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核心范文

2023-09-14

科学发展观核心范文第1篇

1 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研讨的背景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 都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三大任务的第一项, 指出: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2 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现状

阮冈纳赞在1 9 3 1年出版的《图书馆学定律》中指出“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又机体”, 无论是图书馆学理论研究还是实践都印证了这一学说。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 图书馆根据读者需求的发展变化, 适时的调整自身的要素组合, 保证图书馆事业的存在和发展。图书馆学发展的两百年历史中, 其核心价值经历着从多层次的转变。[1]2007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新年峰会将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列为这次会议五大议题的第一项内容。在这次会议上, 成立了以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系主任范并思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 专门研究图书馆的核心价值问题。在大会开幕式上, 范并思教授作了题为《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我们面临的挑战》的主旨报告, 国内专家、学者和图书馆同仁纷纷就这一议题撰写了不少论文。如蒋永福认为, 维护公民的知识自由权利是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价值;刘月秀认为, 图书馆的价值在于通过促进文献知识的活化与转化, 为全社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由此导致经济效益;图书馆的价值是通过读者利用文献知识而体现出来的;詹衍玲认为, 服务是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 提供更好的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李青认为, 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四大功能:第一, 独特的资源整合功能;第二, 专门的知识挖掘功能;第三, 无偿的信息传递功能;第四, 有求必应的咨询功能。[2]

3 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实现

3.1 图书馆核心价值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

“发展是硬道理”已经深入人心。科学的发展观是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为什么发展, 为谁发展, 怎样发展的新理念。图书馆现代化的程度高低, 信息搜索、信息管理、信息服务的水平高低, 直接体现核心价值发展的内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图书馆工作的理念与实践, 是图书馆实现其核心价值的有效途径, 科学发展观是图书馆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 是新形势, 新时代的主题。图书馆是高校建设三大支柱之一, 可以说, 图书馆的发展, 渗透着时代发展的气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 是将发展进一步完美、有序、创新。树立图书馆科学发展观, 是图书馆核心价值发展的必然选择。

3.2 图书馆核心价值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图书馆核心价值指明了图书馆存在的根基与发展方向, 也规范了图书馆员的岗位职责, 对图书馆员的行为有着一定的指引作用。只有图书馆员共同认知并在工作中实践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 形成符合图书馆发展要求的研究方向与工作模式, 才能真正形成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余祖光研究员在《学会做事——全球化中职业教育的价值观教育》一文中写道:价值构成了个人和组织行为的内在驱动力。价值观是使我们生活充满意义的观念, 体现在我们进行抉择时考虑问题的先后顺序上, 我们的行动总是和我们的价值观相一致。图书馆员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是图书馆工作创新的亮点观念创新, 才更有力的体现图书馆核心价值。[3]

3.3 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关键是进行可持续性发展管理

既然知识信息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作用如此明显, 就要求图书馆的组织和管理要紧紧围绕着社会要素对知识信息的各类需求, 从可持续的角度变化管理、创新管理、发展管理, 以适应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环境对图书馆传统机制变革的要求。

在图书馆的组织管理中, 首先要强化社会知识需求的管理。通过建立针对社会要素知识需求的研究部门, 系统跟踪和研究社会信息需求的变化趋势和个体获取倾向, 为图书馆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有效的信息组织提供科学依据。二是要加强知识创新管理。通过服务模式的创新管理和服务技能的创新管理探索服务社会要素知识信息的新路子和新方法。服务模式的创新管理就是通过优化图书馆的职能 (业务) 部门与工作流程, 建立一套符合数字图书馆时代的有效的服务体系来支持与加强管理活动。服务技能的创新管理主要是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 以全新的方式完成既定任务。三是要加快知识信息组织和利用的管理。组织是利用的前提, 利用是组织的结果。知识信息组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社会要素知识信息利用的效果。要通过图书馆的合理分工加强知识信息的有效组织, 特别是要加快对数字知识信息资源组织的步伐;通过专指性知识的挖掘、特定用户群知识的整合。建立独特信息资源数据库, 实现图书馆对专门信息资源的占有进而保障读者自由阅读的权利。实现图书馆核心价值。

总之, 通过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学习, 深刻的认识到价值观的重要性, 只有找到职业发展的方向, 抓住自身优势, 才能树立图书馆工作中应有的科学发展观, 体现图书馆核心价值。

摘要:本文从学习科学发展观内涵出发, 指出高校图书馆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才能实现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图书馆,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子舟.图书馆学基础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2] 李青.现代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定位及其实现[J].图书馆论坛, 2006 (4) .

科学发展观核心范文第2篇

某教师在执教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摆的研究》一课时, 教师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摆的快慢与摆的重量、摆绳长度是否有关系后, 学生小组汇报阶段, 抽取了两个小组的学生代表汇报。第一组学生代表汇报时只是根据实验记录单汇报了得出的数据, 而对研究的核心问题摆的快慢与摆的重量、摆绳的长短有什么关系却忽略了。第二组代表在汇报时, 记录的数据出现了误差, 数据显示摆的快慢与摆的重量有关系。两个组汇报时, 教师微笑着站在学生旁边, 一言未发, 其余组的学生也没有质疑。第二个组的同学还未汇报完, 下课铃响起来了, 教师匆忙得出了结论, 便宣布下课。整堂课在发现和提出问题、做出假想、设计实验、学生实验等环节的组织都是挺不错的, 但在思考和结论、表达和交流阶段, 教师却出现了失位现象, 没有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导致学生背离了主要问题, 没有建立起新的核心概念, 没有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下形成新的认识。

其实, 笔者和其他的科学老师在交流时也发现:探究虽然成为了科学教学的主要方式,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要上好一节探究活动课却是非常困难的。大多数教师感觉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不够用, 每课的内容一般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探究活动。从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三个阶段少说也需要15分钟, 如果把握不住的话, 20分钟也不能拟定出计划来, 实验操作、记录信息可合在一起, 至少需要15至20分钟, 剩下的5~10分钟就是学生整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的时间了。而上面一位老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时, 每个小组做完两个实验用去了25分钟时间, 因为每一小项都要重复做3次, 每次观察时间1分钟, 两个实验理论用时18分钟, 加上每次间隔准备、记录的时间, 25分钟的时间说明学生合作能力、动手能力都是比较强的。最后课堂时间所剩无几, 教师也只有匆匆得出结论。

那么如何在科学学习中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让学生既经历探究的过程, 又获得对科学核心概念的认识呢?

首先, 纠正对探究式教学的错误认识。

在现实的科学教学中, 部分科学教师认为只要是有探究的过程, 只要学生动手, 就是探究式科学教育。他们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器材的准备上, 让学生动手探究。学生对动手也非常感兴趣, 但他们对为什么动手, 如何动手探究, 探究中要注意什么, 会有什么发现, 却不在意, 做和思完全分离, 做过了, 什么印象也没有留下的现象非常普遍, 学生的原有认识没有改变, 没有建立起新的概念, 失去了探究的目的。

“提倡探究式的方法来进行科学教育, 是一种归纳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实出发, 逐步建构出概念来, 亲历概念形成的过程, 以在掌握概念的同时, 学会探究的方法, 培养他们探究的能力。期盼他们不仅能将结论举一反三, 而且能将探究概念的能力, 如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等等, 扩大到探究其他的问题上。”[1]而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 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抽出本质属性而成。通过类比、分类、归纳、推理, 找寻事物规律和联系, 组织成为系统的知识形成概念, 符合人的认知发展的规律, 更是人类有效认识世界的最重要的方法与途径。

所以, 在科学教学中围绕科学概念开展探究式教学, 探究是过程, 是目标, 但不是最终目的。让学生获得探究的方法, 得到新的认识, 形成新的概念, 举一反三, 才是开展科学探究的根本目的。

其次, 自主选择问题, 围绕核心概念探究。

学生提出问题, 研究什么问题, 拟定计划, 进行何种实验, 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 也要发挥教师指导者的作用。对于教材安排的内容, 教师应有给学生选择的权利, 尊重学生的权利。不必让每组学生都完成教材安排的每个实验, 教师也可补充与核心概念相关的内容, 供学习小组自主选择探究。如上面的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摆的快慢与摆的重量有关吗?”“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吗?”“摆的快慢与摆绳的粗细有关吗?”……让每个小组商量后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做为探究内容开展探究, 岂不比教材规定的两个问题都让每组学生探究更有兴趣、更有动力呢?

笔者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电磁铁的磁力》时, 就是让各小组在提出的问题“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的节数有关吗?”“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吗?”“电磁铁磁力大小与铁芯的粗细有关吗?”“电磁铁磁力大小与铁芯的长短有关吗?”“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有关吗?”中, 由各学习小组商量后自选一个问题作为探究内容, 小组做出假设、拟定计划、开展实验。由于每个小组只选择了一个实验来做, 时间相对充裕, 观察细致, 得到的信息更准确, 也给交流留出了更多时间。在交流时, 由于有的小组研究的问题相同, 有的小组研究的问题不同, 但都是小组自己选择的, 所以在汇报交流阶段, 汇报的小组代表胸有成竹, 侃侃而谈, 其他组专心倾听, 不时质疑, 教师相机点拨, 验证假设, 得出新的结论。在这样的相互交流中, 其他组获得的认识也能补充丰富自己组的认识, 学生才会建立起新的概念, 形成较为完善的认识。当然这样做的话, 教师要把更多的精力去投入到课前实验器材的准备工作中去。

再次, 正确处理学生探究中的问题。

笔者认为学生在科学探究中, 由于受能力、方法、态度、器材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 获得错误信息是在所难免的。学生在错误信息的基础上, 分析后得到错误概念更不能大惊小怪。但对学生的错误, 教师不闻不理却是一种不恰当的做法, 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那么如何在课堂上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呢。在课堂教学中, 在组织学生围绕关键问题开展分组探究实验时, 一种做法是有意识地引导两个及以上学习小组选择研究同一个问题, 这样就有了对比, 在汇报时, 不同组的收集的证据、得出的结论就有了对比, 有对比就能显示出差异, 有差异就会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形成新问题, 产生新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契机。这时课堂教学才真正做到了因预设而成功, 因生成而精彩。另一种做法是让学生重新实验, 重新获取实验信息, 重复验证实验结论, 建立科学的概念。同时使学生明白科学探究的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也促使学生从小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但是小学科学课堂学习时间一般是40分钟, 时间总量是定了的, 如果时间允许, 应在课堂上重新进行实验。如课堂时间不允许, 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也不能不管不顾, 而应引导有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 重新开展实验。在这里, 笔者特别希望各个学校的实验室配齐材料, 并向学生开放。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了。

总之, 在科学学习活动中, 只要我们遵循科学学科学习的基本规律, 围绕核心概念精心设计探究活动过程, 在教学中既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也充分发挥教师学习指导者的作用, 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 不但能获得探究方法, 习得探究能力, 而且能形成科学核心概念, 逐步构建科学知识体系,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内在动力, 为持续学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才会使科学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本文指出小学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分析了科学探究学习的错误认识与做法, 提出教师应围绕核心概念精心设计探究活动过程, 组织学生扎实开展探究活动, 并对学生探究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引导和帮助。在探究过程中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也要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才会使科学探究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探究学习,错误认识,核心概念,问题处理

参考文献

科学发展观核心范文第3篇

怎样才能维持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正常运作并保持其可持续健康发展?这个现实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摆在了领导者面前。宋代张载说:“贤才出,国将昌。”的确,人才在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单位起着顶梁柱的作用。经济的竞争,发展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人才是一种无价的资源。怎样吸引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怎样用好人才,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埋没人才是一种罪过,用非所学是一种浪费,求全责备是一种失误。能否创设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是决定企业能否发展甚至能否存在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而建立一个长效的人才开发与使用机制,则是企业实施科技创新,不断增强综合实力的重要依托,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要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工程”,不断解放思想,更新人才观念,加大培养、使用人才的力度,努力打造一支符合现代企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首先,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作为一个企业,是否重视人才,如何尊重人才、使用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关键在于领导人对人才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

牢固树立开放、开明、发展的人才观。企业要想吸引人才,就要有开放的人才观, 要不拘一格广纳贤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进行动态的聚集形成人才相对集中的优势,达到事业创新的需要。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就要有开明的人才观,要在企业大力宣传“ 知识价值论”、“ 人才价值论”的观念,宣传“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

作为一个企业,还要有长远的、发展的人才观,制定切合企业发展实际的“ 人才工程”,这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和激励措施,既要尽可能地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工资、福利、住房、子女人学等方面对优秀人才给予特殊照顾,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又要努力营造民主活泼的学习氛围、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企业领导者要真正与人才之问架起一座感情的桥梁,要加强与人才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他们各个方面的愿望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有关困难,要关心、爱护、理解、信赖人才,激励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使他们充满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贡献企业的成就感,从而更好的服务企业、奉献企业。

实现知识、技术、人才价值就要切实提高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待遇,实行分配向“高技术、高责任、高风险”的三高岗位倾斜的政策,改变传统的分配重点倾斜在苦、脏、累、险岗位的习惯性思维和做法,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奖金的分配上予以倾斜,加大对科技成果的奖励力度。真正在优秀人才身上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分配原则。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有了人才,如何留住、如何发挥作用,物质激励固然不可忽视,但高层次的人才决不是单靠钱就可以留住的,靠的是“企业文化认同”。只有重视拥有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才有吸引人才的凝聚力。因此,企业应当充分尊重、信任、理解人才,对他们加责放权,唤起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可以搭建人才创业平台,坚持以素质论人才、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使用机制,要大胆尝试,不断创新,把竞争机制引入人才的使用和管理中。实行全员聘用制、干部竞争上岗制、职称评聘分开制,择优汰劣。改过去的“关门点将”为现在的“比武选将”,鼓励人才冒尖,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金子,就要让他发光;有绝活,就要给他搭设舞台。要使各类人才才有所展,自我价值得以充分实现。 还要采取岗位锻炼、培训深造、明确攻关课题、投入科研经费等形式, 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大胆压担子、不求全责备、不以偏概全,使青年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成长,从而带动企业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还要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总量和质量。一方面要筑巢引凤,吸引人才。企业每年应根据发展需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引进一些急需的、实用的专门人才,这样既可缩短人才的培养周期,又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科技含量。另外要创造条件,用好用足现有人才,要把人才建设重点放在发展和培养上。一个人才如果不能在使用中不断充电,就会贬值,就会落伍,尤其是高级人才都是在实践锻炼中形成的,如果不提供锻炼机会,富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就不可能大量产生。因此,我们要积极为人才提供学习、培训和考察的机会,

帮助他们更新知识、 提高技能。可采取推优荐才、公开选拔、推行助理制等多种措施,加快现有人才的成长。在人才开发上,要逐步建立充分发挥内部培训和外部教育相结合的立体化人才培养机制,可定期选拔一些德才兼备、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干部到对口院校深造,明确培养方向和发展目标,以逐步和企业需求接轨,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第三,营造汇聚人才的良好环境。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的低效,是当前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我们要走出“唯人才决定论”的误区,着手建立起有效的人才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及激励机制。一是要打破平均主义,着重对爱岗敬业有贡献的人才进行奖励;二是要严格考核,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业绩评价体系, 以业绩和贡献论英雄, 形成以绩定酬的人才激励新标准 ,真正实现价值创造、业绩导向和能力导向。唯其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才能有效的开发现有人力资源,实现现有人力资源合理动态配置,从而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在这一基础上,才有足够的资本吸引外部优秀的人才。

适时导入职业生涯管理规划。生涯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是人本主义管理思想的真正有效体现,它既是一种系统的人力资源配置手段,也是一种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手段,更是一种高层次的激励手段 。他能把员工个人、家庭和企业的需要尽可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人才现在的岗位和层次制定未来的目标岗位和层次,中间所经历的一系列岗位和层次,构成一个人的发展道路或生涯通道。使每一位人才都能感到这种计划是以他或他为中心制定的,而且使他们能够有一个可以预期的美好未来,可以有效地、内在地、持久地调动每一位创业人才的积极性,真正实现用事业留人。

作为水务集团的一员,我们必须深刻学习并践行单位“政府放心、市民满意、企业增效、职工乐业”的核心价值观,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升华自己,为单位工作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重庆市XX水务工程有限公司

科学发展观核心范文第4篇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概括

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道德建设

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又有机会在人民网访谈节目和大家交流。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题目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大家知道,这段时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概念、这个命题使用的频率特别高。广播、报纸、媒体、讲座,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特别是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主题就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以后,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弘扬、践行、学习、宣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引起了理论界、学术界和广大社会民众的普遍关注与高度重视。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前的道德建设、与中华传统美德是一个什么样的内在连接,他们的关系应该怎样理解、阐释和把握?所有这些,都是今天我们这个访谈节目中需要解答的问题。 我想从三个方面,三个大的问题来展开。第一个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概括。这个问题就是说,为什么我们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渡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家都知道,十七大的时候,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样,就在指导思想、理想信念、精神动力、行为规范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很重要,内容很丰富,但是,它也需要有三个转换。第一个转换,就是从体系过渡到核心价值,或者叫核心价值观,或者叫格言警句,使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耳熟能详、通俗易懂、过目不忘、妇孺皆知。这是第一个转换。第二个转换,就是从学术圈、理论界到老百姓。使普通的民众,所谓的草根,也都能够理解、了解、认识、把握,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有一个大众化的问题。这是第二个转换。第三个转换,就是从知到行,从理论到实践。我的专业是哲学,大家知道,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知行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在知行问题上,有两个方面的争论,一个是先后的问题,一个是难易的问题。有人说,知先行后,有人主张知后行先。有人说,知易行难,有人认为知难行易。争论不休。但是最终大家在一个问题上形成了共识,就是不管是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不管是知先行后还是知后行先,最重要的还是要知行合一。我们今天叫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中国古代就叫知行合一。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一个知的问题,而且是一个行的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个实践问题,重在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统一。所以我们是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就是我们来培育与践行、概括与凝练核心价值观,实现这么三个转换的具体尝试。十八大提出了三个倡导,去年12月中办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这24个字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24个字大家都知道,它包括三个层面:第一是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第二是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第三是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样就体现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三者的统一。

从国家层面来说,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它说明什么呢?它说明我们的现代化、我们的发展,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现象,一个多维的、综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整体协调,相互促进,全面发展。

从社会层面来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我们看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十六个部分六十条,里面强烈地凸显了公平正义的问题。《决定》明确指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就是要把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的成果,真正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体现一种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还特别强调依法治国,《决定》里面专门有一条就是要建设法治中国。总书记的讲话中多次讲到要有法治思维、以法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他说,凡属重大改革,一定要于法有据。要让人民在每一个具体的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法治的力量、依法治国的力量,建设法治中国。这是讲公平正义、法治中国。再比如说,我们讲以后教育就近入学,比如说废除劳教等等,这也体现了一种自由和平等的精神。应当说,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当代中国的改革、发展中,它的价值更加凸显。

就公民层面来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也特别重要。我觉得,尤其是诚信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有些问题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了,要加强道德建设,加强诚信建设,提高社会的公信力。

这样24个字、三个层面,体现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这样一个整体的统一。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意义呢?它的重大意义何在呢?我是这样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概括。同时,它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衔接,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握的根本的价值追求。

具体来说,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我觉得主要反映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就做一件大事,写一篇大文章,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我们就是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也就是说,我们培育、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到底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地推向前进。这是第一点。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纽带。今天的社会发展太快,我们说当代中国、当今世界在变化、变革、变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价值观多元、多样、多变。我们讲现在是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云计算、大数据,年青人的价值观,越来越呈现出一种独立性、差异性、多样性、可变性。我们面临的是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多样化的价值判断、多样化的利益诉求。怎么办?它需要有一个思想引领、精神旗帜、文化导向。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承担这样的任务和使命。它就是要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风尚。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激发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刚才我提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有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里面特别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就是我们讲的人民至上。同时,特别强调公平正义,把它作为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同时,也特别强调法治中国、法治思维、法治方法、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统一。人民至上、公平正义、法治中国,将会极大地激发人们改革的正能量,使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同支持和社会基础。也就是我们前面讲的,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和谐的价值支撑。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叫发展关键期、发展机遇期,当然也是矛盾凸显期。怎么化解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这是摆在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理论界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为我们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种价值支撑。

第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大家知道,软实力这个概念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来的,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六个方面:其中有三个方面就是经济、军事、科技,这是硬实力。还有三个方面,就是政治、文化、外交,这是软实力。需要注意的是,到了我们国家以后,我们一般就直接叫文化软实力。软实力和硬实力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就是硬实力是靠强制,比如美国的军事干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你不听我的,就封锁、就轰炸、就占领,这是一种强制力。但是软实力不是靠强制,而是靠吸引。硬实力是靠强制,软实力是靠吸引,硬实力是一种强制力,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它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是在不知不觉中你就认同了这种价值观,按这种价值观、行为、处事、做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是价值观。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对内它要有凝聚力,要凝聚我们13亿人,56个民族,对外。它要有影响力,有话语权。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中华文化走出去。一个是对内有凝聚力,一个是对外有影响力,因此文化软实力的比拼说到底是核心价值观的较量。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重中之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个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下面说第二个大问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刚才我们提到,今年的2月24号,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的题目是这样的,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4号下午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13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习总书记的讲话里面有一点引起了我的关注,他一方面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这样就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来思考和把握,这就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重大的课题,需要我们来进一步研究。谈到这个问题即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我觉得总书记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第一就是它的重要地位,他说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这里讲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这里讲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里讲的是根基。中华文化渊源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这里讲的是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里讲的是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这里讲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这里讲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这里讲资源。这是第一个层面,是讲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

第二,他还概括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他一共讲了六个方面的内容,我觉得讲得比较全了。他说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一共讲了六个方面。我觉得应该是讲得比较全面、比较系统了。这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六个方面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他讲方法论。怎么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他说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他特别强调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我觉得这句话特别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也是我们当前需要重点做的一件事,就是做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这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讲它的重要性—根基,第二个方面讲了六个方面的内涵、内容,第三个方面讲方法,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我觉得习总书记这一年多来,许多场合讲的话,比如去年的两会,比如去年的8.19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讲“四个讲清楚”。比如去年11月他到山东去了曲阜,看了孔子研究院,讲民族的复兴要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撑。比如,去年第12次政治局集体学习讲文化软实力,今年2月24号,第13次政治局集体学习,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不久前,他到欧洲访问,在德国,在法国,在欧盟总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他都讲了很多关于文化、文明方面的问题。可以说,这一年来,他关于文化讲得特别多,也非常深刻、非常到位。过去我们一般讲文化,还是策略性的、具体措施的,而从习总书记这些讲话是从战略的、总体的高度来把握的,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怎么做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呢?我觉得有这么几点是需要注意的。第一,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文化几千年,它是传统。但是,它的一些内容又是超越传统的,超越时代的,具有现代性的。因此要把传统和现代打通,使两者结合起来,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这是第一点。

第二,要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传统文化首先要传承,传承是前提,是基础。同时,还要讲创新。创新才是方向,是生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走向全球化进程中的名片、身份证、识别码。首先我们要讲传承,它是我们的安身立命,它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本,是我们的魂,是我们的血脉。但是,人类社会毕竟已经发展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今天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还要讲文化创新,要激发全社会、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创造出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今天的辉煌,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第三,内容和形式。以前我们往往讲文化的时候,比如说新民主主义文化,我们说它是新民主主义的内容,民族的形式。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说社会主义的内容、民族的形式,这就把内容和形式分开了。我觉得文化应该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民族性是形式,但它不仅仅是形式,也应该是内容。民族性不仅要体现在形式中,而且要体现在内容中。只有既体现在形式中又体现在内容中的民族性、民族文化,才是有生命力、有影响力的。

大家看,中央电视台CCTV去年播了一个节目叫《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学生来写汉字。今年的春节,它有一个街采,街头采访的节目,家风是什么?后来和光明日报有一个家风家教的大家谈。一个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个家风是什么,应当说反映是相当好的。大家都给予好评。为什么?说到底,它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认同,它体现的是民族性的形式与民族性的内容的统一。这是第三个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还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大家知道,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方面要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把这二者结合起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这是我讲的第二个大问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面说最后一个问题,第三个问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道德建设。

国无德不信,人无德不立。刚才我们讲到,今年2月24号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主题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作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的源泉。所以我们今天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道德建设,把道德建设作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点、一个重要的内容。为此,我想讲这么几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美丽中国”,它不仅是生态文明的概念,也是道德文明的概念。大家知道,美丽中国是十八大提出来的,十八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来写,这部分也写得非常好。提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些理念,应该说是非常好。但是我要说的是,虽然美丽中国这个概念是在生态文明部分提出来的,但是它不仅具有生态文明的意义,而且具有道德文明的意义。它不仅是生态文明的概念,而且是道德文明的概念。也就是说,美丽中国不能没有山清水秀,土地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雾霾、PM2.5爆表,当然不是美丽中国。但是,道德失范、价值失灵、文化失衡、社会失信、人文精神失落。或者主流价值观边缘化、道德底线下滑、社会公信力下降,那当然也不是美丽中国。因此,我觉得,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加道德文明、山清水秀加道德提升。它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统一。比如,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先进的道德模范人物,比如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护士、最美乡村教师,讲的就是道德文明这样一种正能量。 再一个观点就是大国崛起不仅是经济现象,而且是文化现象。这30多年我们发展特别快,成就巨大、举世瞩目、有目共睹。但是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大国崛起或者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一定要有一个思想与文化的引领、思想与文化的内涵、思想与文化的支撑。也就是说,大国崛起要有一个根,要有一个本,要有一个魂,它是我们的源泉,是我们的根基,是我们的血脉,是我们的家园。因此,大国崛起就不仅是经济现象,而且是文化现象;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是文化增长;不仅是经济繁荣,而且是文化繁荣;不仅是经济复兴,而且是文化复兴。

最后一点,我想说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一定要体现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没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民族的复兴是难以想象的。民族的复兴一定要以民族文化的复兴为支撑。也就是说,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应该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传承创新、发扬光大。而且要走出去,提升我们的软实力,有话语权,有影响力。

最后一句话,中国的社会进步最终一定要体现为中国人的进步。比如我们现在路宽了,立交桥、五星级大饭店、有房、有车,手机、电脑,这都是进步。但是最终要体现为中国人的进步,每一个人,13亿人,他的道德修养、精神气质、健康人格、文化水准,要有一个总体的提升。这从具体的方面来讲,老人跌倒要不要扶,就不应该是问题。中国式过马路就不应该存在。地沟油、瘦肉精、问题奶粉、染色馒头,就更不应该出现。从大的方面来讲,就是全社会培育、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刚才,我们通过三个方面来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当前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我们要通过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进一步提升我们的道德素养,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使命、共同的责任、共同的追求和共同的担当。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努力。

科学发展观核心范文第5篇

摘 要: 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教育事业发展大势必然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发展。教师发展中心作为新兴的教师发展载体必须充分发挥其职能。本文认为教师发展中心应具备两个职能定位:服务职能和组织职能。

关键词: 教师发展中心 职能定位 服务 组织

高校的发展归根结底是教师的发展。作为教师发展的新兴载体——教师发展中心正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教师发展中心,一方面可以满足高校自身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可以长期有效地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

为了真正实现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其职能定位一定要明确恰当。本文认为教师发展中心的核心职能定位应该归为两方面:首先是服务职能,即一个服务于学术与教学的机构;其次是组织职能,即提高教师自身学术与教学能力的组织者。

服务职能

服务职能主要表现在培训服务、咨询服务、资源服务和反馈服务等四个方面。

一、培训服务

根据教师需求,提供学校文化、学术道德与师德、科研能力与方法、教学理念与技能等方面的交流和培训,帮助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一)校内专项培训

根据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展开针对性培训。邀请校外教育教学专家、校内教学名师、校内专业(学科)带头人、督学专家等为教师提供教学理念、教学基本技能和方法、学术研究方法和能力、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专项培训。校内专项培训可以通过新教师入岗模块式培训、在岗教师菜单式培训、教学管理岗位(教学、行政秘书)业务培训等方法进行。

1.新教师入岗模块式培训

新教师入岗模块式培训可以利用每年暑假针对新入职教师组织短期集中培训活动。通过模块式学习,使新教师了解职业教育、了解学校办学特色、重要规章和专业核心技术技能,熟悉校园文化、教学场所、教学资源及功能,掌握教学基本功。通过教案设计大赛、说课大赛、观摩课大赛等专业赛项评价培训效果,并颁发结业证书和获奖证书。

2.在岗教师菜单式培训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归纳教师需求较多的问题,开展通识性培训项目,提供多层面的菜单式培训,供全校教师选择。如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赛项建设、专业技能包开发等专题业务培训。每学年的春季学期进行培训问卷调查、培训报名与项目选择,秋季学期实施培训。

3.教学管理岗位(教学、行政秘书)业务培训

针对该类岗位的共同特点,可以通过报告、专题讲座、分组讨论和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角色与心态转变、工作责任心培养、现代化办公手段的应用等。

同时,针对实际情况组织教学、行政秘书有序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包括常规工作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注意事项等内容。

(二)校际交流培训

教师要获得长足发展与全面发展必须开拓眼界,跳出既有的思维定势,集各家之所长,广泛开展学校之间以甚至国际之间学习交流。此时教师发展中心应充分发挥其培训服务的职能,为校际培训交流搭建平台。

如教师发展中心制定教师国内、国外学习研修计划,督促参加研修的学员于学习结束后提交学习总结,并在中心内交流共享。此外,定期举办高校间教师发展论坛活动,增加院校间的学习、交流,根据需要,编辑、出版论坛会议论文,提高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质量。

二、咨询服务

咨询服务主要是指以教师发展中心为平台,以提供业务咨询、职业生涯咨询和心理咨询等方式,及时解决教师心中的困惑,为教师服务。

(一)业务咨询

建立“教师业务咨询室”,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科研咨询服务,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及时解决广大教师在教学、科研中的困惑,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主要工作形式包括:

1.热线电话和在线咨询

中心可以选取固定时间,由教学科研相关职能部门选派专门人员,集中解答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咨询问题。教师可根据人员的业务所辖范围,进行咨询。

2.一对一辅导

电话或在线咨询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电话或线上预约的方式,由中心统一安排教学名师或其他专家,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帮助。需要进行多次辅导帮助的,中心将提供追踪服务。

(二)职业生涯咨询

1.组织专门团队编写《教师职业生涯指导用书》

编写《教师职业生涯指导用书》的目的在于全体教师阅读此书后,能够熟知自己的职业发展通道,了解职业发展方向或者职业转型方向,帮助教师结合自身优势与兴趣,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2.组织开展专题讲座或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针对不同职业阶段教师的需求、特点分期开设不同讲座,如:新入职教师专场——职业教师之路、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等。

3.组织开展职业生涯咨询服务

依据问卷调查结果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不同内容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实施、调整等咨询服务,促进教师追求卓越,帮助教师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心理咨询

中心可以特邀有经验和资质的心理专家每周固定为教师进行心理健康咨询、指导。

1.在线咨询服务

本着“以人为本,保护隐私”的原则,心理服务室为教师提供包括电子邮件、QQ等形式的匿名在线咨询服务,帮助教师解决心理问题的困扰。

2.心理辅导服务

通过在线咨询不能有效缓解心理问题的教师,向中心预约进行心理辅导、恳谈服务。

3.心理健康讲座

中心每年可邀请心理专家,举行一至两次的心理健康讲座,丰富广大教师心理保健,通过自我调节缓解职业倦怠和焦虑情绪。

三、资源服务

提供场地、建设优质资源平台等多种形式,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资源服务。

(一)提供场地和设备

1.设立教师建议箱

中心设立由专人管理、教师匿名投递的教师建议箱。建议箱旨在收集教师意见,及时了解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倾听广大教师的心声与意愿。

2.建立教师情感宣泄室

建立为教师排解压力、舒缓紧张情绪的专用教室,通过沙箱、减压人、音乐治疗等设备帮助教师科学减压。为保护个人隐私,情感宣泄室不设专人管理,实行全开放制。

3.建立教师休闲区

教师休闲区是为教师提供休闲小憩,放松交流的场所。教师休闲区内配有桌椅,沙发,热水、电脑、音响设备等,教师可以自行准备咖啡、茶、各类饮料、小食品等,在休闲区内放松休息。

(二)收集资源

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旨在汇聚本校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教学资源,形成共享机制,为提高教师教学业务力能力提供服务。

中心将以“精品资源共享课”、“优质微课”建设为契机,整合校内优质教学资源,搭建名师视频教学平台,链接名师博客;将优秀教师教案、电子课件、习题册、案例集等教学资源整合到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无线网,建成“移动网络课堂”,为师生提供网络在线学习。供教师学习观摩,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提供便捷服务。

设立自由讨论区,就教师关心或经常遇到的问题,例如,如何使用教育技术工具和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主动式学习,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获得参与等各类主题展开网络自由讨论。

提供各种课程教学下载工具,为教师制作课件、PPT、动画、制图等工具等提供在线技术支持。

四、反馈服务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对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以及教师自身发展形成有效反馈。

(一)建立政策参考室

中心作为第三方,通过收集整理教师各类问题及反馈信息,为学校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制定、实施、调整教育教学政策提供参考。如:晨练、晨读、晚自习的适时开展、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如何评估教师的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设置条件的确定、聘期目标任务量的多少等等。

(二)建立新教师教学成长反馈信息库

全面跟踪新教师的教学情况,将新教师三年的成长经历、工作业绩记录在册,建立新教师成长个人教学工作电子资料袋,供教师查阅。同时,利用学校多媒体视频摄制、播放系统,为教师提供免费的拍摄,并制作为典型教学案例,形成青年教师教学成长影像资料。

组织职能

教师发展中心的第二个核心职能定位应该是组织职能,即教师发展中心应该充分发挥其组织者的角色,主要表现在组织建立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体系。

一、组织开展专题研讨会

每学年针对全校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一至两次的全校性研讨,寻找解决方案或举措,不断规范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

二、举办教学沙龙活动

通过举办教学沙龙活动,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专题研讨与分享活动,通过分享成功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逐步形成互相学习的专业群体。

1.中心组织教学沙龙,各教学单位轮流承办。教学沙龙的主持人在教学名师、技术能手、学校聘任的专业(学科)带头人中选择。

2.中心向沙龙承办方提供一定的经费,用于餐饮、劳务、日用消耗品等开支。

3.中心每年评选沙龙活动优秀组织奖,并颁发证书。

三、组建名师工作坊

名师工作坊的主要目的是向教师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推广先进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同时介绍行业、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以及新的发展趋势。

1.名师教学工作坊主要由专业带头人或聘请校外客座教授加盟开展活动,以讲座形式进行。中心定期组织名师教学工作坊主题活动,主题由中心确定,向全校公布,各学院以自愿报名的方式组织教师参加活动。

2.每年每位专业(学科)带头人要在名师教学工作坊开展一至两次专题讲座。

3.中心每年评选名师教学工作坊先进个人,并颁发证书。

四、设定教学观摩研讨周

每学期选取一至两周为教学观摩周,所有教师要根据课程安排任意听课两节,以人为镜,找出自己教学的不足之处,吸收借鉴其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秀之处。

只有找准教师发展中心职能定位,认真开展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实践研究,不断总结自身建设经验,建立起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才能大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满足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冰玉.结合高校特色完善教师发展中心职能设置——以“公能”理念下的南开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为例[J].东方企业文化,2014(17).

[2]曹琦林.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职能定位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3(4).

[3]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专家工作组.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

[4]刘立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职能定位与运行机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5(6).

上一篇:会展中心作文下一篇:计算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