复杂多样, 学以致用更加艰难, 因此,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视阈下,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加强对民族学生思想教育的引领作用, 突出重点, 将工作做实、做牢、做细, 唤醒民族学生“三个”意识, 培养民族学生“三自”能力, 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将他们培养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从而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

二、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存在的问题

(一) 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分类指导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 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但是许多高校没有把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放在贯彻党的意识和主张, 自觉服从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来落实, 对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肩负起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认识不够, 在人、物、力等资源没有给予充分保证, 不能有效地将校内外资源的合理整合并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

同时没有考虑和重视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没有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结合点, 没有聚焦突出问题, 缺乏分类指导, 导致引领的效果不理想。

(二) 引导教育把握不够, 缺乏自觉性

首先, 高校共青团干部由于人员少, 日常活动多, 缺乏和民族学生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对民族学生的实际困难、自身压力以及真实的思想状况了解不够, 未能把民族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做实、做牢、做细, 工作缺乏自觉性;其次, 高校共青团干部多数都是刚毕业就进入共青团系统, 在知识认知、工作经验、理念信念等方面比较欠缺, 同时缺乏系统化培训和学习, 无法准确把握思想政治引领的内涵, 导致开展思想政治引领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不足。

此外, 由于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性和民族文化、心理特质、民族历史等特殊原因的影响, 民族学生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国家认同感不强、宗教信仰盲目、价值观偏差、心理素质偏低、学习能力下降, 兴趣缺乏和进取心缺失, 导致开展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引领效果不理想。

(三) 教育观念手段落后, 缺乏创新性

现今许多高校在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引领过程中, 教育观念落后, 缺乏针对性、灵活性的个性化指导, 在“两课”课程设置上也没有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相对应的教育内容, 对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缺乏实效性。同时对多媒体技术、新媒体等媒介以及民族学生所喜欢的文体活动特点掌握不够深入, 教育手段缺乏创新, 不能有效地对民族学生思想进行的教育引导。

三、加强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有效途径

(一) 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工作机制

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具有普遍性, 也有特殊性, 要充分理解和尊重民族学生的生活方式、习俗以及民族情感, 通过建立民族学生管理体制、管理责任制、预警机制等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工作机制, 进一步完善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的工作机制, 学会分类引导, 统筹规划, 重视民族学生个性差异, 关注民族学生思想动态, 掌握其发展变化规律, 因材施教, 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

(二) 创新教育理念和方式

针对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现状和制约因素, 从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特点出发, 对民族思想政治引领教育理念和方式进行创新,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关心和帮助民族学生, 对经济有困难、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在学习、就业上给予引导和关怀, 使民族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理解和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学会获取信息来源的方式, 提高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 从而使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高度认同。同时要发挥网络思想政治引领资源优势, 将思想政治引领与网络学习紧密结合, 加强网络资源的使用、建设和有效监管, 积极用主流、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信息占领网络阵地, 不断扩宽思想政治引领的新途径, 不断推动思想政治引领更加广泛深入到民族学生学习和生活。

(三) 强化共青团组织作用

共青团组织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因此要把握好形势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 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紧扣时代主题, 丰富教育内容, 积极探索有效形式, 努力引领民族学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奋进, 与学校齐发展, 形成团委主导、骨干带动、支部落实, 青年学生参与的思想引领工作立体化工作格局, 构建依托党团重大会议, 深入学习相关路线、方针、政策;依托重大纪念日, 开展贯穿全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依托重大历史事件, 开展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机制。同时围绕“三个依托”, 通过组织举办报告会、“中国梦”、“一学一做”、“我与祖国共奋进”“三观三热爱”等主题教育活动、“践行新思想, 拥抱新时代”组织生活会、“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团日活动、“研读十九大报告, 首府青年话使命”主题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 发挥共青团组织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 使民族学生进一步坚定信仰、树立信心、理性思考、明确目标、提高素质, 积极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四) 营造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校园文化氛围

尊重和理解各民族间的文化是促进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手段, 是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基础。将不同民族文化融入到整个校园文化的视野当中, 才能让校园文化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充实。因此, 我们要积极搭建开展民族文化的活动平台, 结合民族文化的特色和风俗, 通过开展“民族特色文化”主题讲座和座谈会、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民族文化嘉年华系列活动、民族歌舞表演等民族文化活动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教育, 促进民族团结, 彰显对民族学生的重视和对民族文化的尊重, 满足民族学生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 培养了学生的个性, 营造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围。

因此, 在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今天, 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要基于民族学生的特殊性, 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工作机制和内容, 创新教育理念和方式, 拓宽教育途径, 使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引领获得生机和活力, 从而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摘要:建设和谐校园, 是弘扬和谐文化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客观需要。民族学生是高校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今天, 了解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分析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存在的问题, 探索加强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有效途径, 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和谐校园,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引领

参考文献

[1] 郑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关系[J].劳动保障世界, 2013 (9) :10.

[2] 孙璐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校园构建的相关性研究[D].南昌:江西理工大学, 2009.

[3] 朱雯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校园构建中的意义与功能[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 :96.

[4] 鲁提普拉夏尔皮丁.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2012.

[5] 张永军.构建和谐校园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学, 2013.

[6] 陈龙涛.民族文化融入视域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机制构建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2016 (4) :52.

思想引领成功范文第6篇

2011版《思想品德课标》, 本课程的性质具有人文性:即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 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 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 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实施教学, 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由此可看出, 有效思想品德课堂既要求还原思想品德课的“自然”, 又要求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老师的引领作用。

2011版《思想品德课标》课程目标部分, 共计17项三维目标, 其中绝大部分目标 (12项) 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能力目标。欲通过教学达成这些目标, 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唯有教师引领学生演绎真情实感, 方能对学生的思想性教育产生实效;唯有老师引领学生演绎真情实感, 方能激发师生的智慧与创新, 最终实现有效性。

一、老师引领学生演绎真情实感, 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改革

如何引领学生演绎真情实感, 达成有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1、引领学生演绎真情实感, 发挥教师理性的节制, 协调作用。

在课堂生成中, 既有感性烘托, 又有理性的引领, 这种课堂教学既有肉体, 又有灵魂, 堪称有效课堂。为达成这种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 教师需扮演4种角色, 同时, 做好“四个结合”。即:扮演好教育者, 管理者, 教学者, 组织者;结合学生实际, 结合社会现实, 结合教材与课标, 结合自身风格。例如:初二年级上“两代人的对话”一课, 为达成“架起理解的桥梁”这一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设问:当你与父母产生矛盾隔阂时, 你该怎么办?面对这一提问, 一调皮生举手发言,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两个字:自杀。他这一回答也许事出有因, 但也出乎意料, 学生们附和的也有。为生成有效教学, 笔者做了教学调整, 不回避, 不忽视来自学生中的消极心理, 引领他们接受了正确的价值导向:沟通理解。这才是解决孩子与父母矛盾的最好钥匙。

2、为引领学生演绎真情实感, 达成有效的思想品德课堂, 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 引入出奇制胜—奇;第二, 老师的语言美—美;第三, 课堂核心载体 (目标、内容、方法、过程) 科学—科学;第四, 师生关系融洽一人文情怀。例如:在一次区优质课大赛中, 一位政治老师的课勘称一绝:整堂课分七环节, 每个环节目的鲜明。如:第一环节:老师唱歌 (《冬天里的一把火》) 导入, 借此引入课题—追求高雅生活;第二环节;谁是班上的“开心果”, 以学生说、表演为主, 旨在引出高雅生活的优秀品质—智慧、乐观;第三环节:围绕“幽默”这一品质设计两泽情景, 旨在点明用幽默的语言化尴尬;第四环节;教师表演魔术 (1、彩带变棒, 2、变牌) , 旨在辨证认识好奇心;第五环节;调查手机持有者, 旨在否定盲目从众;第六环节:漫画——这个球断得好不好, 旨在升华高雅情趣, 需积极参加文化体育活动;第七环节:教师总结, 画龙点睛, 青春的你们本身就是高雅, 充满情趣的。

二、教师语言美、情趣美才能产生良好沟通、传播媒介的作用

“教学语言是培养人才, 传授知识的手段的工具。教师语言体现着教师的基本素养, 代表了教师的形象, 直接决定了讲课的效果。没有成功的教学语言, 教学活动就难以进行。”因此, 熟练地掌握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使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教师就要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语言在课堂中的地位, 不断加深自身语言的修养, 这也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美学原则。

独特魅力的教学语言是有效课堂的媒介。教师在课堂上充满激情, 在语言上用词精准, 语速、语气、语调的协调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之美感, 也有抑扬顿挫、铿锵有力之奇效。教师在课堂讲述不超过全堂课时间的三分之一, 大部分时间是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期间没有哆嗦语言、没有废话。教师语言充分体现了其教学特色和亮点, 因为其语言的感染性和亲和性是独特而有力的, 是美丽的教学语言。

三、科学的核心载体是思品课堂教学魅力的渊源。

这里的核心载体, 即指课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过程、四个方面。

1、“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目标不明确的教学

是糊涂的教学、没有重点目标的教学则是低效率的教学、目标错误的教学是误人的教学。一个优秀的教师是能够善于确定有效目标, 也能有效完成目标, 并且善于用目标来激励学生, 用目标引导教学开展的教师。”为此, 每次确定课时目标时, 应做到“精”、“准”两个字, 同时考虑可操作性。

2、教学内容为目标服务。

选定教学内容, 必须做到“四结合”:结合教材与课标、结合学生实际, 结合社会现实, 结合自身风格。

3、在上述案例中, 执教者科学地酌定了教学目标:

肯定智慧、乐观、幽默的品质;辨证对待心奇心;否定盲目从众;提倡健康休闲——积极参加文化体育活动;鼓励学生自身的高雅与情趣。教学内容源于社会、源于学生 (开心果说开心事, 调查手机持有者……) , 但其着眼点又高于学生, 成功实现了“高屋建瓴”的作用。

4、在选定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与践行过程中, 教师要做到“三讲”及“三不讲。

”三讲即:讲重、难点, 讲学生易错的, 讲学生易混的。三不讲即:不讲学生会的 (或已有的) 、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学生自己可以学的。此外, 注意以下两点:其一, 政治课宜多用情景教学法。政治课知识比较理性化。但面对一个个充满情感而又渴望理性的主体, 如果教师不能处理好情感与理性, 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其效果必定是单调、古板、无味的。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营造出有一定感染力的氛围, 学生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才能增强认知效果。其二, 教学中, 践行“生本教育、有效课堂”的理念。“生本教育”的理念, 告知我们思品教学过程要关注每一个学生, 关注教学反馈, 在此基础上, 我们的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学, 才可能是有效课堂。

综观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 已无法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面对新形势, 笔者认为教师必须保持学习创新的精神, 让思想品德课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传授知识以外, 还应大胆创新, 打破既无“自然”, 又无教师的“引领”的教学模式, 打破师生为忙于应付考试而“教”而“学”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认真设置课堂情景, 让师生在课堂上真情对话, 实情演绎, 让思想品德课达到有效教学。

摘要:老师引领学生演绎真情实感, 实现有效思想品德课教学, 是课堂教学改革之必然。老师如何引领学生演绎真情实感, 达到有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成功导入是达成有效思想品德课堂的第一步, 独特魅力的教学语言是有效课堂的媒介, 科学的核心载体是达成有效课堂的渊源, 融洽的师生关系, 是达成有效课堂的“磁场”。

关键词:引领学生,演绎,真情实感,媒介,渊源,磁场

参考文献

[1] 《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主编/陈旭远张捷

[2] 《中学政治优化教学论》申屠待旦著

[3] 2011版《思品课标》

上一篇:汪曾祺职业范文下一篇:太平财产保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