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设计范文

2023-12-30

科学设计范文第1篇

【摘要】建筑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因为人类大部分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离不开建筑,所以,建筑的发展——建筑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完全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互相对应。人类在发展的同时,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入以保护自身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和资源平衡为目标的生态时代。

【关键词】建筑;人性化;生态设计;可持续发展

建筑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进步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为寻求和创造出最适宜的生存环境而奋斗的过程。搞好建筑的规划和设计是创造优美的居住环境最主要的途径。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又是一个资源不很丰富的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的紧张已经给我们亮起了红灯,积极推进生态建筑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1我国建筑设计的现状

自有人类以来,建筑一直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从窑洞、竹棚、瓦屋到现在的高楼大厦,都是为人类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量也急剧增大,森林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些已经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然而,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相对匮乏,而且是发展中国家,这些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3%,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但能源的消耗却是发达国家的3~4倍。据有关资料测算,传统的建筑消耗的能源占总能消耗的50%。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发展迅速,每年新建房屋面积20亿平方米,加上现有房屋面积400亿平方米,大部分都是非节能建筑,不仅消耗大量能源,而且严重地污染环境,这使建筑成为影响生态环境,威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了各种措施推广和使用生态建筑和生态设施,制订和实施了多种政策和

技术规范,为我国的生态建筑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建筑创作中,应考虑多方面的自然,才能给使用的人以舒适,健康,自然的感受,做到花錢少,创造实用、美观的优秀的建筑作品,这才适合新世纪建筑发展的需要,成为21世纪必然发展趋势。

2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即是符合生态学原理的建筑。它是根据建筑所在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把建筑作为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组织、自调系统,为人类提供舒适的居住场所以及各种生活和工作条件的同时,融入整个生态循环中,建立了新的生态平衡,使人、自然和建筑达到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一般应达到以下要求:

(1)要符合当地生态循环的原则。把生态学和建筑学等学科结合起来。以人为本,从人、建筑、自然协调发展出发,合理安排和组织建筑与其他自然环境各种因素的关系,在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尽量不破坏生态环境,与环境友好,尽量从气候,地形、体形、尺寸、朝向、功能等方面综合考虑,要符合当地生态基本要求。

(2)要符合节约的原则。由于全球的自然资源十分有限,而建筑则是消耗能源及各种原材料的大户,若不注意节约,一味追求奢侈,只注意当代人的需求,忽视了将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整体环境的协调,必定会使资源和能源消耗过快,致使生态失调,造成社会的不可持续发展。

(3)要符合健康的原则。生态建筑要少用或不用有污染性的材料,使人和动植物不会因建筑物而影响其生命和生长。

(4)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人类生存的环境,依赖着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守恒,科学技术的进步。

3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一是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发展必须遵循科学规律,是符合人类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这种发展是满足当代人生存的需要。

(1)生态建筑节约资源。建筑是消耗一次性资源最严重的行业之一,使用生态建筑能有效节约资源。生态建筑节约用地。随着人口增多,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因此,在建筑用地时,必须充分论证,合理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率,尽量把建筑项目安排在离闹区、人口密集区以外的区域,利用劣地,荒地进行建设,增进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生态建筑节水,安装各种节水设施。

(2)生态建筑节约能源。建造生态建筑节约能源的理念。降低建筑能耗的有效措施就是建造生态建筑。根据当地地势和常年风的形成规律,通过朝向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减少能耗。

(3)生态建筑以人为本有利健康。古代我国就有了几千年生态建筑文明史,人们为了达到居住舒适,充分利用土地和气候条件建造住宅。现代生态建筑,提倡回归自然,与自然协调,并不是要放弃高科技而回到古代的传统建筑时代。因此,生态建筑必须要满足人的新的生活方式,各种设施的规划和安排都要充分考虑人的身心健康的要求,也即是要使建筑符合人类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4)生态建筑回收废物循环利用。生态建筑处于生态平衡状态,人们对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水进行回收处理,循环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要根据生态要求,选用生态建材来建造,这些建材对人无害无毒,无放射性污染,有的还产生负离子,远红外线等功能,对人的健康具体有一定的益处 ,同时这些材料具有回收循环使用的性能,在回收使用时,这些材料也不会产生有害物质,不产生第二次污染。

4 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建筑生态文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建设生态建筑是实施这一国策,加快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因此,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我国生态建筑的建设。(1)因地制宜规划生态建筑。制订出生态建筑的设计、建造和使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大力宣传生态建筑的作用和要求,采用积极有效的政策,激励生态建筑的建造和推广(。2)加强对生态建筑的整体管理。要从全局上、整体上审视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对新建小区项目,应增加生态环境指标要求,对于老城区,也应采取措施,对于具备条件的区域,可逐步进行生态化改造,在各级的建筑环境等部门,建立健全相关的行政监管体系,对立项、设计、审图、施工、监理、检测、验收和维护等环节切实加强管理,保证生态文明国策的有序推进(。3)加强生态建筑的技术开发。积极组织有关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这不仅是建筑设计,而且还包括建材等各方面的攻关,开发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建筑技术的同时,加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力度,开展国际合作,使我国的生态建筑处于世界水平。

5 结语

当前,全球温度变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已越来越明显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我们必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大力发展生态建筑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制订生态建筑的法规,建立生态建筑管理机构,加大投入,开展生态建筑的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确保建筑,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实现我国的建筑生态文明目标。

参考文献:

[1]金俊实,王军 . 浅淡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的途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技学版,2006(3).

[2]孙凤明,鞠洪磊,王首一 . 建设生态化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J]. 工业建筑,2006(2).

[3] 赵升琼 . 必须倡导绿色建筑[J]. 建筑管理现代化,2006(3).

[4]夏云,夏葵,施燕 . 生态与可持续建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王卫增、男、1971年11月、河南林州人、助理工程师

王海周、男、1967年05月、河南林州人、助理工程师

科学设计范文第2篇

通过近20年的初中科学教学,在多次和同事、领导进行交流探讨后,我对初中科学的教学工作有了些许体会:

一、启蒙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科学是新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学生对此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科学学科是进入科学殿堂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要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

二、充分发挥科学实验的作用,努力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在我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学生对科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中对课题的引导,重点的突出都是一个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还有就是对实验的全程设计与把握,这需要教师把实验课备透,在实验课堂上能真正做到运筹帷幄,掌控大局。

在演示实验中,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应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要在在学生实验中让学生相对独立思考,操作,而不是简单的老师说,学生做,变成另一种填鸭式教学,如,可以先让学生做好探究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这几项,在师生共同探讨可行性,最后让可行性高的实验设计付诸行动,在个过程中老师只是个参谋,而当学生这个主导者获得较大成功后,会得到很强的成就感,也就是他后期学习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知识系统化,并做到循序渐进。

曾今有一位老科学教师告诉我科学中的化学部分就是理科中的文科,初听不以为然,细想有一定的道理,是啊,化学的元素知识,物质性质、变化等等,细分下来量大的惊人,这时候作为老师就应把总结归纳时时记心头,不仅自己总结,还要让学生也学会总结,简单的是遇到相似相联系的知识会联想,深入点的就是会归结出知识树,知识网。这些不管是在记牢化学知识,还是作为学习化学的工具都十分有用。

科学是开设时间相对较短的一门学科,因此有许多知识需要掌握,但如果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如何让学生在保持兴趣的同时记住科学知识,这是问题的关键。而循序渐进就是一个好方法,如在还没有学到元素符号,化学式的时候就对一些常见的物质的相关知识进行一定的渗透;或在学完一段后对某一方面集中训练,再进行知识竞赛什么的。

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教学后的一些不成熟反思与总结,学无止境,教亦如此,所以还应该多注重信息交流,主动与外界进行交流与学习,扩大资料来源,充分发挥信息互动,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

篇二:初中科学教学反思

初中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但是“科学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所以从初二的科学教学开始,首先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打开初中科学的大门,其次是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科学基础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拔高。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科学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2、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科学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科学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生参与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科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科学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学生如果对科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科学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科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科学的能力。

3、对训练方法的反思

第一,解题要规范。对新生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升高了。

第二,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目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成为一种潮流,就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能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学到方法,从而有效的发展能力。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并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运用和改进。

第三,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

第四,作业要布置了必收、收了必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要求学生解题过程要做到多反思、归纳和总结。

4、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科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同时老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画直线,画圆,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

总之,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初中科学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的智慧就会在玩与错中碰撞出火花,会在玩与错中逐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篇三:初中科学教学反思

《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理科课程,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的有关知识,内容多,知识面广,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内容的整合和联系,要从自然界整体性的存在和变化过程中看待每一个知识内容,从而理解科学原理的统一性和普遍性。那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三种角色是在师生互动中实现的,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为他们的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去,并在活动中支持他们的各种尝试。

《科学》的本质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说和猜想、制定实验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怎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让他们把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呢?问题情景的形成是整个探究活动的起因,问题得出的好坏与否,将决定着探究活动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它将决定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因此,问题的提出是课堂探究能否顺利完成的前提。由教师引导,创设问题情境,可以直接切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产生一种探究的动力,支持他们不遗余力地自已去探索。如:在讲解“物质溶解性”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增加蔗糖,蔗糖是否都能溶解呢?又如:把两个鸡蛋分别放进装有水和醋的杯子中,鸡蛋会下沉还是上浮呢?学生一般都会回答下沉,然后教师做演示,发现鸡蛋在水中是下沉的,而在醋里的鸡蛋先是下沉,蛋壳表面产生大量的气泡,然后会慢慢上升,最后浮在液面上。学生对这一现象感到奇怪,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心里就想要了解两者的区别。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引发很多问题。如:在讲解“物质变化‘’时,事先准备好澄清的石灰水,然后让学生用嘴通过玻璃管向里面吹气,学生发现“水”变得白色浑浊不清,学生看到明显的颜色变化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想要问明白其中的道理。要留意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观察、思考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导他们自觉地提出疑问,激发探究的兴趣。

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听学生说:能听懂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例题和相关知识,但自己做题时却无从下手,也就是不知道应用哪些概念,定律等。有时勉强应用某一知识,但并不了解应用这些知识的根据,方法和目的。这就说明学生没有真真地理解、弄清、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例题的时候,不但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步骤,更重要的是把解题过程中大脑是如何进行思考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了解教师解题过程中是怎样思考的。如:思考什么?思考的方向对不对?如果不对,怎样调整方向等一系列思维的方法。把教师内隐的思维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时刻记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思”与“问”相结合的好习惯。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充分指出了学与思的密切辨证关系。告诫大家在学习中要重视积极思考,才会有>收获。>科学课程并不象有的课程那样,记住几个概念,几条结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仅仅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科学不是看懂的,也不是听懂的,是想懂的。科学内容来源于自然现象及生活实践,是研究自然规律的,光靠死记硬背没有多大用处的,必须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

科学设计范文第3篇

创设情境

突破难点

形象教学

化难为易

寓教于乐

在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信息化,数字化产业层出不穷,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多媒体数字信息时代。在教育行业中,多媒体电脑教学也将逐步取代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用的电网教媒体非常重要。必须力求将要表现的事物在动与静、虚与实、远与近、部分与整体之间相互转化,取长补短,选择运用,便可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人物、事物、步骤、现象、情境;从古到今,从浩瀚的大海到广阔的宇宙;从简单的事物到复杂的问题;从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到实实在在的物体展示得清清楚楚。电教媒体实际上已成为科学教学中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书本上的知识。在这个信息化时代里,多媒体在科学教学中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能将我们带离以往的那个

光局限在黑板、书本的教育方式,迎接我们的呢,将是一个全新的,现代化教育手段。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探究情境。

兴趣是人们从事一项活动的内在驱动力,是入门的先导。要教给学生知识,必须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为使学生对自然科学感兴趣,必须在课前认真准备,设计制作一些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吸引力的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集中到探求知识的境界中去。比如教学《水的浮力》一课,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两个小朋友在玩乒乓球,不慎将乒乓球掉入了一个很深的洞中,接着出示一个问题,同学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将乒乓球取出来。在学生经过讨论后,多媒体演示了这两个小朋友往洞中灌水,乒乓球浮上来这一取球办法,教师借此导入新课《水的浮力》。这种手段的使用,在内容上画龙点睛,在效果上也事半功倍,在培养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上更有创意。

二、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科学第十二册教材中,有部分关于宇宙的知识,内容抽象,难以理解。以过去的教学方式,只是单纯地靠老师口头讲解,让学生凭空想象,使学生难以完全理解其知识内容。例如教学《日食和月食》一课,学生有的根本就没有见过这两种自然现象,很难去想象是怎么一回事。但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录像、剪辑、课件制作等手段,把整个日食、月食的过程,制成一个完整的动画,让学生亲眼目睹一次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这时候再来对学生讲解书本上的知识概念,

学生就好理解多了。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能够让学生通过视觉上的感受,真正去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

三、运用多媒体,形象实验教学。

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也可适当穿插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课件可以将实验不能完全表现或无法表现的知识点让学生容易理解。例如,我在教学《杠杆》一课时,导入上运用了课件。第一个课件,屏幕上一个人搬大石头,累得满头大汗却搬不动。在启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帮他后,出示了下一个课件,这个人用一根长棍子在下面垫了一块小石头,很轻松的就把大石头撬了起来。两组动画,很自然的就将课文导入,而且学生也兴趣大增。在课文结束进行巩固时,拿实物让学生看,突出不了其知识要点,效果不好。这时,我继续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几件杠杆工具分别制成一个个卡通人物,并出示它们正在工作的动画。让学生在杠杆工具工作的过程中,找出它们的支点、力点、重点及回答相关问题。学生们的情绪呢,又一次被调动起来了。

四.运用多媒体,化难为易

《科学》教材中,不少教学内容较抽象,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成为教师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难点。多媒体技术的介入可使抽象事物具体化,对难点的化解有积极作用,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让学生学起来更轻松一些,使学生愿意去学,有兴趣去学。例如在教学三下年级《动物的生命周期》时,学生虽然已经有了养蚕的实践,但在课堂要把长达数月的蚕的饲养过程及蚕生长的进程清晰完整地表述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轻松地把这个过程,连续、动态

地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向学生展示了蚕生活的环境和生理结构、习性等知识,还了解到蚕的繁殖、发育过程,遵循了从“实践──理论”这一认知规律。通过这一动态课件,学生不仅对自己饲养过程中的观察结果是否正确得到验证,还准确地了解到卵──蚕──蛹这一演变过程,从而使蚕的一生要经过哪些阶段这一重点得以突破。

五、运用多媒体,变学为乐学

在教学《声学》单元时,引导学生探究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和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实验活动之前,需要引导学生倾听周围的声音。在第一次教学时本课时,我只是让学生倾听教室周围的声音,当时安静的教室几乎没有什么声音,于是,我又让学生回忆记忆中的声音,学生的发言多,但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如汽车叫、鸟叫、说话声等。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我发现虽然学生的热情也有,因为毕竟实验还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但学生表现出的更多的是为了实验而实验,或是单单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设计实验,如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中,学生仅仅从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鼓、橡皮筋等出发探究,而对“声音”几乎没什么概念,而且主动探究的意识也不怎么强。怎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我想首先要让学生对本单元研究的对象——声音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要在课堂上同时准备多种真实的声音素材是比较困难的,于是我想到运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导入直观的图片,还可以导入丰富的声音素材,效果应该不错。在第二次上课时,我就运用多媒体课件了。在课件中,我

导入了各种各样的声音素材,如自然的风吹树动、鸟鸣蛙叫声,闹市中车啸人潮、买卖碰撞声,校园里读书唱歌、追跑打闹声……有学生熟悉的,也有学生不熟悉的。在教学时,我故意隐藏了图片,只让学生认真倾听每个声音,让他们感受声音的奇妙。这些声音激发了学生对它们进行探究的极大兴趣,在接下去的实验活动中,学生对声音提出了许多的研究方案,他们不再是跟着我走,而是走在了我的前面,主动地去探究了。

科学设计范文第4篇

一、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了解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样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创新各种玩具球和玩具汽车的玩法。

2、教学难点:自制一个玩具并向同学们推荐自己的新玩具。

三、教学准备

微视频,4种玩具球,3种玩具汽车,以及孩子们自己带来的玩具球和汽车模型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

师: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最喜欢什么样的玩具?为什么喜欢它? 师:从出生到现在,各种各样的有趣的玩具伴随着同学们的成长,你知道这些玩具里的科学道理吗?今天老师就跟大家一起来探究一下《玩具里的科学》(板书课题),下面先请同学们仔细观看一段小视频。

(二)播放微视频

(三)讨论微视频中,玩具的特点与玩法

1、师:视频中出现了哪几种球?谁能说出各种球不同的特点

2、师:视频中有哪几种小汽车?它们是怎么跑起来的?

(四)小组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师: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样玩有趣味性,怎样玩有创造性?在玩得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上节课就将孩子们基本上分工好,主要是带来两大种类的玩具——玩具球和汽车模型

通过上课发现,球类组们,有的小组搞起了小皮球跳高比赛,让小皮球从同一高度落下,观察哪个小皮球跳得高;有的小组试着往小皮球里面冲气,然后拍一拍皮球;有的则干脆放掉小皮球内的气,找一找拍瘪皮球的感觉;有的吹起了气球,观察其颜色的变化

玩具车小组们,有的用笔简单地画出小汽车、小船的外形;有的竟“异想天开”,拆开了小汽车,观察其内部的构造;

学生玩得兴致很高,就这样竟持续了25分钟。

(四)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玩具的特点和科学道理

1、教师:哪些同学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玩具球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有哪些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

学生:我的球颜色是红色,可以拍、可以踢、可以滚、可以抛,刚才我们还进行了抛球比赛

学生:我玩的是小皮球,充满了气跳得高,放掉气就很难跳起来

学生:我带来两个个蓝色吹气球,把气充满颜色就会变浅,有点硬,容易破碎。如果把气漏掉一些,气球的颜色就会变神,也比充气多的时候软一些,不容易刺破。

2、教师:还有那些同学想把你玩具汽车的玩法分享给大家?能不能说一说,这种玩法的道理是什么?

学生:我玩的是回力汽车,不用手推,向后一拉松手就可以前进

学生:我玩的是遥控汽车,通过手中的遥控器,指挥小汽车的前进、后退,拐弯。

(五)课堂总结

科学设计范文第5篇

(一)好朋友,手拉手(连线)。 漂亮 zěn me、 意思 piào liɑnɡ 怎么 ɡuānɡ tū tū 衣服 yì si 浅绿色 wān qū 光秃秃 zǎo shù 弯曲 fuqiǎn 枣树 lǜ sè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生字的读音后,再让学生去读课文,这样读文和识字就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也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这样,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悟相结合,孩子们就会牢牢记住这些生字的正确读音了。】

(二)变字小魔术。

作 - 亻+ 心 =( 怎 )( 怎么 ) 报–扌+ 月 =( )( ) 呀–口 + 穴 =( )( )变–又 + 弓 = ( )( ) 【设计意图:通过用加加减减,让孩子们发现识记生字的方法,学习的钥匙交到他们的手里,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他们能想出很多识记生字的方法并介绍给同学听,使识字活动兴趣盎然。】

(三)仿写词语我最行。

1、光秃秃——————————

2、弯弯曲曲——————————

3、又细又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拓展了思维,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四)阅读小专家。

小枣树温和地说:“你虽然不会结(jiē jié)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chánɡ

zhǎnɡ)大了,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那有多好啊!”

小柳树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

1、从文中找出一组反义词。( )——( )

2、请把句子中正确的音节上画“√”。

3、从小枣树话中,你知道小柳树的优点是什么?你喜欢谁?为什么?——————————————————————————。

4、写

一、两句话,夸一夸身边同学的优点。

上一篇:科学课堂下一篇:创意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