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学习计划范文

2023-08-16

科学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科学诞生于西方,进入中国也就一百多年。古代的中国,有技术、有发明,但没能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从古希腊开始,西方科学家逐步形成了“为科学而科学,为思想而思想的”的传统和习惯;中国历史上不乏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英雄,但鲜有为科学献身的志士。科学精神的缺失是中国思想领域的基本国情。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十分重视发展科学事业。遗憾的是,反右斗争扩大化使科学精神被无情地抛弃。在大跃进期间,出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等赤裸裸的唯心主义口号。一些著名科学家也丧失了崇尚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这些观点论证作注。“文化大革命”期间,唯心主义横行,形而上学猖撅,个人崇拜登峰造极。这一时期,科学事业在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中缓慢前行,不时也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大庆油田的自主勘探开发等,正是其中辉煌的例证。但在这些科学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并没有成为中国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弘扬科学精神成为时代进步的需要。但是,由于我国教育科技文化水平比较低,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平衡,加上长期存在的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封建愚昧落后的东西在干部群众中还有一定的市场,新形态的迷信、伪科学时有泛起。在工作中不讲科学甚至违背科学原理和规律行事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尽管我国的科学事业取得了较大成就,在某些方面、某些项目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从总体上看,科学创新还很薄弱,科学精神还非常欠缺。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大都还是建立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基础之上,在强调科学的工具性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科学精神的存在,基本上停留在“有用即科学”的认识水平上。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精神也被不断赋予丰富的内容。今天我们所说的科学精神,基本上包括了七个方面涵义,一是勇于探索求知、敢于超越前人的探索创新精神;二是以事实为依据、努力揭示未知奥秘的唯实求真精神;三是坚信客观规律、遵从思维法则的崇尚理性精神;四是自由探讨、相互争鸣的平等宽容精神;五是热情严谨、刻苦坚韧的执著敬业精神;六是大力协同、密切配合的团结协作精神;七是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科学精神作为一种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探求客观真理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诞生于科学领域,但已不局限于科学领域。科学精神的形成和传播,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需要的。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科学超出了自然科学研究的范畴,给发展赋予了新的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也就是说,科学发展中的科学,不仅提供关于客观世界运动和发展的规律性知识,还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科学发展观必将成为新时代一种重要的价值观。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一个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科学精神欠缺的国度里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十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把握科学发展观内涵。科学发展观所说的发展,不应是孤立、片面、不计代价、竭泽而渔的发展,而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各方面事业有机统

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为此,必须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二,坚持科学态度。科学问题的证实和证伪,都应当通过实践去解决,实事求是的态度是最重要的科学态度。不但在自然科学中是这样,在社会发展领域也是如此。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们的事业就会取得成功;相反,什么时候我们背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会受到挫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确对待成绩,勇于面对问题,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前进。

第三,提高科学素质。发展观是一种认识论,是一种发展理念。把这种理念贯彻到实践中去,还有赖于广大干部群众科学素质的提高。一个人掌握了一些科学知识,还不能说他具备了科学素质,而是要把行为方式、思想方式、生活方式纳入科学的轨道上来,才算是具备了科学素质。只有这样,科学发展就不会是一句口号,而会变成每一个公民的自觉意志。

第四,运用科学方法。科学家在长期的科学探索中,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包括归纳、演绎、实验、统计,等等。大量事实证明,只有运用科学方法,才能不断深化人们对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这些方法既适用于科学研究,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手段。只有依据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进行决策,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才能使发展真正走上科学的轨道。

科学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小学科学老师培训学习心得

东二小学梁炳辉

上周,我参加了桂城街道教育局组织的小学科学学科的培训活动,通过这次科学科老师的培训,改变了以往自己对科学教学的一些偏见,让我对科学学科又有了新的认识,更重视科学课的教学,受益非浅,对自己在今后工作中认真上好科学课,不断充实自己,发现自己,完善自我,争做一名优秀的科学老师有着深刻的意义。通过这次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努力学习,我感到收获很大,下面我就此向大家汇报一下我本次培训学习的感受,希望与大家共勉。

讲座中,东二小学吴青老师作了《科学课外小制作的组织与辅导》的专题讲座培训,讲座中,吴老师具体讲述了科学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课外小制作的有关问题。特别是课外组织学生进行小制作的让我感受最深,听了讲座后,我明白了科学课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以及“以学生为主体,探究活动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而作为科学的实验必须要让学生做到:“学中玩,玩中学”,让学生在有规范的玩中学习科学,感觉科学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作为科学课的重点是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研究自然现象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科学课的这些探索性实验,除了堂上的科学实验,还应延伸到课外的小制作,科学老师应注意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结果,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更有利于学生深入领会课本的理论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学的兴趣盎然,学的主动,而且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科学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自然学科,上好科学课不是件容易之事儿,教师除了有渊博的知识外,教师更应有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学科学,用科学”。以往我对科学的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课后不会进行反思和经验积累,所以从教科学多年,在科学的教学中都没有很大的进步,更忽略了学生撰写小论文的辅导。但听了中心小学彭老师作的《科技小论文的撰写》的讲座后,让我懂得了一个学科的发展,必须要走“学习——反思——研究——实践”相结合的发展路线。科学老师更要注重学生的科学小论文的撰写,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有一个跃进。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

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而老师在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时应注意:

1、指导学生认真整理研究结果,

2、整理数据,

3、找出主题证据,

4、显出精华所在,

5、突显现实意义。对于这些问题,彭老师还通过范例对培训老师做了系统的分析指导,为我们以后在辅导学生撰写小论文指明了方向。

科学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摘 要:小学科学课堂的改革发展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话题,为更好地开展小学科学的教学工作,教育研究者、教师等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为科学普及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创设虚拟学习情境来丰富小学科学课堂是创新、探索的有效形式之一,借助多媒体等进行虚拟学习环境的创设,从而更好地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并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理论思维。

关键词:虚拟情境;创设情境;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在小学阶段开设科学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懂得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科学原理,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在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基础上整体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在小学科学教授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创新的兴趣,其中虚拟学习情境的创设对于丰富小学科学课堂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小学科学课堂要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鼓励学生动脑、动手来发现身边有趣的科学现象和原理;“虚拟学习情境具有可重复利用、安全简便的特性,在小学科学学科应用中对推进形象化教学,创设虚拟实践环境,促进自主交互探究具有重要意义”[1]。通过创设虚拟学习情境来丰富小学科学课堂可从新课导入、知识讲授、方法练习等多个环节入手。

一、通过虚拟学习情境的创设有效嫁接新课导入

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半来自于自身的兴趣及关注点,教师如何在一上课就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进行知识讲授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小学阶段所设置的科学课程都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通过虚拟学习情境的创设有效嫁接新课导入。

创设问题情境是屡试不爽的新课导入方法,“精心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可以将学生置于问題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交流自己的见解”[2]。如在人教版三年级“液体的流速”这一章节,学生在已掌握液体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比较清水、食用油、洗洁精等常见液体在流动时速度的差异来切入新课,既能够复习已学内容,同时为新知识的传授开了一个好头。

二、充分借助虚拟学习情境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工作也受之影响颇大。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利用各种多媒体来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和形象性,充分借助虚拟学习情境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如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的科学课中,有“放大镜下的晶体”这一章节,对于小学生来说,“晶体”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汇,而且在生活中也很少会有这样直接的表述,这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文稿来向学生展示“晶体”,一方面,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食盐、白砂糖、味精等晶体的颗粒状态;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展示在放大镜下这些晶体的具体结构和形态。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学生主观能力的限制,很多科学小实验不能在课堂上充分展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虚拟实验情境,会使学生的情绪顿然高涨,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热情和动力油然而生,并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3]。同时,教师可以搜索一些讲授科学知识的小视频在课前进行播放,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从创设到感知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

小学阶段开设科学课程除了普及科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来感受科学的魅力并能够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来解决自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着手,为学生所喜欢和所爱,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积极的科学素养”[4]。开展科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国家的科学研究提供后备力量,在注重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教师通过创设虚拟学习情境来丰富科学课堂的方法本身就是一种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的实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掌握科学的方法。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要有开放的视野和胸襟,既能通过多种形式将科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做好知识教学,也要注重引导学生科学探索的习惯,鼓励学生去自主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进行有效的探索,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探知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创设虚拟学习情境是丰富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开展好这一工作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学素养,对科学教师提出来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把握相关课程标准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创新内容、创新形式,积极为学生创设虚拟学习情境,打造有理、有趣、有料的小学科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王琳.虚拟学习情境在小学科学学科中的应用范式[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6(9):57.

[2]扈文华.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J].新课程(上旬),2016(7):144.

[3]郭腾.创设虚拟学习情境 丰富小学科学课堂[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8):89-90.

[4]李长春.创设情境 寓教与趣:浅谈小学科学的兴趣教学[J].吉林教育,2016(13):90.

编辑 刘瑞彬

科学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摘 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现阶段的农业发展需求,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培训,实现农业技术改革,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新方向。要使得新型农业技术在广大的农民中间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就需要有效地开展农民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培训实。基于此,以西林县为探讨对象,加强西林县贫困村、贫困户在茶叶、柑橘水果种植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业技术应用,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总体发展目标。

关键词 农民培训;农业技术;推广应用

广西西林县种植以柑橘、茶叶为主。西林县政府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了解贫困村、贫困户的产业发展需求,每年有一笔资金专款专用,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每年在当地开展了农业种植技术培训2场次以上,实现了全县44个贫困村,培训对象包括村干部、贫困群众、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等;实现了对有条件、有能力并发展特色产业贫困户进行一次有效的培训,实现了总体培训人数达到1万人次以上的培训目标。

1 农业技术培训总体概述

1.1 培训对象

西林县实施培训的对象主要包括村干部、贫困群众、致富带头人、产业发展指导员以及种植大户等,重点培训对象是建档在册的具有较强劳动力,且意愿培训的贫困户。培训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帮扶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实现贫困户的增收。

1.2 培训内容

以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技术为主要培训内容,包括产业品种、操作技能、产业信息、生产经营管理手段以及市场营销等,对发展“短平快”产业相关知识进行着重培训。

1.3 培训方式及成效

分级、分行业进行培训,由西林县委、县政府牵头领导,农业农村局进行实施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培训工作包含了理论知识讲解,现场实际操作示范,技能知识应用等课程。培训过程中,讲了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易掌握的实用技术,通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了西林县农户的科技致富能力,培养造就了一批科技致富能人和产业带头人,示范带动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顺利进行,实现了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地区发展目标。

1.4 培训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农村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可以将科技成果进一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保障我国农业持续高效地发展。农业技术的推广离不开农民培训,通过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的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农民的科学知识與技能,使农民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农业生产。通过对农民进行多方面农业知识的培训,使农民在应用新知识、新技术进行劳作的过程中还能够碰撞出更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使广大农民能够在不断的学习、探索、实践与研究过程中结合自身所在区域的农业条件、农业气候以及农产品市场优势创新发展,从而高效高质地发展农业。

2 提高农民培训实效的策略

2.1 依托体制和标准进行农业培训

在农民培训的过程中,应针对农民培训建立完善的体系和评价标准,按体系、按标准、按程序进行农民培训,保障农民培训得到实际的效果。1)对农民进行农业基础知识的培训,并建立相应的评价体制,通过量化体系来针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例如,对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占比、培训学员的创业占比、典型学员的经济收入占比进行量化,在量化对比的过程中考察农民培训的实际效果,使一切培训效果都由广大农民的农业生产结果来考核[1]。2)针对实际培训效果,不断调整和优化培训工作,结合考核结果进行不断反思与总结,逐渐优化培训内容、优化教材、优化培训技能和方式,使所有的农民培训工作都能够制度化、标准化,保障农民培训工作循序渐进地进行。

2.2 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促进农业技术推广

农民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其培训实效的基础来源于培训经费的投入,因此农业培训工作应在足够培训经费的保障下有序地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需要有财政机构拨发专项的培训资金,然后按制度、按规定、按标准进行相应的培训工作,只有在足够经费投入的情况下,才能使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培训工作有条件、有能力、按质按量完成,也才能保障培训工作起到应有的培训效果,避免农民培训工作“走形式”地完成。完成了理论知识与技术培训,还需要拥有足够的经费保障农业技术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农业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必然经历试验阶段,在该阶段应该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广大农民充分的支持农业技术的试验和应用,这样才能使广大农民能够积极配合培训与试验工作,并将所学知识和技术在实践中进行应用,使农业培训和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实施,从而为提升农民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作出贡献。

2.3 建立农民培训基地,进行农业技术示范

要想有效提高农民培训的实际效果,使更多的专项农业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单纯的理论讲解和个体化的技术指导是无法实现的。结合不同地区农作物的生长特点、生长环境以及农民的收入和生产水平现状,为农民建立培训基地,在该基地中进行农业技术的示范和培训工作,引导广大农民进行观摩和学习,从而依样画葫芦,在农业实践的过程中对新知识、新技术进行广泛的应用,可以保障农民培训的内容得到有效的实施,使新型技术得到有效的推广。示范基地的建设既要有专业的技术部门、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育培训,同时还需要配备示范田和相应的新作物、新技术推广物资,使广大农民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能够实际观测到相应的知识和技术所带来的重大丰收成果和经济效益[2]。在眼见为实的情况下既可以充分带动广大人民的知识和技术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使相应的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使农民培训工作的效果得到有效展现。

2.4 一对一指导,将专业技术推广入户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具有经济薄弱、教育水平低的特点,而且有很多农村地区处于偏远山区,信息的传播速度较慢,导致广大农业地区的新知识新技术更新速度慢,同时广大农民学习和应用相关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较低。基于这一现状和特點,在进行农民培训的过程中应指导相应的技术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入户培训,将新知识新技术推广入户,使广大农民能够在培训人员的指导和带动下,应用新知识和技术进行农业生产,使农业技术培训能够指导一方、带动一方、辐射一方,从而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自我国实施土地个体化政策以来,广大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急切希望拥有新技术、新知识,然而迫于现实环境和基础条件的局限,他们在农业技术学习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通过一对一的农业技术培训指导,将更先进、更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入户,可以充分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同时使广大农民在培训人员“手把手”的指导下进行农业生产,真正地保障了农民培训知识和技能落到实处,为广大农民的生产带来实际效益。

2.5 塑造典型人物,强化农业技术的宣传作用

农民培训的实际效果得不到显著提高,一方面来自于培训方式和培训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受制于广大农民的学习积极性,当广大农民能够深刻认识到新技术新知识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时,便会积极投入到农业技术培训活动中[3]。而在农业培训的过程中树立新知识、新技术应用的成功人物,树立榜样,进一步强化农业技术的宣传作用,可以使广大人民积极地投入到农业知识和技术培训工作中,提高培训效果。榜样所起到的就是引领作用,所选取的榜样应该是广大农民所熟知的身边人物,通过针对广大农民身边的人物进行专业技术和培训,使他们能够通过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应用在自己的农业生产中从而获得广大的收益。然后再将这样的典型人物进行有效的宣传,使周边农民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相应知识和技术带来的利润,可以全面有效地提高广大农民学习知识和技术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农业培训的实际效果。

3 结语

通过有效的农业培训工作推广农业生产技术,首先需要依靠相应的规章制度有序的进行,然后需要相关部门的经费支持,在足够的经费保障下使农业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再通过建立农业知识和技术示范基地,引导广大农民进行观摩和学习,并通过一对一指导和专项技术入户指导以及建立榜样示范作用,吸引广大农民进行农业知识和技术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农业生产和实践的过程中真正运用相关知识和技术为农业生产带来效益,有效地改善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农业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1] 李青利.如何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9):40-41.

[2] 吉利.积极推广农机技术 为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支撑——以公主岭市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为例[J].吉林农业,2016(23):51.

[3] 朱英.当代农业技术培训实效的研究[J].种子科技,2017,35(8):37,40.

(责任编辑:赵中正)

科学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日趋成为社会的热点。在全国上上下下的关注之下,学校教育正在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创新教育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方面,是当前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现在科学课堂的研究性学习,历来被人们忽视,在融入了创新教育的内涵之后,正日益显现出非凡的作用。

一、创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前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当前我国全面提倡的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具体而言,是通过对中小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其中有两点很重要也很基本: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要引导学生关注、关心社会现实问题。只有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以上这两点,比创新能力更重要,而且是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普遍可行的,逐渐融入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全国正在逐步推行新的课程计划,小学各科的教材和课标在逐渐改革。以小学科学学科为例,新教材的内容侧重于联系实际,更贴近生活,减少了部分与人类活动无关的知识,增加了许多典型实例,特别是本国的实例。课标中也明确了教学目的,要侧重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并加以运用的能力,突出了对协调人际关系活动的参与。这些恰恰都体现了创新教育的精髓。总之,当前学校教育中现实性、创新性在日益加强,创新教育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创新教育使科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作用日益增强

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包括普及性活动和探索研究性活动两方面,前者主要有讲座、参观等,后者侧重于监测、调查、考察、实验以及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并摹写小论文等。相比之下,低年级的课外活动,以趣味性、知识性为主,高年级则更侧重于科学性、研究性,因此是真正的科技活动。

与课堂教学内容相比,科技活动更贴近社会,更关注热点,与实际紧密相连,更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因此在创新教育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随着新教材、新课标的推行,课堂教学的内容更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实用性更强,使课外的科技活动在内容上成了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同时,课标除了强调要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开展课外活动外,还以专门的篇幅提出了研究性课题,要求高年级的学生每一学期至少要做一次专题研究。科技活动在形式上已经从传统的课外,逐步走入课堂。

随着教材改革和教育质量评价方式的改革,科技活动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显现,人们开始对其倾注前所未有的热情。现在正是科技活动广泛开展的良好时期,小学各学科应积极引入相应的科技新成果,发挥课外活动机动灵活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形成课堂内外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注重选题是科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取得成功的有效途径

(一)务实是灵魂

开展科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要具体明确,避免空洞的纯理论说教,既易于上手,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常,任何人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兴趣是一种推动力,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学生,即使是已经有了较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高年级学生,仍然更容易对具体的实际问题产生兴趣。特别是打算开展长期活动的时候,更应侧重于选择具体直观的项目,以取得较好的活动效果。

同时,科技活动的开展,要注重活动本身的作用和价值。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科技活动的内容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具有现实意义。务实使科技活动具有价值,也使参加活动的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老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侧重于学生自身的知识层次上,以科学的态度,通过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所收获。还应有意识培养锻炼学生的独立性,调动其积极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主动完成课题,并在活动中使能力得到综合提高。

(二)创新是突破

开展科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特别是探索性活动,必须从创新教育的角度出发,从内容选题或者切入点、活动的方式和手段到活动的结果,立足创新、办实事,以取得多方面的综合实效。

一方面,活动本身的创新性,能直接起到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正是开展各类科技活动最重要的教育目的,而且创新性强的课题,其研究的结果也更能为社会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另一方面,探索研究性活动的结果,往往有个得到认可的问题,虽然成功与获奖并不能画等号,但能够得到承认体现了活动的价值,也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一个方面。

同时,在探索研究性活动的过程中,可充分运用包括网络等在内的各种现代化手段,并加强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从多个角度对具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借鉴引用已有的科学资料和结论,推陈出新。

(三)选题是关键

科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课题的选择是一个关键。一个较好的课题,就是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基石。

例如,选题时适当关注社会热点以及身边事,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谓热点,就是关注的人多了,传媒宣传、评论的多了才成为热点的。学生的求知欲很强,往往很关注这类问题,甚至限于自身的知识结构而很希望在学校能有机会深入探讨。因此,当你选择这类专题开展活动时,本身就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而且更具有实际意义,在活动过程中更容易得到社會各方的支持和帮助,其结果也更容易被人接受和承认。

然而,仅是抓住热点,常常成了随大流,效果不一定理想。在选题的时候可寻找热点中的冷点、冷点中的热点,以及最新的热点等。新颖的课题或者某个切入角度,会使你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科学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补充力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去创新、发展。创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小学科学研究性活动必将成为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创新中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和发展。

上一篇:跟岗学习计划下一篇:宪法学习计划