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与创新农业科技论文范文

2024-03-14

创意与创新农业科技论文范文第1篇

  一、2007年科技工作回顾

2007年山东省科技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据初步预测,2007年全省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5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9.2%,全省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0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2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获奖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继续快速增长,2007年全省专利申请和授权量预计将分别达到43000多件和20000多件,同比增长12%和13%。共争取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重点项目833项,经费13亿元。

(一)始终把发展高新技术,推进结构调整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目标

一是进一步加强了工作调度。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通知》和《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实施指导意见》,制定了《2007年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指导计划》,印发了《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二是大力实施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围绕着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发展的高效能服务器芯片、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先进制造及制造业信息化等15个高新技术产业群,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为纽带,优化机制,整合资源,加强产业链创新,会同省财政厅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组织实施了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经过申报推荐、筛选评审、公示立项等环节,最终确定了40个创新水平高、产业带动力强。三是积极推进以创新型园区建设为核心的高新区“二次创业”。到11月底,省级以上高新区批准进区项目2289个,固定资产投资972.99亿元,同比增长9.7%。高新区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最快、运行质量最好的重要产业基地,科技自主创新活动最活跃的区域和主要载体。济南市、济宁市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被省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日照、聊城、滨州、菏泽和嘉祥5家开发区将纳入省级高新区序列,使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数量达到19家。

(二)始终把建立完善三个支撑体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

1、加快新农村和海洋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农业科技攻关,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制定了《山东省建设新农村科技规划纲要》等政策性文件。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示范工程,认定了莱州市西由镇等5个省级粮食丰产科技示范基地,小麦玉米年均增产11.3%以上。近几年省科技计划扶持的49家企业已经获得省农发行33亿元贷款支持,有力推动了科技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二是认真贯彻全国科技特派员专项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努力建设科技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目前共选派科技特派员6019名,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共计4414项,试点县农民人均收入增幅14%以上。2007年又有4个县市区被科技部纳入富民强县试点县,使我省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数量达到了11个,省级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数量达到23个,共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1700多万元。三是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升海洋科技创新水平。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2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之一,“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正式立项并启动建设,建成后将大大提高我省乃至我国海洋科学探测和考察能力。

2、加快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一是制定了《关于加强节能减排科技工作的意见》,提出了要瞄准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抓龙头、抓示范、抓突破的工作思路及13项措施,投入经费2000万元,有效地推动了节能减排科技工作的开展。二是山东省继续组织实施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专项,在食品、发酵、造纸、冶金等传统高耗能行业突破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在东营、泰安、章丘、兖州建设了一批科技示范工程,主推了100项节约型社会建设共性技术,会同省政府节能办推广了40项重大节能技术、40项重大节能装备和40项重大节能示范工程,为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一五”综合能耗下降22%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三是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安排专项经费组织实施“可持续发展十大科技示范工程”。

3、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07]7号文件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积极研究探讨依靠自主创新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措施。目前通过组织实施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示范工程、现代服务业企业重要技术标准、数字科技馆、“数字泰山”技术研究与开发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电子金融、动漫等若干重点产业及领域实现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培育出一批创新型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逐步建立健全了技术市场、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推广体系,为建立健全服务业科技支撑体系初步奠定了基础。  

(三)始终把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提高科

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一是我省与国家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共建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lllC)已正式奠基揭牌,园区建设规划、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建设等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集成电路等重大项目有望落户创新园。二是与中国科学院共建的“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和“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分别举行了奠基仪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我省在中科院新一轮战略布局中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

加强与中科院沈阳分院的全面合作,中科院沈阳分院与省科学院共建了6个联合实验室(工程中心),联合组织申报科技项目14项,其中国家863计划4项,省重大专项1项。三是实验室建设有新的突破。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已正式获准筹建,有望成为我国第七家国家实验室。省作物生物学实验室获准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我省省属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年的突破,省眼科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经过一年的建设,近期拟向科技部提出申请,组织验收。目前,我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增加到3家、5家。四是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进入国家级行列,省橡胶助剂、海藻、糖、马铃薯和手性药物等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创业服务中心分别达到8家和17家。五是全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运转效果良好。制定了《山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暂行管理办法》,设立了共享激励资金,建立了技术保障服务体系。目前,全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已经收集和整合3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039台(套),入网仪器利用率已达61%,对外服务20余万次。

(四)始终把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作为推

动科技创新的有效形式

一是与中国工程院继续联合主办了“中国(济宁)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等传统展会,组织了德州、枣庄等一系列院士行活动,承办了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六届学术会议。二是推动省政府与同济大学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合作研究与开发、人才培养、重大战略决策咨询、高科技成果转化开发、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三是配合在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活动,组织了50多人参加的高规格代表团_出访俄罗斯、白俄罗斯,在莫斯科举办了中国年活动,包括中国(山东)一俄罗斯高新技术项目合作洽谈会,与俄罗斯60多名专家和企业、科研单位代表进行了洽谈,达成了碳纤维、碳化钨、海洋仪器装备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合作协议。四是济南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科技招商进展加快,首个科技招商项目“美国百利通石英振荡器生产”正式落户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首期投资3500万美元。通过面向美、日、韩等国招商,目前已有微软、思科、AMD、NE C等在内的近百家国内外知名公司前来洽谈,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五是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科技部批准,分别在青岛和济南建立了国家海洋仪器装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中国一白俄罗斯科技合作基地。  

(五)始终把加强产学研合作作为新时期自主创

新的有效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省重大开发和产业化科技计划项目的70%和获奖科技成果的60%都具有产学研合作背景。产学研合作造就了离子膜、碳纤维、超级玉米新品种选育等一批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成果,涌现出了省科学院、山东大学、浪潮集团、烟台东方海洋集团等一批联合开发项目、联合培养人才和联合建设研发平台的产学研合作典型,使产学研合作成为新时期科技创新的一种时代潮流和特征。

(六)始终把加强上下联动区域互动作为激发活

力、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从一般性计划到省市长计划项目,从攻关计划到产业化计划,我们都十分重视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的匹配,人才的整合和认识的提高。特别是2007年以来,我们特别注重利用省长项目在调动地方积极性,整合地方资源中的作用。按照这一思路,2007年的省长项目,通过筛选申报,最终超级玉米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等5个项目经科技部批准,成为对我省给与重点支持的省长项目,共获经费支持1.2亿元,同时还带动地方配套支持45亿元,将有效地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参照科技部省长项目的形式,2007年我们把自主创新重大专项以“市长项目”的形式来安排,把地方认识、重视程度、调动配置资源能力、项目实施对地方产业链拉动情况等作为申请承担项目的重要条件,通过40个重大项目的安排,将进一步提高各市对实施产业链创新、壮大地方支柱产业重要作用的认识,增强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和内在动力。

(七)始终把加强科技宣传与普及作为营造自主

创新环境的有效途径

2007年我们围绕营造全社会创新氛围,大力组织开展科技宣传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连续第六年举办山东省科技活动周。二是加强信息宣传和网站建设。三是加强基层科技管理培训。

二、明确思路。努力开创2008年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全局工作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对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九届三次全委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科技发展进入重要跃升期的有利机遇,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紧紧围绕结构调整,紧紧围绕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实施“四个三”创新驱动战略,即:加强三个科技支撑,构建三个平台,完善三个机制,强化三个保障,引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为建设创新型山东,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确保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增加3个百分点以上,发明专利申请和拥有量增长20%以上,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励数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有3—5家省级创新平台进入国家级行列。

(一)组织实施三大专项计划,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我们的总体设想是: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整合计划资源,充分发挥科技计划的先导作用,引导经济社会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科技创新向支撑经济社会民生全面发展转变。

1、以实施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为总抓手,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结构调整提供科技支撑。一是按照李建国书记在省委九届三次全委会上的要求,实施自主创新重大专项,突出抓好一批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培植新的增长点,壮大产业规模,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今年重点抓好12英寸芯片、重大海洋装备、IED、太阳能光伏发电、离子膜、碳纤维等“省长项目”的实施。各市要参照科技部“省长项目”的运作模式,对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项目,通过省里的重大专项组织实施“市长项目”,增强省级计划引导和调动市县地方科技资源的能力。二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按照省里确定的15个高新技术产业群和62个产业链建设目标,突破制约产业链发展的瓶颈和断点,以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的发展,培植一批以核心技术和技术标准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品和知名品牌。大力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根据不同区域和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趋势,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产业聚集,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运用信息技术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力争通过技术改造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传统产业中提升出一批高新技术行业、企业和产品,促进传统产业高新化。三是加快以国家信息通信技术国际创新园建设为带动的高新区“二次创业”步伐。建设国家集成电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积极筹建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进一步优化全省高新区发展规划布局,加强高新区特色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完善各类共用技术创新平台,推动企业联盟建设,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孵化培育相结合,努力实现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的同步提升,大力推进创新型园区建设。四是在重大专项的实施中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把是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作为立项的重要依据。要促进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的有机融合,为自主创新提供有力保障。要制定山东省专利推进工程实施方案,

促进我省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五是依靠高新技术促进海洋经济战略的实施。落实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海洋科技创新,突破海洋生物、海洋精细化工等一批关健技术,实施海水养殖、海洋天然药物开发等一批海洋科技工程,建设海洋苗种繁育、海产品深加工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培育海洋精细化工、海洋生物、海洋装备等一批新兴产业,创造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海洋名牌产品。

2、实施资源节约、现代服务业和可持续发展等科技计划,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科技支撑。一是继续组织实施“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专项”。瞄准节能降耗目标,围绕能源、资源和环境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进一步加大对资源节约和降耗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加快节能降耗技术的开发与转化应用。继续组织实施节约型城市、节约型区域、节约型企业技术示范工程等,加快构建我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二是实施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计划,加强现代服务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培育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促进贸易、金融、保险、通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是继续组织实施“山东省十大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工程”,促进城镇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示范、公众健康和生物经济发展等科技专项行动的实施。

3、加快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一是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意见》,研究具有区域特色的《山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积极构筑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国家农业科技黄淮海区域创新中心”建设进程。继续加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工作,积极推动条件成熟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立省级农业高科技产业示范区,纳入省级高新区管理规划。建立健全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围绕发展特色农业,努力打道“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特色区域经济,大力扶持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培育知名农业科技品牌。二是继续组织实施好“良种产业化工程”和“粮食丰产工程”。加强绩效考核,提高实施效率,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建设省级粮食丰产科技示范基地,逐步形成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农技推广部门和农户有机结合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机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强粮食生产技术储备能力。三是以实施特色农业科技示范等工程为突破,从村、乡镇、县(市、区)三个层次继续开展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培育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新农村建设科技典型。四是贯彻省委、省政府县域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加强对县市科技计划项目的扶持,继续组织实施经济强县科技创新工程和科技特派员工程。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继续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特派员技术推广工程,进一步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农村科技推广服务机制,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按照科技部的部署,加大国家和省两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的实施力度,大力提高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推广转化服务能力。

(二)加强三大平台建设,努力为科技计划的实

施提供载体

探索和创新平台建设模式,围绕产业链创新的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平台对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使之成为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的依托,凝聚培养各类人才的基地,整合聚集科技资源的载体。

1、围绕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加强基础性研发平台建设。重点抓好以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为代表的重点实验室建设。对于省重点支持的12个实验室,要继续加大扶持和培育力度,使更多的实验室继省生物作物学实验室之后,进入国家实验室行列。要通过资金和政策引导,依托大学、科研机构和部分具备条件的企业发挥其学科、专业、人才和实验条件等方面的优势,按照机构相对独立、人才自由流动、科技资源共享的模式,新建或争取省部共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和企业重点实验室。省科学院、农科院、医科院等科研单位和山东大学等高校要发挥在原始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强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的建设,构建我省原始创新体系。

2、围绕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工程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依托企业、科研机构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行业技术中心,强化其功能,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化开发和产业化项目实施中的整合资源、组织协调和联合攻关职能,通过改革体制和机制,使其逐步成为项目的直接承担者、组织者,为高新技术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提供平台支撑和服务。积极搭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继续推进与独联体国家的科技合作,密切中一日一韩泛黄海经济圈科技合作关系,加快青岛国家海洋仪器装备、中国一白俄罗斯高科技园等国际科技合作工程平台建设步伐。继续保持近年来我省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长的良好势头,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大力培育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高工程化水平和能力,争取用3-5年的时间集中建设1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0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围绕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各类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根据不同领域和不同环节创新工作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壮大一批服务于重大科技计划实施和项目产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一批服务于科技咨询和技术评估的科技信息咨询服务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技术评估中心,一批服务于信息共享和技术转移的风险投资服务中心、技术市场、资源共享网络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服务门类,规范服务行为,实行动态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使之成为技术转移、创新创业和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要基地。要进一步完善大型仪器协作共用网,不断提高网络覆盖面和共享程度,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建设科技文献、专利、标准、检测检验等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规范服务于科技计划组织、申报、查新和管理的各类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行为,强化其服务功能。  

(三)完善三大创新机制,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

1、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认真贯彻全省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精神,推动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在认真总结近年来产学研合作创新成功范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产学研共建研究开发基地、共同培养人才和共同组织实施重大科技计划的机制。加强引导,按照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要求,由企业牵头,大学和科研机构参加,以项目为纽带,以科技创新平台为支撑,探索和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的有效途径。继续深入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带动更多的企业进入创新型企业行列。鼓励和推动产学研各有关单位按照平等自

愿的原则,依托各自的产业、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在若干重点行业和领域,建立各种形式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权责明确、合作紧密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继续大力推动我省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等大院大所的高层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果。加快与中科院共建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和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建设进程,继续办好济南信息技术博览会等五大展会。重点落实好山东省与中科院的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共建工作。

2、完善科技管理和服务机制。继续深化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要提高项目实施效率,缩短项目安排周期,2008年的项目争取上半年安排下去。要推动计划管理由重立项向立项和实施并重方向转变。对重大专项实行分工负责制,各位厅领导和处室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抓好各分工项目的组织实施。要积极推进科技奖励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评审办法,充实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审专家诚信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省科技奖励评审工作的监督。要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上情,吃透下情,转变工作方式,逐步由自下而上转变为上下互动,由被动等待转变为主动服务。

3、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进一步落实培养、引进、使用高层次人才和海外人才的有关政策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等人才激励政策。学习江苏等先进省市的经验,从今年开始利用科技计划等手段探索海内外顶尖人才纷的引进、使用办法,特别是探索吸引海外优秀创业人才来山东省创业的有效措施。积极推动各类科技计划与“泰山学者工程”“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和引才引智等人才培养计划相衔接配套,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定向、连续、跟踪支持。加大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杰青计划”,促使中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积极探索在科研单位改革中建立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新机制,推动科研单位内部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科研单位能够引来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四)强化三大保障,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

1、强化政策保障。一是重点抓好省委、省政府不久前出台的《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以及我省去年制定的《山东省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和《山东省科技风险投资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几个政策的落实到位,充分发挥这些政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推动全省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二是学习落实好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结合工作实际,准确把握主要内容,做到依法行政,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三是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山东省区域科技发展布局,积极构建由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技术创新示范区和鲁南特色产业创新区组成的“一带两区”的区域科技发展布局,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强化驱动,紧紧围绕着“一体两翼”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强化科技投入保障。根据科技创新活动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结合各类资金的不同功能,充分发挥好科技投入的作用。一是用好财政性投入。认真落实(《山东省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选好项目,用好资金,配合财政和审计部门加强监管,提高财政科研资金使用效益。积极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的实施,力争在争取项目和资金数量上继续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二是用好资本性投入。与有关金融机构加强合作,按照“政府部门推荐、银行独立审贷、双方联合监管”的工作机制,继续加强与农发行和开发银行的合作,引导金融资本支持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机制的健全和规范,完善我省科技风险投资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技风险投资同业联盟。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培育和辅导,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重点推介一批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企业通过各种渠道上市融资。会同财政部门管理使用好科技风险投资资金,支持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是用好政策性投入。今年计划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企业研发投入等有关税收政策的宣讲,让企业学习吃透有关财政税收政策精神,加强对相关政策的梳理和编纂,进一步落实好加强自主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技术产品开发、科研机构改革等方面的财税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间接投入功能,通过落实政策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障。

3、强化社会环境保障。一是要在全省科技系统迅速掀起一个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新高潮。二是加强科技系统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政务公开。三是加强组织和作风建设,努力造就高素质科技管理干部队伍。使全省科技系统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于创新型山东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注:本文系山东省科技厅厅长翟鲁宁同志在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标题编者所加,略有删节。)

创意与创新农业科技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科技对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兴农的战略措施,在农业生产越来越依赖农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今天,我国乡镇基层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就成为快速转化农业成果的有效“武器”。实践证明,基层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使用,而对农业科技的推广与服务则决定了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的基础效能,要确保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就必须积极建设与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确保科技及时、有效地运用于基层农业经济发展之中。

【关键词】基层农业;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存在问题;建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基础地位,是保障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的重要部分。我国的农业发展长期以来都存在技术含量低、科技化程度不高的现象,而未来农业经济的发展已不仅仅依靠劳动密集型,它需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商业生态链,走上市场化道路,农业经济与市场接轨才能真正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推动,而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承担着能否将科技快速地推广转化为成果的角色,其推广与服务效率直接决定了农业科技的渗透程度。目前,我国基层农业,尤其是乡镇农业产业在引入农业科技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前沿科技推广力度小、实现规模化产值期限长、科技服务理念不强等都制约着我国乡镇一级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关键时期,农业经济要跟上工业化的发展步伐,并实现优质化、可持续化生产与发展,那么就必须建设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提升农技服务水平,逐渐改善基层农技推广与服务体系中的不合理之处,使农业科技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第一因素。

1.当前我国乡镇农技推广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已基本覆盖乡镇一级的农业生产,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不过,由于体制、资源、信息等因素的制约,致使农技推广服务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无法满足农业成果转化的需要

我国农业服务体系长期以来都以政府管理为主导,实行按层级管理,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主要由地方农业管理部门牵头对相关技术和科技成果进行宣传推广。但是,这种管理服务体系也存在诸多问题,其突出表现在:(1)体制僵硬,限制了农业科技与农业市场的灵活衔接。许多地方农业部门经常跟风搞“退耕还林”,对所有的辖区土地不假思索“一刀切”,没有认真调研就盲目推广相关农业科技产业,与市场所需相差甚远;(2)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对农技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有限,认识老化、缺乏创新能力;(3)相关技术推广服务人员编制缺乏,远不能有效满足广大农业地区的需求。我国农业面积广大,尤其是山区及西部地区,专业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人员十分缺乏,难以覆盖辖区所有范围,也不能搞好科技服务工作;(4)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独立运行、缺乏有效沟通。我国基层农业推广服务受上级农业部门管理,但各管理单元却都独立运行,如农技部门、水利部门、农产品市场部门等,各管理服务端各自独立运行,缺乏有效沟通,大大降低了农技推广服务的效率。

1.2农技推广服务经费欠缺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县级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已较为完善,但是乡镇一级的农技体系建设情况却不容客观,尤其是基层部门的基本设备以及业务经费还较为欠缺,制约了基层农业科技的推广与服务常态化。西部地区或者偏远山区的农业科技经费总量远远低于发达省份,部分地区虽然已基本建立了完善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但是能够开展基本测试、分析、实验等技术类工作的却少之又少。经费的欠缺不仅限制了农业科技的研发力度,还降低了推广服务人员工作的深入、广泛开展,相关业务难以正常开展。

1.3人员结构不够合理,各部门之间工作衔接不流畅

据了解,当前我国乡镇级农业推广服务人员有近半数以上是非专业出身,其中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知识培训,其对最新农业科技的了解与掌握略显不足,并且,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不够流畅,信息传递滞后,致使最新科技难以及时运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之中。

1.4农业推广服务主体薄弱,推广方式不适合

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对象为基层农民,而基层农民主体知识文化水平较低,对于农业科技的运用、说明、机械操作等都较为陌生,虽然基层农业部门时常进行知识下乡宣讲,但农民对农技的接受能力和运用能力仍然较低。同时,我国长期以来在农业推广工作中都采取“技术+行政”的模式,农业科技推广具有一定的指标性、强制性,这就容易引发农民的抵触与不配合的情绪,影响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开展。

1.5是运行机制不活

面对市场经济,现有的农技推广服务运行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考核、考评和激励机构,责权利没有很好地结合。一些乡镇农技人员任务完成得不好要扣工资,完成得好又得不到奖励,难以调动基层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另外,由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三权”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就成不了独立核算、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事业单位,造成财务不能实行独立核算,缺少自我发展机制。

2.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2.1加强对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改善管理结构,提高协作效率

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也离不开地方农业主管部门的大扶持,管理结构的混乱势必会造成基层农业相关工作的迷茫。对此,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转型关键时期,必须从管理结构上优化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改善管理结构,从而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各管理人员及相关基层推广服务必须从思想上加深认识,重视农技的转化,在新科技成果研发出来以后,积极协作配合进行试验,并做好科技推广宣传以及后续服务工作。

2.2因地制宜,设置专项资金,完善地区农技推广服务基础设施及激励机制

我国农村地区面积广大,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并且受制约地形,致使农业基础经济发展水平也并不一致。部分发达省市专项资金拨付充足,农技推广服务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善,不过,欠发达地区的相关设施与研发水平都较不完善,远远满足不了地区农技推广的需要。对此,各地区农业主管部门要因地制宜,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申请专项资金,购置相关宣传设备,如流动宣讲车、幻灯片放映机、机械设备等。同时,设立基层员工激励奖项,以农民群众的意见作为评价标准,促使相关人员以服务的心态对待宣传工作。

2.3提高农技推广服务人员个人素质,做好示范带头工作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人员需要直接面对广大农民,他们的态度代表了政府的形象,其个人素质必须能够胜任与满足推广服务工作的需要。对此,农业主管部门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的考察,除了专业技能以外,还包括礼仪知识、政策理论知识、政治思想觉悟等,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培养和提高其服务观念。

2.4完善农业配套服务机制,实现农业产业集成化、规模化、产业化

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站要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优势,将相关技术指导与售后服务纳入全套服务流程之中,在进行推广前要开展市场调查,了解农产品的市场前景。除了单纯地进行农产生产指导服务以外,还可以开展农副产品加工储销,切实为农民解决后顾之忧,并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实现农业产业的集成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带动周边产业发展,逐渐打造成完整的农业产业生态链,实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树进,李彩霞.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分析与对策[J].科技与经济,2005,18(5).

创意与创新农业科技论文范文第3篇

2、展望2020中国经济

3、有效治理视角:现代城市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4、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嬗变轨迹

5、宏观政策“三策合一”应对“三重压力”

6、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技术创新体系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7、论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

8、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治藏诉求与政策回应

9、宏观经济政策调节下的供需协同

10、NS自贸区创新体系问题与对策研究

11、促进稳定发展的法律类型之比较研究

12、实体经济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13、文化科技产业园区企业集群生态化与绩效评估体系构建

14、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

15、建设适应科技竞争与国家安全的科技情报发展体系

16、“三学期制”下开展“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优势研究

17、深化高等教育综改 助力北京新发展

18、我国工业产业科技需求与战略研究述评

19、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科技创新战略

20、中国科技自主创新政策:自我主导的开放创新

21、“放管服”改革与中小企业纾困发展

22、教育部办公厅《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

23、宽松货币政策下我国企业的风险承担

24、数字经济条件下工业互联网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

25、财源建设问题分析研究

26、中关村40年:历程、经验、挑战与对策

27、新中国成立70年农业现代化理论政策和实践的演变

28、消费扶贫背景下河池市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培育

29、跨周期调节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

30、中国共产党百年党代会经济主张和政策解析

31、关于进一步整合优化上海市财政支农政策的若干问题研究

3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问题研究

33、基于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下的我国大学技术转移模式

34、利用倒逼机制改善青海生态环境

35、马尔萨斯的忧虑与当代国人的困惑

36、基于课外科技活动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37、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测量、协同与演变

38、我国产业政策实践及“十四五”产业政策预研

39、中日在泰国的第三方市场合作分析

40、以全球视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41、政策对科研选题的影响

42、宁波实施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选择及评价

43、长江经济带绿色航运发展背景下原油船队运输组织方式发展分析

44、论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战略调整与中美关系

45、拓展教育载体 提升教育实效

46、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问题的讨论

47、中美贸易冲突的理论反思及未来展望

48、第十三届“大爱无国界”国际义卖活动开幕式在京举行

49、成熟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仿真研究

创意与创新农业科技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相结合,是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战略规划的需求,是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深化金融改革的必要选择。利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山东省科技创新水平,实证分析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结果表明,山东省是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因,而资本市场资金并不是科技创水平提升的原因,据此提出完善山东省科技金融体系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金融;科技创新;索洛余值法

一、引言

1993年,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成立,科技金融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汇出现,其理论内涵日益丰富。赵昌文、陈春发(2009)指出,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型安排,是由向科学和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金融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1~7]。根据科技金融运行机制的不同,科技金融的模式可以分为市场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和政府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其中,市场主动型科技金融模式按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及重要性分为资本市场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和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未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竞争将更依赖于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能力。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十八大会议又将这一战略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的高度,此需要构建有利于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金融体系。基于山东省科技型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问题,本文选择山东省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之间的作用关系做实证分析,紧密结合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构建山东省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山东省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的实证研究

(一)山东省科技创新水平的测定

本文选用山东省科技创新产出衡量科技创新水平,并用索洛余值法基于生产函数总量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并以此来衡量科技创新水平。

假设经济增长符合传统的 C-D 生产函数,yt=A0eλtKα

tLβ

t,其中α+β=1。我们用K表示不含技术进步的纯粹资本投入,引入中间投入M表示与资本融合在一起的体现式技术进步的所有投入。

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yt=A0eλtKα

tLβ

tMγ

t (A表示技术进步系数) (1)

对(1)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得出线性生产函数:

lnY=lnA0+λt+αlnKt+βlnLt+γlnMt+εt (2)

对(2)式两边微分可得:

=-α-β-γ (3)

令a=,y=,k=,l=,m=

则(3)式变为:a=y-αk-βl-γm (4)

其中A为技术进步增长率,y为总产出增长率(地区GDP增长率),k为资本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l为劳动增长率(城镇就业人数增长率),m为中间投入增长率。对(2)式全微分,可得出改进后的增长函数与技术进步水平模型:?lnYt=lnA0+λt+α?lnKt+β?lnLt+γ?lnMt+εt (5)

该模型在希克斯中型和规模报酬不变假设条件下,可以简化为索洛余值法的全要素生产率估计模型:lnYt=lnA0+?Tt+?KlnKt+?LlnLt+εt (6)

其中?T和?K分别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全要素生产率计算公式如下:TFPt= (7)

文章选取山东省2000—2012年的数据,Y即为山东省GDP,K为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L为年末城镇从业人数,数据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由于索洛余值法的全要素生产率估计模型涉及到的指标数据单位不统一,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影响。然后利用Eview6.0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并检验,模型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参数估计方程式如下:

GDP=0.0745205801738+0.498367301455*K(-1)+0.506177750827*L(-1),

所以得?K为0.4984,?L为0.5062。

其中调整后的R^2=0.997425,DW=2.173846大于2小于4,说明模型检验是平稳性的,即模型拟合效果比较理想。将?K为0.4984,?L为0.5062带入公式(7),计算山东省每年的科技创新产出值即科技创新水平,其结果(如图1所示):

(二)山东省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的测度

科技活动经费筹集包括政府资金、企业资金、事业单位资金、金融机构贷款、国外资金和其他资金等。由于官方数据统计口径的原因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科技金融支持资金来源主要分为政府资金、金融市场资金和资本市场资金。

本文用山东省政府财政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GF)作为支持科技创新的政府资金指标。采用山东省金融机构科技贷款额(KF)反映银行科技信贷情况。选用山东省上市公司境内融资额(CF)作为衡量资本市场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指标。文章选取山东省2000—2012年的数据,数据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1.线性回归分析

对科技创新水平和政府科学技术支出进行OLS线性回归,得到回归方程:TFP=0.5311lnGF+2.354,回归方程中的各项系数均是显著的,F值为98.82,伴随概率为0,整个回归方程是显著的,R2=0.89,拟合度较高。

对科技创新水平和上市公司境内融资额进行OLS线性回归,得方程:TFP=0.3044nCF+2.9669,回归方程中的各项系数均是显著的,F值为64.187,伴随概率为0,整个回归方程是显著的,R2=0.85,拟合度较高。

对科技创新水平和山东省金融机构科技贷款额进行OLS线性回归,得方程:TFP=0.865lnKF-10.13,回归方程中的各项系数均是显著的,F值为15.82,伴随概率为0.004,整个回归方程是显著的,R2=0.76,拟合度较高。

对科技创新水平(TFP)分别与政府资金(lnGF)、资本市场资金(lnCF)、商业银行信贷资金(lnKF)进行回归,三个回归方程解释变量前面的系数均为正数,说明金融三大市场资金支持对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均起正向促进作用,系数的大小可以代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具体而言,政府资金、资本市场资金和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依次独立变动1个单位分别引起科技创新水平0.5311个、0.3044个和0.865个单位的改善,可见政府资金的贡献程度居中,资本市场最小,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商业银行信贷最大。 山东省是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最大的缺点在于银行债权融资收益模式与科技创新企业的不相宜性。科技创新企业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早期,从而造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的失灵现象。银行在企业其提供融资时,承担了风险却难以享受到企业后期成长的收益,风险和收益分布不对称性。因而,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有风险,不利于金融稳定的风险。对于这种困境,一种解决方式是政府提供政策性银行科技贷款,从而导致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带有较强的政府干预色彩;二是构建银行科技信贷风险分散机制。

2.格兰杰因果检验

C.W.J.Granger于1969年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如下定义:如果x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则x应该有助于预测y,即在y关于y过去之的回归中,添加x的过去值作为独立的解释变量,应该显著增加回归的解释能力。

TFP与金融支持中的政府资金的格兰杰关系检验(如表2所示)。在lnGF不是TFP变化的原因假设中,p值0.01523,小于10%,所以拒绝假设,lnGF是TFP变化的原因,也就是说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因。同理,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因。在lnCF不是TFP变化的原因假设中,p值为0.13069,大于10%,所以接受假设,资本市场资金不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因。

政府财政科技投入(lnGF)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因。结果表明,科研经费支出作为政府财政支出中用于支持科技创新的资金来源,在促进山东省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资本市场资金(lnCF)支持并不是科技创水平提升的原因,并且对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贡献度最小。这说明山东省目前发展态势处于不成熟阶段的资本市场并不能满足上市公司的融资要求,故不能成为山东省科技创新水平改善的推动力,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仍处于低水平。商业银行信贷资金(lnKF)是科技创水平提升的原因,并且对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贡献度最大,说明科技信贷资金当前促进科技创新型企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柱,并且,科技创新成果也可作为贷款抵押从而增加商业性信贷额度。

三、实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实证结论

综合上述实证分析的结果,得出本文的主要结论:(1)科技金融体系框架中的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科技资本市场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对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支持力度分别为0.5311、0.3044和0.865,是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2)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因。(3)资本市场资金支持并不是科技创水平提升的原因,资本市场发展不够成熟。

(二)政策建议

1.构建银行科技信贷风险分散机制

把中小企业主的个人信用和资产情况纳入评价体系中,为信贷投放提供更具安全的依据。推进科技担保体系建设,通过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降低银行科技信贷风险;加快科技保险发展,开发科技信贷保险产品,分散银行风险;鼓励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集合委托贷款等新型科技贷款业务;借鉴美国硅谷银行的经验,组建科技银行,与风险投资公司紧密合作,专门针对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2.构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

政府通过建立相关的种子基金和投资引导基金,采取参股和跟进投资等形式,吸引民间投资对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创新企业进行投资,政府资金发挥放大作用和引导作用,这样既有利于扩大投资规模,又能引导更多资金投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的企业。目前山东省高科技企业在种子期融资难问题尤为迫切,建议通过设立产业发展种子基金,对符合条件的种子期的科技企业给予资金支持或贷款贴息。

3.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首先,鼓励相关高科技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支持企业灵活运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集合债券、高收益债券等工具,扩大融资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集合债、公司债等多种方式融资。对于运作比较成熟、未来现金流较稳定的项目,可以优质资产的未来现金流和收益权等为基础,探索开展创新产业项目的资产证券化试点。

其次,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股权投资市场,为科技成果流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非公开方式进行股权融资提供服务。一是强化交易服务功能,提供交易场地、交易信息、交易鉴证和交易结算等服务;二是强化交易组织功能,与各股权投资企业加强对接,畅通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与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结合的渠道;三是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组织协调功能,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协同创新。

参考文献:

[1] 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科技金融SCI-TECH FINANCE[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6.

[2] Brian J.Henderson,Neil D.Pearson.The dark side of financial innovation:A case study of the pricing of a retail financial product.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1(5):227-247.

[3] George Hondroyiannis,Sarantis Lolos,Evangelia Papapetrou.Financial Market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Greece,1986-1999[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Institutions and Money,2005(15):173-188.

[4] 杨晓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多角度思考:徐州案例[J].科学管理研究,2013,(5):92-95.

[5] 束兰根.科技金融融合模式与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研究[J].金融纵横,2011,(5):9-13.

[6] 步国旬,陈君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路径及策略研究——以资本市场为例[J].金融纵横,2013,(4):19-25.

[7] 陈敏,南爱华,刘国华.山东科技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12):157-161.

[责任编辑 吴明宇]

创意与创新农业科技论文范文第5篇

大赛内容

参赛作品需符合国家社会经济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具有一定科技含量、文化含量和知识含量。参赛作品可以是参赛者参与或经授权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或课外制作,也可以是一项可能研发的概念产品或服务。参赛作品需具有相对完整、具体、有实施可能的创作说明。创业作品应着眼于特定市场、竞争、营销、财务等策略方案,阐述把握机会的过程并说明所需资源。

创意类作品:涉及多媒体开发、平面设计、装饰工程、活动策划、文化产业开发、动漫创作、游戏开发、影视制作、音像品销售等。

创新类作品:涉及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中取得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农业、生物新品种和计算机软件等。

创业类作品:要求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所提出的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

大赛时间

2014年3月—4月;作品提交时间截止日期2014年4月20日,过期不再受理。比赛的答辩评审时间定于2014年4月26日。

大赛形式

大赛采用现场答辩的形式,由组委会组织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作品完成人采用“1+2+2模式”进行现场汇报、答辩,具体程序:

(一)听取“作品介绍”1分钟,作品完成人简要介绍作品的设计理念、方案、原理、可行性、适用性等;

(二)实物展示2分钟,作品完成人对作品进行现场演示和描述;

(三)质疑答辩2分钟,作品完成人对评委提出的质疑进行答辩;

(四)评议打分,在答辩的基础上,对照评选标准,对作品进行分类打分,打分采用百分制,作品的最终得分为各去掉一个最高、最低分后的平均分;

(五)评定奖励等级,根据作品的最终得分,结合作品定性考核,评定奖励等级。

作品提交

1、参赛者须填写参赛报名表(附件一),参赛报名表“设计说明”栏主要填写参赛作品的设计理念、使用功能、设计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方案等,清楚地表达设计者的创意和设计的内容。一般不超过500字。

2、实物类创新创意作品需要提交图片说明,图片采用Jpg格式。属于机械发明或模拟运动类作品还需提供简短视频说明,视频大小以完整演示完一个运动周期为限。

3、参赛报名表及作品等材料均须提交纸件和电子件各一份,纸件统一为A4规格,照片粘贴于A4纸上。以学院为单位统一上报大赛组委会办公室,不接受个人报送的参赛作品。

4、每件作品的完成人不得超过3人,另可有1名指导教师。 奖项设置

组委会对提交的参赛作品,按类别分别进行评选,最终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15名、优秀奖25名,同时设优秀指导教师奖3名、优秀组织奖2名,分别予以颁发奖励证书或奖牌。

其它事项

1、所有作品必须是原创,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否则组委会将取消参赛资格,对已参赛并资助或奖励的要追回所获资助或奖励,并作全校通报批评。作品的关键技术需要保密的,在设计说明中回避。

2、参赛作品的所有权归作品完成人和延安大学共同所有,大赛组委会拥有参赛作品的收藏、展出、出版等权利。提交作品即视为参赛者自动接受本次活动的所有规定。

3、本次大赛同时也是“陕西榆林第二届大学生科技创意创新创业大赛暨创新成果展”(请参阅榆林科技信息网相关内容)和“延安市第二届大学生科技创意创新创业大赛”(请参阅延安科技信息网相关内容)在我校的初赛,所有获奖作品将推荐参加以上大赛。部分优秀作品将作为重点培育项目,代表我校参加省内外其他科技创意创新创意类大赛。

创意与创新农业科技论文范文第6篇

2、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煤化工产业的转型发展研究

3、江苏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目标、任务与路径

4、找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5、长治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对策建议

6、产业转型系统复杂性认知与应对策略研究

7、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困境及对策

8、“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省产业转型的思路与方向

9、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与路径

10、经济新常态视角下的产业转型研究

11、资源型城市实现科技创新经济转型的产业集群发展之路

12、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产业转型与合作: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13、高质量发展视角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培育研究

14、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途径研究

15、探索经济工作新模式 开创转型升级新局面

16、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作用机制研究

17、对象、主体与功能:服务地方传统产业转型的高职产学研合作的三个基本问题探讨

18、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研究

19、生态循环农业与山区乡村扶贫联动发展探索

20、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21、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型问题研究

22、产业融合: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路径

23、产城融合视角下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24、基于SEM的创新型人力资本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影响研究

2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绿色金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26、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27、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的角色互动模型及实践取向

28、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盐城沿海内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研究

29、新加坡的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及其启示

30、建设湖北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思路研究

31、比较优势动态转换与产业升级

32、苏州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

33、资源型产业低碳转型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分析

34、对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建议

35、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动力解析及机理研究

36、坚定不移推动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37、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38、中职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对接度的调查与分析

39、“互联网+”视域下鹰潭铜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思考

40、五大发展理念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评

41、解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绍兴秘笈

42、强化创新驱动 加快转型升级

43、纺织服装现代生产性服务型设计人才培养思考

44、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开辟科学发展新路

45、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应为、难为和可为

46、聚焦着力点攻坚克难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47、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机制分析

48、加快科技创新,推进丰城市产业转型升级

49、解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用地政策并提出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上一篇:我国物流法律体系完善论文范文下一篇:医学院本科药学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