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论文范文

2023-09-16

科学知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由于科学实验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大数据。对大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管理必将会推动科学进步和企业发展,也会为社会创造出更多、更新的成果。文章介绍大数据的概念与特征、产生源泉以及相关的技术问题。

关键词:大数据;复杂性;非结构化

1.背景

近年,来自人们日常生活,特别是互联网服务的数据量飙升。仅过去两年间,新产生的数据就占到了全球数量总量的90%;预计到2020年,全世界需要管理的数据将达到35个ZB,其中主要包括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信息等各种类型,存储在不同地域的各类服务器中。数据是重要的战略资源,隐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通过对大量数据的交换、整合、分析与利用,我们可以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形成大知识和大科技,带来大利润和大发展。因此,多国政府已将数据提升为与水、石油、煤炭一样的高度,并将拥有数据的规模和数据分析能力视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2.大数据科学与技术

2.1定义

大数据是指规模大、类型多、高变化率的数据集合。大数据的定义至少涉及容量、种类和传输速度三个要素。

如何快速访问庞大的数据,如何有效处理包含数千万个文档、数百万张照片或者工程设计图的数据集等,是大数据研究者面临的挑战。

2.2大数据产生的源泉

大数据主要来自互联网世界与物理世界。

1)互联网世界。

大数据来自人类社会,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为数据的存储、传输与应用创造了基础与环境。依据基于唯象假设的六度理论而建立的社交网络服务(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使用者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扩展自己的人脉。在基于W2.0网站建立的社交网络中,用户既是网站信息的使用者,也是网站信息的制作者。

2)物理世界。

科学实验是科技人员设计的,其中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需要事先设计,无论是检索还是模式识别都有科学规律可循。例如,希格斯粒子(又称为上帝粒子)的寻找,采用了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至少要在1万亿个事例中才可能找出一个希格斯粒子。这是一个典型的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实验。从这一实验可以看出,科学实验的大数据处理是整个实验的一个预定步骤,这是一个有规律的设计,可以预见性地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2.3大数据的特点

大数据有以下5个特点,分析这些特点对有效传输、存储、处理、应用和管理大数据至关重要。

1)容量巨大。

一般说来,超大规模数据是指GB(1GB(千兆)=1 024MB)级的数据,海量数据是指TB(1TB(万亿字节,太字节)=1024GB)级的数据,而大数据则是指PB(1PB(千万亿字节,拍字节)=1024TB)级及其以上(EB、ZB和YB)的数据。可以想象,容量的指标是动态变化的。相对于当前的CPU和存储技术水平而言,系统管理这些规模过大的数据需要特别对待。

2)类型繁多。

大数据包含大量不同的数据和文件类型,如各种声音和电影文件、图像、文档、地理定位数据、网络日志、文本字符串文件、元数据、网页、电子邮件、社交媒体供稿、表格数据等。

3)速度快。

大数据速度快是指数据的变化率高,传统技术并不适于大数据的高速储存、管理和使用。

4)非结构化。

非结构化数据是指在获得数据之前无法预知其结构的数据。目前所获的数据85%以上是非结构化数据,而不再是纯粹的关系数据,传统的系统无法胜任这些数据的处理。从应用角度,非结构化数据的计算是计算机科学的前沿。大数据的高度异构也导致难以抽取出合适数量的语义信息。

5)价值密度低。

以视频为例,在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为1~2秒内的数据。

2.4大数据的研究领域

大数据可分成大数据科学、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工程、大数据应用等领域。大数据科学关注大数据网络发展和运营的过程,注重发现和验证大数据的规律及其与自然和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大数据技术包括对大数据的估算、表示、处理等技术;大数据工程是指大数据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大数据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科学决策、应急管理(如疾病防治、灾害预测与控制、食品安全与群体事件等)、环境管理、社会计算、知识经济等。

大数据科学是关于数据的科学,是在某个领域中有条件地寻找数据相互关系和普适性规律。因为各领域的数据分析方法和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普适性,所以抽取领域的共性科学问题很有意义,但这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一段时间的实践积累,通过分层次、不断抽象,共性科学问题才会逐步清晰明朗。科学研究的轨迹是先做白盒模型研究,通过积累就可以抽象出通用性强大的黑盒模型。

大数据研究是一种方法研究,数据本身不作为研究目标,而是作为方法研究和发现新知识的工具。大数据研究是一种交叉学科研究,它与数据挖掘、统计分析、搜索等人工智能方法密切相关。在传统数据挖掘研究中,当数据维度和规模增大时,所需资源呈指数级增加,但对PB级以上(EB、ZB和YB)的大数据需要研究新的方法。统计学的目标是从各种类型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实现预见性,但一般不强调因果逻辑。人工智能则需要将统计方法和其他方法结合,采用多元化的方法来建立综合模型。

目前业界探讨最多的是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应用。

3.大数据技术

如何获取并动态高效处理大数据将成为处理大数据的关键技术。由于大数据的异质异构、非结构及不可信等特征,大数据的管理和分析研究需要解决表示、处理和可靠性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3.1数据量复杂性估算

时间复杂性和空间复杂性是计算机科学的基本问题。大数据处理除了要考虑时间和空间复杂性外,还需要考虑数据量复杂性。数据量复杂性是指解决一个问题需要多大的数据量,即需要建立求解一个问题达到某种满意程度需要多大规模的数据量理论。显然,这类问题为预言型数据分析问题。目前社会科学的研究已开始涉及大数据,如舆情分析、情感分析等,这些都迫切需要计算机学者与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密切合作,共同开拓新的理论。

3.2大数据的表示

利用统一的模型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困难巨大,传统的数据表示方法不能直观地展现数据本身含义。为了有效利用数据并挖掘其中的知识,必须寻找最合适而有效的数据表示方法。目前使用的方法是数据标识,标识方法可减轻数据识别和分类的困难,但却给用户增添了预处理工作量。研究既有效又简易的数据表示方法是进行大数据处理首先面临的技术难题之一。

3.3大数据的处理

全球数据量每18个月翻一番(遵循摩尔定律),数据规模急剧扩大,已超越现有计算机存储与处理能力。不仅数据处理规模巨大,而且处理需求多样化,数据处理能力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数据处理需要结合多学科,探索一种处理新型数据的方法,以便在数据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的前提下研究数据规律和统计特征,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的非结构性。

大量出现的各种数据本身是非结构化的或弱结构化的,如留言、博客、图像、视频数据等,如何将这些数据转化成一个结构化的格式是研究者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2)数据的不完备性。

数据的不完备性是指在大数据条件下所获取的数据常常包含一些不完整的信息,甚至是错误的数据。数据的不完备性必须在数据分析阶段得到有效处理。

3)数据的时效性。

处理大数据的速度非常重要。数据规模越大,分析处理时间就会越长。如果设计一个专门处理固定大小数据量的数据系统,其处理速度可能会非常快,但并不能适应大数据的要求。在许多情况下,用户要求立即得到数据的分析结果,这需要在处理速度与规模上折中考虑,并寻求新的方法。

4)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大数据高度依赖数据存储与共享,必须考虑寻求更好的方法消除各种隐患与漏洞,才能有效地管控安全风险。数据的隐私保护是大数据分析和处理面临的重要问题,既是技术问题也是社会学问题。如果对私人数据使用不当,尤其是泄漏有一定关联的多组数据,将导致用户的隐私泄漏。

基于上述特性,目前,对大数据的处理多采用数据清洗、去冗等技术,提取有价值数据,实现对数据质量的高效管理。其中,对数据的安全访问和隐私保护已成为大数据可靠性的关键需求,因此,如何满足对互联网大规模真实运行数据的高效处理和持续服务的需求,数据的可靠性处理将成为重要环节。

4.大数据处理的工具

Hadoop是一个开源软件框架,被称为处理大数据的利器,一些大零售商常常通过Hadoop平台用大数据锁定客户。Hadoop平台包括多种专门设计的组件,主要用于解决大规模分布式数据存储、分析和检索任务。但并不是所有的Hadoop组件都是必要,对于一个大数据解决方案,其中的一些组件可取代某些技术,更好地配合用户的需求。如MapR的Hadoop,它用NFs替代HDFs,并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随机存取与读/写文件系统。

5.结语

数据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研究热点从计算速度转向大数据处理能力,从以编程为主转变为以数据为中心。云计算、社交计算和移动计算三大技术趋势正在重塑着IT世界,并推动数据以更大容量、更多种类及更快速度迅猛增长。中国IT的发展比世界任何地方都要快,数据产生量也是最多的。未来十年,将是一个由大数据引领的智慧科技时代,其广阔的研究领域和应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编辑:彭远红)

科学知识论文范文第2篇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为身为一个中华儿女而骄傲,我的中国梦——研造机器,探索宇宙的每一个角落,研究出一部历史性的史册,为世界做出贡献。虽说这个梦以我现在的能力,可能有一些遥远,但是这不仅仅是我的梦,是中华名族的梦,还是所有地球人们的大梦!所以我不会放弃!

在以前,中华名族的里程是多么的坎坷。首先,是英法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近代化大门;然后,八国联军侵华洗劫了全世界瞩目的圆明园;再者,中日法西斯战争使中国面临着家破国亡的境地。但是这阻挡不了我们中华人名,我们华夏子孙并没有因此而仍人宰割。为了那个梦,那个令人信仰的梦。举国上下,团结一致,保家卫国,终于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取得了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人民当了家,做了主人。不再备受欺辱,从此站了起来!

经过了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便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是我国的居民幸福指数仍然不高,尤其是城乡贫富差距的两极分化日益扩大;再加之,西方各国纷纷对中国采取敌对的态度,对中国敬而远之。中国虽想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却困难重重。但这些一点也没有打跨我们中华儿女想要变得强大的梦!我们为了这个梦坚持不懈,知道坚持就是胜利,如果半途而废,就将前功竟弃!

我没有更加伟大的目标和魄力,我的现实就是我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中国人,所以应该有所担当,我的梦想很遥远但却又很现实。我的中国梦就是全体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虽说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就会实现。只要插上那个美丽的梦的“翅膀”,便一定能够实现。

科学知识论文范文第3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远道而来的各位家长朋友,老师们,同学们以及所有留守儿童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阳光明媚,春意浓浓,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有幸请到了青莲镇人民政府、青莲镇派出所、青莲镇卫生院、公平教管中心的领导以及各位家长朋友莅临我校共同开展“普及安全知识,关爱留守儿童”现场交流会。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参加大会的各位领导,从左到右,他们依次是„„让我们再次用最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代表学校对政府、派出所、卫生院、教管中心一直以来对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忠心的感谢!

今天的“普及安全知识,关爱留守儿童”交流会,共分为两个议程:

一、现场交流会,

二、班级家长会。

结束语:

科学知识论文范文第4篇

《地球的卫星——月球》说课稿

道真县民族小学 韩福平 时 间:2013年3月30日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地球的卫星——月球》

一、教材简析

《地球的卫星—月球》是宇宙单元的起始课。在茫茫宇宙无数天体中,月球只是一个小天体。月球——地球的卫星,离地球最近,是天空中除太阳之外对地球影响最显著,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星球,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天体,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了解始于月球,我们的《宇宙》单元教学也始于月球。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探究天文知识的兴趣,提升对我国空间探测技术发展的关注和民族自豪感的增强。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并掌握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多种渠道(如:网络、书籍等)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理解有关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 2)知道科学进步是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的精神。 3)发展学生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宇宙是神秘而抽象的。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到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和整理;制作“月球卡”。

四、课前准备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对月球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并不全面和深入,对月球的认识仅限于只言片语,知识结构也是零散的。在教学中,希望通过汇报与交流活动,将这些零散的认识汇集成对月球全面的了解。因此,2

课前布置预习;搜集有关月球各方面的图文资料,制作“月球卡”,以便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教师收集图片、视频资料等补充介绍,帮助学生归纳小结,加深学生对月球的认识。

五、教法、学法

为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教学中将通过讨论、交流法对书本、网络、询问等多途径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小组合作探究法对信息进行整理;多媒体教学法对信息进行补充;实践操作法通过制作月球卡巩固掌握的信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教学环节

(一)情景创设,引入主题。

我们都知道地球有一颗卫星——月球,我将引导学生从“嫦娥奔月”、“古人赏月”、“梦里想月”、“眼里的月”和“人类登月”几方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交流感想。引发思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通过谈话和提问,“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探索认识月球的呢?”引入学习内容。(相机板书课题)《地球的卫星──月球》

(二)遥望月球,产生美好遐想

1、月球是神秘的,同时也是人们所向往的,从古至今就有许多与“月”有关的诗歌,故事,成语等,引导学生叙述有关月球的诗歌、故事、成语、传说鼓励发言,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急切想探索了解月球的欲望。

2、学生叙述,教师投影片展示部分诗歌,故事等。(课件出示部分诗歌)

3、教师谈话:月球很神秘,那么我们人类又是怎样探索月球的呢?(课件展示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引导学生讨论,通过学生讨论,归纳总结每个阶段的探索历程,教师相机课件出示。

4、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课件展示综合图片)通过课件展示,提问学生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适时板书: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观看图片,教师相机对其图片进行介绍,通过教师的语言,刺激学生的视、听觉感官,使学生了解探月的历程,激发学生探索无穷宇宙奥秘的欲望和兴趣。

(三)了解月球,制作我的“月球卡”

通过谈话:月球真神秘,你们了解了多少呢?让我们来一起动手,根据老师昨天的安排,一起动手做做月球卡吧。请出示你们回家制作的月球卡。

1、学生出示制作的“月球卡”,教师提问部分学生,汇报收集到的信息及信息的来源。

2、教师课件展示“月球卡”,主要针对:一是月球的运动; 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相机对月海和环形山进行补充说明);四是有关月球的其他特点进行介绍。

3、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考虑到课堂因素,布置为课外作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实现资源共享,放大学生的探究结果,感受探究带来的乐趣。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懂得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四)走进文本,归纳总结

1、教师谈话:提问学生归纳总结。使学生巩固知识,理解记忆,使所学知识学以致用。(课件展示总结内容)

2、师生交流:中国、美国登月情况的比较。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在月球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印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而我们国家从2003~2008年曾三次载人航天之旅,而最近的“嫦娥”将带领我们一起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客观事实有全面的认识。知道我们在发展,但是,我们跟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的。

(六)视频播放完后拓展延伸 ,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过渡:通过视频的观看,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说想法。启迪学生科学精神,用事实说话更有说服力。

(七)作业

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2、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使学生更多的了解月球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欲望和能力。 附:板书设计

地球的卫星——月球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4

月球的运动:

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 地形特点:

人类登月故事:

科学知识论文范文第5篇

2017年10月25日,我校开展了“禁毒宣传进校园”活动,我校组织了师生,观看了禁毒宣传展板及相关宣传资料等。

为了有序、有效地组织活动,学校根据学生的课程安排,认真地进行了部署。学生有秩序的流动观看宣传展板,以及相关宣传资料,学习到了有关“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毒品的危害”和“青少年吸食毒品的诱因分析”等知识,为了收到实效,学校还要求相关老师在组织观看时,做好展板的宣传教育工作。

科学知识论文范文第6篇

【策略构想】

一、 “讨论式教学”的含义

所谓讨论式教学是指经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多边交流,互相探讨,以寻求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过程。

“讨论式”教学是创造力培养原则中积极思维原则和探索求异原则的最佳体现。是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性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参与、探讨、研究,富于发现性和创造性的现代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同时“讨论式”教学符合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乐意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获取知识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讨论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讨论式教学有着厚实的理论根基。首先,认识活动主体学说认为:作为认识活动主体的学生,是具备丰富个性的能动的主体。因此,教学过程的展开既要重科学、讲规律,又要重情感、讲创造,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动学习上。把一个班的学生均衡编组,在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有计划地向这些小组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指导各组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互补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其次,团体动力学说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现实因素,课堂教学中要改变过去班组只是作为制约学生课堂行为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要使班组、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帮助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使学生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系统发挥作用。第三,课内师生关系学说认为:课堂教学应该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现代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和双向活动,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交流思想感情,师生所有成员间双向交流,要达到这种合作交流形式,讨论式教学是首选的课堂教学方式之一。

三、讨论式教学法的意义

对于小学科学教材中不便通过课堂观察实验来掌握的,而且学生又只知“一鳞半爪”没有丰富材料难以形成概念的内容,宜采用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给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自主地抒发已见,当对同样的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时,讨论给予参与者解释自己观点的机会。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解答了自己的疑问,而且在解决其他同学疑问的同时对自己所认识、掌握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小组讨论、倾听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等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作适当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真正地主动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科学课内进行有效的讨论式学习,让学生举一反三,集思广益,触类旁通,有利于学生在不断的互相启迪中加深自己的思考,使学生对科学的规律及概念理解得更全面、更深刻。能推动科学探究的进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科学概念及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随时随地去研究大自然中的有关事物,这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等起着积极的作用。

【策略框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供情境激发兴趣感知问题提出问题

二、明确目标,展开讨论

依据目标制定计划合理分工展开讨论

三、交流总结,形成共识

组内交流集体汇报达成共识归纳总结

四、应用拓展,课外实践

梳理总结实践应用联系生活拓展创新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习目标:关注身边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在观察、思考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操作要领: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围绕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知问题,并提出问题,明确任务和目的,为下一步的讨论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2.明确目标,讨论问题

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围绕目标展开讨论发表见解,形成小组意见。

操作要领: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或多媒体投影,准确地揭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目的。然后依据目标制定计划、,组建学习小组并合理分工。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然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同学则在倾听中比较、修正、完善,最后综合整理,形成小组集体意见。同时,教师要巡视监督,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教师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提升。

3.交流总结,形成共识

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展示交流讨论的结果,并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结论达成共识。

操作要领: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先组织小组汇报,深化讨论的问题,形成思维争辩,促进学生思维的创新。同时,教师要引导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走向深入,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结论。

4.应用拓展,课外实践

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社会生活密切融合,达到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与创新的目的。

操作要领: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去,即课下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思考、探索,从而巩固认知、发现问题、探求新知、掌握规律,完成课堂知识的迁移。

【策略解读】

第一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从而激活课堂。

创设讨论的情境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科学的兴趣,同时也是为了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的思维能入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求知的愿望,是他们力求认识事物、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意向活动。因而要使学生在情境中有兴趣地参与,自觉地观察、积极地思考以后,进而发现问题,最后提出问题。也就明确了要探究的问题。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对这一问题所具备的知识储量。在这个过程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讲故事、做实验、做游戏、猜谜语、做形体动作、唱儿歌、跳舞、竞猜、绘画等等。

导入情境的设计不能机械化,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来灵活处理。因此在导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能力。

本环节要注意以下事项:

(1)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情境,让学生有内容问。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语言、实验、电教等各种教学手段,创造出一种让学生善于提问的情境。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教师的预设要充分,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在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的问题时,适时引导,确立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3)教师要经常训练“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抓住重点,找准难点,紧扣疑点,使问题设计得有价值、有深度。

第二步:明确目标,讨论问题

明确学习目标是科学讨论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用简洁的语言或多媒体投影,准确地揭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达到什么目的。然后依据目标制定计划、组建学习小组、合理分工。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同学则在倾听中比较、修正、完善,最后综合整理,形成小组集体意见。

这一程序是讨论课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组织能力的考查。在讨论前,教师应指导学生了解与教材有关的知识,使学生做好揭示已知的知识与新知识之间联系的准备,保证讨论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经过充分讨论后,学生可按相同的观点分组进一步讨论,以完善自己的观点。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既是平等的参与者,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通过插话提问、倾听、回应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要运用问题来启发、引导学生,推动讨论的进一步深入,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上有所提高。譬如:“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详细说说吗?”“你还有什么看法?”……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讨论时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和总结,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对讨论中的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提供多角度思路,使讨论向纵深发展,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鉴于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思维灵活性较差,教师在讨论中要善于叫暂停,对学生的问题要善于控制,既要让学生有普遍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据理力争,又要培养学生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又不固执己见的学风。

讨论的形式有两种:

(1)分组讨论:在讨论课教学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选好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对讨论题逐个进行讨论,并由专人作好详细记录.。讨论中,要求学生就同一问题,各抒已见,有时甚至可以相互争论。当讨论开始偏离教学内容或纠缠于枝节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

(2)集中讨论:在分组讨论的前提下,全班集中讨论.。由各小组长选派成员汇报本小组讨论的情况:一是对问题进行讨论的结果;二是对某些问题存在的分歧。讨论中,各小组还可以就某一问题进行争论.如有些问题不能讨论出统一结果,由学习委员记录在案。

本环节要注意的事项:

(1)教师角色定位要准确,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活动时,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活动深入的促进者,激发学生参与讨论活动的积极性。

(2)要积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组内评价、班级评价的作用得以发挥,要让学生对初步研究的成果进行争论和辨别,进一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探究精神。

(3)讨论要保证充足的时间。讨论时间究竟需要多长,没有定数,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控制。

(4)学生也要提前搜集相关资料,这样才能有话可说,有事可议。

第三步:交流总结,形成共识。

展示交流是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有深入的理解,逐步形成共识,直至得出科学的结论。在小组讨论、全班集中讨论的基础上,老师穿插其中,把握要领,

对每一个讨论问题进行再次辩证地分析、归纳、总结,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在讨论中取得的成绩,指出讨论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学生讨论中出现较大分歧的问题,要花大力气,详细、全面地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教师要适时引入科学术语、科学概念,使学生更加明确通过讨论获得知识或者结论,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有系统结构的知识体系。

本环节要注意以下事项:

(1)交流时教师要及时组织课堂,要求学生认真倾听、专心致志、善于对比,要学会容纳别人的观点,但也不能人云亦云,放弃主动性和自己的发现。

(2)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把握好各个层次学生的展现机会;。

(3)展示过程中有许多不预测的因素,课堂中教师要捕捉好课堂随机出现的各种因素,随机调整教学过程;。

(4)展示交流要充分发挥其开放性的特点,给学生以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注重一个问题的多种思路与方案。

第四步:应用拓展,课外实践

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既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一种探究未知的教学方式,它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特点。讨论是出发点,应用是落脚点,创新是理想点。本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更重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课下进行有目的观察、思考、探索,从而巩固认知、发现问题、探求新知、掌握规律,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创新,探求新知,掌握规律,深化本课认识主题,完成课堂知识的迁移。

本环节分以下两步进行:

1.梳理总结,实践应用

本环节教师要引入与生活实际较为密切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判断物质属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懂得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无处不在,增强学、爱、用科学的兴趣。让学生懂得大自然、社会实践才是学习科学最广阔的天地。

2.拓展延伸,探究新知

上一篇:地质大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毕机电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