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经济范文

2023-12-30

创意经济范文第1篇

3选择低碳 绿色相伴

4低碳生活一小步 品德时尚一大步 5节能是一种美德

环保是一种时尚 6树立“低碳”理念 创建绿色家园 7低碳让生活更时尚

节约让生活更美丽 8倡导低碳生活 让地球不再叹息

9能源连着你我他,低碳生活靠大家 10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爱护我们共有家园 11倡导低碳生活 呵护生态家园 12节能低碳意义大,行动落实靠大家

选择低碳、选择人生。

地球熄灯一小时 “3.27”我们一起行动

共享碧水蓝天

节能 有限资源无限循环

为了地球的明天 请奉献您的一小时 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犹如河缺口,节能低碳意义大,行动落实靠大家,关灯节水多步行,绿水青天笑脸迎 提倡绿色生活 实施清洁生产 树立节水意识 反对浪费水源

提高环境道德水平 建设文明小康城区

企业求发展 环保须先行

天蓝水清 地绿居佳

合理利用资源 保护生态平衡

创造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拯救地球,一起动手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心动不如行动,去怨不如去干

喝洁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这需要您每时每刻爱护环境!

花香阵阵,鸟鸣声声。琅琅书声,浓浓情深问坛哪得绿如许,为有大家来爱护 创建绿色校园,从你我做起 美化生活,净化心灵 建设绿色校园,增强环保意识 创造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绿色校园,绿色生活 绿色是我们的家园

它失去了保护,我们就失去了健康。 给我一片绿,还你一片荫

如果没有树木,世界将会暗淡无光 爱无限,绿无边

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环境好,生活就好

花草树木都是宝,没它我就不行了 人人都来爱护它,世界才会更美妙 人类只有好好地对待大自然,大自然才能无限地回报人类

保护环境,少说多做,让校园成为绿色的殿堂

除了足迹,什么都不能遗留;除了回忆,什么都不要拎走

只要给予一些爱,就能给你带来郁郁葱葱的绿荫

别在绿色消失时,我们才去后悔

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树护绿 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树环保之风,迎美好明天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爱护学校从学生做起 学校一片绿,学生心中一片春 我们是幼苗,我们都需要呵护 大路随你走,别踩在我头

绿色象征生命,珍惜生命,环保第一 人重脸,树重皮,请勿墙上留痕迹 为了美丽家园,请从小事做起

鸟儿渴望洁净的天空,人类渴望绿色的家园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爱护自己

青青绿叶红花,岂能肆意践踏(请勿践踏草坪)

环境你我他,绿色靠大家

不要让绿色从身边消失

保护环境,少说多做

保护环境=保护自己

美我校园重在每一举动

请您足下绕一绕,草儿向您笑一笑

小小一口痰,细菌千千万

“绿色生死恋”——有绿才有生命

痰吐在地,辱写在心

我选择,我喜欢,我环保,我健康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保护自然

绿色奥运应从绿色校园开始

理想校园——绿色、生机、健康、希望

保护绿色摇篮,你行,我能!

环保从点滴做起!

环境就是你的“脸”,要好好爱护

见垃圾,弯个腰,争做绿色小使者

垃圾筒——我不想“失业”!!!

让绿色的旋律环绕每一个生命!

幸福就是天蓝、山青、水绿

今天节约一滴水,留给后人一滴血

没有地球的健康就没有人类的健康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一起动手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促绿色消费,做绿色选民

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把消费限制在生态圈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让经济发展的浪潮进入绿色的河道

把绿色带进21世纪

心动不如行动,去怨不如去干

我是环保一员

地球是我们从后代手中借来的

破坏环境,祸及千古,保护环境,功盖千秋 与自然重建和谐,与地球重修旧好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

垃圾回收,保护地球,举手之劳,参与环保 拣回垃圾分类老传统,倡导绿色文明新时尚

不要旁观,请加入行动者的行列

人类若不能与其他物种共存,便不能与这个星球共存

保护环境,保存希望

用行动护卫家园,用热血浇灌地球

环保不分民族,生态没有国界

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村庄——地球,保护环境是每个地球村民的责任

如果环境受到污染,再青翠的蒹葭也会枯萎,下一个凋谢的将是您美丽的容颜

哭泣的草原 地球在哭泣

绿色生活宣言 环保教育游戏

重归香格里拉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自然有没有朋友? 水泥地上的野花

一次感动世界的演讲 善待生命 善待自己

2.踏破青毡可惜,多行数步无妨。 3.用爱心呵护每一片绿色。 4.绕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绿。 5.茵茵绿草地,脚下请留情。

6.小草给我一片绿,我给小草一份爱。 7.我爱花,我爱草,我爱青青小树苗 8.芳草依依,大家怜惜。 9.心中有情,脚下留情。Za*

10.天是蓝的,草是绿的,心是纯粹的。 11.少一串脚印,多一份绿意。 12.请让我们的腰杆永远挺直! 13.我很怕羞,请别碰我!

14.花草是我的朋友,请多一份爱护! 15.请让我们的校园永远充满绿色。 16.草儿绿、花儿香,环境优美人健康! 17.鲜花还需绿叶扶,学校更需同学护! 18.有了您的真心呵护,学校才会更加美丽! 19.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让一让。 20.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21.绿色明亮了我们的眼睛,是为了让我们看清足下绿的生命。

22.手上留情花自香,脚下留意草如茵。 23.拯救地球,一起动手。 24.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25.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26.心动不如行动,去怨不如去干。 27.喝洁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这需要您每时每刻爱护环境!

28.手下留情花更艳,脚下留情草更翠。 29.你珍惜我的生命,我还你一片绿荫。 30.多一声谢谢,多一个朋友,多一声抱歉,多一份宽容。

31.你挥一挥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动一动手,不留下任何纸屑。

32.当你不要我时,请把我送回家。 33.注意了,每个人都看见你在这里的一举一动。(走廊)

34.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图书馆)

35.小草青青,脚下留情。 36.小草正睡觉,请你勿打扰。 37.编织爱心,保护环境。 38.学校是我家,人人都爱它。

39.花香阵阵,鸟鸣声声。琅琅书声,浓浓情深。

40.人人参与环境保护,个个争当绿色天使。 41.走一走,看一看,花红柳绿美无限。 42.花木有情报春晖,同学爱护喜心扉。 43.你来绕一绕,我来笑一笑。

44.问坛哪得绿如许,为有大家来爱护! 45.创建绿色校园,从你我做起。 46.美化生活,净化心灵。 47.建设绿色校园,增强环保意识。 48.创造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49.绿色校园,绿色生活。 50.绿色是我们的家园。

51.它失去了保护,我们就失去了健康。 52.给我一片绿,还你一片荫。

53.轻轻抬起你的小脚,我在你的脚下微笑

54.如果没有树木,世界将会暗淡无光。 55.爱无限,绿无边。. 56.多一份绿色,多一份健康。 57.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58.环境好,生活就好。

59.小花小草传芳香,请你把路绕一绕。 60.少一个脚印,多一份芳香。

61.花草树木都是宝,没它我就不行了。 人人都来爱护它,世界才会更美妙。 62.人类只有好好地对待大自然,大自然才能无限地回报人类。

63.青青小草有生命,请君足下留情。 64.保护环境,少说多做,让校园成为绿色的殿堂。

65.请您足下绕一绕,草儿向您笑一笑。 66.除了足迹,什么都不能遗留;除了回忆,什么都不要拎走。

67.劝君多走几步路,莫把草坪当马路。 68.只要给予一些爱,就能给你带来郁郁葱葱的绿荫。

69.别在绿色消失时,我们才去后悔。 70.保护学校环境,共创学生圣地! 71.小草青青,花香飘飘;青草鲜花,应当爱惜。

72.花儿以花香回报我们,我们只需脚下留情。

73.让花儿含笑,让草儿传情,让心儿绽放。 74.一草一木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75.少一个脚印,多一个生命。

76.要想校园净又美,健康文明记心里。 77.环境你不爱,美景不常在。

78.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树护绿。

79.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80.树环保之风,迎美好明天。

81.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爱护学校从学生做起。

82.学校一片绿,学生心中一片春。

83.我们是幼苗,我们都需要呵护。 84.大路随你走,别踩在我头。

85.绿色象征生命,珍惜生命,环保第一 86.人重脸,树重皮,请勿墙上留痕迹。 87.为了美丽家园,请从小事做起。 88.鸟儿渴望洁净的天空,人类渴望绿色的家园。

89.保护生态环境,就是爱护自己。 90.青青绿叶红花,岂能肆意践踏(请勿践踏草坪)

91.迈步留意地下草,掸指莫折枝头花。 92.不要让白色的面纱罩在我绿色的笑颜上 93.当你昂首阔步时,我在你脚下呻吟。 94.你的行动代表花的未来。

95.垃圾箱:请你近距离投篮。 96.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 97.让绿色看得见,让绿色听得见。 98.捡起片片纸,传递深深情。 99.鸟语花香,爱赏共享。 100.小草青青,脚步轻轻。

101.今天节约一滴水,留给后人一滴血。 102.同建绿色校园,共享鸟语花香。 103.乘阴靠绿树,美化靠大家。 104.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创意经济范文第2篇

摘要:浅谈奥林匹克营销策略,更深入了解和认识奥林匹克运动会。文章分析和学习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着重分析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关营销案例,以有效指导和帮助专业学习,提高当代大学生对事情的敏锐性和觉察力,提升当代大学生对事件的经济分析能力和水平,进而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关键词:奥林匹克;营销策略

奥运会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且最受欢迎的体育盛会,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关注。在“更快、更高、更强”奥运精神的指导下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经不是单纯的体育盛事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与营销紧密结合,成为了展示人类经济,文化和文明的盛会。奥运营销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奥运会能否成功举行无论奥运筹办资金的来源,还是奥运项目本身的推广,都离不开成功的奥运营销策略。

一、根据市场和环境确定经营思想,建立现代经营观念体系

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需要着力研究市场的需求状况,注重消费者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还要在市场,社会营销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创造需求,生态营销,关系营销,绿色营销,服务营销,大市场营销相结合的新营销体系。

可口可乐公司借助奥运赞助商的声势,在过去几年中,该公司与世界自然基金会联手推出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节水活动。最新它们在中国的节水项目加快了进展。在该项目的各种预算中,有一项是在五年内斥资2000万美元来改善中国七大流域(包括长江)沿岸居民用水的水质和水量。可口可乐还与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合作在奥运场馆放置环保的自动贩卖机和冰箱。可口可乐公司发言人ChristinaLau表示,奥运会是给公司环保行动提速的方式之一,但这些项目都有长期目标,不会在2008年后就戛然而止。可口可乐为世人送上营销创新的经典之笔——“QQ火炬在线传递”。这个相当简单的创意,却带来了巨大收益。仅仅几天时间,QQ火炬在网上已呈燎原之势。通过网络平台,可口可乐与几亿人紧连在一起共享奥运风情,大幅度地提升了可口可乐品牌的美誉度。在火炬图标的带动和启发下,后来又出现了“中国心”图标行动。同时,将奥运与公司产品相结合,为奥运推出全新包装,做到了“我跟奥运走”,既抓住了消费者对奥运的热情,又留意了公司长远的发展壮大以及潜在的市场需求。在提升公司形象的同时,也宣传了公司,扩大了公司的影响。

二、营销整体化,特色化,多元化

以21世纪市场营销“市场竞争无形化,营销目标多极化,营销决策整体化,营销策略特色化,营销渠道网络化,营销过程信息化,营销沟通双向化,营销服务系统化”的新特征为向导整体的,富有特色的,多元化的展开营销策略。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阿迪达斯抓住北京奥运会这一绝佳的时机,成功的拿下了08年北京奥运会的赞助,着眼于所有参与奥运会的人员(包括现场观众和主办国人民)以及媒体记者,以奥运与运动作为主线,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进行“全程追踪”。把借助体育明星的效应和赛场间接广告以及网上宣传等方式相结合,并为2008年北京奥运制作专题广告,历届传统的特许产品有纪念章、恤衫、棒球帽等具有庆祝和纪念意义的产品加大宣传力度,成功的扩大了阿迪达斯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同时,阿迪达斯还抓住了“后奥运时代”,加快了产品更新发展的步调,以迎合消费者的求新求奇,追求个性的消费心理,稳扎稳打的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成功地争取了广泛而持久的效果,最终,赶超了耐克,稳居中国体育市场龙头地位。

三、将无差异性营销策略和差异性营销策略相结合

不同的市场覆盖,甚至是同一市场覆盖,应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

奥运门票的销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无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不管是哪国人,哪个民族人)都有相同的购买门票的权利,机会也是均等的,有相同的奥运纪念品,和除座位外同等的待遇,都是奥运热爱者和爱好者。差异性主要是指作为的差异性,依据赛场不同座位的不同视觉效果,抓住观众对视觉效果的追求,对某些座位的需求,实行不同的价位制。在满足消费者心理要求的同时,充分发挥了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作用,也有效地调节了消费者之间的心理矛盾和心理顾虑。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门票效益。

此外,就是座位的和通道的特殊设置。体育场内设有残疾人专用通道,专用椅等等这些特殊设施。大大地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同情心和怜悯。体现了奥林匹克对观众的尊重和理解。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充分发挥集群效益和带动作用

一个经济亮点的出现,往往能过带动一个产业的兴起和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是2008年甚至至今一个独特的旅游,文化亮点。

旅游:由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进出境旅游观光人数增加同比增长25%,入华旅游的人大幅度的增加。我国旅游业出现了新高潮,带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壮大,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收入,有力的拉动了我国GDP的增长。

国际形象:给我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让各国更多人了解和来到中国,是纠正他们对我国的不好认识和印象的好机会,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迎来一个大飞跃时期这种飞跃不仅是观念的传播,更让大多数中国人兴奋的是,传统文化产业将会给中国带来真金白银。

近几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结出了很多硕果。奥运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奥运的发展也依赖于经济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特别是学习经济类专业的我们应该时刻关注以奥林匹克运动会为典型的体育事业对经济的发展,学会自主分析体育与经济的联系。在了解和关注体育事业的同时巩固自己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重杰,宋璐毅.民族产业参与北京2008奥运会营销的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4).

2、李伟文.现代市场营销[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

创意经济范文第3篇

作者简介:覃志立(1992-),男,汉,四川南充人,四川省委党校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金融。

摘要: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四川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包容性增长道路就显得尤为迫切。而文化创意产业在拓展产业消费空间、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等方面的贡献日益显著,已成为推动四川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本文从四川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运行状况入手,通过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计量模型,提出四川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建议,旨在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协调发展。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实证分析;政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以及实践的不断发展,其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Richard Florida(2002)提出了“3T”(Talent、Technology和Tolerance)理论,指出了区域环境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厉无畏(2006)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在属性是创意资本,而创意资本又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微观基础;辜胜阻(2010)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改变了传统制造业发展模式,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1]。为此,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四川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对于推动四川经济转型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四川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四川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各县(市、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均衡。2014年10月,四川第一次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出台了系统性文件,即《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了主要任务并给出了时间表。当前四川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新兴产业的一大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当前四川正处于一个经济消费升级的重要阶段,逐步由实物消费向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转变,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将有一个十分广阔的空间。四川文化创意产业单位数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数不断增加,产业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06年,四川文化创意产业单位数为4088家,吸纳就业人员数16006个,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56.6亿元。到2013年,四川文化创意产业单位数为5239家,吸纳就业人员数20325个,文化产业增加值为452亿元。8年间,四川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长了295.4亿元,平均年增长49.2亿元(见下图)。

(注:这里的文化创意产业单位主要包括文化站、文化艺术和文物事业机构)

(二)文化创意产业组织多元化。近年来,随着四川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文化产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民营资本投入到文化创意产业的表现比较活跃,开始涌现出大量的民营文化创意产业,并且规模不断扩大,具有灵活化、个体化、小型化等特点。此外,以资本或产业链为纽带的企业集团化或企业联盟的趋势愈加明显。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文化特征愈加被重视。近年来,四川各级政府实施了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战略。尤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它们的文化消费刚刚起步,由于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区域性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地政府利用颇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并借助现代传媒手段,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开发了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地区之间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差距[2]。

(四)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当前四川出现了若干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如安仁(中国)博物馆小镇、成都锦江区红星路35号等文化创意产业园。这些产业园区呈现出数量多、速度快、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及中小型民营企业为园区主体的发展特点,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而高度集群化。

(五)文化创意产品对外贸易额不断扩大。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提到“拓展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这就需要加快文化创意产品的出口贸易。以四川自贡为例,自贡通过宣传引导、培育孵化、搭建平台、扶持龙头等系列措施,加快了省级服务贸易特色基地——自贡彩灯文化出口基地建设步伐,2014年累计实现对外文化贸易总额1214万美元,产品出口覆盖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对外文化贸易快速发展。

二、四川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选取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

为了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需要构建两者之间的实证模型。其中,Y、X1、X2、X3、X4、X3′分别代表四川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总值、第二产业总值、第三产业总值、文化产业增加值以及剔除文化产业增加值的第三产业总值。由于四川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数据比较难找,这里用文化产业的相关数据来替代,笔者认为这并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数据均来源于四川统计年鉴。

(二)建立回归方程

建立以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υI

模型中,分别对上述变量取自然对数,㏑Y表示四川地区GDP增长率;㏑X1表示第一产业增长率;㏑X2表示第二产业增长率;㏑X3′表示剔除文化创意产业之外的第三产业增长率;㏑X4表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率。为了初步分析这一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对四川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利用Eviews7.2软件对相关数据做OLS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Y=1.0148+0.1756㏑X1+0.4637㏑X2+0.3572㏑X3′+0.0121㏑X4(方程1)

(0.1189) (0.0306) (0.0332) (0.0317) (0.0048)

t=(8.5325) (5.7395) (13.9757) (11.2493) (3.5099)

R2=0.999982 F=40895.68

从回归方程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给定显著性水平?=0.05下,所有变量的估计值均显著,各拟合优度值非常接近1,说明回归方程拟合得较好。此外,为了从另一个侧面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回归方程来进行分析和说明。

㏑Y=0.7892+0.2322㏑X1+0.4070㏑X2+0.3986㏑X3′(方程2)

(0.1188) (0.0315) (0.0371) (0.0414)

t=(6.6452) (7.3655) (10.9789) (9.6379) R2=0.999943 F=23452.49

㏑Y=0.9794+0.1680㏑X1+0.4707㏑X2+0.3667㏑X3(方程3)

(0.0641) (0.0189) (0.0184) (0.0222)

t=(15.2672) (8.8616) (25.6133) (16.5343) R2=0.99998 F=67144.21

在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下,回归方程2、3的所有变量估计值均显著,各拟合优度值非常接近1,说明回归方程拟合得较好。

(三)模型分析的应用

如回归方程1的结果所示,㏑X3′的系数为0.3572,这表明剔除文化创意产业之外的第三产业产值增长1%会引起四川GDP出现0.3572%的增长变化;而㏑X4系数为0.0121,表示文化创意产业增长1%时,四川GDP会出现0.0121%的增长变化。可见四川除文化创意产业之外的第三产业虽然取得较大发展,但其发展水平并不是很高。再将回归方程2、3的结果相比较。㏑X3的系数为0.3667,㏑X3′的系数为0.3986,这表明第三产业对四川经济增长的贡献更高,而㏑X3与㏑X3′的系数之差仅为0.0319,以及回归方程1中㏑X4的系数为0.0121,这既说明回归方程存在一定的序列自相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文化创意产业对相关产业具有溢出和放大效应[3]。可见文化创意产业对四川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三、推动四川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现状与模型分析,可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有着明显的正外部性,对于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促进四川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一)健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1.提供组织保障,做好产业引导

与四川其他产业一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四川各级政府可以组建推进机构,成立文化创意发展专项小组,由省市县联动,各部门合力,共同搭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4]。文化创意发展专项小组主要负责管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事务,比如做好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产业布局、重点建设项目等,并设立具体的目标、步骤和措施,充分发挥政府对其政策引导作用,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2.增加财政支持,加大税收优惠

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四川各级政府应对其给予政策倾斜和扶持,尤其是财政税收方面的倾斜和扶持。比如制定文化创意产业专项基金,包括各种创意投资、文化创新等基金项目,用于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和重点文化企业的发展[5]。同时可以参照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帮扶政策,通过对认定的文化创意类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并通过差别税收、出口退税等方式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积极参与到文化创新领域。

3.鼓励和引导公众文化消费需求

当前消费已进入个性化、多样化新阶段,文化消费亦是如此。为进一步有意识地引导公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各级政府应创新消费服务机制,联合文化企业、消费者协会和大众媒体等开展文化创意社区活动,通过媒体宣传、文化创意活动比赛以及社会文化展演活动等方式将文化、艺术、设计等融入到大众的生活中,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对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

(二)营造保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法律环境

1.营造保护知识产权文化的良好氛围

一方面,各级政府应积极做好知识产权宣传工作,构建舆论宣传平台,拓宽舆论宣传渠道,比如以通俗易懂的标语、广告宣传片等方式来加大知识产权的社会宣传力度,在群众中深度普及知识产权知识[6];另一方面,要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加强保护文化产权的法律意识。提高企业文化水平是从根本上遏制知识产权侵权现象的发生,让员工自觉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与重视。

2.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产权的立法规范

与传统产业不同,文化创意的过程及成果很多都与知识产权有关,因此,应当给文化创意产业插上“法律保护翅”和“法律导航翅”,以保证其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效果。尽管我国目前制定有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但这些法律法规不能涵盖其所有内容。因此,四川应健全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机制,探索在文化创意产业聚集核心区域设立知识产权巡回法庭,以知识产权联席会议为平台,加强与工商、质检等职能部门的定期沟通与协调;以司法公开促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企业及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同。

3.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

任何完善的制度如果不能正确的执法将失去意义。知识产权行政部门应当尽快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加强知识产权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监控系统,联合专门知识产权机构和广大的社会力量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以保障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文化创意纠纷中构成刑事犯罪的案件,通过刑事责任的追究真正提高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民事案件中侵权赔偿数额的确定能够全面、充分地弥补权利人因侵权受到的损失,提高侵权者的违法成本[7]。

(三)注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

1.加强高校创意人才的培养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关键的资本就是人力资本,而高校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上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四川各地的高等院校应开设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专业或者专门设立文化创意学院,课程的学习内容应包括各地的人文历史资源、城市特点、各地人民的需求状况等[8]。同时政府应加强高校、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专门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文化创意人才。

2.营造吸引、留住创意人才的良好环境

文化创意人才的引进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四川各级政府应运用好政策导向,制定引导性的人才入川政策,对文化创意企业引进的国内外优秀创意人才,应给予经费、立项资助等方面的支持,以吸引各类创意人才在四川激荡聪明才智。同时应完善文化创意人才建设,做好对创意人才的认证工作,并制定激励创意人才发展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相关企业和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8]。

3.完善文化创意产业人员的在职培训机制

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人员的短期培训和在职教育,深入挖掘现有的省内文化创意人才资源。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两条腿走路”,将教育培训与岗位实践结合起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意人才。同时应加强与国内外发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经验的交流与学习,比如可以邀请国内外专家和学者来四川讲学,也可选派省内的优秀人才出国进修。

(四)探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

1.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为了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能力,四川应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地理、人文等资源要素,要以“创意+”的思维,大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的龙头企业并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影响力强的融合发展城市、集聚区和新型城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和产业园区的聚集效应,为四川“转型升级、美丽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

四川应加强对地方历史和民族民俗文化资源的整理、挖掘、包装、升华,将创意理念打造成具体项目,以独特的创意设计和文化体验来满足公众需求,重点开发熊猫文化、古蜀文明、美食文化等系列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大九寨、大峨眉等旅游品牌。在塑造新品牌的过程中,要合理参考和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的经验模式,并注意借助媒体、文化活动等有效方式加快打造地方文化产业航母。

3.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

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对提高四川文化的软实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意义重大。从四川实际情况出发,着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应把握以下方面:一是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和路径。健全完善文化贸易扶持支撑体系,在四川现有保税园区构建文化保税区,探索建立文化产业国际合作试验区;二是加强文化产品国际化的价值重塑与升级。着力推进民族区域传统文化与现代国际文化消费市场接轨,并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进一步激发外向型经济活力。(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参考文献:

[1]郑耀宗.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研究[J].上海经济.2015(21):21-26.

[2]李月敏,田新霞.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机制研究[J].河北企业.2013(11):50-52.

[3]乐芝芝.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研究:以江西省为例[D].江西:南昌大学.2011:1-48.

[4]王洁.贵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探析[D].贵州:贵州财经大学.2013:1-57.

[5]王童彦.政采如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融合[N].中国政府采购报.2014-02-13(001).

[6]张文山,王华彪.挖掘利用区域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河北省县域文化创意产业增长极[J].品牌.2015(2):12.

[7]Christiaan De Beukelaer.Cultural Policy:management,value and modernity in the creative industries[J].Cultural Trends.2015,24(1):95-97.

[8]蒋建平.区域经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以河南省驻马店市为例[J].天中学刊.2014(4):67-70.

创意经济范文第4篇

摘要: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在文化创意产业和将创意思想运用于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以及研究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模式与效应,并对此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增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问题的提出

全球经济已步入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经济发展出现了“再结构的过程”(Manuel Castells,2003),文化要素和人的创造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这种主导要素的变迁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兴,加之20世纪90年代以来注意力经济、体验经济等侧重于吸引力和人本感受的经济切入点不断涌现,强调文化底蕴和认同感的各种创意便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经济发展的这种内外驱动,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朝阳产业”和“未来产业”。

旅游产业也逐步进入软要素驱动阶段,在旅游者需求动态变化的发展背景下,旅游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新型旅游产品推出的速率和频率逐渐加快,创意的力量日显突出。创意能够将自然和人文、有形和无形的资源有效地转化为旅游产业发展的资本(王慧敏,2007),使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够更多地依靠文化资本等软性要素的驱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有关文化创意和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文献研究

(一)国外文献研究

对创意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人们对创新问题的探索。熊彼特(1912)认为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罗默(1986)则认为创意是推动一个国家经济成长的动力。1994年澳大利亚提出“创意国家”文化战略,1998年,英国文化体育部正式提出了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的概念,使得创意产业的地位得到广泛的认同,那些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产业部门成为创意产业的主要内容,随后世界诸多国家都积极发展创意产业,创意产业也逐渐得到学术界关注。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创意产业及产业边界(Howkins,2001;Michael Keane,2006)、创意产业的作用(Richard Caves,2002;Nicholas,2005)、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Angela,2005)、创意产业创新机制(Handke,2005)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如Howkins(2001)认为创意产业就是产品都在知识产权保护内的经济部门,Richard Caves(2002)指出创意产业建立了一条在新的全球经济、技术与文化背景下构建新的产业构成的通道等。但国内外对创意旅游的研究才刚刚起步,Grey Richards和Crisp Raymond(2000)提出了创意旅游概念,强调互动性措施对创意旅游的重要性。

旅游创新研究一直为经济学家所关注,Sheldon(1997)研究了新技术对传统旅游创新的影响,Mattsson(2000)对旅游企业创新的组织与管理进行了研究,Halager(2000)研究了旅游创新的空间组织与旅游产业集群、旅游创新系统与创新环境等问题,Vermeulen(2002)对创新理论在旅游业中的适用性进行了探索。应该说,创新理论是创意经济最有力的理论支撑,尽管创新不等同于创意,但从创意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来看,是建立在人的创造力基础之上的,而这种创造也蕴含着创新的基本理念。

(二)国内文献研究

国内对创意产业(又称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兴起于21世纪初,主要集中在创意产业概念的界定及介绍、创意产业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的探讨、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的研究等方面。在创意产业的概念与兴起背景的介绍(金元浦,2006;沈山,2004;胡晓鹏,2006;姚东旭,2007;荣耀明,2005;等)、创意产业前景的展望与发展的倡导(丁俊杰,2006;奚建华,2007;等)、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厉无畏、王慧敏,2006)、创意产业与城市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厉无畏,2006;周蜀秦、徐琴,2007;熊凌,2004;佟贺丰,2005;魏鹏举,2005;王缉慈,2005;莫建伟,2005;齐勇峰,2005;周振华,2003;等)、创意产业的空间集群特征和创意人才的培育问题(王缉慈,2006;丁俊杰,2006)、创意产业发展的案例研究(厉无畏,2005;花建,2006、2007;刘丽、张焕波,2006;陈楚,2007;李玉敏,2007;张秋平,2006;邓达,2007;吴俐萍,2006;等)、文化产品的生产及其外部性对供给政策的影响(海江、谭翔浔,2005;李庭新、李书,2005;秦霖、邱菀华,2004;等)等方面对创意产业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国内对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研究出现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之后,是全新的研究课题。学者们主要对创意旅游产业的概念(厉无畏、王慧敏、孙洁,2007)、创意产业对旅游产业发展借鉴的可能性和发展前景(冯学钢、于秋阳,2006)、从供需两方面分析创意旅游的形成条件(冯学钢,2008)、旅游产业发展的创意模式(王慧

敏,2007)、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营销整合(杨劲松,2006)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三)国内外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研究不足

国内外对创意旅游产业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有较大的研究空间。目前对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研究大多从产业的宏观层面进行,或者就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的某一环节进行整合研究,缺少从产业全程价值链的视角,研究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本质。

三、民族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

现代产业发展模式的本质是结构主导型的发展,即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是:用创意挖掘旅游资源,以资源开发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用创意创造旅游产品,以产品创新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用创意强化旅游营销,以市场拓展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用创意引领旅游消费,以消费促使产业结构升级。在这种新型的发展模式下,生态、经济、文化和社会得到可持续发展。

(一)用创意挖掘旅游资源——优化资源组合,重塑产业品牌基础

国家旅游局对旅游资源的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可称为旅游资源。新兴的视觉经济和注意力经济告诉我们,旅游业在资源外延上具有无限性,存在于各类有形物质载体和无形的活动内容之中,只要旅游者有需求,就可以看作旅游资源,就可以通过创意挖掘而融入到旅游产业链之中。

用创意挖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有助于旅游资源的优化组合,为重塑旅游地的产业品牌打造良好的基础。旅游产业是一种资源依托型的产业,尽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网络旅游、虚拟空间旅游等新型的旅游形式,但其仍然是建立在或实或虚的旅游“资源”基础之上。因此,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存在的前提,也是旅游品牌构建的基础,各种资源构成要素之间的组合状况决定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在强调旅游文化性体验的今天,丰厚的文化品味——文化品类的丰富、文化风格的独立、文化形神的精美等,构成了旅游品牌的内涵基础和品牌竞争力的核心。

(二)用创意创造旅游产品——促使产业增值,增强核心竞争力

知识经济时代,技术交流与扩散的速度大大加快,商品日益丰富并趋向同质化,于是商品中“精神性”的观念价值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人们对商品或服务中所包含的一些无形附加物,如品位、感受、感觉、情趣、意味等则更易产生“共鸣”与认同,并大力追求。因此,由创意决定的产品差异性,对创造高附加值的贡献,远远超过产品质量的贡献(厉无畏,2006)。

旅游资源是生产旅游产品的“原材料”,以创意转化旅游资源为旅游产品和旅游的产业资本,是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也是旅游产业从更广阔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挖掘资源、整合资源、利用资源的新途径。旅游产品是旅游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旅游产业价值链上的核心价值要素。“旅游产品内涵和外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产品创新的多维性,既可以是一种需要大量投资的物态创新,也可以是一种精神创意,而后者无疑更具意义”(崔凤军,2002)。“创意”通过对旅游产品层次化、系列化和高品位化的设计与开发以及个性化沟通性的服务,促进旅游产品种类的增加、产品结构的优化和产品品牌的提升,实现产业增值,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以旅游产品的创新促使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三)用创意强化旅游营销——增加产品渠道,拓展客源市场

体验经济时代,旅游的创意营销是围绕着旅游者的体验诉求来进行的,因此,其本质上是体验营销。旅游体验营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个性化,所谓个性化就是摆脱思维定势,采用差异化的服务来最大限度满足不同的需要;其次是人性化,旅游体验营销要通过无微不至的服务,满足顾客内心被关爱的需要,建立情感联系与顾客的忠诚度;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互动性。旅游体验活动就是在营销理念的引导之下顾客积极参与,在这一过程中,顾客既是旅游体验的主体,又是体验营销的产品,使顾客的体验附加值大大提升,实现了旅游产业价值链的增值。用创意强化旅游营销,需要从以下层面着手:构筑产品竞争优势,用体验的思维创造旅游产品;选准旅游营销的载体和突破口,用发散的思维进行营销组合;建立目标市场顾客的品牌忠诚,用弹性的思维运用营销策略。

(四)用创意引领旅游消费——树立品牌形象,增强产业吸引力

影响旅游产品需求的因素繁杂多样且多处于变动状态,导致旅游需求的弹性大。一方面,创意旅游可以提高旅游产品消费中文化的含量,其强大的辐射力不仅有利于扩大产品与服务的市场,还有助于推动消费方式的转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另一方面,旅游消费具有分层的特点,创意旅游模式要通过激发旅游者的潜在消费欲望,提升消费层次,拓展消费空间,用消费来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从而实现旅游经济的增长。

此外,创意旅游还有利于培育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旅游时尚,突破传统旅游产品的静态和单调,吸引旅游者的眼球与消费欲望,来实现对旅游消费的引领,扩大消费需求,这对吸引投资,实现消费需求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模式·路径[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

2、王慧敏.旅游产业的新发展观:5C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7(6).

3、冯学钢,于秋阳.论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对策[J].旅游学刊,2006(12).

4、崔凤军.中国传统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创新与发展[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5、李美云.论旅游景点业和动漫业的产业融合与互动发展[J].旅游学刊,2008(1).

6、Goeldner,Charles R.Ritchie,J.R.Brent,Mclntosh,Robert Woodrow.Tourism:Principles,Practices,Philosophies[M].Wiley,2000.

7、解永秋.旅游资源规划开发中的文化创意[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6).

8、曾蓓,崔焕金.旅游营销的新理念——旅游体验营销[J].社会科学家,2005(2).

9、李秀金.旅游文化创意:载体与产业转型[J].社会科学家,2008(1).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08YBB062),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支持计划项目。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商学院。其中,王兆峰为教授)

创意经济范文第5篇

〔摘要〕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的主线和当前的紧迫任务,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西方国家普遍通过文化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来提升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应当以发展文化产业为重要突破口。发展文化产业,还必须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状况有清醒认识,不要丢掉了“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文化产业,新经济增长点,核心价值体系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的主线。对此,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决定》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完成当前这一最紧迫的任务。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后金融危机、后改革时期最为紧迫的任务,必须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点,这完全是着眼当今世情、国情作出的重要决策。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已成为一种国家文化的基本形态,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及参与世界竞争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并且越来越成为一种强大的朝阳产业和实体经济。文化产业在创造巨大社会效益、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正创造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世界各国已把文化产业作为产业升级中的第五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文化产业出口已成为第一出口创汇的产业。文化产业在其他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也已成为支柱产业,其产值约占GDP的1/5。据《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对15个国家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分析:美国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数为0.87,位居15个受测评国之首,而我国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数为0.22,低于0.5这一平均值。这表明我国的文化产业明显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在目前西强我弱的态势下,我国面临文化软实力挑战的压力更大。为此,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由此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

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等迅猛发展,使人的文化需求与创造力被空前地释放出来,文化展示了服务于人的社会效益及推动社会发展的经济效益,尤其是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出现,成为经济发展领域的新锐产业,文化产业在经济、文化、社会及政治领域中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和接受。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发展低迷,但“口红效应”凸显,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更是异军突起,文化生产力已成为不可否认的客观现实。文化产业是以创意为源头,以内容为核心,以技术为手段,是文化与现代技术、现代经济的有机结合,因此文化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优点,是典型的“低碳经济”、前途无限的“朝阳产业”,其必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自然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由此可见,文化产业以其独特的功能奉献于经济增长,极大地提升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产品价值,表现出比物质和货币资本更大更强的力量,使经济发展进入了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有力地改变了现实中的经济结构,从而推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纵观发达国家,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文化产业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决定》把发展文化产业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联系起来,以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着力点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而又顺利地转变。

自1997年亚洲金融风波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发达国家的经济普遍陷入低谷,唯有文化产业一花独放并成为亮点。据从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数据和成效看,文化产业已成为不可低估的经济增长点。凡是文化产业发展较快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没有跌入谷底,完全靠文化产业来支撑。东西方一些国家,在1997年后全力发展文化产业,如日本靠动漫产业、韩国靠韩剧等,已使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积极的转变。我们党也认真总结其成功经验,自十六大将文化划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来,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据统计,2004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幅度在17%左右,保持了强势增长的势头。北京、上海、广东、湖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发展尤其迅猛,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1%左右增加到2009年的5%以上。“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逆差逐步缩小,核心文化产品出口总额为560.9亿美元,相比“十五”时期增长100%。文化服务出口总额为11.8亿美元,相比“十五”时期增长255.6%。图书版权进出口由2003年的15.4∶1下降为2010年的3∶1。我国在法兰克福书展上的版权输出连年攀升,从2005年的615种增长到2010年的2685种。截至2010年底,人民日报社主管的网络和各类报刊的国外受众比2002年增长50%以上,新华社海外用户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年我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率达15%以上,高于GDP年均增长5~7个百分点。以电影产业为例,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我国电影票房在2008年同比增长30%的基础上,继续逆势上扬,票房收入超过62亿元,同比增长4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呈井喷之势。尽管如此,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由于体制性、政策性及环境等因素所限,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十二五”时期要把我国的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发展文化产业作了新的论述。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支柱性产业的总产值必须占到GDP的5%以上,而我国的文化产业总产值到2011年仅占到GDP的2.75%,在五年时间实现文化产业总产值翻一番,任务相当艰巨。但我们应该看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为文化产业发展明确了方向,近些年我国文化产业已初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文化产业发展与实体经济密切相连,使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牵动力,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有机融合,文化产业直接构成了经济发展本身的内容,既提升了我国物质产品的价值,延伸了产品的产业链,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又有力地促进了科学发展主题的实现,带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文化产业之所以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因其发展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这既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又符合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结构成功调整的基本做法。自上世纪70~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已经顺利完成了对原有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转型、改造与提升,其具体做法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来全力推动,由此成功实现了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而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

西方国家普遍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的做法来提升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为此,1998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制定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指出:“发展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此后,一些西方国家纷纷制定了文化立国的国策。英国曾是全球第一代“世界工厂”,后来失去了制造业大国的地位,走向没落。1997年5月,英国首相布莱尔提议并推动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了《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率先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制定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作为振兴英国经济的重要手段。到2005年,英国创意产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英镑,成为英国的第二大产业,有力地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美国更是靠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和渗透力,在世界文化市场上建立和扩大霸权,形成了顶级的文化产业。有资料显示,美国目前已经控制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的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在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70%。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的资料说已经高达18%~25%,有的说占29%,其自然使经济结构较为合理,提升了经济发展的质量,改变了美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政府在亚洲金融风波冲击后觉醒,全力发展文化产业,21世纪初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发展理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日本政府于2007年5月通过了《日本文化产业战略》,使日本结束了“经济立国”的国策,进入了“文化立国”的新阶段。日本“文化立国”战略一开始就深深打上企业模式的烙印,政府的主要工作有两点:一是加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立法;二是加强相关企业和从业者的利益保障。日本文化产业讲究“首先要让东西好卖,卖出去之后再谈精神建设”,这种市场主导型发展文化产业的做法,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极大地提升了经济发展的质量。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也要以发展文化产业为重要突破口。我国的产业结构要从低端制造业走向高端制造业,要从制造业为主逐渐走向高端服务业,要向生产型服务业转型,以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提升改造,必须靠文化的支撑和科技创新的拉动。我国2000年把“文化产业”写进中央文献,使文化产业有了质的发展。从2004年到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2%,高于同期GDP年平均增长速度5个百分点。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1052亿元,占GDP的比重上升到2.75%。与此同时,自2003年以来我国加大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基本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成为世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第一大图书品种及总量生产国、第三大电影生产国等,在把我国文化发展带到黄金期的同时,也有力地改变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

尽管如此,我国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并没有实现根本性改变,结构中的弊端很多、很严重,如我国贸易结构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货物贸易比重大,服务贸易比重小,而且小的可怜,文化贸易始终存在巨额贸易逆差,已经开始影响到国家的文化安全。据学者估算,我国文化产品的进口和出口比大约为10∶1,我国书刊版权贸易上的逆差高达10~15倍。近些年,文艺演出市场引进与输出比为10∶1,出版市场引进与输出比为6.84∶1,版权贸易引进与输出比为10.3∶1。文化贸易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在世界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大利益、付出更小成本的表现,文化资源不等于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也不等于文化贸易的能力。文化贸易发展更多地依赖全球化的市场及其明星制度、经纪人制度和全球营销方式,这恰恰都是我国文化贸易的弱项。这是我国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用文化产业发展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用文化产业、文化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提升。发展文化产业眼下要解决我国缺少品牌、没有设计、文化创意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从本质上讲属于文化范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文化产业能够与新技术对接,具有较强的创新应变能力,还能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不断催生新的文化产品、精神产品和新的产业形态,延长产品的产业链,在满足内需、拉动内需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文化产业进入门槛低,占用和消耗资源少,属于典型的绿色经济,具有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的优势,是服务业当中的朝阳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成长性极好,增值空间巨大。按国际经验测算,我国每年文化消费可达4万亿元,但由于经济结构及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所致,实际文化消费不足1万亿元,凸显出我国文化消费潜力和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充分满足人的文化需求。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科学发展实质是以人为本,提高国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和归宿。

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推动我国由经济GDP唯一模式转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模式。为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我国的GDP增速降为7.5%,也是着眼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看,最好的转变路径就是以文化产业发展为突破口,满足人们精神上、文化上的多元需求。在社会转型期,尤其要满足人的思想文化需求。发展文化产业能使我们更多地关注人们在文化上、精神上、心理上的需求,改变每个人的生存质量、生活品质,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充分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研究表明,在文化产业较发达、文化消费结构比较合理的国家,文化产业的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能够达到10%以上。而我国与之还有较大差距,所以必须全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在文化需求上做到以人为本,扩大人的文化消费,充分满足人的文化需求。尽管现实与人的需求有较大差距,但要求我们在发展中更多考量人的文化需求,关注人的心理及情绪上的感受,做到更尊重人、更关爱人、更注重人的精神世界,更关注人的综合素质增强和幸福指数的提升,让人们生活得更有尊严。

发展文化产业,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人们的文化消费档次,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和社会文明水平。马克思说:“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说明物质生活需求的满足对于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并不必然带来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借助文化本身的力量,以文化人,发展文化事业让人们享受到文化上的关爱和服务,发展文化产业让人们在文化灌输中提高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反过来要扩大文化消费,强化娱乐、教育、旅游、休闲等,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与人们的兴趣爱好相契合,充分调动人们接受文化熏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一流的文化事业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以健康的文化产业通过潜移默化的思想文化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境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此外,我们还要在中国制造的产品特别是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同时,让我们先进的价值观、理念、文化等走出去,由此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使其逐步接受和认同我们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让世人看到强大中国精神的力量和软实力。

在当代社会,文化直接关系民生福祉。文化建设和发展受物质发展水平制约,但某种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决定它的经济基础有相应的积极或消极作用。特别是在当前,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越来越旺盛,越来越多样化,使文化消费进入了快速增长多元需求的新阶段。201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这时人们的文化需求将有一次较大幅度的提升,有的学者称为井喷式的增长。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集中精力发展文化产业。

现实中有两点我们必须看到:一是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状况要有清醒的认识。我国经济落后的状况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文化软实力落后的态势虽然有所改变但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文化赤字、文化逆差严重,与大国地位不相符。二是发展文化产业切不要丢掉了“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以,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一流的文化产品,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文化产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发展文化产业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又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因此,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方向,发展积极向上、健康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带来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步伐,必然带来我国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向积极方面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切实实现科学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新华社记者.“文化立国”展示日本另一面〔J〕.半月谈,2011,(24).

〔3〕殷越男.论我国文化产业的资源整合及体制构建〔J〕.现代经济探讨,2010,(5).

〔4〕朱 琰.从文化产业到精神经济〔J〕.现代经济探讨,2010,(12).

责任编辑 于晓媛

上一篇:科学设计下一篇:科学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